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26

[講道集] 禱告系列(五十一):新約禱告(十一)保羅(NT Prayer.11)(Paul)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五十一):新約禱告(十一)(NT Prayer.11) 保羅(Paul)
時間: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經文:哥林多後書十二章7-10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今日要學習一個不容易的禱告,就是「當上帝未應允我們的禱告」時,該怎麼辦?保羅曾替很多人禱告頗有果效,但他為自己身上的刺禱告三次卻不被上帝應允,反而被提醒「我的恩典夠你用」,這是怎麼一回事?

Ⅰ.引言: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ray)

        1981年,馬來西亞的全福音會幕教會(Full Gospel Tabernacle Church)因迅速成長而決定搬到新的地點,而原址的一些大學生因通勤問題,無法到新堂聚會,感覺像是被原有教會遺棄一般。被留下的這三十多個大學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聚在一起禱告,他們帶著報紙到其中一人家中,坐在報紙上禱告。他們當中有幾個人,後來被上帝感動成為傳道人,其中有一位叫做Voon Yuen Woh,另一位叫Ng Wah Lok,皆為當時的學生領袖,並寫了一首歌來彼此鼓勵,這首歌就是「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Pray),雖然英文版本並不流行於英文歌壇,但中文版本卻在亞洲地區大流行。他們用這首歌鼓勵人禱告,因上帝會垂聽並動工。在三十年後,這所三十幾個人的教會發展成有八十四位傳道人,並全世界有七十多間分堂的大教會,這一切的起點正是這三十幾個大學生的禱告,這是很特別的恩典。這首歌的歌詞如下:
Every Time I Pray每次我禱告
(1)I will come to You in prayer我以禱告來到你跟前
     I will seek Your face我要尋求你
     I will stand within the gap我要站在破口之中
     There will I intercede在那裡我尋求你
(2)I am weak and helpless Lord主我是軟弱及無助
     You my strength shall be你卻是我的力量
     Guide me with Your gracious hand以你親切的手引導我
     There will my victory be那就是我的得勝
    (副歌)
     For every time I pray每一次我禱告
     I move the hand of God我搖動你的手
     My prayer does the things禱告做的事
     My hands cannot do我的手不能做
     For every time I pray每一次我禱告
     The mountains are removed大山被挪移
     The paths are made straight道路被鋪平
     And nations turn to you使列國都歸向你
        這首歌一直反覆唱「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 For every time I pray, I move the hand of God),問題出在我搖動( I move)。這樣的禱告究竟是誰比較有力量?是「我」比較有力量,因為只要我禱告,「我」就可以動上帝的手;也就是說,既然「我」禱告,代表「我」有一個希望,而上帝的手,照著「我的希望」被搖動,這樣的禱告可稱之為「魔法的禱告」(Magic Prayer)。我希望能夠把這歌詞改為「每一次我禱告,神搖動神的手」”( For every time I pray, God moves the hand of God),不同點在於:原本是「我」來決定上帝怎麼動他的手,只要我一開口,上帝就要照「我」的意思去動他的手;然而,若是我禱告而「上帝」動自己的手,是「上帝」決定自己的行動,所以我禱告,上帝有回應,但不一定會照我的要求,這便是「信心的禱告」(Faith Prayer)。
        所以,這兩者的差別在於「主導者」的不同。如果由「我」主導,就變成上帝被動地贊同我每一個禱告;但若是我禱告,由「上帝」主導,他不一定要說「讚」,他或說「可以」、「等等」、「不行」,這些回應皆可,只是不盡然會照我的意願來回答。因此,今天我們要學習:「我禱告,結果上帝搖手說不,該怎麼辦?」這是保羅要學的功課。保羅求上帝移除身上的刺,結果上帝不照他所求的給他,反而給他別的東西,那是什麼?
Ⅱ.保羅與哥林多教會(Paul and Corinthian Church)
        建立哥林多教會的保羅,因與教會產生一些摩擦,有人對他使徒的身分存疑,再加上教會一些狀況,所以保羅在以弗所寫了一封信(哥林多前書)派提摩太轉交給該教會,告訴他們該改進和小心的地方。地圖顯示以弗所和哥林多兩處中間隔著愛琴海,以弗所是屬於亞西亞(今土耳其),哥林多則位於希臘南端的半島上,該處名為亞該亞,其上方為馬其頓。保羅在亞西亞的以弗所寫信,請提摩太帶信到亞該亞的哥林多,提醒他們該注意的事情,結果提摩太帶回的卻是該教會拒絕改進的消息。保羅以為信件可以達到提醒的效果,沒想到情況愈下,所以他很著急。
     1. 保羅計畫從馬其頓到哥林多過冬
        原本保羅讓提摩太先去哥林多,而他計畫隨後由陸路行經克羅亞和馬其頓,最後到達哥林多去訪問教會,並在那裡過冬。「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裡去,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無論我往哪裡去,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林前16:5-6)然而,情況不同於他的期待,教會對他有所猜忌和懷疑,因此保羅心裡著急,認為拜訪之事不宜遲,所以他放棄陸路改走水路,雖然較危險但節省許多時間。
     2. 保羅緊急趕往哥林多卻遭遇憂愁
        保羅以為他的親自拜訪會得到教會的尊重,結果卻相反。這次的見面,讓彼此都很難過,教會討厭他,他也很受傷,可說是一趟「傷心之旅」,鍛羽而歸。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提到,如果再次拜訪,希望不會讓大家難過,「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裡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林後2:1,5)
     3. 保羅改變第三次訪問哥林多行程
        但保羅仍然很擔心,寫信與親自探訪都行不通,這個教會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所以,保羅決定第三次前往哥林多。這次他原本計畫搭船過去,然後北上到馬其頓募捐,因為耶路撒冷發生饑荒,最後坐船將募款交到耶路撒冷去,「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叫你們再得益處;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林後1:15-16)但這個計畫也被打亂了,所以保羅改走陸路,雖然這樣會花較多的時間,但剛好可以讓教會冷靜下來。「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19:21)
     4. 保羅寫一封嚴厲信請提多送過去
        因為這趟旅程所費時間較長,所以保羅就又寫了另一封信,內容與上次的嚴厲警告類似,「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林後2:4)這封信是由提多帶去,「我勸了提多到你們那裡去,又差那位兄弟與他同去。提多佔過你們的便宜嗎?我們行事,不同是一個心靈(或譯:聖靈)嗎?不同是一個腳蹤嗎?」(林後12:18)
     5. 保羅在特羅亞沒有遇提多很著急
        保羅請提多送信後,心急如焚地等待回音,因為不知道這次的信件是否能達到提醒的效果。因此,他計畫與提多在特羅亞見面,以詢問交信後的反應。結果,保羅到特羅亞後並沒有遇見提多,這讓保羅更加緊張,不知信差是否遭遇到什麼事情。「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主也給我開了門。那時,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我心裡不安,便辭別那裡的人往馬其頓去了。」(林後2:12-13)
     6. 提多在馬其頓見保羅帶來好消息
        保羅終於在馬其頓見到了提多,提多帶來好消息,這次的信件有了果效,哥林多教會收信後表示願意悔改,「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林後7:5-7)為教會有了正面的反應保羅深感安慰,因此,他就在馬其頓寫哥林多後書,鼓勵哥林多教會預備。
     7. 保羅寫哥林多後書鼓勵他們預備
        保羅告訴他們,他在馬其頓募款後會帶著人到他們那邊去募款,要教會好好準備,以免丟教會顏面,「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同去,見你們沒有預備,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林後9:4)再者,哥林多教會雖然向保羅道歉,但對於他們是否真有改進,保羅當時並沒有把握。因此保羅在信中告訴他們,他不希望看到未改的陋習,「我怕我再來的時候,見你們不合我所想望的,你們見我也不合你們所想望的;又怕有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且怕我來的時候,我的上帝叫我在你們面前慚愧,又因許多人從前犯罪,行污穢、姦淫、邪蕩的事不肯悔改,我就憂愁。」(林後12:20-21)這就是哥林多後書的內容。
        為什麼講這些事呢?因為保羅的使徒身分被懷疑,保羅不得已的情況下分享了他自身奇特的經驗,表明他作使徒乃是上帝的呼召,並且講了他的「難處」,為了這個經歷,上帝給他一根刺,好讓他不再驕傲。
III.保羅肉體一根刺(Paul’s Thorn in the Flesh)
        這根刺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保羅禱告了三次,上帝卻不聽?上帝的目的為何?
     1.刺入皮下的一根刺
        聖經僅記載這是「肉體一根刺」(thorn in the flesh),到底「肉體」代表什麼?「刺」又代表什麼?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保羅走路不小心,踩到一根刺。這是字句主義的看法,完全依照聖經的字詞解釋,「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箴26:9)然而,這樣的荊棘刺請人拔出即可,何必禱告三次?
     2.沙眼感染視力衰弱
        也有人說,這是一種比喻,其實是因為保羅有沙眼。沙眼是一種感染病,能導致視力受損或盲眼。推測源自於保羅在信件中曾提到他的眼睛有問題,他無法寫信需人協助,看信也很不方便,成為他的軟弱之處,如加拉太書說:「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裡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加4:15)而且保羅後面提及自己親筆簽名的大小說:「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何等的大呢。」(加6:11)再再都顯示他視力不佳,所以有人推測這就是保羅的刺。這樣的解釋為多數教會所接受,認為是比喻保羅的眼疾造成他服侍上的困擾。
     3.顳葉癲癇偶而發作
        第三個解釋出自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科醫生蘭大弼的論文,研究保羅這根刺,他認為保羅患的是「顳葉癲癇病」。這篇論文曾被刊登在有名且有水準的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and Psychiatry1987;50:659-664上,可見這篇文章,是有學術根據的。蘭醫師說,顳葉癲癇病人在發作時會聽到或看到奇怪的東西,而保羅正吻合這個症狀,「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祕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林後12:2-4)然而,這種說法相信的人比較少。
     4.相貌不揚口齒不清
        另有說法認為保羅長相難看,其文筆雖好,但相貌不揚,說話粗俗,甚至有些口吃。未見過保羅的人,在讀完他的信件後,會期待他是一位高大英俊的人,然而見到本人時,反而大失所望。因此,當他向人傳福音時,很容易吃軟釘子,所以他可能時常禱告求上帝讓他長得好看些,頭髮多一點,口才好一點,這樣就可以幫上帝做很多事情。「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林後10:10)
     5.脾氣暴躁出口傷人
        也有人認為,保羅相貌堂堂,只是脾氣不佳,不高興就罵人,這是他人格的缺點,而且他罵起人來嚴厲又不留情,「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徒13:10)身為傳教士,這樣罵人不但容易得罪他人,而且常自討苦吃,不只罵非信徒,連教會同工也波及,甚至曾不惜與巴拿巴拆夥,「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徒15:39)
     6.肉體情慾眼目情慾
        還有一種說法來自天主教神父,認為保羅單身會受肉體情慾的誘惑,所以保羅每次傳教,需要常常向上帝禱告。這些神父把自己的問題投射到保羅的身上,「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2:16)然而,我認為保羅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保羅自己說:「我對著沒有嫁娶的和寡婦說,若他們常像我就好。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與其慾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林前7:8-9)由此可知,性慾的問題對保羅而言不是問題。
     7.敵對逼迫騷擾傷害
       最後,也有人認為這刺不是指在身體裡,而是在身體以外,因為聖經舊約所提到的刺,多用於形容來自「外在的欺負」、「他人的騷擾」,例如「倘若你們不趕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們眼中的刺,肋下的荊棘,也必在你們所住的地上擾害你們。」(民33:55)
        靈恩派強調「刺皆自外而來」,因禱告能夠成就許多事情,譬如生病只要禱告,上帝就一定會醫治,所以刺意表身體疾病是不可能的,刺代表的一定是來自外在的欺負。聖經記載保羅曾被欺負的如何淒慘,「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林後11:23-25)因此,靈恩派強調上帝醫病能力,否認保羅的刺源於內在疾病,而強調其為外在因素。
        事實上,聖經只說「保羅身上一根刺」。雖有各種解釋,我的解釋是:「刺」就是讓人「痛」的東西。一根刺,不管刺在哪裡,皆會引起疼痛,而人們會希望把這樣的刺拔掉,因此,上述的解釋都有可能。對你來說,你的刺可能代表的是生理上的缺點,可能是性格上的缺失,可能是婚姻上不能解決的問題,可能是你與孩子之間的隔閡,這些都有可能是「刺」,此處沒有絕對的解釋,然而,舉凡會影響自己服侍上帝的,對自身不好的,會讓自己痛苦的,想要除之而後快的,這就是「刺」,是需要靠禱告除去的。
Ⅳ.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這個小小的禱告可以學什麼功課?
     1.特殊恩典帶來驕傲危險
        第一,聖經明說,因為上帝給保羅許多恩賜又憂其驕傲,就再加一根刺,好讓他不會驕傲,「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林後12:7a)因此,上帝給人越多的恩典,亦會給人一些缺點,以平衡這些優點,否則人就容易變得驕傲,為了不讓他驕傲,就不讓他凡事順利。所以,保羅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
     2.上帝所給與撒旦的差役
        這根刺是誰給的?是上帝給的?還是魔鬼給的?其實兩個都是。上帝跟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你得的啟示過高,我怕你驕傲,所以我給你一根刺」,所以這是上帝給的,但保羅又馬上寫到這是撒旦的差役,「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林後12:7cde)因此,這根刺同時是上帝的禮物,也是撒旦的攻擊。
        約伯曾碰到許多倒楣的事情,經文中提到上帝同意給約伯這樣的試煉,但也同時是撒旦的攻擊。為什麼會這樣?事實上,同一件事情,撒旦目的在於毀掉我們,然而上帝卻是要讓我們更成熟。「『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伯1:11-12)撒旦的目的是讓我們經過這樣的挫折後,變得內心苦毒(bitter);上帝的目的,是讓我經歷過後,變得更好(better)。撒旦希望保羅因此咒罵上帝,然而上帝卻要保羅因著這根刺更加親近他,唯有不驕傲,才能夠體會上帝的恩典。
     3.逼迫痛苦使我親近上主
        所以保羅為了這根刺,向上帝禱告了三次。人在困難時,更記得親近上帝,向上帝禱告。如果很順遂時,就會容易忘記禱告;或著因領有許多恩典而能在教會服侍,終日忙碌反而沒有空禱告。倘若發生問題讓人停下服侍,禱告求上帝改變,禱告生活就會越來越好。所以苦難其中一個目的是為要讓人「不得不」到上帝面前向他禱告,好使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更親近。「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這些困難不會讓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而是與基督的愛更近,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已無技可施,只能更迫切地來到上帝面前,讓基督來幫助,於是,我們便與主更加親近。
     4.刺沒有挪去賜夠用恩典
        再來,上帝說:這根刺不要挪去,這樣你才可以領受到「夠用的恩典」(sufficient grace),「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林後12:9b)「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5:10)
        這裡有兩類恩賜:一開始,保羅蒙受上帝許多恩典,擁有許多恩賜,這是第一類的恩典,這是上帝讓人有能力可以服侍。可惜的是,撒旦就是因此而墮落,他在眾天使之中領受最多恩典,上帝最喜歡他,給他最多能力,長得也最漂亮,他什麼都是第一,所以他就變得驕傲,反而妄想做上帝,不服氣只當個天使,從天使變成了撒旦。保羅也有可能變成撒旦,因為上帝給保羅很多恩賜沒人可比,所以上帝為了保護保羅,不讓他因為第一類的恩賜而成為撒旦,就給他第二類的恩賜,就是讓他「不會驕傲」的恩賜,也就是這一根刺。所以這根刺也是恩典,而這樣的恩典與第一類恩典是相反的。第一類恩典是讓他很有能力,可以服侍;第二類恩典是讓他不能那麼服侍,沒有能力,讓他軟弱;如此,他就被平衡了,讓他經歷到「這是上帝給我的恩典,而且,今天我的服侍,即使我有軟弱,我有問題,是上帝憐憫我,讓我還可以服侍」,這種狀態和「完美無缺,傲視群雄」的心態不同,所以這是上帝賜給我們很特別的一個恩典。在這種情況下,旁人看到的,不是保羅的厲害,而是上帝的能力。
        你是否看過失去手腳的Nick?他什麼話都不用講,僅「站」在講台上,學生看到他就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剩驚嘆與震撼,所以他的見證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軟弱。很多肢障的,靠著上帝的恩典活出不平凡的生命,他們帶給人們的震撼與感動,更甚於四肢健全者的見證,會讓人把這樣的榮耀歸給上帝,如同經文所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b)如果我們都沒有軟弱,所表現出的是「自鳴得意」;當我們沒那能力卻完成任務,我們才會將這榮耀歸給上帝,「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c)
     5.神能力在人軟弱顯完全
        以賽亞書提到「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29-31)請問「如鷹展翅」、「奔跑不困」和「行走不昏」這三種,哪種最有力量?而你會挑哪一個?事實上,「行走不昏」最能彰顯上帝的榮耀,而不是第一個。因為「如鷹展翅」是自己表現得很好,翱翔天際,自在優美;「奔跑不困」是即使流汗,拼命奔跑,仍展現自己的力量;「行走不昏」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有一個特點:沒有昏倒,儘管他表現並不搶眼,且有軟弱,更有困難,但如同保羅所說:「我誇我的軟弱,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上帝的能力上顯得完全。」(林後12:9b)
V.結論:主恩典夠我用(Lord’s Grace Sufficent For Me)
        哈尤.尤道(莊春風)牧師是泰雅族人,曾因生活困頓而受聖經經文感動寫下「主恩典夠我用」這首歌,教導原住民傳唱,歌詞如下:
當我受特殊試煉和痛苦時候
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
每當我灰心失望 完全無助的時候
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
信息進入我心中 聖靈在指引我
在百般試煉中當大喜樂
因為祂已告訴我:祂的恩典夠我用
只要信祂的恩典是夠我用

禱告
主耶穌,謝謝你給我們每個人有許多的恩典,但我們生命中也有許多的難處,我們常常跟保羅一樣,希望你把這些難處移走,好讓我們這些恩典盡情發揮,可是,如果這些讓我們驕傲,不禱告,把榮耀歸給自己時,主啊!我們願意接受這根刺,以幫助我能夠更多的親近你,讓我們謙卑,讓我們把榮耀歸在你的名下,並且幫助我們在困難無法挪去時,不灰心不喪膽,能夠堅持更深地依靠你,向你領取夠用的恩典,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