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27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四十) 舊約禱告(二十) 亞薩(Asa) (台語)




大綱:

I. 引言:歹竹出好筍 (阿吉仔)

II. 亞薩王的生平 (The Life of King Asa)
1. 出污泥而不染 (王上15:3, 11, 13)
2. 除偶像行律法 (代下14:3-4)
3. 遇危機禱告神 (代下14:8-11)
4. 聽規勸再起誓 (代下15:1-15)
5. 蒙祝福靠自己 (代下16:1-10)
6. 患腳疾不禱祈 (代下16:12)

III. 亞薩王的禱告 (The Prayer of King Asa)
1. 在神無難事 (代下14:11b-d; 創18:14; 耶32:17)
2. 不論強或弱 (代下14:11b-d; 士7:1-7; 林後12:7-9)
3. 呼求神幫助 (代下14:11ef; 詩118:5; 太14:30)
4. 仰賴等候神 (代下14:11g; 詩37:5-7; 箴3:5-6)
5. 奉主名爭戰 (代下14:11h; 書5:13-15; 羅14:6-8)
6. 與神的關係 (代下14:11ij; 創28:13, 21; 林後1: 8)
7. 關心神榮耀 (代下14:11k; 詩115:1; 林前10:31)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 超越父母負面影響 (代下15:16;撒上19:1-4)
2. 大事小事仰賴上帝 (代下16:7, 12; 箴3:5-6)
3. 順利成功謙卑聽勸 (代下16:10; 尼9:29)
4. 盡己之力禱告上帝 (代下14:10-11; 約2:3, 5)
5. 平安順利尋求上帝 (代下15:2; 詩14:2)
6. 雖然失敗主恩還在 (代下16:14; 創20:6)

V. 結論:不論成敗 禱告仰賴 (詩91:1-2, 14-16)

默想:

1. 你對歹竹出好筍這句話有什麼看法?
2. 亞薩遇到大軍壓境的禱告內容為何?
3. 你從亞薩的一生學到什麼屬靈功課?

金句:

「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 神是我所倚靠的。」
(詩91:2)

星期二, 6月 21

[講道集] 禱告系列(三十九):舊約禱告(十九)(OT Prayer.19)約拿(Jonah)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三十九):舊約禱告(十九)(OT Prayer.19) 約拿(Jonah)
時間:二0一一年六月五日
經文:約拿書二章1-10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影片
MP3:[][]

I. 引言
        在猶太人的習俗中,他們會在7月10日,也就是贖罪日(Yom Kippur)的下午讀約拿書,因此這卷書也可以視為鼓勵他們向神作悔改認罪的禱告。為了讓小孩子也能了解這卷書的內容,他們把約拿的故事編成一首歌,叫做“Overboard, Song of Jonah 落水,約拿之歌”。


God came to Jonah and said上帝吩咐約拿說
Take a trip to Nineveh前往尼尼微城去
And tell the people they must change their ways告訴他們要回心轉意
But Jonah couldn’t agree但是約拿並不同意
And so he left Galilee他就離開加利利
On a boat heading off to Spain搭船前往西班牙
But there’s no hiding from ONE上帝是無法逃避
Who caused an angry storm to come他就引起狂風暴雨
When Jonah came clean約拿坦白承認
The sailors threw him right into the sea水手就把他拋下大海裡 J
onah, Oh Jonah約拿 喔約拿
Can you hear the holy sound?你可聽見上帝呼喊?
Jonah, Oh Jonah約拿 喔約拿
It’s not too late to come around...若肯回頭仍不太晚
So Jonah’s floating away約拿就隨波逐流
When he’s suddenly saved他突然被救起
Swallowed up by a big old fish被一條大魚吞進去
He makes the belly his home他就住在魚肚裡
Three nights he spends there alone三天三夜他獨居
 He repents He cries out He prays他悔改 他呼求 他禱告
When Jonah’s anger was no more當約拿已不再生氣
The fish spit him out onto the shore大魚將他吐到岸上去
Without looking back Jonah took up the task義無反顧約拿奉行他使命
Headed off for Nineveh昂首前往尼尼微 Jonah, Oh Jonah約拿 喔約拿
Can you hear the holy sound?你可聽見上帝呼喊?
Jonah, Oh Jonah約拿 喔約拿
 It’s not too late to come around...若肯回頭仍不太晚
 Jonah shared God’s message約拿傳講神信息
People fell down on their knees百姓聽見都屈膝
They would fast They would plead他們禁食 他們祈求
They would come to believe that God was full of mercy 他們誠心相信上帝是充滿慈悲
And here’s the message we’re sent我們受託的信息
It’s more than how we repent我們不只要悔改
We can change We can grow要改變 要成長
We can be more than we know能成為超乎想像
This day we take to atone今天我們蒙贖罪
Is not about us alone不僅為我們自己
For we all are in this together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
Jonah, Oh Jonah約拿 喔約拿
Can you hear the holy sound?你可聽見上帝呼喊?
Jonah, Oh Jonah約拿 喔約拿
 It’s not too late to come around...若肯回頭仍不太晚影片最後一幕寫著:
“may you be sealed in the book of life.”

猶太人相信有一本生命書(book of life)記錄著每個人一年中所有的行為,並且會在7月10日這天結算。這天結束的時候,上帝會在這本書上簽名,而所記載的內容從此定讞,最後在審判時作為依據。因此這天便作為贖罪日,只要在這天結束以前向上帝求赦免,他過去的罪就不會被封存入生命書中。這也是鼓勵人們在還有機會的時候向上帝認罪。


II. 先知約拿 (Prophet Jonah)      

 這故事中最特別的是那隻將約拿吞進腹中的大魚,這條魚讓許多聖經學者們認為約拿根本不存在,因為不可能有這種魚能讓人在肚子裡面存活三天。但是如果你相信馬利亞能從聖靈受孕、耶穌能夠從死裡復活,那麼要有這樣一條魚,對上帝而言應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因此不必為了證明約拿的存在,而去將故事中所有的部分都找到合理的解釋。

1.耶羅波安二世北國的先知         約拿的事蹟不只記在約拿書中,在列王記下中也有記錄。所羅門王年老的時候因為不聽從上帝的話,以色列國分裂為南北兩個國家。耶羅波安二世是北國的國王,大約是在西元前793-753年間,約拿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在耶羅波安二世的統治下以色列國興盛起來,「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鹽海,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藉他僕人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所說的。」(王下14:25)哈馬口和亞拉巴海分別是以色列北邊與南邊的邊界,耶羅波安收復了過去在所羅門時代的國界。再由約拿書一章1節:「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從這兩節經文就可以確定約拿是歷史中的人物,因預言應驗,所以他是很被尊重的北國先知。

         在當時代,除了約拿(758BC)以外,另外還有兩位先知,分別是阿摩司(750BC)和何西阿(760-721BC),他們就是以色列亡國之前最後的三位先知。約拿除了在以色列(北國)說預言以外,也到亞述、尼尼微去警告當地的人們要悔改。阿摩司是猶大(南國)的牧羊人,但是上帝要他到北國去警告以色列人。何西阿的際遇就比較慘,在他做先知的時候,上帝要他用生活來傳達上帝的旨意,讓他娶了一個名叫歌篾的妓女做妻子,無論何西阿對她多好,她仍然本性難改,藉此預表耶和華對以色列民族的心意、以及以色列人對上帝的悖逆。「撒瑪利亞必擔當自己的罪,因為悖逆他的 神。他必倒在刀下。」(何13:16)何西阿40年之久苦勸百姓要悔改,最後還是親眼看著北國以色列被亞述亡國。

 2.先知阿摩司預言北國被攻         「耶和華萬軍之 神說:以色列家啊!我必興起一國攻擊你們;他們必欺壓你們,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的河。」(摩6:14)阿摩司的預言約在西元前750年,後來果真在西元前721年時,以色列亡國。「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的河」就是先前約拿預言以色列國將會收復的國土,但因百姓的悖逆又要再次被敵人奪去。

3.先知拿鴻預言尼尼微滅亡         亞述帝國的尼尼微城百姓,在聽見約拿的警告之後都悔改,但是悔改時間不長,後來他們又恢復原樣。大約在西元前615年,也就是約拿時代的100年後,上帝又派了另一位先知拿鴻前去警告他們,「耶和華如此說:尼尼微雖然勢力充足,人數繁多,也被剪除,歸於無有。」(鴻1:12)而這次他們沒有悔改。在西元前612年,亞述帝國被巴比倫滅國。

4.主耶穌相信是位歷史人物         耶穌與法利賽人辯論的時候,他們要求耶穌顯神蹟給他們看。「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太12:39-41)約拿在魚肚的三天預表著耶穌要被埋在墳墓裡三天,尼尼微城的人聽見那個叛逆先知約拿所說的就悔改了,但順服神心意而來的耶穌在這裡警告你們,你們卻都不聽。因此審判的時候,聽警告的尼尼微人會定這個悖逆世代之人的罪。

 III. 約拿的禱告 (Prayer of Jonah)

         約拿的禱告很短,只有九句,但是每一句都是引用詩篇中的字句,可見雖然他不聽上帝的話、對人也沒有什麼愛心,可是他聖經是唸得很熟的。

1.躲船艙不敢禱告

        上帝要他離開家鄉迦特希弗,前往東北方底格里斯河的尼尼微城去。結果他沒有聽話,反而往南走到約帕的海港,買了船票搭船往西南方的他施,也就是現在的西班牙。約拿上了船,海上大風大浪,所有人都哭天喊地、什麼神都拿出來拜的時候,他自己卻躲到船艙去睡覺,因為他知道這風浪是因他而起,不會因為他的祈禱而平靜。「水手便懼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們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中,為要使船輕些。約拿已下到底艙,躺臥沉睡。船主到他那裡對他說:你這沉睡的人哪!為何這樣呢?起來!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至滅亡。」(拿1:5-6)約拿開始是不禱告的,因為他知道:「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66:18)「 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 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賽59:2)

        當大家一起禱告求拜,風浪還是沒有停止的樣子,他們就認為是船上有人惹到神明了才會如此,於是船上的人都抽籤,結果抽中了約拿。船上的人問約拿怎麼會這樣?約拿也老實回答說是因為違背上帝的旨意,現在只能把他丟進海裡才能止住風浪。船員們本來也不願意害他,但是風浪一直增強、船上的貨物也都丟完了,只好真的把約拿給丟下海去。奇妙的是,當他們這麼做之後,風浪立即就平靜了下來。「他對他們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拿1:12)

2.沉海底拼命呼求

         約拿在船上不禱告,被丟下海就禱告了。我們是不是也會這樣,平常過得很好,覺得無所謂,真正大難臨頭的時候就變得很虔誠。「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拿2:2)「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 神呼求。他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詩18:6)約拿的第一個禱告,就像彼得,他一看到風浪猛烈,心裡害怕,開始往下沉時,就喊叫:「主啊,救我!」(太14:30)在中文是四個字,但在英文才兩個字“Lord, save!”神不會在乎我們的措詞是否華麗,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發自內心的向他呼求,他都會聽見。於是上帝派了這條大魚將約拿吞進肚裡。

3.在魚腹向神感恩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拿1:17)這條魚吞了約拿,不是對他的懲罰,而是上帝的拯救。在魚肚子中三天三夜,發現自己沒死,約拿就做了一個禱告。這個禱告有次序、有內容,措詞也很講究,內容是從經文中引用的。「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耶和華他的 神。」(拿2:1)是一個感謝上帝應允、垂聽了的禱告。「我要稱謝你,因為你已經應允我,又成了我的拯救!」(詩118:21)「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的 神,我要讚美他,是我父親的 神,我要尊崇他。」(出15:2)

4.悖逆神受神懲治

        接著他承認今天的遭遇都是自己惹來的。「你將我投下深淵,就是海的深處;大水環繞我,你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拿2:3)其實將約拿投入海中的是水手,可是約拿知道這都是 神的作為,所以他這樣說,與詩篇類似,「你把我放在極深的坑裡,在黑暗地方,在深處。你的忿怒重壓我身;你用一切的波浪困住我。」(詩88:6-7)上帝的懲罰其實不是在報復,而是要人們回心轉意向他禱告,「耶和華啊,他們在急難中尋求你;你的懲罰臨到他們身上,他們就傾心吐膽禱告你。」(賽26:16)

5.被驅逐仍然仰望

        他雖然被上帝驅趕,可是仍然對上帝懷有盼望。「我說:我從你眼前雖被驅逐,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拿2:4)他知道無論自己犯下多嚴重的錯,只要肯認錯,上帝還是懷有慈悲。他也知道尼尼微城的人只要悔改,上帝就不會毀滅他們;但是亞述是他們的敵國,約拿不希望自己的敵人得到拯救,所以他不想去傳講上帝的警告。「至於我,我曾急促地說:我從你眼前被隔絕。然而,我呼求你的時候,你仍聽我懇求的聲音。」(詩31:22)大衛王在犯錯以後也這麼說:「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詩51:11-12)約拿對信仰的盼望讓他開口禱告。

6.排山倒海的壓力

        接著約拿述說自己走投無路的景況,他所犯的錯使他必須承擔那無法承擔的壓力。「諸水環繞我,幾乎淹沒我;深淵圍住我;海草纏繞我的頭。」(拿2:5)這是他引用的詩篇:「神啊,求你救我!因為眾水要淹沒我。我陷在深淤泥中,沒有立腳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過我身。」(詩69:1-2)保羅在服事中也感到同樣的壓力,「弟兄們,我們希望你們知道,我們從前在亞細亞省所遭遇的患難。那壓在我們身上的擔子是多麼大,多麼沉重,連生存的希望都沒有了。」(林後1:8)

7.絕望時蒙神拯救

           「我下到山根,地的門將我永遠關住。耶和華─我的神啊,你卻將我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拿2:6)這句說的是約拿沉到海底,絕望的時候,神聽了他的禱告。「耶和華啊,你曾把我的靈魂從陰間救上來,使我存活,不至於下坑。」(詩30:3)在約伯記中也有這樣的描述,「神救贖我的靈魂免入深坑;我的生命也必見光。神兩次、三次向人行這一切的事,為要從深坑救回人的靈魂,使他被光照耀,與活人一樣。」(伯33:28-30)

8.發昏時想念上帝

        約拿在昏過去前想起 神的話,「我心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我就想念耶和華。我的禱告進入你的聖殿,達到你的面前。」(拿2:7)詩人說:「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詩102:1)浪子的故事裡面,浪子快要餓死的時候,才想到可以回家去。「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路15:17)所以人都要被逼到絕境之後才會醒悟過來、想起自己真正的救贖之處。

9.信奉虛無離棄神

        他知道 神對犯錯的人仍然是滿有恩典的,因此他在此評論這些離棄上帝而去祭拜假神的人,是太過愚昧了,「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拿2:8)「我恨惡那信奉虛無之 神的人;我卻倚靠耶和華。」(詩31:6)「他們將 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1:25)

10.還願感謝神救恩

        最後一點要記得,當人向 神求救, 神也賜下恩典之後,要懂得感謝。很多人都會在危急的時候這樣說,如果 神讓他度過這次危機,他將來一定會奉獻、或是唸神學院來報答;但是往往危機解除之後,他們就忘了先前許下的諾言,或是覺得代價太高想要反悔。約拿沒有如此,他在禱告的最後,確實表達自己的感謝:「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拿2:9)「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你,又要求告耶和華的名。我要在他眾民面前,在耶和華殿的院內,在耶路撒冷當中,向耶和華還我的願。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116:17-18)許願又還願的故事還有一個,就是撒母耳的母親。她因為生不出孩子被欺負,就向上帝許願並得了一個兒子。兒子斷奶後,她就回到聖殿還願。「婦人說: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從前在你這裡站著祈求耶和華的那婦人,就是我。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撒上1:26-28)她向 神許的願望與諾言沒有任何反悔。

IV. 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約拿的故事有一些功課可以學習。他在尼尼微城說完 神的警告之後,就跑到城外的山上,要看上帝有沒有毀滅這個城。結果上帝因為城中的人都悔改,就沒有降下天災,讓約拿覺得非常丟臉。他在山上的時候,上帝在他旁邊安排一棵蓖麻樹幫他遮陽,讓約拿很開心。到了晚上,上帝又讓一隻蟲子去咬這顆樹,讓它葉子都掉光了。隔天早上約拿起來,沒有樹葉幫他遮陽,被曬得頭昏腦脹,約拿就非常不高興。上帝藉著約拿因為這棵樹而生氣的事情教訓他,說這棵樹不是約拿栽種的,他還這麼在乎;為何他就不能理解上帝對城中無數生靈的慈愛呢?約拿的故事就到此為止,聖經沒有再記錄約拿是否有向上帝道歉或是承認愛心不夠。浪子回頭的故事也很像這樣,小兒子回家之後父親很開心的迎接他,卻讓大兒子覺得不公平;故事也在父親向大兒子解釋下結束,並沒有交代後來大兒子有沒有覺得釋懷。

1.上帝的愛普及全人類

        因此整個故事的重點就是上帝的慈悲。上帝不只有獨愛以色列人,跟以色列敵對的尼尼微城百姓,上帝也一樣想要拯救他們。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說,上帝並不只是愛基督徒,上帝也愛所有不是基督徒的人,我們要讓他們有機會知道上帝的愛,並且歸向上帝。「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4:11)這是約拿書最後一句。「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2.上帝僕人知行不一致

        身為上帝的僕人,也會有知行不一的時候。在船上抽籤抽到約拿的時候,他的自我介紹是這麼說的:「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拿1:9)但是當神要他去尼尼微的時候,「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拿1:3)可見他知道要敬畏耶和華,但是他的行為卻是違背上帝旨意,知行不合一。在五千兩銀子的比喻中,那個收了一千兩銀子的僕人知道主人給他錢是要他拿去賺更多錢,卻因為害怕而將錢埋在土裡。「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25:26-29)所以這個僕人知道主人的心意,卻沒有照做;就像約拿知道上帝要他往東北去,他卻往西南方逃跑。

3.悖逆上帝而傷害無辜

        一個人犯錯的時候,周圍的人也會一起承擔後果。無論是在家庭、在教會,在任何地方,一個人做錯事情都會影響到周圍的人。約拿的故事中,他悖逆上帝,卻是全船的人跟他一起遭受風浪襲擊,這是連累他人。「他們就大大懼怕,對他說:你做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已經知道他躲避耶和華,因為他告訴了他們。」(拿1:10)舊約中也有一個遭受連累的故事,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城時, 神要他們將一切都燒毀,卻有一個人名叫亞干,偷藏了一件衣服和一些財寶。 神就對以色列人發怒,讓他們在攻打艾城的時候被打敗。「約書亞說:你為甚麼連累我們呢?今日耶和華必叫你受連累。」(書7:25)我們所做決定的後果不會只由自己承擔,特別是周圍愛我們的人也會受到牽連。

4.上帝願給第二次機會

        上帝知道約拿犯錯,他也懲罰,但是上帝希望約拿悔改,因此賜給他第二次機會。「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拿3:1-2)上帝對我們也是如此,第一次叛逆不順從,上帝會給教訓,若回頭了,上帝就會給第二次機會。新約故事中保羅因為馬可過去犯錯,不想給他第二次機會,但是巴拿巴比較有愛心,就還是與他同行。「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保羅則選擇了西拉,也出發了,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典中」(徒15:37-40)上帝充滿慈愛,總是會給人第二次機會。

5.真心悔改蒙上帝饒恕

        尼尼微城的悔改是真誠而徹底的,不僅是人,「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 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拿3:8-10)我們若真心悔改,上帝也會原諒我們。「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

6.我們要慈悲如同天父

        約拿的故事中啟示,我們做錯事,上帝仍然會給我們第二次機會。但是我們也要能夠給別人第二次機會,要能原諒別人。不只尼尼微城的人需要悔改,約拿也要改變他的心,能夠包容別人,上帝最後給約拿一個開放性的結尾。「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4:10-11)不知道約拿後來是怎麼回應神的,希望他能夠就此悔悟他過去是多麼缺乏愛心。耶穌說的故事中,那個欠債被赦免的人因為不放過另外欠他一筆小錢的人,他原先被寬容的債務又恢復了。「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太18:32-33)

V. 結論:慈悲如同天父

       耶穌在登山寶訓最後說的是這句話:「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5:48)要人像上帝一樣完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路加福音的記載,用的字是慈悲。「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路6:36)對他人慈悲,就是讓對方有改善的機會,就能比過去更加完全。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我們也會得到上帝的原諒,我們也就會更完全,所以慈悲和完全兩者是有關聯的,Forgiving Mercy is Perfecting and Perfected。但願我們能學到這個功課,在人和人之間難免有受傷、衝突,讓我們記得約拿的故事,學習能夠有多一點點的慈悲。

禱告
        主耶穌,雖然約拿的故事在聖經中佔的篇幅很短,但是我們看見你的僕人如何悖逆 你、受你處罰,當他悔改以後你仍 顯出慈悲、原諒他,之後你又給他第二次的機會。可是約拿對尼尼微城的人卻沒有這樣的慈悲心。主阿,幫助我們不只是在生活中學習慈悲、獲得從你而來的赦免,讓我們也願意在生活中相互的原諒。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亞薩王一生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亞薩王 (King Asa) 的一生,讓我的心情感到非常複雜。他所成長的屬靈環境是相當的惡劣。他的父親亞比雅王 (King Abijah) 追隨他的祖父羅波安 (King Rehoboam) 的腳步,帶領猶大人敬拜偶像 (王上14:21; 15:3)。他的祖母瑪迦 (Mother Queen Maachah) (王上15:13) 成為猶大國的太后,造了亞舍拉的偶像讓人民膜拜。但是,年青的亞薩王卻立志效法先祖大衛王的榜樣,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命令,除掉邱壇日像 (代下14:4-5),因此,得到上帝的祝福與保守,國中太平十年之久 (代下14:1)。亞薩王在這太平的十年之間,也努力的建造城堡,訓練軍隊,人數多達五十八萬人。
        哪裡知道,在這樣的太平盛世之下,卻發生了來自南方埃及法老王歐克孔一世 (Okorkon I) 僱用伊索比亞 (古實) 傭兵首領謝拉 (Ethiopian mercenary Zerah) 帶領一百萬大軍以及三百輛戰車,企圖北上入侵猶大國。亞薩王面臨人數幾乎是兩倍,而且有高科技裝備的敵軍來襲,並沒有投降求和,或是害怕落跑,而是親自率領猶大軍隊,往西南方瑪利沙的洗法谷去擺陣迎敵。 (代下14:8-10) 就在兩軍開打之前,亞薩王作了一個非常簡短而重要的陣前禱告。祈求仰賴耶和華的幫助。耶和華就起來,為猶大人與古實人爭戰,讓亞薩王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
        接下來的五年之間 (代下15:10),亞薩王浸泡在勝利得意的氣氛之下,逐漸的遠離了耶和華。上帝興起先知亞撒利雅,起來警告勉勵亞薩王與猶大人,要尋求順從耶和華。亞薩王聽見之後,就再一次帶領猶大人,向耶和華獻祭,並且重新向耶和華起誓,要盡力尋求耶和華 (代下15:10-15)。亞薩王甚至鼓起勇氣,把影響全國去敬拜亞舍拉的祖母太后瑪迦廢位。這次的屬靈復興,帶來上帝更大的恩典與保守,接下來二十年之久,國泰民安,國勢強盛 (代下15:19)。
        令我們覺得難過的是,亞薩王在上帝如此大的恩典中,卻逐漸的驕傲起來,自以為可以依靠自己的聰明與政治手腕,來解決猶大國與以色列國間之邊界糾紛 (代下16:1-6) 他挪用聖殿的庫存金銀,賄賂亞蘭王便哈達,讓他去搔擾以色列國北境,迫使以色列王巴沙班師回國,處理來自北方的危機。表面上看來,亞薩王的政治手腕與策略,的確帶來短暫的成功。但是,長期來看,卻種下來日更大的危機與隱憂。上帝的恩典又興起另外一位先知哈拿尼,起來警告規勸亞薩王。(代下16:7-9) 哪裡知道,亞薩王已經驕傲到聽不進去先知的勸告,甚至將這位先知抓去坐牢,還用白色恐怖手段,壓制國內異議份子。最後,當他年老罹患腳疾時,他也拒絕尋求耶和華的醫治,只要找醫生來治療。雖然,病情日漸惡化,亞薩王還是至死不悔改。
        亞薩王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上帝的寬容與恩典。上帝讓亞薩王在惡劣的屬靈環境中,年輕時就能夠建立堅定的信心。當危機來臨時,亞薩王能夠勇敢的面對,同時謙卑的祈求上帝的幫助。當自己屬靈狀況在順利情境下退步時,上帝施恩差遣先知前來提醒警告,亞薩王願意謙卑受教,得以及時回頭,而蒙受上帝更大的恩典與保守。這些都是亞薩王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榜樣。很遺憾的是年輕時信仰能夠成為我們美好榜樣的亞薩王,在中年以後,卻因為上帝所賞賜的恩典,而逐漸變為驕傲自恃。遇到困難時,忘了向上帝仰望禱告,而是倚靠自己的小聰明。當上帝又差遣先知前來提醒警告時,亞薩王不但掩耳不聽,甚至惱羞成怒,將那位忠言逆耳的先知抓去下監。後來甚至在腳疾找醫生診治無效的情況之下,也拒絕向耶和華禱告,如此結束他的一生。
        求主幫助我們,能夠從亞薩王的一生學到寶貴的功課。讓我們一生都會仰賴倚靠耶和華,不但在逆境中尋求順服神,在順境成功中更要如此,並且會讚美感恩。在我們走完人生路途時,能夠聽見主對我們說:好,你這忠心又良善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主人的快樂。(太25:23)

星期一, 6月 20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四十) 舊約禱告(二十)亞薩(Asa)(華)



大綱:
I. 引言:歹竹出好筍 (阿吉仔)
II. 亞薩王的生平 (The Life of King Asa)
1. 出污泥而不染 (王上15:3, 11, 13)
2. 除偶像行律法 (代下14:3-4)
3. 遇危機禱告神 (代下14:8-11)
4. 聽規勸再起誓 (代下15:1-15)
5. 蒙祝福靠自己 (代下16:1-10)
6. 患腳疾不禱祈 (代下16:12)
III. 亞薩王的禱告 (The Prayer of King Asa)
1. 在神無難事 (代下14:11b-d; 創18:14; 耶32:17)
2. 不論強或弱 (代下14:11b-d; 士7:1-7; 林後12:7-9)
3. 呼求神幫助 (代下14:11ef; 詩118:5; 太14:30)
4. 仰賴等候神 (代下14:11g; 詩37:5-7; 箴3:5-6)
5. 奉主名爭戰 (代下14:11h; 書5:13-15; 羅14:6-8)
6. 與神的關係 (代下14:11ij; 創28:13, 21; 林後1: 8)
7. 關心神榮耀 (代下14:11k; 詩115:1; 林前10:31)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 超越父母負面影響 (代下15:16;撒上19:1-4)
2. 大事小事仰賴上帝 (代下16:7, 12; 箴3:5-6)
3. 順利成功謙卑聽勸 (代下16:10; 尼9:29)
4. 盡己之力禱告上帝 (代下14:10-11; 約2:3, 5)
5. 平安順利尋求上帝 (代下15:2; 詩14:2)
6. 雖然失敗主恩還在 (代下16:14; 創20:6)
V. 結論:不論成敗 禱告仰賴 (詩91:1-2, 14-16)

默想:
1. 你對歹竹出好筍這句話有什麼看法?
2. 亞薩遇到大軍壓境的禱告內容為何?
3. 你從亞薩的一生學到什麼屬靈功課?

金句:

「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

是我的 神是我所倚靠的。」

(詩91:2)

星期六, 6月 18

失落的憂鬱:認識憂鬱本質與處置

失落的憂鬱:認識憂鬱本質與處置[講義下載]

講員:蔡茂堂 牧師 




 
大綱:

I. 引言:意難忘

II. 哀傷的哲學

  1. 美麗與哀傷: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 (彼前1:24)
  2. 人生與哀傷:蘇東坡 (1:5)
  3. 智慧與哀傷:杜斯妥也夫斯基 (1:18)
  4. 哭泣與哀傷:莎士比亞 (12:15)
  5. 行動與哀傷:撒母耳強森 (17:22)

III. 哀傷的表現

1.垂頭喪氣  2.眼皮低垂  3.兩行清淚   
4.撇唇噘嘴  5.眉頭深鎖  6.彎腰曲背

IV. 哀傷的種類

1.正常(Normal)  2.悲情(Dysthymia) 
3.樂天(Hypomania)  4.起伏(Cyclothymia)

5.哀悼(Grief)    6.憂鬱(Depression)   
7.燥鬱(Manic Depression)

V. 憂鬱的診斷

   1. 兩大必要症狀

       a. 心情低落 MelancholiaNo Song   b. 興趣喪失 AnhedoniaNo Gain

   2. 兩週持續期間

VI. 如何幫助自己走出憂鬱谷

1.設定合理目標,承擔適當責任。  
2.將大事化小事,區分優先順序。

3.親近知心良友,避免離群索居。   
4.勉強參加娛樂,適度有氧運動。

5.情緒恢復費時,勿盼一步登天。  
6.延後重大抉擇,請教良師益友。

7.懷抱謙卑感恩,接受親友相助。

VII. 如何幫助別人走出憂鬱谷

1.幫助他早日尋求良醫以確定診斷。 
2.鼓勵他與醫師合作遵囑服用藥物。

3.追蹤他是否按時服藥並堅持夠久。   
4.常陪伴親近聆聽溝通並支持鼓勵。

5.接納其情感傾訴指明事實不爭辯。  
6.察言觀色以便早期發現自殺意念。

7.勉強邀請走出孤獨散步休閒電影。   
8.不可指控其無病呻吟或好吃懶作。

VIII. 信仰如何幫助哀傷

1.向上帝用詩篇傾心吐意 (5:3)

2.基督裡蒙恩典接納自己 (林前15:10)

3.在聖靈光照中明白真理 (16:13)

4.加入教會彼此相愛團契 (13:34)

5.十字架下經歷饒恕真諦 (4:32)

6.主再臨榮耀裡復活相聚 (帖前4:16-17)

IX. 結論:神愛永不絕 常存信望愛 (8:38-39; 林前13:13)

星期日, 6月 5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39) 舊約禱告(19) 約拿 (台)


【講道大綱】
聖經: 約拿書二章1-10節

I. 引言:落水(約拿之歌)(Overboard: Jonah’s Song)

II.先知約拿(Prophet Jonah)
1.耶羅波安二世北國的先知(王下14:25)
2.先知阿摩司預言北國被攻(摩6:14)
3.先知拿鴻預言尼尼微滅亡(鴻1:12)
4.主耶穌相信是位歷史人物(太12:39-41)

III.約拿的禱告(Prayer of Jonah)
1.躲船艙不敢禱告(拿1:5-6; 詩66:18; 賽59:2)
2.沉海底拼命呼求(拿2:2; 詩18:6; 太14:30)
3.在魚腹向神感恩(拿2:1; 詩118:21; 出15:2)
4.悖逆神受神懲治(拿2:3; 詩88:6-7; 賽26:16)
5.被驅逐仍然仰望(拿2:4; 詩31:22; 詩51:11-12)
6.排山倒海的壓力(拿2:5; 詩69:1-2; 林後11:23-28)
7.絕望時蒙神拯救(拿2:6; 詩30:3; 伯33:28-30)
8.發昏時想念上帝(拿2:7; 詩102:1; 路15:17)
9.信奉虛無離棄神(拿2:8; 詩31:6; 羅1:25)
10.還願感謝神救恩(拿2:9; 詩116:17-18; 撒上1:26-28)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上帝的愛普及全人類(拿4:11; 彼後3:9)
2.上帝僕人知行不一致(拿1:3, 9; 太25:26-29)
3.悖逆上帝而傷害無辜(拿1:10; 書7:25)
4.上帝願給第二次機會(拿3:1; 徒15:36-39)
5.真心悔改蒙上帝饒恕(拿3:10; 徒2:38)
6.我們要慈悲如同天父(拿4:10-11; 太18:32-33)

V. 結論:慈悲如同天父(路6:36)

【默想】

 1.先知約拿對上帝的認識如何?
 2.約拿在魚腹的禱告內容為何?

 3.你從先知約拿學到那些功課?

【金句】

「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路加福音六章36節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39)舊約禱告19 約拿 (華)


【講道大綱】
聖經: 約拿書二章1-10節

I. 引言:落水(約拿之歌)(Overboard: Jonah’s Song)

II.先知約拿(Prophet Jonah)
1.耶羅波安二世北國的先知(王下14:25)
2.先知阿摩司預言北國被攻(摩6:14)
3.先知拿鴻預言尼尼微滅亡(鴻1:12)
4.主耶穌相信是位歷史人物(太12:39-41)

III.約拿的禱告(Prayer of Jonah)
1.躲船艙不敢禱告(拿1:5-6; 詩66:18; 賽59:2)
2.沉海底拼命呼求(拿2:2; 詩18:6; 太14:30)
3.在魚腹向神感恩(拿2:1; 詩118:21; 出15:2)
4.悖逆神受神懲治(拿2:3; 詩88:6-7; 賽26:16)
5.被驅逐仍然仰望(拿2:4; 詩31:22; 詩51:11-12)
6.排山倒海的壓力(拿2:5; 詩69:1-2; 林後11:23-28)
7.絕望時蒙神拯救(拿2:6; 詩30:3; 伯33:28-30)
8.發昏時想念上帝(拿2:7; 詩102:1; 路15:17)
9.信奉虛無離棄神(拿2:8; 詩31:6; 羅1:25)
10.還願感謝神救恩(拿2:9; 詩116:17-18; 撒上1:26-28)

IV. 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1.上帝的愛普及全人類(拿4:11; 彼後3:9)
2.上帝僕人知行不一致(拿1:3, 9; 太25:26-29)
3.悖逆上帝而傷害無辜(拿1:10; 書7:25)
4.上帝願給第二次機會(拿3:1; 徒15:36-39)
5.真心悔改蒙上帝饒恕(拿3:10; 徒2:38)
6.我們要慈悲如同天父(拿4:10-11; 太18:32-33)

V. 結論:慈悲如同天父(路6:36)

【默想】

 1.先知約拿對上帝的認識如何?
 2.約拿在魚腹的禱告內容為何?

 3.你從先知約拿學到那些功課?

【金句】

「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路加福音六章36節

星期六, 5月 28

牧函--等候上帝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這次我接受美國洛杉磯南灣台福教會華語堂的邀請,前往來參加他們的福音營退修會。主題是:如鷹展翅上騰。這是出自以賽亞書40章31節的經文“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疲乏的希伯來文意思是昏倒)

        從這句經文我們可以看出,從新得力、展翅上騰、奔跑不困、行走不昏的秘訣在於等候耶和華。時代的潮流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之下,讓我們的生活步調,越趕越快。我們從走路到跑步,從慢車到高鐵,從爐灶到微波爐,等候對我們來說,是越來越困難的一件事。
        我們從聖經裡可以看到許多等候上帝的榜樣。挪亞是個義人,耶和華吩咐他在地上造一艘大方舟,根據彼得後書2章5節的記載,挪亞一面造方舟,還一面傳義道。前後至少花了一百二十年之久,洪水才來臨。挪亞全家和所有牲畜、野獸,擠在方舟內,至少又待了一年又十天之久,大水才消退。亞伯拉罕在蒙上帝呼召,離開哈蘭,憑著信心帶著全家大小前往上帝所應許的迦南地,當時年紀是七十五歲。上帝應許會賞賜給他後裔。但是,上帝卻讓他們夫妻倆一直等到亞伯拉罕一百歲,太太撒拉也已經九十高齡,月事已停,就人來看,是毫無子望時。上帝才讓他的妻子撒拉懷孕生下獨一無二的老來子,以撒。亞伯拉罕也因此,成為我們後代信徒信心的榜樣。約瑟在十七歲時,就從上帝得到兩個人生的美夢。哪裡知道,自己會被兄長出賣而下埃及,成為奴隸,還遭到誣告的冤獄之災,以及被牢友忘恩負義的對待。直到三十歲時,才因為替法老王解釋異夢,而被破格任命為宰相,青春年華最寶貴的十三個年頭是在災難中熬過的。埃及經過七個豐年之後,接著進入七個荒年。約瑟的兄長被饑荒所逼,因父親雅各差遣前往埃及糴糧,而到約瑟面前下拜。約瑟十七歲的美夢,在經過至少二十個年頭才成真。摩西因為被法老女兒收養而進入埃及王宮接受最好的教育與訓練。當他四十歲時,自以為有能力幫助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欺負。哪裡知道,路見一位埃及人在欺負他的同胞以色列人,摩西一拳就將那個倒霉的埃及人給斃了。摩西也因此成了亡命之徒,遠走米甸曠野逃避法老的追捕。上帝讓摩西待米甸曠野,牧羊四十年之久。一直到摩西已經八十歲,雄心壯志都已磨光了,耶和華才在焚而不燬的荊棘裡呼召百般不願的摩西,前往埃及要求法老釋放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地。
        看來上帝有他的時間表與目標。上帝為了要拯救挪亞時代所有的罪人免於死亡,而讓挪亞花了一百二十年造方舟、傳義道。 (根據彼得前書3章19-20節,主耶穌在陰間那三天,還向這些人傳福音呢!) 上帝為了造就亞伯拉罕的信心,願意花二十五年的光陰。好讓亞伯拉罕成為信心之父。上帝為了拯救以色列人免於餓死在那七年饑荒,用二十年的光陰,以極大的困境磨煉約瑟。上帝為了預備摩西,可以帶領將近兩百萬人的以色列民,在曠野行走四十年之久,願意花四十年光陰,讓摩西在米甸的曠野牧羊。在同一段時間,也把摩西自視甚高的驕傲磨煉成「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一切的人。」
        新約的使徒保羅,由於受到上帝特別的啟示,得以登上三層天一睹天上的奧秘,上帝容許撒旦在保羅身上留下一根刺,讓保羅的生活與服侍,都受到極大的困苦與障礙。保羅為此三次求主醫治,上帝卻不應允,上帝要保羅一生帶著這根刺來生活與服侍。但是上帝應允將會賞賜保羅夠用的恩典。這是上帝對保羅的保護,免得因為得上帝特別的恩賜,而陷入像魔鬼一樣的驕傲自大。保羅終於學會了終生等待上帝的功課。保羅身上這根刺,必需一直等到復活時才能夠得到主的醫治。保羅甚至可以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求主幫助我們,在遭遇人生困境與禱告不蒙應允時,也可以學會等候上帝的功課。


星期五, 5月 20

[講道集] 禱告系列(三十八):舊約禱告(十八)約伯(OT Prayer.18.Job)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三十八): 舊約禱告(OT Prayer.18) 約伯 (Job)
時間:二0一一年五月八日
經文:約伯記四十二章1-10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影片:

        提到約伯,通常我們想到的是他的受苦。但約伯記最後是以禱告作結束的,他的禱告是「代求」,上帝要他為那些傷害他的朋友禱告。
Ⅰ.引言:約伯的苦難悲慘與上帝的仁慈心腸The Misery of Job and The Mercy of God
     John Piper牧師用詩歌的方式描述約伯的苦難,下面是其中的一小片段:
 O Lord, if this were lost instead,
 喔!主啊!如果這一切都失去
 And all I had was you,
 我所擁有的只有你自己
 I would be rich
 我還是很富裕
 And have the greatest Good
 擁有最大的好處
 His hands hung limp
 他的手無力地垂放
 Beside the gray, Blood-splattered stone.
 在沾滿血跡的灰色石頭旁
 And then he knelt and said, “O God,
 他跪下禱告說,喔!上帝啊!
 What you have dealt me in this murky day
 你讓我在這幽暗日子的遭遇
 Is not what I had thought
 是我始料未及
 This blood, blot-red stone would bring.
 這石頭上沾滿斑駁紅色的血跡
 What have we done?
 我們做了哪些事?
 What is our sin? ”
我們犯下什麼罪?
Your sons and daughters, Job, are DEAD.
約伯,你的兒子和女兒都死了。
O God, I cling with feeble fingers
喔!上帝,我用無力的手指抓住
To the ledge of your great grace,
你那偉大恩典的礁石
Job’s face was full of sores,
約伯臉上長滿潰瘡
And every trace of healthy skin
身體上每一吋健康的皮膚
Was reddening before her eyes.
在她眼前都變紅腫
“Do you still cling to God?” She asked,
你還緊抓上帝不放嗎?她問道
There is no hiding sin.
你的罪是無法隱藏的
O, whom have you wronged, once-noble Job?
一向高尚的約伯阿,想想看你得罪過誰呢?
Beware the thought that all is vain;
要謹慎,我們的一切思想都可能是虛幻
In time God’s wisdom will be plain.
到最後上帝的智慧終將完全顯彰
What we have lost God will restore
我們所失去的上帝將會補償
That, and himself, forevermore.
除此之外,還有他的同在,直到永遠
         約伯的苦難不只是他失去財產、兒女和健康,還得不到最親愛的妻子支持和諒解;朋友們想要幫助他,卻更加深了對他的傷害。直到上帝要他為這些傷害他的人禱告而他也順服後,苦難才結束。
Ⅱ.約伯的苦難(The Misery of Job)
1.撒但對上帝挑戰
        烏斯地一位名叫約伯的人,生活過得很不錯,在信仰、家庭、事業各方面都很成功,有愛他的妻子以及十個小孩,名下的牛羊駱駝眾多,在當時算是很富裕、很成功的人,他也有很好的信仰,十分敬畏上帝。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1:8)上帝肯定約伯,撒但卻向上帝挑戰,認為約伯的信仰只是建立在上帝對他的賜福上。如果上帝收回這些祝福,約伯便會背離上帝。撒但說:「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伯1:11) 由此可知,約伯的苦難並不是因他表現不好或犯罪而導致遭受懲罰,反倒是因為表現太好才受到挑戰。
        上帝要讓不服氣的撒但看見約伯之所以相信上帝,並不是為了這些好處,於是容讓撒但奪走約伯的財產與兒女,約伯並未因此背棄上帝。耶和華對撒但說:「你雖激動我攻擊他,無故地毀滅他,他仍然持守他的純正。」(伯2:3b) 撒但回答說,這是因為約伯損失的都是身外之物,他身體還健在。「你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你。」(伯2:5) 耶和華對撒但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伯2:6)
        失去一切財產(wealth)又失去健康(health)的情況下,約伯的信仰是否仍然堅定?這是魔鬼對上帝和約伯的挑戰。約伯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比身體病痛更可怕的是,上帝不准他死。如此淒慘的景況,可謂是生不如死,卻又求死不得;就連他身邊唯一剩下的妻子,也沒有給他帶來安慰。
        面對痛苦的約伯沒有退縮,居然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表面上看來,上帝和魔鬼之間的這場賭注是上帝贏了,因為約伯還是抓住他的信仰不動搖。可是,事情還沒結束。在財產、兒女和健康相繼離去後,他竟然喪失了周圍人對他的信任,大家開始對他不諒解了。他的妻子質疑他的信仰,好朋友們則是質疑他的正直。整卷約伯記從第三章到三十一章都是約伯與他朋友們的對話,朋友們認定約伯必是得罪神才招致懲罰,而約伯也沒有默默承受他們的指責。雙方神學的爭辯得不到答案,約伯無法說服朋友們自己是清白的,朋友們也沒辦法證明約伯真的有罪。之後還來了一個叫做以利戶的年輕人,對他們雙方又各有一大段論述。
        最後,上帝自己顯現向約伯說話,但內容卻又不像要安慰他,而是一口氣問約伯一大堆問題,都是約伯完全無法回答的。從上帝一連串的質問中,約伯突然醒悟自己絕對無法參透上帝的奧秘和旨意,也才真實地認識了上帝。除了謙卑降服以外,上帝還要約伯為這幾個使他痛苦又痛苦的朋友們祈禱,整個故事到此才結束。
2.天災人禍與病痛
        上帝與魔鬼的對話是我們人所看不到的,對於約伯的苦難,在人間我們能看得到的只是天災人禍。約伯的牛群被強盜搶走、僕人被殺光,這是人禍;羊群被天上降下的火燒盡,這是天災;駱駝又被一批強盜搶走,是另一個人禍;最後他的兒女聚餐時所在的房屋被狂風吹垮,十個孩子無一倖免,是再一次的天災。一連串天災人禍的接踵而至,約伯所擁有的「東西」和「關係」都被剝奪,他在悲傷中仍然堅定信仰;於是撒但攻擊他的身體,奪去他的健康,讓他承受病痛的折磨,但是約伯並沒有屈服。
3.親人摯友的批判
        這時,連他的支持體系都起來傷害他。首先是約伯的妻子,她質疑約伯的信仰,說,你信上帝信到這個樣子,你還信嗎?她勸約伯放棄神,自尋一死解脫算了。約伯的三個好友(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也來批判他,他們以「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神學理論質疑他的正直,認為約伯肯定是犯了罪才會受到上帝這麼嚴厲的懲罰,力勸約伯無論有什麼罪都應該快快悔改。其實,約伯的妻子和朋友們都是不忍心看他這樣受苦,企圖解決他對苦難的疑惑,想要證明這個災禍是對罪的懲罰,但又辯不過約伯堅稱自己的無罪。對約伯來說,他們帶來的不是幫助,反而是更多的痛苦。後來有個年輕人(布西人以利戶)看不下去,說了一個重點:神的權柄不是人所能夠評判的。
4.上帝掩面與隱藏
        約伯所經歷的苦難中,最痛苦的不是他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也不是妻子不能體諒他,更不是他朋友不能同情、瞭解他;而是在這麼長一段時間中,上帝竟沒有對他說話,沒有回答他!約伯一生所信靠的上帝,在他最悽慘時居然一聲也不吭。他不斷地向上帝呼喊,希望從神得到對自身景況的合理解釋,上帝卻好像藏起來了。他對上帝說:「你為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伯13:24) 又說:「我往前行,他不在那裏,往後退,也不能見他。他在左邊行事,我卻不能看見,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他。」(伯23:9)如同我們遇到苦難時會問:「神阿,為什麼會這樣?」卻總是得不到神的回答。他不是尋求安慰,也不是要求補償,只是想要了解到底「為什麼?」但是上帝卻以「沉默」回應,上帝選擇不回答。直到上帝反問他「你聽得懂嗎?」約伯才終於醒悟,發現原來自己不如自以為的聰明,如同我們一直以為只要上帝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就會懂了或就會接受,但並不是這樣一回事。
Ⅲ.約伯的禱告(The Prayers of Job)
1.獻祭敬拜
        過去我讀約伯記都會以為主要內容就是約伯的苦難,其實約伯是個禱告的典範。約伯記第一章便說到,約伯每天為他的孩子禱告。「筵宴的日子過了,約伯打發人去叫他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著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因為他說: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神。約伯常常這樣行。」(伯1:5) 約伯不只是完全正直遠離惡事,他也「常常」為子女禱告,讓他們不要得罪神。基督徒父母應有一個習慣,不管你的小孩有多乖、或多壞,要常常為你的子女禱告,讓他們不得罪上帝,這是我們可以從約伯身上學習的。我認識一位年紀很大的姐妹,她要子女和孫輩將照片寄給她,每天早上起床她就看著他們的相片一個一個為他們禱告,求上帝保守帶領每一個人,使他們常在上帝的愛裡。常常為子女禱告,是父母可以給子女很棒的禮物。
2.求死免災
        在約伯剛開始遭遇苦難而失去牲畜與兒女時,他還是可以禱告,而且是頌讚的禱告。當他失去所擁有的一切時,「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0-21) 約伯在非比尋常的苦難中還是可以稱頌、讚美上帝。
        然而,當撒但開始攻擊約伯的肉身,讓他痛不欲生時,他說「可不可以讓我死?」因為沒有出路,約伯向上帝求死,想尋求解脫。有些癌症末期的病人,醫生對他的病情已經束手無策,就算用麻醉止痛藥也沒辦法減輕他的痛苦時,很容易會產生想要讓痛苦與生命一同結束的念頭。有時候甚至不是本人,連陪伴的家屬也會有這種想法,希望透過死亡能夠讓所愛的人從痛苦中解脫。此時約伯禱告說:「我為何不出母胎而死?為何不出母腹絕氣?為何有膝接收我?為何有奶哺養我?不然,我就早已躺臥安睡。」(伯3:11-13) 又說:「惟願我得著所求的,願神賜我所切望的;就是願神把我壓碎,伸手將我剪除。」(伯6:8-9)
3.吐露悲哀
        上帝沒有照著約伯所求的讓他解脫,因此,當約伯不斷地承受著痛苦,在不得舒緩下他便透過禱告抒發苦衷。「我不禁止我口;我靈愁苦,要發出言語;我心苦惱,要吐露哀情。」(伯7:11) 「我厭煩我的性命,必由著自己述說我的哀情;因心裏苦惱,我要說話。」(伯10:1)
4.抗議辯白
         除了吐露自己的痛苦之外,約伯也向上帝抗議。朋友都因為他的遭遇指責他,認定他是有罪的,但是約伯不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在他所知裡他自認有守分寸。因此,在禱告中約伯希望能與神爭辯自己的清白。「我的朋友譏誚我,我卻向神眼淚汪汪。願人得與神辯白,如同人與朋友辯白一樣。」(伯16:20-21) 「惟願我能知道在哪裏可以尋見神,能到他的臺前,我就在他面前將我的案件陳明,滿口辯白。」(伯23:3-4)
        其實上帝是邀請我們同他辯論和辯白的,在以賽亞書中上帝對著以色列國民說:「你要提醒我,你我可以一同辯論;你可以將你的理陳明,自顯為義。」(賽43:26) 所以,向上帝吐露苦情、抗議或要求一個跟上帝講理由的機會,都可以是我們禱告的一部分。
5.盼望未來
         約伯最讓人敬佩的,是他在極度的痛苦中仍然沒有放棄他的信仰。他相信無論如何最後上帝都會給他一個讓他滿意的答案,因此他沒有絕望。「現今,在天有我的見證,在上有我的中保。」(伯16:19)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伯19:25-26) 在一切其他所有的都失去之時,他仍然抓住信心,有信心的眼光。「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
6.謙卑回轉
        到故事的最後,上帝向約伯展現一切,從宇宙萬物的運行到飛鳥走獸的管理,以及人不可能勝過的陸上巨獸和海中巨怪,讓約伯終於察覺到自己的理性是多麼地不足。他的一切遭遇都在神的手中,一切都有神的道理,並不是上帝棄他不顧,只是約伯無法了解。所以,面對上帝一連串的反問,約伯回答說:「我是卑賤的!我用甚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摀口。」(伯40:4)
        約伯又說:「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42:6)這句經文在希伯來文中有不同的翻譯。首先,前半句中沒有「自己」一詞,而「厭惡」ma-ash (sam)一詞,另一個翻譯為撤回(recant),所以前半句的意思是:約伯看見上帝所展現的權柄之後,本來要質問上帝的都不用再問,對上帝的控訴他都撤回(撤銷告訴)。後半句的「懊悔」nacham (~xn) 意思另一翻譯則是安慰(comfort),這個字與42章11節約伯的親族來探望、安慰他時的安慰,用的是同樣的字。因此,整句的意思是這樣:當我明白上帝讓我遭遇這些,他有更好的旨意是我不能了解的時候,只要我確定上帝仍掌管一切且是愛我的,那我撤回「我要和上帝辯論」的意圖;我雖然很渺小如同灰塵一般,可是當我確認上帝是這樣愛我的時候,我就在苦難中得到安慰。所以約伯不是懊惱地那種懊悔,因為苦難還在,可是當約伯在苦難中看到上帝對一切的掌權和慈愛的時候,約伯就不再辯論,而且心裡得到安慰。
        在塵土和爐灰中(dust & ashes)指的是像灰塵一樣的微不足道,就像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創18:27)這是上帝要毀滅所多瑪前,亞伯拉罕跟上帝討價還價時所說的話,意思是:雖然我在你面前微不足道,仍然斗膽向你說話。因此,約伯後半句說「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並不是後悔認錯的意思。而是跟上帝比起來,我們像灰塵一樣,是微不足道的意思。上帝從頭到尾也沒有說約伯哪裡犯罪,上帝只有問他說:「這些你懂嗎?」約伯突然醒悟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懂,所以他接受了這一切。他撤回的是,他自以為義的驕傲。
7.饒恕代求
        最後一項功課是最困難的,就是約伯和在他傷口上灑鹽的三位朋友們之間的關係也要得到醫治。在此有三個互動,首先是約伯在上帝面前謙卑地要收回他的冒犯,上帝打算醫治約伯,但是要約伯先原諒這三個朋友對他的冒犯,並要約伯為他們祈禱。接著上帝對約伯的朋友們:「現在你們要取七隻公牛,七隻公羊,到我僕人約伯那裏去,為自己獻上燔祭,我的僕人約伯就為你們祈禱。我因悅納他,就不按你們的愚妄辦你們。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伯42:8) 這就是饒恕的代求。
        「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原文是擄掠)轉回,並且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伯42:10)如果我們是被仇敵傷害,還可以咬著牙忍住,因為知道對方是敵人,本來就是要傷害我們的。但是當傷害者是我們的親人,尤其是沒甚麼理由地傷害我們時,這痛苦就變得非常難以承受。從約伯記第三章到三十一章,這三個朋友不斷地想要定約伯的罪,最後上帝要約伯處理這個傷痛,否則他一生將被這個傷害所困,這也就是「擄掠」的意思。約伯所失去的財產和兒女,上帝可以再賜給他作為彌補;但約伯因為這場苦難而承受的傷害,上帝也要幫助他醫治和修復,不過這需要約伯自己願意。所以當約伯願意為他們祈禱時,耶和華便使他從苦境轉回,這個苦境就是從朋友不公正的指責所受到的傷害,上帝幫助他脫離這個傷害。
         今天是母親節,在座許多當媽媽的可能曾經被所愛的兒女傷害,做兒女的可能曾經被所愛的父母傷害,就像約伯跟他的朋友們一樣。上帝說,我願意饒恕你,你願意饒恕他們嗎?你要得醫治嗎?還是你要永遠被這個傷害所困?
         約伯的故事在祈禱中開始,也在祈禱中畫上句點。開始的時候,他為兒女親人祈禱,最後他為曾經是朋友卻又是傷他最深的人禱告。我們與父母或是子女關係好的時候,要為他們禱告,祈求他們不要得罪神;萬一相互之間有了傷害,我們還是一樣要為他們禱告。耶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5:44)這是要學習的。
Ⅳ.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也會受苦
         首先我們要知道,倒楣的不一定是壞人。「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1:1) 約伯是完全正直、遠離惡事,所以撒但才來試探他。約伯的苦難到底該怎麼看呢?
        一般來說,苦難有三種層次。有時上帝要讓你好之外,還要更好,猶如黃金在火中被試煉。「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彼前1:6-7) 這種苦難幫助我們把人格中的雜質去除,如同火煉的精金,每次受苦,你的人格就更成熟,你裡面不好的個性會因著苦難而被挪走。這是成全性的苦難(Virtuous Suffering)。
        第二種受苦如同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了我們受苦,並非是有需要成長的地方。「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 (或作:他獻本身為贖罪祭)。」(賽53:9-10) 這是代贖性的苦難(Vicarious Suffering)。
        有時候苦難不像上面兩點所述,是完全沒來由的受苦,這種苦難是沒辦法解釋的,不能勉強解釋成為了個人成長或為了別人而承受,這是奧秘性的苦難(Veiled Suffering)。就像約伯記40章15節提到的河馬(Behemoth) 是一種大陸怪,或41章1節的鱷魚(Leviathan) 是一種大海怪,是人沒有辦法理解的。上帝要約伯知道,有時人生的遭遇就像這些怪物們一樣,人無法懂但卻是神創造出來的。
2.坦誠向上帝表達負面的情緒
        受苦時我們是可以哭訴的,上帝允許我們痛苦時向祂吐露哀情,發出呼求,祂會留心聽。「我不禁止我口;我靈愁苦,要發出言語;我心苦惱,要吐露哀情。」(伯7:11) 「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陳說我的患難。」(詩142:1-2) 「我要向神發聲呼求;我向神發聲,他必留心聽我。我在患難之日尋求主;我在夜間不住的舉手禱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我想念神,就煩躁不安;我沉吟悲傷,心便發昏。」(詩77:1-3)
3.聆聽與服侍比解釋更有幫助
        當別人受苦時,並不需要神學教導和翻開聖經解釋為何受苦,而是需要在他身旁聆聽,借給他耳朵就是一種很大的安慰,因為上帝常常不講話,或者上帝說了他也聽不懂,所以他需要出口。約伯說,「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伯21:2) 「因為他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他就垂聽。」(詩22:24)
        有時候不是討論人「為什麼」受苦,而是問「我能為他做什麼」。「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就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9:1-4) 耶穌教訓他們說,你們應該問的是我能不能把他醫治好,而不是在受苦之人的議題上開神學研究課。當人受苦時,需要的不是解釋,而是幫助;聆聽,就是幫助之一。
4.對神無限智慧謙卑承認無知
        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渺小,跟上帝的偉大是無可比的。「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伯42:3)大衛寫過:「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詩131:1-2) 對於吃奶的孩子來說,斷奶就是一種受苦,但孩子在母親的懷中就得到了安慰,雖然孩子不明白為何母親不給奶吃,在懷中的安慰卻勝過了斷奶的痛苦,此時孩子可以篤定知道媽媽的愛。同樣地,約伯不知道為什麼要受很多苦,但最後知道上帝還是愛他的,這就夠了。他要的不是解釋,而是再次肯定他的被愛。
        保羅也說,「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 從我高二信基督後,每次遇到有不懂的問題或痛苦,我就把問題釘在牆上,繼續相信神,因為我知道,可能今天我還沒有辦法懂這些,但是要肯定的是上帝還是愛我。約伯也是因為這種篤定,撤回他的告訴且心裡得到安慰。
5.間接風聞到直接眼見的認識
        上帝在旋風中向約伯和他朋友問問題,然後約伯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5) 前者「風聞上帝」是第二手資料,後者「親眼見神」才是第一手經驗,從風聞到眼見的篤定讓約伯知道神是愛他的。每一個要受洗的人我都對他們說:今天你們受洗可能是聽到牧師或是親朋好友的轉告和介紹,但是這樣的信仰是危險的,因為你的信仰是二手的,你還沒有親自遇見上帝,只是風聞上帝。你們要為自己禱告,我也會為你們禱告,希望你們能親身感受到上帝的愛,這樣若有一天帶你的人走了或跌倒了時,你就不至於跌倒。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我們不要只是知道上帝(Know about God),而是要認識上帝(Know God)。約伯就是因著親眼見神而篤定上帝愛他,他就覺得夠了、滿足了。以前約伯只是知道且還可以跟人辯論,但認識上帝後就發現辯論不重要了。
        在審判所多瑪城之前,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創18:20-21)上帝也是親眼去察看確認,而不是只有風聞。
         使徒約翰說,「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壹1:1,3) 意思是:約翰把親身所經歷的讓你們知道,為的是與你們相交,但最終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天你們能和耶穌親自接觸、親自相交。一個人有和上帝相交的經驗,他就可以把這樣的經驗介紹給別人,可是聽到的人只算是二手經驗。雖然聽到的人可能會想嘗試去認識上帝,但約翰希望最後每個人能自己和上帝相交,不是只聽別人的,這點是很重要的。
6.放棄自大自義成為親密神僕
         「耶和華對約伯說話以後,就對提幔人以利法說……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現在你們要取七隻公牛,七隻公羊,到我僕人約伯那裡去,為自己獻上燔祭,我的僕人約伯就為你們祈禱。我因悅納他,就不按你們的愚妄辦你們。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伯42:7-8) 上帝在這段話裡面一口氣講了四次「我的僕人約伯」,耶和華口中的僕人可不是普通的僕人,而是祂所親密和最喜愛的人。如同摩西是上帝所喜悅的,是與上帝面對面說話的僕人,是上帝要交代事情的僕人。當亞倫與米利暗毀謗摩西後,上帝說:「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並且他必見我的形像,你們毀謗我的僕人摩西,為何不懼怕呢?」(民12:7-8)
        耶穌基督也被上帝稱作是我的僕人,「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他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他不灰心,也不喪膽,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海島都等候他的訓誨。」(賽42:1-4) 所以這是對神僕人的描述:這個僕人是很溫柔的,不會灰心喪膽,直到完成神的託付。約伯也是一樣,溫柔地替他的朋友禱告,願意饒恕和祝福別人。
7.願饒恕祝福自己從苦境得釋
        當上帝斥責約伯的朋友時,約伯替他們禱告,「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原文做擄掠﹞轉回。」(伯42:10) 當約伯願意饒恕、願意祝福別人的時候,自己就得到了釋放。「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可11:25)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3:13)
Ⅴ.結論:彼此饒恕、互相代求、便得醫治(雅5:16)
        英國倫敦附近有個工業重鎮叫做Coventry,專門生產馬達、飛機引擎與各式彈藥。二次大戰初期,德國為了壓制英國的實力,這工業城便成了首要的轟炸目標。1940年11月14日晚上,德國發動了一次最大規模的空襲,將這個城市幾乎夷為平地。城裡的教堂也沒有倖免,被炸到只剩下一面牆。後來英國人在整理廢墟時沒有拆掉這面牆,但並非要紀念德國人帶來的傷痛,而是在這面牆上刻了兩個英文字:Father Forgive(天父原諒)。他們故意沒有在後面加上受詞,因為英國在戰爭中並不只是受害者。在這次大規模轟炸之後,英軍也立即改變戰略,從原本只對軍事工廠的精準攻擊改成對大範圍毫無保留的轟炸方式,毫不猶豫地採取了報復性的轟炸攻擊。在二次大戰後期,英美聯軍對德國同樣是工業大城的Dresden發動了同性質更大規模的轟炸行動,造成數萬人傷亡,城市也近乎全毀。戰後Coventry與Dresden結成了雙子市,兩座城的居民們組成團體,募款幫助彼此城市重建。在Coventry重建的教堂外留下了一座兩個人面對面跪著擁抱的雕像Statue of Reconciliation,象徵著彼此饒恕和扶持才能走出仇恨,解決傷害。
        今天是母親節,讓我們回想在家中,不論是作父母或作子女的,彼此之間總是會有衝突且會有或大或小的傷害。讓我們不要被這些過去的傷害綑綁,不要只停格在那裡而不成長,要能從擄掠中轉回,讓彼此的關係不再受轄制。上帝要幫助我們,就像幫助約伯與他的三個朋友。他們要向約伯道歉,帶著牛羊請約伯為他們獻祭,而約伯要為他們禱告;從雙方和解中,上帝要讓他們得著醫治和饒恕。

禱告
      「謝謝上帝,在母親節這天,記念我們為人子女所受的恩典。主啊!在這一天我們也要回想過去為人子女或為人父母時所受的傷害。主啊!這些傷害讓我們的心裡扭曲,讓我們的關係凍結,受困於擄掠之中。主,你讓我們看見約伯被他三個好意的朋友傷害,但我們也看見,你的恩典不僅能終止約伯所受的苦,也幫助約伯從傷害中得到醫治。主啊!幫助我們,在你的愛中都能接受你的恩典,彼此饒恕,互相代求。願我們都得到醫治,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星期六, 5月 14

牧函--關懷事工

撰寫者:蔡茂堂牧師
        感謝主的恩典,五月七日和平教會牧師與長老們聚集在約翰館,進行一整天的腦力激盪會議。在會議當中,大家就遷入新堂之後,和平教會事工之發展與相關配套規劃,提出各種想法。其中關懷事工之發展與規劃,還是出現關懷應該是由牧師來做的聲音。主要的理由,包括:牧師主要是負責教導與牧養兩大使命,會友很期待是由牧師親自來關懷。長老與執事都是帶職侍奉,沒有時間做探訪的事工等等。
        根據以弗所書第四章11-13節,使徒保羅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上帝所賞賜給教會的,除了建立教會的使徒、社會良心的先知、見證基督的傳道者,還有牧養與教導會友的教牧師。因此,牧師的兩大職責是教導與牧養。
        當教會規模較小、會友人數在一百人以下時,一位牧師就可以承擔教導與牧養兩大職責。當教會蒙上帝祝福,人數增長超過一百人以上時,牧師的教導與牧養兩大侍奉,就會發生捉襟見肘、力不從心的情況。特別是關懷牧養的事工,常會發生掛一漏萬、顧此失彼的情況。這個時候,教會可以考慮邀請更多的牧師,前來組成教牧團隊,進行團隊牧養的模式。和平教會目前就是採用團隊牧養的模式。為了讓團隊牧養能夠發揮其功效,教牧團隊就必需根據教會的需要與牧師們的恩賜,進行分工合作的牧養。在這次的腦力激盪會議中,教牧團隊也提出教牧分工的更新建議。從明年開始,曾牧師將負責牧養青年部與教育部,李牧師將負責牧養社區部與宣道部,何牧師將負責牧養關懷部與小組部,蔡牧師將負責牧養禮拜部與聖樂部。行政部、總務部、資訊部、財務部則由長老負責牧養。和平教會四十歲以下會友的關懷牧養,由曾牧師負責,四十歲以上會友的關懷牧養,由何牧師負責。
        何牧師自己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擔負起將近三百位會友的關懷牧養的事工。因此,如果關懷牧養的事工,完全由牧師來擔任,則我們可能需要再邀請兩位全職牧師來與何牧師分擔關懷牧養的責任。另外,使徒保羅也提到,教牧師應該要如何來進行教導與牧養的事工呢?是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因此,牧師的主要責任,並不是親自去做關懷牧養的事工,而是去栽培造就關懷牧養的同工群,並且將他們組織分工,好讓主耶穌基督要我們彼此相愛的新命令,可以在和平教會落實發展。
       感謝主的恩典,今年初開始,小會同意讓我自己來幫助何牧師與關懷部開始建立和平教會BB關懷系統。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六大關懷網:電話關懷網、危機關懷網、探訪關懷網、代禱關懷網、婚喪關懷網、牧養關懷網。感謝李牧師與社區部長執的努力,危機關懷網的人力與相關資訊、資源,已經初步建立完成,其他五大關懷網,也都順利地的開始運作。我們也正在進行小組事工與關懷志工的培訓課程,每個課程都有將近六十位兄姐報名參加。辦公室怡亭幹事也將全力投入關懷探訪事工的行政支持。何牧師也預備好,可以開始來帶領整個BB關懷系統之關懷牧養事工。
        請大家為和平教會關懷牧養事工BB關懷系統能夠蒙上帝的恩典祝福,有更多這方面恩賜與使命的兄姐願意投入關懷牧養事工的侍奉,在主前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