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52帖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52帖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1月 28

[講道集] 禱告系列(五十六)新約禱告(十六)(NT Prayer.16) 帖撒羅尼迦( Thessalonians)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五十六) 新約禱告(NT Prayer.16)帖撒羅尼迦(Thessalonians)
時間:二0一二年一月八日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三章9-13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帖撒羅尼迦前書是保羅寫的第一封書信,今天要學習這封信裡面的一段禱告。
I.引言
And God Said No (Claudia Minden Weisz)
這裡有一張全家福照片,是西雅圖的Weisz一家在1972年拍攝的。照片中一家五口看似幸福美滿,事實卻不是如此。家中的第二個小孩,女兒Angie,當時已經四歲了,但身體的發育似乎還不如兩歲的妹妹Amy。原來她罹患的是極罕見的蕾特氏症(Rett Syndrom),是因為其中一條X染色體MECP2的基因突變導致發展遲緩,合併有退化的神經系統疾病。這個家庭因為這個疾病承受了許多的苦難,醫生們也都束手無策。媽媽Claudia Minden Weisz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下祈禱,求上帝行個神蹟讓女兒可以恢復健康,像一般人一樣。1980年,這位媽媽去聽Gaither樂團在西雅圖開的演唱會。結束後在回家的路上她突然有個感動,上帝在她心中放了一首詩,她就將這首詩寫了下來,標題是:And God Said No,上帝說「不」。



I asked God to take away my pride. And God said “No”.He said it was not for Him to take away, but for me to give up.
我求上帝挪去我的驕傲,上帝說不,他說他不能拿走,是我必須自己放下。
I asked God to make my handicapped child whole. And God said “No”.He said her spirit was whole, her body was only temporary.
我求上帝讓我孩子的殘疾可以痊癒,上帝說不,他說她的靈魂完美,她的身體只是暫時的。
I asked God to grant me patience. And God said “No”.He said patience is a by-product of tribulations. It isn’t granted, it is earned.
我求上帝賞賜給我耐心,上帝說不,他說耐心是患難的副產品,它不是賞賜來的,它是努力贏得的。
I asked God to give me happiness. And God said “No”.He said He gives me blessings, happiness is up to me.
我求上帝給我幸福,上帝說不,他說他賜下祝福,但是幸福與否是由我決定。
I asked God to spare me pain. And God said “No”.He said suffering draws me apart from worldly cares and brings me closer to Him.
我求上帝免去我的痛苦,上帝說不。他說痛苦使我遠離屬世的煩惱;並且使我與他更親近。
I asked God to make my spirit grow. And God said “No”.He said I must grow on my own. But He will prune me to make me fruitful.
我求上帝讓我靈命成長,上帝說不。他說我必須自己成長,但是他會修剪使我結實滿滿。
I asked God if He loved me. And God said "Yes."He gave me His only Son who died for me,and I will be in Heaven someday because I believe.
我問上帝他是否愛我,上帝說是。他將獨生愛子賜給我,並為我犧牲生命。我信靠他將來會前往天堂。
I ask God to help me love others, as much as he loves me.And God said “Ah, finally you have the idea!”
我求上帝幫助我去愛別人,像他愛我一樣。上帝說:啊!你終於學會了。
很多人喜歡引用這首詩。這詩的重點是,上帝將她放在苦難之中,激發出她對其他同樣受苦之人的愛心。自己體會過,就能理解其他人所承受的痛苦,愛心也就由此產生。當時帖撒羅尼迦教會處在很艱困的處境中,面對許多苦難。但保羅在為他們禱告的時候,卻沒有為他們求上帝將苦難挪去,而是求上帝讓他們的愛心能夠增加,這正是這卷書的特點。
II.保羅與帖撒羅尼迦教會
(Paul and Thessalonica Church)
1.保羅西拉離開腓立比前往帖撒羅尼迦
保羅第二次佈道旅行到了小亞細亞時,似乎往哪裡去都不對。後來到了特羅亞,在那裡看到有個馬其頓人向他們請求幫助的異象,於是就渡過愛琴海到了腓立比城,在那裡建立了一個教會。福音傳得很成功,卻因為擋人財路差點引起暴動,還被抓去關,之後被驅逐出腓立比。「兩人出了監,往呂底亞家裡去;見了弟兄們,勸慰他們一番,就走了。」(徒16:40 )之後,「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波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徒17:1)所以帖撒羅尼迦是腓立比的下一站。這是保羅傳福音的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就要找猶太人的會堂,因為有會堂,就表示那裡的人至少聽過舊約的教導。
2.保羅在猶太會堂講道三週許多人皈依
在帖撒羅尼迦傳講耶穌是基督才三週,「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 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裏復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就附從保羅和西拉,並有許多虔敬的希臘人,尊貴的婦女也不少。」(徒172-4)雖有許多人聽了保羅講道之後就信了,但卻也引起另一批人的不滿。
3.猶太人嫉妒控告保羅背叛該撒引騷動
「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裏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裏。 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裏,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裏來了, 耶孫收留他們。這些人都違背凱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眾人和地方官聽見這話,就驚慌了。」(徒17:5-8)這群人之所以會這樣騷動,是因為帖撒羅尼迦是馬其頓的首都,該城的居民享有其他地方都沒有的自由,他們很害怕如果起了亂子,羅馬政府會將這個特權收回。
4.官長收耶孫保證金保羅西拉連夜離境
「於是取了耶孫和其餘之人的保狀,就釋放了他們。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二人到了,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徒17:9-10)這些猶太人和被慫恿的居民沒有找到保羅,只找到他投靠的耶孫,就向他收了一大筆錢當作保證金,要把保羅和西拉趕走。保羅沒辦法只好當天晚上就打包走人,又往西到了庇哩亞,聖經特別記載庇哩亞城的人比較聰明,因為他們天天查考聖經。他們到了庇哩亞沒多久,之前在帖撒羅尼迦驅趕保羅的那些人就追了過來;庇哩亞的人就趕緊買了船票把保羅送往雅典城去,讓他這次跑遠一點才不會一下子就被猶太人追上。
5.保羅在雅典派提摩太訪問帖撒羅尼迦
保羅到了雅典,很關心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狀況,因為他才待了三個禮拜就被趕走,教會剛建立不久又受到逼迫,這讓保羅很掛念,就派了提摩太去探望他們。「我們既不能再忍,就願意獨自等在雅典,打發我們的兄弟在基督福音上與上帝同工的提摩太前去,堅固你們,並在你們所信的道上勸慰你們。」(帖前3:1-2)保羅待在雅典也試著傳福音,但是因為雅典居民信仰希臘眾神,對保羅所傳的上帝並不在意,只是聽過就算了。
6.提摩太到哥林多向保羅回報教會情況
後來保羅離開雅典到了哥林多,當地有猶太人的會堂,保羅就在那裏待了一年半。一開始投靠亞居拉和百基拉夫婦,這對夫婦是編織帳棚為生的,保羅借住在他們家時也為他們工作來養活自己。每逢安息日就在會堂裡,勸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的時候,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徒18:5)不久,提摩太從帖撒羅尼迦回來,「但提摩太剛才從你們那裏回來,將你們信心和愛心的好消息報給我們,又說你們常常記念我們,切切地想見我們,如同我們想見你們一樣。所以弟兄們,我們在一切困苦患難之中,因著你們的信心就得了安慰。」(帖前3:6-7) 保羅聽到這個好消息非常快樂,立刻寫了第一封信給他們,就是帖撒羅尼迦前書,因此在帖撒羅尼迦前書裡面的語氣都是很喜樂的。
7.冒名信危機保羅再寫信給帖撒羅尼迦
但好景不長,保羅在哥林多待一年半的期間,聽到有人假冒保羅之名寫信論及耶穌再來的信息,而這些是當初保羅還來不及和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傳講的內容。在韓國曾經有一個牧師跟弟兄姊妹們說耶穌馬上要再來了,大家就把錢都花光,因為耶穌再來時,錢就沒用了;但直到那年12/31耶穌都沒有來,結果這個牧師被人抓起來打,可見耶穌再來的消息會對人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當時保羅知道這件事後,就趕緊再寫了帖撒羅尼迦後書跟他們解釋耶穌再來的事,澄清耶穌一定會再來,但是沒有人能知道確切的時間。「我勸你們:無論有靈、有言語、有冒我名的書信,說主的日子現在到了,不要輕易動心,也不要驚慌。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帖後2:2-3
III.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禱告
(Pauls Prayer for Thessalonica Church)
今天要講的是在帖撒羅尼迦前書裡,保羅聽到他們的好消息之後如何為他們喜樂地禱告。
1.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向神感激不盡
保羅說:「我們在上帝面前,因著你們甚是喜樂;為這一切喜樂,可用何等的感謝為你們報答上帝呢?」(帖前3:9) 約翰也這樣說:「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約參1:4)這也是保羅的一個習慣,在為別人禱告的時候先為對方的信心、愛心向上帝感謝。
2.保羅晝夜迫切祈求盼能幫助信心成長
雖然他們的信心和愛心表現得很好,但是仍然有成長的空間。因此在第10節保羅寫到:「我們晝夜切切地祈求,要見你們的面,補滿你們信心的不足。」(帖前3:10)信心和愛心是沒有完美的,總還是有成長的空間。保羅也是這樣說自己:「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要我得的。」(腓3:12)其實不管什麼都一樣,只「有」還不夠,總還是可以再更多。他希望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心還能再成長。
3.保羅盼望父神與主耶穌引領前往訪問
另外,保羅禱告中還希望能夠解除被驅趕出城的窘境,親自回去探望他們。「願上帝我們的父和我們的主耶穌一直引領我們到你們那裏去。」(帖前3:11)就現況來說他是個問題人物,帖撒羅尼迦城裡有人很討厭他,所以他回不去。直到使徒行傳20章才又記載他有回到帖撒羅尼迦,但距離前一次已經將近六、七年之久了。從這裡看,上帝的確是應允了他的祈求,而保羅也順服上帝的帶領等了這麼長一段時間。我們生活中總是充滿各種期望,但重要的是有上帝的帶領。「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3:5-6
4.保羅盼望帖撒羅尼迦教會愛心能充足
保羅希望他們在所處的困境中仍然能讓愛心成長。「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帖前3:12)「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1:9)對這個信心和愛心充足的教會,保羅為他們禱告的重點還是在為他們加添信心和愛心。
5.保羅盼望基督再臨教會聖潔無可責備
禱告的最後保羅勉勵他們藉著前面幾點,在耶穌再來的時候能夠成為聖潔。「好使你們當我們主耶穌同他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上帝面前,心裏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帖前3:13)注意這裡說要在父上帝面前無可責備。「但如今他藉著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們與自己和好,都成了聖潔,沒有瑕疵,無可責備,把你們引到自己面前。」(西1:22)我們之所以能算做無可責備,是因為耶穌替我們死,讓我們能與上帝和好,讓我們能成為聖潔;不是因為我們表現得很好或是很有成就,而是因為看在耶穌的面子上,上帝將我們看為無罪的而不責備。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因信稱義。
簡而言之,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禱告很簡單,首先他為他們感恩,希望他們信心繼續成長,愛心能夠充足;在困難的環境下能順服上帝的帶領,最後在耶穌再來的時候能成為聖潔,無可責備。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為主受苦是基督門徒必有的經歷
保羅這個禱告是有關苦難的議題,他說:「免得有人被諸般患難搖動。因為你們自己知道,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帖前3:3)可見基督徒受患難是必定的。彼得說受苦有兩種,一種是做壞事受懲罰,另一種是做好事還是受苦,後者就是耶穌所留下的榜樣。「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上帝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前2:20-21)耶穌也曾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9:23)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不是說去買個十字架項鍊掛著就好,這只是裝飾品。耶穌背的十字架是要被釘死在上面的,受人羞辱並經歷極端的痛苦。
2.信心與愛心是基督門徒兩大特徵
有人說基督徒有兩大特徵──信心和愛心,在保羅的幾封書信中都提及,也是提摩太探訪回來後報告給保羅的重點。「提摩太剛才從你們那裏回來,將你們信心和愛心的好消息報給我們。」(帖前3:6)「聽見你們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並向眾聖徒的愛心。」(西1:4)「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有信心為基礎才會長出愛心。也有人用十字架的形狀來解釋(如上圖),垂直的部分由下往上就是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往左往右延伸就是我們對周圍人的愛心。
3.在患難逼迫中要靠主才站立得穩
在苦難中如何才能站穩呢?「所以弟兄們,我們在一切困苦患難之中,因著你們的信心就得了安慰。你們若靠主站立得穩,我們就活了。」(帖前3:7-8)保羅勉勵他們惟有靠主才能站立得穩。在腓立比書保羅也是用同樣的話語勉勵他們:「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應當靠主站立得穩。」(腓4:1)在以弗所書,他解釋地更詳細:「所以,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弗6:13)全副軍裝指:以真理束腰、公義作護心鏡、穿上平安福音鞋、拿信德的盾牌、救恩當頭盔和聖靈的寶劍,靠著這些我們才能站立得穩。
4.服侍有果效要感恩不盡來報答神
保羅只花三個禮拜建立一個教會,信息還沒全部講完就被趕走,但教會還是建立起來,這不單是「很成功」就可以形容的成效。在這麼好的表現下,保羅沒有向上帝要什麼獎賞,反倒是為了這些成果他要更多努力來報答上帝恩典,因為他知道這不是因為他厲害,而是因為有聖靈在那裡工作,以致他賺到的遠超過他所付出、投資的。「我們在上帝面前,因著你們甚是喜樂,為這一切喜樂,可用何等的感謝為你們報答上帝呢?」(帖前3:9)保羅非常清楚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一個人會信耶穌、靈命成長,靠的是聖靈動工;聖靈願意讓他參與是他的福氣,他只是與上帝同工而已,這是保羅看待自己事工的態度。「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在哥林多前書中保羅也這樣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長。」(林前3:6)我們栽種、澆水,但是讓種子有生命、可以生長的是上帝。
「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帖前3:12)保羅以自己作為教導愛心的榜樣,這個可不簡單。我深覺愛心必須從實踐中教導、從經歷中學習。空口說的愛,別人是體會不到的,必須活出愛的生命,別人才能看到、心生羨慕,進而模仿你的樣式,這才是真實愛心功課的學習。耶穌也是這樣吩咐的:「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2)最後晚餐之後耶穌幫門徒洗腳,又說:「我給你們做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5
6.靠主恩典努力活出無可責備見證
無可責備有幾個意思。第一,是在上帝的面前因信稱義而無可責備,「好使你們當我們主耶穌同他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上帝面前,心裏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帖前3:13)因為相信耶穌的救恩而讓我們可以被看做聖潔的。
第二,在人的面前也無可責備,就是將上帝視我們為聖潔的生命真的活出來。「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 要做到這個世界的人看你都無可指責,這就困難了,必須活出愛的生命。很遺憾的是,有時候別人不想信主,是因為看到基督徒表現得不好。因此保羅勉勵他們要成聖、無可指責,除了相信耶穌基督的救恩之外,還要努力在世界上做鹽做光。
第三,再進一個層次,不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責備。「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上帝坦然無懼了。」(約壹3:21)表現得好、讓人不指責,只是外在,還有很多事情是我們做了但別人看不到的,在這些事情上如果都不會受到內心的譴責,就可以坦然面對上帝。在良心面前問心無愧,這是最困難的,常常只在苦難中才可學到這個功課。
V.結論
I asked the Lord that I might grow
(John Newton)
    John Newton(1725-1807)有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詩歌,〈奇異恩典〉,但他還有另一首比較少人知道的詩,講的是苦難的恩典。John Newton參與服事的教會中有一位會友William Cowper(1731-1800)是個詩人,得了憂鬱症。John Newton常常關心他、為他禱告,還邀他一起寫一本詩集,想要藉此鼓勵他,但他最後還是崩潰住進了療養院。在William Cowper過世前一年,John Newton寫下了這首詩:I Asked the Lord That I Might Grow。但是十八世紀古典聖詩的曲調對我們來說太不習慣,很難接受。美國有個叫做Kevin Twit的傳道人,他看到這些古典聖詩的內容很好,只是曲調難以吸引現代人;而現代的詩歌雖然大家很喜歡,內容卻有些貧乏,他就成立了一個樂團,叫做Indelible Grace Music(無法磨滅的恩典音樂),著手將這兩者結合,為古典聖詩譜新的曲調。他認為這些聖詩是上帝所賜下的恩典,不應該被時間或是潮流磨滅。下面要分享的這首新版 I Asked the Lord That I Might Grow,是由 Laura Taylor重新編曲的版本。
1.I asked the Lord that I might grow
我求上帝讓我成長
In faith and love and every grace
信心愛心和一切的恩典
Might more of His salvation know
更深體會他的救恩
And seek more earnestly His face
更加渴慕他的面容
2.'Twas He who taught me thus to pray
上帝教我如此禱告
And He I trust has answered prayer
我也深信他已回應
But it has been in such a way
但是他以此途傳達
As almost drove me to despair
幾乎逼我陷入絕境
3.I hoped that in some favored hour
我深盼望蒙恩時辰
At once He'd answer my request
回應祈禱立即施恩
And by His love's constraining power
以他慈愛繩索牽引
Subdue my sins and give me rest
勝過罪惡心靈安穩
4.Instead of this He made me feel
我所經歷卻非如此
The hidden evils of my heart
隱密罪惡冒出心底
And let the angry powers of Hell
地獄權勢完全釋出
Assault my soul in every part
攻擊我靈全人各處
5.Yea more with His own hand He seemed
上帝親自使用重手
Intent to aggravate my woe
加添痛苦實難忍受
Crossed all the fair designs I schemed,
精心規劃全被拆毀
Cast out my feelings, laid me low
讓我崩潰跪下自卑
6.Lord, why is this, I trembling cried.
顫慄哭訴為何至此
Wilt Thou pursue thy worm to death?
你要追逼使我致死
"Tis in this way" The Lord replied
我主你如此回答:
"I answer prayer for grace and faith"
這便是回應祈禱信心恩典
7."These inward trials I employ
我用這些試煉痛苦
From self and pride to set thee free
使你脫離驕傲自私
And break thy schemes of earthly joy
拆毀你的屬世幸福
That thou mayest seek thy all in me,
讓你全然與我歸屬
That thou mayest seek thy all in me."
讓你全然與我歸屬
患難可能讓人生出苦毒,也可能讓人生出美德。我們基本上都希望上帝將患難挪去,讓我們生活平穩,但是上帝說:不。有時候他在我們身上有特別的計畫,要我們成長,便把苦難試煉放在我們手中,就像我們前言裡介紹的,蕾特氏症小孩的母親,她要盡她的一生照顧這個醫不好的孩子。這母親若學會去這個孩子,那這就是她在苦難中所得到最好的禮物。帖撒羅尼迦教會,才建立不久就受到周圍環境很大的壓迫,保羅被當地反對者趕出城而回不去,他很掛念帖撒羅尼迦教會,但是他沒有求上帝挪去這個困境,而是在禱告中祈求上帝讓他們的信心能夠持續成長、愛心能充足、順服上帝的帶領並且成為完全聖潔、無可指責。如果是我的話,大概還是先求上帝挪去苦難。但是如果上帝說:不。此時,我們是要抱怨,還是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願我們對上帝說:「上帝啊!你比我知道什麼是對我最好的安排,既然你不把苦難挪走,就求你讓我成長。」
禱告
主耶穌,在我們生命當中有大大小小的挫折患難,我們總是祈求你能夠挪去,讓我們不用承受痛苦。但是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禱告卻不是如此。他祈求帖撒羅尼迦教會在患難中,信心能夠成長、愛心能夠充足。主啊,在我們遇見無可避免的苦難時,幫助我們能夠學習這篇禱告,說:神啊,如果我們要受苦,讓我們不是白白受苦。讓我們的心不是生出苦毒,而是有更堅強的信心和更充足的愛心。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二, 1月 10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56) 新約禱告(16) 帖撒羅尼迦 (台)




【講道大綱】

 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3:9-13

I. 引言:And God Said No(Claudia Minden Weisz)

II.保羅與帖撒羅尼迦教會(Paul and Thessalonica Church)
1.保羅西拉離開腓立比前往帖撒羅尼迦 (徒16:40, 17:1)
2.保羅在猶太會堂講道三週許多人皈依 (徒17:2-4)
3.猶太人嫉妒控告保羅背叛該撒引騷動 (徒17:5-8)
4.官長收耶孫保證金保羅西拉連夜離境 (徒17:9-10)
5.保羅在雅典派提摩太訪聞帖撒羅尼迦 (帖前3:1-5)
6.提摩太到哥林多向保羅回報教會情況 (帖前3:6-8)
7.冒名信危機保羅再寫信給帖撒羅尼迦 (帖後2:2)

III.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禱告(Paul’s Prayer for Thessalonica Church)
1.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向神感恩不盡 (帖前3:9; 約參1:4)
2.保羅晝夜迫切祈求盼能幫助信心成長 (帖前3:10; 腓3:12 )
3.保羅盼望父神與主耶穌引領前往訪問 (帖前3:11; 箴3:5-6)
4.保羅盼望帖撒羅尼迦教會愛心能充足 (帖前3:12; 腓1:9)
5.保羅盼望基督再臨教會聖潔無可責備 (帖前3:13; 西1:22)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為主受苦是基督門徒必有的經歷 (帖前3:3; 彼前2:20-21)
2.信心與愛心是基督門徒兩大特徵 (帖前3:6; 西1:4)
3.在患難逼迫中要靠主才站立得穩 (帖前3:8; 腓4:1)
4.服侍有果效要感恩不盡來報答神 (帖前3:9; 弗3:20)
5.愛心的教導必須身體力行作榜樣 (帖前3:12; 約15:12)
6.靠主恩典努力活出無可責備見證 (帖前3:13; 腓2:15)

V. 結論:

I asked the Lord that I might grow (John Newton)

【默想】

1.帖撒羅尼迦教會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2.保羅為帖撒羅尼迦禱告的主要內容?
3.保羅為帖撒羅尼迦禱告的屬靈功課?

【金句】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彼得前書一:7


星期日, 1月 8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56) 新約禱告(16)帖撒羅尼迦 (華)




【講道大綱】

 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3:9-13

I. 引言:And God Said No(Claudia Minden Weisz)

II.保羅與帖撒羅尼迦教會(Paul and Thessalonica Church)
1.保羅西拉離開腓立比前往帖撒羅尼迦 (徒16:40, 17:1)
2.保羅在猶太會堂講道三週許多人皈依 (徒17:2-4)
3.猶太人嫉妒控告保羅背叛該撒引騷動 (徒17:5-8)
4.官長收耶孫保證金保羅西拉連夜離境 (徒17:9-10)
5.保羅在雅典派提摩太訪聞帖撒羅尼迦 (帖前3:1-5)
6.提摩太到哥林多向保羅回報教會情況 (帖前3:6-8)
7.冒名信危機保羅再寫信給帖撒羅尼迦 (帖後2:2)

III.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禱告(Paul’s Prayer for Thessalonica Church)
1.保羅為帖撒羅尼迦教會向神感恩不盡 (帖前3:9; 約參1:4)
2.保羅晝夜迫切祈求盼能幫助信心成長 (帖前3:10; 腓3:12 )
3.保羅盼望父神與主耶穌引領前往訪問 (帖前3:11; 箴3:5-6)
4.保羅盼望帖撒羅尼迦教會愛心能充足 (帖前3:12; 腓1:9)
5.保羅盼望基督再臨教會聖潔無可責備 (帖前3:13; 西1:22)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為主受苦是基督門徒必有的經歷 (帖前3:3; 彼前2:20-21)
2.信心與愛心是基督門徒兩大特徵 (帖前3:6; 西1:4)
3.在患難逼迫中要靠主才站立得穩 (帖前3:8; 腓4:1)
4.服侍有果效要感恩不盡來報答神 (帖前3:9; 弗3:20)
5.愛心的教導必須身體力行作榜樣 (帖前3:12; 約15:12)
6.靠主恩典努力活出無可責備見證 (帖前3:13; 腓2:15)

V. 結論:

I asked the Lord that I might grow (John Newton)

【默想】

1.帖撒羅尼迦教會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2.保羅為帖撒羅尼迦禱告的主要內容?
3.保羅為帖撒羅尼迦禱告的屬靈功課?

【金句】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彼得前書一:7


星期六, 10月 25

[講道集]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 Support

寫作於2008.10.19
作者:蔡茂堂 牧師

 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上一次我們分享的內容是彼此「勉勵」,勉勵就是要陪在他身旁,若他是新手上路,你就高聲鼓勵他;若他是跌倒挫敗,你就低聲安慰他。今天我們證道的主題是彼此「扶助」,扶助就是在他軟弱缺欠時,你貼在他身旁力挺支撐他,這比勉勵還辛苦,因為對方已經軟弱地無法站立了。

Ⅰ、引言:人類被創造成為須要被幫助

創世紀記載,「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當時只有亞當一個人,他代表全人類,所以聖經不是說「男人獨居不好」,而是「那人獨居不好」。上帝造人,使人有兩個需要,一個是陪伴,一個是幫助,而這似乎意味著人是有限的、軟弱的,事實上,這個幫助不是將男人和女人分開,而是將人與神分開:因為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祂沒有孤單的可能,祂是全能的上帝,祂不會軟弱欠缺、需要被幫助,而人被造都需要被幫助,都有軟弱欠缺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被扶助。

Ⅱ、扶助軟弱的意義

A. 扶助 avnte,comai(antechomai)

1. avnti,(anti)against 貼近
2. e;cw(echo)hold 支撐

B. 軟弱 avsqenh,j(asthenes)

1. a(a)negative particle 反面
2. sqeno,w(sthenoo)

strengthen 使有力量

那麼扶助軟弱的意思是什麼呢?今天的經文是帖撒羅尼迦第五章14節:「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容許我稍微分析一下「扶助軟弱」的希臘原文:扶助是avnte,comai (antechomai),軟弱是avsqenh,j(asthenes),這兩個字都由兩個字根所組成,avnte,comai(antechomai)的字根是avnti,(anti)和e;cw(echo),avnti,(anti)的英文是against(貼近身邊),e;cw(echo)的英文是hold(力挺支撐),所以扶助的意思是貼近身邊力挺支撐;avsqenh,j(asthenes)的兩個字根是a(a)和sqeno,w(sthenoo),a(a)的英文是negative particle(負面字首、否定助詞),sqeno,w(sthenoo)的英文是strengthen(使有力量),所以軟弱的意思是沒有力量。當一個人軟弱無力時,你貼近他的身邊支撐他,讓他不要倒下,這就是扶助的意思。

Ⅲ、誰須要扶助

1. 孤兒寡婦:資源欠缺

那麼誰需要扶助呢?第一種是孤兒寡婦,就是欠缺資源、在經濟上有困難的人,舊約詩篇說:「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詩146:9),「但我是困苦窮乏的;神啊,求祢速速到我這裡來!祢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耶和華啊,求祢不要耽延!」(詩70:5)這些有困苦的人都會向耶和華上帝呼求,祈求神的幫助。

2. 病重在榻:身體欠安

第二種是身體上的困難,所有生病的人都承認需要別人幫他一把,「他病重在榻,耶和華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給他鋪床」(詩41:3),「…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林前11:30)。

3. 受壓跌倒:靈性不夠

第三種是環境的壓力大,或是誘惑大,自己把持不住而跌倒,這種是屬於道德性的軟弱,自己意志不堅,無法堅持做人的原則。「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詩145:14),新約說:「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羅8:3)。

4. 良心過敏:信心不足

最後一個比較特別,是信心的軟弱。剛信主的人或許常有這方面的問題,保羅說:「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其實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林前8:7-9),這種軟弱很特別,我稱作「良心過敏症」,保羅說:「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林前8:12),又說:「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14:1)。

Ⅳ、真正的扶助

1. 認同體恤

不論是經濟的、身體的、道德的、信心的困難,你可以如何扶助?第一,體諒他在軟弱中內心的痛苦,認同、體恤他的軟弱,保羅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11:29),耶穌基督自己降世為人,就是為了要體恤我們的軟弱,「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4:15)。

2. 領受恩典

當你能體諒他的困難時,你要記得,你之所以沒有軟弱,並不是比較優秀,而是你從上帝領受較多的恩典,你的多餘、強壯,是讓你還有力量支撐幫助他,否則你自己還沒有幫助人就先跌倒了。保羅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15:10),神的恩與我同在,這不是徒然,而是要我們藉著祂賜的恩典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3. 父前屈膝

當你要幫助別人時,先讓對方知道,真正可以幫助他的是上帝,將他的心帶到上帝面前,這才是真正的幫助。保羅要幫助以弗所教會使其剛強,他說:「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求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弗3:14-16),保羅在幫助他們前先為他們禱告,也為自己禱告,免得自己也掉入迷惑,「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14:38)。每一個人都會軟弱,記得要為對方禱告,也為自己禱告。

4. 靠主剛強

「你們要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6:10),幫助他、讓他可以依靠主,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詩124:8),讓他不是依賴在你身上,而是全然倚靠上帝。

5. 幫補不足

幫助他,是幫助他的不足,但不要超過,到他可以站立的程度就好,「…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林後8:14),「我們晝夜切切的祈求,要見你們的面,補滿你們信心的不足」(帖前3:10)。給他魚吃,雖是補他的不足,但結果是增強他養成依賴(Enabling Dependency)你的力量,如果你給他魚竿、教他釣魚,那就是鼓勵他自主(Empowering Independency)。我們幫助人,要讓他依賴上帝,並且幫助他到足夠就好,給他答案不如教他方法,這樣才是真正對人的扶助。

Ⅴ、扶助的榜樣

講到扶助,我所想到在舊約有個很棒的榜樣是波阿斯。士師記當中,以色列人任意而行,道德行為敗壞,但在路得記卻好似留下一點曙光。路得家中,婆婆軟弱可憐,媳婦也是一個先生過世的外國人,她們無助地回到故鄉,波阿斯是怎麼來扶助路得呢?這裡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在扶助人時,態度上要注意的事:

1. 慈悲款待異族寡婦

第一,波阿斯用慈悲來款待這個異族的寡婦。她是雙重的軟弱,是寡婦又是外國人,如同現在的外籍新娘,像波阿斯這樣的本地財主,怎麼幫助她?他讓路得拾穗,不是直接給路得,讓她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他知道這樣的人最容易被欺負,所以他又交代工人不可以欺負她,「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啊,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裡,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裡喝僕人打來的水」(得23:8-9)。

2. 求耶和華祝福路得

第二,波阿斯將路得帶到上帝面前:路得是外邦人,對以色列的信仰還不太清楚,所以波阿斯鼓勵路得求上帝來祝福賞賜她,「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祂的賞賜」(得2:12),波阿斯幫助她能生存之外,更建立她對神的信仰,讓對方知道真的能依靠的對象是上帝。

3. 尊重保護路得名節

路得的婆婆拿俄米知道波阿斯是近親,以為可以想法讓他娶路得,這樣拿俄米的先生就不會斷族。波阿斯卻清楚其實還有另一人在親屬關係上比他更近,就說:「你今夜在這裡住宿,明早他若肯為你盡親屬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為你盡了本分,你只管躺到天亮。」(得3:13)但路得已經半夜跑到那裡找他,波阿斯還尊重保護她的名節,「路得便在他腳下躺到天快亮,人彼此不能辨認的時候就起來了。波阿斯說:不可使人知道有女子到場上來;又對路得說:打開妳所披的外衣。她打開了,波阿斯就撮了六簸箕大麥,幫她扛在肩上,她便進城去了」(得3:14-15)。波阿斯在幫助這個異族女性時,他考慮她受了婆婆的教導才做今晚這樣的冒險,很可能會造成身敗名裂的後果,她一心一意要為已過世的先生留後的努力就整個被抹殺了,所以他不只沒有欺負路得,還很細心地保護她,這是一個讓我覺得很棒的態度。

4. 重建以利米勒家族

最後波阿斯就到城門口處理這件事,那關係最近的親戚見到可以買下這一家的財產權,當然想要,但卻發現得要娶路得,往後若有了後代,產權又歸回那孩子,這樣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就放棄這權利,而波阿斯願意接下,「波阿斯對長老和眾民說:你們今日作見證,凡屬以利米勒和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得4:9-10)。路得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不是歸路得或波阿斯,是歸拿俄米,波阿斯助人助到底,幫她重建她的家族。波阿斯真的很有愛心,這樣重建了已經斷種的以利米勒家族,這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Ⅵ、結論:施比受更有福

最後的結論,我要提到的例子,是保羅要離開小亞細亞回到耶路撒冷時,他在米利都的海港派人去請以弗所的長老們來會面,因為他這次去可能凶多吉少,他要和以弗所的長老們作最後的告別,「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都交代完後,他說:「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徒20:34-35),後來又加上「…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在四福音書裡找不到這句話,不知保羅從哪裡得來而傳給我們這麼寶貴的話。要怎麼扶助軟弱的人?要努力工作。保羅是做粗工織帳棚的,雖然他是傳道人,但他用自己的雙手做工來供給同工的需要,也才有力量去幫助軟弱的人。保羅又說到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有福」,你要施還是受?只要施?那不讓別人更有福嗎?施比受更有福,所以受有福,施更有福,能施是因為神給你的恩典多過你需要的,受就是因為你所得到的不夠才需要受,我們都想做施的,就是請上帝給我超過我所需要的,我能夠給,我就是更有福的。我能否向神說:「神啊,讓我做受的,好讓別人是有餘的,我也學會謙卑的領受祢的恩典」?你剛強有餘又肯扶助軟弱欠缺者,你才能施,而當你軟弱欠缺需要人幫助時,你願意接受人家的扶助嗎?當你有,人家欠缺,你不給,這叫作吝嗇;當你沒有,人家要給你,你不接受,這叫作驕傲。你覺得要學習施比較難,還是受比較難?我覺得學習受比較難,要受比較難受。施的確本來就不容易,但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4:12),有餘時就施,欠缺時就受,其實兩個都有福,只是施比受更有福,有時候你更有福,有時候你讓人更有福也更好。並且,我們和神的關係也能從這顯出,你肯施,你對上帝是以感恩為祭獻給神,因為神給你的恩典超過你的需要,你這樣的感恩帶來對別人的愛心,這樣的信仰是神會悅納的;若你變成是卑賤飢餓缺乏不足,你要願受,用堅定的信心來仰望神。所以不論是有餘或缺乏,你學到秘訣了嗎?當你有餘,周圍不足時,你肯施嗎?當你不足,周圍可能有,而且願意幫助你,你願受嗎?當你有餘時,你對神會感恩嗎?當你不夠時,你會用信心來仰望神嗎?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最近全球不景氣,相信我們周圍有很多依靠股票的弟兄姊妹,他們會遇到很大的艱難,主,當我們還有恩典、還有力量時,當我們發現我們周圍的兄姐朋友有很大的困難時,主,這是對我們愛心的挑戰,如果我們是掉到艱難的那一面,快要活不下去時,這是我們信心的挑戰,當我們有,我們肯施嗎?當我們不足時,我們願受嗎?保羅說,他不管在什麼處境都學到了秘訣,主,或許我們還需要學這個功課,求祢幫助我們,不管處境如何,讓我們也學到秘訣,對祢感恩、對祢相信,對周圍的人我們肯學習施,也肯學習受的功課。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10月 19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Support)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Support)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Support) (國語)

 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講道大綱】
I. 引言:人類被創造成為須要被幫助 (創2:18)

II. 扶助軟弱的意義

A. 扶助 ( avnte,comai ) [antechomai]
1. avnti, [anti] against 貼近
2. e;cw [echo] hold 支撐

B. 軟弱 ( avsqenh,j ) [asthenes]
1. a [a] negative particle 反面
2. sqeno,w [sthenoo] strengthen 使有力量

III. 誰須要扶助
1. 孤兒寡婦:資源欠缺 (詩146:9; 詩70:5)
2. 病重在榻:身體欠安 (詩41:3; 林前11:30)
3. 受壓跌倒:靈性不夠 (詩145:14; 羅8:3)
4. 良心過敏:信心不足 (林前8:12; 羅14:1)

IV. 真正的扶助
1. 認同體恤 (林後11:29; 來4:15)
2. 領受恩典 (林前4:7; 林前15:10)
3. 父前屈膝 (弗3:14; 可14:38)
4. 靠主剛強 (弗6:10; 詩124:8)
5. 幫補不足 (林後8:14; 帖前3:10)

V. 結論: 施比受更有福 (徒20:35)

【金句】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 20:35)

【默想】
1. 誰是軟弱而須要扶助的人?
2. 如何才能真正的扶助別人?
3. 為何主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星期六, 9月 20

[講道集] 小組系列(二十三):勉勵 Encouragement

寫作於2008.09.14
作者:蔡茂堂 牧師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今天要分享的課題是勉勵,什麼叫作勉勵?所有的父親在教小孩騎腳踏車時,不能一直拉住他,最終必須要放手,不然他就學不會,這就是勉勵。能夠放手,代表你對他有信心,並且即使放手,你仍一直在他身旁,必要時扶他一把,這個叫作勉勵。

Ⅰ、引言:山腰上的家 (Home on the Range)

播放一首歌給大家聽:「Home on the Range(山腰上的家)」

「Oh, give me a land where the bright diamond sand
喔 給我家鄉 那裡有潔白沙
Flow leisurely down the stream, down the stream.
悠閒地順流漂下 順流漂下
Oh, give me a home where the buffalo roam,
喔 給我個家 水牛自由倘佯
Where the deer and the antelope play,
那裡有小鹿羚羊嬉戲
Where seldom is heard a discouraging word
那裡很少聽令人洩氣話語
And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day.
天空也不常烏雲綿密
Home, home on the range
山腰上的家
Where the deer and the antelope play,
那裡有小鹿羚羊嬉戲
Where seldom is heard a discouraging word
那裡很少聽令人洩氣話語
And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day.
天空也不常烏雲綿密

How often at night, when the heavens are bright
無數的夜晚天空閃耀光芒
With the lights from the glittering stars,
繁星點點將黑夜照亮
Have I stood here amazed and asked as I gazed
我佇立凝視內心充滿驚奇
If their glory exceeds that of ours.
星光豈可與我家相比

Oh, give me a land where the bright diamond sand
喔 給我家鄉 那裡有潔白沙
Flow leisurely down the stream
悠閒地順流漂下
Where the graceful white swan goes gliding along
白色天鵝優美的滑游其間
Like a maid in a heavenly dream
像那夢中美麗的天仙

And I would not exchange my home on the range
我不願交換那山腰上的家
Where the deer and the antelope play,
那裡有小鹿羚羊嬉戲
Where seldom is heard a discouraging word
那裡很少聽令人洩氣話語
And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day.
天空也不常烏雲綿密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day.
天空也不常烏雲綿密」

我們常常說要勉勵我們的孩子,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勉勵,而是不要洩他們的氣,聖經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3:21)。

1970年代有一對很有名的歌手木匠兄妹(The Carpenters),哥哥Richard是1946年出生,妹妹Karen是1950年出生,妹妹從小就很會彈鋼琴,哥哥會打鼓,兩人的歌聲都很好,但這個妹妹在年輕時就因為一句話:「That’s Richard’s chubby sister(那是理查胖胖的妹妹)」,從此一生都在神經性厭食症中掙扎,不到三十三歲就過世。事實上,特別東方的父母總不管孩子做到如何,都覺得還不夠好,給予的總是洩氣而非勉勵。

Ⅱ、勉勵的意義(The meaning ofπαρακαλέω and παραμυθέομαι)(parakaleo and paramutheomai)

1. παρά(para)besides 陪在身旁

2. kαλέω(kaleo)call 高聲鼓舞

3. μυθος(muthos)say 輕聲安慰

怎麼做才是勉勵呢?今天的經文:「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這裡提到三種處於不同情況的人,我們幫助的方法也不一樣,相似的經文在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二章11節,保羅說:「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這兩句經文中「勸」和「勸勉」的希臘文都是παρακαλέω (parakaleo),而「勉勵」和「安慰」則是另一個相同的希臘字,叫作παραμυθέομαι (paramutheomai)。παρακαλέω(parakaleo)翻譯成英文是exhort(激勵勸勉),這是當孩子開始在學習時所用的勉勵方式;但若他失敗跌倒時,你用的是παραμυθέομαι(paramutheomai),翻譯成英文是comfort(撫平安慰)。這兩個希臘字首都有一個παρά(para),意思是陪伴在他身旁(besides),就如同剛才提到的教小孩騎腳踏車,你放手卻沒有離開,這可能比之前還辛苦,陪在一旁顧著也擔心他,但你又隨時出聲鼓勵他;kαλέω(kaleo)是當對方做的好時,給予高聲鼓舞(call),但當他做的不好時,你是μυθέομαι(mutheomai),其字根μυθος(muthos)是輕輕的說(say),也就是輕聲安慰。因此,不論對方做的如何,我們都能勉勵他,或者παρακαλέω (parakaleo)、或者παραμυθέομαι (paramutheomai)。陪在身旁、出聲鼓勵,就是勉勵的意思。

Ⅲ、巴拿巴是勸慰子υίός παρακλησεώς(huios parakleseos)

我們以前提過巴拿巴,他的本名是約瑟,而因為他總是勉勵人,使徒就稱他作勸慰子(Barnabas),「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徒4:36)。這個名詞就是勉勵者,希臘文是υίός παρακλησεώς(huios parakleseos),它的字根就是παρακαλέω (parakaleo)。

1. 付出代價幫助人

他如何勉勵人呢?對於一些有困難的人,他願意付代價來幫助他們,「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徒4:37),這是實質上的勉勵。

2. 冒險相信悔改者

而對於一個聲名狼藉、卻決定要改變的人,巴拿巴就接納他、鼓勵他;當所有人都不敢與這樣的人來往時,巴拿巴去幫他(掃羅)作保證;當掃羅真的悔改時,全耶路撒冷的信徒都不敢相信他,巴拿巴卻是第一個敢冒險先相信對方的人,「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色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徒9:27)。當我們的孩子開始學習時,我們要有勇氣冒險去相信他做得到,即使明知他可能會跌倒,但願意先相信他。做一個勉勵者,就是對於曾經犯錯或表現不佳的人,願意給他一個機會,巴拿巴便是這樣勉勵著掃羅,而如今我們也才會有許多保羅寫下的重要書卷。

3. 欣賞肯定初學者

當孩子開始學習自己吃飯時,你是高興於他成功地將食物塞進嘴巴,還是你嫌他弄的滿嘴都是、到處髒兮兮?初代教會在安提阿開始成立時,可能存在許多問題,使徒們差派巴拿巴去關心,結果巴拿巴看見的不是問題,而是神的恩典,「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徒11:23),巴拿巴對焦於正面的部分,並以當時他們的表現來勉勵、勸勉,這個教會後來是越來越好。對於初學者而言,其努力及些微的進步能被看見、被肯定,這能帶來很大的幫助。

4. 發掘栽陪潛能者

巴拿巴之後又到大數找掃羅。掃羅在大馬色時,人們要殺他,到了耶路撒冷、被接納了,仍然有人要殺他,所以掃羅就躲回大數,巴拿巴卻知道他的潛能,就去找他、鼓勵他,帶著他到安提阿一起服侍,「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徒11:25-26)。對於一個有潛能的人,你願意花時間在他身上,鼓勵他、給他一個機會,使他的潛能可以發展出來,這就是勉勵。

5. 接納鼓勵失敗者

對於一個剛學習騎腳踏車的人,你一放手時,他就跌的全身是傷,你是責備他的不小心,還是勉勵他下一次會做的更好?對於一個失敗的人,巴拿巴勉勵他。保羅和巴拿巴為著半路離開的馬可,兩人的看法不同,「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徒15:39),巴拿巴給予馬可一個機會,不因他的軟弱就放棄他。巴拿巴是如此會勉勵的人。

Ⅳ、誰須要鼓勵

1. 新手上路頗遲疑(Falter)

那麼,什麼樣的人會需要勉勵呢?第一,剛開始學習的人,也就是新手上路,他也許顫驚害怕、擔心自己做不好。當約書亞要從摩西手中接下重任時,想必心中很擔心,英文應該叫作Falter,這樣的人很需要我們給予勉勵。摩西就對約書亞說:「摩西召了約書亞來,在以色列眾人眼前對他說: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要和這百姓一同進入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所賜之地;你也要使他們承受那地為業」(申31:7),摩西知道如何勉勵要接重任的約書亞。

2. 困難艱鉅生恐懼(Fear)

他們派了十二個探子到迦南地窺看,其中十個探子回報的是洩氣的內容,只有兩個說勉勵的話,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困難,「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但那些和他同去的人說: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民13:30-31)當困難太大時,很多人看見困難就心生恐懼,但迦勒和約書亞能夠勉勵安撫以色列百姓。在困難之下,勉勵能帶來極大幫助。

3. 激情過後陷憂鬱(Fatigue)

以利亞與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先知較量以後,耶洗別王后派人追殺他,以利亞「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祢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19:4)。初學者在成功後,也有一個危險,我們叫作「激情過後的憂鬱」,就是在想盡辦法完成事情以後,突然洩氣地不知道該如何繼續努力。這時對方同樣需要勉勵,上帝就派天使來勉勵以利亞。

4. 一敗塗地爬不起(Fail)

最後,失敗者也需要勉勵。彼得原本誇口同主下監、受死也甘心,但後來是三次發誓不認識耶穌,事後他沮喪痛悔至極。但耶穌復活以後告訴他:「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耶穌對於一個失敗的門徒,給予很大的勉勵。

Ⅴ、結論:大衛依靠耶和華 勉勵自己

有一本小小的書叫作「Beyond Ziklag(跨越洗革拉)」,我們用這個故事來作今天證道的結尾。大衛曾在洗革拉遭遇一件極大的挫敗。他打敗非利士人以後,掃羅王因嫉妒而追殺他,大衛就帶著跟隨的六百餘人逃難,後來投靠了亞吉王,住在洗革拉;當非利士人要與掃羅王打仗時,大衛為了表示對亞吉的忠心,就帶著他的人到亞弗一同列陣,這引起非利士人的爭議,亞吉王只好叫大衛回洗革拉,然而,回去才發現,整座城竟已被亞瑪力人搶劫並放火燒掉,跟隨大衛一路逃難的六百人再也撐不住,近乎崩潰放棄,決定要拿石頭將大衛打死。一個團體出事時,眾人常將所有的責任都怪在領袖的頭上。這時,聖經記載的是一句短短的話:「大衛甚是焦急,因眾人為自己的兒女苦惱,說:要用石頭打死他。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撒上30:6),「心裡堅固」的英文應該是「勉勵自己」:Encourage himself in the Lord(在神的裡面勉勵他自己)。他就去找祭司亞比亞他求問耶和華,得到的是正面的回答後,就帶著這六百人繼續追趕亞瑪力人,到了比梭溪(加薩走廊南邊),已是從亞弗到洗革拉、再一路下來,六百人中有兩百個跑不動了,大衛就讓這兩百人留在比梭溪,帶著四百個人繼續追,結果遇見一個落難的埃及少年人,大衛給他吃喝,並問他是哪裡人,他竟是亞瑪力人的奴隸,因病被撇棄;少年人因大衛給予的照顧,就領他們去找亞瑪力人,而亞瑪力人正慶賀著成功的擄掠,疏於備戰中,大衛就輕易地將其整個擊殺,並搶回及奪走所有財物。回到了比梭溪,大衛將報酬分與整個部隊,而不是只有前往的四百人。在這裡,我看見大衛不只會幫助、勉勵別人,也會勉勵自己。當我們軟弱害怕時,我們需要彼此勉勵,但即使人們都在責怪你時,你還是可以得到勉勵,因為我們有神,祂永遠會幫助我們,祂是願意勉勵我們的神。我們可以倚靠上帝,讓祂勉勵幫助我們。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我們感謝祢,因為祢在聖經當中告訴我們,聖靈就是一位勉勵的神。主耶穌基督,祢也常常用祢那無比的愛來勉勵我們。祢在聖經當中留下巴拿巴這個榜樣,讓我們知道,我們彼此都是在成長。我們有時對自己沒信心;有時對前面的困難感到害怕;有時我們做的很好,但隨後就整個垮下;有時我們不小心失敗了,但不論處境為何,我們仍可以互相勉勵,而就算所有的人都拋棄我們、都敵對我們,我們還是可以抬頭仰望神,因為祢是用笑臉看顧我們,祢是不斷要勉勵我們的一位神。不管我們的處境如何,求祢讓我們可以互相勉勵,也可以因祢而勉勵我們自己。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9月 14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二十三)—勉勵(Encouragement)


小組系列(二十三)—勉勵(Encouragement)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三)—勉勵(Encouragement) (國語)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講道大綱】
I. 引言:山腰上的家 (Home on the Range)

II. 勉勵的意義 (The meaning of paraklevw and paramuqevomai) [parakaleo and paramutheomai]
1. parav [para] besides 陪在身旁
2. kalevw [kaleo] call 高聲鼓舞
3. mu'qo" [muthos] say 輕聲安慰

III. 巴拿巴是勸慰子 (paravklhsi") [paraklesis]
1. 付出代價幫助人 (徒4:37)
2. 冒險相信悔改者 (徒9:27)
3. 欣賞肯定神恩典 (徒11:23)
4. 發掘栽陪其潛能 (徒11:25)
5. 接納鼓勵失敗者 (徒15:39)

IV. 誰須要鼓勵
1. 新手上路缺自信 (faint) (申31:7)
2. 困難艱巨生恐懼 (fear) (民13:31)
3. 激情過後陷憂鬱 (fatigue) (王上19:4)
4. 一敗塗地爬不起 (fail) (路22:32)

V. 結論: 大衛依靠耶和華 勉勵自己 (撒上30:6)

【金句】
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
(帖前 5:14)

【默想】
1. 誰是你一生中最大的勉勵者?
2. 我們要如何去學習彼此勉勵?
3. 無人勉勵時要如何勉勵自己?

星期日, 1月 30

[講道集] 作主見證(二):教導

寫作於2005.01.3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4節二章12節】         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大家早最近我們以一系列來學習教會如何為主作見證。還記得上星期講的WIFES嗎,那就是教會的五個見證。我們說過敬拜,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教導,就是Instruction,也就是I。在教會中很特別的是除了敬拜之外,還有教導的功能,讓我們在教會中能不斷的學習、長進。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的。那關於教導,到底是要學什麼?我們到教會來是要學什麼? 

從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1-3節提到,保羅為他們感謝神,這兒講到〝信心所作的功夫,愛心所受的勞苦,和盼望所存的忍耐〞,我把這稱做是教導的目標。我們到教會來要學什麼?我們一般到學校去學什麼?到底教會學的和學校學的有麼不同?保羅提到上述的三個目標。接下來保羅提到如何教導,他說我們將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是只有言語,還有權能,還有聖靈和信心,要這四項配合,教導才能夠成功,而且這在於榜樣的學習,而不在於課堂的講授。就像經文1:6-7提到的「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並且成為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所以榜樣的學習是很重要的教導。  經文第1:8-10又提到,他們教導的效果就是帖撒羅尼迦人離棄偶像,歸向真神,服事、等候兒子從天降臨。此處所談到與之前第三節所提的三目的有關,待會會再加以說明。保羅提到在教導當中也有一些問題要避免和注意的,有的教導是錯誤有問題,有的教導是污穢的,這裡的錯誤是屬於教導內容的偏差,污穢是指教導者和被教導者關係的偏差。動機的問題就是詭詐,有的教導是出於詭詐,有的教導一部份卻沒有教完全,我們說〝照樣〞,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應〝照樣〞講,而不是講一半;不是只講討人歡喜的部分,或是容易的部分。不用諂媚的話,不存貪心,不要求榮耀,不讓人受累,此為四項保羅提到教導要避免的事情。接著又說,教導的人要溫柔,像母親一般,也要像父親一樣勸慰子女,而且願意辛苦辛勞,活出一個聖潔的榜樣。這些是今天司會幫我們念的經文中,我們可以學習並應用在教會中有關,教導的功課。接下來詳細的和大家解釋這些到底是什麼。 

主耶穌基督要升天的時候,他交代給門徒一個最大的使命,這使命記載在馬太28:19-20「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所以從此段可知教導非常重要。在他們施洗之後就是教導,所以教導的工作做得較長,但問題是這個末了,是地方的末了,還是時間的末了?英文叫做to the end of the world,耶穌說過,你們到普天下去,直到地極,這個地極是地的末了,但我們今天所說的,是指時間的末了,是到時間結束的時候。教導如何能傳到世界的末了?在時間上可以繼續下去呢?這就提到傳承的問題了。  在座每一位,你如何把自己的信仰,傳給你的子女?這是一項不容易的工作。如果真的有上帝,如果人的一生不是過了一生就完了,將來還有永恆在神的面前,父母能夠子女最寶貴的,不就是把這個信仰傳給他們嗎?我們作父母的如何教我們的子女,讓他們能得到這個信仰呢?這叫做信仰的傳承。這是我們在座每一位做父母的在神的面前,都要想的問題,這不一定很容易,但是仍要繼續做下去。我們該怎麼傳承下去呢?保羅在提後2:2這邊有提到傳承的方法,「你在許多證人面前從我領受了的教導,你也應該交付給你所信任而能夠教導別人的人」,這裡保羅所提到的是四代的承傳,保羅是第一代,提摩太是第二代,這個「你」是指提摩太,然後還要交託給能夠教導別人的人是第三代,而「別人」是第四代。所以簡單的來說,一個好的老師,他教導時必須考慮到,我如何找到一個學生,能夠將這些再教導下去,而讓那一位學生能再繼續找到下一位能教導下去的人。記得我以前在精神科,當住院醫師快要結束的時候,主任把我找去,希望訓練完我不要離開台大,因為他一直在找一個能將精神醫學傳承下去的學生,我這位老師不僅是在教而已,並且是在找能將這個學問繼續教下去的人。當我們做老師、做父母教我們子女時,不只教他們有信仰,還要教他們會教我們的孫子,這責任很重,這是個傳承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心理學所說的學習,我們說教導其實就是學習,人如何學習?這裡有一些學者的研究。第一位學者叫做 Ivan Pavlov,蘇聯人,若你熟悉心理學應會認識他。他是研究狗的。這個研究我們稱為古典制約學習,英文叫Classical Conditioning,根據圖上所顯示,這隻狗看到骨頭就會流口水,這不需要教,是牠本來就會的反應。而狗聽到鈴鐺是不會流口水,但是若以後在狗吃骨頭時都讓他聽到鈴噹聲,最後狗就算沒有骨頭聽到鈴鐺,也會流口水,那這隻狗就是學會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教導,我們把本能和另一個不相關的東西放在一起,久了以後,在沒有關係的刺激來時,他就會有反應。這種Pavlov所說的學習是很有限的,本來會的還是會,只是不同場合表現出來。第二個是美國的學者叫B.F.Skinner,是行為學派的心理學家,他認為人的學習還有比狗更高明之處,他說到的是操作制約學習,Operant Conditioning,我們知道小孩子有時會哭會笑,當他一笑,爸爸就抱他,不久之後小孩要爸爸抱時,他知道只要一笑,爸爸就會抱他。所以這位父親是用抱起來的動作,使小孩學習到多笑。這方法到現在還常使用,他稱為獎勵的方法,學生在學校得到獎狀鼓勵,都是使用這種方法來幫助他學習。後來有位社會學家提到,還有另外一種學習,這人叫Albert Bandura,他說人還有一種,是看樣子學習。不一定是給他獎勵,也不一定是他原先就會的東西,叫做社會觀察學習。透過這種學習,我們學很多,台語說「有樣看樣,沒樣自己想」,就是說〝學樣〞。小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平常都在觀察父母親,觀察父母親說話舉止的樣子。這位學者有個實驗,他讓小孩子在房間裡玩玩具,然後找一位大人進去摔房裡的玩偶,大人離開後沒多久,小孩也就跑去做一樣的動作,去摔那個玩偶,摔得更凶,連小女生也一樣。所以不管男女都會有樣學樣。

我們在教會裡要教導什麼?剛才我們的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4-7節談到保羅的教導,第一就是福音的傳揚。對還沒信主的人,我們如何將福音傳出去呢?他說第一個要會表達,把福音講得清楚,比如說佈道會、個人傳道或其他的,將福音清楚的傳遞出去。除了言語傳講外還要有權能,就是在別人有困難時替人禱告、幫助他,關心並幫助處理別人的問題,許多人來到教會不是因為牧師講道很強,而長老執事的幫助令他們感動,覺得教會很有愛心,才到教會來。所以這權能就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愛心、能力,用來幫助別人,讓福音傳開。當然我們也還要靠聖靈的力量才行,不單靠我們自己的愛心。要靠聖靈感動一個人,他才會產生信心才會禱告,也才會來信主,所以福音的教導,是必需要有言語、權能、聖靈和信心。假若這人信主受洗了,那接下來呢?就是成聖的教導,一個人如何活出一個成聖、令人羨慕的基督徒生活,這就是榜樣的傳承。這裡有一張有樣學樣的圖片,以前我在恆春時,那裡的護士醫師都說,我家老二遠遠就看出來是蔡醫師的兒子,因為走路樣子很像。那我們留什麼榜樣給弟兄姊妹學習呢?第一保羅說就是像母親一樣的溫柔,再來是願意做工不偷懶,也就是勤勞的榜樣,再來是生活上的聖潔,再來是像父親,在孩子做錯事時以勸慰教導。

保羅也提到在教導中,有些不當要避免。不當的教導中,第一就是錯誤,是指內容的不正確,比如說對耶穌基督的身份有問題,不承認他是上帝也不承認他是人,就是錯誤的教導,迷惑人的(約翰二書1章7節),或是說耶穌復活我們不可能復活,也是背離了真道(提摩太後書二章18節、羅馬書三章8節),這些我們都不要聽。第二點是污穢,是關係出問題,是指教導者和被教導者的關係,這在天主教教會有出過很大的問題,教會裡神父和小男生有不當的性關係,被告得很慘,這是在關係裡出問題。教導者和被教導者在說話時要小心不能有曖昧的話,污穢的話(以弗所書四章29節),床不可污穢(希伯來書十三章4節),神會審判。第三點是指詭詐動機不良,不是真的愛別人要教導人,比如有些人問耶穌是要陷害他(路加福音二十章23節),這就是詭詐,這不管在學生還是老師當中都有,當學生的不是認真要學習,當老師的假威風。也有人是利用教會騙別人(哥林多後書十一章13節),這在台灣美國都出現過,假借牧師兒子之名行騙,然後就消失不見,讓教會一下子失去很多會友。很多人認為大家都是會友,「沒有問題的啦」,我覺這句話有極大的問題,如果你在社會上和人做生意會注意的事,在教會也同樣要注意,這句話很重要,因為很多人是拿著宗教的外貌,其實心是詭詐(瑪垃基書二章10節),是要佔你便宜,該行的不行,該說得沒說清楚,後來就會問題很多,大家不高興後,帳都記到上帝頭上,上帝很冤枉,所以這我們要記在心裡,有人來教會是詭詐,這和上帝沒什麼關係。最後一點我覺得很難的,是教導不應只是〝部分〞的教導。像公義和慈愛的平衡(詩篇八十九篇14節),真的是不容易,教會出了事情馬上分成兩派,一派人強調要慈愛,另外一派要公義,兩者皆對也皆不對,因為都只講一半。上帝是既慈愛又公義,但是要這樣真的很難做到。要做也難要教也難,但真理卻常常是在這兩著之間的平衡裡,這樣才是完整的教導。又比如揀選的問題,到底是我們選擇信基督教,還是上帝選我們作基督徒?這裡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約翰福音十五章6節),這裡有兩個揀選,約書亞記二十四章15節說到,你們選擇事奉耶和華,今天就可以選擇事奉,我覺得在上帝的自由和人的自由當中,兩者都必需要教導,這是一個不容易的平衡。加爾文認為我們成為基督徒是上帝的揀選,那些沒有成為基督徒的是沒有被上帝揀選,這是加爾文的上帝揀選主義。而亞美尼派則是認為是上帝給你機會,你自己決定要不要信上帝,是人的決定。我是覺得兩者都對,但兩者要同時存在是不容易的,這是另外一個平衡的問題,我們教導時也要教到這個平衡。另外,上帝成為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一章14節),他表現兩個一叫恩典一叫真理,這也是一個平衡的問題,有的人偏向恩典有的偏向真理,聖經說用愛心說誠實話,所以愛心和誠實,也是平衡的問題。

在教導中,有些禁忌是我們要避免的,第一是諂媚(猶太書一章16節),如果你是教導者,不要像這圖片裡的馬一樣,為得便宜就諂媚,我們稱作馬屁精,專講好話。第二個禁忌是貪婪,有的人到神學院來唸書,是為了貪圖一星期工作量少就可生活,看起來好像投資報酬率很高,這個動機是貪婪,為貪財教導。聖經提摩太前書六章10節說貪財是萬惡之根,就會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這叫貪心鬼。第三個禁忌是誇耀有人當牧師是為讓別人覺得他了不起,很厲害。這裡有張圖說「The 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這個Fall指瀑布,也指著跌倒,箴言十六章18節提到驕傲在敗壞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這是為面子而做出的教導。還有的呢,是會讓人家受累,這裡有張圖是每個人都背著東西,但每個人都幫前面的人扶一下,這表現出在教會裡弟兄姊妹互相幫忙,但是每個人還是扛自己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扛自己的重擔,但是大家互相幫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真理(參閱加拉太書六章2節),如果自己不扛都要別人來扛,就叫懶惰。有些教會這樣,長老負責開會卻其他事也不做,都叫別人去做,不過我們教會好像是反過來,事情都是長執在做,弟兄姊妹好像事做比較少喔,所以要大家一起來做,教會的事工才不會有困難。所以這提到在教導當中的第四個禁忌是不要拖累。

關於教導的成果有幾個之前已講過,一是離棄偶像,歸向真神,這是信心所做的功夫。我們每個人都有偶像,包括基督徒,有電影明星或是其他的,甚至是兒子或是牧師等等,有的人是拜牧師不是拜上帝。接下來是事奉真神,就是愛心所受的勞苦,一個真的基督徒,不僅對神有信任,並且是對人有愛心,在美國Nebraska Omaha,1930年代當時經濟不景氣有很多人自殺,很多小孩在街上流浪,有一位神父為這些孩子們成立了boys town,有一天他看見一位哥哥背著患小兒麻痺的弟弟,走的氣喘噓噓,神父問他,您不覺得重嗎?他回答一句話:「Father, he is not heavy ,he’s my brother.」,他說神父〝他不重,他是我弟弟〞。你知道嗎?愛心,就不會覺得負擔沈重,也不會抱怨。在我們當中做媽媽的一定也能感同身受。最後,當有時愛不下去、信不下去的時候,還有一個東西,叫做盼望。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我們盼望就會存忍耐,必須往前走這一條信心的道路。這是我們在教會所要學的,〝信心所做的工夫,愛心所受的勞苦,盼望所帶來的忍耐〞。巴拿巴帶領了保羅(使徒行傳九章27節)、巴拿巴還帶領了一個叫做馬可的約翰。在掃羅把他開除的時候,巴拿巴把他帶起來,巴拿巴是一個很會教導的人(使徒行傳十五章37-39節)。那麼我想問,你的巴拿巴在哪裡?你今天到和平教會來,你繼續成長,誰是你的巴拿巴?而保羅帶了一個學生叫提摩太,剛才我們說過,我教給你的,你要教給那能夠教給別人的人(提摩太後書二章2節),那麼你在和平教會你有提摩太嗎?我們要問自己,我們的提摩太在哪裡?希望在和平教會這裡每個人都能夠說出誰是我的巴拿巴?是教導我的?誰是我的提摩太?我要帶誰?至少我們跟神說,讓我們的孩子,都成為我們的提摩太。我們教他們溫柔、聖潔、辛勞還有會安慰別人。我們把這樣的生命榜樣教給他們,耶穌基督留下很寶貴榜樣,保羅說,你們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提摩太前書十一章1節),讓我們效法基督,在教會的教導上,作主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