星期一, 6月 15

愛與宗教 (Love and Religion) (十三) -- 宗教約束戰爭 (Religion Restrains War) -- 印度教 (Hinduism) -- 阿珠那 (5.1)

奎師那化身為馬車夫教導阿珠那王子公義戰爭

        印度教 (Hinduism) 最長史詩 (Epic) 摩訶婆羅多 (Mahabharata) 中有一段與公義戰爭 (Just War) 相關的對話,稱為薄伽梵歌 (Bhagavad Gita)。這是在進入俱盧戰爭 (Kurukshetra War) 之前,般度族 (Pandavas) 王子阿珠那 (Arjuna) 與化身為馬車伕的天神奎師那 (Krishna) 之間有關公義戰爭 (Dharma-Yuddha) 的問答對話。

        般度族與俱盧族原為堂兄弟,為了爭奪王位,俱盧族用詐術玩骰子騙般度族讓出土地,放逐流亡十三年。十三年後奎師那代表般度族,前往俱盧族談判歸還土地而被拒絕。奎師那退讓僅要求歸還五村莊給般度族五位王子,也被拒絕,甚至被公開侮辱與企圖拘捕。

        阿珠那王子由於敵軍俱盧族 (Kauravas) 是他的親人,裡面有他所敬愛的老師與祖父,內心感到不安與掙扎,想要放棄戰爭。奎師那教導阿珠那,面對目前情境,公義戰爭是恢復和平的最後必要手段,身為武士的阿珠那王子應該勇敢承擔此義務。

        奎師那還教導公義戰爭原則:敵對雙方軍力應該對等:戰車不可攻擊騎兵或步兵;不可使用天神賞賜武器攻擊人間使用武器;雙方兵力武器數量必須透明公開;不可攻擊迷失或武器掉落的敵軍;老弱婦孺與平民農夫的生命是神聖的;不可出於自私或貪婪的動機發動戰爭;不可掠奪財富。

        俱盧戰爭雙方還訂下列原則:日出始戰、日落休戰;禁止多人圍攻一人;兩人決鬥必須武器與乘騎相同;禁止殺傷或殺害投降敵軍;投降敵軍成為戰俘接受保護;禁止傷害或殺死手無武器或昏迷的敵人;禁止傷害或殺死沒有參與戰爭的平民或牲畜;禁止追殺向後逃跑的敵人;禁止殺死沒有威脅的動物;禁止攻擊腰部以下身體。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