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系列(二十六):主禱文(十一)救阮脫惡 (Deliver Us From Evil )
經文:馬太福音第六章13b節
時間: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主禱文裡向上帝祈求的,路加寫六項,馬太寫七項,希臘文的路加福音少了「救我們脫離兇惡」這句,但中文聖經把它加上去。梁望惠傳道提過這是版本的問題。路加認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與「不陷入惡」是相同的意思;但馬太認為多一項比較安全,萬一我們掉進試探,也求主救拔我們脫離罪惡。
Ⅰ、引言:惡的本質(The Essence of Evil)
關於「兇惡」如何解釋也有爭議,有人說是惡者,有人說是兇惡。今天的經文提到惡,惡跟罪有何關係?惡都是罪嗎?或者不是?講到惡,我們通常會聯想到邪惡或魔鬼,並且對象總是指向別人。這問題在教會歷史、哲學、神學上一直都是爭辯的議題。一位全能、全善的上帝,如果是他創造一切,為什麼世界會有惡產生呢?惡是怎麼來的?這問題一直有不同的答案,有人用一個小學生與教授對話的方式來討論這個問題―─「惡的本質是什麼?」
教授說:「I’ll prove to you.
(我可以證明給你們看)
If God exists, then he is evil.
(如果上帝存在,他就是邪惡的。)
Did God create everything that exists?
(上帝是否創造一切的存在呢?)
If God created everything,
(上帝如果創造一切,)
then he created evil,
(他就創造了邪惡,)
which means God is evil.
(所以上帝是邪惡的。)」
學生說:「Excuse me, Professor,
(對不起,教授,)
Does cold exist?(寒冷存在嗎?)」
教授說:「What kind of question is this?(這是什麼問題?)
Of course it exists.
(寒冷當然存在。)
Have you never been cold?
(你難道從來沒有冷過嗎?)」
學生說:「In fact, sir, cold does not exist.(事實上,先生,寒冷並不存在。)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physics,(根據物理學定律,)
what we consider cold,
(我們所認為的寒冷,)
is in reality the absence of heat.(實際上是沒有熱度的情況。)」
學生說:「Professor, does darkness exist?(教授,黑暗存在嗎?)」
教授說:「Of course, it does.
(黑暗當然存在。)
學生說:「You are wrong, sir.
(先生,你錯了。)
Darkness does not exist, either.(黑暗也不存在。)
Darkness is in reality the absence of light.
(事實上,黑暗是沒有亮光的情況。)
Light we can study, but not darkness.(亮光我們可以研究,黑暗就無法研究。)
Evil does not exist.
(邪惡並不存在。)
It is just like darkness and cold.(邪惡只是像黑暗與寒冷一樣。)
God did not create evil.
(上帝並沒有創造邪惡。)
Evil is the result of what happens,(邪惡是一種會發生的情況,)
when man does not have God’s love present in his heart.
(當一個人沒有上帝的愛存在他的心裡。)」
此影片對話的後段還提到這個發問的小朋友是愛因斯坦,在網路上造成很多的討論。有人追蹤發現,這部短片是2004年出現在網路上,而發問者是愛因斯坦的部分到2007年才出現,所以有人認為這段對話跟愛因斯坦無關。但這問題本身很有意思,就是到底惡的存在是怎樣的本質?上帝若創造萬物,那上帝就是惡的,因為惡也是他造的,而惡是不好的。但惡不見得不好,惡的問題其實是比罪更複雜。
我舉幾個例子。我們接近火時,皮膚會感到熱,當火熄滅時,我們就會感到冷,所以冷本身並不存在,冷只是因沒有熱量,我們把它叫作「寒冷」。同樣當一個人用手電筒照射時,眼睛就看見光,所以光是存在的,但當手電筒關掉時,我們會說變暗了,暗是因沒有光,我們把它叫作「黑暗」,我們沒有辦法研究黑暗,卻可以研究光。當喇叭有聲響,耳朵就聽得到聲音,若喇叭沒有聲響時,我們說這裡很「安靜」,實際上安靜只是沒有聲音而已。所以寒冷、黑暗、安靜本身是不存在的,它是在沒有熱量、光線、聲音時,我們用來描述它的一個詞。那什麼叫作「惡」呢?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上帝的愛時,看起來就很可愛,我們稱它「良善」;當一個人心中上帝的愛不見時,看起來就很可怕,我們把它叫作「邪惡」。所以「惡」本身並不存在,它只是良善消失時的結果,所以惡不需要上帝創造它,上帝創造的都是好的。這是一個哲學上的辯解。
Ⅱ、罪與惡(Sin and Evil)
1. 罪:偏差(Deviation)άμαρτία(hamartia)
a. 過犯(Trespass)παράπτωμα(paraptoma)
b. 虧欠(Debt)όφείλημα(opheilema)
罪與惡有什麼關係呢?剛才講過,惡不一定是罪,我們常說「罪惡、罪惡」,但罪是罪、惡是惡,兩者是不同的。曾經提過「罪」就是箭沒有射中靶心(bull’s eye),當你射中靶心時就得滿分,沒有射中就是偏差,射太遠或太近都是罪,路加福音用άμαρτία(hamartia)這個字,「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路11:4a)罪其實就是偏差(deviation),「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53:6)偏差有兩種,一種是射太遠,是超過(over),我們叫作過犯(Sin of Commission),做了不該做的。另一種是射太近,是不及(under),我們叫作虧欠(Sin of Omission),不做該做的。超過或不及都沒有射中紅心,所以罪有兩種,就是「過」和「不及」,也就是矢不中的。
第一種罪是「過犯」παράπτωμα(paraptoma),是指超過一條界線,「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律法就是一條界線,你不可以超過,超過就犯罪,「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約壹3:4)。第二種罪是該做的沒有做,也就是「虧欠」,馬太福音用「債(debt)」這個字,其希臘文是όφείλημα(opheilema),「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6:12), opheilema就是該做的沒有做,或做得不夠,「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
一般來講,我們會比較同意,不該做的去做是犯錯,可是該做的沒去做,怎麼能說我犯錯呢?但耶穌認為後者比較重要,因為我們常會忽略。這個禮拜我去參加臨床醫學倫理的討論會,有一個問題到今天為止,在醫師的心中還是有困擾,就是做了(作為)會有問題,不做(不作為)不會有問題,我想每個人也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例如當你的親人中風不醒人事、呼吸有困難時,醫生會問家屬要不要插管?若決定插管,呼吸器裝上去,使其暫時維持生命,過了一年、兩年,他也沒有醒過來,變成植物人。過了十幾年,家屬會問該怎麼辦?因為他不像一個人,他的確活著,是靠呼吸器在活。這時就有「要不要拔管?」的問題來了,因為已經知道他的腦不可能恢復了。這時若還一直維持他的生命是對或不對?問題就在這,當到了決定要不要拔管時,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一個醫師願意做這個決定,因為拔管會覺得是殺了病人,這叫作「作為」。起初他不會呼吸、決定要不要插管比較沒有困難,因為如果不插管,我只是沒有做什麼,是他自己不能呼吸而死,這是「不作為」。可是現在管子留在那邊,我把它拔掉,感覺是我殺了他。其實在我們內心裡,包括醫師或每一個人,還是認為做了罪較重,不做就不是罪,這是我們的想法,但目前醫學倫理認為這兩種決定是一樣的。
可是耶穌認為,由於我們會忽略該做卻不去做的,所以將來審判時,他不會問你做了什麼錯事,而是會問你有沒有做該做的事,用這樣來斷定誰可以進天國,耶穌比較在意這點。「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太25:42-43)你沒有害我,你只是不救我,上帝比較在意這個不夠的部分。
2. 惡:不好(Bad) πονερος(poneros) κακός (kakos)
a. 自然惡(Natural Evil)災病 disaster, disease
b. 道德惡(Moral Evil)罪惡 guilt,gang
接下來講惡。惡和罪不同,惡的範疇較大,罪的範疇較小,罪一定不對,惡不見得不對。惡(evil)就是不好(bad),是好(good)的相反,好就是快樂、高興、和諧等等,但當我們感到痛苦、挫折時,就會覺得不好,但不一定是罪。所以不好不一定不對,惡(evil)本身就是不好,不好不一定是罪。不好有兩種,一種是πονερος(poneros),另一種是κακός(kakos)。κακός(kakos)是在自然律裡面發生,讓人受苦,比如天災地震,照著自然律會使人受苦的我們都覺得不好,但它不是罪,因為不牽涉到罪的問題,這是「自然惡(Natural Evil)」。πονερος(poneros)是人或撒旦決定做出不好的事,這是「道德惡(Moral Evil)」,道德惡則是罪。所以世界上的惡有兩種,細菌跑進體內,在身體上發生的就是疾病(disease),疾病是一個自然惡,但它不是罪。「你所知道埃及各樣的惡疾,他不加在你身上……」(申7:15)大水、颱風、地震這些災難(disaster)我們覺得不好,但這和罪沒有關係,因為是自然律在運行,使我們受到傷害,是外界自然的惡,是一種患難,「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賜福與這兩個童子……。」(創48:16)
另一種惡是在我們的內心裡,也是主禱文中的要點,不要叫我們陷入罪惡,這是我們裡面惡心(guilt)的問題,「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太15:19)這種就是罪。另一種是集體的惡(Social Evil),即惡群(gang),像希特勒時期的大肆屠殺,「這世代是一個邪惡的世代。」(路11:29)這些都與人有關,也都是罪。
Ⅲ、陷入罪惡(Falling Into Evil)
曾經解釋過主禱文中「不叫我們遇見試探」這句經文,其實不是「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而是「不叫我們陷入罪惡」,因為魔鬼試探的目的就是要我們陷入惡中。陷入罪惡這個字,中文翻譯是「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太6:13a),表示這個字有不同的解釋,到底哪一個翻譯才對?「惡」的希臘文是τού πονηρού(tou poneirou),它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陽性的,所有格的主格是屬於哪一種,解釋也會跟著有所不同。若它的主格是陽性的,就叫作ο‛ πονερός(ho poneros);若主格是中性的,就叫作τό πονερόν(to poneron),中文沒有這樣的問題,拉丁語系則有陽性、中性、陰性的區別。當主格是陽性時,就翻譯成惡者,若主格是中性時,就翻譯成惡行,所以「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這兩種翻譯我想都可以。然而在聖經的解釋上還未有共識的答案,因為主禱文中耶穌用τού πονηρού(tou poneirou)這個字,由於不知道主格是陽性或中性,所以中文兩種解釋都可以。但是大部分的學者傾向支持「惡者」的解釋,就是撒旦的意思,也是希臘東正教教父們所強調的,因為它有定冠詞。但西方拉丁教父強調的則是惡行,是救我們脫離惡行為,而不是脫離惡鬼、惡人。經文「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太13:19)用的就是陽性主格。經文「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可7:23)用的就是中性主格。總括來講,兩者應該是相關的,因為撒旦引誘我們才會去作惡,求耶穌幫助、保守我們不要被撒旦引誘,萬一被引誘時,保護我們不要繼續陷下去而做出惡行,所以我想中文兩種解釋都可以,但有些學者則認為一定是單一解釋。
所有格(惡) | 陽性主格(惡者) | 中性主格(惡行) |
τού πονηρού (tou poneirou) | ο‛ πονερός (ho poneros) | τό πονερόν (to poneron) |
1. 撒旦的誘惑(Allurement)
為何我們會被撒旦引誘?因為撒旦會裝可愛,會誇讚你很行、很了不起,結果你開始驕傲,然後牠就開始引誘你。蛇就是這樣引誘夏娃的,「……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林後11:3b)「夏娃,妳很棒,我想請教你喔,上帝可是真的跟你們說如何云云。」撒旦先用一種很無辜的態度要跟你請教,你若覺得那沒什麼,就會跟牠搭上線,結果就逐漸被牠引誘。
2. 撒旦的控告(Allegation)
等你上鉤後,牠的可愛馬上就變了臉色,並且開始控告你,耍狠樣,指責你好爛,說你起不了,你就愈發感到自慚形穢而絕望,認為上帝一定不要你了。撒旦第一步若不成功,就會使用B計畫,從引誘到控告,「……那在我們上帝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啟12:10b)最後目的是要你離開上帝,要是你絕望而犯罪,那牠就成功了。所以撒旦是引誘者,又是控告者。這兩種伎倆都會讓我們陷入罪惡,一種是讓我們跌倒、陷入,一種是讓我們脫離不了,就會絕望,自暴自棄,這是撒旦使用的策略。
3. 環境的壓力(Influence)
除了撒旦以外,我們的環境也會引誘我們行惡,環境的影響是社會壓力(Social Pressure)。大部分青少年開始抽煙或吸毒,都是因為同儕朋友的關係,沒有一個孩子是自己想去吸毒的,都是因被朋友譏刺、迫誘才去吸第一口,這是外患,若你沒有辦法抗壓,就會屈從,最後就隨波逐流。「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a)中文聖經翻譯得較客氣,原文意思其實是不要讓世界壓制成它的型,應該翻譯作Don’t be conformed(不要被壓入世界的模式),不只是不去學習世界的樣子就好,而是世界有它巨大的力量,一直要把你扭成它的型,你要不斷得抵抗它,否則就會被它所壓塑。
4. 情慾的放縱(Indulgence)
就算你能抵抗世界的力量,你內心的慾望又是另外一種誘因。慾望也會讓我們作惡,造成情慾上的放縱,它會使你產生衝動,這是內憂。魔鬼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引誘,另一是控告。除了魔鬼以外,還有兩個世界的影響,一是外在的壓力,一是內心的衝動,都會讓你做不該做的事,之後就會失控,最後就如燎原野火,「……將我們上帝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猶1:4b)
5. 被惡所同化(Assimilation)
另外一種惡是,本來你是好好的,但因別人對你不善,讓你很生氣,就想「既然你可以這樣對我,我也要以牙還牙」。不知不覺中,你也和對方一樣了。夫妻吵架常常就是這樣,你罵我回,沒完沒了,認為因你罵在先,所以我回沒有錯,覺得自己做得理直氣壯,其實是「被惡同化」。聖經從舊約到新約都說不要這樣,「你不要說,我要以惡報惡;要等候耶和華,他必拯救你。」(箴20:22)因為以惡報惡,你本身也就跟著成為惡。「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太5:38-39a)「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12:21)「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彼前3:9)被人罵時,情緒很容易被挑起,會不想要白白被罵,於是就回罵,不知不覺就被對方同化了。所以日後家裡面吵架時,不管對方罵你多久,你不要回罵,不然你就跟對方一樣,因為罵人沒好話。
Ⅳ、救阮脫惡(Deliver Us From Evil)
1. 惡魔(Evil Devil)
2. 惡世(Evil World)
3. 惡慾(Evil Desire)
惡有三個來源:一個是屬世的,一個是屬情慾的,一個是屬魔鬼的,「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雅3:15)上一篇信息的結論提到,惡的魔鬼叫作惡魔(Evil Devil),牠會用網羅來擄掠我們,我們要留意牠的詭計,「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牠的網羅。」(提後2:26)邪惡的世界(Evil World)則會影響、污染我們,所以我們要竭力認識耶穌基督,才能夠脫離這世界邪惡的影響,「因認識主―救主耶穌基督,得以脫離世上的污穢……」(彼後2:20a)而我們內心裡也有作惡的慾望,情慾會造成敗壞,我們若愈來愈有主耶穌基督的性情,就能夠脫離這樣的敗壞,「……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彼後1:4b)所以我們要在惡魔、惡世、惡慾這三個對象上留意,不然就會陷入惡中。
Ⅴ、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事實上關於道德惡和自然惡的關連是很複雜的,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容易。在道德惡出現時,上帝為了要教導我們,常常用自然惡來管教我們,你若是學到教訓、悔改後,你的道德惡會因遭遇自然惡而變好,這是管教的目的。
1. 亞當夏娃陷入惡
本來上帝創造伊甸園時,一切都很美好,園中有一棵分別善惡樹。上帝特別交代亞當夏娃這顆樹上的果子絕對不能吃,因為吃了會死。但由於這棵樹上的果子長得好看又可愛,當果子長出來後,蛇(撒旦)看見機會來了,就跟夏娃說這棵樹上長了美麗的果實。夏娃一看,愈看愈好看、愈聞愈想吃,撒但對她說:「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所以人的墮落是為了想知道善惡,上帝已說過那棵樹叫作分別善惡樹,夏娃知道吃了那棵樹上的果子會死,是不好的,不用吃也知道。但是蛇跟她說,妳要是真的吃了才知道會不會死,也就是說,你原是知道惡的,但一定要進入惡中才知道惡嗎?結果夏娃和亞當被蛇騙了,真的陷入惡中。「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意思是,上帝說的不算,要自己作的決定才算,於是我們就不依靠上帝,而是依靠自己作最終的實驗者和判斷者,這是亞當夏娃墮落最主要的理由。
2. 上帝用災病管教
以色列人都是亞當的後裔,也會做出同樣的事。因為摩西做了上帝沒有說的事情,(民20:8-12)上帝對他說:「你在曠野擊打磐石的事上沒有尊我為聖,所以你沒有辦法進迦南地。」由於摩西沒能進入迦南地,所以他在約旦河東的摩押平原特別跟以色列人交代,要他們注意進入迦南地之後,若是作惡,上帝會用各樣的自然惡來管教你們的道德惡,那時你們要趕快悔改,因為還有機會。「你若不謹守遵行,耶和華就必將奇災,就是至大至長的災,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後裔的身上。」(申28:59)摩西這句話就把自然惡和道德惡講得很清楚。天災和疾病是自然惡,是不好的事情,但為了讓我們變好,上帝能夠用這些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因為我們的道德已經變壞,所以上帝用自然惡來讓我們悔改、學習,教導我們不再犯罪。
3. 管教的惡帶來善
管教的過程我們認為不好,但上帝的目的是好的,希伯來書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12:11)目的是道德的善,但所經歷的可能是自然的惡。
4. 約伯遭惡是奧秘
既然上帝是這樣說,有人就認為,你若是遇到天災疾病,那是因為你的道德有問題,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並非所有遇到天災疾病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的道德不好,所以上帝特別把約伯記放在聖經中,為了告訴我們事情不盡然是這樣。
在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上帝本來給他很大的祝福,約伯擁有很多的產業,但突然間他遇到很多很大的災禍,是我們無法全部理解的。一日,天上降下火來,將他的群羊和僕人都燒滅了,這是天災;迦勒底人分作三隊忽然闖來,把駱駝擄去,並殺了他的僕人,這是人禍。自然惡和迦勒底人的道德惡,約伯都遇見了。他還有一間後山的小別墅,他的子女常常去那邊吃飯喝酒歡樂,也沒做什麼惡事,突然龍捲風來襲使得房屋倒塌,十個子女都身亡,這是天災;最後他所有的都失去了,只剩下自己,上帝又讓他全身長毒瘡,又髒又臭又難受,他的妻子也說負面的話咒罵他,這是人禍。
在他最可憐時,上帝讓他三個最好的朋友來探望安慰他,但他們認為是約伯犯了罪受到上帝的管教,不然怎會接連兩回的天災人禍都臨到約伯?三個人輪流勸約伯悔改,但約伯則堅持自己沒有犯罪。他的三個朋友(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講不過他,之後還來一個遲到的布西人以利戶,也是勸約伯悔改,但約伯仍舊不改初衷。最後上帝出現,同意約伯沒有錯,遇到天災人禍不一定是你有問題。上帝反問約伯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約伯因此明白,惡的事情超過我所能理解的複雜,苦難是一個奧秘。他的結論是:「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42:3)所以約伯記並沒有給苦難一個解答。當一個人遇到天災人禍,佛教認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基督教沒有這樣的講法,不是惡沒有惡報,惡是有惡報,但惡報不一定惡。遇到天災人禍,有很多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但我們可以求問上帝為何會如此,而約伯記告訴我們,人生遇到的自然惡,不一定就是道德惡所造成的,有很多是我們無法明白的。
5. 疾病不必然犯罪
耶穌的時代,他的學生也是這樣的觀念。「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2-3)很多人都認為遇到壞事一定是你有問題,這樣的觀念是根深柢固的。家中若生了一個先天殘障的孩子,夫妻可能都會怪罪對方,是不是你家積德有問題?背後的意思是歸咎於你的道德不好,今日才會生出這樣的孩子。約伯說是奧秘,但耶穌說得更多: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多幫助他,為要顯出上帝的作為,上帝的作為是愛心的作為,就是減輕對方的痛苦。所以當你遇見別人有苦難的遭遇時,不要討論誰不對,而是自問我能夠做什麼,來減輕對方的痛苦。上帝的作為就是把他的問題處理好,解決他的自然惡,所以自然惡不是只能忍受而已。照佛教的說法是要忍受,因為前世有罪,需要在今世承受,這樣才能打平,不然下輩子還要繼續償還。但基督教不這麼想,而認為自然惡是一個奧秘,如果我們遇見了並可以幫忙時,就應該減輕對方的痛苦,而非問是誰的錯。
6. 求上帝減輕苦難
所以當我們遇見惡事時,可以跟上帝禱告,不管那是哪種惡(天災或人禍),因為我們禱告,上帝會讓那樣的痛苦減少。「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選民,那日子必減少了。」(太24:22)
7. 幫別人減輕苦難
遇到別人有苦難時,你若能夠,就儘量的幫助對方減輕惡所帶來的痛苦,這也是耶穌基督在最後審判時判別的方式,「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沒有問對方為何飢餓、為何口渴、為何沒地方住、為何沒衣服穿等等,而是滿足對方的需要,所以自然惡是我們要努力減輕的。背後的原因不論是奧秘或犯罪,是他與上帝的關係,我們沒有責任去討論或怪罪,因為內中有奧秘的部分是我們不知道的,但我們的責任是去盡力減輕對方的苦難,這才是耶穌基督要我們做的。
Ⅵ、結論:穿神所賜全副軍裝抵擋惡者一切火箭
自然惡與道德惡之間有很複雜的關係(如下圖)。外在部分有上帝、撒旦和世界,自我的部分有災病、罪惡、情慾,同樣的,鄰舍也會有這三方面問題。罪惡就是道德惡,災病就是自然惡。再來我們要討論惡在上帝、撒旦、世界和我們之間的互動關係。
上帝允許撒旦統治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透過刺激來引起我們的情慾,造成人的放縱犯罪。聲色媒介大部分是這樣,因為我們有各種慾望,世界就提供各種刺激,你若抵抗不了就會去做壞事。世界也透過社會群體的影響力,來迫使你屈從,因為大家都隨著潮流風氣在走。
此外上帝也允許撒旦試探人,因他要試煉我們(詳見上一篇信息),試煉與試探都是同一件事,對撒旦來說是要試探我們,希望我們垮掉,但上帝是希望我們經過試煉越發成熟。一旦我們犯了罪,上帝為了救我們,就施行管教,使我們遇見災病,好讓我們知道錯了。當上帝管教時,你就要趕快悔改,這樣事情就不會蔓延開來,試驗就結束了。但有時我們遇到災病並非是因為受到管教,像約伯的遭遇就是個奧秘,所以遇到災病不一定是你犯了罪,有時與罪無關,這時我們就要跟上帝祈求減輕痛苦。
鄰舍有時犯罪作惡得罪你,讓你遇到痛苦災禍,也就是對方的道德惡變成你的自然惡,你就需要饒恕對方。鄰舍有時遇到災病,可能是個奧秘,你需要幫助他,不去討論是誰造成的,而是我能做什麼來減輕對方的痛苦。要是我得罪了鄰舍,若有機會應儘量與其和好。
所以看起來,自然惡和道德惡之間,因為上帝、撒旦、世界的關係,有很複雜的互動。我們要祈求上帝幫助我們,穿上他給我們的全副的軍裝,「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作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籐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弗6:11-16)以抵擋撒旦透過世界的刺激、引誘、影響或試探,使我們能夠有一道防火牆的保護。萬一要是保護不成,真的陷入罪惡時,我們跟上帝承認自己犯了罪,求主赦免,寶血潔淨,「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因為耶穌名字的意思就是要把他的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就是要回答我們「救我們脫離惡」的禱告。犯罪悔改,並與人、神和好,是解決道德惡的方式。災病的問題,我們跟上帝祈求,我若不對請你管教;我若無錯,求你減輕痛苦。要是鄰舍遇到災病時,我們就問上帝自己能做些什麼,使其減輕痛苦,而不是去討論他是否犯了罪,那是他要去面對的問題。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上帝,你讓我們有自由,而我們常常做出不好的選擇,陷入惡中,使得我們周圍的人受苦,主,你都知道。或許我們周圍的人做出不好的選擇,令我們受苦,使得我們遇到各樣的苦楚。求天父幫助我們,在苦難苦楚中,有些是我們需要學習你的管教,有些是我們需要學習依靠你,求你憐憫,減輕我們的痛苦。當我們看到別人受苦時,幫助我們不用指責的態度,在那裡歸咎責任為何,我們乃是跟上帝求問說,我們有沒有什麼能力來減輕他們的痛苦。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