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16

創世記查經(12) 050616 四種知識論—8




Genesis-12-8-四種知識論—8--蔡茂堂牧師主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MZzRJ...

0:01:00 能力說(Capability) / 角色說(Role) / 關係說(Relation) 
0:02:00 Human being / 實存 / Human becoming / 過程 變化
0:03:00 關係改變 / 人性變化 / 過程
0:04:00 虎口說 / 人類技術 / 直立 / 直視前方
0:05:00 直立前視使用工具(手指結構) reflective self awareness
0:06:00 理性(科學)/ nature自然 vs. nurture 栽培 
0:07:00 本性 / 蜜蜂搭蜂窩 / nature 本能 / 沒有成長空間
0:09:00 人有成長空間 / 無中生有 / 創新
0:10:00 上帝是所有存在的創造者 / creator vs. created
 0:11:00 理性的功能 / 抽象思考 / 型pattern / 秩序order
0:13:00 科學有二元素 / 創新發明 / 發現關係 
0:14:00 理性 / 學習的能力 / 動物
0:15:00 人類的理性 / 倫理性 
0:16:00 道德(倫理) / 角色的關係 / 五倫
0:17:00 應該 / 責任 / 權利 / 倫理學
 0:18:00 鼻胃管拔除之案例 / 植物人之死亡權 /生存權
0:19:00 人間的社會有秩序 / 例如 蜜蜂螞蟻之社會秩序
0:20:00 群居動物 / 抗議 / 罷工 / 蜜蜂本能DNA
0:21:00 人類很特別 / 倫理 / 應該 / 不應該
0:22:00 人是自己選擇 去做應該做的事
0:23:00 倫理性是 有選擇 / 這種選擇 就是自由
0:24:00 分別善惡樹 / 上帝為何不拔除此樹 / 自由
0:25:00 可以選擇 不選擇 ? / 承擔 選擇的後果
0:26:00 倫理性 / 不只是承擔 選擇的後果
0:27:00 普世道德 / 倫理可分為 七個層次
0:28:00 excellent極好 / good好的 / duty盡責 / choice可選擇的 excusable情有可原的 / forgivable可原諒的 / unforgivable不可原諒的
0:32:00 情境倫理 / 有爭議性 / 饒恕 / 死刑問題 
0:33:00 倫理性是人類的特點 / 宗教性religious / 時間的觀念
0:34:00 現在 / 過去(回憶) / 未來(預期)
 0:35:00 哀傷 / 憂鬱 / 過去的失落 / 對未來的焦慮
0:36:00 焦慮 / 憂慮 / 人有宗教性 / 慎終追遠 / 飲水思源
0:37:00 我 / 父母 / 祖父母 / 曾祖父母 / 太曾祖父母 / 神主牌位
0:38:00 五代太祖 / 上帝 / 起初 / 至高 / 慎終追遠
0:39:00 我們的孝順 演變到現在的宗教 / 生命死亡 / 永遠
0:40:00 現在的世界 / 宗教的世界 / 達爾文理論
0:41:00 猴子 / 猿 / 人猿 / 猿人 / 人
 0:42:00 埋葬的動作 / 人的起初 / 追思禮拜 / 告別式
0:43:00 埃及人 / 金字塔 / 木乃伊 / 死亡不是結束
0:44:00 永恆 / 宗教性 / 時間的觀念 / 永恆
0:45:00能力說(Capability):直立前視使用工具reflec­tive self awareness 理性(科學)/ 道德(倫理)/ 意義(宗教)/ 最大誡命
0:46:00 發問 / 完全懂 / 完全不懂
0:47:00 基督教的重點 是要原諒別人 / 甚麼都可以赦免嗎 
0:48:00 亵瀆聖靈 / 沒有救恩 / 不可赦免
0:51:00 沒有反應 / 視而不見
 0:52:00 不要消滅 聖靈的感動 / 聽不到聖靈的感動 / 不能悔改
0:53:00 不好的習慣 / 不反應 就會聽不到 / 放棄 機會
0:54:00 地獄 是上帝 對人的 尊重 / 自相殘殺
0:55:00 第二次的機會 / 自由 / 自己決定 / 這 一生
0:56:00 禱告 / 理性 / 倫理性 / 宗教性 / 自由
0:56:58 詩歌

星期一, 6月 13

[牧函] 洗禮

寫作於2005/06/1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       

洗禮是主耶穌為我們所設立的兩個聖禮典之一。(太28:19; 路22:19) 我們非常高興今天有一位姊妹要接受成人洗禮,一位姊妹要接受堅信禮,還有兩對父母要將他們的子女帶來接受幼兒洗禮。

常常有人對洗禮提出各種問題。其中較常見的是,一定要受洗才能得救嗎?從聖經上所記載與耶穌同時被懸掛在十字架上兩位強盜中的一位。他在臨終前在十字架上向耶穌認罪並求恩。耶穌對他說, “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路23:43) 這裡並沒有提到他有受洗,但是主耶穌的確接納他的認信而應許他當天就可以和主耶穌同在樂園裡。由此可見,受洗並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誠心相信但是沒有機會受洗的人仍然可以蒙受主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

另外一個相關的問題是,所有受洗的人一定會得救嗎?保羅在加拉太書 6章15節說, “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如果說舊約的割禮就是預表新約的洗禮,那麼我們似乎也可以這樣說, “受洗或不受洗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洗禮也不是得救的充分條件。必須要有認罪悔改、重生得救、在基督裡作新造的人的經歷,才能得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2:8)

根據上述的說法,洗禮既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得救的充分條件,有的人就會說,那我為什麼要接受洗禮呢?保羅拿丈夫與妻子彼此間相愛的親暱關係來比喻與形容主耶穌基督與蒙恩得救的人所建立教會之間的關係。(弗5:21-33) 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從這樣的比喻關係來瞭解受洗在我們跟主耶穌基督之間關係的重要性。

從兩位彼此真誠相愛的一對男女而言,結婚典禮本身並不能保證結婚以後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滿。所以,結婚典禮並不是婚姻美滿的充分條件。在特殊情況下,沒機會舉行結婚典禮而私定終生結為夫婦的夫妻也不一定就會成為怨偶。因此,結婚典禮也不是婚姻幸福美滿的必要條件。其實讓婚姻幸福美滿的是兩人之間的堅守盟誓、互相扶持。那麼結婚典禮對一對願意堅守盟誓、互相扶持的男女而言,有什麼意義呢?
我認為結婚典禮對一對願意堅守盟誓、互相扶持的男女而言,至少有下列三個意義:

1. 這是將兩個人私下海誓山盟的彼此承諾借著結婚典禮向雙方家長、親朋好友,作公開的表白,以獲得大家的祝福與肯定。

2. 這是將兩人之間將自己毫無保留的完全奉獻給對方的愛向所有的其他可能進一步交往的異性友人作公開的宣告。從今天我們兩人已經完全屬於對方,不再接受任何其他親密的異性關係。

3. 如果這是新娘一生當中最榮耀、最快樂的時刻,新郎將萬分樂意盡心竭力的將結婚典禮辦得很神聖隆重。這也將成為兩人一生當中最值得回憶與懷念的時刻。

從這樣的比喻來看,受洗典禮就好比我們跟主耶穌基督的結婚典禮一般。我們可以借著受洗典禮加入屬上帝的屬靈大家庭,得到主內弟兄姊妹的祝福與扶持。我們也可以借著受洗典禮向這宇宙間所有的靈界宣告我們已經完全屬於耶穌基督,成為基督的新娘,不再接受他們的任何瓜葛與攪擾。主耶穌這樣愛我們,把祂的生命賜給我們,祂希望我能夠受洗,我當然十分願意受洗來滿足祂的心意。

星期日, 6月 12

[牧函] 母愛如鷹(四)

寫作於2005/06/1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32:11) 耶和華以母鷹與小鷹的關係來比喻祂和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來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在成長過程中的互動與關係。

當母鷹希望小鷹開始學習飛翔時,不能夠只有把鷹巢弄得讓小鷹覺得不舒服,不舒服的感覺只能夠降低小鷹賴在安樂窩的傾向,並無法讓小鷹學會飛翔。母鷹也不能夠只是反覆的將小鷹撞出鷹巢外,小鷹常常只會按照地心引力定律往地上墜落,或是頂多也只是在驚惶失措中,毫無章法的亂動牠的全身肌肉。到頭來也只是搞得全身酸痛,卻還是學不會如何飛翔。

當我們仔細觀察老鷹在籃天白雲之上遨翔的優美雄姿時,你是否曾經注意到老鷹的飛翔和麻雀的飛翔完全不同。麻雀的飛翔是依靠雙翅不斷的拍動才能飄浮在天空不致於掉落於地。因此,麻雀的飛翔看起來手忙腳亂、力疲氣喘的。老鷹卻是張開雙翅,御風而遨翔。老鷹如此遨翔,飛得省力輕鬆,也飛得比麻雀更高,飛得比麻雀更遠。原來上帝賦予老鷹一種對熱氣流(Thermal) 特別敏銳的覺察力。老鷹常常是站在高高的懸崖峭壁或是大樹頂端,等待熱氣流的來臨。當一股熱氣流飄到老鷹面前時,老鷹就兩翅搧展、縱身一躍的跳入緩緩旋轉上昇的熱氣流之中,讓熱氣流把牠的身體緩慢地、旋轉地、向上向前飄過去。等到熱氣流上昇到一定的高度與高空的冷空氣接觸而被冷卻,失去上昇的力量時,老鷹就張開雙翼,從高處往牠要前行的方向滑翔。老鷹一面滑翔,一面也尋找下一波的熱氣流。當老鷹遇到下一波的熱氣流時,牠又會再度兩翅搧展、縱身躍入那緩緩旋轉上昇的熱氣流之中,讓熱氣流再度將牠旋轉上昇。

老鷹這種遨翔的方法給我們帶來一些屬靈的教導。我們在傳福音或是推動教會聖工時,也要學會有屬靈的敏銳觀察力,看看聖靈已經在什麼人的心裡動工。我們就順著這種聖靈動工的方向去分享福音或是推動聖工,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享受到與神同工的甜美(參閱:約15:26-27; 林前3:9; 林後6:1)。全世界第一隊宣教士團隊的差遣與事奉的方向也是在聖靈的帶領之下進行的。

母鷹在攪動巢窩之後,就在小鷹以上兩翅搧展。這就叫作 “示範動作”( Role-Modeling)。這是所有教學方法當中效果最好的一種。俗話說得好,言教不如身教。當我們在教導子女學習敬虔的操練時,我們要祈求上帝教導我們自己先進行敬虔的操練。不要向孩子們說,“你們要照著我所說的去作,不要照我所作的去作。”如此光說不練的教導常常無法產生較長期的學習效果,也會讓孩子們逐漸失去對我們的尊敬。耶穌也曾警告當代的百姓要小心避免陷入法利賽人 “能說不能行” 那假冒為善的窘境(太23:3)。

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兄姊說“你們當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彼得前書 2章21節說“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但願我們大家能夠彼此勉勵,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效法主耶穌基督所留下那佳美的腳蹤,好讓我們也能夠成為別人在信仰上面可以效法學習的好榜樣。
 

星期四, 6月 9

創世記查經(11) 050609 四種知識論—7




Genesis-11-7-四種知識論—7--蔡茂堂牧師主講 Genesis-11-7-四種知識論—7 0:00:11 混沌 / 沒有秩序 / 沒有內容/ 三階段  0:01:00 第一個階段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 詩歌體對仗法 / 處理架構 / 內容        給他一個架構 / 管理 / 負責管理 / 第一個秩序 是光和暗        把光跟暗分開 / 第四天 造光體(太陽星星月亮)來管理光 / 目的是處理光  0:02:00第二個階段 是將水和空氣分開 / 上帝造空氣 / 將其分開       第五天 空氣中的鳥 / 水裡面的魚 / 第二階段的水利工程 / 海洋和陸地分開   0:03:00第一階段的第三天 / 陸地 / 綠色植物 / 植物是一個架構        居住的環境 包括綠色的環境 / 希伯來人的觀念 0:04:00第六天 人類管理的畜類 / 管不了的獸類 / 蟲類 / 人類 0:05:001:20 / 有生命的物 / 佛教的說法  0:06:00 生物 / 植物 / 分類 / 動物        (古希伯來人植物不是生物)〔先無生物再生物〕       創1:24動物分類學 野獸 牲畜 昆蟲/ 各從其類:「分別」(聖潔之禮儀) 0:07:00 生物的觀念 / 第四天 造日月星辰 / 第五天 造bara 0:08:00 創 1:21「造」(bara):無中生有 創新、完全 0:09:00 天是靈界 / 地是物界 / 賜福 給生命 / 第二次創造 禮物 0:10:00 史懷哲說尊重生命 / 所有的生命  創1:22-23神賜福生命繁殖Life as Gift of Blessing from God /史懷哲:尊重生命 0:11:00 生命是上帝給的 祝福的禮物 / 死亡權 / 生命權利 0:12:00 醫學 倫理 / 安樂死 / 墮胎權 / 動物權 0:13:00 尊重生命 /第一個「造」bara物界 /第二個 「造」bara生物界 0:14:00 第三個「造」bara靈界 / 物界 --> 靈界 / 創 1:21 造大魚 /海怪 0:15:00 「大魚」Tannimin / 迦南神話:海怪Lotan. Leviathan   0:16:0074:13 / 大魚頭被打破 / Leviathan 海怪 /  0:18:00 賽27:1 / 混亂的來源 / 神話 0:19:00  Rahab (賽51:9 )  / 在希伯來 只是被造生物 0:20:00  詩89:9-10 拉哈伯 / 牲畜 野獸 昆蟲 0:22:00 上帝 造人類 跟 造萬物 不同 / 我們 / 複數 0:23:00 我們 要造人 / 形象Image  / 樣式  pattern 0:24:00 希伯來人認為 以複數形態 來描述單數 表示上帝的偉大 / 尊稱 0:25:00創1:26 / 上帝創造冠冕之鑽 / 創造之高峰 0:26:00 「特別」的創造[1] 商量計劃plan[2]神的樣式pattern[3]神的目的purpose 0:27:00 「讓我們造」:(複數動詞)Plural of Majesty尊稱Trinity三一真神                         商量a.)三一真神開會 b.)天庭開會(伯2:1) 0:28:00「形象」(Selem)(Image) & 樣式(Demut)(Likeness) 0:29:00 照相 / 相片 / 像你 / 虛擬的實體 0:30:00 越像 就越不是 / 新紀元宗教 / 人像神 / 人性 0:31:00 人與動物 有何不同 / 擁有說 -- 能力說 / 角色說--人的作為  0:32:00 人有智慧(擁有)--可創造(角色) / 關係說--過程 0:33:00 生命是在一個過程當中的 / 人性的獨特性 / 獨一而複雜的 0:34:00 例如 瞎子摸象 /  0:36:00 關係說 / 人性 /  0:37:00 新正統神學 (Neo-orthodox)  Karl Barth  / 正統神學 / 文藝復興 0:38:00 自然科學 / 人文科學 / 積極樂觀的神學 / 科學萬能 / 民主政治 0:40:00 自由派神學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史達林  
「自由派」(Liberalism Protestantism)運動,最初發軔於德國士來馬赫(Friedrich D. E. Schleiermacher, 1768-1834)和黑格爾(George W. F. Hegel, 1770-1831)的學生與追隨者,之後以立敕爾學派最具影響力,並在十九、廿世紀交替時主導神學界。自由派神學家認為,神學的任務是找出基督教信仰的精髓,並將它從外面包裹的文化概念和表達方式,如神蹟、天使和魔鬼等超自然人物和啟示等中,徹底剝離出來。重要代表人物:立敕爾(Albrecht Ritschl, 1822-1889)、饒申布士(Walter Rauschenbush, 1861-1918)、哈納克(Adolf Harnack, 1851-1930)

0:41:00 多數暴力 / 民主 / 造福人群 

「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一詞源於美國1920年代,是羅斯(Curtis Lee Laws, 1868-1946) 為了反對北美浸信會年會中自由派神學而用。它很快成了反對自由派,及反對現代文化中之世俗化 (Secularization)的名稱。基要主義者的共同特色:相信傳統超自然的基督教、反現代主義或某些世俗化的文化。堅持聖經完全逐字靈感,反對任何形式的聖經批判。 代表人物:梅欽(J. Gresham Machen, 1881-1937)、范帝爾(Cornelius Van Til, 1895-1987) 、賴斯(John R. Rice, 1895-1980)、鍾士(Bob Jones, 1883-1968)、麥堅泰(Carl McIntire, 1960- )



0:42:00  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  / 關係說  

   新正統主義(Neo-Orthodoxy)是廿世紀更正教神學的一個發展,它之稱為「正統」,因為它看重的都是改革宗主要的神學議題;但它同時也稱為「新」因為它同樣嚴肅地面對近代文化對神學所帶來的挑戰。就此而言,有人稱正統主義是企圖在自由神學和基要主義之間尋求出路的神學。新正統主義主張神是絕對的超越,是「完全的他者(wholly other)」,除了神自我的啟示外,人無法認識祂神基本上是透過耶穌基督,及救恩歷史(Salvation-History)。但同時新正統主義,也接受歷史批判法研經的發現。代表人物: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卜仁納 (Emil Brunner, 1889-1966)、布特曼(Rudolf Bultmann, 1884-1976)、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

0:43:00  卜仁納(Emil Brunner, 1889-1966) /關係神學 0:44:00 人與自己 他人 / 人與神的關係 / 一切 都和諧的 關係 0:45:00 墮落 / 罪惡 / 關係的破壞 / 新天新地 / 伊甸園 0:46:00 愛的關係 / 現在 / 關係神學 / 天堂         人的尊嚴是在關係裡面 / 關係是一種過程 / 關係不是片面的 0:47:00 尊重對方的主權 / 人性的尊嚴 是在關係中 / 能力說 0:48:00 人跟動物不同 / 抬頭挺胸 / 挺立 / 站起來 0:49:00 脖子 / 頸椎 / 直立 / 看前面 0:50:00 鳥 / 視野 / 深度 / 前視 / 立體感 0:51:00 上帝的形象 / 直立 / 前視 / 比較動物學 0:52:00 雙手 / 大拇指分出來 / 虎口 / 人與動物 不同 0:53:00 雙手萬能 / 工具的使用 / 大拇指 / 手指結構 0:54:00 腦 / 自己想自己 / 反思 / 跳脫自己 想自己        人的靈 是在 自我意識 與反省 0:55:00 客體object / 主體 subject / 形而下&形而上(參閱出20:4;約4:24)    希伯來詩對句法(Parallelism)(詩9:8;100:4) 0:56:00 身體 / 心靈 / 神沒有形象 / 物界 / 出20:4 0:57:00 十誡 第二誡 / 形象 / 約4 / 心靈 誠實 0:58:00 神是靈 / 禱告 / 人的尊貴 形象 活出 彰顯 0:58:26 詩歌 

星期四, 6月 2

創世記查經(10) 050602 四種知識論—6




Genesis-10-6-四種知識論—6--蔡茂堂牧師主講 Genesis-10-6-四種知識論—6 0:00:111:12-13 / 各種魚類 / 種如何來 / DNA 0:01:00 動物界 / 植物界 / 種與種之間的分隔 ★進化論:生物科學理論(Hypothesis→Theory→Law)   a.「物種」之演變與發展   (微觀巨觀) 0:02:00 微觀的進化論 / 白鷺鷥 / 嘴 / 形狀 0:03:00 食物 / 環境的關係 / 達爾文 / 種 裡面的變異 0:04:00 猴子 如何 變成 人 / 巨觀的進化論 / 跨類 / 不同的專業 0:05:00 超觀的 / 應用到 其他學門 / 適者生存 / 馬克斯 0:06:00 進化論--> 進化哲學 / 進化主義哲學(Evolutionism):         a.進化論可以〝解釋〞一切生物現象。(解釋意義目的) 0:07:00 假說 -->理論 / 萬有引力 定律           b.生物單源自無生物(假說)〔描述過程〕How                   〔手錶機序目的〕Why 0:08:00 微觀 / 巨觀 / 跨類 / 超觀 0:09:00 假說 / 無生物--> 生物 / 觀察描述 / 解釋 0:10:00 手錶例子 / 齒輪 / 彈簧(描述) / 時間(解釋) 0:11:00 將描述 寫成解釋 / b.縮減主義(Reductionism) Life→Biology→Biophysics→Physics 將一切心理、社會、道德、理性、靈性 皆縮減為生物現象 (唯物論主體客體化) 0:12:00 分析法 / 部分的總合 不等於實體 / 系統理論 0:13:00 細胞 / 組成單元 / 胃 / 胃酸 0:15:00 組織 / 器官 / 牙齒 / 舌頭 / 嘴唇 0:17:00 消化系統 / 許多 相關的器官 組成系統 0:18:00 我 會犯罪 / 部分 解釋清楚 亦無法解釋 整體 0:19:00 生物現象 / 物理現象 / 縮減主義的荒謬 小提琴協奏曲 / 只是馬鬃磨擦鋼絲產生的震動 0:20:00 「隨機或必然」(Chance or Necessity)/ 巧合 / 一定   (Nobel Laureate Jacques Monod):無神論(宗教信仰)VS有神論(Design) 0:21:00  Chance隨機  /  Necessity必然 /  Design主宰者 0:22:001:14-15 / 光體掛在穹蒼         兩大功能時光輪轉記號光源普照大地〔時間之分割與秩序〕 0:23:00 六天 / 第1-3天 創造架構 / 第4-6天 創造內容 0:24:00 第一天 將暗與光 區隔 / 第二天 將空氣與水 區隔   0:25:00 陸 / 水 / 三階段的分離 / 樹 青草 / 架構 0:26:00 第四天 / 光體 / 日月星 / 太陽管白天 / 月亮管黑夜 0:27:00 第五天 / 空氣 / 水 / 野獸 / 家禽 / 家畜 / 人 / 對偶 / 詩歌 0:28:00 天文學 / 創1:16-19日月星辰:晝日夜月,還有眾星。        季節暗夜中仍有月光皆受造,服事人。(不是神明)          (申4:19 ; 17:3 ; 結8:14, 16 ; 伯31:26-28) 0:31:00 哈佛衛星 / 星雲 / 宇宙 / 太陽能        哈伯太空望眼鏡:宇宙年齡光速8-12B光譜15-20B(95-3-6) 0:32:00 太空梭 / 太陽系 / 光年 (空間)  0:33:00 距離 / 兩百萬 光年  0:36:00 巨爆 / 黑洞 / 地球 / 人類科學        巨爆論(擴散恆定萎縮)〔參閱伯9:9〕 0:37:00 暫時的奧秘 / 日月星辰 故意: 兩個大光,又造眾星。星象學與占星術(Astronomy VS Astrology) 0:38:00 埃及人拜太陽神 / 腓尼基人拜月亮神 / 巴比倫人占星術 0:39:00 記號 / 光源 / 沒有完全黑暗 / 盼望 0:40:00 受造 / 以西結書8:14, 16   0:41:00 塔摩斯 / 春神 / 季節神 / 以西結書8:16 0:43:00 人類原則 / 原子 / 電子 / 質子 / 地球與太陽距離        宇宙奧秘:黑洞、星雲結構、原子次結構、地球軌道。(詩8:3-4) 0:44:00 精密度 / 人類原則   0:45:00人類中心主義 / 唯我獨尊 / 人類是宇宙的中心 0:46:00 哥白尼 / 太陽是中心 / 加利略 / 科學的現象 0:47:00人類中心主義 / 息息相關 / 起初 / 人是一部分 0:48:00 人類要做一個善良的管理員 / 生態神學 / 工業革命 0:49:00 植物的 各從其類 / 星球 / 星象學 / 人類與萬物的關係 0:50:00 禱告 / 謙卑的 觀察 學習 大環境  0:51:05 詩歌

星期日, 5月 29

[牧函] 母愛如鷹(三)

寫作於2005/05/2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32:11) 耶和華以母鷹與小鷹的關係來比喻祂和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來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在成長過程中的互動與關係。

母鷹雖然使用“以自然為師”的“饑餓教學法”來教導小鷹學習飛翔與覓食的功課,小鷹通常不會因為饑腸咕嚕就自動跳出那溫暖舒適的鷹窩,縱身一躍而立刻遨翔在藍天白雲之間。對那隻從來沒有飛過的小鷹而言,一旦不小心掉出那高懸天際的鷹窩,結局一定是隨著重力加速度往下墜落,且會摔得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處。死亡的恐懼總是超過饑餓的摧逼。與其慘痛摔死,不如忍饑偷生。更何況鷹窩裡面是那麼的安全舒適,外面的世界卻是那樣的冷酷危險,心中實在是千不願、萬不肯離開這個鷹窩。

面對如此眷戀舒適鷹窩的小鷹,母鷹也有牠的一套方法。母鷹開始每次離鷹巢時就順口叼走鷹巢中的一些柔軟的細毛或乾草。慢慢地,這個鷹窩中的舒適襯墊一點一點的被母鷹叼走了,剩下來的只是鷹窩下層那些粗糙銳利的樹枝支架。鷹巢對小鷹而言,再也不是溫暖舒適的安樂窩了,而是逐漸成為讓牠寢食難安、如坐針氈的苦刑所。小鷹漸漸的不再眷戀這個讓牠全身不適的鷹巢,牠開始有願意離開這個鷹窩的動機。但是每次當小鷹小心翼翼的爬到鷹巢邊緣,用牠那銳利的小鷹眼往下一瞄,鷹巢的高度讓小鷹嚇得雙腿發抖,從鷹巢下方迎面襲來陣陣冷風更是讓小鷹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兩隻小鷹爪也將鷹巢邊的樹枝抓得更緊。這時刻小鷹聽到遠處傳來母鷹那熟悉的叫聲,小鷹抬頭一望,看見母鷹逐漸飛返鷹巢,本來滿懷希望這次母鷹會抓回來一些食物,等到母鷹飛近時,小鷹非常失望的發現母嬰的一雙鷹爪下面空無一物。看來今天又要忍饑受餓了,至少當母鷹飛回鷹巢時,母鷹身體的溫暖以及雙翅的呵護也可以給饑寒交迫的小鷹帶來些許安慰。但是小鷹很驚恐的發現,母鷹這回飛返的情況與往常迥異,當母鷹靠近鷹巢時,並沒有減低飛速,而是像一隻利箭一般凌空飛向鷹巢,說時遲、那時快,小鷹躲閃不及,一個啷噹的被母鷹給撞出了鷹巢。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之下,小鷹從空中往下墜落,母鷹則在一旁觀看,眼見小鷹就快要摔到地面之前,母鷹一個俯衝、疾駛而下,將小鷹及時背上兩翼之間,往天上飛去。母鷹常常要如此三番兩次的“攪動鷹巢”,再將小鷹背在 “兩翼之間”,一直到小鷹學會如何展翅遨翔為止。

當我們靈命幼小時,上帝常常為我們預備了很舒適的成長環境以及很豐富的供應我們的各種需要。就像詩人大衛在詩篇二十三篇前兩節所描述的情景—“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在這種青草地溪水旁的安全舒適環境中,我們不願意出去冒險或是學習。但是為了要讓我們的靈命繼續成長,上帝有時候也必須像母鷹一樣攪動我們舒適的安樂窩,用祂的杖與竿來引導我們走當走的義路,有時候甚至必須讓我們去經歷彷彿“行過死蔭的幽谷”般的痛苦,但是上帝不會讓我們遭遇傷害,因為祂一直和我們同在。

當我們的子女長大到應該開始學習“離開父母”時,求上帝教導我們為人父母者有好像母鷹對小鷹的愛心與智慧,知道如何去“攪動巢窩”,而且在必要時,如何將他們及時背在“兩翼之間”。
 

星期日, 5月 22

[牧函] 母愛如鷹(二)

寫作於2005/05/22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申32:11)耶和華以母鷹與小鷹的關係來比喻祂和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在這母親節的時刻,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來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在成長過程中的互動與關係。

母鷹為了讓小鷹可以學會如何飛翔並覓食,忍心讓小鷹熬餓,其中除了用上帝為動物所造一個很強的驅動力—饑餓—來驅使小鷹自己設法在鷹巢中學習如何啄食殘餘的肉絲以及緩慢爬行的小甲蟲,另外一個目的是要讓吃得胖嘟嘟的小鷹減肥,成為比較輕巧的體型以利初次飛行的嘗試。小鷹當然無法明瞭這些為牠好的動機,牠只知道饑餓的痛苦,甚至會抱怨母鷹的沒有愛心,為何停止既往那種無微不至的照顧與三餐供應無缺的美食。

聖經上也如此記載 “他苦煉你,任你飢餓。”(申8:3) 上帝讓以色列人在曠野困苦流離四十年,熬受饑餓乾渴之苦,好讓他們學習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要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以賽亞書30:20-21我們唸到“主雖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當我們屬靈的生命長大到一個程度,必須經歷下一個屬靈生命成長的課程時,有時候上帝也會讓我們經歷這種 “成長痛” (growing-pain),我們有時候也是無法完全明白一個全能又全善的上帝,又是愛我們到願意讓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降世為人,在人間三十三年半,留下許多我們可以模仿效法的榜樣,並且甚至為我們的罪受死在十字架上,且為我們從死裡復活,將那永生賜給我們,為什麼忍心讓我們經歷這麼多苦難與折磨。我們甚至會懷疑上帝是否存在,我們會抱怨上帝對我們沒有慈愛。詩篇66:12記載“你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你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

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有時會遭遇到不如意或是挫折,就像那片又黑又重的烏雲,把那陽光完全遮蔽,甚至帶來狂風暴雨,閃電雷霹,叫我們心生恐懼。但願我們也會有那寶貴信心的眼睛,能夠看透那滿天的烏雲,看到在烏雲上面那燦爛普照的陽光,太陽是永遠不改變的不停的將它的光與熱賜給大地跟我們。如果我們的信心不夠大到可以看穿那烏雲的黑暗,至少我們的信心的眼界能夠看得夠寬廣到看到那一小條鑲在烏雲邊界的銀邊,那一小條銀邊正是告訴我們,烏雲之上陽光仍是那樣燦爛。就像先知以賽亞的經歷,“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 (賽6:1)烏西雅王的崩逝帶給以色列民以及先知以賽亞的是恐慌與害怕,但是當先知以賽亞進入聖殿時,他卻看到這個異象,耶和華上帝仍舊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祂仍舊掌管著我們的人生,祂仍然照顧著我們。

這讓我想起這一首詩歌 “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

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

當你抬起頭,你將會發現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

雖然小雨灑在臉上,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

哈,它不改變

星期日, 5月 8

[講道集] 愛永不止息

寫作於2005.05.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哥林多前書十三78A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今早有幾位弟兄姊妹平常是參加第二堂禮拜的,但為了愛的緣故,來參加第一堂禮拜,使第二堂有空間讓慕道友來禮拜,我在這裡向你們表示感謝,同時我也要繼續鼓勵第二堂的弟兄姊妹,早一點出門,到禮拜堂來敬拜上帝。留些空位在我們尚未建堂之前,讓慕道友來聚會的時候有位子坐,我們要繼續為這樣的事情禱告,希望弟兄姊妹把這看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願意愛那些還沒有信主的人,願意讓自己有一點改變。   

在慶祝母親節的時刻,我們要從媽媽的身上來學習什麼是愛。幾年前我在美國聽到一位第二代的傳道人(是講英文的),在母親節的時候,提到他為他那不到一歲的小Baby買圖畫書,裡面有精美的插畫配上簡單的文字,他說他看了很感動,可以形容是養兒方知父母恩,他把那本圖畫詩歌唸給我們聽,我聽了也很感動。然後我講道的時候就引用這故事,想不到教會有一位姊妹,她就跑去買這本童話書來送我說:「牧師喜歡的書」。我從美國回來時,很多書都送給別人,這本書我卻捨不得送人,雖然這是一本小Baby的童書,可是裡面的意境,表達得很好、很簡單,把媽媽的愛從我們一生當中,用一種詩歌的方式表達出來,像是企鵝的愛,在冰天雪地裡想辦法把小企鵝保護在她的懷裡(就是在母企鵝的兩隻腳中間)。這本書的開始是這樣的,他是Robert Munsch 所寫的,Sheila McGraw畫插圖,我把它翻譯成「永遠愛你」(Love You Forever),我們一起來看看「永遠愛你」是怎樣的愛: 

有一位母親抱著她的新生嬰兒,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她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只是這個嬰兒漸漸的長大,他漸漸的長大,漸漸的長大,長到兩歲大,在家裡到處亂跑,他將書架的書全部拉下來,把冰箱的食物全部掏出來,把媽媽的手錶放到馬桶沖下去。有時候媽媽會說:「這小孩子快把我逼瘋了!」到了晚上,當這個兩歲大的孩子安靜下來,媽媽打開他的房門,悄悄的爬過地毯,從床邊往上望,當他睡的很熟的時候,媽媽會把他抱起來,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而這個小孩也漸漸長大,漸漸長大,長到九歲大,他變得不喜歡回家吃飯,不喜歡洗澡,外婆來的時候滿口粗話。有時候媽媽氣的想把他送到動物園去。當晚上他睡著的時候,媽媽打開他的房門,悄悄的爬過地毯,從床邊往上望,當他睡的很熟的時候,媽媽會把他抱起來,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可是這個小孩還是繼續的成長,他漸漸長大,漸漸長大,長到青少年,他結交的朋友很獨特,他穿的衣服很奇怪,聽的音樂更可怕,吵的全家雞犬不寧。媽媽有時候好像覺得自己就住到動物園裡面。可是當晚上他睡著時,媽媽打開他的房門,輕悄悄的爬過地毯,從床邊往上望,當他睡的很熟的時候,媽媽把這大個兒抱起來,輕輕的搖著,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這個小孩繼續的長大,漸漸的長大,漸漸的長大,長大成為成年人,他在鎮上的另一端買了一棟房子。可是有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媽媽就開著車,載著一把樓梯,靜悄悄的把車開到鎮的那一端。當孩子屋裡的燈都熄了,媽媽偷偷的用樓梯爬上去,打開他的窗戶,從地毯爬過去,從床邊往上望,當他睡的很熟的時候,媽媽會把這個成年的孩子抱起來,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一天又一天,這個母親漸漸的年老,漸漸的年老,她打電話給他的兒子說:「請過來看看我,因為我又年老又生病,這個兒子就趕過來看媽媽,當他打開大門的時候,母親又唱起那首很熟悉的搖籃歌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

但是她唱不完,因為她年老又生病,所以這個兒子就走近她的媽媽身旁,把她抱起來,輕輕的搖,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他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妳永是我媽咪。」

這個兒子晚上回家以後,在樓梯的頂端站立了很久,然後輕輕的走進剛出生的女兒的臥房,他把女兒抱在懷裡,輕輕的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一邊搖一邊輕聲的唱著 ~
「我永遠疼惜你,我永遠歡喜你,我若有一口氣,你永是我Baby。」

聽的時候很感動,他是用英文說的,我試著把他翻譯成中文,也許有些意思沒有完全翻譯出來,希望我們能從這小小的童話繪本裡面,體會什麼叫作母親的愛,至少我的體會有下面幾點:

1.母愛勝過成長痛之挑戰

愛就是可以讓媽媽勝過「成長痛」的挑戰,這是所有的母親最困難的時期,我們叫作Growing Pain,Growing Pain就是你的小孩在長大成人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多的衝突,會有很多無法忍受的事情,可是媽媽為了愛的緣故,每一個媽媽都忍受過這樣的一個「成長痛」。

2.母愛陪著子女一起成長

媽媽的愛會陪著子女一起成長,所以這個愛是會成長的。小孩子在嬰兒的時候,媽媽愛這個Baby的方式,跟小孩子會亂跑的時候,是不太一樣的。但孩子已長到成年的時候,媽媽還是愛他,可是那個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因為真正的愛是會隨著孩子一起的長大、一起的改變。

3.母愛不嫌每天雜事繁忙

愛的表現不是在偉大的事情上,而是在囉哩巴嗦的瑣事上,洗衣服、煮飯、噓寒問暖……,每一天都重覆在一樣的事情上。愛就是要讓媽媽不厭其煩的,一天天的反覆做著。所以愛是在平凡中,每天不知不覺當中,表現出「堅忍的愛」,為了愛妳,不嫌棄一直照顧你,不說「這個很麻煩,請人家來做。」雖然辛苦,仍然繼續做著。

4.母愛激勵子女反哺孝心

當母親的愛真的感動子女的時候,子女長大以後會說,我該用怎樣的愛來回饋我的媽媽。

5.母愛留下代代相傳榜樣

子女會常常思想,如果我有子女的時候,我該如何學習將媽媽愛我的樣式,把這個愛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母親的愛就成為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為什麼母親可以有這樣的愛來愛我們呢?聖經說:「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壹四:19)這是神給人類最寶貴的禮物,永不止息的愛。我們一起來禱告:「親愛的上帝,猶太人有一句話說:『上帝為了要照顧每一個人,所以祂為每一個人創造了母親,我們從媽媽的身上,可以看出,什麼叫做上帝的愛,我們也從媽媽的身上,領受到這樣的愛,所以上帝我們要感謝你,我們要在這裡為我們的母親向你禱告,或許她們已經年老、或許他們生病,或許她們跟我們住在不一樣的地方。

但在母親節的時候,讓我們會懷念她們,紀念她們從我們出生一直到今天,不斷的愛我們,我們也渴望我們能夠對媽媽的愛有一點點的回饋,也希望我們能對她有所學習,把這樣的愛傳遞下去,不只傳給我們的子女,也會分享給周圍那些需要愛的人,求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這樣的祈求,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 母愛如鷹(一)

寫作於2005/05/08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32:11)耶和華以母鷹與小鷹的關係來比喻祂和以色列民之間的關係。在這母親節的時刻,或許我們可以從這節經文來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在成長過程中的互動與關係。

母鷹要下蛋孵育小鷹之前,會在很高的懸崖峭壁或是高聳入雲的大樹頂端用樹枝搭鷹巢。鷹巢一般都搭得很巨大,因為老鷹的展翅寬度可長達七呎;鷹巢也常常搭得很高,以免鷹蛋或小鷹遭遇天敵蟒蛇的吞食。在這些粗糙的樹枝所構成的碗形鷹巢之內部,母鷹再叼樹葉、嫩草、甚至是自己的幼羽毛,把鷹巢鋪成柔軟舒適的安樂窩。當小鷹出生時,下有柔軟的墊子、上有母鷹堅強有力的雙翅以及溫暖柔軟的胸膛,既舒適又安全。母鷹與公鷹會輪流外出覓食或在家守護小鷹。母鷹常常須要飛到有相當距離的溪流或海邊去捕抓魚、兔、雞等回來給小鷹當食物。母鷹也會用銳利的鷹喙將肉塊撕成細條,再一條一條的給小鷹餵食。當颳風下雨的時候,母鷹會展開雙翅,把小鷹保護在她那堅強有力、又有防水設備的羽毛之下。母鷹雖然全身被風雨打得濕透,小鷹卻可以在母鷹的雙翅保護之下,免受風雨之苦。大衛王在詩篇17:8向耶和華禱告說“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可見在母鷹雙翅的蔭下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安全。

但是當小鷹長大到應該學習離巢飛翔以及外出覓食的時刻來臨時,這些溫暖舒適的安樂窩以及按食餵食的細心照顧反而成為小鷹不願意離開鷹巢的主要原因了。為了要幫助小鷹願意學習展翅飛翔以及外出覓食,母鷹必須一反常態,她開始不把食物叼回鷹巢餵食小鷹。讓小鷹忍受饑腸咕嚕的痛苦。當小鷹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現飛返鷹巢的母鷹爪下空無一物時,空腹的饑餓迫使小鷹開始嘗試去啄食以前吃剩下丟在鷹巢裡那些沒有啃食乾淨、還黏貼在骨頭上的肉乾。小鷹必須很用力才能將一小塊又乾又硬的剩肉從骨頭上扯下來吃。偶而小鷹也會找到一兩隻在枯骨上面慢慢爬行的小甲蟲。雖然口味不佳,但是總是比空著肚子好。當小鷹第一次成功的將小甲蟲咬住並吞食時,這是這頭小鷹一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這是他這一生當中第一次不是依靠母鷹餵食,而是自食其力了。

我們為人父母的,也都會為子女們尋找一個理想的生活起居環境。我們也會在自己的經濟能力許可的範圍內,為子女們預備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我們也會注意到住家附近的環境是否對我們的子女身心健康與安全有不良的影響或威脅。我們也會盡力提供給我們的子女有益身心健康的食物與活動。當我們的子女成長到了應該開始學習不再依賴我們的供養與保護而自己去供養與照顧自己安全的時刻,但願我們也會如母鷹一樣知道如何鼓勵我們的子女,在各方面能夠漸漸的不再依賴父母而能自食其力。創世記2:24a提到“因此,人要離開父母。”這是子女長大成熟所必須經歷由依賴父母到自食其力的一個不容易的過程。當子女不願意學習離開父母而自食其力時,為人父母的往往忍不下心叫子女去忍受饑腸咕嚕的痛苦,而造成終生好吃懶做、無法自立的成年子女。
 

星期日, 5月 1

[講道集] 操練敬虔(六):敬拜

寫作於2005.05.0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啟示錄七章9~12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已講過「個人」敬虔的操練,你們還記得嗎?「個人」在敬虔的操練上有哪些?讀經、禱告、默想、禁食。每天有讀經禱告,有一點時間默想,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操練禁食。我們今天要談到「團體」敬虔的操練。啟示錄三章20節:「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一般來講,傳道人都會把它講成是,還沒有信耶穌的人,他的門是關著的,耶穌在他的心門外叩門,希望他能夠打開心門,接受耶穌基督到他的家裡,或是到他的心裡面,這是傳統的解釋。這次在準備這篇講道的時候,我再讀啟示錄三章20節我發現,好像這樣的解釋不完全符合原來的意思,「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的背景是聖靈對老底嘉教會講一些話的末段,提到「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所以這應該是對基督徒講的一段話。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就是有一間白人的教會,作禮拜的時候因為來的人很多,教會不夠大,所以都座滿了。有一個黑人的小孩,穿的破破爛爛要進去,外面招待的人就跟他說:「小弟弟,對不起,今天已經滿了,請你在外面,因為裡面已經坐不下去了。」這個黑人小孩很傷心,因為他慢一點到,結果沒有辦法進去,只好坐在外頭門階上哭,哭了一陣子,突然發覺有一個人坐在他旁邊,小弟弟就跟那個人說:「先生,你是不是也遲到了,進不去?」那位先生說:「是的,他們沒有讓我進去。」「你是誰?」  小弟弟問到,先生說:「我是耶穌」。整個禮拜牧師在裡面穿的整整齊齊講很好的道,詩班唱很好聽的詩歌,禱告也很好,大家很享受敬拜,就差一項,耶穌沒有進去!把耶穌關在門外的敬拜,這個是敬拜嗎?耶穌會說:「你們要敬拜,先要讓我進去啊,不讓我進去,那你們在敬拜什麼?」我們問問我們自己,禮拜天我們來參加主日崇拜,是真的來崇拜?還是來聽音樂會?還是來聽演講?如果今天牧師講的不怎樣,你出去的時候會不會說:「唉啊,今天白來了,早知道今天就不來了,今天講的很爛,不好聽。」還是今天詩班唱的不是讓你很感動?敬拜的重點不在講道,重點不再唱詩,重點在主耶穌身上。你今天短短的一個小時來到教會,你有體驗到主在我們當中嗎?你真的進入敬拜嗎?這是我這次在準備的時候,讀到這小故事的一些感觸,我們真正敬拜的對象是主耶穌,不要把祂關在門外。 

敬拜的震撼:

1.迦密山上聖火天降

關於敬拜有一篇文章形容的更好,說到小姐們去作禮拜,她們都穿得很美麗,有的還戴美麗的帽子,寫這文章的作者說:「要小心,敬拜是危險的,需要戴鋼盔,需要穿防震衣,因為有爆炸力。」敬拜有爆炸力,真的嗎?還是我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敬拜有什麼震撼?在舊約聖經中有一位先知,他帶領敬拜,那位先知叫以利亞。在他的之前有另一團專業的450個先知,拜的是另外一個神巴力,可是他們拜了半天,沒有什麼動靜,然而當以利亞一跪下來禱告,突然從天上有一把大火降下,把他面前祭壇上的祭物燒光了,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蔡牧師今天在這裡講道,突然有一把大火在台前燒了起來,你會不會非常戰兢而震撼,當神降臨在我們當中的時候,你應該會有那樣的感覺,就是震撼,「神真的在這裡啊!」我真的是到神的面前來敬拜祂嗎?這個叫作敬拜的震撼。在迦密山上有聖火降下,很可惜我們教會的敬拜很多時候從來沒有那種體會,就是神到我們當中,引起心靈的震撼,我們沒有這種震撼,這是列王記上十八章38~39節提到的:「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 我們已經失去這樣的經歷,每個禮拜乖乖坐在這裡,唱唱詩歌,放一點錢在奉獻袋裡,再聽聽牧師講道,然後回家去,沒有得到上帝和我同在的那種震撼。

2.初代教會聖靈充滿

在新約的初代教會,他們也有震撼,當他們敬拜的時候,禱告一完,聚會的地方震動,然後他們就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這是初代教會的震撼。「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徒4:31)

3.今日教會阿們驚醒

現代教會也有一種震撼,不過這種震撼來的比較慢,我把他稱作「阿們」的震撼。就是說進來教會的時候大家都很安息,一直到最後司會說:我們起來唱阿們頌,很多人就「醒過來!」(禮拜結束我們要回去了),這個叫作「阿們」的震撼。「有一個少年人,名叫猶推古,坐在窗臺上,困倦沉睡。」(徒20:9)禮拜講道講太久就睡著了,很多人來敬拜是享受安息,沒有震撼,只有到唱阿們頌才醒過來,這叫作「阿們」的震撼。

真實的敬拜:

什麼叫作真正的敬拜,這個引起很多的討論,特別是主持敬拜的人都會去探討。耶穌曾經跟撒馬利亞一個婦人談這個事情,祂不是跟猶太人談,也不是在聖殿裡面談,祂是在外國一個沒有敬拜神的地方,跟一位女性談,而且是在一個古井的旁邊跟她談這個事情,這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到底耶穌基督跟她談了什麼?什麼叫作敬拜?這個女人她是撒馬利亞人,雖然他的生活背景有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是她在意〝敬拜〞,她問主耶穌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穌說:「婦人,重點不在那裡,因為你拜的是上帝,所以重點不在地點。」在這裡我得到一個學習,敬拜的重點不在那個Formality(拘泥形式儀式),不管聚會時你是坐板凳還是坐地板,你是穿著西裝筆挺還是襯衫,你唱的歌曲是用鋼琴伴奏還是用吉他伴奏,耶穌說:「婦人,這個不是重點。」敬拜的對象如果是上帝,敬拜的重點應該是你的心靈,因為上帝是靈,只有你的心靈與神接近時,你才進入敬拜。外在的這些Formality,如果能夠幫助你體會到神在其中,那你是敬拜,如果沒有辦法幫助你的話,這些都算不得什麼,所以耶穌對她說:「時候將到,現在就是,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真誠)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其實這句話翻譯出來的意思是:上帝到處在找看有沒有這樣的人,是在靈裡真誠的來拜祂,God is seeking this kind of people to worship Him英文這樣翻譯就很清楚,上帝像打著燈籠的人拼命在找,願意以心靈和真誠敬拜祂的人,原文翻譯〝要這樣的人拜祂〞,有點被模糊掉。上帝到處在找,看有沒有誰是真的願意用心靈和真誠來拜祂的意義。

1.心靈敬拜(聖靈感動)

敬拜上帝有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是心靈(Spirit),Spirit其實就是指「靈」?我們最近這一系列的講道就是要操練「靈」,我們說到敬虔的操練,敬虔是屬於心靈的一個功能,你日常生活有沒有作個人敬虔的操練,有的話,你在主日崇拜的時候,就比較容易進入心靈的敬拜。

2.真誠敬拜(神看內心)

第二個重點是誠實(Truth),Truth所指的不是內容的「真」,而是態度的「真」,應該說是真誠,不是裝假的,不是作個樣子的,是從心裡面真誠的敬拜。心靈是用靈來敬拜,所以如果你覺得你的「靈」不怎麼「靈」的時候,當然你不容易進入敬拜中,並不奇怪。所以在這系列講道中,我覺得要從個人敬虔的操練開始講,我們平常每天有一點親近神的時間,操練習慣了以後,禮拜天到教會來就比較容易進敬拜中,平常都不理上帝,到主日才想要進入敬拜,可能會找不到門路,因為搞不好連你的靈在哪裡你都搞不清楚!靈預備好很重要,我們的靈才會被聖靈感動。我每次講道完後,都會邀請大家有一點時間禱告,然後我會說:「如果聖靈在今天崇拜的時候,有對你講一句話,你就為這句話感謝。」其實在敬拜之前,我就應該跟大家說,在開始禮拜前,請你先默禱說:「聖靈啊,在今天一個小時的禮拜中,你來感動我。」牧師講道講了三十分鐘,講了很多話,可是其中可能只有一句摸到你的心,這不是牧師厲害,那是聖靈藉著牧師講的話觸及你的心,這就是聖靈的感動,我們要的是這一點點的感動,如此你就是進入敬拜了。「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12:3)就是說,從心裡面真的把耶穌當作主,所以敬拜就是把耶穌當作主來看,而不是把他關在門外,這樣的一種態度,聖靈會來感動您的心。敬拜要誠實(真誠),我們不必在上帝面前作什麼化妝修飾、刻意的打扮,因為神是看內心的神。

在舊約的時候,上帝對撒母耳(士師)說,你已經年老要退休了,以色列人覺得他們的士師常常在換人不行,因此覺得要有一個長期的領袖,他們希望撒母耳在退休以前幫他們選立一個國王,上帝就依從他們,要撒母耳選立了基士的兒子掃羅。後來掃羅被上帝厭棄,神就叫撒母耳到一戶人家,另外找一個人當國王,於是撒母耳就帶著角,一點油要去膏抹。在耶西家的七個孩子中,老大長的是英俊瀟灑、高大健壯,撒母耳心想就是他了,打算要膏抹老大,但是神說:不是他,他是外面長的好看,他的心不怎麼樣,上帝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所以不要以為說,那個人穿的怎麼樣,那個人看起來怎麼樣,你就以為神就不喜歡他,不是。上帝看的是你內心的真誠,這樣的人到神面前來,接受聖靈的感動,用真誠來敬拜神的,這叫作真實的敬拜。

永恆的敬拜:

教會做很多事情,教會開辦主日學、社會服務……等,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敬拜,就我所想,能夠帶進永恆的,大概只有敬拜。主日學在永恆不需要開辦,因為大家在神面前什麼都知道,不需要再學習了,社會服務也不需要了,社會的問題上帝都解決了,不會有什麼窮人需要幫助,可是有一件事情還會繼續做的,就是敬拜。啟示錄就描述了這樣的敬拜,剛才司會頌讀的經文是其中一個,我要講另外兩個,那兩個是告訴我們敬拜的內容,到底敬拜中,在敬拜什麼?為什麼要敬拜上帝?有畫家試著聖經把啟示錄所講的情境畫出來,畫中下方的是四活物(牛鷹人獅),旁邊有二十四位長老,有人說十二位是以色列十二支派,另外十二位是新約的十二使徒,後面是千千萬萬的詩班唱著詩歌,你可以感受到那個敬拜的情境,畫中央很明亮看不清楚的就是敬拜的對象,就是上帝。為什麼要敬拜祂呢?

1.創造的尊榮(讚美)

第一,因為神創造了宇宙萬物Majesty of Creation,神的創造是值得我們稱頌,我把它稱作「創造的尊榮」。我們是用讚美到神的面前來稱讚祂創造的尊榮,我們今天也要試著用一首詩歌來體會,聖經是這樣寫的:「每逢四活物將榮耀、尊貴、感謝歸給那坐在寶座上、活到永永遠遠者的時候,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9~11)有一個作詩的人就把這段話寫成一首詩歌:

「主你配得,主你配得,主你配得讚美,配得榮耀,榮耀和尊貴,榮耀尊貴和權柄,因為你曾創造萬物你所創造,一切萬物是你所創造,照你聖旨意,萬物被創造,主你配得讚美。」

其實這樣的敬拜,不需要到禮拜天、到禮拜堂才可以敬拜,也不需要到風景名勝區才可以進入敬拜,求神給我們一個會欣賞的眼光,只要有一顆能夠欣賞在我們周遭,神創造的大自然的心,一朵小花,一隻螞蟻,你就可以進入敬拜的心境,說:「神我讚美你,創造了這麼漂亮的宇宙…」,這就是敬拜,這是永恆敬拜的第一個內容。

2.救贖的奧秘(感謝)

對基督徒來講,神除了創造以外,祂還有一個作為是值得我們感謝的,這個叫作「救贖的奧秘」Mystery of Salvation。神除了創造我們之外,祂還把我們從罪惡中救出來,這個是羔羊,又是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是用感謝到祂的面前來,這是啟示錄第五章講的第二個敬拜的內容,聖經說:「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啟5:11~13)這個羔羊就是被殺的羔羊,就是為我們犧牲的主耶穌基督,所以我們說,我們敬拜的重點應該是我們的主,祂是救贖我們的,這是救贖的恩典,我們用感謝來敬拜。現在我們要唱一首以羔羊為敬拜對象的詩歌:

「坐在寶座上聖潔羔羊,我們俯伏敬拜你,昔在今在以後永在,惟有你是全能真神,坐在寶座上尊貴羔羊,我們俯伏敬拜你,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你直到永遠,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惟有你配得敬拜和尊崇,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我們高舉你聖名直到永遠。」

敬拜的操練

1.恭敬等候聖靈降臨

每一天、每個主日希望我們能夠進入敬拜,是需要有一些操練,其中第一個操練是禮拜六開始做,禮拜六不能看連續劇看太晚,因為禮拜天會爬不起來,所以要操練,生活的操練是跟敬拜有關係。明天一大早我要到教會敬拜上帝,今天晚上我就要早一點上床睡覺,明天才有精神去敬拜上帝,我們第一堂是8:30敬拜,所以我們應該8:25就到聖殿,你要敬拜上帝,早幾分鐘來做什麼?就是預備你的心安靜,今天早上早到的人,會看到有一張slide投影片的內容,就是我們要安靜聽聽那個沒有聲音的聲音Voice of Silence,這樣你把你的心靈預備好了,真的開始敬拜的時候,你就很容易進入靈的裡面,如果匆匆忙忙才來,浮動的心要怎麼敬拜呢?當然有困難。敬拜首先要恭敬等候聖靈降臨,如果聖靈不來,你就沒有敬拜,因為敬拜要用心靈和誠實,所以我們提早花個幾分鐘,默禱:「聖靈請你來,在我心裡面感動我,讓我今天能進入真實的敬拜。」所以這是安靜等候,「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詩130:5)等候就是早一點來才能等候,否則人家都開始敬拜了你沒得等,這是敬拜的預備。

2.口唱心和讚美神

第二個是唱詩歌,唱詩歌是很重要的,「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5:19)我們第一堂沒有詩班,第二堂的詩班我希望他們練習的是,詩班與會眾一起合唱,一起真正的進入唱詩歌的敬拜,這裡有一首詩歌,我來試著唱詩班的部分,你們唱主調的部分,看看敬拜的感覺怎麼樣?這是一首可以合起來唱的詩歌:

「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耶穌是誰,祂是晨星燦爛光華,祂是谷中百合花,千萬人中祂最美好,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人人都應該知道耶穌是誰。」

不知道你有沒有體會到,兩邊的人唱不一樣的音階,可是卻能夠感覺到是一體的敬拜,這就是口唱心和的意思,就是詩班與會友一起進到唱詩讚美的敬拜。

3.傾心吐意禱告主

在敬拜的當中會有禱告,禱告的重點是「傾心吐意」這四個字,不管你心裡面帶有多少愁苦、多少歡樂,在神的面前就傾訴出來,我們的禱告一向都是司會帶領我們作「公禱」,也許以後我會鼓勵司會在公禱以前,給大家兩分鐘讓每個人自己跟神禱告,我相信每一個到禮拜堂作禮拜的人,都帶著不一樣的內心感動要禱告,司會沒有辦法知道每一個人,最近有什麼事情要感謝或是要跟神苦訴的,讓我們在神面前能夠把心中的問題傾訴出來,然後司會再帶我們作公禱。記不記得我每次在講道完,都會給大家幾分鐘作自己的禱告,我們來敬拜不是坐在那邊看司會表演、牧師表演,我們是進到神裡面,在唱詩歌、在禱告時,我們都進入到那樣的敬拜裡面。聖經裡有一個婦人,禱告到被挨罵,因為她禱告的太傾心吐意了,她是因為不孕症,所以她很痛苦,每次到聖殿敬拜的時候,她都在神面前哭訴,哭到一個程度,祭司對她說:「婦人,禮拜都結束了你還在哭,是不是早上喝酒喝太多了?」結果這位婦人哈拿就回答說:「主啊,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撒上1:15)神就垂聽她的禱告,這是在神面前傾心吐意的禱告。

4.甘心領受主話語

作禮拜理當就要聽牧師講道,我們要領受神的話,「(庇哩亞)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11:17)重點是「甘心領受」的態度,甘心領受不等於照單全收,不是牧師所有講的話你都要同意,但是你要抱著甘心領受的心,而不是坐在那邊指責來挑剔去,若是抱持這種態度,那就什麼也聽不到,應該抱著說:「神啊,也許牧師今天講的話裡面,有一句話我可以學習。」這個態度就是敬拜的態度,甘心領受,回去再去整理反芻。

5.奉獻回應神恩典

耶穌看見一位窮人,大家在奉獻時她不敢去,因為她太窮了,只剩下兩分錢,(我們現在的奉獻袋是絨布做的,放紙鈔或銅板都沒有聲音,那時候猶太人的奉獻箱是木頭製的,錢放下去會有「叩嘍,叩嘍」的聲音。)有錢人在奉獻時「叩嘍叩嘍~叩嘍~」,不得了一定奉獻很多錢,而窮寡婦等到大家都走了,她才偷偷的去奉獻,「叩……叩……」兩聲,耶穌聽到了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因為眾人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捐項裡,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他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路21:3~4)這是真誠的奉獻,上帝看的是比例,所以簡單的講,奉獻不要跟別人比,你自己知道,神給你恩典有多少,你願意拿多少來到神的面前,這是你的決定。

6.奉差遣服侍世界

最後一個就是敬拜到結束時,你會向神說:「我從這裡離開後,能做什麼?有什麼我要改變嗎?神要我做什麼?」以賽亞在敬拜以後,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以賽亞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你要我做什麼事,我願意去做,當我們的敬拜是以這樣結束的時候,這個敬拜就從禮拜天帶到禮拜一去了,因為我帶著「回去以後能做什麼」的心。
當這個「做什麼」成為你敬拜的結束時,你就不是只有一週敬拜一個小時,而是這一個小時會帶入一週的生活,那樣的敬拜就是整個生命的敬拜,不是只有一個小時的敬拜,而是羅馬書十二章1~2節所講的敬拜:「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願我們每個人在每主日敬拜後向神說:「神啊,我能做什麼?」學習真正的敬拜,將敬拜融入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