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6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十):雅比斯 (Jabez)

(華)


(台)

歷代志上第4章:9-10節

【本週講道大綱】

I.引言:魏肯生牧師旋風(Rev. Bruce Wilkinson Fad)

II.雅比斯的生平(The Life of Jabez)1.雅比斯可能不是猶大後裔(代上2:55; 羅9:25)
2.雅比斯出生時讓母親受苦(創35:18, 路2:34)
3.雅比斯把痛苦帶到神面前(尼1:4; 來4:16)
4.雅比斯禱告蒙上帝的應允(民11:14-15; 林後12:9)
5.雅比斯的生命被上帝轉變(創32:28; 林前15:10)

III.雅比斯的禱告(The Prayer of Jabez)1.願你賜福給我(創12:1-2; 彼前3:9)
2.擴張我的境界(申19:8; 路6:35)
3.手臂與我同在(詩44:3; 腓3:10)
4.救我脫離兇惡(詩71:4; 太6:13)
5.讓我不使人痛(詩32:10; 腓1:17)

IV.屬靈的功課(The Spiritual Lesson)1.上帝垂聽受苦者的禱告(創21:17; 徒10:31)
2.苦難讓我們更親近上帝(詩18:6; 彼前5:10)
3.勿迷信固定禱詞與次數(太6:7; 路11:2)
4.勿企圖學秘訣掌控上帝(太26:39; 徒8:18-19)
5.上帝盼望改變我們生命(詩51:17; 弗4:22-24)

V.結論:在基督裡新造的人(林後5:17)
【默想】
1.你對雅比斯的生平有何感想?
2.雅比斯的禱告有那些內容呢?
3.雅比斯禱告有何屬靈的功課?

【金句】林後5:17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星期六, 6月 5

[講道集] 禱告系列(九):希西家 Hezekiah


禱告系列(九):希西家 Hezekiah
經文:列王記下第二十章1~21節
時間:二0一0年五月二十三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九):希西家Hezekiah
MP3:[][]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在我們教會禱告會的禱告事項中,有許多是為生病的人禱告。在聖經裡面,希西家王也是為他的重病禱告,上帝派先知對他說他這次會死,所以他就向上帝禱告祈求,結果上帝讓他多活十五年。我們可從希西家的這個禱告來一起學習,他是一個常常禱告的國王,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他都先到上帝的面前來禱告。 

Ⅰ、引言:單國璽樞機主教的故事 

請問大家,如果你去醫院檢查身體,醫生對你說,目前沒有藥能醫你的病,你不久後將去世,你會有什麼反應?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也是一樣,幾年前他被醫生診斷為肺腺癌,沒有辦法醫治。  他76歲才被任命為東亞地區的樞機主教(台灣的首位樞機主教),從76歲做到84歲,2006年1月才被教宗本篤16世批准退休,他想至此之後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知同年8月就被診斷罹患初期的肺腺癌,媒體就去訪問他是如何面對的。2007年11月起,他開始巡迴全台,作「生命告別之旅」的演講,一年多有七萬人聽他說自己面臨將要死亡的這件事情。以下是他的陳述: 

兩年前我84歲,教宗剛剛接受我的辭呈,不用再管理教區,可以退休了,我想過去宣道六十多年都是教會給我安排工作,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喜好或興趣,既然要做宣道就必須要有犧牲。退休不久後我就去做體檢,檢查出來才知道得了肺腺癌,那時感到有點震驚,因為沒有心理準備,我準備的是自己退休後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想到突然得了這樣的病。醫生告訴我之後,就好像是判了死刑一樣,跟一般人一樣都沒有心理準備,我又不抽煙、也不酗酒,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呢?不過我有祈禱的習慣,遇到特殊的事我就祈禱,祈禱差不多半個小時,我的心就平靜下來,因為常常祈禱,跟天主好像家人一樣,有自己的看法和自由。我說:『主啊,我一輩子都是按照禰的旨意過生活,現在我退休了,想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怎麼忽然得到這種病呢?』之後好像天主在我心裡面對我說:『既然你一輩子都在遵行我的旨意,現在老了,不要破壞你的休閒,你還是按照我的旨意。現在我給你一個微小的使命,在你人生的最後階段,就是讓你能夠親身體驗,患絕症人的痛苦,讓你能夠現身說法,去幫助那些患病的病人,或是家屬,或是還沒有患這種病的人將來有心理準備。』我感受到這是天主給我一個新的使命,就當作是天主給我的恩寵,因為我有特別的體悟,病既然擺脫不掉,我就稱它為我的小天使,是我的小跟班,常常提醒我,想發展或隨心所欲時,就來提醒我,『人生已經快跑到終點了,要努力向前衝刺,這樣你才能夠得著獎賞,得到冠軍,分秒必爭。』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想,既然現在還能行動、還能說話,那我就要作一個生命告別之旅,讓天主託付給我的這個小使命,能傳達給別人。得到這樣的病,按照醫生說法及書上寫的經驗,存活期大概不超過半年,我就想利用最後的這段時間,把天主託付給我的新使命完成。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已經兩年了,我上個月去醫院檢查,病情還是沒有什麼變化,還是和從前一樣,得這樣的病,既然用現在的醫學技術沒有辦法根治,但能夠控制不讓它惡化擴散,就算是個好消息,我認識的許多朋友同學得到同樣的病,大部分都沒有超過三個月,一方面是年紀大了,一方面可能是病情有變化等原因。現在現場聽我演講的人差不多七萬多人,所以還有很多對象沒有聽過我的演講,不過藉著『生命告別之旅』這本書,沒有聽到我演講的人還是能夠讀到,能對他們有一些幫助。」 

以上是當他被宣告死亡後他的反應,他禱告,他也接受標靶治療,他都願意與醫生配合。他認為是上帝給他一個使命,在他離世以前要完成;他到現在還活著,而他的肺腺癌細胞也仍是在原處,並沒有擴散。我認為他有一段話說的挺好,他說:「把肺癌交給醫師,聽從醫師的囑咐;把調養交給自己,重視運動與飲食;把財寶交給親友,福音是最寶貴的財富;將來把遺體交給大地,來自塵土返回塵土;把靈魂交給天主,回到永恆的歸宿。」這是單國璽先生被診斷得到絕症時,他的預備,他將身前的事情作交代。那你呢?我們今天的經文是希西家王被診斷患了絕症以後,他的反應如何? 

Ⅱ、希西家王的生平(The Life of King Hezekiah) 

1. 父親亞哈斯王拜偶像兒過火

其實希西家王的生平不太順遂,希西家是南國第十三位王,他的父親亞哈斯是南國最糟糕的一位國王,祭拜任何偶像,拜得很入迷,拜到最後還將自己的孩子過火來拜神明,「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又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並在邱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王下16:3-4)按照猶太人的傳統說法,希西家王小時候曾被他父親拿去過火,幸而因他虔誠敬畏上帝的母親在他身上不知抹了什麼東西,才讓他沒有被火燒掉,因此希西家王受到母親的影響,也敬虔的敬拜上帝,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聖經對他的母親沒有多作描述,只說她叫作亞比。猶太學者說,希西家之所以會變成好王,是因母親的影響,「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親名叫亞比,是撒迦利雅的女兒。」(王下18:2)父母的信仰不同會帶給孩子不同的影響。

2. 挖引水溝築堅固牆抵抗亞述

希西家王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王。他善於建設工程,當亞述王將他們的國家耶路撒冷城包圍起來時,他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加高城牆,「希西家力圖自強,就修築所有拆毀的城牆,高與城樓相齊;在城外又築一城,堅固大衛城的米羅,製造了許多軍器、盾牌。」(代下32:5)。第二件是設法將水從城外引進城內。他所挖掘的地下引水道,今天在耶路撒冷仍看的見,並且人是可以走進那個溝渠的。他從城外被遮蓋的基訓泉挖了一條彎曲的地下水溝,引進城內,最後匯集在西羅亞池,就是耶穌醫治瞎眼的地方。如此即使城受圍困,城內也不會因為沒有水喝而立即戰敗投降,「希西家其餘的事和他的勇力,他怎樣挖池、挖溝、引水入城,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王下20:20)

3. 廢去邱壇毀掉柱像打碎銅蛇

希西家王在宗教信仰方面,對上帝是相當的盡忠,所有國中原先敬拜的偶像,他都將其打毀,甚至連摩西做的那條銅蛇,他也弄碎,因為以色列人已經在拜那條銅蛇了。以前他們在沙漠被火蛇咬,上帝叫摩西造一條銅蛇,凡看到那銅蛇的人就會痊癒。後來他們拜銅蛇,將它當作偶像,希西家王就毀掉它,「他廢去邱壇,毀壞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因為到那時以色列人仍向銅蛇燒香。希西家叫銅蛇為銅塊。」(王下18:4)他徹底毀壞偶像,在南國中,他甚至被稱為是最好的一個王,「希西家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王下18:5)

4. 潔淨聖殿過逾越節復興信仰

他對上帝盡忠,先前他父親關閉聖殿且將裡面的東西弄得亂七八糟,他就任後立即重新開啟聖殿,並將裡面整理好,「元年正月,開了耶和華殿的門,重新修理。」(代下29:3)然後他將祭司組訓起來開始重新過逾越節, 「二月十四日,宰了逾越節的羊羔。祭司與利未人覺得慚愧,就潔淨自己,把燔祭奉到耶和華殿中。」(代下30:15)他是在宗教信仰上將猶大國造成大復興的國王。

5. 遭遇外患內憂專心依靠上帝

但當時猶大國外有強敵亞述王。北國被滅掉以後,亞述王就來包圍南國,希西家還當眾被侮辱,「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王下19:1)他將敵人侮辱他的信拿到耶和華上帝面前,述說亞述王拉伯沙基如何當眾侮辱和褻瀆,將這樣的問題帶到上帝面前禱告祈求。他遇到自己生病時也如此,「希西家就轉臉朝牆,禱告耶和華。」(王下20:2)他是一個專心依靠上帝的國王。

Ⅲ、希西家王的禱告(The Prayer of King Hezekiah)

1. 立刻仰望真神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他患病以後的禱告。上帝對以賽亞說:「你去告訴希西家王,他即將病死。」結果希西家的第一個反應是「希西家就轉臉朝牆,禱告耶和華。」(王下20:2)轉臉朝牆所見的只有一堵牆,意思是說,他知道他遇到這麼大的困難找誰都沒有用,只有找上帝。通常我們找上帝時,會到某個小房間在那裡禱告,但他已經病到無力走到其他房間,只能躺在床上翻身朝牆。他知道除了向上帝禱告以外,沒有其他辦法,因為上帝已經派先知對他說他會死。轉臉朝牆的意思就是單單地仰望上帝。我想若你得了重病你也會向上帝禱告,只是,你是先禱告還是先看醫生(prayer as last resort or first resort)?有的人是看遍醫生(包括中醫西醫)看到束手無策,都沒有辦法,才來禱告,禱告變成是最後一招,然而希西家王的第一個反應,是禱告。耶利米哀歌說:「人仰望耶和華,靜默等候他的救恩,這原是好的。」(哀3:26)耶穌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6)就是單單地向上帝說出你的需要。

2. 向神專一真誠(代下16:9; 羅12:2)

禱告中,他向上帝祈求:「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在你面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作你眼中所看為善的。」(王下20:3a)他述說他對上帝的敬虔,請上帝紀念他,然後他就大哭。他對上帝是完全專一而非三心二意的,他在上帝面前是沒有作假的,是誠實的(total commitment and frank sincerity)。像迦勒一樣是專一的跟隨,耶和華上帝說:「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民14:24)耶穌說:「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4)不是偽裝虛假的,而是真誠的。

3. 神前痛哭出聲

之後他在上帝面前就放聲大哭,「希西家就痛哭了。」(王下20:3b)聖經記載中可看出他得絕症時是39歲,且並無子嗣,所以他若是死了,就沒有後代接任國王,而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聖殿的整頓才剛開始,且外面尚有敵人包圍,還不曉得怎麼處理,他認為自己還不能死,「有很多事情才開始進行,尚未完成」,所以他向上帝求紀念他,在上帝面前痛哭(Crying out loud to the Lord)。當我們遇到很大的困難時,向上帝大哭無妨。以色列人曾聯合起來將他們當中的便雅憫支派趕盡殺絕,因這支派犯了很大的錯,但屠殺之後才發覺這樣就少了一整個支派的人,他們不曉得怎麼辦,就到上帝的面前大哭,「以色列人來到伯特利,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聲痛哭。」(士21:2)耶穌要上十字架以前,身心極其難過,根據希伯來書的說法是他在客西馬尼園大聲哀哭,流淚禱告,「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來5:7)所以當你遇到很大的困難時,不論是外在或自身的問題,是可以到上帝面前放聲大哭的。

4. 上帝觀看垂聽

上帝說,「我聽到你的哭聲」。我們的上帝,是會看見我們的眼淚、聽見我們哭聲的上帝。於是上帝又派以賽亞回去告訴希西家王:「……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醫治你。」(王下20:5b)上帝愛我們到一個程度,祂很留心觀看我們所遭遇的,也注意聽我們向祂所發出的哀哭(God cares enough to look and listen)。以色列人在埃及當奴隸時,上帝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出3:7)哥尼流雖然還不是基督徒,但他所做的事情也是在上帝面前的,上帝看見了,也聽見他的禱告,「……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徒10:4b)我常常說,上帝不是只有聽基督徒的禱告,只要你虔誠向祂禱告祈求,上帝會聽,上帝是喜歡聽人禱告的上帝。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見上帝聽了希西家王的禱告。

5. 上帝醫治施恩

上帝對他說,「……我必醫治你;到第三日,你必上到耶和華的殿。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壽數,並且我要救你和這城脫離亞述王的手……。」(王下20:5b-6a)不只醫治他的疾病,且加了十五年的壽命,但十五年之後還是會死。這很特別,因為在我們當中有誰知道自己何時會死?上帝有沒有對你說你會活到什麼時候?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就不會預備,可是當你知道後,你會預備嗎?你要怎麼預備?上帝給希西家王兩次機會,一次是告知將死,他大哭祈求後,再一次是給他加十五年壽命,但可惜的是,希西家王卻沒有在那十五年壽命中預備好要去見上帝,後來的發展讓我們很遺憾。其實,上帝不但醫治他,還說要救他脫離亞述王的手,所以上帝給他的恩典比他求的還多,超越他能想像的(grace beyond our imagination)。上帝不只醫治人,並且赦免人,「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詩103:3)新約說:「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太9:35)上帝常常給我們額外的恩典。

6. 上帝使用果餅

之後以賽亞說:「當取一塊無花果餅來。人就取了來,貼在瘡上,王便痊癒了。」(王下20:7)這裡有一個問題,上帝要醫治他,需要靠無花果藥膏嗎?不需要,上帝說好就會好,但上帝竟然叫以賽亞說要貼無花果餅,那並非仙丹妙藥,是他們常用的,就像我們的黑藥膏。上帝如此說,希西家王就順從照做。上帝常常用很普通的方法(God uses ordinary means)來達到醫治的目的,就看你接受不接受。有很多靈恩派的牧師不接受,認為禱告後不用吃藥、開刀,這樣才是上帝的醫治,若吃藥就代表信心不夠,上帝不會醫治你。希西家王的故事卻讓我看見並非如此,他禱告後,上帝說要醫治,要貼藥膏,他就貼藥膏,我喜歡這樣的態度:上帝給我的恩典,我都要,若祂直接醫好我,我接受此恩典,若祂說要看醫生,我就看醫生,不會將醫生和禱告當作互相敵對的。

在舊約時,以利沙遇到乃幔將軍來求醫治,他得了皮膚病,治不好,「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王下5:10-11)乃縵將軍以為應該是這先知要親自去看他,而非隨便派一個僕人轉達,而且怎會只是在他們的河裡洗澡就能痊癒。他想打道回府,但他的僕人很聰明,對他說:「將軍您都來到這了,就只是去洗一下澡,若真痊癒就是您賺到了,若還是沒好而再回去也不遲。」結果還好他聽進去並且去洗澡,後來皮膚病就痊癒了。上帝要醫治他,可是得看他要不要配合。耶穌醫好一個瞎子,是用口水和著泥巴抹在瞎子的眼皮上,要瞎子去希西家王挖掘的西羅亞池裡洗一洗,那個瞎子都照做了,「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約9:6-7)上帝有時候用祂想用的方法,問題是你接受不接受。耶穌也這樣做,以利沙也這樣做。

7. 請求兆頭日影

然後希西家王就越來越大膽的祈求,向上帝要證據。上帝說要醫好他,貼了無花果藥膏後,病的確好轉,但以賽亞還講了另一句話「你三天後可以上聖殿」,於是他問先知:「我怎知道三天後可以上聖殿?」先知說:「外頭不是有日晷嗎?你要它往前移動十度或是往後移動十度?」十度差不多是四十分鐘的時差,「希西家回答說:日影向前進十度容易,我要日影往後退十度。」(王下20:10)以賽亞就禱告,後來聽說太陽照日晷的影子就往後移動十度。我也曾向上帝要這要那,因著沒有信心,想跟上帝要證據。基甸也曾如此,有個天使來對他說,上帝要用他來救以色列百姓,他覺得自己有何能耐,於是向使者要證據,「基甸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給我一個證據,使我知道與我說話的就是主。」(士6:17)上帝要他預備獻祭的祭牲,接著上帝的使者伸出手上的杖,就有火從石頭中冒出來燒掉那些祭物,他非常驚惶,因為真的見到上帝的使者。另外對於上帝交給他的任務,他還是感到畏懼,於是又和上帝要證據。他將羊毛放在曬穀場上,看羊毛是否被露水弄濕、地上卻是乾的,結果第二天真的如此,之後他又再試一次,這次向神要求的剛好反過來,他求羊毛是乾的、地上是濕的,上帝還是答應了他。有時候若你信心不夠,你向上帝要證據,上帝可能會為了加增你的信心而應允你(God use signs to strengthen our faith)。可是法利賽人來跟耶穌要證據時,耶穌不給他們,因為他們並不是信心不足,而是存心找碴,「法利賽人出來盤問耶穌,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想要試探他。」(可8:11)所以要看你和上帝要證據的態度,如果是懷疑,上帝有時為了增加你的信心就會給你,可是如果你是要來試探的,神會拒絕。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The Spiritual Lesson for Us)

1. 預備好面見上帝

這個的故事很短,可是我們仍有一些可以學習的功課。第一個就是你預備好了沒有?中文聖經和合本是說「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王下20:1c)英文是:set thine house in order!(把你家裡的事情都安排好),因為你要走了,就不要留一些垃圾讓後人無法收拾。我讀醫學院時,班上有一群人是天主教徒,我們基督徒有一個小小的禱告會,就是希望將來我們可以蓋基督教醫院,後來變成今天的「路加傳道會」,而班上的天主教徒則成立一個康寧生活團,目的是要服務社會,就是現在的「康泰基金會」。他們出了一本書,叫作「生命紀念冊」,內容就是當你要離開世界時,你有哪些事情要交代,你想過嗎?你有預備好嗎?比如說你的資產股票等放在哪裡,有無交代,且若有債務也要列出告知家人;你的追思禮拜要唱哪首詩歌;要急救嗎?;屬靈上有無要交代什麼…。要預備的事情很多,你交代好了嗎?今天的經文中,一開始以賽亞就是問希西家「你有預備好嗎?」他還沒有預備好,因而大哭。上帝說「多給你十五年去預備」,但他好像仍未預備好,看起來很可惜。我們自己有預備好嗎?「……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摩4:12c)當上帝告訴保羅他不久會死,他說:「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4:6-8a)有會友送給我們夫婦兩本「生命紀念冊」,我到現在還沒有寫,所以我還沒有預備好。你呢?我們教會有個蘆葦小組,小組成員都得過癌症,被醫生判定活不久,後來上帝恩待他們,他們就在教會成立這個小組,有一次聚會有位組員送給每人一本,他們已經走過面對死亡的過程,所以不怕談死和如何預備的問題。這是一個我們可以學習的重要功課。

2. 神看見我們眼淚

還有,我們發現上帝在意我們的眼淚,「……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王下20:5b)上帝不只看見,他還拿一個袋子將我們的眼淚裝起來(God keeps our tears in His bottle),「我幾次流離,你都記數;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詩56:8a)將來在新天新地,上帝要把我們的眼淚全部擦乾,「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7:17)所以對於我們的痛苦,上帝是在意的。

3. 得恩典自誇驕傲

很可惜的,希西家沒有預備好。上帝將他醫治好,遠方的巴比倫王派代表帶著禮物來給他請安慰問,但他隻字未提上帝的醫治,卻誇耀他所擁有的財寶,「希西家聽從使者的話,就把他寶庫的金子、銀子、香料、貴重的膏油,和他武庫的一切軍器,並他所有的財寶,都給他們看。」(王下20:13a)展示完後,上帝馬上派先知以賽亞對他說:「誰來看你」,他說是遠方的客人,「他們看了什麼?」「我家中最寶貴的都給他們看」「好,那將來他們所看的都會變成他們的。」希西家王痛哭後得到恩典,但他不會感謝和謙卑(Be humble and thankful for the grace),只記得現在所擁有的而驕傲起來,得到恩典卻是在誇耀自己,「希西家卻沒有照他所蒙的恩報答耶和華;因他心裡驕傲,所以忿怒要臨到他和猶大並耶路撒冷。」(代下32:25)他沒有好好地回應這樣的恩典,這是很令人遺憾的。禱告求病癒並無不對,只是既然向上帝多要了一些時間,你怎麼使用這些時間?你怎麼預備自己?單國璽樞機主教有好好地善用上帝給他的時間,我們是不是也能如此?保羅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

4. 慎言行影響後裔

我們今生所做的,不會只有我們自己承擔,而是會影響我們的後代(Be careful of our legacy)。希西家王病時並無孩子,他向上帝禱告,上帝給他孩子,但因他的驕傲、遺忘恩典,上帝讓以賽亞對他說:「並且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裡當太監的。」(王下20:18)我們謙卑跟隨,上帝會祝福我們的子女;我們驕傲違背,上帝會讓我們的子女遭殃。所以我們不要以為自己做的只有自己承擔。令我們可留意的是,希西家王卻沒有為他的子孫禱告,聖經的記載是說:「只要我在世時平安,這樣就感謝主了。」他居然變成是這樣自私的父親,這讓我非常遺憾。他雖然以前表現得很好,可是年老時似乎就不是這樣。所羅門王也是一樣,年輕時表現不錯,年老時就糊塗了,所以上帝對他說:「你既行了(拜偶像)這事,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約和律例,我必將你的國奪回,賜給你的臣子。然而,因你父親大衛的緣故,我不在你活著的日子行這事,必從你兒子的手中將國奪回。」(王上11:11-12)在這裡我們看到因著大衛王做得好,他的兒子就得到祝福;所羅門王沒有做好,他的兒子就得到壞處。我們為人父母的要向上帝祈求今生所做的是能讓孩子在上帝面前得到恩典,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功課。那些將耶穌釘上十字架的人這麼說:「(耶穌)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太27:25)所以他們所做的事情,他們的子孫要付代價。

5. 最遺憾子女不義

最可憐的是,他向上帝要了且的確得到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後來居然是全猶大國最壞的兒子、最壞的國王,我想這是最遺憾的。他的兒子叫作瑪拿西,「瑪拿西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使猶大人陷在罪裡,又流許多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從這邊直到那邊。」(王下21:16)自己做惡也罷,他還讓別人做壞,就像以利一樣,以利作一個很好的祭司,可是他的孩子作惡,他沒有辦法將他教好,「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不認識耶和華。」(撒上2:12)我們作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上帝面前敬虔(raising godly offspring),約翰參書說:「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約參1:4)

Ⅴ、結論:每天都是恩典 敬虔活在主前

台語有一句話叫作「一枝草,一點露。」因為我們的天父每天都會照顧我們,給我們夠用的恩典。問題是,當你領受恩典以後,你怎麼回應這個恩典?你就開始覺得驕傲了不起嗎?還是你會懂得感恩,在上帝面前過著敬虔的生活?其實不必等到被診斷有癌症,我們每天可以平安的過日子,都是上帝的恩典,「……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b)盼望我們領受恩典之後,我們能夠敬虔地生活在主的面前,「……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17:1b)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上帝,我們教會現在有很多我們所愛的兄姐在重病中,這使得我們常常在主的面前哭泣、在禰的面前懇求。像希西家王一樣,懇求天父上帝賜下格外的恩典,醫治生病中的兄姐和他們的親人,讓他們能夠在主面前領受特別醫治的恩典。主,我們也要禱告,當我們從禰領受恩典時,我們能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我們會數算禰的恩典,我們能夠每一日都用感謝和敬虔活在禰面前。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三, 6月 2

2010年5月份創世記查經班的回應

 Abraham Sacrifices Isaac

從「上帝考驗亞伯拉罕獻祭獨子」談愛


以撒是亞伯拉罕的寶貝獨生子,亞伯拉罕愛子情深,自不在話下。殺生獻祭上帝,是表示對上帝的至高敬愛。上帝為測試亞伯拉罕對祂敬愛的虔誠度,是否擔當得起宣揚上帝普愛世人的大任,設計以其至愛獨子獻祭,看他能否為愛上帝和宣揚上帝的愛而割捨個人的至愛。
在此有二種二個愛的可能衝突:一是父愛與上帝愛,一是愛子與愛上帝,造成世人的困惑。關於前者,上帝既愛世人(3:16) ,何以又要亞伯拉罕獻祭獨子﹝殺人﹞呢?此矛盾由蔡茂堂牧師所詮釋的,上帝是在試驗﹝Test to prove or improve﹞,並非試探﹝tempt to disprove﹞,可以獲得圓滿的答案。因為不論亞伯拉罕是否愛上帝勝過愛其寶貝獨子,上帝終究不會讓亞伯拉很罕殺子獻祭的,此由該獻祭事件發展結果可得證明(12:31)
關於後者,愛子的愛與愛上帝的愛二者的取捨問題。如果二個愛可以共存而不需取捨,自無問題。如遇二者不能共存而必需取捨其一之時,就會造成疑惑不解。在實際人生當中,我們常會遇到類似的二個愛的取捨問題,是我們無法逃避而必需學習積極面對,並要做出最適當的決定的。那麼怎樣的決定才是最適當的呢?答案應該是:要合乎公義,這也是法官審判的標準(16:18)。「愛」怎樣才能合乎公義呢?這要從對於愛和公義的理解,才能得到圓滿的答案。
原來所謂「愛」和「公義」抽象籠統,實質上是各有層次高低與範圍廣狹之分的。先就愛來說,對於愛的含義、內容及如何學習、實踐,蔡牧師著有「活出真愛」和「編織愛網」二本書,引用聖經,參以卓見,分別闡述,至為精彩,應詳細捧讀。簡單的說,「愛就是遵照神命令我們的方式生活。……(21:6) ,神命令我們的生活方式是什麼呢?耶穌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15:12)
彼此相愛,人人都會說,但有多少人充分瞭解愛的真義呢?最離譜的是誤以為愛就是占有,例如年青人戀愛,以為占有就是愛,對方不聽從就生恨,甚至不惜毀容殺人,犯法坐牢,以表示愛意之強烈。又如父母將子女視為自己的所有物,並藉愛孩子及管教孩子、為孩子好的美名,孩子不聽話動輒嘲笑、諷刺、恐嚇、打罵,施行暴力的教養方式,更因自己的情緒不穩定,脾氣暴噪,就隨意打罵凌虐弱小子女,小孩淪為大人的出氣筒,忽視了所有孩子都擁有神所賦予的尊貴不可侵犯的獨立人格與偉大潛能。如此,一代傳一代的結果,問題父母製造問題兒童、少年,並成為社會問題及健康問題的根源,而父母與子女,人人都淪為「罪人」,急待蒙受神那無條件與無限的真愛,來療癒受創的心靈,方能獲得重生快樂,並發揮天賦潛能,以服益社會人群。
知道愛除了喜歡和親密之外,還有多少豐富的內涵嗎?慈悲、憐憫、關懷、照顧、施捨、付出、服務、鼓勵、讚美、幫助、尊重、相信、寬恕、包容、忠實、誠懇、奉獻、體貼、禮讓……,這些才是上帝命令我們彼此相愛的具體內涵。其中尤以「尊重」「寬恕」「犧牲」為最重要,因為所有上述愛的具體內涵,都是以「尊重」為基礎。無論愛人、愛物、愛大自然、愛地球、愛宇宙、愛神,都要建立在對被愛者予以尊重的基礎上;而寬恕包容和犧牲奉獻,可以說是愛的最艱難而重要的表現。上帝愛人,為拯救墮落的人類,特遣獨子耶穌到世上傳播福音,並讓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壯烈犧牲,做為我們學習愛的典範。又這些愛的具體內涵,必須一生不斷的努力學習實踐,才能創造和諧幸福的人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天天敬拜神而祈禱神施恩幫助的理由,詳參聖經和蔡牧師所著各書。
其次說明「愛」的層次高低與範圍廣狹之分別。我們必需瞭解這一點,才能對於「愛」有充分完整的認識,而易於實踐神所命令的愛的生活。愛從最低層次到最高層次、從最狹範圍至最廣範圍之間,存在很多不同層次與範圍的愛,如果層次低、範圍狹的愛為小愛,較高層次、較廣範圍的愛為大愛,則有各種不同的小愛、大愛,而同一層次範圍的愛,對於高其層次、廣其範圍之愛而言是小愛,但對於低其層次、狹其範圍之愛而言是大愛。因此,除最低層次、最狹範圍的對於自己的愛是最小愛﹝如有害於公者稱為自私﹞和最高層次、最廣範圍的對於上帝的愛是最大愛﹝又稱為博愛﹞外,其餘的愛是相對的,而前者是至低無下的愛,後者是至高無上的愛。愛愈大愈為崇高尊貴,即對於家庭的愛高於對於個人的愛,對於社會的愛高於對於家庭的愛,對於國家的愛高於對於社會的愛………,對於上帝的愛,則為最高尊貴者,所以能行愈大愛的,是愈高貴者。
就公義來說,其含義內容主要就是公益,其相反者即為自私。公益亦如愛,也有各種層次高低與範圍廣狹不同之分,且所謂公私,除個人之至私無公和上帝之至公無私外,其餘都是相對的,即家對於個人來說是公,對於社會來說是私;社會對於家來說是公,對於國家來說是私;國家對於社會來說是公,對於全球和上帝來說是私。因此,在至私無公與至公無私之間,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大小「私」與大小「公」。再說,公義亦如愛,其層次愈高愈崇高尊貴。因此,過去孫中山先生最喜歡題的字就是「博愛」和「天下為公」。為什麼孫中山先生喜歡題這些字呢?因為他生長在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華文化環境,又於少時就讀教會學校,繼習西醫,曾受洗為基督徒,博覽群書,遊學四海,精通儒家思想及基督教義,究明兩者互應相通之道,如就博愛而言,儒家的中心思想除天下為公及世界大同外,就是仁義忠恕,此即耶穌所說的:「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7) ,附此說明。
據上分析,試解前述愛子的愛與愛上帝的愛二者衝突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二個愛不能併存時應如何取捨。其標準就是「捨低就高」,比如個人的愛與家庭的愛無法並存時,必須犧牲個人的愛而完成家庭的愛,如父母為養育兒女而辛勞奉獻,無怨無悔。又如公務員為圓滿達成各種公務之執行而犧牲個人健康甚至生命以及無法顧及家庭,此乃捨個人、家庭之愛而採取社會、國家之愛。為避免地球暖化,資源枯竭所為種種減碳、節約水電、保護森林、水土保持等措施,則可說是採取超越國家之大愛而捨棄或提昇其他各較低層次的愛。敬愛上帝之愛是至高無上的愛,所有的愛如果不能與其並存,都要捨棄犧牲而奉行敬愛上帝的愛,例如神父、修女遠赴異域,行醫傳教、獨身終生、奉行主愛。因此,亞伯拉罕聽從上帝的話,忍痛走上獻祭獨生子的行程,是正確無疑的。所以耶穌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門徒(14:26)。」上述在我們現實生活裡,常會遭遇類此兩個愛不能並存而難以取捨的困境。比如法官依法審判,法律屬於國家層次的愛,法官為了達成維護公義的神聖使命,其審判必須做到六親不認,大義滅親,雖然其審判也應斟酌情理,但只能在「法」﹝公義﹞的範圍內為之,絕不能把情理置於法律之上而踰越法律的規定。只是訴訟考慮法官恐為情所困而難為公正的審判,特規定具有一定親戚關係者,應行迴避。這也表示法律明定國家的大愛重於親情的小愛,二者不能並存時,要放棄親情而遷就法律。如果法官欠缺此種公私分明的認識與執行能力,如何能為公正的審判?同理,亞伯拉罕如果欠缺認識並難以實踐神的愛即至高無上的至大愛,而無法超越捨棄人世間所有大大小小的愛,自難以期待其能擔當領導宣揚上帝泛愛萬民的偉大教義重任的總司令。因此,上帝對亞伯拉罕授命前先做了這樣的試驗。
如上所述,人生必然會遇到無法並存二愛取捨的困境,此際必需遵守「犧牲小愛小我,以完成大愛大我」的原則,其極至即為所謂大義滅親、殺身成仁。例如自己的國家受到其他國家的侵略,為保衛國家而讓寶貝獨子志願從軍,上戰場不幸戰亡,就是以寶貝獨子的生命小愛換取保衛國家大義的榮譽大愛;軍人為打勝仗,消滅敵人,轟炸敵區,無辜百姓死傷,即為保衛家鄉不得不殺人放火,以犧牲個人對敵人個人的愛來成就對自己國家的愛。不過對於國家的大愛,比起上帝愛全人類來說,仍是小愛。上帝為拯救人類的罪惡﹝上帝愛人﹞而讓其獨子耶穌降世為人又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羅8:32;來11:19﹞,並要世人效法背起十字架─為實現至高無上的大愛在人間,都要心甘情願犧牲較低層次的小愛,以成全較高層次的大愛。
對上帝的愛,乃是象徵實現至公大義,假如為實現至公大義,必須犧牲私情小愛,那麼有何私情小愛不能犧牲呢?

王廷懋99517

星期六, 5月 29

[牧函] 雅比斯的禱告


撰寫:蔡茂堂牧師

魏肯生牧師 (Bruce Wilkinson) 於2000年出版一本93頁的小書 “雅比斯的禱告” (The Prayer of Jabez: Breaking Through to the Blessed Life) [2001年11月香港福音證主協會已經將其譯為中文,名稱為 “雅比斯的禱告:擴張你的生命境界”。2002年3月已經第三版]。2001年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同年也獲得基督教福音派出版聯盟 (Evangelical Christian Publishers Association) 頒發的金牌獎。根據魏肯生牧師網站公佈,到今天為止,該書已經銷售一千一百萬冊以上。

這本由福音派牧師所寫的有關歷代志上4章9-10節的詮釋與應用的小書,竟然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廣大的迴響,讓出版商 Multnomah Press 決定乘勝追擊,立刻出版婦女版、青少年版、學童版、與幼童版的雅比斯禱告,還有光碟版與影碟版,甚至有音響版問世。除此之外,與雅比斯禱告相關的周邊產品也大量出現在市場上:鑰匙圈、馬克杯、背包、滑鼠墊、T恤、文鎮、鬧鐘、擺飾、圍巾…等等。原本在教會界也鮮為人知的雅比斯突然聲名大噪,連非基督徒也對他產生高度的興趣。牧師們的主日講壇也開始越來越多人以這兩節經文來作為釋經講道。

神學家也開始注意這段經文的釋義與詮釋,有的欣賞鼓吹魏肯生牧師的解經,但是,也有不少神學家公開批判魏肯生牧師的解經。肯定的人主張:魏肯生牧師將埋在索然無味的一大串族譜人名中的一位默默無聞的雅比斯的一個無比簡短的禱告內容,加以詮釋,並且可以讓大家應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當中,鼓勵大家常常在禱告中與上帝親近,祈求上帝的祝福、寬廣自己的境界、依靠上帝的能力、仰望上帝的保守、活出更尊貴的生命。魏肯生在不知前途如何而徬徨的神學生時代,發現了這個禱告的寶藏。他便每天都唸這個雅比斯的禱告,結果是上帝豐豐富富的回應了他的禱告,三十年來,他的福音事工與文字事工,擴展到全世界,這是每天唸雅比斯禱告詞所帶來的神蹟經歷。魏肯生牧師的網站上面,也充滿了來自全世界,看了這本書就每天遵行唸雅比斯禱告詞,而得到上帝神蹟式回應的見證。一個劫機事件因為雅比斯禱告而順利解除危機,一位小朋友被老鼠嚇哭因為雅比斯禱告而得到安慰等等,不一而足。

對雅比斯禱告這本書批判的神學家指出,魏肯生牧師是用成功神學 (prosperity theology) 來詮釋這段短短的經文。魏牧師在本書前言中,開宗明義就向每位讀者發出邀請,他要教導他們能夠讓上帝必然答應的大膽禱告。這個深藏在聖經之中毫不起眼的簡短禱告,卻含有能夠得到上帝超然恩寵生活的鑰匙。…成千上萬的信徒把這個真理實際應用在生活中,他們一直經歷神蹟不停的發生,你願意和我一起來對這個雅比斯的禱告做個人的探所嗎?在這本書第七章結束之前,魏肯生牧師向讀者發出一個挑戰與邀請,在未來的三十天,每天用雅比斯的禱告來祈求,把這個禱告的內容寫下來,貼在家裡醒目易見的地方提醒自己常常思想雅比斯的禱告,每週唸一遍這本小書的內容,好記住書中的亮光,並且將你相信必會發生的事情付諸實行,就可以釋放出上帝神蹟的大能,帶來生命的改變。

聖經中有關禱告的榜樣與教導,除了雅比斯的禱告之外,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效法的禱告,像摩西的禱告 (出32:31-32)、所羅門的禱告 (王上8:22-54)、以賽亞的禱告 (賽6:5-8)、主教門徒的禱告 (太6:9-13) 等等。我們要從這些禱告當中,尋找出聖經有關禱告的教導,才可以避免只拿其中一個禱告,就做出以偏概全的禱告神學。

有關魏肯生牧師對於雅比斯禱告的詮釋與應用,我們除了肯定他鼓勵大家,要大膽的將我們心裡的期盼向上帝傾訴祈求,並且以信心仰望上帝充滿恩典的回應之外,我們也要小心,避免掉入將雅比斯的禱告詞視為一個咒語似的秘訣,以為我們只要照著雃比斯的禱告詞誠心的向上帝祈求,上帝就一定會照著我們所祈求的照單如數的賞賜給我們。我們應該相信,上帝最瞭解什麼是對我們最好的,上帝一定會將對我們最好的賞賜給我們,但是,那不一定就是我們開口向上帝所祈求的。

[講道集] 禱告系列(八):以利亞Elijah


禱告系列(八):以利亞Elijah
經文:列王記上第十九章1~21節
時間:二0一0年五月十六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八):以利亞Elijah
MP3:[][]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以利亞的禱告,他是一位很重要的先知,非常勇敢,但是他也有軟弱的時候。 

Ⅰ、引言:一位拉比的故事

一個猶太的會堂裡,十一個長老和一個拉比正在討論事情,只有拉比持相反意見,於是他拿出摩西五經說:「這是上帝講的話,你們都要聽才對。」  大家仍不為所動。談了很久沒有結論,主席決定以不記名投票來表決,結果還是十一比一,拉比很生氣,說:「對不對怎麼可以用投票來決定,真理就是真理。」於是他站起來禱告說:「耶和華上帝啊,求你顯出權能,讓他們知道自己錯了,即便他們有十一票。」  才禱告完,突然間打雷閃電,會議桌斷成兩截,大家非常驚恐,閃電雷擊結束後,主席發著抖說:「拉…拉比,雖然…雖然上帝投你……投你的票,可是結果還是…十一比二,我們還是比較多票。」請問,對不對可以用投票的嗎? 

有一段時間台灣很流行「前世今生」,我的一位學長是台大的精神科醫師,他在美國分析了一些人的前世,這個話題引起很多討論,記者到處採訪,結果問到我的一位同學,雖然他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精神科醫師,但他跟記者說:「真理不能投票。」  也就是事情不會因為比較多人同意就變成對的,對不對不應該用投票來表決。以利亞所面對的情況就是如此,即便是一比八百五十,他還是堅持以色列人應該敬拜耶和華上帝,不應該拜巴力。王后耶洗別不同意他的看法,放話威脅要殺他,他就垮掉了。以利亞是一位很重要的先知,從他開始出來服侍到他失敗的禱告之間,我們用巴勒斯坦的地圖來說明這個過程。

Ⅱ、先知以利亞 

上帝呼召以利亞,他就從基列過約旦河來到撒瑪利亞(以色列的首都),指出亞哈王娶基頓公主當王后的錯誤,基頓人拜巴力(雨神)和亞舍拉,王后影響百姓的信仰,使得百姓去拜他們的神明。以利亞對亞哈王說:「除非我向耶和華上帝禱告求雨,否則就會三年不下雨,你拜巴力也沒用。」亞哈王不予理會,結果真的三年零六個月沒下雨。旱災之後,就鬧飢荒,以利亞也受到影響。 

上帝告訴以利亞說:「你到東邊的基立溪去,我會派烏鴉供應你。」於是他從撒瑪利亞跑到約旦河東邊的基立溪,喝那邊的溪水,上帝讓烏鴉每天供應他兩餐。後來溪水乾凅了,上帝說:「現在你出國到西頓的撒勒法,也就是王后耶洗別的故鄉,我會派一個寡婦負責供應你。」那位寡婦家中只剩下最後一點麵粉,以利亞對她說:「上帝派我來這裡請你給我吃」,寡婦說她只剩一點麵粉和油,吃完這餐,自己和兒子就等著餓死,以利亞說:「你若給我吃,上帝就能給你吃。」那位寡婦很大膽,把剩下的麵粉和油做成餅,分一份給以利亞。有趣的是,她罈內的麵粉和瓶裡的油又跑了出來,就這樣過了三年,靠著那點麵粉和油供應著以利亞、寡婦和他的兒子。後來不知道為何,寡婦的孩子病死了,寡婦跟以利亞說:「你不來還沒事,我們供應你,供應到連我的孩子都死了。」以利亞很不好意思,就去向上帝禱告,禱告完孩子又活了過來,所以以利亞有禱告使死人復活的經歷。

三年後,上帝對以利亞說:「時間夠了,你去問亞哈王,到底他是要拜巴力還是我。」以利亞就去告訴亞哈王,把先知和百姓都叫來迦密山比劃。當時,來了四百五十個巴力的先知,還有四百個亞舍拉的先知,從早到晚求他們的神降火顯出神蹟,燒掉祭壇上的祭牲,但即便他們用刀槍自割也沒有辦法。輪到以利亞時,他先把整個祭壇澆濕,以利亞一禱告,火就從天降下,燒光所有祭牲和柴水,大家明顯知道誰拜的才是真神了。百姓俯伏在地說:「耶和華上帝是真神」,之後以利亞殺了這四百五十個假先知,有人說連另外那四百個假先知也被殺掉。以利亞告訴亞哈王說:「要下雨了,因為百姓已經悔改了。」接著他到靠近海邊的迦密山禱告求雨,直到看見一片巴掌大的雲出現,以利亞派僕人跟亞哈王說:「你快坐有頂的馬車下山,不然會被淋濕。」以利亞則是用跑的,聖經說他跑的比王的馬車還快,他們都跑往耶斯列地,王后耶洗別在那裡。

亞哈王告訴耶洗別當日以利亞所做的事,她的四百五十個假先知都死了,王后聽了非常生氣,差人放話說,第二天要取以利亞的性命,結果以利亞勇氣全消,開始逃命。他從耶斯列越過撒瑪利亞,經耶路撒冷和希伯崙,之後到了別是巴。也就是從以色列國跑到猶大國的最南端,想說逃的越遠越安全。在別是巴那裡他把僕人留下,自己走進沙漠裡,意思是要去尋死,因為累壞了,他為上帝做了那麼多事,但是王后就是不悔改,就像引言所提的那十一個長老,上帝已經用雷擊把會議桌打爛,他們還是不改初衷,以利亞很失望。在沙漠裡沒水沒糧,走了一天的路程,他又餓又渴的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在那裡睡著了。天使出現拍醒他,給他吃喝,他吃飽又睡著,這樣一連兩次。天使告訴他還有一段遠路要走,之後以利亞連續走了四十天的路來到何烈山。何烈山就是上帝呼召摩西,要他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地點。在以利亞極大的沮喪中,上帝從迦密山帶領他一直走到何烈山。

今天的經文說,以利亞躲在何烈山的山洞裡,上帝在那裡跟他講話,但是他不了解。接著上帝又在狂風暴雨、地震火焰中顯明他的權能,但是上帝卻不在其中。以利亞是大風大火的先知,他可以呼風喚雨,上帝說不是每次都是這樣,有時候似乎一無所有,但上帝卻在那裡。後面那句經文我很喜歡,中文聖經是說「火後有微小的聲音」,原來的意思是「無聲的聲音(voice of silent)」,應該算是耳語(whisper),上帝問他的話兩次都一樣,「以利亞,你在這裡做什麼?」他說:「我為上帝大發熱心,今日變得如此光景,只剩下我一個先知。」上帝跟他說:「我還留有七千個人是你不知道的。不要躲在這裡,你若要為我發熱心,就起來出去。」這次上帝要他走約旦河東的王道回大馬色去【王道(King’s Highway)是平常商賈從兩河流域走到埃及的路線】,途中要膏以利沙作先知,還要膏以色列王耶戶,以及到大馬色膏亞蘭王,於是以利亞離開山洞去做上帝要他做的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先知以利亞在我們的信仰裡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

 


1. 指正國王錯誤不畏懼

以利亞是個非常勇敢的人,他敢指出以色列國王拜雨神的錯誤。「基列寄居的提斯比人以利亞對亞哈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17:1)之後真的鬧三年飢荒,國王遇到他時說:「是你害我們沒有糧食可吃」,以利亞回答:「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王上18:18)以利亞敢直接與國王敵對,是不懼怕死亡的先知。有一次亞哈王看中鄰居拿伯的一塊葡萄園,拿伯不願意賣,於是王后耶洗別設計誣告他,在城門口判了他死刑,再奪取他的葡萄園。以利亞知道後,馬上去責備亞哈王和王后耶洗別,「耶和華如此說:你殺了人,又得他的產業嗎?又要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狗在何處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處舔你的血。」(王上21:19)不久之後,亞哈王戰死,士兵在城門口清洗他的戰車時,有狗來舔他的血。

2. 經歷神供應生命所需

以利亞不僅勇敢,他還親身經歷了上帝信實的供應。三年的飢荒當中,上帝先用烏鴉來供應他,「烏鴉早晚給他叼餅和肉來,他也喝那溪裡的水。」(王上17:6)之後在撒勒法的寡婦那裡,也讓他有得吃,「你起身往西頓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裡;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王上17:9)在沙漠中再派天使讓他在羅騰樹下有得吃,「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王上19:5-6)所以他一直經歷上帝是供應他需要的上帝。

3. 禱告祈求神彰顯神蹟

他也經歷到祈禱的力量。以利亞為撒勒法寡婦已死的兒子禱告,上帝使那孩子活了過來,「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神啊,求你使這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王上17:21)他在迦密山禱告時,上帝從天降火,把祭壇的祭牲和柴水燒個精光,「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王上18:37-38)在他禱告求雨時,上帝就讓三年零六個月不降雨的乾旱惡況開始下起滂沱大雨,「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王上18:42, 45)以利亞是一位能夠經歷到上帝行神蹟的先知。

4. 為彌賽亞預備的先驅

舊約最後一位先知叫作瑪拉基,當時他講了一句話,其中沒有提到任何其他先知,惟獨提到以利亞。他說:「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4:5-6)意思是說,天父上帝和他子女重新和好之後,他才會降臨,免得人類受到上帝的咒詛與審判。新約中記載,施洗約翰出生前,他父親撒迦利亞聽見天使對他說:「他要使許多以色列人回轉,歸於主―他們的神。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叫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路1:16-17)瑪拉基書所說的預言實現了,施洗約翰就是那位要來的以利亞,之後就是上帝親自降臨,也就是耶穌基督。有一次耶穌基督在山上改變形像時,來與耶穌一同開會的有以利亞和摩西,他們所商量的就是耶穌基督為了要拯救世人必須上十字架犧牲,以解決人類背逆的事情。「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他們在榮光裡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路9:29-31)這樣看來,不管在新約或舊約,以利亞都是很重要的人物,他是把我們從舊約帶到新約的先知。可是他卻也曾有失敗的禱告。

Ⅲ、以利亞的禱告

1. 求上帝取走生命

以利亞在羅騰樹下禱告了二句話,首先他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王上19:4b)「罷了」的英文叫作It is enough.,意思是說,「夠了,受夠了。」以利亞並非不成功,他獨自挑戰四百五十個假先知贏了,還把他們全殺光,然而他覺得即便如此,仍舊無法使王后悔改,反而要追殺他,一旦王后得逞,以利亞前面所有的努力豈不全都白費了。上帝都已經顯出權能,竟然還是無法使所有人都悔改,所以他覺得受夠了,想要尋死,因為他很鬱悶。聖經中還有另外兩個向上帝求死的人,其中一個是摩西,當他再也受不了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吵鬧時,他跟上帝說:「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民11:14-15)摩西是因為操煩而求死。另一個則是做得很成功,但他因為生氣想求死,那就是約拿。約拿傳福音的效果特別好,隨便講講尼尼微全城的人都悔改,上帝因此沒有毀滅該城,約拿覺得很沒面子而憤怒不已,「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就禱告耶和華說:……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4:1-3)以利亞做得很好,卻因一個女人不悔改,他就感到絕望;磨西是帶領一群很難帶領的人,帶得很痛苦;約拿是什麼都好,但是上帝沒有給他面子。

2. 對自己消極灰心

禱告的第二句,以利亞對自己很失望,他說:「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19:4c)意思是「我也沒有比較行」,雖然呼風喚雨很風光,但仍無法使王后悔改,使他非常的失志。約伯也曾這樣,在他很悽慘時感到絕望,他說:「我的日子比梭更快,都消耗在無指望之中。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過是一口氣;我的眼睛必不再見福樂。」(伯7:6-7)先知耶利米,在很困難時,他也是非常失志,看不起自己,他說:「我的力量衰敗;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如茵蔯和苦膽的困苦窘迫。」(哀3:18-19)這是以利亞在羅騰樹下的禱告,第一句是對自己的性命絕望,第二個是對自己的服侍失望,灰心消極,覺得活著沒有意思。

3. 為上帝大發熱心

之後上帝帶領他到何烈山洞裡,在那裡他也作了禱告。他的第一句禱告很有趣,上帝問他在那裡做什麼,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王上19:10a)以利亞的熱心很特別,他不怕讓人死,「你要是不敬畏上帝,我就殺你」,人家要殺他他就逃跑。聖經中還有另外二個因熱心而殺人的例子。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基遍人是唯一與以色列人求和的族群,約書亞曾發誓不殺他們,結果掃羅王卻殺了他們,「原來這基遍人不是以色列人,乃是亞摩利人中所剩的;以色列人曾向他們起誓,不殺滅他們,掃羅卻為以色列人和猶大人發熱心,想要殺滅他們。」(撒下21:2)這件事情當時沒有處理,使得上帝讓大衛王的國中遭受三年的飢荒。新約的掃羅(保羅)也是一樣,他很熱心的把教會的人抓去坐牢殺害,「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腓3:6)有問題的熱心,會以為自己所做都是對的,會在不了解真實情況下,去傷害無辜的人,所以如果我們對上帝的真理認識不夠清楚,熱心就可能潛藏著危險。

4. 在神前控告別人

接著以利亞在禱告中責罵以色列百姓,「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王上19:10b)摩西在上帝面前不曾罵過以色列百姓,總是為他們求情,以利亞就不是這樣。利用禱告來罵人要很小心,耶穌曾經舉個例子,說:「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路18:11)站在那個法利賽人旁邊禱告的稅吏很倒楣,成了他禱告的箭靶。每次講道結束,我會請大家為自己禱告,很多人聽了道很受感動,卻是在禱告中數落別人,「上帝啊,盼望我的家人今天聽完講道會受到感動而有所改變。」別人有問題上帝會處理,你自己的問題自己禱告就好,不要利用禱告來控訴別人。最會在上帝面前講別人壞話的就是撒旦,「……因為那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啟12:10b)以利亞軟弱時,在他的禱告中罵以色列百姓。盼望我們不要在神前控告別人,也不要淪為撒旦的差役。

5. 神國沒有我不行

他禱告的最後一句說:「……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19:10c)意思是,如果我被那女人殺了,上帝你就沒輒了,因為所有起來為主發熱心的人都死了。上帝說:「你的眼睛不好,要去換眼鏡,因為我有留七千人是你未曾知道的。」「非我不可」的英文是Indispensability,有時我們在教會熱心服侍會有這種感覺,「教會沒有我一定會倒」,真的嗎?「如果沒有我奉獻,教會禮拜堂蓋不起來;如果沒有我服侍,事工一定沒辦法繼續下去;如果詩班沒有我,大概聲音都會走調。」願意服侍很好,但是在教會裡沒有「非我不可」的道理,上帝自然有他的辦法。以利亞說只剩下他一人,上帝對他說:「你再去膏抹一個人,沒有你沒關係,我可以使用以利沙。」我不知道以利亞聽到後的感受如何,以利亞說只剩他一人,上帝說你要交班了。我現在就在這個階段,知道不久後就要退休。我們在教會服侍,你有沒有考慮到交班的問題?我常常跟長執講,你努力服侍很好,但是你也要留意看會友中,有誰可以作你的同工,你就要栽培他,目的是你退下來後有人接續你的工作,栽培好就讓他接手,我沒有做沒有關係,這樣我們的事奉才能夠長久下去,上帝的工作不會因為我們年老就停止,最重要的是要能延續。在這裡以利亞學到一件很特別的功課,不是轟轟烈烈才有上帝的同在,大風大雨時有上帝的同在,但有時風和雨都沒有,上帝也同在。你很認真的為上帝發熱心很好,但並不是「非我不可」,上帝還留有七千人。大衛王也稍微有這樣的心態,他曾說:「耶和華啊,求你幫助,因虔誠人斷絕了;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詩12:1)後面還有一句沒有講,「只剩我一人」,差不多是那個意思。保羅被關在監獄時,好像也有這樣的感受,他說:「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提後4:16)當我們在服侍上感到孤單時,有時會產生「只剩我一人」的感覺。這個故事可以讓我們學習一些屬靈的功課。

Ⅳ、屬靈的功課

1. 勝利過後的憂鬱

第一,當你很成功之後,要很小心,可能會潛藏一些危險。以利亞的失敗可能是太累了(burnout),他的腎上腺分泌光了,醫學上稱作Post adrenaline Syndrome。有些人卻不是這樣,反而是成功之後過於自信(Overconfidence Syndrome),頭和尾巴就翹起來了,走路不看路,結果掉到人孔蓋裡。保羅說:「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不要依靠自己,要依靠上帝,靠自己容易跌倒,「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弗6:13)全副軍裝包括戴救恩的頭盔、套公義的盔甲、束真理的腰帶、拿信心的盾牌、穿福音的鞋子、舉聖靈的寶劍才站立的住。

2. 服侍之後的休息

第二,服侍後要休息充足,這句話是講給我聽的,要努力服侍也要認真休息。上帝讓以利亞在羅騰樹下反覆的睡飽和吃飽,這樣他才有體力繼續服侍下去,「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王上19:5-6)「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30:15)耶穌基督在很忙碌時,也跟他的學生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可6:31)人不是鐵打的,一定要找機會休息。

3. 上帝供應我所需

上帝為以利亞預備炭火燒的餅和水,「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王上19:6)以色列百姓在曠野裡,上帝給他們嗎哪吃,「……未嘗不賜嗎哪使他們糊口,並賜水解他們的渴。」(尼9:20b)耶穌基督復活之後,也曾為他抓不到魚的學生預備早餐,「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約21:12-1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信心?我們生存所需要的,上帝會為我們預備。以利亞很清楚這點,上帝有時透過烏鴉、有時透過寡婦、有時透過他的使者來供應我們一切所需。

4. 到神面前來哭泣

上帝讓他吃飽後,以利亞走了四十天來到上帝的山,他躲在山洞裡向上帝哀哭。上帝給我們機會,遇到困難時,可以來到他面前,得到他的憐憫,「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王上19:8)約書亞因為亞干偷竊而打了敗仗之後,他跑到約櫃那裡整天哭泣,「約書亞便撕裂衣服;他和以色列的長老把灰撒在頭上,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俯伏在地,直到晚上。」(書7:6)新約裡也有這樣的應許,說:「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5. 檢視生命的意義

當以利亞在山洞裡,上帝問他:「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什麼?」(王上19:9b)我們在世上走這一趟,你人生的目標是做什麼?在士師記,有人問一個少年人說:「……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做什麼?你在這裡得什麼?」(士18:3)保羅說他在世上是為了尋求基督,「……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我們也要自問,到底我活在世上是要做什麼。

6. 寂靜中與神相遇

安靜是一種很好的操練,我們今天所唱的詩歌中提到「上帝降臨在他的聖殿,要安靜、要恭敬……。」把所有的煩惱都放下,我們才可以聽到上帝微小的聲音,在安靜中,我們才有機會與上帝相遇,「……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王上19:11-12)詩篇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哈2:20)這樣我們才能聽到上帝的微聲(whisper)。

7. 受託付為主効力

以色列人曾在曠野得罪上帝,因而發生瘟疫,那時「摩西對亞倫說:拿你的香爐,把壇上的火盛在其中,又加上香,快快帶到會眾那裡,為他們贖罪……。」(民16:46)跑去會幕內的約櫃前拿燒著的香爐,拿到後要趕緊跑去遭瘟疫之地為他們禱告,這兩個動作很重要。有的人忘記去香壇取火,直接跑去災區,結果自己也死在那,因為你沒有先去上帝那裡領受恩典。有的人是害怕災區的情況,一直躲藏在聖殿裡敬拜祈禱,忘了要去災區拯救他人,兩個動作都是必要的。我們需要到上帝的面前,像以利亞到上帝的山,在那裡他的傷痕得到醫治,得到上帝的鼓勵,但是他不能永遠待在山洞裡,當上帝說夠了,你要再去服侍。所以基督徒不能只有安靜靈修,靈修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去服侍。耶穌帶著三個學生到山上,以利亞和摩西來跟耶穌開會,彼得看了之後說:「夫子,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他卻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路9:33)這裡真好,我們搭三座棚住在這裡,耶穌說不行,因為下面其他學生有困難,需要我們協助。在山上靈修不是永遠,那是一個再充電,讓你和上帝再連結,目的是為了要讓你下山繼續去服侍。

8. 栽培後代來接續

休息完後,上帝對以利亞說,你的工作還未完成,我交代你要回去服侍栽培下一代,包括政治的領袖、宗教的領袖,「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色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王上19:15-16)上帝的工作會繼續下去,我們會過去,不論我們有多強大,我們一定會過去,但如果我們知道要栽培下一代,上帝的工作在下一代就會繼續下去,上帝要我們栽培後進來繼續他的工作。摩西膏抹約書亞來代替他繼續帶領以色列人,「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將約書亞領來,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按手在他頭上,囑咐他,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說的話。」(民27:22-23)保羅知道他去到耶路撒冷就會被捕,於是他先設立以弗所教會的長老,並交代盼望他們能夠好好地帶領群羊,這樣以弗所教會才不會無人牧養。「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徒20:28)

上帝給以利亞學習幾件功課:第一,不要以為只剩你一人,其實上帝還有留七千人;第二,你在傷心失敗時,其實是需要休息的,好好地照顧你自己;第三,不要去怪罪別人,你有難過可以到我面前來講;最後,休息完後你不能賴在這邊,你還有栽培下一代的任務要完成。

Ⅴ、結論:感謝主不聽禱告

今天的結論是「感謝上帝沒有聽我們的禱告」,那是因為上帝愛我們,如果上帝聽以利亞求死的禱告,以利亞就死了,我們今天就沒有這麼多功課可以學習。所以不要只為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感謝,即便上帝沒有聽我們的禱告也要感謝,因為上帝有他更美好的旨意。以利亞求死,上帝不但沒有殺他,還讓他活到不見死,以利亞是全世界兩個沒有見死的人之一,另一個是以諾,他與上帝同行三百年,上帝使他沒有見死。以利亞是上帝派火車火馬來接他走,「(以利亞和以利沙)他們正走著說話,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就乘旋風升天去了。」(王下2:11)有時候要學習一個功課,就是我們的禱告上帝沒有聽,有可能是上帝有他更好的計畫是我們不了解的。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我們看見你的僕人以利亞,他很勇敢,為了你什麼都不怕。然而我們也看見,這樣勇敢的僕人,也有軟弱的時候。當他軟弱時,他很喪志絕望,甚至求死,但上帝你沒有在他軟弱時責備他,照他所禱告的成就,你是安慰他,讓他休息,給他鼓勵,還教他許多屬靈的功課,順便也託付給他重要的事情,讓他重新開始。上帝,我們要承認,在走這條信仰的道路上,有時我們會像以利亞一樣的軟弱、跌倒、喪志,自暴自棄,但是求主幫助我們,像你怎樣鼓勵以利亞讓他能夠再次起來侍奉一樣,讓我們在失敗喪志時,能夠到你的面前,得到你的鼓勵安慰扶持,再重新起來努力。聽我們的禱告,奉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一, 5月 24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 (九):希西家 (Hezekiah)

(台)


(華)

    
I.引言:單國璽樞機主教的故事

II.希西家王的生平(The Life of King Hezekiah)1.父親亞哈斯王拜偶像兒過火(王下16:3-4)
2.挖引水溝築堅固牆抵抗亞述(王下20:20, 代下32:5)
3.廢去邱壇毀掉柱像打碎銅蛇(王下18:4. 5)
4.潔淨聖殿過逾越節復興信仰(代下29:3, 30:15)
5.遭遇外患內憂專心依靠上帝(王下19:1, 20:2)

III.希西家王的禱告(The Prayer of King Hezekiah)1.單單仰望真神(哀3:26; 太6:6)
2.向神專一坦誠(代下16:9; 羅12:2)
3.神前痛哭出聲(士21:2; 路22:44)
4.上帝觀看垂聽(出3:7; 徒10:4)
5.上帝醫治施恩(詩103:3; 太9:35)
6.上帝使用果餅(王下5:10-14; 約9:6-7)
7.請求兆頭日影(士6:17; 可8:11-12)

IV.我們的屬靈功課(The Spiritual Lesson for Us)1.預備好面見上帝(摩4:12; 提後4:6-8)
2.神看見我們眼淚(詩56:8; 啟7:17)
3.得恩典自誇驕傲(代下32:25; 林前4:7)
4.慎言行影響後裔(王上11:11-12; 太27:25)
5.最遺憾子女不義(撒上2:22-25; 約參1:4)

V.結論:每天都是恩典 敬虔活在主前(詩30:5; 創17:1)
【默想】
  1.你對希西家王的生平有何感想?
   2.希西家王的禱告有何屬靈功課?
   3.我們如何預備好自己面見上帝?
【金句】摩4:12
 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這樣行,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

星期六, 5月 22

[講道集] 禱告系列(七):哈拿Hannah



禱告系列(七):哈拿Hannah
經文:撒母耳記上第一章1~28節
時間:二0一0年五月九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 (七):哈拿 (Hannah)
MP3:[][]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是母親節,我們要學習哈拿的禱告,哈拿在母親節最難過,因為她沒有孩子,故無法成為母親,她是不孕症,所以她在上帝面前努力禱告,後來上帝憐憫她,讓她生了一個孩子,她向上帝禱告:「要把孩子永遠獻給耶和華上帝」,這是什麼意思呢?

Ⅰ、引言:Kerri Strug的故事

在1996年Atlanta Olympics的女子體操項目中,有一則關於Kerri Strug感人的故事。過去體操項目通常是蘇聯的天下,美國隊是摸不著邊的,從來沒有贏過,那一年是美國隊可能拿到冠軍的機會,因為這次她們的比數差距很小,在最後決賽時,她們就要好好地表現。每一國家代表隊共有七位選手。之前的隊友在跳馬的表現上不是很理想,蘇聯好手則在兩次跳馬(Vault)中得到9.41分,將她們的比數拉大,排在最後出賽的是Kerri Strug。她在第一跳落地時卻跌倒,還造成腳筋受傷,她要怎麼樣取得勝利呢?第一跳不理想的話還可以有第二次機會,她問教練還要不要跳第二次,教練跟她說,你盡量做,因為我們就靠你了,所以她決定帶著腳傷再跳第二次。衝刺,前翻起跳一圈半,跳馬,空中翻滾一圈半,著地,著地時幾乎是右腳單腳落地,因為她的左腳無法支撐下去,完成所有動作後就因腳痛跪在地上拖行,教練們趕忙幫她抬下臺。後來她的得分是9.7以上,美國隊就因此贏了蘇聯隊。頒獎時,教練抱著腿部包紮的Kerri Strug上台接受頒獎。因為代表國家出賽,大家都期待他們有好的表現,但受傷後的再次努力,並且還有好的表現,這點讓大家很感動。讓我們感動的不是她跳得很好,而是她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還繼續努力,留下一個讓人感動的精神。哈拿也是這樣子,她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留下一個很美的禱告,讓我們可以紀念和學習。

Ⅱ、哈拿的痛苦

1. 一夫雙妻的婚姻

哈拿的婚姻一開始就有問題,因為她的丈夫以利加拿娶兩個太太,另外一個太太叫作毗尼拿,所以他們是「三拿」在一起。她沒辦法得到丈夫全部的愛,雖然丈夫偏愛她,可是總有另一個老婆在旁邊。聖經說以利加拿是以法蓮人,其實仔細查聖經就可以知道,他是住在以法蓮的利未人,利未人沒有自己的城,而是分散在各族裡面,他是被分派到以法蓮族。在歷代志上6:34有記載利未人的宗族成員名單,所以以利加拿的孩子撒母耳才可以當祭司,否則以法蓮人是無法當祭司的,只有利未人才有可能。以利加拿每年從他們的老家拉瑪(以法蓮的山區),將全家帶到安放會幕的示羅去敬拜上帝,他們每一年有三次要去聖殿朝聖,所以以利加拿是屬於一個很敬虔的家庭,可是是有雙妻的丈夫,當時是有這樣的習俗,所以對哈拿來講,一開始她的婚姻就有一個痛苦在其中。瑪2:15「雖然上帝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原本上帝只為亞當造一個夏娃,因為在一夫一妻的情況下,才容易得到虔誠的後裔。耶穌也說:「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太19:4-5)所以婚姻其中一個幸福的條件,就是一夫一妻彼此相愛,不應該有第三者介入。

2. 上帝不使他懷孕

結婚以後女孩子就希望有一天能夠懷孕當媽媽,體會作母親的喜悅,可是很遺憾的,哈拿沒有這樣的恩典,她一直都沒有懷孕。我們如果看聖經就會發現,以色列的先人好像都不能懷孕,都很漂亮,但都不會生小孩,亞伯拉罕、以撒的太太也是一樣,以撒和利百加是結婚二十年才懷孕,「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為他祈求耶和華;耶和華應允他的祈求,他的妻子利百加就懷了孕。」(創25:21)雅各喜歡的拉結也是一樣,以利加拿又是一個例子。他們認為一個女人會不會懷孕是上帝的事,上帝決定讓你懷孕你才會懷孕,上帝不讓你懷孕你就沒有辦法懷孕。新約施洗約翰的父母也是一樣,結婚許多年就是不懷孕,後來撒迦利亞在聖殿上班時,上帝才派天使跟他說:「撒迦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以利沙伯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路1:13)這些都是結婚以後不孕的太太所受的苦,因為在當時女人不能生小孩是會被當作有問題,是上帝使她不孕,而被污名化。

3. 家人故意的蹂躪

以利加拿的另一個太太生很多孩子,她一有機會就嘲弄欺負哈拿,因此哈拿的內心很苦。家裡面本來是大家和睦相處、彼此相愛,但有人就是故意要讓你不舒服,那是很難過的一件事情。約瑟也是一樣,因為他父親比較喜歡他,所以另外的十個哥哥就不跟他講話,故意讓他難過,「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創37:4)約瑟和哈拿都遇到同樣的問題。有時候我們為了信仰,也會遇到與家人變成仇敵,「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10:36)

4. 丈夫不體諒苦情

雅各的兩個妻子中,他比較喜歡小老婆拉結,可是拉結就是不生育,所以她的心情不好;雅各比較不喜歡大老婆利亞,但她卻一直生了很多個孩子,利亞就很高興。有一天拉結跟雅各發脾氣,雅各沒有安慰體諒她,也沒有為她禱告,而是責罵她,「拉結見自己不給雅各生子,就嫉妒他姊姊,對雅各說:你給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雅各向拉結生氣,說:叫妳不生育的是神,我豈能代替他作主呢?」(創30:1-2)不生育已經很難過了,當她跟先生表示自己的難過時,她先生還不體貼。以利加拿比雅各好一點,他沒有責罵哈拿,而是裝可愛的說:「有我不是比有十個孩子還好嗎?」如果是妳生不出孩子,妳先生這樣對妳說,妳會怎麼反應?新約說,作先生的,萬一你太太有什麼難過的事時,你要對她好一點,「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是知識)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比你軟弱:原文作是軟弱的器皿)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彼前3:7)

5. 祭司誤會不正經

其實哈拿在家裡,如果毗尼拿欺負她,她還可以躲到別的帳棚(房間)裡,可是敬拜時,全家都要到會幕去,她就無處可躲。她先生敬拜完後,分一部份祭物給祭司,其他的全家人可以吃,以利加拿就分給哈拿多一點,可是毗尼拿在旁邊就譏諷她,使她吃不下去,「每年上到耶和華殿的時候,以利加拿都以雙分給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動他,以致他哭泣不吃飯。」(撒上1:7)所以她分得再多也沒有用,因為沒有胃口。後來她就自己跑到聖殿,在上帝面前哭泣,難過到發不出聲音來禱告,只剩嘴唇在默禱,祭司以利在一旁觀看她喃喃自語,以為哈拿喝醉酒。我想以利會誤會是有原因的,因為以利的兩個孩子品行不好,敬拜時,還沒有敬拜完就把祭物夾去吃,有些不正經的女人就隨便跟他們有一些婚外情,以利以為哈拿也是其中一個而誤會了她,其實哈拿是守婦道的女人,只是因為不孕而在聖殿哭,結果被以利誤會了。約瑟也是被誤會,約瑟也很乖,可是他的女主人喜歡他,要與他同寢,拉著他的衣服不放,約瑟不從,身上的衣服就她被扯掉了,女主人不高興就向主人誣告,結果約瑟被下到監理,「約瑟的主人聽見他妻子對他所說的話,說:你的僕人如此如此待我,他就生氣,把約瑟下在監裡。」(創39:19-20)所以有時即使我們做的再好也可能被人誤會。保羅帶著以弗所人將國外所收的奉獻帶到耶路撒冷,之後被人誤會說他帶外邦人進到聖殿,違反了律法,所以保羅就被抓起來打,其實他根本沒有這樣做,而是被誤會了,「這話是因他們曾看見以弗所人特羅非摩同保羅在城裡,以為保羅帶他進了殿。」(徒21:29)所以有時我們在教會服侍,你沒有做錯什麼,可是人家就把你錯看,以為你做了不好的事情,有時是會遇到這樣的情形。

Ⅲ、哈拿的禱告
 
1. 耐心等候神恩典

哈拿在這樣的苦境裡,她向耶和華上帝禱告許多年,上帝沒有應允她的禱告,她一直在等候,看上帝會不會應允她的禱告,「每年上到耶和華殿的時候,以利加拿都以雙分給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動他,以致他哭泣不吃飯。」(撒上1:7)詩篇說:「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他垂聽我的呼求。」(詩40:1)羅馬書說:「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羅8:25)

2. 滿腹愁苦傾神前

在等候時,內心會有很多委屈、痛楚、苦毒(bitter),哈拿在耶和華上帝面前將委屈、苦毒全部傾吐出來,「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撒上1:10)在上帝面前你不必衿持掩飾自己的感受,而是可以全然的說出來,「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他,在他面前傾心吐意;神是我們的避難所。」(詩62:8)不論是愛恨喜怒,特別是負面的感情,「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3. 向神祈求心所羨

她跟上帝講得很清楚,我什麼都不要,只要兒子,她心裡所要的就是能夠生一個兒子,「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撒上1:11a)她把心裡所要的跟上帝講。我們也可以這樣,將我們心裡所要的跟上帝講,「耶和華啊,早晨你必聽我的聲音;早晨我必向你陳明我的心意。」(詩5:3)我們所要的不一定是對的,但我們仍舊可以向上帝求,上帝不一定按照我們所要的給我們,但我們可以讓上帝知道我們心裡面要的是什麼,「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後來上帝給哈拿的比她所求的還多,給她以色列的領袖,不是只有給她一個兒子而已。

4. 虔誠迫切的許願

哈拿甚至在上帝面前許願說,如果你真的給我兒子的話,我就把他獻給你,「許願說:……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撒上1:11b)。雅各逃難到路斯時,夢見上帝向他顯現,他也是向上帝許願說:「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創28:20-21)保羅在傳福音時也跟上帝許願,所許願到期了,他就剪了頭髮,「……他因為許過願,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徒18:18b)所以以不剃頭髮許願這樣的一個習俗,從拿細耳人到新約時代,還是有人這樣做。

5. 忠心向上帝還願

後來上帝真的應允了她的禱告,她就還願,因此孩子斷奶以後,她就把孩子帶到會幕去,「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撒上1:28)傳道書說:「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他不喜悅愚昧人,所以你許的願應當償還。」(傳5:4)保羅在耶路撒冷時,也遇到許願還願的情況,「我們這裡有四個人,都有願在身。你帶他們去,與他們一同行潔淨的禮,替他們拿出規費,叫他們得以剃頭。」(徒21:23-24a)

Ⅳ、屬靈的功課

1. 帶領全家敬拜上帝

這個故事裡有一些屬靈功課是我們可以學習的。第一個是以利加拿。他每一年把全家帶到聖殿去敬拜上帝,「以利加拿每逢獻祭的日子,將祭肉分給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兒女;給哈拿的卻是雙分……。」(撒上1:4-5a)我們作父母的多麼希望能把這個信仰帶給子女,讓每個子女都能夠跟你一起敬拜上帝。約書亞跟以色列人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c)保羅對腓立比監獄的獄卒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盼望我們教會每個人,如果你是家裡第一個信主的,你跟上帝禱告說,讓我有機會帶領全家人可以一起來敬拜祢。

2. 領袖敗壞不受蒙蔽

當時的教會不太理想,祭司以利是還好,他的兩個孩子卻很糟糕,表現很差,敬拜的儀式還沒有結束,他們等不及,喜歡什麼就拿叉子將祭肉取去吃,讓敬拜的人感受很差,「……在那裡有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當耶和華的祭司。」(撒上1:3b)以利加拿知道去教會不是敬拜牧師,而是去敬拜上帝,牧師不好是牧師的問題,可是他還是繼續去敬拜上帝,不被影響。另外一個故事是耶羅波安的一個小孩亞比雅。所羅門死後,上帝就把他的國家分成兩半,因為所羅門後來敬拜多國神明,沒有專一敬拜耶和華上帝,所以其中的十族就給耶羅波安,留下兩族給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可是耶羅波安沒有拿到耶路撒冷就有一些擔心,萬一將來十族的人為了敬拜上帝跑去耶路撒冷的話,會影響到他的王權,所以他自己就蓋了一座廟,上帝就不高興,跟耶羅波安說,我給你十族,為什麼你不肯相信我,為什麼要自己另外弄一個廟來拜呢?所以你的全家人都會被敵人殺死,可是他家裡面有一個小孩很乖,上帝就在他們全家被殺以前,讓這個小朋友先病死,當孩子生重病時,耶羅波安知道有一個老先知亞希雅(當時他已眼盲),他要她太太喬裝成一般人,去求問先知看孩子會不會好起來。她還沒去,上帝就跟亞希雅說,等一下有個女人裝作成別人,其實她是耶羅波安的太太,你要跟她說,你們全家都得罪耶和華上帝,只有那個孩子可以入土為安,全國還可以為他辦喪事,其他人是國家被打敗,根本無人可以幫他們埋葬,「以色列眾人必為他哀哭,將他葬埋。凡屬耶羅波安的人,惟有他得入墳墓;因為在耶羅波安的家中,只有他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顯出善行。」(王上14:13)這很特別,家裡面的人都不好,但這個孩子不受家人的影響。耶穌交代以色列人說,法利賽人跟你們講的,你們都要做,「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太23:3)所以牧師如果有做錯什麼,你們還是要來作禮拜,照牧師所說的去做,但不要照牧師所做的去做。牧師也會有他的軟弱,然而你們是敬拜上帝,不是敬拜牧師,牧師有做不對的,你就不要照著做,才是有智慧的人。

3. 遭受逼迫主前哭泣

哈拿遭受逼迫就到上帝面前哭求,英文是cry out to the Lord,「哈拿心裡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撒上1:10)到上帝面前罵人也沒關係,但是不要到人面前罵人,詩篇中有很多你可以拿來罵人的話,而且罵得很凶,因為負面的感情需要有一個出口,不是憋在心裡面,上帝許可我們到他的面前來述說內心的痛苦,「耶和華啊,求你救我脫離我的仇敵!我往你那裡藏身。」(詩143:9)不要自己伸冤,把一切的冤情都陳述在上帝的面前,「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羅12:19a)

4. 敬虔敬拜卻被攻擊

有時候你做的是對,可是別人誤會你或因此欺負你,敬虔卻被攻擊。哈拿在聖殿禱告,被祭司以為是不守婦道的女人喝醉酒,「以利對他說:你要醉到幾時呢?你不應該喝酒。」(撒上1:14)亞伯很敬虔,結果被不敬虔的哥哥該隱所殺,因為該隱嫉妒亞伯所獻的祭被上帝接受,「該隱與他兄弟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創4:8)你在上帝面前做的對,不一定代表大家都會對你好,有時候人家就是討厭你,可能是嫉妒或誤會而傷害你,提後3:12「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5. 堅定信心抓住應許

當以利了解到哈拿並不是他所以為的不守婦道,而是一個在上帝面前傾心吐意禱告的女子之後,以利就跟她說:「願上帝照妳所要的給妳」,哈拿就抓著祭司給她的祝福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撒上1:18)她是用信心抓住上帝的應許,她雖然還沒有懷孕,可是因為她相信上帝如果給她應許,她就應該會得到孩子。亞伯拉罕也是一樣沒有兒子,可是上帝跟他說,你看天上的星星有多少,將來你的子孫也會那麼多,亞伯拉罕就信上帝的話,後來他就成為信心之父,「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6)「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林後1:20a)

6. 照顧家庭神的心意

再來有一個功課我們可以學習,就是上帝不要我們為了服侍他,結果反倒傷害了我們的家庭。哈拿答應有了孩子以後要獻給耶和華上帝,可是孩子還未斷奶,當以利加拿又要帶全家去示羅時,哈拿就說,今年我可不可以不去,因為孩子還小,需要照顧,「哈拿卻沒有上去,對丈夫說:等孩子斷了奶,我便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那裡。」(撒上1:22)她丈夫答應了她。我們教會如果有人家裡有需要,有很小的小孩,我們不應該要求他要來教會服侍,應該放育嬰假。上帝甚至說,如果你家裡有新婚的妻子,還可以放新婚假,比我們的國訂假日還好,「新娶妻之人不可從軍出征,也不可託他辦理什麼公事,可以在家清閒一年,使他所娶的妻快活。」(申24:5)照顧家庭是上帝的心意,所以為了家庭特別的需要,教會的服侍可以暫停。有很多人是以教會的服侍當作藉口來忽略對家裡的照顧,這是不對的,因為聖經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

7. 教導兒童不會偏離

最後一點最讓我吃驚,當哈拿要把小撒母耳帶到會幕去,那他就得要一直住在那裡,哈拿只能一年去探望小孩一次,可是會幕裡面有兩個不好的榜樣,何弗尼和非尼哈「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華面前甚重了,因為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物(或譯:他們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那時,撒母耳還是孩子,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上2:17-18)那兩個人會不會把小撒母耳帶壞?我認為哈拿並不是不知道,她每一年去都看到那兩個匪類在那邊亂搞,所以她在孩子還沒有斷奶前,想辦法把撒母耳教好,讓他離開母親時,不致於被帶壞,後來也果真如此,這點我很佩服她,她有辦法在撒母耳還在身邊時,就把撒母耳教得敬虔,能分辨是非對錯。我想所有的父母應該都會這樣禱告,希望自己的孩子離家前,可以把他教好,這樣他就不會人云亦云走偏了。「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我想這點是哈拿很寶貴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提摩太的母親和祖母也是一樣的把信仰傳承給提摩太。「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後1:5)所以提摩太後來才能在教會被上帝大大地使用。

Ⅴ、結論:將子女終身歸與耶和華

最後我要解釋,什麼叫作「將子女終身歸與耶和華」,難道一定要讀神學院或是當牧師才是歸與耶和華嗎?我認為不是。因為她不是說歸給耶和華作大祭司,她是說歸給耶和華終身不剃頭,作拿細耳人,作拿細耳人和作大祭司是兩件事,「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撒上2:28)如果你對拿細耳人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民數記第六章1-21節中看見。拿細耳人希伯來文叫作ryzn((Nazir),它的意思就是「分別為聖歸給上帝」,他的生活是分別為聖的,他有三件事情不能做,所以拿細耳人有「三不」―不飲酒、不觸屍、不剪髮。第一個,因為「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弗5:18a)所以不喝酒的意思是,他將來的生活不會放縱情慾。第二個,犯罪的人會死亡,因為「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所以他不觸屍(死亡)就是不沾染罪孽。第三個,不剪髮,頭上有頭髮在聖經代表是服從上帝的權柄,「……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林前11:10)意思是在上帝面前不驕傲、不叛逆。所以我覺得,作拿細耳人不是你做什麼事,而是你在上帝面前做什麼樣的人,將來也許上帝會要他作牧師,那是另外一件事情,可是不管將來是作牧師、職員、清道夫也好,在上帝面前是一個不放縱情慾、不沾染罪惡,是願意順服上帝的人,這叫作拿細耳人。我們每一個父母應該在上帝面前禱告說,多麼渴望我的每一個子女都是拿細耳人,終身在上帝面前做一個不放縱情慾、不沾染罪惡、不驕傲叛逆的人。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上帝讓我們每一年都有母親節可以懷念和感恩母親對我們的愛。今天我們看到哈拿因為沒有辦法生育,她在家裡遭受很多的苦楚,甚至被祭司誤會,可是哈拿就把她一切的難過帶到你的面前來禱告。上主你也聽了她的禱告和懇求,她就樂意把她的孩子獻給妳,讓撒母耳這一生在你面前,是好好地遵守耶和華上帝的命令,不放縱情慾、不沾染罪惡、不驕傲叛逆,後來成為一個以色列的拯救者和領導者。主啊,請你也把這樣的恩典給我們每一位,讓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作拿細耳人,也讓我們願意為我們的子女禱告,讓他們這一生,成為合上帝心意的拿細耳人。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四, 5月 20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 (八):以利亞 (Elijah)

(台)


(華)

星期六, 5月 15

[牧函] 以利亞的禱告

撰寫:蔡茂堂牧師

以利亞是一位禱告很有能力的先知。他的禱告,被雅各書拿來作為我們禱告的模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 (雅5:17-18) 當我們唸到這一段經文時,是否會很羨慕以利亞可以這樣呼風喚雨的向神禱告。但是雅各書緊接著説道,“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雅5:19-20)

如果我們看舊約列王記上第十七章第一節,便會發現以利亞是住在基列的提斯比人。他的名字“以利亞”的希伯來文意義是“耶和華是上帝”,他一生為了耶和華是上帝而大發熱心,勇敢的向以色列王亞哈指出錯誤。亞哈王娶了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因此引進巴力以及亞舍拉 (Baal and Ashera) 的崇拜 (王上16:31-33)。巴力與亞舍拉是迦南人所崇拜的偶像,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受迦南人影響,開始崇拜巴力與亞舍拉 (士3:7)。迦南人相信,巴力是掌管人間風雨與生殖的神明,敬拜巴力,會帶來風調雨順、六畜興旺的祝福。以利亞為了要喚醒以色列人回到亞伯拉罕敬拜獨一真神耶和華上帝的信仰,因此,勇敢的冒大不諱向亞哈王的巴力信仰發出挑戰。

雅各書說,以利亞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這一件事在列王記上十七章並未提到。倒是直接描述以利亞向亞哈王宣告,“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17:1) 以利亞敢如此大膽的公開宣告,其實之前,他已經按照摩西五經所記載的警告在耶和華面前迫切的禱告。 “你們要謹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使天閉塞不下雨,地也不出產,使你們在耶和華所賜給你們的美地上速速滅亡。” (申11:16-17) 並且也得到上帝應允的回應,他才敢那麼斬釘截鐵、信誓旦旦的向亞哈王宣告,雖然你帶領以色列全國敬拜掌管風調與順的巴力神明,但是,掌管宇宙萬物的耶和華要我告訴你,如果我不向耶和華禱告,將會有幾年的時間天不下雨,甚至連清晨地面的露水也會完全消失。因此,我們知道以利亞的禱告,是為了挽回亞哈王以及以色列國,從敬拜巴力神明的錯誤中轉回,並且是根據耶和華藉著摩西所啟示的摩西五經的內容來禱告與宣告,因此禱告蒙上帝垂聽。

當耶和華關閉天上的窗戶,三年零六個月的時間不降雨水與甘露在地面上時,整個以色列國遭遇五穀欠收的大饑荒。以利亞自己也與以色列百姓遭遇到相同的饑荒。耶和華吩咐他暫時逃到約旦河東的基立溪旁,喝那基立溪的水,並且會安排烏鴉每天兩餐叼餅與肉來餵養他 (王上17:3-6)。當基立溪水也乾掉時,耶和華又吩咐他前往西北邊西頓國的撒勒法,西頓國正是王后耶洗別的故鄉,也是巴力與亞舍拉崇拜的來源地。他順服耶和華的吩咐前去。這次,耶和華安排一個外國的寡婦孤兒用他們罈內最後的一把麵以及瓶裡最後的一點油,烤一個小餅給他吃。這外國異教徒寡婦,竟然有信心,照著他的要求去做。結果是,罈內的麵果不減少,瓶裡的油也不缺短,就如他所預言的(王上17:8-16)。這寡婦的信心表現,成為主耶穌拿來講道的舉例,卻讓拿撒勒會堂裡的猶太人義憤填膺,差一點就將主耶穌推下山崖隕命 (路4:16-30)。

過了三年的饑荒,耶和華吩咐他,前往與亞哈王見面,並直接向亞哈王提出讓巴力信仰與耶和華信仰有機會公開比賽。亞哈王很有把握的找來四百五十位巴力的先知,四百位亞舍拉的先知,在巴力的壇前作法祈禱一整天,甚至用刀槍自割自刺,卻也無法讓巴力神明從天上降火來焚燒祭物。到了傍晚,以利亞找人幫忙,用四桶水將耶和華祭壇上的祭牲、木柴與十二塊石頭搭成的祭壇澆了三次,讓它們濕透,甚至讓壇四週的水溝也滿了水。然後,他向耶和華禱告,求上帝降下天火焚燒祭物,好讓以色列全國回轉歸向真神上帝。禱告以後,耶和華立刻降下大火,不只點燃祭物與木柴,甚至木柴下的十二塊石頭、石頭下的塵土,以及四周水溝的水,都完全燒個精光。眾百姓看到這個情景,立刻悔改,敬拜耶和華為獨一真神。(王上18:19-39)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情勢已經十分明朗。以利亞吩咐百姓把巴力那四百五十位先知抓住,帶到基順河邊,全部加以處死。亞哈王見此情況,不敢多說啥話,噤若寒蟬。以利亞看見以色列百姓的悔改,又想起所羅門王獻殿時的禱告,“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懲罰他們,使天閉塞不下雨;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承認你的名,離開他們的罪,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以色列民的罪,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賜給你民為業之地。”(王上8:35-36) 因此,就帶著僕人登上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迫切禱告耶和華。並且請僕人上去觀看遠處海邊七次,一直到僕人看見一小片雲從海裡飄上來,就很有信心的要僕人去通知亞哈王要套車趕下山,因為暴風雨即將來臨。(王上18:40-46)

亞哈王回到王宮之後,就把當天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向王后耶洗別報告。沒想到王后耶洗別不但沒悔改,反而惱羞成怒,派人威脅以利亞,隔天將派殺手讓他人頭落地。以利亞先前面對亞哈王的勇氣,卻檔不住王后耶洗別的一句威脅。信心崩潰,連夜南奔,逃離北國以色列,到南國猶大的南部邊疆的別是巴城,把僕人留在該處。獨自再向南走進沙漠地區,在曠野裡面走了一天之後,體力不支,向耶和華禱告,求耶和華取去他的生命,讓他離開這個充滿挫折與失敗的世界。感謝上帝,雖然垂聽並且應允以利亞的禱告很多次。但是,這一次,上帝並沒有垂聽他的禱告。因為,上帝對於以利亞,還有他想要教導的屬靈功課以及交託的屬靈使命。

雅各書說,以利亞是與我們一樣性情的人,他勇敢且對耶和華執著,但他也有軟弱與缺點。耶和華是按照他自己的旨意與慈悲,來回應以利亞的禱告。不管耶和華是垂聽應允,或是忽略不聽以利亞的禱告,都是上帝對先知以利亞的恩典。

星期六, 5月 8

[講道集] 禱告系列(六):所羅門Solomon

禱告系列(六):所羅門Solomon
經文:列王記上第三章1~15節
時間:二0一0年四月二十五日
主講:蔡茂堂 牧師 

影片:禱告系列(六):所羅門 (Solomon)
MP3: [][台]


我們對所羅門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財富或成功,而是他的智慧。
什麼叫作智慧?智慧是什麼?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 

Ⅰ、引言:三個老人的故事 

有三個老人蹲坐在一戶人家的門前。那戶人家的女主人看見了,想邀請他們到家裡作客。三個老人就問她:「請問你先生在家嗎?」太太說:「我先生去上班了」。這三個老先生說他們有一個原則,就是不到沒有男主人在的家中,「等到你先生回家後再來告訴我們,我們才到你家去」。  因此他們繼續蹲坐在門前。到了下午,那戶人家的男主人回家了,太太跟先生說:「外面有三位長輩,我想邀請他們來作客,但是他們說要等你回來他們才願意進來。」先生很願意邀請和招待他們,太太就去告訴外面三個老人並請他們入內。 

想不到,這三個老人卻說他們還有一個原則,就是一次只能請一位,不能一次請三位。他們自我介紹,一位叫作財富,一位叫作成功,一位叫作愛心。他們請太太回家問先生,想要先邀請哪一位。  太太就進去跟先生說:「那三位老人家很奇怪,他們等在外面一天了,現在要請他們進來,他們卻說一次只能請一位。那我們要先請哪一位呢?」先生說:「當然是先請財富囉,這樣我們有錢了。」太太說:「不好吧,還是先請成功,因為一但成功,財富就跟著進來了,有錢只是土財主有什麼用。」  兩個人在家裡爭執不休時,他們的媳婦在廚房聽到後就說:「如果有財富和成功,卻為此爭吵,家裡面沒有愛的話,那也不好,叫愛心進來就好。」兩人想一想覺得媳婦說的很對,就同意邀請愛心進來。太太就去邀請愛心進來。當愛心站起來之後,後面兩個老先生也跟著站起來,太太很訝異,「你們不是跟我說一次只能請一個人嗎?」三個老人回答說:「我們三個人還有一個祕密的原則,人若請財富和成功的話就只有財富和成功會進去,請愛心的話,後面兩個人都會跟著進去。」所以三個人就一起進去了。所羅門今天就遇到這種情況,他沒有祈求財富或成功,他只向上帝要智慧,上帝說你既然要了智慧,我就把財富和成功一起加給你,跟三個老人的故事一樣。 

Ⅱ、所羅門王登基

1. 亞多尼雅篡王位被拿單攔阻

其實所羅門當國王是蠻辛苦的,爭得王位是很殘酷的,要面對把敵對除掉這一類鬥爭的事情。因此,所羅門登基時,手上也是血淋淋的,並不是那麼和平。大衛王年老的時候,晚上要蓋五層棉被還會冷的發抖。因此他們找一個很年輕的女子,來做暖大衛棉被用的白金懷爐,那女子叫作亞比煞。大衛有十幾個孩子,所羅門是老十。老大叫作暗嫩,暗嫩年輕氣盛,喜歡他同父異母的妹妹他瑪,結果就強暴她。妹妹的哥哥是老三押撒龍,押撒龍很不高興,因此兩年後就把暗嫩殺了。大衛王曾經犯了罪,上帝說報應會落到大衛的家中,就在他的孩子中發生了。老大暗嫩被老三押撒龍殺了。大衛的老二聖經中只留下一個名字,沒有出現其他的記載,可能很小就死了。既然老大死了,押撒龍等不及大衛退位,他自己就想辦法去串連,把軍事將領、政治人物都請來吃飯,以為這樣就可以籠絡人心成為國王。之後他就叛變,大衛王反應不及倉皇逃命,雙方打起仗來。年輕的押撒龍什麼都好,高壯俊美、英勇善戰,但就是因為愛美頭髮太長,在這場戰事中,押撒龍著騎馬越過森林時,頭髮不小心被樹枝勾纏住而吊掛在樹上。雖然這個兒子背叛了大衛,大衛還是很疼他,交代約押將軍戰敗押撒龍就好,留他一命,約押不管,趁著押撒龍吊在樹上時,掄起槍來就把押沙龍刺死,讓大衛傷心不已。

老四名叫亞多尼雅,他盤算著三位哥哥都死了,大衛年老到需要人家幫忙,起床都有困難,思量這下王位應該是由他來繼承。他也仿效押撒龍,去找那些政界將領和祭司長吃飯,打算自己宣告做王。這時候先知拿單,趕快跟拔示巴說亞多尼雅要做王的消息,要她趕快去跟大衛王說,一旦真的讓亞多尼雅成為氣候的話,就會跟上一次一樣大衛被押撒龍追著逃,這樣的話恐怕你們也會凶多吉少。拔示巴就趕快跟大衛王說:「王不是應許將來所羅門要做王嗎?怎麼今天老四亞多尼雅說他要登基了?」當拔示巴在跟大衛談話時,拿單就跑進來說:「我主我王果然應許亞多尼雅說你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嗎?」(王上1:24)大衛說:「我老人家還沒死,怎有這等事。」所以大衛王馬上召將軍和祭司進宮,封所羅門接續為王。當時亞多尼雅正在宴請賓客,大家聽到城內的號角和喧嘩聲,有人來通報所羅門被膏立的消息,那些被邀請的賓客聽到後都一哄而散。亞多尼雅就趕快跑去基遍,就是在摩西所造的會幕中,有銅祭壇、香壇、洗濯盆、約櫃等器物(大衛王之前只找人將約櫃抬到耶路撒冷,先前還因為用牛車載運而出了人命,會幕和其他器皿並沒有搬走,還放在基遍),手去抓著銅祭壇的四角,因為祭壇就是贖罪之處,他的意思就是求上帝的原諒。剛登基的所羅門知道了,跟亞多尼雅說:「如果你不為非作歹的話,我就不殺你。」亞多尼雅就離開銅祭壇很高興的回家去。

2. 亞多尼雅企圖娶亞比煞被殺

亞多尼雅有點愚蠢,所羅門放他一命之後不久,他又不甘心了,想說整個國家都被所羅門拿去,至少我要大衛王的妾。他就去跟拔示巴說:「國家給所羅門沒關係,我這個哥哥夠慷慨,我只要求書念的女子亞比煞作我的妻子,可以嗎?」這還得了,那是先父、國王的妾,要娶來當老婆,意思是說,應該是我接續作國王才對。所羅門那麼聰明怎麼會不懂呢,所羅門對拔示巴說:「為何單替他求書念的女子亞比煞呢?也可以為他求國吧!他是我的哥哥,他有祭司亞比亞他和洗魯雅的兒子約押為輔佐。所羅門王就指著耶和華起誓說:亞多尼雅這話是自己送命,不然,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王上2:22-23)於是所羅門就把亞多尼雅殺了。

3. 祭司亞比亞他跟錯人被革除

所羅門解決掉想要搶他王位的亞多尼雅之後,他馬上想到還有一個大祭司亞比亞他,當時的宗教領袖很有權力,祭司可以膏立人作王。所羅門乾脆也將宗教領袖一起處理,「王對祭司亞比亞他說:你回亞拿突歸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該死的,但因你在我父親大衛面前擡過主耶和華的約櫃,又與我父親同受一切苦難,所以我今日不將你殺死。所羅門就革除亞比亞他,不許他作耶和華的祭司。」(王上2:26-27)於是就把亞比亞他革職,請他回故鄉。

4. 約押濫殺無辜抓祭壇仍被殺

大衛王交待所羅門說,等到我去世以後有兩個人你一定要小心,一個就是我手下的將軍約押,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暗殺好人。以前掃羅王的大將軍押尼珥要來投誠時,約押就裝作跟他親嘴問安,背後卻拿刀捅死了押尼珥。押撒龍的另外一個很有才氣的大將軍亞瑪撒,要來歸順大衛時,約押也把他暗殺掉,所以這人是心狠手辣。這人如果不好好處理的話,恐怕將來你自己也有危險。約押將軍聽說亞比亞他已經被趕回家了,知道不妙,所羅門接下來會對付他。他記得上次亞多尼雅是跑到會幕去抓著祭壇,所以他想一想也趕快跑去那裡,想說這樣應該就沒事了。但根據出埃及三章12節記的記載,人若用詭計殺了人,就是進到會幕裡去抓著銅祭壇的角,也不能免除被治死,「有人告訴所羅門王說:約押逃到耶和華的帳幕,現今在祭壇的旁邊。所羅門就差遣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說:你去將他殺死。」(王上2:29)比拿雅對約押說:王吩咐說,你出來吧,約押說他就算死在那裡也不出來,所羅門就照約押的話將他殺死在祭壇邊。

5. 示每擅離開耶路撒冷被處死

還有另外一個便雅憫人示每,當大衛王因押撒龍叛變而逃難時,示每拿石頭丟大衛,咒罵他。後來押沙龍叛變失敗,示每發現不對,等大衛回程時,他馬上預備很多禮物迎送大衛說:「不好意思,我那時候實在不應該那樣做,所以你還是大人不記小人過,不要放在心上。」大衛王因為在眾人面前,就答應不殺示每。可是大衛死前交待所羅門:「這人你看著辦」,所羅門很聰明,軟禁示每,好像緬甸的翁山蘇姬,讓示每住在京城,不准他離開耶路撒冷。後來不曉得是不是所羅門設計好的還是碰巧發生,示每的兩個外勞僕人跑掉了,示每就騎著驢子要把兩個僕人抓回來,他一出耶路撒冷,有人打電話給所羅門說示每跑出京城了,「於是王吩咐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他就去殺死示每。這樣,便堅定了所羅門的國位。」(王上2:46)

Ⅲ、聰明的種類

1. 伶俐 Smart:Sharp Pain 伶牙俐齒、唇槍舌劍

什麼叫作聰明?聰明有很幾種,第一種叫作伶俐,你跟對方在一起會被他咬的全身傷痛,這叫作伶牙俐齒、唇槍舌劍,這種人吵架是不會輸的,聖經說:「有一宗人,牙如劍,齒如刀,要吞滅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間的窮乏人。」(箴30:14)像所羅門處理約押的事上就很伶俐。

2. 機敏 Clever:Fast Response反應敏捷、動如脫兔

第二種聰明是反應很快,好像參加電視台搶答比賽的人,這種人懂得捷足先登,反應敏捷、動如脫兔。「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處安穩。」(詩18:33)我想所羅門在對付亞多尼雅是很機敏的。

3. 領悟 Intelligent:Deep Insight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三種是很有領悟能力,就是看得很深入,有很好的學習,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你的手製造我,建立我;求你賜我悟性,可以學習你的命令!」(詩119:73)所羅門在對付示每上,很有領悟力,大衛沒有說太多,要所羅門自己想。

4. 知識Proficient:Wide Information 博學廣聞、才高八斗

第四種,所羅門廣讀群書,什麼都懂,因此有示巴女王從非洲來請教他許多問題,他都能一一的回答,博學廣聞、才高八斗。「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7:22)領悟力強,又有機會讀很多書的人,就變得很有知識。

5. 智慧 Wise:Far Vision深謀遠慮、高瞻遠矚

所羅門在跟上帝禱告以前,他是又伶俐、又機敏,領悟力又很強,而且知識很豐富,但缺少智慧,前面這四種聰明都有可能傷人,有可能求自己的益處,或是成為自己的驕傲而已,不會好好地善用這四種才能來服務別人,完成上帝的旨意。伶俐(尖)、機敏(快)、領悟(深)、知識(廣),智慧(遠)。所羅門知道他還不夠,還缺少一件,就是智慧。智慧代表他很有眼光和遠見。看事情不會只看眼前,會看到來生、看到永遠,這種人在處理事情時就不會只圖謀眼前的利益而已,他會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申命記說:「惟願他們有智慧,能明白這事,肯思念他們的結局。」(申32:29)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最終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不是只有短期的果效,而是考慮到長遠的結果。所羅門知道這必須要跟耶和華上帝求才會得到。

Ⅳ、所羅門的禱告

1. 上帝慷慨的應許Generosity of God

我們接著來看所羅門怎麼禱告,他的禱告是上帝起意的。摩西造了會幕,大衛王只把約櫃抬到耶路撒冷,剩下的會幕和銅祭壇等器皿還留在基遍。基遍是一個很寬闊的地方,要獻祭很方便,所羅門獻祭時一次就殺一千隻牛,那需要很大的場地。耶路撒冷的聖殿還沒有蓋好不方便,所以就先搬了約櫃,所羅門要敬拜就跑去基遍。可是上帝已經跟大衛王提到他的心意,是要人在耶路撒冷敬拜他,所以這中間還有一個過程,還沒有完成。所羅門是在敬拜完後,耶和華上帝才在他的睡夢中跟他顯現,上帝跟他說,我給你一個應許,就是你開口要什麼我都給你,「在基遍,夜間夢中,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王上3:5)如果有一天上帝跟你這樣說,你會要什麼?你所求的就是你認為最想要的。上帝要知道所羅門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所羅門沒有要富貴、要長壽,他說我要智慧。伶俐、機敏、領悟、知識,我都有了,可是我要的是智慧。雅各書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1:5)

2. 父親美好的腳步Legacy of Parent

所羅門開頭的禱告是說,感謝上帝給我一位很好的父親,留給我一個敬畏上帝、尊主為大的好榜樣,「所羅門說:你僕人―我父親大衛用誠實、公義、正直的心行在你面前,你就向他大施恩典。」(王上3:6a)他會向上帝感謝,為著他的父親,不是因為留給他一個大的王國或很多的財富,而是留給他一個榜樣。作父母的,你留什麼給你的子女?是留下財富,還是孩子好的榜樣。新約保羅對提摩太說:「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後1:5)我們有沒有留給子女一份好的信仰遺產呢?

3. 感謝上帝的賞賜Gratitude to Grace

再來所羅門跟上帝說,我今天才二十歲,這麼年輕就可以當國王,其實不是我很行。而且我在我家排行也不是老五,而是老十,我又年輕,沒有條件當國王,今天能夠這樣是因為你給我的恩典。所以他除了感謝上帝給他一位好父親以外,他還說:「…又為他存留大恩,賜他一個兒子坐在他的位上,正如今日一樣。」(王上3:6b)保羅成為大使徒,他也這樣講:「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15:10)當我們有成就時,我們會不會感謝上帝?

4. 承認自己的不足Confession of Deficiency

他跟上帝祈求以前,先感謝上帝給他一位好榜樣的父親,謝謝上帝帶領他到今天的地位。第三個是跟上帝說出自己的不足,「我才二十歲,不知道當國王要怎麼處理國中的種種大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王上3:7b)耶穌說:「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18:4)上帝在意的是你的謙卑,你知道自己不夠,就有機會成長。

5. 僕人服侍的心志Commitment of Service

之後他跟上帝求一個服侍的心志,他知道當國王不是在上面發號司令,而是要替百姓解決問題,當百姓不知道怎麼辦時,國王要做出好的判斷,所以國王是服務人群的。「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王上3:8a)每一次到了選舉時,候選人都說要當僕人,可是選後好像都忘記了,這是很遺憾的,如果他選上還記得就好了。僕人的心態也是上帝所喜悅的,國王不是要人家來服侍他,而是幫別人解決問題。耶穌也說:「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26)

6. 任重道遠的託付Entrusted Responsibility

所羅門也知道這個責任很重,他需要上帝的恩典。上帝託付給他那麼多人,他說他怎麼有能力做好這個角色呢?「……這民多得不可勝數……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3:8b, 9b)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請你給我智慧,這是他禱告的內容。

我們鼓勵大家帶朋友來信耶穌,有沒有感覺責任很重大?如果你要與人講上帝或耶穌五分鐘,你有沒有在上帝的面前跪下來先替他禱告五十分鐘呢?如果你都不跟他講耶穌的話,他可能連聽都沒聽過福音,將來上帝要審問他,他至少會說他不知道,沒有人跟他講。可是如果你跟他講,卻沒有為他禱告,就變成要他作決定,要不要信耶穌。如果你有替他禱告,他聽了你說的耶穌而決定不要的時候,這樣他在上帝的要承擔他聽到後不信的後果。聖經說:「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林後2:16)這是一種負責任的傳福音,我鼓勵傳福音,也鼓勵替傳福音的對象好好地禱告,這件事情是很慎重的。如果我們所傳的上帝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的有上帝的話,那對對方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你要好好地為對方禱告,期待你跟他傳講時,他真的會作出好的決定,這樣的傳福音才是真的有愛,不是「我跟你講,信不信是你的事,將來不要怪我。」因為在意和愛這個朋友,讓他有機會被耶穌的愛得著,你才跟他傳福音,所以你能感受到那份責任嗎?所羅門就感到那樣的責任,所以他跟上帝說出他的不足,這個責任很重,請上帝幫助他。

7. 聽心以辨非是Listening Heart

智慧的希伯來文是Shama Leb,Shama是「聽」,Leb是「心」,所以有人說hearing heart(一個會聽的耳朵是智慧)。「以色列啊,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申6:3)你會注意聽上帝的話,會好好照上帝的話去做的人就是有智慧。所羅門知道要求上帝給他有一個會聽上帝說話的心。當我遇到難題不知道怎麼辦時,我會仔細去聽神的聲音,這樣我才有智慧。他求的是一個會聽的心,這樣我就有智慧,可以判斷。「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3:9)結果上帝很高興,不只賜他智慧,還給他其他的財富和名聲,跟三個老人的故事一樣。

Ⅴ、屬靈的功課

1. 雖愛耶和華卻還有缺陷

我們可以從當中學習到第一個功課就是,所羅門其實他心裡面愛耶和華上帝,但他的表現不是那麼理想,是還有缺點的,「所羅門愛耶和華,遵行他父親大衛的律例,『只是』還在邱壇獻祭燒香。」(王上3:3)這當中是有一些環境上的背景。約櫃搬到聖殿還沒蓋好的耶路撒冷,大部分還是在邱壇獻祭,沒有一個完整的地方便於獻祭。「只是」表示還不完全,還有一點缺點。其二,所羅門為了他的國家,與外國結親。然上帝曾藉摩西向以色列人說:「不可與他們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他們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因為他必使你兒子轉離不跟從主,去事奉別神……。」(申7:3-4a)上帝也交代說:「但耶和華―你們的神從你們各支派中選擇何處為立他名的居所,你們就當往那裡去求問。」(申12:5)那時候雖然大衛王已經選定聖殿蓋在耶路撒冷,可是還沒有完成。而所羅門一登基,他就跟埃及法老王結親,娶了埃及豔后,「所羅門與埃及王法老結親,娶了法老的女兒為妻,接他進入大衛城……。」(王上3:1)他不止娶了一個,還娶了很多個,這點使得他年老時離開了耶和華上帝,去拜別的神明,也就失去他跟上帝要的智慧。

2. 上帝親近我們的不完全

所羅門是在基遍敬拜,上帝沒有說你在耶路撒冷我才聽你的禱告,上帝是願意在我們不完全時就來親近我們。耶和華上帝是到基遍找所羅門,上帝到基遍以後,是帶領所羅門到耶路撒冷,我們可以在他的禱告中看見這點,所羅門是在禱告完才發現不對,之後他馬上就到耶路撒冷約櫃那裡燒香獻祭,好像我們教會目前尚未蓋造完成不方便禮拜一樣。所以上帝有帶領所羅門從基遍到耶路撒冷去,好像雅各一樣。雅各其實很壞,他欺騙爸爸和哥哥,他逃難時上帝在路斯靠近他,「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28:16)上帝沒有說:「雅各,你先改好了我再理你。」一般的父母可能會這樣說。上帝卻說:「我先親近你,我先幫你改好。」上帝是在雅各還沒有改變以前先親近他,把路斯改成伯特利,上帝是在所羅門不完全時,把基遍變成耶路撒冷。「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這叫作上帝的愛。

3. 上帝喜悅我們生命改變

上帝親近我們是要我們生命改變,不是要我們奉獻更多的東西。有很多人認為,成功的人生就是能夠從世界拿很多東西到身邊來;上帝不認為是這樣,成功的人生就是知道自己有缺點,知道自己需要改變,這是真的成功的定義。所羅門沒有跟上帝要更多的東西,他要的是給他智慧,改變我,不要讓我只是伶俐、機敏,能領悟,有知識,而是讓我能夠看得廣遠、能夠考慮別人,為別人服務,有這樣的智慧,所以上帝喜悅他。因為他求的不是擁有長壽富貴,他求的是使他生命更新轉變。耶穌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12:15)而是在乎心意更新而變化,「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所以我說:「The purpose of human life is not accumulating possession, but renewing transformation.(人生的意義不在累積金錢,乃在更新轉變。)」

4. 先求上帝旨意須用加添

上帝說,如果你有一個會聽的心,可以被我來改變的話,那麼我會把你沒有祈求的財富成功也給你,耶穌也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詩34:10)

Ⅵ、結論:祈求天父保守 一生敬畏上帝

雖然所羅門求到智慧敬拜耶和華上帝,很可惜他沒有專一的心,年老時走叉了。耶和華上帝本來跟他說:如果你聽我的話,我會給你長壽。然而所羅門二十歲當王,六十歲就走了。,因為他沒有一直聽耶和華上帝的話,所以上帝答應給他的長壽就沒有實現。智慧不是你求得就一直擁有,智慧是求得一種關係,你跟上帝的關係,你會聽上帝的話、會敬畏耶和華上帝,你就有智慧,什麼時候你不聽,那智慧就不見了。所以智慧是活的,不能夠擁有的,不是物質你可以用抓住來獲得,智慧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持續跟上帝之間互動的態度。你不斷的聽上帝的聲音,你就不斷的在智慧的狀態裡。「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王上11:4)所以上帝就離開他,他就失去了上帝給他的智慧。「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但願我們每一個人能夠祈求上帝保守,讓我們一生能夠聽上帝的聲音,能夠敬畏上帝。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上帝,我們看到所羅門年輕時是那麼謙卑、是那麼會感恩、那麼知道要服侍,懂得學習他父親信仰的腳蹤,也知道要聽上帝的聲音,求上帝來改變他,讓他不是只有機靈聰明能夠爭搶或傷害別人,讓他知道上帝給他的是可以拿來服務別人。主,這樣的智慧我們也希望,但我們看到所羅門年老時,他卻離開這樣的態度。求上帝保守我們,不是只一時的傾聽主的聲音,讓我們這一生都能夠敬畏你、認識你,一生得到智慧。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