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18

愛與張狂 (Love and Pride) (十三) -- 世俗狂傲 (Secular Hubris).2 -- 財富 (Wealth)

錦衣玉食揮金如土是否會更幸福

        我們知道貧窮者的悲苦,會以為財富與幸福成正比。心理學家愛德華迪納 (Edward Diener) 與大衛邁爾斯 (David Myers)研究發現,經濟富裕國家的國民幸福感比經濟貧窮國家的國民高,但是,在基本生活需求能夠滿足之後,增加國家或個人財富無法提高幸福感。

        心理學家提姆卡賽爾 (Tim Kasser) 進ㄧ步研究發現,買入消費主義 (Cosummerism),以追求金錢、名聲、形象為人生主要目標者,不只是幸福感不高,正面情緒偏低、焦慮憂鬱偏高。 

        追求富裕 (Affluence) 會傷害社交人際關係,並促進破壞生態行為。廣告媒體對青少年與兒童產生負面影響。越來越多人開始參與並推廣自願簡樸運動 (Vuluntary Simplicity Movement),以時間富裕 (Time Affluence) 來取代物質富裕 (Material Affluence)。 

        極度富裕與瘋狂追逐財富會對人格產生負面影響,稱為富裕流行病 (Affluenza)[ Affluence + Influenza]。 其症狀為:強迫性追逐最高經濟利益會對個人身心健康、家庭美滿、社區何祥、生態平衡都產生負面的影響。

        聖經提醒我們,不要因為累積大量財富而感到自傲。你靠自己的智慧聰明得了金銀財寶,收入庫中。你靠自己的大智慧和貿易增添資財,又因資財心裡高傲。(結28:4-5)

 

星期二, 11月 17

愛與張狂 (Love and Pride) (十二) -- 世俗狂傲 (Secular Hubris).1 -- 美貌 (Beauty)

美貌的欣喜與哀愁

        美貌 (Beauty) 對一般人來說,乍看之下,是正向的資產 (Positive Asset)。 我們與陌生人初次見面,首先注意的就是他的容貌。我們不自主的被美貌吸引。必須深交後我們才會對他的才華與美德有所認識。

        經濟學家丹尼爾哈默梅什 (Daniel Hamermesh) 的跨文化研究發現,美貌可以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他出版一本書「美貌溢價」(Beauty Pays)雇用美貌售貨員的公司營業額比同行高很多,陪審團傾向支持美貌檢察官,學生從美貌教師學習較多,美貌政治家常獲得較多選票。美女身旁常有一群俊男拜倒石榴裙下,美女比較有機會撒嬌而讓警察撤銷罰單,美女在沒有預約情況下比較能在熱門知名餐館找到空位,美女俊男比較容易找到較理想的工作職位。慢慢的,美女俊男會因此感到欣喜而產生偏高的自尊與自信,甚至自傲。

        美貌也有其陰暗面,美貌的自傲可能會惡化成為納西瑟斯的自戀 (Narcissism) 而無法與人建立親暱關係。美貌者常需要花費其收入三分之一購買美容產品以維護其美貌,美貌者也可能會因為臉上一絲皺紋或一小片雀斑或身材的改變而陷入恐慌,花大筆經費找醫美專家進行手術,甚至願意冒生命的危險。美貌者的自信很容易受到別人對其美貌的反應影響。別人也會認為美貌者的成功是靠其美貌而已。這是美貌者的哀愁。

        聖經說:「你因美麗心中高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我已將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們目睹眼見。」(結28:17)

         

星期一, 11月 16

愛與張狂 (Love and Pride) (十一) -- 狂傲特徵 (Hubris Signs).6 -- 岐視 (Discrimination)

高傲者對異類會產生刻板偏見與歧視

        高傲者 (Arrogant) 對自我優點評估過高、對與己相異者態度傲慢、對自己缺失視而不見、視自己意念絕對真理、對不同見解防衛爭辯。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高傲者對異己者還會產生刻板 (Stereotype)、偏見 (Prejudice) 以及岐視 (Discrimination)。

        根據社會心理學家琳恩傑克森 (Dr. Lynne Jackson) 的研究。我們會把周圍的人們分為同類與異類 (Ingroup and Outgroup)。我們對於異類的認知 (Cognition) 會出現刻板定型 (Stereotype);情緒 (Affect) 會產生負面的偏見 (Prejudice);行為 (Behavior) 則會表現岐視 (Discrimination)。會讓我們產生刻板偏見與歧視的類別包括:膚色、種族、性別、年齡、宗教、以及性取向等等。

        聖經提醒我們,不可對周遭的異族產生岐視的行為。「困苦窮乏的雇工,無論是你的弟兄或是在你城裡寄居的,你不可欺負他。」(申24:14)

星期日, 11月 15

愛與張狂 (Love and Pride) (十) -- 狂傲特徵 (Hubris Signs).5 -- 防衛 (Defensive)

高傲絕對者無法與人理性討論

        高傲者 (Arrogant) 認為自己的意念是絕對真理,不可能有錯誤。因此,當別人和他有不同看法,而願意與他討論時,高傲者主要目的,是要證明自己的觀點完全正確無誤。無法聆聽對方的論述,也不願設身處地去瞭解對方的觀點與邏輯,更不可能改變自己既有的意念與觀點。雙方一討論不要多久,高傲者便會立刻進入自我防衛溝通 (Self Defensive Communication ) 模式,發言速度加快,音量變大,音調升高,無法等待對方說完論述,便會插話搶言,甚至脫離討論主題,陷入人身攻擊。

        美國總統選舉第一次公開辯論時,川普與拜登之間就陷入這樣的溝通模式。只有煙霧與熱度,卻沒有亮度,讓大家更清楚明白他們的政治理念內容。 

         聖經提醒我們:「驕傲只啟爭競;聽勸言的,卻有智慧。」(箴13:10) 

星期六, 11月 14

愛與張狂 (Love and Pride) (九) -- 狂傲特徵 (Hubris Signs).4 -- 絕對 (Absolutism)

相信絕對真理者政治上會走向專制獨裁

         當高傲者陷入自己沒有缺失的盲目之後,會逐漸演變成為絕對真理 (Absolute Truth) 的迷思。相信自己擁有絕對真理,所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與想法都是錯誤。

        這種絕對主義 (Absolutism) 在政治上就會發展成為專制體制 (Despotism),甚至獨裁政權 (Autocratism)。不管該國家的政治組織是何型態,實質上的操作,是由該高傲者個人思想與理念來主導與掌控整個國家。

        這種絕對主義 (Absolutism) 在宗教上就會發展成為神明啟示 (Divine Revelation) 的獨佔話語權。當約伯與三位朋友就苦難神學一番爭辯之後,提幔人以利法說:「你曾聽見神的密旨嗎?你還將智慧獨自得盡嗎?(伯15:8) 當教會中有人宣告,昨夜夢中上主對我啟示... 他所宣稱聽見神的密旨,是否就是絕對真理,別人沒有置喙或質疑的空間?

 

星期五, 11月 13

愛與張狂 (Love and Pride) (八) -- 狂傲特徵 (Hubris Signs).3 -- 盲點 (Blindspot)

高傲者會刻意藏拙盲點與無知也會擴大

        高傲者 (Arrogant) 為了追求戰勝對方,會刻意藏拙,同時對自我缺失也會視而不見,甚至對方看得清楚的缺點也會否認。

        1955年有兩位心理學家約瑟魯夫特 (Joseph Luft) 與哈靈頓英厄姆 (Harrington Ingham) 共同創造出一個圖表,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我與他人間互動與自我認識。這個圖表就以他們兩人名字前幾個字母作為名稱:Johari Window,中文稱為周哈里窗。根據這個理論,我們的意識有四個房間。對自我與別人開窗的房間是公開,只對自我開窗的房間是隱私,只對別人開窗的房間是隱私,完全不開窗的房間是無知或潛意識。

        高傲者常會刻意對別人隱藏自我的缺點,擴大其隱私房間。也會對別人所發現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造成盲點房間也加大。更會經由潛抑作用 (Repression) 把自己的缺點壓入潛意識的無知房間。 

        主耶穌說:「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

 

星期四, 11月 12

愛與張狂 (Love and Pride) (七) -- 狂傲特徵 (Hubris Signs).2 -- 高傲 (Arrogance)

人生是零和競賽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自傲 (Pride) 者只聚焦於誇大自信與自大,高傲 (Arrogant) 者則聚焦於打敗對方贏得爭戰。高傲者把人生視為零和競賽 (Zero Sum Competition),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高傲者對失敗者蔑視輕看、嗤之以鼻,態度傲慢。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費特曼 (Adam Fetterman) 團隊的研究,他們發現兩種對立的人格特質:優勢傲慢 (Arrogance) 與連結親善 (Affiliation)。前者努力爭奪權勢,後者願意與人友善相處。

        非利士巨人歌利亞 (Goriath) 在戰場上看到青少年大衛,就藐視他,結果被大衛的甩石殺死 (撒上17:42-51)。

       

星期三, 11月 11

愛與張狂 (Love and Pride) (六) -- 狂傲特徵 (Hubris Signs).1 -- 自傲 (Self Inflation)

同性戀者公開大遊行展現其自信與自傲

        有關驕傲 (Pride) 的心理學研究發現有兩個可能的因素。自我意識 (Self Conscious) 與社會意識 (Social Conscious)。前者聚焦於對自我的肯定與膨脹 (Self Affirmation and Inflation),後者聚焦於對別人的距離與貶低 (Other Distancing and Devaluation)。前者可以稱為驕傲 (Pride),後者可以稱為高傲 (Arrogance)。

        近年來LGBTQIA族群頻繁在世界各地舉行大規模公開遊行,遊行隊伍會出現驕傲 (Pride) 標語,表示性取向少數族群對自我身分的自信與自誇。

 

星期二, 11月 10

創世記查經班 (207) 201107

愛與張狂 (Love and Pride) (五) -- 狂傲與罪 (Hubris and Sin) -- 失樂園 (Paradise Lost)

亞當夏娃受蛇誘惑吃了禁果被逐出樂園

        撒但的狂傲造成他被上主逐出天庭,墜落人間。撒但就以蛇的樣貌混進伊甸園中。撒但藉機與夏娃搭訕,假裝請教夏娃有關上主對伊甸園的相關指示,撒但在問話中巧妙誇大上主禁令的範圍,質疑上主審判的絕對,進一步將上主的動機抹黑。

        撒但對夏娃說:「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 如此引起夏娃想要如神知道善惡的企圖。夏娃與亞當為了想要奪取如神的地位,叛逆上主的警告與禁令。吃了禁果導致墮落。天起涼風,耶和華在伊甸園中行走,想要親近人們,亞當與夏娃卻因害怕而藏身樹叢中。

        耶和華分別給予亞當、夏娃、撒但各自的審判與懲處。耶和華在公義審判中,給人類留下救贖恩典的應許,女人後裔將傷蛇頭,蛇將傷該後裔腳跟。耶和華犧牲一隻動物,給亞當夏娃皮衣來遮羞辱。亞當夏娃就被逐出伊甸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