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22

[牧函] 燈台Menorah

寫作於2007/07/2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燈台的希伯來文是hrwnm (Menorah)。在英文聖經譯本中欽定本 (KJV) 為candlestick,而修訂本 (RSV) 則譯為lampstand。根據出埃及記27章20節這個燈台的燈是用搗成的清橄欖油作為燃料點亮的,而且當時可能也還沒有發明製造蠟燭的技術,因此,lampstand應該是較為貼切的英譯。在新版的欽定本 (NKJV) 已經改為lampstand,可謂是從善如流了。和合本與現代中文本都是譯為燈台,是很好的翻譯。

會幕的器皿當中,只有燈台是完全使用一整塊純金所打造完成的。燈台也成為以色列國的官方正式象徵圖像 (emblem)。當以色列建國時,英國政府就贈送一個巨大的銅製燈台安置於耶路撒冷城以色列國立法院 (Knesset) 的庭院中。

耶和華呼召摩西上西奈山四十晝夜,親自指示摩西要如何小心製造會幕的各個細節 (出25:40),其中就包括這個金燈台。在以色列的歷史當中,這個金燈台隨著以色列國的災難也歷盡滄桑。第一支金燈台是由摩西吩咐比撒列 (Bezalel) 親手打造的 (出36:1-2),它的下落和整個會幕一樣無法考據與追蹤。第二批金燈台則是約1000BC所羅門王時的一位巧匠互蘭 (王上7:13-14, 49) 在建造聖殿時所製造的,而且一口氣就製造了十座金燈台。這十座金燈台豎立在內殿中照亮整個內殿有四百多年之久,在586BC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滅亡南國猶大時把這些金燈台跟聖殿中所有的器皿都擄去放在巴比倫他自己神明的廟裡 (代下36:7)。538BC波斯王古列 (Cyrus) 攻滅巴比倫,下令准許猶太人返鄉重建耶路撒冷城以及聖殿,並且歸還尼布甲尼撒王所擄去聖殿中所有的器皿,當然包括那十座金燈台在內 (拉6:3-5)。

186BC敘利亞的西流夕王朝 (Seleucid Dynasty) 安提阿古四世 (Antiochus IV) 強力推行希臘化。167BC他率軍攻入耶路撒冷,進入聖殿,將之褻瀆。他在聖殿裡安放宙斯 (Zeus) 的神像,立宙斯的祭壇,並在宙斯壇上獻豬給宙斯,他甚至將豬血帶入至聖所。

這些倒行逆施引起耶路撒冷城西的莫頂 (Modi'in) 小城中一位老祭司馬他提亞 (Mattathias) 發起「馬加比革命」(Maccabean revolt)。 165BC 老祭司的兒子猶大馬加比 (Judah Maccabee) 收復耶路撒冷,在基斯流月 (Kislev) 25日進入被沾污的聖殿,清除所有異教物品,聖殿終於再被潔淨。 他們也找到了一座金燈台。

當他們準備把修茸、潔淨了的聖殿奉獻給神時,卻發現殿中只剩下一瓶純淨的聖橄欖油可用來燃點金燈台。那瓶聖油只足夠燃點一天,但祭司需要八天才可作出更多聖橄欖油。結果,那一瓶聖橄欖油竟奇蹟地燃燒了八天,使聖殿大放光明! 從此猶太人為了記念神的拯救與奇妙的作為,每年基斯流月25日開始,一連八天,大事慶祝,並且舉行獻殿禮。這節日被稱為漢努迦節 (Hanukkah),意即眾光節,也稱為修殿節。修殿節的燈台有九枝,正中的那一枝通常比較高些,是用來點燃其他八枝的。那八枝是記念節期的八天,在節慶期間,每晚會點燃一枝。

根據猶太歷史學者約瑟夫 (Flavius Josephus) 的記載,這座第二聖殿中的金燈台於70AD羅馬帝國提多將軍 (Titus) 彌平猶太人叛亂時又攻破耶路撒冷城,火燒聖殿,並將聖殿中所有器皿,包括金燈台都擄到羅馬的平安廟 (Temple of Peace) 裡面。羅馬城至今尚存的古蹟提多拱門 (Titus Arch) 上面的浮雕我們還可以清楚看到金燈台被猶太俘虜抬在肩上參加提多將軍凱旋遊行的樣子。455AD范達族 (Vandals) 將金燈台由羅馬擄去迦太基 (Carthage),533AD 拜占庭帝國 (Byzantine) 貝利撒流將軍 (Belisarius) 把金燈台擄到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此後金燈台就下落不明,直到今日。

[講道集] 建造系列(十一):金燈台Lampstand

寫作於2007.07.2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出埃及記三十七章1724節 、四十章24節、二十七章2021節】
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之前我們說,人需要來到會幕才能到上帝面前,進入會幕第一個就會遇到燔祭壇,燔祭壇是為我們贖罪,接著是洗濯盆,我們每天會沾染不潔,必須要將自己洗乾淨,才可以進到聖所,  進到聖所裡有三件東西,今天我們要看第一件,叫作金燈台。英文的翻譯起初是翻譯作candlestick(燭台),這個翻譯的不太好,因為那個時代還沒有candle(蠟燭),蠟燭是很晚才發明的東西。  依照剛才司會所讀的經文,那是用清橄欖油所點的燈,所以是油燈不是蠟燭,因此新版的翻譯都改成是lampstand,叫作燈台(不是燭台)。  經文中說:「他用精金作一個燈臺;這燈臺的座和榦,與杯、球、花,都是接連一塊錘出來的。」,在大部分金燈台的圖片中,我們會看到那些杯、球、花不是從旁邊冒出來,而是包在枝幹上。從這些我們可以學什麼功課呢?金燈台對我們今天來講有什麼意義呢?  

Ⅰ、引言:猶太人眾光節 (Hanukkah)  

講到金燈台,希伯來人稱它作Menorah(猶太人以前點的油燈),我就想到另外一個跟這個相關的,叫作Haunkiah(猶太人現在點的燭燈),Haunkiah和Menorah很相像,可是卻又不太一樣,有什麼不一樣呢?Menorah是用油燈,Haunkiah是用蠟燭;Menorah是七支,Haunkiah是九支;Menorah是全部相同高度,Haunkiah是中間那支特別突出,這是它們的相異之處。Hanukkah是猶太人一個特別的節日,聖經在約翰福音裡也曾提到,叫作修殿節(獻殿節、眾光節、漢努迦節),為甚麼上帝交代摩西,是Menorah這個樣子,為什麼他們變成Haunkiah那個樣子呢?這當中有一段故事,Haunkiah是慶祝Hanukkah才點的,叫作眾光節(Peace of light),是紀念他們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件事情,在主前167年,敘利亞國王安提阿古四世(Antiochus Ⅳ)統治猶太地的時候,他認為相同的文化,比較容易統治,為了徹底推動猶太人,能夠希臘化,他明文規定,禁止猶太教,就像日本統治台灣,要我們去拜神社一樣,他把希臘的宙斯神放到聖殿裡面,並在祭壇上殺豬,對猶太人來說豬是不潔淨的,是不可以拿到聖殿的,因此猶太人非常憤怒,於是起來革命,帶領革命的人叫作Judah Maccabee(馬加比),他們的人數很少,可是在兩年內居然用游擊戰把敘利亞大軍打敗,敘利亞國王突然死了,敘利亞軍隊大撤退,他們很高興的收復了聖殿,把整個殿中不潔淨的東西都清理乾淨,然後再重新點起金燈台,當要點燈的時候才發現所有的油都被敘利亞人給玷污了,只剩下一小瓶純淨的清橄欖油可以使用,這怎麼辦呢?新的聖橄欖油,需要八天才能夠做成,可是他們要獻殿就必須點燈,他們只好用剩下的那一小瓶油來點燈,不可思議的是,原本只夠點一天的油,居然點燃那盞燈八天,讓他們覺得非常神奇,所以他們就決定以後每一年要紀念這個日子,就是猶太人得到自由,把聖殿奪回,潔淨獻殿,再獻給上帝的日子。而且上帝特別讓那一小瓶油能夠點燃八天,所以他們就把燈台做成八支,中央那支是永遠不能熄滅的,並由中間那支來點燃另外八支燈,他們的節日是八天,每一天點一支,直到其它八支全部點亮,這是Hanukkah的典故。聖經約翰福音第十章22節就提到這個節日,「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是冬天的時候。」也提到耶穌在那個節日上聖殿去,這是他們的一個節日。我們來複習一下猶太人的幾個節日,根據出埃及記裡面記載,上帝要他們守的是三個大節日,第一個節日就是逾越節(Pesach),逾越節是在尼散月(一月)十四日晚上開始過節;第二個節日是從逾越節開始算七七四十九天,叫作七七節(以後我們叫作五旬節Shavuot),它是在西彎月(三月)六日慶祝;第三個節日是住棚節(收割節Sukkot),住棚節是在提斯利月(七月)十五日慶祝,這是出埃及時上帝規定他們要守的三個節日。此外他們自己加了一個節日,是由於一次歷史上的大危機,在以斯帖作皇后的時候,哈曼設計要把猶太人滅族,但是以斯帖皇后她很勇敢也很聰明,結果拯救以色列人免於被滅族,而且還報了仇,他們感念上帝拯救他們的恩典,就訂了一個節日叫作普珥節(Purim),普珥就是抽籤,是在亞達月的(十二月)十四日。我們今天講的是最後一個節日,就是Judah Maccabee(馬加比)革命成功後,所訂的修殿節,是在基斯流月(九月)的二十五日,連續慶祝八天,差不多是我們快要過聖誕節的時候,所以我們記得,我們快過聖誕節的時候,猶太人是過眾光節(修殿節),我們點聖誕燈,他們是點他們九支的Haunkiah。

Ⅱ、金燈台的製造

從Menorah到Haunkiah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呢?今天的司會讀了三段聖經,我把它的要點跟大家解釋一下。上帝詳細交代摩西,要如何做這個金燈台,第一,材料是要用純金,第二,這個金燈台它有一個座,還有一個主幹,另外有六支枝子,枝子的頂端(包括主幹)共做了七個燈盞頂在上面,旁邊還要有剪刀和盤,全部的重量是一他連得(約120英鎊重),是由一塊金子慢慢錘打出來,不是用鑄的、黏的或是接的,是用一塊金子慢慢錘打成七支,還有那些裝飾品。這些裝飾品就是杏花杯,杏花杯的上面要有球、有花,整個金燈台放在聖所裡的南邊,陳設餅桌的對面,這是做什麼用的呢?大祭司(亞倫)每天早晚都要在那裡清理和點燃這盞燈,用的材料是最好的純橄欖油來點這盞燈,大祭司(亞倫)每一天早晚都要進到聖所,金燈台有一個座,座上有一支中幹,這個中幹再左右岔分為六支(三對),每一支上面有裝飾三個杏花杯,每一個杯都有一球和一花,那是什麼意思呢?杏花杯的球就是(花)萼sepal,那個花就是(花)瓣petal,就像一朵花尚未開時的外葉是花萼,內部展開後是花瓣(五片),看起來像杯一般。有的聖經學者認為這是三個—杯、花、球,可是我覺得應該是兩個,那個杯裡面就包括花和球。他們算出每一枝有三個杯、三個球、三個花,因此每支有九個裝飾,左右六支就是五十四,五十四再加上中間主幹的四個是十二,剛好是聖經六十六卷。金燈台上面就放七個燈盞,燈盞裡面是放清橄欖油來點燈,為了要維持這個點燈,就需要有剪刀,剪刀是用來剪燈芯用的,燈芯燒焦了以後就要把燈芯剪清理乾淨,盤子裡就放剪下來的燈芯和剪刀,其實應該還有一個器具聖經沒有講到,應該要有一個油壺才對,因為要把清橄欖油倒進燈盞裡,需要有一個油壺。金燈台放在聖所的哪裡呢?我們來看一下整個會幕的配置圖,金燈台是放在聖所裡的南邊,陳設餅桌是放在北邊,入口處在東邊,至聖所是在最西邊,至聖所是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才能進去的。燈盞的裡面是放清橄欖油,根據出埃及記三十章7-8節所說,早上要添油、剪芯,晚上要點燈。規定每天要這樣做,好讓燈保持乾淨,不會冒煙、不會有味道,讓燈保持明亮。是誰做這些事情呢?只有大祭司(亞倫)可以做,每一天早晚都要做這些事情,讓這盞燈永遠亮著。有拉比解釋,有時是只留中間那支燈點著,就像我們晚上點一盞五燭光的小燈一樣,不能讓它熄滅。七支燈全點是很亮的,這對我們來講有什麼意義呢?

1、 整塊精金錘成

第一,它是整塊金子錘打出來的,「球和枝子是接連一塊,都是一塊精金錘出來的。」(出37:22)一直錘打,直到錘出七支枝子和那些裝飾品。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要亞倫做一隻金牛犢,可不是用鎚打出來的,是用融熔的金子倒入一個模子裡鑄出來的,不是用錘出來的,而金燈台是需要一錘一錘,慢慢錘打出來的,「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亞倫從他們手裡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作成。」(出32:3~4)金燈台用鎚子千錘萬打,過程,比較辛苦,最後才能成為金燈台,這有它的象徵意義,就像耶穌基督被擊打(beating),所以金燈台是預表耶穌基督,祂為我們受苦,為我們被擊打苦待,「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賽53:4)才能夠照亮我們。

2、 杏花杯球與花

再來是金燈台的裝飾。「這旁每枝上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那旁每枝上也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從燈臺杈出來的六個枝子都是如此。」(出37:19),為甚麼燈台一定要指定用杏花?杏花代表什麼意義呢?主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和杏花有關係嗎?杏花杯的球和花是象徵什麼?如果你對聖經熟一點的話,應該記得在至聖所裡面,也有杏花,那是在亞倫的杖上。當時有人抗議亞倫的領導能力,摩西就請每一個領導者,將手拿的杖,放到上帝面前,所有的杖都是從樹上砍下來已經死掉的,可是很奇怪的,亞倫的那根杖,居然在一夜之間發芽、開花、結了杏果,「誰知利未族亞倫的杖已經發了芽,生了花苞,開了花,結了熟杏。」(民17:8)就在一夜之間,那個生命又回復了。杏花是要紀念亞倫,而亞倫是神揀選的大祭司,那代表什麼?代表那個已經被砍掉的枝幹還可以復活,所以金燈台上的杏花裝飾也象徵的我們的主,祂不只,為我們受擊打死亡,祂還復活,並且成為我們的大祭司,所以這個有它特別的意義,我們的主耶穌不只是為我們挨打、為我們犧牲而已,祂還從死裡復活,帶給我們盼望,這是金燈台上杏花的象徵意義。「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徒26:23)

3、 七盞燈齊發光

金燈台上有七盞燈,而且上帝規定七盞都要發亮,「你告訴亞倫說:點燈的時候,七盞燈都要向燈臺前面發光。」(民8:2)這是什麼意思?當主耶穌為我們受苦、復活以後,就把上帝的靈差下來,成為照亮我們的靈,這七盞燈在啟示錄所講的是神寶座前的七靈,是完全的靈,能夠帶領我們。金燈台預表了主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擊打、犧牲和復活。主持復活以後,在五旬節賜下聖靈,這是金燈台對我們而言的意義,聖靈就是金燈台的意思。「又有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這七燈就是神的七靈。」(啟4:5)

Ⅲ、上帝照亮世界

1、 外院陽光普照 (普遍啟示)

我們再來看一下整個會幕中,上帝給他們怎麼樣的照亮。第一個,在外院是靠太陽光,這是用上帝所造的光來照亮外院,「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創1:16)一個管白天,一個管晚上,所以外院不需要點燈。上帝光照所有的人,這叫作普遍啟示。在羅馬書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19~20)讓人透過人心和萬物,就可以知道有上帝,這是神給所有的人的光照。

2、 聖所七燈發光 (特殊啟示)

有一些人因為這樣相信上帝,就跟神進到親密的關係,進到聖所裡面去,聖所裡面,是靠七支燈台來照亮,「要作燈臺的七個燈盞。祭司要點這燈,使燈光對照。」(出25:37)剛才講過,這是代表聖靈的光照,所以對基督徒來講,不只是用理性來看上帝所創造的,因而知道有上帝,他還可以從聖靈得到進一步的啟示,這叫作特殊啟示,「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林後4:6),是神用聖靈來啟示我們。

3、 至聖所神榮耀 (末世啟示)

然後最裡面就是至聖所,至聖所內沒有燈,也沒有太陽,那個房間,神自己就是燈,因為 神的榮耀(Shekinah)充滿裡面,所以根本不需要點燈,「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出40:34)這代表神,在末世的時候會給我們,完全的啟示。在外院藉所造之物只能揣摩神。在聖所內,因為我們人的有限,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聖靈的啟示。只有至聖所裡,神的整個榮耀就向我們啟示了,就照明了我們,所以我們都懂、都明白神為甚麼這樣帶領我們,在啟示錄說:「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神要光照他們。他們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22:5)不必用燈光、不必用日光、不是用理性,也不需要聖靈特別的啟示,因為神自己成為我們的光,這是最後末世的啟示。

Ⅳ、金燈台的意義

1、 聖靈引導明白真理

金燈台對我們今天來講,有什麼屬靈的意義?聖所裡面有三件器具,金燈台是其中的一件,金燈台一亮就照亮其它兩件器具,這兩件也都跟我們有關係,一個是陳設餅桌,另一個是金香爐,以後我會陸續講到。金燈台安設在哪裡?安設在南邊。「又把燈臺安在會幕內,在帳幕南邊,與桌子相對」(出40:24),它一點亮就照亮整個房間,就是照亮這兩件器具。陳設餅桌上陳設的是祭司要吃的,就是祭司要從那裡得到供應,詩篇說:「祢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詩119:103)這裡代表的是神的話,吃餅代表讀聖經,祭司要吃這個餅最好是要點燈,不然會吃到鼻孔裡,因為聖所裡面若是烏漆抹黑的,要找餅不容易找,要用摸的,亮光是幫助祭司,可以好好享受神為他預備的餅。聖靈也是幫助我們可以從聖經好好的享受,神所供應我們的,這是第一個金燈台的作用。「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16:13)聖靈能夠引導我們,讓我們能夠讀懂聖經、可以享受神的話、可以明白神的話,就像祭司可以方便吃到那些餅一樣。

2、 聖靈幫助我們禱告

第二個我們都知道,金香爐一般是代表祈禱,「亞倫在壇上要燒馨香料作的香;每早晨他收拾燈的時候,要燒這香。黃昏點燈的時候,他要在耶和華面前燒這香,作為世世代代常燒的香。」(出30:7~8)每天早晚都要燒香整理(燒香代表禱告),要燒香的時候都要點燈,因為沒有點燈就不容易燒香,所以我們禱告也是要靠聖靈才能好好的禱告,這裡提到聖靈會幫助我們禱告,聖靈能夠引導我們明白神的話,聖靈也帶領我們知道,怎麼樣跟神講話(就是禱告),「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8:26~27)這是金燈台對每一個基督徒信仰上的兩個意義。

3、 以色列作外邦之光

可是它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如果你知道猶太人,如何過Hanukkah節的話,你就知道他們點的蠟燭或燭光,不是點給家裏面的人看的,他們是點在窗戶旁邊,或是門口,是要點給外面的人看的。他們對神有一個領受,就是神給我們的恩典,那個Torah(神的舊約十誡律法),不是專為猶太人設立的,而是要他們去教導並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神要世人怎樣過生活,應該有這樣的使命。所以猶太人的眾光節Hanukkah,代表神的光可以普照全世界,以色列是要作外邦之光,他們自己是這樣看的,到現在為止也是如此認為,猶太人對世界應該有貢獻,可以把神的啟示帶給全世界,所以是要作中保、作外邦人的光,讓瞎子看見,讓被關的可以出牢獄,「我―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眾民的中保(中保:原文是約),作外邦人的光,開瞎子的眼,領被囚的出牢獄,領坐黑暗的出監牢。」(賽42:6~7)這是Hanukkah一個主要的意義,所以金燈台有一個意義是猶太人要做這樣的光,不是只從神領受這樣的光而已。

4、 耶穌門徒善行照亮

耶穌基督也跟祂的學生說:「你們也是Haunkiah,你們也是Menorah,你們也當發光,照亮周圍的人,讓人看見神的愛。」耶穌說:「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5~16)我這次再去查,那個「斗」應該是我們台語的「米籃」。就是農夫裝農產品時,所用木製或竹製的容器,我們把它翻譯成斗。燈不會放在斗底下,應該放在燈台上,才會照亮在黑暗中的人。問你們一個問題,如果你點燈,把它放在斗底下,會有什麼結果?一般人以為用斗蓋起來只會看不到燈而已,其實不只看不到燈,燈還會把斗燒起來,所以你也會受虧損,不只是別人看不到那個亮光,你自己還會出問題,所以應該把斗拿掉,來照亮周圍的人。

5、 基督教會乃金燈台

最後耶穌在啟示錄的時候講到,教會本身就是一盞金燈台,祂提到小亞細亞有七個教會、七個燈台,「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臺的奧祕,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臺就是七個教會。」(啟1:20)耶穌就在這七個燈台之間走來走去,看哪一個燈已經熄滅不亮了,不亮叫他們要亮,再不亮,耶穌說:「既然再不亮就把它的燈台挪走」,因為它已經失掉功能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啟2:5)因此很清楚的,每一個教會,上帝期待就是一盞金燈台,可以照亮周圍社區。我們現在的禮拜堂是有圍牆的,禮拜天以外就是把它關鎖起來,是為了安全起見,目前只有和平教會的弟兄姊妹在這裡使用,可是我們最近開始努力的方向,是希望在這附近,社區的人也可以來教會領受神的恩典。我們昨天舉辦了一場演講,講題是「財富與幸福」,差不多有一百個社區的人來聽,希望上帝給我們教會有什麼恩典,我們就跟社區的人分享。我們將要重建禮拜堂,我有一個理想,希望將來新的教堂,是沒有圍牆的。教會的安全,是以來別的方法來處理,不是用圍牆來維持。第二,將來教會一樓是提供給社區的人使用,比如開辦老人大學或是媽媽、兒童教室,教會的使用是在二樓以上,希望和平教會成為青田社區的人,喜歡來的地方,可以在這邊遇見神,看到神的恩典。希望我們變成一個小小的燈台,是照亮我們附近,不是探照燈,照很遠的地方。上帝把教會放在這裡,教會就成為這地方的人,領受神恩典的地方,這是我們的一個理想,希望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

Ⅴ、我們屬靈功課

1、 燈芯常需修剪

對我們來講,這整個教導可以讓我們學習三個功課。第一個,早上的時候亞倫要做什麼事情?要剪那個燈芯,因為燈芯一旦燒焦了,它不只不會亮,它還會冒煙,它還會發出味道,對燈沒有什麼作用,燒焦的部份必須要把它剪乾淨。我們也是一樣,我們要進入聖所,我們的手腳髒了要洗乾淨,燈也是一樣,必須要修剪,燈芯常常需要把它修剪,當然聖靈就是那把剪刀,來幫我們剪乾淨,「用精金作燈臺的七個燈盞,並燈臺的蠟剪和蠟花盤。」(出37:23)記得耶穌說過,長葡萄的枝子就要修理乾淨,因為修剪之後,就會長得更多更好吃,「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約15:2)同樣,不長果子的枝子,不是修,而是把它剪掉,修剪是慢慢、一點點的修理,如果我們真的是為神發光,我們真的有好的見證,你要記得一點,神會來修理我們,看我們有沒有燒焦的地方,有沒有會讓果子長不好的地方,神就會慢慢的來修剪,這是第一個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2、 燈要每天加油

第二個,這個燈要亮,需要修剪燈芯,也要添油。若不添油,光是修剪的很棒,是沒什麼用的,因為燈芯本身是不會亮的,要靠油,油就是聖靈,我們每一天一定要從聖靈領受力量。我一直鼓勵大家要靈修、要靈修,不是一個禮拜靈修一次就好。你需要的是,每天添一點油、加一點油,你才能夠繼續的亮,這點很重要,燈每天需要添油。記得有一首詩歌嗎?「我的燈需要油,求主常賜下…」,意思是說,我們需要常常跟聖靈有好的關係,從祂領受新的供應,我們才能夠繼續發亮,才不會熄滅。「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著。」(出27:20)這個「搗beating」出來的油,可以讓燈常常發亮,記得耶穌講過一個故事嗎?有十個伴娘,她們都有一盞油燈,可是其中有五個,忘了帶備用油,不巧新郎從新竹要到台北的路上塞車,所以就沒有按照時間到達,有五個小姐沒有備用油,另外五個小姐比較聰明,就帶著一瓶油,「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裡。」(太25:4)因為新郎來的時候,那些燈不亮的,就不能進去參加婚禮,燈亮的才可以迎接新郎參加婚禮,那五個沒有備用油的,看到自己的油燈快要熄滅的時候,就說:「拜託拜託,我的燈快要熄滅了,能不能給我一點油。」結果那五個說:「對不起,這一點油只夠我自己用,我若給你,到時候兩個人,都熄滅這樣不行」,所以那五個只好,趕快跑去拿油,想不到跑去拿油的時候,新郎剛好來到,結果有五個進去,五個沒有進去。看來油很重要,每天加油以外,還要備油,要有預備,我們才能夠在耶穌來的時候可以進去。

3、 燈台主會挪去

最後耶穌會評估這個燈台有沒有作用,沒有作用的話,祂會把它移走,啟示錄所提的那七個教會,現在差不多都被主移走了,我們的教會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教會沒有辦法,在社區成為一個發亮的燈台,神也會把我們的教會移走。不要以為我們蓋了一間新的禮拜堂就好了,現在美國有很多蓋得很漂亮的禮拜堂,是在出售。蓋禮拜堂不是保證,要靠禮拜堂裡面的弟兄姊妹有好的見證,每天靈修,對社區關心,這個教會才是活的,這個燈才會繼續的點亮,聖經說:「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啟2:5)如果教會不改變,不能成為燈台,神就會把燈台移走。

Ⅵ、結論: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世代、明光照耀。與其咒詛黑暗不如點亮燭光

腓立比書第二章15節這樣說:「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我喜歡的一句話是:「與其咒詛黑暗,不如點亮燭光。」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盞小小的金燈台,我們整個教會也是一盞金燈台,能夠照亮附近的人群。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神,祢在古時交代摩西聖所裡面的金燈台要謹慎做,要用一塊金子慢慢的錘打而成,上面要有杏花作裝飾,不只這樣,油要常常加添,燈芯要常常修剪,我們相信,這絕對有我們要學習的功課。主,我們感謝祢,因為祢就是那盞金燈台,祢為我們被神擊打,為我們被掛在十字架上,祢像亞倫杖上的杏花一樣,祢是從死裡復活,祢把聖靈,豐豐富富的賞賜給我們,要改變我們的生命。要讓我們也成為一盞小燈台,可以為主發光,可以照亮周圍。主啊,求祢讓我們的教會,成為一盞祢所喜悅的燈台,能夠在這個青田社區,為祢發光。讓我們不是只蓋一間禮拜堂,而是建造一間祢所喜悅的教會。社區附近的人,能夠進入教會,看到並領受上帝的光。當我們看到很多不好的事時,讓我們不是只咒詛黑暗,而是願意點亮我們的燭光。求主幫助我們每一天能夠跟聖靈親近,從聖靈得到需要的供應,才不會燒光熄滅,幫助我們在生活上,還有一些缺點,需要祢修剪的部分,讓我們樂意接受祢的修剪,才能夠發亮而不是冒煙,好讓我們每一盞小小的燭光,都能夠為祢發光,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7月 15

[講道集] 建造系列(十):洗濯盤Laver

寫作於2007.07.1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出埃及記三十章1721節 、三十八章8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上禮拜我們談到燔祭壇,到上帝面前,第一個會遇到的就是燔祭壇,燔祭壇的意思就是要有祭牲為我們流血代死,使我們的罪得到赦免、得到遮蓋,我們才能夠進到上帝面前。而第二個會遇見的是洗濯盆,這洗濯盆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字有人唸滌,有人唸濯,但都是洗乾淨的意思,台語是洗盪。關於洗濯盆,我發現,大家想的樣式都不一樣,為甚麼呢?  因為聖經關於燔祭壇描述的很清楚,包括長寬高的尺寸,用什麼材質做的,所以大家做出來的樣式都一樣,但洗濯盆卻沒有講到尺寸大小或外型,只提到是用銅做的,剛才司會所讀的,會讓我們覺得洗濯盆真的很特別,只知道是一個盆子下面有一個臺子,就這樣,所以似乎每一個人就用自己的想像力來想像那個盆子應該怎麼做,那個臺子應該怎麼做,所以就有很多的不同樣式。  洗濯盆的英文叫作Laver,Laver就是洗乾淨的意思。

Ⅰ、引言:第三個聖禮典。(門諾會、真耶穌教會、弟兄會、東正教會、安息日會等)  

講到洗濯盆,就讓我聯想到,一些基督教教派,他們有一個特別的節日,叫作Maundy Thursday(濯足節、洗腳節),天主教有七個聖禮,就是洗禮、堅信禮、聖餐、婚禮、封立牧長的聖禮、認罪懺悔禮,最後是要離世時,神父來幫你抹油,這七個聖禮典。宗教改革之後,改革宗認為聖禮典只有兩個,一個是洗禮,一個是聖餐禮,除了極少數的教會以外,大部分的教會只有這兩個聖禮典,在我們教會也是這樣。
耶穌基督在離世以前和祂的學生一起吃最後晚餐時,祂設立兩個聖禮(聖餐和洗腳禮),第一個就是「以後你們擘這個餅、喝這個杯,就是紀念我為你們死」,就是上個禮拜我們講的燔祭壇,「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22:19)祂為我們犧牲、為我們流血,這個聖禮每個教會都有。可是吃完晚餐後,祂就起身來幫學生洗腳,祂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這個大部分的教會卻沒有做,也不認為是一個我們要做的聖禮,只有一些比較小的教會,他們認為要這樣做,大概一年有一次,就是在受難節的前一天,他們叫作Maundy Thursday,就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教導門徒們,要彼此洗腳的那個禮拜四,他們會在那天舉行這樣的儀式,就是洗腳。我查出來有這樣做的教會包括真耶穌教會,真耶穌教會的人認為沒有這樣做的人不得救,他們把它看作和洗禮、聖餐一樣重要是三大聖禮,這是真耶穌教會。其它像是安息日會、東正教、門諾會、弟兄會等教會,也這樣認為,但是並沒有要求非得這樣做不可。後來英國的聖公會也稍微做一點點,我在美國台福教會,牧會時,偶爾想到也會做一下,體會一下被洗腳的感覺是如何,這和我們今天講祭司要洗手腳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就先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讓大家想一想,到底我們需要有這樣的儀式來提醒我們嗎?還是不需要?它要我們學的是什麼功課呢?

II、從燔祭壇到洗濯盆

今天司會讀了兩段經文,「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用銅作洗濯盆和盆座,以便洗濯。要將盆放在會幕和壇的中間,在盆裡盛水。亞倫和他的兒子要在這盆裡洗手洗腳。他們進會幕,或是就近壇前供職給耶和華獻火祭的時候,必用水洗濯,免得死亡。」(出30:17~21)「他用銅做洗濯盆和盆座,是用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之鏡子做的。」(出38:8)我要跟大家稍微提一下當中的重點,第一個就是材料是用銅做的,但是尺寸大小沒有講;第二個它做的那個東西叫作洗濯盆,就是用來洗手腳的,底下有個盆座,就是這兩個部份,也許是為了便於搬動,避免太大、太重,所以分成這兩個部份製作;第三個它是用鏡子做的,這很特別,會幕所有的東西,比如說需要海狗皮,他們就拿海狗皮來,並沒有交代說那個海狗皮原先是做什麼用的,需要什麼,大家就拿那個材料來,只有這個,特別的提到原先的用途,聖經交代說,本來是做鏡子的(不是做鍋子鏟子),現在拿來做洗濯盆,再來,奉獻的人也被特別註明,其它的物件,都沒有註明是誰奉獻的,那些鏡子是那些在會幕門口侍候的姊妹奉獻的。之前我們一直以為會幕只有男性、只有祭司才可以進入,但從這段描述,我們發現有一些姊妹不只進去,而且還是在會幕的門口服事。雖然聖經沒有講明她們是做什麼事奉,但至少我們知道女性,是被容許到會幕裡面去,並且工作,參與服事。那麼她們拿鏡子來奉獻有什麼意義呢?這個我在牧函裡面有詳細的講說,拉比們對這個有很多的傳說,這些傳說也蠻有意思的,可以讓我們有不同的思考空間,不過那不是聖經,那是拉比們根據這樣的一句話的解讀。

  我們來比較一下燔祭壇,和洗濯盆之間,相同和相異之處:燔祭壇和洗濯盆它們相同之處都是被放在聖所的外院,聖所的外院放著這兩樣東西,一個是燔祭壇,一個是洗濯盆,這兩樣器皿都是用銅做的(拉比他們的解釋是銅代表審判公義),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要替人除罪,要讓人乾淨,這是相同的目的。可是它們有不同的地方,第一,燔祭壇不是純銅做的,它是皂夾木的外面包裹著銅,可是洗濯盆是裡面沒有包任何的東西,它全部都是銅做的;第二,燔祭壇是四方形的,洗濯盆是圓形的(大部分的學者認為盆子應該是圓的);第三,燔祭壇有四個環可以穿過兩隻槓,方便搬動,洗濯盆沒有環或槓,搬動可能就要用抱的走,因為沒有可抬的環或槓;第四,燔祭壇的尺寸要求很嚴格,五肘長寬三肘高,洗濯盆卻沒有講到尺寸,有人說它完全沒有規定尺寸是有它的意義;第五,燔祭壇為人除罪,所有的祭物要用火把它燒乾淨,洗濯盆為人除罪則是用水來洗乾淨,所以它們有不同的地方,這樣的不同對我們來講在神學上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有相當多的意義是我們可以一起來學習的。

1、從流血贖罪到清水洗潔

第一,燔祭壇提到祭牲要宰殺、要流血,所以流血是為我們贖罪,聖經說:「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9:22)洗濯盆是用清水來洗乾淨手腳,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約13:10)所以燔祭壇的獻祭和洗濯盆的洗腳是完全不一樣的意義,雖然都是除罪。「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來10:22)

2、從十架捨命到真理聖靈

燔祭壇是預表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命犧牲流血,「既然藉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祂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西1:20)洗濯盆卻是耶穌基督差遣真理的聖靈來讓我們明白,讓我們越來越聖潔,等一下我會再進一步的解釋,「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約16:3)燔祭壇是預表耶穌基督十架捨命,洗濯盆是耶穌基督差遣聖靈來幫助我們過聖潔的生活。

3、從聖靈重生到聖靈更新

如果從基督徒的角度來講,到燔祭壇是Regeneration(恢復新生),就是聖靈讓我們重生,這是一生一次就好,尼哥底慕曾經跟耶穌討論重生,「尼哥底慕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4~5)洗濯盆是聖靈讓我們更新(Renewal),更新是要不斷的進行,不是一次就好,所以這裡也有不同,提多書第三章5節說:「祂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祂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所以聖靈有兩個工作,一個是重生的洗(只要一次),是燔祭壇給我們的恩典,另一個是聖靈的更新(這是多次),這是洗濯盆給我們的恩典。

4、從因信稱義到管教成聖

從系統神學上的名詞來看,到燔祭壇我們叫作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因信稱義的聖經根據是在羅馬書第五章1節:「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神在我們稱義以後就不斷的管教我們,透過洗濯盆讓我們慢慢的成聖(Sanctification),這是一生進行的過程,所以這兩個對我們來講,是有不一樣的神學意義,「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來12:10)所以燔祭壇是一生一次就可以,洗濯盆是一生的過程,所以我們知道,燔祭壇和洗濯盆對我們基督徒來講都很重要,燔祭壇是入門,洗濯盆是一生不斷學習的功課。

5、從蒙恩罪人到服事祭司

如果你走到燔祭壇,用信心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你就叫作蒙恩的罪人,英文叫作Saved(挽救),保羅說:「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1:16)祭司才可以走到洗濯盆,祭司就是要服事,變成一個服事的祭司,英文叫作Serve(服侍),可是到新約,神告訴我們,不是只有牧師才是祭司,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君尊的祭司,都要服事,「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有一句英文我很喜歡,它說:「Saved to serve(得救是為了服侍)」,換句話講,你要到上帝面前,除了到燔祭壇以外,你接著就要到洗濯盆這邊才可以服事,可是很多基督徒很可惜不是這樣,就是走一半,他入了門,到了燔祭壇,獻上燔祭,「好啦,我的罪得赦免」,然後就停在那邊,因為在教會看不見他參加任何的事奉、任何的服侍,他只是每個禮拜來作禮拜,「有啊,我有來洗禮啊,我有悔改啊」,這很可惜,因為神給我們的恩典不是只有燔祭壇而已,還有洗濯盆,神不希望我們做基督徒只做一半,只到燔祭壇,沒有到洗濯盆,洗濯盆是要讓服事的人乾淨,在服事的過程,你經過洗濯盆的洗淨,你才會越來越聖潔,越來越蒙神喜悅。

要鼓勵大家,我們的週報上現在有一整頁刊登教會需要很多服事的人,如果你在教會什麼服事都還沒有,你可以看看哪樣服事你可以做,你不會電腦,可以做動手動腳的服事,可能你不覺得那怎麼樣,比如說一早來就有人坐在前面幫我們控制音響、燈光,這些不重要嗎?很重要。在禮拜當中若是突然出了問題,整個禮拜都亂了,禮拜中需要有人願意坐在前面幫我們聚會的過程做音控,這也是一個服事。我們每個禮拜天來,週報都印的好好的,那不是印刷廠印的,是我們自己用印刷機印的,但是要有弟兄姊妹願意禮拜六上午幫忙把週報印好,這也是服事。這些都是可以學習的,並且是很容易就可以學會的,還有很多孩子需要主日學老師教導他們。所以要鼓勵大家,在你的時間、能力許可的範圍,你想一想你在教會可以參加什麼服事,特別我們現在要建堂,有很多很多需要參與的服事,我們不要只作禮拜徒,就是說我只到燔祭壇,我的罪得赦免就好,因為你一旦參加服事就會發現,你就跟神進到親密的關係,因為你是在服事上帝,你不是在替教會做事,也不是在替牧師做事,而是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服事上帝,服事上帝就要保持聖潔,聖潔就會讓你進步,所以這個洗濯盆就是要洗乾淨,燔祭壇就是要把我們的罪洗清可以蒙恩典,洗濯盆是可以進入服事。

III、洗濯盆用銅鏡做成


這裡面有兩點是我要講的,第一,它是用銅做的,這個銅原來是當鏡子用的,所以是鏡子做成的洗濯盆,當祭司在那裡清洗的時候,洗濯盆就像是一面大的鏡子,一面用很多小鏡子鑄成的大鏡子,所以祭司一看到鏡子,可以看到自己有沒有什麼不乾淨,因為他要把自己洗乾淨,所以這有反照自己、反省自己的作用。第二,除了看到自己不乾淨以外,還要有水才行,有水才可以把自己的不乾淨洗掉,所有洗濯盆都有這兩個東西,一個是銅(鏡),一個是水,接下來我要解釋這兩個有什麼意義?


1、 姊妹愛主獻上至寶


以色列婦女的鏡子是從哪裡來?是她們出埃及的時候帶出來的,所以她們的鏡子一定是跟當時埃及的婦女要化妝、拿在自己臉面前要照的鏡子一樣,這是鏡子的來源。據考古挖到的埃及鏡子來看,在當時婦女能擁有那樣的鏡子,是很不容易,而且是她一生很寶貝的東西,以色列人為了要蓋會幕需要很多的銅,她們就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奉獻出來,當然摩西對那些鏡子有意見,認為用來讓自己裝扮漂亮的鏡子是虛榮(Vanity)的東西,要放在會幕有一點不妥當。所以一開始摩西不喜歡,我在牧函裡有稍微談到米大示(Midrash)中記載拉比們對此背景的解釋,上帝說:「可以,我接納也喜歡她們的奉獻」。這些姊妹們所奉獻的是神所悅納的,而且是放在讓祭司能夠乾淨的洗濯盆裡面。這就讓我想到在新約也有一個婦女,就是拉撒路的姊姊馬利亞,她把自己極貴重的真哪噠香膏抹在耶穌的腳上,結果引起耶穌的學生們的不高興,但她就是願意把最寶貴的獻上。「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約12:3)。當她把她自己最寶貴的獻上時,不只沒有被大家拍手鼓掌,還被大家批評、被罵浪費,「怎麼把那麼寶貴的東西獻上去」,我想到最近我們要開始預備建堂,也許我們當中也會有人,要把他最寶貴的獻上,到一個程度可能周圍會有人說:「需要這樣子嗎?那不是有點浪費嗎?需要獻那麼多嗎?」。可是神說:「只要你甘心樂意我都接受」。

2、主道如鏡聽後要行

第二,當照完銅鏡以後,就要做一個動作,就是要把看得到髒的地方清掉,否則就叫作白照。我們每個禮拜來聽牧師講道,那個道就好像鏡子,剛才我們唱的聖詩的歌詞,提到聖經好像明鏡,所以你讀聖經也好,你聽牧師講道也好,目的是要跟你的行為對照。鏡子是要照自己的,照完不要就走了,你要把它清理乾淨,沒清掉就走那是白照。聖經說:「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1:23~24),聽道後能行道是很重要的,我鼓勵大家每天讀聖經,每個禮拜來這邊聽牧師講道之後,你馬上要跟自己現在的生活對照一下,如果發現有落差,那就是你進步的空間。神的道,就像明鏡,希望我們聽道,也要行道。

3、主道如劍辨明思念

第三,聖經不只讓你看到表面的髒,也會讓你看到看裡面的髒,所以聖經是比銅鏡還要厲害,銅鏡只能照到你的表面,可是聖經連內心裡面都照的到,聖經說:「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4:12)它不只像鏡,還像劍,它可以把我們所有的心思意念都剖開。當我們對神的道認真時,神的道會把我們心裡面不好的思想指出來;所以神的道是比銅鏡還更進一步,不只是照在臉上而已。

4、聖靈光照使人自責

如果我們用心的讀聖經,並且還會仔細聽聖靈的聲音的話,那你會有一個動作,就是會去坐在小板凳上自己反省一下,這點是很重要的,看到鏡子以後會這樣做,這是聖靈的工作。所以這個銅鏡會有兩個代表,第一個是神的道,第二個是神的靈,耶穌說:「我走了以後就會派聖靈來」,聖靈會做一個工作,「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照銅鏡是為了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在哪裡。能看見及省察自己,除了神的道照明以外,還需要有聖靈的感動,聖靈常會向我們指出錯來,「你這樣做不好吧」,問題你有沒有留意去聽?你願不願意照這樣去改變?這是你要決定的事情。銅鏡的另外一個意思是代表聖靈會光照我們,像銅鏡照我們一樣,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錯。

5、自我省察再領聖餐

最後,每一次我們聖禮典領聖餐時,我總會講一句話:「在領受聖餐前我們每一個人要先在神面前禱告,先反省自己」「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林前11:28)聖餐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反照自己的生活。我們每次讀聖經,每次作禮拜的時候,都會和自己的生活對照,我們每次聽到神的靈對我們小聲說話的時候,我們會注意的聽,每一次領聖餐的時候,是再一次自我禱告、反省的機會,這就是銅鏡的作用,會幫助我們照明我們實際上的生活,跟神要我們過的生活的落差在哪裡,讓我們可以有機會不斷的改善。再來這個銅製的洗濯盆是做成一個可以裝水的器皿,如果只有銅,只有照出來,那沒有辦法乾淨,是需要用水來洗乾淨,這個水其實也是代表聖經和聖靈。所以不管從銅的角度,從水的角度都一樣,耶穌基督把真理的聖靈賜給我們,是要照明我們的缺點,同時要幫我們洗乾淨。

IV、洗濯盆盛水洗手腳

1、作為腳步沾染世俗

現在我們從洗濯盆反照出自己的罪,那我們要怎麼把罪洗清呢?就是用洗濯盆裡的水,所以現在我們要談到洗濯盆裡的水。每一個畫家畫的洗濯盆都不一樣,有人畫洗手、洗腳的是同一個圓盆,但要洗腳總不能這樣洗,因為太高了,那樣怎麼洗?用洗手的就不能洗腳,所以有人說:「需要用勺子舀出來洗」,又有人說:「不是,應該有一個下層的洗腳盆,上層洗手,下層洗腳」,大家就想說怎麼樣又能洗手又能洗腳,那個洗濯盆是怎麼做的,所以對洗濯盆的樣式就有不一樣的想法。為甚麼一個人已經是做祭司了,還需要洗手洗腳呢?這給我們很大的提醒,難道你做傳道人就不會髒嗎?因為祭司到燔祭壇殺祭牲獻祭後手會沾血,那就需要洗手了,而且他們穿的不是皮鞋,他們穿的是Sandalu(サンダル拖鞋),會幕裡面的地不是水泥地,都是泥巴地,走動時腳會不會髒?會。所以腳上會有泥巴,手上會有血,這些你要進到會幕裡面燒香點香時就要清洗乾淨,代表我們在事奉的時候,包括你當長老、執事、牧師或是會友在服事的時候,我們不小心在服事的時候會沾染一些髒的東西在我們身上,我們需要去對付,所以不是只有會友會犯罪,包括傳道人也會,已經蒙恩得救、已經蒙召服事的人,都有可能會髒掉,所以這給我們很大的提醒。我們的手所做的,英文是Work(作為),我們的腳所行的,英文是Walk(腳步),所以這是你的腳步,你所行的道路、你的日常生活,你的所作所為,這兩個都有可能會沾染世俗,不是故意犯罪,有時候是不知不覺就跟別人一樣了,就是做的不是討神喜悅,約伯說:「我的腳步若偏離正路,我的心若隨著我的眼目,若有玷污粘在我手上…」(伯31:7)所以腳和手都有可能弄髒,在新約說:「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代表有可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跟外面的人一樣,不曉得要過一個分別為聖的生活。

2、遵行主話潔淨行為

要怎麼樣把自己的行為保持乾淨呢?詩篇建議年輕人說:「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祢的話!」(詩119:9)所以上帝的道不只像劍,它也像水,如果你遵照神的話來做事情,你就可能把自己保持乾淨。

3、用水藉道洗淨教會

藉著道,耶穌基督希望把整個教會洗的很乾淨,「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5:26)所以這個也是上帝的道主要的目的,是要把整個教會洗乾淨。

4、靠著聖靈治死惡行

神的話有這樣的作用,聖靈也是一樣,我們如果靠著聖靈,就可以把我們的不好的行為改掉,不是只有看見而已,「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8:13)藉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這樣的人才可以在神面前活著。

5、聖靈幫助嘆息代求

有時候我們到一個程度,真的是想改也改不了,對自己也很絕望,就說:「我信耶穌信那麼久了,還是老樣子,怎麼改都改不掉」,在那個時候聖靈會幫助我們,很特別,「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8:26)到那樣的時候,聖靈會幫我們禱告,本來不曉得怎麼樣禱告,聖靈會用說不出來歎息替我們禱告,來保護我們。不只這樣,聖靈有時候還會感動別人為我們禱告,有一首我很喜歡的詩歌,「有人在為你禱告」,聖靈會感動別人為我們禱告。再一次要鼓勵大家,如果你什麼服事都沒有,你每個禮拜三可以來為牧師們禱告,如果可以的話,很歡迎你來,目前差不多有二十位弟兄姊妹,每個禮拜三,來陪牧師們禱告,牧師們也有軟弱,牧師們也有做錯的時候,牧師們也需要大家的支持和禱告,你願意成為牧師團隊的幫助嗎?請你們考慮,如果你不能每個禮拜來,那可不可以一個月來一次?如果這樣也不行,能不能兩個月來一次?還是沒有時間,三月來一次可以嗎?請大家回去考慮一下,這也是一個事奉,每個禮拜三牧師會跟大家分享在服事上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教會有什麼要大家禱告的事情,我們花一個小時一起為教會禱告、為有需要的兄姊禱告,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服事。聖靈有時候會藉著這樣的禱告來幫助我們。

V、主耶穌為門徒洗腳

1、我們須要兩種清洗

最後我們要講的是,在舊約的祭司他是要自己照那面銅鏡,自己要用盆子的水把自己的手腳洗乾淨,但是在新約的時候,耶穌要被釘死以前,祂自己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祂拿水親自幫祂的學生們把腳洗乾淨,「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5:26)不是學生自己洗,是耶穌幫他們洗,洗到彼得的時候,彼得害怕,他說:「不敢當,我不要」,耶穌說:「如果你不要讓我洗你的腳,那你就跟我沒有關係。」彼得說:「那我要,不只要,連頭也要洗。」耶穌說:「頭不必,身體洗乾淨的人,只要洗腳就可以。」所以這句話很妙,這句話就跟我們剛才講的一樣,你在燔祭壇已經一次被耶穌洗乾淨的人,以後只要洗手腳就可以了,在你的行為上只要不斷被聖靈更新就可以了,不需一再的受洗,洗過澡的只要洗腳就好,這裡也提到洗全身和洗手腳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知道我們有兩種清洗需要做,耶穌對彼得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約13:10)洗澡的英文叫作Bathe,洗手腳英文叫作Wash, Bathe is different from wash.,它們的英文不一樣,它們的希臘文也不一樣,Bathe叫作ύ(Louo),Wash叫作ί(Nipto),所以耶穌說,你只要ύ(Louo)一次就好,可是ί(Nipto)則要常常做,就是你要常常洗手腳,因為我們在世上生活,常常會弄髒,可是我們蒙恩得救,就是到燔祭壇只要一次,耶穌把我們的罪洗乾淨,那個不必要再重複的洗,是一次就可以了,但是每一天到洗濯盆面前則需要常常洗,這是要很多次,這兩個我們都需要。所以我們來看我們今天的應用就是說,如果我們有人想在八月十二日受洗,那就是ύ(Louo),就是一次我們來接受洗禮,我們所有的罪就被耶穌洗乾淨,可是如果我們要參加教會的服事,我們就要常常在神面前檢討自己有沒有過聖潔的生活,我有哪裡需要改善,那就要很多次,那是ί(Nipto),那個是在服侍當中我們越來越乾淨,跟耶穌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所以耶穌說:「你不只是要洗一次身體,你還要常常的洗腳」,洗腳是要把我們生活上所作所為的缺點將它改善,這就需要很多次,「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3:27)這個是只要一次。

2、受洗歸主洗腳相交

可是「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約壹1:7~8)彼此相交、彼此服事,有時候會互相得罪,這種情況都會發生,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常常洗乾淨來改善,這就是我們要常常認自己的罪,這個認罪跟這個離棄罪惡歸向基督不一樣,常常認罪是ί(Nipto),至於ύ(Louo)只要一次就好。

奇特的是,耶穌不是說:「彼得我幫你洗腳」,耶穌是說:「我走以後,你們要互相洗腳。」「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這個互相洗腳就跟舊約祭司自己洗腳不一樣,變成是我的髒,我願意讓你幫我洗乾淨,你的髒,你也願意讓我幫你洗乾淨。有了一個更深的層次,因為自己髒,自己看到趕快洗乾淨比較容易,自己髒讓別人幫你洗會比較不好意思,可是耶穌說以後你們要互相洗腳,這個就很有意思。講到這裡我就想到,我們要蓋禮拜堂,以後除了我們的聖餐桌會擺在最台上以外,我還會擺一個臉盆在聖餐桌附近,再擺一條毛巾,一般來講,教會都用臉盆和毛巾來代表耶穌基督說的:「你們要彼此洗腳」,彼此洗腳其實有很多意思,有一個意思是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因為洗腳是奴僕做的工作,所以這裡有一個意義是謙卑,另外一個意義是讓對方把你的腳洗得很舒服,就是服務、服侍別人的需要。

3、謙卑認錯接受指正

一個願意被洗腳的人,就是有願意謙卑認錯、願意接受對方的指正這樣的一個態度,很多人在教會都希望幫人家指出錯誤來,你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可是耶穌說:「你要不要先讓別人指出你的錯誤來,把你的錯誤除掉,然後你再去幫別人」,就是說,願意幫人洗腳的人,首先願意先讓別人洗他的腳,聖經是用眼睛來作比喻,「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路6:42)你自己的眼睛都有問題了,還幫人家做眼科手術不好吧,自己先把自己的眼睛醫好,再去幫人家開刀吧,就是有這樣的意思,你要先願意謙卑,接受別人對你的指正,這是一個不容易學的功課 。

4、弟兄有錯溫柔挽回

好吧,現在你腳被洗乾淨了,你是謙卑的認錯也接受指正。但你若看見別人有問題,你怎麼幫對方洗腳?聖經是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你不是拿一把鋼絲刷,就好像在刷平底鍋的鋼絲刷,把對方刷到受傷流血,刷的對方呱呱叫,不是,你的水溫要用多少?不要太高溫讓人二度燙傷,也不要冷到讓人起雞皮疙瘩凍瘡,要怎麼使用肥皂?要怎麼把它洗的很乾淨而且不會痛?這不是贖罪,也不是燔祭壇,這是怎麼樣互相洗腳的功課,卻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希望我們新的禮拜堂蓋好以後,每一次禮拜,我們不只是看到主為我們犧牲,我們到燔祭壇接受救恩,還有一個洗濯盆放在燔祭壇旁邊,我們也願意在那裡互相謙卑、互相服事,還有互相來指正錯誤,互相往成聖的路上前行。

VI、結論:彼此相助 漸漸增長

愛中建立

我的結論,我們要互相幫助,我今天是從互相指正錯誤的角度來講,我們要各按各體互相幫助,「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我把它應用一下,彼此相助其中一個就是彼此洗腳,如果這樣子的話就會漸漸的成長,每一個人在聖潔上面會漸漸的增長,然後我們教會和我們自己就會在愛中得到建立。我有一個很認真的禱告,就是我們在建禮拜堂的時候,在各方面也被神建造,我們不要只建造硬體,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每一個人的事奉,在神面前也同樣得到建造。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上帝,祢藉著摩西在聖所的外院,留下兩個器皿在那裡,一個是我們一次到那邊,仰望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的燔祭壇,在那邊我們所有的罪被耶穌基督救贖,燔祭壇讓我們知道祢是公義的神,所有的罪要在祢面前接受公義的審判。但是祢也是慈愛的神,讓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替我們流血、替我們接受神公義的審判,讓我們能夠罪得救贖,可是那裡不是只有燔祭壇,只是讓我們蒙救恩而已,另外還有一個洗濯盆。讓我們不只是白白的蒙恩得救,希望我們得救以後能夠進到服事裡面,在事奉當中,祢要我們藉著聖靈、藉著道,可以常常反省自己的生活,所作所為,好讓我們在教會當中,弟兄姊妹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彼此洗手洗腳,讓我們真的是在服事當中越來越聖潔,越來越跟祢有親密的關係,討祢的喜悅。主,讓我們今天每一個弟兄姊妹,不只走到燔祭壇,也走到洗濯盆,我們不只蒙恩,我們也參加事奉,我們不只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不斷的改善,我們也願意在教會當中彼此的幫助,彼此在聖潔上面大家一起進步,這樣跟祢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星期日, 7月 8

[牧函] 祭壇(Altar)

寫作於2007/07/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祭壇(Altar)是全世界許多文化與宗教都有的舉行獻祭或聖禮的場所。猶太教、基督教、神道教(Shintoism)、印度教、佛教、道教以及許多上古的宗教都有祭壇的聖所。

祭壇的希伯來文是xbzm(mizbeach),它的字根是xbz(zabach),意思是宰殺 (slaughter)。作為犧牲(sacrifice) 的動物被牽到這個宰殺之地 (賽53:7),被獻祭者宰殺流血捨命以為獻祭者贖罪(atonement)。被獻在祭壇上的除了被宰殺的動物做為犧牲以外,還有獻上穀物作為素祭(利2:1),獻上酒作為奠祭(民15:10),獻上香作為馨香之祭。舊約聖經有記載的第一個築祭壇獻祭給耶和華的是挪亞。最早期的祭壇可能只是一堆較高的土堆(出20:24)。在米索波大米亞(mesopotamia) 地區還留有用泥磚所堆成土壇的遺跡。後來可能因為土壇經過風吹雨淋,很容易就被風化或被雨水沖刷而崩塌,就改為採用較能經得起風吹雨打的石頭來築石壇(出20:25)。在巴勒斯坦地區還有留下一些石壇的遺跡。石壇或是採用整塊的大磐石作為石壇(士6:19-24; 13:19-23)。也有採用沒有經過鐵器鑿過的石頭所堆砌而成的石壇(出20:25; 王上18:30-39)。為了要跟迦南人的石壇有所區別,以色列人的石壇是不可以有臺階(出20:24-26) 而是採用斜坡好讓祭司可以就近來處理焚燒祭牲的事宜。在別是巴(Beersheba) 出土屬於大衛王朝時代有一個巨大的石壇,還有四個角(出27:2)。

在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之後,耶和華召喚摩西登上西奈山頂四十晝夜,詳細交待摩西有關如何建造會幕的細節(出24:18-31:18)。耶和華吩附摩西在會幕中要製造兩個祭壇,一個是用金包裹的金香壇(golden-incense-altar),放置於會幕內最西邊就在遮蔽至聖所的帳幕前方,另外一個是用銅包裹的燔祭壇(bronze-altar-of-burnt-offering),放置於會幕外院子裡面最東邊靠近入口之處。

每天清晨與傍晚祭司都要在銅祭壇上面各獻上一隻一歲的羊羔作為燔祭,還要加上細麵伊法十分之一與搗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調和作成的素祭,以及酒一欣四分之一作為奠祭,作為獻給耶和華馨香的火祭 (出29:40-42)。耶和華就會在會幕與以色列人親近對話。銅祭壇上面有三堆木柴所燒的火,其中最大的一堆就是用來焚燒燔祭的火,第二堆是讓祭司從其中取炭火,拿到會幕的聖所當中去點燃金香壇中的香(利16:12-13)。第三堆是永遠持續燃燒不可停止的火(利12:5)。除此每天兩次的燔祭以外,還有安息日(民28:10)、每月初一(民28:11)、每年一月逾越節一連七日(民28:16-23)、每年莊稼初熟節(民28:26-27)、每年七月初一吹角節(民29:1-2) 也都要獻上各種燔祭。以上的燔祭是祭司照節期為整體以色列民所獻上的燔祭。根據利未記第一章的記載,個人若要來到會幕敬拜耶和華也需要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獻上公牛或山羊或綿羊或斑鳩或雛鴿作為燔祭 。

根據希伯來書的作者,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是上帝所為我們預備作為燔祭的羔羊,祂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為我們流血捨命,讓我們罪得赦免。因此我們今日憑信心來依靠主耶穌的寶血,得以與神和好,並且能夠與神親近。不必要再每天獻上燔祭才能進入會幕親近神。主耶穌同時也邀請我們為了祂的緣故,將自己也完全奉獻與上帝,過捨己背十架跟隨主的生活,成為讓神悅納的活祭 (羅12:1)。

[講道集] 建造系列(九):燔祭壇

寫作於2007.07.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出埃及記三十八章17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最近講到,在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是關係,而所有的關係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  通常我們會在敬拜中跟神有一個親密的關係,神為了讓我們能夠在敬拜當中與祂有親密的關係,祂特別花了四十晝夜指示摩西怎麼造會幕,那是人要敬拜必到之處,當人要進入會幕,第一個會遇到的就是祭壇,雖然現在我們已經不用祭壇了,  但是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看看,到底祭壇對今日的我們來講,它有什麼意義?為甚麼上帝要那麼詳細的交代摩西怎麼製作?  上一次我說的銅祭壇,其實在聖經內稱它為燔祭壇,這個燔祭的壇,英文叫作Altar of burnt offering (焚燒祭物的祭壇)。 

Ⅰ、引言:該隱與亞伯的獻祭  

我們知道亞當和夏娃的兩個孩子,不知道是他們的爸爸媽媽教他們,還是他們自己會的,反正他們就是獻祭。看來想要獻祭這樣的一個想法是從人類起初就有,獻祭代表人想要敬拜上帝。  但是人類一開始獻祭就出現問題,因為他們所獻的不同,為了這個問題,哥哥還把弟弟殺掉。哥哥叫作該隱,他把自己地裡的土產拿來獻給耶和華上帝,弟弟叫作亞伯,他獻的是羊群中頭生的,可是神悅納亞伯和他的祭物,神沒有悅納該隱和他的祭物,這就告訴我們說,不是每一個到神面前來獻祭的神都悅納。當然不被悅納的人就不高興啊,「我也是一樣誠心誠意的拿來,為甚麼你不悅納我呢?」該隱不只不高興,他不高興的連眼睛都發黑了,「有一日,該隱拿地裡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的發怒,變了臉色。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什麼發怒呢?你為什麼變了臉色呢?」(創4:3~6)為甚麼他的臉色變了,為此上帝曾跟該隱對話,而且回答他內心的問題,上帝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7節)所以很明顯的,獻祭是為了得到神的悅納,可是因為獻祭之前他的行為不好,所以他的獻祭不蒙悅納,因此很明顯的,我們到神的面前來敬拜應該是跟我們日常生活有某種程度的關連才對,如果你行得很亂很糟,你想:「我有來作禮拜,神應該悅納我」,但是神說:「我不悅納你」「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所以獻祭和行為必須要一致。

II、挪亞的燔祭

燔祭不是從上帝啟示摩西才開始的,其實從有人類的記載以來(該隱和亞伯所獻的祭,我們不曉得是否為燔祭),第一個記載獻燔祭的人是挪亞,所以他是建築燔祭壇的第一人,後來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他們都獻燔祭,由此可見,燔祭是很早很早以前人類就有這樣一個敬拜上帝的方法,在挪亞的燔祭記載裡面,我們可以看見一些神要我們學習的屬靈原則:(創8:20~9:17)

1、感謝蒙恩得救

第一個,挪亞為甚麼獻燔祭?因為他蒙恩、因為他得救,「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創6:8)所以他是感恩,他蒙什麼恩呢?就是耶和華上帝跟他說:「我要審判這個世界,你要建造一方舟」,挪亞不是白白的蒙恩,他是很辛苦的做了方舟,而且他也照上帝說的那一天進入方舟,結果他就得救。所以我們看到蒙恩和得救,其實是跟信心有關的,你蒙恩、你相信、你順服上帝所吩咐你的去做,你才會得到恩典。「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來11:7)

2、所獻潔淨馨香

挪亞在大洪水結束以後呢,他就把動物分為潔淨的、不潔淨的,很有意思,在那個時候他就會分辨說哪些動物是潔淨,哪些是不潔淨的,因此有聖潔的觀念進來了,我只能把潔淨的獻給上帝,不潔淨的我不應該獻給上帝。而且所獻的祭還要加上酒或其它東西,這樣燒起來才讓上帝聞起來覺得很舒服的,這就是馨香之氣,獻的讓上帝很高興、很悅納。所以獻祭有兩個原則,第一要潔淨,第二是讓上帝悅納,「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創8:20~21)所以那時候這個燔祭已經有這樣的觀念,耶和華上帝聞到馨香之氣,於是神就決定不要審判人,可是人還是很壞,因為人還是懷著惡念,所以他需要獻燔祭,讓神不處罰人,並不是人改變了,人沒有改變,是耶和華上帝改變。

3、領受上帝祝福

那麼挪亞獻了燔祭以後,神就把創世紀的時候給亞當的祝福再一次給挪亞,「神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創9:1),所以他到神面前來獻燔祭,蒙神的悅納以後,神就祝福他。

4、上帝信實慈愛

這一次神不只祝福他,神還顯示祂的Hesed Checed dsx (信實的愛),神就立了一個彩虹,我們說是彩虹之約,「虹必現在雲彩中,我看見,就要記念我與地上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約。」(創9:16) 所以在這次的獻祭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會感謝,人會用聖潔來獻上馨香之祭讓神悅納,人也在那裡領受上帝的祝福,上帝會顯示祂信實的愛,所以神是在祂的慈愛裡顯示出祂的信實。這是在挪亞的燔祭裡我們所看到的原則。

III、亞伯拉罕的燔祭 (創22:1~18)

1、 聽從上帝吩咐

第二個我們要學習的是亞伯拉罕,他也獻燔祭。挪亞是自己主動的獻祭,亞伯拉罕是上帝對他說:「要把你的兒子獻作燔祭」,這個就不簡單了,因為所獻的是神好不容易才應許給他的兒子,而且養了十四年,已經是青少年了,神卻說:「你要把他獻給我,你願意嗎?」亞伯拉罕遵從上帝的話,這是第一個讓我們看到的。「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兩個僕人和他兒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創22:2~3)所以亞伯拉罕獻的祭是很特別的,是神對亞伯拉罕很嚴格的考驗,但是在那裡上帝有顯出特別的恩典,上帝準備了祂自己的祭物。

2、甘心獻上最愛

請注意第二節,這句話很妙,「神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是一層一層的,把他跟兒子的關係作了更細微的描述,那個不是他所有兒子裡的一個,是唯一的一個,而且是他心所愛的,不是所討厭的。那麼寶貝的兒子,神說:「獻給我」,作什麼?作燔祭。不是獻給上帝作牧師,不是喔,是作為燔祭,是獻給上帝燒掉,這樣他自己就沒有兒子了,什麼都沒有了,本來有的感謝神的恩典,現在都沒有了。亞伯拉罕一早就起來(不是下午才起來),備驢、帶僕人、帶要獻為燔祭的兒子,還有燔祭的柴,然後就去。而且上帝要他去到摩利亞山,要走個三天三夜,這真是不簡單,亞伯拉罕照這樣痛苦的走三天,路上還發生一段很難過的對話,因為以撒已經大到懂事了,跟爸爸去獻祭的時候,他說:「爸爸,柴有了、火有了,刀子你也帶了,你忘了帶羊」,他知道每一次獻祭都會帶羊,「爸爸,你是不是老了,忘記帶燔祭的羊?」他爸爸回答不出來,因為這次上帝不要他獻羊,要他獻以撒,他怎麼跟他的兒子說:「上帝要我就是獻你?」所以他講一句話,他說:「耶和華會預備」,這句話很妙,他甘心獻上他所愛的,所以他獻完以後上帝說:「我知道,你是愛我比一切都愛,你沒有把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你所愛的留下來」,這樣的獻祭是神悅納的。

3、成為萬國祝福

獻祭完以後,耶和華上帝跟他說:「你不只要得到我的祝福,而且你的後裔也要成為萬國的祝福」,所以這個祝福被擴大,比挪亞還要大,成為別人蒙上帝祝福的一個祝福,「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22:18)我常說這是我們要得的祝福,不是我們成為祝福的領受者,而是成為祝福的管道,上帝透過我們讓人得到祝福,我想這是最大的祝福。在這個故事裡面,我們看見亞伯拉罕的順從,當然以撒也是順從上帝,順從上帝的人就會被上帝悅納,亞伯拉罕甘心獻上自己最愛的,所以在這裡上帝對他說:「現在我知道你愛我比愛我的恩典還大。」他將他最愛的獻給上帝。

4、上帝預備羊羔

「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那裡呢?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創22:7~8)「耶和華必有預備」這個成為一句很有名的話,叫作“耶和華以勒”。後來神真的在在那裡預備了一隻羊,「亞伯拉罕舉目觀看,不料,有一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亞伯拉罕就取了那隻公羊來,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的意思),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22:13~14)所以當亞伯拉罕要把兒子獻上的時候,天使就出現跟他說:「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12節)這裡有一隻羊,你就用這隻羊來取代,亞伯拉罕就說:這是耶和華以勒(耶和華必預備),這個很有意思,本來上帝要他獻他的兒子,可是後來上帝好像反悔了,上帝說:「不要傷害他,我只要知道你的心意,這裡有一隻羊」,那個取代的觀念來了,就是有一個犧牲,本來是以撒要完全的獻上,現在有一隻替他獻上的羊,所以以撒就不必獻上,這個觀念成為摩西的時候燔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獻祭牲的時候,牠是一個取代的角色,取代我們應該要把自己獻上,是用那隻羊或牛來取代。

IV、摩西的燔祭 (利1:1~17)

1、罪不流血不得赦免

今天司會讀的經文是詳細的說明祭壇要怎麼製作,亞伯拉罕的祭壇可能是土壇或石頭壇,但是在這裡上帝要摩西用皁莢木做祭壇,並且用銅把它包起來,上帝很小心的交代摩西怎麼製作祭壇,剛才我們唸的這段聖經提到祭壇的一些東西,一個是壇本身叫作燔祭壇,第二個要有四個角,有人說這四個角是要綁祭牲的,可是後來發現,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裡面記載,如果有誰犯了罪,要趕快跑到祭壇那邊,抓住那個角,就會被赦免,就不被判罪。還有每一次祭牲被殺的時候,牠的血都要塗在角上面,所以角上是塗滿祭牲的血,那個是有赦罪的功用,所以後來這個角變成一個很強的象徵,「他要在耶和華面前宰公牛;亞倫子孫作祭司的,要奉上血,把血灑在會幕門口、壇的周圍。」(利1:5)「又要把些血抹在會幕內、耶和華面前香壇的四角上,再把公牛所有的血倒在會幕門口、燔祭壇的腳那裡。」(利4:7)還有,它要有一個網子在裡面,深度只有半腰高,然後這個網子的四個角落還有四個環子,這個環子可以穿槓,可以扛著走,它的銅網是在裡面,環子應該在外面,中間有祭壇的四塊版,環子到底怎麼露出來,到底是怎麼製作的,看來裡面的網子,聖經說下來往上要到半腰高,網子的兩側又要有銅環,銅環又可以穿槓,所以把這個版鑿穿四個洞,這樣銅環才可以穿槓。而且上帝還很清楚的跟摩西講它的尺寸,燔祭壇的長寬是五肘,高三肘,以我們現在十八吋一肘的話來看,它的尺寸大概是7.5x7.5x4.5呎,然後要有四個角,還有一個銅網,祭物就放在上面,讓灰燼可以被濾下去,這個銅網的旁邊就要有四個環,這四個環可以穿兩隻槓,要移動的時候就可以抬槓,這樣就可以連網帶祭壇一起抬著走。

2、按手祭牲擔當罪孽

不只有這些東西,還有一些小物件是祭司燒燔祭時要幫忙弄的器具,「要作盆,收去壇上的灰,又作鏟子、盤子、肉鍤子、火鼎;壇上一切的器具都用銅作。」(出27:3)這是上帝交代摩西的,重點不是這個東西,重點是在上面要燒的祭物,這個叫作燔祭,燔祭是什麼意思?是怎麼獻?這個在出埃及記沒有記載,而是在利未記第一章一整章,講的都是摩西告訴他們要獻燔祭,我們沒有時間讀整章,我就把它的重點跟大家講。第一個就是要流血,祭牲一定要被宰殺,我們說放血,要有血流出來,血是代表生命,所以我們犯的罪在神的面前是必須要用一個犧牲的生命來取代,我們才可以到神的面前,所以聖經說:「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這個獻祭是獻的人自己殺祭物,不是祭司殺,他要自己殺,他自己牽一頭牛來,然後自己親手把這頭牛宰了,那祭司做什麼事情?祭司是拿器皿來把這個血盛起來,然後把血灑在會幕門口和壇的四周,還要帶到聖所裡面的香壇那邊灑,「祭司要把血灑在會幕門口、耶和華的壇上,把脂油焚燒,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祭。」(利17:6)血就是生命,血就是讓我們的罪可以得到神的赦免,希伯來書這樣說:「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9:22)若不流血,罪不得赦免,所以燔祭第一個讓我們學習的是,我們到神的面前來敬拜祂,我們的罪要先處理,沒有處理,你不只不能敬拜,還馬上被神審判,處理的方法就是要有一個犧牲、死掉,牠的血幫我們贖罪。牠的血怎麼幫你贖罪呢?要把牠殺掉以前還要作一個動作,就是我還要跟這個祭牲連結,要獻祭的人的手要放在祭牲的頭上,然後要認自己的罪,這樣子的話,讓自己跟這個祭牲一起連結,讓這個祭牲被殺的時候是我也被殺的,牠代表我,這個連結的動作一定要做,沒有做的話,祭牲的流血跟你就沒有關係,所以要按手之後才可以殺牠,「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燔祭便蒙悅納,為他贖罪。」(利1:4)所以宰殺祭牲贖罪以前要先做這個動作,在利未記第十六章有更詳細的講,「兩手按在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諸般的罪孽過犯,就是他們一切的罪愆,把這罪都歸在羊的頭上,藉著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曠野去。要把這羊放在曠野,這羊要擔當他們一切的罪孽,帶到無人之地。」(利16:21~22)所以這個按手的意思是跟牠連結,完全合一的情況下,這隻羊才可以取代我們,來背負我們的罪孽。

3、完全獻上蒙神悅納

燔祭以後這隻被殺死的祭牲怎麼辦呢?百分之百就放在壇上燒,所有的祭只有燔祭是這樣,其它的祭有一部分是祭司可以吃,有一部分是連獻祭的人都可以吃,只有燔祭是全部誰都不能碰,要完全歸耶和華上帝,所以燔祭是最蒙神悅納的,它是完全的獻上,要全然奉獻。「要把燔祭牲切成塊子,連頭和脂油,祭司就要擺在壇上火的柴上;但臟腑與腿要用水洗,祭司就要全然奉獻,燒在壇上。這是燔祭,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利1:12~13)

4、按照能力獻上最好

最後一點很有趣,上帝說:「要獻燔祭的人要獻一隻牛」,萬一你的錢不夠無法獻牛呢?那就獻一隻羊,要是說「我實在是太窮了,連羊都獻不起」,那麼就獻一隻鴿子,「他的力量若不夠獻一隻羊羔,就要因所犯的罪,把兩隻斑鳩或是兩隻雛鴿帶到耶和華面前為贖愆祭:一隻作贖罪祭,一隻作燔祭。」(利5:7)很明顯的,神會考量你的經濟能力,只要你到神的面前來,願意認罪,神沒有要求每一個人都獻牛,那樣其他獻不起牛的人就不能到神的面前來敬拜了,所以這裡有按照你的能力獻上,可是注意看喔,獻牛要獻最好的牛,不能獻跛腳的,或是有問題的,是獻最棒的,「他的供物若以牛為燔祭,就要在會幕門口獻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牛,可以在耶和華面前蒙悅納。」(利1:3)獻羊也是獻最棒的,「人的供物若以綿羊或山羊為燔祭,就要獻上沒有殘疾的公羊。」(10節)我想獻鴿子或鳥,也是一樣,「人奉給耶和華的供物,若以鳥為燔祭,就要獻斑鳩或是雛鴿為供物。」(14節)所以按你的能力獻上最好的,神就悅納。我們最近不是要建堂嗎?我們需要很大筆的錢,現在估計大概要兩億五千萬,我們需要有二十五個獻一千萬的人,那就可以,可是我們教會有二十五個可以獻一千萬的人嗎?小朋友說:「我只有五十元,我可以奉獻嗎?」神說:「可以,只要你是心甘情願,你把你最好的獻上,你就可以參與。」今天長執會我們將討論,怎麼樣讓大家都可以參與,從二十元開始到無限,如果神給你很大的恩典,你說:「我要獻五千萬、兩千萬」,感謝主,可以。或是說:「我一下子獻不了這麼多,我可以一個禮拜獻五十元,一直獻獻獻,獻到建堂完為止嗎?」也可以。希望大家都有機會參與,也盼望大家是同心、甘心樂意的獻上我們最好的,一起來重建我們的聖殿。

V、耶穌的燔祭 (利1:1~17)

1、約翰見證神的羔羊

為甚麼上帝那麼在意,講的那麼清楚?壇怎麼製作講的很清楚,而且獻祭怎麼獻,交代得很清楚呢?因為它有一個很重要的預表,預表的是耶穌基督,因為這些東西都是一個預表而已,它不是最重要的,它要讓我們知道,神在意的是耶穌要幫我們贖罪,為甚麼耶穌跟燔祭有關係呢?當耶穌出來傳道的時候,約翰介紹耶穌給他的兩個學生,用的就是這麼一句話:「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約1:29)這句話很明顯的,約翰看清楚,因為從自古以來,每一次獻燔祭的時候,用的那隻羔羊是一個預表象徵,象徵神將來自己幫我們預備一隻無罪的羔羊,就是耶穌自己,祂成為神的羔羊,為了除去我們的罪孽,這是約翰自己見證的,耶穌就是燔祭壇上的那隻羔羊,那隻完美無罪的羔羊。

2、受洗歸入基督的死

八月十二日教會將有受洗的聖禮典,我們要邀請所有預備好的人可以來受洗,受洗的意義是什麼?受洗的意義就是我把這兩隻手按在那隻要獻祭的羊的頭上,代表我跟牠完全結合,我們受洗就是我們跟耶穌基督要完全結合,跟祂的死要完全結合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夠得到赦罪的恩典,保羅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祂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6:3~4)所以跟祂完全的結合,跟祂的死結合,跟祂的復活結合,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有一個新生的樣式,這個手按在祭牲頭上的意思是「我跟牠完全的結合」。

3、聖餐紀念耶穌捨命

受洗以後,跟著就會有聖餐,聖餐就是紀念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為我們流血,就像燔祭的牲畜一樣,被宰殺,然後流血,幫我們贖罪,我們每一次要守聖餐的時候,就是要紀念主為我們犧牲,所以是跟利未記的燔祭有關係的,「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19~20)紀念主為我們捨命,這是我們每一次來敬拜最重要的,所以我們新蓋的禮拜堂會做一點改變,我們現在的禮拜堂有很多東西擺不下,所以就移到台上去了,我們的鋼琴、管風琴、鼓都在台上,以後我們新的禮拜堂這些東西不會在台上,整個台上只有一個東西,就是聖餐桌,我們改革宗是把聖餐桌放在台下,而且用布蓋起來,你也看不到這是聖餐桌,桌邊還刻有「你們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的字,桌上什麼都沒有,我們是講台放在聖餐桌的上面,結婚典禮的時候聖餐桌還被搬走,聖餐桌好像是可以做任何用途的。我想我們會改變,我們新禮拜堂的最前面會有十字架,因為那是耶穌為我們獻燔祭的壇,十字架是最重要的,不會有Powerpoint(投影片)把十字架擋起來的情況,十字架會放在最中間,大家每一次來禮拜,看到的就是十字架,基督為我們犧牲、為我們流血、為我們打破祂的身體,十字架下就會有聖餐桌,桌上我們會放杯和餅,(會想辦法製作一個杯和麵包是蟑螂不會吃的)。我們為甚麼可以向神敬拜,就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犧牲,這個燔祭壇的象徵就是「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我們每一次敬拜就是藉著耶穌基督的犧牲我們才能到祂面前來敬拜。我們希望新的禮拜堂所有的東西都會擺放台下,不會再跟聖餐桌同起同坐,希望這樣的擺設,幫助大家了解,我們每一次來敬拜的時候,是靠著耶穌基督犧牲的恩典,我們才可以來敬拜。

4、獻作活祭察驗神旨

很多人都只把燔祭的意思停留在此為止,這是很可惜的,那是徒然領受耶穌基督在兩千年前為我們犧牲的恩典,其實燔祭的意思比這個還要多,因為耶穌不只是為我們犧牲,祂還成為我們的榜樣,「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這是什麼意思?因為耶穌背十字架就是為世人犧牲,我們沒有辦法為別人犧牲,我們是願意把自己完全的擺上,就像燔祭是完全的擺在神的面前,這就是把我們的敬拜帶到生活裡面去,每一天的生活是完全擺在神面前,過討神喜悅的生活,蒙神悅納的生活,記得第一次獻祭的該隱為甚麼獻祭不蒙神悅納嗎?因為他行的不好。所以燔祭對我們來講最重要的意思不是說,每一次我們來作禮拜的時候,我們看見聖餐桌,我們紀念主為我們受難我們感謝祂,這樣還不夠,但願我們會做一個決定,向主說:「主,既然祢那麼愛我,我希望把自己完全獻在祢面前,希望每一天的生活是蒙祢悅納的,這樣我今天來敬拜祢才會蒙祢悅納」,這個很重要,這個就是保羅給羅馬教會的勸告,「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1~2)所以不只耶穌獻上,我們也要獻上,耶穌獻上是死的,我們獻上是活的,所以這個叫作活祭,耶穌為我們犧牲死了,我們是為基督來活,所以我們是為基督來死,成為一個活祭,「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記得挪亞的獻祭嗎?是聖潔的,所以要過分別為聖的生活,是神悅納的生活,怎麼樣才能夠達到呢?就是每天仔細的去察驗,神喜歡我怎麼過生活?照這樣來生活,這樣你自己就成為燔祭,不是只有用信心來接受耶穌的燔祭而已。

VI、結論:

公義憐憫 存謙卑心 與神同行

舊約有一位先知叫作彌迦,他發現以色列人照時間獻燔祭,不曉得你知道嗎?以色列人獻燔祭是所有祭裡面最多的,每一天祭司為全國至少獻兩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每個安息日再加獻一次,每個月初一再加獻一次,然後每年三個節日,逾越節、五旬節、贖罪節(Yom Kippur),這三個節日還要獻燔祭,所以燔祭是所有獻祭當中獻最多次的,他們都照這樣做,很可惜的,在獻祭以外,他們的生活是很糟糕的,所以先知彌迦就跟他們說:「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什麼呢?豈可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嗎?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我豈可為自己的罪過獻我的長子嗎?為心中的罪惡獻我身所生的嗎?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6~8)這個是真正的燔祭,你這樣子生活,你再來獻祭,神會悅納,你沒有這個,你來獻祭,神不會悅納,彌迦講的很清楚,希望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有公義、憐憫,存謙卑心,與神同行。聖經裡面記載與神同行的有兩個人,都蒙神悅納,一個是以諾,他與神同行,神就把他接走了,另一個是挪亞,他與神同行,神就悅納他,讓他蒙恩,而且神就接受他的獻祭,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也學習他們的榜樣,成為公義、憐憫、謙卑,與神同行、蒙神悅納的人。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從亞當夏娃和他們的孩子開始,人就知道自己有罪,要到祢的面前來敬拜祢,必須要獻燔祭,才能夠蒙祢赦罪、蒙祢悅納,我們也知道要獻祭、要認罪,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就留在這樣子的情況,我們沒有進一步想要過潔淨的生活,把自己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我們跟祢承認,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為,常常有得罪祢,還有得罪我們周圍我們所愛的人這樣的表現,每一次我們要到祢的聖殿的時候,我們知道是靠耶穌基督為我們流的寶血,為我們犧牲,用信心接受,我們才可以到祢的面前。主啊,但是不要讓我們只停留在這裡,不是只有在主日敬拜的時候,依靠耶穌的寶血來蒙祢悅納,而是讓我們願意決定每一天過聖潔的聖活,過討祢喜悅的生活,我們自己也能夠成為蒙祢悅納的燔祭,請祢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讓我們能夠從彌迦有所學習,每一天的生活真的是有公義、有憐憫、有謙卑的心,而且願意每一天跟隨祢的腳蹤來行。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7月 1

[講道集] 建造系列(八):會幕Tabernacle

寫作於2007.07.0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出埃及記 二十九章246節】線上收聽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主日我們說到聖殿,談到神與人相會的經驗,神與人相會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會幕,今天我們要講會幕,上帝花了四十晝夜的時間叫摩西到山上去交代他,要如何造會幕,整個造會幕的記載非常長,從出埃及記第二十五章到三十一章,從三十五章到四十章重複了兩次,這有相當重的屬靈意義,因為希伯來書說:「這就是天上的神與人相處的樣子」,上帝說:「摩西,你要謹慎,不要搞錯了,因為你蓋的第一個會幕就要完全照著在山上我所指示你的樣子做」,今天我們要進到會幕裡面看所有的物件位置,看看這對我們今天的基督徒來講,有什麼屬靈的意義呢?會幕的英文叫作Tabernacle,Tabernacle這個字很有意思,它與一般人所用居住的字是不一樣的,有人把它翻譯成臨在

Ⅰ、引言:3D會幕導覽

我找了一個Tabernacle的三度空間立體動畫讓大家看:這是會幕中的祭壇,祭壇上有燒著很旺的火,所獻的祭物要在祭壇上燒,周圍有銅盤蓋在它旁邊可以保護它,我們往前走過祭壇,前面放著是一座銅製的洗滌盆,這是祭司要進入到聖所服事的時候,要在這裡把手腳洗乾淨才可以進去,它的下面有一個臺座,這是洗滌盆。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個進入聖所的門籬布幕,把會幕內的聖所與外面的地方隔開,裡面只有祭司才可以進入。走進去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北邊有陳設餅的桌子,南邊有金燈台,聖所的最裡面(西邊)有一個金香爐,至於至聖所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才可以進到裡面為所有的人贖罪。至聖所裡面只有一個東西就是約櫃,約櫃的裡面放著兩塊十誡法版,約櫃上是施恩座,上頭有兩個天使基路伯,這就是聖所的樣子。離開聖所後,在外面我們可以看到預備獻祭的牛羊被安置在一角,外面是一圈會幕的籬圍,向東有一扇門,這扇門也有門簾,門簾打開我們就可以出到會幕外,會幕外面是以色列人居住的地方,他們是繞著會幕安營,希望透過這3D的動畫,大家對會幕有個印象。

Ⅱ、會幕是上帝的臨在 (The Presence of God) 

1、 摩西的會幕

現在我們開始要講,到底神這樣的交代有什麼意義呢?為甚麼祂要這麼詳細的交代摩西?以後我們會詳細的講每一物件的意義,今天我們講會幕本身的意義。會幕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上帝的臨在。在聖經中有三次講到上帝的臨在,第一次就是摩西的會幕,「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出25:8~9)上帝要臨到以色列人當中,上帝對摩西說:「所有一切都要小心的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去做。」

2、 耶穌的會幕

耶穌來到世上的時候,照約翰福音所說,祂把會幕搭在我們當中,He tabernacle among us,約翰福音第一章14節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住在我們中間」就是上帝臨在,上帝親自成為人的樣子,臨到我們當中,把恩典和真理帶來,而且讓我们看到祂的榮光。

3、 天上的會幕

耶穌要出生的時候,天使向約瑟說,這個孩子要叫作以馬內利,「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太1:23)將來在新天新地也是一樣,叫作天上的會幕,「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21:3)這句話就是剛剛司會所讀的經文,這是神的目的,神要跟我們同在,要作我們的神。

Ⅲ、會幕建造的過程

1、摩西上山四十晝夜 出埃及後建造會幕的過程並不是那麼順利,我剛才講過,第二十章到第三十一章,上帝花了四十天跟摩西交代要怎麼製作,「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出24:18)可是山下卻出了問題,以色列人看不到摩西(當然也看不到上帝),所以他們就叫亞倫做了一隻金牛犢,本來上帝是交待他們做一個親近祂的地方,但是哪裡知道,摩西還在山上,山下已經出了問題,過程中有一段很緊張的故事,後來上帝第二次再交代摩西,他們才照上帝所指示的建造會幕,我們來看一下那個過程是蠻有意思的。

2、亞倫山下鑄金牛犢 摩西上到西乃山,上帝在那兒花了四十晝夜跟摩西交代會幕要怎麼製作,可是山下老百姓因為看不到上帝,不知道怎麼拜上帝,「一定要有一個看得到的樣子才可以敬拜上帝」亞倫沒有辦法,在壓力下做了一隻金牛犢。他們把金環拿出來給亞倫,然後就鑄了一個金牛犢,「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亞倫從他們手裡接過來,鑄了一隻牛犢,用雕刻的器具作成。他們就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出32:3~4)山上神還在交代如何敬拜上帝,山下已經想辦法弄一個偶像來拜。

3、摩西代求上帝赦免

為此上帝很不高興,上帝說:「這些人,我不要他們拜我,全部讓他們死在曠野,我只留摩西你一個人,讓你成為大族」,摩西跟上帝禱告說:「不要啦」,這個禱告真的很令人感動,我不知道有幾個牧師可以作這樣的禱告,「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作了金像。倘或祢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祢從祢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32:31~32)我唸到這裡真的有很深的感觸,作為一個牧者,在弟兄姊妹犯罪的時候,牧者不是請求上帝處罰他們,而是請求赦免他們並且處罰自己,這是摩西的禱告。後來上帝聽了摩西的禱告,就赦免以色列人。

4、營外相會營內同行

在這個會幕還沒有造以前,有一個小會幕,不曉得你們有沒有讀到。當大會幕還沒有造,摩西怎麼到上帝的面前呢?摩西自己在營外搭了一個小會幕,每一天早上他從家裏走到營外很遠的地方,上帝的雲柱就降下來跟他相會,所有的百姓都在帳篷的門口敬拜,他們有問題的,就到摩西那裡求問,這個就叫作營外的會幕。你仔細看,有兩個會幕,當上帝所指示以色列人製作的會幕尚未完成前,他們本來有一個小小的會幕在營外,「摩西素常將帳棚支搭在營外,離營卻遠,他稱這帳棚為會幕。凡求問耶和華的,就到營外的會幕那裡去。」(出33:7)後來上帝告訴他會幕不要放在營外,要放在營內,而且是在以色列人搭營的最中間,所以以色列人要對著會幕的四圍安營,本來是在營外一個小小的會幕,變成是在營地當中一個很大的會幕,這是在以色列人犯錯以後,神就住到他們當中,而不是住在離開他們外面很遠的地方。「以色列人要各歸自己的纛下,在本族的旗號那裡,對著會幕的四圍安營。」(民2:2)

5、彰顯遮掩都是恩典

當時摩西很怕上帝嘴巴雖然說:「好啦,我跟你去」,可是神自己不去,只派天使去,摩西為了要確定神真的同行,他向上帝說:「我要看看祢的榮耀」,上帝說:「不行啊,人看到我的榮耀會死掉,如果你一定要看,我可以讓你看,但是你要先躲到山洞裡面,我就用手把你遮起來,等我過去以後,你就可以看到一點點的榮耀,不要看我的前面,看我的背影可以,上帝說:「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出33:22)神彰顯祂的榮耀,但是也遮掩摩西,使他沒有完全的暴露在神的榮耀裡面,因此神有時候讓我們看到祂,有時候讓我們看不到祂,其實都有祂的恩典在,所以我說彰顯榮耀、遮掩榮耀其實都是神的恩典。

6、與神相會生命轉變

摩西看了榮耀以後呢,他變了,他的臉面發光,他自己卻不知道。當人與神相會以後,生命會發生轉變,會成為一個有榮耀的生命,「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出34:29)後來因為太亮了,大家看到摩西會怕,摩西只好拿一塊帕子將自己的臉遮起來,他到神的面前就把帕子拿掉,他要向老百姓傳達神的話時,就用帕子把臉遮起來,不過有一點我要講的就是說,當一個人真的跟神相會以後,人家會看得出來神的榮耀在他身上,所以跟神相會,會帶來生命的改變。

7、感恩奉獻同心建造

經過這一番挫折以後,他們開始建造會幕,很有趣,在建造的過程中,摩西說:「你們所有有金子的人可以拿來獻給耶和華上帝,這次我們真的要為神建一個會幕」,於是大家紛紛拿來,拿到一個程度,摩西不得不說:「不要再拿來了,因為太多了。」「摩西傳命,他們就在全營中宣告說:無論男女,不必再為聖所拿什麼禮物來。這樣才攔住百姓不再拿禮物來。」(出36:6)多麼希望我們蓋禮拜堂的時候,有一天我可以說不要再奉獻了,因為太多了,那些是老百姓從心理面甘心樂意的自己拿來奉獻,很多時候建堂完了,主任牧師就要離開教會,因為他沒有機會講這句話,他一直說:「不夠、不夠;再拿、再拿」,讓大家覺得壓力很大,我們要蓋禮拜堂,兩億兩千五百萬,錢從哪裡來?需要牧師一直跟大家說:「咦,在我們教會你算是賺較多錢的,啊你怎麼只獻這麼多?」是這樣子把錢奉獻出來嗎?還是神讓我們看見,教堂是神要與我們相會的聖所,大家樂意一起把它蓋起來嗎?我一直禱告,希望我們和平教會可以有這樣的經驗,牧師講的是奉獻夠了,請不要再拿來奉獻,而不是一再的催大家奉獻。

Ⅳ、會幕的屬靈意義  

今天我們讀的經文中提到許多有關會幕的屬靈意義,本來我是要司會只讀一節,希伯來書第八章5節:「他們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正如摩西將要造帳幕的時候,蒙神警戒他,說:你要謹慎,作各樣的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後來在準備當中,想一想就改讀出埃及記第二十九章42~46節,因為它裡面有蠻多的教導,「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我要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成為聖。我要使會幕和壇成聖,也要使亞倫和他的兒子成聖,給我供祭司的職分。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神。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是將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住在他們中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出29:42~46)「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這是會幕的意思,就是相會的地方,「….和你們說話…」,這是重點,神跟我們相會的目的是為了要跟我們說話(Dialogue),注意看下面所說的,「…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成為聖。我要使會幕和壇成聖,也要使亞倫和他的兒子成聖」,會幕成聖,祭壇也會成聖,還有亞倫祭司會成聖,看來成聖有三個,在會幕裡面,會幕會成聖,祭壇會成聖,還有祭司會成聖。這樣的目的是,「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是救贖他們的,是住在他們中間的,是他們的神」,所以經過會幕跟神相會以後,我們會有學習,我們對神的認識會增加,這些我會再詳細講。

1、相會:上帝百姓對話

目的是要相會,為了相會,神必須要使三個東西成聖,一個是神臨在的會幕,一個是人到神面前的祭壇,還有幫助會幕和祭壇的祭司,經過相會的經驗以後,我們會對神有更深的認識,這是會幕的屬靈意義。第一個意義就是相會,會幕的目的是神要跟我們對話、要跟我們說話,「求祢聽我,我要說話;我問祢,求祢指示我。」(伯42:4)為了達到這樣的一個目標,必須要有會幕。

2、會幕:上帝榮耀臨在

雲柱火柱是神臨在的證明,會幕的前面是祭壇,中間是洗滌盆,老百姓把祭物拿到祭壇上來獻祭,神會降臨在至聖所,祭司就介於獻祭的人和神之間,幫忙百姓獻祭,洗滌盆洗乾淨以後才進到聖所,然後出來跟百姓祝福,這是整個會幕跟神相會的情況。「摩西進會幕的時候,雲柱降下來,立在會幕的門前,耶和華便與摩西說話……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33:9, 11)「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出40:34)

3、祭壇:百姓感恩認罪

會幕是神與人相會,是神跟人對話,會幕是神榮耀臨在的地方,會幕之前是祭壇,祭壇是人到神面前感謝和認罪的地方,注意這兩個,一個是感謝,一個是認罪,所獻的祭,贖罪祭、贖愆祭是認罪,是向神說對不起;燔祭、素祭、平安祭,則是敬拜感謝上帝,所以祭壇主要有兩個目的,就是到神的面前來感謝和認罪。「這就是燔祭、素祭、贖罪祭、贖愆祭,和平安祭的條例,並承接聖職的禮。」(利7:37)

4、祭司:專職獻祭祝福

有罪的人和榮耀聖潔的神中間怎麼相會呢?神因此設立祭司,祭司主要的目的是幫助人到神面前來感謝和認罪,祭司是幫助獻祭,獻完祭到神面前領受恩典之後再出來,代表神向人宣告祂的祝福,這裡有一句聖經很好,「亞倫向百姓舉手,為他們祝福。他獻了贖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來了。」(利9:22)所以亞倫做兩件事情,一個是祝福,一個是獻祭,就是在神與人之間做連結的工作。

5、認識:救贖同住歸屬

當上帝與我們相會的時候,結果是我們對神可以越來越認識,我們認識神是救贖我們的,是希望跟我們住在一起的,是希望成為我們的神,這樣的認識給我們帶來永生,約翰福音第十七章3節這樣說:「認識祢—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祢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Ⅴ、 結論:到神面前反省感恩 與神同住更深認識

整個會幕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進到神的面前,將來能夠進入永恆國度真正的會幕裡,因此以後我們每一次到神的聖所來跟神相見的時候,我們可以在神的面前反省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感恩,當我们跟神親近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對神有更深的認識。「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是將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住在他們中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出29:46)。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上帝,當亞當犯罪以後他就逃避祢、躲避祢,可是祢一直要跟人說話,尋找人,要與我們有親近的關係,願意跟我們住在一起,願意成為我們神,因此祢特別交代摩西到西乃山上,仔細的吩咐他,怎麼樣照你所交代他的建造會幕。感謝神,祢親自指示摩西怎麼樣建造會幕,在建造會幕的過程當中讓我們看到,榮耀的神渴望跟我們相會,為的是要向我們施恩,讓有罪的我们,能夠到祢的面前,反省自己,能夠向祢獻上感恩。跟祢相會的時候,對祢可以有更深的認識,好讓我們的生命因為這樣的認識而轉變,成為一個榮耀祢聖名的人。主,當我們教會開始要重建聖殿的時候,讓我們再一次的從摩西的會幕中有所學習,這是神祢榮耀跟我們同在的地方,也是我們到祢面前來反省自己、向祢獻上感恩的地方,幫助我們,當大家一起來建造聖殿、建造禮拜堂的時候,讓我們對聖殿的屬靈意義能夠更深的了解,幫助我們每一次到祢的聖殿來跟祢見面時,是再一次的領受祢的恩典,更深的認識祢、更深的被祢改變的時候。但願藉著我們在祢面前跟祢的相會,我們能夠被祢改變,我們能夠越來越更深的認識祢,知道怎麼樣榮耀祢,知道怎麼樣在世上過我們的生活,這樣跟祢禱告祈求,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