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於2008/07/2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巴拿巴 (Barnabas) 第一次在聖經出現是在使徒行傳4章36節。他是屬於利未支派的猶太人海外移民 (Jewish Diaspora),出生於居比路 (Cyprus) 海島,本名叫約瑟 (Joseph)。年青時就返回耶路撒冷進修,傳說中他可能與來自基利家 (Cilicia) 的大數城 (Tarsus)的掃羅同時在猶太拉比迦瑪列(Gamaliel)門下受教 [參閱 徒22:3]。使徒時代教父克雷芒 (Clement of Alexandria)與優西比烏 (Eusebius) 認為他是路加福音10章1節中所提的耶穌七十門徒中之一位。他的家境可能優裕,在居比路有田產,當初代教會信徒發生經濟困境時,他心甘情願的將田產出售,捐出所得於使徒腳前 (徒4:37),與亞拿尼亞、撒非啦夫婦的有所保留與沽名釣譽成為明顯的對比 (徒5:1-10)。巴拿巴這種關心別人的困難與需要的為人在初代教會使徒群中為他贏得 “巴拿巴” (Barnabas) 的尊稱。根據使徒行傳11章24節的描述,巴拿巴人格特質是對主耶穌基督大有信心,生命中常被聖靈充滿,生活中結出聖靈的果子,特別是對人的良善,因此,他被稱為好人。
巴拿巴這種對人存心良善的好人作風,除了表現在對經濟貧困的人的慷慨解囊之外,也表現在對一個過去聲名狼藉的初信者掃羅的支持與背書的冒險犯難的勇氣 (徒9:26-27)。巴拿巴為了海外外邦人初信者的弱勢團體,與掃羅聯手前往參加耶路撒冷大會,在會中對抗聲勢浩大的猶太基本教義派領袖,為外邦信徒爭取不必經過割禮這道猶太教的入教手續,而獲得勝利 (徒15:1-30)。巴拿巴與掃羅受安提阿教會差派,成為教會第一個海外宣道團隊,帶領一位馬可約翰為助手同行 (徒13:1-5)。那裡知道,這個助手馬可約翰,到了旁非利亞的別加,就溜回耶路撒冷去了 (徒13:13)。當保羅與巴拿巴討論,想要前往拜訪上次旅行佈道所開設的教會時,兩個人為了是否再帶馬可約翰同行而發生嚴重的爭議。保羅主張,這個人會半途而廢,不適合參與充滿壓力挑戰的宣道事工。巴拿巴是馬可約翰的表哥 (西4:10),他認為不要因為一次的軟弱失敗就剝奪他再度學習的機會。巴拿巴為了要栽培曾經一次失敗的馬可約翰,不惜與保羅翻臉拆夥。我們從使徒行傳15章39-40節的記載,保羅的立場,似乎得到安提阿教會較多的認同與支持。
由上述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巴拿巴是一位因為對主耶穌的信心堅定,生命中常常被聖靈充滿,生活中則表現出為了支持接納處於弱勢的初信者與失敗者,不惜與當權多數者對抗與據理力爭的良善。這樣的一個好人卻也有他軟弱跌倒的時刻。有一次,使徒彼得前來訪問安提阿教會,跟當地的主內外邦人弟兄們一起同桌吃飯,大家都很融洽。突然,有人來報告說,有另外一群從使徒雅各那裡派來的割禮派代表,也快要到這裡來拜訪。彼得為了怕得罪這一群割禮派的代表,就暫時離席。保羅看到不只彼得如此裝假,連巴拿巴也隨夥一起離席裝假,就很不客氣的當着眾人的面,指責彼得與巴拿巴 (加2:11-14)。在這裡,我們看到巴拿巴默默的接受保羅的指正。這也是巴拿巴另一個值得我們學習效法的地方。
雖然,在巴拿巴與保羅為了馬可約翰而分道揚鑣之後,在路加所寫的使徒行傳中,巴拿巴似乎就消聲匿跡、不見蹤影了。但是,我們在保羅後來所寫的書信當中,發現巴拿巴有很成功的把馬可約翰栽培成為很好的傳道人。[一般聖經學者都主張,新約當中的馬可福音,就是由這位馬可約翰所著作的],而且馬可後來成為使徒彼得很好的助手 (彼前5:13),甚至也成為保羅在獄中很好的助手 (提後4:11)。
根據傳說,巴拿巴與馬可約翰前往居比路宣道之後,又前往羅馬以及米蘭傳道,設立米蘭教區,再回到居比路。在主後62年,巴拿巴七十六歲時,當地的猶太人慫恿外邦人,將巴拿巴綑綁,拉出撒拉米斯 (Salamis) 城外,用石頭打死,並起火焚屍。馬可約翰將其遺骸埋於西門外的山洞中。
星期日, 7月 20
[牧函] 巴拿巴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