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25

[講道集] 耶穌-現代人的希望

寫作於2005.12.2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以賽亞書九章1~7節】線上收聽-1           線上收聽-2              線上收聽-3  

Ⅰ、引言:1914聖誕節西線無戰事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好。一個嬰兒(耶穌),怎麼會成為我們的希望?我們現在的世界有多少問題?這樣一個剛出生無依無靠的Baby,怎麼可能成為我們的盼望呢?我們怎麼樣來瞭解他呢?今天所唱這首詩歌,歌名叫作(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小小城市伯利恆」,你知道這首詩歌的背景嗎?這首詩歌是由一位美國的牧師寫的,這位牧師叫作Phillips Brooks,他在1867年寫了這首詩歌,幫他譜曲的是教會的鋼琴師,叫作Lewis Redner,他在一年後幫Phillips Brooks牧師把曲譜起來。1867年的前兩年,即1865年是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國南北戰爭有三百萬人參加戰役,有六十萬人死亡,就在1865年的時候,Phillips Brooks牧師有機會到伯利恆去參加一個聖誕節晚上的禮拜,那個晚上很暗很安靜,讓他有一些很特別的感觸,回到美國之後,他看到戰後死了那麼多人,南北的仇恨還很厲害,他在聖誕節的前夕有那樣的一個感動:「伯利恆那樣的平安為什麼不能來到美國?」「南北的冤仇要如何解開?」  

你知道嗎?他這樣的期望,曾在這個世界上發生過一次,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在1914年的12月2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主要戰場是在歐洲,大概打了四個多月,英國也被拉進來,英國的部隊到了法國跟德軍對抗,那個地方被稱作「西線」,你聽過有一部電影叫作「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嗎?原本我以為是傳說,後來去查才確定這是一個歷史的事實,僅此一次。在法國北邊的Ypes Salient那個地方,你還可以找到一個十字架放在戰壕區。英國的軍兵躲在所挖的戰壕裡面,那天特別的冷,戰壕裡面積水,薄霧瀰漫在空中,大家凍的快要結冰,全身發抖,不遠處就是德軍的戰壕,大家都僵持在那邊,有很多士兵死在兩個部隊之間。這時,英國士兵突然發現,在烏淒痲黑中的,對方的敵營有一個發亮的東西出現,原來是德國兵用紙板做了一棵聖誕樹,裝上一些小燈,把它從戰壕裡推上去,「今天是聖誕節,我們要不要放假?」他們怕頭探出去會被打死,就把聖誕樹推出去,結果英國兵愣住了,那時候的槍枝射程還打不太遠,所以彼此喊話都還聽的到,但是他們的將軍規定不可以,不可以跟對方和好,可是下面的兵大家都很厭惡戰爭了,聖誕節不回家在這邊幹嘛,結果德軍這邊就開始唱起聖誕節的歌,「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 Alles schlaeft, einsam wacht nur das traute hochheilige Paar. Holder Knabe im lockigen Haar, schlaf in himmlischer Ruh’, schlaf in himmlischer Ruh’!」雖然英國兵聽不懂德國兵唱的歌詞,但英國兵也唱起「Silent night, holy night, 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兩方就用自己的語言開始唱這首詩歌,之後有士兵就慢慢的把頭探出來看看,並沒有人開槍,於是就有人從戰壕中爬出來,兩個部隊之間叫作No man land,那裡只有死人,他們爬出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被打死的人拖去埋葬,後來就有人把香菸拿出來請對方陣營的兵抽,大家握握手,有的兵就把巧克力糖分給對方,聽說那天晚上他們還辦了一場足球大賽,雙方不打仗,大家踢足球,這是很特別的,有一個地方甚至過年都不再打仗,有一個地方第二天就開始打了,這是一個很短很特別的情況,因為耶穌降生把平安也帶到戰線,他們叫「西線無戰事」。 

Ⅱ、痛苦黑暗

1、耶穌降生於痛苦黑暗

可是你知道耶穌降生並不是那麼的平安,耶穌降生其實是很悽慘的,他生下來的環境跟我們今天差不多,那時候的皇帝叫作凱撒奧古斯都 (Caesar Augustus),耶穌是降生在黑暗痛苦的時代,凱撒為了要抽稅,那時候羅馬的稅叫作人頭稅,就是每一個人都要繳稅,為了避免逃漏稅,他規定要戶口普查,「當那些日子,凱撒奧古斯都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路2:1)我們最近要改換份證,台灣是可以上網辦理,但那時候沒有辦法上網,也沒有車子可以坐,每一個人必須回老家點名去,可憐的是老百姓,馬利亞已經懷孕到了最後一個月,也沒辦法休息,「…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路2:5)就從北邊加利利的拿撒勒,一直走走走,走到最南邊的伯利恆,如果你看地圖就知道是蠻遠的路程,這個凱撒奧古斯都他只要下一個命令――我要點名(看可以抽多少的稅),就單單政治人物做的一個決定,可憐的是這些小老百姓,雖然已經是懷孕最後一個月了,還是只得乖乖的回到故鄉去,這就是「皇帝一聲令下,百姓疲於奔命。」這算是什麼平安夜嗎?如果你媽媽懷孕已進預產期,還要四處跑來跑去,有平安嗎?沒有。好不容易回到故鄉,結果你知道嗎?沒有地方住。出外人回到自己的家鄉,卻沒有地方住,你相信伯利恆沒有地方嗎?有啦。只是因為他們沒有錢,也可能馬利亞懷孕走的比較慢,所以旅館都先被住滿了,難道沒有一個人看到他們的情況,主動幫他們(讓房給他們住)嗎?一個也沒有。台灣諺語說:「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那是貧窮人就沒有地方住的時代,今天的情況是不是還是如此呢?這個世界不是沒有飯吃,這個世界所生產的食物,足夠大家吃的飽嘟嘟又有餘,為什麼還有人沒有東西吃?因為有人拼命把東西塞在自己的冰箱直到發霉,所以有人就沒得吃,在那時候是這樣,今天還是沒有改變,這是一個經濟不公義的時代,耶穌就是降生在這樣的時代。很不幸的他的父母是屬於貧窮人的一群,他媽媽要生他的那個晚上沒有辦法,後來有一位老闆才可憐他們,說:我們有一個馬槽的地方,你們就將就一下吧,「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路2:7)你可以想像嗎?那個地方味道好不好?又臭又吵,耶穌就誕生在那裡,所以不是太平安。

2、當今世界的痛苦黑暗 (賽9:1~5)

那時的宗教人士,他們的聖經背的滾瓜爛熟,當希律王一問他們:「基督當生在何處?」(太2:4),他們就馬上能夠報告出來,他們知道在伯利恆有一個國王會降生,台灣話說:「知就曉,倒頭知。」他們知道,也查的出來,可是對他們的生活一點幫助也沒有,我說他們是「宗教專家,光說不練。」他們都知道,可是他們不會羨慕,去找這位要降生的王,反而是外國拜拜的、拜星星的,他們拼命的找,這不是一種諷刺嗎?我很怕,今天在教會裡面,我們租了這樣一個地方,我們大家來慶祝聖誕節,你是真的要耶穌作你的王嗎?「那個生下來要做王的在哪裡?」(太2:2)還是你只是喜歡坐在舒舒服服的地方,大家唱唱詩歌,誦讀聖經,那時候的宗教是這樣,今天是不是還是這樣?這對基督徒是一個很嚴肅的挑戰。更可憐的是,當時的當權者擁有武力,希律王一聽到這樣的威脅,他馬上下一道命令,因為博士沒有回去報告說在哪裡找到新生王,所以希律王為了保險起見,把日子算準了,他也不濫殺無辜,差不多兩歲以下,伯利恆附近的嬰孩全部殺光,他寧可誤殺一萬,也不要漏掉一個,因為那兩歲的嬰孩裡面有一個將來是要做王的,是他不能容許的。

3、世界最深的痛苦黑暗

我們今天全世界最怕的,是美國布希總統譴責的「恐怖份子」,其實阿拉伯人說:「世界最大的恐怖份子是布希」。只是他們一個砲口比較大,一個砲口比較小,一個殺人的時候自己不必犧牲,一個殺人的時候自己要犧牲,這是不同點,可是都是用武力把對方壓下去、把對方制服,我們今天不是也一樣嗎?耶穌的時候也是這樣,還好天使早一點通風報信,他爸爸約瑟就帶他們全家逃跑了,所以要殺的人沒殺到,結果死的是其他的無辜嬰孩,伊拉克被炸死的老百姓比那些敵兵多多少倍呢?那些都是跟美國沒有敵意的老百姓被炸死掉,這是我們所活的世界,當然阿拉伯人就想辦法繼續的來對抗,我們一直活在充滿敵意的環境,大家互相對抗,有錢的越來越有錢,沒有錢的人越來越窮,耶穌的時代是這樣,我們的時代是不是也是一樣呢?今天2005年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我們一起來看,這是海珊(Saddam Hussein),他從地洞裡被人找抓到,12月5日他第一次被開庭,他被開庭就是要審判,他用他的政治權力殺掉多少人你知道嗎?庫德族(用瓦斯),侵略科威特,他是一個政治的暴君,他現在開始受審判,可是很多人為他喊冤,說他沒有受到公義的審判,就算這樣的人,他也希望有公義的審判,我們也不能夠因為他做了很多殘暴的事,就不給他一個公平的審判,這是最基本政治上的道理,你不要以為只有伊拉克有這種事。

美國的民運之母,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她在今年10月24日以92歲高齡過世,她在50年代黑人不能隨意到白人地方的時候(種族歧視),她做了一件事,拒絕服從白人的命令,將公車座位讓出來,當時她坐在前頭白人區,黑人必須坐到後頭,她說:「我也買了票,為什麼要坐到後頭?不能坐到前頭?」結果就被抓到警察局坐牢,後來美國種族歧視問題被解決了,這位小姐就被紀念,今年剛剛過世,這告訴我們――政治迫害弱勢族群,她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不是古代不講理的時代,今天還是一樣。英國倫敦今年7月7日,才爭取到奧林匹克的主辦權,大家高興的不得了,結果第二天,三處地鐵被人放炸彈引爆,另外還有一台巴士,結果造成52個無辜老百姓身亡,你會說這是恐怖份子的攻擊,你知道還有比這更悽慘的事件在非洲發生嗎?報紙沒什麼報導(因為是發生在遙遠的非洲),但發生在英國死52個人,報紙就大肆報導,你知道是在非洲的哪裡嗎?在蘇丹。蘇丹有個省叫作達富爾省(Darfur),他們不是用炸彈炸幾個人而已,而是有計畫由政府支持的阿拉伯人要把非洲人整個殺光(滅種族),結果達富爾的老百姓都逃命去了,200多萬人死了18萬,73萬的難民逃到鄰近國家不敢回家,所以2006年聯合國最大的預算,是做為支援這些難民維生的經費。這麼大的屠殺行動是由政府來執行的。

還有我們說到經濟不公義,不只耶穌的時代是這樣,我們這個時代更厲害,最有錢的國家G8,他們在7月6~8日在蘇格蘭開高峰會,你知道他們賺錢,但我們的地球卻付出了代價,在G8高峰會最大的議題,後來有共識,只有美國不同意,就是我們為了賺錢,地球已經被弄到太熱了(溫室效應),必須要處理,整個地球的氣候變化都跟此有關係,我們為了賺錢把這個環境破壞了。還有利息的算法是富翁決定的,到最後窮人都還不起,這是G8的兩大議題,所以很多人就去抗議,不只這樣,在年底的時候(10/13-18),在香港開世貿協會會議,也有很多人去抗議,因為舉債的國家都在非洲,很悽慘,他們還不起債,老百姓賺得都不夠還利息,有一個人是U2滾石合唱團的主唱出來責難,結果世貿最近總算同意說,在十年內要把這些非洲國家的債務免除,而且要援助非洲,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南亞海嘯(TSUNAMI)是去年年底12月26日發生的,造成18萬人死亡,180萬的人無家可歸,到現在還沒有恢復,這是我們今年面對的,還有10月8日巴基斯坦(Pakistan)克什米爾的大地震,87000個人死亡,400萬人無屋可住,有些罹難者到現在還沒有被挖出來,這些災區很怕會產生瘟疫,造成更大的危機和恐慌。接下來這張圖你知道是什麼嗎?這是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被愛滋病毒攻擊的細胞,藍色的部份就是愛滋病的病毒,我們很怕這個病毒流行,你知道2005年有多少人罹患愛滋病嗎?4000萬人。那一年有500萬感染愛滋病,有300萬死於AIDS,我們現在不知道怎麼面對這個問題,還有禽流感H5N1,以前都是雞禽得病,現在是人也會得病,而且會死掉,越南寮國泰國中國印尼,12月22日才幾天前,已經報導有73個人死掉,現在連檢疫的人也害怕,可能會變成全世界流行的病,SARS剛開始流行的時候,為什麼會成為大問題呢?因為生病的人都不講,傳開的時候才講,所以是人造出來的,其實病本身不是那麼可怕,人心才是最可怕的,所以聖經說:「其實黑暗的不是我們的世界,是我們的心。」世界最深的痛苦和黑暗其實是在「心」,政治威逼是因為人濫用權力,恐怖暴力是因為有人充滿敵意,經濟不義是因為人心貪婪,自然天災是因為有人任意破壞,還有痼疾瘟疫是因為有人欺騙隱瞞,瘟疫才會傳開,我們以為我們的問題是在世界,但是上帝知道我們的問題事實上是在人的內心裡面,所以聖經說:「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3)全世界的痛苦和黑暗,是由於人心的黑暗產生的。

Ⅲ、大光照耀

1、耶穌降生時大光照耀

耶穌的誕生,就是要在黑暗中帶來盼望,聖經說有大光照耀「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路2:9)在黑暗當中有大光進來,「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太2:9)主的光照耀東方的博士(外國人),也照在伯利恆的牧羊人(猶太人)。耶穌的大光是不分本國人或外國人,是要照耀全世界的人,博士們的職位是看星星的,他們是有錢有學問的人,是可以帶黃金來當禮物的,他們的地位是很高的,可是牧羊人是值夜班不能睡覺的,晚上要吹寒風的,沒有讀什麼書的人,是社會的弱勢團體,所以耶穌的降生,不管你的社會地位是怎麼樣。博士們相信的是星星,所以上帝就用星星帶領他們來到伯利恆,牧羊人相信的是天使,所以上帝就派天使帶領他們到耶穌面前,所以可見上帝是照我們的信仰來帶領我們,不管我們的地位是怎樣,不管種族是怎麼樣的種族,這個大光是要給每一個人的,這兩群的人事實上正代表了世上所有的人。

2、當今世界的明光照耀

去年上帝也藉著耶穌基督這樣的信仰,把光帶到世界,這是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在上個禮拜所登出來的,叫作Persons of the year,奇怪,他們提名很多人,包括教宗總統等等,甚至給大家票選,結果選出來是這三個人,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夫婦(Bill and Melinda Gates),以及愛爾蘭樂團U2的主唱波諾(Bono),這三個人在去年當中,因為耶穌基督的愛,被票選為時代人物,(當我查看他們的資料發現),波諾是愛爾蘭人,他的爸爸是天主教徒,媽媽是基督教徒,從小就受基督教的薰陶,雖然他的工作是搖滾樂歌手(Rock-and-roll),有些人聽不習慣,可是上帝給他這樣的能力,讓他有辦法跑到各國總統面前,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你們要處理這些問題」,這也是很特別的,他自己沒有很多錢,可是他有辦法讓有錢人的手開始動起來,這是波諾(Bono)。比爾蓋茲以前開發Windows軟體賺了很多錢,被聲稱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可是在賺了很多錢之後,他的爸爸媽媽開始向他說:「你賺的這些錢要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後來他們就成立一個基金會,現在有2900億的基金在裡面,每一年還持續在增加,最近這幾年他比較少時間在公司,因為公司已經上軌道了,他開始和他的老婆坐著飛機到全世界最窮的地方,去了解問題所在之後,再把錢用在那裡,這三個人不是教會的人選出來的,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對世界來講最大的希望,是上帝由耶穌基督所感召的三個人給世界帶來的。

Bono很不一樣,他提倡兩個運動,不曉得你有沒已注意到報紙的消息,一個叫作One,它的口號是“Make Poverty History”(讓貧窮成為歷史),他認為憑我們的財富資訊科技,已經有能力達到這個目標,我們不是不能,而是不肯,他把這個消息很清楚的傳達出去,而且波諾這個人很厲害,他常是背水一戰,他手上有當今的資料,把這些資料擺在各國總統面前,讓他們都不能否認,他是用很強烈的資訊來說服對方。波諾他另外提倡的運動叫作Data (Debt,Aid,Trade for Africa),這個Data組織就是要解決非洲永遠還不清的債務,永遠沒有辦法控制的愛滋病,而且一直不能解決的不公平交易,他要把這些問題從非洲大陸解決,這兩個運動給世界帶來很大的影響。比爾蓋茲他做兩件事情,第一個是他拿很多錢讓全世界的醫生去研發,不必打針,不必放在冷藏庫的疫苗,不是去發明更多的掃描機,或是更好的機器,而是期待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疫苗的注射,他花很多錢在這件事情上,這是一個很聰明的解決疾病的作法。另外還蓋圖書館,他認為要解決貧窮的問題,必須要給他們教育和知識,在全世界沒有電的地方蓋電廠,供應電力,給他們圖書館以後,他捐電腦提供網路,讓他們的小孩能很快的可以得到全世界的資訊,他們三個人,因為耶穌基督降生所帶來的愛,給這個世界帶來一點光亮。難道只有他們三位嗎?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子呢?「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賽58:10)

3、我們都是一隻小燭光

其實說,這個世上的黑暗應該是可以改變的,政治威逼是因權力,恐怖暴力是因敵意,經濟不義是因貪婪,自然天災是因破壞,滅人瘟疫是因欺騙,這些人心所引起的黑暗是可以改變的,因為耶穌基督降生到世上,祂有能力來改變人的生命,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在神的光照下都可以成為一根小蠟燭,「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不只是比爾蓋茲,不只是波諾,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發光,我們前面有一些弟兄姊妹有蠟燭,請他們把蠟燭點起來(請關燈),我們一起來想像在黑暗當中,當每一個人把自己的蠟燭點起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與其咒詛黑暗,不如點亮燭光。」我想這是很好的一句話,不要去咒詛黑暗,你要把自己的燭光點起來,耶穌基督教我們怎麼樣把這根蠟燭點起來呢?耶穌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

對於權力,耶穌怎麼說呢?耶穌說:當你們有權的時候,你們應該拿這個權去服務別人,所以權力應該是用服事來取代,「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26)當人與人有敵意的時候,耶穌說:你們要互相原諒,「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路6:37),所以敵意應該用饒恕來取代。我們可以賺錢的時候就要注意到,我們的鄰居他們有沒有受影響,所以這個貪婪應該是由愛鄰舍來取代,「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10:27)。我們對我們的環境要保護,而不是任意的破壞,我們應該做好的管家,來取代任意的破壞「…將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來2:7),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不要隱瞞欺騙,才不會造成全世界的流行病,所以欺騙應該用坦誠來取代,「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腓2:15)當我們能用耶穌基督的教導,在每一個人家裡,每一個人心裡的時候,這個黑暗就變成光明。是的,與其咒詛黑暗,不如點亮燭光,你們看到了嗎?雖然每一個人的燭光很小,可是當每個人願意點然自己的小燭光時,自己的周圍就被照亮了。比爾蓋茲上帝給他很多錢,他可以做很大的事,上帝給你的也許不多,但你就做不多的事,其實這不是多少的問題,是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動和意願,讓耶穌基督的降生,帶來你生命的改變。讓我們一起唱詩“一根蠟燭”,“我們是一根小蠟燭,重要的是點燃出來的光,每人的生命只是宇宙中一小點,是它所點燃出來的光芒,只要自己發亮不怨這世界的黑暗,每一瞬間都有祂永恆的價值,啊!親愛主,更需要你永遠的光明”。

Ⅳ、耶穌基督

1、奇妙策士:體恤軟弱

耶穌基督如果只有來教導我們的話,所幫的忙也就不太大,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並不是沒有人教導,從小我們的父母就教我們要愛別人,要原諒別人,不要說謊,對不對?不是沒教導,而是教不來,不是嗎?其實耶穌基督所教的,很多別的宗教也教,所以耶穌來,若只是教導我們這些,其實還不夠,耶穌基督到世上來,不只是教導我們,聖經說他還有很特別的四樣東西,你知道這些名字所代表的意思嗎?他是「奇妙的策士」,英文叫作Wonderful Counselor,我們有很多的心理學家(Psychologist),他們可以作我們的Counselor (指導老師),有問題找他們,他們會給你建議,而耶穌跟他們有什麼不同?他的奇妙在哪裡?他的奇妙在於,他自己經歷過這樣的痛苦,這是奇妙的地方。你要是經歷過你所愛的人去世,你就知道所愛的人過世,那種悲痛有多痛苦,那種感受是受過苦的人才明白。盧雲(Henri J. M.Nouwen)曾寫過一本書The wounded healer(受傷的醫治者),耶穌的奇妙在於他受傷,他的出生是在最黑暗最痛苦當中,所以耶穌他知道我們的痛苦在哪裡,他不是有解決的方法,他能感覺那些痛苦,他知道什麼是痛苦,所以聖經說:他能夠體恤我們的軟弱,「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我們做不到的,耶穌能夠體諒,耶穌能夠體恤。

2、全能的神:死裡復活

如果耶穌只能體諒,「有人關懷我,有人體恤我,有人知道我」,也許我會很高興…,但是除此之外呢?其實他是有能力的,耶穌基督的降生,顯出他的柔弱無力(小嬰兒),可是他死而復活,顯出他超自然的能力,「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裡復活…」(弗1:20)有時候我們遇到一個情況,可能是我們認識的人,我們說某人「死了,完蛋了,沒救啦,不會改變了!」但是要記得,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他是有這個能力的,他不只有奇妙的作為,他是全能的神,他的能力表現在「死了都可以活過來」,所以你不要放棄,如果你有認識的人,你所愛的人,你認為他的壞習慣差不多沒救沒希望了,你開始今天為他禱告,看上帝的能力會不會改變他,在看起來絕望的地方,耶穌來了就帶來盼望。

3、永在的父:遠望擁抱

耶穌不只是全能的神,對那些還不改變的人,他不急著處罰他,這是很特別的,因祂被稱為「永在的父」。說到「永在的父」,就讓我想到耶穌所講的,浪子故事中的爸爸,小兒子把他父親給他的錢都浪費光了,在外頭任意放蕩,差不多沒有指望了,這個爸爸不急著去處罰他,而讓小兒子去付代價,他每天在家門口等,你知道那種感受嗎?為人父母的,你的小孩在外頭亂來,你會每天等他回頭嗎?就是那種感受。所以他不只是全能的神,他還是永在的父,這是為父的心腸。這位父親必定是“暱腳尾”,一天到晚張望看孩子回來了嗎?帶著期待,再壞的孩子,再壞的人,我們的上帝都抱著期望,一旦表現出一點點的改變,爸爸會趕快跑過去把他抱起來,「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15:20)耶穌基督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盼望,不只是對你鼓勵一番,而是只要有一點點決定要改變,他就把你抱起來,所以這是遠望擁抱的耶穌。

4、 和平的君:十架和平

最後,耶穌說他是和平的君,他不是用子彈,而是用生命,他用犧牲,不是別人犧牲,是自己犧牲。我覺得布希最大的困難就是他不犧牲,他用他的武力要解決問題,結果他大膽的說:「我們把伊拉克的恐怖份子解決了」,事實上剛好相反,2005年12月他們調查的結果,全世界恐怖活動是以前的三倍,攻擊伊拉克並沒有減少恐怖,反而增加恐怖,只有用耶穌的方法,就是用饒恕,用和平,不是用武力,武力只有增加更多的敵意,解決不了問題,所以聖經說:「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西1:20) 耶穌以十字架成就了和平。

Ⅴ、結論:和平之子

他是和平的君,他希望我們能夠跟隨他的腳步,「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弗2:17)我們也能夠成為一個小小的和平人,我們教會的名字取的很好,叫作和平教會,所以希望我們不只是名字叫作和平教會,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小小的和平之子,好嗎?這是聖法蘭西斯的禱告,聖法蘭西斯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天主教的神父修士,他跟隨耶穌的腳蹤,認同最貧窮的人,愛護這個世界,愛護這個宇宙,他寫了這一段禱告文“和平之子”,讓我們一起來唱這首詩歌:「使我做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你信心。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歡愉。使我作你和平之子,在赦免時我們便蒙赦免,在捨去時我們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時我們便進入永生。哦,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少求愛,但求全心付出愛」盼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和平之子,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我們真的希望你的降生,再一次給我們燃起了盼望,我們所住的這個世界,充滿了黑暗,不只是2005年這樣,我們相信還是繼續有這些黑暗在我們的周圍。但是求 主幫助我們不要咒詛黑暗,咒詛不會讓黑暗離開,幫助我們,你給我們一點點的愛心,使我們可以點燃,點燃起我們自己的燭光,照亮我們周圍一點點的地方,讓主耶穌基督的愛、饒恕、公義,能夠充滿我們這個世界,幫助我們不再受戰爭瘟疫天災人禍這樣的困難,這樣的痛苦。特別我們為全世界這些執政掌權的人,還有這些有權力控制武力的人,不管是軍事的領袖,或是那些用個人的武力方法來報復的人,他們能放棄使用暴力來壓制對方的的作法。盼望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愛能感動我們,改變我們的生命,也求上帝幫助我們,使我們真的能成為和平之子,使我們能點亮一支小小的燭光,盼望、愛、平安和喜樂帶到我們的周遭,這樣的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星期日, 12月 11

[講道集] 管家系列(十二):家庭

寫作於2005.12.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創世記一章28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安。我們上一次講到婚姻,這一次我們要講家庭。上帝為我們設立婚姻,上帝不只設立婚姻,祂還祝福這個婚姻所帶出來的家庭,婚姻就是夫妻兩個,有些家庭還加上小孩,所以談到家庭我們會談到的是,父母與家庭的關係,兄弟姊妹的關係,這是家庭與婚姻不同的地方,我們要一起來思想一下家庭,在聖經中我們看到的家庭是什麼樣子?什麼是上帝所祝福的家庭? 

I、引言:厝、兜、殿 

當我們想到家的時候,你想到什麼?你認為的家代表什麼?有些人認為家就是我們住的地方,台語是「厝」,房屋是家的一部分,有很多人有家沒有房子,還有一些在街上走的家庭,根本連住房子都住不起的,他們有家,但不是一定有房屋,所以家是什麼呢?家是在「厝」裡面,活動的那一群。家的台語是「阮兜」,國語我就不曉得有哪一個字可以用。  「阮兜」,把家人兜在一起,「咱厝」和「阮兜」,我想國語就用「我家」,其實這有兩個含意,一個是硬體,指居住的空間和裡面的擺設;一個是軟體,就個是居住在裡面的人彼此的關係。一般來講,我們會認為硬體比軟體來得重要,有很多人擁有房屋,但是在家裡面沒有互動,有人說:「你把家當作旅館」,小孩子跑到外面去,時間到了就回來吃飯,在外頭玩完了就回來睡覺,其它的時間,家庭與他一點關係也沒有,這是家嗎?他有一個地方可以居住,可是他在那裡面沒有互動的關係。對基督徒來講,我們的家應該不只是一個居住的地方,而是在裡面的人很快樂的一起生活,有很好的關係。  還需要有一個,我把它稱作「殿」,家是殿嗎?當我們想到聖殿的時候,我們會不會想到和平教會?這裡(教會)才是殿,家是家,是嗎?聖經說:「教會是上帝的家」,我們可不可以反過來說:「我們的家也是上帝的殿嗎?」我們的家是上帝喜歡住的地方嗎?家是上帝要祝福的,家也是上帝要賜恩典的,會不會有一天,家人都很高興,但是卻沒有神在我們當中,神已經跟這個家沒有關係了,所以只剩下「厝」和「兜」,可是沒有這個「殿」?我用這個圖代表有家庭信仰的人,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禱告,可是我們更要想的是,你怎樣表達你的家是上帝的殿,我們可以想想這個問題,一個怎麼樣的家,人家會說那裡是上帝的殿,這樣的家也是上帝的家,有上帝同在的地方,是上帝的家,就叫作殿。所以在我們的家裡面,有沒有跟神有關係呢? 

II、上帝與家庭

1、上帝祝福家庭

上帝與家庭的關係?以祝福亞當夏娃的家來看,上帝對家庭的主要的目的是要祝福這個家庭,祂向他們祝福:「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1:28)這是上帝對亞當夏娃這個家的祝福,上帝是要祝福家的。

2、耶穌幫助家庭

耶穌到世上來的時候,他幫忙一個家解決他們的困難,而且是在一個新家剛要成立的時候。在他們結婚典禮的時候,酒準備的不夠,耶穌的媽媽跟耶穌說:他們的酒不夠。耶穌說,我不是開菸酒公賣局的:「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2:4)可是耶穌的媽媽去跟僕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結果過一段時間,耶穌就叫這些僕人把洗腳水的甕子裝滿水,後來這些水就變成酒,這是耶穌在世上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在這個神蹟中神幫助這個家庭解決了一困難,這是個父母的家庭,幫孩子辦喜宴,結果辦到一半,東西不夠了,這個是很尷尬的事,客人那麼多怎麼辦?耶穌幫他們解決這個家庭的困難。也可以說是為這對新結婚的夫妻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主耶穌基督來幫助了他們。「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約2:11)這是神跟家有關係,是要幫助家解決他們的困難的。

3、上帝成為天父

在耶穌教導他的學生禱告的時候,他對上帝的稱呼是「天父」,這是主導文的第一句話「…我們在天上的父…」(太6:9),既然把上帝稱作天父,上帝就跟我們是家的關係,是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所以上帝希望我們與祂的關係是我們與家一樣的關係,不是法官與被審判的人的關係,或是國王與老百姓的關係,當然上帝是法官,是國王,可是祂不喜歡我們稱祂是「親愛的法官、親愛的國王」,因為耶穌教導我們,甚至耶穌自己禱告,都用很親密的話說:「阿爸,父」,台語講的阿爸,亞蘭人也是這樣講,來稱呼我們天上的神,把祂稱作「天父」,所以上帝希望跟我們是家裡的一員,與我們是一家人。

III、家庭的問題

1、父母偏愛 Parental partiality

在聖經裡面我們也看到很多不幸的家庭,今天舉幾個失敗的家的例子,第一個是一個父親母親還有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好像手上包了毛毛的東西,要騙取他父親的祝福,這個家庭是上帝特別賜給他爸爸亞伯拉罕的兒子,獨一的兒子以撒的家。聖經這樣描述這個家庭,就是各有所愛,聖經說:「以撒愛以掃,因為常吃他的野味;利百加卻愛雅各。」(創25:28)聖經在前面解釋為什麼利百加愛雅各,因為雅各不喜歡亂跑,都待在家裡,利百加在家裡做家事,雅各就幫忙媽媽,但是以掃不常幫媽媽,喜歡到處亂跑,可是爸爸很喜歡吃烤肉,而且每次以掃打獵回來的東西,一定會弄給爸爸吃,讓以撒吃得很高興,所以在這裡就產生爸爸愛老大以掃,媽媽愛老二雅各這個現象。這個家很複雜,後來就你騙我,我騙你;你怕我,我怕你,變得相當的複雜。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為人父母與我們的子女之間,有沒有偏愛?有還是沒有?你對你的子女,你對男生女生一樣嗎?還是不一樣?對老大和老么一樣嗎?還是不一樣?心理學家所說的老大人格心理,老么人格心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同樣是父母所生,為何會變成一個是老大人格?一個是老么人格?很明顯的,一般來講,父母對老大都要求比較多,「你是大哥大姊,要作弟妹的好榜樣,要幫忙照顧家裡。」這不是不對,但是問題就在孩子的心裡面產生了父母偏心的想法,不曉得你自己有沒有這種感覺,不曉得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是老大?有多少是老么的?老么好像永遠長不大,都被家人呵護著,這些影響我們一生的心裡狀況,我們一生的處事態度,就在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當中,就有這樣的互動,這個是聖經第一個讓我們看到的父母與孩子之間,家庭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非常的大,

2、兄弟鬩牆 Sibling rivalry

這是另一個很不幸的家庭,因為亞當與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然後婚姻出了問題,他們的孩子也出了問題。在上次講婚姻的時候曾說到,其實一個好的婚姻,最重要的是能夠給予孩子一個很好的生長環境,就是父母之間的關係要很好,一旦父母之間的關係有問題,孩子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這裡有一件很不幸的第一宗謀殺案,叫作「兄弟鬩牆」,英文叫作Sibling rivalry,我在專業的事上面也常常處理這樣的問題,就是兄弟姊妹的關係,大家長大以後的能力不一樣,都想要爭取父母的認同,然後兄弟之間就會爭會吵,小時候吵一吵,長大以後很好,那還沒有關係;有的就產生冤仇,然後彼此不講話,這是很遺憾的事情。在世界上,最親的是自己的兄弟姊妹,可是為了一些爭吵,為了一些事情不高興,卻留下了不可彌補的傷痕,這是在該隱和亞伯之間,該隱甚至還把亞伯殺掉(創四:8)。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與自己的兄弟姊妹關係怎麼樣?有常常聯絡嗎?還是各顧各的都沒有聯絡?有些心結在心裡面一直沒辦法釋懷?你們的關係現在有問題嗎?我看到很多人為了父母的遺產,兄弟姊妹本來好好的,後來搞得很糟糕,讓人看了很傷心,最好的父母就是在死以前把自己的財產弄清楚,不管你怎麼分都好,要把它弄清楚,不要讓你的孩子本來好好的,為了爭你留下來的產業,結果大家反目成仇。

3、管教失敗 Disciplinary failure

再來真的是一個有問題的家庭,這個家庭是一個管教失當的家庭,他是牧師,我有一些感觸,當牧師的家庭比較好還是不好?如果你有選擇的機會,要你爸爸去當牧師,還是不要去當比較好?很多家庭有問題,傳道人的家庭有傳道人特別有的壓力,我是比較特殊,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我還是醫生,不是牧師,所以我當牧師以後,我的小孩受到教會的關愛或是壓力比較少,可是多少還是有受一點壓力。在美國牧會的時候,有次我的老么在主日學的時候,與小朋友在玩一些大人不高興的東西,後來有人說:「牧師的女兒怎麼玩這個?」我的小孩聽了很生氣,他說:「又不是只有我,全部的小朋友都在玩,為什麼只講我,因為我爸爸是牧師,我就倒楣?」我的小孩為此生氣好久,讓我印象很深刻,特別是我們不是要故意欺負牧師的家庭,但是在有意無意中,牧師的家庭被認為是很特別,相關的師母和孩子就特別被要求被絕對化。聖經上這個人叫作以利,他是不是太忙了?這也是一個問題,其實有些牧師不敢去牧會,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怕牧會以後,家庭受到傷害,因為教會要處理的事情那麼多,特別是還有幼小的孩子。很多時候傳道人把全部的時間都給了教會,傳道人跟急診處的醫生一樣,是二十四小時On calling(待命),其實當弟兄姊妹遇到困難,牧師都要處理,可是牧師也有家庭啊,當他處理會友事情的時候,他自己的孩子就被忽略了。有很多傳道人的孩子就發誓,以後絕對不當傳道人。這裡是一個失敗的傳道人的例子,他的兩個小孩也要練習當傳道人,可是他沒有教好,兩人行為不正,結果上帝把他的兩個小孩都殺掉了,這個爸爸一聽到孩子被殺的消息,就從他所坐的椅子上往後倒,在門旁折斷頸項而死,同一天父子都死掉了,這是一個很不幸的家庭,聖經對以利講說:「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撒上2:29)這個也是不容易,這是聖經對我們的教導。但有一個相對的關係,一方面我們要好好照顧家庭,領受上帝的祝福;另一方面單單顧家庭也有可能成為我們與神之間的一個攔阻,這是一個很不容易平衡的功課。

IV、家庭的模範

1、約書亞全家事奉

聖經裡面也紀錄一些讓我們羨慕的家庭,第一個就是阿兵哥約書亞,他是帶兵打仗的,帶了以色列人打到迦南地去,一生都在打仗。到了他要榮退的時候,他講了一句話,他看到以色列人在上帝面前不盡忠,常常想這個想那個,他在退職演講的時候說:「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你們要怎麼做,你們可以自己決定,可是我的決定是要帶我們全家來事奉耶和華,這句話是我很羨慕的,「全家事奉」,我不太敢說「全家事奉」。我在美國出版了一些講道的錄音帶,在封面上我講了一句話:「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我們全家人可以體驗,跟別人分享上帝的愛。」那是我們最深的一個禱告,如果上帝真的存在,如果將來真的有審判,如果耶穌真的是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把他的愛彰顯出來,讓我們這一生,我們孩子的一生能夠和這個愛有關係,能夠把這個愛分享出去,是我最大的夢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家庭與神的關係就正確了,這個家庭的關係也會和諧,這是一個很高的理想,是不容易做到的。不知道約書亞講這句話的時候,他有沒有這個把握,還是這只是他的一個禱告,一個期待,希望我和我的家都可以成為服事 主的人。

2、友尼基信仰傳承

這是一個混合宗教信仰的家庭,可是他的媽媽想辦法要把她的信仰傳給下一代,這個媽媽的名字叫作羅以,他的女兒叫作友尼基Eunice,這個女兒又把她的信仰傳給他的下一代,她的下一代叫作提摩太,提摩太是很特別的,因為他爸爸,可能連他的外祖父都是希臘人,是異教徒。在台灣我們也有很多人的家裡是第一代信主,先生不是信主的,全家也沒人信主,自己是第一個信主的,對這樣的家庭來講,家中第一個信主的人擔子是特別的重,因為全家都沒有人信主,他是全家第一個,他怎麼樣能夠把他的信仰活下來,而且能夠跟家裡面的人分享,我們當中可能有不少是這樣的弟兄姊妹,不斷為家裡的人禱告,要把信仰分享給他家裡面其他的人,友尼基是提摩太的媽媽,他的媽媽叫作羅以,聖經在保羅所寫的書信裡面有簡單的帶出一句話,可是在裡面我看到很好的見證:「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所以這是一個信仰不一致的家庭,可是友尼基的媽媽羅以想辦法把這個信仰保留,還傳給下兩代,提摩太後來成為保羅很好的同工來服事主。

3、拿俄米疼惜路淂

接下來所說的這個家庭,我也很有感觸,我們華人或者台灣人家庭不容易相處的問題,就是婆媳問題,結婚以後婆婆與媳婦的關係,常常不知道怎麼處理,這裡有一個不幸的家,可是卻有了一個很好婆媳的關係,那個婆婆叫作拿俄米,這個媳婦叫作路得,我們只能說拿俄米疼惜路得,疼惜到一個程度,他們兩個人的先生去世,路得要陪她的婆婆,婆婆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在外國活不下去,他們就回到家鄉。路得是外國人,她是摩押的女子,拿俄米有兩個兒子一個叫作瑪倫,一個名叫基連,老大的媳婦俄珥巴。拿俄米也知道這兩個媳婦都還年輕,他們還可以嫁給別人,另組家庭。拿俄米沒有說:「我年紀老了,你們一定要跟我。」她說:「你們回家吧,如果有機會你們再結婚沒關係,我要回故鄉找我的親屬去。」當然這兩個媳婦哭一哭,大媳婦想一想也對,跟著老媽媽回去,住在外國也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她就跟老媽媽說再見,輪到這個二媳婦路得,她講的話就很特別,她說:「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1:16)所以這個媳婦已經被婆婆的信仰改變,無論如何一定要跟她。這個媳婦後來就成為大衛的祖母,大衛王是從這樣的家庭裡生出來的,這是很美的,在路得記中可以看到波阿斯的恩慈。他們經營的家庭可以說是一個不幸的家庭,是一個死掉先生再婚的家庭,雖然是不幸的家庭,可是不幸的家庭也可以得到神的恩典。分離時兩個媳婦就哭,老大的媳婦俄珥巴後來就親嘴再見,她聽婆婆的話回家去了,可是路得捨不得,我很喜歡這三個字「捨不得」,台語是「不甘」,所以路得決定跟她的婆婆。

V、保羅的教導

1、勿惹氣照主教導

保羅對我們的家庭有一些教導,很多父母讀到這句話就很不服氣,他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你會抗議說,都是孩子惹父母生氣,哪裡有父母惹孩子生氣?這你先不要抗議,自己當孩子的時候,你有沒有很氣你爸爸或媽媽的時候?先不要想自己是當父母,想想自己是孩子的時候,有沒有父母做過什麼事,或是沒有做什麼事,讓你實在非常的生氣的情況?保羅反過來勸作父母的,他說你要小心,因為作父母的權力比較大,特別在小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常常因為作父母的尊嚴,而在自己做錯的時候不願認錯,惹得孩子很生氣,現在保羅提出這樣的一個建議。在那個時候媽媽是比較不會惹孩子的氣,父親是一家之主,所以一家之主比較容易惹孩子生氣,所以聖經在這裡只有跟爸爸講,我想今天很多媽媽也會惹孩子的氣,你們有沒有氣媽媽嗎?還是只有氣爸爸?可以想一想,這是聖經一個教導,在家庭裡面怎麼樣可以不要惹起孩子的怒氣,憤怒的處理,憤怒的學習和預防,有時候是家庭的幸福裡面,一個很重要要學習的功課,然後是「照著 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2、在主裡聽從父母

這張圖是一個小孩在教這一隻狗要順服,這隻狗也真的很順服。「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弗6:1)保羅加了三個字,這三個字很重要,就是說:「在主裡」。父母所講的並沒有每一次都對。有時候父母講的是在主外,不是在主裡,可是那個判定也是不容易,特別對小孩子來講,「什麼叫作在主裡?什麼叫作不在主裡?」基本上,保羅是要我們無論有沒有在主裡都要聽從父母,後面一句話我沒有打出來,以弗所書第六章2節:「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要尊重父母,中文翻譯成孝敬,英文是Honor,就是尊重,這告訴我們不管父母對或不對,為人子女都要尊重父母,這是在家裡面,保羅給子女們的一個建議。

3、勿宗教忽略家庭

最後一個我要講到,耶穌基督在跟法利賽人爭辯的時候,他講到一個故事,他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可7:11~12)各耳板就是寫認獻單,我已經寫出去了,所以就跟父母說:「對不起我已經奉獻掉了」,耶穌說:「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12節)各耳板是奉獻給教會,這是好事,可是弄的父母沒飯吃,這是壞事。耶穌對這點有一個批評,我要講的是,我們要以上帝作我們家最重要的,但是不能以一些我們自認為是事奉上帝的活動來傷害家庭,這裡有一個矛盾的關係,你聽的出來嗎?很多人以參加一些活動當作事奉上帝,結果是愛上帝勝過愛我的家庭等等。這個平衡是,在上帝面前要好好的尋求正確平衡點是不容易的,否則的話,家跟教會之間就變成了一個互相在競爭資源的地方。我自己一直希望,我們看每個家庭的Stage of life,如果目前你們家裡的孩子還是很小,你在教會的事奉應該是減到最低,因為你的小孩很需要你;可是有一些小孩子已經大到根本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在教會的服事就可以增加;小孩子都離開了,你就可以在教會大大的服事,每一天都來教會沒關係,所以我們不能以一樣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家庭。

VI、結論: 家人成仇敵

我們怎麼樣把兩個家,我們的家和上帝的家管理好,這是上帝喜歡的,可是不容易啊。有時候到一個程度會逆過來,我們就把自己的家看成是最重要的,結果該服事的就沒有服事,沒有把上帝當作最高的,家變成最高的,耶穌提到說,家就變成最大的敵人,家人變成仇敵,他提到:「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10:36),這是一句很不容易聽進去的話,家被偶像化。我們提到「家很重要,上帝要我們好好的照顧家…」而且我覺得最可怕的是,我們把一些西方的,工業時代留下來家的形式偶像化,在台灣你沒感受到,在美國很厲害。布希總統之所以能在2004年可以選上總統,就是他把所謂的核心家庭的一個模式,把它當作家庭,他出來選舉一個最重要的口號,就是「我們的家瓦解了,離婚率那麼高亂七八糟,所以我當總統要恢復我們的家,這個家就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兩個小孩,這個叫作家。」可是剛才我講過,聖經裡面的家不都是這樣,有那種沒有爸爸沒有媽媽的家,有再婚的家,有這樣的家有那樣的家,這些都是家,可是對某些人來講,他的觀念裡面還是核心家庭(Nucleus Family),一個爸爸,一個媽媽,而且是第一次結婚的、續弦的、再婚的、鰥寡後再結婚的家庭、單親的家庭都被看成是有問題的、次等的,這是很不幸的看法。我覺得,家的形式有很多種,越來越多種,但是只要我們大家一起生活,大家彼此相愛,一起追求服事主,這都是家。我們怎麼把這些家經營好,我們怎樣不以自己的家為最重要的,如果神祝福給你,你剛好一次結婚,先生太太孩子都很幸福,感謝主,這個很好,但是我們要注意,還有很多各式各樣不一樣的家庭型態,也都是家,也都是神所愛的。讓我不忽略也不看輕這些家庭,我們也不要把〝家〞偶像化。我們一起來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你,因為你到世上來的第一個神蹟,就是幫助一個家庭,解決他們的困難。主,我們承認我們每一個家有大大小小的困難,但願我們會學習馬利亞,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到主的面前來說:「主啊,我們有這個困難,求你來幫助我們,該如何讓我們全家能夠體驗,而且分享上帝的愛,讓我們在家庭裡面能夠活出一個好的見證。每一個家就好像一個小小的聖殿,是聖靈喜歡居住的地方,我們的家,不只是需要硬體,也需要有家裡面彼此相愛的關係,更需要神你跟我們親近,求 主把這樣的恩典賜福給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 家庭

寫作於2005/12/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家庭是上帝所設立與祝福的最基本人類社會架構 (創1:28)。根據創世記的故事,最起初的家庭是由婚姻中的一夫一妻以及其婚生子女所組成,也就是所謂的 “核心家庭” (nuclear family)。但是在舊約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不同家庭組成。 “多妻家庭” (polygyny family)始於拉麥 (創4:19),以掃、雅各、基甸、大衛、所羅門都有很多妻子。 “傳宗家庭” (levirate family) 是兄死無後時,弟弟必須與嫂子結婚為其兄留後代 (申25:5)。 “女奴家庭” (female slave family) 撒拉因為不孕而將其女奴夏甲給與亞伯拉罕為妾,並產一子以實馬利。當撒拉自己終於生下以撒以後,就把夏甲及其子逐出家門 (創16:3)。 “女俘家庭” (female prisoner of war family),根據民數記31:1-18,以色列軍人可以將戰爭中的女俘虜娶為妻而組成家庭。 “寡婦家庭” (widow family),拿俄米和路得是由不幸喪夫的婆媳組成家庭 (得1:16)。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全世界各種不同的民族與文化都有家庭的社會架構來滿足性與親暱的需求以及養育下一代。但是家庭的組成與功能與角色則因文化與歷史背景而異。在狩獵時代,適婚女性數目遠超過適婚男性,一夫多妻是常見的現象。到了農耕時代,為了密集勞力的需求而有多代同堂 (extended family) 的組織。在工業與商業時代,由於交通便利與都市化現象,核心家庭逐漸成為主流。當我們走入後現代的資訊時代,獨身家庭 (single household)、同居家庭 (cohabitant household)、單親家庭 (single parent household) 與同性戀家庭 (homosexual household) 逐漸將家庭的結構也推向多元化的時代。

從1980年代以來美國的共和黨以 “家庭價值” (family values) 來爭取保守選民的支持。布希總統的2004年總統連任選舉也是以 “家庭” 為勝選策略。但是很明顯的,共和黨與布希的所謂 “家庭價值” 事實上是強調傳統核心家庭的組織,以及反對墮胎、單親家庭、同性戀家庭、雙薪家庭、強調男性為一家之主的極保守主張。

我們除了要鼓勵並支持傳統的核心家庭以外,對於後現代的各種不同的家庭形態也應該加以接納與支持。特別是鰥寡家庭、單親家庭、未婚媽媽家庭、單身家庭、再婚家庭、續弦家庭、失婚家庭等等,我們更應該以教會為屬靈的大家庭來給這些各式各樣的家庭最大的接納與支持。

星期日, 12月 4

[講道集] 管家系列(十一):婚姻

寫作於2005.12.0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以弗所書五章21~33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上一次講到怎麼樣愛自己,在所有的關係當中,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最重要,在你學會愛自己之後,我想人世間的關係,再來應該是愛我們的配偶,為什麼這個關係那麼重要呢?因為在所有的關係當中,只有這個關係被上帝拿來預表基督與教會的關係。神與人的關係,是由這個關係來作預表,所以這個關係是很特別的,而且在所有人類制度當中,這個關係是由神親自設立的,因此我們要一起來思想,在婚姻當中神給我們的教導是什麼?我們應當怎樣經營我們的婚姻?如果你現在正在婚姻裡面的,可以反省一下你們的關係是怎樣的,如果你現在還不在裡面的,你可以開始規劃。未來可以按照神的教導,來經營婚姻。  

Ⅰ、引言:五倫之始 (三字經) 

華人或台灣人非常重視婚姻的關係,在所有人類五個最重要的關係當中,婚姻是所有關係的開始,或說是五倫中之大倫,「五倫者,始夫婦。」這是三字經裡面所提到的。有好的婚姻關係,才有好的親子關係,所謂的「父慈子孝」,一定是建立在好的夫婦關係上,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會敬重父母,對國家盡忠,對朋友有信用等等,所有的人倫的關係中,基本就在婚姻的關係裡面,所以非常的重要。我說過,整個婚姻的開始是神幫亞當造一個夏娃,這個故事也成為基督教談到婚姻關係的最基礎,保羅也用到這一段故事,耶穌也用到這段故事,特別有一句話反覆的被想到,就是「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2:24)我想這句話是最高的教導,從舊約到新約都一樣,讓我們再從聖經裡面來看,神心目中的婚姻是怎麼樣的。 

Ⅱ、伊甸情歌

1、配偶幫助 

第一個,聖經講到設立婚姻的目的,是配偶與幫助。我要說明一下,在沒有造夏娃以前,亞當不是男人,因為沒有女人就沒有男人,男人是因為有女人他才叫男人,在沒有夏娃以前,亞當叫做「人」,不叫「男人」,因為聖經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那人是指亞當,他代表女人夏娃,代表所有的人,這句話我的解釋是「人獨居不好,需要配偶幫助。」可是有人把它解釋成「那人是男人」,所以男人獨居不好,要女人來幫助,反之女人獨居,不需要人幫助,因為那人是講男人,這是一種解釋。或是說,男人是主角,女人是配角,因為她是幫助者,這個有很多不同的解釋。目前的瞭解,幫助者不是配角,幫助者有時候是更重要的,在整個舊約的幫助者所提到的是耶和華,所以我們要小心,不要以為,女人是幫助的,就比較差,是次等的,男人是主要的,過去傳統有這樣的解釋,現在已經不這樣看了。 

2、肋旁骨肉

很奇怪的是,她是從男人的肋旁取出來造的一個女人,這兩個意義,一個是,她是跟他最親近的,是在他的肋旁。第二個意思是說,這是跟他同樣的,是「…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2:23節)我們華人講骨肉是指我們的孩子,對希伯來人來講,骨肉是講他們的配偶,很特別,聖經在這裡告訴我們,男人是什麼樣子,女人就是什麼樣子,因為她是從他的骨肉中做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能在男女當中看出有什麼不同,是所謂同樣的尊貴,同樣的本質。有人說男人用土做的,如果女人是上帝用土做的也是可以,只是到時候就會爭吵說,你的土比我的土還要土,這是一個問題,既然是從男人的土做的,所以女人多土,男人就多土;男人多土,女人就多土,一樣土。所以這是強調本質上的一樣,也是提到彼此的親近。

3、離開連合

第三個是婚姻的重點,華人的婚姻很多失敗在這一點沒有辦法做到,就是離開與連和,「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2:24節)這三句話很簡單,可是卻把婚姻的困難,與婚姻必須要經歷的過程,簡潔的描述出來。很多華人的家庭是離不開父母,或是父母離不開孩子,上一代要干涉下一代的婚姻,這是我看到婚姻中,太多太多的痛苦是這樣來的,是離開的過程有問題。連合也不容易,兩個完全不同的性別,不同的性格背景,要完全連合到成為一體,從我已經結婚三十年來看,這是一生努力的目標,是一個不容易的目標,也是一個理想,婚姻最高的理想,就是在一體的狀況下,不分彼此,沒有高低,沒有單向的關係,是完全互相的關係,這是最高的理想。

4、袒裎坦誠

最後一點提到的是,夫妻之間一個婚姻成功很重要的因素,我把他用兩個「坦誠〝坦裎〞」來講。「坦裎」是指身體的坦誠,而「坦誠」是內心的坦誠。就像這張圖一樣,他們不需要遮蓋自己的身體,他們對上帝所造的身體是可以坦然在對方面前坦裎的,夫妻的性生活是坦然的。可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坦誠,在異性的關係當中,我們沒有什麼東西必須要對我們的配偶遮掩,簡單講就是我們沒有外遇。所以這個坦誠不只是身體的坦裎,還有內心的坦誠,我覺得這兩個是必須的,因為兩人之間沒有羞恥,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情,如果有這個當基礎,婚姻就幸福,「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創2:25)這是很簡單的幾句話記載在創世記裡面,但卻把神對婚姻的期待說明出來。

Ⅲ、墮落扭曲

1、指責卸責

可是很不幸的到了第三章,婚姻就起了變化,第一個問題就是開始推卸責任,「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3:12)亞當將他該負的責任推給夏娃,夏娃不能推給亞當,就推給那條蛇,往往夫妻婚姻出了問題,第一個現象就是指責對方,不願負責任。如果家裡發生了事情,或孩子出了事,夫妻常會互相責怪說:「都是你,你家的種不好。」「我上班,你只在家裡照顧孩子,結果把孩子照顧成這樣,你怎麼當媽媽的。」不曉得你有沒有聽過類似這樣的爭辯,不願意一起承擔責任,認為應該由對方來承擔責任,這樣的婚姻已經扭曲了,這是在墮落以後的情形。

2、戀慕管轄

接下來聖經提到:「…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創3:16)這是所有夫妻不平等的來源,這是墮落以後一個不良的後果,夫妻是戀慕和管轄的關係。戀慕這兩個字不容易解釋,有人說是「太太很愛老公,可是老公很兇,反過來管他老婆。」這是一種解釋。把戀慕解釋成愛戀,可是我的解釋是根據創世紀第四章7節,上帝對該隱說:「…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這裡用的這兩個字是對稱的,所以戀慕並不是善意的愛戀,是好像豹要戀慕她的獵物一樣,是要把牠吃掉的。所以在這裡我的解讀是,婚姻關係一旦扭曲以後,彼此的關係不再是第二章那種完美成為一體的關係,而是互相要爭權,要贏過對方,就是你有政策,我有對策,大家來拼;你當這個,我就做這個,跟你對抗。夫妻關係中已經失去那種互相幫助,互相扶持的關係,已經變成要想辦法贏過對方的情況。台灣的婚姻有一怪現象,我常常聽說,結婚前母親教女兒,嫁過去後要怎麼做才不會被老公壓到腳下去,爸爸也教兒子,媳婦娶過門後,要一進門就要把她壓的很順服,奇怪?還沒有結婚就先有要怎麼樣把對方壓下去的想法,這個婚姻一開始就有問題了,整個態度都不對,不是如何互相扶持、互相幫助,而是怎麼樣互相爭權。

3、 生育苦楚

再來是婚姻當中最快樂的事,就是有下一代,有小孩,可是婚姻一出了問題,連養育下一代都變成很苦。「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創3:16)

4、勞苦糊口 (創3:17)

婚姻要繼續下去,常常需要工作,工作也變得沒有意義,變得很痛苦,所以整個婚姻一扭曲,我們親子關係出了問題,甚至我們的工作也出了問題,如果夫妻不好好相處,先生上班成了重擔,妻子家裡的事也常常會做不好,就會很苦,整個問題都糾結在一起。「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創3:17)

Ⅳ、耶穌教導

1、上帝配合

從亞當夏娃被趕出伊甸園,到耶穌基督來的時候,整個以色列人的婚姻已經變形,變形到一個程度,完全是男性沙文主義,我們叫父權時代Patriarchy。就是以男性為主,女人好像不算人,像附屬品一般,而且男人隨意就可以休妻叫老婆走,沒有問題的。有人就跟耶穌提到這樣的現象,問他的看法怎麼樣?耶穌在這裡談的是婚姻失敗帶來的問題,耶穌說:「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太19:6)耶穌所根據的就是創世紀第二章24節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既然是一體,就不能分開,強調是不能分開,所以離婚是上帝不喜歡的。

2、心硬許可

但是法利賽人說:「摩西為甚麼吩咐給妻子休書,就可以休他呢﹖」(太19:7)這裡產生一個很大的問題,到底基督教是不是可以離婚?摩西說錯了嗎?耶穌沒有說摩西錯,耶穌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摩西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許你們休妻,但起初並不是這樣。」(太19:8)這個「許你們」要小心啊,「許」就是無奈,「許」就是不得已,你們在一起比分開還慘的時候,上帝才「許」你們分開,但是這個絕對不是上帝要我們結婚的目的。我們離婚,絕對不是神要的,只是神有時候會「許」。有的人因此說基督徒可以離婚,這樣的回答就是不曉得耶穌講這句話的意思,因為他們挑戰耶穌:「如果你說不可以,那為什麼摩西說可以?」所以基督徒不是不能離婚,離婚上帝不高興,因為耶穌是說「許」,不是說「要」,這樣了解嗎?那種被迫和無奈,當你們的婚姻弄到一個心硬的程度,弄到在一起比分開更慘的時候,上帝說:「…好吧。」

3、姦淫毀盟

還有一種情形上帝會說你們離開,是因為已經沒有婚姻了,那就是在婚姻當中產生婚外情,婚外情很可怕,連耶穌都說這種婚姻即使在一起也沒有意義,當你有外遇的時候,你的婚姻被那個外遇毀掉,這是聖經很清楚的教導,在婚姻關係當中,婚姻的關係是絕對的排他性,大家要記得,這是大家要遵守的,這個一旦出問題,甚至連耶穌來看,這個婚姻已經被毀掉了,雖然你們還住在一起,但已經不是婚姻了,已經被你的姦淫毀掉了。「凡休妻另娶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犯姦淫了;有人娶那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姦淫了。」(太19:9)

4、獨身恩賜

還有談到每一個人都要結婚嗎?當耶穌說不能隨便離婚的時候,耶穌的學生說:「既然是這樣,不如不娶。」(太19:10)結了婚要離婚這麼麻煩,那麼可怕,那乾脆不娶,耶穌說:「話不要說太快,你不一定做的到。」因為神說我們許多人是要在婚姻的狀況中,才會健康才會快樂,但不是說每一個人都非得結婚不可,耶穌講了一句話很有趣,他說獨身是恩賜:「這話不是人都能領受的,唯獨賜給誰,誰才可以領受。」(11節)有的人是為了天國的緣故不結婚。所以我們不要講婚姻講到一定的程度,認為不結婚是怪人,不結婚不行。其實獨身是恩賜。

Ⅴ、保羅勸告

1、聖靈充滿的表現:詩章對唱、讚美感謝、敬畏順服

保羅對婚姻也有一些勸告,這個勸告,我今天只講其中一點,要從以弗所書第五章17節開始講:「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17~21節) 因為17節到33節是整段,其中在22節從一般的關係轉到婚姻的關係,21節是鑰匙節,是把兩段連接在一起,這個21節應該放在22節那邊?還是放在21節呢?在傳統的解釋上就有很大的爭議,因為放不同邊,解釋就完全不同,我今天沒有足夠的時間能夠詳細去討論,在週報的牧函上有稍微談一下最近的兩個學派之爭,你們回去再自己看。

我只是要指出其中的一點,「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17~18節)這個是前段。這個前段只有一個命令,後面都是分詞,那個命令就是,「要被」,只有這個是命令。後面是當你被聖靈充滿之後,會產生一些表現,那是分詞,一個被聖靈充滿者的表現,他會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19節)是會唱歌,遇到事情時常常會感謝讚美。第三個就重要了,第三個表現是會「敬畏基督,彼此順服。」(20~21節)這裡是重點,彼此順服是在講婚姻還是不是?應該不是。因為前面講的是教會,但問題是如果在教會的弟兄姊妹都要彼此順服,那在婚姻裡面不是更需要彼此順服嗎?但是在這裡就有了爭議,有人認為不是,那是在講教會,跟婚姻沒有關係,婚姻講到的是妻子要順服丈夫,丈夫不必順服妻子,因為後面所講的順服的關係,都沒有講到丈夫要順服妻子,這就引起很大的爭議。而且「頭」也是一個問題,因為教會與基督的關係用來比喻丈夫與妻子的關係,教會與基督的關係能夠完全和妻子與丈夫的關係一樣嗎?這也是一個爭議,因為在教會與基督中,基督一定是我們的 主,祂是我們的頭,又是我們的 主,有人就解釋說:「頭就是 主,主就是頭。」另有些人說:「頭是頭,主是主。丈夫是妻子的頭,但是丈夫不是妻子的 主。主才是要絕對的順服聽從,頭就不是。」

2、婚姻合一的奧秘:順服捨己、頭與身體、愛與敬重

下面一段就很長了,保羅提到那是個奧秘,我大概只能夠講他們的對稱是什麼,讓我們看的出來,「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弗5:22~23節)丈夫是教會的救主嗎?應該不是。這個比喻在這邊應該斷掉了,頭的部分是丈夫是妻子的頭,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所以我們不能說丈夫是妻子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24節)這節是一樣的,妻子不只是要順服丈夫,而且是要凡事順服,而且好像順服 主一樣順服,所以妻子順服丈夫是沒有問題。可是丈夫要不要順服妻子,這是一個問題,因為都沒有提到,那怎麼說呢?聖經說:「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有古卷在此有:就是他的骨他的肉)。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25~31節)所以在這裡強調頭與身體的關係是在婚姻當中,是連合的關係,是一體的關係,可是保羅說:「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32節)但是運用在我們的婚姻裡面就是:「然而,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他的丈夫。」(33節)

這裡面你注意看,這裡面有三個對稱,第一個對稱是教會順服基督,基督為教會捨己,這是第一個對稱。所以順服與捨己是對稱的,這個要很小心喔。我們想一想,如果一個丈夫可以為妻子捨己,那應該自己的意見也可以捨吧?有人說:「不行,生命可以捨,意見不能捨。」這我把他稱作「死鴨子硬嘴巴」,就是到死也要堅持自己的意見為主,我要作決定,這個不對喔。因為妻子要凡事順服丈夫,丈夫要凡事為妻子捨己,因為這是教會與基督關係的,所以是順服與捨己。第二個是頭與身體的關係。「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23節)「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29~30節)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頭與身的關係不是順服的關係,順服是與捨己對稱。頭則與身體對稱,頭與身的關係是合一的關係。頭與身體的關係是要連在一起的,兩人要成為一體,若分開呢,身體就死了,這點很重要。希臘人認為頭是生命的來源,因為他們看到頭被砍掉,人也就死了,所以頭很重要,是生命的來源,我們現在認為是心臟比較重要。頭是要管理的,要作決定,所以順服是因為他是頭,其實不是,希臘人的觀念,頭是生命的來源,是身體生命的供應者。整段聖經裡面,沒有提到基督要教會順服,完全聽祂的命令,都沒有,聖經提到的是基督怎麼樣去照顧教會,頭怎麼樣照顧身體,聖經說:「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25~29節)所講的都是照顧,頭與身體的關係,不是單向順服的關係,順服是雙向的,順服與捨己是對稱的,頭與身體強調的是合一,這是奧秘。最後保羅建議「然而,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他的丈夫。」(33節)所以這裡提到的順服,強調的是愛與尊敬的關係,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解釋是把頭拿來與順服對稱,這是最大問題的來源。

Ⅵ、結論: 基督的心為心

我們要學習基督怎麼樣當頭,他到世上來給我們留下的榜樣是這樣,「…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節)我想這是順服最好的解釋,就是看你的配偶比你強,這個叫作謙卑,這個叫作尊重。「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4節)不要自私,不要只顧自己的事情,不管你配偶的需要,這是第二個。第三個他稱作基督的心,「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6節)不強權,宣稱這是我的權利,這是婚姻要順服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7節)我想這是順服最好的解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5節)。但願我們在婚姻中,看配偶比自己強,看見配偶的需要,也能以基督的心為心。虛己、彼此順服,一起來經營神所賜給我們的婚姻。
「主耶穌,婚姻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關係,也是神你為我們設立的,我們一生的幸福在這當中, 主,可是多少時候,我們沒有好好的經營婚姻,或許是我們的觀念,或許是我們的軟弱,求神幫助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婚姻當中,都可以活出基督的樣式,我們能夠在 主裡面互相尊重,互相照顧,互相體貼,求 主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牧函] Kephale

寫作於2005/12/0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Kephale 是希臘文之英文直譯,中文則翻譯成“頭”。這個新約希臘文 所含有的可能意義與詮釋是近年來福音派教會神學家非常熱烈討論爭辯且仍無共識的一個議題。其中爭議的焦點之一在於以弗所書5章23節 “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 中這個“頭”的正確意義與詮釋。

大概說來,有兩個針鋒相對、誓不兩立的學派:“階級論”hierarchist)以及“平等論”(egalitarian)。第三學派為“互補論”(complementarian),乃是把傳統“階級論”的強硬立場加以軟化的努力成果,但是平等論學者也有提出相對的“平等互補論”(egalitarian-complementarian)。階級論以“聖經中的男性與女性學會”(Council-on-Biblical-Manhood-and-Womanhood)的格魯頓(Wayne Grudem)為代表人物。平等論則以“支持聖經平等的基督徒”(Christians-for-Biblical-Equality)的比列基建(Gilbert-Bilezikian)為代表人物。

階級論主張基督是教會的頭,代表基督對教會作慈愛與犧牲的領導(loving-and-sacrificial-leadership),教會則對基督作自願與快樂的順服(voluntary,-glad-submission)。這是上帝為婚姻中夫妻關係所設立的標準與榜樣。所以丈夫作妻子的頭是指丈夫要效法基督對教會的榜樣來對妻子盡到保護與供應之僕人領導責任 (servant-leadership-responsibility-of-protection-and-provision),妻子則應該尊重丈夫而有順服其領導的態度與聽從其引導的傾向 (honoring-husband-with-inclination-to-follow-his-leadership-and-disposition-to-yield-to-his-guidance)。

平等論則主張在這段經文中基督作教會的頭的主要表現乃是基督為教會捨己,把教會洗淨,使教會成為榮耀無瑕疵可以獻給自己。因此在此段經文中基督是教會的頭的意義是生命的源頭,而不是帶領的領導。所以丈夫是妻子的頭也是指丈夫要供應、保護、成全妻子,而不是帶領與引導。

另外在以弗所書5章21節所提到的“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平等論者高舉此節為重心,強調敬畏基督是我們每個人絕對順服的對象,而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彼此順服(egalitarian-mutual-submission)。階級論者則認為這句經文是指一般信徒間之彼此尊重與推讓,而不是指夫妻間之領導權柄 (leadership-authority),他們認為基督與教會之間是不可能基督順服教會的,只有教會順服基督的絕對權柄,這是單向的順服,這也是夫妻間的榜樣。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在短期內可能不容易達成共識,因此每個基督徒必須自己在這兩種詮釋之間尋找一個自己較能接受的說法。我個人的感覺是比較偏向平等論的說法。

星期日, 11月 20

[講道集] 管家系列(十):自己

寫作於2005.11.2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羅馬書七章15~25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最大的誡命有幾條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在管家系列我們曾講過工作、休閒、恩賜…….等等。其實神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就是我們這個人,我這個人要怎麼管理?怎麼作好管家?我跟自己的關係怎麼樣才是最好?這也是神學上一個很大的議題。在一大群黑白的企鵝當中,只有一隻有顏色,牠會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是誰?到底什麼叫作自己?我跟自己的關係怎麼樣才對?怎麼樣才好?」有一個律法師請教耶穌,說:「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才是最大的?哪一條最重要?」(太22:36)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37~39節)  這樣的回答引起了一些討論,到底耶穌的回答裡面講到幾條誡命?一條?兩條?還是三條?既然祂說最大的誡命,有的人說是一條,這一條就是愛神(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可是耶穌馬上講到其次,其次是什麼?其次是愛人。好,那我們就說是這兩條吧(愛神愛人)。可是有一條藏在裡面,是耶穌沒有明講的,就是愛自己。所以這裡有神、人、己,因為愛人如己,那麼很明顯的,一個人不會愛己,他就不知道怎麼愛人,因為愛人要如愛己一樣,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一部份――愛自己。  

Ⅱ、認識自己 (Socrates)

我們真的不會愛自己嗎?還是每一個人都懂得愛自己呢?問題在這裡,什麼叫作自己?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一直持續有人在思考,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是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他為了問這個問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甚至選擇死亡,因為他一直在尋求自己,要活出自己,結果讓雅典的市議會很頭痛,因為他每次提出來一個新的想法,都會造成大家的混亂,所以市議會開會要他決定:「是選擇被驅逐出境呢?還是選擇飲毒酒自殺?」結果他選擇飲毒酒尊嚴而死。  這張圖描述的就是他最後選擇喝那杯毒酒,為了要維護自己。所以「己」很重要,不能夠被政治或大家的決定所左右,所以他拒絕選擇自我放逐以求生,他寧可選擇飲毒死亡。蘇格拉底為什麼會變成哲學家?聽說是因為他有一個很凶悍的老婆,當他決定選擇死的時候,他的老婆就決定離開他了,他的學生都哭的很傷心,只有兩個人還沈得住氣,一位是柏拉圖,另一位是Crito克里托。蘇格拉底強調〝人要活出自己〞,他講了一句話:「認識你自己」(Know Thyself)。人們一直在尋找,〝到底自己是什麼〞?〝Self〞是什麼的答案。 

1、原我、自我、超我 (Sigmund Freud)

第一位提出來還被人家記得的就是精神科的老鼻祖Sigmund Freud(佛洛伊德),他說:其實要認識自己不是那麼簡單的,自己是很複雜的,他就引用冰山做比喻,海面上看的到是一小塊,但海面下有十分之九是看不到的,然而自己是包括這上面和下面兩部分,海就把冰山切成三部分,一部份是一直看得到的,叫作「意識」。一部份是永遠看不到的,一直在海面下的,這個叫作「潛意識」。可是還有一部份是介於海面上下浮動之間,有時候看得到,有時候看不到,他把它稱作「前意識」。他認為我們的自己是住在這三層(樓)裡面,怎麼住法呢?他就把自己分成三個區域來講,有一個完全住在地下室,他把它稱作「原我」(Id)。這個「原我」只有一個原則,就是要爽快就好。一歲的時候當我們開始對外界環境有認知感覺的時候,自我(Ego)就產生了。「自我」所要考慮的是自己與現實的世界的關係。差不多到五歲的時候,小孩子又由於父母的教導產生是非善惡的分辦能力,那就是〝超我〞(Super ego)。這是佛洛伊德的理論。「超我」所考慮的是完美原則,百分之一百,絕對的對,所以「超我」是道德,「原我」是慾望,「自我」是理性,這是一般人瞭解的佛洛依德理論。佛洛依德發覺〝自己〞不是那麼單純,自己裡面是很複雜的,它們會吵架,怎麼吵架?在中間的地方,「超我」會跟「原我」吵架,「自我」也會被拉進來,「自我」還要考慮外面的世界是怎麼回事,所以「自我」最麻煩,最後「自我」要作決定,到底要怎麼辦?這就是佛洛依德所認為的〝自己〞。

2、頑童、耆老、陰影 (Carl Jung)

他的學生Carl Jung(容格)認為不只是這樣,他到印度去研究宗教,想要把宗教的經驗和自己連起來,Carl Jung認為其實我們的自己,它有看得到的部分,但也有看不到的部分,看得到的部分我們可以說是一個調皮的小孩,他每天很快樂的嘻嘻哈哈,可是裡面好像還有一個有智慧但是行動緩慢的老人,這個老人代表智慧,這個小孩代表的是活力快樂幽默,但是不要忘記還有一大塊,就是你也不喜歡,不要知道的部分,就把它放在「陰影」(Shadow)裡面,這是Carl Jung所說的自己。他說人還不只這樣,上帝造人還造男造女,所以就更複雜了,裡面的男性面叫作Animus,女性面叫作Anima,也就是說男性有女性面,女性也有男性面。但不管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有自己的陰影,,有一些人慢慢的可以接受自己的陰影,彼此可以活在一起,有一些人則一生都和自己的陰影在打架,一直拒絕承認自己有陰影,可是更複雜的是,每一個男人裡面有一點女人,每一個女人裡面有一點男人,這是Carl Jung提出的,所以人性就變得非常的複雜。

3、好我、惡我、非我 (Harry Sullivan)

接下來是佛洛伊德的學生,他叫作Harry Sullivan(蘇利文),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面,一個是小天使,一個是小魔鬼,小天使就叫作「好我」。小魔鬼就叫作「歹我」。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以彼得為代表),就是「不是我」(非我),「非我」就是比「歹我」更歹,歹到不敢承認那是我。所以每個人裡面都有三個我,一個是「好我」,一個是「歹我」,另一個是「非我」,「非我」是比「歹我」更糟糕,我們連承認都不敢承認,看它都不敢看它,也就是Carl Jung講的「陰影」(Shadow),它根本是被我們放到佛洛伊德所說的「潛意識」裡面那個部分。

4、公開、隱私、盲點 (Johari Window)

後來有兩位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一位叫作Joseph Luft(約瑟魯夫特),另一位叫作Harry Ingham(哈利英翰),他們兩位一起發展出一套理論(用名字的前幾個字母Jo與Harry拼在一起),叫作「Johari Window周哈利窗」他們是根據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來瞭解〝自己〞。這個「周哈利窗」在心理學及社會學上相當被廣泛的使用,簡單來講就是,人與人之間有四個房間,開了三扇窗戶。有的窗戶是開兩邊(公開),所以可以從個這房間,我看得到你,你看得到我,這個是「公開」(Public)的部分。比如說你今天戴耳環來作禮拜,耳環就是你公開的部分,你自己也知道是自己戴上去的,你也希望別人看到你的耳環,不然你戴耳環作什麼,所以這個耳環是公開的部分。但是如果你今天不小心穿了一雙破鞋子,你不會秀給別人看,只有你自己知道,這叫作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的,這部分我們稱作「面具」。我們會把它藏得很好,這是我們的缺點,不喜歡被別人知道,就像穿了一雙破鞋子一樣,這是屬於第二個「面具」的部分。第三個是你自己不知道,但是大家都知道的「盲點」。比如說結婚典禮時,新娘的結婚禮服背後的拉鍊沒有拉好,新娘自己走得很高興,但是大家都知道新娘的背後出了一點狀況,這是每個人都有的「盲點」,別人看得很清楚,只有你自己不知道。還有第四個房間是根本沒有開窗戶的,你我他都不知道,這個叫「無知」。好像你的第一個細胞開始變成癌的時候,你也不知道,醫生也不知道,你的親友也不知道,你仍然過得很好,這個叫作「無知」。常常把我們殺掉的就是這個「無知」,所以Johari Window就勸我們說,我們經過怎樣的關係,可以把「無知」拉到「盲點」或是「面具」來,當然這有很多方法,但是我今天不是講心理學,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看「牧函」上有Johari Window更詳細的介紹,其中有很多的應用,你可以從網路上查到Johari Window(周哈利窗)方面的資料。我要講的是,〝自己〞是很複雜,有藏起來的,有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有都不知道的,有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從佛洛伊德到Johari Window,大家都曉得自己沒有那麼簡單,我的裡面會吵架,有不一樣的聲音在那裡,有許多不考慮在其中。

我知道 我不知

你知道
公開
盲點

你不知
面具
無知


Johari Window(周哈利窗)

Ⅲ、保羅的掙扎

保羅在今天我們讀的經文裡面所反應出來的,也正是一樣,「因為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作;我所恨惡的,我倒去作。」(羅7:15節)保羅說的這個「我」是同一個我嗎?還是「我」裡面不同的部分?既然你願意,你為什麼不做呢?「願意的我」和「去做的我」是一樣的嗎?

「…我所恨惡的,我倒去作。若我所作的,是我所不願意的,我就應承律法是善的。既是這樣,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作的。」(15~17節)這個我裡頭的罪「是我」還是「不是我」?這是不同的我嗎?

「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18~19節)這個「願意的我」和「不作的我」是同一個嗎?

「若我去作所不願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作的。」(20節)這又是什麼?

「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21節)這個惡是我嗎?

「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是人),我是喜歡神的律…」(22節)這是哪一個我?

「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23節)「另有個律」和「心中的律」和被擄去的「我」,這三者有什麼關係呢?後來他說:「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25節)所以保羅在這邊有很掙扎的描述,他的內心有好多個「我」在那邊爭戰,好像每一次他都失敗,這在神學上就產生一個問題,這是「拉比保羅」內心的掙扎?還是「基督徒保羅」內心的掙扎?是一個「不成熟的基督徒」內心的掙扎?還是一個「成熟的基督徒」內心的掙扎?這樣的矛盾,這樣的失敗,到底描述的是哪一種狀況?以前傳統的答案是說:這是還沒有信耶穌的人才會這樣,信耶穌的人都已經聖潔了,不會這樣的。可是慢慢的我看到的有些釋經學接受說這兒指的是基督徒內心的掙扎。其實一個信主的人,而且是越聖潔人,越成熟的基督徒,這樣的掙扎是越厲害的。

1、良善律法副作用

這話怎麼說呢?在這裡我們看到保羅遇到一些困難,第一個困難就是律法的問題。律法是好的,律法是告訴我們何謂善,何謂惡,但是問題是,知道律法以後往往做不到,而且知道以後,本來不會去做的就開始會去做了,這是沒有想到的副作用,本來我不知道什麼叫作貪心,我也不會貪心,但是當律法說不可貪心的時候,我卻開始貪心起來了,這是很奇怪的,是沒有想到的副作用。「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律法是罪嗎﹖斷乎不是!只是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為罪。非律法說不可起貪心,我就不知何為貪心。然而罪趁著機會,就藉著誡命叫諸般的貪心在我裡頭發動;因為沒有律法,罪是死的。」(羅7:7~8) 從國小開始,我們一直要把我們的小孩教好,包括父母親,希望他好好的做人,可是很奇怪,怎麼教不來?那個困難在哪裡?當我們長大以後,我們會不會也有這種問題?就是我已經立定決心要這樣做,可是實際上事情來的時候,為什麼做出來都不是我想做的,你有這樣的矛盾嗎?這正顯出了道德教育的無奈。

2、心靈願意卻軟弱

保羅遇到的第二個困難是心靈願意卻軟弱,就像當年主耶穌要上十字架前一晚,在客西馬尼園懇切禱告時,囑咐門徒等候和祂一同儆醒,主三次回到門徒那兒,卻發現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眼睛困倦。所以耶穌對他的學生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太26:41)你有這樣的困擾嗎?

3、屬靈爭戰在人心

最後的一個困難就是屬靈的爭戰。如果只有我,那還簡單些,可是還有一個小魔鬼,和一個小天使在你的耳朵旁邊嘰嘰喳喳不停的吵,屬靈的爭戰不是在外面,而是在我們的心裡面,以弗所書第六章12節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作摔跤;),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我們的「我」變的很複雜,這個所謂的魔鬼或是罪惡對我們的影響,在信了耶穌以後還有嗎?還是信耶穌以後罪都沒有了?這是一個問題。

Ⅳ、稱義到成聖 (Justification to Sanctification)

如果你上過我的洗禮班,我曾稍微作過這樣的分析,今天我們再次思想一下為什麼,一個已經信了耶穌的人,他還有罪的掙扎?這裡有兩個英文字,一個叫作Justification,另一個叫作Sanctification,從「稱義」到「成聖」(Justification to Sanctification),這兩個字很不同。「稱義」是一個法官的判決詞,叫作「不起訴處分」,所以這是一個地位的問題,「成聖」是實際生活上經歷到神的性情,直到我們的心裡面和生活上的改變,所以這是兩件事情,可是這兩件事情是有關連性的,我們一起來看看。「稱義」是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成聖」是聖靈在每一個基督徒心裡面想要做的更新的工作;「稱義」是指在你一生當中只要你信了耶穌,你就稱義了,一生只要一次就可以,「成聖」卻不是,是一生不斷在磨練的一個過程,並不是一次就解決了;「稱義」是悔改相信,「成聖」是要傾聽聖靈的聲音,順從聖靈的話,你才有辦法成聖;「稱義」是把你罪的刑罰免除,「成聖」是讓你每一天犯罪的行為減少,所以這個罪刑和這個罪行是不一樣的;「稱義」是讓你得到永生的地位,「成聖」是讓你過得勝的生活。所以你看的出來,信耶穌以後,由於有聖靈的介入,但是我們的罪性還在,所以罪刑雖然去掉了,還是有可能有罪行,加上聖靈在我們裡面提醒,所以我們基督徒是越來越掙扎,裡面的交戰不是減少,而是增加,越聖潔的人,越愛主的人,內心的交戰是越厲害,自我的矛盾越厲害。

(稱義) → (成聖)

救恩 基督救贖 聖靈更新

時間 一次事件 一生過程

回應 悔改相信 傾聽順從

罪惡 免除罪刑 減少罪行

聖徒 永生地位 得勝生活

Ⅴ、真正的自愛

1、接納自己的軟弱

從這個角度來看,什麼是真正的自愛?你說要愛人如己,你怎麼樣愛自己呢?首先第一個要承認你有陰影,你有「歹我」,你有「非我」,很多人不願承認,所以他就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缺點,接納自己的軟弱。這個保羅做的最好,他承認自己的不行,不只這樣,他還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愛自己,第一件要做的是承認自己有軟弱。「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14:1)

2、避免自己偶像化

第二個,當你得勝,做的好的時候,不要就以為自己是了不得了,你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好像小孩坐在地球上面當國王,而把自己絕對化,偶像化。我們這個人不是有兩面嗎?一個「好我」,一個「歹我」嗎?這個「好我」有時候人家會稱讚你,被稱讚久了,就忘了自己還有「歹我」,以為自己都是「好我」,於是把自己高舉膨脹到絕對化,把自己偶像化,這有很大的危險。保羅和巴拿巴曾經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於是有人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徒14:11)他們把保羅當成神看,把他絕對化了,結果保羅和巴拿巴趕快把衣服撕破,跳到他們中間說:「各位,你們為什麼作這事呢﹖我們也只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請你們不要搞錯了)」(15節)所以當你表現不好的時候,小心不要把它否認掉,說:「那不是我,那是別人。」表現得很好的時候,要小心,會有另一個問題,心想:「嘿嘿…那個是我!」覺得自己很偉大,其實這兩個都不是真正愛自己的人所應該有的態度。

3、逃離自戀的牢籠

不要被自己的善所迷戀,這是水仙花的故事(Narcissus),所要表達的,人若「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提後3:2)那就會變成水仙花,自己無法逃離自戀的牢籠。

4、脫去老我穿新我

我們既然有「歹我」「非我」,對基督徒來講,聖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你這個「歹我」「非我」拿掉,要給你換一個「新的我」,你願意嗎?聖經說到「脫去」和「穿上」,要把這個老我不好的,慢慢一點一點的脫掉,把新的好的我慢慢的穿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9~10)越來越有主的樣子,這是我們一生在掙扎當中,所要成長的方向。

5、分享自己的所有

當你真的有成長之後,還有兩件事情要做,你的「我」才會繼續長大,首先是要向外分享。所擁有的不是只拿在自己手裡,而是願意給願意付出,我很喜歡這四個字,叫作「連搖帶按」。「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8)你有沒有看過米店的人在裝米?把米箱搖一搖會放的更多,手再壓一壓,壓到滿出來。神要讓我們這個「我」長大,是當我們願意給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領受,這個我們叫作Outward,自我有一個向外的成長。愛人如己的「愛人」成為「愛己」,這是一種成長。

6、獻上自己作活祭

另外一個是向上的成長,就是把自己獻給神,當作活祭。「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當我們願意把自己當作一個祭,願意獻給神,願意把自己跟別人分享,這個向外與向上的擴展,能夠使你的自己越來越長大,越來越成熟,這是真正的愛自己。

Ⅵ、結論: 捨去與得著的逆理

當你把你現在的「我」,抓的很緊的時候,這個「我」就死在你的手裡,那是自戀或是自大的結果,當你願意不斷的更新,而且不斷的向外分享,獻給神的時候,你這個「我」就會不斷的長大,不會死掉,「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作靈魂)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16:25)這是耶穌講的一個很大的逆理(Paradox)――「喪失以便得著」。這是自我最難的一個功課,若你一定要抓住自己,那一定會抓死掉,當你自己願意「放」,這個「放」有三種:一種是把舊的不好的「放」,讓聖靈來改變,一種是把好的「放」,願意跟別人分享,還有一種是願意把自己「放」在神的手裡,奉獻給神,當這些「放」你放的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自己不但沒有失去,反而得著,而且越來越豐盛,我們一起來禱告。

「親愛的上帝,你用塵土造人,並且吹了一口氣的時候,在我們的人裡面,既有塵土的部分,也有上帝的靈的部分。我們也發現,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跟保羅一樣,好多個「我」在裡面掙扎,求 主幫助我們,在我們學習怎麼與周圍的人與神相處的時候,我們也先學會與自己相處,幫助我們知道怎麼樣接納自己的軟弱,能夠接受聖靈的更新,我們也願意把你所給我們的,已經很好的部分,願意跟弟兄姊妹分享,也願意把自己獻在你的面前,藉著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不斷的長大,不斷的成熟,聽我們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牧函] 周哈利窗

寫作於2005/11/2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1955年加州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約瑟魯夫特(Joseph Luft)與哈利英翰(Harry-Ingham)一起以他們的名字前幾個字母發表一個研究團體動力與領袖特質的簡單圖解“周哈利窗”(Johari-Window)。這個簡單的周哈利窗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在團體或小組中的自我表現與自我認知。

自己

知道 不知

別人 知道 公開 忙點
不知 面具 無知

公開的區域是我們的社交生活,是我們與別人都知道的部份。當小組成員間的公開區域愈大時,表示這個小組成員的關係愈親密且互相信任度很高,彼此的溝通與互相的瞭解都很好。

面具的區域是我們的隱私生活,是我們不要別人知道的部份。當我們的面具區域範圍很大時,表示我們不太信任小組中的其他成員,擔心這個區域的公開會造成對我們很大的傷害。當我們對別人的信任度增加時,才會經由自動分享將其移至公開區域。

盲點的區域是我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部份。別人對我們的信任度以及我們的謙卑受教態度會影響別人是否願意告訴我們這些個人的盲點,好讓我們更加有自知之明。當我們以謙卑受教的態度向別人請教並且贏得其信任時,別人才願意指出我們的盲點而將其移往公開區域。

無知的區域是自己與別人都不知道的部份。這也是精神分析學派所主張的潛意識部份。這須要靠自己的自我反思訓練或是別人的同理心訓練才能夠將其挪移往面具或盲點區,再進一步經由自動分享或是請求回饋而將其移入公開區域。

當我們的教會在推動各種小組時,但願我們都能夠在教會中找到幾位可以彼此信任分享生命的好朋友,形成分享小組。經由小組彼此相愛與互相幫助的互動,我們可以有勇氣逐漸放下各樣的面具,也有愛心彼此指出對方的盲點,好讓大家對自己與彼此間都能有更深入的認識。也盼望上帝所賜下的聖靈,能夠光照我們無知區域那隱而未現的罪,讓我們在成聖的道路上彼此扶持,互相鼓勵,使和平教會成為榮耀上帝的教會。

星期日, 11月 13

[講道集] 管家系列(九):休閒

寫作於2005.11.1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創世記二章2~3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上次講到〝工作〞,我想這次應該講休閒,否則大家會變成工作狂,工作很重要,休閒重要嗎?休閒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還是偷懶?因為受到清教徒的影響,一般基督徒似乎只敢偷偷的休閒,所以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思想這樣的問題。其實這篇道,是我所準備的講道中,覺得特別是對自己講的,這個叫作Convection,覺得我也需要認罪,越準備越感動,今天早上起來以後,又再加上一點內容,所以與週報上所要講的有點出入,作了一些修改,如果你們需要這些內容,希望你們自己加上去。  

在講道以前,要先與大家講幾句話,第一件事情就是教會又開始有禱告會了,不曉得你知道嗎?到和平之後我先停掉了禱告會,因為我發現來的人越來越少,邀請人來參加覺得有些,於是就把它停掉了。本以為三個月來一次禱告會或許會好一點,結果三個月一次的禱告會,參加的人看起來也像是勞苦背重擔,所以我很失望,和平教會是一個不禱告的教會,對不起,這是我的感覺,希望這不是真相,或許大家不喜歡一起禱告,可能在家裡和團契裡都有禱告,就是不習慣大家一起來禱告。有人說一間教會愛不愛主,就看禱告會參加的人數,而不是看主日崇拜的人數,主日崇拜是喜不喜歡聽牧師講道,愛不愛上帝不在主日崇拜,而是在禱告會。  感謝主,上個禮拜是第一次,有九位弟兄姊妹來參加禱告會,我在這裡沒有指責的意思,只是要鼓勵大家,如果你覺得生活上有需要,或是你禮拜五晚上排的出時間,願意來禱告會看別人有什麼需要,願意替對方禱告,這是一個機會。其實我在美國很喜歡在主日崇拜完後有一段禱告的時間,禮拜完有需要的人來到前面,大家一起為他禱告,可是我們的教會不許可我這樣做,因為我們有三堂主日崇拜,三堂緊緊的接續著,時間要控制得很好,明明知道有這樣的需要,我也想做,但是實際上不許可,現在有一些弟兄姊妹願意重新再來,不管幾個人,我們要開始。因為禮拜五我常常有很多事情要做,有時候沒辦法每個禮拜都參加,像這次禮拜五就沒有辦法參加,路加傳道會有一些事要處理,所以我需要參加他們的開會等等。現在我提出來是給大家一個鼓勵,如果你禮拜五晚上剛好沒有事情,你又很想替別人禱告的話,請你來教會,我們大家一起來參與這樣的事奉,相信這是值得的。

第二件事情要講的就是聘請黃春生牧師的事情,上主日我們請他來講道,我們將聘請他作我們的主任牧師,似乎沒有聽到會友有強烈或負面反對的聲音,只聽到一個小小的反應,不敢直接跟我說,而去問我們的幹事:「蔡牧師是不是以後就不講道了?」我說:「請放心,如果你們選黃牧師,我就答應你們繼續講道,如果你們沒有讓他選上,我可能會離開。」希望這樣不是威脅,因為從回來到現在,主日崇拜聚會的出席人數已經到達四百人以上,接近四百三十到五十之間,如果再加上沒有來大堂禮拜的小孩,人數應該接近五百個人,我們的教會應該是有五個牧師,一個牧師如果照顧一百個人左右的話,會友可以得到充分著照顧,牧師也不會Burn-out (耗盡),不會做得很辛苦,我準備講道的時間很長,為了要準備一篇好道理,週間要照顧弟兄姊妹的時間就很有限。這樣的情況小會也知道,但是找不到一個人願意來跟我配搭,一直到最近,黃春生牧師是第一個,明明知道我已經在這裡當牧師,還願意來這裡和我配搭,由於我的牧師資格在長老會還是一個未定數,最快最快也是要等到明年六月,才知道到底會不會接受我的牧師資格。我們需要一位主任牧師。我會繼續在這邊,與黃春生牧師配搭服事,這樣就不需要其他牧長來當我們的代議長,代議長辛苦我們也辛苦,小會每次開會都很不容易,所以請大家瞭解這一點。黃春生牧師來是要作我們的主任牧師,神賜給他組織行政的恩賜比我強很多,他到和平之後,我們兩個要練習一項高難度的工作,像今天兩位姊妹的鋼琴獻詩是「四手聯彈」,在「四手聯彈」中,你聽的出來誰是負責主要的旋律,誰是負責伴奏的旋律嗎?聽不出來。他們配合得這麼好,讓我們享受一曲很美的音樂饗宴,希望黃牧師與我也能夠配合得很好,我們各發揮所長,互相補彼此的不足,能夠一起帶出和平教會的事奉團隊。我預測,黃牧師來之後,和平教會會增長的更快,可能不久也就要面臨改建教堂的問題,而且我覺得在一兩年內,我們還需要聘請第三位傳道人來與我們配搭,請為我們禱告,這是我們的一個努力和嘗試。

Ⅰ、引言:創造的循環

第一堂所獻的那首詩歌也給我一些想法,歌名是「我願意」,請問這個「願意(Will)」,是Willing(自願的)還是Willful(故意的)?我們的決定有兩種決定,英文一個是Willing,一個是Willful,都是決定,可是感覺不一樣,Willful感覺比較強勢,比較聲張(這是我的想法),Willing比較柔軟,比較我願意,我願意把我的自由擺在神的手裡,讓神來帶領。工作和休閒的不同就在這裡,都是自由意志的使用,一個是強調我要做,一個是強調我要放;當你決定我要做事的時候,那是工作;當你決定我要放下,讓神來做事的時候,就叫做休閒。這是蠻有意思的題目,我們可以一起來思想,這是張悠閒在草地上作日光浴的圖片,你有沒有機會,一個禮拜或幾天的時間,什麼事情都不做,只是躺下來,沈浸在鳥語花香的大自然中曬曬太陽,神在和平教會有一個很大的恩典,就是我們有台北最好的大安公園在附近,我還沒有去散步過一次你相信嗎?你就知道我是多麼暴殄天物,神給我的我不會去享用。休閒是人的責任嗎?沒有休閒算是犯罪嗎?十誡的第四條是什麼?要安息。休息是享受,休閒是神給我們的恩典,神從開始創造宇宙的時候,祂不只是創造,祂還休息,而且每天都休息,你知道創世記第一天開始的時候就講了一件事情,叫做「創造的循環」(Rhythm of Creation)。祂把Rhythm(律動模式)放到創造裡面,祂怎麼Rhythm呢?聖經說:「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1:5)「有晚上,有早晨…」這個是Rhythm,有沒有注意到聖經反過來,是先說晚上,才說早晨,不知道這樣的排列次序中,對我們來講有沒有什麼指示?晚上比較重要還是白天比較重要?晚上優先還是白天優先的問題。聖經先提到「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一天,你注意看,六天的創造裡面,每一天創造完工後,聖經一定講這句話,表示神很在意這樣的一個Rhythm,這樣的一個循環,神把宇宙造成這樣的一個循環,祂把人類的生命也造成需樣這樣的一個循環,祂造這樣的循環不是因為自己需要,而是因為人需要,我們需要白天,我們也需要晚上;我們需要工作,我們也需要休息,這是我們的需要,神早就把它放在宇宙萬物裡面,成為一個很明白的循環。

華人也很聰明的運用這個循環,華人的宗教不是佛教,是道教。道教最高的觀念就是宇宙有陰有陽,陰陽的意思可以是指男女,另外一個意思是指白天晚上,或是有工作有休息,我們不是說「陽陰」,而是說「陰陽」,和聖經一樣,「有晚上,有早晨…」陰先講,陽後講,如果陰是休息,陽就是工作;陰是晚上,陽就是白天,這兩個有什麼不同呢?它們的差別在哪裡?陰或是晚上或是休閒,陽或是白天或是工作;休閒是我們的權利,工作是我們的責任;休閒強調的是我們的感受,工作強調的是它的功能;休閒是對自己好,工作是對別人好;休閒是可以自由沒人管的,工作常常是有強制性的,你一旦決定去讀醫學,到台大醫院上班,以後就不能隨意的說我今天要當畫家,工作是有賣身契的,你一旦決定作什麼工作,你就是不得不去做,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休閒呢?你今天喜歡聽音樂,明天不喜歡聽,沒有人管你,是絕對的自由,永遠的自由,工作沒有這樣的性質,工作是有強制性的,不管你選擇哪一行。休閒完全是一個享受,工作是一個付出;休閒是很愉快舒服的事情,工作有時候蠻辛苦的,有沒有人休閒得很辛苦?有一些人把工作休閒化,他找他喜歡的事做,所以工作可以休閒化,但是把休閒工作化就很辛苦了,有一些人把你的休閒當作他的工作,就像旅遊業。兩者雖然有時候會被置換,但是基本上來講,休閒是享受舒服的,工作是付出辛苦的;休閒就是休息,工作就是勞力;休閒是黑夜,工作是白晝。這兩者都沒有提到賺錢不賺錢,我以前講過,有的人把工作和賺錢攪在一起,我不喜歡,錢是後來被加進來的,上帝也做事,上帝也休息,但是上帝完全沒有提到錢,亞當也做事,亞當也休息,亞當也沒有提到錢,錢是後來被加進來的,因為我們慢慢的把工作金錢化,這是人類的不幸。

休閒:權利、感受、利己、自由、享受、舒服、休息、黑夜

工作:責任、功能、利他、強制、付出、辛苦、勞力、白晝

Ⅱ、上帝的歇息

1、欣賞讚美

上帝什麼時候休息呢?上帝做完一件事就休息,上帝每次創造完就會做一件事,就是把手放在背後,欣賞著自己的傑作說:「嗯,好漂亮!」祂會停下來瞧一瞧,自己讚美自己:「我做的好棒喔!」這是第一個休閒。休閒就是把做的事情暫停,「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1:31)這是休閒――享受及欣賞你工作所做的成果。

2、睡覺休息

第二個休閒是晚上睡覺。上帝不需要睡覺,我們需要睡覺,提到晚上就聯想到睡覺,我們第二天才有力量工作,所以第二個休閒就是上帝創造晚上是要我們休息,馬可福音第四章27節說:「黑夜睡覺,白日起來…」耶穌也說:「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9:4)有電力之後,有時我們晚上也要工作,這是進步也是退步,我們把這樣的循環搞壞了,有網路有手機更糟糕,那是退步不是進步。

3、週末歇工

上帝會休息,祂不只每一天晚上不工作,祂還在第七日整天休息,連白天也不做事了,這是聖經所記載第一個真正的休息,神在六日創造萬物,「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4、祝福聖日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2:2~3)而且神把那天當作聖日,代表神重視休閒,那是一個〝聖日〞,讓我們來想一想,我們是禮拜一到禮拜六作禮拜?還是禮拜天作禮拜?當然是禮拜天。所以聖日和休閒是合在一起的,沒有休閒就沒有聖日,在你休閒的時候有沒有時間靈修親近神?你的休閒有沒有分別為聖?這是我們今天要思想的,「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祂把工歇了,目的是為什麼?要把那天變成安息日,而且稱為聖日,祂不只歇工,祂還祝福,因為那一天是神的日子,那一天是人與神親近的一天,後來在出埃及記,神就交代以色列人,第七日絕對不能工作,而且要聚會,要跟神親近,所以安息休閒是我們親近神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Ⅲ、人類的休閒

由此看來,上帝創造天地萬物與人類的時候,給人怎麼樣的休閒活動呢?Jacob de Backer他畫了一張圖,這張創世紀的圖與休閒這個主題有關。是將創世紀故事中,神創造亞當夏娃,以及與他們談話,並將分別善惡樹同時畫在一張圖上,圖的一邊是神讓亞當沈睡,用他的肋骨造了夏娃,另一邊是神與亞當夏娃聊天,並交代他們不可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但感覺上夏娃似乎沒有在聽上帝說話,而是在看樹上的果子。夏娃看樹上的果子是犯罪嗎?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所有的休閒都從夏娃的眼睛看出來,「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創3:6)所以我們的休閒活動就有了這幾項:悅人眼目,享受食物,歡暢快樂,尋求智慧。後來夏娃犯了罪,我們可以說休閒容易犯罪,但是休閒不是罪。

1、享受食物

「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休閒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享受美食,而且這是華人最喜歡做的,好好吃一頓,不是吃的很浪費,是與好朋友一起吃得很快樂,很舒服,還配上音樂,或是唱卡拉OK,享受食物是休閒很重要的一部分。

2、 悅人眼目

「悅人的眼目…」指的是可以欣賞。這當然包括音樂美術等所有美的東西,都是在休閒裡面。

3、歡暢快樂

「且是可喜愛的…」所說的是心裡面喜歡的,讓心裡舒服的。

4、尋求智慧

「能使人有智慧…」還可以使你有聰明。常常我們是在休息的時候才得到智慧,在工作的時候收集資料得到資訊,在工作的時候拼命的做事情,沒有時間好好思想,只有在工作放下來的時候,可以默想,可以沈思,也可以反省,那是在休息的時候做的,休閒不全是遊玩,休息有很多很重要的功能。(以上是我從這段經文裡面,作一點引申解經,它裡面提到很多有關人類休閒重要的角色和功能,包括食物、眼目、喜愛、智慧。)

5、情話綿綿

在休閒的時候還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老公老婆談情說愛,亞當對夏娃唱世界第一首情歌:「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歌4:7)台語應該說是「叮叮噹噹」(親親我我),你們上班會不會和對方「叮叮噹噹」?不會。那是下班的時候做的事情,可是請問各位弟兄姊妹,你多久沒有做這種事情了?多久沒有享受神要給你的天倫之樂,當然還不只包括夫婦,還有父母與孩子一起玩,一起享受,這是休閒裡面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功能。

6、與神相交

還有就是與神相交的快樂,黃牧師上個禮拜講的是說:「耶和華行走,走動是要來救人」,今天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其實神原先不是要救人,而是想和亞當聊天,「天起了涼風…」(就是黃昏快要晚上),上帝下班了,說:「亞當你在哪裡?」「我們來下棋,喝杯茶好不好?聊聊天好不好?」可是亞當發現自己沒有赤身露體就跑去躲起來了,上帝呼喚說:「你在哪裡啊?」之前這樣講代表神與亞當有很親密的關係,這是下班以後,天起涼風以後。所以休閒是和神有關係,跟人有關係,是在一起甜蜜關係的時刻,休閒不是那麼沒有用,休閒在我們的生活上佔很重要的地位。

從這個角度我們來詳細看,人類的休閒包括哪些事情:

1、讚賞美作(悅人眼目)

第一點,包括所有的美,所有的欣賞,是在休閒裡面。「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將你的榮耀彰顯於天……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詩8:1,8:3)「我觀看」就是休閒的動作,你在生活當中有沒有一點時間,什麼事情都不做,就只是接受神所造的美,不管是什麼美都好,去欣賞去享受,或是音樂美術這一類的東西,這是第一點。詩篇第八篇6節提到:「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裡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但是亞當不該對伊甸園只有管理(工作),除了管理,他還要會觀看(休閒),上帝除了會創造,祂還會欣賞,所以這是休閒與工作平衡的一幅很美的圖畫,會欣賞會讚美。

2、歡喜享用(享受食物)

傳道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點華人一定會舉雙手贊成,「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傳9:7)這個好不好?弟兄姊妹,只要不醉酒,歡歡喜喜喝酒,快快樂樂吃飯,這是傳道書給我們的一個建議。有人覺得說:「與牧師一起吃飯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快樂。」我說:「誰說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快樂?」或是問我:「牧師可以喝酒嗎?」我的回答:「我可以喝酒,你可不可喝,你自己決定?」耶穌不只喝酒,祂還造最好的酒給人家喝呢(耶穌開無牌酒廠咧),其實酒代表的是快樂,不是嗎?當然酒也可能變成不好,如果你的酒品不好,自己要節制,酒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很多時候我們把酒當作不好的,是因為受到清教徒的影響,基督徒不抽煙不跳舞不喝酒,很多休閒的東西是被清教徒隔絕掉了,我們也不自覺的跟著認為。

3、無罪快樂(歡暢快樂)

開Party好不好?青少契的人數為什麼越來越少?因為沒有舉辦宴會這一類的活動,如果每個禮拜六的少年團契都像辦Party一樣,那一定會來一堆人,「去團契都是查經討論,還有挨罵說教…」那誰會想去?當然沒什麼人,一點快樂都沒有,辦Party也沒有什麼不對,少年團契應該適用這節經文:「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傳11:9)但是是在不傷害別人和自己的情況下,你可以快樂,卻不要犯罪,由於很多罪惡是在快樂中發生,所以我們就認為不要快樂,這個我們叫作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ing water(要倒洗澡水,結果連嬰孩也倒掉。)快樂休閒沒有罪,但是在快樂休閒當中容易犯罪,所以怎麼教你的小孩知道快樂卻不犯罪,這是我們作管家的責任。

4、沈思默想(尋求智慧)

休閒還有一點,就是沈思默想,思想人生的道理,這是休閒時做的事情,「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箴2:2)你沒有這樣沈思默想的時間,來尋求智慧。

5、情話綿綿

我前面提到,休閒中可以建立夫妻感情,在休閒中可以情話綿綿,有伴侶的可以思想,我有多久沒有向我的另一半講一些好聽的話,這是休閒要做的事情,我們常常因為忙碌而忽略,一躺到床上就呼嚕嚕的睡著了,沒有情話綿綿,我們需要多讀幾遍雅歌,然後用唱的:「我的佳偶,你真是漂亮,你的眼睛像日月潭,你的脖子像比薩斜塔…」當然你要講的讓對方高興才算。這也包括我們與子女建立親情享受天倫之樂。

6、喜樂敬拜(與神相交)

最後要高高興興的來敬拜上帝,希望我們每個主日來教會都是很享受,回去很快樂,下個禮拜還想再來,那就是好的休閒,我們有好的音樂,好的敬拜,一起好好的禱告,弟兄姊妹在一起美好的交通,這是休閒很重要的一部份。「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他!在他顯能力的穹蒼讚美他!」(詩150:1)敬拜享受讚美,這是休閒。「又對他們說: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尼8:10)

Ⅳ、休閒的失落

1、資本主義興起

休閒為什麼會失落呢?為什麼休閒不見了?Adam Smith(亞當史密斯)是罪魁禍首,是資本主義的始作俑者,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富國論」,他強調錢很重要,若沒有錢國家不會富強,結果影響全世界,於是大家都「向錢看齊」,錢是首要,休閒是花錢,休閒不會賺錢,當然就會被擺到一邊,因為賺錢重要,就不要休閒了,聖經警告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6:10)你一直要錢的結果,就會被許多的愁苦刺透,錢不是不重要,但是錢不能重要到把休閒取代,我們要會賺錢也要會花錢才是聰明人,有很多人很會賺錢,但不會花錢,死後政府就很高興,因為他的財產沒有用完。

2、共產主義提倡

資本主義演變成會賺錢的越來越有錢,為了賺錢的越來越辛苦。馬克斯(Karl Marx)為了要糾正資本主義的錯誤,他提倡「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馬克斯的一本書Le Manifeste Communiste(共產宣言)中所提倡的,他認為這樣幸福才會降臨,他高舉的不是休閒,他高舉的是工作,所以在這一點上,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一樣,是要拼命的工作,他們說〝勞動神聖〞,結果在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雙頭攻擊下,不論是共產主義社會或是資本主義社會,大家的休閒都被犧牲掉了,工作第一,拼命工作卻不會休息,可是上帝說:人活著不是單靠行為,我們也需要恩典,我們需要工作,我們也需要休息,休息是恩典。(羅馬十一:6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3、物質主義的流行

然後是物質主義的鼻祖Lucretius,他是古代希臘人,他認為:世界真正存在的,就是物質,其它都不存在,在「自然論」的書中強調,摸的到看的到的才是真的存在,摸不到看不到的都不存在,結果我們就強調物質,大家拼命的買東西,買漂亮的房子,高貴的車子,買兩隻看門狗,再請保全人員看守,所買的房子,這些都被物質化了,所謂的五子登科,囤積擁有變成大家追逐的。當然為了要買那些東西,擁有那些東西,工作就要更加拼命,不然怎麼有錢買這些東西,這是物質主義。聖經記載有一個人為了要家產,跟弟弟吵架,就跑去找耶穌評理,耶穌說我的工作不是做這個,接著他馬上講一句話:「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人的幸福不在於你擁有多少東西,而在於你會使用這些東西,擁有不一定是幸福,東西太多反而麻煩,還要繳錢給保全公司,物質主義吞噬掉我們的休閒。

4、消費主義氾濫

再來是最近最厲害的消費主義。現在不是鼓勵擁有,而是拼命的消費,Thorstein Veblen對消費主義提出批評,他寫一本書叫作「休閒族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我想這是用錯了休閒的意思,休閒不是消費,現代人把消費當作休閒,所以上班拼命上班,下班拼命Shopping(血拼),為什麼要血拼呢?因為不想落伍。別人有我也要有,所以百貨公司越開越大,越開越多,我們的休閒被血拼淹沒扭曲了,沒有消費的樂趣。現在連休閒都出問題,因為禮拜六開車都開不動了,大家都要開車才算玩,難道不能走路嗎?難道不能在家附近走一走?那不是休閒嗎?休閒也被商業化,休閒也被消費化,這是很可惜的,結果真正的休閒不見了,跟小孩在家裡玩枕頭戰不算休閒嗎?休閒一定要住民宿或到知名的觀光地點才是休閒嗎?禮拜天到教堂作禮拜完後,和弟兄姊妹吃一頓簡單的午餐,講幾句話,這是休閒嗎?還是不是?是。你的休閒包括什麼?聖經的建議:「不要浪費資財」(路15:13),不要一直買東西,現在很多人強調簡單生活才是幸福,這是你可以想一想的。

5、清教徒的敬虔

再來是清教徒的敬虔。我已經講過,認為敬虔就是要工作,這是五月花號(May Flower)帶來的,辛勤是美德,懶散是首惡,休閒被講成是懶散,所以基督徒就不好意思休閒,但是上帝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我是上帝,你不是上帝,所以你不要那麼辛苦,你休息的時候我會管家,不要怕你去休息的時候,世界就因此會垮下來。

6、科技突飛猛進

最後是科技突飛猛進把我們的休閒侵佔了,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Juliet Schor她寫了一本書,書名翻譯成中文是「過勞美國佬」(The Overworked American),科技越來越進步,休閒越來越少,為什麼?因為科技把工作帶到你休閒的範圍,本來上班只是工作的地方,回家就不必工作,但是因為現在有傳真機、電腦網路、手機,所以連休閒也逃不了工作,工作吞吃休閒,休閒不會吞吃工作,所以科技越進步,大家越忙,工作成為一種癮Workaholic,耶穌也差一點這樣,「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可6:31)他們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耶穌跟他的學生說:夠了夠了,收工下班,我們到旁邊去歇一歇。特別在科技時代很忙的情況下,休閒變成一個很難得的東西,你要刻意的去保護你的休閒,否則不知不覺中,休閒被工作侵佔了。

Ⅴ、上帝的邀請

1、歸回安息平靜安穩

上帝給我們一個邀請:「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30:15)上帝很忍耐,在第18節說:「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等候就是一個休閒的狀況,耶和華上帝在等我們願意,祂就要在休閒當中施恩典給我們。

2、學主樣式柔和謙卑

耶穌也有一個邀請,當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自己什麼都要負責的時候,你就休閒不了,若你覺得自己可以不是那麼重要,就可以學習主的樣子。當有一點柔和謙卑的時候,你就進到休閒的心態,這是耶穌的一個邀請:「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

3、老人散步孩童玩耍

將來天堂會有一幅圖畫,老人散步,小孩玩耍,「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將來必有年老的男女坐在耶路撒冷街上,因為年紀老邁就手拿柺杖。城中街上必滿有男孩女孩玩耍。」(亞8:4~5)所以休閒也是在永恆裡面一幅重要的圖畫。

Ⅵ、結論:進來享受主人快樂

耶穌基督最後講了一個比喻,祂說:「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僕人在工作做得很好之外,雖然還是有工作要做,但是他也可以享受主人的快樂,這是休閒,所以休閒和工作一樣重要。

最後讓我們以禱告來回應神的邀請,在歸回安息平靜安穩中等候神,成為〝休閒〞的好管家。

「主,孩子要認罪,因為覺得自己很重要,就拼命的工作,而忽略了休閒,你在創世紀一開始就說:有晚上,有早晨,你在六天工作以後,刻意的規劃出一天歇工, 主,我們忽略這樣的一個恩典,我們拼命的工作,我們蠟燭兩頭燒,以至於我們的家庭受損,我們跟你的關係也受損,我們自己的健康也受損,求你原諒我們,幫助我們,在休閒上面也能夠成為好的管家,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 休閒

寫作於2005/11/1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1995年3月6日的新聞週刊 (Newsweek) 以“耗竭:快速與死亡的國度”(Exhausted: A Nation of the Quick and the Dead) 的封面文章向當代美國人發出警訊。該文章認為美國人被工作煎熬,被時間不足磨損。科技並未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而是逼使我們更加忙碌。我們必須設法放鬆自己,否則遲早會崩潰。新聞週刊民調顯示美國有四分之一人口覺得自己有耗竭現象。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 (Juliet Schor) 曾出版一本書“過勞之美國人:休閒生活之意外減少” 根據哈利士民調 (Harris Poll) 美國人的休閒生活時間比1973年間減少百分之四十。為了生存很多公司都設法裁員,結果是沒有被裁員的員工一個人要當兩個人使用,事情還是做不完。可是在不景氣的壓力下,能夠逃脫被裁員的命運已是萬幸,對於所因而增加的工作量只好以加班來應付,也不敢吭聲。有些人為了應付高生活水平的經濟壓力,甚至還夜間兼差才夠開銷。科技的進步發明了傳真機、手機、呼叫器、個人電腦與網路的結果,讓許多人更方便把工作帶回家,結果是家居休閒的時間一再的被侵蝕與剝奪。

更糟糕的是甚至連我們的休閒生活也被商業化或工作化了。心理學家阿奇巴特 (Archibald Hart) 發現目前睡眠不足成為焦慮的最常被呼略的原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把子女下課後的休閒時間塞滿了各式各樣的鋼琴班、繪畫班、英語班、體操班等等。追求效率的價值觀也使很多人把自己的休閒生活轉化為體能訓練、社交活動、終生學習。休閒生活的節目也排得非常緊湊,把自己壓得連休閒也很緊張,喘不過氣來。

我們出生時以吸入第一口氣開始我們人生的旅程,我們闔眼時以呼出最後一口氣向這世界告別。在這一吸一呼氣之間我們的生命是依靠很規律的呼吸循環以及心跳循環來維持。如果有人一直只有呼氣或是心臟只是不停的將血液打出心臟,他是無法生存的。我們的生活也一樣須要有工作與休閒的循環才能保持身、心、靈以及人際關係互動的健康。

工作是我們生存必須的活動,但是休閒是我們生命更豐盛的活動。前者有其強制性,後者的特點則是其自由性。前者是善盡社會的責任,後者為享受個人的喜好。前者強調其經濟性、功能性與效用性 (economic, functional, and utilitarian),後者則散發出其文化性、關係性與形上性 (cultural, relational, and metaphysical)。

雖然工作佔據我們清醒時間百分之六、七十,但是休閒卻是讓我們的生命能夠多彩多姿,充滿快樂、幸福、與意義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們不只要好好用心工作,我們更要好好享受休閒。我們不只要在工作中榮耀上帝,我們更要在休閒中也享受上帝、榮耀上帝。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章31節告訴我們 “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星期日, 10月 30

[講道集] 管家系列(八):工作

寫作於2005.10.3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羅馬書十二章1~2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天堂的畫像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今天啟應的時候,所讀的最後一段經文是:「我們手所做的工求主堅立」,摩西的這句禱告很有意思,他在意他所做的工。我不知道你現在的工作怎麼樣?你曾經為你的工作做這樣的禱告嗎?「我手所做的工,求上帝堅立」,意思就是說,讓工作的果效,可以存到永遠,而不是工作而已。你怎麼看待你的工作呢?工作是上帝給我們的極大恩典,這是我們今天一起要來思想的。到底將來這個世界結束以後,我們在天堂要不要工作?  這是很多人所思想的問題,我們在世上工作很辛苦,是不是到天堂就不必工作了?所以有的人認為天堂裡,詩班可能還有工作,因為天堂要繼續唱詩歌,司琴大概不能彈鋼琴,因為鋼琴太重了,怕會掉下來,大概只能彈小豎琴,如果彈唱累了怎麼辦?上帝會請你坐下來,給你一杯咖啡喝,這樣好不好?在天堂就是唱歌彈琴喝咖啡,其他的事情都不必做了,這樣是不是很棒?這是不是你想像中的天堂?還是在天堂比現在更忙呢? 

Ⅱ、上帝的工作

1、創造Creation

上帝是一位工作的上帝,上帝從聖經第一章1節就開始工作,而且祂做了六天才休息一天,請想想看,祂第七天休息以後有沒有繼續工作?六天創造完工後,從第七天就一直休息,直到末世再來嗎?沒有。祂第八天又開始工作,做什麼事情?Maintenance(維持),以免所創造的宇宙出了狀況。這個觀念,有一些基督徒認為不是:「上帝做的已經太完美了,所以不需要Maintain(維修),宇宙已經造得很好,所以上帝可以去休假,一直到末日再來的時候。」  這種神觀,我們稱作「遠神論」Deism。認為上帝已經把宇宙交給亞當了,所以亞當要負責,上帝可以去休假。可是我接受的神學不是這樣,上帝其實一直在做事,耶穌曾經講過:「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5:17)到底上帝做什麼事情?首先我們說上帝在創造天地的時候,祂創造宇宙萬物,這是我們知道的,祂這六天很忙,每一天都做很多事情,創世記第一章1節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2、維護Providence

世界是以上帝的創造開始,上帝是一個工作的上帝,而且是每天都在工作,完工之後,上帝繼續用祂的雙手托住宇宙,在神學上我們說是Providence,中文翻譯作「維護」,就是保持祂所造的宇宙的完整,這是根據聖經希伯來書第一章3節說:「他(耶穌)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就是上帝托著宇宙,不是放任它隨意運行。 

3、救贖Redemption

雖然上帝拖住萬有,但亞當夏娃還是把事情搞砸了,所以上帝除了維護這個宇宙之外,還要處理搞壞的人類的問題,所以祂需要做救贖的工作,這當然包括耶穌基督降生、受死、復活,升天,差遣聖靈,在每一個基督徒心裡面做工,所以神一直都在工作。關於救贖的工作,有一些基督徒認為:「上帝只救人類」,到底上帝救不救宇宙?還是祂只救人類?這個宇宙反正壞了,不能修復了,就丟掉換新的。」這也是神學家們思考的問題,神救不救人類以外的世界?其實在約翰福音第三章16節:「神愛世人…」,英文是For God so love the world,英文不是說For God so love human being,而是For God so love the world。神把祂的獨生愛子賜給我們,讓我們信祂的人得著永生。the world是指世人還是比世人更多?我們來看一節聖經,這節聖經很有趣,這節聖經說:「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享:原文是入)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8:21)受造之物包括人類和這整個宇宙,上帝都要救贖,這很特別。這句話是講,創世記第三章當亞當夏娃做錯事情的時候,地遭魚池之殃。地長蒺藜,受咒詛,所以地也是服在那虛空之下,等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整個地要再一次更新。

4、再造Recreation

上帝的救贖除了救世人外,祂也要救回整個宇宙到底,祂怎麼救呢?最後祂會從天上預備了一座城“新耶路撒冷”。當新耶路撒冷降下來的時候,原來的這個地,上帝會怎麼處理?是回收呢?再造再利用?還是整個丟掉,完全做一個新的?這在神學上有不同的講法,我接受的神學是「再造論」Recreation,可是有一些人認為不是,神是「新造論」,我們這個地球將整個丟掉,完全造一個新的,啟示錄第二十一章5節說:「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不是將一切都毀滅,然後另做一套,而是「祂將一切都更新」。這和我們今天要講的工作就有關係,如果神把這個世界都毀滅掉,那我們也不必在意污染之類的問題,反正到時候神會把它清理乾淨,給我們一套全新的。可是如果不是,那我們就要在意它,因為將來還是住在這裡,只是神會把它更新。在神學上有兩種理論,一個叫作Annihilatiomundi「世界毀滅論」,耶穌再來的時候會把整個世界都wipe out毀掉,然後完全造新的。另一個理論叫作Transformatio mundi「世界更新論」,所根據的就是這一節經文:「我將一切都更新了…」,我個人接受的是「世界更新論」的說法。其實創新比較容易,把舊的更新比較難,你有沒有把舊房子改成新房子的經驗?要處理那些舊的容易,還是把整個舊的丟掉,換一個新的比較容易?你隨便找一家建設公司跟他說:「請你把這棟舊大樓改成新的」,他應該會說:「寧可你給我一塊地,整個重蓋會容易些。」但是神已經創造了,祂不把它毀滅,這點倒是很奇怪的,不止人不毀滅,宇宙也不毀滅,祂要把它更新,所以神的工作是很忙的。

Ⅲ、人類的工作

1、上帝的形像

人類在神的創造下,也就有了工作,所以我剛才說:「為什麼人要工作?到底工作的理由在哪裡?」這個叫作「工作神學」。第一點,我們說上帝所造的萬物當中只有人有上帝的形象,關於上帝的形像有很多解釋,我接受的是關係神學的解釋,也有人從“工作”來解釋上帝的形像,因為上帝也工作。上帝創造,人會不會創造?人會創造。以前上帝有沒有造電腦?沒有。人把上帝造的沙,其中的Silicon(矽),造成電腦,電腦就是用Silicon chip (矽晶片),上帝造一大堆沙在海邊,但是上帝賜給人一種很棒的能力,就是上帝那種「無中生有」的創造力,把上帝造的東西,再造出一個上帝本來沒有造的東西,這就是文明或文化。這是人類的工作,創世紀第一章26~28節:「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所以大部份的神學家講到工作的來源,是以這段經文來解釋,有的人把它稱作文化使命。目的是要管理全地,治理全地,這個管理、治理都是工作,因此人類必須要工作,工作可以表現出“神的形像”的一部分,其中創意的工作,就是用神所給我們的智慧,創造出新的東西。

2、墮落的處罰

第二點,人類的工作在墮落以後,工作本身就產生另外一個問題。在亞當犯罪以後,工作變質了。有一些人說:「我們今天所要工作,就是因為亞當吃了禁果,他不吃我們根本就不必工作,像在伊甸園裡不必工作。」這是錯誤的,你注意看,犯罪以前亞當工作,他修理看守伊甸園(創2:15)。所以不是犯罪以後才開始工作的,但犯罪之後,工作改變了,「…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創3:17~19)變成什麼了?變成「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到底是“汗流滿面”比較苦?還是“才得餬口”比較苦?你們覺得工作的變質是哪一種比較可怕?我以前都以為是〝汗流滿面〞比較可怕,這次準備講道的時候才發現,〝才得餬口〞才是可怕的,如果你工作到最後,只剩下一個目的就是〝才得餬口〞,工作的其他意義和目的都不見了,工作會變得很無奈,只為了三餐,有時候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你會不會自嘆:「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要上班?難道只為了三餐」

3、恩賜的管家

當耶穌基督到世上來為我們解決罪的問題賜下聖靈以後,工作的本質上被改變了,我們把它叫作「恩賜」。我講過才幹、恩賜、靈恩,神給我們做事情的能力,變成是恩賜。工作變成是發揮上帝給我們恩賜的好管道,人類的工作在耶穌基督來以後,本質上就不再是〝才得餬口〞,而是神給我恩賜,我把它發揮出來,服事上帝,服事別人,意義大不相同了,工作不再只是為了三餐,我可以用來服事上帝,服事別人。有人會問:「牧師,你上一次不是說,才幹用在教會才叫作恩賜嗎?現在我用在上班,這樣算不算恩賜?」請問大家,禮拜一到禮拜六教會在哪裡?在每一個人工作的地方對不對?那裡有沒有教會?有啊。凡是基督徒所在的地方,就是教會,到了禮拜天,上帝把這些人集合起來,聚集在和平教會,而禮拜一不是教會就不見了,教會只是散開來了。耶穌不是說:「你們是世上的鹽嗎?」(太5:13)鹽必須要擴散開來才能發揮功效,鹽如果都擠在一起就沒有用,上帝怕我們散開太久會失了味,所以要我們一個禮拜聚集一次,再散開幾天再聚集一次,現在看起來是這個樣子對不對?這是教會。常常我們以為只有禮拜天是教會,覺得禮拜一不是教會,這神學上有人認為,教會有兩種,一個叫作Church gathered(聚集的教會),一個叫作Church scattered(分散的教會),禮拜天是聚集的教會,禮拜一到禮拜六叫作分散的教會,都是教會。可以把上帝給我們的能力,在你的工作崗位上來服事,這一切都是在服事我們的主,這點非常重要,「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彼前4:11)如果你不這樣想的話,恩賜就只有在教會才算,那禮拜一到禮拜六在外面做的都不算恩賜,跟神沒有關係,只是我謀生的能力,慢慢的就把禮拜天才當成是事奉,禮拜一到禮拜六就不是,「禮拜天叫作聖潔,禮拜一到禮拜六就叫作世俗。」你有沒有這樣聖俗二分法的想法?還有「禮拜天工作的,像是牧師,比較聖潔,我們在外面禮拜一到禮拜六工作,比較世俗。」「我們只是平信徒」,你有沒有講過這樣的話?「他們是長老、是牧師,他們比較聖一點,我們的工作不算什麼。」你們有沒有這樣妄自菲薄過?你願意用上帝給你的能力,在禮拜天以外的教會,也就是在職份上服事神嗎?

4、永恆的服侍

而且這樣的服事,還關係到永恆有沒有事情可做,我曾講過說,如果在世上沒有好好做,上帝會把他的才幹拿走;在世上好好做的,上帝就把更多才幹給他,「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25:29)所以將來你在天堂會很無聊或是忙得很有意思,就看你現在有沒有認真做,這影響就很大。主人不是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並不是只有工作,也有休息的時候,可以和主人一起享受快樂,也有許多事派你管理。我們再來思想一下天堂的圖畫,天堂裡當然可以喝咖啡休息,但是不能一直喝咖啡休息,這樣會腐壞,那怎麼辦呢?會彈琴的當然要彈琴,如果你不會彈琴,只會敲鐵鎚怎麼辦?在天堂就繼續敲鐵鎚。看你在世上做什麼,你在天上就做什麼,「我在世上做什麼?」這是我們要好好思考的課題。

Ⅳ、三種工作觀

1、生存餬口:職業Occupation

工作觀有三種,有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師,他是以前陽明醫學院的韓偉院長,他是影響我到恆春的人,如果沒有他,我今天大概不是牧師,可能是台大醫院精神科的教授或副教授之類的,他曾講過一句話:「恆春沒有醫生,你們在台北禱告,一直禱告求上帝派別人下去,這樣不對,要嘛你就不要禱告,要禱告你要向上帝說:『如果你要我,我就下去。』」你敢不敢作這樣的禱告?有沒有為了台灣只有百分之二的基督徒說:「太少了!應該更多人去當牧師…」你有沒有這樣禱告過?還是從來都沒有?「管它的!反正我得救就好了,感謝主,我剛好在這百分之二裡面,將來耶穌再來的時候,我上天堂,那你們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就抱歉了,誰叫你們不趕快信。」可是誰去跟他們傳?你自己的親人有沒有信主?希不希望更多人奉獻,傳福音,如果神說;「我不要別人,我要你!」你去不去?因為韓偉院長這一句話,我就下到恆春當醫師。韓偉院長不僅讓我學到這樣的功課,他還講過一個故事,來說明工作的三種態度:有三個工人在炙熱的太陽下砌磚蓋房子,有人問第一位工人說:「你在蓋什麼?」他回答:「沒什麼啦!只是在蓋一間房子。」「太陽那麼大,你為什麼不去休息?」「為什麼?因為我要餬口,我要養家,所以不得已,誰叫我要娶老婆生小孩,現在要養他們。」所以工作的目的為了活下去,所以是Work to eat,工作是為了要謀生,工作變得很無奈,只是為了三餐而工作,這種我們把它稱作「職業」。我們常常問人家說:「你有沒有職業?」職業的英文叫作Occupation,就是佔到一個位置,不要給人家佔走,那你就有飯吃,它的重點是為了佔得一席之地。有沒有看過幼稚園裡,六個小朋友搶五張椅子的遊戲,先是老師彈琴讓大家手牽手繞圈圈,突然音樂停止,大家要搶著找椅子坐,總有一個被擠出去。在公司不景氣的時候,上班的氣氛都很緊張,大家都怕自己是那個被擠出去的,「沒有工作就慘了,沒飯吃啊!」所以工作就是為了吃飯,就是為了佔得一席之地,這個就是創世紀第三章19節講的:「汗流滿面才得餬口…」我覺得工作最可怕的就是最後只剩餬口,別的什麼目的都沒有,就好像一首台灣民謠:「透早就出門,天色漸漸光,受苦無人問,行到田中央。行到田中央,為了顧三餐,顧三餐,不驚田水冷霜霜…」而且還唱兩遍“顧三餐”,歌詞講得很清楚,「為什麼那麼冷你要出門,早上多睡一會不好嗎?」「沒辦法!要吃飯啦,為了顧三餐,所以非得做不可。」這樣的工作是很無奈,沒有什麼意義,只是為了謀生。

2、 創意巧工:專業Profession

再問第二位砌磚的,他的心情比較好一點,不像第一位那麼苦哈哈的,「你在蓋什麼?」他回答:「我正在砌磚啊,你有沒有看到,我們的建築設計師好厲害,我們將蓋的雪梨歌劇院,這棟歌劇院是全世界音響效果最好的,而我是我們公司招考進來的工人,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進來工作,是要與建築師配合的,我正在蓋全世界最棒的雪梨歌劇院!」這個人也是一位砌磚的工人,可是相對於第一個人來講,他就多一點東西,多一點光榮和驕傲,覺得自己所做的很重要。一般人如果是這樣的工作觀就好很多,他是把他的創意巧工放進去,這種就不叫作職業,而是叫作「專業」Profession。專業的人常常對他的工作有一份自尊心和驕傲,「因為我對人類有貢獻」,常常專業的人都有執照(License),大部分被稱作「師」的,不管是老師、律師、醫師等,師字輩的人大部分屬於專業人員,就像歷代志下第二章14節講的人,「…他善用金、銀、銅、鐵、石、木,和紫色、藍色、朱紅色線與細麻製造各物,並精於雕刻,又能想出各樣的巧工…」他會想盡辦法用他的巧心雕刻,他會把他的事情做的很好,不是朝九晚五得過且過,做工作就是拿薪水,他下班之後還會想辦法去研究,還會去想要怎麼樣把事情做的更好,因為他對他的工作有一份認同,Profession就是專業,相信他的工作是有價值的,這樣的工作觀就比第一種職業觀更上一層。

3、呼召事奉:志業Vocation

第三位工人也是很高興的在砌磚,「太陽那麼大,你在蓋什麼?」他說:「我在砌這個磚,蓋好了要作禮拜堂,將來如果有一個牧師在這裡開佈道會,有人來這邊信了耶穌,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面牆是我蓋的,如果我沒有蓋這面牆,牧師就不能在這裡講道了,所以我做這個很有意義,有永恆的價值。」這種我們把它稱作「志業」,英文叫作Vocation(天職使命),Vocal就是有人出聲音叫你,他做的工作是聽到上帝叫他做的事情。很可惜的,後來我們慢慢把這個字,用在神學生讀神學院時考試用的,「你有沒有蒙召?」可是任何其他的人,當他大學入學要選填志願的時候,我們比較少人問他說:「你有沒有蒙召?」有蒙召的到神學院去,沒有蒙召的,到普通科系去,是這樣子嗎?你要填科系時,有沒有聽到神對你的呼召?還是沒有?你是憑什麼挑你要想做的專業?覺得神要你嗎?你有沒有想到這一點?現在我們在座的,可能有孩子有孫子,不久他們要讀大學了,你要叫他們禱告嗎?禱告看神要不要帶領我,決定我這一生最多的時間所做的事情是神要我做的嗎?將來的工作是志業,還是專業,或者只是職業,就看你是否清楚是神的呼召。阿摩司說:「耶和華選召我,使我不跟從羊群,對我說: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說預言。」(摩7:15)就是叫他離開他的工作,做另外一個工作,我常問:「耶和華上帝會不會說:『你不要講道了,你回去跟從羊群?』」有沒有可能?有可能啊。有宣教士來台灣是當牧師,後來發現很需要醫生,後來又跑回去讀醫學院,後來又來這裡當醫生的,有沒有?有啊。他當醫生就是因為看見有需要,他就不當牧師了,開始當醫生幫人拔牙,你知道我在講誰吧?他是馬偕醫師,他本來要傳道的,可是看到大家的牙齒都掉光了,不能吃飯,那還傳什麼道?所以只要你清楚神要你做的是什麼,那你這一生所做的工作都是神聖有意義的。不是只有當傳道人才是蒙召,才是神聖有意義的,這是最高的工作觀。舊約中的以斯帖,上帝給他很好的機會,「…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斯4:14)豈不知你得了今天的地位,是為了今天的工作嗎?因為神的國度有一個大的危機要她去做事,雖然她害怕,因為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末底改就警告她:「…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我們在工作上面,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在你的工作上面,有沒有機會為神的國度做事情?你有沒有去尋找?「豈不知上帝今天讓你在這間公司的職位,或是在政府機構做事情,是給你一個服事上帝,服事別人,或是傳福音的機會?」你曾經這樣想過嗎?

Ⅴ、扭曲工作觀

1、 君子遠庖廚Denigration

有一些扭曲的工作觀,我簡單講幾種,第一種扭曲的觀念,不是從教會來的,是從希臘的哲學家來的。希臘有兩個偉大的哲學家,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一個叫作柏拉圖Plato,他的學生是亞里斯多德Aristotle,這兩個人的哲學觀很不一樣。這裡有一張圖片是柏拉圖一根手指指向天,他認為:「(指向)天上的『那個』才是永遠存在的,那個叫作Idea,Idea只有一個,真理只有一個,世界上的都不是永恆的,永恆的只有在上面。」但是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說:「不是,上面的我們看不到,我們看得到的是下面的,而且下面不是只有一個,是很多個,就像五根手指頭是指向下面。」亞里斯多德又說:「其實從Real我們看不到Idea,我們只有從Real來推敲Idea。」這兩種觀念,就成為我們現在作學問的兩種方法,一個叫作演繹法,另一個叫作歸納法。這很有趣,不要以為他們只是隨便講講,他們背後想的很深,比如「人類怎麼瞭解知識?」這兩個人都有相反的看法。可是他們有一點看法是一樣的,就是認為,真正高尚的人,是不做事的,只有奴隸才做工,這是他們兩個人一致的看法,所以君子遠庖廚,只有奴隸才工作。高貴的人做什麼?高貴的人都在思想:「到底是Idea對?還是Real對?這是要坐下來好好思想的。」所以奴隸要工作,而聰明的、高尚的人,就一天到晚坐在板凳上想:「到底是Idea對?還是Real對?」希臘人把工作看成不屑一顧是低等的人才做的。真正高等的人是用思想的。我們所謂的藍領白領,是希臘人留下來的東西,我們現在還是依然認為。做工的沒什麼,用腦的才是高尚的。

2、工作是世俗Dichotomy

後來教會也受到影響,教會認為工作是世俗。主後三百年有一位教會的領袖,名叫Eusebius,他曾說到:「基督徒所做的事情裡面,有一些是神特別喜歡的,就是全時間傳道人,或是當神父,因為他們捨棄世界上的工作、捨棄家人,全心事奉主,這是高等工作,這叫作事奉,如果上班工作,那是次等的,好一點的會把賺來的錢拿一些奉獻給教會,就是這樣子。」你現在還有這樣的觀念嗎?有沒有受到這種想法的影響,這種想法我們就叫作「聖俗二分法」,Dichotomy就是把它切兩個,認為任職於教會是聖職,一般工作是世俗。「教會當然只有一個神聖的,大部分的人都是世俗的,因為只有一位牧師嘛,其他的人都是世俗,禮拜天就是來聽牧師訓話,然後禮拜一到禮拜六再到外面去工作賺錢,然後奉獻一點錢到教會。」你是不是這樣的看待你的工作?不是聖潔的,不是事奉上帝的,認為只有禮拜天來教會教主日學,那做些事工才是事奉,禮拜一到禮拜六工作不是事奉?事奉上帝就是神聖的。你有沒有想過,你禮拜一到禮拜六是事奉上帝嗎?還是不是?加爾文在宗教改革的時候就覺得這樣不對,他強調說:「工作是神聖的,工作應該是回應神的呼召。」加爾文想要糾正中古世紀的聖俗錯誤觀,他說:「其實每一天上班工作都是神聖的,都是事奉神。」

3、上班有價值Idolization

可是後來矯枉過正,工作是神聖的,不管你做什麼,只要你認真的做,上帝就會祝福,祝福什麼?就是賺錢(這回錢跑進來了)。從農業時代進到工業時代的時候,這是資本主義開始的想法,你怎麼知道神是祝福你呢?只要你認真工作,就能夠賺錢。這就是加爾文的「工作倫理學」,Protestant working ethics(新教徒工作倫理學)。就是不能浪費,要認真工作,賺的錢要存起來,再把資本擴大,這樣就可以用那些錢,為神做更多的事情,這樣的想法慢慢演變成資本主義。後來認為工作神聖的馬克斯,認為資本主義有問題,會造成貧富不均,可是他們基本上都是崇拜工作,認為工作是神聖的,這個工作本身被Idea起來。但那是什麼樣的工作呢?就是能賺錢的工作。問題在這裡,我們所講的工作已經被商業化,賺錢的才是工作,沒有賺錢的不是工作,你們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想法?不信你想想看,如果夫妻兩個吵架,太太沒有上班,先生上班,你看他們會講些什麼話:「你說家裡是誰在工作?」「是你在工作?還是我在工作?」「你煮飯帶孩子,沒有上班,要記得是我工作賺錢耶!」在家裡做的就不叫工作?所以很多女性就不願呆在家裡,都去上班了,因為上班才有水準地位,我們把工作偶像化,認為有報酬的工作才叫工作。近幾年已經好很多了,有很多人去作志工,不在乎報酬。以前反正不是有薪水的工作,大家不認為你在工作,所以志願的、做沒錢的,都沒有價值可言,很多男人很可憐,一旦退休就活不下去了,因為不曉得做什麼?他一生的價值就在工作,所謂的工作就是被社會認定的有薪水和地位,現在沒有薪水和地位,就活的不曉得做什麼,整個人的尊嚴和價值都被工作套住,這叫作〝工作的偶像化〞,這也是扭曲的工作觀。

4、福音的工場Evangelism

有些福音派的人就說:「不是啊,工作不是只有拼命的工作賺錢,應該在工作裡面傳福音啦,在工作的時候應該把我們的信仰傳給同事啊!」這種說法所代表的人物應該是Billy Graham(葛理翰),他把職場當作福音的工場,這種想法其實也有問題,有人說:「這樣已經不錯了吧,我上班不是只為了工作賺錢,我還傳福音啦。」上班只剩傳福音嗎?這個我們把它稱作「釣魚神學」。你知道「釣魚神學」怎麼想的嗎?釣魚的人怎麼想的?就是他只負責把魚釣上來,如果說鉛桶裡的水是天堂的話,那潭湖水就是地獄,就是這個世界,傳福音的人就是「…釣到一條!感謝主!救了一條。」這是污染的湖水,釣一條救一條,釣兩條救兩條,他從來不曾想到,那潭湖水需要處理嗎?所以福音派的問題不在於職場傳福音,而是只在職場傳福音,他從沒有想到,神要藉著你基督徒的角色,在職場上改變職場的文化,那個是高難度的挑戰,你不只是要傳福音,如果在你工作崗位上,遇見有不公義,有偷機摸魚的事情,你覺不覺得那是神給你的託付?你在那裡要怎麼樣能夠轉化,使它成為比較有公義,比較有慈愛的一間機構?這算不算是神給你的託付?還是你只負責把人帶來聽牧師講道,然後讓他受洗?這叫「釣魚神學」――將你從神領受工作上的責任,把它縮小到只剩下帶人信主而已。

Ⅵ、結論:工作乃是敬拜與事奉

最後我講一個故事,這是一部電影,1981年它得到奧斯卡金像獎七項提名,得了四項,電影的名字叫作「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這是一部很有名的商業電影,整部影片是描述一位英國蘇格蘭的百米運動員的故事:1924年巴黎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個國家都派出最優秀的代表選手來參加,這位蘇格蘭人沒什麼名氣,可是他在比賽前做了一件事情,引起全世界嘩然,因而記者都跑去訪問他,因為他是百米短跑的選手,但是被安排到禮拜天要初賽,他說:「對不起,禮拜天我要作禮拜,不跑!」英國當然很生氣啦,「你是國家代表隊,好不容易四年才一次這麼重要的比賽,你怎麼可以就這樣取消比賽呢!」他是跑百米賽的,奧林匹克大會當然不可能因為他一個人,就把禮拜天的比賽作變動。英國隊教練就決定,「好,既然你放棄不跑一百米,那就要跑四百米!」但是跑四百米與跑一百米是不一樣的,四百米要耐力比較夠,他以前都是練習百米短衝,他說「好!我跑四百米,一百米我不跑。」因為四百米是禮拜五要跑。到了禮拜五要比賽時,美國的一位選手就寫了一張小紙條交在他的手裡,紙條裡的內容翻譯成中文,就是撒母耳記上第三章20節:「…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結果起跑槍一響,這個人原不被大家所看好,可是你知道嗎?到最後――他拿到金牌,而且破世界紀錄,四百米跑47.6秒,這個人為英國拿下了一面金牌,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鏡,沒有人想到他會贏,這個人的名字叫作Eric Liddel。他不只會賽跑,其實他是一位中國宣教士的孩子,他也立志要當宣教士。所以1924年他拿到金牌以後,1925年他就到中國去當宣教士了,中日戰爭的時候,就被日本人抓去集中營關起來,關了兩年,後來腦部得了癌症,將死之前,他向照顧他的護士講了一句話:「我完全順服」。這是一個把賽跑當作是服事神的人,一生不管做什麼事情,他就是忠心,這就是事奉。羅馬書第十二章1~2節(現代中文譯本):「所以,弟兄姊妹們,既然上帝這樣憐恤我們,我勸你們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專心事奉他,蒙他喜悅。這就是你們應該獻上的真實敬拜。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甚麼是他的旨意,知道甚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你可以把這節聖經運用在你的工作上。在醫院當醫生的,每間醫院有它的一套作法,有一些作法你也許覺得不太好,你要有勇氣。你敢不敢跟神禱告說:「我就是敢跟人家不一樣」,為了這個禱告,你可能要付上代價,聖經說如果你這樣做,你就是敬拜,所以敬拜就不是禮拜天來教堂才叫作敬拜,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敬拜、都是事奉。而且你做事情,不像是給人做的,好像是給主做的(西3:23),每件事情都是盡忠去做,神一定會祝福你,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你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工作,不管是在職場上班的,或是在家裡煮飯帶小孩,主,我們很多時候,真的是輕看我們的工作,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在餬口,或是說我只是帶小孩,覺得沒有什麼意義或價值。主,幫助我們,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其實不管你要我們在哪個地方工作,我們都可以使它成為一個敬拜,成為一個見證,求主幫助我們,真的在工作上,成為一個你的好管家,讓我們做任何事情,就是盡力去做,而且我們會尋求神你的心意,讓我們在職場上,在家裡的工作上,成為你的見證,幫助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 職場宣教

寫作於2005/10/3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耶穌從死裡復活要被接升天之前與祂的門徒們聚集在加利利山上,耶穌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這是我們的救主耶穌離開世界以前對祂的門徒們所說的最後一段話,我們把它稱為“大使命”(The-Great-Commission)。在這段教會歷史中非常重要的宣言中,耶穌是獨一的差派者,所有的門徒都是接受主耶穌基督所差派到各地傳揚福音的宣教士。

當門徒們遵從主的命令走遍各城各鄉、宣揚天國福音、建立地方教會一段時間以後,安提阿的教會領袖們在一次為教會禁食禱告的時候,清楚領受到聖靈的感動,就差派巴拿巴與掃羅,成為由聖靈與教會所共同差派出去的第一支宣教士團隊。這支宣教團隊經由四次宣教之旅把福音傳到地中海許多不同的文化與地區。(徒13:1-4)

我們可以看到從教會開始的使徒時代就存在有兩種不同的宣教理念:一個是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宣教士,另一個是只有少數特別蒙召的人被教會差派才能夠成為宣教士。這兩種不同的宣教理念在教會歷史中呈現彼此消長的現象。當教會逐漸走向制度化與體制化以後,這種傳道人與平信徒兩極化的兩分法(Clergy/Laity-Dichotomy) 也逐漸明顯,到中古世紀更接受希臘文化的影響,變本加厲的演變成聖俗兩分法(Sacred/Secular-Dichotomy)。教會高舉傳道為神聖的事奉,平信徒的工作與職業就相對的被貶為世俗的謀生。

這種聖俗對立的兩分法一直到宗教改革時期才有所改變。馬丁路德主張每一個工作都是上帝的呼召(Vocation),讓每個基督徒可以藉著工作服事鄰舍而服事上帝。因此,工作都是神聖的。加爾文則認為工作是人類活出上帝形像(Imago-Dei)的一部份。每位基督徒都是祭司(Priesthood-of-all-believers),在工作中為主作見證,成為地上的鹽與世上的光。(太5:13-14)

後來敬虔派(Pietism) 興起,並且演變成為福音派(Evangelism),在職場上為主作見證又逐漸的被窄化成為採用一套有效方法在短時間內幫助慕道友作決志禱告的活動。英國一位皮鞋匠威廉凱立(William-Carey) 於1793年前往印度加爾各達當宣教士前後長達四十一年之久,掀起了十八世紀風起雲湧的普世宣教運動。宣教士逐漸成為被教會差派前往落後地區衝鋒陷陣、從事跨文化傳揚福音建立教會的專業人士。把他們差派出去的教會弟兄姊妹們則是留在家鄉為他們主前迫切代禱並且奉獻金錢支持他們宣教事工的後勤支援。被差派的宣教士是為主擺上一切的全職傳道人。差派他們出去的教會弟兄姊妹則成為平信徒。

二十世紀全世界各國紛紛由歐美殖民地尋求獨立自主。第三世界的教會也逐漸被建立,甚至在靈命增長與宣教參與上超越第一世界的教會。共產主義國家迫害驅逐宣教士以及回教國家嚴峻拒絕宣教士入境傳教逼使傳統宣教事工尋求因應之道。帶職事奉(保羅的織帳篷宣教法Tentmaking-Mission) 逐漸的成為這些地區宣教活動之主流。二十一世紀我們更看到聖靈在各個地方不同教派教會的基督徒當中又興起“職場宣教”的浪潮。每一位基督徒在他的職場上都是一位宣教士,都願意在職場上不效法這個世界,心意更新而變化,去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成為主耶穌基督的見證人。

星期日, 10月 16

[講道集] 管家系列(七):靈恩

寫作於2005.10.1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彼得前書四章10~11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足球場或螞蟻窩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講到神給我們很多的恩典恩賜,他賜給我們生命、時間及才幹。才幹如果用在教會我們稱作恩賜,在恩賜當中引起教會很大爭議的,是所謂靈恩的問題。一講到靈恩,我們會想到我們教會是不是靈恩派?靈恩與恩賜的關係是什麼?現今用管家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靈恩的問題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如果你注意到教會靈恩運動的話,有一位很有名的電視佈道家,叫作Benny Hinn(班尼辛),他是用禱告醫病傳福音,坐輪椅的人經過他禱告後,就可以馬上站起來走路,他在全世界佈道,有好多人被他醫治,可是他也是引起最大爭議的。他去澳洲佈道的時候,澳洲就有幾位神學家和科學家聯合起來調查訪問他,然後就作很嚴格的追蹤,追蹤那些宣稱被醫好的人,後來就有人說他是一個騙子,是事先套好的,這樣的控告就很帶來很嚴重的影響,這是Benny Hinn引起來的。  如果你有興趣,到網路上打他的名字,就會發現網路上,說他是神的僕人的也有,說他只是騙錢的也有,這是靈恩在教會界所引起兩極化的反應。我們要一起思想的是,到底靈恩是什麼?在講靈恩以前,我們來想一想,到底教會像什麼?我們怎麼看教會呢?有人說教會像足球場,有成千上萬的人在裡面,但是你注意看,裡面跑來跑去跑得要死的只有二十二個人,他們是在裡面跑的,他們用力的跑,用台語說:「努力跑的衝到流汗,一旁看的喊到流沫」,一個足球場上有上萬的觀眾在喊叫加油批評指責,但是只有二十二個人拼命的在跑,從頭到尾全場跑的要死要活,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教會就是這樣的一幅圖像。  換句話講,就是長老執事牧師做的要死要活,弟兄姊妹就像足球場上的觀眾,坐著觀看,「這個人做得很好,拍拍手,那個人做得不好,就批評論斷。」這是教會嗎?有一位神學家說,教會不應該是足球場,他說應該是螞蟻窩,你看過螞蟻窩有一堆螞蟻坐在那邊拍手加油,或是批評要求嗎?沒有。你注意去看螞蟻窩,每一隻都很忙,沒有觀眾,螞蟻窩內的螞蟻是這樣子,比較大的扛大一點的食物,比較小一點的扛小一點的食物,大家都有工作,大家都很忙,沒有觀眾,而是大家都參與,保羅希望我們的教會像是螞蟻窩,他是用身體的肢體部位來講,大家都有一份工作要做,大家都投入,我一直很希望這一次我們選長執的時候,所有的弟兄姊妹是用這樣的態度來選舉,選出讓他們去做事?不是。選他們出來讓他們有地位?也不是。選出來當然是要事奉服事,可是來投票的每一位會友,也是要事奉服事,而非觀眾只是在一旁加油、要求與批評。  

Ⅱ、靈恩運動

一、五旬派Pentecostal:會說方言 

稍微介紹一下靈恩運動,在1900年近代的靈恩運動一開始的時候,有一個傳道人在參加禱告會的時候,突然說起方言,他就很害怕,發現使徒時代有的事情又發生了,因為教會很早就宣告靈恩已經停止了,靈恩是還沒有聖經以前上帝所特別賜下的禮物,這叫作Cessesionism(靈恩停止論),過去教會一向都接受這樣的說法,只有很少數的人相信,現今仍有靈恩這位傳道人覺得我們應該回到使徒的教會,使徒的教會就是在五旬節建立,他們在聖經中最主要的根據,就是在五旬節的時候,聖靈降臨,大家講方言,說起別國的話,「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2:4)到後來天使的話語也跑出來,聽不懂的話語,也叫作方言,他們強調會說方言的才是真的基督徒,那是第一波的靈恩運動,就叫作五旬派,英文叫作Pentecostal。他們的重點是要滿口方言,所以每一個人都會問:「你有沒有說方言,如果沒有的話很可惜,你雖然受洗,但你還不是基督徒,說方言的才是基督徒。」這是五旬節派所強調的。  第一位提出來說方言的牧師,她是女牧師,在1901年Kansas的Topeka那個地方,她的名字叫作Agnes Ozman(歐士曼),他自己也很驚訝,她不是主動去尋求說方言,她是根本沒有想到,突然就說起方言的,她想:「既然有了方言,我就必須講。」後來有一些人開始對方言有興趣,在神學院教導時,有一位黑人牧師名叫William Seymour的神學生想學,但因那時候還是黑白分明(種族歧視)的時代,所以不許他進教室聽課,他只好坐在教室外面,偷偷的學習,想不到歪打正著,人家不讓他學,但是他偷偷學,將所聽到的操練一番,結果居然可以說方言,William Seymour會說方言以後,被教會趕出去了,他就自己在Azusa Street建立了一間小小的教會,教導說方言,之後造成教會大復興,那就是在1906年代的阿蘇撒街復興運動(Azusa Street movement),也就是第一波的靈恩運動,也就是他們強調要說方言,稱作五旬節派。 

二、靈恩派 Charismatic:神蹟醫病 

可是到了1950年代又不一樣了,聖公會有一位傳道人Dennis Bennett也說起方言了,他一樣被教會趕出去,但是他還是留在聖公會裡面,他開始到處講這個道理,他強調靈恩應該不是只有說方言,還以幫別人醫病等很多恩賜,他們所根據的聖經是在使徒行傳第四章29節:「…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你聖僕(僕:或作子)耶穌的名行出來。」使徒教會向上帝要了兩件事情,一個是講道,一個就是神蹟醫病,Dennis Bennett說我們現在的教會只剩下講道,醫病沒有了,我們應該恢復神完全的恩典,應該兩樣都有,強調這樣的教會,就是靈恩派,這是第二波靈恩運動。  Dennis Bennett趕出教會後,所以他就到美國中西部,但仍留在聖公會,他還是繼續講,於是很多人受他影響,聖公會就興起一個「屬靈生命的復興運動」,連最保守的天主教,也受到影響,在Indiana的Notre Dame大學裡面有一個教授叫Kevin Ranaghan,他也發現「神確實是有給這樣的恩典。」所以在天主教裡面也開始有這樣的靈恩運動,天主教發現這個現象以後,並沒有把他趕出去,而是讓他們在天主教裡面,另外形成一個小團體(order)。這點是我佩服天主教的地方,他們讓相信這樣的人可以在天主教裡面繼續的發展,後來有些長老會的教會也強調醫病和聖靈充滿,這個就是所謂第二波的「靈恩派」。 

三、第三波 Third Wave:權能爭戰 

後來慢慢的在洛杉磯的Pasadena,有一位傳道人名叫John Winber,他強調這是一個屬靈的爭戰,在傳福音時要用權能,所以它叫作權能宣教( Power Evangelism ),他後來離開原來的Calvary Church另外成立Vine Yard(葡萄園),這個牧師很有名,我有機會受他的教導,我出國到洛杉磯讀書的時候,就是他剛開始在洛杉磯引起大的迴響效應,形成Vine Yard Movemend因為被他禱告病得醫治的人很多,包括我所讀的福樂(Fuller)神學院的Peter Wagner教授,也受到影響,就大力的鼓吹這樣的想法,認為我們要靠聖靈的權能來傳福音,他們強調的是Power Evangelism,這是一個屬靈的爭戰,「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作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6:12)他們認為在一個地區要開佈道會,你先要在那地區禱告宣告繞行幾圈,特別注意有沒有邪靈在該地區,要禱告與宣告趕鬼,與靈界爭戰,這就是第三波靈恩運動他們所強調的。由於受這樣的影響,教會認為靈恩就是說方言、就是神蹟醫病、就是趕鬼,其實你注意看聖經,靈恩不只是這樣,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Ⅲ、聖靈恩賜

一、三一真神的主權 

現在我們回到聖經來看,到底聖靈給的恩賜有哪些?在聖經裡面有幾段聖經,如果你有興趣了解,在羅馬書十二章,以弗所書第四章,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彼得前書第四章,這幾處聖經都講到聖靈裡的恩賜,而我把這幾章所提到的恩賜,稍微整理一下,概括而言可以說,靈恩(聖靈所賜的恩賜)可以分成三類,這三類恩賜有一個特點,就是上帝決定要給誰什麼恩賜,就給誰什麼恩賜,強調的是上帝的主權,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4~6節提到說:「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在這裡保羅有意提到三一真神,聖靈、主(聖子耶穌)、上帝(聖父),他提到有關恩賜的目的是為了職事,為的是事奉,能夠表現出不同的功能,所以恩賜、職事、功用都不一樣,但是神是同一位,而且是神自己決定的,他說「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11節)聖靈恩賜的主權是在三一真神。由神決定給你個恩賜或是不給你這個恩賜,並且靈恩是與救恩無關。

二、肢體彼此的相顧

神賜靈恩的目的是要我們怎麼樣呢?要我們互相照顧。這是恩賜最主要的目的,因為沒有一個人什麼都有,也沒有一個人什麼都沒有,大家都有一點,我有的,我幫你的忙,你有的你幫我的忙。沒有一個人能夠驕傲的說,我不需要你的幫忙。恩賜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互相幫忙,肢體彼此照顧,不是彼此欺負,分門別類。在這裡我再強調一次,如果上帝沒有賜給我們教會說方言的恩賜,我們教會就有可能把說方言的恩賜,看為不重要或不好的;我們教會如果有這方面的恩賜,我們就可能有另一個傾向,就是把這個恩賜高舉,說這個是最重要的恩賜。這是教會到目前為止一直發生的問題。也就是把自己有的恩賜高舉,把自己沒有的恩賜貶低。其實聖經講得很清楚,不要這樣子,因為都是神給人的,可能不同的教會不一樣,那並沒有關係,因為恩賜是聯合基督徒的,不是分別基督徒的,是要讓大家彼此幫助的,所以「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12:25)這是恩賜最主要的目的,為什麼要這樣呢?當一間教會的弟兄姊妹,可以把上帝給他的屬靈恩賜,都用出來互相幫助,教會就會在各方面成長,會成為一間健康的教會。教會是一群人,不是教堂,所以沒有教堂還是可以有教會,有教堂沒有教會的也有,好多教堂是留著讓人家舉行結婚典禮或追思禮拜用的,平常沒有人,所以教會最重要的是人,肢體要彼此相顧。

三、愛中建立的教會

神賜恩賜的目的是要建立教會,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很重要的是這句話:「…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所有的恩賜當中,最大的恩賜是愛,所以若不是以愛為出發點的,所用的恩賜都會出問題,以弗所書第四章16節提到:「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平常要有聯絡,發揮自己的功能,互相幫助,教會就會長大增長。我多麼盼望和平教會再來是走這樣的路,大家回去禱告說:「神啊,你給我的恩賜是什麼?在教會裡我可以做什麼?」我再強調一次,下個禮拜當長執選出來後,至少你要知道哪一位執事負責那方面事情,哪一位長老負責哪方面的事情,至少你要知道這個,然後你要問自己說,明年我可以幫助哪一位執事,或是哪一位長老,你主動跑去跟他說:「某某執事,神給我這方面的恩賜,如果有需要,你算我一份,幫你忙也是我應當做的,我選你出來,就應當跟你配搭。」這樣教會一定會成長,在愛中建立起來。

四、聖靈果子的重要

再來是恩賜的果子的問題,聖靈給我們的不是只有靈恩,還有一個聖靈的果子,我特別引用這段經文來跟大家說明:「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7:22~23)這些人是很有恩賜的,但是很可惜的,耶穌卻對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這段經文的背景是在講聖靈的果子,耶穌說:「…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20節)從果子就可認出好樹壞樹來,所以請我們記得一點,恩賜讓你為神做工,可是果子是我們讓神做工,我們這個人因為讓神對付,在我們身上動工,最後就會結出聖靈的果子來。如果說,上帝問你:「果子或恩賜,你只能挑選一樣,你要挑什麼?」當然要挑果子。果子就是讓我們的生命被神改變,我寧可不要有恩賜,但我要有果子,因為沒有果子代表你根本沒有成聖,沒有被聖靈做工,沒有果子只有恩賜就會落到這樣的處境,這是不好的。「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路5:22~23) 大家可以回去想一想「再來我可以結哪一顆果子?哪一顆不好吃?我哪一顆還沒有長出來?哪一顆我已經長出來了?」我們這一生要一直問自己這個問題,「神你給我什麼恩賜?我可以在教會可以做什麼事?」靈恩是做事,結果子是做人,我要怎麼做人?我這個基督徒的生命裡,哪裡比較沒有長進?如果我們常常用這兩個問題來問自己,我們就會長大。

五、榮耀歸真神上帝

恩賜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會,也不是弟兄姊妹,也不是我們的成熟,而是上帝可以得榮耀,這是神給恩賜的主要目的,「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原來榮耀、權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遠遠。阿們!」(彼前4:11) 在這裡彼得把恩賜分成兩類,一類是講的恩賜(講道傳福音),一類是做的恩賜(服務做事),這是我要提到恩賜的兩大類,不管是講的也好,不管是做的也好,都要叫神在凡事上得榮耀,神的榮耀是最重要的。

Ⅳ、靈恩分類

恩賜的分類我剛才已經講過了兩類,還有一類沒有講,就是神蹟式的恩賜,這是靈恩派一直強調的,很遺憾的一點,他們強調神蹟,卻忽略了話語的恩賜和事奉的恩賜。

一、言語Speech :使徒、先知、傳道、教牧

言語的靈恩(Speech),以弗所書第四章11節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說方言的。」(林前12:28)這些大部分都是靠嘴巴來服事,這叫作言語的恩賜。

二、服務Service:施捨、治理、憐憫、幫助

行動的恩賜是靠手的,這個最典型的情況的就是當言語的恩賜發現有所不足時就需要了,當使徒開始建立教會的時候不是一直講道嗎?結果好多人都來了,使徒說你們要奉獻給大家公用,然後大家都把錢奉獻到教會給需要的人,可是使徒們聽不懂希臘話,所以有講希臘話的姊妹在供給上被忽略少給了,她們就抱怨說:「你們歧視我們…」使徒就說:「這樣不好,該怎麼處理比較好?」於是他們決議要挑一些人出來幫忙,使徒是祈禱傳道,但是飯食也很重要,要找一些人專門辦理這些事情,司提反是被挑出來的人,我們稱作執事。長老執事是以恩賜的功能來分的,執事就是服事的人(Diakonia )強調用手做事情。準備飯食給大家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恩賜,就是服務。第二類的靈恩,叫作服務的恩賜Service,聖經的根據是「…幫助人的,治理事的…」(林前12:28)「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羅12:8) 有幫助人的、有施捨的、有治理的、有憐憫的,這一類都是屬於服務,是用手去做事情的。所以我們有用教導鼓勵大家,也有做事情的,如此互相配搭。

三、神蹟Sign:醫病、異能、辨靈、方言

如果講也講不來,做也做不到怎麼辦?就靠神從天上特別給的恩典,那個就是第三類「…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林前12:28),這一類的靈恩英文叫作signs and wonders,我把它稱作神蹟,神蹟的服事,這是靈恩派引起爭議的事情,「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林前12:9~10)這一些也是聖靈的恩賜,所以聖靈的恩賜有三類。在過去的長老會,第三類比較沒有,可是最近長老會也有這樣的恩賜,和平教會好像還沒有,有的弟兄姊妹有這樣的恩賜,可能過去教會不太鼓勵這樣的恩賜,所以他們只好自己獨自享受這個恩賜,沒有辦法在教會裡面事奉,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是我們分門別類造成的結果,教會反而受到虧損,因為教會大多數人沒有,有的人就會怕,有的人就不敢講,還想在和平教會聚會,只好不講不吭聲。我倒是認為我們可以開放一點,和平教會開了三堂禮拜我很高興,講華語的第一堂,要聽台語的第二堂,打鼓的第三堂,大家音樂的恩賜不一樣,有的人聽到鼓聲就心臟受不了,那就不要聽打鼓的,可以參加傳統第二堂禮拜也好,有的沒有鼓聲就敬拜不起來,那就讓他打鼓吧,我想以後我們也許可以考慮有一堂是方言敬拜,你有這樣恩賜的人,就參加第四堂、第五堂,大家可以用方言敬拜,表示我們教會可以接受只要是從神來的恩賜,上帝的恩典,不是表示每一個人都要說方言,或是每一個人都不可以說方言,看神給大家什麼樣的恩賜一起來事奉,我們能做到的我們去做,我們做不到的就要靠靈恩了。譬如說生病的到馬偕醫院看不好,就請有醫病恩賜的幫我們禱告,大家一起配搭。

Ⅴ、靈恩搭配

最後講到配搭的問題,靈恩的配搭就是運用剛才那段經文,羅馬書第十二章6~8節:「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我們一個身子有好多不同的肢體,在基督裡成為一個身體,互相聯絡。談到恩賜:說預言,是指先知,他為神說話,不是未卜先知,他是做神的出口,可以把神的話講的清楚,執事的恩賜剛才已經解釋過了,就是做事情的。預言和教導的恩賜是屬於言語部分,勸化的應該也是言語的,施捨的,治理的,憐憫人的是屬於服務部分。我要用一個例子讓大家來體會,為什麼上帝要給教會這麼多不同的靈恩,這麼多不同的恩賜呢?到底祂的目的是什麼?

一、預言prophesize

假設我們有一個家庭聚會,每個家庭準備一道菜,這個主人就好高興,大家吃飽了以後,主人的太太端出一盤很漂亮的甜點要請大家吃,結果不小心跌跤了,灑了一地的水果和摔碎的盤子,該怎麼辦?我們看來這七個恩賜。第一個恩賜是說預言的,「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林前14:1),說預言的在什麼事情上都會看到屬靈的教導,他馬上說:「詩篇一百一十六篇8節:主啊,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淚,救我的腳免了跌倒。」我們要小心,如果不小心,不只拿東西會跌倒,屬靈的道路上也會跌倒,所以我們要互相代禱,我們要求神保護,這是我們應該學到的,從不小心跌跤中想到走天路,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屬靈的教導」這是有預言恩賜的反應。

二、執事serve

「…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徒6:3)管理事情的恩賜就是執事。如果你是有執事恩賜的,那你就會二話不說的去拿抹布掃把把它清理乾淨,他不會去想到屬靈上的教導,「弄髒了清理乾淨就好」,這是執事恩賜者的反應。

三、教導teach

「…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這是教導的恩賜。如果有教導恩賜的,就會說這個地板打蠟打的太滑了,怪不得會跌跤,以後不要打蠟打的那麼滑,或是改正地板的問題,每件事情不是都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嗎?

四、勸化exhort

如果是勸化的,他就會說「沒有關係啦,以前我也跌跤過,以後小心一點就好了。」讓人聽了也很受安慰啊,就像巴拿巴一樣。(徒4:36)

五、施捨give

如果是施捨恩賜呢,她馬上把皮包拿出來說:「趕快再去買甜點,雖然打翻了,今天還是要吃甜點,甜點的錢就交給我吧。」這也是解決問題啊,不然大家都沒有甜點可吃。如林後9:9所說「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這是施捨的恩賜。

六、治理lead

有治理恩賜的馬上就討論,分配誰要拿抹布掃把,誰要把碎片撿乾淨,誰要把地拖乾淨,誰要去安慰跌跤的女主人,誰要去買東西,馬上就叫大家分配工作把事情解決掉,這是治理的恩賜。他不是自己做,他是安排指揮別人做,他能夠把事情安排的好好的。「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提前5:17)這是治理的恩賜。

七、憐憫mercy

憐憫恩賜的呢,她就把女主人扶起來,「有沒有受傷,痛不痛,敷一敷…」有憐憫恩賜的「是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弗4:32)

Ⅵ、結論:其中最大的是愛

這樣例中七個恩賜者的反應都講完了,你們聽的時候,有沒有對具有某些恩賜的人的反應,心裡面不以為然呢?還是覺得七個都很好?我要知道你們的感覺,剛才我一個接一個講的時候,有沒有人在心裡偷笑,「人家都跌跤了,你還在講聖經的話…」(你有沒有發現分門別類的心態跑出來了),能體會那種感覺嗎?其實當發生一件事情時,我們需要從很多角度來看一件事情,需要有很多Approach(方法門徑),來把這件事情處理到最好,內心的難過需要有人去關心,而實際上的問題也需要有人去處理不是嗎,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功課,讓我們以後不會再跌跤,這個也應該有人去注意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憐憫人的不要去輕看那個說預言的,說預言的不要責備說「你們太不屬靈,怎麼只有想到甜點,應該大家開始跪下來禱告,看神要藉這個事情來教導我們什麼功課。」不要互相批評,不要分門別類。我們要問的是說,今天教會有這個需要,我的恩賜在哪一方面?這裡有七個方面,你可以問神,我在哪方面比較有恩賜可以發揮出來?我相信教會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如果這七個方面的弟兄姊妹,可以把上帝給你的靈恩發揮出來,這是很棒的事奉,並且沒有分門別類,沒有互相批評,要能在不同的靈恩中配搭,不分門別類又可以互相肯定與接納,我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林前12:31)就是〝愛〞,因為「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謝謝上帝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和各式各樣的靈恩,很可惜的,因教會歷史的影響過程,造成我們對靈恩方面的不瞭解與害怕,或是互相的批評,求上帝幫助我們,幫助我們教會,讓我們在選長執的時候,我們可以再一次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神你賜給和平教會,有哪些屬靈的恩賜?給我的又是什麼?我最強的是哪方面?我最弱的是什麼?當我碰到我最弱的時候,我願意不願意接受教會弟兄姊妹的幫忙,當我遇到弟兄姊妹有困難,是我的恩賜能幫助他的時候,我願意不願意幫忙他們,主,讓我們整個教會,是以耶穌基督為首,互相幫助,彼此扶持,把神給我們所有屬靈的恩賜,都能夠發揮出來的教會,好讓教會得以成長,好讓弟兄姊妹可以得蒙造就,好讓神的國度拓展,好讓我們主的名得榮耀,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 靈恩運動

寫作於2005/10/1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我們所信奉的是三一真神上帝,也就是聖父、聖子、聖靈。聖父上帝是創造宇宙的主宰,聖子耶穌是救贖人類的救主。但是在我們的信仰生活當中,聖靈似乎比較被忽略。根據聖經的記載,聖靈是耶穌得榮耀以後 (約7:39) 所差來的保惠師 (約15:26),祂要永遠與我們同在,住在我們裡面 (約14:16),叫我們為罪自責 (約16:8),讓我們想起主耶穌的話 (約14:26),並能明白一切真理 (約16:13)。我們在受洗歸入基督蒙恩得救以後,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 (帖前5:19),我們的靈命會在成聖的道路上 (帖後2:13),不斷長大成熟。我們的生命,也會結滿聖靈的果子(加5:22)。

聖靈除了在我們的靈命上會幫助我們結出聖靈的果子以外,祂還會賞賜給予我們各種屬天的恩賜 (弗4:8)。主耶穌在復活以後升天之前,吩咐祂的門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聖靈從上頭所賜下的能力 (路24:49; 徒1:4)。這個應許,在五旬節時聚集在馬可樓上禱告等候的一百二十位門徒終於得到了聖靈降臨所帶來說方言的恩賜,為主作見證,帶領三千人信主。 (徒2:4) 這 個聖靈充滿會說各國方言的神蹟現象,後來在初代教會演變成為會說天使的話語 (林前13:1),甚至還造成哥林多教會混亂的問題 (林前12-14)。漸漸的在主流教會當中就慢慢發展出“靈恩停止論”(cessesionism),主張聖靈的恩賜只限於使徒時期的教會,當正典形成、教會建立以後,這些神蹟性恩賜就停止了。除了極少數的五旬節教派以外,聖靈在教會的角色也逐漸式微。

一直到1900年代,在美國Topeka的Agnes Ozman在一次禱告會中突然被聖靈充滿而說起方言,然後由Azusa Street的William Seymour加以發揚光大,造成一股說方言的靈命復興運動。他們被稱為第一波五旬節主義 (First Wave Pentecostalism)。

在1950年代聖公會牧師Dennis Bennett也經歷到聖靈充滿,他並不強調說方言,而是注重神蹟奇事的醫病恩賜,這個運動漸漸的影響到很多的主流教會,甚至連天主教也受影響。Kevin Ranaghan在 Indiana的Notre Dame大學也掀起一股熱潮。這被稱為第二波靈恩主義 (Second Wave Charismaticism)。

在1980年代由 John Wimber所帶領的Vineyard教會產生許多神蹟醫治以及趕鬼治病的現象,由在福樂神學院的Peter Wagner發揚光大,強調靈力宣教 (Power Evangelism)以及屬靈爭戰 (Spiritual Warfare)的觀念,自稱為第三波 (Third Wave)。

目前在全球各地,由這三波靈恩運動帶來許多教會的復興以及許多的人因此信主得救。我們或許可以從他們當中學習一些寶貴的屬靈功課。我們不一定要像他們一樣高舉這些神蹟性的屬靈恩賜現象,但是我們也不必像過去傳統教會一樣,主張這些神蹟性的恩賜在使徒時代以後就完全消失了。聖經說: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11) 我們應該可以存敬畏開放的心來歡迎聖靈在我們教會今日所要賞賜給我們的各樣恩賜。不管那個是話語性恩賜或是服事性恩賜或是神蹟性恩賜,只要弟兄姊妹的恩賜可以被發揮,我們的生活需要可以被滿足,教會整體可以被建立,上帝的聖名可以得榮耀,我們就要存感恩的心來領受。

星期日, 10月 9

[講道集] 管家系列(六):恩賜

寫作於2005.10.0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以弗所書四章7~16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伊甸園動物學校 (Bruce Bugbee)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上帝要我們做一個好的管家,我們已講過上帝賜給我們的生命、時間及才幹。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恩賜,英文叫作Gift。關於恩賜,神學家們有不同的解釋,最保守最傳統的解釋就是本來不會的,受洗之後就會的,那就是恩賜,這是我看到最保守的解釋。你生下來會的或是學會的,都不算恩賜,但我自己接受的不是這樣的解釋,你生下來會的也好,後來學會的也好,或是聖靈在受洗後給你的也好,這些能力只要你願意用在教會,用來建立教會的身體,這就是恩賜,這是我對恩賜的了解。我是以使用的地方來決定是不是恩賜,如果你用在別的地方就叫作才幹,即使是神給你的也好,你受洗了突然神給你一種能力,你不用在教會,你拿去外面,那樣的話還是叫作才幹,這是我個人的了解。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我們如何來看待恩賜呢?

首先來介紹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叫作What you do best in the body of Christ,這是我了解的恩賜最好的定義,就是說在基督的身體裡面(就是教會),你什麼事情做的最好,那就是你最大的恩賜。不管它的來源是怎麼樣,作者是Bruce Bugbee,在書裡他以幾張不同的椅子作為例子,很明顯的他要讓我們知道,恩賜各有不同,有的是這個樣子,有的是那個樣子,當你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就會挑不同的椅子來坐,他要解釋這樣的情況,就講了一個比喻,他說上帝在創造宇宙萬物的時候不是造了伊甸園嗎?伊甸園裡面有很多動物,可是動物們不是什麼都會,於是亞當決定開辦一個動物訓練學校,要所有的動物學會跑,學會游泳,學會飛,學會爬,這樣最好。  一開學就發現有的動物會這個,但不會那個,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開辦這間學校,他希望把動物們的各樣能力都訓練好。第一個我們來看看鴨子,在游泳課中,他一到水裡,游泳游的很好,可是到賽跑課的時候,他就趕不上,怎麼跑就是跑不快,他拼命的想學,結果跑到後來,連游泳都游不了,因為他的兩隻腳都腫起來了,在賽跑方面,兔子一溜煙跑得最快,可是他一下水就糟糕了,他怕水怕到腳抽筋,到最後跑也跑不了了,所以兔子會跑但是不會游泳,松鼠爬樹爬的最快,一下子就爬到了最高的地方,可是要他飛,他一跳就摔到地上,摔的遍體鱗傷,想飛也飛不了,老鷹是飛行高手,他飛的最高,可是要他爬呢,他爬不上去,怎麼爬都掉下來,對他來說實在是很困難,我們就看出來鴨子很會游泳,兔子很會跑,松鼠很會爬,老鷹很會飛,他用這樣的故事告訴我們,神給每個人的都不相同,What you do best in the body of Christ。我們最近不是要選長老執事嗎?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們是如何選長執呢?是考慮這個人當選最多次或是奉獻最多的、最熱心的,就選他出來。  大家有沒有考慮到,他們被選出來要做什麼?結果選出來之後,分配工作時就麻煩了,這個工作誰要做?結果有些工作沒有人會。一間教會需要很多恩賜你知道嗎?如果說房子漏水了,需要懂建築的才好,你叫一個學會計的去負責維修教會,即時他想做他會像鴨子學跑步一樣,很辛苦。我一直在想,我們有什麼方法是按照個人的恩賜或才幹來選長執,但到現在為止,在制度上我還沒有想出一個很好的方式。假設我們選出了一群弟兄姊妹們來帶領我們教會,但選出沒有一個會修屋頂的怎麼辦?如果我們教會中有會修屋頂的,但他並沒被選上當執事,他可以向負責維修的執事說:「我可以幫你的忙,有需要時你可以找我。」這個就是恩賜,有能力的人看見教會有需要,願意出來事奉,這樣做的話,教會就會被建立並且有所發展,每個弟兄姊妹都是以他最好的拿來教會事奉,我想這就是Bugbee所要提出來恩賜的觀念。 

Ⅱ、基督的恩典 (Grace of Christ) (saved to serve)

基督為我們死,為我們復活,給我們很多的恩,我們稱作恩典(Grace),Grace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是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恩,第二種是主耶穌升天以後,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剛才司會在讀以弗所書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祂升上高天的時候……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8節)這兩種的恩是不同的。 

一、救贖的恩典:救恩 (grace of salvation)

二、服事的恩典:恩賜 (grace of service)

第一種的恩我們稱作「救贖的恩典」,第二種的恩叫作「服事的恩典」。這兩種都是恩,但是不一樣,第一種恩是救恩,第二種恩叫作恩賜,我們今天講的是基督給我們的恩賜,救恩(salvation)是每一個人都一樣,你相信你就得到救恩,而恩賜(gifts)呢?是大家都不一樣,有的人有兩三樣,但是至少每個人都有一樣是自己做的最好的,一定有一樣,不可能什麼都不會做,上帝沒有造這種人,有的人什麼都不會,他會早一點來排椅子,你會不會?你不會嗎?我們有華語和台語的禮拜,華語禮拜的聖詩就和台語禮拜不一樣。每主日一大早就有弟兄姊妹來,把聖詩整理預備好,把椅子排好,讓大家一來到教會可以很舒服的禮拜,當教會有這樣的需要,我會做也願意去做,這就是恩賜。所以恩賜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教會哪裡有需要,我可以做,我會做我也願意去做。如果我那個不會,至少這個我會,所以每個人都有恩賜。我用gifts代表很多不一樣,救恩(salvation)是一個,沒有很多的救恩,救恩只有一個,大家都一樣,而服事(Service)大家都不一樣,而且有大有小。現在我要把這兩個恩典,救贖與服事,串連起來(Saved to serve),為什麼主耶穌要救你?主耶穌不但要救贖你,在十字架上為你死,祂還升天把各種恩賜賞賜給每一個人,這句話我很喜歡Saved to serve,救贖是為了讓你能夠服事,這樣救贖才有意義。如果救贖只是為你死後上天堂,那樣的救贖實在是對我們今生沒有太大的意義。重大的意義是,不只是你將來上天堂,你還願意用這一生,把神給你的才幹用在教會,建立教會,這樣你到天堂就有很多事情好做(上一次我有講到才幹),如果你這一生就把才幹埋起來,將來到天堂沒有事情做,因為你沒有好好的學怎麼做事(做事就是靠神給你的恩賜)。以弗所書第一章7節說:「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這是第一種恩典,罪得赦免的恩典,這個叫作救恩,彼得前書第四章10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百般表示很多)所以這是有兩個恩,一種是恩賜,一種是救恩,而救恩是為了服事。

Ⅲ、恩賜的螺旋

恩賜是什麼?台語說:「不是給你展示用的」,有一些人的恩賜是拿來印在名片上,或是到處炫耀讓人知道我會做這個,不是的。恩賜不是展示的珠寶,Jewelry for you to show off,恩賜也不是給你享受的,Billy Graham(葛培理)講的,Gift is not jewelry for you to show, not candy for you to eat,不是讓你個人享受的,這個不是恩賜的目的。恩賜也不是讓你一個人玩的,not toy for you to play,你拿了玩具玩得很好玩?都不是為了個人,不是讓你用來表示你比人家厲害,或是自己在家裡偷偷的喜歡可以享受自己的恩賜,或是拿來玩。恩賜是什麼?恩賜是工具,No toy but tool,工具是做什麼?是讓你做工的。(tool to serve)你有多少恩賜,就看你能做多少工。所以恩賜的目的,是為了讓你能夠服事,我想這是恩賜的主要目的。

一、充滿萬有 (Fullness of Christ)

今天的經文很有趣,你仔細去看,到底這與恩賜有什麼關係?我把它稱作恩賜的螺旋,我本來把它稱作恩賜的循環,後來想一想,應該是螺旋。聖經一開始的時候是說基督升天以後,聖經說:「充滿萬有」,這很奇怪,這是什麼意思?這個與恩賜有什麼關係?因為基督是為我們死以後,神讓祂升天,然後充滿萬有,Fullness of Christ,這位充滿萬有的基督,要達到充滿萬有的目的,祂必須先充滿教會,祂怎麼充滿教會?是藉著恩賜。保羅就詳細說明這是怎麼來的,他說這位充滿萬有的基督:「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3)所以經文有兩個充滿,祂要藉著充滿教會,來達到充滿萬有的目標。

二、賞賜教會 (Gifts to Church)

那祂怎麼來達成呢?第一個,祂恩賜給教會「…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弗4:8),你再注意看下面的經文:「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11節),你有沒有注意到,恩賜變成了人,使徒是人,是建立教會的人,耶穌基督賜給教會的恩賜是〝人〞(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牧師和教師有人說是一個(教牧師),有人說是兩個,我們目前教會一般都是請一位牧師兼教師,所以教會就不成長,因為只有四分之一的恩賜。使徒是最辛苦的,當然這在解釋上也有不同,最保守最傳統的解釋是,使徒就是指耶穌挑選的那十二個門徒,後來一個自殺了,他們再抽籤選出一位,就是這十二位,其他的都不是,這是最保守的解釋。如果這樣以弗所書所講的〝使徒〞對我們來說就沒有意義了,因為所有教會都沒有使徒,只有剛開始的那十一(十二)位,那為何使徒被放在這段經文裡?所以有人說,使徒就是像耶穌所說的那十二位一樣,在沒有教會的地方開拓教會的人,那是最難的。從沒有聽過主耶穌福音的地方,就是第一個去,要從零開始,那樣就叫作使徒,是建立教會者。先知就是把神的話講的清楚,他可以向未信的人,可以向信的人,他最主要的是從神領受特別的話語。傳福音的就是你願意把你信仰的經歷,向人家作見證。再來就是這些人信主之後,神就呼召一些人來牧養教導。所以一間教會如果只有牧師,沒有使徒,沒有人敢到一個新的地方拓荒,那就不會設立新的教會;如果沒有先知,有時候有一些弟兄姊妹做錯事情,或是執政黨做錯事情,會沒有人敢講話,先知講話常常是講人所不喜歡聽的,因為神告訴他要講他就講;如果沒有傳福音的,只有牧師,那樣的教會也增長不快,教會要有很多傳福音的,他不會講道,可是他會講他的故事,「我以前怎麼樣,後來我信了耶穌,神改變我,現在我怎麼樣…」會講這樣故事的人就是傳福音的,他可以跟人家分享。然後這些未信的人來到教會以後需要成長,神就賜下教牧師(牧師教師),來栽培這些人。

三、成全聖徒 (Perfecting the Saints)

神賜給教會這些人,是有其目的,為什麼祂把這些恩賜賜給教會,目的就是要成全聖徒。所以很明白的,恩賜的首要目的是服侍人,就是服侍教會的弟兄姊妹,服侍他們什麼?就是讓他們能夠成長。所以經文提到說:「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這個成全的目的就是使這些聖徒也可以參加服侍,所以教會有一些領導者,神給他特別恩賜的目的是造就聖徒,讓這些聖徒能夠在各方面成長。

四、各盡其職 (For Works of Ministry)

成長以後,各盡其職,所以這裡有兩個恩賜你知道嗎?一個是服侍聖徒的恩賜,當聖徒被服侍之後,他就可以把神給他的恩賜,發揮出來建造人(成全聖徒),被建造的人就開始事奉(各盡其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牧師在教會最主要的是栽培弟兄姊妹們,然後弟兄姊妹們才去服事,這是神在這裡告訴我們的各盡其職。很多時候教會不是這樣想的,我們很忙,我們認真賺錢,我們請牧師來,牧師要教育基督徒,牧師要主領佈道會,牧師要講道,牧師要作這個那個…,教會的事情當然是牧師要負責的,因為我們是請牧師來做。我們兄姊要負責什麼?我們當然就是…奉獻一些錢給牧師生活,看牧師有沒有好好做,然後看教會有沒有成長。牧師做得好辛苦,大家負責評估牧師的業績,看他做的好不好。我的觀念卻不是這樣。和平教會在1999年開始跟我接觸的時候,那時候我就向長老們說,你們敢找我,就要想好喔!我來和平不會讓你們更輕鬆,而會讓你們更忙,我這樣做才對,長老們應該還記得,我說:「你們要講道」,有些長老看著我就不講話了,我說:「不會的沒關係,我會訓練你。」這是我主要的目的,如果每一位弟兄姊妹都可以作見證,每一位弟兄姊妹都願意服事,都被栽培起來,這個教會才會在各方面健康的成長。不是牧師有沒有做,是大家有沒有做。所以神賜給教會那些屬靈的領袖的目的,是要讓我們能夠被裝備,以致於成長成熟,然後可以各盡其職。所羅門就是這樣,「所羅門照著他父大衛所定的例,派定祭司的班次,使他們各供己事,又使利未人各盡其職,讚美耶和華,在祭司面前作每日所當作的;又派守門的按著班次看守各門,因為神人大衛是這樣吩咐的。」(代下8:14)我們看到這裡是每一個人都在服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長老有長老的事情,執事有執事的事情,弟兄姊妹有弟兄姊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和平教會我要做什麼。我很希望這次選舉完,如果我問任何一個人說:「你在和平教會能做什麼」,你可以馬上講出來說:「我可以做這個,我可以做那個。」如果你有這樣清楚的認知,也願意做,你就是已經被成全了,你至少可以各盡其職了。如果一間教會是這樣子的話,那樣的教會就會被建立Building up,這樣的建立不只是人多,而且包括質好。我喜歡的是每一個基督徒不斷被造就,然後有探訪恩賜的就去探訪,有安慰恩賜的就去安慰,有教導恩賜的就去教主日學,你可以想看看,每一位弟兄姊妹都問上帝說:「到底我的恩賜到底在哪裡?我在教會可以做什麼?」如果都這樣做的話,教會就一定會被建立起來。

五、建立身體 (Building Up the Body)

建立教會的不是我們,是基督,基督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16:18)這個磐石就是耶穌基督,祂是充滿萬有的,他藉著賜給教會的一些屬靈領袖,來栽培弟兄姊妹,讓大家發現自己能做什麼,而且有意願在教會來服事,那就各盡其職,教會就開始在各方面增長,大家越來越有信心,大家越來越有愛心,彼此之間的關懷越來越好。

六、合一成熟 (Unity and Maturity)

目標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大家越來越合一。如果大家的重點在於長老在做什麼?執事在做什麼?牧師在做什麼?這樣子的教會就容易一天到晚吵架,一天到晚覺得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如果大家想的是:「我在做什麼?我在和平教會能夠做什麼?」每個人常這樣問自己的話,教會就會越來越合一,不會吵架,當大家在檢討事情時會說,這裡有一個需要,誰可以來做?誰做的最好?是用這個角度來看。而且越服事的人,越各盡其職的人,他在信仰上面會成熟,所以服事是有報答的,那個報答不在外面的報答,是你自己的,就像我上個禮拜講的才幹,你越做就越會做,在各方面會長大成熟。這樣的成熟帶來一個榮耀,「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約17:22)

七、滿有基督 (Fullness of Christ)

所以一間教會成熟的特點,是弟兄姊妹都知道自己在教會能夠做什麼,而且都願意做,而且教會不斷的增長,大家在合一與靈性的成熟上面,很明顯的看到有長進,這樣子的話,我們整個教會就被基督所充滿,被基督的恩賜所充滿,大家就滿有基督,一旦滿有基督,基督就藉著這樣子慢慢的充滿萬有。所以當一間教會是滿有基督的時候,基督就在藉著教會影響社區,影響那個地方,所以充滿萬有就更上一層,所以這樣不是循環而是螺旋,是會往上再往上的。如果越來越多教會是這樣子來使用神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恩賜,那每一間教會越來越成長,你就看到整個社會被基督充滿,所以基督是這樣子充滿萬有,這是基督給我們的恩典,所以原來這句話可以這樣看,「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要首先充滿的。」(弗1:23)祂透過充滿教會,來慢慢充滿社會,充滿世界。

Ⅳ、恩賜的目的

一、認識神的兒子

恩賜的目的是什麼?在這段經文裡面,除了講到這個螺旋以外,它還有講到很多目的,我們來仔細想一想,到底恩賜的目的是什麼?第一認識神的兒子。神賜給教會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教師,這些大部分是教導或傳福音的工作,這個是要讓大家在信心方面,能夠對我們的主越來越認識,這是第一重要的,沒有這個,後面的就不會有了,你就只有才幹。你要知道你在教會服事,不是服事誰,是服事我們的主,你認識我們的主嗎?這是神賜給教會那些領袖們的責任,他們怎麼讓弟兄姊妹們越來越認識神的兒子?約翰福音第十七章3節說:「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我們要得到永生,要有這個認識,可是對神的認識,對基督的認識,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就是把祂當作救主的認識,就是知道耶穌為我定十字架,為我死,將來我可以在神面前被饒恕,這叫救恩,耶穌是我的救主。可惜的有很多人,來教會十幾二十年,他對神兒子的認識,就只是〝我的救主〞,救贖我的主,給我救恩的主,卻忘掉還有另一半。第二種,祂除了給你救恩,祂還給你恩賜,祂讓你可以成長,讓你可以事奉,所以怪不得生命上面看不到成長,信主很久了,都沒有什麼長進,越來越覺得到教會沒有什麼好玩,因為你沒有投入,你沒有事奉。所以你有沒有看到耶穌不只是在你死亡的時候,在罪裡面把你救出來,救出來是為什麼?是為了讓你服事,剛才我不是講一句話Saved to serve,讓你可以服事啊,當你服事的時候,耶穌在那裡嗎?對一位開刀病房中的醫生來說,耶穌在那裡嗎?耶穌有在你的服事裡面嗎?耶穌是不是你生命的主宰?每一天生活上的服事,在教會裡面服事,主耶穌是主嗎?所以恩賜的目的是要認識神的兒子。認識祂,包括認識祂是我的救主(Savior)並且祂也是我生命的主宰(Lord)。

二、辨明詭計騙術

第二個目的是辨明詭計騙術。聖經提到說,不被人的詭計欺騙,所以要作基督徒不簡單啊,第一個我們到教會來的目的,我們希望對主耶穌越來越認識,第二個目的,我們要對那些想裝作使徒、教會牧師的人,辨明他們的詭計,其實他們不是基督徒,他們是要來圖利自己,要破壞教會的,這些你也要認識,這個認識是更難了。我們怎麼培養一個人,當然藉著這些神的僕人,來認識基督,但是不要不管他是誰,只要他聲稱是神學院畢業的,他是牧師,他講什麼你都聽他的,你還要學會怎麼去分辨,這是保羅很清楚的提醒。往往要高度成熟的基督徒才有這個分辨的能力。耶穌不是提到有一些狼是披著羊皮嗎?外面看起來像羊,其實裡面是一頭狼,你要有這個智慧和分辨的能力去看,這個神的僕人,他到底是狼還是羊?沒有這個分辨能力的,當然只要有一個神的僕人變質,整個教會就垮掉了,受很大的傷害,保羅說,這也是我們在教會,神給我們恩賜的主要目的之一,要栽培弟兄姊妹有這樣分辨的能力,「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以弗所四章14節)耶穌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神賜給教會有先知,可是有些先知叫作假先知,「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太7:15)如果有這樣的恩賜,就可以分辨先知所講內容的真偽。所以恩賜的第二個目的是要我們辨明詭計騙術。

三、愛心說誠實話

再來的目的是要在真理和愛心上平衡,有一些人在發現真相上面很有恩典,可是在恩慈上面就不夠,「惟用愛心說誠實話…」(15節)這個誠實話其實是真話Truth(真理),有一句話我很喜歡,約翰福音第一章17節說:「…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你怎麼在恩典和真理上取得一個好的平衡。有一些人很會講真理,但是沒有愛心,當他講真理就是只講真理,沒有考慮到他講真理時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傷害;有一些人很有愛心,所以把很多真相隱藏起來,以愛心為藉口,把已經是問題的,隱藏起來說:「我們要用愛心…用愛心…」,這都是問題。以弗所書說,神賜給教會有領導恩賜的人,要教導弟兄姊妹對主更認識,也要能分辨這個教導的人,他有問題的時候你看的出來。當教會有人有問題,你要處理的時候,你除了把真話講清楚,你也考慮到避免可能不必要的傷害,這是不容易的成熟度。恩典和真理都滿滿的,這是不簡單的,這也是恩賜的另一個目的。

四、連於元首基督

神給我們有教導的恩賜,有教會領袖的恩賜,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教會就漸漸成長,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肢體都已經成長之後,要記得我們的頭不是牧師,很多時候教會出問題就是牧師變成頭,教會的頭永遠是基督。大家是連結到元首基督,「祂也是教會全體之首。祂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1:18)教會不管有什麼問題,我們要問的是:「如果基督今天在這裡,祂會怎麼做?」而不是我要怎麼做?有沒有以基督為首位?如果以基督為首位,很多問題就可以處理。以個人為首位、以傳統為首位、以經驗、以學術為首位,常常就會大家爭執不休。

五、全身聯絡合式

與基督相連結以後呢,彼此也緊緊的連在一起。「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16節)所以不只是每一個人與基督相連,彼此還連結的很好,這是恩賜的使用上很重要的,這個叫作「相交」。「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壹1:3)我們與基督連結的很好,以基督為首帶來的就是我們願意把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所得與人分享,而且跟大家有團契的關係。我回到台灣第一年努力的就是想要建立這樣的關係在我們教會裡面,我不知道今天在座的會友,你在和平教會,你可不可以講出兩三個家庭是你很熟習的,常常打電話,當家裡突然發生困難,你馬上知道可以找誰,沒有的話,你就是沒有相交,你是一個獨行俠,禮拜天到教會作禮拜,禮拜完了就回去了,你真的發生困難,你也不知道找誰,雖然教會有四五百個人在這裡,因為你沒有進到那個全身聯絡得合式的關係。我開始是請長老執事們到我們家裡來,希望長老執事從明年開始,他們會去邀請你說:「我們來一個非正式的小組好嗎?」在家裡面分享,講一講孩子的事情,講一講我們的事情,然後互相禱告,我一直希望建立這樣子的關係,在那裡面恩賜就可以發揮,比如說,我想買房子,如果我們教會有做房地產的,他可以給你建議不是嗎?這是他的專業,他可以幫你的忙,或是說我們教會有很多醫生,小孩子有發燒生病,大家很熟嘛,可以詢問幫忙一下,這是神給你的才幹,你願意用在教會裡面,願意互相幫忙,這樣就產生一個很大的力量,弟兄姊妹在這裡就覺得有溫暖,互相有支持,而且你的專業,除了可以賺錢之外,還可以用來幫忙及服事弟兄姊妹,兄姊間的聯絡及相交很重要的。

六、百節各按各職

恩賜需要在這樣的層次上來使用,然後每一個人就可以在他的恩賜上發揮得很好,好像船上兩排划船的人,每個人手上都有一把槳,如果這邊比較慢的話就多划一下,比較快的就檔一下,這樣的船就會行駛的很好。所以我們的目標是我們和平教會每一個弟兄姊妹,你若問他說:「你在教會做什麼事?」大家都講的出來,我在教會參加什麼的服事,這個就是「百節各按各職」。羅馬書第十二章6~8節就提到:「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至少有七種處理的方法,因為每一個人神給他的恩賜都不一樣,有的是說預言的,有的是作執事的,有的是作教導的,有的是勸化的,有的是施捨的,有的是治理的,有的是憐憫人的(這部分可能要另外一次的講道才能講的清楚)這是羅馬書提到的,神給教會的恩賜,各盡其職至少有七類,雖然發生的是一件事情,但當發生一個問題或一個需要的時候,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要怎麼處理比較好,這叫作「百節各按各職」。如果說我有蓋屋頂的恩賜,教會只有我有這樣的恩賜,別人沒有,可是我需要有人幫忙拿瓦,拿東西給我。也許有人會說:「對不起我沒有蓋屋頂的恩賜,那是你的恩賜,所以你自己去做吧。」這就變成是各盡其職但不互相幫助。

七、功用彼此相助

經文接下來說:「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常常一間機構出問題就在於「分工不合作」。大家搞清楚我是負責什麼,我只是把我份內的事情做完就好,你做不完,對不起,你自己好好做,因為那是你份內的工作。我做完了,但是你有困難,我還有能力,我可以幫你的忙,這些幫忙的,就造成一個可以互相幫助的情形。也許油漆是爸爸的事,可是媽媽孩子都來了,大家一起來那樣的感覺就很溫暖,這個是彼此互相幫助,「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六章5節)每個人在擔自己的擔子外,也能互相擔當別人的重擔。

八、身體漸漸增長

如果我們這樣做的話,我們就會長大,而且會〝長老〞,長大是身體長大,〝長老〞是頭腦長大,這個不是衰老,這個叫作Maturity,叫作長大成熟,我們要長大成熟,我們整個教會會不斷的在長,每一個弟兄姊妹也在成長。一間健康的教會,一間大家願意使用恩賜的教會,你怎麼看它?就看它有沒有成長。這當然需要時間,所以是漸漸的增長,「…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西3:10)

九、愛中建立教會

最重要的是在愛裡面增長,所有的的恩賜裡面,最大的恩賜就是愛心,這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講到很多聖靈的恩賜以後,最後他說:「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31節)接下來就用整個十三章來講這個最大的恩賜,「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所以在所有的恩賜的使用上,我們要向神要祈求,給我愛的恩賜,我以〝愛〞的態度,以〝愛〞為出發點,用神給我的才幹在教會來服事,這樣子教會一定會被建立。

Ⅴ、結論:從擁有恩賜到成為恩賜 (Make Me a Blessing)

當神呼召亞伯拉罕的時候,向他說:「我必賜福給你,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在這裡有兩個恩福,一個是亞伯拉罕得到的恩福,一個是亞伯拉罕成為別人的恩福,記得我前面講的恩賜的螺旋嗎?神賜給教會的不是東西,而是人,祂先把一些有恩賜的人賜給教會,這些人成為別人的恩賜,讓別人藉著他們蒙神祝福,希望我們向神禱告說:「不只叫我得福,要叫我成福。」英文有一首詩歌叫作「Make Me a Blessing」使我成為恩福。期待我們讓每個人從擁有恩賜,到成為恩福,成為別人領受神恩賜的人。讓我們一起來禱告。

「主耶穌基督,你升天以後就把各樣的恩賜賜給我們,很可惜,我們雖然已經受洗,已經進入你的身體,進入你的教會,但我們沒有好好的使用你給我們的恩賜,以致於我們的教會見不到增長,我們自己也見不到長大成熟,我們教會也沒有合一的見證,求神你來幫助我們,讓我們在開始選舉明年度的長老執事的時候,我們不只是挑選我們認為最合適事奉的人,我們也同時看我們自己,神你給我的恩賜在哪裡,在教會,我怎樣幫助我所選出來的長老執事,在哪方面我可以投入,可以服事,讓我可以在事奉當中越來越有愛心,也越來越有分辨的能力,求神把這樣的恩典給我們,讓我們不只是領受你的恩賜,我們也成為你的恩賜,可以幫助別人的人,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 成形(SHAPE)

寫作於2005/10/0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美國加州馬鞍峰教會的華理克牧師 (Rev.-Rick-Warren)在他所著的暢銷書“標竿人生”(Purpose-Driven-Life)一書中提到上帝把我們捏成形(forming-and-shaping)(伯10:8)的目的是要塑造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可以服事祂。華牧師利用SHAPE這個英文字提出上帝塑造我們每個人獨特(unique) 生命的五個方法。

Spiritual-gift-代表聖靈的恩賜。這是上帝賞賜給每一位信徒的特別恩賜,可以用來事奉教會以建立基督的身體。我們要在教會中去發現、發展、發揮上帝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恩賜。我們常常是經由嘗試教會中各種不同的服事中去發現上帝所賜給我們的各種屬靈的恩賜。

Heart 代表我們的熱心(passion)與偏好。當我們從事我們所喜愛的工作時,會盡心盡力去做,並且做得非常高興與滿足,不會覺得是盡責任或忍受折磨,而是享受快與成就。
Ability 代表我們與生俱來(nature) 的才幹(talent)或是後天學習(nurture)獲得的技術(skill)。這些都可以用於教會的服事。教會如何去發掘每個兄弟姊妹的才幹與技術並且鼓勵他們把這些用於教會的事奉中是很重要的一種成全聖徒的聖工。

Personality-代表我們獨特的個性。就像耶穌十二位門徒各有不同的個性,但是都可以被主使用於建立上帝國度的事工上面。內向或外向,理性或感性,守成或創新,自制或表達,合作或競爭,待人或接物等等不同的個性特質並無是非優劣之別。這是上帝賜給每一個人不同的禮物。

Experience-代表我們的生命經歷。這些生命經歷包括從出生到如今的努力成功、挫折失敗、幸福美滿、哀悼創傷、屬靈高峰、靈命低潮、教育專業、教會事奉等等。我們在這些生命經驗中所學到的各種功課都能夠成為將來我們幫祝別人與服事教會很寶貴的資源。羅馬書8章28節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保羅也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4)

我們不要羨慕或仿傚別人的樣子(shape),我們只要按照上帝所幫我們成形的恩賜、熱心、才幹、個性、經歷等等使用在上帝所賜給我們服事的教會與福音的工場上,我們就是上帝所賜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當我們教會在選舉今年的長老與執事的時刻,但願我們每位兄姊不只是以禱告的心尋求上帝的引領,以選出合神心意的同工,來帶領和平教會繼續在上帝的國度中為主發光作美好的見證,我們也要同時看看上帝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所塑造出來的成形(shape)

並且願意與我們所推選出來的長老執事一同投入教會的各樣事工,“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願一切的榮耀歸給三一真神上帝。

星期日, 10月 2

[講道集] 管家系列(五):才幹

寫作於2005.10.0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14~30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他連得 (talent)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很高興你們平安的到禮拜堂來,今天早上颱風很大,但感謝神,大家還可以到禮拜堂來一起敬拜上帝。今天要講的是〝才幹〞的問題,神給我們很多很多的恩典,我們從生命、時間講起,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才幹,你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就算我們有時間,也做不了什麼事,也不能好好的為神來服侍,因此才幹是很重要的。才幹這兩個字,在聖經當中我找到最接近的一個字〝他連得〞,中文是翻譯成五千、兩千、一千,其實如果以英文來看,它是五個他連得、兩個他連得、一個他連得,他連得(Talent)剛好是我們中文的才幹。今天我是以應用解經來講道,在字典上〝Talent〞 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才幹,可是在以色列Talent是指錢幣或重量的單位(啟示錄16:21),我今天是以錢幣來講。  我去查了資料,想知道到底一個他連得是多少?是一點點還是一大堆?查出來的結果好像很多,這是我能夠查到的,在圖片上我們看到這是銀的舍客勒,那是金的舍客勒,一個他連得如果用銀的舍客勒來換算,等於三千銀的舍客勒,我在準備講章的時候,另一個資料說是六千,可見在這個說法有所不同,但是以「千」來計算是沒有錯的,一個他連得等於三千銀的舍客勒,一個他連得也等於一萬個金的舍客勒,如果換算當時一個金的舍客勒在今天大約值多少錢,他們計算的結果,差不多是十五到二十年的工資,這樣換算下來就不得了了,一個他連得是一個人十五年的工資,這樣我們就大概知道這不是個小數目。我常常聽到很多人說:「牧師,上帝給我只有一千耶,我不是那個五千的。」那樣的意思就是:「只是一點點算不得什麼」,其實一個他連得(一千),仍是很多的,因為那是十五年的工資。主人其實是把大量的錢財交給這些僕人。 

Ⅱ、才幹的三種來源

一、天生氣質 (Temperament) 

他連得這個字以現代的意思來講,就是指我們的才幹,神怎麼把才幹給我們?祂經過什麼管道把才幹給我們?第一個當然是我們的DNA,當父母生下我們的時候,每個人天生就有一些氣質,英文叫作Temperament,是每個人特有的,有一些人生下來,音感就很好,有些人生下來就五音不全,他沒有辦法分辨,有人生下來對顏色就很敏感,所以對美術就很有天分,有的人生下來是色盲,無法分辨顏色,這是生下來就有的,所以我們大家的才幹都不同,有的人生下來就很安靜,喜歡聽人家講話,有些人生下來就很喜歡說話,所以他表達的能力就很高,每個人天生氣質都是不一樣的。 

二、後天學習 (Learned Skills) 

我們從聖經看到摩西生下來就是「拙口笨舌」(出4:10),所以當上帝對摩西說:「你去向法老王說:讓我的百姓離去」摩西說:「主啊,有沒有搞錯?父母生下我來就不太會講話,你要我去跟法老王講,這不對吧?」其實摩西那個時候已經很會講話,他會跟上帝回嘴,他是從埃及學來的,所以摩西天生並沒有好口才,可是後來他被訓練,這就是後天的訓練。你先天再好,如果沒有加上學習,那麼才幹也不會發揮出來,就像圖中的小女孩天生有手的技巧,也要加上阿媽教導她怎麼編織毛線她才會編織,所以後天的學習也有關係。剛才我不是講說摩西拙口笨舌嗎?可是在使徒行傳七章22節說他:「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所以他其實是有一點能力,不是什麼都沒有,可能只是生下來講話方面比較有問題吧,後來他學了埃及人一切學問,變成說話行事都有才能,所以才幹有部分是由後天學習來的。 

三、聖靈恩賜 (Spiritual Gifts) 

就表達能力的恩賜來講,彼得和門徒們在五旬節的時候,聖靈降臨,本來不會講墨西哥話,突然就講起墨西哥話,這樣的情況是很特別的,這樣的才幹我們叫作「聖靈的恩賜」。一個人的表達能力有三個不一樣的來源,一種是天生就很會說話,一種是經過訓練後變得會表達,另一種是聖靈的恩賜,「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2:4)下個禮拜我會講到,到底聖靈恩賜和一般的才幹有什麼不同,這個禮拜我們講一般的才幹,這個也是神給我們的,當我們成為基督徒以後,神有時候給我們一些原本我們不會的能力,這個我們稱為「聖靈的恩賜」。

Ⅲ、才幹三部曲

一、發現 (Discover)

剛才我已經稍微提到才幹是有一個過程的,第一,你要知道你有才幹。找明星的人我們稱為星探,他們在路上尋找,到底誰有表演天份,如果找到了,就會問他要不要來試鏡,試鏡過關後,他可能就是一個明日之星的開始,所以所有的才幹都要有人識貨,有人發現(Discover)你有這個才幹。摩西在焚燒的荊棘那裡,他也有一些經驗,上帝不是要他去把以色列人救出來嗎,摩西不是回嘴說:「我口才不好啊!」,耶和華上帝對他說:「你手裡是什麼?」(出4:2)耶和華上帝這樣問:「你手裡有什麼?」口才不好,沒關係,「你有什麼?」一根杖。所以神常常問我們說:「你手裡有什麼?」你說我什麼都沒有。神說:「你手裡有什麼?」沒什麼,只是一根柺杖。神說:「我就用這一根柺杖」,你把它拿到法老王面前,把它丟到地上會變成蛇,從尾巴拿起來,它又恢復成一根柺杖。這就是說,神不要用我們本來沒有的,你可能覺得那個沒有什麼,只是一根柺杖,神說:「你有什麼?」摩西有,但是他不知道他有,他拿了柺杖拿了好久,但是他不曉得這根柺杖就是神要用的,所以第一你要去發現你的才幹。神說:「你手裡有什麼?」有什麼都好,你覺得那算不上什麼也沒有關係,你先向神說,我這裡有的就是這個,好像那個拿出五餅二魚的小孩,他沒有其他的,可是他把他有的拿到耶穌面前,神就用,所以第一個要發現你有什麼。

二、發展 (Develop)

第二,當你發現有某些才幹的時候,你要開始發展這些才幹,習練它,從像殺雞鋸木頭變成拉小提琴,這就是發展(Develop)神所給你的那一點點,在提摩太前書第四章14節:「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有時候我們的問題在於輕忽小看,我們常認為:「神給我的柺杖算什麼,跟別人比較也沒有比較好看,我這一點點能力算什麼。」保羅對提摩太說:「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並要在此專心,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提前4:14~15)所以他已經有恩賜,保羅勸勉他要殷勤,而且要專心,而且要能看出長進,神給你的恩賜才幹,你要殷勤的去操練它,而且讓它能夠有所長進,這樣你的才幹才能夠慢慢的被發展出來,所有的才幹都一樣,口才需要不斷的練習講話,音感也要練習唱歌或樂器,這些都要操練,你的才幹才會慢慢發展出來。

三、發揮 (Deploy)

操練之後,接下來就要開始使用它,如果不用的話,才幹發展出來也沒有用,這是第三個D,Deploy(發揮),你要發揮使用出來。今天以平雖是颱風天,他打電話問司琴的希如姐說:「怎麼辦?今天颱風天要不要去教會獻詩作禮拜?」結果她爸爸說:「沒關係我送你去」,早上我們敬拜時,他就把他所學的奉獻出來,但並不是說才幹一定要用在教會才叫做才幹,在社會上、在家裡…都一樣,只是你要使用出來才算,不然即使你有再多的才幹,也只是埋在地裡,不管你是一千兩千五千都一樣,藏起來就沒有用,你有才幹,但是你需要使用它,能夠發揮出來才有用,彼得前書第四章10節這樣講:「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我們今天講的是才幹,要成為才幹的好管家,就是要拿它來服務、服侍的。「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11節)你的恩賜是什麼?是講道你就講道,你的恩賜是幫助人,你就照神賜給你的力量來幫助人。看神給你什麼樣的能力,或在教會、或在家裡、或在社會上能用出來就是了,這樣才是才幹的好管家。

Ⅳ、耶穌的教導

一、各人的託付不同

我們今天讀到的是三個僕人的故事,有一個主人他要出國了,所以他把他的財產家當交給三個僕人管理,我們稱為五個他連得(五千)、兩個他連得(兩千)、一個他連得(一千),一個他連得不是小數目,那是十五年的工資,也許我們會想,為什麼主人要給他們不同的數目,我想是主人評估這三個僕人的理財能力不一樣,比較會理財的,就多給他,不太會的就給少一點,按著每個人的才幹,給他不同的託付,〝他連得〞算是一個託付,主人早就知道這三個僕人的才幹不同,一個他連得的,有一個他連得的才幹,五個他連得的,有五個他連得的才幹。每個人才幹不同,神就給每個人不同的託付,聖經上說,領五個他連得的拿了,馬上就去做生意,結果主人看的沒錯,他也真的賺了一些錢,兩個他連得的,他沒有計較說:「我拿這兩個算什麼」,他也去做,主人也真沒有看錯,他也賺到兩個他連得,他們賺錢的能力,的確跟主人所期待的一樣,五個賺五個,兩個賺兩個,只有這位領一個他連得的,他的反應不同,他想到股票市場起伏太大不保險、不妥當,最保險的是在家裡挖個洞把它藏起來,至少保本,這是台灣人的心理,就是要保平安,不要冒險,放在銀行就好,不要放在股票市場,這個本身不是不對,但是它如果是才幹的話,那就有問題了。如果說是錢,把它埋起來,這倒不一定是最笨的方法,這是一個比喻。他就把它埋起來,後來主人回來了,拿五個他連得的就跑來說:「主人啊,你看我賺了五個他連得。」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21節)很有趣的一點,賺了那麼多,卻沒有讓他放五個月的榮譽假,或是不必工作給他一些錢去玩,主人卻說:「你作的很好,我要派更多事情給你做。」這點你有沒有覺得奇怪,應該是放個假好好休息一下,反倒是派更多的責任給他,在主人不在的時候盡忠的,把他的才幹發揮到很好的,主人給他的是更多發揮才幹的機會,還可以享受快樂,不是只有享受快樂,還有服侍的機會。這個故事是以就是把錢埋起來的這個僕人,他跟主人的一些對話做結束,他說:「我知道你很嚴厲,視錢如命的,連沒有投資都想要賺錢,你是這樣的主人,要是我把你的本虧掉那還得了。」他覺得主人的要求很高、很嚴厲,結果主人回答他說:「好,你把我的錢埋起來,根本沒有去經商,如果你這樣講我的話,連我沒有給錢的人,我都要求要賺錢,我還給你一他連得,你居然敢就這樣埋起來不去做,你該死。」主人講一句話很有趣,照理講,五個他連得的,主人希望他賺五個他連得,兩個他連得的,主人希望他賺兩個他連得,那一他連得的,主人應該希望他賺一他連得,對不對?但是他埋起來,主人說:「難道你連把它拿去銀行存款的動作都沒有嗎?」那表示放在銀行大概沒有辦法賺一倍,就算利率再高,給你二十百分比,最多給你賺五分之一他連得,主人這樣也接受,有點這個意思,所以這個主人並沒有那個僕人想像中的嚴厲,就是說,雖然他有能力賺一他連得,但是他連拿去銀行都不做,就把它埋起來,所以主人說他是:「你是又懶又惡的」。有此可見,主人有期待,你不去做至少拿去賺一點利息也好,主人並沒有他想像的嚴酷。所以聖經的結論是這樣子:「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29節)這是這個故事中,最後要教導的一個道理:「有的就更多,沒有的,連他有的也要奪走。」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很不公平,對不對?所以有人就說:「主人啊,他已經有十個他連得。」(路19:25)可是主人說:「有的還要給他更多,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到底耶穌在這個故事中,想要教導我們什麼?第一就是,神給每一個人的才幹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你認為上帝公平嗎?上帝公不公平?一個給五千兩,一個給兩千兩,一個給一千兩,這個公平嗎?父母有餅乾要給三個小孩子,一個給五片、一個給三片、一個給一片嗎?然後向父母說:「爸媽是公平的!」這個叫做公平嗎?一個拿五個、一個拿兩個、一個拿一個,你還說上帝是公平的嗎?上帝是不公平Unfair的。上帝從來沒有公平過,祂從來沒有給每一個人一樣多,你同意嗎?你有沒有覺得,生下來我就是女孩,他就是男孩,不公平,為什麼我不是男孩?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對不對?真正的雙胞胎也沒有完全一樣,上帝不公平,但是上帝是公義的,祂的公義不在乎給大家一樣多,而是說,給多的祂就要的多,給少的就要的少,這是公義知道嗎!所以說God is justice but unfair,你不要要求上帝公平,如果公平所造出來的樹木都是一個樣子,所造的人都是一個樣子,那就沒意思了,大家都是男人,或者大家都是女人,只有一種性別,一樣高一樣聰明一樣笨,會做的事情都一樣,那是機器人。上帝給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不一樣就不公平,上帝的公平不在於給一樣,祂是在公義,祂說:「多給誰就向誰多要,多託誰就向誰多取。」(路12:48)這是公義,這是照上帝給你的,神對你的期待,這是對每個人所託付的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才幹不同,你也不用計較,別人才幹比較多,比較辛苦,我們常說:「能者多勞」,這不是很公平嗎?他是能者,但他不是為自己,是為別人,所以就有多給少給的不同,但是後面這個「向誰多要、向誰多取」是公義的來源,所以神不公平,但是神是公義的。

二、神要求良善忠心

第二,神對我們的要求,其實不在於數目,而在乎態度。「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你有沒有注意到,那個兩個的只賺兩個,五個的賺了五個,主人沒有對那五個的說:「你是忠心、忠心、忠心、忠心、忠心。」講五次?兩個的就對他說:「你是忠心、忠心。」講兩次?沒有。主人給他們一樣的稱讚和接受,所以主人要求的是你有忠心,忠心不是做多少,而是你盡你的力量去做。我一直在想這樣的一個問題(在牧函上有寫),如果這五個他連得的僕人去做生意,結果是虧了五他連得,主人回來的時候,他向主人說:「我去做但是虧掉了」主人會怎麼處理?商場是有賺有賠不是嗎?沒有包賺得嘛,主人應該會跟他坐下來檢討,他在這次經商上有沒有什麼錯誤的決策,如果發現他是盡忠,但是由於市場無法預期到的因素而虧本,主人應該會接受吧,如果他是真的好主人的話,他應該會了解,僕人去經商本來就會有風險,應該要接受這樣的風險。而第三個僕人的問題不在於賺少或賠錢,他的問題在於他是根本不動,他就把它埋起來,他不要冒風險,我想這是這個比喻很重要的地方,當你用才幹出去服侍的時候,有可能會遇到一些風險,你不做不錯、少做少錯、多做就多錯嘛,這是一個他連得僕人的心態,「我沒有做就沒有人會怪我做不好」,多少時候神給我們的才幹,我們是掉到這樣的想法裡,我們不敢,怕做不好沒面子,怕做不好被人家嘲笑,怕做不好會怎麼樣又怎麼樣,所以我們就不做,以為這樣做是最保險,可是神說這樣子是最糟糕,就算你做錯了,還有機會改善對不對,失敗為成功之母,如果你從來都不做,那你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談成功了,所以神就是要我們去做,不管你拿的是五千、兩千、一千,不管你的結果是賺或賠,都沒有關係,神既然給你才幹,你就去發現發展發揮,就去做,不計較結果,不要害怕失敗,去做就是了,你的忠心就是好好的盡力去做,你的良善,就是你不是為自己,是為了主人來做。

三、今生乃預備永世

最後一個我看到的教導,就是神給我們在今生有才幹,你好好的做,那麼在來世審判的時候(主人回來時),就發現不同,「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那些在地上忠心的,將來在天上,神就給他更多的事情做,他的才幹就更可以被發揮,就是今生努力的侍奉,在永生就有回報,那個回報不是沒事做,而是更多的託付,更多可以服侍的機會,所以在今生是預備永世,現今在才幹中心,將來神就把更多的事交給你管理。

Ⅴ、懶僕心理學

一、輕看自己的才幹

我們來想像一下,這個故事的主角應該是那個一他連得的僕人,因為他和人家特別不同,耶穌用這個故事來刻意的突顯出要我們學習的功課,我把它稱為「懶僕心理學」。這是我想像的,他為什麼把它埋起來?他只有一他連得,乾脆挖個地洞把它埋起來。第一點,他的想法是:「這一個又算得了什麼,人家有五個他連得,我才一個他連得。」這叫做輕看。剛才我不是提到一段經節嗎,保羅對提摩太說:「不要輕忽你所得的恩賜…」(提前四:12)我們有多少時候在教會、在外頭不願意做,就是我們覺得說:「我的算不上什麼」,你有沒有這樣講過?有沒有這樣想過?那僕人說:「我那一點點算什麼,人家那麼多的都沒有做,我還能做什麼?」因為輕看就不會去做,覺得說:「我才一他連得」,其實一他連得很多。

二、誤看上帝的恩典

第二點就是,他誤看上帝。他以為上帝很嚴厲,萬一做錯了就糟糕了,其實後來我們發現主人沒有他想像中的嚴格,他有一他連得,可是主人說:「你就算拿去銀行存利息,所得到的利息我都接受,你連這個都沒有做。」所以對神的慈愛越沒有把握的人,越不敢動,所謂動輒得咎。比如說老師或父母讓小朋友覺得很嚴格,小孩子往往就變得不太敢動,因為他怕一動就出了問題,小孩子一開始都做的不太好,可是如果父母老師是很嚴厲的,小孩子就會以為不做不錯,所以我們對上帝的慈愛,有多大的信心,會影響著你敢不敢去動,如果你相信神是慈愛的,就算說你去做虧掉了,上帝也會諒解,如果你有那樣的把握,你就敢去投資去做,如果你認為做錯了一定是處罰,這樣的人就會產生懼怕而不敢去做,所以對神的信任和慈愛有多少,會影響你要不要去做。

三、害怕生命的冒險

最後一點就是冒險的問題,我想這是台灣人最大的問題,我們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我們怕冒險,我們不要冒險,可是我們的生命充滿冒險,信耶穌就是最大的冒險,因為沒有保證,沒信耶穌也是冒險,生命都是冒險,問題是你要冒哪一邊的險而已,你就是大膽的來相信,然後來體會來經驗,彼得是「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阿,救我!」(太14:30)看見外面有很多的危險,就產生了害怕,這個害怕有一個特別的名詞叫作「怕失敗」,像這個一他連得的僕人。很多人一生當中沒有辦法為神工作,或是沒有辦法活的很榮耀,就是因為這一點――怕失敗。你看圖片上這位先生會不會成功?他縮頭縮尾的躲在桌子下面,不管他穿的西裝再漂亮,不管他的能力再好,他一生都這樣畏縮,那他一生什麼事都不要做了,有一個心理學的專有名詞叫作Atychiphobia,就是怕失敗症候群,有的運動員因為怕失敗就不敢去比賽,就是這種害怕。

其中一點就是怕弄錯,你要投資怕做錯,做事情怕做錯,或是參加比賽的時候怕動作做錯,怕大家笑你,或是怕演奏時Recital彈琴彈錯,人家聽得懂的就取笑你,這就是怕犯錯,結果就不做,這裡Elbert Hubbard給我們的建議是:「一生當中所能犯最大的錯誤,就是一直害怕你會犯錯。」你一直怕會犯錯,這就是最大的錯,這樣的話,你這一生就沒有用了,什麼都不敢做,這是Elbert Hubbard給大家的一個建議。「怕什麼?怕失敗,但是你越怕就越失敗,怕到不能動,你鐵定失敗,如果你動一下,搞不好你還會成功。」約伯記第三章25節說:「我因所恐懼的臨到我身,我所懼怕的迎我而來。」怕失敗的人一定會失敗,因為動都不敢動,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害怕反而成為失敗的來源。到底我們面對一個不確定的將來會不會害怕?沒有人不會害怕。什麼都不怕的人不是勇敢,而是傻瓜,怕到不敢動的就是不聰明了。怕,但是對神的慈愛有信心,對神給你一點點的才幹有信心的人,他就勇敢的向神說:「神,你給我這麼多,我就做這麼多,就開始出來做。」這樣的人就會成功。Nelson Mandela他講過一句話:「我學到了,勇氣不是沒有害怕,而是克服害怕。」你怎麼來克服那個害怕呢?就是對神的慈愛有信心,對神給你的那一點點的才幹有信心,這樣你就可以發揮出來服侍。

Ⅵ、結論:越用越多的東西

世上的東西常常是越用越少,只有今天所講的才幹卻是越用越多,「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29節)跳舞得很好看的芭蕾舞者,她有一點點舞蹈的恩賜,她一直跳一直跳,也就跳得越來越好。所以才幹是少數越用越多的東西,不會越用越少,不管神是給你一他連得、兩他連得,只要你敢用肯用,神就會讓它增加,越來越多。我覺得信心也是一樣,你對神有一點點的信心,像芥菜種,你敢用那一點點的信心來相信神,你就發現你的信心越來越大,信心也是越用越多。愛心也是一樣,你對人的愛心,開始不太敢給,給一點點,結果發現神沒有讓我吃虧,神還是補給我,以後就越來越敢幫助別人。忠心也是一樣,神交代給你的,你忠心的去完成,神就祝福給你,你就越忠心的把自己擺上,當然我們今天講的是才幹,神給你的才幹是什麼?你仔細想一想,你肯你敢為神把這樣的才幹拿出來使用嗎?上帝問摩西說:「你手裡有什麼?」他說:「一根杖」,上帝說:「沒關係,你就拿那根杖,我就來使用你。」但願我們每個人不輕看自己的才幹,不誤看上帝的恩典,也不害怕生命的冒險。更願意在神所賜給我們每個人手上有的才幹上,敢去用也肯為主所用。
我們一起禱告:

「感謝上帝,你給我們每一個人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才幹,有一些我們用了,有一些也許我們因為害怕,也許我們有所保留,我們就像那一他連得的僕人,把它埋在地裡,求神幫助我們,對你的慈愛有足夠的信心,對你所交託的有足夠的忠心,讓我們敢把那一點點的一他連得拿出來,看哪裡有需要我們服侍的,我們願意把它擺上,好讓我們真的成為你賜給我們才幹的好管家,好讓我們將來在面對你的時候,可以接受你的稱讚說:〝你們是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更多的事交託給你們,求主給我們這樣的恩典,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