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26

[講道集] 啟示錄系列(六)別迦摩教會(Pergamum Church)



講道內容 : 啟示錄系列(六) 別迦摩教會(Pergamum Church)
時間:二0一二年五月十三日
經文:啟示錄二章12-17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當母親的最擔心兩件事,一是孩子碰到壞人,二是孩子變成壞人;遇見壞人只要跑走就好了,但是如果變成壞人,不論到哪裡都是壞人了,這正是耶穌擔心別迦摩教會(The Church of Pergamun)的地方。受到壞人攻擊還可以抵抗,但他們卻是因自身的影響而變壞。所以,耶穌在這封信中警告他們要小心,因為教會已受到一些影響了。(參閱啟2:14-15)

下圖是別迦摩城的遺蹟,若以其原名「別迦摩」(Pergamun)到當地詢問,人們會告訴你已經沒有這個地方了。在歷史中,那一帶早已改名為Bergama。所以要先到這個小鎮,再爬到高山才能看到此遺跡。從圖中可以看見存留的古蹟有兩種,一種是依舊屹立的,一種是已經倒下的。別迦摩教會就像這樣面對著外來逼迫的壓力,仍然堅立,卻因向大環境妥協,而只能殘存於傾倒中。

I、引言-獵人與熊的妥協故事

有一天,一隻飢餓的大熊出來覓食,走沒多遠就看到一個獵人舉起槍來指著牠,就在獵人要扣板機時,熊對他說:「大家有什麼需要可以商量,若都能得到好處豈不很好,別動武吧。」獵人聽了覺得有道理,便開始與熊商量。熊問:「你今天出來是想得到什麼?」獵人答道:「我很想要一件熊皮大衣。那你呢?」熊說:「我只是肚子餓想吃飯⋯⋯」他倆就商量出不必開槍的辦法:熊把獵人吃下去,如此獵人的外面也就有了「熊皮大衣」,熊則是吃了一頓大餐。看似滿足了彼此的需求,但雙方的結局竟然差別那麼大,這就是妥協的後果。

II、別迦摩教會背景

1.別迦摩是每西亞首府大城

當時羅馬政府將統治的土耳其地區分成許多省,每西亞(Mysia)為其中之一,位於今日土耳其小亞細亞西岸,別迦摩即為其首都。使徒約翰被關在拔摩島所寫的第一封信,寄到了離該島六十哩的以弗所,第二封是給以弗所北邊三十五哩的示每拿,第三封便是給示每拿再往北六十哩的別迦摩。示每拿和以弗所皆是海港,且為當時交通的樞紐,而別迦摩既非海港(它離岸二十哩),也不屬於交通樞紐,卻因它位於高山上,可居高臨下,所以當希臘人從歐洲移民亞洲時,即將碉堡蓋在此城。於是,別迦摩成了每西亞的政治首都,在當時算是大城。

使徒行傳記載保羅第二次旅行宣道時,首次提到每西亞。保羅那時原在亞細亞(Asia)傳福音,因著聖靈的禁止,他隨之又經過弗呂家、加拉太及至每西亞的境界。(徒6:7-8)我們並不曉得保羅該次是否到過別迦摩,但若他有意要去,非常有可能在這次機會中成行。

後來保羅一行人本要往北到庇推尼(Bithynia)傳福音,但聖靈告訴他們不可往北走,他們便往西到海邊。到了特羅亞(Troad),保羅夢見一位馬其頓人向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於是保羅就帶著他的團隊跨海到歐洲去,此為基督信仰首度離開亞洲傳至歐洲。所以,當人們說「基督教是歐美的宗教」這是錯誤的,基督教是因保羅做的這個夢而傳至歐洲,並於歐洲興盛起來。而在此的重點是,基督教傳入歐洲前,保羅曾經過每西亞,至於是否有到過別迦摩,我們仍不曉得。

2、保羅在以弗所住三年宣道

如果保羅第二次旅行宣道時,沒有前往別迦摩,也許是在第三次旅行宣道時去的。他在以弗所住的三年期間,將福音傳遍了小亞細亞一帶。所以有可能是在這段時間福音傳到別迦摩,並在那裡設立了教會。

3、別迦摩擁有二十萬羊皮卷

別迦摩是以羊皮卷聞名世界,因為該城的人發明製作手皮卷的技術。因此羊皮卷(Parchment)的希臘文(Pergamena)即與別迦摩(Pergamum)的地名發音相同。當時別迦摩擁有全球第二大的「圖書館」,收藏二十萬卷羊皮卷。

當時世界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圖書館,位於埃及的亞歷山大,而別迦摩的圖書館有望其項背之勢。原本別迦摩圖書館也以紙草(Papyrus)為書,所擁有的「館藏」足以媲擬亞歷山大圖書館。埃及尼羅河一帶為當時出產紙草最多的地方,由於埃及人不想「第一大圖書館」的美名被奪,便禁止紙草出口。別迦摩人無紙寫書,努力思索解決辦法,結果發現一小塊的牛皮或羊皮經加熱後,能拉成很大一張,除了平滑適合書寫,且比草作的紙能存放得更久。別迦摩人因而改用羊皮卷,形成擁有二十多萬卷藏書,規模極大的圖書館。因此在人類文明史上,將承載文字主要的工具從紙草轉為羊皮卷,是因別迦摩人的發明。保羅被殺之前,在牢裡最後交代提摩太「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提後4:13)這些皮卷是他所寶貝的。。

然而可惜的是,現今在別迦摩已找不到那龐大的二十萬卷皮卷書,因為當年羅馬皇帝聖安東尼為討「埃及艷后」Cleopatra的歡心,將別迦摩的藏書全數送到埃及當聘禮,而接收這些藏書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卻在一場大火中被燒得精光,所有書籍、資料已不復存在。

4、別迦摩山頂蓋有宙斯神壇

別迦摩赫赫有名的除了羊皮卷的發明外,還有他們最高的山頂曾蓋了一座宏偉、巨大的「宙斯神壇」(Altar of Zeus)。不過,該神壇亦早已不在那裡,二十世紀德國人聲稱有「代為保存古蹟」的必要,將整座神廟拆遷到柏林的別迦摩博物館,而留在別迦摩的只有當初建神壇的地基。這個宙斯神壇與位於以弗所的亞底米神廟同為希臘人所興建,也都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保羅在雅典等候西拉和提摩太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裏著急。」(徒17:16)希臘人非常喜歡拜神明,所以除了宙斯廟、雅典女神廟、酒神廟……,舉凡希臘人有拜的神,這山上都有,所以該城是宗教鼎盛的地方。因此,保羅在雅典看過的神廟,別迦摩也都有。

5、別迦摩山谷有蛇杖醫神廟

在山上有宙斯廟,山下的山谷中則供奉著別迦摩人原有的「蛇神」,其神像非常巨大,坐著的人形,左手持有蛇盤繞的杖。於古代人們深信蛇能夠醫病,蛇神廟(Temple of Asclepius)不僅讓人膜拜,還提供醫病、芳香、沐浴、音樂等各式各樣的療法,如同醫學中心,可說是現代醫學重要的發源地。希臘歷史中最著名的醫生是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而第二位則是蓋倫(Galen),他正是別迦摩人,因此別迦摩亦被視為醫學重要發源地。至今,象徵醫學界的標誌「蛇徽」就是取自蛇神有蛇盤繞的手杖。對生病的人來說,醫者即是救命恩人,所以蛇神也被別迦摩人稱為「救主」,甚至連他們的錢幣也以Asclepius的頭像及盤蛇的杖為圖騰。

舊約中也記載相似的事情,當以色列人在曠野因犯罪而生病時,上帝曉諭摩西做一條銅蛇掛在竿上,讓人看了得以好起來。「於是摩西造了一條銅蛇,掛在柱子上。被毒蛇咬的人一看見這銅蛇就活了。」(民21:9)耶穌也曾說,他「像蛇一樣被舉起」時,我們便可得到拯救。雖然,同樣是指拯救者,但我們所敬拜的是為我們掛在十架上犧牲的耶穌,而別迦摩人所拜的卻只是一條在棍子上的蛇。

6、別迦摩蓋有奧古斯都神廟

除了山上的希臘眾神與谷中的蛇神,別迦摩人也拜活著的人。通常是羅馬皇帝死後,人們才會為他蓋神廟祭拜,但在西元前29年羅馬皇帝奧古斯都還活著的時候,別迦摩人就為他蓋神廟,封他為神供奉著,同樣在他們的錢幣上也鑄有奧古斯都的頭像及神廟的圖騰。由此看來,別迦摩是一個各式宗教鼎盛、十分迷信的地方。

III、給別迦摩教會的信

1.耶穌基督口吐兩刃利劍

啟示錄一開始,約翰描述耶穌「他口中出來一把兩刃的利劍」(啟1:16b)劍吐出來,代表要打仗、有人會被殺;因此,耶穌對別迦摩教會說「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啟2:16)這口中的劍是攻擊教會。而在啟示錄第十九章十五節「有利劍從他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則是擊殺列國。耶穌口中的劍,先要清理門戶,也就是要擊殺教會裡的假基督徒;接著要擊殺列國,審判世界。在末世耶穌騎著白馬來時,會有兩次的審判:先是對教會的審判(啟2),然後是對世界的審判(啟9)。「劍」的用途是要切割,這比喻於此即是把教會裡變質的部份切割乾淨;用於世界,則是將世界上的好人、壞人切割開來。

2.別迦摩居住撒但寶座處

耶穌說你們所面對的危險是撒但已統治這個世界,撒但的寶座設在別迦摩。「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啟2:13),「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約12:31)「因為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裏面是毫無所有」(約14:30)。請記住,撒但的寶座不在地獄,而是在地球;他不是地獄的王,地獄是他的監獄,他是被關在裡面的。當亞當犯罪之後,地球便由撒但掌王權,因此我們是活在撒但的影響之下。撒但當然不會對基督徒客氣,所以基督徒會受到大逼迫。啟示錄寫給示每拿的信中,聖靈便警告門徒們,不久後他們當中有人會被迫害。再者,為何別迦摩是撒但的寶座呢?說法一:因為他們把宙斯的神壇蓋在山上;說法二:因為他們拜的是蛇神,蛇代表撒但;說法三:因為他們把活人當神拜。無論是哪一個,這三個都是別迦摩宗教上的特點。

3.安提帕在此城為主殉道

安提帕(Antipas)即是別迦摩教會中第一位遭受迫害的人。根據教會傳統,認為他是別迦摩第一任的主教,也就是牧師,因為拒絕拜奧古斯督的像而在西元92年被抓,施刑的人將他放在銅造牛的肚子裡,再用慢火烤死而殉道。耶穌說:「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裏,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太24:9)啟示錄提到揭開第五印時,也提到「羔羊揭開第五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下有那些曾經為了傳揚上帝的道、忠心作證而被殺的人的靈魂。」(啟6:9)。

4.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

雖然安提帕主教被嚴刑烤死,但別迦摩教會的弟兄姐妹卻依然堅固,並沒有因外在的壓力而倒下。反而是後來有腐敗的事在教會中發酵,因為沒注意以致教會垮掉。這影響不是從教會以外而來,而是從教會裡面產生變化,這種變化有人稱為「巴蘭的教訓」。

巴蘭是舊約中上帝的先知,他有祝福人或咒詛人的能力,他卻沒有用這能力幫助別人,反而將它「出售」,只要給他足夠的錢,他便提供祝福人或咒詛人的服務。巴勒國王因以色列人逼近倍感威脅,於是提出很高的價碼請巴蘭咒詛以色列人。巴蘭回答說要問上帝的意思,上帝說不可以,他便拒絕巴勒。不死心的巴勒再度帶著更高的價碼前來,巴蘭便心動,又再問上帝,禱告中,上帝用不悅且反詰的語氣說:「你要去就去吧!」貪心的巴蘭卻聽不出上帝的不悅,傻傻地去為巴勒咒詛以色列人,在半路上帝派使者要擊殺他,但巴蘭看不到大難臨頭,心裡只想著巴勒王的錢。他所騎的驢卻看到使者,害怕地左閃右躲,巴蘭不明究理,反而責打牠,此時驢子竟開口向他說話:「我是為了保護你才跑!」上帝這時打開巴蘭的眼睛,他才看見天使拿著劍在他前面。巴蘭問上帝為何「答應」了又派使者來殺他,上帝說:「我只說你可以去,但不可咒詛以色列人,只能為他們祝福,你若要咒詛,使者就會殺了你。」

於是,巴蘭到巴勒築的壇,沒有咒詛以色列人,反而祝福。巴勒聽到祝福便對巴蘭大怒。而巴蘭想得到巴勒的賞金,卻又不能咒詛以色列人,於是向巴勒獻策擾亂以色列人,就是讓摩押女子將巴勒國家中敗壞的信仰帶進以色列民裡,因而導致許多色列人拜耶和華,同時又拜摩押人的神,於是耶和華用瘟疫審判以色列民「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毗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民31:16)。巴蘭的計謀即是指因無法從外打擊,轉而讓問題從選民自己當中發生。

「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啟2:14)啟示錄這裡的「姦淫」不指男女的姦淫,而是指以色列人對耶和華的心已經被混雜了,在他們當中除了拜耶和華之外,也拜他們妻子的偶像。「巴蘭的教訓」所講的就是所謂宗教混合主義(Religious Syncretism):與其他宗教的妥協混雜。

5.有人服從尼哥拉黨的教訓

尼哥拉是與司提反、腓力同時被使徒所設立的七個執事中的一人。七個人中,除了我們所熟悉,殉道的司提反,以及傳福音的腓力,其他四個人幾乎默默無名,只有尼哥拉在啟示錄中被提起。

尼哥拉的問題,在於他把耶穌基督讓我們得自由的恩典,擴大解釋成「什麼都可以做」。如果有人說「基督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讓我們所有的罪在他面前可以得到赦免,所以,為了不讓基督白死,我們要多犯一點罪。」你有何想法?我們應該看得出來這句話大有問題。據說,尼哥拉宣揚「耶穌為我們贖罪,所以要多犯錯才有罪可以被贖」的觀念,這是恩典的扭曲!

約翰福音8:36「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這「自由」被濫用了。耶穌的本意是,當我們在罪惡中,是被綑綁的,但當我們在恩典中,即可因自由而不再犯罪,但人若說,既然耶穌給了我們恩典,就可以為所欲為,這就變成了放縱情慾「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加5:13)。如此即是把享用恩典變成了濫用恩典,這被稱為尼哥拉黨的教訓,又可稱作放縱主義(Libertinism)。

6.主用口中劍攻擊異端者

所以在別迦摩有巴蘭的宗教混合主義與尼哥拉黨的放縱主義這些謬誤。面對這些,主說他要用口中的劍來攻擊傳這樣教導的人,「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啟2:16)。「口」吐出來的就是話,而主的話就是真理。「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12:48)所以,這些錯誤的教導及異端必須要用聖經的話才能處理。主是用口中的「劍」,來審判我們。

7.聖靈的話凡有耳就當聽

耶穌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約8:8)「所以,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路8:18),今日同樣的,我們需要仔細聽別迦摩教會的問題。

一般我們說到「偶像」會解讀為未信者到廟裡拜拜。請問,偶像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應該是心中覺得是「好的」東西,才會受到重視,也才有機會成為「偶像」。因此,所有「偶像」原本都是上帝給我們的「好東西」,但當我們把它的重要性抬高,甚至可以與上帝相提並論時,就變成偶像了。愛情、婚姻、子女、金錢⋯⋯等,都可能變成我們的偶像,它們都是我們生活所需、上帝美好的賞賜。可是,當我們看重它們過於上帝時,就是將它們「偶像化」。所以,別以為偶像只有在廟裡燒香拜拜的對象;在教會裡雖不會燒香拜拜,但是否在教會裡就不存在偶像崇拜的事嗎?這正是別迦摩教會的問題,因為耶穌說,你們當中已經有人聽從巴蘭的教訓,這是偶像的問題,服從尼哥拉黨的教訓是縱慾的問題。

8.得勝者賞賜隱藏的嗎哪

之後,耶穌說要賜給他們禮物,第一個是嗎哪「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啟2:17)嗎哪是耶和華賜給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作為食物的。當時,耶和華吩咐摩西用木頭造一個木箱,包上金子,在裡面放三樣東西:耶和華刻上誡命的兩塊石板、祭司亞倫所拿的杖(那杖開了花且長杏子為要作證據),還有就是耶和華在曠野供應的嗎哪。摩西將這三樣東西放進去後,用一個蓋子蓋起,這蓋子就是「施恩座」,整體就是約櫃。這個約櫃曾被搬運到過許多地方,直到所羅門王建完聖殿後被安放在聖殿裡。注意看聖經會發現後來打開約櫃,裡面只剩下兩塊石板,杖與裝嗎哪的罐子不見了,如聖經所記載:「約櫃裏惟有兩塊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耶和華與他們立約的時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並無別物。」(王上8:9)因此,從所羅門時代開始,便有人說上帝將嗎哪藏起來,即是「隱藏的嗎哪(The Hidden Mana)」。從那時起,以色列人便開始等待上帝再給人那隱藏的嗎哪。所以,耶穌來的時候說「我就是生命的糧。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約6:48-50)

9.得勝者賞賜白石寫新名

第二個禮物,則是看似奇怪的「一塊小石頭」。耶穌說,除了要給你我的生命之外,還要給各人一塊石頭,這個石頭上會寫著旁人看不懂的一個新的名字。通常只有認識我們的人,才能隨意叫得出我們的名字。名字代表我們這個人,新的名字便代表一個「新的人」、「新的個性」,舊約說:「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賽43:1)在新約耶穌說:「看門的就給他開門;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約10:3)從這裡可看出,稱呼名字代表親密的關係。

有些夫妻間,會有彼此才知道的小名或小祕密,這是因為他們彼此親密的關係。所以,在此耶穌對別迦摩說:「當你得勝時,我將與你建立別人無法了解的親密的關係,我會給你一個新的名字,只有你跟我知道,別人看都看不懂的。」這是應許一個更新的生命、一個親密的關係。

IV、屬靈的功課

1.我們與主之間相互忠誠歸屬

別迦摩教會的牧師被烤刑而死時,教會的弟兄姐妹們沒有離開信仰。「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啟2:13)從希臘原文中可以看出意義,中文翻譯(見證人與被殺)卻看不出端倪。原文中有「我的見證」、「我的殉道者」兩個「專有名詞」。即是指安提帕是「『我的』見證人(My Martus)、『我的』殉道者(My Martyr)」,這裡的「殉道」跟「見證」其實是同一個字。所以耶穌連用兩次,一再強調安提帕是「我的人」。所以,對耶穌而言凡在教會中因他被殺、受苦的人,都是「『屬他』的人。對安提帕的教會來講,耶穌口中我的名(My Name)、我的道(My Faith),是指他們堅守主的名、堅信主的道。所以我們可以在此看見耶穌與別迦摩教會彼此間的關係為別迦摩教會緊抱著主的名、主的道,即使犧牲生命也不放棄;耶穌緊抱著他的見證人、他的殉道者,宣稱他們是屬耶穌的人。這讓我們看見最深的愛的關係,就如雅歌:「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歌6:3)

2.內在污染比外在迫害更可怕

雖然,外面的逼迫沒有影響他們的信仰,但是「裡面」的敗壞卻影響了他們。巴蘭的教訓跟尼哥拉黨的教訓,就是拜偶像跟縱慾的事偷偷進到他們裡面時,他們的內在就垮了。「因為有些人偷著進來,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罰的,是不虔誠的,將我們上帝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猶1:4)所以,內在的污染(internal putrefaction),有時候比外在的迫害(external persecution)更可怕。

所以,孩子遇到壞人可以反擊、可以逃跑,但如果孩子本身變壞,才是令母親心碎的事情。同樣,耶穌也很擔心別迦摩教會,面對外面有壓力時,他們雖然堅持、沒有倒下,可是當他們裡面不知不覺變壞、把上帝所給他們很好的東西變成上帝、跟異教的信仰混在一起,這就會令耶穌心碎。

3.逃避偶像崇拜慎防對主不忠

我們常以為到廟裡拜拜才是拜偶像,其實在教會裡也會有偶像崇拜的事情。如前所述,所謂的偶像即是把不是上帝的當成上帝對待,人們會當成偶像的,一定是「好東西」,不會是「壞東西」,但他們應該是上帝給我們美好的東西,我們應該感恩領受。「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1:25)所以,「受造之物」被過於重視就是拜偶像;拜「造物的主」,才是在敬拜上帝。

恩典、自由與所有上帝給我們的東西本身是好的,可是人有能力把它們惡化。當人們因它們的好,漸漸提高它們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以致於與上帝在我們心中的地位相當時,就很可能變「偶像」。所以,偶像是恩典的扭曲、濫用。這也等同於淫亂「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雅4:4)所以十誡第一誡「我以外不可有別的上帝」,第二誡「勿為自己雕刻偶像」,這「上帝」是自己弄出來的,就是偶像。這樣的變化是在我們內心,從外在的行為是不易看出來的,所以耶和華很擔心別迦摩教會這個問題。

4.求主保守我們入世而不屬世

有人主張,因為與拜偶像的人同住,所以才受影響;離開這個世界,即可以不受污染、保持聖潔,這是「修道院的想法」,但這並不容易。耶穌不要我們這樣做,他說:「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17:16, 18)「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就如佛教所說「蓮出汙泥而不染」,我們與其咒詛這世界的黑暗,不如點燃自己的燭光,保持我們的分別為聖。

5.竭力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對於教會中有以上的錯誤教導,要按正義分解真道來加以處理,這真道就是耶穌口裡的劍。就如在以弗所教會,曾有亞波羅這位埃及來的「舊約教授」當他的教導有問題時,亞居拉、百基拉這對平信徒夫婦邀請他,詳細教導、解說有關福音的真道,「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他在會堂裏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徒18:25-26)這是用耶穌所教導的真理,處理有問題的教導的佳例,而不是拿耶穌所教導的真理,如劍一般刺傷別人。由於這樣,亞波羅也因此在教會成為上帝得力的工人。

V、結論

勿效法世界,受聖靈更新;

拒魔鬼妥協;單單敬拜神

社會、環境使我們必須面對兩個很大的問題。一是壓力,把我們大家如同壓模型般壓成一樣的形態,所以我們要設法抵抗外面的壓力,不受影響。這需要靠聖靈來更新。

另一個,就是世界引誘我們把上帝賜下很好的東西變成敬拜的對象,這也曾是撒但給耶穌的引誘,但耶穌說要單單敬拜上帝。所有上帝給的禮物我們都可以領受,但是不可以將其「當作上帝」。外在的壓力比較容易對抗;內在的誘惑的發酵,卻是我們容易不小心掉入的。

禱告

主,感謝你,在我們現今所生存的台灣,看不到外在有何太大的壓力,我們來教會、做基督徒,非常自由,不受拘束。可是我們活在這世上,多多少少會受這世界價值體系的影響,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能夠緊緊抓住你、讓我們能夠以你為我們生命最高的價值、幫助我們不要把上帝賜下美好的禮物偶像化。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二, 5月 22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 (七) 推雅推喇教會 (台)





【講道大綱】

聖經:啟示錄二章18-29節

I. 引言:推雅推喇簡介(Introduction to Thyatira)

II.推雅推喇教會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yatira Church)

1.推雅推喇是呂底亞故鄉(徒16:14)

2.推雅推喇有亞波羅神廟

3.推雅推喇兵家必爭之地

4.推雅推喇各行商社雲集

5.推雅推喇煉銅與紫染料

III.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信(The Letter to Thyatira Church)

1.耶穌自稱上帝兒子(啟2:18; 約5:22)

2.耶穌的眼目如火燄(啟2:18; 耶16:17)

3.耶穌的腳如光明銅(啟2:18; 民21:9; 林前15:25)

4.出自於愛心的服侍(啟2:19; 加5:13)

5.來自於信心的忍耐(啟2:19; 雅1:3)

6.信心愛心持續成長(啟2:19; 腓1:9-11)

7.容耶洗別誤導神僕(啟2:20; 提前1:3)

8.行姦淫喫祭偶像物(啟2:20; 徒15:29)

9.給悔改機會再審判(啟2:21-23; 羅2:4-5)

10.察看人心行為報應(啟2:23; 耶17:10)

11.持守所有直到主來(啟2:25; 希3:14)

12.主賞賜權柄與晨星(啟2:26-28; 啟22:16)

IV.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愛心與真理必需平衡(啟2:2, 4; 約貳1:3)

2.屬靈生命要不斷成長(啟2:19; 腓3:12-14)

3.教導與學習都要負責(啟2:22; 雅3:1)

4.今生審判是悔改機會(啟2:22; 林前5:5)

5.小心避免諾斯底主義(啟2:24; 創3:5)

V.結論:

要判斷 勿論斷 (加6:1)(Judging Without Being Judgmental)

【默想】

1.我們對於教導的正誤當持何態度?

2.耶穌如何處理推雅推喇的耶洗別?

3.我們要如何才作判斷而不致論斷?

【金句】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加拉太書六:1

星期日, 5月 20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七) 推雅推喇教會 (華)









【講道大綱】

聖經:啟示錄二章18-29節

I. 引言:推雅推喇簡介(Introduction to Thyatira)

II.推雅推喇教會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yatira Church)

1.推雅推喇是呂底亞故鄉(徒16:14)

2.推雅推喇有亞波羅神廟

3.推雅推喇兵家必爭之地

4.推雅推喇各行商社雲集

5.推雅推喇煉銅與紫染料

III.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信(The Letter to Thyatira Church)

1.耶穌自稱上帝兒子(啟2:18; 約5:22)

2.耶穌的眼目如火燄(啟2:18; 耶16:17)

3.耶穌的腳如光明銅(啟2:18; 民21:9; 林前15:25)

4.出自於愛心的服侍(啟2:19; 加5:13)

5.來自於信心的忍耐(啟2:19; 雅1:3)

6.信心愛心持續成長(啟2:19; 腓1:9-11)

7.容耶洗別誤導神僕(啟2:20; 提前1:3)

8.行姦淫喫祭偶像物(啟2:20; 徒15:29)

9.給悔改機會再審判(啟2:21-23; 羅2:4-5)

10.察看人心行為報應(啟2:23; 耶17:10)

11.持守所有直到主來(啟2:25; 希3:14)

12.主賞賜權柄與晨星(啟2:26-28; 啟22:16)

IV.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愛心與真理必需平衡(啟2:2, 4; 約貳1:3)

2.屬靈生命要不斷成長(啟2:19; 腓3:12-14)

3.教導與學習都要負責(啟2:22; 雅3:1)

4.今生審判是悔改機會(啟2:22; 林前5:5)

5.小心避免諾斯底主義(啟2:24; 創3:5)

V.結論:

要判斷 勿論斷 (加6:1)(Judging Without Being Judgmental)

【默想】

1.我們對於教導的正誤當持何態度?

2.耶穌如何處理推雅推喇的耶洗別?

3.我們要如何才作判斷而不致論斷?

【金句】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加拉太書六:1

星期六, 5月 19

[牧函] 要判斷勿論斷(Judging Without Being Judgmental)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主耶穌啟示給被流放在拔摩島的老使徒約翰,要他親筆寫信給當代位於小亞細亞的七間教會。主耶穌在每封信中,對於每間教會所面對的挑戰,所活出美好的見證,以及所須要悔改的缺點,都很清楚的表達出來。每封信都用下面這句話來作為結尾。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由此我們知道,主耶穌要使徒約翰寫這七封書信的目的,不只是要給當代小亞細亞七間教會的門徒,更是要給歷世歷代全球各地的基督門徒中凡有耳的,都應當聽的寶貴信息與重要教導。

這七間教會當中,推雅推喇教會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教會裡面產生一位自稱為女先知很有教導恩賜的屬靈領袖,她提出有關宗教混雜主義 (religious syncretism) 的主張,甚至誤導了教會中的許多屬靈領袖。推雅推喇教會的基督徒,對於這位自稱女先知所主張的宗教混雜主義教導,有幾種不同的反應;有些人接受她的論點,在敬拜上帝的同時,也參與異教崇拜儀式;有些人更進一步的,把這位自稱女先知所主張的宗教混雜主義理論,拿來教導別人;只有少數基督徒,拒絕接受與跟從這位自稱女先知有關宗教混雜主義的教導。但是,推雅推喇教會是很有愛心且愛心不斷成長的教會,全教會的兄姐,對於這位自稱女先知所主張的宗教混雜主義教導,都採取尊重寬容 (respectful tolerance) 的態度。而這正是主耶穌基督對該教會最主要的批評與提醒。

在後現代的潮流中,寬容 (tolerance) 是最主要的美德。一般認為對於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與道德觀,應該採取互相尊重、彼此寬容的態度來彼此接納。不應該將自己所認同、相信的價值觀與道德觀視為絕對化 (absolutizing),而是應該視為相對化 (relativizing)。後現代的寬容主義唯一無法寬容的,是將自己絕對化的不寬容主義。 The postmodern tolerance can’t tolerate the intolerance of the absolutism.

保羅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林前13:9, 12) 因此,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觀絕對化。主耶穌也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太7:1) 所以,我們對於與我們相異的價值觀與道德觀,應該給與尊重與寬容的態度。但這卻也導致很多後現代的基督徒,把尊重與寬容的態度,詮釋成為各種價值觀與道德觀都具有相同的效度與信度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而放棄對於各種價值觀與道德觀之比較判斷與建設性批評 (comparative judgment and constructive critique)。如此反而將寬容主義絕對化 (absolutizing tolerance)。這也是推雅推喇教會的最主要缺點。

當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時,撒但以蛇的形像進入伊甸園,引誘亞當與夏娃,使他們不聽從耶和華的警告與吩咐,而是用自己的手去摘取那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來喫,藉此來奪取與上帝同等的知識,也就是獨立判斷是非善惡的知識。這是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 的鼻祖。從此人類就陷入徒然具有分別是非善惡的知識,卻缺乏行善拒惡的生命的窘境,常常會發出與保羅相同的嘆息──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7:18) 因此,上帝為了要拯救我們人類脫離這樣的窘境,就差遣主耶穌降世為人,活出完全順服上帝的生命。但我們不只有主耶穌作我們的榜樣,主耶穌說,你們是以外貌(原文作憑肉身)判斷人,我卻不判斷人。就是判斷人,我的判斷也是真的;因為不是我獨自在這裡,還有差我來的父與我同在。 (約8:15-16) 所以,主耶穌差遣聖靈保惠師到我們中間,幫助我們,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

因此,我們需要依靠聖靈的光照,先判斷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觀,且對於各種不同的價值觀與道德觀,持續不斷進行彼此尊重寬容與互相建設批判的對話 (engaging in continuing mutual respectful tolerance and bilateral constructive critiquing dialogue)。如此,我們才不會陷入推雅推喇教會的錯誤與危險。

[講道集] 啟示錄系列(五)士每拿教會(Smyna Church)


講道內容 : 啟示錄系列(五) 士每拿教會(Smyna Church)
時間:二0一二年五月六日
經文:啟示錄二章8-11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I、引言:士每拿教會簡介

「士每拿」是耶穌在啟示錄中,所提及的七間教會、其所在之城,唯一原址存留至今的城市。現今更名為「伊斯米爾」(Izmir),是土耳其的第三大城,2010年人口已成長到三百九十五萬。而整本聖經中,啟示錄是唯一記載有關士每拿教會、或是城市的一卷,且僅呈現短短的四節經文。所以,若要更深入的去了解這間教會,則需藉由考古與歷史等相關文獻資料,以增進明白這四節經文的背景與所要給予我們的啟示。下列影片為對士每拿教會的簡介:  

在啟示錄前幾章,使徒約翰提到七封書信,是主耶穌寫給位於今日稱為土耳其地區的教會。在主耶穌信中所提及的七個城市當中,只有士每拿還存在原址,今天被改名為伊斯米爾。這個城市是現代土耳其最大城市之一,住有五十萬人口。位於接到第一封書信的以弗所城北方三十五英哩,士每拿座落在亞洲西海岸上。士每拿城驕傲自稱為亞洲最美麗城市之一,被認為是希臘人所建造過最精緻的城市。這個城市位於往下斜坡一直到海邊,視野景色非常美麗。在硬幣上被稱為亞洲第一且景觀最美麗的城市,擁有亞洲最大的公共戲園,還有出名的競技場與圖書館。建造在面向大海的山丘中,有一座最大的露天戲園,擁有可容納兩萬人的座位。由於她控制著來自赫穆河谷富饒的貿易路線,士每拿成為了一座宏偉、富裕又重要的大城。  

士每拿在主前一千年就是希臘人的殖民地,在主前六百年被利底亞人入侵摧毀,之後的四百年間這裡荒蕪沒有城市。約在主前兩百年間士每拿被重建,街道寬廣、連綿、鋪設美麗。這座城市經歷過死亡,也如實的從死裡復活過來。無疑的,由於士每拿過去的這段歷史,基督自稱是「那位曾經死亡又活過來的」。士每拿是一座自由城,比其他城市更了解對羅馬效忠的意義;西賽羅稱她為「我們最古老也最為忠誠的盟邦」。她是全世界中,第一個為羅馬女神和羅馬英靈建立廟宇的城市。她對羅馬的忠誠、在古代舉世聞名。由於被要求對皇帝崇拜,還有一小群極端反基督教的猶太人口,在這座城中要當一個基督徒是極度困難的。事實上,有資料顯示在士每拿城裡當基督徒,比起在羅馬帝國的其他城市更危險。這個城市最有名的殉道者之一,是士每拿教會的主教波立卡布。在一次節慶中,群眾高呼要抓基督教會主教波立卡布。他坦然承認自己是一位基督徒。他們給他兩個選擇,向凱撒獻祭、或是上火刑柱。他做出這個讓人難忘的回答:「我服侍基督八十六年,他從未虧待我。我如今豈能褻瀆我的救主?」就是寫給位於這個充滿敵意城市中的教會,耶穌口述這封充滿安慰和鼓勵的信函;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我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旦一會的人。你將受的苦你不用怕,我告訴你,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必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II、士每拿教會背景

1.除了這四節經文聖經沒有提到此教會

士每拿教會創立之始?建立者為何?在聖經上皆無任何的記載,以致我們無從得知。若依據合理的推測,該教會建立時間,極有可能為保羅在以弗所區域、傳福音的那三年。 

2.可能保羅在以弗所三年宣道時所建立  

聖經描述,那三年當中、保羅將福音傳遍亞細亞一帶,而士每拿的地理位置、則是距離以弗所最近之城,其兩座城市間的距離、僅相隔三十五英哩。以此推論,該教會有可能是保羅當時在亞細亞傳福音時所建立的。「這樣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都聽見主的道。」(徒19:10)因保羅在以弗所傳福音甚為成功,許多過去拜偶像的人,將行邪術的書拿出來燒,而所毀之書其價值約有五萬元之多,由此可見,當時放棄原有信仰者,為數不少。這也讓當地賣神像和做這類生意的商人,因而無以為繼、生意清淡。受其影響者之一、拜月神的銀匠 底米丟,此人在亞底米月神廟,發動了一場暴動。此舉,迫使保羅不得不離開以弗所地區、轉移它處傳福音;或許士每拿教會,即為此時被建立的。  

3.士每拿曾被利底亞摧毀四百年後重建

考古學家發現,在主前七千年間,該區域即有人類定居,故士每拿應可列為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在簡介的影片中說明,在主前一千年間、士每拿城已由希臘人所建立;到了主前六百年時,卻因利底亞人的興起,將此城毀壞,夷為平地。再過四百年後,亞歷山大一世至此地時,發現其地理優勢,既坐擁海港、又控制陸路交通要道,他即在曾被毀滅城原址、南方三、四英哩處,重建之。這是士每拿城,過去被拆毀、又被重新建造的背景;因此耶穌基督特別對士每拿教會說:「我是曾經死過又活過來的。」  

4.士每拿生產樹幹割傷味苦聞香之沒藥

士每拿城有一個特產 沒藥,其為沙漠中的一種樹,人們用刀將樹皮割開後,將流出來的樹液採收之,待其乾燥、凝固。沒藥若放於口中品嚐,味道極苦;但放在火中燃燒時,則散發出極好聞之香氣。在舊約中,耶和華交代摩西說:要「流質的沒藥五百舍客勒,還有香肉桂...」等等之類,「調和做成聖膏油。」(出30:23-25)因此,沒藥是被上帝選中的香料中之首。在新約裡,耶穌基督出生時,有三位博士帶著禮物從東方來祝賀、拜訪,而這三樣禮物即為「黃金、乳香、沒藥。」(太2:11)而沒藥的價值、是非常的高,其產量少的時候,一公克沒藥的價值、即等值於一公克的黃金。但是,黃金只要礦脈尚未挖掘完時、就能一直出產,而沒藥卻受制於是氣候,其條件不佳時、想採也無從得之;故被視為異常貴重之禮。在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時,有一個士兵拿著酒、調和著沒藥給他喝;此乃因沒藥的味道雖苦,卻有「止痛的作用」,因此耶穌嚐了一口就不喝了!耶穌死後,尼哥底母「帶著沒藥和沉香,約有一百斤前來...」(約19:39-40)與亞里馬太的約瑟,依照猶太人的習俗、一同包裹耶穌的屍體。沒藥除了做為「散發香氣」的禮物之外,也是可以用於「保存屍體」的藥物之一。故,沒藥除了嚐起來味苦,燒起來馨香,還可為傷者止痛,為死者留香。士每拿的原文為Smyrna,其意為「出產沒藥(Myrrh)之城」,而Myrrh的意思、也就是苦味(bitter);此似乎隱涵著士每拿教會的處境,雖是受苦、卻是馨香的;然,雖受壓以致成傷,卻能暫時忍痛,甚至最後為耶穌而死、流芳萬世。

5.士每拿爭取蓋羅馬廟以宣示忠於羅馬

這城市的另一個特點,即為對羅馬的「忠誠」。該城在羅馬帝國尚未崛起、成為霸主前,即與之結盟;故無論是否羅馬強弱興衰,士每拿一直都扮演著、堅定盟友之姿。如影片的簡介,西賽羅對士每拿的評價:「是最古老、最忠心的盟邦」。因此,當羅馬帝國強盛時,皇帝即將建造羅馬女神神廟的特權,賞賜給士每拿城,做為他們長久以來忠誠的獎勵。而在這城市、形成一個傳統,當地之居民皆需至該神廟燒香與獻祭,如此就可以獲得祭司發給 被認可的「身分證明」。但這使得不向神廟獻祭的士每拿基督徒、受到嚴重的打壓,也因為無法取得身分證明,以致會被官兵刁難、罰錢、財產充公,甚者被抓去坐牢。由此可見,忠誠的概念在士每拿居民的心中,是非常明確且強烈的。而這種對羅馬效忠的概念,在彼拉多審判耶穌時、亦可瞧見。彼拉多說他查不出耶穌有何罪、要釋放他時,群眾對比拉多說:「如果你釋放這個人,就不是凱撒的忠臣。」(約19:12)因此耶穌特別對士每拿教會說:「你要忠心至死。」因為強烈的忠誠之心,是這個城的文化,當地市民被要求對凱撒效忠,但是耶穌則說:「你要對我忠心」。

6.士每拿是亞洲冠冕巴谷山士每拿冠冕

士每拿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它被稱為「亞洲的花園」,或是「亞洲的冠冕」。從現在考古學家挖掘出來的古城遺址中,其美麗依然清晰可見。士每拿城的背後為巴谷山(Mount of Pagus),山上蓋著希臘眾神的神廟,甚至有一條黃金鋪成的路,連接著其中兩座神廟。若從山腳下的城區往山上看,一座座的廟宇、就像是山、戴了冠冕般;因此,人稱士每拿為亞洲的冠冕(Crown of Asia),而巴谷山則是士每拿的冠冕(Crown of Smyrna)。這雙重的冠冕,顯現這座城在當時的重要性,也是居民深感驕傲之處。而這種對冠冕的鍾愛情結,也反映在他們的錢幣設計上,其中一種錢幣圖案,就是一個帶著冠冕的神像或是人像的側臉。故此,我們亦可說,冠冕榮耀的意涵、已深深地融入在這個城市的文化之中。詩篇第八篇五節「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Glory and Honor;非關財富,乃是一種榮譽。因此,耶穌也對他們說,要賞賜他們生命的冠冕,指的也是這樣的榮譽。

III、給士每拿教會的信

這封信極短,僅四節經文。在啟示錄中,耶穌總共寫了七封信給七間教會,而其中只有兩所教會、沒有受到責備,士每拿即為其中之一,另一間教會則是非拉鐵非;其餘的五間,耶穌都點出他們的問題所在。而這兩所教會之所以沒有被責備,是因為他們都面臨苦難;而苦難當前,不虔誠的基督徒,早已難耐、離開了,僅是那對上帝有真實信心和愛心的信徒、才會留下。

1.耶穌基督是掌管宇宙的主宰

耶穌對這個災難中的教會,所說的第一句話:「那首先的、末後的」(The First and The Last),意思是:我掌管一切!(I am in control.)無論情況有多糟,不用擔心、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中,從頭到尾我都陪伴在旁,我不會離開你們。在舊約中耶和華也說:「誰行做成就這事,從起初宣召歷代呢?就是我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與末後的同在。」(賽41:4)因此I am The First, I am The Last說的是:「我是歷史的主宰、掌管著一切」。因此,對這些面臨苦難、遭猶太人反對、羅馬人逼迫的士每拿基督徒,耶穌的第一句話即是:「我還在、我掌管一切,你們不要擔心」。

2.耶穌基督經歷苦難給予盼望

耶穌接著說:「我不只是起初末後,我還是死過又活過來的」;面臨著死亡威脅的士每拿基督徒,耶穌對他們說,他知道死亡的痛苦、只因親身經歷過。耶穌說:「我活過來,所以你們不要怕,因為死亡不是結束,我是復活的主。」這句話的英文很有意思,was dead and is alive。世界上其它宗教的教祖,都是was alive and is dead,而耶穌所說的、恰與他們相反,因為耶穌死過,所以他能夠「體恤他們的軟弱」。(來4:15)米開朗基羅有名的雕塑 悲愴(Pieta),即是描述馬利亞抱著已死的耶穌、哭泣的樣子。耶穌自己經歷死亡,因此不管是我們自己、或是家人在面對死亡之時,皆能得到安慰,因為耶穌了解、他曾經歷過。但是,他不只是親自經歷過,還勝過死亡、且復活過來,給予將死之人有盼望。我們的主,他讓憂傷的人得到安慰、又能有所盼望。

3.耶穌基督了解士每拿受壓迫

這樣掌管首先末後、死過又活的主,對士每拿的基督徒說:「我了解、我了解你受很大的壓力。」耶穌說:「我知道你的患難」( I know thy tribulation.) tribulation的拉丁文是tribulum,是「重石」之意,換言之,也就是壓榨、壓迫的意思。一般在製作橄欖油之時,會在長條的木槓桿尾端、掛上重石,前端則放橄欖,用槓桿的力量、將橄欖壓碎,讓橄欖油流出來。該字的希臘文為 qli/yij (thlipsis) ,就是pressure 壓力,或是crush 受壓力而破碎,還有stress 重擔等的之意。所以「我知道你的患難」其意為「我知道你承受的壓力」。保羅說:「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林後1:8)所以耶穌對他們說:「因為受很大的壓力,你們要活下去都很困難;這些壓力我都知道。」

4.耶穌基督評估士每拿的貧富

士每拿基督徒所面對的壓力,還包括經濟能力遭受剝奪。因為城中居民,不願意雇用無身份證明的基督徒。同樣的,基督徒做生意,無人會向他購買物品,更不會販售貨品給他們。如此,當時的基督徒在經濟上受到隔絕,使他們幾乎無謀生能力,過著貧困的生活。但耶穌基督對他們說「我知道……你的貧窮。」時,卻又說「你卻是富足的」。可見富有或是貧窮,在耶穌基督有不同的看法;衡量的標準不是金錢的多寡,而是信心和愛心的程度。耶穌說:「你是貧窮(你卻是富足的)。」(You are poor, yet you are rich.)

而耶穌對另一間教會所說的,卻恰恰相反:「你們很富有,但我看你們是貧窮的。」這裡所指的是 老底嘉教會,七間教會中的最後一間。他們積存很多財富,但是在上帝眼中,他們卻很貧窮。不知道和平教會,在上帝的眼中究竟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換言之,若人很有錢時,生活必無困難,此時好像也沒有什麼理由需要來信靠耶穌,因為任何的大小問題,皆能靠金錢解決;但是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時,似乎除了信仰外,便無其它可依靠的。故,信心的大小和財富的多寡,看似有著成反比的效果。在落後地區宣教時,窮困之人通常是較願意來信耶穌的一群,這也許可能因為面臨失業、無事可做之時,來聽聽福音還可能免費吃上一頓,以致福音的種子,有機會撒在他們心中。反觀在社會中有財有勢、覺得自己過得很好的人,就顯得沒理由要來信靠耶穌。所以,很多人的信心是在窮苦中焠煉出來,這就是信心跟貧窮或富足之間、一種矛盾的關係。

5.士每拿教會被猶太會堂毀謗

在士每拿城的猶太人、敵視基督徒,但是由於他們非執政者,故無法直接迫害基督徒,所以轉而向羅馬政府打小報告、說壞話中傷城裡的基督徒,藉由羅馬政府出面處理這群人。因此士每拿基督徒遭受羅馬政府的逼迫,猶太人的毀謗是原因之一。因此耶穌才說:「他們根本不是屬於我的人、是屬於撒旦的。」這裡的「毀謗話」希臘文用的是blasfhmi,a (blasphemia),指的是對神的褻瀆(blasphemy),對人是用毀謗(slander)這個字。耶穌表達出這些猶太人、對士每拿基督徒的毀謗,在上帝眼中如同對自己的褻瀆。猶太人看見保羅傳福音很成功,「就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毀謗。」(徒13:45)

猶太人要找理由毀謗基督徒,是非常簡單的。因為耶穌曾說:「這是我的肉、為你們捨的;這是我的血,為你們流的。」故此,猶太人向羅馬政府提報:基督徒吃人肉喝人血。再者,一個家庭中如果有人信基督,家人會擔心他因此無法被社會接納,找不到工作、無嫁娶的對象…諸如此類之事,這些也會造成家庭的紛爭;因此基督教也被視為是擾亂家庭的宗教。所以,猶太人為了抵擋基督徒,無論大小事件,都能用來作為中傷士每拿教會的藉口。

6.耶穌基督安慰士每拿不要怕

耶穌基督對他們說:「你不要害怕。雖然你有受到壓力,雖然你經濟有困難,雖然有人毀謗你。」壓迫(pressure)──精神的壓力;貧窮(poverty)──經濟的困難;毀謗(prejudice)──名譽的受損。士每拿教會在該城面臨這三方面的艱難,但是耶穌仍對他們說:「你不要怕」。「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賽41:10)我們常以為,耶穌來了就可以脫離困境;壓力會減輕、日子可以過好些;但事實不然,耶穌反而說:還有更慘的在後面。耶穌來、不全然是減輕你的苦難,但卻能讓你在苦難中、繼續堅固你的忠心。

7.魔鬼會將士每拿信徒關下監

由於這些士每拿的基督徒,面對著精神、經濟和名譽上的壓力,卻仍然可以堅持信基督,羅馬政府只有採取更激烈、徹底的辦法──抓去坐牢(prison)。如保羅所說: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6:12)他們所面對的並不是一般的有期徒刑坐牢,而是「判死刑」(passing)的監禁。

8.信徒遭患難試煉有一定時限

魔鬼費盡心思、不斷地增加對我們的逼迫,好讓我們放棄對基督的信仰。但是耶穌安慰說:「你們不要擔心,因為這些痛苦都會結束,最多就是十天。」沒錯,痛苦很快就會結束,因為羅馬政府把人抓去關後,很快就會判死刑;一旦處刑所受的、磨難也就結束了。如同很多為重病所苦的病患,會將死亡視為一種解脫,因為死了就不再受病痛之苦。所以耶穌說:「你不要害怕,這個痛苦不是無窮無盡的,頂多一段時間,十天就會結束,」你們要持守到最後;因為,要不是被釋放、就是被處死。不管結果是活是死,這個痛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如果是死的結局,希望能至死忠心;而不是為了信仰忍受許多痛苦,卻在最後功虧一簣。因此耶穌給他們的勸告說,你們受苦有一定的時限,「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的住。」(林前10:13)這個困境總會結束,而死亡或許是其中的一條路。

9如果至死忠心必得生命冠冕

耶穌對士每拿教會說,如果你到死都忠心,且勝過這五個困境:壓迫、貧窮、毀謗、監獄、死亡,就能得到 一頂冠冕。冠冕或說皇冠、只有國王才能配戴,是由純金打造成的,上面鑲著許多的寶石。但是希臘文中有兩個字代表冠冕;其一為dia,dhma(diadema),也就是先前提到純金有鑲鑽石,只有國王才能戴上的皇冠。但耶穌所說要賞賜的冠冕卻不是這種,而是ste,fanoj(Stephanos);這是用「月桂樹葉」所編織的冠冕,是奧林匹克運動賽中贏得冠軍的人、才能獲得的最高榮譽,它是無法用金錢衡量其價值,因為這代表獲勝者的耐力和勝利。這是耶穌要賞賜給忍受試探、最後勝出之人的「生命冠冕」。他們也因為愛主,才能堅持到最後。

生命的冠冕並不是指永生;永生是耶穌賜給信他者、白白的禮物,不是贏了比賽的獎賞。禮物的給予是沒有條件,是白白送給你的;所以不應將生命的冠冕解釋為永生。冠冕代表的是在永生中的榮耀,因為你在今生今世的經歷,耶穌對你說,表現很好,給你一個冠冕「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雅1:122);這是一頂代表你忍受苦難,堅持到最後成功,得榮耀尊貴的桂冠。

10.得勝者必不遭受第二次的死

最後耶穌講了一句比較特殊的 「第二次的死」;得勝的人不會受到第二次的死。第二次的死、裝載著死亡和陰間在其中「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裡;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啟20:14)這火湖是永存的,因此,第二次的死是不會死,也沒有結束,而是與上帝永遠的隔離,這就是聖經中對「死」的另一個意義。

IV.屬靈的功課

1.苦難會讓教會被煉淨

遭遇苦難,會使得教會越來越聖潔。在提煉黃金時,金匠會將挖到的金礦、放在火上燒,直至燒到融化後,金礦中的雜質會被火燒盡、只剩下純金,而越純則其價值相對會越高。若,政府宣布,凡有人去教會,一次罰一萬塊,相信這時來教會的人、肯定會大大減少,最後只有愛主至深的人、會甘願每個禮拜被罰,仍堅持來教會。苦難會將那些不是那麼真心愛耶穌的人、漸漸地篩除掉;同時有問題的基督徒也會離開。因此耶穌給士每拿教會的信中,才會沒有責備。這就是苦難的作用,只有真正愛神的人,才會在苦難中堅持繼續作基督徒,如同黃金在火爐中被煉淨般。因為主是他最愛的,無論什麼代價皆無懼。教會景況好之時,當然誰都會來,因為無需付代價,環境舒適還可以休息一下。但反觀在蘇聯解體之後,東歐東正教的基督徒、卻在共產黨無神論壓迫下,依然堅持著他們的愛心和信心。相同的,在中國大陸過去封閉的環境中,基督徒受盡各種逼迫,不若在香港、台灣的我們,可以信仰自由。但是面對這樣的壓迫,他們的人數仍然一直在成長,愛心和信心也比我們更加的堅定。故可以如此說,上帝容許教會遇到苦難,乃因苦難會讓真正愛主的人留下來,因若對主不夠堅定之士、必很快就會放棄了,「我何苦要承受這些痛苦,對不對?」所以聖經說:「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鼎為煉銀,爐為煉金;唯有耶和華熬煉人心。」(箴17:3)

2.撒但試探與上帝試煉

試探和試驗,是苦難的兩個角度。從魔鬼的角度,撒旦要我們因受苦而垮掉、喪失信心。而從上帝的角度,他容許我們受苦,是為了除去我們生命中的雜質,讓我們對神的愛更加單純。因此,當我們遇上困境之時,可以用這兩個角度來觀看;約伯的故事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約伯完全正直、遠離惡事,上帝也祝福他產業豐碩、身體健壯、兒女眾多。上帝對撒旦說,你看我的僕人表現很好;撒旦反駁說這都是因為上帝給約伯許多賞賜,他才這麼順從。

撒旦不認同人對神的信仰,認為只要讓約伯受苦,他即會放棄上帝。上帝同意,任憑撒旦去攻擊約伯,只要存留著約伯的性命即可。在這件事情中,上帝要讓魔鬼知道,有一些人對上帝是忠心,是經得起考驗的;但是撒旦卻認為人的信仰、是建立在物質上,是經不起打擊的。撒旦對上帝說:「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伯1:11)此意,即是將人所擁有的一切摧毀,人們也會因而棄絕自己的信仰,這也正是撒旦的目的。但是約伯知道上帝的心意,他說:「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所以上帝的旨意是越煉越好,撒旦的目的是一拆就垮,他們用字是不一樣的。

約伯的這段經歷,從撒旦的角度是試探(tempt),要約伯垮掉、放棄上帝。但是在上帝眼中,約伯的信心不是建立在上帝的賞賜,而是對上帝真誠的愛。所以雅各書一章十二節說:「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前面寫試探、後面寫試驗,這兩個字是不同的。在希臘文裡面,試探是peirasmo,j(peirasmos),英文是tempt,意思是讓人倒下。指的是魔鬼要人受打擊、誘惑他做出背棄上帝的決定;試驗、或是試煉是doki,mion(dokimion),英文是trial,意思是經過這一切煉盡後,將好的部份留下,不好之處則被除去。這就是上帝要人經歷困境和苦難,將雜質除去的用意,讓生命更加成長、茁壯。同樣一個測試(test),從上帝的角度是試煉、從魔鬼的角度則是試探 。

彼得前書一章六到七節,這裡說到百般的試煉,此處當翻譯為:「如今,在百般的試探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而彼得前書這句經文,和雅各書一樣,都是困境的一體兩面。

試探peirasmo,j(peirasmos)的動詞是peira,zw (peirazo),如同「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太4:1)魔鬼試探耶穌,是想要耶穌受引誘、依靠自己不依靠神。試驗doki,mion(dokimion)的動詞是dokima,zw (dokimazo),就是熔煉金子的這個動作。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亞13:9)越煉就越純、越寶貴。

若用農夫的工作來比喻:「撒旦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路22:31)因篩的過程中、麥子比較重,就會穿過篩子落在地上;雜質因為比較輕,就留在篩子裡面繼續晃動。從魔鬼的角度,是要篩掉我們生命中好的部分,但是從上帝的角度,「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太3:12)簸箕是密實的,一旦晃動時,糠和灰塵會被風吹走,麥子則會留下,最後將之收進穀倉。所以在區分好壞就有兩個作法,一個是讓好的落在地上、另一個是讓好的留在手上;聖經中就用這兩種方法來分別描述魔鬼的試探和上帝的試煉。

3.第二次生與第二次死

我們每個人都有第一次的生,也就是從母腹中被生下來。當一個人有機會聽到福音,願意認罪悔改;因著聖靈的感動、受洗,用耶穌的比喻、這是從聖靈和水中再生一次,就是「重生」(第二次生)。然而,是否為重生者,在世界上生活過一段時間後,皆會經歷一次肉體的死亡。到了末世,耶穌復臨之時,復活的人會分成兩批;第一批人即是在活著的時候重生之人,經歷肉體的死亡後,復活與主同在、直到永恆,他們的故事到此即結束;這些人經歷一次出生、一次重生、一次肉體的死亡,之後復活與主同在,這個稱為「生兩次死一次」。

另一批人,是生下來之後沒有聽過福音,或是聽了卻沒有接受救恩之人,其肉體死後在大審判之日,他們也要復活起來面對該承擔之責;若他們拒絕接受救恩,復活之後就與神永遠隔離,這叫做第二次的死;如此稱為「生一次死兩次」。耶穌對士每拿教會的信徒說,如此你信我,並且無論碰到什麼困難,都堅持信心,雖然最後你還是會死,但是沒有關係,將來你就不會再死第二次、不會跟神永遠的隔絕。

4.在上帝面前真正富足

再來說到物質富足與否的問題。耶穌講過兩個故事,一個是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故事裡財主享受各種美食佳餚,拉撒路在外面挨餓受凍。另一個故事是法利賽人和稅吏在聖殿,法利賽人禱告說神阿你看我表現很好,稅吏則是在角落為自己的不義暗自哭泣。這兩個故事都是一方認為自己很富有、另一方自認很貧窮;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是物質上的富足和貧窮、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故事則是精神上的。但如前面所言,認為自己一無所有者,才會在上帝面前求恩典,這樣的人就是在「信上富足」(雅2:5)。認為自己很富有,一切靠自己就行了的人,他在上帝面前就是貧窮的。我們一起來唸此段經文:「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依靠無定的錢財;只要依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前6:17-18)

所以富足中要信靠神則較為困難,因為富足者比較可能認為依靠自己就夠了;以為遇到問題,用錢就可以擺平,為何要禱告、要依靠上帝呢?如果,一個人窮困潦倒、一無所有,他能做的只有禱告、仰賴上帝的憐憫。這並不是說有錢人不能上天堂,而是說不要只依靠錢、也不要把錢抓的太緊,要「在好事上富足」,也許上帝賜給你許多、就是要透過你去幫助有缺乏的人,讓他們的信心從你的愛心中得到回應,讓貧困之人、富有者皆可富足。無金錢時、倚靠信心可以富足,若有錢時、憑藉著愛心也可以更加富足。

V.結論

在貧窮中、要信心堅固;在富裕中、要愛心充足;在逼迫中、要更深愛主;在患難中、要忠心至死。耶穌在復活之後向門徒顯現時,三次問彼得說:「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最後回答說:「主阿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回彼得說,人要把他綁去不願意的地方。而愛主就是在困難中、願意為主付上任何的代價、勝過所有的試煉,像是司提反為主殉道,至死忠心。如此,我們就會得到生命的冠冕。

禱告

主耶穌,或許你給我們的環境太舒服,所以我們無法體會士每拿教會經歷的痛苦。主啊,祈求你幫助我們,在你充足的恩典當中,我們還是能夠專心的來信靠你,而不是信靠你給我們的這些錢財。主啊,祈求你幫助我們,在你給我們的豐富當中,讓我們可以看見周圍、有需要的人,讓我們在愛心上面能夠充足、且能夠富足。當我們碰到困難、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的時候,祈求你來幫助我們、用信心的手緊緊的抓住你,讓我們可以堅持到底、得著你那生命的冠冕。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日, 5月 13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6) 別迦摩教會 (台)











【本週講道大綱】
聖經:啟示錄二章:12-17節
I. 引言:獵人與熊的妥協
II.別迦摩教會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Pergamum Church)
1.別迦摩是每西亞首府大城
(徒16:7-8)
2.保羅在以弗所住三年宣道
(徒19:10)
3.別迦摩擁有二十萬羊皮卷
(提後4:13)
4.別迦摩山頂蓋有宙斯神壇
(徒17:16)
5.別迦摩山谷有蛇杖醫神廟
(民21:9)
6.別迦摩蓋有亞古士督神廟
(路2:1)
III.給別迦摩教會的信
(The Letter to Smyrna Church)
1.耶穌基督口吐兩刃利劍
(啟2:16; 啟19:15)
2.別迦摩居住撒但寶座處
(約12:31; 約14:30)
3.安提帕在此城為主殉道
(太24:9; 啟6:9)
4.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
(民31:16; 啟2:14)
5.有人服從尼哥拉黨教訓
(約8:36; 加5:13)
6.主用口中劍攻擊異端者
(約12:48; 弗6:17)
7.聖靈的話凡有耳就當聽
(路8:8; 路8:18)
8.得勝者賞賜隱藏的嗎哪
(王上8:9; 約6:48-50)
9.得勝者賞賜白石寫新名
(賽43:1; 約10:3)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我們與主之間相互忠誠歸屬
(啟2:13; 歌6:3)
2.內在污染比外在迫害更可怕
(啟2:13-14; 猶1:4)
3.逃避偶像崇拜慎防對主不忠
(羅1:25; 雅4:4)
4.求主保守我們入世而不屬世
(約17:16, 18; 腓2:15)
5.竭力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徒18:26; 提後2:15)
V. 結論:
勿效法世界 受聖靈更新(羅12:2)
拒魔鬼妥協 單單敬拜神(太4:8-10)
【默想】
1.我們最容易與世界妥協的是什麼?
2.別迦摩教會留下什麼榜樣與鑑戒?
3.我們要如何才能夠入世而不屬世?
【金句】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馬書十二:2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6) 別迦摩教會 (華)







【本週講道大綱】
聖經:啟示錄二章:12-17節
I. 引言:獵人與熊的妥協
II.別迦摩教會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Pergamum Church)
1.別迦摩是每西亞首府大城
(徒16:7-8)
2.保羅在以弗所住三年宣道
(徒19:10)
3.別迦摩擁有二十萬羊皮卷
(提後4:13)
4.別迦摩山頂蓋有宙斯神壇
(徒17:16)
5.別迦摩山谷有蛇杖醫神廟
(民21:9)
6.別迦摩蓋有亞古士督神廟
(路2:1)
III.給別迦摩教會的信
(The Letter to Smyrna Church)
1.耶穌基督口吐兩刃利劍
(啟2:16; 啟19:15)
2.別迦摩居住撒但寶座處
(約12:31; 約14:30)
3.安提帕在此城為主殉道
(太24:9; 啟6:9)
4.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
(民31:16; 啟2:14)
5.有人服從尼哥拉黨教訓
(約8:36; 加5:13)
6.主用口中劍攻擊異端者
(約12:48; 弗6:17)
7.聖靈的話凡有耳就當聽
(路8:8; 路8:18)
8.得勝者賞賜隱藏的嗎哪
(王上8:9; 約6:48-50)
9.得勝者賞賜白石寫新名
(賽43:1; 約10:3)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我們與主之間相互忠誠歸屬
(啟2:13; 歌6:3)
2.內在污染比外在迫害更可怕
(啟2:13-14; 猶1:4)
3.逃避偶像崇拜慎防對主不忠
(羅1:25; 雅4:4)
4.求主保守我們入世而不屬世
(約17:16, 18; 腓2:15)
5.竭力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徒18:26; 提後2:15)
V. 結論:
勿效法世界 受聖靈更新(羅12:2)
拒魔鬼妥協 單單敬拜神(太4:8-10)
【默想】
1.我們最容易與世界妥協的是什麼?
2.別迦摩教會留下什麼榜樣與鑑戒?
3.我們要如何才能夠入世而不屬世?
【金句】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馬書十二:2

星期一, 5月 7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五) 士每拿教會(台)













【講道大綱】

 聖經:啟示錄2:8-11

I. 引言:士每拿教會簡介

II.士每拿教會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Smyrna Church)

1.除了這四節經文聖經沒有提到此教會

2.可能保羅在以弗所三年宣道時所建立(徒19:10)

3.士每拿曾被利底亞摧毀四百年後重建

4.士每拿生產樹幹割傷味苦聞香之沒藥(太2:11)

5.士每拿爭取蓋凱撒廟以宣示忠於羅馬(約19:12)

6.士每拿是亞洲冠冕巴谷山士每拿冠冕(詩8:5)

III.給士每拿教會的信(The Letter to Smyrna Church)

1.耶穌基督是掌管宇宙的主宰(賽41:4)

2.耶穌基督經歷苦難給予盼望(來4:15)

3.耶穌基督瞭解士每拿受高壓(林後1:8)

4.耶穌基督評估士每拿之貧富(路12:21)

5.士每拿教會受猶太會堂毀謗(徒13:45)

6.耶穌基督安慰士每拿不要怕(賽41:10)

7.魔鬼會將士每拿信徒關下監(弗5:12)

8.信徒遭患難試煉有一定時限(林前10:13)

9.如果至死忠心必得生命冠冕(雅1:12)

10.得勝者必不遭受第二次的死(啟20:14)

IV.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苦難會讓教會被煉淨。(彼前1:7)

2.撒但試探與上帝試煉。(伯23:10)

3.在上帝面前真正富足。(林後8:9)

4.第二次生與第二次死。(啟20:6)

V. 結論:

在貧窮中信心堅固   在恩典中愛心充足
(雅2:5; 林後9:11)

【默想】

1.士每拿教會面臨哪些困難?

2.苦難與教會聖潔有何關係?

3.我要如何成為神面前富足?

【金句】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哥林多後書八:9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五) 士每拿教會(華)







【講道大綱】

 聖經:啟示錄2:8-11

I. 引言:士每拿教會簡介

II.士每拿教會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Smyrna Church)

1.除了這四節經文聖經沒有提到此教會

2.可能保羅在以弗所三年宣道時所建立(徒19:10)

3.士每拿曾被利底亞摧毀四百年後重建

4.士每拿生產樹幹割傷味苦聞香之沒藥(太2:11)

5.士每拿爭取蓋凱撒廟以宣示忠於羅馬(約19:12)

6.士每拿是亞洲冠冕巴谷山士每拿冠冕(詩8:5)

III.給士每拿教會的信(The Letter to Smyrna Church)

1.耶穌基督是掌管宇宙的主宰(賽41:4)

2.耶穌基督經歷苦難給予盼望(來4:15)

3.耶穌基督瞭解士每拿受高壓(林後1:8)

4.耶穌基督評估士每拿之貧富(路12:21)

5.士每拿教會受猶太會堂毀謗(徒13:45)

6.耶穌基督安慰士每拿不要怕(賽41:10)

7.魔鬼會將士每拿信徒關下監(弗5:12)

8.信徒遭患難試煉有一定時限(林前10:13)

9.如果至死忠心必得生命冠冕(雅1:12)

10.得勝者必不遭受第二次的死(啟20:14)

IV.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苦難會讓教會被煉淨。(彼前1:7)

2.撒但試探與上帝試煉。(伯23:10)

3.在上帝面前真正富足。(林後8:9)

4.第二次生與第二次死。(啟20:6)

V. 結論:

在貧窮中信心堅固   在恩典中愛心充足
(雅2:5; 林後9:11)

【默想】

1.士每拿教會面臨哪些困難?

2.苦難與教會聖潔有何關係?

3.我要如何成為神面前富足?

【金句】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哥林多後書八:9




星期四, 5月 3

愛的誓言變奏曲-----婚姻衝突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