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47林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47林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11月 26

[講道集] 禱告系列(五十一):新約禱告(十一)保羅(NT Prayer.11)(Paul)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五十一):新約禱告(十一)(NT Prayer.11) 保羅(Paul)
時間: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經文:哥林多後書十二章7-10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今日要學習一個不容易的禱告,就是「當上帝未應允我們的禱告」時,該怎麼辦?保羅曾替很多人禱告頗有果效,但他為自己身上的刺禱告三次卻不被上帝應允,反而被提醒「我的恩典夠你用」,這是怎麼一回事?

Ⅰ.引言: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ray)

        1981年,馬來西亞的全福音會幕教會(Full Gospel Tabernacle Church)因迅速成長而決定搬到新的地點,而原址的一些大學生因通勤問題,無法到新堂聚會,感覺像是被原有教會遺棄一般。被留下的這三十多個大學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聚在一起禱告,他們帶著報紙到其中一人家中,坐在報紙上禱告。他們當中有幾個人,後來被上帝感動成為傳道人,其中有一位叫做Voon Yuen Woh,另一位叫Ng Wah Lok,皆為當時的學生領袖,並寫了一首歌來彼此鼓勵,這首歌就是「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Pray),雖然英文版本並不流行於英文歌壇,但中文版本卻在亞洲地區大流行。他們用這首歌鼓勵人禱告,因上帝會垂聽並動工。在三十年後,這所三十幾個人的教會發展成有八十四位傳道人,並全世界有七十多間分堂的大教會,這一切的起點正是這三十幾個大學生的禱告,這是很特別的恩典。這首歌的歌詞如下:
Every Time I Pray每次我禱告
(1)I will come to You in prayer我以禱告來到你跟前
     I will seek Your face我要尋求你
     I will stand within the gap我要站在破口之中
     There will I intercede在那裡我尋求你
(2)I am weak and helpless Lord主我是軟弱及無助
     You my strength shall be你卻是我的力量
     Guide me with Your gracious hand以你親切的手引導我
     There will my victory be那就是我的得勝
    (副歌)
     For every time I pray每一次我禱告
     I move the hand of God我搖動你的手
     My prayer does the things禱告做的事
     My hands cannot do我的手不能做
     For every time I pray每一次我禱告
     The mountains are removed大山被挪移
     The paths are made straight道路被鋪平
     And nations turn to you使列國都歸向你
        這首歌一直反覆唱「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 For every time I pray, I move the hand of God),問題出在我搖動( I move)。這樣的禱告究竟是誰比較有力量?是「我」比較有力量,因為只要我禱告,「我」就可以動上帝的手;也就是說,既然「我」禱告,代表「我」有一個希望,而上帝的手,照著「我的希望」被搖動,這樣的禱告可稱之為「魔法的禱告」(Magic Prayer)。我希望能夠把這歌詞改為「每一次我禱告,神搖動神的手」”( For every time I pray, God moves the hand of God),不同點在於:原本是「我」來決定上帝怎麼動他的手,只要我一開口,上帝就要照「我」的意思去動他的手;然而,若是我禱告而「上帝」動自己的手,是「上帝」決定自己的行動,所以我禱告,上帝有回應,但不一定會照我的要求,這便是「信心的禱告」(Faith Prayer)。
        所以,這兩者的差別在於「主導者」的不同。如果由「我」主導,就變成上帝被動地贊同我每一個禱告;但若是我禱告,由「上帝」主導,他不一定要說「讚」,他或說「可以」、「等等」、「不行」,這些回應皆可,只是不盡然會照我的意願來回答。因此,今天我們要學習:「我禱告,結果上帝搖手說不,該怎麼辦?」這是保羅要學的功課。保羅求上帝移除身上的刺,結果上帝不照他所求的給他,反而給他別的東西,那是什麼?
Ⅱ.保羅與哥林多教會(Paul and Corinthian Church)
        建立哥林多教會的保羅,因與教會產生一些摩擦,有人對他使徒的身分存疑,再加上教會一些狀況,所以保羅在以弗所寫了一封信(哥林多前書)派提摩太轉交給該教會,告訴他們該改進和小心的地方。地圖顯示以弗所和哥林多兩處中間隔著愛琴海,以弗所是屬於亞西亞(今土耳其),哥林多則位於希臘南端的半島上,該處名為亞該亞,其上方為馬其頓。保羅在亞西亞的以弗所寫信,請提摩太帶信到亞該亞的哥林多,提醒他們該注意的事情,結果提摩太帶回的卻是該教會拒絕改進的消息。保羅以為信件可以達到提醒的效果,沒想到情況愈下,所以他很著急。
     1. 保羅計畫從馬其頓到哥林多過冬
        原本保羅讓提摩太先去哥林多,而他計畫隨後由陸路行經克羅亞和馬其頓,最後到達哥林多去訪問教會,並在那裡過冬。「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裡去,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無論我往哪裡去,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林前16:5-6)然而,情況不同於他的期待,教會對他有所猜忌和懷疑,因此保羅心裡著急,認為拜訪之事不宜遲,所以他放棄陸路改走水路,雖然較危險但節省許多時間。
     2. 保羅緊急趕往哥林多卻遭遇憂愁
        保羅以為他的親自拜訪會得到教會的尊重,結果卻相反。這次的見面,讓彼此都很難過,教會討厭他,他也很受傷,可說是一趟「傷心之旅」,鍛羽而歸。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提到,如果再次拜訪,希望不會讓大家難過,「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裡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林後2:1,5)
     3. 保羅改變第三次訪問哥林多行程
        但保羅仍然很擔心,寫信與親自探訪都行不通,這個教會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所以,保羅決定第三次前往哥林多。這次他原本計畫搭船過去,然後北上到馬其頓募捐,因為耶路撒冷發生饑荒,最後坐船將募款交到耶路撒冷去,「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叫你們再得益處;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林後1:15-16)但這個計畫也被打亂了,所以保羅改走陸路,雖然這樣會花較多的時間,但剛好可以讓教會冷靜下來。「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19:21)
     4. 保羅寫一封嚴厲信請提多送過去
        因為這趟旅程所費時間較長,所以保羅就又寫了另一封信,內容與上次的嚴厲警告類似,「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林後2:4)這封信是由提多帶去,「我勸了提多到你們那裡去,又差那位兄弟與他同去。提多佔過你們的便宜嗎?我們行事,不同是一個心靈(或譯:聖靈)嗎?不同是一個腳蹤嗎?」(林後12:18)
     5. 保羅在特羅亞沒有遇提多很著急
        保羅請提多送信後,心急如焚地等待回音,因為不知道這次的信件是否能達到提醒的效果。因此,他計畫與提多在特羅亞見面,以詢問交信後的反應。結果,保羅到特羅亞後並沒有遇見提多,這讓保羅更加緊張,不知信差是否遭遇到什麼事情。「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主也給我開了門。那時,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我心裡不安,便辭別那裡的人往馬其頓去了。」(林後2:12-13)
     6. 提多在馬其頓見保羅帶來好消息
        保羅終於在馬其頓見到了提多,提多帶來好消息,這次的信件有了果效,哥林多教會收信後表示願意悔改,「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林後7:5-7)為教會有了正面的反應保羅深感安慰,因此,他就在馬其頓寫哥林多後書,鼓勵哥林多教會預備。
     7. 保羅寫哥林多後書鼓勵他們預備
        保羅告訴他們,他在馬其頓募款後會帶著人到他們那邊去募款,要教會好好準備,以免丟教會顏面,「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同去,見你們沒有預備,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林後9:4)再者,哥林多教會雖然向保羅道歉,但對於他們是否真有改進,保羅當時並沒有把握。因此保羅在信中告訴他們,他不希望看到未改的陋習,「我怕我再來的時候,見你們不合我所想望的,你們見我也不合你們所想望的;又怕有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且怕我來的時候,我的上帝叫我在你們面前慚愧,又因許多人從前犯罪,行污穢、姦淫、邪蕩的事不肯悔改,我就憂愁。」(林後12:20-21)這就是哥林多後書的內容。
        為什麼講這些事呢?因為保羅的使徒身分被懷疑,保羅不得已的情況下分享了他自身奇特的經驗,表明他作使徒乃是上帝的呼召,並且講了他的「難處」,為了這個經歷,上帝給他一根刺,好讓他不再驕傲。
III.保羅肉體一根刺(Paul’s Thorn in the Flesh)
        這根刺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保羅禱告了三次,上帝卻不聽?上帝的目的為何?
     1.刺入皮下的一根刺
        聖經僅記載這是「肉體一根刺」(thorn in the flesh),到底「肉體」代表什麼?「刺」又代表什麼?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保羅走路不小心,踩到一根刺。這是字句主義的看法,完全依照聖經的字詞解釋,「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箴26:9)然而,這樣的荊棘刺請人拔出即可,何必禱告三次?
     2.沙眼感染視力衰弱
        也有人說,這是一種比喻,其實是因為保羅有沙眼。沙眼是一種感染病,能導致視力受損或盲眼。推測源自於保羅在信件中曾提到他的眼睛有問題,他無法寫信需人協助,看信也很不方便,成為他的軟弱之處,如加拉太書說:「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裡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加4:15)而且保羅後面提及自己親筆簽名的大小說:「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何等的大呢。」(加6:11)再再都顯示他視力不佳,所以有人推測這就是保羅的刺。這樣的解釋為多數教會所接受,認為是比喻保羅的眼疾造成他服侍上的困擾。
     3.顳葉癲癇偶而發作
        第三個解釋出自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科醫生蘭大弼的論文,研究保羅這根刺,他認為保羅患的是「顳葉癲癇病」。這篇論文曾被刊登在有名且有水準的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and Psychiatry1987;50:659-664上,可見這篇文章,是有學術根據的。蘭醫師說,顳葉癲癇病人在發作時會聽到或看到奇怪的東西,而保羅正吻合這個症狀,「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祕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林後12:2-4)然而,這種說法相信的人比較少。
     4.相貌不揚口齒不清
        另有說法認為保羅長相難看,其文筆雖好,但相貌不揚,說話粗俗,甚至有些口吃。未見過保羅的人,在讀完他的信件後,會期待他是一位高大英俊的人,然而見到本人時,反而大失所望。因此,當他向人傳福音時,很容易吃軟釘子,所以他可能時常禱告求上帝讓他長得好看些,頭髮多一點,口才好一點,這樣就可以幫上帝做很多事情。「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林後10:10)
     5.脾氣暴躁出口傷人
        也有人認為,保羅相貌堂堂,只是脾氣不佳,不高興就罵人,這是他人格的缺點,而且他罵起人來嚴厲又不留情,「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徒13:10)身為傳教士,這樣罵人不但容易得罪他人,而且常自討苦吃,不只罵非信徒,連教會同工也波及,甚至曾不惜與巴拿巴拆夥,「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徒15:39)
     6.肉體情慾眼目情慾
        還有一種說法來自天主教神父,認為保羅單身會受肉體情慾的誘惑,所以保羅每次傳教,需要常常向上帝禱告。這些神父把自己的問題投射到保羅的身上,「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2:16)然而,我認為保羅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保羅自己說:「我對著沒有嫁娶的和寡婦說,若他們常像我就好。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與其慾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林前7:8-9)由此可知,性慾的問題對保羅而言不是問題。
     7.敵對逼迫騷擾傷害
       最後,也有人認為這刺不是指在身體裡,而是在身體以外,因為聖經舊約所提到的刺,多用於形容來自「外在的欺負」、「他人的騷擾」,例如「倘若你們不趕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們眼中的刺,肋下的荊棘,也必在你們所住的地上擾害你們。」(民33:55)
        靈恩派強調「刺皆自外而來」,因禱告能夠成就許多事情,譬如生病只要禱告,上帝就一定會醫治,所以刺意表身體疾病是不可能的,刺代表的一定是來自外在的欺負。聖經記載保羅曾被欺負的如何淒慘,「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林後11:23-25)因此,靈恩派強調上帝醫病能力,否認保羅的刺源於內在疾病,而強調其為外在因素。
        事實上,聖經只說「保羅身上一根刺」。雖有各種解釋,我的解釋是:「刺」就是讓人「痛」的東西。一根刺,不管刺在哪裡,皆會引起疼痛,而人們會希望把這樣的刺拔掉,因此,上述的解釋都有可能。對你來說,你的刺可能代表的是生理上的缺點,可能是性格上的缺失,可能是婚姻上不能解決的問題,可能是你與孩子之間的隔閡,這些都有可能是「刺」,此處沒有絕對的解釋,然而,舉凡會影響自己服侍上帝的,對自身不好的,會讓自己痛苦的,想要除之而後快的,這就是「刺」,是需要靠禱告除去的。
Ⅳ.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這個小小的禱告可以學什麼功課?
     1.特殊恩典帶來驕傲危險
        第一,聖經明說,因為上帝給保羅許多恩賜又憂其驕傲,就再加一根刺,好讓他不會驕傲,「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林後12:7a)因此,上帝給人越多的恩典,亦會給人一些缺點,以平衡這些優點,否則人就容易變得驕傲,為了不讓他驕傲,就不讓他凡事順利。所以,保羅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
     2.上帝所給與撒旦的差役
        這根刺是誰給的?是上帝給的?還是魔鬼給的?其實兩個都是。上帝跟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你得的啟示過高,我怕你驕傲,所以我給你一根刺」,所以這是上帝給的,但保羅又馬上寫到這是撒旦的差役,「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林後12:7cde)因此,這根刺同時是上帝的禮物,也是撒旦的攻擊。
        約伯曾碰到許多倒楣的事情,經文中提到上帝同意給約伯這樣的試煉,但也同時是撒旦的攻擊。為什麼會這樣?事實上,同一件事情,撒旦目的在於毀掉我們,然而上帝卻是要讓我們更成熟。「『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伯1:11-12)撒旦的目的是讓我們經過這樣的挫折後,變得內心苦毒(bitter);上帝的目的,是讓我經歷過後,變得更好(better)。撒旦希望保羅因此咒罵上帝,然而上帝卻要保羅因著這根刺更加親近他,唯有不驕傲,才能夠體會上帝的恩典。
     3.逼迫痛苦使我親近上主
        所以保羅為了這根刺,向上帝禱告了三次。人在困難時,更記得親近上帝,向上帝禱告。如果很順遂時,就會容易忘記禱告;或著因領有許多恩典而能在教會服侍,終日忙碌反而沒有空禱告。倘若發生問題讓人停下服侍,禱告求上帝改變,禱告生活就會越來越好。所以苦難其中一個目的是為要讓人「不得不」到上帝面前向他禱告,好使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更親近。「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這些困難不會讓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而是與基督的愛更近,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已無技可施,只能更迫切地來到上帝面前,讓基督來幫助,於是,我們便與主更加親近。
     4.刺沒有挪去賜夠用恩典
        再來,上帝說:這根刺不要挪去,這樣你才可以領受到「夠用的恩典」(sufficient grace),「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林後12:9b)「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5:10)
        這裡有兩類恩賜:一開始,保羅蒙受上帝許多恩典,擁有許多恩賜,這是第一類的恩典,這是上帝讓人有能力可以服侍。可惜的是,撒旦就是因此而墮落,他在眾天使之中領受最多恩典,上帝最喜歡他,給他最多能力,長得也最漂亮,他什麼都是第一,所以他就變得驕傲,反而妄想做上帝,不服氣只當個天使,從天使變成了撒旦。保羅也有可能變成撒旦,因為上帝給保羅很多恩賜沒人可比,所以上帝為了保護保羅,不讓他因為第一類的恩賜而成為撒旦,就給他第二類的恩賜,就是讓他「不會驕傲」的恩賜,也就是這一根刺。所以這根刺也是恩典,而這樣的恩典與第一類恩典是相反的。第一類恩典是讓他很有能力,可以服侍;第二類恩典是讓他不能那麼服侍,沒有能力,讓他軟弱;如此,他就被平衡了,讓他經歷到「這是上帝給我的恩典,而且,今天我的服侍,即使我有軟弱,我有問題,是上帝憐憫我,讓我還可以服侍」,這種狀態和「完美無缺,傲視群雄」的心態不同,所以這是上帝賜給我們很特別的一個恩典。在這種情況下,旁人看到的,不是保羅的厲害,而是上帝的能力。
        你是否看過失去手腳的Nick?他什麼話都不用講,僅「站」在講台上,學生看到他就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剩驚嘆與震撼,所以他的見證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軟弱。很多肢障的,靠著上帝的恩典活出不平凡的生命,他們帶給人們的震撼與感動,更甚於四肢健全者的見證,會讓人把這樣的榮耀歸給上帝,如同經文所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b)如果我們都沒有軟弱,所表現出的是「自鳴得意」;當我們沒那能力卻完成任務,我們才會將這榮耀歸給上帝,「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c)
     5.神能力在人軟弱顯完全
        以賽亞書提到「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29-31)請問「如鷹展翅」、「奔跑不困」和「行走不昏」這三種,哪種最有力量?而你會挑哪一個?事實上,「行走不昏」最能彰顯上帝的榮耀,而不是第一個。因為「如鷹展翅」是自己表現得很好,翱翔天際,自在優美;「奔跑不困」是即使流汗,拼命奔跑,仍展現自己的力量;「行走不昏」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有一個特點:沒有昏倒,儘管他表現並不搶眼,且有軟弱,更有困難,但如同保羅所說:「我誇我的軟弱,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上帝的能力上顯得完全。」(林後12:9b)
V.結論:主恩典夠我用(Lord’s Grace Sufficent For Me)
        哈尤.尤道(莊春風)牧師是泰雅族人,曾因生活困頓而受聖經經文感動寫下「主恩典夠我用」這首歌,教導原住民傳唱,歌詞如下:
當我受特殊試煉和痛苦時候
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
每當我灰心失望 完全無助的時候
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
信息進入我心中 聖靈在指引我
在百般試煉中當大喜樂
因為祂已告訴我:祂的恩典夠我用
只要信祂的恩典是夠我用

禱告
主耶穌,謝謝你給我們每個人有許多的恩典,但我們生命中也有許多的難處,我們常常跟保羅一樣,希望你把這些難處移走,好讓我們這些恩典盡情發揮,可是,如果這些讓我們驕傲,不禱告,把榮耀歸給自己時,主啊!我們願意接受這根刺,以幫助我能夠更多的親近你,讓我們謙卑,讓我們把榮耀歸在你的名下,並且幫助我們在困難無法挪去時,不灰心不喪膽,能夠堅持更深地依靠你,向你領取夠用的恩典,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11月 20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51) 新約禱告(11) 保羅(台)





【講道大綱】

經文:哥林多後書十二:7-10

I.  引言: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Pray)

II.保羅與哥林多教會(Paul and Corinthian Church)
1.保羅計畫從馬其頓到哥林多過冬(林前16:5-6)
2.保羅緊急趕往哥林多卻遭遇憂愁(林後2:1,5)
3.保羅改變第三次訪問哥林多行程(林後1:15-16; 徒19:21)
4.保羅寫一封嚴厲信請提多送過去(林後2:4; 12:18)
5.保羅在特羅亞沒有遇提多很著急(林後2:12-13)
6.提多在馬其頓見保羅帶來好消息(林後7:5-7)
7.保羅寫哥林多後書鼓勵他們預備(林前9:4; 12:20-21)

III.保羅肉體一根刺(Paul’s Thorn in the Flesh)
1.刺入皮下的一根刺(箴26:9)
2.沙眼感染視力衰弱(加4:15; 6:11)
3.顳葉癲癇偶而發作(林後12:2-4)
4.相貌不揚口齒不清(林後10:10)
5.脾氣暴燥出口傷人(徒13:10, 15:39)
6.肉體情慾眼目情慾(約壹2:16; 林前7:8-9)
7.敵對逼迫騷擾傷害(民33:55; 林後11:23-25)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特殊恩典帶來驕傲危險(林後12:7ab; 林前4:7)
2.上帝所給與撒旦的差役(林後12:7cde; 伯1:11-12)
3.逼迫痛苦使我親近上主(林後12:8; 羅8:35)
4.刺沒有挪去賜夠用恩典(林後12:9b; 彼前5:10)
5.神能力在人軟弱顯完全(林後12:9c; 賽40:29-31)

V. 結論:

主恩典夠我用(Lord’s Grace Sufficent For Me)

【默想】

1.你對“每次我禱告”這首歌有何感想?
2.你認為保羅肉體一根刺是指什麼呢?
3.我們如何才能在軟弱中變為剛強呢?

【金句】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哥林多前書十二:9

星期一, 11月 14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51) 新約禱告(11) 保羅 (華)












【講道大綱】

經文:哥林多後書十二:7-10

I.  引言: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Pray)

II.保羅與哥林多教會(Paul and Corinthian Church)
1.保羅計畫從馬其頓到哥林多過冬(林前16:5-6)
2.保羅緊急趕往哥林多卻遭遇憂愁(林後2:1,5)
3.保羅改變第三次訪問哥林多行程(林後1:15-16; 徒19:21)
4.保羅寫一封嚴厲信請提多送過去(林後2:4; 12:18)
5.保羅在特羅亞沒有遇提多很著急(林後2:12-13)
6.提多在馬其頓見保羅帶來好消息(林後7:5-7)
7.保羅寫哥林多後書鼓勵他們預備(林前9:4; 12:20-21)

III.保羅肉體一根刺(Paul’s Thorn in the Flesh)
1.刺入皮下的一根刺(箴26:9)
2.沙眼感染視力衰弱(加4:15; 6:11)
3.顳葉癲癇偶而發作(林後12:2-4)
4.相貌不揚口齒不清(林後10:10)
5.脾氣暴燥出口傷人(徒13:10, 15:39)
6.肉體情慾眼目情慾(約壹2:16; 林前7:8-9)
7.敵對逼迫騷擾傷害(民33:55; 林後11:23-25)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特殊恩典帶來驕傲危險(林後12:7ab; 林前4:7)
2.上帝所給與撒旦的差役(林後12:7cde; 伯1:11-12)
3.逼迫痛苦使我親近上主(林後12:8; 羅8:35)
4.刺沒有挪去賜夠用恩典(林後12:9b; 彼前5:10)
5.神能力在人軟弱顯完全(林後12:9c; 賽40:29-31)

V. 結論:

主恩典夠我用(Lord’s Grace Sufficent For Me)

【默想】

1.你對“每次我禱告”這首歌有何感想?
2.你認為保羅肉體一根刺是指什麼呢?
3.我們如何才能在軟弱中變為剛強呢?

【金句】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哥林多前書十二:9

星期四, 10月 7

[講道集] 禱告系列 (十九) : 主禱文 (四) 天上的父 Father in Heaven




禱告系列 (十九) : 主禱文 (四) 天上的父 Father in Heaven
經文:馬太福音 第6章9節,
歌林多後書第十二章2節
時間:二0一0年九月五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 (十九):主禱文 (四) 天上的父 (Father in Heaven)

MP3:禱告系列(十九)主禱文4:[][]



       主禱文第一句說: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是我們的父,但是他是在天上。今天我們要來講「天上的父」對我們的意義。 

I.引言:想去地獄請起立? 

有一個牧師在教導主日學的時候,向同學們說到:「想去天堂的請起立。」大家都站起來了,接著又說:「想去地獄的請起立。」大家都坐著,沒有人想站起來。但是突然有一個穿西裝的人站了起來,牧師看了很緊張,問說:「你是真的想去地獄嗎?」那人回答說:「不是的,牧師,我是不忍心只有你一個人站著。」  請問哪一個人會上天堂?是那個願意陪牧師站著的人。而什麼是天堂呢?天堂就是有愛的地方。只要站起來就能上天堂?或是坐下就能上天堂?天堂是這麼容易就能去的嗎?大家就這樣坐著,看牧師一個人站著,心想:「要下地獄你一個人去就好。」只有這個穿西裝的人不忍心讓牧師一個人去,所以他站了起來。看來只有這個有愛心的人,可以上天堂。 

II.聖經中三層天
1.飛鳥浮雲:天空 

什麼是天堂?天堂又在什麼地方?保羅說,他曾經被帶到三層天去。他說:「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十四年前被提到三層天。但是究竟是魂遊向外,還是連身體一起去的我也不清楚。只有上帝知道。」他不好意思說是自己,所以才說好像是別人;他窺見了天堂,面對這些經歷卻無話可說。  許多有這種經驗的人,問他到底看到了什麼,他卻沒辦法說個明白,因為在天堂的事物是無法用人類的言語描述的。保羅試著描述他在天堂所看到的,他用了很多譬喻。當我們讀啟示錄的時候,保羅寫了很多「像是什麼、又像是什麼」,講半天我們還是看不懂。到底什麼是三層天呢?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到底有什麼?這是基督教的神話,還是真有其事呢? 

從創世紀一開始就說了天有三層。創世紀第一章第一節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這就是第一層天。請問,上帝是第幾天創造這個天地?第零天,也就是還沒有時間之前。第一天上帝創造了光,第二天才創造了現在說的天空。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創1:7-8)所以這邊有兩種天,一個是上帝還沒造光以前的天,接著就是上帝造光以後的天,中文聖經寫作「空氣」。空氣這個字原本在希伯來文是raqiya,翻成英文就是firmament,是一種固體,意思是天空。這個天空有一個功能,是把水分開。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地是一堆水,聖經上說「地是空虛渾沌淵面黑暗」。上帝就造了天把水分開。所以天的目的就是把水分開。而天上的水指的不是雲,雲是天下面的水。不要因為翻譯是空氣就誤解了、以為上面是雲,下面是海,這邊的水指的是不同的東西。到了第四日,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創1:14)所以有了太陽星星月亮,這是在三層天的第一種。

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創1:20)到了第五日,上帝說天空中要有飛鳥,這是第二種天。鳥可以飛的是一種天,太陽所在的是另一種天。還有上帝在創造一切之前的,天父的天,也就是宇宙之外的天。這就是人所無法描述的第三層天。整理以上所述,第一層天就是藍天白雲、飛機可以飛過,這個叫做atmosphere─空氣,有飛鳥有浮雲。耶穌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太6:26)詩篇寫道:他他用雲遮天,為地降雨,使草生長在山上。(詩147:8)

2.日月星辰:穹蒼

第二層天,就是我們稱為外太空的穹蒼,outer space。那裡有星星、月亮、太陽。地球以外的空間,就是第二層天,也就是日月星辰的所在。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你的子孫要像天上的星那麼多(創22:17)。耶穌說他他要再來的日子,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太24:29),這裡說的是第二層天。

3.上帝寶座:天堂

聖經裡面提到上帝是住在第三層天,在宇宙以外,beyond the space。無法明確說明「在哪裡」,因為要有空間才能定位,在空間之外我們就無法描述。這個第三層天我們就稱為天堂,上帝在那裡設了寶座。所羅門王在歷代誌下說,求你從天上垂聽我們的祈求(代下6:39)。這指的不是空氣也不是太空。保羅也說: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啟4:2)。這就是第三層天,而第三層天與第二層天中間有一層水,而水在哪裡?啟示錄說上帝的寶座前有一個玻璃海,隔離了這個犯了罪的世界。到末日的時候海就會消失,上帝要把地和天再次合在一起。所以海不是地球上的海洋,而是隔絕人與上帝的海會消失。

III.天上的父 (Father in Heaven)
1.我們的父與天上的父

耶穌說我們的父,也說天上的父,這說明了上帝的兩個特質。這兩個特質處在一個緊張、平衡的關係。Two metaphors in balanced tension、兩個張力平衡的象徵。

上次我們說的是我們的父,Our Father。這次我們要來說天上的父,Father in Heaven。我們的父是溫柔gentle、良善good、慈悲mercy、親暱intimacy、內駐immanence。天上的父是榮耀glory、偉大great、尊嚴majesty、卓越primacy、超然transcendence。只說我們的父就無法表達神的權柄與榮耀,只說天父又沒辦法表達出父神與人的親近感。所以耶穌教導我們禱告的第一句是「我們在天上的父」,這就表達了上帝的兩個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把上帝的兩個面相完整的描述出來。

2.地上的父與天上的父
(1)將地上的父關係投射天上的父

有天上的父,也就有地上的父。當我們談到天父,大家心裡想到的一定是自己的爸爸,因為父的概念是從家裡得到的。所以每個人想像中的上帝一定不一樣,因為我們對父親的認識不盡相同。有的人爸爸比較兇,他想像的上帝就比較兇一點。有的人爸爸比較可愛,他所想的上帝就比較可愛一些。因為我們只能從既有的父親的概念去想像上帝。因此我們對上帝的觀念不要太絕對,因為沒有一個爸爸是完美的。而我們只能從這不完美的形象來想像,到底上帝是怎樣的一個父親。所以我們都是將與地上的父的關係投射到天上的父。希伯來書說,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來12:10)。

(2)願地上的父能效法天上的父

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我自己也是一個父親,要照這句話做真的很難。常常我們會缺乏愛心、耐心。但是就當作一個勉勵與挑戰,盼望我們能越來越像天父。如此我們的孩子信上帝的時候,他對上帝的想像就能夠比較像上帝。如果我能像天父的話,我的孩子對天父的概念就會比較正確,不會太扭曲。所以地上的父和天上的父有這麼一個互動的關係。

(3)天父統管宇宙與萬物

既然他是天上的父,表示他統管一切萬有,意思就是所有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從不失控。詩篇說: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統管萬有(詩103:19)。這句話還有另一個人說過,就是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他是一個很偉大的國王,國家也很強盛,還蓋了著名的空中花園。他看著自己所有的一切滿心得意了起來。上帝聽到了他驕傲狂妄的話語就把他變成牛,身上長毛講不出話,只能到處爬來爬去。過了十四年他謙卑下來,上帝才讓他變回人重新當國王。他變回人之後說:我便稱頌至高者,讚美尊敬活到永遠的神。他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但4:34b)。我們在天上的父,就是他的權柄統管萬有。

(4)天父察看並垂聽世人

天父有一個放大鏡、鉅細靡遺的看著我們。當我們很可憐的時候,我們的祈求上帝都會聽見。詩篇說: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查看世人(詩11:4)。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設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4)。所以我們也不用擔心他在天上很遠,我們禱告他聽不見。上帝雖然在天上,但是他與世人的關係還是很親近的。

IV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心意被更新思念天上事

既然我們的爸爸在天上,我們就該活出有天上的樣子。記得在天路歷程這個故事裡面寫道,很多人活在地上就是只看著地上的事物,卻沒有抬頭看見天上一切美好的景象,因為他們沒有在天上的爸爸。聖經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12:2),不要只有注意地上的事而已,要抬頭看上帝喜歡什麼。也不要只思念地上的事,有時候也要思念上面的事(西3:1-2)。這樣我們就能在地上過不一樣的生活。

2.天上是最佳的長期投資

其中一個不同就是,你不會把錢看得這麼重。你在地上賺了錢,不要投資在地上,因為地上的銀行會倒;要投資在天上,天父開的銀行不會倒。新約裡面r記載一個年輕的官,耶穌看著他,就愛他。能這樣特別被主耶穌愛的人不多,有拉撒路、有馬大的馬利亞,還有這個年輕的官。耶穌叫他變賣所有的給窮人,還要來跟隨主(可10:21)。但是這個人他做不到,就憂憂愁愁的走了。那你說好吧,為了投資在天堂,看到窮人就幫助他們,但是死了以後才發現錢在天堂,我們卻沒有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所以耶穌就說,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10:20)。不要以為你做好事就能上天堂了。做好事只有錢上天堂,要做好人、要在天上有戶口。如果在天上沒有戶口、我們拼命把錢寄去也只是白搭。耶穌的愛讓我們上天堂,但是我們卻住的不太習慣,因為我們不像是住在天堂的人;想跟上帝說,這裡好像不太舒服,有沒有別的地方?我們在地上要像是住在天堂的人,這樣將來才會習慣。不然就算給你混上去,你也待不住。

3.地上受苦難天上得賞賜

有些人因為耶穌,在地上過得很苦,甚至失去性命。但是因為他們有天上的父,所以有盼望。地上所有的苦難,天父都會紀念、將來上了天堂,上帝都會還給他們。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他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太5:10-11)有一張圖畫描寫司提反在要被人用石頭打死的時候,在天上開了一道窗,讓他看見耶穌站起來。聖經裡面說耶穌復活之後,坐在上帝右邊。而我們坐著,什麼時候才會站起來?就是有歡迎的人進來,我們就會站起來迎接他。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地上受苦難,耶穌會站起來歡迎我們到他那裡去。我們不用擔心會在地上白受苦,我們所承受的,在上帝那裡都有紀錄。所以保羅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一比較起來這些苦楚就不算什麼。

4.人生是客旅天上是歸宿

如果我爸爸住在天上,總有一天我會回家,回到那裡去。我是彰化人,到台北念醫學院的時候,學校的木造宿舍隔音環境很差。如果樓上不睡覺,那樓下也不用睡了。有些學生愛搞怪,故意在地板上鑽洞,所以住樓下的就要很小心,隨時都怕有什麼水還是什麼的滴下來。床也很硬,睡起來很不舒服。但是大家都不怎麼在乎,不會想把它弄好一點,因為這只是宿舍,不是家,暑假一到就回家去了。家裡我們就會弄得舒舒服服的。所以,如果我們爸爸在天上,那我們在地上有一些不舒服就沒關係,都只是暫時的;這只是一個宿舍,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要回家去了。天父告訴我們,我們的家在天上、人生是暫時的。

不管我們相不相信上帝在天上,我們都一定會承認這個人生是暫時的;沒有人能永遠活在世上,遲早都要走的。問題就是我們要走去哪裡?如果你不曉得你爸爸在哪裡,你就不知道要走去哪裡。所以很多人害怕死亡,因為不知道死後要去哪裡?死後要怎麼辦?沒有人來帶路。如果我們確信我們的爸爸在天上,那我們就不會懼怕。這是基督徒的一個盼望,無論好壞,當我們死了,結束了地上的事,就回到天上去。希伯來書說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來11:16)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篷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後5:1)。這邊的帳棚就是我們的身體,被拆毀了就是死掉了,就會到天上,上帝會給我們一個不會生病、全新的身體,這就是我們的信仰。

5.恩賜會過去愛永不止息

我們到底該做什麼?什麼東西到天堂有用?唯一有用的就是愛,因為愛永不止息。保羅說,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林前13:8)。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1:21)。意思就是在地上不管我們做什麼,只要是能讓我們愛心增加的,就值得我們去努力。很多我們現在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將來到了天上都不管用了。

6.天上是神永同在的關係

到底上帝在哪裡?到底天在哪裡?天不在哪裡,而是在關係裡面。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那個天不是哪裡,沒有時間和空間。沒有空間就不能定位,沒有辦法用XYZ軸來描述他的位置,因為空間還不存在。聖經裡面對天堂的描寫是這樣: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4:17)。跟主同在的一種關係,這就是天堂。啟示錄二十一章第三節說,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做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他他要作他們的神。」這就是一種關係,而不是一個地方。用英文來說,Heaven is relation rather than Location,天堂不只是個地方,它存在的是一份愛的關係。

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有一個罪犯被關在夏威夷的監牢裡20年。他老婆很辛苦,一直等著他。20年過了,她到夏威夷去迎接她的老公。兩人離別多年終於歡喜團聚,就在威基基海灘旁邊找了一個高級旅館住,兩個人好像在天堂一樣。故事場景換一下,到美國內華達州的沙漠裡面。老公一樣關了20年之後,老婆過去迎接。兩人就在沙漠的小鎮裡面找了一個小旅館。這旅館暨不豪華,窗戶打開也都只有沙漠,但是對這個老婆來說,就像是天堂一樣,不是因為所在地點很享受,而是因為跟老公分別這麼久,今天終於能團聚。當然,在夏威夷是很享受,但重點不是在地點,而是兩人關係的和好。夫妻真的相愛的時候,住哪裡都像在天堂一樣。如果不相愛的話,住的再怎麼享受,也是像地獄。如果你跟上帝關係不好,就算給你混上去,對你還是像地獄一樣。因為在天堂,是看到神你就會想參加敬拜參加詩班的地方。

7.天上門打開讚美與敬拜

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10-11)此後,我聽見好像群眾在天上大聲說:哈利路亞(就是要讚美耶和華的意思)!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啟19:1)約翰打開天上的門一看,哇,都是詩班。他們都唱哈利路亞。我們來作禮拜、在敬拜的時候,我們真的有享受嗎?如果沒有,那我們上天堂、永遠的敬拜讚美,豈不是很煩?如果在地上,一個禮拜才敬拜一個小時就已經很需要忍耐,那上了天堂永遠這樣怎麼受的了?我們要多禱告,希望我們每個敬拜都是很享受的。

8.快樂享受神學習與服侍

有人說,天堂其實就是一朵雲,你在地上表現好一點,你的雲就寬一點,可以在上面打滾;厚一點,躺起來比較舒服。表現不好的話你的雲就很小,一不小心就摔下來了。另外還有一把豎琴,一整天在那邊哈利路亞讚美主。你是會很享受,還是氣得把豎琴給摔斷了?到了天堂只有永遠讚美主,其他什麼都不做,那豈不是很煩悶?應該不是這樣,你在地上最想做的事情,到天上還有得做。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上帝沒有說,好你就來彈豎琴。上帝是說,好,你要來念MBA,還要幫我管很多事情。當然也不是只有上班,也有休假可以享受快樂。所以不管我們喜歡什麼,天堂都有。

你相信天堂什麼都有嗎?還是說像這樣,只能坐一朵雲拿著豎琴永遠不停的敬拜?另外,天堂一定有一座大圖書館。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候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有人說是上帝說一句話我們就全知道,我覺得不是。而是你想知道什麼,你就可以去學。無窮的學習、無窮的成長,這不是很好玩的嗎?還有,在城裡有神和羔羊的寶座;他的僕人都要事奉他(啟22:3)。所以我們可以享受、可以管理、可以侍奉、可以學習,天堂應該是很好玩的地方。有一本書就寫這樣的內容,書名《天堂旅遊指南》。作者是安東尼 戴斯特法諾(Anthony DeStefano)大塊文化小異出版。是一本很輕鬆的書,連不是基督徒、沒有讀聖經的人都可以看,像是一本真的旅遊指南一樣。

9.新耶路撒冷由天降地上

最後一個問題,當新天新地來的時候,我們這個地球要怎麼處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上帝就丟掉這個宇宙了,另外造一個新的。另一種是說,我們要把這個被我們弄壞了、汙染了的地球修復。從天上下到地上,而不是把地上毀掉,然後用太空梭把我們載到天堂去。如果我們將來要永遠住在這裡,那現在就應該好好愛惜它。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啟21:2)。要降到哪裡?就是到我們所在的地上。創世紀第一章說神造天地的天,我的解釋是靈界,也就是神所在的地方。地就是我們所在的宇宙,一開始都是水,黑黑的亂七八糟,上帝就造了光把它分別出來。另外又造了天空把水分了上下,而天上的水不是雲,是神寶座前的玻璃海。這個海將神所在聖潔的天跟我們這個墮落的世界隔開。耶穌再來的時候,上帝就要把這個隔絕的水去掉,這就是聖經裡面說海不再有的意思。神的天和我們所在的地,天地要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要愛護它。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1:10)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入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8:21)。所以不是只有人得救,所有的東西神都會救。因為天是要降到地上來的。

V.結論:地上光鹽榮耀天父

有四種看法,第一種是保守派,叫作神權神學。誰能去天堂是上帝決定,我們人講什麼都沒有用。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羅9:18)。天堂是他家,他決定誰可以去、誰不能去。

第二種是自由派,叫做革命神學。他們說只要我們努力,就可以把這邊變成天堂。努力消除不好的東西,就可以讓地上像天堂一樣。神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17:21)

還有一種是福音派,叫做釣魚神學。就是說這個世界好像一個池子快要乾了,救人就像釣魚,一次釣一條。那池塘不必管,反正快要壞掉了。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要救一些人,地上怎麼樣就不管了。但是耶穌不是這樣說,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3,14,16)。這個世界你們還是要管,大家會把榮耀歸給天上的父。我們做光做鹽,不是只叫人來信耶穌,也要讓人一起來愛護這個地球、這個環境。因為這一切神都在意。不是說這些人信耶穌上天堂,其他人沒有信就不管他。耶穌不只是為了我們這些人死的,因為將來神要拯救的是這整個宇宙。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耶穌,當我們在念主禱文,說我們在天上的父的時候,我們對這個天並不是很清楚。謝謝主藉著今天這個禮拜讓我們可以更深入的思考,我們在天上的父。幫助我們不要只看到地上的事,幫助我們能夠在意神祢的想法。幫助我們能尊祢為高、尊祢為大。幫助我們預備自己,讓我們將來能享受與你同在的喜樂。讓我們的心充滿盼望和愛,讓我們能愛這個地球、愛這個宇宙。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