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02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02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3月 27

[講道集] 禱告系列(三):摩西Moses


禱告系列(三):摩西Moses
經文:出埃及記第三章1~12節
時間:二0一0年三月十四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三):摩西 (Moses)
MP3:[][]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禱告系列的第一講是亞伯拉罕替所多瑪的惡人禱告,他還因此和上帝討價還價。第二講是雅各,他為自己所捅的婁子禱告,他害怕自己所得罪的哥哥會殺他,祈求上帝的保護。以上兩種禱告中,要學習雅各的禱告比較容易,我們出了問題就會拜託上帝幫忙。今天我們要學習另外一個禱告,是摩西的禱告,這個禱告很有意思,他好像跟上帝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天,當中有一些內容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I. 摩西的成長經歷

摩西的成長經歷很戲劇性,像坐雲霄飛車,起先很悽慘,下一段境遇突然變好,然後又變得很悽慘,過程大起大落。

1.法老迫害被放河裡(Persecution)

摩西出生時,以色列民族在埃及地早已不是客人,而是被壓榨的奴隸,但他們的生育率很高,導致法老王的緊張,擔心以色列族過度膨脹將對埃及人不利。法老王命令婦產科醫師(收生婆)想辦法,仍無法降低以色列族的生育,於是法老下令,以色列族新生的嬰孩中,只能留下女嬰,男嬰必須被丟到河裡淹死。摩西出生在這樣的時期,父母不忍心丟掉他,把他藏了起來,可是三個月後摩西越哭越大聲,藏不住了,他們不得不按照規定把摩西丟到河裡,只是他們「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出2:3)摩西的父母巧妙地保護了這嬰孩。

正好那天法老的女兒來河邊洗澡,看到蒲草箱,打開一看,孩子哭了,她說:「啊,這一定是我父親說要丟到河裡的希伯來嬰孩,好可憐,他父母不忍心把他丟掉,才把他裝在裡面。看起來他很可愛,哭聲很洪亮。」法老的女兒動了慈悲的心,把嬰孩撈起來,並且取名為摩西,意思是「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當時法老的女兒尚未結婚,如何乳養這小孩呢?摩西的姊姊全程躲在一旁觀看,此時現身說:「我幫你找奶媽餵他好嗎?我認識一個奶媽。」法老的女兒答應了,摩西的姊姊找自己的母親來當這嬰孩的奶媽。真有這等好事,乳養自己的孩子還有錢可賺。

生在奴隸之家的摩西按法令是該死的,卻被法老的女兒撿去,鹹魚翻身變成了埃及的王子(法老王女兒的兒子)。「他被丟棄的時候,法老的女兒拾了去,養為自己的兒子。」
(徒7:21)同時又因為被自己的母親乳養,接受了以色列人的家庭教育。

2.王宮長大才華洋溢(Excellence)

斷奶之後,摩西被送進埃及王宮。「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裡,就作了她的兒子。」(出2:10a)根據使徒行傳說:「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7:22)當時的埃及文明很進步,建築、醫學、數學、天文等都很有成就,摩西肯定也學習了不少武術,這時文武雙全的摩西自信滿滿。

3.民族認同伸張正義(Identification)

摩西雖然長期住在埃及王宮,但他知道自己並不是埃及人,「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來11:24)有一次他出去散步,看到埃及督工正在欺負一個以色列奴隸,摩西體格壯碩,武功也不錯,於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氣之下打死了那埃及督工,「他將到四十歲,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到了那裡,見他們一個人受冤屈,就護庇他,為那受欺壓的人報仇,打死了那埃及人。」(徒7:23-24)摩西很有愛心和正義感,當他看到別人有難,會想幫人解決問題。

4.自任領袖卻被摒棄(Rejection)

摩西以為這樣的舉動能得到大家的擁護與愛戴,「以色列人中我的條件最好,又有正義感,我可以拯救他們。」第二天他看到兩個以色列人在打架,就勸他們:「我們當奴隸已經夠悽慘了,應該彼此相讓。」結果,那個欺負人的說:「你算什麼?你又沒有經過總統認命或選舉,我憑什麼要聽你的?」摩西萬萬沒想到會遭到自己同胞的拒絕,「那人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出2:14)摩西意識到他昨天殺了埃及督工的消息已經走漏,害怕法老王抓他來法辦,於是展開了逃亡生涯。

5.亡命米甸成家娶妻(Desertion)

在埃及當王子的摩西很風光,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很強,殺了人後,他跑路逃到曠野,躲避法老王的拘捕,「法老聽見這事,就想殺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2:15)在曠野裡的摩西無所適從,正巧遇上地痞流氓在欺負牧羊女,摩西本性中的正義感又浮現,把那些地痞流氓打的落花流水,這幾個小姐回去告訴父親(米甸的祭司葉忒羅)說:「今天出去牧羊時被人欺負,一個埃及人救了我們。」於是她們的父親請摩西來作客,他看這年輕人不錯,收留他幫忙顧羊,之後乾脆把女兒嫁給他。所以摩西不僅找到居所、工作,還娶了老婆西坡拉,生了兩個小孩。這時的摩西大概覺得自己會在曠野裡終老一生,不會再回埃及了。

哪裡知道,上帝會呼召在曠野待了四十年、雄心壯志都已磨光了的摩西,要他回埃及,給他事情做?摩西活到一百二十歲,他的一生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埃及王子最風光,第二階段是沙漠裡的亡命漢,第三階段是被上帝呼召,很辛苦的帶領一群不好帶的以色列民,辛辛苦苦在曠野裡走了四十年,最後走到約旦河邊,眼看就要進入迦南美地,可是他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尊上帝為聖,上帝不許他進去。摩西一生大起大落,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上帝如何呼召一個「完全沒有信心,就此認命」的人,來與上帝同工。

6.曠野牧羊火燒荊棘(Burning Bush)

八十歲的摩西,仍在西乃山的曠野牧羊,有一天上帝透過一棵燃燒著的荊棘樹,來與他對話,「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燄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出3:2)上帝要他去告訴法老:「讓我的百姓離開!」有人把它寫成一首歌〈Go Down Moses〉:「你去,不要躲在這邊,要跟法老說,讓我的百姓去。」(Go down, Moses, Way down in Egyptaland; Tell old Pharaoh Let My People Go!)聽到這話,摩西當然害怕,因為他有案在身,回去埃及不就自投羅網了嗎?他在王宮長大,他會不知道法老王是什麼樣的人嗎?還有,以色列人實在很難纏,不好帶。摩西一直找理由推託,這就是他的第一個禱告,他想逃避責任,不想做上帝呼召他去做的事。在曠野躲了四十年之後,上帝要摩西出來。

II. 上帝啟示他自己

1. 勿近脫鞋:聖潔公義(Holy)

在摩西與上帝的對話中,我們發現上帝主動啟示了他自己。「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出3:5)我是聖潔的上帝,你不可隨便,要小心。脫鞋代表尊敬,到上帝面前來要謹慎,詩篇說:「當以聖潔的妝飾敬拜耶和華;全地要在他面前戰抖!」(詩96:9)上帝是聖潔公義的,每個人都要面對審判。

2. 先祖的神:信實慈愛(Hesed)

上帝常稱呼自己「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出3:6)雖然經過了四百年,上帝還記得與亞伯拉罕的約定,他是信實慈愛的上帝,「我就要記念我與雅各所立的約,與以撒所立的約,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並要記念這地。」(利26:42)上帝啟示摩西:「我是守信用的上帝,我會把亞伯拉罕的子孫帶到迦南地,當然中間有曲折痛苦我知道,但我會守著我的承諾,我是說話算話的上帝。」

3. 聽見哀聲:慈悲憐憫(Compassion)

以色列人在埃及地被欺負時的痛苦哀哭,上帝都聽見了,「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出3:7)上帝不是聽不見、看不到,不聞不問、遠離塵世的上帝,他顧念災難中受苦的百姓,他是慈悲憐憫的上帝。所以上帝吩咐以色列人,將來你們到了迦南地後,不可欺負人,「若是苦待他們一點,他們向我一哀求,我總要聽他們的哀聲。」(出22:23)

4. 下來拯救:介入歷史(Intervention)

上帝不只垂聽受苦者的哀聲,上帝還會親自介入人類的歷史,「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出3:8a)基督耶穌降世就是上帝下來,到我們當中,救我們脫離罪惡。「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提前1:15)
5. 打發你去:差遣同工(Commission)

上帝大可自己施行拯救,但是上帝願意讓摩西和他一起成就這事。「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3:10)上帝差遣摩西去時,應許會與他同在,上帝呼召人出來與他同工。先知以賽亞的國王駕崩時,他去聖殿禱告,「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6:8a)上帝一直在尋找願意與他一起工作的人。

6. 自有永有:自存不變(Essential Being)

當摩西問上帝叫甚麼名字時,上帝說:「我是『我是』(I AM that I AM,自存不變的)」,中文翻譯為「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有一次法利賽人質疑耶穌的權柄從何而來時,「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Before Abraham, I AM)」(約8:58)熟讀舊約聖經的人,就知道耶穌在宣告他就是上帝。I AM是上帝對自己的稱呼,耶穌說我是永遠存在的那一位,當下法利賽人馬上要拿石頭打耶穌,因為耶穌自稱為上帝。
III. 摩西的推諉逃避

1. 我是什麼人:承認自己無能(Admitting Insufficiency)

摩西一心想拒絕上帝的呼召,他說我算哪根蔥,「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裡出來呢?」(出3:11)當年在埃及皇宮,摩西是一條龍,如今在米甸曠野,摩西已經變成一條蟲,完全沒了自信。上帝不用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上帝會琢磨他所揀選的人,等他明白不能靠自己、不再驕傲、不會隨便時,才會好好的與他同工,上帝等待摩西變成一個謙卑的人,不再是那個想用自己的力氣去拯救以色列人的王子。

2. 你叫什麼名:盼望能認識神(Knowing God)

摩西盼望能夠認識上帝,他很想知道上帝的名字,但不好意思直接問,所以推給以色列人,「他們若問我說:他叫什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出3:13b)。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不好意思直接問,就推說是幫朋友問的?摩西很聰明,他找了個藉口來多認識上帝。耶穌也強調認識真神的重要,「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
3. 不聽我的話:彰顯神蹟證據(Miracle Evidence)

接下來,摩西擔心口說無憑,向上帝要求證據。假設今天突然有個人來告訴我們:「昨天我在山上看到一棵會說話的樹,他叫我來和平教會,叫你們要奉獻一千萬給海地。」我們會怎麼回應?一棵會說話的樹?我們也會覺得荒謬吧。

摩西很聰明,他知道沒有人會相信他的話,不是被人揍,就是會被關進精神病院。上帝給摩西三個神蹟做為證據,摩西手中的杖變蛇,然後又變回杖;又讓摩西放進衣服的手長大痲瘋,然後痊癒;最後是尼羅河的水變成血。上帝給摩西足夠的證據,要讓其他人知道,摩西所說的並不是捏造的。

耶穌也說,即便你們不相信我所說的話,你們至少應該因為我所做的事情而信我,「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作的事信我。」(約14:11)基督徒不能只在嘴巴上有愛心,而是要求上帝賜給我們行善的力量,這樣別人才聽得進我們所傳的道。要有行為來證明口中的話,所以上帝給了摩西三個證據。
4. 我拙口笨舌:上帝賞賜能力(Gifts from God)

摩西接著又說自己大舌頭、咬字不清,上帝聽了不太高興,我們的一切都是上帝給的,摩西所言似乎在抱怨「你給我的算什麼」。前面我們提過「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所以這純粹是摩西的推托之詞。上帝說:「好,既然你要口才,你哥哥亞倫很有口才,請他來幫你。」上帝的意思是,你一個人就可以,但既然你要幫手,就請亞倫幫你。是我派你去的,遇到困難儘管找我,我與你同在,你怕什麼?基甸也是一樣,上帝要他去救以色列人,「基甸說: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士6:15)上帝說沒關係,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或是多大,而是在我,唯我是問,不要怕。

5. 打發誰去吧:亞倫作為助手(Assistant Coworker)

最後,摩西說:「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出4:13)既然我的藉口都講完了,「上帝啊,你看著辦吧,看我們以色列人中哪一個人最合適,你就派他去吧」,後面還有一句沒講,「不要找我」,上帝怎麼會聽不懂呢?上帝說「我就是派你去!」聖靈在安提阿教會也打發巴拿巴和掃羅去,「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做的工。」(徒13:2)

上帝一直在找人,你有感覺到上帝在找你同工嗎?比如好茶福音隊需要人手,兒童主日學需要老師,上帝說這裡有需要,你來跟我同工,你願意嗎?你是否像摩西,說:「上帝啊,和平教會能人多的是,臥虎藏龍,輪不到我吧。」「聖經還沒有讀完一遍,我現在才在參加三年讀經運動。」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可是上帝說,我要找的人就是你,你肯嗎?摩西最後是摸了完好如初的荊棘,轉身遵命離去,真的回到埃及。雖然起初摩西有點扭扭捏捏,經過這個禱告之後,他決定信靠上帝,成為上帝的同工。能夠與上帝同工,是很大的恩典,當上帝呼召你出來時,你肯嗎?

IV. 結論:我在這裡 請差遣我

摩西與以賽亞都有和上帝對話的經歷,可是他們的反應不太一樣。摩西在米甸的曠野遇見上帝,當時以色列人在埃及被苦待;以賽亞是因為烏西雅國王駕崩,到耶路撒冷的聖殿裡禱告。上帝聽到百姓的哭聲,二者都是國家發生存亡危機時,上帝呼召人來與他同工。
摩西以自己拙口笨舌為由,要上帝另請高明;以賽亞則是說自己嘴唇不潔,請上帝來潔淨。他們都有缺點和困難,可是以賽亞願意面對自己的缺點,摩西則是拿缺點當藉口推辭。上帝告訴摩西,我交給你的任務很艱鉅,會經過很大的困難,但我會給你神蹟奇事,幫助你完成。上帝要以賽亞去叫百姓悔改,但也警告他沒有人會聽。二者所接到的,都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但上帝應許在困難中會有足夠的恩典,不要擔心。最後,摩西的答案是「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以賽亞則是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我們看到摩西的第一個禱告,不像亞伯拉罕為罪人禱告,不像雅各為自己的災難禱告,而是當你要呼召他、使用他時,摩西害怕、沒有信心,他一直在禱告中推託。可是上帝你沒有放棄摩西,雖然他三番兩次找藉口,你還是繼續的說服他、鼓勵他,讓摩西成為你很好的同工,讓他最後回到埃及把以色列人帶領出來。主啊,在我們信仰的旅程中,或許我們也會遇到這樣被你呼召的時刻,幫助我們,讓我們學習以賽亞願意被差遣的態度,當我們像摩西那樣向你說諸般的不配、不足和困難時,懇求上帝像對待摩西一樣,帶領我們來與你同工。這樣禱告祈求,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二, 3月 16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三):摩西 (Moses)

(台)


(華) ( 請下載 mp3 效果較佳 )

   
講道大綱:
I.引言:焚而不燬的荊棘(thorny bush burned, yet not consumed)

II.摩西的成長經歷1.法老迫害被放河裡(Persecution)    (出2:3, 徒7:21)
2.王宮長大才華洋溢(Excellence)(出2:10, 徒7:22)
3.民族認同伸張正義(Identification)(來11:24, 徒7:23-24)
4.自任領袖卻被摒棄(Rejection)(出2:14, 徒7:35a)
5.亡命米甸成家娶妻(Desertion)(出2:15, 徒7:29)
6.曠野牧羊火燒荊棘(Burning Bush)(出3:2, 徒7:30)

III.上帝啟示他自己1.勿近脫鞋:聖潔公義(Holy)(出3:5, 詩96:9)
2.先祖的神:信實慈愛(Hesed)(出3:6, 利26:42)
3.聽見哀聲:慈悲憐憫(Compassion)(出3:7, 出22:23)
4.下來拯救:介入歷史(Intervention)(出3:8, 提前1:15)
5.打發你去:差遣同工(Commission)(出3:10, 賽6:8)
6.自有永有:自存不變(Essential Being)(出3:14a, 約8:58)

IV.摩西的推諉逃避1.我是什麼人:承認自己無能(Admitting Insufficiency)(出3:11, 耶1:6)
2.你叫什麼名:盼望能認識神(Knowing God)(出3:13, 約17:3)
3.不聽我的話:彰顯神蹟證據(Miracle Evidence)(出4:2-7, 約14:11)
4.我拙口笨舌:上帝賞賜能力(Gifts from God)(出4:10, 士6:15)
5.打發誰去吧:亞倫作為助手(Assistant Coworker)(出4:13-17, 徒13:2)

V.結論:我在這裡 請差遣我(賽6:8)


【默想】
1.摩西的成長經歷對於摩西的人格有何影響?
2.耶和華在荊棘向摩西啟示祂自己有何特質?
3.摩西採取那些藉口來推諉逃避上帝的呼召?

【金句】-以賽亞書6:8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
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星期六, 5月 9

[講道集] 教會系列(九):排泄(Excretion)

教會系列(九):排泄(Excretion)
經文:出埃及記第十五章22~27節
時間:二00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主講:蔡茂堂牧師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們講到健康、營養、呼吸、恆定、循環,其中有一個大家不好意思談的主題,它的功能是把身體裡面所產生許多不好的東西排出去,才能夠維持身體的健康,就是我們的排泄系統。這個系統看起來簡單卻很重要,兩顆腎臟,兩條輸尿管,一個膀胱和尿道,最主要是這兩顆腎臟,其他是管子和容器。沒有辦法排尿會很痛苦,腎臟沒有辦法製造和處理尿液會有生命的危險。

Ⅰ、引言:新陳代謝
為什麼排泄那麼重要?為什麼需要排泄?因為新陳代謝。有一個國小老師問學生是什麼「新陳代謝」?學生說:「我知道,新來的陳老師代替舊的謝老師。」雖是笑話但答案有一部份是正確的,就是新的要代替舊的,這是生命要存活必須有的現象。因為身體的細胞會慢慢變舊,舊的要把它替換掉,新的要把它合成(Metabolism),身體裡面的細胞一定要進行這樣不斷製造新的的動作。

Ⅱ、新陳代謝保持生命
1. 異化分解 (Catabolism):
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並產生能量

2. 同化合成 (Anabolism):
小分子合併成大分子須耗費能量


這個現象和我們的身體吃進營養份有關。身體必須要繼續不斷的進食,從外面我們所吃進來的是一個很大的分子(Food Polymer食物聚合物),這些東西我們無法吸收(參教會系列(六)營養),我們的消化系統必須要把它切成更小塊的單元才能夠吸收(Digestive Pathways),就是切成比較小的營養單體(Nutrient Monomer),本來是Polymer變作Monomer,比如吃澱粉就變成葡萄糖;吃脂肪就變成脂肪酸;吃蛋白質就變成胺基酸,都要切成很小才能被吸收。吸收之後就經過肝臟吸進到我們身體的細胞,把這些營養單體在細胞裡製作成我們所需要大的Cell Polymer(細胞聚合物),這個步驟叫作同化合成(Anabolic Pathways),此時已經不是原先的食物,而是我們身體裡面的東西。你吃牛肉不會長牛肉,吃豬腦不會變成豬頭豬腦,我們的DNA會把它整個重組改變,這就是細胞的同化合成,把食物分解再重新組合,成為我們身體組織所需要的,這就是「新陳」。有時我們的身體需要能量,如果吃的食物不夠供應時,我們會把身體裡面組織好的東西再把它異化分解(Catabolic Pathways),分解的目的是要提供能量,讓我們的細胞可以活下來,營養份有一部份也是可以經過異化分解,能量就產生出來,所以生命要活下來必須要不斷的同化、異化、同化、異化一直進行著,這樣生命才能存活。同化合成後的細胞聚合物我們留下來,但是異化分解後所產生的一部份小分子對身體有害,就由排泄來處理,這就是「代謝」,腎臟就是在處理這些廢物。

3. 蛋白質分解時,產生含氮廢物,對生命有毒。
4. 含氮廢物必須經由排泄系統排出體外。

不管是同化成的營養份,或是異化產生的東西,要變成身體營養的一部份,或是變成能量,都必須經過氧化作用(Oxidation),肺部吸入的氧氣就是要把已經分解後做成的東西、再進一步的把其能量釋放出來,會變成包括二氧化碳(CO2)、水(H2O)、氨(NH3),二氧化碳和水是可以蒸發的,在我們的肺部和皮膚就可以處理(Oxidation氧化作用),只有氨比較麻煩,毒性最高,它不會蒸發,會溶解在水裡面,若留滯在體內會讓細胞死光,腎臟有問題會造成毒素累積,就要換腎洗腎。而我們的腎臟最主的工作是處理這含氮的廢物,這就是「代謝(Metabolic Wastes)」,氨我們不能用,必須讓它排出去,需要我們的腎臟來處理它。所以排泄作用(Excretion),目的是把這些廢物排出去,才不至於將自己毒死。


Ⅲ、排泄系統的屬靈功課

1. 肝臟快速將氨轉尿素

排泄的第一步不是在腎臟,而在肝臟。腎臟並沒有辦法處理氨,肝臟才能把氨的毒性減少。我們身體蛋白質代謝之後會產生氨,肝臟馬上把兩個氨和一個二氧化碳轉成一個尿素和水,2NH3+CO2=(NH2)2CO+H2O [2氨+二氧化碳=尿素+水],二氧化碳毒性比較低,氨的毒性最高,水幾乎沒有毒性,尿素的毒性也比較低。所以排泄的第一站不在腎臟,而是在肝臟,它把對身體很毒的東西,馬上將其轉成比較低毒性的尿素再交給腎臟處理。就教會來講,如果教會是一個身體,教會要活下來本身也會產生一些毒素,我把它叫作苦毒(Bitter)。我們在教會出入,多少會有傷害,傷害如果沒有馬上處理,很快就會以耳傳耳、背後讒謗,教會就亂糟糟。所以必須馬上解毒,把毒的變成不毒的,「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弗4:31)這裡說惡毒有兩種,一種叫作陽毒,一種叫作陰毒,陽毒就是公開做的,陰毒就是暗中做的,都是嚴重的傷害,如果不趕快把它轉成較低的毒,教會就會中毒,毒害了自己。

2. 鮑式囊將小分子濾出
像腰果一般的腎臟,其實很複雜,從「鮑式囊」開始,它是一個小小的球,裡面有一些微血管,把尿素從血液裡面抽濾出來準備排放出去,接著經過一條最鄰近的彎曲管子「近曲管」,再經過一條像U型伸縮喇叭的「亨利環」,然後再跑到遠端的彎曲管子「遠曲管」,經過下水道般的「收集管」,送到「腎盂」把這些尿液像漏斗一樣匯集起來,再經由「輸尿管」送到「膀胱」,膀胱累積夠滿後再由「尿道」把它排放出去,過程大致是這樣。最重要的過程是在鮑式囊裡面,其結構雖簡單但過程很複雜。鮑式囊進來的是動脈,出去的也是動脈,利用這兩個動脈之間的壓力差,進行一個動作。把血管裡面除了血球還有蛋白質、營養單體、聚合物等大分子以外,其它小分子不論有用沒用的都濾出去。身體中大的蛋白質等分子,不能夠讓它跑出體外,要把它留住,尿素等小分子要讓它通過出去。鮑式囊只能區分過濾大小分子,這是第一次的區分。同樣的,在教會不管牧師說什麼,會友要懂得過濾,不是什麼都一昧的吸收,這樣才能區分過濾,留住有益的東西。「……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5:14)

↑鮑式囊
3. 近曲管養分完全回收
但是小分子也有部份是有用的,比如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這些很小的分子,都被鮑式囊濾出去了,就要靠「近曲管」把這些除了尿素以外的營養份全部再回收。鮑式囊是區分大小分子,通過鮑式囊的小分子,經過近曲管、亨利環、遠曲管的處理,透過收集管,再到腎盂才產生尿液。那些很小卻有用的分子,就得靠「近曲管」來回收,回收的效果非常的好,所以近曲管是第二次的資源回收。第一次是在鮑式囊把養分細胞阻隔留下,讓小分子通過;第二次是近曲管將有用的小分子留下,就是不要浪費。耶穌基督有一次用五塊餅二條魚讓五千人吃飽,「他們就吃,並且都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籃子。」(路9:17)耶穌要大家吃剩下的不要浪費,把那些零碎收集起來共有十二籃。上帝給教會很多恩典也是一樣,不要以為可以隨意花用處理。我們要蓋新的禮拜堂,建築小組就須要做再利用的工作,會堂的木椅可能以後不再使用,但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我們坐了六十年,不能因此就當它是沒用的廢棄物,或許鄉下教會有椅子的需要,這些就可以再利用。近曲管給我們學到的功課就是,還有用的東西,不能因為上帝給我們很多恩典,就認為奉獻再買新的就好。即使用不到的東西,我們也要珍惜它,做好的運用。

4. 亨利環造成尿液濃縮
亨利環是靠鈉幫浦運作,把鈉(Na+)打到外面血液裡,而把鉀(K+)拉進來,它是保持我們身體很重要的馬達(參教會系列(六)營養)。在亨利環的前段(往下)只有水可以濾出去,鹽分(氯化鈉)沒辦法濾出去;在亨利環的後段(往上)鹽分可以濾出去,水分沒有辦法濾出去,這很奇妙。兩邊的功用不同,是靠鈉幫浦馬達(深色箭頭部分)運作,一邊把鹽分抽濾出來,腎臟外面這邊濃度就變很高,管子裡面的濃度就變低,因為濃高的緣故,管中的水分就被吸出去,因為鈉幫浦它要不斷的打出鈉(氯化鈉)。亨利環最主要就是把水儘量的抽濾出來,抽那麼多水份要做什麼?水分對我們很重要,我們一天喝進去的水分很多,排放出來的尿液很少,尿液就很濃,尿液濃表示口渴,目的是因為水分要吸收起來。在鮑式囊這裡的濃度滲透壓是300單位,到皮質層是400,到外部髓質是600,到內部髓質是1200單位,換句話講,我們的尿液比我們的血液濃約四倍,從300升到1200,所以大部分的水分都吸收起來,不會喝水多少就排尿多少,就不用一天到晚一直喝水,因為回收水分的效果很好,鮑式囊濾出來的大量體液,變成尿液差不多是十分之一,十分之九都回收了。同樣教會如果對上帝的話語渴慕,就會珍惜這份很重要的恩典,將神的話語都吸收起來,「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
5. 內分泌合作維持血壓接著是更複雜的遠曲管。近曲管是靠吸收,亨利環是靠鈉幫浦運作,而遠曲管則是靠全身的荷爾蒙來作用,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維持我們血壓的平衡。從我們的腦部到肝臟、肺部、腎臟、腎上腺都和遠曲管有關,叫作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腎激素-血管緊縮素-醛固酮系統),我們的腎臟會分泌腎激素,我們的肝臟會製造血管緊縮素,腎上腺會分泌醛固酮,這三種東西都算是內分泌,它們要全身合作,才能把鈉和水,從遠曲管吸收起來,並維持足夠的血量,才不會因為血壓不足而休克,我們的血壓靠血量來維持,血量是靠遠曲管,遠曲管則要靠這些內分泌才可以運作。當我們身體血壓變低,或血量失去過多時,腎臟就開始分泌腎激素,它是在鮑式囊旁的細胞製造的,把肝臟製造的血管緊縮素的單元,經過作用後,轉變成第一個血管緊縮素angiotensinⅠ,再經過肺部和腎臟一些細胞分泌的一個ACE之後,再變成血管緊縮素angiotensinⅡ,angiotensinⅡ就會作用反應到全身,影響我們的交感神經,我們的血壓就升高;它還會影響我們的遠曲管把鈉和水回收,把鉀排出去;還會影響我們的腎上腺,腎上腺就分泌aldosterone(醛固酮),醛固酮這個東西就會被鈉和水吸收進來,醛固酮也是影響到遠曲管,所以遠曲管受到兩個影響,重要的是把鈉和水做更多的回收,吸收進來我們的血壓就會恢復;另外還影響小動脈的收縮,收縮之後血壓也會升高;還會影響腦垂體後葉所分泌的抗利尿素,讓腎臟的「收集管」把水分吸收起來,經過鈉和水被吸收起來之後,我們的血壓就不會過低。醫院施行急救時,就是在這裡想辦法來恢復健康。這就是全身有關內分泌都要協調合作的一幅圖像,才有辦法維持我們血壓的平衡。雖然是小小的遠曲管,卻動用到全身從腦部到肝臟、到肺臟、到腎臟的內分泌都有關連。教會也是一樣,每個弟兄姊妹有不同的功能,也要互相合作,教會才會健康。「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6. 輸尿管小瓣膜防逆流
腎臟收集製造好的高濃度尿液,開始從輸尿管送至膀胱,在輸尿管到膀胱有兩個小小的東西,和我們的靜脈一樣有的瓣膜。若黴菌從尿道跑進去,膀胱就發炎,若再跑到輸尿管就輸尿管發炎,若再跑到腎臟就腎臟發炎,那就麻煩了,所以上帝在輸尿管到膀胱的地方設計了一個瓣膜,讓尿液只出不進,不會逆流,這很重要,如果瓣膜有問題的話,就會常常腎發炎,對我們生命帶來威脅。教會裡面需要防止壞的毒素趁機進入教會裡面,這是一個保護的機制,「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然預先知道這事,就當防備,恐怕被惡人的錯謬誘惑,就從自己堅固的地步上墜落。」(彼後3:17)
Ⅳ、屬靈毒素的排除(瑪拉苦水變甜)今天的經文:「摩西領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行,到了書珥的曠野,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裡的水;因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瑪拉。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呢?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他們到了以琳,在那裡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他們就在那裡的水邊安營。」(出15:22-27)

1. 瑪拉比以琳更好身體會產生毒素,教會弟兄姊妹往來有時也會產生傷害或苦毒,這些毒素如果不趕快處理,身體會中毒,我們要怎麼樣把這個苦毒化解?我們從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的故事來看,以色列百姓被法老王從蘭塞趕出去以後,他們行走乾地過紅海,之後就進入書珥曠野的大沙漠(Wilderness of shur),從書珥的曠野他們一直走了三天的路程,好不容易走到瑪拉發現有水,但是水是苦的不能喝,上帝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之後,他們再往前走到以琳,那裡水是甜的,還有樹蔭可以乘涼。這個故事裡面提到兩個地點,一個叫作瑪拉(Marah),一個叫作以琳(Elim),大家比較喜歡以琳,因為有甜淨的泉水,又有棕樹果子可以吃,瑪拉的水卻是苦的,但是在今天的經文中,只用一節描寫以琳,卻用五節描述瑪拉。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出埃及過紅海,被上帝拯救,大家都高興的不得了,但在教會的生活也有瑪拉的經驗,也有以琳的經驗,有時很舒適,大家彼此都相安好;有時很不如意,彼此互相爭鬥,然而上帝看艱苦比順利重要。有一位牧師說:「瑪拉比以琳更好」,生命遇到難處對我們的生命有好處,人在順遂中不會進步,因為不太需要依靠上帝。在以琳有水泉和棕樹果子,只有享受沒有成長,不會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而處在不如意或遭受傷害的人就有機會進步,生命寶貴的功課常常是在苦難中學習的,在瑪拉很苦,但在苦境中人格被熬煉才會成熟。因此聖經對瑪拉描寫得比較多,在瑪拉有試驗、有醫治、有很多要學習的功課,Bitter Is Better,Why? We learn.(痛苦是好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學習)。

再看,摩西和百姓處理苦楚的方式有區別,百姓在瑪拉發怨言,向人抱怨;摩西也發牢騷,但卻是向上帝呼求。所以遇到艱苦時,人可以選擇是發怨言,或是呼求,這兩種反應會帶來兩種不同的結果。上帝試驗他們,也幫他們解決困難,摩西呼求上帝,上帝說:「好,我幫你解決問題。但是你要注意聽,處方就是一棵樹,把樹丟到水裡,苦就消失。」這苦不會一直苦下去,是有機會變甜的,問題是你要不要聽?,你有沒有意願聽上帝的話並照著去行?若願意照著行,這些苦和怨就會得到醫治,所以在瑪拉有很多功課可以學習。當遇到艱苦時,你是抱怨還是祈禱?你願意把怨言換成禱告嗎?這是你能夠學習的功課,你願意把那棵樹放進苦的心境中讓水變成甜的嗎?你願意做這個動作嗎?如果現在上帝讓你遇到艱苦,或是在家庭中有很多的苦楚,你感謝主,因為有可能變成Better,你要是什麼都很滿意快樂,就沒有機會學到什麼功課,只是好而已。順遂不是不好,但是苦是更好,所以以賽亞說:「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賽30:20)問題是你肯學嗎?還是你被艱苦所打倒?或是你在艱苦中走出一條路?你的人格會更成熟,因為你的教師會教導你。

2. 遭困失望發怨言
以色列百姓水喝完了,到了第二個汛的曠野,不是抱怨沒水喝,而是抱怨肚子餓沒飯吃,上帝就從天上降下嗎哪給他們吃。他們又抱怨嗎哪沒滋沒味,「我們在埃及那時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餓也吵飽也吵,上帝被吵到受不了,就答應要給他們肉吃,「摩西又說:耶和華晚上必給你們肉吃,早晨必給你們食物得飽……」(出16:8)到了晚上,有鵪鶉飛來,遮滿了營,他們高興極了,拼命的抓來吃。後來聽說他們正在大快朵頤時,上帝就擊殺他們,「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民11:33)百姓什麼都抱怨,摩西受不了也向上帝求救,「……因為你們向耶和華發的怨言,他都聽見了。我們算什麼,你們的怨言不是向我們發的,乃是向耶和華發的。」(出16:8)教會弟兄姊妹彼此之間會互相傷害受虧損,遇到這些我們沒有人敢去埋怨上帝,卻是去埋怨對方,像百姓埋怨摩西一樣。但是我們要記得,摩西是上帝差派來的,你所埋怨的對象也是上帝的兒女,在父親的面前埋怨他的子女,你想父親會不會生氣?其實表面上你是埋怨那個使你受傷的人,但實際上是在埋怨上帝,埋怨上帝的子女就是在埋怨上帝。

3. 苦毒中求告上主
怨言若沒有處理就會產生苦毒。摩西的反應不是抱怨,而是呼求上帝,他把問題向上帝發出。在艱苦中沒有埋怨人而是向上帝哭訴,最行的不是摩西,而是雅比斯,「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他母親給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說: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4:9-10)雅比斯意思是「苦」,如果一個孩子讓母親痛苦,那個孩子一定也是不快樂。同樣,如果一個配偶讓對方痛苦,自己也一定不快樂。我想雅比斯也很痛苦,因為他是讓母親痛苦的,但是在痛苦中,他懂得向上帝禱告,他求告上帝幫他解決問題,「不受艱苦」英文是Not causing pain,原本的意思就是,不要讓我成為使人痛苦的人,這是在艱苦中向上帝求改變的一個禱告,就是當你在苦境中向上帝說:「上帝啊,把我的苦拿走,因為我的苦毒也會影響別人。」上帝就聽他的禱告,他就改變,苦境變甘甜,從讓人受苦變成讓人尊重,這是經過一個禱告,這個禱告是把你的苦境向上帝呼求,我們若肯這樣做,上帝就會改變我們。

4. 十架樹化苦為甜
耶和華的藥方是指示摩西把樹丟在水裡,苦就會消失、水就變甜。那棵樹大部分的學者認為是十架樹。在復活節我們講到黑人靈歌「Were you there when they crucified my Lord?」,當他們把耶穌釘在那棵樹上的時候,你有在那裡嗎?耶穌是被釘在一棵枯死的樹幹做成的十字架上,十字架有辦法把苦變成甜,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承受最大的痛苦,他用赦免來使痛苦變甘甜,「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這是最重要的藥方。不管人家如何欺負你,你若能把耶穌十字架上愛的赦免,放入你苦毒的心裡,苦毒就會過去、心才得釋放,不被苦毒綑綁。當你遇到困苦很難熬,怨天尤人,你若願意把那棵赦免的樹放到你苦楚的心境裡,你的苦毒就會消失。苦毒是一種病,耶和華上帝不只試驗你,他也要醫治你。

5. 順服誡命蒙醫治
所羅門王完成聖殿時,夜間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4)萬一我們犯罪,陷在苦難中時,盼望上帝教導我們應該如何行,當我們聽從上帝的教訓時,盼望上帝將我們的艱苦醫治好。我們的身體會將產生的毒素排出去,而當我們的內心充滿苦毒時,也要向上帝說,請上帝醫治,上帝就給我們那棵樹,放在我們的苦毒裡,醫治我們。我們若照著做就會得到醫治和釋放。

Ⅴ、結論:勿讓苦毒生根 仰望十架得治
苦毒若是在心中沒有處理,它就會生根、成長、越來越難拔除。「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來12:15)「有毒根」英文叫作root of bitterness,苦毒定根在你的心中,不只你會受虧損,整個教會也會受影響,眾人也都受污染,苦毒會蔓延、會帶來周遭負面的影響。保羅說不要讓苦毒生根,要趕快向上帝拿處方,那個處方就是十字架赦免的愛,才有辦法將苦毒拔除,得到釋放與自由,不再受苦毒所殘害與綑綁,「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上帝,我們承認在與人互動之間,多少會發生互相傷害的事情,苦楚、不平、誤會、怨言,不只我們受苦,我們的心也因此跟著變苦。在苦毒中,我們不再與人對話、往來,甚致教會生活也受到影響,就像以色列百姓走在沙漠中遇到不能喝的苦水。但是上帝你有醫治的恩典,你對摩西說,去拿那棵樹,把耶穌基督赦免的十字樹放到苦楚的心中,苦的就變甜,就不再被苦毒所殘害綑綁,也不會影響到周遭的人際關係。主啊,幫助我們願意接受這樣的醫治,讓我們願意到你的面前,將我們所有的苦毒、苦楚都交在你的手中,求你改變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六, 4月 25

[講道影片] 教會系列(九)-排泄(Excretion)

教會系列(九)-排泄(Excretion) (台語)



教會系列(九)-排泄(Excretion) (國語)

經文:出埃及記15:22-27

講道大綱:
I. 引言:新陳代謝

II. 新陳代謝保持生命
1. 異化分解 (catabolism):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並產生能量
2. 同化合成 (anabolism):小分子合併成大分子須耗費能量
3. 蛋白質分解時,產生含氮廢物,對生命有毒
4. 含氮廢物必須經由排泄系統排出體外

III. 排泄系統的屬靈功課
1. 肝臟快速將氨轉尿素 (弗4:31)
2. 鮑式囊將小分子濾出 (來5:14)
3. 近曲管養分完全回收 (路9:17)
4. 亨利環造成尿液濃縮 (太5:6)
5. 內分泌合作維持血壓 (弗4:16)
6. 輸尿管小辦膜防逆流 (加2:4-5)

IV. 屬靈毒素的排除 (瑪拉苦水變甜) (出15:22-27)
1. 瑪拉比以琳更好 (賽30:20)
2. 遭困失望生苦毒 (出16:8)
3. 苦毒中求告上主 (代上4:10)
4. 十架樹化苦為甜 (路23:34)
5. 順服誡命蒙醫治 (代下7:14)

V. 結論:勿讓苦毒生根 仰望十架得治 (來12:15; 來12:2)


【金句】
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希伯來書12:15)

【默想】

1. 新陳代謝的兩種作用何者會生毒?
2. 你從泌尿系統學到那些屬靈功課?
3. 屬靈的毒素當如何才能排除乾淨?

星期五, 2月 6

[講道集] 金牛犢(一)Golden Calf

金牛犢(一)Golden Calf

經文:出埃及記第三十二章1~6節
時間:二00九年一月二十五日
主講:蔡茂堂牧師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從明天開始就是牛年了,聖經裡面與牛有關的經文是在出埃及記第三十二章1到6節,不是用牛當神,而是用金子打造一尊牛犢,英文叫作calf(小牛犢),是希望越來越興旺的意思,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思想的。當牛年來的時候,希望大家牛年平安,主恩滿溢。 

Ⅰ、引言:福牛轉錢坤,富貴迎新春 

首先,我想到的是我們的馬總統,他為了牛年苦練書法,希望帶給大家祝福。如果你在總統府排隊領到紅包的話,會在紅包袋上看到馬總統親手寫的對聯「福牛轉錢坤,富貴迎新春」。  本來這句成語是「扭轉乾坤」,是一句好話,但誰能扭轉乾坤我們不知道,是我自己來扭轉?還是請老天爺上帝來扭轉?我們希望新的一年有所轉變,不是嗎?期待扭轉,但是,是誰來扭轉,沒有提到。那是一個期待,要扭轉的是天地乾坤。聽說馬總統背後有高人指點,說這個「扭轉乾坤」不夠好,應該是「牛轉錢坤」比較好,因為是牛年。所以要讓我們扭轉的不是我們自己,也不是上帝,而是「牛」,這隻牛可以幫我們轉來福氣,所以這隻牛叫作「福牛」。期待福牛幫你扭轉,而且牠不是扭轉天地(乾坤),只有幫你的錢轉一轉(轉錢坤),就成了高人指點的「福牛轉錢坤」。扭轉的對象很清楚,要轉的東西也很清楚,但是沒有交代錢的去向,應該是「福牛轉錢坤進來也」才對,不然轉出去就慘了。這是求福氣,但背後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牛可以轉我們的福氣? 

Ⅱ、牛的敬拜

1. 印度:養育與供應 

這種期待的觀念和牛年講好話,不只是我們這樣做而已,全世界的人,包括以色列人、古時候的人,都認為牛可以帶給我們福氣。這種對牛的崇拜在很多文化裡都存在,直到今天崇拜牛,最著名的國家是印度。對印度人來講,牛在生活中是最重要,他們把牛稱作「Gaw Mata(牛母)」,牛是母親;是生命的來源與供應者,這是印度人要崇拜牛的原因。因為牛所代表的是母親,牠給予養育和供應,所以牠可以帶來祝福。他們為什麼會崇拜牛?因為所有的動物裡面,牛對人是最重要的,沒有牛就不能生活。牛能幫他們勞動做事,牛有力量可以耕田拉車,牛奶能補充營養,並且他們認為牛奶可以讓靈魂潔淨,這些衍生出來的觀念,使他們就對牛產生了崇拜。另外牛奶還可以加工做成精奶油,印度有一種精煉奶油是全世界最貴的,叫作Ghee,這種精奶油可以治病(精奶油治病法sappi),而且拜拜時一定要用這最寶貴的供品。不只這樣,整隻牛都是很寶貴的,全身上下沒有一處可以丟棄,不能殺牠,殺牠你就完了。印度人至今仍持續對牛做研究,他們發現牛尿可以發電,用一片鋅版和銅版放在牛尿裡,可以讓時鐘走五個小時,是最環保的。最近有一個老師發現牛尿另有一個作用,可以用來幫低階層的學生去邪(種姓制度),讓班上比較平安。牛糞(Dung cake)曬乾後切片可以當驅蚊劑來賣,燒完剩下的還可以施肥。牛糞還可以長蘑菇,聽說蘑菇吃了以後還可以跟神明溝通,英文叫作magic mushroom(魔法蘑菇),所以牛糞可以讓你出神入化、讓你敬拜神明,這樣的牛你不敬拜牠還敬拜誰,這是印度人對牛的敬拜。 

2. 埃及:精力與護庇 

可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沒有遇到印度人,他們是從哪裡學會敬拜牛呢?其實是從埃及學來的。他們在埃及住了很久,埃及人也拜公牛,他們的牛神有名字,叫作Apis,為什麼要拜牛呢?因為牠有兩種東西,一是有蠻力,所以牠可以幫你爭戰、保護你。二是有精力,精力旺盛指的是生殖能力,可以讓你生很多孩子。因為古代希望神明祝福你五穀豐收、六畜興旺。對農人來講這兩個都很重要,不然就會餓死,能生越多越好,就會得到祝福,拜牛神可以讓你精力旺盛,英文叫作fertility(生育力),所以埃及人拜牛神,期待得到的祝福是護庇和生育。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摩西上山之後,去向不明,而前後都是曠野,怎麼辦,要吃什麼,他們就想到以前作奴隸時,埃及人都拜牛神,牛神既可以保護,又可以供養,那我們為什麼不也來拜這樣的神呢,反正摩西已經看不到了,所以他們就進到金牛犢的敬拜裡。 

3. 股市:快跑與上揚 

到了今日還是有人敬拜牛,在華爾街有位藝術家用銅塑了一尊公牛,叫作Bull,為什麼不用別的動物來代表股市,而是用牛?我找了很久都找不到答案,最後只找到牛跑得比熊快,而熊跑得比馬還快,再來是熊生氣打鬥時會向下裹掌,牛生氣打鬥時是用角頂起,希望股市指數能被一頂而上,快速上揚,這都是我們的一個期待,股市術語中的熊市與牛市大概就是這樣來的。人對牛的敬拜,背後是這樣的一個期待。 

Ⅲ、拜金牛犢 

我們來詳細看,在以色列的歷史當中,拜金牛犢其實不是只有一次,有兩次,第一次是他們出埃及,摩西上山去找上帝,四十天都沒下山,所以他們害怕,就開始自己造了金牛犢來拜。第二次是以色列國所羅門王已經被上帝放棄,所以他們國家就分成南北兩國,北國的國王叫作耶羅波安,上帝派先知去跟耶羅波安說,我的衣服撕成十二片,你可以挑十片。後來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十支派歸給他,上帝則為了大衛王,將兩個支派留給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雖然上帝已經告訴耶羅波安要給他十個支派,可是他還是擔心會出問題,想一想,還是用亞倫的老方法,也造了金牛犢,他比亞倫還聰明,不是造一隻,是造兩隻。 


1. 亞倫鑄金牛犢 摩西指責代禱 

第一隻當然就是亞倫造的,他不是真的想造金牛犢,是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民意勝過己意。可是不管怎麼樣,亞倫就是要負起這個責任,他幫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下造了一隻金牛犢。摩西在山上四十天,從上帝拿到十誡,一下山發現糟了,「上帝才告訴我要怎麼敬拜他,怎麼一下山就看到以色列人開始拜起牛來」,所以摩西很生氣就把兩塊石版摔碎,「不必教了,他們已經去拜牛了」。「摩西對亞倫說:這百姓向你做了什麼?你竟使他們陷在大罪裡!」(出32:21)上帝打算要把他們全部除滅,另外從摩西興起一個可以敬拜他的民族。但摩西沒有幸災樂禍、沾沾竊喜,反而跪下來跟上帝說:「請你原諒他們、原諒亞倫」「耶和華也向亞倫甚是發怒,要滅絕他;那時我又為亞倫祈禱。」(申9:20)所以在這裡讓我們看到,人竟犯錯到這種程度,放棄上帝,自己造了金牛犢來敬拜,而上帝卻還是會給人機會,並沒有把人趕盡殺絕,上帝聽了摩西的禱告,不只赦免亞倫,還赦免以色列人。只是上帝跟摩西說:「為了避免下一次,可能他們就被我除滅,所以我派我的使者跟你們去,保護你們平安就可以了。」但是摩西連這點也不放過上帝,他說:「不要,我們還是要你,你要跟我們一起去。」所以摩西的禱告很厲害,他不止向上帝要到赦免,還要到同在,「只要有你同在我們什麼都不怕、我們什麼都不缺,而且我們做錯事情你還會來教導警戒我們,這點很重要。」我之所以對亨通福音有意見,就是亨通福音只有講一半,只說如果相信上帝,上帝就供應你的需要,就祝福你,可是如果你做錯事情,上帝會不會管教你,亨通福音就不講,這是亨通福音不夠好的地方,那樣亨通福音就會跟拜巴力、拜金牛犢完全一樣,所求的就是保護和賞賜,多多益善,至於我每一天的行為如何,你不要管我、你不要講,給我平安豐富就好,這在基督教也有牧師講的,不是不好,可是上帝不只給你這些,上帝還要指教你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你才可以真的享受亨通。 


2. 耶羅波安鑄金牛犢 神人警告並醫治 

再來我們看一下第二次造金牛犢。這是在以色列王國已經被上帝割成兩半之後,北邊叫作以色列,有十個支派,南邊叫作猶大,有兩個支派;以色列國的首都是撒馬利亞,猶大國的首都是耶路撒冷、是政治宗教中心,聖殿也在那裡。耶羅波安拿到北邊比較大的這塊區域,可是他有一個害怕,每年到了過年過節要拜拜時,大家都必須到耶路撒冷去敬拜,他怕民心會轉到南國去,這種危機意識讓他想到最好是斧底抽薪,幫百姓預備兩間廟,讓他們方便在北國敬拜,他很聰明,在最後要到耶路撒冷的關口伯特利設立了一間廟,因為約櫃在耶路撒冷,他不敢再造一座約櫃,想到亞倫以前也是造了一隻金牛犢,於是耶羅波安就決定造一隻金牛犢擺在伯特利,可是他的國家幅員廣闊,最北方的百姓搞不好會跑到敘利亞或別的地方去拜,所以他又在往北要出境,西邊是海,東邊是沙漠叫作但的地方,設了另外一間廟,所以對以色列國百姓來講,去南邊有得拜,不用到耶路撒冷,在伯特利就可以拜,去北邊也有得拜,在但就可以拜,兩隻金牛犢就擺在南北兩邊境。第一次把廟蓋好時,牛鑄好了、壇也造好了,耶羅波安自己就主祭。當時耶羅波安是政治領袖,可是他要伸手將影響力涉入宗教界,所以他就獻祭,照理講獻祭不是他的事,是祭司的事,上帝就派了一個先知,無名的神人,從南國上來,在他獻祭典禮禱告時,這個先知就來鬧場,烏鴉嘴地說不好的話,就向祭壇說:「壇哪,壇哪!耶和華如此說:大衛家裡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邱壇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燒香的,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王上13:2)典禮才要開始神人竟來說這樣的話,耶羅波安就很不高興,指揮人來抓那先知,哪裡知道手才一伸出去,就枯乾中風不能動,這下他知道不對勁了,神人並說預言證明自己是上帝派來的,「這新的壇必破裂,壇上的灰必傾刻撒落一地」,結果就如先知所預言的壇破灰灑,國王嚇壞了,手也不能動。耶羅波安也不是省油的燈,大丈夫能屈能伸,犯錯就認錯,當眾認錯,他就跟神人說:「請你為我禱告,求耶和華―你神的恩典使我的手復原。於是神人祈禱耶和華,王的手就復了原,仍如尋常一樣。」(13:6)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國王、一個領袖犯了很大的錯誤,可是當他願意認錯時,上帝還是醫治他。我覺得這兩次金牛犢事件給我很深的感觸,我們再怎麼犯錯,只要我們肯認錯,真的是可以扭轉乾坤,我想這是我們每次在過新年時,跟上帝的一個禱告,不管過去的一年我做了多糟糕的事情,犯了多大的錯誤,當我跟上帝認錯,請他給我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機會。我們的神可以原諒我們,可以給我們重新再開始的機會。這是兩次金牛犢的故事。 


Ⅳ、屬靈的功課 

今天我要再詳細的深入分析第一次關於亞倫金牛犢的故事,在今天的經文裡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功課。「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裡,對他說:起來!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亞倫對他們說: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亞倫從他們手裡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作成。他們就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亞倫看見,就在牛犢面前築壇,且宣告說:明日要向耶和華守節。次日清早,百姓起來獻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來玩耍。」

1. 等候的操練---摩西的遲延
西乃山下如果摩西不遲延應該就沒事。根據拉比的說法,摩西跟百姓說他會上山四十天(聖經沒有這樣講),拉比說:「到第四十天下午快六點時,摩西還沒有下來,以色列人就很害怕。因為上帝是聖潔,嫉惡如仇,搞不好摩西在他面前講錯一句話,就死在那邊,我們在這邊要等到什麼時候?這裡是沙漠啊!摩西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在埃及我們是當奴隸沒有錯,可是至少有得吃有得住,生活雖苦還可以過得去。現在是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沙漠,摩西又不見了,明天怎麼辦?今天已經第四十天了。」體會一下他們的感覺,在那種情況下,他們一定要找一個可以保護他們、帶他們經過這個困難的,所以他們就去找亞倫。摩西遲延這是一個問題,等候的功課不容易的操練,很多時候,上帝好像要答應我們要怎麼樣,可是沒有發生,我要等到何時呢?我們會問上帝何時才成就,我們等不及,就自己想辦法。在聖經裡面最有名的是亞伯拉罕,他是信心之父,上帝在他七十五歲時答應會給他一個兒子,他就等,等了十年,一個孩子也沒有,台大婦產科掛號也沒有用,不會生就是不會生,等了十年等不下去,他老婆也不能再等了,月經都停了什麼機會都沒了,於是撒萊就把自己的埃及使女夏甲送給亞伯拉罕作妾,這樣至少能留個種,也真的是馬上就生了一個兒子,可是那個兒子就變成今天中東的一大問題,直到現在無法處理,就是從那時種下的。其實他也蠻有信心的,等了十年。直到二十五年後,上帝才跟他說,明年撒萊才會生一個兒子,他一百歲的時候他老婆才生,十年跟二十五年,相差了十五年。有時我們真的是在信上帝的路上難以等候,你不要太早嘲笑亞伯拉罕,我們當中有沒有人為了家人禱告,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家人仍沒信主,你還可以等嗎?你還願意等嗎?還是你就放棄?以色列人在西乃山腳下,就是他們決定不等了,自己來想辦法,這是一個很難學的功課,等待上帝的時間。以賽亞這樣說:「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詩30:18)不只是你在等,上帝也在等,我們不曉得上帝為什麼要等,耶和華上帝的等,造成我們的等,雅各書也說:「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所以等待是一個不容易學習的功課。

2. 群眾的壓力
第二個問題是「大家聚集」。當百姓等不及時,就跑去跟亞倫說:「我們要繼續等?還是自己想辦法?」他們就用一個現在最流行的方法―民主投票法,聽說是一票反對,那一票是戶珥投的,結果戶珥馬上就被打死,所以亞倫就不敢投反對票,因為百姓人數多,這是根據猶太人的說法,當全部的人都說這樣才對時,那你能怎麼樣?這是民主的時代,三月二十二日都已經決定了,政黨輪替,是自己投票決定的。我們常常也是掉入這樣的問題中,對或不對、可或不可是用投票的,是非善惡能夠民主嗎?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如果一群索馬利亞的海盜他們投票,說全世界的經濟是不公義的,我們最好是坐一艘船去搶劫他們,海盜不貪心,他們搶來是發給索馬利亞的窮人,海盜在索馬利亞是英雄,所以一直抓不到海盜,因為老百姓都把他們保護起來,背後是他們覺得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對抗經濟的不公義,所以人數多就對嗎?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這是群眾的壓力。亞倫在群眾壓力下,他屈服了,可是另外有一個先知他沒有屈服,是舊約的以利亞,他是一比四百五十,他還是堅持,後來他得勝了,「以利亞對眾民說:作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巴力的先知卻有四百五十個人。」(王上18:22)到了耶穌的時代,另外一個領導人物叫作彼拉多,他就沒有撐得住眾人的壓力,他屈服了,「他們大聲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他們的聲音就得了勝。」(路23:23)在這裡不是說民主不對、不好,而是要小心,我們在判斷事情時,不能夠只用民主的方法,政治用選舉,可是司法必須獨立,如果司法讓立法院來影響的話就完了,因為司法是判斷對錯,法官很重要。我們期待每個國家都有一個判斷是非的司法,不是用票選的,如果法官用票選的就糟了,因為在判定該如何時,群眾的壓力是一個不容易面對的問題。

3. 信仰的需要
結果老百姓的請求是需要有人來「前面引路」,本來是摩西帶領他們的,現在摩西不曉得人在哪裡,那怎麼辦呢?亞倫沒有辦法替代摩西,因為摩西跟上帝很親近,所以他隨時可以到上帝那邊,亞倫不行,所以不敢讓亞倫來帶領,那怎麼辦呢?百姓要求立一尊神像來帶領。可見他們不是要拜牛,他們是要拜上帝,可是上帝看不到摸不著,本來有問題還可以找摩西,摩西可以跟上帝講,那樣還有機會跟上帝間接溝通。現在摩西不見了,就需要有一尊神像來代表上帝,所以不要以為他們是拜那隻牛或金子,他們希望有一個象徵,叫作神像,他們需要一尊神像,讓他們可以繼續拜那帶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上帝。這樣的需要,表示人不是萬能的,我們往前不曉得怎麼辦時,需要有一個能夠帶領我們的,基督徒說上帝會帶領我們前面的道路,或是上帝會幫我們扭轉乾坤、會幫我們改變,那樣的需要其實是普世性的,人一定需要一個能帶領他的,特別當他遇到不曉得怎麼辦的時候。這種需要是芝加哥宗教大學的教授Mircea Eliade所研究的。他認為人天生就是會敬拜,他研究的是為什麼全世界的人都有宗教,是因為上帝造人有這樣的需要,叫作Homo Religiosus(宗教人),這是學名,其實我們一般稱作Homo Sapiens(現代智人),就是人是有理性之動物的人類,可是他說不只這樣,人是有宗教的需要,人需要有一個敬拜的對象,來帶領我們明天怎麼樣走。數學家巴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他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會引用,卻是不曉得是出自巴斯卡說的。他說上帝在我們的心靈裡面,創造了一個「上帝形狀的空洞(God shaped vacuum)」,所以我們有一個需要就是尋找神的需要,這個需要就是因為我們發現人有限,當未來不曉得怎麼辦時,我們需要有一個來帶領我們的,那個需要他稱作「上帝形狀的空洞」,這個空洞如果不是找到上帝填補進去,放進去不久就會發現不對,因為那個形狀不對,好像是又不是,所以我們會不斷地的去尋覓。傳道書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傳3:11),那個永遠的觀念讓我們不斷地去找,找一個可以來帶領我們前途的。可是當你找不到上帝時,你有那樣的需要,就會去找別的東西來代替,那個不是上帝的就叫作偶像,不管是金或牛或其他,人一定會找到一個東西來帶領他的方向,指引他前途的,不是造物的主,就是受造之物,「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1:25)或許那個東西是自己也說不定,或是愛情、或是父母、或是子女,你可能放任何你覺得這一生最寶貴的東西,而那個就是你的偶像,就是你敬拜的對象。

4. 靈魂的黑夜
所以人要等待不容易,用人數多來決定對錯也有問題,人有一個需要,就是需要有神來帶領前面的道路,為什麼?因為「人有不知」。其實包括信上帝的人,有時候在信仰的旅程上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那時就很難過,上帝好像去休假了,沒有聽到你的禱告,我們稱作靈魂的黑夜(Dark night soul),信仰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在舊約最有名的例子是約伯,約伯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很悽慘不曉得該怎麼走下去時,上帝居然沒有馬上跟他對話,如果那時上帝跟他講話、解釋或說明都好,但是沒有,上帝卻讓約伯三個不怎麼樣的心理系朋友,一直想辦法要跟他辯論,分析他,他越聽越氣,最後約伯就說:「惟願有一位肯聽我!(看哪,在這裡有我所劃的押,願全能者回答我!)」(伯31:35)他就是沒有辦法,因為他遇到的困難太大了,他希望上帝能跟他對話,可以告訴他該怎麼辦,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需要解釋、我們需要解決困難,在這個時候上帝還不講話,這我們叫作靈魂的黑夜,因為我們「人有不知」。耶穌在十字架上所面臨的也是這樣一個靈魂的黑夜,他在那裡跟上帝大聲喊,「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申初的時候,耶穌大聲喊著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翻出來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可15: 33-34)好像上帝就不見了,不來救他、不幫助他,這是我們在信仰中會遇到的經歷。以色列人在等摩西,摩西又遲延,他們有這樣的需要,不知道怎麼辦,所以他們決定要亞倫幫他們造一尊神像。

5. 恩典的濫用
但是很奇怪,有那麼多東西和動物可以選,為什麼挑選牛?一定有背景因素,這個背景學者的研究是認為,因為他們在埃及住太久,埃及拜的是牛,所以比較容易想到的就是牛,有的人說不是,是他們去的地方附近也拜牛,叫作巴力,所以以色列人一進迦南以後,拜巴力就一直是個問題,整個環境都是在拜亨通福音,就是祝福你興旺、讓你多多充滿,別的都不講,不管是Sapiens也好,是巴力也好,因為他們處於在沙漠中,最需要的就是保護和供應,所以就用這個來當神像好了。神像怎麼做呢?是用「耳上的金環」做的,之前以色列人在埃及是奴隸,哪有金子?他們的金子怎麼來的?是上帝讓埃及人受了十災後,他們甚是恐懼,連法老的長子也死了,因此希望以色列人趕快離境,以色列人就跟他們要了金銀、衣服、牲畜才肯離開,這金子是藉著埃及人懼怕上帝而給他們的,從耳上的金環變成金牛犢,上帝所賞賜給他們的金子,卻成為他們背逆上帝的材料。大衛王也是一樣,本來是放羊的孩子,什麼前途都沒有,上帝就特別給他機會讓他變成國王,什麼都有。結果他發現別人的老婆還是比較漂亮,他就濫用權柄,他的王位是上帝給他的,就像那些金子是上帝給以色列人的一樣,他們拿所擁有的來背逆上帝。很可惜大衛王就是這樣,「為什麼用我賜給你的權柄來殺人?搶人家的老婆,還想要欺騙?」大衛王很聰明,想辦法掩飾,可是上帝沒有放過他,就派先知跟大衛王說,你不可以這樣,這樣是濫用權柄,「拿單對大衛說:你就是那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的王,救你脫離掃羅的手。我將你主人的家業賜給你,將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懷裡,又將以色列和猶大家賜給你;你若還以為不足,我早就加倍的賜給你。你為什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他眼中看為惡的事呢﹖你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撒下12:7-9)所以真正的神不是只給你王位,還會指出你的錯誤,那才是真的神,你要拜的是真的可以糾正你的錯誤的神。保羅在加拉太書也說:「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加5:13)當我們領受恩典是讓我們不受律法的轄制,得了自由要很小心,自由不小心就會亂用,以自由的名義做犯罪之事,所以不要濫用上帝給我們的恩典。

6. 討人的歡喜
再來亞倫的反應是「雕刻築壇」,他就把以色列人的金子收來,根據亞倫的說法是,他們就把金子放進爐裡,從爐裡就跑出一隻牛來,。其實是他把金子倒在牛型的模子裡,可是當摩西指責他的時候,為了逃避責任,他就避重就輕。不管如何,金牛犢是亞倫幫以色列人造的,造完以後還幫他們蓋了一座壇,這是亞倫做的事情,為什麼?因為老百姓給他很大的壓力,所以他就採取討好老百姓的方法。討人的歡喜不一定會討上帝的歡喜,在約瑟的時代也是一樣,約瑟的主母(主人之妻),可能有婚姻危機,因為老公常常出差,所以老婆很孤單,看到約瑟長的俊美壯碩,就開始誘惑約瑟。一次他的主母拉住約瑟要他同寢,約瑟不從,逃跑了,只有外衣被她拉去,結果被當作誣告的證據,當波提乏的老婆拉住約瑟時,約瑟講了一句話:「在這家裡沒有比我大的;並且他沒有留下一樣不交給我,只留下了你,因為你是他的妻子。我怎能做這大惡,得罪神呢?」(創39:9)所以在討好人和討好上帝之間,他曉得不能用討好人來得罪上帝。保羅也說:「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加1:10)所以有時我們在侍奉上帝或在為人時,會遇到一些困難,就是如果你真的要討上帝的歡喜,你會遭他人怨、會惹別人不悅,這是作上帝的僕人常常會遇到的難題。

7. 偶像的誘因
亞倫就鑄造了一隻牛犢(埃及地的神),牛犢就是偶像,剛才我稍微講過,牛代表的是一種蠻力和精力,代表保護與供應。耶和華上帝知道了就很傷心,其實那些根本不是牛(巴力)給你的,「他不知道是我給他五穀、新酒,和油,又加增他的金銀;他卻以此供奉(或譯:製造)巴力。」(何2:8)拜巴力所要求的就是給我五穀豐收、六畜興旺,其實那些是上帝給你的,你居然拿去拜牛頭神。撒旦在引誘耶穌時,最後一招也是一樣,「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太4:8-9)這就是亨通福音的問題,亨通福音講的也一樣,只要你拜上帝,什麼都給你,可是只講一半,上帝還會告訴你對錯,這部分卻沒有講,這是很可惜的。偶像之所以會對我們有足夠的誘惑力,因為牠只有給你豐富,只有給你恩典,卻不指出你的錯誤,這是牛犢為什麼會變成偶像,因為牠只是一個供應者。

8. 同化的危機
再來,為什麼會是造「一隻牛犢」?因為他們在埃及地受到的影響。所羅門年老時可能有點癡呆了,老婆娶太多,每個老婆都有他們的神明,結果就把各種神明帶進來,所羅門為了討那些老婆的高興,就跟她們去拜各種各國的神明,「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王上11:4)後來上帝就把他的國分成兩半,「剩下兩族給你,其他十族給別人,因為你沒有好好的專心跟從我,我跟你說如果你好好的跟從我,我就祝福你,結果你沒有」,所羅門被他的嬪妃同化了,我們一樣也有這樣的危機,就是基督徒做久了被社會同化,我們表面上是拜上帝,可是實際生活上還是跟外邦人一樣,就是追求利潤為最高的指標,沒有別的考慮,不管做什麼事情就是追求利潤。我想這是今天金融危機的一個根,那個根叫作資本主義(capitalism),資本主義不是不對、不是不好,資本主義就像是金牛犢,資本主義可以讓我們生產很多,我們親眼看見這幾百年來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成果,可是這次金融泡沫的危機,就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當中,為了追求利潤就開始有欺騙、不照步驟來,美國決定把他的預算和黃金切割,所以它就開始膨脹,泡沫就是這樣來的,裡面沒有實質的東西,把泡沫金融商品賣給全世界的是美國,資本主義不是不對,可是如果不小心的話,背後那個貪心的念頭,就會造成泡沫,今天全世界很悽慘,大家不曉得怎麼辦,因為我們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結果這個虛幻的世界撐不住了,就爆掉了。所以保羅說,不要被這個世界同化,一同化我們的生活也會一樣,「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9. 錯誤的敬拜
最後是敬拜的問題。他們敬拜的方法是「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在敬拜耶和華上帝中沒有「玩耍」這個東西,「玩耍」這兩個字翻譯的很客氣,其實是「廟妓」,就是在廟裡面用性行為,來敬拜他們的神明,意思就是說,我們既然要五穀豐收、六畜興旺,最重要就是要生殖,有生殖就有性的行為,所以他們的遊戲是性的遊戲,這在耶和華上帝的敬拜裡是不被許可的,可是以色列人不只造了金牛犢,他們甚至用的拜金牛犢的方法來敬拜耶和華上帝。敬拜的對象不對有問題,敬拜的方式不對也會有問題。世界上第一對兄弟的敬拜,一個被上帝接受,另一個不被上帝接受,那個不被上帝接受的就翻臉,把被上帝接受的弟弟亞伯打死,上帝對哥哥該隱說:「你為什麼這樣做?」該隱回答說:「為什麼我獻祭的你不悅納,我弟兄獻祭的你卻悅納?不公平。」上帝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創4:7)所以很明白的,真正的敬拜是在日常生活中去做上帝要我們做的,然後才來敬拜,這樣的敬拜上帝才會接受。所以只有講亨通福音是不夠的,應該還要講你每天的生活怎麼做才是上帝喜悅的,那些有做到,禮拜天再來作禮拜,上帝才會接受,真正的敬拜是要聽上帝的話。另外一對兄弟是上帝教他們如何作禮拜,這兩個孩子可能因為在禮拜堂很久了,就開始隨便了,一隨便,上帝就從壇裡的火燒滅他們,他們兩個還是神學院的畢業生將來要當牧師的,「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利10:1-2)所以生活裡面不照上帝所說的來做,這樣的敬拜上帝不會悅納,在敬拜時,不照上帝用的方法來敬拜,上帝也不會悅納。

Ⅴ、結論:聽命勝於獻祭 心靈誠實敬拜
我們的結論有兩個,一個是責備,一個是教導。第一個是撒母耳對掃羅的責備,他說:「你為什麼這樣,上帝讓你作國王,讓你得到王國還不夠,上帝說要把亞瑪力人全部殺光,為什麼你把最好的牛羊留下來,只把不好的殺光,為什麼你撿便宜」「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雖然掃羅王就道歉,但是他沒有真的悔改,他說是老百姓給他壓力,他推卸做為一個國王應該負起的責任。另外一個是撒馬利亞的婦人,她跟耶穌在井旁講話時,也是講到敬拜,就是北國南國的問題,「不是說敬拜要在耶路撒冷嗎?可是不方便啊,我們的祖宗說我們在本地禮拜就可以了,你們卻說在耶路撒冷禮拜才可以,到底在哪裡才對?」耶穌說:「其實重點不在哪裡?重點是在你的心裡面,你的心在上帝面前是可以坦然嗎?你有什麼遮掩的嗎?你可以用心靈誠實來敬拜上帝嗎?」「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4:23)我覺得我們要走進牛年,我不希望我們被馬總統那句祝福的話轉成「我們希望有一隻福牛,牠會來轉變我們的錢包」。這本是好的,因為現在經濟不景氣,如果真的有一隻福牛能夠幫我們的錢轉回來的話,我們當然很高興,這是馬總統給我們的祝福。但我覺得我們需要的是上帝,轉變我們的整個人,不要只有轉錢,包括我們怎麼看錢,我們怎麼看人的關係,因為人的生命活著不是只有錢,如果只看錢的話,就會窮的只剩下錢,生命比錢更重要。在新的一年我們需要錢沒有錯,我們需要上帝給我們錢,可是不要只跟上帝要這個,跟上帝說扭轉我的乾坤,讓我整個生命改變,不管舊的一年有什麼不對的,你讓我能夠悔改,這個才是真正的扭轉乾坤。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上帝,我們感謝你,舊的一年將要過去,我們或做對、或做錯,你都帶領我們、保守我們、赦免我們。要進入新的一年時,我們要虔誠的向你禱告,求你來扭轉我們的乾坤、我們的天地,過去我們有做錯不好的,讓我們願意謙卑的悔改,讓我們在你的面前是以聖潔的生活來敬拜你,讓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敬拜,而不是只有有困難的時候,才來求你祝福、求你解決問題。幫助我們不要因為金錢的困難讓我們的心被狹隘了,讓我們整天就只想到錢,不管是有錢沒錢的,我們知道錢是很重要,但是錢不是全部,擴張我們的眼界、擴張我們的心胸,讓我們知道你要我們過著的是有愛的生活、有愛的生命,用愛來使用金錢、用愛來分享金錢。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7月 6

[講道集] 小組系列(十六):比撒列 Bezalel

寫作於2008.07.0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出埃及記35:30-36:7 

短片

弟兄姊妹平安。上一次的證道主題是安得烈,是目前教會在推動的小組名稱之一,而第二個小組名稱叫作比撒列小組,為何以這個人的名字來命名,而這沒有名氣的比撒列究竟是誰,這是我們今天可以一起來學習的。今天的經文,是在聖經當中我們唯一能找到有關他的事蹟的記載,他是建造會幕的總工程師,而經文中也有介紹副總工程師是亞何利亞伯(Oholiab)。總工程師比撒列是猶大族人,而神特別祝福將來君王要從猶大族裡產生;副總工程師亞何利亞伯卻是但族人,一個沒沒無名的支派,因為但的母親是雅各之妻的婢女,但族並非嫡子。然而這兩人同時被上帝呼召,參與建造會幕的工程。 

Ⅰ、引言:動物四項全能運動會 

我們先講一個故事。有一天森林裡舉行四項全能運動會,也就是飛、跑、游、爬這四項。比賽飛行時,老鷹很有自信,但若是跑步就不行,因為牠的翅膀很大,彎爪很尖銳,怎麼跑都跑不好;兔子就跑很快,但牠不會游泳,而鴨子反倒是游泳最在行,但牠不會爬樹,所以是松鼠來爬。可是運動會是要比賽四項全能,老鷹只好拼命學跑步,跑到最後爪也受傷了,腳也扭到了,連飛也飛不好了;  兔子拼命學游泳,結果溺水送醫,也沒有力氣跑了;鴨子練習爬樹,拼命爬的結果,鴨蹼受傷了,泳也游不好了;松鼠要學飛,但怎麼飛都是往下掉,摔的鼻青臉腫,後來爬樹也爬不好了。到最後牠們才明白,其實沒有全能,上帝給每個人都是一項獨能。上週李晶晶牧師說到,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我們都該自問,「上帝給我獨特的恩賜是什麼」,然後就將它做到最好,不一定要勉強去做一些原本就不太會做的事,而那樣反而使我們連本來會做的事情也做不好了。 

Ⅱ、比撒列領受恩典

1. 信仰的傳承

從這個角度來看,比撒列他從上帝領受的獨特恩賜是什麼?其實他不只領受一項,是好幾項,可是他的獨特恩賜和摩西的不同,不是傳道,而是做各樣的巧工,手腳靈巧,會雕刻、編織,具備各種藝術的才華。同時,我們可以從聖經中得知,他有一位很好的祖父,「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出35:30a),這裡特別提及祖父,而父親反倒在聖經別處就沒有記載了。關於戶珥,當以色列人和亞瑪力人打仗時,約書亞帶著軍隊在山下征戰,摩西在山上為他舉手禱告,而那時搬石頭讓摩西坐下、隨後還分別撐著他左右手一整天的,就是亞倫和戶珥,「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出17:12),最後約書亞才打勝仗。這是戶珥第一次在聖經裡出現,是摩西的好幫手,而其實看起來他做的也沒有很特別,只是搬石頭、撐摩西的手,但他所做的卻是如此重要。後來當上帝叫摩西到山頂上,要將兩塊十誡石版交給摩西時,摩西上山前將整個以色列人的管理事務交代給亞倫和戶珥,所以事實上戶珥是很重要的人,「摩西對長老說你們在這裡等著,等到我們再回來,有亞倫、戶珥與你們同在。凡有爭訟的,都可以就近他們去」(出24:14),過不久以色列民中真的起了大騷動,他們等不及摩西下山,以為摩西不見了,就跑來向亞倫和戶珥要求造神,而聖經中記載著亞倫的確就為他們造了一隻金牛犢,但卻再也沒有提到戶珥了,根據猶大拉比的解釋,戶珥在這事件中就被以色列民殺害了。根據拉比的說法,戶珥是米利暗的先生,所以是摩西的姊夫,也或許因為如此,亞倫才會為了保命而為以色列民造金牛犢。如果這個說法是對的,戶珥就是一個為了信仰而願意擺上生命的人,他不只是忠心做幫助者的角色,還勇敢到必要時可以將生命擺上,這樣的人,他的信仰傳給兒子烏利、烏利傳給兒子比撒列,或者比撒列因此從小就有著深刻印象,就是祖父是怎樣忠心於上帝。這樣兩代的傳承,在新約也有一個例子,是從外祖母到母親到兒子,外祖母是羅以(Lois),母親是友尼基(Eunice),兒子是提摩太,「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聖經只有提到這二個例子,而比撒列被上帝呼召起來建造會幕,提摩太被保羅召來建造教會,這其中或許有很深的意涵。我有一個感觸,我們是否為我們的孫子禱告?我們是否希望我們的信仰可以經過兒子傳到子孫?這信仰是不是我們能給子孫的最好的遺產?聖經提到上帝給比撒列的第一個恩典,就是給他一個有著堅定信仰、成熟生命的祖父。

2. 上帝的選召

第二句經文說:「...耶和華已經提他的名召他」(出35:30b),上帝指明要他出來做工。一般而言,對於耶和華呼召人,我們連想到的不會是做工,而是先知,例如耶利米,「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耶1:5),或是使徒,例如保羅,「那把我從母腹裡分別出來、又施恩召我的神」(加1:15),所以傳道、牧師一定是有上帝的呼召,可是神只會呼召人做先知傳道嗎?比撒列並不是被上帝指明要講道,或是要帶領以色列人,神也沒有給他這些恩賜,上帝指明召他做工,將會幕蓋好,讓以後的祭司能好好在那裡敬拜上帝、並教導百姓如何敬拜上帝。你是否想過,你目前的工作也是上帝給你的呼召?神不是只召人做傳道而已,祂對每個人都有個別的選召,而當我們清楚這點,我們在做事的態度上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3. 聖靈的充滿

上帝不只是呼召他,並且賜下聖靈充滿他。關於聖靈充滿,聖經中最被人記住的例子,就是五旬節時十一個使徒被聖靈充滿,講出各國的語言,「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2:4),然後就將福音傳開了,有三千個人決志。然而,聖經所記載的第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不是傳道者,而是做工的,就是比撒列,「又以神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聰明、知識,能作各樣的工」(出35:31),上帝將靈充滿他是為了讓他可以做工,所以我們盡心工作,是聖靈充滿的一個恩賜,這你有想過嗎?我們工作,不只是上帝呼召,祂更用祂的聖靈來充滿我們,讓我們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可以做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4. 創意的巧思

不只上帝呼召他,以聖靈充滿他,上帝還給他一種很特別的恩賜,就是會無中生有,我們稱作巧思,「能想出巧工...」(出35:32a),這是上帝創造萬物時聖經敘述的話:「起初,神創造天地」(創1:1),這在神學上我們稱作Creatio Ex Nihilo(無中生有),上帝將這個恩典給予人類,我們叫作Creativity(創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創意,可以創新。

5. 工作的託付

上帝給他的最後一個恩典,就是讓他有工作做。亞當在伊甸園時,上帝就給予他工作,「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2:15),所以工作並非是讓我們勞苦的一種懲罰,而是上帝的恩典與託付。比撒列從上帝領受恩賜而可以做各種工,「又能刻寶石,可以鑲嵌,能雕刻木頭,能作各樣的巧工」(出35:33)。工作就是將上帝所創造的自然轉成人類所創造的文明(From Nature to Culture),例如我們現在許多人所使用的電腦和網路,上帝並沒有造這些,只造「矽、電」等,但人類願意將上帝所造的東西做成我們現在所用的電腦和網路。將來新天新地時的耶路撒冷城,我認為那是代表文明(Culture),是人類盡忠以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恩賜所做的東西,上帝將其帶到永恆,而我們是否珍惜上帝給我們這樣的恩典?

Ⅲ、比撒列擺上奉獻

1. 願意侍奉的心志

比撒列領受這樣的恩典,就將這樣的恩典擺上。出埃及記第三十六章2節說:「凡耶和華賜他心裡有智慧、而且受感前來做這工的,摩西把他們和比撒列並亞何利亞伯一同召來」,這裡中文翻譯成「...受感前來...」,其實原文的意思是「願意的人前來」,出於自願,沒有勉強。我想到上週李晶晶牧師提到的馬利亞,也是受神的呼召將耶穌生下來,那時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1:38),所有的服侍是出於情願,而將上帝所給的恩賜擺上。

2. 謙卑順服的態度

對於一個有許多恩賜的人,例如藝術家,最難的就是聽從別人的話,「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可是上帝要比撒列聽摩西告訴他該怎麼製作,這點並不容易,經文說:「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都是猶大支派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做的」(出38:22),一個擁有從上帝而來許多創意和恩賜的人,卻得聽從一個沒有這方面恩賜的人來指導他,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11:29),所以比撒列除了有情願的心,還有願意聽別人意見的心,我們是否也有這樣的態度,尤其若是我們擁有許多的恩賜與專業能力,我們是否仍願意謙卑順服。

3. 同工配搭的合適

並且,他不是自己單獨一人工作,「與他同工的有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他是雕刻匠,又是巧匠,又能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細麻繡花。」(出38:23)前面提到過,但族是拉結的第一名使女辟拉所生的兒子,但族在聖經裡面幾乎沒有什麼人被記載,但比撒列並沒有質疑神的安排,也沒有看輕亞何利亞伯,而是與其同心同工。在這裡,我們看到神要呼召人並不在乎他的背景身世,神可以從任何背景環境呼召人來做祂的工作,所以大家都可以參與、一同結合起來服侍,讓教會得到建造,「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4. 薪火使命的傳授

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不只會做工,並且會教導,且願意教人,「耶和華又使他,和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心裡靈明,能教導人」(出35:34),藝術家最大的遺憾就是會表演但不會教,以致於當他離開世界時,神給他的這一切就過去了,而比撒列除了擅長創作以外,他還會傳授教導,如此一來,神給的這一部份就可以永續經營、可以代代流傳。所以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還蒙了神給予這一項恩典,就是帶出一批工人,他們一起來建造這諾大的會幕。「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5. 忠心知足的服侍

最後一點,是百姓看到他們開始做工,就一早起來將家中的東西拿出來奉獻,奉獻到一個程度,讓他們說都用不完。百姓拿來的有金子、有銀子,每天早晨一直拿來,這些做工的人有否暗中侵占挪用?沒有,「凡做聖所一切工的智慧人各都離開他所做的工,來對摩西說:百姓為耶和華吩咐使用之工所拿來的,富富有餘」(出36: 4-5),亞何利亞伯和比撒列以及一切做此工的人,他們是知足的,他們知道夠用就好。許多時候並不是多多益善,上帝所給的就是到這個程度,我們是否知曉神給的是如此,我們在這夠用當中去善用並發揮,且以此感謝主?保羅說:「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6:6)。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

1. 恩賜三部曲,發掘發展發揮

從比撒列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哪些屬靈的功課?第一,這是上帝給他的恩賜(Gift),或是才幹,並且這個恩賜需要有三個過程(三部曲):發覺、發展、發揮。首先將恩賜(Talent)發掘(Discover)出來,不然就是埋在地裡而無法使用;發掘出來後,要加上操練(Train),才能慢慢的發展(Develop),不然就只是潛能,無法成為可用的;在好好操練以後,恩賜就變成一個技術(Technique),這個技術就必須要有地方讓其發揮(Deploy),如此就是恩賜的好管家。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恩賜的好管家,彼得前書第四章10節說:「各「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2. 無論做何事,都像服侍上帝

比撒列的手很巧,他用它來建造會幕,而會幕是為誰做的?為耶和華上帝做的。出埃及記第二十五章8節上帝說:「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如果你是比撒列,當你知道你做這件事是為上帝所做的,你的感受與態度是否會不同?只有在教會做的事情才是為上帝做的?或者你每日所做的都是為著上帝?你的工作、或是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你有體認到是上帝呼召、以聖靈充滿你、並讓你有這樣的恩賜嗎?這是聖經給我們的建議:「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3:23)。我們做事情有三種態度,(引用韓緯所講的),他說第一個就是將它當成朝九晚五的職業(occupation),在意的是待遇和福利,工作是做完就好;有的人將工作視為專業(Professional),不只在意工作報酬,並且日以繼夜、精益求精,想做得更好,這是專業的態度,所以這兩者很不相同,前者為了做工養家,後者對其工作品質和內容還想要改善;有的人不只這樣,將它看成一個志業(Vocation),他有領受一個呼召、一個使命,認為做工是服侍上帝、幫助別人,我認為Mother Teresa(德蕾莎修女)就是這樣。多麼希望我們每一個人看待我們工作的態度,不是只停留在Occupation,也不只在Profession,而是更能進到Vocation這樣的程度。

3. 專心侍奉主,不求人前榮耀

比撒列建造的會幕有外院、聖所和至聖所,至聖所裡有一個最漂亮的聖物,是用一塊金子打造出來的施恩座,是最棒的、純金的、花了最多心血製作完成的,但幾乎從未有人看過這個施恩座,為什麼?因為只有大祭司在每年一次的贖罪日(Yom Kippur)可以拿著祭牲的血進到裡面去,而且,耶和華上帝交代,進去時要帶著香,讓香充滿至聖所,「拿香爐,從耶和華面前的壇上盛滿火炭,又拿一捧搗細的香料,都帶入幔子內,在耶和華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煙雲遮掩法櫃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利16:12-13),裡面煙霧瀰漫,視野不清,大祭司也不敢注目施恩座和約櫃。比撒列花最多時間所製作出最美好的,卻不是給人看見的,而他不在意有沒有人看得到,因為他知道是為神做的,他服侍主,不求在人面前的榮耀。我們若是有藝術等專業的恩賜,我們在意的是人們的眼光與稱讚羨慕,還是我們很清楚服侍的對象是上帝以及祂所託付的人?耶穌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太6:1),所以我們服侍並不在乎沽名釣譽,不在乎是否被大家看見或稱讚,而專心注目在神的身上,甘心樂意且謙卑順服。

4. 盡心又盡力,最佳二提琴手

比撒列所做的工作很重要,否則祭司根本沒有辦法供職,但大家來敬拜上帝時所看到的是祭司,聖經記載比撒列做完工作後就沒有再提到他了。比撒列就是這樣稱職的第二提琴手──一個很棒的樂團,第一提琴手總是大家注目的焦點,但若沒有第二提琴手,第一提琴手的優秀就無法被襯托出來。比撒列的祖父正是這樣,他願意做那個搬石頭、抬手的人,願意做一個稱職但或許不被注意到的助手。一個教會也需要許多這樣的人,例如當我們在主日敬拜神的時候,祭司侍奉的背後、台面下有多少兄姐在侍奉,這些都是沒有人看見的,但是神都知道。比撒列做的東西很多,「就是會幕和法櫃,並其上的施恩座,與會幕中一切的器具,桌子和桌子的器具,精金的燈臺和燈臺的一切器具並香壇,燔祭壇和壇的一切器具,並洗濯盆與盆座,精工作的禮服,和祭司亞倫並他兒子用以供祭司職分的聖衣,膏油和為聖所用馨香的香料」(出31:7-11),沒有這些,是不可能進行敬拜的,但他做完以後並沒有人知道他,他是這樣的一個二提琴手。保羅說:「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林前12:21),頭和眼在台面上,但若沒有手腳,頭就沒有地方擺;手腳在台面下,特別腳是被踩在地上的,但他們支持著頭和眼,使其可以發揮功能。所以我們不需在意是頭眼還是手腳,每一個其實都很重要。

5. 照自己恩賜,建立基督身體

「凡耶和華賜他心裡有智慧、而且受感前來做這工的,摩西把他們和比撒列並亞何利亞伯一同召來」(出36:2),除了比撒列、亞何利亞伯,還有他們所教的人,大家都一起來建造,才能將會幕蓋起來。我們教會也是一樣,要建造教會,比建造教堂還重要。建造教會需要每一個人都參與,我來讓大家概略看一下,就現在我所知道的事工而言(只是我知道的部份,且還先不提以後要推動的新事工),和平需要多少比撒列?「教育裝備、關懷探訪、聖樂詩班、敬拜讚美、團契輔導、小組事工、守望禱告、宣道外展、社區服務、生命教育、電話聯絡、口述歷史、招待司獻、文字出版、網路資訊、錄影攝影、影音控制、總務維修、週報印刷、場地佈置、愛餐服侍、檔案管理、財務規劃、建築設計、行政支援、推廣文宣」,我沒有時間一個個解釋,這裡有二十六種工作,但可能還有更多,將來我們新的禮拜堂蓋好,會有更多的工作,在這當中神有給你什麼樣的恩賜,讓你可以參加哪一個侍奉嗎?「財務規劃、建築設計、行政支援、推廣文宣」這四項是我們為了蓋禮拜堂所增加的,禮拜堂蓋好就可以做別的事,其它卻是讓我們教會每天能正常運作、讓弟兄姐妹可以在主日敬拜上帝所不可或缺的,是需要這麼多的弟兄姊妹投入的。「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

Ⅴ、結論:百節各按各職 功用彼此相助

身體漸漸增長,愛中建立教會

多麼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發現自己的恩賜是什麼,並且能將自己的恩賜發展出來,在教會也能找到可以侍奉的地方,這就是為何我們在教會除了推廣安得烈小組,還希望推廣比撒列小組的原因。我們教會現在已經有一個電話志工小組,他們有定期的聚會,第三堂帶領敬拜的小組也是,我們來教會不只是做工,也更應有團契的生活,一同禱告、彼此扶持。希望我們教會以後有更多這樣的小組,在教會願意做工,且彼此互相幫助代禱。「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主,祢在舊約擺放了比撒列這個人,我們看見他的祖父給他留下很好的信仰榜樣,我們多麼渴望我們也能為子女留下很好的信仰榜樣。親愛的主,有時候我們太重視嘴巴的服侍,我們忽略了手的服侍,今天讓我們看見,祢除了呼召安得烈,讓他可以帶人到耶穌的面前傳福音以外,祢也呼召了比撒列,讓他願意將他手上能做的事情,都奉獻在祢的面前,讓祭司可以在他完成的會幕當中將福音傳開、帶領別人敬拜上帝。主啊,祢所給我們的一切才幹和恩賜,是祢賜給我們的,讓我們可以好好的在這個社會上、在教會當中,能夠服侍主,讓我們不要埋沒祢給我們的才幹,讓我們成為一個很好的比撒列。求主幫助我們,我們需要安得烈,更需要比撒列在我們當中。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十六) —比撒列 (Bezalel)


小組系列(十六) —比撒列 (Bezalel) (國語)

小組系列(十六) —比撒列(Bezalel) (台語)

 經文:出埃及記35:30-36:7

【講道大綱】
I. 引言:動物四項全能運動會。

II. 比撒列領受恩典
1. 信仰的傳承 (提後1:5)
2. 上帝的選召 (耶1:5)
3. 聖靈的充滿 (徒2:4)
4. 創意的巧思 (創1:1)
5. 工作的託付 (創2:15)

III. 比撒列擺上奉獻
1. 願意侍奉的心志 (路1:38)
2. 謙卑順服的態度 (太11:29)
3. 同工配搭的合適 (弗4:16)
4. 薪火使命的傳授 (提後2:2)
5. 忠心知足的服侍 (提前6:6)

IV. 我們的屬靈功課
1. 恩賜三步曲,發掘發展發揮 (彼前4:10)
2. 無論做何事,都像服侍上帝 (西3:23)
3. 專心侍奉主,不求人前榮耀 (太6:1)
4. 盡心又盡力,最佳二提琴手 (林前12:21)
5. 照自己恩賜,建立基督身體 (弗4:12)

V. 結論: 百節各按各職 功用彼此相助
身體漸漸增長 愛中建立教會 (弗4:16)

默想題目:
1. 你發現上帝賜給你那些的恩賜?
2. 你有那些恩賜可以奉獻給主用?
3. 你從比撒列學到那些屬靈功課?

【金句】出36:1
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並一切心裡有智慧的,就是蒙耶和華賜智慧聰明、叫他知道做聖所各樣使用之工的,都要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做工。

星期日, 5月 25

[講道集] 小組系列(十三):葉忒羅Jethro

寫作於2008.05.2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短片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我們的講壇內容,是要來看小組事工有無聖經根據。在聖經中,第一次提到小組化的人,是摩西的岳父葉忒羅,而他的名字在聖經裡至少有兩個意思:在出埃及記第三章1節叫葉忒羅(Jethro),第二章18節則是叫作流珥(Reuel)。學者們研究出Jethro的意思是His Excellency(尊貴的),Reuel的意思則是Friend of God(上帝的朋友),所以學者們認為,流珥可能是他的本名,葉忒羅是他的尊稱。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中,是稱呼他為葉忒羅,這可能是指摩西尊稱他並聽從他的勸告,且因此將所帶領的這一兩百萬人的團體,分成最小單位為每十人一組,使大家能夠互相擔當、互相幫助。今天就讓我們從葉忒羅身上來學習一些功課。

Ⅰ、引言:史懷哲的小故事 (Dr. Albert Schweitzer) 

在非洲行醫的德國醫生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曾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每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蘭巴倫。Everyone has his Lambarene」,他是在蘭巴倫幫助蘭巴倫的人,這句話是指,每一個人都應該能找到他可以奉獻、服侍的對象;史懷哲還有另一句話,其背景是這樣的:當史懷哲醫生八十五歲時,有一位作家Andrew C. Anderson到蘭巴倫訪問他,兩人一同走在路上,看見一位非洲女性頭頂一大捆木頭,是要帶回家燒材用,史懷哲就跑過去以肩替她扛木頭,並抬到山頂上,這作家就問:「史懷哲先生,你年紀那麼大了,為何要這樣做?」他回答:「No one should have to carry a burden like that alone.(沒有人應該自己一個人扛那麼大的重擔)。」這是葉忒羅對於為何要小組化而給予摩西的理由,我想這也是小組中最大的目的──互相幫助、照顧與扶持。

今天的經文,背景是摩西被上帝呼召,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而由於此事可能會很危險,摩西就將妻小留在岳父家中,請葉忒羅照顧,後來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成功地出埃及並過了紅海,直走到何烈山,在那安營時,葉忒羅就帶著女兒西坡拉和兩個孫子(老大叫革舜,意思是寄居,老二叫以利以謝,意思是神助)去拜訪摩西,讓他們一家相聚。摩西就請岳父作客,在帳棚裡向葉忒羅講述自己經歷神的大能,包括在埃及的十個神蹟、過紅海、汛的曠野有嗎哪、利非訂的磐石出水、以及與亞瑪力人打仗時摩西舉起雙手就打贏,葉忒羅聽了,感受到「你們的上帝真的是最偉大的」,就決定獻燔祭和平安祭給上帝;第二天,葉忒羅看見摩西從一早就處理眾人之事,直到夜間都未必能處理完,於是就給予摩西建議。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

Ⅱ、摩西的盲點  

摩西是神的僕人,神與他面對面說許多的話,但摩西仍有盲點。何謂盲點?若我們現今去看眼科,醫生可以讓我們看我們的眼底鏡,在眼底鏡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點,一點較亮,另一點較暗,亮的這點叫作視神經盤(Optic Disc),暗的叫作黃斑(Macula Lutea);亮點是因為該處都是視神經,我們所有看到的光線都集中在那點,使整束神經往後傳送至大腦,所以在這點是看不到的,而比較暗的點卻是看的最清楚的地方,因為該處都沒有神經。視神經盤就是我們的盲點(Blind Spot),上帝造我們時就讓我們有了盲點,但感謝主,我們有兩個眼睛,眼睛的盲點不是在眼球中間,而是在偏鼻側,因此兩個眼睛的視角盲點就互相遮蓋,使我們看東西時不覺得有盲點。屬靈上也是這樣,不論何人,都會有他的盲點。 

「第二天,摩西坐著審判百姓,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摩西的岳父看見他向百姓所作的一切事,就說:你向百姓作的是什麼事呢?你為什麼獨自坐著,眾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摩西對岳父說:這是因百姓到我這裡來求問神。他們有事的時候就到我這裡來,我便在兩造之間施行審判;我又叫他們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出18:13-16)從這當中,我們看見摩西的工作有三方面,第一是主前代禱,第二是關顧牧養,第三是教導神的律例。並且:

1. 摩西盡忠職守  

上帝說「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民12:7)摩西在侍奉上是盡忠職守的,但一個人即使忠誠,卻不代表他一定是對的:「He is sincere, but sincerely wrong.」,所以我們要釐清,即使忠心、誠懇地在服侍,仍可能會有我們的盲點。

2. 摩西三重服侍

第一個是主前代禱:摩西曾在以色列人造金牛犢犯罪時,到神面前求神原諒百姓,「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祢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祢從祢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32:31-32)。他牧養關顧,但也曾因為太繁重,就對上帝說:「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民11:14)。他也教導,「...摩西照耶和華藉著他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話都曉諭他們」(申1:3)。

3. 岳父直言相勸

當葉忒羅直接給予摩西建議時,摩西並沒有因驕傲而不受教,而是聽了進去,並且去做,這是摩西謙卑的地方。箴言說:「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27:5-6)好朋友就是可以當面指出對方的盲點。

4. 摩西謙卑受教

「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12:3)。

看來摩西在三重服侍中盡忠職守,面對岳父直言相勸,也能謙卑受教,那麼摩西的盲點何在呢?依我來看,摩西的盲點用英文來說就是Indispensable Syndrome,翻譯成中文叫作「非我不可症候群」,雖然認為自己重要、並且盡忠,這是無可厚非,但若認為非我不可,這可能會是一個盲點。即使摩西想著:「神只有親自對我說話,所以別人一定會判斷錯誤、會處理不好」,這樣的想法也沒有錯,但每件事真的只能一個人做嗎?

Ⅲ、葉忒羅的建議

葉忒羅給摩西的建議當中,並不是指任何事情都交代下去,而是要分辨何種事情可以交代、何種事情卻不能。「你這做的不好。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裡,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出18:17-23)

1. 代禱乃首要

葉忒羅所給的第一個建議是,摩西不可停止為他所帶領的人禱告,主前代禱的事情,不能交代給別人而自己就不做了:「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撒上12:23)現在我們也開始在改變我們禱告會的方式,弟兄姊妹,若你的時間允許,我鼓勵你來參加,希望我們可以一起來禱告。

2. 教導神律法

第二件事情是要教導,葉忒羅也認為這件工作不能被交代下去而自己不做,因為摩西受過神給予的裝備,「摩西將以色列眾人召了來,對他們說:以色列人哪,我今日曉諭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可以學習,謹守遵行」(申5:1)。

3. 栽培領導者

只有關顧牧養的事,葉忒羅認為摩西可以將其交代分派下去。使徒保羅就把牧養的事情交代給提多,並且對提多說,要再交代給長老,使得牧養教會的事能被慢慢地交代下去,讓大家都能參與,「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多1:5)。

4. 確定神帶領

葉忒羅說完建議,最後對摩西說:「這是我的建議,但你自己要確定是神的帶領才去做」,葉忒羅沒有倚老賣老,而要摩西自己到神的面前去尋求。約翰壹書也提到:「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約壹2:27)。我希望我們有兩種態度,第一種是,對於一般人所說的話,我們願意謙卑地聽,第二種是,聽完後我們要到神面前禱告:「神啊,祢是否要透過此讓我學習什麼」,這樣就不會是只聽神的聲音而不聽進任何他人的話,這成了屬靈的驕傲,也不會別人說什麼就跟著做,自己反倒不用負責任。我們要聽了後,向神禱告,看這是不是神要教導我學習的。

所以整個來說,葉忒羅給摩西的建議是,關懷的事工要以小組的方式來關顧,並要有分層組織,有「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到最小的單位是十個。我們現在所推動的小組,也用大約十個作為最小的關懷單位。

Ⅳ、領袖的條件

葉忒羅也有對摩西說,要做這樣的帶領者,必須要有一些條件,而不是任何人都能這樣做的:「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出18:21)這是葉忒羅向摩西建議的領袖條件。

1. 有領導恩賜

首先是有才能,有領導的恩賜,這是指對事情、對關顧而言。神給教會許多不同的恩賜,「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弗4:11),我們應當照著恩賜來做帶領的工作。

2. 存心敬畏神

第二個條件是,我們若有這樣的恩賜,在神面前應當要有敬畏神的心。若是敬畏神,就不會有欺人之心,每一個帶領者,特別在關懷事工上,是要幫助別人,絕不該將小組、團契肢體當作你的資源,這樣是濫用神給你的領導權柄。尼希米的前任省長,就是利用他的職權來欺負他應當要照顧的人,「在我以前的省長加重百姓的擔子,每日索要糧食和酒,並銀子四十舍客勒,就是他們的僕人也轄制百姓;但我因敬畏神不這樣行。」(尼5:15)尼希米說,因為他敬畏神而不敢如此。身為一個帶領的人,對神應當有一顆敬畏的心。

3. 忠誠又信實

與人所建立起來的關係,應該是讓人感到誠實可靠,讓人能將他的困難對你
訴說,而不怕會被傳出去,「你們所當行的是這樣:各人與鄰舍說話誠實,在城門口按至理判斷,使人和睦」(亞8:16),說誠實的話,照真實來判斷,不偏袒某一方,這樣就可解決事情,大家彼此和睦。

4. 恨不義之財

最後一點,當人與人互相幫助時,會不會有利益就滲進來呢?這是我們必須相當小心的,彼此幫助時,不該圖謀不義的錢財。

所以要依照恩賜做事,在神面前要敬畏神,在人面前要有忠誠,遇到財利時要小心,不該拿的不要拿。如果一個人有這四個基本的條件,那他就預備好可以來做關懷的事工、可以來幫忙其他有困難的人。以賽亞書說:「行事公義、說話正直、憎惡欺壓的財利、擺手不受賄賂、塞耳不聽流血的話,閉眼不看邪惡事的」(賽33:15),不要欺壓得財利,不要受賄賂,這樣神就會喜歡你。

Ⅴ、屬靈的功課

1. 代禱教導與牧養關顧

我們在這一小段經文裡學到哪些屬靈的功課呢?第一,教會的領導者必須要持守代禱和教導,牧養關顧則應該可以放下去讓弟兄姊妹來帶,特別是採用小組的方式,使大家可以互相照顧;領導者不可停止為他所帶領的人禱告,主前代禱的事情,不能交代給別人,而自己就不做了,在教導神律例的事上也一樣。所以初代教會遇到困難時,使徒們決定不能放棄的是祈禱傳道,「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其它的,比如管理餐食、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應該可以再找一些人來幫忙,執事就這樣產生,初代教會就這樣開始。

2. 揀選栽培與授權交託

對於你所找的人們,你要能放手、交託(delegation)。保羅跟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栽培下一代的領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3. 謙卑受教與終生學習

摩西雖然年事已高,在神面前經歷許多,但他在神面前只要有學習的機會,就願意學。以賽亞書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50:4),,我們應該一直抱持這種願意學習的態度。一個不斷學習的人,是可以繼續教導別人的人。

4. 照顧自己與鼓勵參與

最後,一個領導者要學會照顧自己。像摩西這樣因承擔太多而累極,並沒有什麼好處,我們應當知道怎麼照顧自己,並也鼓勵大家一同來參與侍奉,而不是我們自己做而已。以弗所書說,教會的領袖最主要該做的是成全聖徒,各盡其職,才能將教會建立起來,「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

Ⅵ、結論:連於元首基督 全身聯絡合式 百節各按各職 功用彼此相助 身體漸漸增長 愛中建立自己

教會的頭,是基督而不是牧師。我們在基督的身體裡各有其角色,被擺在基督身體上不同的部位,「...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5-16),最重要的是百節各按各職,功用彼此相助。我們來到教會,是只來作主日禮拜,但我不認識人,人也不認識我嗎?這樣當遇到困難時要找誰幫助?同樣的,別人遇到困難時你也不會知道,因為你和別人沒有交集。我們是否能想想,「我能做什麼嗎?」我希望每個人在教會都有服侍,而且大家都有一個小組,在小組中互相得到幫助和關心,這樣才能百節各按各職,功用彼此相助,教會才有真實關係的增長,而不是鬆散人數的增加。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謝謝祢,今天這個小小的故事讓我們看見,摩西他那麼偉大、那麼勇敢,但他有盲點,可是他願意謙卑學習。也讓我們看見葉忒羅真的是給摩西一些好的建議,他的建議中,認為關懷照顧的事情應該是大家都要參與的。主,我們和平教會距離這個理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幫助每位弟兄姊妹,知道自己的恩賜,願意將恩賜為主所用,在教會中積極參與服侍,也能看見別人的需要,彼此相助,一起互相關懷、互相照顧。我們這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十三) —葉忒羅 (Jethro)


小組系列(十三) —葉忒羅 (Jethro) ( 國語 )



小組系列(十三) —葉忒羅 (Jethro) ( 台語 )

【講道大綱】

I. 引言:史懷哲的小故事(Dr. Albert Schweitzer)

II. 摩西的盲點
1. 摩西盡忠職守 (民12:7)
2. 摩西三重服侍 (申1:3)
3. 岳父直言相勸 (箴27:6)
4. 摩西謙卑受教 (民12:3)

III. 葉忒羅的建議
1. 代禱乃首要 (撒上12:23)
2. 教導神律法 (申5:1)
3. 栽培領導者 (多1:5)
4. 確定神帶領 (約壹2:27)

IV. 領袖的條件
1. 有領導恩賜 (弗4:11)
2. 存心敬畏神 (尼5:15)
3. 忠誠又信實 (撒8:16)
4. 恨不義之財 (賽33:15)

V. 屬靈的功課
1. 代禱教導與牧養關顧 (徒6:4)
2. 揀選栽培與授權交託 (提後2:2)
3. 謙卑受教與終生學習 (賽50:4)
4. 照顧自己與鼓勵參與 (弗4:12)

VI. 結論:連於元首基督 全身聯絡合式
百節各按各職 功用彼此相助
身體漸漸增長 愛中建立自己
(弗4:15-16)

默想

1. 你對摩西的盲點有何感想?
2. 你對葉忒羅建議有何意見?
3. 你是否學到什麼屬靈功課?

金句以弗所書第4章15-16節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星期日, 12月 2

[講道集] 建造系列(二十一):祭司(四)

寫作於2007.12.0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出埃及記二十八章30節      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建造系列的講道篇,這次是最後一篇。今天我們要看的是祭司服飾,放在胸牌袋子裡面的兩個神秘小物件,聖經說是烏陵和土明,它跟我們的信仰有什麼關係嗎?關於祭司是在哪裡、在什麼時候穿這套禮服呢?再向大家作個解釋:祭司的七件式大禮服,頭上戴的是冠冕,胸前是胸牌,胸牌下面的背心是以弗得,綁在以弗得外面的腰帶,腰帶下面藍色的外袍,外袍裡面白色長至腳踝的內袍,還有最底層遮掩下體的褲子,這樣從外到裡、從頭到腳共七件。祭司服侍上帝,要穿這七件式套裝的禮服,「你要給你哥哥亞倫做聖衣,為榮耀、為華美。又要吩咐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靈所充滿的,給亞倫做衣服,使他分別為聖,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所要做的就是胸牌、以弗得、外袍、雜色的內袍、冠冕、腰帶,使你哥哥亞倫和他兒子穿這聖服,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出28:2~4)它是為了榮耀和華美,這段聖經寫了六件,在接續的經文才提到褲子。穿七件是要供祭司的職分,是指每一天服侍時都這樣穿,可是一年一次的Yom Kippur(贖罪日)就不一樣,一年一次大祭司要穿過幔子到至聖所的時候,這些原先外面穿的漂亮的衣服都要脫掉,只剩下內袍,裡面還有一條細麻腰帶,這點須交代清楚,免得有人以為祭司只穿著一條短褲。在至聖所裡面穿的是這樣:記載在利未記第十六章4節說:「要穿上細麻布聖內袍,把細麻布褲子穿在身上,腰束細麻布帶子,頭戴細麻布冠冕;這都是聖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後穿戴。」一年一次穿上細麻布的聖內袍,細麻布的褲子,細麻布的腰帶,還有細麻布的冠冕,整個全身是穿全白的到至聖所裡去,在Yom Kippur,祭司一年一次才能進去至聖所,不是穿七件式禮服,而是全身白色的細麻聖服。所以祭司平常穿那七件華麗的禮服是在聖所裡面,穿全白的細麻聖服是在至聖所裡面,穿七件式禮服是一天早晚兩次,穿細麻聖服是一年一次,七件禮服用的是五彩的聖袍,是金黃色的、藍色的、紅色的、紫色的,很漂亮,細麻聖服是全身白色的麻紗,七件禮服代表榮耀與華美,細麻聖服代表純白和聖潔。不一樣的衣服,不一樣的象徵,我們要記得,祭司在聖所裡面穿這七件式禮服,進到至聖所就穿純白的麻紗了。

Ⅰ、引言:Todd Walker的故事

今天要介紹胸牌的口袋裡面放的兩個物件,一個叫烏陵,一個叫土明,是神秘的小物件,最近有個美國人說他找到了,這個人叫作Todd Walker,他住Kentucky(肯塔基州)Owensboro,是貼磁磚(tile)的水泥工,因為沒有工作,就到緊鄰田那西州的Nashville市(那什維爾)找工作。閒逛中,逛到一間賣二手貨的超商Goodwill Superstore,在店裡看到一件東西,只賣69cents(分)美元,他本來覺得好玩就買回家去,結果在這個便宜貨中,發現新天地,讓他大為吃驚。趕緊告訴他的兩個親戚,那兩個親戚就說「真的耶,可能就是烏陵(Urin)和土明(Thummim),好神奇喔」,然後到處向人展示,有人把他發現的經過拍成影片。有人透過這個東西看見埃及的金字塔,似乎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東西在哪裡面。他們去請教考古學家、神學家,會不會這就是很早以前失落的烏陵和土明呢?這部短片,拍攝的人只是把這個現象,記錄下來讓大家看,這是最近發生的事情,大概去年這部影片拿到國際紀錄片參展時還得獎。這跟我們今天要講的有什麼關係嗎?烏陵和土明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Ⅱ、烏陵土明的奧秘

1、 上帝交代放胸牌裡

關於烏陵土明聖經記載的很少,在出埃及記只記錄一件事情,就是上帝交代摩西說:「烏陵土明要放在亞倫胸牌的口袋裡面」,就這麼一句話,並未交代是用什麼做的,是什麼模樣,是誰做的。於是就有很多的猜測,我們現在唯一知道的一點就是「在亞倫的胸牌裡面」,出埃及記說是放在決斷的胸牌裡,所以我們知道放是在胸前的口袋,知道是要作決定的時候用的,是要知道上帝的意思是什麼。「又要將烏陵和土明放在決斷的胸牌裡;亞倫進到耶和華面前的時候,要帶在胸前,在耶和華面前常將以色列人的決斷牌帶在胸前。」(出28:30)

2、 意義是光照與完全

它們的名字叫作烏陵和土明,這兩個名字的意思,一個是光照,一個是完全,希伯來文是אורים 和חממים,它們是複數、是多數,大部分的神學家認為這個是偉大的多數(Plural of Majesty威嚴的複數),它是用複數來代表單數,通常是因為太重要、太偉大了,就用複數來代表偉大和尊重,;就像上帝Elohiym(אלהים) 這個字是用複數來表示,其實神是單數的神,因祂太偉大了,我們只有用複數來代表祂的偉大。烏陵的單數是אור,土明的單數是תם;烏陵的原文אורים,土明的原文חממים;烏陵意思就是光照(light),土明意思是完全(perfect)。在聖經裡我們可以找到一些支持,這個אור出現在出埃及記第十三章(還出現在很多地方),聖經說:「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出13:21),這個「光照」就是אור (Ur),是要帶領他們往前走,這是烏陵。土明我們在詩篇一百零一篇2節看到:「我要用智慧行『完全』的道。你幾時到我這裡來呢﹖我要存完全的心行在我家中」(詩篇101:2),這個「完全」的就是תם (Thum),是土明的單數,光照和完全是亞倫的胸牌裡面那兩件神秘小物件的意義。

3、 上帝帶領重大抉擇

放這兩個小物件是做什麼用呢?這兩個小物件是用在當全國面臨重大事件要作決定的時候,就靠這兩個小物件來求問上帝「我們該怎麼做」。摩西將退休的時候,上帝向摩西說:「你要退休了,你要立約書亞來傳承」,可是摩西和約書亞是不一樣的,因為摩西是上帝直接向他講話,而上帝不直接跟約書亞講話,約書亞若要知道上帝的意思,他一定要跑去問祭司以利亞撒(亞倫的兒子),他接任亞倫作大祭司,問他做什麼呢?因為他要用烏陵的判斷來告訴約書亞該怎麼做,約書亞算是總統或是統帥,帶領全以色列人進迦南,到底要怎麼打仗的事情,一定要問祭司以利亞撒,以利亞撒要幫他問烏陵,所以從約書亞之後,它的重要性就顯出來了。「他要站在祭司以利亞撒面前;以利亞撒要憑烏陵的判斷,在耶和華面前為他求問。他和以色列全會眾都要遵以利亞撒的命出入。」(民27:21)

4、 無人確知如何指引

大衛王時代,到底烏陵土明是怎麼告訴人的呢?有些學者認為,這跟擲杯一樣,就是yes or no,就是兩塊石頭,一塊黑的,一塊白的,黑的就是no,白的就是yes,可是我們在一些地方發現不是那麼簡單,猶太的拉比甚至告訴我們說,與胸牌也有關係,而且祭司有時候還會看錯,要很小心的看。如何看的方法,我寫在牧函上。看來有些複雜,以致於很難明確知道,上帝怎麼藉著這兩個物件來顯明祂的心意。大衛王曾經有一次在利乏音山谷跟非利士人打仗,他求問烏陵和土明,祭司就跟他說:「你去攻打他們」,後來大衛登基,非利士人又打來了,上帝不像第一次說得簡單明嘹,卻講的很複雜:「大衛求問耶和華;耶和華說:不要一直地上去,要轉到他們後頭,從桑林對面攻打他們。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就要急速前去,因為那時耶和華已經在你前頭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撒下5:23~24)不要正面打,要轉到後面去,從桑林裡的後面打,你聽到有聲音的時候就趕快去,耶和華已經在你面,哇,說這麼多的話,就不是yes or no可以說明白的,所以現在我們就有點困惑 (puzzle),到底祭司憑什麼知道上帝的意思。我们只能說,我們不容易確實知道上帝是怎麼跟祭司講祂自己的意思了。

5、 等待大祭司來帶領

後來他們亡國被擄歸回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情況,就是當他們要重建聖殿時,祭司都回來了,結果有一些祭司拿不出戶口名簿,他們說:「我們是祭司」,但是以斯拉和尼希米說:「你們去把戶口名簿申請過來證明你們是祭司的後代」,結果拿不出來,那時候又沒有DNA可以證明他們是祭司的後代,怎麼辦呢?這是一件大事情,以斯拉和尼希米就對他們說:不可吃至聖的物,直到有用烏陵和土明決疑的祭司興起來。」(拉2:63)一直要到有用烏陵和土明決疑的祭司興起來,可見當時烏陵土明已經失傳了,沒有這樣的祭司,也不知怎麼用了。整個以色列人在等,等待哪一天上帝會再把有烏陵和土明的大祭司帶來,才又可以知道神在重大事情上的帶領,這是我們所知道有關烏陵和土明的奧秘。

Ⅲ、烏陵土明的故事

1、 亞倫決斷胸牌裡

有關烏陵和土明的故事倒是不少,從摩西交棒給約書亞說「你要問祭司以利亞撒」開始,一直到大衛王為止,從一些故事裡,我們可以知道烏陵和土明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可是大衛王以後聖經就沒提了,甚至到了以斯拉的時代就明說沒有了。我們會問「為甚麼這樣呢?」,大衛王時代,除了烏陵和土明之外,還有先知,比如拿單、迦得…等先知,因此有人認為,當神開始興起先知以後,烏陵和土明的需要性漸漸消失,因為神可以透過先知,直接用話語講出來,不像大祭司「又要將烏陵和土明放在決斷的胸牌裡;亞倫進到耶和華面前的時候,要帶在胸前,在耶和華面前常將以色列人的決斷牌帶在胸前。」(出28:30)

須要在會幕裡面觀察半天,然後解釋「到底這是什麼意思?」。

2.以利亞撒求問神

這個故事當然就從摩西開始講起,上帝說烏陵土明要放在亞倫的胸牌裡,而且亞倫不能忘記戴它,24小時到神的面前一定要戴在胸前,可是我想,可能只是戴在那邊根本用不上,為甚麼用不上呢?因為不需要用。有事情上帝都跟摩西講,而且是明講的,所以根本不需要亞倫去猜,只是告訴他說:「不管有沒有用就是戴在那裡,反正放在那裡面就是了,每一次到我面前你就戴著胸牌」,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什麼時候開始有用呢?摩西死了以後,上帝就不直接講話,上帝是透過烏陵和土明講話,約書亞被膏立為大將軍,要帶領以色列民進迦南的時候,摩西就跟約書亞說,你有事情的話記得要請問祭司以利亞撒,他會幫你去問烏陵和土明,告訴你該怎麼做,烏陵和土明在約書亞的時代開始變得很重要。「他要站在祭司以利亞撒面前;以利亞撒要憑烏陵的判斷,在耶和華面前為他求問。他和以色列全會眾都要遵以利亞撒的命出入。」(民27:21)

2、 約拿單被察出來

後來發生一件事情,在伯亞文的樹林,掃羅和非利士人打仗,約拿單是掃羅的兒子,他很會打仗,那次打了大勝仗,可是在打仗中,掃羅講了一句衝動的話,他說:「今天誰敢在打勝以前吃東西的,一定受咒詛」,哇!大家聽到很失望,很累很餓卻不能吃東西,可是掃羅頒布這命令的時候,他的兒子約拿單沒有聽到,所以當他在森林裡面看到蜂蜜時,「啊,很好吃」,約拿單就馬上拿起來嚐了一口,哇,精神變得很好,好像有糖尿病血糖不足的人,吃一塊糖後整個精神都來了,所有的人都不敢吃,在一旁邊觀看,因為知道吃了會被咒詛,可是約拿單不知道,好了,勝仗打到傍晚的時候,掃羅就說:「乘勝追擊,乘著晚上把敵軍消滅」,可是他有點怕,於是把祭司叫來,祭司亞希亞穿著以弗得來了,掃羅就說:「你幫我問,可不可以打」,聖經說:「上帝不回答」,咦?這就奇怪?如果說烏陵和土明是一個表示yes,一個表示no,一定會有答案嘛,看你摸出來是黑的或是白的就知道了,但是實際上不是那麼簡單。上帝不回答,掃羅就知道有問題了,平常問上帝,上帝都會回答,「一定有罪,現在問題是誰犯罪?」因為掃羅王早上講過「發誓,誰敢吃東西就會被咒詛」,然後掃羅王就問以色列百姓說:「你們誰偷吃?」大家都知道是約拿單偷吃,所以都不敢講話,「好!你們既然都不講,把烏陵土明拿出來」,掃羅就禱告耶和華上帝;根據學者講的(他們把希伯來文重組),掃羅那一句話是說:「上帝啊,如果是我或約拿單犯罪的話,祢就把烏陵顯出來;如果是以色列百姓犯罪的話,祢就把土明顯出來」,這樣就把國王的家和百姓的家分別出來,結果想不到是烏陵顯出來,他沒話講了,是王家的問題,不是百姓的問題,「掃羅禱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求你指示實情。於是掣籤掣出掃羅和約拿單來;百姓盡都無事。」(撒上14:41~42)掃羅本來很有把握,現在只好把約拿單和自己再一次提出來求問神,「到底是我的問題還是我兒子的問題?」結果是兒子被顯出來,掃羅就跟約拿單說:「你做了什麼事情?」約拿單說:「我沒有聽到並不知道,可是肚子很餓,所以看到蜂蜜就吃了一點」,掃羅說:「那你該死,今天一定要死」,可是那次勝仗是約拿單打出來的,所以全國的人都跪在掃羅的面前說:「不可以這樣,你下達命令時他沒有聽到」,後來掃羅並沒將他的兒子殺死。從這個故事看來,烏陵和土明是拿來鑑定誰對誰錯。烏陵和土明的作用,包括國家遇到大事的決定,或是鑑定誰有問題。

3、 大衛尋求神指引

大衛王也用烏陵和土明,有一次非利士人要攻打基伊拉城,這城蓋的很堅固,但人民很少,基伊拉人很害怕,當時因為掃羅要殺大衛,他正逃亡中,基伊拉的長老百姓跑來找大衛說:「拜託你,救救我們」,大衛的士兵們說:「不要去,那座城可以進去不好出來,萬一掃羅把你包圍起來你就死定了,反正你現在在跑路嘛,掃羅追殺你,你就不要管他們了」,大衛就問上帝,他要祭司拿以弗得來,上帝就跟他說:「你去救,可以救回來」,大衛就派士兵把基伊拉城救回來,好啦,烏陵土明斷的沒有錯,他一進基伊拉城,掃羅聽到消息就馬上派兵要去圍城,那座是小城嘛,一圍起來大衛就像甕中捉鱉,跑都跑不掉,掃羅說:「這一次你死定了」,哪裡知道大衛很敏感,他一聽到風聲不對,馬上對祭司亞比亞他說:「以弗得拿出來,幫我問問看」「大衛知道掃羅設計謀害他,就對祭司亞比亞他說:將以弗得拿過來。」(撒上23:9)問說「到底掃羅會不會來?」,結果一顯出來,「會,會來」,大衛說:「好,就算他會來,我救了基伊拉城一命,這城的人會不會把我交出去,免得他們全城被殺掉」,上帝說:「一定會」,意思就是說,雖然你救了他們一命,可是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他們會犧牲你。大衛一聽知道不對,掃羅從前門來,大衛就從後門溜掉了,所以這一次掃羅沒有逮到大衛。這個故事,是大衛用烏陵和土明來做重要的決定,也救了自己的命。

4、 耶和華不理掃羅

掃羅後來作王越作越糟糕,到最後上帝完全不理會他。有一次非利士人在基利波要跟掃羅打仗,掃羅怕得要死,他跑去問祭司,烏陵土明怎麼弄都弄不出來,它又跑去問先知,先知也不講話,他用盡方法,期望上帝在夢中給他啟示,上帝也不理他,「掃羅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卻不藉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撒上28:6)從這段經文,我們知道烏陵和土明不是唯一知道神心意的方法,這裡提到三個方法,上帝或是藉著夢,或是藉著先知,或是藉著烏陵土明,可以向人啟示祂的心意。可是這一次上帝三個方法都不用,這下掃羅就緊張害怕了,不得已使用最後一招「牽亡魂」,可是掃羅以前自己規定不可以這樣做,所有的人都不敢做,只能偷偷地做,但掃羅這一次很急,就化裝成平民,乾隆皇帝下江南,跑去問隱多珥的女巫,去跟她拜託,「我有急事,我掛急診」,女巫說:「你要做什麼?」掃羅說:「我要找一個人」「找誰?」掃羅:「剛剛過世的撒母耳」,女巫才驚覺說:「糟糕,那你一定是掃羅,你先前才下命,如果有人交鬼行巫術就要處死,你現在反倒來要害死我」,掃羅說:「不是的,我很急,今天我保證不會殺你,只要你把撒母耳叫出來就好」,女巫就開始做法術,結果撒母耳本來在休息,就真的是給他吵出來了,「你…找我…做什麼?」掃羅說:「妳看到誰?」女巫說:「有一個穿著白衣服的老人出現」,「啊,那是撒母耳」,掃羅趕快跪下來,說:「撒母耳,拜託啦,上帝都不理我,你跟我講到底該怎麼辦?」撒母耳說:「你不聽從神,所以上帝不理你了,你找我來也沒有用,上帝已經命定了,明天你和你的兒子都會死在戰場」,掃羅嚇得吃不下飯跪在地上,結果真的第二天他和他兒子都戰死在基利波山,悲慘收場。上帝不藉烏陵和土明回答掃羅。

Ⅳ、烏陵土明預表基督

1、 基督是真光、無瑕疵羔羊

烏陵土明這個東西代表什麼呢?代表我們的耶穌基督。我們說,有關舊約的東西都是預表基督。基督是真光,而烏陵是光照;基督是完全、無瑕疵的,而土明是完全的,聖經說:「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聖經也說:「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1:19)基督是無暇疵的羔羊,所以基督既是烏陵,基督也是土明。

2、 奇妙的策士、智慧與知識

基督在世上讓我們看見,祂可以指引我們,在面臨人生困難的時候,祂為我們找到突破困境的出口,經文裡說到:「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9:6)祂是奇妙的策士(Wonderful Counselor),而且在祂裡面充滿智慧和知識,「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裡面藏著」(西2:3)。透過新約行淫被抓婦人的故事,我們看見耶穌可以幫我們解決困難,這個行淫的女人差不多快要沒命了,快要被人用石頭砸死了,耶穌用祂的智慧解救她,而且還勸她不要再做同樣的事情。耶穌不只這樣,在同一件事上,祂還教導那些自以為是的人,教他們會自我反省,使他們不犯下殺人的罪,所以耶穌真的是我們的烏陵和土明,可以幫我們處理困難,可以帶領我們走出一條道路,是充滿智慧和知識的。

3、 住我們中間、親切的指引

上帝交代摩西,烏陵和土明不能放在別的地方,只能放在亞倫的胸牌裡面,胸牌裡除了烏陵和土明以外,有十二塊寶石鑲在胸牌的外面,代表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所以烏陵土明是和十二塊寶石最貼近的,是在那十二塊寶石當中的,是在那裡面的,因此烏陵土明有一個意義是說,神是願意住在以色列百姓當中的。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正是這樣子,「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祂住在我們中間,祂親切的指引我們,祂是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祂也把我們稱作朋友,「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在撒該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烏陵土明這樣的意義,耶穌到了耶利哥城,跟稅吏撒該說:「我要住到你家,我把你當朋友,而且我會幫助你改變目前的困境」,這個自以為聰明,想辦法欺負人、賺很多錢,很有地位、大家討厭的人,因為耶穌願意到他家住、願意把他當朋友,他的生命改變了。這是烏陵和土明預表基督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祂要幫助我們的生命改變。

4、 末世的曉喻、完全的表明

最後我們講到尼希米和以斯拉,他們說:「我們在等那位能夠用烏陵和土明來幫我們作決定的祭司興起」。在撒馬利亞的婦女,他們也在等將來有一位彌賽亞,「他如果來了,就要把一切的事情跟我們說」。所以他們都在等那個烏陵土明,聖經說,那就是耶穌基督,在末世的時候,祂就要來告訴我們上帝的事情,所以希伯來書說:「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祂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藉著祂創造諸世界。」(來1:1~2 )耶穌來之後,會比以前的人更清楚神的心意,因為祂是父懷裡的獨生子,可以把上帝的意思完全的表白出來,「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1:18 )

5、 登耶和華山、訓誨出錫安

到將來千禧年的時候,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更清楚了,所有的人都希望到錫安山去,因為在那裡有神的訓誨,「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祂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彌4:2;賽2:3) 所以上帝的烏陵土明,將來是在耶穌基督身上,是會回到錫安山來教導我們的,這是世界的末了,所以耶穌真的是上帝給我們的烏陵和土明。

Ⅵ、結論:烏陵與土明 真理與恩典

烏陵的意思是光照,土明的意思是完全。約翰福音說耶穌來的時候,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真理,一個是恩典,「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真理會光照我們,恩典會讓我們完全,耶穌是恩典和真理,真的如烏陵和土明所預表的,因為「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1:18 )祂怎麼表明呢?因為上帝有兩個特點,約翰壹書第一章5~7節說:「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光一到,黑暗的地方就會被照出來,如果我們願意認錯,耶穌就能夠幫我們把黑暗的地方洗乾淨,這是烏陵的意義。約翰壹書第四章16節說:「…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祂裡面。」不只這樣,還說:「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4:12),愛幫助我們越來越完全,光讓我們能夠脫離黑暗,這是烏陵和土明給我們的意義。其實上帝給我們最大的帶領就是,祂要用聖經的真道,照出我們內心的黑暗,另外主耶穌基督的愛,讓我們在彼此的關係當中,能夠學會彼此相愛,但願我們樂意讓耶穌的真理來光照我們的黑暗,讓耶穌的愛幫助我們彼此相愛,越來越完全。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上帝我們感謝祢,祢在出埃及記的時候交代摩西,記得要把烏陵和土明放在亞倫胸前的口袋裡,可是祢就沒有多講,神啊,我們今天才知道,其實那是一個預表,預表主耶穌基督祂來了,是要把神的心意完全的彰顯在我們的心裡。主耶穌基督的真理可以光照我們生命中的黑暗,好讓我們可以悔改,能夠到神的面前;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能夠彰顯神的愛,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怎麼彼此相愛。在我們人生的旅途當中,有時候因為我們自己內心的黑暗和罪惡,以致於我們看不清祢的帶領,我們害怕、我們不敢往前行,求主祢用祢的真理光照我們,讓我們明白,我們哪裡需要到耶穌的面前得赦罪,哪裡需要主來改變,主啊,有時候我們在彼此的關係當中,我們只顧自己,至於我們的關係,一直不能往前走,祢告訴我們說,『上帝是愛,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在彼此相愛中,讓我們的關係、讓我們的生命,能夠彼此造就、彼此成全,能夠越來越完全,不只我們越來越完全,我們所愛的人也在愛裡越來越完全。主耶穌,請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帶領我們在世的一生,這樣跟祢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星期日, 11月 25

[講道集] 建造系列(二十):祭司(三)

寫作於2007.11.2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出埃及記二十八章24節    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Ⅰ、引言:大祭司的繩索?

上次我們談到祭司的人選,,這次我們要談的是祭司的服飾,祭司穿什麼衣服有那麼重要嗎?你是否注意到,聖經花了多少篇幅來描寫祭司所穿的袍子嗎?在出埃及記二十八章用了43節,三十九章用了31節,在利未記第八章又用了9節,前前後後用了83節的聖經來描寫祭司穿的衣服。你知道他穿幾件衣服嗎?seven pieces,可以算是一整套的正式大禮服。可是後來有人另外為它加了一件。外加的這一件,並不是太漂亮,它只是一條繩子。到底祭司是穿七件或八件?當我再詳細查閱資料,發現繩子是後人加上去的,它應該是七件式的禮服(seven pieces)。聖經提到,祭司進會幕時,外袍要有鈴鐺,鈴鐺聲要被上帝聽見,免得他死掉,「亞倫供職的時候要穿這袍子。他進聖所到耶和華面前,以及出來的時候,袍上的響聲必被聽見,使他不至於死亡。」(出28:35衣服下面掛小鈴鐺,是什麼意思呢?有些拉比說,鈴鐺聲是告訴上帝說「我現在在這裡上班」,所以祢若顯現看到了我,不要把我殺死,因為我是來服侍祢的。又有拉比說,萬一祭司在裡面做錯了什麼事情,然後就被上帝殺死怎麼辦,因為經文說「免得你們死亡」。至聖所除了大祭司,沒有人可以進去,而且大祭司是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萬一他死在裡面,下一個大祭司要等到明年,那他在裡面放了一年,這樣不太好吧,所以他們為了安全起見,他們想到,用一條繩子綁在大祭司腳上,當他進入至聖所以後,小祭司在外面拿著這條繩子,他們就注意聽,聽什麼?聽看裡面有沒有「叮叮噹」的聲音,如果一段時間沒有聲音,就拉一下,會不會他打瞌睡了,還是怎麼樣,如果還在那就沒關係,如果都不動了,就要想辦法把他拉出來安葬,不然就不能處理啊,這是拉比的傳說,可是後來很多人發現,在猶太人的經典裡面,從來沒有提到這條繩子,繩子之說純屬虛構,詳細內容我寫在牧函裡,聖經中有些地方是蠻有意思的。聖經所寫七件,是那七件呢?以下我會逐一解釋。

Ⅱ、大祭司的服飾

1.冠冕

祭司頭頂戴的是禮帽、冠冕。冠冕怎麼做呢?是用白色的細麻做成的一頂帽子,就像阿拉伯人要用布在頭上繞繞繞,繞成一頂包裹的帽子,這樣還不夠,他的帽子還要有藍色的帶子綁著,又用一塊金色的金牌綁在額頭上,金牌上要用希伯來文刻「歸耶和華為聖」,這是祭司的帽子,「你要用精金做一面牌,在上面按刻圖書之法刻著歸耶和華為聖。要用一條藍細帶子將牌繫在冠冕的前面。這牌必在亞倫的額上,亞倫要擔當干犯聖物條例的罪孽;這聖物是以色列人在一切的聖禮物上所分別為聖的。這牌要常在他的額上,使他們可以在耶和華面前蒙悅納。」(出28:36~38)當有人獻禮物不小心有錯誤的話,祭司所戴的這個帽子,就是承擔這冒犯的責任,這樣的話,以色列人敬拜的時候,才會蒙耶和華上帝的悅納。

2.胸牌

胸前要戴一個由一片長方形折成虎口正方形大小的牌子;好像幼稚園小朋友胸前帶著一塊小小的、用來接口水的圍兜;它是一個口袋,口袋裡面放著兩顆求問上帝的石頭,這兩顆一個叫作烏陵,一個叫作土明,下次我會講這部份,袋子外面要鑲上十二顆很漂亮的寶石,代表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這個叫作胸牌(出28::15~30)。胸牌的四個角落是四個金環,上面用金鍊子,下面用藍色的繩子,綁在下面那件背心以弗得上。

3.以弗得

我剛才講過,胸牌是掛在這個顏色很漂亮的背心上,它叫作以弗得(ephod),以弗得要用很多顏色的線,要用藍色、紫色、紅色,還有白色的細麻,所以其實是四種顏色,用線撚成細麻布把它編織上去,編織得很漂亮。以弗得的特點是在肩膀,它前面一片、後面一片,中間是用肩帶把它連起來,肩帶上面要特別放兩塊紅色的瑪瑙,這兩塊石頭放在肩上做什麼呢?要刻上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一邊刻六個,另一邊刻六個,要一直掛在大祭司的肩膀上,在耶和華面前叫作紀念石,這就是以弗得。「他們要拿金線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並撚的細麻,用巧匠的手工作以弗得。以弗得當有兩條肩帶,接上兩頭,使他相連。其上巧工織的帶子,要和以弗得一樣的作法,用以束上,與以弗得接連一塊,要用金線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並撚的細麻作成。要取兩塊紅瑪瑙,在上面刻以色列兒子的名字:六個名字在這塊寶石上,六個名字在那塊寶石上,都照他們生來的次序。要用刻寶石的手工,彷彿刻圖書,按著以色列兒子的名字,刻這兩塊寶石,要鑲在金槽上。要將這兩塊寶石安在以弗得的兩條肩帶上,為以色列人作記念石。亞倫要在兩肩上擔他們的名字,在耶和華面前作為記念。」(出28::6~12)

4.腰帶

以弗得,如果沒綁住的話會晃來晃去,所以要用一條跟以弗得同樣顏色的腰帶,把它綁好。拉比還說,在燒香的時候,腰帶綁好要垂下才好看,如果是祭祀殺祭牲時,腰帶怕會被火燒到,腰帶要改放在肩膀,所以在銅祭壇和金香壇服侍時,腰帶的束法是不一樣的。「其上巧工織的帶子,要和以弗得一樣的作法,用以束上,與以弗得接連一塊,要用金線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並撚的細麻作成。」(出28:8)

5.外袍

腰帶下面的以弗得,長度差不多到大腿,而在以弗得的底層還有一件,它的長度及膝,由於這件外袍是純藍色的,所以被稱為藍色的以弗得外袍。以弗得的特點是在肩上的兩塊紅瑪瑙,外袍的特點則是在它的下擺。外袍的下擺要掛鈴鐺,鈴鐺中間還要穿插著石榴。石榴鈴鐺、石榴鈴鐺,一個接一個穿插排列著,這樣祭司來來去去會發出響聲才不會被上帝殺死。「你要做以弗得的外袍,顏色全是藍的。袍上要為頭留一領口,口的周圍織出領邊來,彷彿鎧甲的領口,免得破裂。袍子周圍底邊上要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作石榴。在袍子周圍的石榴中間要有金鈴鐺:一個金鈴鐺一個石榴,一個金鈴鐺一個石榴,在袍子周圍的底邊上。亞倫供職的時候要穿這袍子。他進聖所到耶和華面前,以及出來的時候,袍上的響聲必被聽見,使他不至於死亡。」(出28:31~35)

6.內袍


外袍下,就是長袖,長及腳踝(ankle)純白色的內袍,中文翻譯為雜色,詳細考查,英文叫作checker(花格紋),是指不是素素的,是有花樣的,因為有花樣,也稱之為花色。大部份的學者認為內袍是沒有顏色的、是純白的,從裡到外完整的一件衣服,是套在裡面的。「要用雜色細麻線織內袍,用細麻布作冠冕,又用繡花的手工作腰帶。」(出28:39)


7.褲子


最後經文,提到有一件褲子,這件褲子是小短褲,不是長褲,從腰一直穿到大腿,把下半身遮起來,「要給他們作細麻布褲子,遮掩下體;褲子當從腰達到大腿」(出28:42),這樣大祭司的服飾總共有七件。祭司是赤腳,聖經中沒提到穿鞋子,有學者認為:「不可能,一定是穿了鞋子」,可是聖經沒講,我們卻說有鞋子,這叫作無中生有,我們只可以說:「我不知道有沒有」。聖經有記載,從褲子到冠冕,大大小小共七件,這是大祭司的正袍。細麻布的褲子,細麻布就是白色的,為什麼要用細麻呢?它是有理由的,因為在上帝面前不可以流汗,所以要穿麻紗的,最吸汗、最透氣的衣料,這樣才不會流的一身是汗。


Ⅲ、服飾預表基督


1.褲子:靠著肉體是無益


為什麼要花八十三節的經文,來描寫祭司穿什麼聖袍呢?因為這七件的每一件,都有象徵耶穌基督的地方。褲子,根據聖經的說法就是,在上帝的面前不可以露出下體來,祭壇也不能有台階,要用緩緩的斜坡,因為腳一抬高,下身就露出來,這是不可以的。我們在神面前要留意,我們的慾望、私慾,在神面前不能任意顯露,要有節制、要能約束肉體的慾望。耶穌基督在世時,祂曾一次餵飽五千人,之後就有很多人跟著耶穌跑來跑去,耶穌向他們說:「你們要小心,你們不要注重肉身,肉身是沒有用的,你們要注重的是靈性的」。耶穌知道人有肉體的需要,有慾望,但在神面前要注重的是靈性的生活,「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


2.內袍:無瑕無疵獻給神


內袍是純白的聖袍,代表是無瑕疵、是聖潔的,像聖經希伯來書所說:「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祂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是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神嗎?」(來9:14)


3.外袍:把兒子帶入榮耀


藍色外袍的特徵,就是下擺的鈴鐺和石榴,根據他們的解釋,石榴的特點,就是種子特別多,你知道石榴嗎?一打開,裡面是滿滿的種子。石榴是一種結滿種子的水果,掛在那裡,預表的是耶穌是要帶很多的兒子(種子),到榮耀裡面去。鈴鐺則是一直在神面前發出聲音,預表祂在神面前不斷的為我們這些兒子禱告的聲音,這是鈴鐺和石榴的意義。聖經說,耶穌基督要領很多很多的兒子到榮耀裡去,「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來2:10)這是外袍有石榴、有鈴鐺所代表的意義。


4.腰帶:人子來要服侍人


記得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的時候,站起來拿起毛巾束腰,下一步呢?就是要工作,不工作的人不必綁腰帶,工作的人一定要綁腰帶,否則就不方便工作。腰帶代表耶穌是一個服侍的人,祂是要來服侍我們的。「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


5.以弗得:把羊扛在肩膀上


以弗得的特徵是肩膀上的兩塊紅瑪瑙。當耶穌基督找回那頭迷失的羊時,祂是把牠扛在肩膀上,「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找著了,就歡歡喜喜的扛在肩上,回到家裡」(路15:4~5)肩膀是代表人身上最有力量的部位。把一個迷失的、軟弱的扛在肩上扶持他,所以大祭司是扛著以色列人的軟弱,到神的面前來扶持以色列人的幫助者,耶穌基督是這樣的一個大祭司。


6.胸牌:按著名字叫出羊


胸牌的特點是它前面鑲有十二塊寶石,代表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刻在上面,每一個支派一塊石頭,顏色都不一樣。這代表不管你是什麼樣的石頭,不管本質怎麼樣,上帝都要大祭司擺在他的胸前,而且是一個一個按著名字帶到神的面前,且是永遠在神的面前。是緊緊的綁在胸前,絕對不可以離開的。聖經提到,「看門的就給他開門;羊也聽他的聲音。祂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約10:3)耶穌基督把每一個人的名字都放在心裡,祂是一個一個的,按他們的名字叫出來,祂愛我們愛到一個程度,以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來帶領我們。胸牌裡面有兩塊石頭,一塊烏陵,一塊土明,下次我會就這個,來談我們要如何明白神的心意。


7.冠冕:尊貴榮耀為冠冕


神為主耶穌基督預備一個冠冕,是以尊貴榮耀作冠冕。「惟獨見那成為比天使小一點的耶穌(或作:惟獨見耶穌暫時比天使小);因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叫祂因著神的恩,為人人嘗了死味。」(來2:9)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


1.褲子:不放縱肉體情慾


祭司的禮服對我們有什麼教導嗎?如果我們是小基督的話,這件衣服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從最底層的褲子來看,聖經提到褲子是為要遮蓋下體,所以要在神面前做一個服侍的人,我們需要記得不放縱肉體情慾,不要像有的小朋友,不管會不會漲肚子、拉肚子,反正看到西瓜就大口大口的猛吃,這個叫作放縱情慾。「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5:16)


2.內袍:作無瑕疵的兒女


內袍是白色代表無瑕疵。我們在世人面前,在這個彎曲背謬的世代,要誠實無偽,做一個無瑕疵的兒女,好像明光照耀,「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我們在神的面前的生活,是活在聖潔的生活中。


3.外袍:多結果子榮耀神


外袍吊滿石榴和鈴鐺,鈴鐺是祭司在聖所點燈及金香壇服侍時所發的聲音,聲音是給上帝聽的,因此有人認為鈴鐺是代表禱告的聲音。吊滿石榴和鈴鐺,代表充滿禱告的生活,是一個常常禱告的人,而且是結滿果子的人。我要在這裡提到有兩種果子,一種果子是生命的果子,就是你被聖靈帶領越來越聖潔,結出聖靈的果子。第二種果子叫作福音的果子,因著你有這樣的生命,你就帶領很多人進到神的國度裡去,就像耶穌基督把很多兒子帶進去一樣。我不知道你的外袍吊幾顆石榴?還是只有鈴鐺?還是根本沒有,只有一件外袍?外袍下面什麼都沒有掛,你就到上帝面前嗎?你的禱告生活,你傳福音的生活怎麼樣?這是外袍帶給我的省思。「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8)


4.腰帶:照恩賜彼此服侍


腰帶代表服侍。我剛才講過,耶穌基督願意謙卑的服侍,我们也需要學習彼此服侍,就像兩隻猴子彼此抓癢一樣,或是最幼小的猴子,牠沒有辦法服侍別人,牠就接受別人的服侍。教會明年要推動小組事工,有一種小組叫作比撒列小組,這種小組的精神,就是我願意服侍,我不在乎事情是否卑賤。這就是腰帶的意涵。耶穌為祂的學生洗腳,那是僕人做的事。只要是有需要的事情,我就願意去做,以我們教會來講,你願意在禮拜後去打菜嗎?你願意在禮拜前來排椅子嗎?你覺得將來上帝,會比較看重的是牧師講道或是服侍呢?我們可以舒適的禮拜,是因有人願意早一點來,整理教堂、準備好音效,椅子排好,這些都是服侍。第二、三堂禮拜後,大家高興的去副堂吃愛宴,可是要有一群同工為我們預備飯食,幫大家打菜,這也是服侍,你願意有一個服侍的生命嗎?「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


5.以弗得:擔待扶助軟弱者


以弗得的重點不是下擺,重點是上肩,肩膀上有兩塊紅瑪瑙,我剛才講過,是象徵耶穌基督把迷失的羊扛在肩膀上,就是把他扶持在肩膀上,祂扶持那個軟弱的、跌倒的,我們在教會裡面,也會遇到一些不守規矩的、灰心的、軟弱的,我们當如何與他們相處呢?你是把他們踩在腳下?還是把他們放在肩膀上來扶持他們?這是一個榮耀的祭司會做的事情。「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


6.胸牌:照主愛彼此相愛


胸牌讓我想到,你有沒有把弟兄姊妹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你認識他們嗎?你叫得出他們的名字嗎?教會想要推動小組,就是希望每個會友,至少可以叫出幾個名字來,教會現在大概有四百五十到五百五十個人參加禮拜,如果你一個都叫不出來,你就是沒有胸牌的祭司,你的胸牌上面鑲不了鑽石,因為一個名字都沒有。胸牌的上面擺了十二個名字,小組人數不會多,以後當上帝問你有沒有胸牌,你說:「有,我們的小組有某某某…,誰怎麼樣,我都可以的講出來」,你有這樣親密的關係嗎?不管比撒列小組、安得烈小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到神面前時,都有一片漂亮的胸牌,有幾個人是我們常常放在心上為他們禱告的,這是胸牌的意義。「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45) ,至於胸牌裡面的烏陵和土明,下次講道我會說明。


7.冠冕:將來得榮耀冠冕


如果我們從褲子到胸牌都有,神說:「我就給你榮耀的冠冕」,冠冕的上面有一面金牌,這一切都是「歸耶和華為聖」。其實你仔細看出埃及記二十八章,從第2節講到40節,這麼長的經節都在講祭司的七件大禮服(sever pieces),開始的時候,聖經就講說為什麼要這樣?聖經說:「為榮耀、為華美」,在結束的時候,40節,還是說:「為榮耀、為華美」,小祭司要穿全白聖潔的衣服。「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5:4)


Ⅴ、結論:為榮耀,為華美


祭司的服飾是「為榮耀、為華美」。「你要給你哥哥亞倫作聖衣為榮耀,為華美。」(出28:2)「你要為亞倫的兒子作內袍、腰帶、裹頭巾,為榮耀,為華美。」(出28:40)聖經常常在一段聖經裡面,用同樣的字做前言和後語,我們說這個叫作刮號字,中間是一段重要的內容,它用同樣的描述告訴我們說整段的重點是「為榮耀、為華美」,就是Glory and Beauty,上帝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是充滿榮耀、充滿華美的,希望你的生命有榮耀、有華美嗎?那你就要穿seven pieces,從你的褲子開始,一直到你的帽子,你有沒有照上帝所說的來穿戴?有的話,你的生命就是榮耀與華美的生命。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讀聖經,有時候讀到一些我們覺得,實在是不需要講的那麼詳細、不需要那麼重複的地方,為什麼神祢那麼詳細跟摩西交代要怎麼做這祭司的七件禮服?為什麼祢特別呼召比撒列,花了很多的時間,詳細地照上帝的設計,來為亞倫製作這大祭司的七件禮袍?為什麼在他們就任的時候,祢又花了篇幅來描寫摩西怎麼樣幫亞倫把這七件禮袍一件一件的穿上去?祢在意你的祭司是穿什麼樣的衣服來服侍,我們相信祢也在意我們今天每一個屬於基督的小祭司,在我們的服侍上面,我們是不是穿戴整齊。主啊,因為祢要的是祢所有的祭司是榮耀的、是華美的。主啊,幫助我們,讓我們從這些衣服上面也可以學到功課,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願不願意作一個祭司?我們願不願意作一個榮耀華美的祭司?主,把這樣的心願放在我們的裡面。幫助我們,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讓我們能夠勝過肉體的私慾,我們能夠過聖潔的生活,隱藏在祢的聖潔裡,讓我們的生活是充滿禱告的生活,我們能夠結滿聖靈和福音的果子,我們能夠扶持幫助軟弱的弟兄姊妹,我們能夠把弟兄姊妹放在我們的心上,大家像耶穌那樣的彼此相愛,謙卑束上腰、互相服侍。我們更願意把自己這一生奉獻在祢的面前,我們若這樣的時候,祢就把榮耀的冠冕加在我們的生命,成為一個歸耶和華為聖的生命,能夠把許許多多的人帶到祢的寶座前。主,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11月 11

[講道集] 建造系列(十九):祭司(二)

寫作於2007.11.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出埃及記三十章30節     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禮拜我們已經開始講,在會幕裡服侍的人,就是祭司,而亞倫是代表。關於祭司的事奉,我們提到上帝跟摩西交代三個「你要」:第一個「你要」讓亞倫在會幕的聖所裡點燈,這是他的事奉;第二個「你要」挑亞倫的兒子做這些事,這是祭司的人選;第三個「你要」為他預備特別的服飾來事奉。有關祭司,有這三方面的服事意涵。

Ⅰ、引言:亞倫的膏油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祭司的人選,到底什麼樣的人可以被上帝揀選為祭司?上帝為什麼是挑選亞倫而不是挑選別人呢?神藉著摩西呼召亞倫到會幕要成為大祭司時,他在會幕的前面被按立,聖經上這樣說:「又把膏油倒在亞倫的頭上膏他,使他成聖。」(利8:12)我們可能會想,到底是用多少膏油,像我們抹髮油一樣,用一點點使頭髮發亮嗎?還是倒很多?根據大衛的說法是倒很多,「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詩133:2),你可以想像那是滿滿的,很多油倒在他頭上,流的全身都是,是很香的膏油。到底一個祭司被上帝用滿滿的膏油,抹到全身都是。這是什麼意思?這樣膏抹以後,亞倫才成為大祭司。

Ⅱ、亞倫的揀選

1.上帝的選召

上帝呼召亞倫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膏抹他作祭司。上帝呼召他,要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一件大家不是很喜歡做的事情,上帝是要他,每天早晚到會幕裡面,整理金燈台。在出埃及記二十七章21節提到這件事,「…亞倫和他的兒子,從晚上到早晨,要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然後到了二十八章1節才膏抹他,如果照聖經的次序來講,在膏抹之前他已經在整理金燈台了。我們或許會想,亞倫會不會說:「做這種小事叫摩西去做就好了,我是摩西的哥哥,為什麼只是叫我去點燈呢?」。看來亞倫是遵著神的吩咐,去點燈,我們不知道二十七章21節到二十八章1節之間隔了多久,但是由於亞倫願意這樣做,神就在二十八章1節說:「你要從以色列人中,使你的哥哥亞倫和他的兒子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一同就近你,給我供祭司的職分。」(出28:1)揀選亞倫點燈也好,揀選亞倫和他的兒子作祭司也好,都是神主動,「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亞倫一樣」(來5:4),亞倫是先點燈事奉,後來才作祭司。今天我們要設立長老和執事來接受這些職分。雖然我們是經過選舉的程序,但我要強調說,這不是民主,而是神主。換句話說,所有的長老執事,要確信「這是上帝呼召我」,也不要認為:「那只是點燈,讓別人來做就可以了」,「怎麼我被選上當執事,只是讓我做點燈的小事呢?」。教會裡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需要大家一起來事奉,當你還沒有被選為執事時,你可能會認為:「等我選上執事,再開始事奉吧」。第一堂禮拜我們有四位忠心的同工,當我們禮拜時,他們幫我們做音控,讓我們可以好好的作禮拜。第二堂我們大約有三百個人參加禮拜,卻只有兩個音控同工。其中一位同工,目前正接受癌症治療,想到他,我心中有些不捨。我真希望我們有更多的人,願意出來參與服事。包括週報的印刷、場地整理、錄影、愛餐打菜、新人接待、招待----等,好讓大家可以一起來敬拜上帝。這些事就像亞倫點燈一樣,我雖沒有被召出來當長老執事,可是我願意參與服事嗎?這些看來是很小的服侍,但我們願意開始學習事奉嗎?

2.不願守位份

亞倫被呼召當大祭司,可是做了一段時間以後,他還是覺得只有作大祭司不夠,覺得當摩西比較好,因為摩西好像是最大的,「為什麼我只是作大祭司?而不是作摩西的職位呢?」亞倫的姊姊米利暗也是一樣,當摩西是嬰孩,被放到河裡的時候,米利暗在那邊保護他,她看著摩西長大,可是現在摩西呼風喚雨,而且摩西娶了一個膚色是黑色的妻子,「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毀謗他」(民12:1),米利暗毀謗他,為什麼?根據猶太人的說法,摩西的岳父是葉忒羅,有人說是米甸人,有人說是古實人,「膚色比較黑還沒關係,這個葉忒羅還干涉到我們的家務事,本來我是女先知,亞倫是大祭司,全以色列人的事都是我們家三個人包辦的,可是親家嘀哩咕嚕一番,摩西就聽他的話把權力下放,那我算什麼呢?」,她開始埋怨。亞倫也跟著起鬨,說:「對啊,你看他老婆娶錯了,為什麼上帝不換人呢?大祭司讓他作好了,我來作先知」,但想不到他們兩個人所發的怨言,上帝都聽到了。我們要小心,上帝在我們當中,呼召長老執事出來服事,有時候他們可能做的不是很好,有時候家庭也出了點問題。若要批評的話,是有很多可以挑剔的,「那個長老做的不好,那個執事做的如何」,你可以這樣講沒有關係,但是要記得,上帝都聽見了,如果上帝對你沈默,算還好。如果上帝懲罰你就麻煩了。米利暗毀謗摩西妻子的膚色,神讓她長大麻瘋,臉色變白。她沒有辦法事奉,只好到營外住七天,摩西還特別為她禱告:「上帝啊,她是因為一時無知,請祢原諒她」,這樣事情才結束。有時候我們對於自己被呼召的職分不高興、想要抱怨時,也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是亞倫和米利暗的情況。聖經說不守本位,「又有不守本位、離開自己住處的天使,主用鎖鍊把他們永遠拘留在黑暗裡,等候大日的審判」(猶1:6)不守自己的本位,對別人所做的事情批判的人,上帝將來會審判他。

3.位份被挑戰

亞倫挑戰摩西的位份,但他自己祭司的位份也被挑戰。有很多利未人,其中有一個亞倫的表兄弟叫作可拉的利未人,他說:「利未人那麼多,為什麼上帝偏偏選亞倫當大祭司?他並不是特別優秀」,他就去結合流便,流便是誰?流便是老大,在以色列人的傳統上,主持宗教祭典是老大的事,就像我們傳統觀念中的祖先牌位是由老大事奉。家中老大是最大的,他要負責家裡面傳統的宗教儀式。「我是老大流便的子孫,為什麼是老三利未的子孫當大祭司?而且利未族裡比他有才能的多的是」,可拉結合了流便族的一些人共二百五十個人,然後就走上街頭示威抗議,說:「為什麼是亞倫當大祭司!下台!下台!民生問題都不解決,還做什麼大祭司」,於是大大的抗議,亞倫摩西怎麼面對呢?摩西就說:「耶和華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利未的子孫一同親近祂,這豈為小事?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嗎?你和你一黨的人聚集是要攻擊耶和華。亞倫算什麼,你們竟向他發怨言呢?」(民16:10~11)亞倫想:「其實我也不想作這個角色,上帝叫我做,雖然我也是有缺點、有問題。既然你們不高興,那我們就問上帝好了,看祂要怎麼處理」,之後他們兩百五十個人帶著香爐來了,剎那間上帝的火,從聖所裡面出來,把他們兩百五十個人都燒死了。哇,這個管教真厲害,比臉變白長大麻瘋還厲害。這就是說,當他們的位份被挑戰的時候,他們沒有與這些人理論,他說:「OK,我們問上帝吧,到底祂要誰來事奉,就讓他事奉好了」。保羅是建立教會最大的使徒,你知道嗎?他同樣也被人挑戰,說:「那個人只是會寫信,你看他Email寫的那麼好,可是看到他的人,那副臉也長的不怎麼樣,講話又結結巴巴的,這樣的人怎麼可以當牧師呢?」「因為有人說:他的信又沉重又利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林後10:10)臉不好看,講話也不怎麼樣,只是會寫信而已,保羅是這樣被批評。我要鼓勵被選出來當長老執事的,我們服事的時候,難免也會像亞倫、保羅一樣,遭遇到弟兄姊妹不了解、不滿意所給的批評。亞倫是被選召的,長執同工也是神所選召的,不要輕忽你們所得的職份。

Ⅲ、亞倫的軟弱

1. 子女的教育

亞倫有沒有他的難處?有的。在他就職典禮的那一天,他的兩個兒子死了,是被上帝燒死的。因為他沒有把兩個孩子教好,沒有跟他們警告,說:「要擔任這個工作要很謹慎,因為上帝隨時會處罰人的」,他們就獻凡火,「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利10:1~2),就職典禮那一天,兩個孩子並沒有從銅祭壇上取火,而是自己隨便點個火,然後就要進到會幕裡,聖經說他們獻凡火,有人說是怪火,並沒有遵照上帝的吩咐。上帝馬上審判他們,這是一個悲劇。這是長執同工們的壓力,當他們在工作、服事的忙碌中,不能兼顧時,往往犧牲的是家庭、子女的教育。很多時候牧師、長老執事最大的痛,就是自己家裡面的孩子沒有辦法教導得很好。在這裡我要對所有的會友說,我們要為所有牧師、長執的孩子和家庭禱告。不要幸災樂禍的說:「好家在,我沒有當上長執」,就算沒有當上長執,你對子女的教育是怎麼樣呢?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孩子教好,其實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期待,不是嗎?亞倫他當了大祭司,也要面對這個問題,要把孩子帶好也是他的一個挑戰。後來有一個祭司更慘,就是以利,以利的兩個孩子不是在祭祀的時候犯錯,而是根本就胡搞亂搞,「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不認識耶和華。」(撒上2:12)最後沒辦法處理,上帝讓以利的兩個孩子在戰場上被殺死。亞倫的孩子是被上帝殺死,以利的孩子是被敵人殺死,就是說,在子女的教導上,我們要在神面前常常禱告說:「讓我能夠把子女教養好」,特別是我們在神面前有服事的兄姊。

2. 群眾的壓力

亞倫作大祭司的時候也遇到一個難題,因為摩西出差四十天都沒有打電話回來,這些百姓可能覺得摩西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所以他們就向亞倫施壓力,「我們在曠野不曉得往哪裡走,上帝又看不到,是不是造一個我們可以敬拜的對象,這樣子我們比較安心有把握」「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裡,對他說:起來!為我們做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出32:1)金牛犢的壓力來了,這是群眾給亞倫的壓力,亞倫受不了那個壓力,他就同意,真是為難啊。在教會當長執要帶領會眾,會眾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會有很多的壓力,在當下,你是要隨著群眾起舞?還是你要堅持,承受這大壓力呢?根據猶太人的說法,亞倫有一個親戚,就是米利暗的孩子起來向群眾說:「不可以,不可以,上帝說不可以雕刻偶像,你們應該等摩西回來」,結果他馬上被群眾用石頭打死,這是猶太人的傳說。當亞倫看到他的姪子被打死以後,百姓再向他要求,他就說:「我考慮一下…,好吧,你們把金子給我,我幫你們造個金牛犢」,這是猶太人的傳說。亞倫造金牛犢,是因為個壓力大到一個程度,亞倫承受不了時所做的決定。我們被選為長執,在教會服事的時候,難免也會面臨這樣的壓力,弟兄姊妹有不同的了解、有不同的神學觀、不同的期待,會給我們壓力,我們要做好不容易。耶穌出來服事也有壓力。會不會因為大家說,你就跳出來跟著起舞?還是你仍舊堅持對上帝說:「這時候祢要我做的是什麼事情?」耶穌也面臨眾人的壓力,但是上帝要祂做的不是那些事,所以祂不接受群眾的壓力,「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約6:15)所以我們出來當長執,除了要照顧好我們的家人,在教會服事也會遇到許多的壓力,但要清楚神要我們做的是什麼。

3. 違背神命令

最後一個是我們和神的關係。服事久了會不會出問題,摩西亞倫就在這一點上同時犯錯。在他們已經快要退休的時候,很不幸的,以色列人沒有水喝,又開始呱呱叫,摩西亞倫就去跟上帝說:「上帝啊,這次是怎麼辦?」上帝說:「這次很簡單,你們拿著柺杖,到石頭那邊,跟石頭說『水出來』,水就會出來」,可是摩西亞倫到石頭那邊的時候,忘了上帝跟他說的「叫石頭流出水來」,因為上一次上帝說:「你拿柺杖擊打石頭一次,水就出來」,亞倫其實沒有做什麼,只是站在旁邊,他沒有提醒摩西,後來摩西一氣之下拿起柺杖打石頭,水有沒有出來?有的。水出來了,大家都有水喝,可是上帝就跟摩西亞倫說:「唉呀,你們服侍我三十八年多,那麼久,難道你們不曉得要照我所講的做嗎?」由於這個錯誤,摩西、亞倫兩個人都不能進迦南地,「亞倫要歸到他列祖(原文作本民)那裡。他必不得入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因為在米利巴水,你們違背了我的命」(民20:24),亞倫死在何珥山,摩西死在尼波山,他們一生服侍上帝,最後竟忘了要遵守上帝的命令,要尊神為聖,這是我從亞倫身上所看到的。如果他有失敗的話,是在這裡失敗。耶穌對服侍祂的學生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14:21),所以我們在教會服侍,不論是不是作長執的,我們都要記得,服事久了,有時候我們會仗著自己的經驗,繼續服事下去,忘了在神面前敬畏的心志。亞倫讓我們看到,他有他的軟弱,他並不是完全的人,可是神就挑選這樣的人作大祭司,你我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神願意讓不完全的我們來服侍祂。亞倫雖不完全,但他也有優點,他留下了一些好的榜樣讓我們學習。

Ⅳ、亞倫的榜樣

1. 扶持摩西的事奉

以色列人跟亞瑪力人打仗的時候,摩西負責在山上禱告,約書亞在山下跟亞瑪力人打仗,當摩西舉起手杖禱告時,約書亞就打贏了,可是舉久了手會酸啊,你試試看,會酸的不得了,於是摩西的手就慢慢的越舉越低,約書亞就慢慢的打輸,摩西又趕忙把手舉高,可是一會兒手又酸了,後來亞倫和戶珥(米利暗的先生)看到了,說:「糟糕,摩西要一直禱告,可是他的手受不了怎麼辦?」他們兩個人就乾脆一個人扶右手、一個扶左手,撐住摩西的手。他們兩個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摩西的手扶著,扶多久?一整天。「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出17:12)約書亞在山下好好的打了一場勝仗,摩西的手才放下,這是那一天的故事。這讓我感觸很深,約書亞是英雄,他帶領一大堆人打贏了仗回來,「哇,不得了,這次勝仗是我打的」,可是你知道嗎?背後是誰支持呢?一個是摩西,他是以色列的領袖,可是他讓約書亞去當英雄,他在後面做支持者,可是摩西旁邊還有兩個更偉大的人,連禱告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只是把摩西的手撐起來的,其它什麼都沒有做,禱告的是摩西,他們支撐摩西,因為摩西有軟弱,他的手已經撐不住了,他們願意做這樣的人,大祭司可以說:「我是大祭司啊,叫兩個利未人來,做撐手的工作」,他們沒有,他們願意做一個支持別人的人,我覺得這是亞倫一個很好可以給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願意扶持別人的事奉。

有時候我們當長執當久了會有一種情況,每個人各自有各自的服事,我是負責這部份,我把這部份做完就好了,別人的服事與我無關。過去我們安排一位同工負責婚喪組,可是當一個會友家裡遇到婚喪時,需要好多人的配搭,需要服侍詩班、招待同工、音控同工、場地同工----等的配搭。一個執事實在是沒有辦法,兼顧那麼多。在服侍中,有人是禱告的摩西、有人是打仗的約書亞,還要有人是在旁邊幫忙、扶持的亞倫、戶珥。有時候我們的長執變成是分工不合作,就是自掃門前雪,「我把我的事情做好就好,那是你的事啊,你要負責啊」,可是亞倫沒有說:「扶手不是我的事啊,大祭司的工作裡沒有幫人家扶手的這一項,我的職責是點燈、燒香。」當發現有需要、有失敗,我的手就頂上去,並不計較。我很希望我們的長執可以互相合作。不是長執的我們呢,你願意作扶手的服侍嗎?你願意替長執禱告,他有需要,找你一起服侍的時候,你是說:「我既然把你選出來當長執,需要我,我就出來服侍」,我們願意這樣來參與服事嗎?還是說:「那是他家的事,誰叫他要被選上,那是他要做的」?耶穌基督自己要上十字架的時候,祂也需要人家扶持,連耶穌都需要這樣,祂找祂三個最好的學生說:「你們可不可以扶我一陣子?因為我實在快要垮了,我沒有辦法承擔這樣的壓力。」「…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太26:38)這是亞倫帶給我們的一個很棒的、可以學習的榜樣。

2. 站在死活的中間

第二個,當他被可拉黨一群人挑戰,上帝的火燒滅了那兩百五十個人,第二天百姓起來示威、抗議、施壓的時候,神就開始處罰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得了瘟疫,一直死人、一直死人,那時候亞倫怎麼做呢?摩西說:「糟糕,亞倫你趕快拿起香爐,跑到聖所裡面去,把香放在壇上,快快帶到會眾那裡」,亞倫拿起香爐,然後快速的跑到營中,跑到哪裡?跑到活人和死人中間。瘟疫傳染的當下,他站在那邊為他們禱告,然後瘟疫才止息,「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民16:48)。亞倫並不是只在會幕裡穿著整齊的服飾,燒香事奉而已,當危機發生、需要發生的時候,他願意幫弟兄姊妹服侍、願意冒險,瘟疫是會傳染的,是很危險的,他一直跑到最前線(frontier)。如果以我們現在來看的話,我的感覺是,教會的最前線就是傳福音的地方,就是不信主的和信主的交界地。我們所有的弟兄姊妹、我們的長執、我們願意做這樣的事奉嗎?明年開始我們要推動小組事工,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有人願意跑到死人與活人的中間,願意跑到傳福音最前線的地方,在那邊為他們禱告,把那些死人變成活人。保羅他是做這樣的工作,他說:「我願意到沒有聽過福音的地方傳福音」「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15:20)你願意參與這樣的事奉嗎?

3. 體諒別人的軟弱

最後一點很希望從亞倫學習的,亞倫雖然當大祭司很久,但是他沒有忘記一點,「我跟其他的人一樣是罪人」。有時候,我們服事久了,忘記自己也是個罪人,就自以為了不起,因為自己被分別為聖,亞倫被抹油分別為聖,可是他承認,「我還是罪人一個」。所以他每一次獻祭先獻什麼?先為自己的罪獻祭,然後再為百姓的罪獻祭。根據猶太人的傳說,亞倫比摩西會安慰那些犯錯的人,扶持那些悔改的人。在這兩週的牧函裡,我寫到猶太人紀念亞倫的傳說,他們說亞倫死的時候,以色列人是全家為他哭三十天,all the house of Israel(以色列全家),「全會眾,就是以色列全家,見亞倫已經死了,便都為亞倫哀哭了三十天。」(民20:29)摩西死的時候是全以色列男人為他哭三十天,all the son of Israel(全以色列男人),這是猶太人聖經說的,因為亞倫會疼惜那些犯錯的人,接納他們、鼓勵他們所做的事情,讓所有的人都很感動,所以他去世時,大家哭的很傷心,「那個那麼疼我們的亞倫走了,我們怎麼辦?」,猶太人認為摩西比較兇,摩西代表的是公義,亞倫代表的是慈愛。基本上希伯來書也同意這樣的看法,希伯來書說,「凡從人間挑選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或作:要為罪獻上禮物和祭物),他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來5:1~2 )他是大祭司,但是他能體諒那些愚蒙失迷的,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雖然亞倫大祭司做久了,但他沒忘記自己也是軟弱的,弟兄姊妹有軟弱,他會以體諒來處理,而不是先以指責、處罰來處理。摩西比較偏向公義,亞倫比較偏向慈愛,他的慈愛被大家懷念。

Ⅴ、亞倫的膏抹

最後我們再回到亞倫被抹油,抹的滿頭、滿臉、滿身,這有什麼我們可以學習的教導嗎?在摩西五經裡沒有講到,但在詩篇一百三十三篇講到:「(大衛上行之詩)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就這麼三句話,是大衛寫的詩歌。我仔細去查考,到底這有什麼意思呢?很有趣,亞倫滿滿的油代表的是弟兄和睦同居(shalom),神給亞倫最大的膏抹、最滿溢的祝福,就是帶給整個以色列會眾一種和睦同居的關係。弟兄和睦同居就像亞倫頭上的油,大衛說這是最大的祝福。澆灌亞倫頭上的油,是上帝給他的恩典,不是只有讓他享受,他成為一個使弟兄和睦同居的人,這才是最大的祝福,就像黑門山的露水一樣,可以浸潤整個錫安城。亞倫頭上的膏油,有幾個特點:

1. 馨香的膏油 (fragrance):生命充滿基督馨香之氣

第一個,這個膏油很香,它是全世界最香的,上帝告訴摩西用什麼秘方做出來最香的油,非常吸引人,是聞了以後,還很想再聞的油(fragrance),「又按做香之法做聖膏油和馨香料的淨香」(出37:29),對我們來講,就是我們每一個服侍上帝的人,我們的身上有沒有這樣的香味?讓人家一聞到就會羨慕,問說:「你這個香水從哪裡買的?我在哪裡可以買到這樣的香水?」你有這樣的香氣嗎?你的生命有沒有基督馨香之氣?保羅說:「在我的身上有這樣的香氣」「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林後2:15),我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香氣。

2. 被分別為聖(consecration):生活因為真理分別為聖

膏油不只是讓人充滿馨香而已,膏油也是把你分別為聖。膏油抹在亞倫的頭上使他成聖,「又把膏油倒在亞倫的頭上膏他,使他成聖。」(利8:12)這個成聖其實講白了,就是與眾不同,有分別,敢跟人家不同(dare to be different),過一個成聖的生活。耶穌基督為祂的學生禱告說:「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約17:19)叫他們因真理成聖,分別為聖(consecration),就是要作神的僕人,要跟人家過的不同,是讓人家覺得這個人真的是過聖潔生活的人,人家就會羨慕你,不只是有香味而已,這是聖潔帶出來的香味。

3. 滿溢到衣襟 (overflowing):恩典滿溢及於最小兄弟

第三個我要講的是,這個膏油不只在頭上,還流到鬍鬚,流到衣服的最下面,台語叫作衫仔襟,華語叫作衣襟,「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詩133:2)這個有什麼意義呢?我把它稱作滿溢的祝福。神給亞倫祝福,這個祝福是一直滿滿滿,滿到最最邊緣的地方,這個最邊緣的地方,英文叫作margin,the margin of crosses,marginalised people,就是被邊緣化的族群。如果神呼召你來服侍,神給你的愛和恩典,只是留在你身上嗎?還是留在你周圍的核心同工?還是可以照顧到最邊緣、最弱小的弟兄身上?「…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這個恩典如果可以到達最邊緣,那真的是恩典,這個恩典是帶來弟兄和睦相處一個最好的祝福。

Ⅵ、結論:弟兄姊妹和睦相處 多麼幸福多麼快樂

所以我的結論,今天我要引用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翻譯,和合本聖經是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133:1),「弟兄...同居」有人會以為是同性戀,或是性別歧視,「何等地善,何等地美」,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的翻譯,把它修改為「弟兄姊妹和睦相處,多麼幸福,多麼快樂」,這是亞倫的祝福,上帝用油膏抹亞倫的意思,不是只有他得到恩典,而是他成為帶給別人恩典的人,成為全教會的恩典。希望我們大家都成為一個小小的亞倫,這是上帝膏抹亞倫的意義。多麼希望我們今天長老執事就任以後,由於有他們,我們的教會更充滿和睦相處這樣的恩典、這樣的香氣。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啊,我們看見亞倫是一個有缺點、有軟弱的人,但是祢樂意選召他作大祭司的職份。主啊,他的選召他抗議過,他也被抗議過,他的家庭、他的孩子的事讓他覺得很難過,可是神祢都保守。我們也看見亞倫給我們留下一些很好的榜樣,他願意從很小的事情開始事奉,他願意扶持別人的事奉,他願意走到最危險、最邊緣的地方去服侍。主啊,軟弱不完全的亞倫既然能被祢所呼召,我們也肯出來事奉,亞倫在祢面前所留下的,希望成為我們的一個鼓勵,讓我們不要以自己的軟弱為藉口來推卸祢的呼召。讓我們服侍久了也不要忘記,我們要面對很多的壓力,我們怎麼樣把家庭照顧好,我們怎麼樣在祢面前保持尊祢為聖的態度,來完成我們的服侍。主,祢讓大衛王寫出這一篇短短的詩,讓我們知道,最大的恩典就是把和睦的關係帶到我們教會會眾當中,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的長老執事、牧師團隊,也賜給我們每一位,幫助我們教會的每個人都被祢抹油,好讓我們真的是充滿基督馨香之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11月 4

[講道集] 建造系列(十八):祭司(一)

寫作於2007.11.0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出埃及記二十七章20二十八章3節   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已講完會幕裡的七個物件,這些器具做完以後是誰來服事呢?是誰讓這些器具可以把人帶到神的面前?就是祭司。祭司對我們今天來講是什麼意義?我們可以學習到什麼功課呢? 

Ⅰ、引言:摩西為何沒當大祭司 (米大示Midrash) 

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是,上帝先呼召摩西,為什麼摩西沒有成為祭司?猶太人一直尋問這個問題,因為祭司是最大的,祭司是帶人到上帝的面前,最親近神的,摩西是神所親自呼召的人,為什麼是他哥哥亞倫當祭司而不是他呢?拉比們想:「這個一定有理由的」。當時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是摩西,摩西和他的哥哥亞倫一起去埃及皇宮對法老說:「讓我的百姓離開埃及好服事我」,可是第一次顯神蹟的不是摩西,是亞倫。亞倫的杖丟到地上變成蛇,前面三個災害也是亞倫做的,後面摩西才接手,摩西是神呼召他,然後要他去邀請亞倫來幫助他,可是後來卻是亞倫當了大祭司。  拉比的答案,記載在米大示(Midrash)。猶太人經典中的正典,就是我們現在的舊約聖經,解釋正典的就叫作米大示(Midrash)。米大示對於摩西沒有當祭司有所解釋。其實摩西當過祭司,他一生中,總共當了七天的祭司。不曉得你有沒有印象?為什麼呢?  米大示說,上帝在燃燒的荊棘那裡向摩西說話:「你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摩西說:「不行,我的口才不好,不可以,請別人去」,第二天上帝又向摩西說:「你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摩西說:「不行,我的口才不好,我不能去」這樣上帝一連講了七天,「摩西說:主啊,祢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出4:13)第七天,上帝就不高興了,上帝說你口才不好,我叫你哥哥做你的口,你去」,摩西說:「好,那我去」。後來摩西作了七天的祭司,照神的吩咐,使哥哥亞倫承接聖職。當亞倫成為祭司以後,摩西就不是祭司了。很有意思的是,當上祭司後,他的子子孫孫,是代代為祭司。摩西結束以後他的子孫就在聖經裡消失了,沒有看到他的子孫的消息,可是祭司的孩子一直到今天,一代一代傳下來了,我看到這個解釋覺得很有趣。當上帝呼召你,要你服事的時候,你可以接受,也可以說:「對不起,我有困難」。我們教會上上禮拜才選出,新任的長執。我相信神在我們當中也在呼召一些人出來服事,有的人就說:「對不起,我有困難」,上帝說:「OK,你有困難我了解」,也有一些弟兄姊妹說:「我雖然有困難,我願意服事」,上帝就讓他服事。這是米大示的解釋,是拉比解釋,為什麼摩西那麼重要,卻沒有當大祭司。因為上帝呼召他七天,他七天都拒絕,後來上帝說:「我派亞倫」,摩西才說好。當神呼召你的時候,你會如何回應呢?也許值得你、我深思。  

Ⅱ、祭司的設立

上帝告訴摩西怎麼做會幕,做完以後,那七個物件都講完以後,上帝開始講到要讓誰來主持會幕裡的所有服事,就是亞倫,經文就是從我們今天讀的經節。章節的分段是在二十七章20節,其實從二十七章20節到二十八章3節應該是在一起的,可是分聖經章節的人就從那邊把它切開了,這是猶太人他們在分聖經章節認為是合在一起才對,從二十五章一直到二十七章19節,講的是七個物件要怎麼做、會幕要怎麼做,可是從20節開始,講的就不是物件,而是哪些人,要經過什麼過程,他們要做什麼,所以他們認為祭司的服侍是從二十七章20節開始的。在希伯來文有一個特別的字,英文翻譯成As for you(就你而言),這字在這段經文中出現三次,一個是二十七章20節,一個是二十八章1節,一個是二十八章3節,中文聖經翻譯為「你要」,所以我要從這三個「你要」,來討論這段經文,有關祭司的教導。

1.祭司的服侍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著,在會幕中法櫃前的幔外,亞倫和他的兒子,從晚上到早晨,要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出27:20~21)第一個「你要」,指的是什麼呢?「...亞倫和他的兒子,從晚上到早晨,要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是代表祭司的服侍。祭司要做什麼事?他要在上帝面前服侍,「經理這燈」,是祭司的第一個服侍。

2.祭司的人選

第二個「你要」,「『你要』從以色列人中,使你的哥哥亞倫和他的兒子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一同就近你,給我供祭司的職分」(出28:1),這講到祭司的人選,是由上帝選的。上帝沒有選摩西,而是選亞倫(前述米大示的解釋)。

3.祭司的服飾

「『你要』吩咐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靈所充滿的,給亞倫作衣服,使他分別為聖,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出28:3)第三個「你要」(和合本放在第2節,猶太人放在第3節),祭司被選出來服侍,要穿特別的衣服,這個衣服在經文裡有很長篇幅的介紹,祭司的衣服有什麼意義嗎?祭司的「聖衣為榮耀,為華美。」。

從這禮拜開始,我會分三次來講祭司,今天是講祭司的服侍,之後會講到祭司的人選,以及祭司的服飾。對我們基督徒來講,祭司的服侍,祭司的人選,祭司穿的衣服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認為應該有一些,上帝要我們一起學習的功課。特別這次當選長執事的兄姊,你們是被上帝挑出來服侍祂。我們沒有當長執的,根據彼得前書的說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祭司,希望我們可以從亞倫的祭司角色上,一起來學習如何服侍。

Ⅲ、祭司在會幕的服侍

祭司服侍的地方是在會幕,共分成三個地方,外面圍籬裡的空地叫作外院,會幕本身裡面又分成兩個房間,前面的房間叫作聖所,後面的房間叫作至聖所,祭司就是在會幕服侍,這裡面有七個器具,讓祭司可以服侍。首先是祭司在外院東側靠近入口處的銅祭壇獻祭,第二個器具是靠近會幕的洗濯盆,從外院要進入聖所要經過會幕的門簾,簾子裡面就是會幕的聖所,聖所裡面有三個器具,一個是發光的金燈台(南邊),另一個是陳設餅桌(北邊),還有一個最靠近至聖所的金香壇(西邊),東邊是門口。聖所和至聖所中間又有門簾隔開,進入至聖所裡面也有兩個聖物(一個分成兩個),一個是蓋子,一個是底座,底座是約櫃,上面的蓋子叫作施恩座,這幾個器具的所在是祭司要服侍的地方,他要怎麼服侍呢?

1、 銅祭壇上的獻祭

銅祭壇很明顯就是要獻祭,這裡是最忙的地方,這地方,其實是味道不好,蒼蠅滿天飛,因為一直要宰殺祭牲,每天都血流成河,很多的祭牲在那邊,燔祭、贖罪祭,所有的祭都在那邊做的,祭司幫忙會眾獻祭,祭司要處理火、要處理鏟、要處理祭物,「祭司亞倫的子孫要把火放在壇上,把柴擺在火上。亞倫子孫作祭司的,要把肉塊和頭並脂油擺在壇上火的柴上。」(利1:7~8)這是祭司在銅祭壇上的服侍。

2、 洗濯盆清洗手腳

再來是洗濯盆,如果你是在銅祭壇服侍,你的手上會有血,你的腳上會有泥巴,地上是泥土地不是水泥地,沒有Slab,所以要進到聖所裡面要先洗乾淨。有一個大的洗濯盆放在那邊,就可以把你的手腳洗乾淨才可以進到聖所裡面。從聖所裡面點燈燒香,出到外院到銅祭壇也要洗乾淨,這很重要,沒有洗乾淨會死掉,「亞倫和他的兒子要在這盆裡洗手洗腳。他們進會幕,或是就近壇前供職給耶和華獻火祭的時候,必用水洗濯,免得死亡。」(出30:19~20)簡單講,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就是服侍上帝不能手腳不乾淨,如果你的手腳不乾淨就不要服侍,因為你會招惹神的審判,亞倫的兩個孩子,就是隨隨便便點個火,馬上就死在神的面前。我們服侍,是服侍永生的上帝,這是很棒的服侍,可是神要我們聖潔,要乾淨,你手腳乾淨,你來服侍,神會喜歡你的服侍。不是隨隨便便,手腳,生活不乾淨,然後跑來教會就要服侍。祭司一定要手腳洗乾淨才能到聖所裡面服侍,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3、 經理聖所金燈臺

金燈台在至聖所的幔子外面,祭司每天要整理燈早晚各一次,「在會幕中法櫃的幔子外,亞倫從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利24:3)祭司早晨要清理燈,晚上要收拾燈,所以早上晚上都要點燈。金燈台是代表神的照亮。

4、 早晚金香壇燒香

點燈的時候同時要燒香,每天兩次,早晚要在金香壇上燒香,每早晨收拾燈的時候要燒香,黃昏點燈的時候也要燒香,所以至少每天兩次,祭司要到會幕裡面做這兩個服事。燒香是最接近上帝的。「亞倫在壇上要燒馨香料作的香;每早晨他收拾燈的時候,要燒這香。黃昏點燈的時候,他要在耶和華面前燒這香,作為世世代代常燒的香。」(出30:7~8) 金香壇是代表禱告。

5、 每週換新陳設餅

陳設餅桌的陳設餅是多久更換一次?一個禮拜更換一次。也就是在每個禮拜的安息日。更換下來的陳設餅就給祭司吃,但是不能帶到會幕外,要在聖所裡面吃掉。「每安息日要常擺在耶和華面前;這為以色列人作永遠的約。這餅是要給亞倫和他子孫的;他們要在聖處吃,為永遠的定例,因為在獻給耶和華的火祭中是至聖的。」(利24:8~9)陳設餅是指神的供應。

6、 贖罪血灑施恩座

至聖所裡面多久進去一次?一年一次。只有大祭司才可以進去,進去做什麼?贖罪。到神的面前贖罪,要為自己和百姓的罪宰殺牛羊,然後把祭牲的血彈在施恩座上。約櫃裡面擺了三個東西,一個是十誡石版,一個是亞倫發過芽的手杖,還有一罐一俄梅耳的嗎哪。嗎哪是為了讓以色列人記得神怎麼樣在曠野供應他們。亞倫的手杖,則提醒以色列百姓,他們是神的選民。大祭司一年一次,也就是在七月十日Yom Kippur(贖罪日)進到至聖所裡,要拿滿滿的香進到至聖所內,讓香的煙充滿至聖所,然後再出來宰殺祭牲,把血灑在施恩座上,在施恩座的東面彈一次,在施恩座前的地上彈七次,「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頭彈在施恩座的東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彈血七次。」(利16:14)東面就是向著門口,就是讓人藉著犧牲的血,可以進到神的寶座面前來蒙神赦免,這是整個祭司的服侍。這是幫助有罪的人可以到聖潔的神面前,而不會被神審判,可以蒙神的恩典。簡單講,祭司所做的服侍就是,把人帶到神的面前,為了這個,他必須要過聖潔的生活,手腳要洗乾淨。要有犧牲品,為我們的罪犧牲,祭司才可以把人帶到神的面前,得赦免。

7、 祝福以色列百姓

整個過程做完以後還有一件事情,就是祝福,大祭司亞倫當他把這一切獻祭的事都做完以後,他和摩西會出到會幕外,亞倫就舉手為百姓祝福,「亞倫向百姓舉手,為他們祝福。他獻了贖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來了。摩西、亞倫進入會幕,又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利9:22~23)所以祭司所有的服侍,是以帶給百姓神的祝福作為結束。就像我們現在禮拜完後牧師為大家祝禱,我們是學習以色列人敬拜的樣子,以祝福當作結束,讓會眾帶著神的祝福和恩典回家,過我們在世上的生活。

Ⅳ、耶穌基督是大祭司

1、 一次獻祭就成全

整個亞倫是預表耶穌基督,上帝跟他說:「這些物件和動作你要小心做,因為這是預表天上的一位更美的祭司,那個祭司是耶穌自己。耶穌不只是祭司,祂也是祭物,為我們犧牲。所以銅祭壇代表的是耶穌的十字架,為我們犧牲,希伯來書把這個講得很好,「…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了。」(來10:12)亞倫的時代,每一年要獻一次才能夠進到至聖所神的面前。因為那只是一個預表,銅祭壇上祭牲的血沒有辦法把我們的罪一次洗清,所以必須每一年再象徵。可是耶穌只要一次就成為永遠的贖罪祭,在神的右邊坐下,耶穌不需要每年都被釘十字架一次,祂一次獻上就夠,因為祂是以祂自己為犧牲,為我們贖罪。

2.基督為門徒洗腳

再來是洗濯盆。記得耶穌不只在十字架代死,祂還為祂的學生洗腳,「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約13:4~5)祂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可是我是你們的老師,我幫你們洗腳,讓你們乾淨。我想耶穌基督為我們留下一個很棒的榜樣,這個洗濯盆代表的是要把我們洗乾淨,並且是彼此洗腳。

3.基督管理眾教會

再來是金燈台。記得啟示錄嗎?耶穌基督走在七個燈台的中間,「…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啟2:1)祂說「如果你不發亮,我就會把你挪去」,所以燈台代表的是我們、是教會,基督是燈台的主,走在七個燈台中間,七星是七個教會的牧者,基督在看每一個燈台有沒有為祂發光。

4.基督替我們祈求 (羅8:34)

再來是金香壇。基督在神的面前,祂不只是管理我們的教會,祂還替我們禱告。祭司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香壇的角色,就是代禱者,不斷的替我們禱告。

5.基督是生命的糧

陳設餅桌。基督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6:51)我是天上的糧,為你們捨的,這是耶穌設立聖餐的時候講的,祂擘開餅供應我們生命的需要,所以陳設餅桌代表基督是生命的糧,我们需要到神面前來領受。

6.基督來成全律法

再來是約櫃。基督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約櫃裡面放的是律法,我们需要遵主的話行。

7.基督血救贖我們

約櫃的上面是施恩座,施恩座上面只有一個東西,就是犧牲者的血,耶穌基督為我們流的寶血,是唯一可以讓我們到上帝的面前。施恩座上犧牲所流的血,可以讓我們到神的面前得赦免、得救贖,這是豐富的恩典,「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弗1:7)這是施恩座所代表的。

8.基督祝福眾門徒

最後耶穌基督要離開世界的時候,也就是在祂結束整個世界上的服侍和犧牲以後,祂領祂的學生們到伯大尼的對面,舉手給他們祝福,祝福的時候祂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耶穌領他們到伯大尼的對面,就舉手給他們祝福。正祝福的時候,他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路24:50~51)所以我說,耶穌最後在世上的服侍是以祝福作結束。

Ⅴ、 信徒都是君尊祭司

猶太人的祭司是預表耶穌基督,彼得說,我們都是君尊的祭司,那我們既然也是祭司,我們就要效法耶穌基督。祭司的職份,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我們可以學習什麼功課嗎?

1.銅祭壇:受洗歸主、獻作活祭

我們進門第一個就會遇到銅祭壇,銅祭壇的意義就是說,每一個要成為祭司的人要先經過銅祭壇,要有犧牲,每一個到教會服侍的人必須要先受洗,受洗就是要領受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的恩典。成為得救的基督徒才可以服侍,這是第一步,「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3:27)不只這樣,我們也要把自己擺上去,成為祭物,這個叫作獻上自己當作活祭,「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銅祭壇對我們來講,一方面是我們接受耶穌基督的犧牲,另一方面是,我們願意把自己擺在神的祭壇上,讓神來使用我們。

2.洗濯盆: 彼此洗腳、謙卑服侍

我剛才講過,手腳不乾淨不要服侍,手腳要怎麼乾淨?耶穌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這個不是很容易啊,如果腳髒了,代表你有錯誤、有問題,不是讓自己洗,是讓別人來洗你的腳,你看到別人有做不對的事情,你幫他洗腳,你怎麼洗?用鋼刷洗嗎?還是你用很軟的毛巾,用溫水,慢慢的把髒洗掉,這個不是很容易,所以要過聖潔的生活,我們需要彼此提醒、彼此鼓勵。如果對方犯錯,你怎麼樣幫助他,要做這樣的祭司不是太容易。你自己有錯,人家提醒你的時候,你願意接受人家的指正嗎?要在上帝的教會服侍,這個洗濯盆非常重要。另外一個意義是代表謙卑,洗腳是只有奴僕才做的事情,所以在教會服侍,保羅說:「服事主,凡事謙卑…」(徒20:19)。

3.金燈台:聖靈光照、生活見證

聖所裡面有金燈台。金燈台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我們每一次要求聖靈照亮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神在我們身上有多麼豐盛的榮耀,有多麼好好的盼望,「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弗1:18),當我們每一次讀聖經的時候,都要祈求聖靈光照我們,不只光照我們,也藉著我們生活的改變,聖靈可以光照別人。所以燈台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我們接受聖靈的光照,一個是我們成為別人願意靠近主的光照,「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所以我們的信仰應該是,神把祂的恩典讓我們明白後,我們生命的改變,會成為別人願意靠近神的一個管道,所以這個燈台可以有雙重的意義,我們在神面前領受聖靈的光照,我們生命的改變成為別人的光照。

4.金香壇:讚美禱告、彼此代求

金香壇是禱告。我們到上帝的面前,常常用禱告和讚美(Pray and Praise)到神的面前,這是最好的敬拜。「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祢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詩141:2)我們禱告不只是向神讚美、感謝、祈求,我們還要向神說:「我們某個弟兄生病了,請祢照顧他;我們某個姊妹家裡有困難,求上帝幫她解決困難」,禱告不只向神,我們還會考慮到其他弟兄姊妹,所以在禱告中,學習愛人,替別人禱告的功課。「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5:16),在神面前能夠傾心吐意,不只為自己禱告,也會替別人禱告。

5.陳設餅:讀神話語、長大成熟

陳設餅桌就是從神得到供應。最重要的就是每天要靈修讀聖經,教會預備了每日靈糧日誌的本子,還有三個多月,我們就會完成三年讀完聖經一遍。若你後悔沒好好讀聖經靈修,沒關係,明年教會會為大家預備不同的讀經計劃,目前李晶晶牧師正規劃中,如果覺得三年太久了,可以一年讀完聖經一遍,也可以兩年讀完聖經一遍,我們會有不同的規劃。但是重要的是你要去讀。所以我要再一次的提醒大家,陳設餅是給我們吃的。耶利米說:「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15:16),所以要吃下去才有用,不能只有喝牛奶,要練習吃乾糧,練習自己來了解神的話,「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5:14)我们需要讀神話語,使靈命得以長大成熟。

6.金約櫃:遵行神旨、復活盼望

約櫃裡面放的是十誡,還有亞倫發芽的手杖。約櫃代表的意義是,我們每天要遵照主的旨意來行,成為耶穌的家人,「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12:50)。可是有時候我們遇到大困難,我們走都走不下去了,覺得什麼辦法都沒有用了,這時我們就要看那根杖,那根杖代表什麼?代表死掉了還可以復活,那根被砍下來的枝幹居然還可以發芽、開花、結果,那是代表一個很大的盼望,在我們都死心、絕望了以後,我們跟神說:「我做不到,我一做就是做壞事情」,不要絕望,亞倫的杖是放在石版的旁邊,代表我們基督徒有一個永遠的盼望,再怎麼樣的絕境,靠著主還是可以有活潑的盼望,「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前1:3)。

7.施恩座:坦然親近、慈悲憐憫

最後一個是施恩座。當耶穌基督死的時候,聖所和至聖所之間隔開的幔子就裂開了,以前是大祭司一年才能進去一次,現在是所有神的百姓每天都可以進去,我們是靠著耶穌基督,可以每一天到神的面前,「…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另外一個意義是,神如果是充滿恩典的,我們也要像神的樣子,充滿恩典慈悲,「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6:36),當我們面對公義和慈悲的兩難時,寧可選擇慈悲 (prefer to err own the side of love),常常公義和慈愛是互相緊張的關係,我們很難做到剛好,如果你一定要選擇,就選擇慈愛,因為憐憫是向公義誇勝、向審判誇勝。我們要效法耶穌基督的慈愛。

8.祝福人:忍受逼迫、祝福咒罵

祭司最後是以祝福結束。我們服侍主,有時候還會被咒詛、被逼迫,基督告訴我們說:「不管怎麼樣,我們最後的結束應該是以祝福來結束,「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路6:28)這是一個不太容易學的功課,可是這也是最後的服侍,就是祝福對方,不管對方怎麼樣對付你,「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林前4:12)。我们要學習在服侍中,祝福人。

Ⅵ、結論: 揀選族類 君尊祭司 聖潔國度 屬神子民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聖經是這樣排列,可是我今天要講的是,我們是因為上帝特別揀選我們,讓我們歸屬於祂,和祂有親密的關係,我們的生活慢慢改變成為一個聖潔的、會吸引人的,然後我們可以幫助別人來到上帝面前,來接受神的恩典,這叫作祭司。盼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效法我们的大祭司主耶穌基督,成為君尊的祭司。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神你曾經呼召摩西來服侍祢,祢也呼召亞倫成為大祭司,幫助以色列百姓可以到神的面前來接受神的恩典和祝福。到了新約的時候,祢藉著彼得告訴我們說,不是只有牧師是祭司,不是只有長老執事才是祭司,其實每一個信徒都是神家裡的祭司。幫助我們,讓我們明白這樣的一個託付,讓我們珍惜這樣的一個託付,讓我們願意每天親近祢,被祢生命改變,以致於我們可以扮演好祭司的角色。主,我們從明年開始,我們要推動小組的事工,特別是安德烈小組,我們就是要扮演一個小小的祭司,神,祢從我們當中開始呼召、開始改變我們,讓我們不斷的是一個活活的祭司,活在世人的面前,可以一直帶人到祢的面前來,目的是,到祢的面前來可以接受祢的祝福,我們這樣跟祢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10月 21

[講道集] 建造系列(十七):施恩座

寫作於2007.10.21
作  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    出埃及記二十五章1722節

 線上收聽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會幕裡面最後一個聖物,是最稀奇的,就是約櫃上面的蓋子,它叫作施恩座,英文是Mercy Seat,台語翻譯成施恩所。  「座」就是座椅,就是上帝的寶座,它是在兩個彼此相對的天使翅膀中間的空間,一個用金子打造出來的蓋子,和約櫃相同大小的施恩座。從信仰上來講,這當中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學習的。聖經上說到:「要用精金作施恩座(施恩:或作蔽罪;下同),長二肘半,寬一肘半。要用金子錘出兩個基路伯來,安在施恩座的兩頭。  這頭作一個基路伯,那頭作一個基路伯,二基路伯要接連一塊,在施恩座的兩頭。二基路伯要高張翅膀,遮掩施恩座。  基路伯要臉對臉,朝著施恩座。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裡。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25:17-22)它是金子做的,叫作施恩座,或是赦罪座、遮蓋座,中文翻譯作蔽罪座,意思是把罪蓋起來的一個座。  有兩個基路伯天使在其上,他們要張開翅膀、面向施恩座,這是上帝交代的,天使的臉面要一直看著施恩座,他們的翅膀要高高的展開,在那裡上帝要和摩西相會,英文叫作Commune(親密交談),是上帝與人最親近的地方,也是祂傳達話語給摩西,矚咐以色列人怎麼前行的地方。 

Ⅰ、引言:伯示麥人的悲劇 

關於約櫃,曾發生過一件很遺憾的事情,就是約櫃被非利士人送回伯士麥,正是收割麥子之時,他們一看見約櫃被送回來,大家非常的高興歡喜,「哇,約櫃被送回來了!」但是沒想到後來被約櫃擊殺了五萬多人,因為他們擅自觀看約櫃裡面的東西,這是什麼意思?這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樣的意義呢?伯士麥人發生這個悲劇之後,他們說了一句話:「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神面前侍立呢?」(撒上6:20)上帝的約櫃裡面放的是什麼?是十條誡命、是律法。要是沒有施恩座把約櫃蓋住,我們每個人,就要面對上帝公義的審判,當我們每個人面對上帝公義的審判,是沒有人能夠站立得住,所以施恩座是很重要的。不可以拿開,一拿開我們就只能夠面對上帝公義的審判,施恩座要是放在約櫃上面,我們就是面對上帝的公義和慈愛,稍後我會再解釋。施恩座放在約櫃上面的時候,我們所面對的,,除了上帝的公義之外,還有上帝的憐憫和慈悲。施恩座,強調那是恩典的地方,但是仍然要有公義。  有時我們會有誤解,以為有公義就沒有慈愛、有慈愛就沒有公義,施恩座是要表示公義也在、慈愛也在,然而上帝的慈愛是勝過公義。 

Ⅱ、施恩座的譯文(意義)

1、 希伯來文 כפפרת (kapporeth)遮蔽

施恩座這個字的希伯來文叫作כפפרת(kapporeth),它的意思就是蓋子、覆蓋、遮蓋(Cover)、遮掩,它的意思是「遮」。

2、 希臘文 ί λαστή ριον (hilasterion)贖罪

我们知道七十士譯本,是把希伯來文聖經翻譯成希臘文,在七十士譯本內,把希伯來文 כפפרת (kapporeth)翻成希臘文ί λαστή ριον (hilasterion),ί λαστή ριον (hilasterion)的意思就是要遮蓋罪,要把罪蓋起來。看來翻譯為希臘文時,並不是直接從希伯來文翻過來,而是有把它的神學意義翻譯過來,這種翻譯我們叫作意譯法。希伯來文 כפפרת (kapporeth)遮蔽,並未說明遮蓋什麼,希臘文聖經,則指出是要遮蓋罪,這是一個恩典,有贖罪、遮罪,讓罪被遮蓋隱匿的意思。

3、拉丁文 propitiatorium贖罪

拉丁文聖經(Vulgate)就是直接從希臘文翻譯過來的,施恩座的拉丁文叫作propitiatorium,propitiatorium就是贖罪。

4、英文 atonement cover(NIV) mercy seat(NRS) (NKJ) (NAS)

英文聖經的翻譯有兩種,第一種是NIV (新國際版聖經)的翻譯,atonement cover(蔽罪座),atonement cover就是把希臘文的贖罪和希伯來文的遮蔽兩個合在一起表示,叫作atonement cover。其他的英文版本包括欽定本(KJV)、新欽定本(NKJ再譯本)和新美國標準版本(NAS),這三個版本都是用mercy seat (施恩座),他們是把希臘文直接翻譯出來,這是一個恩典的地方(mercy seat)。中文不知道要怎麼翻譯,就把它翻譯成施恩座,後面註解,也叫作蔽罪座,就是把罪遮蓋起來的意思。當中文翻譯沒有辦法完全表達的時候,只好使用註解小字來說明。

5、中文 施恩座或蔽罪座(和合) 櫃蓋(現中修)

我們的中文有兩個翻譯,和合本是用施恩座,就是從mercy seat翻譯過來的,一個翻譯成蔽罪座,把罪蓋起來的椅子。現代中文譯本就回到最初原文的意思,就把恩典、蔽罪的字拿走,單單叫作「櫃蓋」,就是回到最初的希伯來文,只說是遮蓋,沒有說是要遮蓋什麼,只是一個蓋子而已,並沒有把希臘文加上去的意思放進來,只把它翻譯成櫃蓋、約櫃蓋,這是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

Ⅲ、施恩座的描述

1、 整塊精金錘出施恩座

施恩座就是一個蓋子,它把約櫃蓋起來,與我們的罪有關,施恩座本身實際上無法遮蓋罪,它只把律法蓋起來而已。施恩座是大祭司一年一次要拿牛羊的血,把它彈在施恩座上,所以是施恩座上的血成為我們的遮蓋。我們要是不了解,就會以為施恩座只是一大塊金子而已,你要用什麼來遮蓋人的罪?是用外院銅祭壇上所犧牲祭牲的血拿到施恩座,一年只彈一次,天使看的不是金子,是看到金子上面的血跡,說:「啊,已經看到為百姓的罪犧牲的血了」,恩典就在此。關於施恩座,是用整塊金子打造出來的。在會幕外院的器物都是用銅做的,有銅做的洗濯盆和祭壇,銅祭壇裡面是用木頭作框架。到了聖所的器物就是用金子做的,陳設餅桌是木材外面包金,金燈台是金子做的,但是要記得,點燈時,金子點不著,金燈台的燈盞裡面還要放燈芯,那個燈芯就不是金子做的,點燈的油也不是用金子做的,所以金燈台雖然是用金子做的,還是需要燈芯和清橄欖油才行。金香壇是包金的,裡面也是皂莢木作它的框。至聖所裡的約櫃也是包金的,裡面也是用皂莢木作框,所有會幕裡面只有一個聖物是全部用金子做的,沒有加添其他任何材料,就是施恩座,百分之百的純金做的。「要用精金作施恩座(施恩:或作蔽罪;下同),長二肘半,寬一肘半。要用金子錘出兩個基路伯來,安在施恩座的兩頭。」(出25:17~18)基路伯和施恩座不能用黏接的,是由一整塊金子慢慢錘成蓋子和上面的兩個天使。 

2、 兩基路伯面向施恩座

「二基路伯要高張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臉對臉,朝著施恩座。」(出25:20)等一下我會解釋這是什麼意思。最重要的是大祭司一年一次要拿祭牲的血彈在施恩座上,彈的方式很特別,向施恩座的東邊彈一次,然後在前面的地上彈七次,若我们仔細去看,會發現大祭司彈血,有一定的方式和次數。為甚麼地上要彈七次,施恩座上要彈一次?這是大祭司一年一次,就是Yom Kippur(贖罪日)進到至聖所,其它的時間大祭司也不能進去,一年一次進到至聖所裡只為了做一件事情,就是為了贖罪、彈血。所獻那隻牛的血是為了大祭司自己贖罪,那隻羊的血是為了所有的百姓贖罪,施恩座的恩典是在此,是在犧牲的生命(血)裡。

3、 大祭司彈血於施恩座

「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頭彈在施恩座的東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彈血七次。」(利16:14) 要拿祭牲的血彈在施恩座的東邊,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地上彈七次,只有在施恩座東邊彈一次就夠了。

4、 摩西與神相會施恩座

「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25:22) 那裡是上帝與摩西相會、講話的地方,那裡是施恩座。

5、 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座

到了希伯來書的時候說:「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至聖所的幔子已經拆毀,我們不再需要大祭司每年一次進去至聖所,我們每個人隨時都能夠到上帝的面前,這是在新約時代,我們可以無懼的來到施恩座前得到憐憫和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強調施恩座是施憐憫、恩惠的地方。

Ⅳ、施恩座的屬靈意義

1、 基路伯執行公義審判

施恩座有幾個屬靈的意義。第一個我們要了解基路伯是在做什麼事,基路伯是執行官,當法官宣判某人死刑後,基路伯就是去執行的使者。聖經第一次講到基路伯是在創世紀,基路伯為甚麼出現,因為亞當夏娃犯了罪,犯罪之後上帝就派基路伯和發火燄的劍出來執行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燄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3:24)不准亞當夏娃再去碰那棵生命樹,所以基路伯原來是執行公義的審判,因此在施恩座上的兩個天使代表的不是恩典,而是公義的審判。為甚麼天使的翅膀要展開,我們知道小鳥展翅就是要起飛了,休息時翅膀就收合起來。也就是當上帝審判完要執行時,基路伯就已經準備好要執行的意思,上帝需要什麼公義的審判,他們就馬上就去執行。

2、 基路伯注視救贖恩典

而且展開翅膀的天使,他的眼睛要一直看著施恩座,看什麼?看有沒有血。如果看到有血,他就知道上帝公義的審判已經有犧牲者代為犧牲,他就不用去執行那個審判。在施恩座上的天使很重要,上帝說:「你的翅膀要展開,眼睛不能看別的地方,要一直看那裡有沒有證據(Evidence)、看有沒有犧牲,那個罪有沒有人付上代價,如果有,審判就取消,如果沒有,審判就執行」,他的翅膀展開代表公義,他的眼睛看的是上面有沒有血,如果有血,上帝的恩典就蓋過那個罪,叫作施恩座、遮罪座,我想是這個意思。所以在施恩座上面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公義,一個是慈悲。另外這個天使翅膀張開、眼睛直直看,所要看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天使沒有救恩,只有人類有救恩,聖經寫說天使想要了解為何上帝對人那麼好,同樣是犯罪,天使卻要面臨公義的審判,為甚麼上帝卻給人有第二次的機會(Second chance),聖經說:「…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彼前1:12),天使會想要看這個救恩的福音。

3、 公義與慈愛是神寶座

施恩座完全是用純金打造的,代表上帝的兩個特色,第一,上帝是公義的上帝,不將有罪的看作無罪,第二,上帝對犯罪的罪人的愛,祂用自己的獨生愛子的血來贖回這些罪人,所以上帝對罪是公義,對罪人是充滿慈愛,這顯出上帝的榮耀(Shekinah בדי ),我們說耶和華的榮耀在這個地方,這個榮耀是彰顯上帝的公義和上帝的慈愛,兩者同時彰顯在施恩座上。詩篇這樣說:「公義和公平是祢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行在祢前面。」(詩89:14)所以我們的上帝是又公義又慈愛的上帝。

4、 基督贖罪祭成全律法

這個公義和慈愛,是因為有犧牲、有流血,那個血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來的寶血,呈到上帝的面前,聖經說:「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8:3~4)我們的肉體軟弱,我們做不到約櫃裡面的律法要求,上帝就差祂的獨生愛子作為贖罪祭,在外院的銅祭壇(就是十字架上),將祂的血帶到上帝的施恩座前,彈在施恩座上,讓天使看見,「已經成了,所有的罪債已經還清了」,所以叫作贖罪祭,這樣我們就能夠得到上帝的恩典。不只我們的罪債由耶穌基督來承擔,當我們被耶穌基督改變的時候,我們就不再隨從肉體,而隨從聖靈來過我們的生活。

5、 信靠主寶血親近上帝

我們要是能夠信靠主的寶血,就能夠親近上帝得到恩典,希伯來書第十章19節:「…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所以我們能夠親近上帝是因為耶穌犧牲的寶血。我想施恩座強調的一點就是慈悲Grace and Mercy(憐憫和恩典)。關於恩典慈悲與憐憫,在聖經中有什麼教導呢?

Ⅴ、恩典慈悲與憐憫

1、 耶和華滿有憐憫恩典

第一個我們看到,當以色列人犯了罪,亞倫帶他們去拜偶像,摩西一氣之下把十誡法版摔碎後,摩西跟上帝道歉說:「這該怎麼辦?」上帝說:「你再拿兩塊石版上山來,我再幫你寫一次。」當摩西拿那兩塊石版上山時,上帝在摩西面前自己宣告了一句話:「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這是公義,所以有罪的不能當作無罪,罪要面對,怎麼樣面對?上帝用自己的兒子去面對,然後我們犯罪的人,因為耶穌替我們贖罪以後,我們領受了祂的憐憫、慈悲、慈愛,祂不輕易發怒,祂赦免我們的罪孽,這是上帝要寫法版十誡前對摩西說的。耶和華上帝不只是法官而已,耶和華上帝是疼愛我們的上帝,知道我們犯了罪,又要解決我們的罪的一位上帝。

2、 神喜愛憐恤過於祭祀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的時候,法利賽人很強調律法,他們看見耶穌的學生安息日肚子餓,把人家麥田裡的麥子掐幾個來吃,結果耶穌被法利賽人批評說:「你的學生犯了安息日」,在那裡耶穌跟他們解釋說:「守律法很重要沒有錯,但是慈悲比這些還重要」,耶穌的回答是:「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太12:7)祭祀就是照規定來做,但是神喜愛憐憫,若是了解這句話,就不會把無罪的當作是有罪的,上帝的憐憫慈悲勝過對祭祀規矩的要求。

3、 憐恤人的人必蒙憐恤

耶穌曾經講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僕人欠一個主人很多錢,還不起,就跟主人拜託,主人說:「好吧,那就讓你延遲還錢」,他一出去,遇到一個欠他一點錢的人,就掐住對方的脖子,要求對方一定要還,「我現在沒錢」「不行!要是你現在不還,你的老婆孩子都要被抓去關,你今天一定要還」,旁邊的人看見就很忿忿不平,「怎麼有這種人,剛才他欠主人很多錢,主人都通融讓他延遲還了,這個人只欠他一點錢而已,他就要把對方拖去交官」。旁觀者受不了,就跑去跟主人講,主人就把他叫來說:「既然你說欠錢非還不可,那麼你欠我的錢今天全部還我,就照你要求別人的來面對這個要求」,這是關於慈悲憐憫的一個很強烈的比喻。耶穌基督山上寶訓---八福的第五福就是「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5:7),換句話說,不憐憫人的就沒有福氣,因為他們不會得到憐憫,我們絕對沒有辦法靠公義和好行為來到上帝的面前,我們自己知道,所以耶穌說,你們如果要得到上帝的憐憫,你們就要憐憫人,上帝要我們和祂一樣能夠憐憫別人、能夠赦免別人。

4、 我們要慈悲像神一樣

主耶穌基督講完這些之後,最後跟祂的學生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這是馬太記錄的,但是路加就把「完全」改成「慈悲」,同樣的一句話,路加說:「什麼叫作完全,是慈悲裡面的完全」,當一個人不完全的時候,你用慈悲去款待對方,就有機會將對方挽回,讓對方越來越完全,這點很有意思,英文說Perfect或是Perfective,讓人越來越完全是一種慈悲。對方要面對自己的不對,不對的要是沒有處理,這樣就不是愛,因為對方不知道自己錯了,不義需要處理,然而在公義之下,你願意給對方再一次的機會,這叫作施恩、叫作慈悲。在慈悲中,我們能夠越來越完全,不僅我們自己能夠越來越完全,得罪我們的人也能夠有機會越來越完全。「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6:36)

Ⅵ、結論:憑著基督寶血 除去虛妄行為

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寶血,這個血就是彈在施恩座上的血,所以我們得以被贖回,並脫去愚妄的行為,是憑著耶穌基督的寶血,「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1:18~19)有時候我們對寶血的認識只有一半,就是主耶穌基督為我被上帝刑罰,所以將來我不用被上帝刑罰,感謝主,這個我稱作一半的恩典。如果你的生活繼續活在罪惡裡面時,這樣就對你沒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另外一半的認識是,我們能夠脫去我們犯罪的行為,憑著耶穌的寶血,不是只為了免除將來的刑罰,還能夠不繼續在這種犯罪的行為裡生活,因此寶血的功效能夠減輕我們「罪刑」的痛苦,還能夠釋放我們脫離「罪行」的桎梏。不曉得你知道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嗎?「罪刑」「罪行」(發音都相同),「罪刑」是犯罪以後要受的刑罰、是公義的審判,「罪行」是我們繼續活在罪裡面被罪綑綁的無奈。耶穌寶血的果效,就像彼得前書所說的,不只是將來不用被上帝刑罰,也要讓我們脫去虛妄的行為,從罪惡的行為中,得到釋放,這是非常大的恩典。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祢,願意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祢的寶血不只是為我們擔當神公義的審判,也要救贖我們脫離罪行的綑綁。主啊,有時候我們信了祢,我們接受祢的恩典,可是我們常常只是期待將來面對上帝公義審判的時候,我們能依靠祢的寶血脫去祢的刑罰,可是我們今天還在世上生活的時候,我們卻沒有倚靠祢的寶血,過聖潔得勝的生活。主啊,幫助我們,可以用信心,同時領受這兩個恩典,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