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星期日, 4月 27

眼睛的故事 (6) 奧坎波

奧坎波 (Octavio Ocampo, 1943- ) 墨西哥的畫家奧坎波是當代畫視錯覺圖畫很有名的畫家。他的畫很詳盡的畫出實物細節內容,但是他將這些實物在圖畫中的相關位置作出刻意巧妙的安排。當觀眾從實物細節的內容轉為注意到這些實物間的相對位置以及其線條與顏色時,在觀眾的大腦中將產生一種在原來畫中並不存在的另一張畫的景像。他將這種現象稱為 “變形” (metamorphosis)。下面第一張圖畫稱為 “小鳥家庭” (Family of Birds)。細看之下,這是一張線條很簡單的圖畫,有三隻在空中飛翔返巢的成年小鳥,另外在樹幹的洞中有一個鳥巢,裡面有兩隻嗷嗷待哺的幼鳥。可是當我們退後一步,將注意力轉為看到整張圖時,我們將會看到一張很漂亮的臉龐。最上面的小鳥成為她的明眸,中間的小鳥是她的鼻子,而最下面的小鳥則是她的紅唇。下面第二張圖畫稱為...

滴水之恩 (1)

前言上週從好友寄來的電函中唸到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後來我自己上網請谷哥幫忙搜尋了一下,發現這篇文章的出處是中國的 "愛學網" 上面的電子期刊 "讀者" 2007年20期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毛漢珍。我不知道這篇文章是真人真事的故事,或是作者創作的現代小說,但是其內容情節與主題精神都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之處,因此,決定分段將該文章轉登於此。好文章與好朋友共享,也歡迎大家唸完之後,能夠將您的感想發表於回應文中。特殊的乘客 朱師傅五點半交車,看看表已經五點一刻,便把「暫停載客」的牌子豎了起來。正是週末,四十中門口湧出大批的寄宿生。朱師傅忍不住習慣性地把車停了下來,盯著來來往往的學生。他們一律穿著樸素的校服,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

星期六, 4月 26

小紅紙張貼位置調整 (4)

小紅紙搬家了敬愛的讀者 平安我本來以為我個人年輕時的故事大概沒什麼人會有興趣來看 想不到在上傳第四篇之後馬上收到接近三十個回應 讓我大吃一驚這些回應大多數是給我鼓勵的 也有一些是對於我貼上的佈告欄比較有興趣 那張貼有小紅紙的佈告欄相片到底是怎麼來的 也引起一番的探索與討論 我也在回應欄中作了個人的說明與表白昨天很訝異的收到 JC傳來的回應 他居然找到我所借用的佈告欄原版照片 並且建議我那張小紅紙不應該貼在角角 這樣不容易看清楚 他把那張小紅紙就這樣轉貼到中央較明顯的位置 我很高興他有如此的建議...

星期三, 4月 23

嗡嗡嗡、嗡嗡嗡…… (3)

台大醫學院宿舍佈告欄上的一張小紅紙我在決定將自己過去的一些個人經歷在網上與大家分享時,心中常思想著,不知道是否會有人有興趣上網閱讀,也不知道大家讀後有何感想與心得。 因此,我嘗試先將我大學七年當家教的經驗拿出一部份與大家分享,於4月7日上傳到網上。一直到4月20日才有一位 Yu-Hui 好奇的問:那張小紅紙的後續如何…… 因著牧會工作的忙碌,加上有些意興闌珊,本打算不再寫下去了,由於這位 Yu-Hui讀者的一個短短的回應,讓我又重敲鍵盤,再嘗試這種新鮮的方式與網路世界的朋友們分享我生命的經歷與心得。如果各位讀者們在閱讀我的故事之後,也能夠像...

星期二, 4月 22

眼睛的故事 (5) 愛舍

心理性視錯覺 (Psychological Visual Illusion) (1)我們已經知道,我們所看到的三度立體影像實際上是由視覺區大腦皮質的神經元根據由外在環境所傳入的光線在視網膜所產生半球狀倒影傳送到視覺皮質區的視神經衝動的刺激,然後再根據既往經歷所產生出來的信念所創造出來的結果。因此,大多數的視錯覺都是由這些既有信念以及由這些預設信念 (presumption) 所帶來的預期心理 (expectation) 所產生的現象。因此他們被稱為是心理性視錯覺,或是認知性視錯覺 (cognitive...

星期日, 4月 20

[牧函] 作主門徒

寫作於2008/04/2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根據馬太福音第四章12-17節的記載,耶穌是在聽見施洗約翰被補下監之後,就從猶太地退到加利利去。或許有人會認為耶穌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暫時避避風頭,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或許有人會認為耶穌是清楚知道這不是他應該犧牲生命的時刻 (參閱約7:6)。但是根據馬太福音作者的詮釋,耶穌從猶太地退往加利利,並不是貪生怕死,而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賽9:1-2)...

[講道集] 小組系列(十一):作門徒Disciplee

寫作於2008.04.20作  者: 蔡茂堂 牧師經文  馬太福音四章17~25節 短片小組系列(十一): 作門徒(Disciplee) (台語)小組系列(十一): 作門徒(Disciplee) (國語)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次我們證道的主題是第二里路。還記得什麼是第一里路嗎?是從「是見證」到「作見證」。什麼是第二里路?是從「是信徒」到「作門徒」。在第一里路中,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是成為一個見證人,如此便有機會在我們欲帶領的人面前為耶穌作見證。第二里路,則是我們所帶領的人在聽了、看了我們的見證後,進而決定要相信耶穌、跟從耶穌;然而不僅如此,他還要在每天的生活當中學習耶穌的樣式,這就是從「是信徒」到「作門徒(Disciplee)」。門徒的英文是Disciple,而我加上一個e,代表作門徒:先學會作門徒,而後才曉得如何帶領別人(Discipler);這也是耶穌到世上來所做的,祂開始傳福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呼召人來作門徒,當祂最後要離開世界時,祂叫這些作門徒的人去到普天下、帶人作門徒。今天的經文中就可以看出這前後的階段:「來跟我Come...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十一): 作門徒(Disciplee) (國語)

小組系列(十一): 作門徒(Disciplee)(華語) 小組系列(十一): 作門徒(Disciplee) (台語)  I. 引言:IchthusII. 耶穌呼召門徒1. 天國近了應當悔改 (God’s reign and our repent)2. 海邊行走本是打魚 (God’s grace and our response)3. 海裡撒網船上補網 (net-fishing and net-mending)4....

星期二, 4月 15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十):二里路

『小組系列(十):二里路』(國語)『小組系列(十):二里路』(台語)【講道大綱】I. 引言:海倫凱勒與安妮蘇利文(Helen Keller and Anne Sullivan)II. 從第一里路到第二里路1. 從強逼奴役到甘願服侍:關係 (relation)(from mandatory servitude to voluntary servanthood) (申15:16-17)2. 從律法責任到慈愛機會:觀點...

星期日, 4月 13

[牧函] 領人歸主兩里路 (Two Mile Evangelism)

寫作於2008/04/1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傳統上在傳福音領人歸主的過程中,都會強調要先成為主耶穌基督的見證人 (是見證 Being Witness),[生活型態佈道法 Lifestyle Evangelism]。然後尋找適當的管道,與福音朋友建立真誠的友誼關係 [友誼佈道法 Friendship Evangelism]。當對方向你表達對於福音的興趣與問題時 [積極被動佈道法 Active...

[講道集] 小組系列(十):二里路 Second Mile

寫作於2008.04.13作  者: 蔡茂堂 牧師經文  馬太福音五章41節 短片『小組系列(十):二里路』(台語)『小組系列(十):二里路』(國語)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上週證道的主題是如何愛仇敵:當仇敵欺壓你時,你如何表現對他的愛?耶穌基督說,不要以眼還眼,原本我們將其解讀為不抵抗、任人宰割,但或許不是不該反應,而是不要用對方的惡來對付他。今天我們要從上週第三個方法「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再進一步地來學習。Ⅰ、引言:海倫凱勒與安妮蘇利文...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九):愛仇敵

『小組系列(九):愛仇敵』(國語)『小組系列(九):愛仇敵』(...

星期一, 4月 7

一張小紅紙 (2)

台大醫學院校園一景 一張小紅紙我還記得當年家庭經濟比較好的家庭在請家教老師的時候,都是等到初三或是高三,聯考的日子逼近的時候,才會花錢請家教老師來家裡幫助孩子預備參加聯考。如果我所教的家教學生很幸運的考上了高中或是大學,那麼,在放榜之後,家長會邀請家教老師,來吃一頓謝師宴,謝謝你幫助他們的孩子考上高中或是大學。可是那一頓謝師宴對我來說,也是這一輪家教工作的最後晚餐了。如果,不幸,我所教的家教學生沒有考上高中或大學,那麼他就須要重考。由於我沒有幫助他考上高中或是大學,因此,在聯考放榜之後,我的...

星期日, 4月 6

[牧函] 非暴力抗拒 (Nonviolent Resistance)

寫作於2008/04/06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當人類遭遇到暴力逼迫的情況之下,會有三種不同的反應。第一種是以暴制暴,這種反應可以用拉麥作為代表。拉麥曾經向他的兩個妻子吟唱一首自誇的詩歌:壯年人傷我,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 (創4:23-24)。拉麥深信,在這個罪惡充斥的世界,唯有鍛鍊自己的身體、學習高強的武藝,才能夠在遭遇到別人的暴力逼迫時,挺身自衛...

[講道集] 小組系列(九):愛仇敵

寫作於2008.04.06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馬太福音五章38~48節短片『小組系列(九):愛仇敵』(台語)『小組系列(九):愛仇敵』(國語)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週我們的講壇主題是見證,並且提到見證有兩種:「是見證」與「作見證」。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的則是,「是見證」存有一個較困難的疑問,就是愛仇敵。愛仇敵是一個見證,但這牽涉到解經的問題,而我們如何來了解這段經文呢?我們又該如何與之相處才是真正的愛仇敵呢?Ⅰ、引言:屠圖主教(Archbishop...

星期二, 4月 1

進入椰林校園 (1)

台大校園椰林大道進入椰林校園 1968年我參加大學聯考。我們這一屆畢業生可以說是台灣教育制度改革過程中的白老鼠。我們初中所唸的,是舊數學,可是當我們唸高中時,卻改成了新數學。還記得當年那些從來沒有聽過的:群、包含於、矩陣等等,大家都聽得滿頭霧水,請教老師,也是不知所云。聯考第一天回家,父親問我考得如何?我答道:大部份題目都是用猜的,這次一定考不上了,心情相當沮喪。萬萬沒有想到,放榜時,我竟然是被錄取為丙組的第四名,得以進入台大醫學院醫科就讀。但是,我的家裡很窮,那裡有錢可以讓我去繳那昂貴的學費呢?感謝上帝的恩典。由於我考上丙組第四名,獲得幼獅文化公司、彰化縣政府等四個單位頒發給我的獎學金,總共是新台幣七千元。這是我所有的錢了。還記得當年我的母親就帶著我,拿著台大寄來的入學通知單,其中有一張是軍訓課要穿的中山裝圖樣,去找裁縫師幫我量身訂作中山裝。我們也去買了個人的蚊帳、睡覺用的個人草蓆、棉被、換洗衣物,還有兩個看來很漂亮的棕色皮箱,價格還算便宜。這兩個皮箱我使用了好幾十年,如同寶貝一般,後來有一次不小心淋到雨,我才發現它們原來是用紙板糊起來的紙箱。我在註冊之前的暑假,進入部隊接受訓練時,認識一位台大碩士班學生與我同一單位受訓。經由他的介紹,我與母親才得以在註冊前一天搭車前往台北,就先到那位同學在溫州街的學生宿舍暫借住一夜。註冊當天,進入台大校總區的體育館。心中忐忑不安,因為我的手邊所有的款項在交完註冊費之後,就所剩無幾了。心中自己打算,如何才能向學校申請休學,然後如何設法在台北打工,等到存夠了錢,再去上學。想不到進去學校註冊第一站,我就被指定不能進去註冊,一定要先到樓上去蓋章。當我走到樓上時,有一位先生問我三個簡單的問題:你是不是國民黨員?我的答案是:不是。第二個問題是:你要不要參加國民黨?我的答案是:不要。第三個問題是: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我的答案是:不考慮。結果那位先生滿臉不高興的在我的註冊單上寫了一個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