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星期一, 6月 30

眼睛的故事 (9) 臉龐或花瓶 (Face or Vase)

臉龐或花瓶 (Face or Vase)我們的視覺大腦皮質所產生的三度立體影像是由一些根深蒂固的信念所掌控的,也因此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心理性視錯覺現象。除了上述的光線是由上而下以及近處物體會遮蔽遠處物體影像的信念以外,我們的視覺大腦皮質還會直覺的把投射到視網膜的影像區分為物體 (object or figure) 與背景 (context or ground) 兩大類。當我們把影像的某一部份視為物體之後,其周遭的影像就被歸類為背景了。下列這張很有名的臉龐或花瓶 (face or vase) 的圖畫把這種視錯覺的現象表達無遺。當我們把這張圖畫的白色部份視為物體時,這就是一張花瓶的圖畫,黑色的部份成為襯托出白色花瓶的黑色背景。但是,如果我們將這張圖畫的黑色部份看作是主要的物體時,那麼這一張圖畫就成為兩個面對面的人的臉的側寫圖畫,而白色的部份就成為這兩個人之間的白色背景了。由此可知,是我們的大腦決定將投射到視網膜的視覺影像如何歸類為物體或背景,就會決定我們看到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了。美國有一位畫家...

星期一, 6月 23

峰迴路轉 (8)

峰迴路轉就在我與老翁一個禮拜一個人,過去士林陪我們的前輩醫師讀醫科教科書,快滿一年的時候,也就是我們作實習醫師快要結束畢業的前夕,有一天,在陪讀完畢,要向前輩告辭回到台大醫院宿舍之前,我們這位前輩突然很扭捏不安的告訴我說:「我們決定要搬回南部去開業了。」我感到十分吃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就在發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剩下不到幾個禮拜就可以唸完的時候,這位前輩怎麼會突然作出這樣的決定呢?我滿臉不解的望著他。他似乎看出我內心的問題,躊躇一陣子之後,長長嘆一口氣,才慢慢的告訴我:「我很抱歉,我沒有想到在台北開業與在南部開業有那麼大的差異。我在南部開業時,每天診所候診室熙熙攘攘、門庭若市,看都看不完的病人。可是,我們搬到士林以後,情況大不相同。我從早上九點診所就開門,一直等到晚上九點,病人還是寥寥可數、門可羅雀。我在去年剛開始在士林開業時,告訴我自己,這只是新開業診所的適應期現象,不久應該就會改善。可是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走下來,每天門診病人的數目是有些微成長,但是,我們在台北的開銷比在南部高很多。住家與診所的租金貴得嚇人,我們家老三在心理衛生中心的治療費用也相當的高。我在南部開業這幾年所積蓄的一點銀行存款已經快要用完了。我們雖然百般的不捨得放棄這將近一年來的努力,但是,現實環境的壓力叫我不得不要面對現實。您與翁醫師這將近一年來如此盡心盡力的陪我複習醫科教科書,我內心感激不盡,沒有辦法讓你們兩位把這個陪讀的工作照我們原先約定的作滿一年,我內心感到萬分的抱歉,也只能請您與翁醫師多多包容與見諒了!」我靜靜的聽他緩慢的述說他內心的煎熬與無奈,聽得目瞪口呆,內心也為這位前輩學長感到一陣的辛酸與難過。尤其在聽到他說要請我們包容與見諒時,連忙接口說:「那兒的話!那兒的話!前輩您可別這樣說,叫我們晚輩可承擔不起。這將近一年來,您用那麼高的待遇,請我們唸我們本來在當實習醫師就應該唸的教科書,這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寶貝禮物。敬愛的前輩,您可能不知道,我的家境很貧窮,我的父親又在我高中時因為一個小車禍而變成癱瘓難行。我雖然考上了台大醫科,但是我連買教科書的錢都沒有。我從大一開始就靠著向上帝禱告,請上帝賞賜給我可以一面打工賺錢,一面半工半讀來完成我的醫科七年教育的機會。上帝也實在回應了我的禱告,從大一開始,我每年或每學期要開學之前,我就迫切的求上帝給我可以當家教的機會,而信實的上帝也每次都照我所需要的,在適當的時刻,就會有人介紹家教的機會給我。讓我不只可以有生活費,每個月還可以寄三百塊前回家給爸爸補貼家用。」這位前輩學長靜靜的聽我述說我自己的故事,內心似乎在思考著什麼。他的眼神鼓勵著我繼續述說我的故事。我繼續說:「我從大一到大六,就這樣一個家教接著一個家教的教下去。但是到了大六快要結束要進入大七實習醫師時,我知道我是不可能再當家教了。因為,一般的家教都是須要一個禮拜教三個晚上。但是,實習醫師常常須要隔天就值夜班一次,有些科另外一天還須要隨時預備當...

星期二, 6月 17

眼睛的故事 (8) 不可能的三角形 (Impossible Triangle)

不可能的三角形 (Impossible Triangle)心理性視錯覺除了距離遠近與物體影像大小成反比之外,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光源,不管是白天的太陽或是夜裡的燈光,大部份都是從上方往下照射。如此,日積月累的就形成了凹凸光影的視錯覺。下面這張圖,您認為那個是凸出於平面?那個是凹下於平面呢?一般人會把左邊這張圖看成是凹下於平面的圓洞,中央有一個小圓形凸出,而右邊這張則看起來好像是凸出於平面的圓形物,其中央有一個小圓形凹陷。實際上,這左、右兩張圖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圖,只是右邊這張是左邊那張的上下顛倒的倒影而已。...

星期日, 6月 8

[牧函] 安得烈

寫作於2008/06/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安得烈是第一位接受耶穌邀請,而成為耶穌使徒的人 (約1:40)。他原來是施洗約翰的門徒之一。由於施洗約翰的熱心見證與推薦,安得烈跟另外一位門徒,告別老師施洗約翰,轉而追隨耶穌 (約1:37)。多數聖經學者認為,這個另一位門徒,可以如此鉅細靡遺的描述這兩位施洗約翰門徒與耶穌第一次接觸的對話與細節,他應該就是本卷聖經的作者門徒約翰才對。  如果我們接受聖經學者的見解,安得烈與約翰可以並列為耶穌的首先呼召的門徒...

[講道集] 小組系列(十五):安得烈 Andrew

寫作於2008.06.08作  者: 蔡茂堂 牧師經文  約翰 1:38-42短片小組系列(十五) —安得烈 (Andrew) (台語)小組系列(十五) —安得烈 (Andrew) (國語)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教會正在推動安得烈小組事工,今天就來向大家介紹聖經中的這個人物,以及我們選他作為小組事工名字之一的原因。在聖經中,對安得烈的記述是「西門彼得的弟弟」,這聽起來就像是他的地位和價值是根據他的兄弟來被定義的,即使安得烈是帶彼得去見耶穌的人,但彼得的領導資質和才華被耶穌肯定,後來是彼得成為教會領袖。他們的父親叫作約拿,而他在伯賽大(Bethsaida)出生,家裡在迦百農從事捕魚的行業,而迦百農正屬耶穌呼召第一批學生並多次向眾人傳講福音之地。這樣我們對安得烈的背景就有了些認識。若是選用一張圖畫來代表安得烈,就是這張X型交叉的十字架(Crux...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十五) —安得烈 (Andrew)

小組系列(十五) —安得烈 (Andrew) (國語) 小組系列(十五) —安得烈 (Andrew) (台語) br 【講道大綱】I. 引言:奧古斯汀的母親。II. 施洗約翰的見證1. 我先前並不認識祂 (約1:33)2. 我看見了證明神子 (約1:34)3. 上帝所喜悅的愛子 (約1:34)4. 背負除去罪的羔羊 (約1:29)5. 用聖靈施洗的救主 (約1:33)6. 曠野人聲修直主路 (約1:23)7....

星期日, 6月 1

父母之愛恩情如山 (7)

父母之愛恩情如山當我把內心所有的問題都問清楚,我的學長也提出,讓我與老翁可以信服的解釋之後。我和老翁就開始輪流,各自每週一次前往士林前輩府上,唸醫科教科書給他聽。他也很認真的作筆記,並對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發問。 每個禮拜輪到我前往陪讀的晚上,大約九點多左右,前輩的嫂夫人,就會很準時的,開他們家裡的轎車,到台大醫院宿舍接我前去。車上一定載著一位看起來眉清目秀、非常可愛的男孩子同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陪讀之後,彼此也比較熟悉了。我才在車上與嫂夫人聊天當中,逐漸的明白我們的前輩為何在畢業十年之後,還要這麼辛苦的複習這些很基礎的醫科教科書呢?...

[牧函] 使徒教會

寫作於2008/06/0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基督離開世界升天以後,十一位使徒就帶領其他的門徒們 (包括耶穌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耶穌的親弟弟在內),總共有一百二十位,他們遵照主耶穌的吩咐,停留在耶路撒冷城,可能就在馬可母親馬利亞所擁有那位於耶路撒冷城中的一棟樓房中 (參閱徒12:12),等候要領受耶穌所應許的聖靈的洗,好從聖靈得著能力,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成為主耶穌的見證人...

[講道集] 小組系列(十四):使徒教會Apostolic Church

寫作於2008.06.01作  者: 蔡茂堂 牧師徒2:43-47短片小組系列(十四) —使徒教會 (Apostolic Church) ( 台語)小組系列(十四) —使徒教會 (Apostolic Church) ( 國語)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上週證道的內容是,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提議,會眾要小組化,這樣才能關懷到每個人實際生活的需要。今天我們則要從新約來看,耶穌帶十二個門徒的方法也是以小組的形式,而這十二門徒所帶領的教會裡也有小組事工,就是使徒教會。從使徒教會中,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Ⅰ、引言:單腳跳或雙腳跑?有兩位女性在跑步,但她們跑的方式不一樣,有一位是用兩隻腳在跑,這叫雙腳跑(Two...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十四) —使徒教會 (Apostolic Church)

小組系列(十四) —使徒教會 (Apostolic Church) ( 國語) 小組系列(十四) —使徒教會 (Apostolic Church) ( 台語)  I. 引言:單腳跳或雙腳跑?II.使徒教會非理想(不成熟不完美 immature and imperfect)1. 每天到聖殿頌讚 (徒20:7)2. 凡物共用賣田產 (林前16:2)3. 完全靠使徒牧養 (徒6:1)4. 彼得視野未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