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33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33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3月 14

[講道集] 教會系列(五):恆定Homeostasis

教會系列(五):恆定Homeostasis

經文:彌迦書第六章8節
時間:二00九年三月一日
主講:蔡茂堂牧師


短片

各位弟兄姐妹大家平安。上一次我們講到健康的教會需要有健康的領袖,這些領袖應該有形塑的能力,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第二個重要的系統,就是內分泌,內分泌的功能最重要的是要維持身體的恆定。領袖需要有形塑(Plasticity)的能力,恆定需要有回饋(Feedback)的體系。健康的教會與恆定有什麼關係呢?

Ⅰ、引言:恆定現象(Homeostasis Phenomena)
容許我解釋一下什麼叫作恆定(Homeostasis)。Homeostasis 是一個新的學問,叫作溝通控制學(Cybernetics)。數學家發現上帝所造的宇宙中,並不需要一天到晚做調整,為什麼它們會調整得那麼好,數學家就研究人類,是否也能模仿上帝所造的奇妙宇宙,來自我調整、自我控制嗎?他們計算出來的理論,就叫作溝通控制學,是由美國的學者Norbert Wiener第一次提出來的,他認為必須要有溝通(communication)與控制(Control)這兩個變項,才能夠讓它成為一個自己調整的一個體系,他用一個房屋裡面暖氣機的簡例來讓我們了解。當外面下雪屋內越來越冷,溫度(計)下降到某一溫度時,感應器(Sensor)就把這個訊息傳送給控制器(Controller)開關,這個開關就開啟效果器(Effector)暖氣機,暖氣機就開始運作,發熱的結果讓室內的氣溫開始上升,溫度(計)也開始往上爬,這叫作負向回饋(Negative Feedback)。最重要的部分是這個負向回饋,因為本來不是溫度很低嗎,所以它啟動暖氣機,可是啟動的結果就把溫度提高,溫度提高到某一暖度時,控制器就把暖氣機關掉,使它不致於繼續加溫,這樣就不需要有人一天到晚,在那裡觀察和調控溫度。負向回饋(Negative Feedback)體系使得這個系統自己可以調整。

這樣的回饋在最簡單的生命體中就具備著,因為上帝所造的生命體必須要維持在很小範圍內的狀況才能夠存活,超過就活不了,不論是溫度或各種濃度都一樣。一個單細胞的阿米巴(Amoeba)怎麼樣維持這樣的一個生理的恆定呢?牠完全靠牠的表皮,把在外界牠所需要的食物包起來,變成一個水泡,送進牠的體內,然後再將食物消化掉;消化後所產生的廢物,必須要把它送到體外去,這樣才可以維持一個單細胞體內很簡易的恆定現象。對於我們多細胞的生物來講,就不是那麼簡單,因為我們的環境已經被納入體內,叫作內環境。上帝給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小小的腺體,有腦垂腺、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胰島、卵巢睪丸,雖然它們如此微小,可是對我們維持體內的恆定很重要。腦垂腺與成長有關,甲狀腺與代謝有關,副甲狀腺與鈣磷有關,腎上腺是我們面對環境壓力時調整的腺體,胰島與糖分有關,卵巢睪丸是生殖系統,這是人體內分泌的六大腺體。其實現在發現不只這些,還有很多,包括我們的胃腸肝皮膚都有內分泌,不過我們今天只提到傳統的這六大腺體,雖然它們很小,但是它們卻掌管全身維持恆定的一些重要功能。




政府也是一樣,一個政府要正常運轉,必須要有政治的恆定。現在的民主政治源起於英國,就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互相回饋,來保持政治體系的健康和生存。上帝所造的地球也是一樣,必須要有很多微調,才能夠讓地球永續經營生生不息,這些生態的恆定必須要有碳、水、氮、氧等等的回饋循環,需要有很多系統同時微調得很好,我們才可以繼續在這個地球住下去。最近人類的許多活動把這些平衡破壞掉,我們應該儘量不要去破壞地球,以免各種生物遭殃,最後連人類自己也活不下去。所以恆定是一個很重要的現象,生命需要恆定,上帝在創造生命時,就給每一個生命定下一個很狹窄的範圍,給我們一個微調的體系,來維持我們的生命。

Ⅱ、神經(Communication)與內分泌(Coordination)
比較 神經(Nervous) 內分泌(Endocrine)
我們稍微比較一下,上一次所講的神經體系跟今天講的內分泌,它們其實都是控制我們身體裡面,彼此的溝通和協調,可是它們有很大的不同。

速度 快速(50-60 m/s)緩慢(0.7 m/s 動脈)
神經傳導得很快,內分泌傳遞的很慢,神經一秒鐘傳50-60米,內分泌一秒鐘才0.7米,相差一百倍。

媒介 物理電波(Electric) 化學荷爾蒙(Chemical)
它們所用的管道也不相同,神經是靠物理的電波(Electric)來傳導,內分泌是靠化學(Chemical)的荷爾蒙來傳遞。

通路 神經軸突(Axon) 血液循環(Blood)
神經是經由類似電線般的神經軸突(Axon)來傳導,內分泌是靠化學(Chemical)的荷爾蒙來傳遞,是由分泌細胞送至血液(Blood)裡面,經由血液循環送至全身。

特殊 終末突觸(Synapse) 標靶受器(Receptor)神經系統是靠神經元的終末突觸(Synapse)來傳導訊息,一個軸突的末端有數條分枝的終末突觸,所以它是控制一群細胞一起來反應。而內分泌則是針對特定的標靶細胞來傳遞使其接收;近來有一種癌症治療法叫作標靶治療。上帝在我們的細胞內都裝設了特別的受器,有受器的才有反應,旁邊的細胞,若沒有受器就不受影響,區分的很清楚,所以內分泌的特殊性勝於神經系統。




當神經元傳導時,附近的神經元也會受到影響而改變它的結構,就是形塑性。內分泌傳遞到有受器的標靶細胞(Receptor)以後,改變之後又會慢慢恢復成原狀,所以它沒有形塑性,但是它有彈性。

效應 精確行為(Precise) 廣泛代謝(Panoptic)
神經系統最主要是對外在世界的改變做反應,要造成很精確的行為(Precise Behavior)來保護生命。內分泌系統則是要引起全身代謝的反應,來支持神經體系的精確行為所需要的資源。

期間 短期(Short) 長期(Long)
神經帶來的反應是短暫的,內分泌帶來的反應卻是長久深遠的。

回饋 反射弧(Reflex arc) 恆定環(Homeostatic loop)
它們都有回饋的系統,神經系統的回饋是靠開放的「反射弧」,比如手被蠟燭燒到,知覺神經馬上把訊息傳到脊髓,經過一個連接神經元,馬上送到運動神經叫肌肉收縮,手就趕快離開火源,避免受傷,反應的速度很快,幾分之幾秒就完成該反射動作。身體為了要達到代謝功能,全身要動員,像是肝臟要把血糖送出來,需要靠內分泌的幫忙,所分泌的激素從視丘下部,管到腦垂腺,管到甲狀腺,甲狀腺再回過頭來抑制,視丘下部和腦垂腺,避免讓它們過度的分泌,其回饋是靠密閉的「恆定環」。


目標 外環境(Exterior) 內環境(Interior)
神經系統管的是對外在環境做反應,內分泌系統是對內在環境的處理。

交界 視丘下部(Hypothalamus) 腦垂腺(Pituitary gland)

這兩個系統之間也彼此有關係,並不是各做各的,它們的關係就在我們大腦的視丘下部(下視丘),視丘下部的下方就是腦垂腺的位置,腦垂腺是我們內分泌的元帥。視丘下部的神經有兩種,第一種神經元產生的荷爾蒙,直接經由軸突送到後腦垂腺,然後讓血液帶走,後腦垂腺沒有細胞。第二種神經元所分泌的荷爾蒙則經由血管 (門靜脈) 的血液送到前腦垂腺,刺激前腦垂腺的內分泌細胞分泌新的荷爾蒙,然後再經由血液送到全身。所以上帝給我們的內分泌系統有很精細的微調功能,而且是兩套不同的方法。

Ⅲ、內分泌的特徵

1.默默的作用:暗中侍奉
內分泌有哪些特徵可以讓我們有一些屬靈的學習嗎?第一個,內分泌是在身體裡面不太看得到的,它很微小的藏在裡面,所以它是在沒有人看得到時默默地運作它的功能。教會要健康,需要有很多弟兄姐妹願意默默地侍奉,特別耶穌說的敬虔,即猶太人的三大敬虔,就是施捨、禱告和敬虔,「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4, 6, 18)這些敬虔強調在暗中,沒有人看到,你願意這樣做,上帝會紀念的。

2.慢慢的影響:潛移默化
內分泌的影響不像神經很快,一下就結束了,而是慢慢地影響和改變,它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在我們的信仰裡面也需要這樣。耶穌說,天國就像麵酵在麵團裡的作用,「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太13:33)這樣的作用是看不出來的,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可是不久後就感到它的威力,我們叫作潛移默化。

3.特定的對象:門徒栽培
內分泌腺的內分泌細胞(Endocrine Cell)其分泌的激素,它不是隨便的輸送,它只有對有受器(Receptor)的標靶細胞(Target Cell)產生影響,沒有受器的細胞就不受影響,所以它的特殊性很高。耶穌基督在世上傳福音時也有特定的對象,他最後特定的對象是三個人―彼得、雅各和約翰。耶穌說,你要傳福音就不要挑對象,就像撒種的出去撒種,有落在路旁的,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有落在荊棘裡的,有落在好土裡的,這是不挑對象。可是當你要交代下一代的人要傳福音,就要挑那些肯受教的對象。耶穌從一群跟隨他的人中,挑選了七十個門徒,再從這七十個人挑選出十二使徒,最後從十二使徒挑選出三個人,這三個人的責任最重,是要把天國的使命帶到全世界的,他就好好地下功夫在他們身上影響他們,「說了這話以後約有八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路9:28-29)。這是一個屬靈的原則,門徒的栽培必須要挑特定的對象,傳福音不能挑對象,要分享給所有的人,但門徒不只接受福音,他還要傳揚福音,所以必須要特別挑選。

4.回饋的調整:彼此順服
挑了對象以後,內分泌有很特別的東西,視丘下部影響腦垂腺,腦垂腺影響甲狀腺,可是甲狀腺也影響腦垂腺和視丘下部,所以它們是互相影響,這就是回饋。換句話講,不是誰聽誰的,神經系統是大腦管理脊隨,脊隨管理肌肉,是單向的,而內分泌則是雙向的,是互相影響的。這是在教會裡面彼此的順服,「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弗5:21),不應該是大家都聽牧師的,長老聽牧師的、執事聽長老的,弟兄姐妹聽執事的。不是,牧師、長執有時也要聽弟兄姐妹的聲音,我覺得在教會中,有彼此順服,這回饋的調整,是很重要的。

5.分工且合作:恩賜配搭
另外,沒有一個腺體可以完全負責身體的健康,必須要每一個腺體做它的部分,因為各有各的功能,大家都不相同,必須要大家盡忠,身體才會健康。就像每一隻螞蟻搆不到對岸,可是一隻站穩,第二隻站在第一隻上面,第三隻站在第二隻上面,第四隻就可以爬過去了。六大內分泌腺也是一樣,必須要大家站好自己的崗位,然後就可以達成保護身體健康的目的,所以必須要按自己的恩賜,大家配搭來侍奉,「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10)


6.組織與聯繫:聯絡合式
另外必須要彼此之間有很好的協調,當外面有危險時,我們的內分泌腺有一條很明白的溝通管道,叫作「HPA Axis(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Axis)視丘下部腦垂腺腎上腺軸心」,這個從視丘下部到腦垂腺到腎上腺的傳遞過程,會讓心跳呼吸加快,促進血液循環、肝醣分解加速,並且啟動免疫細胞,來應付外面的危險;同時腎上腺所分泌的激素也會轉而影響,腦垂腺內分泌細胞以及視丘下部的神經元細胞,讓腦垂腺與視丘下部不要反應過度(負向回饋)。所以它是一個很完整的循環,保護我們的組織,彼此有很好的聯繫。兩組鐵路工人在兩端搭造鐵軌,造到最後結果左軌接到右軌,互相怪罪爭吵,雖然軌道有相接,但是不對軌,這就是組織和協調不好的結果,有好的分工卻沒有好的聯繫。「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這點很重要,一個健康的教會,不能牧師、長老、執事各講各的,弟兄姐妹又有各自的想法,大家必須要有好的溝通和聯繫,取得共識,,這樣才能同心建造教會。

Ⅳ、不變與改變的弔詭
(The Paradox of Unchanging and Changing)
1.不變的愛須表現常變
接下來要講到一個「不變與改變的弔詭」。我在準備講章時發現,有的人批判恆定,說恆定不變是不行的,不變就不會進步。後來再仔細想,生命的恆定是一直在變,為了要維持恆定,它要看環境的改變而不停的變,而且內分泌造成我們身體的恆定,正常的情況下,生命不只會活下來,還會成長,所以整個生命是會改變的,可是為了讓生命可以改變,必須要維持體內那種不變的環境。這在屬靈裡我覺得有可以學習的功課,所以容許我稍微解釋一下,不變與改變有一個弔詭性。尼希米聽到國破家亡,他就在上帝面前跪下來哭,他禱告的內容是:「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尼1:5)「守約施慈愛」代表一個肯定不變的愛,希伯來文叫作dsx(Checed),dsx很難用一個英文字翻譯,英文可以翻譯成Steadfast Love(信實的愛、不變的愛);可是上帝不變的愛在我們人看起來,卻必須要一直變,它才可以不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媽媽對孩子的愛是不變的,孩子每天回來看到媽媽,媽媽笑瞇瞇的把他抱起來,可是萬一孩子在學校出了紕漏,媽媽還是笑瞇瞇的,把他抱起來的話,這個媽媽就不是愛他的孩子。因為孩子已經變了,媽媽絕對不可能還是笑瞇瞇的,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在學校做錯什麼,媽媽還是同樣的對待他,這樣的不變是最糟糕的,對孩子沒有好處。當孩子出狀況,媽媽應該是臉色大變,不會再笑瞇瞇的對待孩子,兩種不同的反應其實還是同一個媽媽,因為孩子已經改變,所以媽媽對孩子不變的愛,必須要隨著孩子的改變而改變,這叫作恆定。

你的恆定不能一層不變,必須要依著你的對象的改變而改變,才可以保持你的不變,所以我稱它為「不變與改變的弔詭」。在愛的關係裡,不能夠保持現況永遠不變,因為關係一直在成長。孩子在很小時什麼都不懂,父母要教導、約束,甚至要責備他,可是孩子到了青少年,如果父母還是繼續如此,這樣的親子關係一定會出問題,因為孩子在長大和改變,雖然父母愛孩子的愛不變,可是他對孩子的態度要一直跟著改變,才能夠繼續保持那個不變的愛。生命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就像內分泌的負向回饋(Negative Feedback)體系,父母要很仔細的傾聽孩子的心聲,才知道怎麼調整自己的態度,與孩子保持在愛的關係裡,這是生命的恆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羅11:12),就是上帝一直在改變,為了要讓我們體會到他不變的愛。

2.上帝的律法永恆不變
第二,耶穌在登山寶訓裡提到關於上帝的律法,「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8)上帝的律法是不變的,可是我們對律法的解釋,由於環境的不同必須要一直的改變,所以靈命的恆定也是一樣,律法不能一成不變,因為環境不斷在改變。

3.律法的詮釋隨時改變
耶穌又說:「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太5:27-28)耶穌對不可姦淫的詮釋改變了,在舊約的解釋是,你只要不跟人家上床就不算犯姦淫,耶穌卻說,只要心裡面亂想,就犯了姦淫,這是耶穌對古代十誡不可姦淫的詮釋,這個詮釋是新的詮釋。

Ⅴ、屬靈生命的恆定(The Spiritual Homeostasis)
我們活在不斷改變的人際關係社會裡,我們對上帝話語的解釋,必須要不斷的更新詮釋。我舉個例子,在今天的經文中,我把它稱作「屬靈生命的恆定(The Spiritual Homeostasis)」,彌迦在當時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很多人很喜歡引用這段經文,這句話很簡單,它講了四個要點「行公義、好憐憫、謙卑心、神同行」,當我們解釋這是什麼意思時,這就是詮釋了。詮釋會因時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基本上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公義、憐憫、謙卑、與神同行,而應用在今天的世界中,什麼樣才是公義、憐憫、謙卑、與神同行。

1.公義:分配、程序、報復、恢復
公義至少有四種詮釋,第一種詮釋就是「分配性公義(Distributive)」,所指的是世界經濟要有公平的分享(Economic Fare Sharing)。目前不景氣的影響,有一些弟兄姐妹沒有工作,我們有經濟能力的人,應該出一點錢讓沒有的也可以活下去,其實你可以說是愛,也可以說是公義,上帝要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得下去,所以經濟需要有一點分配。我們沒有用共產主義那種強制的方式,我們用自動的方法,你有感動、你有愛心、你覺得自己足夠願意拿出來,可是基本上那是一種重新分配。政府發消費券時,我們請大家可以把消費券拿來奉獻,你可以不消費,你還夠用。消費券目的也是要來重新來分配,讓社會經濟的關係不會落差太大,不至於有人挨餓,有人口飽撐,用什麼機制來做這種平衡,這是一種公義的問題,這叫作「分配性公義」。

那麼是誰決定有的要用什麼方法幫助沒有的,讓經濟的分享不會落差太大?誰決定的問題就涉及第二種「程序性的公義(Procedural)」。目前世界最大的困難,就是最有錢的國家開會,決定錢要怎麼處理,窮人的聲音他們都聽不見,窮人只有眼睛乾巴巴的在那邊等待,或是在外面示威,大多是沒有聲音的一群。目前所有的爭議都是這樣,誰的聲音最大誰就被選上,沒有聲音的就沒被選上,有錢的不去聽貧窮人的想法,這是程序性公義的問題。在上有權者,需要聽老百姓的聲音,這就是負向回饋,不是只有單向的,需要兩方面的互動。程序性公義最重要就是要參與,所有人都可以參與(Political Fare Participation),這是民主政治最重要的精神,這是一種公義,決定怎麼分配不是老闆怎麼講就算,是大家一起討論。

萬一有人不守規矩造成別人的傷害,有誰可以處理?那就是司法的公義,這叫作「報復性公義(Retributive)」。造成別人的傷害,就需要接受某種程度的傷害來讓它公平。一般來講,大部分人的公義所講的是這樣的公義,這是很可惜的,他對公義的詮釋就忽略了前面兩種,也不了解會出現報復性的問題,可能是窮困到不得已才去偷搶,結果就被判刑。如果你把分配性和程序性的公義處理好,犯罪的行為就會減少。最近教會遭小偷跟社會不穩定有關係,所以這些公義彼此之間是有關連的,不要以為它是分開的關係,其實是連成一體的。報復性的公義最主要要求的是,主審者必須要客觀公正,沒有偏頗(Judicial Fare Treatment),所有人在天平的一端都是相同,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我們要追求的是,同樣的案件,應該同樣的處理才對。

最後一個,就是恢復性公義,要針對問題做根本的處理,那是更困難的,你怎麼用愛來挽回,讓他的生命被改變,把一個不義的人改變成義的,這樣問題才能根本的解決,監獄就不會關滿了人,不曉得怎麼辦,這是基督教最強調的「復和性的公義、恢復性的公義(Restorative)、醫治性的公義(Healing Fare Reconciliation)」。公義的詮釋如果是這樣,我們不得不承認說:「主啊,不只是台灣不公義,連我自己都不公義。」你這四種公義,都注意到了嗎?聖經說,「世人啊,你要行公義」,如果你的詮釋加上這些,你不得不對自己的公義性,做更深的反思。這是目前倫理學提到的公義有這四種,可是早期不會提那麼多,大部分是講報復性公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上帝既然讓每一個人出生,他的資源就是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活下去,是我們的分配出了問題,今天才會產生貧富不均的情況,以前甚少談到分配性、程序性、恢復性公義。

2.憐憫:同理、幫助、加能、釋放
再來是好憐憫,這是慈悲的問題。第一個,你要憐憫一個人,就是當他受傷、在苦難裡,你能體會同理(Empathy)他的痛苦;第二個,你要能夠伸手幫助他,不要讓他跌倒;第三個,想辦法不要讓他一直靠你支撐,讓他自己可以加能(Enabling)站起來;第四個,不要讓他一天到晚需要你,到有一天他根本不需要你幫忙時,他就可以釋放(Releasing)、自主了。所以真的慈悲應該四點都做到。遺憾的是,有些人同情對方,也幫助對方,可是卻忽略如何使對方,不再需要幫助:給他魚不教他釣魚;有的人教他釣魚,但是沒有教到有一天對方不需要你教,他自己會打獵或做別的東西,到有一天他不需要依賴你,這叫作為善不足。父母應該是這樣的一個角色,教導子女要如何如何,到有一天你不需要再教孩子,他自己可以做決定,這才是真的對孩子有慈悲的父母。如果到了八十幾歲,還要叮嚀你的孩子,禁止這禁止那,那你還在加能的階段,根本沒有釋放他,這個慈悲不夠慈悲,第四階段沒有做到。

3.謙卑:信靠、順服、悔改、認同
如果你又公義又慈悲的話,你覺得自己很不錯,那就要小心,你已經驕傲了,人有時候還是會犯錯的,人需要謙卑。第一個謙卑是信靠(Trusting),就是你承認自己不是什麼都行,你需要依靠上帝,你對上帝敢相信,這是一個謙卑的表示;第二個謙卑是順服(Obeying),做錯時,願意認錯,承擔後果;再來是要真心到上帝面前認錯悔改(Repenting);最後一個是認同,為了愛的緣故,不是只有在上帝的面前願意認錯,還在人面前願意去救那些比較低微的人,認同(Identifying)他們,把上帝的愛分享出去,我覺得這是謙卑的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就像耶穌沒有用上帝的樣子到世上來,他成為我們的樣子,英文叫作Incarnation(道成肉身),跟我們在一起,才可以讓我們的生命從頭改變,這是認同的重要。

4.同行:同在、溝通、效法、同工
最後是與上帝同行。這讓我想到以前講過的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 1605-1691),他不是在靈修時才與上帝同行,他在廚房煮飯時也跟上帝同行,就是無時無刻有如上帝就在他身旁,這樣的過生活,他強調要:「Practicing the Presence of God(操練與神同在)」,若能操練與神同在,你的生命必定有很大的不同,至少不敢胡搞亂搞。上帝就在你身邊,不管在什麼處境,上帝不是只有禮拜天才在教會裡面。你有沒有發覺你在禮拜堂作禮拜的這一小時,你的穿著態度特別的敬虔嗎?在家裡面的其他時間就有一點隨便嗎?對人講話口氣也不對嗎?那就是你沒有操練勞倫斯弟兄所講的。我們必須要把禮拜天的敬虔帶到週間去,隨時與上帝同行。與上帝同行另外一個就是跟上帝很親近(Intimacy),這點我想女兒和媽媽最曉得,我們叫作喋喋不休、話講不完,什麼都可以講,那種很親暱的關係就是同行的關係。很多時候結婚是扼殺這點最厲害的,還沒有結婚以前男生的話講不完,結婚以後男生就變成又聾又啞,變成只有同住同居的關係而已。再來,不是只有一直覺得他同在,或是跟他很親密的溝通,還願意效法(Imitation)他的榜樣,這點很重要,你要同行,方向要一致,否則不能同行,所以耶穌往東你就往東,耶穌往西你就往西,耶穌走快一點你就走快一點,耶穌走慢點你就走慢點,不然怎麼能夠同行呢?夫妻出去散步也是一樣,不僅方向要一樣,步調也要一樣。最後你才可以跟上帝同工(Coworker),你常常覺得上帝跟你同在,跟他有親密的溝通,也跟他的方向速度都一致時,你才可以跟他一起工作,參與在上帝的國度裡。這是我對屬靈生命恆定的詮釋,彌迦書只有說「行公義、好憐憫、謙卑心、神同行」,你也可以作自己的詮釋?因為你的處境跟我不相同,你的家庭狀況也不一樣,我們每個人每天不斷要做的就是不斷的改變、更新,我們才能夠活在上帝要我們屬靈生命健康的恆定狀態。

Ⅵ、結論:動態平衡的靈性恆定中長大成熟
如果大家都願意這樣做的話,我們的教會就是一個健康的教會,「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4:13)我把上述這些進展的現象稱作「Growing into Maturation In the Dynamic Balancing of Spiritual Homeostasis(動態平衡的靈性恆定中長大成熟)」,這就是這整篇講道的總結。生命有一個定律,上帝用內分泌腺保持我們的生命維持在一個很狹窄的範圍裡,屬靈的生命也是一樣,上帝啟示的很清楚,你要在神面前存活,就要遵守這些誡命,可是誡命怎麼持守,就須要去詮釋,必須不斷的改變,因為你生活的環境是不斷的在改變,必須要是一個動態的、平衡的屬靈恆定,我們才會長大、才會成熟。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主,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放一些小巧不起眼的腺體,可是對於我們的健康卻非常的重要,因為它有很奧秘、你所設在裡面的溝通控制學(Cybernetics)的回饋體系。主啊,把這樣的體系放在我們當中,讓教會彼此之間,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願意聆聽對方的看法,大家能夠有很好的協調,也知道怎麼樣在愛裡不斷的揣摩改變,好保持那個不變的愛。在我們對上帝話語的了解裡,我們有我們的堅持,可是對話語的詮釋,我們卻應保持著彈性,可以傾聽不同的聲音,大家不斷的調整,我們的教會才能夠健康、才可以成長,求主把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3月 1

[講道影片] 教會系列(五)-恆定(Homeostasis)

教會系列(五)-恆定(Homeostasis) (台語)



教會系列(五)-恆定(Homeostasis) (國語)

經文:彌迦書6:8
【講道大綱】

引言:恆定現象 (Homeostasis Phenomena)
II.
神經與內分泌
比較 神經 (nervous) 內分泌 (endocrine)
速度
快速 (50-60 m/s) 緩慢 (0.7 m/s 動脈)
媒介
物理電波 (electric) 化學荷爾蒙 (chemical)
通路
神經軸突 (axon) 血液循環 (blood)
特殊
突觸終末 (synapse) 標靶受器 (receptor)
變化
塑性 (plasticity) 彈性 (elasticity)
效應
精確行為 (precise) 廣泛代謝 (panoptic)
期間
短期 (short) 長期 (long)
回饋
反射弧 (reflex arc) 恆定環 (homeostatic loop)
目標
外環境 (exterior) 內環境 (interior)
交界
視丘下部 腦垂腺
(hypothalamus) (pituitary gland)

III.
內分泌的特徵
1.
默默的作用:暗中侍奉 (6:4, 6, 18)
2.
慢慢的影響:潛移默化 (13:33)
3.
回饋的調整:彼此順服 (5:21)
4.
特定的對象:門徒栽培 (9:28-29)
5.
分工且合作:恩賜配搭 (彼前4:10)
6.
組織與聯繫:聯絡合式 (4:16)
IV.
不變與改變的弔詭 (The Paradox of Unchanging and Changing)
1.
不變的愛須表現常變 (11:12)
2.
上帝的律法永恆不變 (5:18)
3.
律法的詮釋隨時改變 (5:21-22)
V.
屬靈生命的恆定 (The Spiritual Homeostasis) (6:8)
1.
公義:分配、程序、報復、恢復。
2.
憐憫:同理、鞤助、加能、釋放。
3.
謙卑:信靠、順服、悔改、認同。
4.
同行:同在、溝通、效法、同工。
VI.
結論:動態平衡的靈性恆定中長大成熟 (4:16, 13)

【金句】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

【默想】

1. 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有何異同?
2. 內分泌系統可學到那些屬靈功課?
3. 屬靈生命的恆定包括那些內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