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20

[講道集] 小組系列(十八):巴拿巴Barnabas

寫作於2008.07.2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使徒行傳4:36-37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要介紹四個小組中的最後一個。我們有四個小組:第一個小組是安得烈小組,主要是帶領朋友認識耶穌;第二個小組是比撒列小組,是願意參與服侍的小組;第三個小組是腓立比小組,是願意學習在生活中彼此相愛的小組。我鼓勵大家考慮參加這三個小組。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巴拿巴小組,主要是讓各小組領袖參加,使其仍然可得造就與牧養。所有小組都需要有人帶領,這些帶領的人就是巴拿巴,因此若你參加任一小組並成為小組長時,我們就邀請你來參加巴拿巴小組。

巴拿巴是很特別的一個人,在今天的經文中,提到他很慷慨,賣田來供給教會中有需要的人。但同時有另一人做了同樣的事,結果卻不同,那人是亞拿尼亞,他奉獻時自己留了一部份,使徒問道:「你賣田產房屋所得是這些錢嗎?」他說:「是的,我全部拿來奉獻了」,使徒說:「你何必如此,你賣了而自己留一部份,這是你自己的決定,但為何卻說你是全部拿來呢?」他就當場仆倒斷氣;這對照著巴拿巴的全然奉獻。他是猶太人,從小移民至塞浦路斯(即居比路),在那裡長大成人,而後回到故鄉耶路撒冷。他屬於利未支派,本名是約瑟,但因為他時常安慰鼓勵人,有著良善的愛心,使徒尊稱他為巴拿巴(Barnabas),意思是「勸慰子、鼓勵之子(Son of Encouragement)」(Bar-是「的兒子」,nabas是能夠安慰人的)。我們今天就要從巴拿巴這個人來一起學習。

Ⅰ、引言:情境領導模式 (Hersey and Blanchard)

在聖經中關於巴拿巴的記載並不多,但他對初代教會的影響很大,因為他帶領了許多後進。關於領導,我在美國曾讀到一本書,它從1960年至今已出版到第九版,是Paul Hersey(領袖學教授)和Ken Blanchard(管理學教授)合寫的,叫「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組織行為管理學),他們在書中共同提出一個管理模式,叫作「The Hursey & Blanchard Model」,並提出一個理論叫「情境領導(Situational Leadership)」,簡言之就是「領導者的領導法,必須要跟著跟隨者的成熟度來作改變」,這才是最好的領導。一般而言,領導者對跟隨者需要做兩件事情:第一件是X軸的「指導行為」,是工作取向(task oriented),第二件是Y軸的「支持行為」,是人的取向(people oriented)。從圖例右側入門開始、依曲線往左推進共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屬於指導(Directing)階段,由於被領導者尚未具備足夠的知識與能力,領導者就帶著他做(「指導行為」高,「支持行為」低);第二階段是教練(Coaching)階段,由於被領導者開始在成長,領導者鼓勵他的動作會慢慢取代指導他的動作;第三階段是支持(Supporting)階段,被領導者較能自行上手,領導者就需放手讓他去做,他不知道怎做時,才提點他;第四階段是授權(Delegating)階段,當被領導者幾乎已能獨自運作時,領導者就將工作交給他,自己便退下了。因此,領導的目的就是使其不再需要領導,這可以運用在公司、學校、和家庭。這就如同施洗約翰帶耶穌出來後所說的話:「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讓跟隨者越來越成熟,並且領導者在他的生命中,重要性也慢慢地減少。

Ⅱ、巴拿巴帶領安提阿教會

1. 樂意順服接受教會的差遣  

巴拿巴就是這樣的一位領導者,我們今天要從兩點來向他學習:第一,他帶領一個教會──安提阿;第二,他帶領一個人,就是保羅。巴拿巴是一個願意接受差派的人,他之所以去安提阿,就是因為在耶路撒冷的教會聽見那裡已有多人信主的消息,「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徒11:22),他將安提阿教會牧養的很好,到後來當他們要派人出去宣道時,又是巴拿巴被派了出去:「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13:2-3),他是領導者,但他願意順從教會的差派。 

2. 在不成熟教會看見神恩典

安提阿教會一開始並沒有牧者,並且有許多外邦人,一定存在不少問題,但巴拿巴「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徒11:23)。巴拿巴看到的不是問題,而是神的恩典。當炭開始起火時,只有幾塊炭是微紅的,其它多數則尚未燃起,這時我們看到的是燒不起來的炭,還是已經點燃的炭?如果看到的是燃起微紅的炭,我們就會一直煽火,火就燃燒起來了;也或者,若看到大部分的炭是還沒有燃燒,我們就潑冷水,而讓本來好不容易燒起來的炭就整個熄掉了。有的人看到不成熟的地方,就批評指責,該處就成幾縷白煙熄滅了;有的人是看到已經微紅的炭,看見上帝的恩典,就一直給予鼓勵,結果火就燒起來了。這是巴拿巴讓我們可以學習的原則,他會欣賞剛起步學習的人,並給予鼓勵,結果這個教會就被建立起來了。

3. 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好人  

再來,「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徒11:24),這是他在安提阿教會時,聖經描述他的為人,不過我想順序應該是反過來的:「因為巴拿巴大有信心,他被聖靈充滿,他是個好人,所以影響很多人信主」,我們對上帝大有信心,就會體會到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的帶領,而這在別人看來,我們就是一個良善的人、會鼓勵幫助別人,別人也就會此願意來到教會。

4. 找同工組成團隊建造教會

安提阿教會在人數上越加增長,巴拿巴就想到需要找同工,他想到的是掃羅。掃羅在大馬色信主後,猶太人要殺他,他若避到耶路撒冷則門徒也怕他,他只好回到大數,巴拿巴就「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徒11:25-26),掃羅過去的表現實在讓人憂心,但巴拿巴看出他的潛力與恩賜,就願意接納掃羅並與之同工,所以巴拿巴是一個會帶領同工、能團隊侍奉的人。這裡我介紹一下安提阿教會的背景,這個教會叫作「苦難教會」,耶穌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大部分的基督徒卻都留在耶路撒冷,後來司提反被殺,所有的基督徒都被迫害,才到處逃難、也同時將福音傳開,只是逃難的人都只對猶太人傳福音,只有兩人對外國人傳福音,一個是居比路人(塞浦路斯人),一個是非洲的古利奈人(利比亞人),至終,有些希臘人信主後,成立了這個教會,所以這個教會的背景很複雜,是多文化、多種族、多語言的教會。這個教會由巴拿巴帶領,他又到大數將掃羅找來一起領導,直到後來,他們的領袖不只有巴拿巴和掃羅,「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徒13:1),有各式各樣的人都成為教會的領袖。在這個教會中,巴拿巴不只栽培掃羅,還栽培了西面、路求、馬念,但不久後他就被派出去宣道,沒有留在安提阿教會。

5. 造就門徒使其成為基督徒

教會是從耶路撒冷開始的,但被人稱作基督徒卻是從安提阿教會開始,可見巴拿巴牧養帶領門徒很成功,讓大家一看就認為那些是最像基督的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徒11:26)。

6. 增進教會愛心捐款救災民

為什麼安提阿教會的人會被稱作基督徒呢?聖經之後記載兩件事,第一,當他們一聽見耶路撒冷有飢荒時,他們馬上捐錢送過去,「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徒11:29),安提阿教會的愛心反應及時,他們派代表將奉獻直接送過去幫助對方。這是一個很有愛心的教會。

7. 禁食禱告差派同工去宣道

第二,這個教會由聖靈啟示要派人出去,且派的是最主要的兩位同工:「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做的工」(徒13:2),而他們就願意被派出去。從使徒行傳十一章到十三章,我們看見安提阿教會的人們願意參與宣道、且存有愛心願意付出,眾人因此稱他們做基督徒。希望我們的教會也能願意對苦難、對有需要的人們付出愛心,對沒有福音的地方能願意去參與在宣道的工作上,希望我們的教會也會被稱做是一個基督徒的教會。

Ⅲ、巴拿巴帶領使徒保羅

1. 冒險支持推薦聲名狼籍的初信者

巴拿巴不只在安提阿教會栽培很多領袖、建立團隊服侍,有愛心和宣道熱誠,使教會被稱為基督徒的教會,他還帶領一個人,就是保羅,將他從掃羅帶到變成保羅。起初掃羅以為基督教是異端,就到處將他們下監、殺掉,當他到大馬色時,耶穌在半路上光照他,他才了解到耶穌是真的為世人死在十字架上;所以掃羅就改變了,他開始傳揚基督教,而猶太人就憤怒的想殺他,他就逃離大馬色到耶路撒冷,但沒有教會敢接受他、敢相信他,「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色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徒9:26-27),巴拿巴很勇敢,他冒險、他相信保羅的話,不僅如此,他還以他的名譽來做保證,也由於他的保證,保羅才有機會進到耶路撒冷的教會傳道。

2. 發掘後起之秀栽培帶領團隊服侍

前面提到,巴拿巴到大數將掃羅找出來一起帶領安提阿教會,他曉得掃羅很有潛力,但他也知道栽培掃羅會要費一番苦心,他花一年的時間帶領他,讓掃羅成長起來,「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徒11:25-26)。

3. 願意奉差遣成為第一個宣道團隊

被栽培起來後不是就要被差派嗎?一個最有經驗的牧師,和一個剛剛被訓練出來的傳道,願意被差派,「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13:2-3)。李秀全牧師曾在美國波斯頓華人聖經教會牧會,教會成長的很好,而後他對教會說:「教會已有足夠的牧師了,希望教會差派我作宣道士」,所以他就離開教會作宣道的工作;我的同學翁瑞亨醫師,他也讀了神學院,在嘉義基督教醫院做的很好,最近聽說他請嘉基差派他到泰北山區去做宣道士。巴拿巴帶著掃羅一同被差派,到了最後,保羅一生都在宣道;巴拿巴自己原可以是個安逸的牧師,但他願意帶掃羅去做宣道的工作。

4. 甘心退隱支持後起之秀展現領導

巴拿巴與掃羅首先到了居比路,該首都叫作帕弗,而那裡有一名政治領袖叫士求保羅,他邀請他們去講道,有一行法術的以呂馬卻一直來騷擾,不讓士求保羅可以聽道,掃羅就斥責:「你怎可以這樣作亂,我奉主的名叫你暫時眼瞎」,這人就立時瞎眼了,士求保羅看的希奇,就信了耶穌。這本來叫掃羅的人,在這事件以後,名字改成保羅,而這團隊的領袖也改成保羅,巴拿巴則成了跟隨的人:「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徒13:13),十三章13節以前,是巴拿巴帶掃羅,之後變成是保羅帶巴拿巴。這就是我在引言所說的「情境領導」。所以我敬佩巴拿巴,他願意讓他所帶領的人成為帶領他的人,他甘心退隱來支持保羅。

5. 接納鼓勵失敗者給予第二次機會

後來他們第二趟出去宣教時,巴拿巴想再帶第二個人,就是馬可。馬可曾在第一趟宣道從帕弗往旁非利亞時,就半途放棄而回到耶路撒冷,保羅就反對巴拿巴在第二趟時還要帶著馬可,「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徒15:39),巴拿巴尊重保羅是領袖,但他想再鼓勵、栽培馬可,就願意分開成兩路。後來馬可寫下了馬可福音。巴拿巴真的是一個鼓勵者、安慰者,特別對曾經失敗的人;他沒有寫任何一本聖經書卷,但我們的新約聖經二十七卷中,有一半是他所帶的學生寫下的:保羅寫了十三本,馬可寫了一本。

6. 軟弱跌倒時接受後起之秀的指責

更讓我留意的是,巴拿巴也有他自己的軟弱。有一次彼得到安提阿教會探訪,他與巴拿巴就同外邦人一起吃飯,這時雅各從耶路撒冷派代表來問安,耶路撒冷教會對外邦人未受割禮之事仍存有意見(即使已通過了不必受割禮的決議),所以彼得就避開,巴拿巴也跟著離席,但保羅看見,就指出他們的不對,「後來,磯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責之處,我(保羅)就當面抵擋他。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及至他們來到,他因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加2:11-13),保羅用這樣的字眼,這是巴拿巴曾帶領的人,現在反過來批評他,但巴拿巴卻能夠接受、並未抗議,他也承認這次他做錯了。所以我真的很佩服巴拿巴,他不只會鼓勵人,他也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特別是他所帶領的人指責他不對的時候,他可以接受,這真是一個不簡單的領袖。

7. 為了廣傳福音放棄權利帶職侍奉

最後巴拿巴還有帶出一個很好的榜樣,這我們若不注意就看不出來。這是保羅在寫信指責時提到的,他舉巴拿巴作例子:「難道我們沒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帶著一同往來,彷彿其餘的使徒和主的弟兄並磯法一樣嗎?獨有我與巴拿巴沒有權柄不做工嗎?」(林前9:5-6)保羅為了福音的緣故,放棄婚姻;他與巴拿巴為了福音的緣故,繼續工作來供應自己在宣道上的一路所需。他們為了將福音傳到最需要的地方,願意自己時時工作,不需全靠教會支持,也不用造成宣道地區在接待、供應他們時有壓力。巴拿巴原是全職牧師,但後來為了福音的緣故,願意自己工作來自我供應。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

1. 信心堅定聖靈充滿

我們學到什麼屬靈功課?第一,盼望我們每人都是信心堅定、聖靈充滿、是個好人,就是在別人的心目中是一個良善的人,會鼓勵支持別人。耶穌曾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要受聖靈說的…」(約7: 38-39),受聖靈的目的是要對別人良善,能幫助別人。

2. 軟弱跌倒溫柔挽回

第二,當你看見有人做的不好,或是軟弱跌倒時,記得巴拿巴的榜樣,他溫柔地給對方第二次機會,將其挽回,「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6:1)。

3. 效法基督照顧貧窮

第三,我們希望學習耶穌的樣式。耶穌在第一次講道時,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路4:18),我認為這貧窮有兩種:第一種是物質的貧窮,這需要用愛心幫助他;第二種是心靈的貧窮,這需要將福音帶給他。這就是前面提過的,一個人成為基督徒,在愛心、傳福音這兩點,都應該實際地去做。

4. 順服差派謙卑受教

最後,一個領袖者必須先成為一個跟隨者。跟隨者就是願意受教、願意謙卑、願意受差派,持有這樣的態度就能成為一個好領袖,巴拿巴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以賽亞書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50:4),一般我們想的是,講話是要教導別人,但以賽亞的祈求,卻是求上帝幫助他不只有個受教者的耳朵能聽進特別是不好聽的話,同時,在教導別人時,更有個受教者的舌頭,就是留心觀察所帶領的人情形如何,根據對方的狀況,去說、去教,這樣才是真正的幫助跟隨者,才是最好的領導。所以教導者也是學習者。

Ⅴ、結論:好牧人使羊豐盛為羊捨命

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10:10-11),一個領導者是願意讓跟隨者越來越成熟,同時也願意將自己帶領的角色慢慢地放下,這是一個最好的領導。盼望我們都成為一個有愛心、會鼓勵人的巴拿巴。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祢。在聖經中關於巴拿巴的記載其實並不多,但我們看見他如何將掃羅帶成保羅,我們看見他是一個如何栽培人、鼓勵人的人,主,幫助我們,讓我們這一生當中能夠學習巴拿巴,我們也能栽培一個人、帶領一個人,讓他成為教會的領袖。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