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25

[講道集] 啟示錄系列(十二)敬拜創造主(Worship Creator)


講道內容 :啟示錄系列(十二) 敬拜創造主(Worship Creator)
經文:啟示錄四章:6c-11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二年八月十二日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十二) 敬拜創造主 (華/台)


Ⅰ、引言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功課就是「敬拜」。這陣子,林書豪(Jeremy Lin)與堤博(Tim Tebow)吸引了全世界人們的目光,他們不僅是許多年輕人崇拜的對象也備受尊敬;這兩位明星球員都是願意公開表達信仰的基督徒,並且全心全意向世人活出美好的生命見證。那我們對他們又有何了解呢?

1.運動

林書豪在NBA打籃球,成名於NBA的紐約尼克隊(New York Knicks),是位優秀的控球後衛(point guard);堤博是著名的橄欖球四分衛(quarterback),早在佛羅里達州利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橄欖球校隊時就揚名。

2.種族

林書豪是出生在美國洛杉磯的台裔華人,家族的故鄉在彰化縣北斗鎮;堤博為出生在菲律賓Makati的美裔白人第三代,父親是位宣教士,中學時的堤博即隨父親的宣道團隊在菲律賓的中、小學佈道。

3.挑戰

林書豪遭遇到的困難是種族歧視,身為黃種人,在籃球場上原沒人看好他;堤博則是在宗教信仰上遭受排擠,他與其他橄欖球員一樣,喜歡在上場前把眼睛下面塗黑,特別的是,他會再用白字寫上不同聖經經文的出處(例,John 3:16),好讓攝影機照到他時,觀眾有機會可以認識上帝的話語。但因他這麼做,世界的橄欖球賽有了一條新規定:「球員臉上只可塗色,不可以寫字」。這條款,就叫Tebow Law。所以,堤博不再於臉上寫字,但每次開球前,他一定會不顧旁人眼光,在球場中單膝跪下禱告。

4.夢想

有人問這兩位明星什麼是他們今生最想做的事,林書豪回答,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一位牧師;堤博則說,他禱告自己能做「年輕人的好榜樣(a role model)」,特別是生活的見證。堤博說,球賽的輸贏人們很快就會遺忘了,但若能影響一個年輕人,那是一輩子的事,這遠比打球輸或贏重要,而現在,球場上的表現,是他吸引年輕人注意的關鍵。

林書豪跟堤博不只抓住世人的目光,甚至在字典上出現了專屬於他們的字:Linsanity(林書豪狂熱)與Tebowing(Tebow式的屈膝禱告)。上帝使他們在體育的表現大有成就,而他們也極其辛勤地操練自己,並把這一切的成果都拿到上帝面前來榮耀他,這就是真正敬拜的表現。

5.創造敬拜主

經文裡說四活物「晝夜不停地敬拜」(啟4:8),所以敬拜不應該是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行為而已,或只是到教會唱詩、聽道,這不算真正的敬拜。真正的敬拜是一種生命的態度(attitude),是用生命來敬拜,是在一生中把最好的活出來以榮耀上帝,。一個人的一生都能榮耀上帝,這就是敬拜,他就是個敬虔的人。

為了幫助我們了解、想像約翰在啟示錄所看到的景象,一起來看段有關敬拜的動畫影片:

在寶座中間,以及在寶座周圍,有四個活物;每一個活物都有六個翅膀,前面與後面都長滿了眼睛;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牛犢,第三個有人的臉,第四個像飛鷹。寶座前面有一個玻璃海如同水晶,寶座前面還有七盞燃燒的火燈,圍繞著寶座。有二十四個寶座,上面坐著二十四位長老,四活物晝以繼夜的將榮耀、尊貴、感謝歸給上帝說:「聖哉!聖哉!聖哉!全能的主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者」。當他們如此說時,這二十四位長老就俯在那位坐在寶座者的面前,並且將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主,你是配得接受榮耀、尊貴與權能,因為你曾創造萬物,照你的旨意,他們被創造且存在」。

Ⅱ、四活物的敬拜

首先,約翰看到天上有個寶座,並「有一位坐在寶座上的」,這代表上帝統管、並要審判這個世界。寶座上發出兩個極明亮的光,一道是白光,這榮光如同碧玉石、鑽石般剔透,代表著上帝的聖潔與榮耀;另一道如同紅寶石般的紅光,代表上帝的忌邪與公義。在上帝的聖潔、榮耀、忌邪、公義之外,有一圈如綠寶石般的虹,代表上帝的慈愛與信實,這虹包覆著這兩道白紅光於其內,這樣的畫面充分將上帝的本質與本性表達出來。

1.最接近寶座

接著,有四個會飛的「活物(Living Creatures)」。聖經這麼寫:「寶座中」和「寶座周圍」有四個活物(啟4:6)──他們可以繞在寶座周圍,也可以從寶座中穿越,所以他們是受造物中最接近上帝的。

約翰所看到的四個活物各有不同的臉孔: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牛犢,第三個臉面像人,第四個像飛鷹(啟4:7)。啟示錄在此的描述令人聯想到以西結書的記載:「又從其中顯出四個活物的形像來。他們的形狀是這樣:有人的形像,…至於臉的形像:前面各有人的臉,右面各有獅子的臉,左面各有牛的臉,後面各有鷹的臉。」(結1:5, 10)當時,以西結看到的是四個活物、每個都有四個不同的臉;約翰所見的四活物各有六個翅膀,以西結看到的則是各有四個翅膀(結1:6);約翰看的身體都是眼睛,而以西結所見的四個活物各有輪圈住,輪的周圍都是眼睛。雖然,以西結與約翰所見不完全相同,但是有關聯的。

先知以西結說:「這是我在迦巴魯河邊所見、以色列上帝榮耀以下的活物,我就知道他們是基路伯。」(結10:20)先知認出那些活物為基路伯(Cherubim),是位上帝的寶座旁邊、最接近上帝的四位天使。

2.敬拜讚美團

約翰看到這些天使不停地敬拜上帝,他們大聲稱頌出上帝的聖潔、永存跟權能。「他們晝夜不住的說:聖哉!聖哉!聖哉!主神世昔在、今在、以後永遠在的全能者。」 (啟4:8)以賽亞亦看過有六個翅膀的活物,他稱之為「撒拉弗(Seraphim)」,他們「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賽6:3)

至此,最高位的天使共有兩種,但是約翰在異象中所看到的像是「基路伯」與「撒拉弗」的混合體,這是第三種天使,與前兩者為同等級,皆為最接近上帝的天使,而他們所做的主要動作是「敬拜上帝」。

有畫家試著畫出這活物的樣子:六個翅膀、一對遮臉、一對遮腳、一對飛翔。「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賽6:2)。解經對此段說法:「翅膀遮臉是因在上帝面前,不敢直視他的榮耀;翅膀遮腳因上帝是聖潔的,所以在他面前要小心自己的行為;另外一對翅膀用來飛翔,好認真去做上帝所吩咐的事」。敬拜上帝也是如此,要有敬虔的態度,並且上帝要我們做什麼,就要快快去做。

3.上帝乃至聖

異象中,這些天使對上帝的敬拜首先就呼喊:「聖哉!聖哉!聖哉!」(啟4:8d)聖哉希伯來原文作קדוש(Kadosh),代表神的榮耀,連續使用三次代表是最高級,即是在稱頌上帝的「至聖」。

4.上帝的永恆

天使們接著稱頌:「他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啟4:8e),道出了上帝的超越時間性、他是從亙古到永恆的存在。

摩西曾問上帝的名,上帝回答:「我就是我。(I am Who I am.)」即「我是存在者」,照希伯來文的文法,可翻譯成 I will be Who I will be.,即上帝是自我存在,永遠存在的。「永在」的原文ahyh(Ehyeh)表示尊貴──永遠存在之上帝的尊貴超乎被造物的我們。

5.上帝擁權能

上帝也是「全能者(El Shaddai)」。全能者的原文為אל שדים,意思是「我能滿足你所有需要、解決所有的問題,我什麼事都能做,是值得信靠、你不必害怕」。亞伯拉罕到九十九歲都沒有孩子,他害怕自己沒有希望了,上帝便對他說:「我是El Shaddai。」

宇宙萬物的存在是因為有一位El Shaddai的上帝,他有能力創造整個宇宙。人們今日所以敬拜,是因權能的上帝定意造我們,而在他的權能面前,我們應當感謝。所以,天使如是歌頌,乃為把「榮耀、尊貴、感謝」都獻給上帝。天使的敬拜反映出了上帝的本性,以及上帝跟我們的關係,其中直接的關係則為他的權能,這權能也是讓他創造了這個宇宙。

III、二十四位長老的敬拜(The Worship of the Twenty-Four Elders)

1.上帝選民代表

接著是二十四位長老的敬拜,他們在讚美詩歌中也對上帝說:「你是創造者,因為你的創造,我們今天才存在。」

「寶座的周圍又有二十四個座位;其上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身穿白衣,頭上戴著金冠冕。」(啟4:4)關於「二十四」,在啟示錄第二十一章中對新耶路撒冷的描寫:「有高大的牆,有十二個門,門上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又寫著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啟21:12, 14)十二個根基、十二道門,加起來是二十四,而以色列的十二個兒子以及耶穌十二使徒的名字分別代表著「舊約的選民」與「新約的選民」,因此,以這二十四位長老為全人類中蒙上帝救贖者的代表——所有蒙恩、得救的人就圍繞在寶座的周圍。

2.俯伏寶座面前

在歌頌讚美之前,長老們敬拜的第一個動作是「俯伏」。但基督徒一般在禮拜堂裡受限於座位,很難「俯伏」。在所有宗教信仰的群體中,最深諳俯伏這個動作的就非穆斯林莫屬了。他們在敬拜的時間到時,便會將頭巾取下、在地上鋪好,對準了朝拜方向就五體投地俯伏敬拜。俯伏,代表對敬拜對象最高的敬意,這屬於肢體的崇拜。

當我們敬畏的對象臨近時,我們可能會不自覺地站起來,表現出一種打從心裡的尊敬,由此可見,我們可以透過身體的表現來敬拜。「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詩95:6)有人稱耶穌的弟弟為「駱駝膝蓋」,因為他長期跪著禱告以致膝蓋長繭,彷若駱駝的大膝蓋般;而膝蓋跪下禱告是一種肢體的敬拜,在上帝面前表達最高敬意的一種方式;俯伏也是敬拜方式之一,代表我們在上帝面前的謙卑。

3.獻上黃金冠冕

約翰所見的每位長老都戴著金色的冠冕,並在俯伏時將自己的金冠冕拿下來放在上帝寶座的前面,這樣的動作表現出奉獻的意義。而真正的奉獻是一種態度,當上帝賜下恩典,而人領受恩典、充分發揮而有果效時,能把這一切完全拿到上帝面前,向他稱謝說:上帝,謝謝你!是你給了我機會、環境,讓我能努力,使我能成就了如此的事。從林書豪跟堤博的身上我們便得以一窺這樣的態度,就好比二十四個長老在俯伏以外,亦把自己高貴、華麗的黃金冠冕──他們最高的成就──擺在上帝寶座前(啟4:10b)。詩篇記載:「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詩115:1)這句是說要以感恩的態度,將我們所有一生最高的成就放在上帝的面前。

4.我們的主上帝

二十四位長老讚美的第一句話是:「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啟4:11ab)「我的」,代表與上帝關係的肯定,這是很個人、很直接的關係。雅各在逃難到伯特利時十分落魄、不知該如何是好、耶和華在天梯上向他顯現時,雅各做了這麼一個禱告:「雅各許願說:『上帝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上帝。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上帝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創28:20-22)因此,別小看「我的」這兩字,這裡的這個字代表著雅各於上帝面前嚴肅的宣告,那是個開始認識上帝的時刻,這位上帝不再只是「父親的上帝」,而是「我的上帝」。

這也是所有生長在基督教家庭的孩子特別需要面對的問題:上帝何時才能成為「自己」的上帝,而不再只是父母親的上帝,不論其雙親的服侍為何,甚或是牧師!當時,雅各做這個禱告時上帝還不是「他的上帝」,於是他做了這個信仰的實驗。我個人在高二時曾做了這個實驗,結果實驗成功,因而我成為了基督徒,甚至現在成了牧師。鼓勵大家也勇敢做雅各這樣的禱告,在還不確定上帝是你的上帝時,向他認真表明你要認識他、你的需要及困難、你想讓自己有機會以他為你個人的上帝,並且跟他有最親近的歸屬關係。

5.上帝配得榮耀

接下來,長老們與天使們發出同樣的稱讚。

首先是「榮耀」。「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賽6:3)有位神學家對這句經文做了很好的解釋,意思是:聖潔是上帝的本質,當我們發現上帝是聖潔的時候,上帝的榮耀便顯現,「聖潔的外顯」才叫榮耀。儘管上帝聖潔,若我們無法感受,「榮耀」就不具意義,上帝的聖潔就只能是他的本質。比喻來說,若沒有一個平台讓大家看到林書豪的球技與表現,他再會打球也只是他個人的事,與我們毫無關係及意義。榮耀可以解說為才華的被看見與認定,有人因讚賞起而鼓掌之時,榮耀才會顯現。

如同以賽亞在聖殿看到的天使,他們大聲呼喊出「聖哉!聖哉!聖哉!」上帝的聖潔被呼喊出來時,他的榮光就充滿全地。所以「榮耀與否」就在於受造物的心與口是否能稱頌、表達出來。我們的生活若能將上帝的聖潔表達出來,上帝就得到他的榮耀,否則,上帝是完全聖潔,但無人知曉。

大部份的人之所以會成為基督徒,是因為發現其周圍的人群中有基督徒活出不一樣的生活樣式,與常人有所分別。這些不一樣就是聖潔的表達,因聖潔就是分別為聖。這樣的分別讓人從心裡面羨慕,就榮耀了上帝。榮耀是聖潔的外顯。

6.上帝配得尊貴

再來談「尊貴」。尊貴就是高過、超越我們。大部份的人向上帝表示敬拜時會有「往上」的動作,例如舉手,代表神是在我們的「上面」,是超乎我們的。「因為你耶和華至高,超乎全地;你被尊崇,遠超萬神之上。」(詩97:9)

7.上帝配得權柄

上帝的「權柄」也被頌讚。權柄指的就是上帝的能力、權威,他有能力做所有的事情。「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賽46:10)

8.上帝創造萬有

創造即是上帝的權能、權柄、智慧的彰顯。他可以管理這個宇宙,當然也可以管理我們的生命,他是我們所有存在的來源。「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1:1) 「因為你創造了萬物。」(啟4:11d)

9.上帝扶持萬有

上帝不只創造,他還「扶持」,「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4:11d)這節經文的英文及閩南語翻譯比漢語和合本更能表達其意境。該句英文為because of Your will they existed, and were created. 此句有兩個動作,一個是existed(存活),另一個為were created(被創造),因為你的旨意,所以萬物被創造,並且得以被存留。因此,上帝在此做兩件事,一是讓萬物從無到有,二是使受造物除了擁有存在,更還能繼續「存留」,上帝一直都繼續著這樣的工作。千萬別以為所謂的創造是上帝做了個開始便放下不管。上帝繼續地照顧,使受造物能好好存留、存活,這是另一種的創造,即是上帝以全能的手所進行的「扶持」、「托住」。耶穌的降生為人就是最好的例證,「他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相,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來1:3)

我們在上帝面前俯伏、奉獻、親近他,認識他的榮耀、尊貴、權柄;他用他的權柄讓我們有開始,並且繼續地生存,這不只是他的創造,也是他的信實、智慧的表現。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天堂永恆的敬拜

不知各位每個禮拜來教會敬拜一個小時,是享受呢?還是忍受?是開心前往?或是不得不去?然而,將來在天堂時不是一週一小時的敬拜,而是一週七日、從早到晚不停歇。然而,敬拜是可以期待與享受的嗎?若以林書豪作為例子來比喻,假設有人送你一張林書豪來台打球的入場卷,你會很期待且很高興。當你看懂、欣賞他的球技時,就希望他可以一直上場打球,好讓你繼續的觀賞與享受,這種欣賞的感覺與期待過程就是真正的「享受」。反之,若我們敬拜需要「忍受」時,也就是尚未察覺到上帝美好之處!基督徒若只是來聚會、聽牧師信息講得好不好、詩班唱得好不好,那根本就不是敬拜。敬拜的對象是上帝,到聖殿來就是要敬拜他。對上帝欣賞,敬拜就是享受,若是將自己目光放錯了對象,就無法享受敬拜。四活物是不分晝夜、不停地享受敬拜,「四活物各有六個翅膀,遍體內外都滿的眼睛。他們晝夜不住地說:聖哉!聖哉!聖哉!主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4:8)那二十四位長老也是如此,「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寶座的面虔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啟4:10) 若你現在的敬拜尚未享受其中、而是在忍受,那就要擔心將來到天堂是二十四小時的敬拜,屆時該怎麼辦呢?「他們都是在享受著敬拜。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敬默。」(哈2:20)求神調整我們,從現在起就是享受,不是忍受。

2.禱告讚美沒講道

在天上的敬拜沒有講道,也沒有任何一位牧師有資格在天堂講道,這是聖經講的。我們現在的禮拜主軸有詩班唱詩歌(Praise)、禱告(Prayer)、講道(Preach);但是在天堂敬拜只剩下唱詩歌與禱告:「四活物各有六個翅膀,遍體內外都滿了眼睛。他們晝夜不住的說:聖哉!聖哉!聖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4:8) 「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啓5:8) 這兩樣敬拜:一個是琴,用來讚美敬拜;一個是香,就是眾人的禱告。保羅也說「講道」將來是歸於無有的,「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林前13:8-10)

3.黃金冠冕獻神前

馬利亞跟保羅為了上帝給他們的恩典格外地辛苦操練,堤博與林書豪都也是一樣;曾看過林書豪籃球操練影片,是極為辛苦!球賽時的光鮮亮麗、在球場上快速跑來跑去的背後,是流汗操練出來的。

馬利亞因順服上帝而生下了耶穌,卻是一生都會有人在她背後指指點點,還得受極大的痛苦,看著自己的兒子被釘死於十字架。上帝給保羅特別的恩典,他卻說自己格外地勞苦,但這些勞苦地背後都是上帝極大的恩典。「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啟4:10)馬利亞說:「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路1:48-49)保羅說:「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與我同在。」(林前15:10)他們都把一生的成就歸於上帝的恩典。

4.上帝是配得敬拜

關於敬拜的方向有兩個重點,一是上帝的本性,一是上帝的作為。

「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炳的。」(啟4:11)「配得」的英文是worthy,敬拜是worship。We worship what we think is worthy. 對覺得有價值、值得尊敬的東西所表現的態度,就是敬拜。「這代要對那代頌讚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我要默念你威嚴的尊榮和你奇妙的作為。人要傳說你可畏之事的能力;我也要傳揚你的大德。」(詩145:4-6)「要因他大能的作為讚美他,按著他極美的大德讚美他!」(詩150:2)當中,極美的大德(attributes)、大能的作為(activities),前者是上帝的本性(personality),後者是他所做的事情(performance),這兩個都可以讓我們因而敬拜,並上帝的美德與作為不斷地、同時地在彰顯、發生。所以今天舉例的兩位傑出運動人士,除了有超越的球技令人激賞外,他們的品格更獲得眾人的尊敬。

上帝的創造顯出他的智慧;他的救贖顯出他的慈愛;他的審判顯出他的公義;他的大能顯出他的美德。

V、結論:主你配得

今天的信息可以透過詩篇這麼歸納:

首先,若你感覺到上帝是配得尊敬,人邀你到教會,你便會覺得歡喜、會渴望朝見上帝。「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詩122:1)

接下來「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詩63:2)你會想要欣賞、讚美上帝。最後,會不想離開上帝、想要永遠享受與他的親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23:6)簡言之,真正的敬拜,是渴望朝見上帝,朝見時會欣賞讚美上帝,然後會希望永遠跟上帝親近。

禱告

主,感謝你讓我們明白在永恆的天堂,最接近你的天使是晝夜不停地敬拜。我們在世上的時候有許多機會與弟兄姊妹一同敬拜你,但是主,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現在的敬拜比起將來在天上的敬拜是有限中的有限。求主幫助我們有正確的態度、感覺,好讓我們在這世上的時候就可以學習真實的敬拜。讓我們打開心裡的眼睛看見你的榮美,讓我們的敬拜成為生活的態度,而不只是每個禮拜幾個小時聚集唱詩聽道而已。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要成為一個敬拜,求主祝福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二, 8月 21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十三) 羔羊拿書卷 (台)




【講道大綱】
聖經:啟示錄5:1-7

I. 引言: Lamb Takes Scroll

II. 坐寶座者右手的書卷    (The Scroll)

1.坐寶座者右手有書卷  (啟5:1a;詩118:16;但7:10ef)

2.裡外寫字用七印封嚴  (啟5:1bc;賽14:26;但12:8-9)

3.大力天使誰配開書卷  (啟5:2;路1:26;但9:21, 24)

4.無配開書卷約翰大哭  (啟5:4;路19:41,44;啟6:10)

III. 獅子與羔羊 (Lion And Lamb)

1. 猶大獅王 (啟5:5d;創49:8-10)

2. 大衛之根 (啟5:5e;賽11:1-4)

3. 他已得勝 (啟5:6f;西2:15)

4. 被殺羔羊  (啟5:6c;出12:6,7,13)

5. 羔羊站立 (啟5:6b;啟1:18)

6. 羔羊七角 (啟5:6d;詩18:2)

7. 羔羊七眼 (啟5:6d;箴15:3)

8. 寶座右邊 (啟5:7a 彼前3:22)

9. 拿了書卷 (啟5:7b;太28:18)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上帝全能掌管宇宙  (啟5:1a;賽62:8;賽40:10)

2.宇宙結局神的奧秘  (啟5:1bc;但12:9;太24:3,36)

3.所有被造沒有配得  (啟5:3;創11:4,8;路4:5-7)

4.猶大獅子被殺羔羊  (啟5:5c,5:6bc;何5:14;賽53:6-7)

V. 結論:

信靠羔羊的寶血  免於獅王的審判  (彼前1:18-19; 啟20:12)

【默想】

1.坐寶座者右手握書卷有何意義?

2.為何被殺羔羊配得展開那書卷?

3.猶大獅王與被殺羔羊有何關係?

【金句】

你們知道,你們得以從祖傳的敗壞中釋放出來是付上了甚麼代價的。並不是那些會失掉價值的東西,好像金子銀子,而是憑著基督所流寶貴的血,就像那無瑕疵無污點的羔羊的血。

--彼前1:18-19

星期日, 8月 19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十三) 羔羊拿書卷 (華)



【講道大綱】
聖經:啟示錄5:1-7

I. 引言: Lamb Takes Scroll

II. 坐寶座者右手的書卷    (The Scroll)

1.坐寶座者右手有書卷  (啟5:1a;詩118:16;但7:10ef)

2.裡外寫字用七印封嚴  (啟5:1bc;賽14:26;但12:8-9)

3.大力天使誰配開書卷  (啟5:2;路1:26;但9:21, 24)

4.無配開書卷約翰大哭  (啟5:4;路19:41,44;啟6:10)

III. 獅子與羔羊 (Lion And Lamb)

1. 猶大獅王 (啟5:5d;創49:8-10)

2. 大衛之根 (啟5:5e;賽11:1-4)

3. 他已得勝 (啟5:6f;西2:15)

4. 被殺羔羊  (啟5:6c;出12:6,7,13)

5. 羔羊站立 (啟5:6b;啟1:18)

6. 羔羊七角 (啟5:6d;詩18:2)

7. 羔羊七眼 (啟5:6d;箴15:3)

8. 寶座右邊 (啟5:7a 彼前3:22)

9. 拿了書卷 (啟5:7b;太28:18)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上帝全能掌管宇宙  (啟5:1a;賽62:8;賽40:10)

2.宇宙結局神的奧秘  (啟5:1bc;但12:9;太24:3,36)

3.所有被造沒有配得  (啟5:3;創11:4,8;路4:5-7)

4.猶大獅子被殺羔羊  (啟5:5c,5:6bc;何5:14;賽53:6-7)

V. 結論:

信靠羔羊的寶血  免於獅王的審判  (彼前1:18-19; 啟20:12)

【默想】

1.坐寶座者右手握書卷有何意義?

2.為何被殺羔羊配得展開那書卷?

3.猶大獅王與被殺羔羊有何關係?

【金句】

你們知道,你們得以從祖傳的敗壞中釋放出來是付上了甚麼代價的。並不是那些會失掉價值的東西,好像金子銀子,而是憑著基督所流寶貴的血,就像那無瑕疵無污點的羔羊的血。

--彼前1:18-19


星期六, 8月 18

[牧函] 獅王與羔羊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有關上帝特性的描述,我們常常會看到似乎是矛盾的特性(paradoxical attributes)。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上帝的赦免恩典與審判公義(forgiving grace vs. judgment justice)。 “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 (詩103:17) 當聖子耶穌基督降生為人時,這種似乎矛盾的現象,就更多了。上帝是沒有身體的。(約4:24; 路24:39) 但是,主耶穌是具有血肉之軀 (來2:14),和我們完全一樣,甚至在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之後,還是具有復活之後的身體 (林前15:44)。上帝是永遠不死的,主耶穌卻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上帝是超乎萬有之上的 (transcendent),主耶穌卻是住在我們的中間 (imminent)。

啟示錄第四章,使徒約翰被聖靈提到天上,看見一個寶座以及坐在寶座上的,約翰無法描述坐在寶座上帝的形像,只能用碧玉石所發出的白光來象徵上帝的聖潔榮耀,紅寶石所發出的紅光來象徵上帝的忌邪公義,像綠寶石顏色一樣的彩虹將寶座圍繞,象徵上帝的慈愛信實。在寶座的四圍,有像基路伯與撒拉弗 (cherubim and seraphim) 一樣的四活物穿梭飛翔,晝夜不停唱聖哉聖哉聖哉,帶領在天上永恆的敬拜。在四活物之外,有二十四個寶座,上面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象徵新舊約的十二支派與十二使徒,代表全世界蒙恩得救的人們。寶座下方有像藍寶石的玻璃海,象徵造物主與被造者之間無法跨越的鴻溝,顯出上帝的超然與尊貴。從寶座發出閃電、雷轟,象徵上帝的權能審判。

啟示錄第五章,使徒約翰注意到在坐寶座者的右手有一書卷,裡外寫滿了字,被七印所封閉。這個書卷象徵上帝對於宇宙萬物歷史與終局的旨意與計劃。當天使加百列 (Gabriel,意思是上帝的大能者) 在天上、地上、地下都尋找不到有任何一位配得打開、閱讀並執行上帝對於宇宙萬物終局的旨意與計劃時,使徒約翰急得嚎啕大哭,有一位長老好意的走過來,安慰使徒約翰說,不要著急,猶大支派的獅子、大衛經得勝,配得打開書卷。使徒約翰聽到這個好消息,喜出望外,再注意觀看,他看到的,卻是在寶座、四活物、二十四位長老之間,有羔羊站立,身上有被殺過的記號,有七角七眼。這隻相貌怪異的羔羊就走到寶座的右邊,從坐寶座者的右手中,拿過那個書卷。


使徒約翰期待的是猶大獅王,看到的卻是被殺羔羊。這也是一個有關主耶穌似乎是矛盾的描述。獅子是萬獸之王,是擁有權柄能力的,是可以將任何動物都撕裂殺滅的。羔羊卻是溫柔謙卑的,是很容易被其他肉食動物撕獵殺滅的。這兩個象徵是代表主耶穌的兩個特徵。當主耶穌第一次降生世上時,他成為馬利亞未婚懷孕所生出的嬰孩,他的一生柔和謙卑,到處醫病趕鬼宣道,成為奴僕的樣式為學生洗腳,被審判時默不作聲,完全順服上帝的旨意,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施洗約翰看見主耶穌時,向門徒說,看哪!神的羔羊,背負世人罪孽的 (約1:29)。當主耶穌第二次再臨世上時,他將帶著天上的眾天使降臨,他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對這個不接受他救贖恩典的世界,他要進行公義的審判。這是猶大支派獅王的角色。

盼望我們都願意用信心來接受羔羊寶血洗清我們的罪惡,我們在主耶穌再臨時,就不會面臨主耶穌像猶大支派獅王一樣帶來的公義審判。


[講道集] 啟示錄系列(十一)天上寶座(Heaven Throne)


講道內容


啟示錄系列(十一) 天上寶座(Heaven Throne)
經文:啟示錄四章:1-6b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二年八月五日

講道影片

Ⅰ、引言:天上寶座(Heaven Throne)

約翰看到第一個異象後,耶穌要他寫信給七個教會教導他們去做不同的事情,之後,他又看到第二個異象。本篇要從這第二個異象來學習。

約翰在天上所看到的異象從字面上是不容易理解,但若在閱讀經文時,將感官的想像放入,就可以描繪出一個充滿色彩與聲響的畫面:

「此後,我觀看,見天上有門開了。我初次聽見好像吹號的聲音,對我說:『你上到這裏來,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看那坐著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又有虹圍著寶座,好像綠寶石。寶座的周圍又有二十四個座位;其上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身穿白衣,頭上戴著金冠冕。有閃電、聲音、雷轟從寶座中發出;又有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這七燈就是上帝的七靈。寶座前好像一個玻璃海,如同水晶」(啟4:1-6)

Ⅱ、啟示錄前兩個異象

第一個異象與第二個異象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1.基督在後面 vs 基督在上面

約翰第一個看到的異象,所聽到的聲音是從他背後傳過來,這代表主基督乃是站在他的背後,「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啟1:10),約翰需要回頭看,才看到那個異象;可是第二次的異象,聲音是從天上來的,耶穌不在他的後面,是在他的上面,「此後,我觀看,見天上有門開了。我初次聽見好像吹號的聲音,對我說:『你上到這裏來,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啟4:1)所以第二個異象,基督是在上面,約翰必須要抬頭才能看見那個異象。

2.約翰在拔摩 vs 約翰到天上

第一個異象,由於耶穌在約翰的後面,所以整個過程,是發生在拔摩海島上,「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分,為上帝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啟1:9);但在第二個異象時,約翰被帶離開那個島,耶穌把他帶到天上去,「此後,我觀看,見天上有門開了。我初次聽見好像吹號的聲音,對我說:『你上到這裏來,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啟4:1),所以約翰是被帶到天上去了。

3.人子燈台間 vs 父神寶座上

第一個異象中,約翰看到的是「耶穌」(人子),「站」在七個燈臺的中間,「燈臺中間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長衣,直垂到腳,胸間束著金帶」(啟1:13);但在第二個異象當中,他看到的是「父神」,「坐在」寶座上,不是站著,「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啟4:2c),他看到一個寶座,上面有一道道耀眼的白光和紅光,象徵著上帝。

4.現在發生事 vs 將來必成事

在第一個異象中,耶穌告訴他教會時代會發生的事情,是現在發生的事情,「所以你要把所看見的,和現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都寫出來」(啟1:19);第二異象告訴他的是末世的時候會發生的事情,叫做「將來必成」的事情,「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啟4:1g)。

5.教會受管教 vs 世界受審判

在第一個異象中,他看到的是教會受到基督的管教,「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那七個教會」(啟1:11);而在第二異象中是拒絕去教會的人,將來要受到上帝審判,「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6:10)因此前者是「教會受管教的異象」,後者是「世界受審判的異象」。

III、天上的寶座

在整個過程中,約翰經歷了以下過程:

1.約翰在靈裡被提天上

第一,約翰是聽到上面有聲音,這個聲音跟他說:「你上來。」他一看,就發現有一扇門打開了,然後聖靈就將他提到天上去。中文聖經雖然寫著:被聖靈「感動」,「我立刻被聖靈感動」(啟4:2a),但其實「感動」即是「動」,不只是感動,而是聖靈把他整個拉上去。在以西結書中,寫到「聖靈把我舉起來」,「於是靈將我舉起,帶我而去」(結3:14);保羅說他是被提到樂園裡,「他被提到樂園裏,聽見隱祕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林後12:4)。這段經文英文翻成in Spirit,代表約翰在靈裡面,離開三度空間,進到另一處的空間,我們沒有辦法了解究竟是連同肉體一起被帶上去,還是只有靈魂,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約翰進到靈裡,並且在天上看到另一個異象。

2.上帝坐在天上的寶座

他到了天上,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一個寶座,既然稱為寶座,那麼坐在上面的就是國王,管理整個國度。因此,約翰看見一寶座,坐在寶座上的就是上帝,「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啟4:2bc)。

詩篇記載著:「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他的權柄統管萬有」(詩103:19),因此,寶座代表統管,另外,對於不接受他管理的人,「惟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他已經為審判設擺他的寶座」(詩9:7),上帝也為審判而設立寶座。

因此,寶座有兩個意義,統管與審判:前者是對於願意接受他管理的;後者則是對於不接受他的。

3.碧玉水晶潔白與明亮

約翰再注意看,他看到寶座上坐一個他看不清楚,有著紅光與白光透出來的,他不知道如何表示,就用兩個寶石來比喻,「看那坐著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啟4:3ab),碧玉所反射的光是潔白的白光,紅寶石反射的是完全的紅光。

碧玉(jasper)是純淨、潔白的,代表上帝是完全的聖潔,「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哈1:13),對於邪惡,上帝是不能接受的。此外,白光的閃亮,在啟示錄中曾提到:「城中有上帝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啟21:11)也就是上帝的榮耀,因此,以碧玉石代表上帝的聖潔與榮耀。

4.紅寶石發光如同烈火

而紅光代表的是,對於白光所不能忍受的罪惡,所發出的憤怒。紅寶石好像烈火,「耶和華你的上帝乃是烈火,是忌邪的上帝」(申4:24),因為上帝是聖潔的,對於邪惡是不能接受的。

對於邪惡,他會憤怒,會震怒,會公義審判,「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上帝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2:5),這就是紅寶石(sardius),代表的是聖潔的上帝,對邪惡會給予「公義的審判」。

5.綠寶石虹環繞神寶座

這樣的上帝,外面卻圍繞著像是綠寶石一樣的彩虹,把白光和紅光圈起來。所以約翰看到的第三件事物,是綠寶石一樣的虹,環繞著寶座,「又有虹圍著寶座,好像綠寶石」(啟4:3cd)。

這個充滿紅光與白光的寶座,被一個綠寶石一樣的彩虹圈起來。聽到彩虹,會令人想起,當年挪亞歷經洪水之後,上帝設了一道彩虹,提醒他以後要消滅人類的時候,一看到彩虹,就決定原諒人類,所以這個彩虹代表的是一個「饒恕」,是一個「恩典」,「虹必現在雲彩中,我看見,就要記念我與地上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約」(創9:16)。而且這個彩虹不是一個弧,而是一個圓,代表上帝的恩典,把上帝的公義圈在裡面。這綠色的虹,圍繞著紅色的寶座,把公義圈起來。也就是說上帝除了公義以外,也有「恩典」與「憐憫」,這是多麼地安慰人。

而在以西結書中也說:「下雨的日子,雲中虹的形狀怎樣,周圍光輝的形狀也是怎樣。這就是耶和華榮耀的形像。我一看見就俯伏在地,又聽見一位說話的聲音」(結1:28),那虹是耶和華榮耀恩典的形像。

所以,綠寶石(emerald)代表的是上帝的恩慈。約翰所看到的上帝形像,是統管宇宙的,會審判宇宙,他是聖潔的、是公義的,但是同時他也是充滿恩典與信實的上帝。

6.二四白衣長老戴金冠

接著,在這個周邊,他發現有二十四個長老,穿著白衣,戴著金冠冕,坐在寶座上,繞著上帝的周圍。

有眾多學者討論這二十四位長老,究竟是人類,還是天使,是來自新約,還是舊約。我自己的感動是,在啟示錄第二章與第三章中記載,上帝應許教會,如果你們得勝的話,我會給你們白衣穿,給你們冠冕戴,並且給予你一個寶座坐。所以,我認為這裡所指的是啟示錄第二章第三章所寫的得勝的教會,上帝用二十四個長老來代表。

這二十四位長老不只穿白衣,戴金冠,還坐寶座上,圍繞在上帝的周圍「寶座的周圍又有二十四個座位;其上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身穿白衣,頭上戴著金冠冕」(啟4:4),我們中文不好意思翻寶座,只翻「座位」,其實這個字與寶座完全一樣,都是throne。

所以上帝對士每拿教會說:「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2:10),在第三章說:「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啟3:5),以及:「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啟3:21)。因此,坐寶座,穿白衣,戴金冠,是上帝賜給人們很大的恩典,那些願意悔改,歸向耶穌基督的人,將來可以圍坐在上帝的周圍。於此,我們看到的是上帝的恩典與信實。

7.從寶座發出雷轟閃電

但並非所有的人都願意悔改、歸向基督,有的人依然反對耶穌,反對上帝,對這些人而言,寶座就不是一個可以親近、圍繞的地方,而是一個雷電交加、令人懼怕的之處,「有閃電、聲音、雷轟從寶座中發出」(啟4:5a)。

因此,約翰看到的不僅只有二十四個長老,從這個寶座,與這個綠的虹中,還發出閃電與雷聲,這個閃電與雷聲使人害怕,代表著上帝的全能與審判,所以文章脈絡又從恩典回到忌邪。

聖經第一次出現雷轟閃電是在出埃及記,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到西乃山上,耶和華降臨,要與他們立約時,他們所經歷的就是這樣的情景,那時百姓們都非常害怕,「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出19:16)。

在啟示錄中說:「當時,上帝天上的殿開了,在他殿中現出他的約櫃。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大雹」(啟11:19),約櫃出現時,也有閃電、雷轟。約櫃──也就是上帝在西乃山上所講的,這是上帝公義的審判,是忌邪的上帝公義的審判,代表上帝的大能,使人震驚害怕。

8.寶座前點燃七盞火燈

再來,約翰發現,上帝的旁邊有七盞火燈,這七盞燈也就是上帝的七靈,表示聖靈圍在寶座的周圍,與父神一起來幫助基督徒獲得力量,同時也要一同審判這個世界,「又有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這七燈就是上帝的七靈」(啟4:5bc)。

舊約先知撒迦利亞說:「他問我說:『你看見了甚麼?』我說:『我看見了一個純金的燈臺,頂上有盞燈,燈臺上有七盞燈,每盞有七個管子……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2,6),這便是上帝的恩典。但對於不接受上帝恩典的人而言,這火燈就變成火爐,驕傲邪惡的人,會被這火爐燒盡。「萬軍之耶和華說:『那日臨近,勢如燒著的火爐,凡狂傲的和行惡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燒盡,根本枝條一無存留』」(瑪4:1)所以,在此我們看見神的恩慈與公義的審判,都包含在裡面。

9.寶座前有水晶玻璃海

最後,約翰看到在寶座之下,有一片大海,這海就像是水晶玻璃海,「寶座前好像一個玻璃海,如同水晶」(啟4:6ab)。非常有趣,這海在出埃及記時,也有類似的形容,那時海在上帝的腳下:「他們看見以色列的上帝,他腳下彷彿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出24:10);以西結書也描述,有穹蒼在所有人的頭上,「在他們頭以上的穹蒼之上有寶座的形像,彷彿藍寶石;在寶座形像以上有彷彿人的形狀」(結1:26),換句話說,上帝是存在於世間一切事物之上,於這片海之上,其它的東西都存在於這片海以下,也就是這片海將上帝與其它事物隔開,因此,藍寶石(sapphire),代表上帝與我們完全不同的尊貴與他的超然。

因此,約翰看到的整幅異象是:上帝是掌管宇宙,將來要審判,是聖潔的,是榮耀的,是忌邪的,並以公義來審判,但對於願意認罪悔改的人,他是恩慈的,他是尊貴且超越人類想像的。

Ⅳ、屬靈的功課

在這短短的記載當中,我們可以學習:

1.啟示錄前三扇門

啟示錄整卷共提到了三扇門,第一道門,我稱之為「開口門」,就是基督徒開口,作見證,「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啟3:8),就是人能夠放膽來為主作見證。

第二,耶穌對聽到福音的人,他在那人的心門外敲門,「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換句話說,基督徒要先開口與人分享,聽的人要打開耳朵與心門,樂意接受。因此,若我們願意為主作見證,那麼第一扇門就打開了,聽見的人願意接受福音,那麼第二扇門也打開了,最後,耶穌在天上就會打開第三扇門,「見天上有門開了」(啟4:1c)。

希望我們都願意開第一扇門,也希望我們的好朋友願意開第二扇門,更希望將來耶穌再來時,我們與朋友都能夠進入耶穌所開的第三扇門。

2.以後必成的事件

再者,耶穌對約翰所說的,是「以後必成的事件」,這指的是從七個教會結束後,到新天新地的事,包括啟示錄第六章到最後一章,都是必成的事。

耶穌對約翰說:「你上到這裡來,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啟4:1g)啟示錄第六章到第十九章,就是在描寫大審判、大災難──上帝的審判,屆時,人們會害怕躲避上帝的憤怒,「向山和巖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啟6:16)。

審判過後一直到啟示錄的第二十章,所描述的就是基督徒將被提上天,和主一起統治千年,這被稱為「千禧年」,「他們必作上帝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20:6)。

這事情經過之後,人類的歷史就告一個段落,上帝將我們帶到永恆之中,進入新天新地,這記錄在啟示錄的第二十一章到二十二章。「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啟21:1),這些都是以後必成的事件。

因此,啟示錄整卷書的內容,從約翰看見第一個異象,寫信給小亞細亞的七間教會開始,到第二個異象所被預告的大災難,接著千禧年與新天地,把人類從現在帶入永恆的三件事為止。

3.上帝憐憫勝公義

再來,我要再次強調:上帝是公義的,然而,公義的外面被慈愛包圍,綠虹圍繞著虹座,「看那坐著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又有虹圍著寶座,好像綠寶石」(啟4:3)。

不知道各位是否記得,在出埃及記中記載著,約櫃內放著寫著十誡的石版,十誡代表著上帝公義的審判,但約櫃上面有兩位天使,這被稱為施恩座。因此,約櫃的組合──下方是「上帝的公義」,上方是「上帝的憐憫」,這是與綠虹圍虹座一樣的道理。所以,上帝的恩典是把公義罩了起來,「又要把施恩座安在至聖所內的法櫃上」(出26:34)。但是,請特別記住,耶和華不是坐在約櫃裡面,而是坐在施恩座上面,因此,公義的寶座外面,是恩典的虹,公義的十誡上,是施恩典的施恩寶座。

在詩篇如此說:「慈愛與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詩85:10),換句話說,我們不能以為上帝既然是恩典的,他就沒有公義。事實上,上帝是用他的恩典來罩著(cover)他的公義,公義並沒有消失。所以,不要以為基督教就是基督徒無論如何作惡,反正上帝都會赦免,這樣反倒變成上帝的恩典抹殺了上帝的公義。因為,上帝的恩典包覆了公義,詩篇才會說慈愛與誠實相遇,公義與平安相親。這是相當困難的境界,唯有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上帝的公義得才能到滿足,同時,上帝的慈愛才能得到彰顯。

倘若沒有耶穌,上帝卻赦免所有的人,那麼上帝成了沒有公義的上帝,沒有處理罪的問題。因此,上帝很奇妙地用十字架,讓公義與慈愛相遇。然而,兩者並非同等大,而是慈愛更勝過公義,「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2:13),所以我們犯罪來到他的面前接受公義審判時,我們若願意悔改,上帝會給予慈愛,因為耶穌已經替我們付上代價。

4.上帝掌管全宇宙

最後,就是上帝掌管全宇宙,他坐在天上的寶座上,宇宙在他之下,「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啟4:2c)。

詩篇如此說:「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詩29:10),外面的環境不論多慘,你要記得,上帝沒有失控,不論人類的政治如何發展,上帝仍然作王。就像以賽亞當時一樣,他認為最好的王烏西亞王駕崩時,他跑到聖殿哭泣、擔憂,卻發現上帝坐在寶座上,「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賽6:1)。

上帝坐在寶座上,代表不論我們的社會如何變遷,不論環境如何險惡,我們的主仍在那裡掌管一切,這對我們是很大的安慰,因為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事事如意。

我準備這篇講道時,特別想到俊佑傳道,他的父親與我聊過,那時他眼眶泛紅,提及當年有一段時間他們幾乎崩潰。他的兒子(俊佑傳道),剛唸完師大研究所,受感動唸神學院,決定獻身成為傳道人,卻在這時得了癌症。他本身是教會的長老,這樣的打擊,讓他難以接受,他都已經做到把孩子獻給了上帝,上帝卻讓兒子得了癌症。有時候我們基督徒會碰到這種情形,覺得不能接受和了解,會問:上帝在哪裡?

約翰被關在拔摩島,教會被政府逼迫,但上帝在此時向他顯明,告訴他:我還是上帝,我依舊掌權。你若相信他始終掌管一切,你就有力量去度過那個你不能接受的事實和難關。

V、結論:主坐在寶座上

「主坐在寶座上」這句話你會如何解讀?

若說主坐在天上的寶座上,那代表主掌管一切,倘若主坐在你心中的寶座上,他就管理你的人生。這兩者有不同的意思。

舊約的約瑟有兩次被人拉扯的經驗,第一次是他的哥哥要出賣他時,商人拉著他,要把他賣到埃及當奴隸。第二次是在埃及,好不容易開始出來作官時,他的老闆娘拉他,想要與他親密。

約瑟有兩次被拉的經驗,但是兩次的意義並不相同:第一次,約瑟降服上帝隱藏的旨意,儘管在當時看來是件不好的事情,哥哥賣弟弟這件事情讓約瑟很難過,但是上帝容忍這件事情發生,上帝有更高的旨意,他坐在天上的寶座,知道今天約瑟會被賣,是為了要拯救三十年後,面臨饑荒的全家。

這是上帝坐在天上的寶座上,掌管人類的發展和人的一生。在人看起來並不好的事情,但在上帝裡面有他的計畫和安排,這就是上帝隱藏的旨意,而我們是否願意降服呢?

第二,約瑟遵照上帝教導,不與別人的妻子發生性關係,這是上帝明明教導的事情,約瑟聽上帝的話,不管是多好的機會,他都拒絕。換句話說,上帝不只坐在天上,也坐在他的心中,管理約瑟的一生,管理他的言行。因此,約瑟被上帝祝福不是沒有道理的,他一方面降服於上帝的帶領,不畏環境艱難,一方面他將上帝清楚的教導放在心中,不作惡事,以免得罪上帝。

最後約瑟的父親去世時,他的哥哥們哭泣、害怕被約瑟報仇時,約瑟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50:20),這是在事件都結束後,約瑟才回頭看,說出這番領悟的話語。

因此,上帝在人所遇到的各種景況當中,在我們不明白時,有其隱藏的旨意,主坐在天上的寶座,而我們願意降服,就如聖經所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然而,當上帝顯明旨意,要我們不作那些得罪上帝的事情,我們明白後,就當樂意順服,討上帝喜悅,「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上帝呢?」(創39:9),也就是「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因此,「主坐在寶座上」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上帝坐在天上寶座,我們降服上帝隱藏的旨意,一個是上帝坐在我們的心上寶座,我們順服上帝明顯的旨意。

禱告

天父上帝,你永遠是我們的天父,你永遠愛我們,但是有一些帶領與旨意,我們並不明白,甚至面對艱難環境時,我們痛苦難過,想要問你為什麼讓我們遇到這些事情。主阿,當我們遇到這些痛苦時,請使我們記得你仍然坐在天上寶座,雖然你隱藏的旨意我們並不明白。上帝你也明明地透過聖經,透過牧者的教導,好叫我們的言行舉止照你的話語來行,我們不只相信你在天上坐著為王,更要邀請你進入我們的心中,坐在我們的心上寶座,使我們順服你明顯的旨意,照你的心意來行,如此我們的一生,就可以在你裡面,走在你所喜悅的道路上,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一, 8月 13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十二) 敬拜創造主 (華/台)











【講道大綱】

I. 引言: Linsanity Tebowing

   敬拜創造主(Worship Creator)

II.四活物的敬拜

(The Worship of Four Living Creatures)

1.最接近寶座 (啟4:6-7;結1:5-7, 10:20)

2.敬拜讚美團 (啟4:8; 賽6:2-3)

3.上帝乃至聖 (啟4:8; 賽6:3)

4.上帝的永恆 (啟4:8; 詩90:2)

5.上帝擁權能 (啟4:8; 創17:1)

III.二十四位長老的敬拜

(The Worship of Twenty Four Elders)

1.上帝選民代表 (啟4:4; 啟21:12, 14)

2.俯伏寶座面前 (啟4:10a; 詩95:6)

3.獻上黃金冠冕 (啟4:10b; 詩115:1)

4.我們的主上帝 (啟4:11ab; 創28:20-21)

5.上帝配得榮耀 (啟4:11c; 賽6:3)

6.上帝配得尊貴 (啟4:11d; 詩97:9)

7.上帝配得權柄 (啟4:11e; 賽46:10)

8.上帝創造萬有 (啟4:11f; 創1:1)

9.上帝扶持萬有 (啟4:11g; 來1:3)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天堂永恆的敬拜 (啟4:8, 10; 哈2:20)

2.讚美禱告沒講道 (啟4:8; 啟5:8; 林前13:8-10)

3.黃金冠冕獻神前(啟4:10; 路1:48-49; 林前15:10)

4.上帝是配得敬拜
(啟4:11; 詩72:19; 詩29:2)

V. 結論:主你配得

【默想】

1.四活物在寶座前做何事?

2.二十四長老敬拜的內容?

3.天堂永恆敬拜主要內容?

【金句】

「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

( 啟示錄4:11)

星期二, 8月 7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十一) 天上寶座 (台)










【本週講道大綱】

I. 引言:天上寶座(Heaven Throne)

II.啟示錄前兩個異象(The First Two Visions)

1.基督在後面 vs 基督在上面(啟1:10; 4:1)

2.約翰在拔摩 vs 約翰到天上(啟1:9; 4:1)

3.人子燈台間 vs 父神寶座上(啟1:13; 4:2c)

4.現在發生事 vs 將來必成事(啟1:19; 4:1g)

5.教會受管教 vs 世界受審判(啟1:11; 6:10)

III.天上的寶座(The Throne In Heaven)

1.約翰在靈裡被提天上(啟4:2a; 結3:14; 林後12:4)

2.上帝坐在天上的寶座(啟4:2bc; 詩103:19; 詩9:7)

3.碧玉水晶潔白與明亮 (啟4:3ab; 哈1:13; 啟21:11)

4.紅寶石發光如同烈火(啟4:3ab; 申4:24; 羅2:5)

5.綠寶石虹環繞神寶座(啟4:3cd; 創9:16; 結1:28)

6.二四白衣長老戴金冠(啟4:4;啟2:10; 啟3:5;啟3:21)

7.從寶座發出雷轟閃電(啟4:5a; 出19:16; 啟11:19)

8.寶座前點燃七盞火燈(啟4:5bc; 亞4:2,6; 瑪4:1)

9.寶座前有水晶玻璃海(啟4:6ab; 出24:10; 結1:26)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啟示錄前三扇門(啟3:8; 啟3:20; 啟4:1c)

2.以後必成的事件(啟4:1g;啟6:16;啟20:6de;啟21:1)

3.上帝憐憫勝公義(啟4:3;詩85:10;出26:34;雅2:13)

4.上帝掌管全宇宙(啟4:2c; 詩29:10; 賽6:1)

V. 結論:主坐在寶座上

【默想】

1.啟示錄第一異象與第二異象有何異同?

2.約翰第二異象看到天上寶座有何特徵?

3.約翰看到的天上寶座有何屬靈的功課?

【金句】

「神的眾子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歸給耶和華!」

詩篇29:1



星期一, 8月 6

[講道影片] 啟示錄系列(十一) 天上寶座 (華)











本週講道大綱

I. 引言:天上寶座(Heaven Throne)

II.啟示錄前兩個異象

(The First Two Visions)

1.基督在後面 vs 基督在上面

(1:10; 4:1)

2.約翰在拔摩 vs 約翰到天上

(1:9; 4:1)

3.人子燈台間 vs 父神寶座上

(1:13; 4:2c)

4.現在發生事 vs 將來必成事

(1:19; 4:1g)

5.教會受管教 vs 世界受審判

(1:11; 6:10)

III.天上的寶座

(The Throne In Heaven)

1.約翰在靈裡被提天上

(4:2a; 3:14; 林後12:4)

2.上帝坐在天上的寶座

(4:2bc; 103:19; 9:7)

3.碧玉水晶潔白與明亮

 (4:3ab; 1:13; 21:11)

4.紅寶石發光如同烈火

(4:3ab; 4:24; 2:5)

5.綠寶石虹環繞神寶座

(4:3cd; 9:16; 1:28)

6.二四白衣長老戴金冠

(4:4;2:10; 3:5;3:21)

7.從寶座發出雷轟閃電

(4:5a; 19:16; 11:19)

8.寶座前點燃七盞火燈

(4:5bc; 4:2,6; 4:1)

9.寶座前有水晶玻璃海

(4:6ab; 24:10; 1:26)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啟示錄前三扇門
(3:8; 3:20; 4:1c)

2.以後必成的事件

(4:1g;6:16;20:6de;21:1)

3.上帝憐憫勝公義

(4:3;85:10;26:34;2:13)

4.上帝掌管全宇宙

(4:2c; 29:10; 6:1)

V. 結論:主坐在寶座上

默想

1.啟示錄第一異象與第二異象有何異同?

2.約翰第二異象看到天上寶座有何特徵?

3.約翰看到的天上寶座有何屬靈的功課?

金句

「神的眾子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歸給耶和華!」
詩篇29:1

星期六, 7月 28

[牧函] 牧函-跨文化宣道

跨 文 化 宣 道
蔡茂堂牧師
跨文化宣道是所有宣道當中,最為困難,也是最具挑戰性的。這是主耶穌在復活升天之前,所給與他的門徒們的最後的交待,也是被稱為大使命的主要內容。主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16:15)。跨文化宣道才能將福音傳到普天下與萬民。主耶穌在橄欖山被接升天之前,交待門徒,要留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的降臨。主耶穌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1:8)。其中,直到地極就是跨文化宣道的事工。
台灣人之所以能夠得到福音,就是因為來自英國與加拿大的宣道士,願意遠渡重洋、飄洋過海的來到福爾摩沙這個美麗島,進行跨文化宣道的事工,經過千辛萬苦,把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傳給我們。我們從2005年蒙上帝的呼召與和平教會小會的邀請,而離開美國,回到和平教會牧會。在我們返台之前,和平教會小會請我們為和平教會禱告,尋求來自上帝的異象與使命。當時,上帝將創世記121-3節放到我們的心裡。成為萬民的祝福就成為我們從上帝所領受,上帝要賞賜給和平教會的異象。其中最後一個使命就是,成為地極的祝福,也就是和平教會有一天也能夠投入跨文化宣道事工。當初我們心中的盼望與禱告,是跨文化宣道能夠成為和平教會中期與遠期的目標,或許是十到十五年後的事情。
上帝的帶領與恩典,常常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的,就在和平教會新堂建堂事工預期在2012年年底可以完工時,上帝帶領和平教會外展委員會在今年817-26日將舉行第一屆泰國短宣體驗營。李晶晶牧師將帶領十四位兄姐前往泰國,學習並體驗跨文化宣道的事工。感謝主,我醫學院同班同學翁瑞亨、蔡淑壬夫婦接受嘉義基督教醫院的差派,目前正在泰國作跨文化宣道士。他們將可以給我們的短宣隊很好的指導與幫助。2012227是嘉義基督教醫院成立五十週年慶。他們邀請我前去參加教會醫院與社區關懷研討會不滅的火。在這一天的研討會中,我聽到來自馬偕、門諾、埔里、彰化、嘉義、屏東等六家基督教醫院,如何在上帝的祝福與帶領之下,除了為台灣百姓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之外,也都很努力的在從事對醫院員工與病患的關懷事工、對醫院臨近社區的關懷事工、對國際偏遠地區的關懷事工。這些關懷事工是宣道事工的福音預工。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嘉義基督教醫院所從事的跨文化宣道事工。
1990年嘉義基督教醫院注意到在醫院附近頭橋與民雄工業區開始引進外籍勞工。這些勞工到醫院做健康檢查與就醫。嘉基同工發現這些外籍勞工在台灣面臨跨文化的各種困難與挑戰。1996年嘉基成立宣教部,並邀請泰籍華裔艾應昌牧師,在嘉基成立暹邏園 (泰語福音中心)1997年邀請菲律賓華僑尤萬安傳道到嘉基,成立菲勞福音中心,2008年邀請宣道士黃金良、李寶玲牧師夫婦到嘉基,成立印尼團契,同時在嘉基護理之家開始越南小組的聚會,並且在宣教中心成立越語班,推動對這些來自泰、印、菲、越等國的外籍勞工與配偶的關懷與宣道事工。嘉基宣教中心有三大策略:
1.  外展 (To Reach Out):向這些來到台灣的異鄉人伸出友誼的雙手,幫助他們融入台灣文化,同時也幫助他們保有自己的文化,關懷他們的婚姻、家庭、工作與健康。
2.  建造 (To Build Up):幫助外勞在台灣除了打工之外,也能學得一技之長,將來返鄉能夠發揮所學,立業成家。更訓練他們成為門徒、小組長,甚至神學訓練,讓他們將來不論到那裡,都能夠成為主耶穌的見證人。
3.  差派 (To Send Off):這些接受好裝備的外勞,或是到新的工作場所,或是回到故鄉,他們都在當地成立細胞小組,甚至設立教會。目前已經在泰國開拓四間教會,在菲律賓開拓一間教會,並且成立為數眾多的細胞小組。
感謝主的恩典,讓我有機會從嘉義基督教醫院的跨文化宣道事工經驗分享有很好的學習。祈求主耶穌,也藉著這次的跨文化宣道體驗營,打開和平教會兄姐的眼界與胸懷,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主耶穌要和平教會現階段所要學習的跨文化宣道的功課。

星期六, 7月 21

[講道集] 啟示錄系列(十)老底嘉教會(Laodicea Church)


講道內容 : 啟示錄系列(十) 老底嘉教會(Laodicea Church)
經文:啟示錄三章:14-22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時間:二0一二年七月八日

講道影片 :

啟示錄提到的最後一間教會是在老底嘉,七間教會中耶穌對其它前面六間教會尚有誇讚之處,但對老底嘉教會卻找不出優點。這教會一無是處且乏善可陳,是個恩典最多,卻是缺點最多的教會。下列為老底嘉的簡介影片:   

I、引言:老底嘉簡介

啟示錄提到七封書信,耶穌寫給當代位於小亞細亞的教會,這個區域今日被稱為土耳其,這些信的最後一封是寄到老底嘉城。該城位於非拉鐵非東南方43哩,約距離以弗所城一百哩左右,它處於三條公路匯集的重要位置,給這座城市帶來很大的商業繁榮。事實上,在羅馬時期,老底嘉已經成為該地最富有的城市。羊群在河谷肥沃的地面吃草,這些寶貴動物身上的光滑黑羊毛,是整個羅馬帝國各地的搶手貨。農業的繁榮帶動銀行業發展,當此城在主後六十年為一個大地震所摧毀時,它不須要靠來自羅馬支援的款項就可以重建,這座大城並不須要經濟刺激,該刺激是要靠來自羅馬政府所供給。難怪這個驕傲的城市會誇口,它非常富有而且一無所缺。   

除了紡織業與銀行業之外,老底嘉也因其醫學院而聞名。該醫學院製造可以醫治耳病的藥膏,也製造具有神奇療效廣被渴求的眼藥膏。此城中的醫師非常有名,其中兩位的姓名甚至被印到錢幣上面。這座城市雖然看來一無所缺,它有一個嚴重的弱點:它本身沒有清潔的水。它的水必須使用導水管引進來,從該城南方六哩的泉水引入,這成為該城容易被攻擊的弱點,它也造成某些不方便。當這些水被引流到城內時,既不很熱、亦非冰涼,它是溫水。 

在宗教方面,老底嘉有許多居民他們跪拜皇帝,有許多猶太人遷居到亞洲的這個地區,甚至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會發出抱怨說:有這麼大量的猶太人背離巴勒斯坦,是為了要來享受老底嘉的奢侈品與溫泉浴。此城中教會的建立可能是在保羅第三次宣道旅程中,當保羅在以弗所侍奉時期,建立歌羅西教會的以巴弗,可能曾短暫訪問老底嘉,同時也把福音帶到這個城市。  

對處於這個富裕自足城市中的教會,耶穌寫了這最後一封信:「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這是那位阿們者的話,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 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看那,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得勝的,我要賜他權柄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3:14-22)

II、老底嘉教會背景

我們複習啟示錄七間教會的地圖與耶穌寫給他們書信中提及的問題。拔摩島是約翰被關的地方,它的東北方向、六十哩在地中海的東岸是「以弗所」城,這教會的問題是「失落起初的愛心」;往北邊三十五哩處是「士每拿」城,這教會面對逼迫,耶穌要他們「務要至死忠心」;再往正北方六十哩處是「別迦摩」城,該教會的問題在於「服從巴蘭的教訓」;從別迦摩城往東邊偏南45哩則是「推雅推喇」城,此教會的問題是「容耶洗別淫行」;推雅推喇往南偏東三十哩到Tmolus Mountain山腳下是「撒狄」城,耶穌要這教會在「漸衰微中警醒」;沿著山谷往東偏南約二十六哩就是「非拉鐵非」城,耶穌說要讓他們「敞開門無人能關」;從非拉鐵非往東南方四十五哩處則是老底嘉,這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最後一間教會,它的特點是「不冷不熱溫水」。

1.三大公路交會商業金融大城

老底嘉有一個特點,它位於北邊省會往南之處,並為以弗所往東的交會點。有一條交通大道從別迦摩經過推雅推拉、撒狄、非拉鐵非到老底嘉;另一條則是從以弗所往東到老底嘉,再往東可到亞洲地區。而這兩條大道交接處即為老底嘉,所以這裡是三大地區做生意必經之地,因此,當時的金融業非常發達。也由於老底嘉是商業重鎮,所以很有錢。聖經記載:「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啟3:17bc)。老底嘉不僅是富,更是發,富足即為「很多」之意,而「發」的意思則是「比富足還要富足」。

2.出產軟亮黑羊毛衫舉國聞名

老底嘉所出產的黑羊毛衫在當時是舉國聞名,價值不斐且很搶手。因為老底嘉出產的黑羊毛很亮,穿起來非常舒服,所以羅馬帝國的富人們都希望買一件這樣的毛衣。而這些養羊的人們,因怕別人學會這個技術,所以牧養這群擁有軟、亮、黑羊毛的秘訣,私藏著不對外公佈,也因此這技術至今已失傳,無人可養出這樣獨特的羊毛!但耶穌卻對他們說:「又買白袍穿上。」(啟3:18c)因為主說:穿黑的不好看、要穿白的。

3.主後六十年大地震自力重建

主後六十年,老底嘉城市在一次大地震中全毀。因為這個地區是位於地震火山帶,所以每次地震受災後,羅馬的中央政府都會給予這些損毀的城市重建補助金。譬如,撒狄也是屬於處於地震帶的地區,也經常接受羅馬帝國的補助。但在那年的大地震,老底嘉地區是唯一不需接受援助而能自給重建的城市。這段歷史曾被特別註記在羅馬的歷史中:「老底嘉是個有骨氣的地方,可以自己重建再站起來。」從這項證據,我們可以得知老底嘉地區是真的很富有,正如耶穌說的:「一樣都不缺」(啟3:17d)。

4.從南方六哩城市引進熱泉水

在老底嘉地區的旁邊有兩個小城,從老底嘉往東邊十哩是歌羅西,往北六哩是西拉波立,從歌羅西到希拉波立有十二哩,這三個城市組成一個鐵三角。而在這三個城當中,老底嘉是最有錢的,因為從東邊來的商人會經過歌羅西,從北邊來的商人會經過西拉波立,其交會處即為老底嘉。然而,歌羅西擁有「冷泉 ,而西拉波立則有「熱泉」,只有老底嘉既無熱水也沒有冷水。所以該地區只能靠南方五哩外的德匿茲立小城,用石作的水管引進熱泉水。因而耶穌說:「你既如溫水」(啟3:16a),便是指他們所喝的水既不熱也不冷,如同信仰一樣,對耶穌既不熱也不冷、溫溫的。

5.學院發明耳藥粉與眼藥膏

老底嘉的醫學院很發達,其中以耳鼻喉科與眼科最為著名。當時曾有兩位舉世聞名的醫師Zeuxis 與Alexander,政府在印製錢幣時,以這兩位醫師的名字與頭像作為正反兩面的標誌。

在當地有一種礦物是其它地方沒有的,磨成粉後對耳疾的療效極佳,全世界的人皆來採買。老底嘉的眼藥膏也頗負盛名,但是耶穌說你們的眼藥膏不好,要買我的,使你們心裡的眼能看見:「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啟3:18ef)。當耶穌這樣對他們說的時候,老底嘉的人們都聽得懂,因為他們眼藥膏的銷售是極有名氣的。所以,耶穌在寫信給每個教會的時候,都是依照七個教會所在城市的特色,用當地聽得懂的比喻,來描述各自存在的問題與勸導要點。

6.以巴弗傳福音到本區三城市

將傳福音傳到老底嘉的並不是保羅,因為當時的保羅是在以弗所。所以有可能是以巴弗聽見保羅傳講的福音,再回到他的故鄉歌羅西去傳道。老底嘉、希拉波立、歌羅西這三個城其地點極為接近,所以有可能是以巴弗傳福音給他們的。保羅在寫給歌羅西的信中說:「有你們那裏的人,作基督耶穌僕人的以巴弗問你們安。他在禱告之間,常為你們竭力地祈求,願你們在 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他為你們和老底嘉並希拉坡里的弟兄多多地勞苦,這是我可以給他作見證的。」(西4:12-13)。從這裡可以看到出,以巴弗是這三個城建立教會的人,以一人之力,這是相當不易的。

III、給老底嘉教會的信

1.主耶穌是阿們見證與元首

在這封信裡耶穌介紹他自己:「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 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啟3:14cde)。耶穌說:我是阿們,見證還有元首。這段解釋我們傾向於反過來講,因為元首應該放在前面,也就是一開始創造的時候,阿們是結束的時候。所以我們可以說:從開始到結束耶穌是做見證的。「元首」這個字希臘文叫avvρχh,(arche),翻成英文就是first的意思。First可以指兩方面的「首」,一個是指「時序」上的,另則是「重要性」上的。聖經上說:「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西1:15, 17)。在時序上(chronology)耶穌基督在整個宇宙被創造的時候,他是在被造以先,而同時在排序上(priority),萬有是靠他而立,所以是首要的。同時整個宇宙是靠耶穌來結束,也就是阿們的意思。阿們(avmh,n)英文就是last,作為終結;阿們另外也有真實的意思,所以耶穌是Arche又是Amen。希伯來書十二章2節說:「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創始就是Arche,成終就是Amen。啟示錄3章14節說:「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神創在萬物之上為元首的。」而彼拉多在審判耶穌的時候問他一個問題:「真理是什麼?」耶穌回答:「你說我是王。我是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約18:37)。耶穌的一生就是從宇宙的Arche到Amen,他帶我們認識神的真理,讓我們相信耶穌基督。

2.老底嘉是不冷不熱的溫水

但是像耶穌這樣既是始又是終,這麼重要的人,來到了老底嘉卻無法發揮作用了。因為老底嘉的人是不採取反應的,他們不反對、也不贊成。以喝咖啡為例,喝咖啡的人當中,有人喝冰咖啡,有人喝熱咖啡,但有沒有人是喝溫咖啡的呢?咖啡冰涼涼的時候很好喝、熱呼呼的時候也很好喝,可是如果是溫溫地就不好喝。這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耶穌所指的是溫度的問題嗎?如果是溫度的問題,那是要火熱的溫度嗎?如果火熱是好的,那溫的應該至少比冷的還好才對吧? 羅馬書十二章11節:「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裏火熱,常常服事主。」所以,有人認為不是溫度(temperature)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用的問題。冰有其效用,在很累的人喝一口冰的水之後,精神就來了(refresh);熱的也有用,在洗溫泉的時候溫度越高越好,洗後還可以治病。可是溫的溫泉就沒有這樣的功用,溫的水既不能提神又不能治病。所以在這裡耶穌所說的「溫」所指的不是溫度的問題,是「功效」(function)的問題。對比歌羅西可以提神的冷泉和希拉波立可以治病的熱泉,引到老底嘉那不冷不熱的溫水就顯得無用。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5:13)鹽若失了味,就沒有用了,也只好被丟棄了,這是第二個解釋。

最後,還有另外一個解釋,認為這裡所指的「溫」並非溫度、也不是功用之意,而是對比的問題。試想,什麼時候我們喝冰咖啡?什麼時候會喝熱咖啡呢?天氣熱的時候我們喜歡喝冰咖啡,天氣冷的時候我們就喜愛喝熱咖啡,咖啡的溫度需要跟外面環境的溫度形成對比(contrast),喝的人才會感覺舒服。啟示錄三章15-16節:「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耶穌說我要把你吐出去,因為你不冷又不熱,沒有用處。在環境中要有對比性才能顯出功用;正如基督徒在某地方的行為與在相同環境下的人之行為太相像,那就顯不出對比性,就會失了見證。我們可以從聖經中看到這樣的教訓,羅馬書2章1節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

3.老底嘉發財富足一無所缺

老底嘉的人們為什麼溫溫、沒什麼反應呢?其實是因為上帝給他們太多的恩典,過得太舒適了!他們在過得很富足的情況下,自認為什麼都不缺,因而在上帝恩典的祝福中,反失去了上帝。他們得到上帝的祝福,但卻失掉祝福的上帝,這是最大的問題!反觀我們自己,也常常這樣,當我們什麼都很好的時候,往往就疏忽了「禱告的生活」;反之,當我們遇到很大的困難,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就會拼命禱告,因為除了拚命禱告外別無它法。我們對神的信靠,常常跟神給我們的恩典成反比,老底嘉就是屬於這類。

老底嘉不但位於交通要道,還盛產黑羊毛、眼藥等物資,可以獲得非常的富足的錢財。他們甚至在災難後的重建,不需要羅馬政府的幫助,當然也就更不覺得自己需要上帝的幫助。老底嘉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啟3:17bcd) 上帝卻說:「凡為自己積財,在 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12:21)老底嘉雖然自認為是富足的,但其實它的屬靈生命是貧乏的。他們看到的僅是物質(materialism),被外在物質的豐富所蒙蔽。他們忘了人活著不只需要物質,還需要靈命。

老底嘉的第二個問題是「貪婪」。貪婪同時是許多有錢的人會有的問題:對追求財富的人來說,除非他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如Bill Gates,不然如果他是第二有錢的人,往往目標就會是當上那個最有錢的。所以你問有錢的人說:「多少才夠?How much is enough ?」他會告訴你: More is enough.. 人的問題是愛比較、不知足、會貪婪。傳道書:「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5:10) 老底嘉的第三個問題就是「自滿」(complacency),因為老底嘉在物質上什麼都不缺,所以他們失去對上帝的需要。箴言說:「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 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 神的名。」(箴30:8-9)

4.主看來卻是貧窮瞎眼赤身

老底嘉最引以為傲的有三件:第一是金融,第二是紡織(羊杉罩),第三是發達的醫學(眼藥膏)。耶穌針對這三點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提出對比來挑戰:「你們雖然看起來很有錢可是其實很窮。」啟示錄3章17節:「卻不知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這裡所指的「貧窮」是什麼意思呢?所指的是老底嘉的人們「窮的只剩下錢」!而何謂「富有」呢?馬可福音:「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可10:21) 當一個人窮得只剩下錢,他會以為他很有錢所以什麼都有了,可是人的生命不是只有錢就能夠滿足,還有很多別的東西。如果除了錢以外什麼都沒有,那就是一種貧窮。然而,自己以為有錢就什麼都有的人,無法了解這種貧窮。第二個是「赤身」,他們雖然有羊杉罩,可是他們就像亞當、夏娃一樣,因為犯了罪,就感覺自己赤身躲藏,害怕被發現。亞當在伊甸園回上帝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創3:10)。第三,他們是「瞎眼」的,因為他們把自己的罪都隱藏,看不到自己有罪。「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3)

5.主勸買煉金穿白衣擦眼藥

針對這三個問題耶穌給他們三個處方。第一,「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啟3:18)既然貧窮就向我買火煉的金子,也就是信心。「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能壞的金子更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有了經過熬煉的信心才能從貧窮的處境恢復。第二,既然犯罪害怕躲藏,耶穌說我有衣服可以披戴遮蓋你的罪,不致羞恥。所以我們受洗歸入耶穌就可以把耶穌披戴在身上,叫作因信稱義。「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3:27)。最後,既然眼睛瞎掉看不到自己的問題,耶穌說:「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所以你要找聖靈光照,這樣便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問題。所以耶穌給老底嘉教會的三個處方為:信心經過熬煉、受洗披戴基督、聖靈光照自責。

6.主愛責備管教發熱心悔改

主說是我所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一般父母看到自己最愛的孩子做不好的時候會責備;反之,如果當父母對孩子已經傷心失望的時候,就會放任不管。因為當父母還愛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錯誤是在意的,會想辦法讓他知道爸媽十分傷心難過。因為愛,所以責備管教。老底嘉教會雖然讓耶穌很傷心,可是耶穌並沒有停止愛它,所以主說:「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3:19) 這裡最大問題是老底嘉教會失去了熱心,似有似無、溫溫的。而天父因疼愛而管教:「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3:12)。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熱心不見了,所以要悔改、恢復那火熱的心殷勤服侍。「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裏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

7.主門外叩門開門與主坐席

接著,上帝講了一句很特別的話:「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請問,這句話指的是誰在門外?是在什麼的門外?因為這封信是給老底嘉教會的,所以指的在老底嘉的門外嗎?很多牧師都把這句話講給佈道會的慕道友們聽,實際上這句話應該是對基督徒講的,而不是對慕道友。若是不指定對象的宣講,應該要了解這句話是出現於耶穌要約翰寫給老底嘉教會的信中,所以在講信息的時候,應該是強調耶穌說:「我已經被你們遺棄在門外了,但卻沒有離棄你們,我依舊在門外叩門,等待你們為我開門。」在句話可以用在當和平教會新堂蓋好,很可能我們開始擁有了漂亮的禮拜堂、好的詩班、豐富的奉獻以及好的牧師講道,當我們認為什麼都很好的時候,卻沒有耶穌、不知道我們已經把耶穌擠出門外了。這是當我們忘了我們所擁有的美好是神給基督徒的恩典,針對我們失去耶穌而不自覺的提醒。讓我們感到安慰的是,耶穌沒有因為被我們趕到門外就轉身離開,而是站在門外叩門。「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

看來這段經文的第一種解釋是佈道會邀請相信福音所用的。

第二種我覺得比較好的解釋是雅歌中新郎(基督)對把自己關在門外的新娘(教會)叩門。「我身睡臥,我心卻醒。這是我良人的聲音;他敲門說: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鴿子,我的完全人,求你給我開門;因我的頭滿了露水,我的頭髮被夜露滴濕。」(歌5:2)這就像本來關係很親密的新郎跟新娘,因為新娘對新郎的忽略、把他排除而不自知,而新郎獨自拚命想要恢復親密的關係。

第三個更重要的解釋是儆醒等候主再臨,主耶穌在路加福音講過一個比喻:「自己好像僕人等候主人從婚姻的筵席上回來。他來到,叩門,就立刻給他開門。」(路12:36) 這所說的是有一個主人到外面開會做生意,跟僕人說我會回來,可是什麼時候不曉得。結果僕人就在家裡一直等待,不敢睡覺,注意聽著、等主人回來叩門,為主人開門。最後迎接主人的僕人就被邀請一起坐席,這也就是第四個解釋它要告訴我們的是:耶穌將要再來叩門,我們要儆醒等待預備參加羔羊的婚宴。「你們要看見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眾先知都在 神的國裏,你們卻被趕到外面,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從東、從西、從南、從北將有人來,在 神的國裏坐席。」(路13:28)

8.得勝者與主同坐在寶座上

耶穌說:「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啟3:21)得勝與坐寶座是一起的。這段經文有三個解釋,第一是,「現在」如果你跟主的關係很好,你靠著主便能過得勝的生活,就好像在天上一樣,「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弗2:6)。第二個是「將來」,主再來的時候,耶穌就讓我們跟他一起統治這個世界一千年,「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起作王」(提後2:12)。第三個解釋:耶穌得勝並不是因為拿著刀把別人殺死,而是因為他忍受十字架的苦難、才得以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 神寶座的右邊。」(來12:2)。如果沒有十字架就沒有皇冠(No cross, no crown.)。所以,這個得勝是在十架上順服的得勝,將來得以與基督一起同掌王權。

9. 聖靈的話有耳可聽就當聽

啟示錄第三章:「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3:22)我們該怎麼學習「應當聽」的功課呢?應當聽有兩個層次,一是留心聽,另一是聽了去行。聖經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你們所聽的要留心…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可4:23-25)。聽的時候要留心聽、小心聽、要聽到心裡面去,不要漏掉,也不要左耳進,右耳出。路加福音8章15節說:「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再來,聽了之後要去行,耶穌說:「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路8:21)。我們跟主的關係是靠著這個耳朵來維持的:注意地聽,聽進心裡去並且去行,這樣跟耶穌的關係就會親密,如同家人一般。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彼得保羅與年輕官

從這封書信裡面我們可以學到四個屬靈功課,第一:彼得、保羅與年輕官這三個人之中,彼得很熱,保羅很冷而年輕官則是溫的。彼得非常火熱,他是不怕死的。當耶穌將要死的時候,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可14:31)這是勇敢的彼得。保羅在尚未認識耶穌時,他是很冷酷的人,殺人不眨眼。彼得不怕死,保羅是不怕你死,所以他逼迫耶穌。但是耶穌說這個人還有盼望,因為他誤以為我是不對的,當他發現我是對的時候,那強烈的反對就會變成強烈的支持。「不過聽說那從前逼迫我們的,現在傳揚他原先所殘害的真道。」(加1:23) 所以,耶穌說我寧可你不熱至少你冷,表示你在意。堅持的反對與堅持的贊同都表示對這個對象是在意的,如果不反對也不贊同,那就是「溫」的、也就是「不在乎」。這「溫」的角色就是那個年輕官,「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10:17)可是,當年輕官聽到耶穌說要把財產賣掉才能進天國的回答之後,他就憂愁,因為要賣掉的財產太多,可見他根本不在意能不能進天國,而是在意能否留住他的財產。年輕官對耶穌既不強烈反對,也不強烈支持,最後黯然離開耶穌,因為這些對他而言是可有可無。

2.學習神面前的富足

在神面前有三種富足,一種是沒有錢的富足,當神不給你錢的時候,你的信心就很豐富了。因為你除了信靠神以外,根本活不下去,因為貧窮而拚命信靠主,這就是聖經中寡婦的故事。故事中寡婦的2 分錢,若在禮拜中奉獻了,隔日就沒有錢買麵包了,當她奉獻那兩分錢,她必須完全要靠神的供應,所以她對神的信心要很大。因此,我們擁有的錢越少,對上帝的信心就越大,這叫做信上富足。「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雅2:5)這種富足是「貧窮裡的信心」。

第二種富足是分享的富足。「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前6:18)。保羅教導他們不要在有錢上富足,而必須把自己的錢拿去幫助貧窮人的好事上富足,所以這是「豐盛時的善心」,因此有錢的人還是可以活得很富足。

第三種富足是「苦難中知心」的富足。如果你不是很窮也不是很有錢,而是像約伯那樣失去所有一切的人。約伯的富足在於他知道上帝了解他的心,他雖然對神有所埋怨,可是約伯知道上帝知道他的心,使得約伯在苦難中與神的關係更親密。「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伯23:10)。

3.聖靈光照屬靈眼睛

接著,關於書信中所提到眼藥膏,我們必須先了解當眼睛看不清楚時,就不能對自己有正確的了解,不曉得自己問題在哪裡?我們求聖靈來膏抹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能看的清楚自己的罪。大衛在詩篇139篇說:「神啊,求你鑑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罪惡是會隱匿的,唯有讓聖靈膏抹我們,我們才能明白聖經中的真理與奧祕。「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篇119:18)。最後是當我們遭遇苦難時,讓我們看見神自己,如同約伯:「我從前風聞有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5)。祈求神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自己的罪、讓我們看見聖經真理的奧祕、這是我們可以跟神要的。

4.懇求救主責備管教

神所愛的,他會管教。舉例來說,當你做一件小的事情就馬上被抓包,你會覺得自己怎麼那麼倒楣、不順。這時候你應該要感謝主,因為是主讓你知道你這樣做錯了。如果你今天作了一件壞事,結果發現很平安,這時可能就要注意了,因為神可能覺得你不用教了,就讓你去吧!一般來說,當我們死心的時候,我們就不再跟對方吵架了,所以當神跟我們吵架的時候,代表神對我們還不死心,就像父母對我們還囉嗦的時候,是因為他還愛我們,要是哪一天他不講我們了,就代表他對我們死心了。「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3:19)。有一句話:The greatest anger of God is when God withdraws his anger. (Jerome) 這是說當神不再對你生氣的時候,可能就是最生氣的時候。此時,你連悔改的機會都沒有,就要面對最後的審判。「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 神, 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羅1:28)所以,不要輕看上帝的管教。「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5:17)。「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來12:11-12)。因為我們經過這樣的懲治,我們會結出平安與義的果子,我們要感謝主的責備管教,這是主給的恩典。

V、結論:

昨天晚上我夢見耶穌來到和平教會的新堂敲門,都沒有人應門,因為我們做了安全門系統,所以沒有人聽見。會不會和平教會在耶穌給我們三億的恩典,就把耶穌關在門外了?我們會不會覺得現在我們的禮拜堂很好、牧師團隊很好、詩班也很好,一無所缺。然而我們卻獨缺耶穌,耶穌已經被關在門外我們還沒發現。希望耶穌還願意繼續敲門,這樣我們中間才有人有機會聽到,趕快去開門請耶穌進來。若是耶穌不在我們當中了,我們擁有那些好的東西有什麼用呢?我們還是「教會」嗎?有一首歌這樣寫道:

救主正在等待(The Savior Is Waiting )

救主正在等待要進入你心,

為何不讓他走進?

這世界沒事物能阻你親近,

你對他如何回應?

一次又一次他曾經等待,

而他現在還在等待。

看你是否願意將心門打開,

朋友你若能靠近救主一步,

他打開雙臂歡呼。

接納他你的黑暗都將結束。

你心懷他將常駐。

一次又一次他曾經等待,

而他現在還在等待。

看你是否願意將心門打開,

他很盼望能進來。

看你是否願意將心門打開,

他很盼望能進來。

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這句話好像是在對整個老底嘉教會說,可是其實希臘文是指個人。所以整體來看是指,老底嘉教會把耶穌擋在門外,但是耶穌在門外是對我們每一個人呼召。他說你們當中有哪一個人,還有聽到我的聲音?你願意打開門,我就進去與你一同坐席,這是每一個人要回應的。有一個畫家特別為這句經文畫了一幅畫,其中,那扇門是沒有手把的,所以耶穌是沒有辦法開門的。耶穌只有敲門,然後站在那邊,是在裡面的你才能將門打開。我常說,上帝尊重我們的自由,從亞當那個時候開始到今天都一樣。上帝只能做兩件事情,一是敲門,另一是等待。我們能有兩種回應方式:首先是以耳用心聽,第二是用你的手把那個門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