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16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16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3月 13

重建系列(二十):禱告(二)Prayer

重建系列(二十):禱告(二)Prayer
經文:尼希米記第一章4~11節
時間: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一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重建系列(二十):禱告(二) (Prayer)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尼希米重建系列的講道這次要結束了。上一次我們談到尼希米是一位很好的領袖。但他不只是好的領袖,也是一個好的禱告榜樣,今天就來學習尼希米的禱告。

Ⅰ、引言:祈求上帝或盡心努力

首先,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當你遇到困難時,是盡心努力還是祈求上帝?祈求上帝和盡心努力有沒有互斥性?是否聽人說過:「如果你相信上帝就不用吃藥。如果上帝要醫治你的話,只要禱告就好了。」在禱告或吃藥兩者之中選擇一個,我們叫作互斥性的想法。尼希米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用二乘以二的圖表來思考一下,一邊是盡心努力(遇到困難時,你可以盡心努力,也可以不努力。)一邊是祈求上帝(你可以禱告上帝,也可以不禱告上帝。)這樣就有四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不禱告,但拼命努力的「無神主義(Atheism)」。不相信上帝的人當然不會禱告,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基督徒當然不是無神主義,但是你想一想,當你遇到困難時,多少時候是你先努力,努力到不行時才開始禱告?這種基督徒稱作「實際上的無神主義(Practical Atheism)」,他有受洗(證書),自認為是基督徒,也讀聖經,可是遇到問題時是先自己想辦法,走投無路時才禱告,禱告成了候補而非首要選項。我覺得很多基督徒在遇到困難時,他是拼命的努力,而忘了禱告,這是無神主義者。

第二種是自己不努力,但拼命的禱告,我們稱作「唯禱主義(Petitionism)」。與第一種正好相反。他為什麼不努力只拼命的禱告呢?因為他相信只要禱告上帝垂聽,就不必做事了,因為上帝做的比自己做的還棒。他不可能為上帝所做的,再加上什麼,所以不需要努力,只要禱告,這種叫作「唯禱主義」。

第三種是不禱告也不努力,這種是最相信上帝的人,我們稱作「唯神主義(Theo-Determinism)」。唯神主義者為什麼不禱告呢?因為他認為如果上帝是上帝,他已經決定要做一件事情,那麼禱告與否應該是沒有差別。同樣的,如果你相信上帝掌管一切,你也不需要努力了,因為上帝都幫你安排好了,這種我們稱作「唯神主義(宿命主義)」。有些基督徒是持著這樣觀點,遇到問題時,就靜候一旁,不禱告也不努力,等著上帝施行他的旨意。
第四種他是一面禱告一面努力,我們稱作「合作主義(Synergism)」,就是「靠神也靠人」。遇到困難時,向上帝禱告,但還是會想辦法。我覺得尼希米是屬於這一種,我也是比較傾向這一種,就是一面祈求上帝,一面盡心努力。相信上帝有他的決定,但也相信禱告上帝會聽。就是上帝期待我們在禱告的同時,使用他給我們的力量,做我們該做的部分,祂做我們不能做的部分。


我再詳細解釋一下,「合作主義」和「唯禱主義」的差別,因為這兩種都會禱告。「合作主義者」他相信的是上帝的慈悲(Mercy of God),「唯禱主義者」他相信的是禱告的魔力(Magic of Prayer)。兩者同樣都相信上帝和禱告,但是「唯禱主義者」認為禱告是有效的,所以只要我禱告對了,有效了,上帝就會做,所以他相信的不是上帝的慈悲,而是禱告的魔力。

「合作主義者」是傾心吐意來親近上帝(Intimate Commune),「唯禱主義者」是學習秘訣來掌控上帝(Intricate Control)。唯禱主義者想學的不是怎麼向上帝傾心吐意親近他,而是怎麼禱告,可以使上帝作事的秘訣。在基督教書房可以看到不少這類的書籍,比如「禱告必蒙垂聽的秘訣」,你只要拼命學怎麼禱告可以蒙上帝垂聽。把那樣的禱告方法學起來,所以你相信的不是上帝,你相信的是禱告,那是「唯禱主義」,禱告是他相信的對象。

「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因為你的慈愛本為美好;求你按你豐盛的慈悲回轉眷顧我!」(詩69:16)

這段經文正是「合作主義者」禱告的代表。所以上帝做事,不是按我的禱告,而是按祂豐盛的慈悲。換言之,我禱告是因為我相信上帝的慈悲,而不是我的禱告。上帝的慈悲可能會按照我的禱告答應我,也可能不會按照我的禱告答應我,因為上帝有祂決定的主權。「唯禱主義者」代表的經文如「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6:7)這裡的外邦人就是唯禱主義者,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例如南無阿彌陀佛唸一千遍就有效,如果你禱告結尾有奉耶穌基督的名就有效,如果你禱告禁食四十天,上帝就一定會聽。「唯禱主義者」就像把上帝當成阿拉丁神燈裡面的燈神,只要你禱告(咒語)對了,他就跑出來了說:;「主人啊,你找我做什麼,我什麼都能做,我是聽你的。」很多人希望他的禱告是這樣的,我既然學會那樣的秘訣,上帝就一定會聽我的,我要什麼就可以開口求了,所以禱告的重點不在於上帝的慈悲,在於我禱告有沒有學到禱告必蒙垂聽的秘訣。

美國德州有一位Max Lucado牧師寫的書大家很喜歡,他講了一句話:「The power of prayer is not in the one who prays, but in the one who hears it.(禱告的力量來自垂聽者上帝的慈悲與旨意,而非來自祈求者人類的秘訣與魔力。)」所以讓禱告有效的,不在乎禱告者多會禱告,而是在乎上帝的慈悲和旨意。

Ⅱ、尼希米對上帝的認識

尼希米對上帝有相當深的認識,讓我們從今天的經文中來了解。「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願你睜眼看,側耳聽,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尼1:5-10)

1. 天上的神:超然掌權(Transcending Sovereign)

在這段經文中可看出,尼希米所認識的上帝是一位天上的上帝,是有大能力的上帝,祂所了解的上帝是天上超然掌權的上帝(Transcending Sovereign),「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祂的權柄(原文是國)統管萬有。」(詩103:19)不管你遇到的是什麼樣的困難,上帝是有辦法處理的,因為祂是天上的上帝,是掌管整個宇宙的上帝。

2. 大力大能:全知全能(Omniscient Omnipotent)

祂不只是超然掌權,而且祂有足夠的能力解決你所有的困難,祂是全知全能的(Omniscient Omnipotent),「主耶和華啊,你已將你的大力大能顯給僕人看。在天上,在地下,有什麼神能像你行事、像你有大能的作為呢?」(申3:24)

3. 可畏的神:聖潔公義(Holy Righteous)

尼希米不只知道上帝是掌權的、是有大能的,他還知道上帝是一位可畏懼的,讓人看到會敬畏的上帝,「耶和華啊,眾神之中,誰能像你?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出15:11)我想這點十字架表現的最清楚,因為十字架刑罰的可怕,所以我們可以得知罪被審判時是非常恐怖的,耶穌基督要痛苦地吊在上面死去,是因為我們的罪,由於上帝的聖潔和公義,讓祂沒有辦法容忍一點點的罪,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

4. 守約慈愛:信實慈悲(Faithfully Gracious)

可是祂對犯罪的人卻是充滿了慈愛,所以祂讓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慈愛的希伯來文叫作dsx(Hesed信實慈悲),祂對罪人是慈愛的,對罪是公義的,「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申7:9)

5. 眼看耳聽:鑒察關顧(Watching Caring)

尼希米除了認識上帝是掌權的、是有能力的、是聖潔可畏的、是守約施慈愛的,他知道上帝是眼睛會看、耳朵會聽、而且嘴巴還會講話的上帝。所以上帝和人之間是有互動的,祂不是高高在上做祂的上帝,而是會眼看耳聽,還會吩咐誡命的。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隸,很可憐的時候,上帝要差遣摩西救他們,就跟摩西講了那麼一句話:「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出3:7)所以上帝是鑒察關顧受苦者的,因為祂都知道。
6. 吩咐誡命:啟示倫理(Revealing Ethic)
祂不只知道,祂還派摩西要把他們救出來,並且吩咐他們,行事為人要小心怎麼做才不會再變成奴隸,所以上帝在西乃山出聲音吩咐交代他們,人跟人之間要守十誡和上帝的誡命。「只要切切的謹慎遵行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你們的誡命律法,愛耶和華―你們的神,行他一切的道,守他的誡命,專靠他,盡心盡性事奉他。」(書22:5)所以祂是會看、會聽,還會吩咐的上帝,是與我們很親密相關的一位上帝。

7. 犯罪分散:懲治管教(Punishing Discipline)

這位上帝祂吩咐我們,祂眼看我們,耳朵聽我們,當我們沒有遵行誡命的時候,上帝就審判我們,如果犯罪祂就把我們分散,「耶和華必使你們分散在萬民中,從地這邊到地那邊,你必在那裡事奉你和你列祖素不認識、木頭石頭的神。」(申28:64)就是要教導我們成為,一生在祂面前遵行誡命的人。以色列人就是因為沒有遵行,結果被亡國了。所以上帝是會管教懲治的。

8. 歸向招聚:悔改饒恕(Forgiving Repentant)

可是當他們悔改時,上帝會把他們招聚回來,所以上帝也會饒恕和赦免,尼希米正好就是在這個回來的階段。他們的歷史告訴他們,上帝不是只有在天上作祂的上帝,祂還會注意的看、注意的聽,如果所言所行違背祂的旨意的話,祂就會讓我們受到懲治;如果願意悔改,祂就把我們帶回來,「你和你的子孫若盡心盡性歸向耶和華―你的神,照著我今日一切所吩咐的聽從他的話;那時,耶和華─你的神必憐恤你,救回你這被擄的子民;耶和華─你的神要回轉過來,從分散你到的萬民中將你招聚回來。」(申30:2-3)上帝在我們的一生中,跟我們做這樣的互動,好像父母對子女一樣,不乖時會管教,回頭時會疼惜,上帝一直這樣在引導我們走這條義路。這是尼希米對上帝的認識,由於他這樣的認識,所以他禱告的內容有一些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Ⅲ、尼希米的禱告榜樣

1. 哭泣悲哀禁食祈禱(Mournful Fasting)

當他知道耶路撒冷很悽慘時,他就吃不下飯,禁食、哀哭、禱告,這是因為他對耶路撒冷的愛,讓他如此。「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尼1:4)禁食哭泣悲哀,是對現況很痛苦,求上帝憐憫的一種禱告,「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珥2:12)

2. 照神本性向神禱告(Sovereign Hesed)

尼希米禱告時,是照他所知道上帝的本性向祂禱告,「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尼1:5)請問你禱告時,是用什麼形容詞描述上帝?你對上帝的認識有多少?是只有「上帝啊」,還是「大而可畏的上帝」「天上的上帝」「守約施慈愛的上帝」「願意饒恕人的上帝」「願意聽人的上帝」「創造宇宙萬物的主」等等?當你讀經知道上帝是怎麼樣的上帝時,你便知道怎麼去稱呼祂,那就不只有「上帝啊」,尼希米是按照上帝的本性來向上帝禱告。詩篇八十九篇的作者知道上帝是信實的,所以他這樣禱告說:「主啊,你從前憑你的信實向大衛立誓要施行的慈愛在哪裡呢?」(詩89:49)。

3. 晝夜不停迫切代求(Persistent Intercession)

因為難過所以迫切,所以他晝夜不停的禱告,「……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尼1:6b)。耶穌鼓勵替人代禱時也舉例說,如果有朋友夜間到你家來,你沒有東西給他吃,你就到隔壁敲門,隔壁那人說:「已經很晚了,我們已經睡了,不要吵。」「不行啊,我的朋友肚子餓,你一定要開門。」耶穌說:「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地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路11:8)這是替別人禱告,尼希米也是替別人禱告,他自己已經是在波斯任職高官,生活過得很好。可是他聽到故鄉的情況時,就拼命地為他們禱告。我會為我自己的問題迫切禱告,可是為別人的問題你會這樣迫切禱告嗎?

4. 認同團體認罪悔改(Identifying Confession)

尼希米在認罪時不是說:「上帝啊,原諒他們,他們所做的他們自己不知道。因為他們在耶路撒冷,我在這裡還好。」,他是說:「……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尼1:6c)這樣的禱告很特別,因為他說,我是以色列人,雖然我在波斯王宮沒有在耶路撒冷,我可能也沒有犯祂們那樣的錯誤,但是我是以色列人,就與他們有份。主耶穌教導我們的祈禱文說:「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路11:4a)所以認罪時是把自己算在裡面,這是認同團體的認罪悔改禱告。我們都住在台灣,台灣遇到困難時,你的禱告是說「都是國民黨,所以我們今天才會變成這樣子。」「都是民進黨,如果不是他們搗蛋的話,台灣沒有這些問題。」還是「上帝啊,我在台灣,我也有一份。不管是什麼黨,台灣的問題我也包括在裡面。」我是裡面的一份子,雖然這個決定不是我做的,可是我是裡面的一份子,要認罪時,把自己含括在裡面,這是尼希米一個很棒的禱告。很多人禱告先把自己撇清,這是受到西方個人主義的影響,「都是他的不對,我是聖潔的,我沒有問題。」我覺得我們要學習尼希米這樣的禱告,就是事情如果發生在我的地方,我是裡面的一份子,我就有一部份的責任。

5. 靠神應許求神應驗(Claiming Promise)

他禱告的時候是把上帝的應許拿出來禱告,真的很有效,因為上帝自己講的話,祂自己不能不承認。聖經裡有很多的應許的經文,所以他對上帝禱告說:「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尼1:8-9)現在我們要悔改了,你要把我們招聚回來,他的禱告是根據聖經上帝曾經講過的話來禱告。

上個禮拜來聚會的人可能有拿到「和平熱活讀經手冊」,這是我們的教育部為了鼓勵大家認識上帝的應許,對聖經的話語能夠好好地讀,這樣你禱告的內容就可以根據聖經裡面上帝講過的話來禱告。這本手冊的封面是我們的繪畫班的集體創作,很漂亮現掛在教會辦公室的牆上。這本手冊是一整年份,從三月一日開始,全教會要一起讀經,還有每個月教會所開的課都印在上面,是他們很用心製作出來的。鼓勵大家,如果你今年不想對聖經多認識,請你不要拿,因為我們的數量是有限的,不是無限供應,如果立志要讀經的人,就可以簽名拿取,方便以後我們舉辦讀經分享活動時通知用,如果你讀的很有心得,我們還送你一枝紀念筆做為劃重點筆記用。我想這是我們同工的用心,今年剛開始,希望全教會弟兄姊妹一起從三月起連續一年,大家好好地讀聖經,並養成靈修的習慣。

摩西在以色列人鑄造了金牛犢,上帝準備要把他們除滅時,他趕快跟上帝禱告說:「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你曾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並且我所應許的這全地,必給你們的後裔,他們要永遠承受為業。」(出32:13)請你不要除滅他們,摩西也是用上帝講過的話來跟上帝禱告。

6. 救恩經歷親暱關係(Salvation Intimacy)

尼希米的禱告裡講了一句話:「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尼1:10)就我的了解,上帝用祂的大能把我們救贖回來,為的是要跟我們有一個親近的關係,讓我們成為祂的僕人和百姓,有一個個人的關係。我想到雅各在逃難時,有一天睡在郊外,夢裡看見天梯,天使上去下來,他才驚覺上帝在這裡他竟然不知道,他醒來後作一個有意思的禱告:「雅各許願說: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創28:20-21)他跟上帝要的是說,如果我得到你的救恩的話,那麼我要跟上帝建立個人的關係。英文說From pillow to pillar(從臥枕到立柱)。在野外的他,找了一塊比較長的石塊當枕頭睡覺,醒來以後,就把那塊平躺的枕頭立起來,變成一根柱子,在上面澆油,並向上帝許願說,如果你真的給我恩典的話,平安的回來,我就要作你的子民,你要作我的上帝,我跟你建立個人的關係,這是雅各信仰的經歷。尼希米的禱告也是說:「我們蒙了你的救贖,我們就是你的百姓、你的僕人。」變成跟上帝有了親密的關係。

7. 同心禱告求神垂聽(Concerting Accord)

還有,尼希米禱告是跟大家一起,經文說:「主啊,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尼1:11a)所以這裡尼希米有兩種禱告,一種是個人的禱告,一種是團體的禱告。有時候我鼓勵一些同工來禱告會,他們會說:「牧師啊,我在家裡禱告也是一樣的。」在家裡禱告是僕人的禱告,在教會禱告是眾僕人的禱告,我覺得兩者不太一樣。最近我們開始鼓勵長執一個月來一批,我們一起為他們禱告,很多長執就很感動,在家裡你知道有人在為你禱告,可是這與一群弟兄姊妹一起禱告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在家就無法知道別人禱告的情形,所產生一起禱告的共鳴和能力。尼希米是既有個人的禱告,也有團體的禱告,是會和大家同心禱告的一個人。鼓勵大家禮拜四有空時,可以到教會辦公室參加教會的禱告會。耶穌也鼓勵我們說:「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19-20)

8. 求神施恩感動王心(Sovereign Grace)

尼希米是在王宮上班的,所以他要能夠回到故鄉,一定要國王同意才行,否則根本連門兒都沒有,所以他跟上帝說:「……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尼1:11b)因為尼希米知道,就算是國王,「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21:1)上帝可以影響國王的心,讓尼希米回到故鄉去。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

1. 持續祈求等候上帝(Insistent Prayer)

在尼希米記中除了第一章以外,其實整個十三章裡面有很多禱告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功課。第一個是時間的問題。因為,即使你的禱告合上帝的心意,而且會引用聖經,把上帝的話拿出來禱告,上帝也不一定馬上回應你的禱告。祂有祂的時間,祂的時間和你的時間不一定完全一樣。這不像我們吃的泡麵(instant noodle),熱水沖泡下去,一下子就可以吃了。上帝有時候不是馬上就回應,有時候祂會磨你,祂的時間長得讓你覺得祂好像不聽。尼希米開始知道耶路撒冷的城牆被火焚燒時,是在「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擺酒,我拿起酒來奉給王。」(尼1:1,2:1)他一直禱告到尼散月。基斯流月(Kieslev)是我們的11到12月,尼散月(Nisan)是差不多3到4月,前後算算有四個月的時間。四個月還好,不是太長,亞伯拉罕,上帝答應要給他兒子,等了二十五年,這就很不簡單,禱告有時需要等候,「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詩37:7)我知道我們當中有很多父母為子女禱告,有時禱告了十幾二十年,子女才回頭,甚至有人禱告到他已經過世了,他的子女才回頭,所以等候是一件不容易的功課,要持續的祈求,等候上帝的時間。

2. 緊急情況即時呼求

另外一種禱告叫作Instant Prayer(立即的呼求)。英文有一句話說「我思故我在(I think so I am. 我活著是因為我會思想)」,現在有很多人是用IM(Instant Message即時通訊軟體)來跟人聯繫溝通,所以那句話就改成「I Instant Message Therefore IM.(因為我用即時通所以我活著)」,有點開玩笑的意思。即時通在網路上很流行,開始的時候是AOL公司開發出AIM,Microsoft(微軟)馬上就以MSN跟進,之後Yahoo(雅虎)就發展了Yahoo Messenger,Google(谷歌)就是Google Talk,各家公司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即時通訊軟體。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家叫作ICQ,是以色列開發出來的,接著中國人輸人不輸陣,接著發展出QQ,由於中國人口多,一下子就變成很多人使用。現在還有很多人打免費的網路電話Skype,則是愛沙尼亞開發出來的線上即時網路電話,它本來是蘇聯統治的一個小國。目前最熱門的,是由一位哈佛學生在學校宿舍所寫的程式軟體,叫作Facebook(臉書),本來是為了大學同學會聯絡方便,後來同學之間免費傳遞,就漸漸變成整個哈佛大學在使用,之後流通到各高中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同學在使用,後來越來越多人使用,到現在全世界使用IM最多的是Facebook,那是原先設計者料想不到的結果。

其實還有一種比這些即時通訊軟體更優秀的,不需電腦,也不用程式,上帝早就給我們了,叫作GIM(God Instant Message),尼希米早就在用它了,他不是等了國王四個月嗎?因為他是在王宮上班,如果國王不開口,他就不敢講說要回故鄉去。等到有一天,國王真的開口了,問他臉色怎麼那麼難看,尼希米知道機會來了,那時他還不知道怎麼講,於是馬上作一個緊急的禱告,大概一秒鐘,「王問我說:你要求什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尼2:4)禱告後,他馬上跟國王說出他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尼希米跟上帝有四個月長期的禱告,可是當機會來臨時,他有一個即刻的禱告,我覺得這兩種我們都需要,Insistent Prayer and Instant Prayer,Instant Prayer是隨時可以禱告的,你甚至可以不講話,因為你過去有長期的禱告,跟上帝之間已經很親近了。彼得快要淹死時,趕快喊說「主啊,救我」,就是這樣的一句話。根本不用闔眼,也不用合手,上帝就會在當中給你啟示,「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6:18)所以這樣的禱告很重要。

3. 虔誠祈求投身參與

一個認真的禱告,不是只把別人放在裡面,而是把自己也放在裡面的禱告,是會蒙上帝垂聽的。尼希米為耶路撒冷禱告,當國王問他說你要什麼,他說他要回故鄉去,請王准假,「我對王說: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尼2:5)摩西在何烈山上看見火燒的荊棘,他想要靠近觀看,上帝說不要過來,這是聖地,把你的鞋子脫下來。上帝對摩西說,以色列人在埃及當奴隸很可憐,我聽到他們的哀聲,我要派你去救他們。摩西心想:「要我去見法老王,我以前是把人打死從那裡逃出來的,你還要我回去,不等於是自首嗎。」上帝給摩西三個神蹟作為幫助,之後摩西又說自己是拙口笨舌,口才不好,上帝說「誰造人的口呢」。他不敢跟上帝說他不要去,於是摩西就作了一個有意思禱告,說:「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出4:13)聽起來好像很順服,其實意思是不要找我。上帝就生氣說「我就是要差你去!」所以一個真正的禱告是,「上帝啊,我看到這個需要,我禱告,如果你要差我就差我去。」好像以賽亞一樣,願意被差遣。

我那時候要去恆春也是這樣,大家拼命流淚禱告,禱告完眼淚一擦就又回去待在台大作醫生。一直到韓偉院長說他自願下去,我才驚覺省思而跟進。禱告歸禱告,你能不能參與上帝知道,你有多少能力上帝也知道,當上帝差遣你的時候,你肯投入嗎?

4. 遭遇迫害求神伸冤

當尼希米真的回到故鄉,就遇到三個仇敵來搗亂,嘲笑欺負他,結果他說:「我們的神啊,求你垂聽,因為我們被藐視。」(尼4:4a)所以尼希米面對外來的挫折和欺負,是用禱告來處理,而不是自己想辦法去報復,所以羅馬書說:「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遇到困難時,他用禱告來處理。

5. 求神保護派人看顧

尼希米知道他的敵人不只是欺負他,還會來偷襲時,他就一面禱告,一面想辦法,「然而,我們禱告我們的神,又因他們的緣故,就派人看守,晝夜防備。」(尼4:9)這就是「合作主義」。摩西的岳父也是一樣,他看到摩西從早到晚值班,處理所有人的疑難雜症,認為這樣不是好的方法,一定要將工作分派下去。,所以他對摩西說:「我為你出個主意,……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出18:19, 21, 23)摩西的岳父雖這樣建議,也提醒摩西要向上帝禱告,如果上帝也這樣吩咐,才可以這樣做。在此摩西的岳父要摩西學習一件事情,就是一面用你的頭腦去想怎麼解決這個困難,一面也要禱告,我覺得努力與禱告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6. 求神記念求神施恩

尼希米記最後一章的最後一節,它結束的重點是說:「……我的神啊,求你記念我,施恩與我。」(尼13:31)可見他在意的是他與上帝的關係,只要上帝紀念他、施恩給他,他就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很多人禱告是在乎別人。有時候我們要邀請人參加禱告會,有的人不敢參加,因為不敢在別人面前開口禱告,怕禱告不好別人會聽到而不好意思,禱告變成好像是要說給別人聽的,其實不是,禱告是說給上帝聽的。耶穌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6)這是尼希米給我們學習到禱告的功課。

Ⅴ、結論:傾心吐意 順服上帝

我覺得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也是一個很棒的禱告,可以當作我們結論。耶穌說:「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22:42)這是耶穌把他的想法跟上帝講清楚,如果你有不同的意思,就照你的意思來行。所以禱告是我們跟上帝傾心吐意,我認為這樣的情形下應該怎麼做,求上帝你幫助,但也知道上帝的慈悲比我們所認為的還要好,同時也表示我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啊,我們感謝你,我們在尼希米身上學習到很多功課。特別今天,我們看到他對上帝本性的認識、對上帝的啟示、對上帝旨意的認識,所以他可以這樣來禱告。禱告時,一方面願意盡他所能的去做,一方面也依靠上帝的慈悲。主啊,在新的年度開始時,幫助我們能夠渴慕你的話語,能夠對你有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們在禱告中,願意把自己擺上,讓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擺在你的面前傾心吐意,也讓我們願意在你面前學習等候你的時間,順服你的旨意。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三, 2月 24

[講道影片] 重建系列(二十):禱告(二) (Prayer)

重建系列(二十):禱告(二) (Prayer)(台)

重建系列(二十):禱告(二) (Prayer)(華)

蔡茂堂牧師

講題:重建系列(二十):禱告(二) (Prayer)

經文:尼希米記 第1章4-11節

4 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說:
5 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
6 願你睜眼看,側耳聽,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

    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
7 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著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
8 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
9 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

   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
10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
11主啊,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

    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
 講道大綱:

I.引言:祈求上帝或盡心努力

II.尼希米對上帝的認識(尼1:5-10)

1.天上的神:超然掌權(Transcending Sovereign)(尼1:5a, 詩103:19)
2.大力大能:全知全能(Omniscient Omnipotent)(尼1:10c, 申3:24)
3.可畏的神:聖潔公義(Holy Righteous)(尼1:5b, 出15:11)
4.守約慈愛:信實慈悲(Faithfully Gracious)(尼1:5c, 申7:9)
5.眼看耳聽:鑒察關顧(Watching Caring)(尼1:6a, 出3:7)
6.吩咐誡命:啟示倫理(Revealing Ethic)(尼1:7b,書22:5)
7.犯罪分散:懲治管教(Punishing Discipline)(尼1:8b, 申28:64)
8.歸向招聚:悔改饒恕(Forgiving Repentant)(尼1:9, 申30:2-3)

III.尼希米的禱告榜樣 (尼1:4-11)
1.哭泣悲哀禁食祈禱(Mournful Fasting)(尼1:4, 珥2:12)
2.照神本性向神禱告(Sovereign Hesed)(尼1:5, 詩89:49)
3.晝夜不停迫切代求(Persistent Intercession)(尼1:6b, 路11:8)
4.認同團體認罪悔改(Identifying Confession)(尼1:6c, 路11:4)
5.靠神應許求神應驗(Claiming Promise)(尼1:8-9,出32:13)
6.救恩經歷親暱關係(Salvation Intimacy)(尼1:10,創28:20-21)
7.同心禱告求神垂聽(Concerting Accord)(尼1:11a,太18:19-20)
8.求神施恩感動王心(Sovereign Grace)(尼1:11b,箴21:1)

IV.我們的屬靈功課
1.持續祈求等候上帝(尼2:1, 詩37:7)
2.緊急情況即時呼求(尼2:4, 弗6:18)
3.虔誠祈求投身參與(尼2:5, 出4:13)
4.遭遇迫害求神伸冤(尼4:4, 羅12:19)
5.求神保護派人看顧(尼4:9, 出18:19, 21, 23)
6.求神記念求神施恩(尼13:31, 太6:6)

V.結論:傾心吐意 順服上帝(路22:42)

【默想】
1.尼希米認識上帝的那些特質?
2.尼希米留下那些禱告的榜樣?
3.你從尼西米學到何屬靈功課?

【金句】
路加福音22:42
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
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星期六, 2月 6

[講道集] 重建系列(十九):領袖Leadership

重建系列(十九):領袖Leadership
經文:尼希米記第一章2~4節、第十三章31節
時間:二0一0年一月二十四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重建系列 (十九):領袖 (Leadership)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們今天要從整本尼希米記來看「如何當一個好領袖」。

Ⅰ、引言:杜魯門論領袖(Harry S. Truman)

領導者(Leader)和領導力(Leadership)是經常被討論的議題,特別是企業界、政治界都在探討「如何當一個好領袖」。美國第三十三任總統杜魯門(Harry S. Turman),他原是副總統,因為羅斯福總統過世(1945年4月12日)才接任美國總統,所以他是在沒有預備的情況下當上領袖的。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杜魯門下令以原子彈轟炸日本(1945年8月6日),這個決定至今仍有爭議。1950年6月國民黨與共產黨即將發生大戰,杜魯門決定派遣第七艦隊到台灣海峽,隔開二岸,直到今日。韓戰期間,他又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把主戰的麥克阿瑟將軍調離戰場(1951年4月11日),韓國「38度線」的問題至今無解。

杜魯門做了很多困難的決定,歷史上的評價見仁見智,但深感領袖難為的他,說了一句別具深意的話:「一個偉大的領袖必須能夠讓別人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而且還會喜歡去做。」(A great leader is a man who has the ability to make other people to do what they don’t want to do and like it.)「讓別人去做」與「讓別人喜歡去做」,哪一樣比較困難呢?

當你握有權力,你可以讓別人不得不做,可是要讓人由「不想做」轉變成「喜歡做」,那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如果我們由這個角度來看尼希米,他是一個成功的領袖嗎?當我在準備「重建系列」的講道時,多數的書都讚許尼希米是位好領袖,直到最近,我讀到一位猶太拉比所寫的書,他比較了以斯拉和尼希米,認為尼希米其實是比較強勢的領導者,有其弱點,以斯拉才是能夠改變人心的領導者,就領導力而言,以斯拉勝過尼希米。尼希米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他也有一些缺點是我們可以引為借鏡的。

「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尼1:2-4)

尼希米是如何成為領袖的呢?耶路撒冷的殘破其實跟他沒有關係,尼希米已經移民,而且有不錯的工作──當王的酒政,生活無虞。但當他聽見故鄉的困境,心中產生了負擔,他哭泣、禁食、禱告,領袖就是這樣產生的,對於那些遭難的人,會有負擔和愛心。尼希米為什麼要蓋城牆?因為耶路撒冷是猶太人敬拜上帝的地方,蓋城牆只是一個過程,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猶太人可以在那裡不受干擾地敬拜上帝,所以當城牆完工時,尼希米帶領百姓奉獻和敬拜。尼希米記最後也以禱告作為結束:「我又派百姓按定期獻柴和初熟的土產。我的神啊,求你記念我,施恩與我。」(尼13:31)

Ⅱ、領袖的人格(Personality of the Leader)

1.關愛弱勢Compassion

尼希米非常關愛弱勢,當他聽到故鄉有困難,馬上表現出他的愛心,並且從關愛看見願景(from compassion to vision)。蓋城牆的過程中,經濟不景氣、鬧飢荒,有錢人居然趁機放高利貸,窮人繳不出利息,只好抵押房地產,最後甚至連子女也不得不去當奴隸,「百姓和他們的妻大大呼號,埋怨他們的弟兄猶大人。」(尼5:1-6)「我聽見」這句話很重要,尼希米聽得見百姓抱怨的聲音,他是一個屬下願意向他訴苦的領導者,當他聽到百姓的難處是自己同胞所造成的,便發怒──從親近到認同(from accessibility to identification)。

好的領袖應該與他所帶領的人有好的關係,這樣才聽得到對方所遭遇的難處與抱怨。就這點而言,我並不是很成功,因為教會裡有不少人遇到困難時,不敢告訴我,因為「蔡牧師很忙,要準備講道,不好意思打攪他」。好領袖雖然忙,但一定能撥出時間,「只要你有需要,我一定有時間」(I am busy, but I have time.)。身為領袖,能讓所帶領的人知道「有需要時儘管找我」,那你就是一個可親近的、可聽抱怨的、可聽困難的領袖,我多麼希望在你們的心目中,「蔡牧師」是這樣的人,我不應該忙到弟兄姊妹發生重大困難時,還不敢讓我知道。

尼希米不只聽到百姓的訴苦,他還認同他們的痛苦,積極想辦法幫他們解決問題,甚至為了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做了很大的犧牲──沒有拿薪水,他說「自從我奉派作猶大地的省長,就是從亞達薛西王二十年直到三十二年,共十二年之久,我與我弟兄都沒有吃省長的俸祿。」(尼5:14)不只這樣,他還顯出他的慷慨(from relief to generosity),自掏腰包請那些沒飯吃的人吃飯,「除了從四圍外邦中來的猶大人以外,有猶大平民和官長一百五十人在我席上吃飯。每日預備一隻公牛,六隻肥羊,又預備些飛禽;每十日一次,多預備各樣的酒。雖然如此,我並不要省長的俸祿,因為百姓服役甚重。」(尼5:17-18)一個好的領袖看見別人有需要時,他的手是放得開,可以幫助別人的。

2.熟慮慎思Contemplation

尼希米不只有愛心,他還很理性,聽到故鄉的慘狀不是只忙著哭泣,還仔細思索該怎麼做,他是一個熟慮慎思的人。當國王詢問他為何心情不好時,他說是因為故鄉遭難。「王問我說:你要求什麼?我對王說: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王問我說:你去要多少日子?幾時回來?我就定了日期。於是王喜歡差遣我去。我又對王說:王若喜歡,求王賜我詔書,通知大河西的省長准我經過,直到猶大;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作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梁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尼2:4-8)

國王問他二個問題:第一,你要求什麼(what)?尼希米已有腹案,回答「要回去重建」,不僅如此,他還說明了地點(where),要到祖墳的城裡去。其次,國王問他什麼時候去(when)?去多久?他馬上把計畫好的時程表向國王報告。甚至連國王沒有問到的,他也一併提出來,告訴國王說他將如何做(how),包括回鄉重建所需要的材料、通行證等等。所以一個好的領袖遇到困難時,不會陷入情緒反應裡,當機會來臨,他已經計畫好、可以付諸行動了。

回到耶路撒冷前,尼希米只是「聽說」故鄉的景況,當他抵達、休息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實地勘查,看看城被破壞的程度、重建所需要的材料及人工。為了避免敵人的騷擾和不必要的麻煩,尼希米選在半夜進行,「我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神使我心裡要為耶路撒冷做什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除了我騎的牲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口在我那裡。……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於是夜間沿溪而上,察看城牆,又轉身進入谷門,就回來了。」(尼2:12-15)全盤了解並且規劃好之後,尼希米才出來公開談話,他是一個非常仔細的人(investigate details)。

重建過程中,當他聽到百姓受到高利貸的壓榨時,雖然很不高興,但他沒有馬上發作,「我聽見他們呼號說這些話,便甚發怒。我心裡籌劃,就斥責貴冑和官長。」(尼5:6-7)「我心裡籌劃」這五個字很有意思,屬下有過失必須處理,但要記得,處理時帶著怒氣,不見得能真正解決問題。尼希米雖然生氣,但他還是先思索「該怎麼處理」,而不是發一頓脾氣就好,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尼希米讓自己冷靜三思才作回應(calm before jump)。

3.良心無虧Clear Conscience

好的領袖除了要有愛心、頭腦、理性,還要有清潔的良心。當尼希米要求有錢人降低利息時,他首先表明自己是零利率借貸給別人,「我和我的弟兄與僕人也將銀錢糧食借給百姓;我們大家都當免去利息。」(尼5:10)尼希米嚴以律己,讓那些有錢人找不到藉口來拒絕。和各位分享一個小故事,台灣衛生署的生殖政策變了好幾回,我們的年代家庭計劃的口號是「兩個恰恰好」,後來甚至改為「一個不嫌少」。當我在恆春當醫生時,有一次,一位孕婦來做第二胎產檢,我問她:「將要有第二個小孩了,你們是否有意願結紮?」她反問我家中有幾個孩子時,我啞口無言,因我們家有三個小孩。當你所說的和所做的與你對別人的要求有出入時,別人就有理由來反駁你。當尼希米要求別人之前,他先以身做則,反求諸己、問心無愧(clean self examination)。

領袖在財務上也要存無虧的良心,政府官員會面臨許多貪污的誘惑,尼希米擔任省長期間,並沒有趁機炒地皮謀利,這也是他倍受敬重的原因之一,他說:「我恆心修造城牆,並沒有置買田地;我的僕人也都聚集在那裡做工。」(尼5:16)尼希米不但沒有貪汙,甚至連薪水都奉獻出來,不假公濟私、不利己營私(no profiteer or jobbery)。當敵人控告污衊他時,他心裡很坦蕩,「外邦人中有風聲,……你和猶大人謀反,修造城牆,你要作他們的王;……我就差遣人去見他,說:你所說的這事,一概沒有,是你心裡捏造的。」(尼5:6, 8)他良心無虧,所以無論別人如何造謠抹黑(facing discredit rumor),他都能站立得穩,同時也才有資格要求別人。

4.勇敢面對Courage

當尼希米面臨參巴拉、多比雅、基善等人的挑釁時,他勇敢面對。亞捫人多比雅說:「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尼4:3)冷嘲熱諷(contempt)地希望尼希米打退堂鼓,但他不為所動,於是這些人進而暗中設計(conspiracy),想謀殺尼希米,「我們的敵人且說:趁他們不知不見,我們進入他們中間,殺他們,使工作止住。」(尼4:11)尼希米得知他們的陰謀之後,他勇敢的面對,馬上把部隊一分為二,一半拿刀槍、一半拿鏟鍬,工程還是繼續進行。

敵人軟硬兼施都無法阻止尼希米團隊的重建工程,於是改由內部破壞他們。在教會裡,要打擊牧師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長執,外在的攻擊可以靠主團結勝過,一旦內部出了問題,牧師就很難承受。這幾個敵人深諳此道,買通尼希米團隊裡的一個先知示瑪雅,想把尼希米騙進聖所,但尼希米「看明神沒有差遣他,是他自己說這話攻擊我,是多比雅和參巴拉賄買了他。賄買他的緣故,是要叫我懼怕,依從他犯罪,他們好傳揚惡言毀謗我。」(尼6:10, 12-13)尼希米知道自己不是祭司,不能進聖所,他看出示瑪雅已經被敵人收買。尼希米不怕嘲諷,勇敢敵擋暗中的攻擊,不被身邊的人欺哄而失腳,他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Ⅲ、領袖的表現(Performance of the Leader)

1.專注優序Concentration

國王准他假,賞賜他通行證及建材,尼希米卻說:「因我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尼2:8)他知道這一切都是上帝透過國王賞賜給他的。當敵人設局邀他吃飯,還威脅要向國王誣告他要造反,尼希米知道那不是赴宴的好時機,他回答說:「我現在辦理大工,不能下去。焉能停工下去見你們呢?」(尼6:3)尼希米知道首要之務就是完成上帝所交代的工作,他心無旁騖。當城牆完工,他知道應該歸榮耀給上帝,而不是自己,所以他們舉行慶典,稱頌讚美感謝上帝,「那日,眾人獻大祭而歡樂;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有歌唱的伶長,並有讚美稱謝神的詩歌。」(尼6:43, 46)身為領袖,尼希米做事的優先順序很清楚,他知道手上的工作是來自上帝的感動,是上帝交託給他的使命,能夠順利完成是上帝的恩典。

2.靈巧創意Creativity

尼希米很靈巧,能隨機應變,一聽到有人要謀殺他們,馬上啟動維安機制,將部隊重組(reorganization),「從那日起,我的僕人一半作工,一半拿槍、拿盾牌、拿弓、穿鎧甲,官長都站在猶大眾人的後邊。」(尼4:16)此外,城牆分佈區域太廣,恐怕兵力分散、寡不敵眾,於是尼希米建立了「警報系統」,以喇叭來互傳警訊(communication),「這工程浩大,我們在城牆上相離甚遠;你們聽見角聲在哪裡,就聚集到我們那裡去。我們的神必為我們爭戰。」(尼4:19-20)當城牆蓋好卻沒人住時,尼希米鼓勵領袖先住進去,然後讓百姓抽籤,他用各種方法讓人移居城內(immigration),「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其餘的百姓掣籤,每十人中使一人來住在聖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別的城邑。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尼11:1-2)尼希米靠著上帝所賜的聰明才智來處理他所面對的問題。

3.團隊合作Cooperation

尼希米是一個重視「團隊合作」的人,善於和別人分享他所領受的異象。「我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奮勇作這善工。」(尼2:17-18)從「我對他們說」到「他們就說」是很不容易的,尼希米與百姓成了擁有相同使命和異象的團隊。

我剛從美國回台牧會時,就聽到小會「重建禮拜堂」的想法,另一方面我也察覺到部分會友的擔心,當時固定聚會的人數大約三百,其中包括尚無經濟能力的學生(約100人)、已退休的年長會友(約100人),假設需要兩億才能蓋起新禮拜堂,那麼每一家要奉獻多少?小會及牧師可以決定馬上重建,但會友也可以因為難以承受重擔而離開,所以我認為那不是最好的時機,我建議先禱告、等候上帝的帶領。兩年之後,會友中開始有人在談重建禮拜堂的事,於是我告訴小會:「時機已經成熟了」,聚會的人數已經接近五百,主堂早以容納不下,綜合各種情勢的改變,弟兄姊妹開始覺得禮拜堂需要重建,這成了牧師、小會與會友共同的異象,雖有艱難,但大家同心建造,一定會成功。

尼希米不只是召聚人來工作,還做了適度的安排,分配每個人的重建範圍,「那時,大祭司以利亞實和他的弟兄眾祭司起來建立羊門,分別為聖,安立門扇,又築城牆到哈米亞樓,直到哈楠業樓,分別為聖。其次是耶利哥人建造。其次是音利的兒子撒刻建造。……其次是銀匠瑪基雅修造到尼提寧和商人的房屋,對著哈米弗甲門,直到城的角樓。銀匠與商人在城的角樓和羊門中間修造。」(尼3:1-2, 31-32)城牆的每個區域都有人負責,這叫作組織分工(organization)。城牆蓋好以後,要開始進行軟體的建設,這時尼希米邀請以斯拉來與他一起完成屬靈復興的事工,他承認自己的有限,不懂的地方就請別人幫忙,「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藉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他們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省長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並教訓百姓的利未人,對眾民說……」(尼8:1, 8-9)尼希米尊重專業(profession),並且接受他們的協助。

4.挑戰除錯Confrontation

尼希米更是一個勇於挑戰惡勢力的人,當他發現有人放高利貸時,他的策略是「開一個民調大會」訴諸公評,結果那群有錢人不得不屈服於群眾壓力知難而退,尼希米用政治的方式(political power)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心裡籌劃,就斥責貴冑和官長說:你們各人向弟兄取利!於是我招聚大會攻擊他們。……眾人說:我們必歸還,不再向他們索要,必照你的話行。我就召了祭司來,叫眾人起誓,必照著所應許的而行。」(尼5:7, 12)當敵人試圖欺哄他時,他能夠明辨真偽(discernment),「我看明神沒有差遣他,是他自己說這話攻擊我,是多比雅和參巴拉賄買了他。賄買他的緣故,是要叫我懼怕,依從他犯罪,他們好傳揚惡言毀謗我。」(尼6:12-13)有人作惡時,他當眾斥責(denouncement),「我就斥責官長說:為何離棄神的殿呢?……我就斥責猶大的貴冑說:你們怎麼行這惡事犯了安息日呢?……我就斥責他們,咒詛他們,打了他們幾個人,拔下他們的頭髮,叫他們指著神起誓,必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外邦人的兒子,也不為自己和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尼13:11, 17, 25)有時領袖會猶豫「該不該把這些『家醜』攤在大家面前?」但是尼希米處理得恰到好處,值得我們學習。

Ⅳ、領袖的缺陷(Pitfall of the Leader)

1.批判蔑視Contempt

尼希米的頭上彷彿有個光環,因為上帝賜給他很多優點,他很賣命、很慷慨,也很有愛心,他也覺得自己是不可多得的領袖,以致產生了「光環的迷思」。當他論起別任省長時,他說:「在我以前的省長加重百姓的擔子,每日索要糧食和酒,並銀子四十舍客勒,就是他們的僕人也轄制百姓;但我因敬畏神不這樣行。」(尼5:15)其實歷任省長中也有不錯的,所羅巴伯就是其中一位。為了突顯自己的慷慨和愛民,尼希米一竿子打翻一條船。以利亞也曾經如此,他以為只有自己沒向偶像低頭,但上帝說:「你眼睛擦一擦,我還為自己留下七千人,你怎麼說只有你呢?」在教會中,我們千萬不可有這種「只有我最行」的心態,那是對別人的一種蔑視與批判(contempt)。

2.誇大自負 Conceit

一旦開始蔑視批判別人,就會變得誇大自負(conceit)。尼希米很重視禱告,但他最常講的是「我的神啊,請你紀念我。」「我的神啊,求你記念我為這百姓所行的一切事,施恩與我。……我又派百姓按定期獻柴和初熟的土產。我的神啊,求你記念我,施恩與我。」(尼5:19, 13:31)他的禱告中,完全沒有提到別人的功勞。跟上帝禱告、求恩典沒有錯,他辛苦投入付出也是事實,但城牆不是單靠尼希米一個人就可以蓋好的。根據猶太拉比的研究,以斯拉與尼希米不同的地方在於──當以斯拉上台時,他挑選了十二個祭司與他一起,並且詳細記載他們的姓名,這些都是以斯拉所栽培出來的人。尼希米自己很賣命、很認真地做,但整卷尼希米記,看不到有他栽培人的記錄。

3.高壓攻擊Combativeness

尼希米看到不義之事而發怒時,他會用高壓的方式來糾正別人,不僅斥責,有一次居然還拔別人的頭髮。「我就斥責他們,咒詛他們,打了他們幾個人,拔下他們的頭髮,叫他們指著神起誓,必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外邦人的兒子,也不為自己和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尼13:25)當以斯拉聽到百姓與異族通婚,導致信仰混亂時,他甚麼話都不說,跑到聖殿前邊哭邊拔自己的頭髮,,「以斯拉禱告,認罪,哭泣,俯伏在神殿前的時候,有以色列中的男女孩童聚集到以斯拉那裡,成了大會,眾民無不痛哭。」(拉10:1)後來當中有人說:「我們這樣哭泣也不是辦法,我們願意悔改。」於是以斯拉照著他們所提的建議來處理,使祭司長、利未人和以色列百姓起誓遵行上帝的命令。尼希米與以斯拉,處理問題的方式,截然不同。以斯拉等到大家都知錯,讓眾人自己提出改過的方案;尼希米腦筋動得快,馬上計畫好,並採取行動。尼希米用的是由上而下的高壓(top down),以斯拉用的是由下而上的自發(bottom up),前者較容易引起反彈。

4.分崩離析Collapse

最後,我們知道尼希米其實不算成功,他離開耶路撒冷後,十二年的努力全部垮掉,從大祭司開始,一個個分崩離析,以前他要求大家作禮拜、婚姻要聖潔、要好好地照顧聖殿,眾人都發誓簽名願意遵守,可是他一回波斯,全部走樣,令人遺憾。「先是蒙派管理我們神殿中庫房的祭司以利亞實與多比雅結親,便為他預備一間大屋子,……那時我不在耶路撒冷;因為巴比倫王亞達薛西三十二年,我回到王那裡。」(尼13:4-6)「那時我不在耶路撒冷」這句話好像是說「因為我不在那邊才會那樣」。換句話說,尼希米並沒有做到「讓百姓從心裡喜歡去做」,所以無法持續。有人說,一個牧師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牧會時的人數,而是看他離開之後教會的人數,意思是弟兄姊妹被建立起來了,知道「這是我的教會,我要在這邊敬拜上帝、在這邊侍奉,不是只因為有蔡牧師講道。」牧師離開,教會馬上垮掉,那就是尼希米的問題,他沒有讓弟兄姊妹從心裡面改變、喜歡遵行上帝的旨意,所以他一離開百姓的信仰就偏離了。

Ⅴ、結論:僕人領袖

耶穌基督被釘十架前,他的學生跟尼希米一樣有自我膨脹的問題,他們都很認真、很賣命,但是他們也爭論著誰為大。甚至有兩個學生的母親來找耶穌關說,其他人聽到了就惱怒。耶穌說,我還沒有上十字架你們就開始吵架,這樣不好吧,耶穌聚集他們,替他們洗腳,教導他們說,外邦人作領袖的可以吆喝別人做事,但在我們當中不要這樣,你們應該謙卑下來,幫別人洗腳。耶穌用洗腳來教導他們,怎樣做一個好的領袖。我們應該打破光環的迷思,學習僕人的服侍,做一個僕人領袖(Servant Leader)。「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主,讓我們從尼希米身上,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不論是在家庭、職場或社區中。主耶穌,我們看到尼希米實在是有愛心、有計劃、有勇氣,知道怎麼樣來組織,怎麼樣來面對危險。可是我們也看見他的軟弱。主,幫助我們能夠從尼希米身上學習到他的優點,也謝謝你藉著尼希米的缺點來提醒我們,當我們從你領受許多的恩典時要小心,我們可能也會犯了和尼希米同樣的錯誤,會覺得自己是不可少的(indispensable),可能也會用你所給我們的恩賜來強壓別人。主啊,幫助我們學習主耶穌基督的榜樣,做一個謙卑的僕人,來影響別人,帶領別人。我們向你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六, 1月 30

[講道集] 重建系列(十八):成聖Sanctification

重建系列(十八):成聖Sanctification
經文:尼希米記第五十三章4~31節
時間:二0一0年一月十七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 重建系列(十八):成聖 (Sanctification)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這是尼希米記的最後一章。有沒有覺得尼希米很兇,竟然拔人家的頭髮,事情有那麼嚴重嗎?有時關於罪的問題,我們要了解為什麼他會如此做,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功課。

在前六章尼希米描述如何把城牆蓋好,雖然遇到很多困難。要蓋聖城的城牆是比較簡單的,有人力、材料就可以蓋造完成,但是要把城變成聖城(Holy City),不是指硬體的建築,而是如何讓住在裡面的人成為聖民(Holy Citizen),則是尼希米後半段所努力的。讓人成為聖民就叫作成聖(Sanctification)。第七章開始,他用很多方式讓住在裡面的人成為聖民,看起來他蓋城牆是成功的,但是想要造就聖民是失敗的,所以尼希米記最後一章的結尾是以一個痛心的禱告作為結束。城牆完工獻上成果時,大家很高興的慶祝,但是為了讓住在裡面的人成聖,他很努力的做了很多事情,之後才回去波斯,我們不知道隔了多久,一回來視察,整個都亂七八糟了。帶頭失敗的是大祭司,大祭司和敵人結為親家,把尼希米先前所安排的事連帶都敗落了,所以他用很激烈的方式來防止繼續惡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什麼叫作成聖。

Ⅰ、引言:小心駱駝鼻
(Beware of the Camel’s Nose)

阿拉伯有個寓言叫作「小心駱駝鼻」。有天晚上一個阿拉伯人住在沙漠,他要睡覺時覺得很奇怪,為何帳棚旁會有奇怪的聲音,原來是他的駱駝在帳棚外冷的半死所發出的抖音,駱駝跟牠的主人說:「主人,外面好冷,我的鼻子凍的受不了,可否讓我的鼻子待在帳棚裡?只要鼻子進來就好。」阿拉伯人想說只有鼻子應該沒什麼妨礙,就答應讓駱駝的鼻子進入帳棚,然後他繼續睡覺。過了一會又聽到怪聲,就對駱駝說:「奇怪,今晚你為何不好好地睡覺。」駱駝說:「外面的氣溫冷到我頭痛,明天可能沒有辦法繼續前行了,可否讓我的頭部也進來取暖?」主人想說那也還好,不至於妨礙睡眠,也就交代駱駝要好好睡,因為第二天還要趕路,駱駝也答應了。過了不久主人又聽到那怪聲,就有點不耐煩,這駱駝是怎麼了,駱駝說:「我的腳在外面凍僵了,明天要是生凍瘡就沒有辦法走路,能否兩隻腳進來取暖就好?」主人也就容讓牠的兩隻腳。如此安靜的維持了一陣子。結果沒有多久,整隻駱駝都進入帳棚內,主人反被駱駝踢出去了。這是阿拉伯人的寓言,我們也許會想,只是一個駱駝鼻而已,但鼻子進來,頭就進來,頭進來,前腳就進來,前腳進來,後腳就跟著來,最後駱駝就塞入整個帳棚,主人也就被踢出外面冷死了。罪惡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想說那沒什麼,只是一點點小事,不用太擔心。罪就有這樣的特點,像這寓言中的駱駝一樣,一步步入侵,最後全然被罪轄制。

Ⅱ、猶太人許下盟誓

尼希米很努力的把城牆建造完成,為的是要讓城內的居民過著一個成聖的生活。在過程中他請以斯拉開查經班,帶領以色列百姓過住棚節,甚至舉行城牆感恩獻城禮,以及悔改禁食禱告會,他所能做的都做了,到最後他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讓所有人簽名發咒起誓,要照著摩西五經上帝的律法過敬虔的生活(尼10:28-32)。這樣他想說應該是安全了,所以就放心的回到波斯,去跟國王報告自己的事情忙完了。

1. 順服遵行神律法

猶太人在上帝面前所發誓的有四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他們跟上帝說,我們要遵行上帝的律法,是照著申命記所說的:「吩咐你愛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謹守他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數增多,耶和華―你神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申30:16)因此他們所簽立的內容就是「都隨從他們貴冑的弟兄,發咒起誓,必遵行神藉他僕人摩西所傳的律法,謹守遵行耶和華―我們主的一切誡命、典章、律例。」(尼10:29) 這是他們發誓的第一個內容。

2. 奉獻支持神聖殿

第二個發誓的內容,是讓聖殿維持正常運作,聖殿的神職人員能得到好的供應,使大家可以穩定的禮拜,照著自己的力量奉獻,「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華―你神所賜的福分,奉獻禮物。」(申16:17)因此他們就發誓說:「我們又為自己定例,每年各人捐銀一舍客勒三分之一,為我們神殿的使用。」(尼10:32)

3. 安息日分別為聖

第三個發誓的內容,是在安息日不做生意,一定要敬拜上帝,「六日要做工,第七日是聖安息日,當有聖會;你們什麼工都不可做。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利23:3)所簽立的內容是「這地的居民若在安息日,或什麼聖日,帶了貨物或糧食來賣給我們,我們必不買……。」(尼10:31)

4. 不與異族通婚姻

第四個發誓的內容是關於婚姻,不和其他宗教的異族通婚,「不可與他們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他們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因為他必使你兒子轉離不跟從主,去事奉別神……。」(申7:3-4)因此他們的發誓內容也這麼說:「並不將我們的女兒嫁給這地的居民,也不為我們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尼10:30)以上他們發誓的內容有這四大點,一個是關於日常生活的行為,一個是關於奉獻,一個是關於禮拜,一個是關於婚姻,他們都跟上帝發誓說要遵行去做。尼希米之後就回到書珊,不知道隔了多久,當他再向國王告假回到故鄉,所看到的都完全走樣敗落了,所以尼希米很痛心。

Ⅲ、猶太人背棄盟誓

1. 祭司讓敵族入殿

他發現他們發誓的四大點都沒有照著做。帶頭破壞的是領袖大祭司。當他們蓋城牆時有三個敵人,一個是和倫人參巴拉,一個是亞捫人多比雅,一個是亞拉伯人基善。多比雅後來卻變成大祭司的親家,他們的子女彼此通婚,「先是蒙派管理我們神殿中庫房的祭司以利亞實與多比雅結親,便為他預備一間大屋子,就是從前收存素祭、乳香、器皿,和照命令供給利未人、歌唱的、守門的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並歸祭司舉祭的屋子。」(尼13:4-5)成為親家後就把聖殿裡的一間庫房清理出來,讓他的親家方便住到裡面,結果敵人在聖殿裡有一個套房是他的房間。當以色列人很悽慘的時候,亞捫人和摩押人見死不救,不提供水和食物,所以摩西那時候就說,以後亞捫人絕對不可以進到聖城。

2. 利未人未得供應

他們說要奉獻支持聖殿,結果並沒有這樣做,害那些神職人員都要去開計程車,「我見利未人所當得的分無人供給他們,甚至供職的利未人與歌唱的俱各奔回自己的田地去了。」(尼13:10)講到這裡令人感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很多牧師真的是要去開計程車,因為會友沒有辦法奉獻讓牧師得以生活,很多都是原住民的教會,他若不去兼職,週間去種田作買賣等等,就無法生活,因為教會沒有能力支持他們,這樣的教會如何叫牧師能夠專心預備講道?所以當時他們的信仰會敗壞,是因為沒有支持這些神職人員,神職人員就要分心去做其他的事,宗教信仰和禮拜就受到影響,這是他們所遇到的情形。

3. 安息日經商營利

第三,他們安息日說要分別為聖,然而安息日卻是大拍賣、熱絡的交易,禮拜人數寥寥可幾,想一想就開始去做生意賺錢,「那些日子,我在猶大見有人在安息日醡酒(原文是踹酒醡),搬運禾捆馱在驢上,又把酒、葡萄、無花果,和各樣的擔子在安息日擔入耶路撒冷,我就在他們賣食物的那日警戒他們。」(尼13:15)本來安息日要全然敬拜上帝,結果並沒有。

4. 異族婚影響子女

大祭司不只跟敵人結為親家,他的孫子還成為參巴拉的女婿,紛紛與兩個敵人結為親家,所以他們的子孫就不懂希伯來文,不懂希伯來文就會產生很大的問題,因為到了孩子十三歲時,他們要作Bar Mitzvah的成年禮儀式,要讀希伯來文聖經,但卻讀不出來,信仰就產生斷層了。猶太人這點很厲害,他們亡國那麼久,但是讀希伯來文卻沒有失落,因為他們很重視。當時他們就是和外國人通婚,「那些日子,我也見猶大人娶了亞實突、亞捫、摩押的女子為妻。他們的兒女說話,一半是亞實突的話,不會說猶大的話,所說的是照著各族的方言。」(尼13:23-24)外籍配偶就不會教導子女希伯來文,我們台灣的外籍配偶所生的孩子很多也不會中文和母語,將來會成為我們的教育問題,他們是新台灣之子,單就語言方面就有了問題,語言看起來還算事小,但造成的後續影響,就是孩子要了解先輩的信仰會出現斷層,所以尼希米會打人和拔他們的頭髮是因為這個緣故。
Ⅳ、尼希米的處置

1. 拋棄異物潔淨聖殿

尼希米對這四件事情採取嚴肅的處理。第一,他到多比雅在聖殿的住所,將裡面的家當全都丟出去,潔淨聖殿,「我甚惱怒,就把多比雅的一切家具從屋裡都拋出去,吩咐人潔淨這屋子,遂將神殿的器皿和素祭、乳香又搬進去。」(尼13:8-9)耶穌基督不是也有一次是這樣嗎,平常耶穌都很溫柔,那次就很兇,因為那是不被接受的,「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太21:12)因為在上帝的聖殿,不可以隨意做起各種的生意。

2. 重新建立奉獻體系

利未人沒有得到供應,所以他馬上就去把利未人叫回來,不要去種田,一定要讓你們在這裡好好地侍奉,重建奉獻體系,「……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們照舊供職。猶大眾人就把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庫房。」(尼13:11b-12)我在猜,一部份原因是因為要奉獻時,收納的庫房被多比雅佔據,沒辦法放奉獻的物品,會眾就乾脆不奉獻,利未人沒得以生活上的供應而離職。所以當尼希米把庫房清理出來之後,猶太人才又開始奉獻,利未人才又回來當職侍奉,敬拜才又恢復。保羅也說,我們奉獻要有計畫,不是想到有感動才奉獻,「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林前16:2)這點我有感觸,我們的宣道部有作一個決定,要是我們答應某個宣道師當年的支持,不管弟兄姊妹的奉獻夠不夠,到時候都會按時、按約定數額供應他們,這樣對宣道師或宣道機構來說,使他們能夠信靠今年會得到穩定的支持。不是我有才給,沒有就不給,這叫作負責任的奉獻。之前宣道奉獻不夠,我們就從經常費撥款,去年底時有兄姐受感動補足宣道奉獻,我們才能夠持續不斷的供應宣道師的需要,為何要這樣做?因為若是會友沒有為宣道部奉獻,我們所支持宣道師的生活費就無著落。有計畫負責任的奉獻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教會學習的不錯,這部分我們可以繼續努力。

3. 警戒斥責管理監督

安息日做起生意賺錢,尼希米就嚴厲的責備、警戒他們,並採取一些禁止的方式,「我就在他們賣食物的那日警戒他們……我就斥責猶大的貴冑……派我幾個僕人管理城門……吩咐利未人潔淨自己,來守城門。」(尼13:15, 17, 19, 22)我們現在借人家的場地不是那麼方便,將來教堂建好以後,我們是否希望禮拜日整天來敬拜上帝?禮拜只有一個小時,其他時間可以小組交誼,主日學教育,大家參與活動,就算休息聊天都好,不能整日,半天也好,就是讓我們彼此的關係和上帝的關係在安息日被建立。做錯事情時,尼希米直接責備他們,保羅看見彼得做錯時,也是直接指責他,不是在背後說他的壞話,「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就當面抵擋他。」(加2:11)

4. 斥責咒詛責打拔髮

以斯拉遇到這個問題,他拔自己的頭髮;尼希米遇到這個問題,他拔別人的頭髮,表示他是相當強烈的反對,「我就斥責他們,咒詛他們,打了他們幾個人,拔下他們的頭髮,叫他們指著神起誓,必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外邦人的兒子,也不為自己和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尼13:25)這節經文中的四種反應,我覺得拔人家頭髮的反應最為強烈,因為嫁娶外邦人是會影響到下一代的信仰。我參加「台大醫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醫師在做研究時要考慮到是否會妨礙到受試者的安全、權益和健康,所以我們要跟受試者說明,該研究是研究什麼藥物,其好壞處及副作用,為何要做此研究等等,受試者了解並同意後才做實驗,其中關於孩童藥物的研究,我們要加倍的留意,因為孩童不懂得保護自己,凡是屬於弱勢族群的研究,像精神病、受刑人等等,我們在研究上要特別幫他們把關,在倫理上,傷害孩童的罪比傷害成人的罪刑更重。在這裡尼希米對這種弱勢的反應甚為強烈,絕對不可因為你自己結親的方便,影響下一代的信仰。耶穌有時候的表達也很強烈,「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太5:29)眼睛亂看就挖掉,手亂摸就砍掉。有時耶穌對於罪的事情也要求非常嚴格。

5. 求神記念堅固成果

尼希米用三個禱告作結束,他求上帝施恩、求上帝紀念、求上帝堅固他手所做的,「我的神啊,求你因這事記念我,不要塗抹我為神的殿與其中的禮節所行的善。」(尼13:14)過去尼希米盡力的做,離開沒多久就整個敗落了,他可能有點憂懼感嘆,所以用禱告作結束,他跟上帝說:「求你憐憫,我盡量做我所能做的,但這些人將來會如何我也沒有把握,所以你要保守,堅固我手所做的一切,不要再讓這一切都失落了。」「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詩90:17)

Ⅴ、屬靈的功課

1. 領袖離開會眾敗壞

我們從今天這段經文能夠學到什麼屬靈的功課?第一,再好的領袖一離開,會眾可能就敗壞。城牆蓋好,所有屬靈復興的制度也安排好,尼希米交代哈拿尼和哈拿尼雅管理,之後就回到王宮,「我就派我的弟兄哈拿尼和營樓的宰官哈拿尼雅管理耶路撒冷;因為哈拿尼雅是忠信的,又敬畏神過於眾人。」(尼7:2)「……巴比倫王亞達薛西三十二年,我回到王那裡。」(尼13:6b)回去一陣子再回來視察,整個都走樣了,所以看起來,好的領袖不一定能保證好的結果。摩西也是一樣,他帶領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百姓誓約說一定會照著上帝的話來行,摩西上山四十晝夜領受十誡和會幕的建造,才一下山,百姓整個都變樣了,「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裡,對他說:起來!為我們做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出32:1)保羅這麼優秀的使徒一離開,加拉太教會的信仰就變樣了,「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加1:6)所以看起來,領袖努力的成果不一定能長久留存。

2. 根除罪惡不留餘地

第二,當有一點罪時我們就要很小心,不要讓它有機會像駱駝鼻。尼希米清理掉多比雅住的那間庫房,「我甚惱怒,就把多比雅的一切家具從屋裡都拋出去,吩咐人潔淨這屋子,遂將神殿的器皿和素祭、乳香又搬進去。」(尼13:8-9)那間庫房不是至聖所或聖所,也不是什麼重要的房間,只是聖殿裡的一間小倉庫,就算是聖殿裡的一間小倉庫,尼希米也絲毫不容讓敵人有機會藏匿在聖所的倉庫裡搞破壞。摩西對以色列百姓所造的金牛犢也很生氣,不能夠因為它是金子造的,毀掉覺得可惜,或說還可以做其他用途,摩西是一點都不留下,「又將他們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出32:20)對於罪惡,聖經說:「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27)所以我們要小心駱駝鼻,因為魔鬼常常用駱駝鼻來敗壞人。

3. 金錢奉獻反應關係

第三是關於奉獻。不要想說十條玉米獻一條沒有什麼,奉獻代表你和上帝的關係,他們沒有好好地奉獻,尼希米就斥責他們,斥責的原因並非為何沒有奉獻,而是說你們為何離棄上帝的殿呢?「我就斥責官長說:為何離棄神的殿呢?」(尼13:11a)耶穌基督快要死以前,有一個婦女,將她的香膏瓶打破,抹在耶穌的頭上,引起學生們的批評,說她奉獻值三十多兩銀子的香膏太浪費,那些銀子足夠救濟許多貧窮人,耶穌說不是那樣,因為你們都不了解我面對死亡的痛苦,她是為我的死而預備的,所以耶穌說,全世界講福音時,都會述說這個婦人的行為以作為紀念,因為那是她對耶穌的愛。讓她被學生說成是浪費的奉獻,耶穌卻說:「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記念。」(可14:6, 8-9)耶穌說:「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6:21)

4. 守安息日休息敬拜

關於安息日,尼希米吩咐利未人要固守城門,讓安息日為聖,「我吩咐利未人潔淨自己,來守城門,使安息日為聖。」(尼13:22)後來到了阿摩司的時代,百姓在禮拜時是心裡在想何時可以做生意,「你們說:月朔幾時過去,我們好賣糧;安息日幾時過去,我們好擺開麥子。」(摩8:5a)猶太人很會做生意,汲汲營營,所以他們安息日沒辦法休息。詩篇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46:10)所以要守安息日,專心敬拜上帝。

5. 教導子女神的話語

最後一點是尼希米覺得最嚴肅的問題,是關於後代信仰的問題。子女如果無法學習希伯來文,他們的信仰傳承就會產生問題,「他們的兒女說話,一半是亞實突的話,不會說猶大的話,所說的是照著各族的方言。」(尼13:24)申命記第六章有一個字叫作[mv(Shema),[mv(Shema)就是「聽啊」,「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申6:4-7)猶太人將這段經文寫在紙上,裝入一個小盒子綁在額頭上,寫在皮帶上綁在手臂,並將其釘在城門旁,你到耶路撒冷城牆上就會看到,意思是要「留心聽」。信仰如何傳給子女,保羅對提摩太的信仰很欣喜,因為提摩太的信仰是從他的祖母和母親接續的,「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我們作父母的,當跟上帝許願,讓自己的信仰傳承給子女,我覺得這是尼希米在這裡最重視的一點,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讓兒女離開這個信仰。

6. 盡己本份求神施恩

最後一個功課。尼希米做了很多事,在最後他求上帝施恩,「我又派百姓按定期獻柴和初熟的土產。我的神啊,求你記念我,施恩與我。」(尼13:31)他做了他該做的,其他是以祈禱作為結束。我們常常跟上帝求恩典,但是我們是否想過自己能做什麼嗎?比如說海地地震,「主啊,你憐憫海地。」我們看見有需要,求上帝幫忙,但是你可以做些什麼嗎?舊約有一個故事,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要過約旦河,約旦河水漲溢沒有辦法涉過,他們求上帝讓河水降低,上帝說,你們扛約櫃的祭司要先把腳踏入水裡,我就把河水降低。這裡有兩個動作,第一個動作是把腳踏入河裡,再來河水就會在遠處停止,「等到擡普天下主耶和華約櫃的祭司把腳站在約但河水裡,約但河的水,就是從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斷絕,立起成壘。」(書3:13)上帝說,你們做你們要做的,我做我要做的。耶穌基督要讓拉撒路死而復活前,他對眾人說,把墳墓洞前的大石塊移開,他們去做所能做的,死人復活的部分耶穌來做,「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約11:41-43)死人出來後,身上裹著布,不是耶穌幫他解開,是耶穌要他們去解開。我們禱告盼望上帝行神蹟,然而我們是否省察自己在這當中可以做什麼?尼希米做了很多他可以做的事情,但是他知道人有限,不一定做了所有的就能夠保證一切穩當,所以他求上帝做他做不到的部分,但是該做的我願意去做,We do our best, and God will do the rest.,用中文來講就是「盡本份、靠主恩。」我們一面禱告、一面做,禱告是把自己算在裡面,「上帝我該做什麼,我做不到的求你施恩。」尼希米是這樣的一位領袖,值得我們學習。

Ⅵ、結論:盡己本份求神施恩

今天我們從尼希米記第十三章知道幾件事情:領袖無法保證將來。真心的盟誓也會失敗(這是我們的軟弱)。在成聖的路程,金錢奉獻和休息敬拜是兩個我們要留意學習的功課。我們的信仰是否可以傳承給我們的後代。對於罪惡我們要留意根除,不要讓它像駱駝鼻一樣有可趁之機,這樣我們才能夠漸漸成聖。盡我們的本分,然後求上帝施恩,做我們該做的,但不是依靠我們的聰明,乃是依靠上帝的恩典,「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林後1:12b)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我們把尼希米記講完了。我們看到尼希米,他知道故鄉的城被火燒,他在你的面前跪下禱告,努力組織和建造城牆,盡力讓城內百姓的屬靈得到復興。但是當他離開之後,從大祭司以下到百姓,大家都離開信仰,沒有照所約定的行。尼希米很痛心,他盡力做了他所能做的,但是他也知道,他再努力,也無法保證這樣的事情能不再發生,若不是上帝的恩典成果也無法持久。尼希米在主的面前獻上禱告,用禱告開始,也用禱告結束。天父上帝,求你幫助我們,或許在我們的家庭、婚姻、教會,我們看到很多的困難和問題,有時我們拼命做,但卻忘了禱告,有時我們是拼命禱告,可是沒想到自己能夠做什麼。當我們發現有一點小問題時,讓我們不要對罪惡太溫柔,讓我們能夠根除這些小罪惡,不致於讓它將我們整個毀滅。求主幫助我們能從尼希米學到寶貴的功課,We do our best, and God will do the rest.,幫助我們盡我們的本分,但是倚靠上帝的施恩。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1月 24

[講道影片] 重建系列 (十九):領袖 (Leadership)


重建系列 (十九):領袖 (Leadership) (台)


重建系列 (十九):領袖 (Leadership) (華)


重建系列 (十九):領袖 (Leadership)


經文:尼希米記 第1章2-4節;第13章31節

1:2-4
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

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
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
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

13:31
我又派百姓按定期獻柴和初熟的土產。我的神啊,求你記念我,施恩與我。

講道大綱:

I. 引言: 杜魯曼看領袖 (Harry S. Truman)

II. 領袖的人格 (Personality of the Leader)
1. 關愛弱勢 Compassion (尼1:4; 5:6; 5:18)
2. 熟慮慎思 Contemplation (尼2:5; 2:12; 5:7)
3. 良心無虧 Conscience (尼5:10; 5:16; 6:8)
4. 勇敢面對 Courage (尼4:3; 4:11; 6:6)


III. 領袖的表現 (Performance of the Leader)
1. 專注優序 Concentration (尼2:8; 6:3; 12:43)
2. 靈巧創意 Creativity (尼4:16; 4:20; 11:1)
3. 團隊合作 Cooperation (尼2:18; 3:1; 8:9)
4. 挑戰除錯 Confrontation (尼5:12; 6:12; 13:25)


IV. 領袖的危險 (Peril of the Leader)
1. 批判蔑視 Contempt (尼5:15)
2. 誇大自負 Conceit (尼13:31)
3. 高壓攻擊 Combativeness (尼13:25)
4. 分崩離析 Collapse (尼13:6)


V. 結論: 僕人領袖 (可10:45)


【默想】
1. 尼希米具有那些領袖人格特質?
2. 尼希米的領導有那些好的表現?
3. 尼希米的領導表現有那些缺點?

【金句】
馬可福音10:45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
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星期二, 1月 19

[講道影片] 重建系列(十八):成聖 (Sanctification)



講道大綱:

 
I.引言:駱駝鼻子(Camel’s nose)

  II.猶太人許下盟誓(尼10:28-32)
   
1.順服遵行神律法 (尼10:29; 申30:16)
    2.奉獻支持神聖殿 (尼10:32; 申16:17)
    3.安息日分別為聖 (尼10:31; 出20:10-11)
    4.不與異族通婚姻(尼10:30; 申7:3-4)


  III.猶太人背棄盟誓
   
1.祭司讓敵族入殿(尼13:4-5)
    2.利未人未得供應(尼13:10)
    3.安息日經商營利(尼13:15-16)
    4.異族婚影響子女(尼13:23-24)


  IV.尼希米的處置
   
1.拋棄異物潔淨聖殿 (尼13:8-9; 太21:12-13)
    2.重新建立奉獻體系 (尼13:12-13; 林前16:2)
    3.警戒斥責管理監督 (尼13:15, 17, 19, 21; 加2:11)
    4.斥責咒詛責打拔髮 (尼13:25; 太5:29-30)
    5.求神記念堅固成果 (尼13:14; 詩90:17)


  V.屬靈的功課
    1.領袖離開會眾敗壞(尼7:2; 出32:1-2, 加1:6)
    2.根除罪惡不留餘地(尼13:8; 出32:26-28, 加5:12)
    3.金錢奉獻反應關係(尼13:11; 太6:21, 可14:3-9)
    4.守安息日休息敬拜(尼13:22; 摩8:5, 詩46:10)
    5.教導子女神的話語(尼13:24; 申6:4-9, 提後1:5)
    6.盡己本份求神施恩(尼13:31; 書3:13, 約11:41-43)


  VI.結論:肉體軟弱,靠主恩典(羅8:3)




【默想】
    1.尼希米重建城牆之後,猶太人向神許下那些盟誓?
    2.尼希米返回波斯之後,猶太人如何背棄這些盟誓?
    3.尼希米如何處置這些問題?我們學到什麼屬靈功課?

【金句】
羅馬書8:3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
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
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

星期六, 1月 9

[講道集] 重建系列(十六):敬拜Worship

重建系列(十六):敬拜Worship
經文:尼希米記第十二章27~47節
時間:二00九年十二月十三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重建系列 (十六):敬拜 (Worship)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思想甚麼是「敬拜」?從尼希米記裡所記載的獻殿禮拜,我們可以學習到哪些功課?

Ⅰ、引言:上帝派遣耶穌降世的最終目的

聖誕節快到了,耶穌基督究竟為何降生為人?為要拯救世人!聖經也這樣教導我們:「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前1:15)這段話是保羅講的,但只答對了一半,「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耶穌拯救世人,救我們進入天國,然後呢?得永生要做什麼?永生沒有盡頭,如果你不知道要做什麼,那豈不很累?在永生裡所要做的事,就是「敬拜」,救贖是為了要敬拜。舊約十誡第一條,神對人說:「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意思是神要人單單敬拜他。

上個週末我們的長執和牧師們去新竹開會,討論明年的事工,當中我提到將來我們許多部的長老都會失業,天堂裡不需要關懷部事工,因為不再有眼淚和死亡;牧師先知也沒了工作,因為先知講道的靈會消失,大家可以直接認識上帝;只有禮拜部和聖樂部繼續有工作做,讚美和敬拜會永遠地持續下去。如果我們今生不知道什麼叫作敬拜,或不喜歡敬拜,那將來進入永生就會很可憐,因為一個禮拜七天都要敬拜。

耶穌基督降生,今世的目的是為了把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與上帝和好。可是永世的目標(Ultima Goal)不是指人,而是上帝。啟示錄講得很清楚,「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四活物就說:阿們!眾長老也俯伏敬拜。」(啟5: 13-14)四活物是屬靈的四個東西,還有二十四位長老,他們都在敬拜。所以耶穌基督降世拯救世人,為要讓我們進入永生,使我們在永恆裡可以敬拜上帝。

Ⅱ、歷史的回顧
1. 586BC 猶大亡國被擄巴比倫

尼希米等人由他們悲慘的歷史當中,看到神拯救的恩典,所以他們很高興的一起敬拜。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以色列人的歷史,過去他們一直背離神,北國以色列在主前七百多年被亞述滅亡後,南國猶大在586BC,也被巴比倫滅亡了,以色列民族徹底亡國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倫王的臣僕、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城裡所剩下的百姓,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都擄去了。」(王下25:8-11)他們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大戶人家全部都被燒光,耶路撒冷變成廢墟,剩下的人被抓去巴比倫當奴隸。

2. 538BC 波斯王古列釋放歸回

先知耶利米曾經預言,如果他們好好地待在那邊,七十年以後,神會讓他們回來,所以他們每天在巴比倫的河邊等待,「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詩137:1)不久波斯王古列(Cyrus)興起,於538BC推翻、消滅了巴比倫,征服了當時所謂的「世界」。亞述和巴比倫都是採取「強壓政策」,強迫戰敗國百姓遷移至他國,讓這些人沒有根、沒有辦法聯合起來反抗他的政權,這種模式招致許多民怨,波斯王覺得這樣做無法長久統治世界,所以他改採「懷柔政策」。一當上皇帝,就下令准許各國人民回去故鄉,想蓋廟的就蓋廟,缺乏經費的就來申請補助。古列王相信,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神,當他許可百姓回家鄉蓋廟時,他就可以得到多神的祝福,其中包括以色列的神。「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代下36:23)

3. 535BC 所羅巴伯開始建聖殿

三年後(535BC),所羅巴伯帶一批有意願的人回去,重建了耶路撒冷的聖殿,「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第二年二月,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其餘的弟兄,就是祭司、利未人,並一切被擄歸回耶路撒冷的人,都興工建造;又派利未人,從二十歲以外的,督理建造耶和華殿的工作。」(拉3:8)

4. 521BC 大利烏王再肯定建殿

當他們開始蓋聖殿,臨近的撒馬利亞人眼紅、嫉妒,於是造謠說他們蓋完聖殿後會叛變,新王接受了這樣的說法,下令停工。但重建聖殿是波斯建國的先王所下的命令,以色列人寫公文向國王申訴,到了大利烏王時代,他去國史館查詢歷史檔案,找到了古列王當時的詔書,所以他又下令允許以色列人繼續重建聖殿,「若有王和民伸手更改這命令,拆毀這殿,願那使耶路撒冷的殿作為他名居所的神將他們滅絕。我―大利烏降這旨意,當速速遵行。」(拉6:12)這一拖延又過了十四年(521BC)。

5. 516BC 第二聖殿完工並獻殿

這群返鄉的以色列人,終於在516BC蓋好了聖殿主建物(後續工程的收尾,在517BC正式完工),比照他們586BC亡國,剛好滿七十年,應驗了先知耶利米的預言(耶29章)。第一聖殿是所羅門王所建,被巴比倫燒毀;所羅巴伯建造的稱為第二聖殿,後來以色列人叛變,第二聖殿被羅馬兵燒毀;第三聖殿是希律王為了討好猶太人所重蓋。若有人說到聖殿,你要問「是第幾聖殿?」我們現在講的是第二聖殿。蓋好之後,他們舉行獻殿禮拜,「大利烏王第六年,亞達月初三日,這殿修成了。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並其餘被擄歸回的人都歡歡喜喜地行奉獻神殿的禮。」(拉6:15-16)

6. 458BC 以斯拉發起屬靈復興

除了聖殿以外,城牆頹傾、房屋毀損,耶路撒冷還是遍地荒涼。雖有聖殿,但百姓不會敬拜,因為七十年來他們居住在巴比倫,沒有人教導他們怎麼敬拜,也不熟悉聖經。這時,文士以斯拉發起第二次的屬靈復興,他在458BC亞達薛西王的時候,從巴比倫帶了第二批人(約有五千人)和摩西五經回鄉去,教他們怎麼敬拜上帝。所羅巴伯建設了硬體,以斯拉提供了屬靈的教導,讓百姓在重蓋好的聖殿裡,知道如何敬拜神、遵行神的律法。古列王讓以色列人歸回,大利烏王讓他們建殿,亞達薛西王同意第二批人回去,「亞達薛西王第七年,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門的、尼提寧,有上耶路撒冷的。王第七年五月,以斯拉到了耶路撒冷。」(拉7:7-8)

7. 445BC 尼希米返鄉重建城牆

過了十三年,尼希米──波斯國亞達薛西王的酒政,發起蓋耶路撒冷城牆的行動,這是第三波的歸回。其實他在波斯的工作和地位都很不錯,跟國王的關係也很好,可是當他聽到弟弟說「雖然聖殿蓋好了,可是城牆破破爛爛的,環境不安全,沒有人敢住在那邊。」尼希米因為故鄉殘破的光景而成天愁眉苦臉,「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擺酒,我拿起酒來奉給王。我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裡住了三日。」(尼2:1, 11)尼希米先回鄉探勘,後來國王不只准他放長假,還很慷慨的提供他重建故鄉的建材和保護令,所以當尼希米準備好,就出發回耶路撒冷重建城牆。

8. 445BC 五十二天完工獻城禮

尼希米第二次出發前,他用四個月時間做事前的準備,後來又旅行了四個月才抵達,但是他蓋城牆只花了五十二天,「以祿月二十五日,城牆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尼6:15)雖然過程中困難很多,敵人騷擾不斷,但大家都同心一一克服了。城牆完工後,尼西米還安排和抽選一些人到城內去居住,這時聖殿真的可以正常使用,以斯拉教大家如何敬拜,安全問題也解決了,所以他們歡歡喜喜地舉行獻殿禮拜,把一切的榮耀歸給神。

Ⅲ、真誠的敬拜
1. 分別為聖敬拜神

尼希米等人如何敬拜呢?首先,祭司和利未人要行「潔淨禮」,他們知道不潔淨者根本不能到上帝面前,更無法敬拜,「祭司和利未人就潔淨自己,也潔淨百姓和城門,並城牆。」(尼12:30)這時,要殺牲畜獻祭,再用動物的血和壇上的灰加在一起,彈灑在聖殿的器物和所有的東西上,把全城都聖化。到神面前需要聖潔,不要隨隨便便就混進來,詩篇這樣說:「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他的聖所?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詩24:3-4)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神在西乃山上,百姓站得很遠、不敢靠近,因為知道一旦靠近就會被擊殺,所以神叫他們要先自潔。我們當謹記在心,這「潔淨禮」也是我們一定要做的動作,先禱告求耶穌的寶血來潔淨我們,才可以到神面前來敬拜他。

2. 高聲讚美榮耀神

其次,他們有很厲害的敬拜團,當時沒有插電的樂器,而是用古老的樂器──鈸、號角、鑼等來伴奏,高聲讚美神,「歌唱的就大聲歌唱,伊斯拉希雅管理他們。」(尼12:42b)「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因歌頌我們的神為善為美;讚美的話是合宜的。」(詩147:1)

3. 數算恩典感謝神

他們還帶兩群稱謝隊在城牆上跳舞,「我帶猶大的首領上城,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排列而行。」(尼12:31a)感謝和讚美一樣嗎?其實二者不同。讚美是稱讚對方很棒、欣賞對方;感謝則是謝謝對方所帶給我的好處或為我所做的事。感謝是彼此間有一些正面的互動,讚美則不一定有互動,因此讚美神是讚美他的美善,感謝神是感謝神的作為。「我要一心稱謝耶和華;我要傳揚你一切奇妙的作為。」(詩9:1)真誠的敬拜包含了對神的感謝和讚美。

4. 公開宣揚見證神

這當中,他們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動作,分成兩隊人馬跑到城牆上去繞行一周,會合後,再一起到聖殿敬拜,「第二隊稱謝的人要與那一隊相迎而行。我和民的一半跟隨他們,在城牆上過了爐樓,直到寬牆。」(尼12:38)為何要到城牆上遊行呢?因為他們蓋城牆時,「亞捫人多比雅站在旁邊,說: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尼4:3)所以他們要公開讓敵人看到「兩大群人在城牆上唱歌跳舞稱謝神」,見證神所幫助他們蓋的城牆是非常堅固的。他們從谷門開始遊行起(以下建議參考本系列六:城門),第一隊是由以斯拉帶隊,上了谷門以後就向右轉(逆時鐘繞行),第二隊是尼希米帶隊,上了谷門以後就向左轉(順時鐘繞行)。第一隊,從谷門往南到糞廠門,再轉彎北上到泉門,再到水門、馬門、東門,最後到審門。第二隊,從谷門走過爐樓和寬牆到以法蓮門,再轉到古門、魚門、羊門、牢門,最後到審門會合。兩隊各走了六個門才結束,再一起進到聖殿敬拜上帝。

5. 吟詩樂器歌頌神

他們用了很多的樂器,敲的、打的、拉的、吹的、彈的都有,「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尼12:27)聖經並沒有規定我們只能用哪些樂器,凡是能夠發出悅耳聲音的,都可以拿來讚美神、歌頌神,「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詩150:4)

6. 全家歡樂享受神

稱讚神讓他們感到喜樂,男女老少都非常歡喜,「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尼12:43)他們的禮拜是一個歡樂的聚會,所有受造的與他們一同歡呼。「願田和其中所有的都歡樂!那時,林中的樹木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歡呼。」(詩96:12)

7. 奉獻還願答謝神

不只心靈快樂,他們還奉獻。我們每個主日都會把神所賜恩典中的一部份,奉獻在他面前,「那日,眾人獻大祭而歡樂。」(尼12:43),「獻大祭」在今日,就是大筆奉獻的意思,不是教會的經常費奉獻,而是建堂奉獻,歡樂是因為感謝神給我有能力可以奉獻。因為當時大家都是大筆的奉獻,所有服侍的人都分得了謝禮,「當所羅巴伯和尼希米的時候,以色列眾人將歌唱的、守門的,每日所當得的分供給他們,又給利未人當得的分;利未人又給亞倫的子孫當得的分。」(尼12:47)所以奉獻是敬拜的一部份。「神啊,我向你所許的願在我身上;我要將感謝祭獻給你。」(詩56:12)

Ⅳ、屬靈的功課
1. 追求聖潔而親近上帝

由他們的獻殿禮拜中,我們學習到哪些屬靈功課呢?第一,我們到上帝面前必須是聖潔的,「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12:14)為了將來能進入永生跟神永遠同住、敬拜他,我們今生就要竭力讓自己保持潔淨、過聖潔的生活。

2. 欣賞上帝創造而讚美

我們要學習欣賞,用欣賞的角度去看神所創造的宇宙,本身就是一種敬拜,因為欣賞會在心裡產生讚美。例如你欣賞馬友友的音樂,聽到他拉大提琴,你就會稱讚他,所以讚美神也就是在敬拜他。當我還在恆春基督教醫院上班時,我們一週當中有半天的「福音班」,打卡後不用留在醫院,而是開車去探訪出院的病人,進一步關心他們身體以及信仰上的需要。每月的第四個禮拜不用上「福音班」,而是去墾丁欣賞上帝所造的大自然。我們在那邊住了四年,所以會走當地人才知道的路徑,整個下午沒有做什麼,各人拿著詩歌本、坐在海邊安靜,看著藍天碧海,欣賞或默想著大自然的一切,那也是敬拜。求神賜給我們這樣的心態,禮拜不只是坐在禮拜堂聽牧師講道,還有另外一種禮拜是去欣賞神的作為。當時我最喜歡的詩歌是「你真偉大」,每當唱到「我靈歌唱,讚美救主我神。」心中的感動都會滿溢出來,那就是讚美和欣賞,也就是敬拜的一部份。當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在月球上留下第一個腳印時,他還放了兩樣東西,一面美國國旗和一張紙,上面印著:「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將你的榮耀彰顯於天。」(詩8:1)表達出太空人在月球上看見地球時所發出的讚嘆,無關是非、用處、道德或公義,純粹是一種對美的欣賞,這就是一種敬拜。

3. 數算恩典而感謝上帝

你常數算神所賜給的恩典嗎?當你數算、感謝主恩典的時候,那就是敬拜,每年的感恩節也是一個敬拜的時刻,「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9:15)家庭生活中,我們常忘記欣賞對方,婚前男生很會欣賞他所愛的女生,婚後眼睛變成死魚眼,眼球動也不動,妻子穿的再美也不會看一眼;還沒有結婚時一直說感謝的話,結婚後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Take it for Granted),感謝的心很奇怪地消失了,孩子對父母也是這樣,想想自己今天可以有這樣的成就,實在應該感謝父母,沒有任何一個小嬰孩可以自己活下來,一定要記得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我可以講道,是因為師母幫我打點很多事情,我的孩子在美國沒有惹麻煩,否則我哪有心情站在這裡。我們可以做許多事情,是因為有身旁的人所給予的支持,你曾經跟他們道謝嗎?求神幫助我們,學習對神及我們週遭的人表達欣賞、讚美和感恩,並且把讚美和感謝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裡,而不是只在禮拜時才讚美感謝神,而是養成「欣賞、讚美和感恩」的生活型態,那就是敬拜。

4. 打勝仗作美好的見證

屬靈上,魔鬼會引誘我們偏離神的道,我們要倚靠主過得勝的生活,就像這群以色列人跑到城牆上去遊行,讓敵人看見神所幫助建造的城牆是很堅固的,不是不堪一擊的,所以作見證本身也是敬拜的一部份,「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提前6:12)

5. 口唱心和同心讚美主

我們還要口唱心和地讚美主。和平教會第一堂禮拜多半由詩班獻詩,弟兄姊妹坐在下面聆聽;第二堂敬拜團歌唱時,弟兄姊妹會跟著唱。當你在下面拍手唱和時,台上的人就越唱越起勁,台上台下互相呼應、打成一片,有的人就開始唱起和音,聽起來就格外的美妙協調,那種感覺很好。有時禮拜中的敬拜氣氛不夠,缺乏口唱心和的讚美,詩班變成專業的歌唱表演,會眾則變成聆賞的聽眾。歐洲的天主教或聖公會的禮拜,他們的詩班不是在台前,而是在閣樓或樓台上,唱詩的時候會友唱主調,詩班加進來和音,整個教會是一個詩班,那種感覺好像天使之音環繞在你的周圍,宛如置身在美妙的天堂中,「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5:19)詩歌可以使我們的心充滿喜樂,將我們帶進敬拜裡。

6. 不論處境靠主大喜樂

眾人在敬拜中非常喜樂。我覺得在禮拜當中喜樂是比較容易的,但在禮拜以外要喜樂就不太容易,聖經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4:4)Rejoice in the Lord always,就是不論什麼處境都要喜樂的意思,喜樂也是敬拜的一部份。處境好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喜樂,一旦遭遇不好的事,就需要對神有足夠的信心,才能繼續持有發自內心的喜樂,否則喜樂不起來,不抱怨就很不錯了。保羅是說「要靠主喜樂」,所以秘訣是我們要跟主建立密切、良好的關係,當我們遇到困難或不如意時,相信其中有神有美意、相信神不會讓我們永遠停在那樣的光景裡,在這種確信下,我們才能藉由依靠神得到喜樂。順境中的喜樂不希奇,信或不信主的人都會喜樂,逆境中的喜樂就需要有足夠的信心,否則沒辦法,那也真是一個很好的敬拜。

7. 獻上全部生命作活祭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將身體獻上」新的版本翻譯為「將生命獻上」,我的詮釋是獻上「你的自我(yourself)」。在尼希米的時代,他們獻上錢和所收割的作物;到了新約,神說「其實我不要你的錢,我要你的人,你把自己獻上給我。」這不是說大家都要去當傳道人,而是每一天都要照神所喜悅的方式來生活,這也是敬拜。不再只是每週一小時的敬拜,而是七天都敬拜神。當你進入「欣賞、感謝、依靠、喜樂、奉獻、見證」的敬拜,那才是真正的敬拜,是全天候的,敬拜從儀式化變成生活化是很重要的。

Ⅴ、結論:上帝在尋找真誠的敬拜者、用心靈與真誠來敬拜神

耶穌曾經到敘加城的雅各古井旁跟一位撒馬利亞婦人聊天,對話當中婦人說:「我看你是先知,我要問你一個問題。你們說敬拜要在耶路撒冷,可是耶路撒冷我們不能去,我們的祖先說在基利心山敬拜就好,那到底該在哪裡敬拜呢?」耶穌回答說:「其實敬拜重點不在地方,而是在心裡的態度。」「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4:23)中文聖經是說「神要這樣的人敬拜他」,其實在英文和希臘文聖經是說「神在尋找這樣的人(God is seeking such people to worship him.)」。敬拜不在乎所在,乃在於心態,神在尋找用心靈和真誠來敬拜神的人。平常,我也沒有意識到敬拜如此重要,反正每個禮拜準備講道、來教堂敬拜神就好,準備這篇講章時才明白,原來敬拜比宣教、關懷、教育還要重要,因為敬拜是神對人最終的心意,他要我們與他進入敬拜的關係裡。

我們一起低頭禱告:「主,我們感謝你為我們降生,聖誕節快到了,我們要慶祝聖誕節,你不只要救我們脫離罪惡、救我們進入永生,你還要帶我們進入永生的敬拜中,可是許多時候我們把敬拜儀式化,禮拜天就是到禮拜堂參加禮拜,其實敬拜是一種心態,敬拜是一種關係,求主開啟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知道欣賞你的創作,讓我們知道感謝你的恩典,讓我們知道不管在什麼處境,我們會用信心抓住你,而得到信靠中的喜樂。讓我們願意把自己的一生擺在你的手裡,過榮耀你的見證,一生成為敬拜。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六, 12月 19

[講道集] 重建系列(十五):差遣Sent

重建系列(十五):差遣Sent

經文:尼希米記第七章1,3節
尼希米記第十一章1~3節
時間:二00九年十二月六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 重建系列 (十五) 差遣 (Sent)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陳群鈺姊妹的見證很有意思,她從上帝領受差遣由台中搬到台北,對一個視力不好的人而言,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視力正常的人要走路並不難,但她卻要透過導盲杖來行動。好不容易熟悉一個地方,現在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其實不只她需適應,一般人要搬家也不是那麼容易,你有否曾為了福音的緣故而搬家?我曾為了傳福音而從台北搬到恆春,這不容易,之前的工作在台北,家在台北,生活都在台北,恆春則是一個陌生的地方。為了福音的緣故,你願意去嗎?尼希米記這一章提到,耶路撒冷城牆蓋好了,可是城裡沒有人,這座城是首都,萬一敵人來攻打時,需要有人在城裡防衛,誰去?領袖先去。其他的人抽籤,十個抽一個,而另有一些人是自願去,百姓就祝福他們。差遣是上帝做事的一個方法,是上帝要把祂的恩典賜給世人所用的方法,我們的上帝是一位差遣的上帝。耶穌基督死而復活以後,要升天之前,對祂的學生所講的最後一句話是「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去」就是差遣,「去」就是離開本來的地方,到一個新的地方。為了上帝國的緣故,你願意作這樣的移民嗎?

Ⅰ、引言:亞伯拉罕的挑戰

上帝祝福亞伯拉罕,並使他成為別人得到上帝祝福的人,可是他需要面臨第一個挑戰就是被差遣。你要得到上帝的祝福嗎?你希望成為上帝祝福別人的管道嗎?他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3)後面的祝福都很好,但前面的要求卻不容易做到:「離開本地、本族、父家」,這是三重關係的剝奪,「本地」是離開鄉親,「本族」是離開族親,「父家」是離開血親,所有的社會支持體系都被剝奪了,而這竟為了上帝說:「我要祝福你,經由你要祝福別人」,你願意去嗎?你願意離開嗎?這是亞伯拉罕面臨的一個挑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離開安樂窩(leaving comfort zone)。一般來說,我們一旦到了一個生疏的地方,就會慢慢適應那裡,我們知道怎麼出入應對,知道哪裡可覓食,就逐漸習慣,感到安適舒服,接著就不喜歡更動,將我們所在的地方視為安樂窩。不只住的地方,我們對於很多事物都會有適應而成的習慣,可是上帝有時為了要祝福別人,祂卻要你移動,這是一個挑戰,並不容易,祂要你離開你的安樂窩,去到使命地(going mission frontier),為了福音的緣故,為了上帝國的緣故,那是一個新領域(frontier),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你願意去那裡拓荒嗎?你願意去那裡有一個新的開始嗎?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功課。

Ⅱ、差遣的上帝(God of Sending)

1. 亞伯拉罕蒙差遣踏上信心之路

我們的上帝是一位差遣的上帝,祂先差遣亞伯拉罕(亞伯蘭)。他本來住在兩河流域的下游,出海口是阿拉伯海,是迦勒底的吾珥人,住在那裡很舒適,水源豐富,氣候土地等自然條件都很好,可是上帝對他說,祂要祝福他,並且要他去祝福別人,他和父親就搬家了。吾珥的西南邊是沙漠,東北邊是高山,他父親帶著全家從吾珥沿著兩河流域河谷往西北走,經過尼尼微到了哈蘭,因此底格里斯河河谷就是亞伯拉罕他們搬家的路線。他從吾珥慢慢遷移至哈蘭,那裡的北邊是高山,南邊是沙漠,哈蘭自身有一小塊平原,所以他父親就停留在那裡不再遷徙。上帝卻對亞伯蘭說,不是這裡,還要往前走。父親過世以後,亞伯蘭全家再搬離哈蘭,翻過高山,渡過沙漠,到了約旦河的小小平原,也就是巴勒斯坦,示劍正是他進入巴勒斯坦的第一座城,也是上帝應許他的地方。這整個遷徙的路程,有兩次,第一次是離開吾珥,第二次是離開哈蘭。他都不是待在肥沃的地方如埃及、兩河流域,而是這兩地間的一個小小地方。亞伯拉罕願意去,他想:「若這樣我會蒙上帝祝福,且別人也會蒙上帝祝福,我就去」。路途中儘管都非熟悉的地方,他仍踏上這條信心的道路,也因此他被稱為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來11:8)你願意去嗎?

2. 摩西蒙差遣拯救以色列出埃及

後來以色列人下到埃及成為奴隸,上帝差遣摩西要把他們救出來。摩西在埃及本來是王子,上帝差遣他到法老王那裡去,對他說「讓我的百姓去(Let my people go.)」以色列人是法老王的奴隸,怎可能就這樣讓他們走?但上帝說:「我要你去將以色列人從埃及帶出來」,摩西願意順服。雖然開始時他不太願意,他向上帝一直討價還價,最後卻還是去了。摩西也是這樣被上帝差遣,將以色列人帶離埃及,「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3:10)所以上帝要施恩典給以色列人,必須要有一個人願意去,那個人就是摩西。

3. 以賽亞蒙差遣勸告以色列悔改

後來以色列人到了迦南地,生活過的很舒服,心就慢慢地放蕩,過著不聽從上帝誡命的日子,上帝要處罰他們,在下手重罰前,對一個人說:「我要你去警告他們,不要再做惡,好好聽從我的話,我會祝福他們」,那人就是以賽亞。先知以賽亞承接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使命,因以色列人都已生活富裕,不會聽進他的話,上帝也明說「你去講,但他們不會聽」,如果是你,你要不要去?如果一個神學院的畢業生,神學院對他說:「我派你去一個地方牧會,可是那個地方沒有會友,你要不要去?」或是「有兩個會友,可是他們都不來禮拜。」「你去那邊五年,但一個也不會接受洗禮」,你去不去?「上帝啊,祢開什麼玩笑,我讀了三年神學院,那邊卻什麼都沒有」,可是上帝說「我要你去」,以賽亞就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上帝對他說:「但那裡的人眼睛閉著,耳朵塞著,根本不聽你。」他說:「沒有關係,不計較成果,只要確定是祢要我去,我就去。」以賽亞是這樣的一位先知。他蒙差遣去勸告以色列人悔改,但他是一個失敗的先知,因為沒有人悔改,後來以色列甚至亡國。上帝有時要我們做的事,我們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如果上帝要你做的並不如你所想,你願意去嗎?以賽亞去了,這讓我很感動,「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在當時背景下,以賽亞是去做一個沒有成就的工作,他能如此回答是很不簡單的,就好像一個人的追思禮拜上,別人敘述生平說這人一事無成,可是上帝差遣他這樣做。以賽亞是這樣的一位僕人,他願意這樣做。

4. 主耶穌蒙差遣在十架成挽回祭

耶穌基督甚至連命都賠上了,上帝對祂說:「我要將恩典給全世界的人,可是祢要到地上去,不能和我在天堂,祢出生時沒有產房,祢死時衣服被剝光,為了要將祝福給全世界的人,祢願意去嗎?」耶穌說「我願意去」,由於祂願意,我們今天才有教會,才有可能得到新生命。耶穌基督是蒙差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的恩典,「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壹4:10)在愛的裡面就願意付代價,在愛的裡面就願意去。

5. 使徒保羅蒙差遣往外邦傳福音

為了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傳給全世界,上帝差遣法利賽人掃羅,祂對掃羅說:「我差你去,可是你會被抓去坐牢,會被判死刑,你願意去嗎?要去很遠的地方,離鄉背井。」掃羅說「我去」,基督教可以傳到全世界,是因為有這麼一個人,他願意受差遣到外邦去傳福音,「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的往外邦人那裡去。」(徒22:21)從亞伯拉罕開始,到掃羅為止,有那麼多人為了上帝的國、為了福音的緣故,願意離開他的安樂窩,到使命地,為上帝擺上,不計成敗、不計代價,由於這樣,我們今天才有福音可聽。

6. 主耶穌差遣門徒到地極作見證

耶穌基督要升天時,祂差遣祂所有的門徒:「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由於很多宣道士聽了這句話,就從加拿大、英國、美國到台灣來,我們今天才有信仰,否則今天在台灣是沒有基督徒的,人們連耶穌是誰都不知道。他們就是被差遣,就是聽到這樣的一個使命而願意去。

Ⅲ、尼希米的差遣(Nehemiah’s Sending)

尼希米這次也是一樣,但他是要差人到城裡去。「城牆修完,我安了門扇,守門的、歌唱的,和利未人都已派定。」(尼7:1)可是有個問題還沒解決,就是「城是廣大,其中的民卻稀少,房屋還沒有建造。」(尼7:4)他們將城牆蓋好後,眾人齊聚聆聽神的話,舉辦住棚節節慶,甚至禁食禱告,盟誓簽約說願意讓信仰落實在他們的生活裡,然而還有一件事情尚未解決,就是耶路撒冷城內沒有人住。尼希米要怎麼讓人進去住呢?第一個,帶頭作用,就是領袖先進去,再來讓其他的人公平抽籤,為什麼?因為當時是農業時代,工作就是耕田,耶路撒冷沒有田地,所有的田地都在郊區,每一個人都是從被擄之地回到故鄉並分得一塊地,在那種田,若要叫他去城內住,「那我要吃什麼?我家裡怎麼辦」,這是民生問題,可是耶路撒冷不能唱空城計,需要一定數量的人來固守,這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因此對以色列民而言,進城住並不是好事。你願意去嗎?「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其餘的百姓掣籤,每十人中使一人來住在聖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別的城邑。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寧,和所羅門僕人的後裔都住在猶大城邑,各在自己的地業中。」(尼11:1-3)「尼提寧」就是奴隸,大家都是一人一塊地,現在要搬到耶路撒冷去,「那我的地誰來耕種?我家吃什麼?」乍看之下住在都市好像很好,但當時並非如此。
我們來看看困難有多大,經文裡提到很多地名和人名,我們只看地名部分就知道困難有多艱巨。下面是他們被擄歸回的地圖,上至下的虛線範圍是當時的猶大國,有兩個族回鄉去,我們大致將他們分成兩半,上半部是便雅憫族,下半部是猶大族,每個小圓圈都是一個個小鎮,土地廣大,但大家住的很分散,最上端是撒馬利亞(Samaria),也就是以色列,最下端是以東(Idumaea)。所有被抽中籤的,就需要搬家到耶路撒冷城,並且要放棄原來在郊區的田地,受派住進城內。基列亞巴(希伯倫)、底本、葉甲薛、耶書亞、摩拉大、伯帕列、哈薩書亞、別是巴、洗革拉、米哥拿、音臨門等等,這些是鄉下,離耶路撒冷較遠,比較近的是瑣拉、耶末、撒挪亞、亞杜蘭、拉吉、亞西加等等,而不論或遠或近的鄉鎮,十個鄉鎮就要抽一個住到城內,這是猶大族。便雅憫族的人數較少,土地也較小,迦巴起、密抹、亞雅、伯特利、亞拿突、挪伯、亞難雅、夏瑣、拉瑪、基他音、哈疊、洗編、尼八拉、羅德、阿挪等等,這些城是便雅憫的城,同樣也是十個城鎮抽一個,搬到耶路撒冷。看到這些,就會了解當時被差遣搬家是件不簡單的事。
尼希米記這段記載中,第一個讓我們感動的是,城牆蓋好了,裡面卻空空的什麼也沒有,誰先進去住?領袖。領袖帶頭住到裡面去。「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尼11:1a)所以領袖發揮了帶領的作用。初代教會開始宣道時,第一個受派的人是安提阿教會的主任牧師巴拿巴,還有他們最有前途的實習傳道掃羅,一個是今天的領袖,一個是明日之星,兩個人都同意受派。你是領袖嗎?你願意受派遣嗎?「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徒13:2)因為這兩個人願意被差派,教會才能從巴勒斯坦開始往地中海散佈。

2. 百姓掣籤什一搬遷

其他的百姓抽籤,「其餘的百姓掣籤,每十人中使一人來住在聖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別的城邑。」(尼11:1b)抽籤算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的祭司輪值也是用抽籤的。施洗約翰的父親就是抽中籤進入聖殿燒香,結果天使對他說「你的妻子將要生一個孩子」,他不相信,天使就暫時讓他變成啞巴,「照祭司的規矩掣籤,得進主殿燒香。」(路1:9)以色列人遇到事情不易決定時,就用抽籤來處理。和平教會也曾經抽過籤,我在青契時,那時我們選會長,選了三次都同樣票數,到最後因為支持的人都一樣多,我們就禱告,然後三個會長人選抽籤,抽到的就當會長。

3. 甘心樂意得蒙祝福

有些人是自願去的,不抽籤,這些人就特別蒙上帝的祝福,「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尼11:2)以色列人在蓋會幕時,有很多人是甘心樂意地奉獻,不是抽到了只好去,也不是為了履行責任,而是自願的,聖經說:「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凡甘心樂意獻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做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出35:29)當我們知道教會有需要時,我們會否說「不用派人了,我來!」你們知道現在教會最需要的是什麼嗎?是場地預備。我已經連續幾個禮拜聽到負責場地組的執事說「這個禮拜沒人來搬椅子」,我們有這麼多弟兄(東西蠻重的,姊妹比較不易搬運),我們主日禮拜有一個場地是需要搬椅子,且因為場地是向華神借的,我們需要將其復原,地下室的主日學也有許多東西需要被搬運,好讓孩子們能順利上課,且要再復原,因這些都是神學院的教室。我們第二堂禮拜是三點半開始,你願意十二點半、一點半就來嗎?一個月一次,你願意嗎?否則你三點半來不能作禮拜呢,因為在兩點開始以前我們就需要將所有場地都預備好。很多參加第二堂的會友,在禮拜完後晚些回去,將場地恢復,收拾恢復較沒問題,有很多人會留下來。這看起來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但若沒有人做,場地就沒能被預備及恢復。你願意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侍奉。我希望有一天場地組的執事對我說,「蔡牧師,人太多了,我們要抽籤,因為大家都要來。」我們需要的人手不多,幾個就好,大家輪流來服侍,其實不是很難的事情,目前教會在這方面還需要大家的努力,「我是做第二堂禮拜的,為什麼要十二點多來」,和平教會年輕力壯的都做第二堂,第一堂則都是像我這樣五六十歲的,有五十肩,已經不能搬,不是我不搬,而是我稍微搬一下就馬上痛起來,我們年齡分佈不均,以至於常常找不到人。所以我向你們年輕人發出挑戰,你們的安樂窩是第二堂,你們的使命地是第一堂的前一小時,不是每個禮拜,只要一個月或兩三個月一次,這侍奉就是搬一搬,幾個人就夠了,對你而言是有點不方便,但並非不可能做到,不是嗎?我鼓勵你禱告看看,這算不算是上帝給你的一個呼召、差派呢?因著你甘心樂意,就得祝福。

4. 上帝差遣不計前嫌

上帝帶領的這些人中,有一族很特別,族長的名字叫作法勒斯。猶大族有很多族,但只有這一家人進到耶路撒冷去,可能是他們特別願意侍奉,而這家人的背景並不榮耀,出生不好,上帝卻使用,因他們願意出來服侍:「住在耶路撒冷、法勒斯的子孫共四百六十八名,都是勇士。」(尼11:6)進入耶路撒冷城的468個人,全部都是法勒斯的後代。法勒斯出生時是搶著出來,「隨後這孩子把手收回去,他哥哥生出來了;收生婆說:你為什麼搶著來呢?因此給他起名叫法勒斯。」(創38:29)雙胞胎將出生時,哥哥先伸出一隻手來,收生婆趕快拿紅線綁在他手上,說「這是哥哥」,但手就收回去了,可是首先生出來的手上卻沒有綁線,收生婆就說他為何搶先,那個搶先出生的就是法勒斯。這件事情無足輕重,但他的母親叫作他瑪,他的父親是猶大(也是他的祖父),他是公公和媳婦亂倫所生雙胞胎的老大,他不是正常家庭出生,是一個悲慘家庭亂倫生的孩子,可是這個孩子的後代卻被上帝所接納。上帝不在乎你的出生、背景,不在乎你以前多不好。你回應上帝的「我差遣你」說你肯,祂就祝福你。當你知道法勒斯的背景,你聽到尼希米這段就會很感動,上帝不只挑那家世清白的,或從小就表現很好的,祂只是問你肯嗎?只要你肯,祂就祝福你,差遣你。

為什麼有法勒斯的這個故事?十二支派的老四猶大,大兒子是珥,珥長大以後婚嫁的妻子他瑪成為猶大的大媳婦,但珥的品行不好,上帝處罰他,他就死了,可憐的年輕太太成為寡婦。猶太人是丈夫死了且沒有孩子就斷子絕孫,為了讓哥哥不會斷宗,弟弟就要負責娶嫂嫂,所生的孩子算是哥哥的,這樣哥哥就有後代,這是猶太民族的規定。弟弟就是俄南(Ownan),父親猶大要俄南與他瑪結婚,履行傳宗接代的要求,讓哥哥不會斷宗,而俄南跟他哥哥一樣壞,他說:「我辛苦生的孩子卻不是我的,我不願意」,結果俄南雖願意娶他瑪,卻故意遺精在外,免得給他哥哥留後,所以他嫂嫂生不了孩子,這在醫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Onanism(性交中斷法),就是沿用這人的名字。上帝不悅:「我讓你這樣做是為了讓你死去的哥哥留後,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要了人,卻不給她孩子?」上帝就讓俄南死。兩兄弟都死了,猶大很擔心他第三個小兒子示拉,照理說,示拉長大也要履行要求,猶大心想,如果小兒子也死了怎辦,所以猶大就開始想辦法推託,不讓示拉娶他瑪,要她守寡等待。他瑪是很嫻熟的女子,她一直在等待如何幫死去的先生留後。

當示拉長大了,公公仍不讓他成婚,但他瑪又一定要有孩子,她怎麼辦呢?她知道猶大的私生活不好,當他收割完稻子時,會喝點酒,她就把自己裝扮成妓女。阿拉伯女人全身包裹,只剩兩個眼睛,所以猶大沒有認出她是誰,而一般妓女要收費,這個妓女卻不同,她要猶大手上的柺杖,因為牧羊人的柺杖上都刻有名字,就像印章一樣,猶大就先給了柺杖,並打算隔天再用山羊羔取回。第二天透過朋友拿山羊羔給她,要取回柺杖,結果那地方的人說他們沒有紅燈戶。他說:「糟糕,我風流一夜,那昨天是誰呢?」,猶大取不回柺杖,後來就不了了之,以為沒事了,可是沒有多久,他瑪懷孕了,還是雙胞胎,有人告訴猶大「你的媳婦不守婦道」,猶大很不高興,要將他瑪處死(當時淫亂的婦女只有死刑一途),他瑪就將手上的柺杖拿出來,請公公認一認是誰的柺杖,猶大一看臉都綠了,上面有他的名字,所以猶大認罪,說:「這個媳婦比我有義,因為她一直要為先生留後,是我虧負他,我的三兒子已經可以結婚,但我卻故意不給她,以致於她出此下策。」雖然這個方法,我們今天聽起來很奇怪,但她當時若沒能為先生留後,她會覺得未盡責任。結果猶大就不敢再跟他瑪親近。他瑪就生了謝拉和法勒斯,有綁線的是謝拉,沒有綁線的先出生的是法勒斯。你聽了這個故事會不會覺得法勒斯的身世有點淒涼,他搞不清楚猶大是爸爸還是祖父,可是這個孩子的後代卻被上帝祝福,因著他們肯服侍,他們願意住進耶路撒冷。上帝不計較你的家族以前是如何,祂願意接納你的過去背景,上帝的差遣是不計前嫌的。

5. 便雅憫族加倍恩典

便雅憫則不是只有一個人不好,而是整族都糟糕。在士師記最後的記載中,便雅憫族是很悲慘的,差一點被滅族。便雅憫族的人數較少,但在尼希米的時候,他們願意出來的卻是猶大人數的兩倍多,猶大族是468人,便雅憫是928人,我們從這看出他們願意侍奉,且上帝也不計較他們的過去,他們蒙了上帝的恩典。「便雅憫人中……的子孫,共九百二十八名。」(尼11:7-8)便雅憫族祖先的行為很糟,被以色列十二支派共派代表將他們幾盡殺光,「以色列人又轉到便雅憫地,將各城的人和牲畜,並一切所遇見的,都用刀殺盡,又放火燒了一切城邑。」(士20:48)所以他們後來變成以色列支派裡一個很小的族。他們的祖先淫亂且暴虐無道,當時便雅憫族裡有一座城叫作基比雅,有一個利未人帶著他的妾從外地回來,趕路時在基比雅過夜,基比雅人要欺負這利未人,主人說「不要這樣做,我的女兒讓你們欺負好了」,基比雅人後來就將利未人的妾拉出去,集體強暴致死,這利未人早上起來看到妾已死,非常難過,就將妾的屍體切成十二塊,分送到十二個支派,對以色列人說「你們要講理,為何在上帝的國家裡,有這麼可惡的事情發生」,以色列人很生氣,就派代表到便雅憫族,要他們將基比雅城的人交出來讓他們審判並殺掉。便雅憫族那時很強大,想說誰怕誰啊,不願交出就打起來,結果以色列族幾乎將整個便雅憫族的人殺光,在士師記的最後一章記載,到最後快殺光時,以色列族才發現,「糟糕,我們十二支派只剩下十一支派怎麼辦」,就留有餘數,並為他們找妻子留後。這是便雅憫的背景,是這樣一個暴力且不認錯的族。但這族在尼希米時,奉獻出來的人卻是猶大族的兩倍。上帝不在乎你過去犯多少錯,你的背景如何,只要你肯奉獻,肯被差派,上帝就祝福你、使用你,這是很特別的。

6. 祭司分工殿裡族宗

這城裡面有祭司、利未人,他們搬進去要分工,因為有很多事情要做,「祭司中……還有他們的弟兄在殿裡供職的,共八百二十二名;……還有他的弟兄作族長的,二百四十二名;……還有他們弟兄、大能的勇士共一百二十八名。」(尼11:10-14)全部加起來共有1192名祭司被派到城內,他們分成三組。第一組在聖殿裡面供職,負責敬拜耶和華上帝和教導,以我們教會對照而言就是禮拜部和教育部。另一組是負責家庭事工,就是做族(組)長的留意弟兄姊妹的家裡,例如夫妻吵架的協調,這部分在我們教會應該是屬於關懷部、小組部和青年部。還有一組是對外的,就是如何對外出去打仗,這群大能的勇士有128人,在我們教會應該屬於宣道部和社區部。教會現在的長老也是一樣,有負責向上的(向上帝),有負責向內的,有負責向外的,各有分工,不只如此,還有其他分工。初代教會的使徒遇到事情做不完,就選出執事來分工,「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3-4)

7. 利未維修祈禱稱謝

只有祭司並不夠,還有利未人,利未人有負責維修的,有負責祈禱時帶頭稱謝的,就是我們的敬拜團,「又有利未人的族長沙比太和約撒拔管理神殿的外事。祈禱的時候,為稱謝領首的……在聖城的利未人共二百八十四名。」(尼11:16-18)管理聖殿就像我們的總務部、行政部、資訊部和財務部,管理神殿的外事就如房屋漏水的修繕,處理行政事務等又有一組人。祈禱稱謝的是敬拜的一組,就是我們的聖樂部和敬拜團。上帝給我們各人有不同的恩賜,有人負責禮拜教育,有人負責關懷小組青年,有的負責宣道社區,還有負責行政以及讚美的,「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他們很認真地將教會的事務管好。現在我們教會有十二部的長老,和尼希米時的分工差不多,需要有各式各樣恩賜的人,敬拜團每個禮拜都有一組人在一起,但我們總務部的場地組最可憐,找不出一組人來,所以變成是每個禮拜都要找看誰可以來,我希望有一天總務部的執事會跟我說:「人數已經太多了,不用再找人了」,多到要抽籤才可以做,我們的年輕人應該不是這麼少,可是大家沒有感覺,或是沒有感動,或是沒有聽到這樣的訊息,我是第二堂禮拜為何要這麼早來?願意離開你生活的舒服規律,為了上帝的緣故,早點來協助場地的整理和預備,這就是差遣。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

1. 甘心侍奉上帝記念

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屬靈的功課。如果你不是被抽中籤,而是甘心樂意的侍奉,上帝會特別祝福你,上帝不會忘記你為他所做的工,為愛心所做的服侍,「因為神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來6:10)上帝會紀念。

2. 愚拙軟弱上帝揀選

上帝不一定挑選強大的,有時祂挑選弱小的,只要你願意做,上帝不在乎你是強壯或是軟弱,關於你的背景、出生、過去,上帝都不計較,上帝只問你說:「你願意被我差遣嗎?你願意去做嗎?你願意,我就接受你。」所以聖經特別說:「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1:27)我們有時覺得自己不會而不敢做,常常用這樣來推拖,上帝說:「我不在乎你會不會,只問你肯不肯,你肯我就用你,不是在乎你是強壯或軟弱。」

3. 獻上恩賜不分貴賤

也許你會說「我能做的有限」,其實沒有一個人可以被缺少,我們每一個部門都需要人,像兒童部,大人禮拜,小朋友怎麼辦?就得有人在那邊陪伴、照顧和教導孩童,這很重要。不要分恩賜的貴賤,每一個人都重要,你越認為不需要,其實上帝說那個越需要。「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12:22)

4. 耶穌門徒照樣差遣

耶穌對他的門徒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差遣就差遣,可是「怎樣」和「照樣」就令我們戰驚謹慎。父怎樣差遣耶穌基督呢?從天上的榮華富貴,到地上沒有枕頭的地方,到衣服被剝光,被掛在十字架上犧牲,這是非常大的犧牲,而耶穌說「照樣」差遣。所以被差遣是真的要付代價。你知道台灣人和日本人的移民有什麼不同嗎?日本人移民是有計畫的,移民去一個地方之前,有醫生、律師、老師----等等後才移民,這樣住在國外才不會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是為了日本國,不是為了上帝國。我很佩服有個教會也是這樣做,如果不夠人就不去開拓教會,只有一個人是無法運作的,一定要整個團隊過去。

那時人們說恆春沒有醫生,其實我沒有離開我的專業,我在恆春也是做醫生,然而在不同的地方做醫生就是挑戰。我在台大是精神科,在恆春則什麼科都要看診,更不要說從醫生轉行做牧師,那又是另一個代價。我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我的意思是說,當上帝國或教會有需要時,你是否肯離開安樂窩,受差遣來做改變?希望尼希米記這段記載,讓我們看到可以學習的功課。

Ⅴ、結論:我在這裡 請差遣我

上帝一直在找人。上帝的國度、上帝的恩典要給全世界的人,就需要從亞伯拉罕開始一代一代的傳承。上帝在問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你是否肯和以賽亞一樣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你敢這樣說嗎?「我願意離開安樂窩,前往我的使命地。」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祢願意被上帝差遣,我們今天才有福音,我們才有聖誕節,我們這些罪人才有生命改變的可能。主,這個福音從亞伯拉罕開始,經由歷世歷代的宣教士,直到所有的弟兄姊妹,他們都願意為了上帝國的緣故,離開舒服安樂的地方,去到一個新的環境。為了上帝國的緣故,他們願意付代價。主,尼希米建耶路撒冷城也是一樣,有一群弟兄姊妹願意被差遣,離開他們的故鄉和城鎮,進到耶路撒冷城裡。主,我不知道祢在我們當中有怎麼樣的呼召,可是我相信祢還在呼召,當我們當中有人願意甘心樂意地回應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我已經預備好了。』就求祢來差遣我們,求祢來使用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12月 13

[講道影片] 重建系列 (十六):敬拜 (Worship)

重建系列 (十六):敬拜 (Worship)(台)

重建系列 (十六):敬拜 (Worship)(華)
主講:蔡茂堂牧師

重建系列 (十六):敬拜 (Worship)
講道大綱:

I. 引言: 上帝派遣耶穌降世的最終目的

II. 歷史的回顧
1. 586BC 猶大亡國被擄巴比倫 (王下25:8, 11)
2. 538BC 波斯王古列釋放歸回 (代下36:23)
3. 535BC 所羅巴伯開始建聖殿 (拉3:8)
4. 521BC 大利烏王再肯定建殿 (拉6:11)
5. 516BC 第二聖殿完工並獻殿 (拉615-16)
6. 458BC 以斯拉發起屬靈復興 (拉7:7-8)
7. 445BC 尼希米返鄉重建城牆 (尼2:1, 11)
8. 445BC 五十二天完工獻城禮 (尼6:15)


III. 真誠的敬拜
1. 分別為聖敬拜神 (尼12:30; 詩24:3-4)
2. 高聲讚美榮耀神 (尼12:28; 詩147:1)
3. 數算恩典感謝神 (尼12:31; 詩9:1)
4. 公開宣揚見證神 (尼12:38; 尼4:3)
5. 吟詩樂器歌頌神 (尼12:27, 46; 詩150:4)
6. 全家歡樂享受神 (尼12:43; 詩96:12)
7. 奉獻還願答謝神 (尼12:43-44; 詩56:12)


IV. 屬靈的功課
1. 追求聖潔而親近上帝 (來12:14)
2. 欣賞上帝創造而讚美 (詩8:1)
3. 數算恩典而感謝上帝 (林後9:15)
4. 打勝仗作美好的見證 (提前6:12)
5. 口唱心和同心讚美主 (弗5:19)
6. 不論處境靠主大喜樂 (腓4:4)
7. 獻上聖潔生命作活祭 (羅12:1)


V. 結論: 上帝在尋找真誠的敬拜者 (約4:23)
 

【默想】
1. 你認為敬拜的本質是指什麼?
2. 真誠的敬拜包括了那些內容?
3. 你學到什麼敬拜的屬靈功課?



【金句】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
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約4:23

星期六, 12月 12

[講道集] 重建系列(十四):盟誓 Covenant

重建系列(十四):盟誓 Covenant

經文:尼希米記第十章1,28~29節
時間: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重建系列 (十四):盟誓 (Covenant)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我有一本聖經,是就任路加傳道會總幹事時,蔡國山牧師(工福)送給我的,封面寫著聖經,內頁寫著「新舊約全書」。若要用一個字來代表聖經,應該就是「約」,這就是我今天要證道的主題「盟誓」。上帝跟我們之間的關係用一個字來代表就是「約」或是「盟誓」,「盟」就是兩方的結合,英文叫作Covenant。今天的經文裡尼希米帶領一群領袖和弟兄姊妹與上帝簽下誓約,「其餘的民、祭司、利未人、守門的、歌唱的、尼提寧,和一切離絕鄰邦居民歸服神律法的,並他們的妻子、兒女,凡有知識能明白的,都隨從他們貴冑的弟兄,發咒起誓,必遵行神藉他僕人摩西所傳的律法,謹守遵行耶和華―我們主的一切誡命、典章、律例。」(尼10:28-29)立誓約的人有省長尼希米,副省長西底家(我給他的稱謂),還包括21位祭司,17位利未人,44位貴冑,加起來共84個人帶頭簽名,且所有老百姓也跟著他們一起簽名。這個約中有很重的誓言--「發咒起誓」。不只「起誓」,而且還「發咒」。「發咒」就表示如果我沒有遵守誓約就天打雷劈遭受天譴。發咒的英文是Curse,起誓的英文是Oath。到底「約」是什麼東西?這個「約」有那麼嚴重嗎?是什麼事情嚴重到要發咒起誓?

Ⅰ、引言:咒誓鸚鵡

很多人不明白發咒的嚴重性,有一隻鳥也不明白。有個故事說有隻很漂亮、會講話的鸚鵡,遺憾的是,牠先學到的話是發咒起誓,所以看到人就會叫著「發誓讓你死、讓我死……」,講的都是一些很難聽的話,主人很頭痛,一直想要教牠說些好聽的話,但就是學不好。主人很生氣,將牠關進籠子裡,結果關進去反而罵得更凶,接著主人不拿飼料餵牠,牠因為肚子餓,罵語依舊。最後沒辦法只好關牠到冰箱裡,起初還照罵不誤,不久聲音就停下來了,主人以為牠凍死或窒息而死,打開冰箱一看,鸚鵡臉色慘白,發不出半點聲音,主人說:「奇怪了?你怎麼不罵了?」鸚鵡說:「我再也不罵,從現在開始我絕對不再發咒起誓了。」主人覺得很奇怪,不過還是原諒牠。隔了一會兒,鸚鵡問主人說:「請問冰箱裡面的那隻鳥(雞)是做了什麼壞事啊?」這樣你們就知道發咒起誓有多嚴重了。

Ⅱ、盟誓的上帝(God of Covenant)

1. 天地的約(Covenant of Nature):自然律


我們的上帝是起誓的上帝,表示他講話算話、說到做到,整本聖經用「約」作名稱、作代表。「約」在神學上叫作「盟誓神學」(詳見福音週報的牧函)。「耶和華如此說:若是我立白日黑夜的約不能存住,若是我未曾安排天地的定例。」(耶33:25)這讓我們知道上帝是用起誓的態度創造天地。「約」有永不改變的意思,祂是以約的態度來造天地。而科學家也是根據這個態度去觀察上帝所定下的律是什麼,我們就叫作「自然律」。所有的自然律都是上帝在創造天地時所立下的,不是任意的,是按照祂所定的持續運作下去,這是一個「約」的態度。

2. 亞當的約(Covenant of Human):道德律


上帝造亞當時,也與亞當立下一個約,這約就是上帝對亞當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6-17)這個約束裡包含處罰、有發咒的意味在裡面。結果亞當還是吃了,他沒有守這個約,這個亞當的約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道德律」。自然律不會叛逆,自然律上帝定了就定了,道德律的特點就是選擇。人可以選擇叛逆,選擇背約。

3. 亞伯拉罕的約(Covenant of Abraham):地與裔

上帝呼召亞伯拉罕時,與他立約,要賜給他兒子、後裔、土地,亞伯拉罕說,我怎麼知道你說話算話呢?上帝說很簡單,你取一隻羊、一隻牛,把牠們剖成兩半,放兩邊,我要與你立約,耶和華上帝就用火把的形式在當中走過去,「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創15:17-18)提到上帝發咒起誓,上帝是用盟誓咒誓的方式跟亞伯拉罕立這個兒子、後裔、土地的約。

4. 摩西的約(Covenant of Moses):頒十誡

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上帝派摩西把他們拯救出來以後,帶他們到西乃山跟他們立約,這個約就是兩塊石版上的十誡,石版上寫著,我作你們的上帝,我保護、帶領你們,但是你們作我的百姓,就要照十誡上面的約做,不可偷竊、不可姦淫,要守安息日等等,「你們要守我的安息日,敬我的聖所。我是耶和華。你們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誡命,……我要在你們中間行走;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利26:2-3, 12)這就是上帝藉著摩西跟以色列人所定的「西乃之約」。

5. 大衛的約(Covenant of David):應許裔


大衛做王時,他想要蓋聖殿,上帝不要他蓋,因為他的手沾滿了血,要由他的後裔來蓋,當時上帝說了一段很特別的應許,一般稱為「大衛的約」,「你壽數滿足歸你列祖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代上17:11-12)「直到永遠」這四個字讓猶太人認為,將來會有一個王是大衛的後裔,會把上帝的恩典帶到他們當中,直到永遠。看來不是所羅門王,因為他年老時就糊塗了。所以猶太人一直在等這個約的實現,這約叫作「彌賽亞之約」。聖誕節時有人會唱彌賽亞,彌賽亞就是上帝應許要給大衛王的後裔,是將真平安帶給世人的那位,猶太人至今仍在等待。基督徒認為彌賽亞已經來了,就是耶穌基督,個約已經實現了。這約應許大衛的後裔,會成為君王,他的國位會堅固到永遠。

6. 新約(New Covenant):心約

猶太人雖然有摩西給的十誡,可是他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守約。所以後來上帝讓先知耶利米看到一個新的盼望,就是上帝要定一個新約,這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所以這個新約也可以叫作「心的約」。聖經這樣說:「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31:31, 33)耶穌受死之前,設立最後的晚餐上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26:28)基督徒相信那個新(心)約已經來了,就是在耶穌基督的身上。這個週末我們有一些人上洗禮班課程,他們就是要跟上帝立下這個約在他們心裡面,表明自己願意作上帝的子民,願意讓上帝作他的主,來改變他的生命,希望與上帝在這個約裡,進入一個新的關係。

Ⅲ、聖別的盟誓(Covenant of Holiness)

1. 遵行神的律例典章


現在我們要從聖經裡面尼希米與這些人所簽約的內容,學習到底上帝要我們過怎麼樣的生活呢?第一就是,生活上要依照上帝藉著摩西所頒給我們的律法而行,遵行上帝的律例典章。「都隨從他們貴冑的弟兄,發咒起誓,必遵行神藉他僕人摩西所傳的律法,謹守遵行耶和華―我們主的一切誡命、典章、律例。」(尼10:29)這是他們所許下的約。這個約在摩西的時代就許過一次,摩西警告他們說:「你若不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不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這以下的咒詛都必追隨你,臨到你身上」(申28:15)後來他們沒有守約,上帝就讓他們亡國,約上所講的處罰他們都承受了,「他們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不專心敬畏耶和華,不全守自己的規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華吩咐雅各後裔的律法、誡命。」(王下17:34)這是在北國快要滅亡時先知說的,因為他們不照上帝的律例典章去做,所以他們面臨上帝的審判。等到耶穌來的時候,許多基督徒認為這是新的時代了,所以舊約不必守了。但是,耶穌說不是這樣,律法不會廢去,你們做不到的我幫你們忙,我會幫助你們來成全。「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7-18)

2. 避免信仰不同婚姻

第二是關於婚姻生活。他們發現如果結婚的對象信仰不同的話,會影響自己的信仰。所以他們就發誓說:「不將我們的女兒嫁給這地的居民,也不為我們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尼10:30)我們的女兒不嫁給不同信仰的人,兒子不跟不同信仰的人結婚,因為這會影響我們後代的信仰。他們很在意這點,這不是種族問題、基因問題、血統問題,而是信仰的問題。摩西在出埃及時對他們說過:「不可與他們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他們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因為他必使你兒子轉離不跟從主,去事奉別神,以致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速速地將你們滅絕。」(申7:3-4)所以在婚姻生活上,如何考量這個部份,是我們每一代的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所羅門的問題就是在婚姻上,他年老時結婚的對象就是外國人,「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王上11:4)以致不只他垮掉,連整個國家也因為他而垮了。新約也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林後6:14)所以在他們的約裡也包括婚姻關係,希望上帝的信仰在婚姻裡也作主作王。

3. 謹守安息聖日聖年

第三是安息日,就是要休息。作上帝的子民要注意,不能一直工作,一定要休息,「這地的居民若在安息日,或什麼聖日,帶了貨物或糧食來賣給我們,我們必不買。每逢第七年必不耕種,凡欠我們債的必不追討。」(尼10:31)最近有些台灣人也說,如果美國進口牛肉到台灣,只要我們不買,就不會受它影響,當時百姓也是這樣想。因為尼希米帶那些人回來之後,住在周遭的人都不是猶太人,因此他們每天都做生意,之後百姓即立約說,安息日絕對不做生意。還有安息年,第七年絕對不耕種,就是讓土地休息。這是不容易,第七年不耕種第八年可能就沒得吃,這需要很有信心才敢這樣做,土地要輪耕。而且人家欠他們錢,第七年以後就不討債,他們願意照這約做。安息日就是要休息,不只你要休息,所有人、牲畜都要休息「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20:10-11)這表示上帝很在意我們的休息。這次講道我覺得是講給自己聽的,因為這點我做得很不好,我的休息很不固定。要做上帝的子民,不只要把聖經讀好,常常禱告,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在作息上,也須要工作時好好工作,休息時好好休息。上帝看重我們的休息,有沒有過平衡的生活,讓我們的身體可以有工作、休息的循環,維持身體的健康。以色列人不是,他們休息時就想著趕快去做生意,「安息日怎麼還沒結束呢,我們想趕快過去多賺一點錢」,他們休息時也忙碌地籌算工作的事,「你們說:月朔幾時過去,我們好賣糧;安息日幾時過去,我們好擺開麥子;賣出用小升斗,收銀用大戥子,用詭詐的天平欺哄人。」(摩8:5)到我們新約時說,安息日已經過去了,可是主給我們另外一天叫作主日,所以我們是用禮拜天作禮拜,不是用禮拜六,「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來4:9)

4. 什一奉獻支持聖工
第四是奉獻。十根玉米挑一根來奉獻,叫作什一奉獻。利未人(牧師)收取百姓什一奉獻時,亞倫的祭司會在一旁看,因為利未人也要從他收的什一裡面拿什一來奉獻。「利未人取十分之一的時候,亞倫的子孫中,當有一個祭司與利未人同在。利未人也當從十分之一中取十分之一,奉到我們神殿的屋子裡,收在庫房中。」(尼10:38)所以牧師也要奉獻,每一個人都要奉獻。每當我們談奉獻時什一奉獻常常被提出來討論,現在是新約時代了,要不要什一?什一太多還是太少?現在是恩典時代,還講什一嗎?我們現在要建禮拜堂,什一夠嗎?後來他們沒有什一奉獻,所以先知就罵他們偷竊上帝的東西,因為什一奉獻是歸給上帝的,「人豈可奪取神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瑪3:8)耶穌講一個故事,「又見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錢,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裡,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路21:2-4)這個寡婦的奉獻是影響她的生活所需,換言之,如果我們的奉獻是需要日常生活節儉一點的話,我們的奉獻就是耶穌所喜悅的,這樣看來奉獻不是十分之一的問題。比如說學生很窮,他可能不必奉獻十分之一,他可能不奉獻,因為父母給他的生活費可能夠用而已,或奉獻一點點,像寡婦的兩分錢,上帝說這樣的奉獻很好。等你開始賺錢時,特別上帝開始祝福你的時候,那時你就知道,你的奉獻是否影響到你的生活?如果對你的日常生活沒有影響,這樣的奉獻不會得到上帝所特別讚賞的。寡婦奉獻的可貴不是多少的問題,而是即使影響她的生計,仍然願意奉獻。有人說要知道愛不愛上帝,就看你在奉獻時會不會感覺到痛。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

1. 信仰的實踐:生活


從這段經文我們學習到什麼功課?第一,所有的信仰必須要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才有意義。耶穌講到撒馬利亞人的故事,講完就問提問題的律法師,哪一個人是這個被打的人的鄰舍?律法師「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路10:37)信仰若不能實踐,對我們就沒有意義。尼希米的信仰正是如此,所以尼希米帶百姓發誓說,我們願意照著去做。

2. 婚姻的盟誓:關係

第二,信仰在你的婚姻裡面扮演什麼角色?你在決定婚姻對象時,信仰會列入考慮嗎?你結婚以後,信仰在你的婚姻盟誓當中,會照著去做嗎?婚姻是一個盟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最親近的關係就是婚姻關係,而上帝在婚姻關係裡又佔什麼樣地位?有些男人結婚後看到更喜歡的,就想盡辦法讓妻子離開,用騙的騙不走,就用拳頭暴力,讓她受不了,這樣就可以離婚,另外再娶老婆,「因耶和華在你和你幼年所娶的妻中間作見證。他雖是你的配偶,又是你盟約的妻,你卻以詭詐待他。……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休妻的事和以強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惡的!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不可行詭詐。」(瑪2:14-16)先知說,上帝厭惡我們這樣做,因為這是盟約的妻,是在上帝面前許下咒誓的妻。所以在婚姻生活中,我們的信仰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3. 謹守安息日:作息

再來是有工作也要有休息。我想今天講完後我要悔改,晚上你們就看不到我寄email了,我會好好地睡覺,希望這樣可以服侍久一點,因為聖經說這是上帝與我們立約的證據,「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我之間世世代代的證據,使你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你們成為聖的。」(出31:13)

4. 金錢的奉獻:經濟

最後是經濟生活,瑪門就是經濟的問題,「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太6:24)我這次去創啟地區,有機會跟一些慕道友談道,與他們談到金錢關係,我分享,其實基督教(上帝)不在乎你賺多少錢,只要你不騙不搶不偷,正正當當地賺錢,你賺多少上帝都覺得可以,因為每個人的天份和賺錢的機會都不相同。可是上帝卻在意你所賺的錢怎麼使用,讓你進天國的不是你怎麼賺錢,而是你怎麼花錢,為什麼?因為耶穌說最後他要決定哪些人可以進天國時,是看我們怎麼使用我們的錢來做區分的。他說最後會有兩群羊到他面前,他就把綿羊放到右邊,把山羊放到左邊,跟那些綿羊說,你們可以進入我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那些綿羊說,我們從來沒有看過耶穌,耶穌說,當你把事情做在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請問你,你需要給人家東西吃得花錢嗎?你要給人家衣服穿得花錢嗎?都需要。你把錢花在哪裡?另外的山羊就覺得奇怪,為何我們沒有變成綿羊,耶穌說:「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太25:42-43)但那些山羊說,我們從沒有看過耶穌,如果看見你,我不只給你吃,還給你滿漢全席,耶穌說,因為你們沒有給最小的一個吃,你們就是沒有給我吃。我的體會是,我們對上帝說:「我愛祢、我疼祢,我願意服侍祢」,上帝會說:「很好,但是你將怎麼使用你的錢?」這不是指錢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而是,當我們用錢時,是否把上帝的心意考慮進去?什一奉獻的危險是以為守什一,就完成奉獻的責任了。一個月賺一萬元,奉獻一千元,上帝祢就管這一千元,另外九千元我自己管,怎麼花是我自己決定。這是最大的危險。上帝在意的不是怎麼分,而是你用每一塊錢時會說:「上帝啊,我這樣用你喜歡嗎?我這樣用你在意嗎?」當錢用在自己吃、用在孩子上學,上帝也會喜歡的話,這也是奉獻。使用我的每一塊錢,都在上帝的面前,問上帝說,我該怎麼用是合你心意的,我認為這才是一個真正奉獻的態度,當我們的奉獻是百分之百的,就不會去計算是奉獻多少。對某些人來講,他可能需要用十分之五在自己家裡,對某些人卻是十分之一用在自己家裡就夠了,因為上帝給他太多了,所以我們奉獻出去以外剩下的錢怎麼用,是上帝將來會審問我們的重點。

Ⅴ、結論:

 獻上自己作活祭

 分別為聖蒙喜悅


這樣說來,他們與上帝所簽的誓約,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來講有四個部分:言行舉止、人際關係、生活作息、金錢經濟。上帝要的不是我們的錢,而是我們的人。我們的言行舉止、工作、休息、婚姻、生活、以及經濟。「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 分別為聖,「聖Holiness」就是我們每天會在言行舉止、人際關係、生活作息、金錢經濟,這四方面討上帝的喜悅,這樣就是一個分別為聖的人,也就是一個在生活上對信仰在意的人。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我們看見尼希米不只是把城牆蓋起來,還請文士以斯拉把上帝的話讀給他們聽,又帶領弟兄姊妹在上帝面前有禱告的生活、節慶的敬拜。親愛的主,他們甚至願意在上帝面前許下重誓說:「願意把這個信仰放到生活裡,願意在生活中遵照上帝所吩咐的去行,並且在婚姻生活中,在經濟生活中,在作息中,願意尊上帝為大,討上帝的喜悅。親愛的主,求祢幫助我們,讓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也能像他們一樣討祢的喜悅。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三, 12月 9

[講道影片] 重建系列 (十五) 差遣 (Sent)

重建系列 (十五) 差遣 (Sent) (台)


重建系列 (十五) 差遣 (Sent) (華)


重建系列 (十五) 差遣 (Sent)

講道大綱:

I. 引言:亞伯拉罕的挑戰 (創12:1-3)

II. 差遣的上帝 (God of Sending)
1. 亞伯拉罕蒙差遣踏上信心之路 (來11:8)
2. 摩西蒙差遣拯救以色列出埃及 (出3:10)
3. 以賽亞蒙差遣勸告以色列悔改 (賽6:8)
4. 主耶穌蒙差遣在十架成挽回祭 (約壹4:10)
5. 使徒保羅蒙差遣往外邦傳福音 (徒22:21)
6. 主耶穌差遣門徒到地極作見證 (徒1:8)


III. 尼希米的差遣 (Nehemiah’s Sending)
1. 領袖帶頭先受差遣 (尼11:1a; 徒13:2)
2. 百姓掣籤什一遷移 (尼11:1b; 路1:9)
3. 甘心樂意得蒙祝福 (尼11:2; 林前9:17)
4. 上帝差遣不記前嫌 (尼11:6; 創38:29)
5. 便雅憫族加倍恩典 (尼11:7-8; 士20:48)
6. 祭司分工殿裡族宗 (尼11:12-14; 徒6:3-4)
7. 利未維修祈禱稱謝 (尼11:16-17; 彼前4:10)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
1. 甘心侍奉上帝記念 (來6:10)
2. 愚拙軟弱上帝揀選 (林前1:27)
3. 獻上恩賜不分貴賤 (林前12:22)
4. 耶穌門徒照樣差遣 (約20:21)


V. 結論: 我在這裡 請差遣我 (賽6:8)
 


【默想】
1.你對於亞伯拉罕蒙召的經驗有何感想?
2.聖經中的上帝為何是一位差遣的上帝?
3.從尼希米的差遣學到什麼屬靈的功課?


【金句】
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
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以賽亞書6:8

星期日, 11月 29

[講道影片] 重建系列 (十四):盟誓 (Covenant)

重建系列 (十四):盟誓 (Covenant)(台)
重建系列 (十四):盟誓 (Covenant)(華)


重建系列 (十四):盟誓 (Covenant)


經文:尼希米記10章1,28-39節

講道大綱:

I. 引言:咒誓鸚鵡
 
II. 盟誓的上帝 (God of Covenant)
1. 天地的約 (Covenant of Nature):自然律 (耶33:25)
2. 亞當的約 (Covenant of Human):道德律 (創2:16-17)
3. 亞伯拉罕的約 (Covenant of Abraham):地與裔 (創15:17-18)
4. 摩西的約 (Covenant of Moses):頒十誡 (利26:2, 12)
5. 大衛的約 (Covenant of David):應許裔 (代上17:11-14)
6. 新約 (New Covenant):心約 (耶31:32-33)


III. 聖別的盟誓 (Covenant of Holiness)
1. 遵行神的律例典章 (尼10:29; 申28:15; 王下17:34-35; 太15:14)
2. 避免信仰不同婚姻 (尼10:30; 申7:3-4;  王上11:4; 林後6:14)
3. 謹守安息聖日聖年 (尼10:31; 出20:10-11; 摩8:5; 來4:9)
4. 十一奉獻支持聖工 (尼10:38; 申12:11; 瑪3:8; 路21:2-4)


IV. 屬靈的功課
1. 信仰的實踐:生活 (路10:37)
2. 婚姻的盟誓:關係 (瑪2:14-16)
3. 謹守安息日:作息 (出31:13)
4. 金錢的奉獻:經濟 (太6:24)


V. 結論: 獻上自己作活祭 分別為聖蒙喜悅 (羅12:1)


【默想】
1. 盟約對於以色列人有那些意義?
2. 盟誓對於今日基督徒意義何在?
3. 我們該如何獻上自己成為活祭?


【金句】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
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羅12:1

星期六, 11月 21

[講道集] 重建系列(十三):禱告 Prayer

重建系列(十三):禱告 Prayer
經文:尼希米記第九章1~5a節,38節
時間:二00九年十一月八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大家可能會覺得司會頌讀聖經的方式有些不同,怎麼是司會讀一句,會眾讀一句?這叫作啟應的誦讀法。在這一章聖經裡,以斯拉他們是這樣頌讀的,請注意看第4、第5節,他們有兩組人,一組是利未人,帶領會眾大聲哀哭,求上帝赦免他們的罪,另外一組人則高聲讚美上帝的恩典。後面一整章則是一個禱告,「你」就是上帝,且有「我們」與「他們」,整本聖經中所記錄的禱告內容,字數最多最長的就是我們今天的經文(並非約翰福音第十七章),這是以斯拉帶領以色列百姓在上帝面前所作的一個很長的禱告。在前面七章中,尼希米將城牆蓋好,第八章開始他就退到幕後,文士以斯拉出來當領導。他怎麼領導?先前百姓請他拿聖經來讀給眾人聽,讀到聖經說要過節,他們卻有七十年都沒有過節,又恰巧當時已接近七月十五日,他們於是就遵照聖經過節慶,大大地過節。不久我們也要過聖誕節,今年的聖誕節我們要於十九日在華神慶祝,所以記得要好好的過節,這是上帝的心意,要我們作基督徒不是只有讀經和禱告,還要過節。住棚節從七月十五日到二十一日,而今天的經文提到二十四日聚集禁食,所以二十一日才歡慶結束,二十四日就披麻帶孝,這些人的情緒起伏怎如此大?一個敬拜上帝的人,一個被上帝復興的人,他會否常常面對這種拉扯的力量?一方面看到上帝的恩典,就讚美上帝,一方面看到自己的罪惡,就哀哭,這種看到自己的罪而哀哭的感覺,我們很不容易了解。

Ⅰ、引言:認罪 Confession

有一位神學家為了讓我們體會那是什麼感覺,就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對年輕的夫妻想佈置客廳,就一起去買沙發,看見一套很漂亮的沙發,質料上等且昂貴,他們決定要買下,店員對他們說:「請問你們的孩子幾歲?」他們說:「最大的四歲半,再來一個兩歲,還有一個是六個月大。」店員就說:「我告訴你,這套沙發的布料很特別,如果有東西沾上去就清理不掉,所以我勸你還是買那種看起來比較深色的沙發,或是顏色比較花一點的,這樣即使孩子弄髒沙發,你也不會太生氣。」這個媽媽覺得被侮辱,心想:「孩子是我的,怎麼教是我的事情,你是賣沙發的,我高興想買這套沙發,你管不著,還想告誡我。」她說:「我最認識我的孩子,這點沒有問題,我將他們教的很乖,雖然還很小,可是你不要小看我教育孩子的能力。」店員說:「好吧,既然你要買,我已經向你警告過了,這套沙發很昂貴,布料很特別,沾了髒的東西就永遠清理不掉。」他們就高高興興地買回家去。回到家中,媽媽就將三個孩子叫來,讓他們站在沙發面前,就像上帝將亞當帶來讓他站在那棵生命樹前完全一樣,告訴他們:「這園子裡的每一張椅子都可以坐,每一張床你都可以跳,可以躺、可以丟東西,什麼都可以,唯一這張椅子(聽清楚),不可以碰、不可以坐、不可以看、不可以好奇,這張椅子一弄髒,就永遠洗不掉!」小孩都說好,過了幾天,聖經創世紀的故事就在這個家庭上演了,很不幸地,有東西沾在那套沙發上,媽媽生氣地趕緊跑過來說:「唉呀!才買了幾天,這套幾十萬的沙發就毀了。」她將老大叫過來,「是不是你弄髒的?」老大哭了,再叫老二過來,「是不是你弄髒的?」老二也哭了,問老三,他只有六個月大,他就只會笑。神學家說,這就叫作悔改認罪,你知道那種感覺嗎?將一件好好的東西弄髒了,留下一個洗不掉的污漬,不知怎麼辦,感到很難過。三個人當中,誰公開承認是自己做的,就得接受處罰,那個媽媽就說:「你們聽清楚,老闆跟我說,這張椅子弄髒就永遠洗不乾淨,你們知道什麼叫作永遠嗎?如果你們都不知道,誰也不認罪,就給我永遠站在這邊。」認罪的感覺是很懊悔,對於事情已經被搞砸的情形深感難過,是會哭而笑不出來的,這叫作認罪。以斯拉他們那天所有的禱告是認罪的禱告,他們身披麻衣、頭灑灰土,代表悲哀、痛苦的一件事。

Ⅱ、屬靈復興二步曲
1.讀經與禱告bible and prayer:啟示與回應


剛才提到,他們情緒的起伏很大,他們讀了聖經,然後作了一個很長的禱告,這是他們進到屬靈復興的兩大動作,第一是從上帝的話得到啟示,「要平生誦讀,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神,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申17:19)對上帝的話、對得到的啟示,向上帝有一個很長的禱告,來回應上帝給他們的啟示,「他禱告神,神就喜悅他,使他歡呼朝見神的面;神又看他為義。」(伯33:26)

2.喜宴與禁食feast and fast:神恩與己罪

當你讀經禱告,你的情緒就會產生這種起伏,你會從聖經中看見上帝的恩典和自己的敗壞,看到上帝的恩典會感到喜樂,好像看到好吃的東西,像是喜慶的感覺,「要獻平安祭,且在那裡吃,在耶和華―你的神面前歡樂。」(申27:7)看到自己的罪就吃不下東西,禁食禱告哀哭,在上帝的面前認罪,「他們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當日禁食,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撒上7:6)

3.歡樂與哀慟 merry and mourn:感恩與認罪

你歡喜享宴的時候,心情是快樂的,你禁食時,心情是哀痛的,這兩種情緒是兩極化,在上帝的面前想到上帝的美德就歡樂,「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美德;我必在錫安城的門因你的救恩歡樂。」(詩9:14)可是又想到自己的罪,就哭泣認罪,「以斯拉禱告,認罪,哭泣,俯伏在神殿前的時候,有以色列中的男女孩童聚集到以斯拉那裡,成了大會,眾民無不痛哭。」(拉10:1)

4.稱頌與哀求praise and petition:敬拜與悔改

然後就會將歡樂化成歌頌和讚美,在上帝面前敬拜,「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以聖潔的妝飾敬拜耶和華。」(詩29:2)將內心的哀泣變成悔改認罪的哀求,「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51:17)剛才司會頌讀的部分就是歌頌的禱告(耶和華上帝赦免解救我們,祂充滿恩典),會眾誦讀的就是認罪的禱告(我們的祖先犯罪背逆,硬著頸項離開上帝),在這兩者間一直互相交替,從亞伯拉罕述說到他們亡國,將歷史作成一個回溯的禱告。結論則是請一個文士來,開立文件,讓大家簽名蓋章,說:「上帝啊,這樣的循環夠了,我們在祢面前立志,不要再掉入這種一下讚美、一下流淚的循環中,求上帝讓我們不要再這樣做了,真的能過一個完全讚美祢的生活。」這可以說是這一章經文給我們的教導。

Ⅲ、稱頌與哀求輪唱
1.神揀選救贖、人狂傲自主election & emancipation vs.arrogance &autonomy


所以它是稱頌和哀求的一個輪唱,一邊先唱,另一邊後唱,是一個輪唱的禱告(antiphone對唱曲),首先唱的是上帝揀選亞伯拉罕,上帝藉著摩西救贖他們離開埃及,「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我們本該常為你們感謝神;因為他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帖後2:13)所以從Election和Emancipation看見上帝的恩典,讀這段時,其中一半的人是這樣高聲唱著讚美上帝。接下來他們就馬上想到,先祖在沙漠沒有水喝或水的味道有問題時,就開始抱怨著不如回埃及,不要跟著摩西了,開始驕傲自大,上帝揀選(election)和釋放(emancipation)他們,他們的回應竟是自大(arrogance)和自主(autonomy),想要自己作主,不想聽上帝的,「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提後3:2)這是第一輪。

2.神帶領供應、人立偶拜金prompt & provide vs. gods & greed

上帝原諒他們,不與他們計較,將他們引領到曠野,供應他們吃喝,上帝引導(prompt)和供應(provide)他們,「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賽58:11)結果,他們卻自己造了一尊金牛犢的偶像來敬拜,「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西3:5b)這是第二輪。

3.神賞賜原諒、人享受惹怒give & forgive vs. get & forget

上帝又原諒他們,繼續地帶領他們,賞賜他們的需要,原諒他們的錯誤,「主啊,你本為良善,樂意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賜給凡求告你的人。」(詩86:5)而我們是不是就像在自己額前貼滿了便利貼,結果還是忘記上帝給我們恩典,我們認了錯,之後還是照做錯的事,上帝是給予(give)和原諒(forgive),我們是獲取(get)和忘卻(forget),拿到恩典後就忘記,這應該叫作牛驢不如吧,「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的民卻不留意。」(賽1:3)你養過動物嗎?動物是將主人的作為記得很清楚的,他們都知道要感恩,看見你來就搖尾巴,上帝說,「我這樣待我的百姓,他們卻忘掉我、不理我,繼續胡搞,我生氣責打他們,他們回來哭一哭悔改,過一陣子,又故態復萌。」這是第三輪。

4.神懲治回轉、人遺忘再犯reprove & return vs.forget & fall back

上帝懲治(reprove)他們,要他們回轉(return),「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林前11:32)可是他們記憶力不太好,容易忘記(forget),馬上又犯了(fal l back),耶穌對行淫的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可是我們常忘了,就又再犯。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
1.渴慕上帝話語、禱告與神親暱


我們從這段聖經可以學到什麼功課?第一點很重要的是,以色列人會得到復興是因為他們重視讀上帝的話,他們請以斯拉將上帝的話讀給他們聽,讀完以後他們就對上帝有一個禱告和回應。我鼓勵大家,從明年開始,或是從現在開始,跟上帝立約要好好地讀上帝的話、要好好地禱告,不管是個人的禱告,或是參加團體的禱告都一樣,渴慕上帝的話語,如果你不渴慕上帝的話語心田會飢荒,「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8:11)我們如果禱告,與上帝親近,上帝就與我們親近,「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a)當你的讀經和禱告生活正確時,會產生兩個反應,一個是你會更多認識上帝的恩典和榮耀,你對上帝的敬拜讚美就會由心發出,另一個是你對自己的罪惡會增加敏感度,所以聖經給我們兩個好處,一個是對上帝的認識,一個是對自己的認識,產生的感情或許是互相拉扯的張力,可是那是健康的張力,能讓我們在屬靈的生命上面,藉著這兩股張力的互動,可以慢慢地成長。

2.全人頌讚敬拜、天天認罪悔改

所以當我們讀經禱告後,我們就會練習如何敬拜讚美。第二堂的敬拜讚美比較全人,我們今天也試著這樣讚美,是從心裡對上帝的敬拜,「主啊,你所造的萬民都要來敬拜你;他們也要榮耀你的名。」(詩86:9)但是另外一點,我們也會天天認罪。請問你最近一次認罪是什麼時候?很多人以為,沒有信耶穌的人,要信耶穌時才要認罪,認罪悔改信耶穌就得救,所以要受洗前會作一個認罪的禱告,他就以為罪認「完」了,以後受洗成為基督徒,再來就是享受上帝的恩典,過得勝的生活,不認為基督徒也需要認罪。基督徒要認罪嗎?你可以練習天天認罪嗎?每天有那麼多罪可以認嗎?其實若你仔細想想,一些有意無意的小錯大錯總是難免,有時上帝會透過周圍的人提醒你,但你聽的進去嗎?如果我們願意常常操練認罪,在上帝的面前讀祂的話,上帝就會光照我們看見自己可以認罪的地方,並且看到上帝的恩典,悔改認罪以後要改變,不要像以色列民硬著頸項。所以我們的讚美和認罪就會往好的方向來轉進,「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

3.感謝領受救恩、謙卑信靠柔順

我們對上帝的恩典會以感謝來領受,「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116:13)我們對自己則會認知到自己是不完美的,所以我們會謙卑柔順的來信靠我們的上帝,學主的榜樣,「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4.謹記歷史教訓、立志遵主命令

然後我們對自己過去的整個信仰經歷,會記住而非忘記。西班牙有一位哲學家說:「忘記歷史的人,難逃重蹈覆轍的命運。」歷史其實是告訴我們一些人類過去所犯的錯誤,「你只要謹慎,殷勤保守你的心靈,免得忘記你親眼所看見的事,又免得你一生這事離開你的心;總要傳給你的子子孫孫。」(申4:9)可是我們的記憶力不好,沒有記住,「以前做過了,怎麼這次又做一遍」,同樣的錯誤會一直再犯,以色列人為了不再如此,就請以斯拉來,拿出一張證書,每個人都在其上簽名,說:「永遠記住,從亞伯拉罕到今天,我們是怎麼走這條路的,我們的祖宗怎麼走,我們怎麼走。」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立定心志,不要一直在那裡面繞圈圈出不來,讓我們可以走的出來,「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約7:17)

Ⅴ、結論:讀經禱告 敬拜悔改

如果你的情況許可,我鼓勵你來參加禱告會。禱告會場地從過去的副堂遷移到現在的約翰館,因為我們沒有其他場地了,場地變小了但也仍坐不滿。我鼓勵大家來參加禱告會,看上帝會不會改變你。若你無法每週來,一個月來一次也很好,讓我們一起禱告,自己禱告和一起禱告是不同的,自己禱告會陷入禱告範圍越來越狹隘、只為自己禱告的狀況,這是無法逃避的一個事實。以斯拉他們要復興,讀完上帝的話之後就作很長的禱告,我們教會要蓋禮拜堂,盼望建堂完成後,我們教會的靈性是被上帝復興的,準備好要進入新的教堂,不是只有建築物蓋得很好,結果老我生命依舊,這是我一個很深的禱告和期待。我希望每一位弟兄姊妹,在我們的讀經和禱告生活上面,能夠下功夫,然後我們在敬拜和悔改上面,就會得到上帝的帶領和恩典,「那日的四分之一站在自己的地方念耶和華―他們神的律法書,又四分之一認罪,敬拜耶和華―他們的神。」(尼9:3)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看見當尼希米帶領猶太人將城牆蓋好後,以斯拉就出來帶領一個復興的運動,我們看見他們重視上帝祢的話語,他們重視祢話語中所說的慶典,他們也藉著上帝的話語看見自己的污穢和失敗,而在祢的面前願意認罪悔改。求主祢復興我們每一個人的禱告生活,特別我們教會一同禱告的生活,主啊,祢聽見我們每個人的懇求,我們可能有很多的艱難,有很多無法改變的壞習慣,求主祢自己來改變我們,讓我們在禱告上,能夠領受上帝祢的恩典。主,求祢幫助我們每一位,讓我們的讀經和禱告生活,能夠再次被祢興起,讓我們藉著讀經和禱告,可以對祢的恩典,對祢的偉大,有更深的體認,對自己的錯誤,對自己得罪祢、得罪人的地方,能夠更敏感的知道,知道怎麼樣在祢的面前、在人面前認錯悔改,求主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六, 11月 14

[講道集] 重建系列(十二):節慶 Festival

重建系列(十二):節慶 Festival
經文:尼希米記第八章13~18節
時間:二00九年十一月一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個禮拜我們講到百姓請以斯拉將律法書拿來頌讀給大家聽,從早上六點鐘一直讀到中午十二點。第二天,一群教會領袖又跑去問以斯拉,請他解釋經文,結果講到上帝要百姓們過節慶,節慶那麼重要嗎?他們認為,既然上帝吩咐要過節慶,我們就照樣做。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節慶在我們的信仰當中有何重要?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三大朝聖節慶
Three Pilgrim Festivals


聖經中記載以色列人有三大節慶,所有以色列的男子,一年當中在這三大節慶,不管當時住在哪裡,一定要回到耶路撒冷朝聖,要在耶路撒冷守節慶,「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一年三次,在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卻不可空手朝見。」(申16:16)第一個節慶是逾越節Pesach(Passover),紀念上帝帶領他們祖先出埃及,從為奴之地重獲自由;第二個節慶是五旬節Shavuot(Pentecost),紀念出埃及以後,上帝帶領他們到西乃山上,與他們立約,把律法賜給他們,讓生活有所遵循,成為一個國家;第三個節慶是住棚節Sukkot(Tabernacles),紀念他們在曠野流浪四十年時,上帝在帳棚中陪著他們走過的歲月,供應他們的需要。所以當以斯拉讀到摩西吩咐他們要守住棚節,而他們在被擄的七十年間都沒有機會守節慶,他們就認為要好好地認真守這些節慶。

Ⅰ、引言:住棚夜(Sukkot Nights)

這裡有一首從音樂劇Grease中的俏皮戀愛歌曲Summer Nights,改編為Succot Nights(住棚夜)的歌曲,來讓大家了解住棚節是什麼意思:
「Some Lulavim don’t really last.(棕樹枝子不能持久)
Some Lulavim get dry very fast.(棕樹枝子很快枯萎)
Hammers whirled after Yom Kupurim.(過贖罪日揮起鎚子)
Had to buy the Arbah Minim.
(要去採購四種植物)
Succot Days coming today
(今天就是住棚節)
Gonna sleep in my Succah tonight.(今晚我就要住在棚裡面)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關上門、關上門)
But did you see the stars?
(你看到星星嗎?)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關上門、關上門)
They don’t seem very far.
(它們看來不遠)
Started raining it got so damp.(開始下雨到處很濕)
Couldn’t read cause there was no lamp.(沒有桌燈無法閱讀)
For Kiddush we waited around.
(我們圍桌等候祝福)
The first night is Torah bound.(第一夜五經先讀)
Succot fun, Succot has begun.
(好玩住棚節要開始)
Gonna sleep in my Succah tonight.(今晚我就要住在棚裡)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關上門、關上門)
This was a forty years plighty.(這是四十年苦難)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關上門、關上門)
So we sleep here each night.
(每夜住在棚裡)
The Succah building started to fade.(棚子建物開始凋萎)
Schach was rolling, walls getting frayed.(棚頂捲起棚壁磨毀)
We went on a Succah Hop
(我們去拜訪鄰棚)
Got some food from everyone on the block.(每一家都吃些食物)
Succot brings the Ushpizin.
(住棚節帶來貴賓)
And we’ll sleep in our Succah tonight.(今晚我們要住在棚裡)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關上門、關上門)
I thought the snow was a snag.(若下雪就很麻煩)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關上門、關上門)
Got a new sleeping bag.
(買一個新睡袋)
Had a party with a live band.
(開個派對請來樂團)
Dancing ended, Succah could barely stand.
(舞會結束冷得快受不了)
With no heat, it was minus eighteen.(沒有暖氣零下十八度)
The song and food was a spirited scene.(歌與食物讓人精神振奮)
Succot beat, with plenty to eat.(住棚節食物很豐盛)
And I’ll sleep in my Succah tonight.(今晚我就要住在棚裡)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關上門、關上門)
A Shoeva is the trend.
(流行舉杯祝福)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關上門、關上門)
May be Kumsitz at the end.
(最後來個大歡唱)
Week got older, The Succah we’d mend.(一週快過我們修棚子)
Simchat Torah just round the bend.(頌律法日就快臨到)
Seven days had ended now.
(七天很快就飛逝)
So we moved back into the house.(我們就要搬回房屋)
Succot theme Hashem provides our means.(住棚節主題上帝供應所需)」

住棚節的第一個意義是他們的祖先在曠野四十年,第二個意義是他們已經進入迦南地,可是每一年還是靠上帝供應他們所需,所以住棚節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歷史回憶的意義,一個是現今感謝上帝的供應。而最大的意義就是感謝上帝供應我們一切所需。

Ⅱ、恭守住棚節
1. 領袖渴慕上帝話語 Thirsty


他們怎麼會知道要守住棚節呢?是因為他們渴慕上帝的話。由經文我們看到,有一些領袖,又跑回去問以斯拉,到底重點在哪裡,以斯拉就跟他們講,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過節慶。第一天是大家從早上六點聽到十二點,第二天只有少數的人跑去問,「次日,眾民的族長、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裡,要留心聽律法上的話。」(尼8:13)第二天再去的人,跟第一天聽的人就不一樣,第一天聽的人是所有人都聽,第二天只有少數的領袖,他們想再仔細聽一次,這種第二天再去的人就是比較有動機的人。耶穌的學生聽完耶穌講故事之後,只有少數人再跑去問他昨日所講的是什麼意思,耶穌就跟他們解說。耶穌講了一個撒種的比喻,聽完眾人就都回去了,「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13:10-12)有心想要的,我就會更多的給他,沒有心的,聽完也會忘記。請問你們禮拜天來聽道是否有心?沒有人在崇拜完隔天問我問題,而且我問大家上個禮拜講什麼,大部分人都忘記了,忘記多少就知道你有沒有心,耶穌說,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會沒有,有的不只會聽道,還會深入了解,所以你有沒有心很重要,你在不在意今天來作禮拜?你在意從神領受什麼回去嗎?神應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你若在意,如果有聽不清楚或不懂,請email給我,我會盡力回覆。

2. 上帝吩咐守住棚節 Festival

他們發現上帝吩咐摩西說,你們守住棚節,因為「他們見律法上寫著,耶和華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節住棚。」(尼8:14)就是七月十五日,差不多是我們的九、十月豐年祭的時間,「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這七月十五日是住棚節,要在耶和華面前守這節七日。」(利23:33-34)

3. 百姓順服樹枝搭棚 Sukkot

他們就真的好好地過這個節期,整個耶路撒冷城,在屋頂、在院子裡搭棚子,如果家裡太小,就到聖殿的院子或是到水門寬闊處去搭棚子,「於是百姓出去,取了樹枝來,各人在自己的房頂上,或院內,或神殿的院內,或水門的寬闊處,或以法蓮門的寬闊處搭棚。」(尼8:16)所以那天可以說,耶路撒冷城到處都在搭棚子,因為要守住棚節,且要睡七天,屋頂不能放布,規定只能放樹枝,晚上看到星星,就聯想到上帝在照顧他們。剛才的歌曲就是在懷念,歌詞中提到下雨濕答答,下雪就很冷,代表他們體會祖先處在沙漠困境下的四十年,上帝是如何照顧他們的,所以要住在棚子裡才能夠體會那種艱難,感謝上帝如何帶領,使他們熬過艱難的困境。「第一日要拿美好樹上的果子和棕樹上的枝子,與茂密樹的枝條並河旁的柳枝……」(利23:40),後來他們就把這些美好樹上的果子(希伯來文是說像檸檬般的果子)和棕樹、茂密樹(香桃樹)、柳樹枝上的枝子用來搭棚子,不只搭棚子,他們還將它綁起來,就如同端午節會將菖蒲、艾草等綁成一束放在門口。右手拿所綁的三枝一束,左手拿美好樹上的果子,向左向右搖擺感謝上帝,他們後來就將此發展成一個敬拜的儀式。

4. 守節七日大大喜樂 Feast

這是一個快樂的季節,好像我們的過年一樣,大大喜樂,因為上帝今年供應他們所有的,「從擄到之地歸回的全會眾就搭棚,住在棚裡。從嫩的兒子約書亞的時候直到這日,以色列人沒有這樣行。於是眾人大大喜樂。」(尼8:17)其實在嫩的時候有慶祝過,但是沒有這麼快樂,因為他們被抓去作奴隸,七十年都沒有守此節慶,當能夠守節慶時就非常的高興,從來沒有這樣歡樂過,「在耶和華所選擇的地方,你當向耶和華―你的神守節七日;因為耶和華―你神在你一切的土產上和你手裡所辦的事上要賜福與你,你就非常的歡樂。」(申16:15)

5. 朝見上帝唸律法書 Torah

這七天每一天不工作,就是唸律法書(Torah),「從頭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神的律法書。眾人守節七日,第八日照例有嚴肅會。」(尼8:18)規定是七年的第七年要唸律法書,他們已經被抓去當亡國奴七十年,算一算有十次沒有唸,所以他們這次就很在意要好好地把上帝的律法書唸一遍,「摩西吩咐他們說: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節的時候,以色列眾人來到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那時,你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將這律法念給他們聽。」(申31:10-11)

Ⅲ、住棚節意義
1. 曠野神恩歷史傳承


住棚節有幾個意義。第一個意義就是他們在沙漠裡面,住在臨時支搭起來的棚子內,紀念上帝過去在他們國家歷史中的所有恩典,這是一個傳承的問題。住棚節是在七月十五日。七月一日是吹號節,七月十日是贖罪日(Yom Kupurim),祭司要為百姓贖罪,七月十一日開始,他們就要趕快拿榔頭搭棚子,因為十日贖罪日什麼事都不能做,十一日到十四日其實才四天,必須要在期限內把棚子搭好,十五日就要過住棚節,所以全家大小都要總動員,在四天內把它搭起來。想一想,如果你是家裡的孩子,幫父母拿那些材料,會不會問說支搭棚子要做什麼?為什麼要用那些東西搭棚子?為什麼屋頂要用樹枝?父母就會跟孩子解釋,他們的祖先出埃及時就是住那樣的房子,上帝怎麼恩待他們,這叫作教導,慶典是教導的最好機會,因為小孩子是親手做並參與其中,而不是只坐在主日學教室聽老師講故事,親自動手做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好叫你們世世代代知道,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時候曾使他們住在棚裡。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23:43)所以慶典是信仰傳承一個很重要的教導機會。

2. 莊稼收成獻祭感恩

他們不只紀念曠野的日子,他們也感謝上帝,帶他們進到迦南地,賞賜他們每一年所需要的。棚上會吊掛一些水果,代表莊稼成熟的感恩,「你把禾場的穀、酒醡的酒收藏以後,就要守住棚節七日。」(申16:13)所以,這裡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歷史上在曠野的意義,是祖先時代的事情,一個是今年上帝祝福我們五穀豐收、新酒盈溢來感謝上帝,就像以前供應他們沒得種的時候一樣,現在我們有得種也供應我們。這有兩個意義,一個是豐收的節慶,一個是歷史的紀念。後來他們就把迦南地的棕樹枝(Lulay)、香桃枝(Hadass)和柳樹枝(Aravah),綁成一束拿在右手,檸檬果(Etrog)拿在左手,用來敬拜的,按西方、北方、南方、東方、上方和下方一定的順序敬拜,是以斯拉時代後慢慢發展出來的,同時誦讀詩篇來敬拜上帝,感謝賜給他們所需要的。

3. 分享豐盛喜樂節慶

這是一個分享的時間,不只是感謝主,也要分享給那些沒有的人,讓那些家裡沒有辦法搭棚或收成欠佳的人,邀請他們和你一同分享快樂,「守節的時候,你和你兒女、僕婢,並住在你城裡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都要歡樂。」(申16:14)另外一個很特別的活動,就是棚子裡會擺一張空椅,布置的很漂亮,邀請先聖先賢,一個晚上邀請一位,第一晚,請亞伯拉罕上座;第二個晚上,請以撒上座;第三個晚上,請雅各上座……請約瑟上座,還有大衛王,他們前後七天排了七位,教導孩子有關這些人信仰美德的故事,或信仰長輩留下的榜樣,就是這樣子過住棚節。

4. 萬民住棚普世歡騰

他們有一個期盼,既然住棚節那麼重要,不應該只有我們過,有一天應該全世界的人都一起來過,這是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他說:「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亞14:16)因此,住棚節變成他們的一個盼望,將來普天之下都會守此節慶,將來我們也會到耶路撒冷守住棚節。

Ⅳ、屬靈的功課
1. 上帝住棚曠野同行


在這當中,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屬靈的功課。第一,住棚節在我的感覺是,不是上帝讓以色列人在曠野住帳棚,而是上帝自己下來住帳棚,這一點比讓他們住在帳棚還偉大,上帝為了陪伴以色列人,說:「不只你們住帳棚,我也陪你們住帳棚裡」,以色列人在沙漠紮營,上帝對摩西說,你幫我造一個棚子,我就住在那裡,跟你們一同走過這四十年的曠野路。」所以這是很寶貴的,「我要在你們中間立我的帳幕;我的心也不厭惡你們。我要在你們中間行走;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利26:11-12)這句經文是住棚節最重要的意義,我們在沙漠、在曠野、在困難當中,上帝願意陪我們在那景況裡面,他要作我們的上帝,我們作他的百姓,他要陪我們走過這些困難。

2. 基督降生人間住棚

耶穌基督降生時,聖經有一句短短的經文,「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其實就是在描寫這個意思。「住」的英文其實就是tabernacles(住帳棚),「住在我們中間」的英文就是tabernacles among us,跟以色列人在曠野一樣,耶穌基督降生,就是為了在我們當中搭他的棚子,跟我們一起度過人生的苦難,陪我們走過。

3. 地上帳棚天上房屋

要記得,帳棚是暫時的、會壞掉,特別是他們住棚節的帳棚,七天不到,樹枝、樹葉都會枯萎,就要修補,不然就遮蔽不了,樹枝、樹葉枯乾會掉下來,這要讓他們知道帳棚是臨時的,沒有辦法永遠居住,表示我們來到世上,所有東西都是暫時的,像帳棚一樣,永遠的是在天上。耶穌也說,他去是為我們預備住處,蓋好了就接我們去,所以保羅在哥林多後書這樣說:「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後5:1)今生今世上帝賜給你再好的東西,也只是帳棚而已,不是永遠的,所以我們對世上的東西就不要抓的太緊,因為抓得再緊還是會過去,只有在天上才是永遠的。我們今天就像貝都因人在沙漠中支搭帳棚一樣,將來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是一個永遠不動搖的房子。

4. 神的帳幕與人同住

將來上帝會把他的帳棚搭在我們當中,會擦乾我們的眼淚,讓我們永遠作他的子民,他作我們的上帝,這是最後啟示錄所講的,上帝的帳棚在我們當中,「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21:3)所以從沙漠到耶穌降生再到新耶路撒冷,聖經都用tabernacles這個字。住棚節告訴我們,上帝樂意跟我們在一起,我們可以在他那裡得到他的同在和帶領。有趣的是,猶太人將此衍伸發展,其實住棚節第一要點是搭棚子,紀念在曠野流浪;第二點,棚子裡要吊水果,感謝上帝今年的賞賜,這是兩大意義。可是後來在耶路撒冷發展到說要澆水,澆水的背景是這樣的,因為他們收割完後是冬天要休息了,那時就要為明年的收成禱告,求上帝把雨水賜給他們,如果雨水不來,明年就沒有豐收,所以,他們就趁著住棚節向上帝感謝今年的恩典,同時也為明年的雨水跟上帝禱告,他們就有一個儀式,在早上太陽還沒有出來,祭司就從聖殿帶一批人,有敬拜團和詩班,吹號大聲的慶賀歌頌,從聖殿拿著金的水瓶,從水門出來一直走到南邊西羅亞池,將水瓶裝滿,再同樣一面唱歌走另一條路回到聖殿,祭司再走上祭壇,高高地將金水瓶的水倒入銀碗器中,代表求上帝從天上傾倒雨水給他們,是他們後來發展出來的儀式。慶典到了晚上就要點火炬(他們沒有電燈),白天牧師(祭司)倒水,晚上實習傳道就要練習爬樓梯,他們有四座很高的柱子,每座柱頂上有四座油燈臺,實習傳道就要背著油桶爬上梯子倒油,倒完油就點火,可以照亮整個聖殿外的女院(姊妹聚會的地方,也是開大慶典時歡慶的地方),將十六盞大燈臺點亮,大家通宵慶賀。白天的奠水禮(Water Libation)和晚上的點燈慶(Lamp Lighting)是後來發展出來的。可以想像,七天的每一天都有奠水禮,到了第七天,慶典到達最高潮的那日,耶穌上耶路撒冷去過住棚節,當祭司開始倒水,大家要跟上帝禱告求雨時,「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約7:37-39)所有的人一聽嚇壞了,祈求雨水是要向耶和華上帝求,你居然在那個節骨眼站起來大聲宣告說,所有口渴的人都到我這裡來得水喝,其實耶穌是說「我就是耶和華上帝」,聽懂的人就說要除滅他,認為他是褻瀆上帝,這是在白天。這樣還不夠,到了晚上的點燈慶,當實習傳道點火,大家很高興時,耶穌又宣告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耶穌告訴我們,其實上帝在我們當中搭棚子,耶穌基督到我們當中,主要有兩個目的,要賜聖靈在我們的生命裡面,好像活水一樣的生命,不只我們得到供應,也會供應我們周圍的人,而且上帝給我們他的話語,就好像亮光,照亮我們的旅程,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由上帝來帶領。

Ⅴ、結論:湧流的活水 生命的亮光

耶穌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7:38)這是聖靈的內駐,使我們有湧流的活水。耶穌又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8:12)這是話語的光照,是我們生命的亮光。這是住棚節後來引申出的另外兩個意思。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你,藉著住棚節,由猶太人衍伸出來的慶典告訴我們,你跟上帝不只願意住在我們的當中,也住在我們的心裡面。你住在我們當中,為的是要把聖靈賜給我們,讓我們裡面有活水永遠湧流出來,得到聖靈生命的供應,不只這樣,你成為光,要照亮我們,讓我們這一生不在黑暗裡走,而是走在你的話語的光中。謝謝主你的恩典。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