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20

眼睛的故事 (3) 視覺心理學 Visual Psychology

視覺心理學 Visual Psychology
從上次的討論我們發現 網膜並不是像照相機底片那樣的一張平面 而是一個半球型的曲面 而且視野中的物體上面所發出或反射的光線 在經過晶狀體折射之後投影在網膜上面的影像是上下左右顛倒的 而且我們的網膜並不是一張成分均勻的底片 網膜的錐細胞對白天明亮的色光有反應 且集中於黃斑部的中心窩 桿細胞則分散於周邊 對於夜間昏暗的黑白光有反應 這些分布不平均的錐細胞與桿細胞將射入眼球光線的能量轉換成為神經衝動的能量 在網膜就經過兩極細胞與節細胞的接力傳遞 而將此神經衝動交叉傳往外側膝狀體 在外側膝狀體的影像則呈帶狀分布 而且左邊視野的影像全部傳到右邊的外側膝狀體 且旋轉約九十度 中心窩的影像集中於中央 左上視野的影像傳到外側 而左下視野的影像 傳到內側 在視網膜只佔一小塊的中心窩的神經到此卻佔了三分之一的面積 從外側膝狀體的神經元所發出的軸突則將神經衝動傳到視覺皮質 在視覺皮質的分布是來自中心窩的影像集中在視覺皮質的尾端 周邊部份則在前端

我們以前認為眼睛就像是照相機一樣 將外在世界的景色投影在底片上就完成了 但是後來在更詳細瞭解視覺系統的複雜接力傳到視覺皮質 而且左右分開時 我們就發現視覺之形成是大腦根據來自半球型平面視網膜少許光線所產生的神經衝動 再根據既往經驗所遺留的視覺記憶而主動形成的揣摩與猜測的結果 很多錯覺現象可以讓我們瞭解我們所看見的三度空間立體影像實際上是由我們的視覺皮質所產生的 外在視野所射入的光線只是引起視覺皮質去產生這個三度空間影像的神經衝動刺激而已.

下面這張圖稱為閃爍方格 (Scintillating Grid) 是由林格巴哈 (Lingelbach) 於1914年所發現 這是由黑色作底色 上面畫了垂直交叉的灰色粗線條 在灰色粗線條交叉處 有白色圓點 這張圖巧妙之處在於當你在該圖正前方適當距離注視其中一個白點時 該白點會顯得特別潔白 而其四週的白點則隨著與這個白點的距離逐漸轉黑 而且這些四週的點還會呈現黑白輪流快速出現的閃爍現象 當你將注意力焦點移到別的白點時 整個現象也會跟著位移 可是當你將眼睛極度靠近此圖時 這個現象會自己消失 而只看到各灰線交叉處有白圓點 如果你將視角轉由45度處來看這張圖 則這個現象也會消失
這張圖是不變的 改變的是你的視覺皮質在受到來自這張圖的光線刺激之後所產生的影像在不停的改變 這是黑白對照之下視覺後像 (visual afterimage) 的結果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