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內容啟示錄系列(十九)金香爐(Golden Censer)經文:啟示錄八章1-6節主講:蔡茂堂牧師時間:二0一二年十二月九日Ⅰ、引言:金香爐根據「啟示錄」記載,第一到第六印被打開時,有聲音伴隨著出現,但第七印被打開時,卻是呈現靜悄悄、毫無聲息,彷彿什麼事情都沒發生般。「金香爐」出現時,似乎是要角、十分重要,而這又意味甚麼呢?我們來看一段有關金香爐的短片:
「啟示錄第八章-當他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我看見那站在上帝面前的七位天使,有七枝號賜給他們。另有一位天使來站在祭壇旁邊,拿著金香爐,有許多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上。 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上帝面前,天使拿著香爐,盛滿了壇上的火,倒在地上,隨有雷轟、大聲、閃電、地震。拿著七枝號的七位天使,就預備要吹」。
在這安靜的三十分鐘,有七位天使,上帝賜給他們每位一支「號角」,接著,第八位天使出現,上帝賜給他許多「香」。這第八位天使拿著香到眾人禱告的「祭壇」,取了火,將香跟火從祭壇拿到「香壇」、把香放在火上,香壇便冒出煙 香與聖徒的禱告便一起到達上帝的面前。接著,天使把香爐裝滿了壇上的火、並倒在地上,地便大大地震動、有大聲音出現,這時,七位天使準備吹響所拿的號角。
天使把香拿到香壇,再把火倒在地上,這樣的舉動意味著著什麼?香、祭壇與香壇之間又是什麼關係?把火倒在地上,並隨之有雷轟、地震、閃電、大聲音,這一切又有何意呢?
Ⅱ、七印、七號與七碗啟示錄裡提到了三個「七」,依序分別是:七個印、七個號、七個碗。神學家們對這七印、七號、七碗之間的關係有不同的看法,呈現三種理論:
1.連續論傳統上認為,「印」陸續被揭開,到揭第七印的同時,第一支號角也就被吹響;到吹第七支號的時候,第一個碗也被倒下,直倒到第七個碗。換言之,這三樣是連續發生的,這說法叫「連續論」(Progression Theory)。
2.重述論近期的學者,認為並非連續,而是重述,這三個七之間,有點類似的關係,是越來越嚴重的樣子。就是把揭開七印所發生的事用不同的方式 七號與七碗 一再陳述,一次講的比一次嚴重,這就是所謂的「重述論」(Recapitulation Theory)。
3.望遠論最新的理論認為,這既有連續也有重述的關係。(見上圖)就好比一個人拿著望遠鏡,看見有一人拿望遠鏡,而望遠鏡中的人也拿著望遠鏡、看到了另一人拿著望遠鏡。此意即是,七號被包含在第七印中、第七號包含了七碗之大災難,這是有時間的順序,但最後是一體的。這即為所謂的「望遠論」(Telescopy Theory)也是我比較認同的說法。
III、羔羊揭第七印之後啟示錄第四章,說那「坐寶座」的手中拿著一卷「書卷」,書卷被七個印封著,而這七個印關係著人類的結局,使徒約翰渴望知道那是什麼?但天使卻說沒有人能夠打開那些印,約翰為此哭泣!有位長老來告訴他,不要哭,有一隻被殺的羔羊現在站立起來,將印打開,啟示錄便接著記載末日所要發生的事:
第一印被揭開時,跑出了白馬,代表著「政治」。第二印是紅馬,代表「戰爭」。第三印是黑馬,代表「飢荒」;第四印則跑出了灰馬(實際上並非灰色,而是如同死屍般的灰綠色),代表著「死亡」。開了第五印後,約翰看到一個很大的「祭壇」,壇下有許多冤枉被殺的信徒大聲禱告著,這些殉道者問道:「上帝啊!那麼久了,什麼時候要幫我們報冤呢?你在做些什麼呢?」上帝向他們說,再等等…,先給你們這件白衣服穿。到第六印開時,一切變得彷彿世界末日般:太陽變黑、月亮變得像血、星辰墜落、天翻地覆、聲音大作,在地上的人們嚇得要死,因承受不住都跑到石頭洞穴裡躲藏起來了。
1.天上寂靜約有二刻之前所提的六印,每一印被打開時,都有聲音出現,四活物皆說:「來!」或是殉道者大聲禱告的聲音、地大震動、人們驚嚇的聲音,但第七印被揭開時,卻是一片寂靜。這般的奇怪!就好比聽交響樂,聲響逐漸堆疊時,樂器會越發地豐富、大聲,而接近尾聲時,會期待最激昂、高潮的時刻來臨,卻突然間什麼都沒有發生、安靜無比。
在前面六個印相繼揭開過程,災難是一一接踵而至。但聖經說,「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兩刻。」(啟8:1)第七印揭開後,一切就突然安靜,這與預期相違,因依經驗應該是最大的審判就要來臨了!此時,天上卻持續、安靜了兩刻(半個鐘頭),這樣突然的靜止,變成「很大聲的安靜」。
有人對此作這般解釋:開到第六個印,所發生的事已十分淒慘,世界預期第七印會是上帝憤怒的審判而屏息以待,所以才會如此安靜。「你要在主耶和華面前靜默無聲,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快到。耶和華已經預備祭物,將召來的人分別為聖。到了我─耶和華獻祭的日子,必懲罰領袖和王子,並一切穿外邦衣服的。」(番1:7-8)不料,接著而來的三十分鐘、什麼災難都沒發生,這是一種說法。姑且不論如何解釋,這樣的寂靜是一種「震耳欲聾的安靜」(deafening silence)。「你從天上使人聽判斷。上帝起來施行審判,要救地上一切謙卑的人;那時地就懼怕而靜默。」(詩76:8)這是種可怕的安靜,安靜得令人震驚,因為跟預期會出現的大聲音、災難、審判,有著太過強烈的對比。
2.站在上帝前七位天使揭開第七印之後有七個天使出來,就是在上帝面前的七位天使,「我看見那站在上帝面前的七位天使…」(啟8:2a)。從中文聖經瞧不出這句的特別之處,而英文聖經的「天使」前面有加「定冠詞」(the),表示這七位並非一般的天使,而是天使中的大天使,中文翻為「天使長」(archangels),在眾天使中是最靠近上帝的。這七位天使長(Seven Archangels)在猶太的經典中記載了他們各自的名字,而中文聖經則僅找到其中兩位的名字:一位拿著劍,專門與撒旦決鬥,叫「米迦勒」(Michael)。「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與魔鬼爭辯的時候,尚且不敢用毀謗的話罪責他,只說:『主責備你吧!』」(猶1:9)另一位是報好消息的「加百列」(Gabriel),他向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報好消息,因耶和華垂聽了這對正直、不孕夫妻的禱告。「天使回答說:『我是站在上帝面前的加百列,奉差而來對你說話,將這好信息報給你。』」(路1:19)
3.有七支號賜給他們「有七支號角賜給這七位天使」(Seven trumpets given to them.)。這裡的「賜」(given)在原文的記載中並無「主詞」,用的是被動語態;英文並沒有交代是誰賜的(by whom)。一般認為這當中隱藏的主詞即是「上帝」,因為這個審判是上帝所要做的,神學家稱此用法為「神聖的被動語態」(Divine Passive),為上帝專用,所以這個「賜」代表「上帝作的事情」。出埃及記:「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出19:16)此處的「角聲」也代表著「上帝的臨在」。當上帝要以色列人拿下耶利哥城時,要百姓圍著城繞行,有七個祭司在最前頭,一邊行走繞城、一邊吹著號角。當時,上帝就臨在他們當中,讓耶利哥城倒塌、上帝的公義彰顯。「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時常行走吹角;帶兵器的在他們前面走,後隊隨著耶和華的約櫃行。祭司一面走一面吹。」(書6:13)這是舊約一開始所提到的七個號角。
4.站祭壇旁賜許多香七個天使拿到了「號角」後,第八位天使出來了,上帝賜給他的是「香」。「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來,站在祭壇旁邊。有許多香賜給他。」(啟8:3a-d)」此處的「壇」可能是指「祭壇」,也可能是「香壇」,中文大膽地翻譯成「祭壇」,應屬正確。在此處所用的介系詞,希臘文(epi-)是「上面」(upon),說明了天使是站在壇上,而不是在壇的「旁邊」(希臘文para-),香壇沒有台子、相對是較小無處可站,祭壇則設有「階梯及平台」。之後提到的「火」,也可判斷此處所說的是祭壇,因火是常在祭壇上的,是從天上而來,不可熄滅,而香壇的火是會熄的。
天使拿著香爐與上帝所賜許多的香來到位於外院祭壇取火,再拿到內院裡的聖所,就是設著香壇的地方。燭台(金燈台)與陳設餅桌也在聖所裡,但相較遠些,而香壇最靠近至聖所。「把金壇安在會幕內的幔子前」(出40:26)香爐是人間能與施恩座最接近的物。如果香爐所代表的是禱告,我們該知道,跟上帝最接近的就是我們的禱告,而不是讀經、侍奉或作見證。
許多人會直接把這裡的「香」理解為我們的禱告、祭壇下聖徒們的禱告,其實不然,這香是上帝所賜,不是人們的禱告。啟示錄說,「他既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啟5:8)二十四位長老拿著香爐,裡面放的是眾聖徒的禱告,然而,第八章所說的「香」是不同的,這香是上帝所賜,是要和我們的禱告一起獻到上帝面前的;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既然這香不是人們的禱告,那到底為何呢?應該是耶穌的禱告。「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 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羅8:34)上帝要耶穌的禱告和我們的禱告混合,一起送到上帝的面前。
祭壇上的火最終會用來審判,燒光一切上帝所不喜悅的。而天使從祭壇取火的目的並不是要執行審判,審判是後來七位天使吹號角時所要發生的。第八位天使所作的,目的是要改變人的心。那些在祭壇下禱告的人,此時心中還無法體會上帝的心意。上帝愛他們,也願為他們申冤、給他機會,但是,上帝也愛那接加害他們的人,耶穌的血也要救贖、赦免這些加害的人。這樣的赦免是上帝公義與恩典的交集。但這般的心意確實是人們所不易理解的,而通過這個火讓祭壇下的人有所改變,讓人們能與耶穌有一樣的禱告,才是上帝的心意。
5.獻金壇上在寶座前一年一次的贖罪日,那天大祭司會用香爐拿著香壇上的香,走到最裡面的施恩座,把香爐放在施恩座的前面,最貼近上帝的地方。「把金壇安在會幕內的幔子前,在壇上燒了馨香料做的香,是照耶和華所吩咐他的。」(出40:26-27)耶穌為我們死的時候幔子已裂開了,耶穌回到天上後,施恩座前就不再有幔子,亦即燒在香壇上的香是可以直接到上帝面前。所以,經由耶穌為我們在祭壇上的犧牲,我們的禱告可以跟耶穌的禱告被獻在金香壇上,一起直達上帝面前。「有許多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啟8:3de)這裡我們也可確定,眾聖徒的禱告的香與耶穌禱告的香有所分別,若是一起被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我們的禱告也就跟耶穌的禱告調和在一起。禱告是讓我們與上帝更親近,如果我們沒有培養禱告的習慣,跟上帝的距離就會比較遠。
6.香與祈禱升到上帝前「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上帝面前。」(啟8:4)人們的禱告是跟「香」一起上去到天父的面前。這香代表的是耶穌的禱告,而我們的禱告與其混合在一起,就會到上帝面前。
「撒迦利亞按班次在 上帝面前供祭司的職分,照祭司的規矩掣籤,得進主殿燒香。燒香的時候,眾百姓在外面禱告。」(路1:8-10)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在小約翰出生那年抽中了籤,代表整個會眾進到至聖所燒香。老撒迦利亞燒香時,猶太會眾都在聖所外虔誠地祈禱,希望大祭司帶著他們的禱告到上帝面前,使他們的禱告能更蒙上帝垂聽。詩人說:「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願我舉手祈求,如獻晚祭!」(詩141:2)香跟禱告混在一起就是這樣,香是香,禱告是禱告,禱告的人希望有香的伴隨,可以在上帝面前更蒙悅納。
7.盛滿壇火倒在地上香燒了,飄出煙到達了上帝面前,天使就用壇上的火裝滿香爐,從天上倒到地上來。天使用金香爐做了兩件重要的事:第一是把我們的禱告一起與耶穌的香獻到上帝面前,第二,就是把壇上的火裝在金香爐裡,倒在地上。於是,就有地震、大聲音、閃電與雷轟,劃破了二刻的寂靜。傳統的解釋認為這是審判的一部份,雖然沒錯,但不全然是,審判真正的開始是在七位天使將號角吹響的時候。這裡是上帝要在審判之前,讓所有在祭壇下面向他禱告的基督徒學一樣功課,亦即讓信主的人的禱告被耶穌的香調和過、有所改變。
「天使拿著香爐,盛滿了壇上的火,倒在地上。」(啟8:5abc)火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當摩西蓋好會幕以後,以色列第一次獻祭時,上帝就從天上降下火來,將祭壇上的祭物都燒了;這火不是要燒死他們,是要燒祭物,以色列人很高興,因上帝悅納他們的祭物。「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眾民一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利9:24)這是「悅納的火」。但是,亞倫的兩個兒子任意妄為,隨隨便便就要獻祭,就有火下來燒死他們。這是「審判的火」。「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利10:1-2)
8.雷轟大聲閃電地震這個火下來了以後,就有了雷轟、地震、閃電、大聲。「隨有雷轟、大聲、閃電、地震。」(啟8:5d)。這些究竟是不是審判呢?不一定!當以色列人到西乃山,上帝要下來與他們立約時,「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 上帝,都站在山下。西奈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出19:16-18)但並沒有要審判什麼,這只是上帝顯出他的威嚴、公義,為要與百姓立約。所以,不要以為有這些轟動的現象發生,就是災難或審判,當然,有時候是,但在此只是上帝的降臨。「當時,上帝天上的殿開了,在他殿中現出他的約櫃。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大雹。」(啟11:19)約櫃代表上帝的公義,這裡同樣出現雷轟、大聲、閃電、地震。這顯示當上帝的公義彰顯(Divine Justice),就會有這些現象、產生這些變化,而上帝的公義可能是審判,也可能與審判無關。
9.七位天使預備吹號最後,就是七位天使預備要吹號了,「然後,那七個拿著七枝號筒的天使準備要吹號。」(啟8:6)吹響這些號角是大毀滅與審判的來臨,七位天使在此代表的即是審判與毀滅。「便雅憫人哪,你們要逃出耶路撒冷,在提哥亞吹角,在伯‧哈基琳立號旗;因為有災禍與大毀滅從北方張望。」(耶6:1)那麼,吹號角前,被倒在地上的火指的到底是不是審判?在此的解釋是,並不是。審判並沒有重覆發生,吹響號角的後果才是對不信者的審判。火所要帶來的,是人們禱告心態的改變與更新。「你們要在錫安吹角,在我聖山吹出大聲。國中的居民都要發顫;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將到,已經臨近。」(珥2:1)
IV、屬靈的功課1.從祭壇到香爐當第五印揭開,祭壇下有多人在禱告。「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上帝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於是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對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啟6:9-11)他們為主犧牲,在此要上帝彰顯公義,對迫害他們的人施以審判的手。但上帝並沒有就照著殉道者的禱告來審判、毀滅,而是要他們再等等,並賜給他們白衣穿。到第七印被揭,有香加上這些禱告後,上帝才回應,火倒在地上,雷電與大震動隨即出現。與第五印時的禱告比較,不同之處在於是否有「香」,有了香,殉道者的禱告從祭壇下的禱告、變成了祭壇上的禱告。上帝賜香給天使,與人的禱告調和,人的禱告起了變化。
當我們受了大的委曲,向上帝的禱告常會祈求申冤與報應的公義,很少會考慮到,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也需要上帝的恩典;而上帝的公義超越我們,他為受害者考慮,也為加害者思慮,上帝的心意是希望多人能得救。這對被害者來說是不容易體會或認同的,所以需要壇上的火與上帝賜的香,人們才可能改變。上帝並不是不審判,但首先需要改變的,是我們這身為他兒女的。「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爐來,站在祭壇旁邊。有許多香賜給他,要和眾聖徒的祈禱一同獻在寶座前的金壇上。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 上帝面前。」(啟8:3-4)
2.從申冤到赦免人在這祭壇下禱告的目的原只有一個,就是要申冤。世上第一個申冤的禱告來自亞伯,「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裏?』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耶和華說:『你做了甚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創4:9-10),他被自己的弟兄該隱殺害,他的血從地裡向耶和華哀告。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而希伯來書第十二章說有另一位無辜、冤枉被殺的人,名為耶穌,他的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並新約的中保耶穌,以及所灑的血;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來12:24)
祭壇下的禱告,透過天使帶來的香,成了香壇上的禱告,與香一同陳到上帝寶座前,這香是耶穌的禱告,是祈求赦免的禱告,幫助人們從申冤的禱告變成赦免的禱告,成為更合上帝心意的禱告。能夠從申冤到赦免,是因在我們的禱告過程中,上帝賜給我們香,這香是耶穌赦免的禱告。當兩者合在一起後,我們的禱告就慢慢地變化。
3施恩座親近上帝聖殿的幔子後面是「至聖所」,在聖所裡,也就是幔子前,最接近至聖所的就是「香壇」,然而到了天上,這個幔子不再隔開至聖所,因為耶穌死的時候,聖殿的幔子就已裂開成兩半,「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忽然,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太27:50-51)
人們得以直接到施恩寶座前求告,「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上帝面前。」(來10:19,22)從此,不必再有幔子隔著。
4.奉主名蒙垂聽我們的禱告與耶穌馨香禱告調和在一起,化成了煙到上帝面前。「那香的煙和眾聖徒的祈禱從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 上帝面前。」(啟8:4)有著不凡的意義:奉主耶穌名的禱告蒙上帝垂聽。耶穌說:「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約15:16)而如何奉主的名禱告?即是要用主的話、行主的愛,就是主常常在我們裡面,這樣的禱告上帝會垂聽。「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15:7)
5.上帝垂聽禱告上帝垂聽人禱告,聲音再小,他也聽到。夏甲的兒子以實馬利在曠野疲乏、脫水、虛弱、低聲呻吟,幾乎快要死去時,聖經記載說,「上帝聽見童子的聲音; 上帝的使者從天上呼叫夏甲說:「夏甲,你為何這樣呢?不要害怕, 上帝已經聽見童子的聲音了。」(創21:17)上帝專注垂聽人們禱告到一個程度,羔羊揭開第七印時,天上寂靜二刻,連他都不說話。「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啟8:1)這二刻當中,僅有的聲音是祭壇下聖徒們的禱告,並所賜的香與這些禱告一起到上帝面前,耶和華靜靜、仔細地聽,要知道我們的禱告是如何,接下來才是大聲音。
當人與人交談時,若他在意另一方說的話,便會把自己的嘴吧閉上專心來傾聽。這三十分鐘出奇的安靜時刻,稱為震耳欲聾的沉默(deafening silence),代表上帝很在意我們的禱告,特別是跟耶穌的香調和在一起的禱告,他要聽、他側耳聽。「但上帝實在聽見了;他側耳聽了我禱告的聲音。」(詩66:19)
6.上帝回應禱告聽了這個禱告,上帝立即回應(不同於上一次要人們等待),他用香爐把火倒在地上。記得,這個回應不是要審判,是要改變人的禱告。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可能是要審判,「有閃電、聲音、雷轟從寶座中發出」(啟4:5) 另一個可能,不是要審判,是上帝彰顯出他那赦免罪人的義出來。「又有閃電、聲音、雷轟、大地震,自從地上有人以來,沒有這樣大、這樣厲害的地震。那大城裂為三段,列國的城也都倒塌了; 上帝也想起巴比倫大城來,要把那盛自己烈怒的酒杯遞給他。」(啟16:18-19)
7.壇火倒在地上那麼,「壇火」倒在地上到底是什麼意思?那火究竟是要產生什麼樣的作用?耶穌說過:「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路12:49)施洗約翰說耶穌是帶著兩把火來:「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太3:11-12)這句話提到兩把火,一是「聖靈的火」,另為「不滅的火」,兩者不同時發生;前者是「煉淨的火」,希望在審判之前,把上帝的兒女先燒淨;後者是「審判的火」,是要毀滅,要在末後將不潔淨的都燒滅盡淨了。
香壇上的火,是第一把火,上帝要用這火讓所有為他犧牲的人學習:他的義不是我們想像的義,他是所有人的上帝;他要人們體會:伸手害信徒的人也是上帝所愛,耶和華有能力讓壞人轉向好人的公義。上帝的公義是如此,但要人如此禱告卻是困難的,人們常想要上帝「趕快施行公義」,因此,人需要上帝賜下耶穌禱告的香來混合、調整,一段時間後,人才會改變。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跟上帝禱告說,若是可以,不要上十字架。但主迫切禱告三次後,他說:「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要照你的意思。」耶穌尋求上帝的心意。所以,禱告的目的並不是要改變上帝,而是改變我們自己,上帝耐心等待我們。希望有了耶穌的禱告與我們的禱告調和一起,我們的禱告慢慢的會越來越香,大有改變。
V、結論:基督馨香之氣 變成主的形狀耶穌教導學生的禱告這樣講:「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9-13)所以,一個真正懂得禱告的人是不會為自己的義、而是為公義,不會照自己的意念禱告、而是照上帝的意念,因為知道他的旨意一定比人的完整、美好。當然,人會向上帝祈求公平,但懂得禱告的人,不會認為自己有最好的公平,他會不斷地讓耶穌的香來改變自己的禱告,而人心的本身也得著改變。我們本身被改變了,這是那個火倒在地上的意思,是要讓我們被改變,而不是被消滅。
啟示錄的最後一句禱告「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Maranatha! Lord,come!」(啟22:20)整本聖經以這句禱告作結束,不是按人的意思,而是禱告上帝,照他的意思來行。
最後介紹兩位神學家對禱告的詮釋。丹麥神學家齊克果(Soren Kiekegaard, 1813-1855)如是說:The function of prayers is not to influence God, but rather to change the nature of the one who prays. 意思是,禱告的功能並非要改變或影響上帝,而是要改變禱告者本質。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神學家,英國都柏林的大主教Richard C. Trench(1807-1886)說得更好:Prayer is not getting man’s will done in heaven, but getting God’s will done on earth. It is not overcoming God’s reluctance, but laying hold of God’s willingness. 禱告不是要成就人的意志,而是要上帝的意志來到地上執行;不要硬拗上帝的手去做我們所想的事,而是當我們發現上帝心意時,抓住他的意思,求他的旨意成全。因為上帝的旨意一定比我們的更美善。禱告中,我們可以陳述我们的祈求或心願,上帝會聽,可是如果我們願意把我們禱告跟耶穌的禱告,跟那個香混在一起,我們的禱告會變香。所以有人越禱告、越禱告,他越來就有耶穌的樣子,基督的馨香之氣就在他的身上被聞到了。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的禱告跟上帝所賜的香「耶穌的禱告」調和在一起,要上帝從他的壇上把那個火倒在我們的心裡,我們那個只顧自己、只要公義的禱告,才會慢慢被上帝改變。到那個時候,上帝就會審判這個世界。審判之前,他要先改變我們,讓我們越來越有耶穌的香氣,讓我們越來越有耶穌的樣子。我覺得這段聖經最寶貴的信息是,上帝喜悅我們越來越像耶穌,散發出馨香的氣息,使人能看到他的榮耀。這需要時間與過程。審判之前,他要先改變我們。
禱告感謝主,打開第七印的時候,是沒有聲音的,因為你要垂聽我們的禱告、幫助我們改變自己的禱告;要把耶穌像香一樣的禱告與我們的禱告調和,使我們的禱告越發有耶穌的馨香之氣;要讓我們的生活、生命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式。主,幫助我們,讓我們在禱告的生活當中更加與你親近,禱告越來越貼近你的心意。我們這樣祈求,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