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10

[牧函] 領導與管理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領導與管理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蔡茂堂牧師
尼希米在書珊城聽到其兄弟哈拿尼分享故鄉耶路撒冷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的消息之後,在耶和華面前悲哀哭泣禁食。他從神得到重建城牆、再造耶京的異象與使命。四個月後,終於獲得亞達薛西王的恩准與全力支持,經過三、四個月的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終於平安返回破落的耶路撒冷城。

尼希米一返回耶京,就遭遇仇敵的藐視與抹黑。尼希米卻勇敢的暗中觀察,了解城牆破壞的現況,召集了猶大平民、祭司、貴冑、官長,與他們分享重建城牆的異象與使命,並且獲得全體人民的支持,有組織與秩序的按部就班,開始城牆重建的工程。

仇敵開始整合結盟,計畫圍攻奇襲,城內的猶大人也開始手酸腳軟,又發生經濟不景氣、貴冑剝削貧困者的內部危機。尼希米一方面改變策略,重新編組,所有工人都一手拿槍,一手拿抹刀,以提防敵人的突襲,召開群眾大會,公開化解貧富兩極化的危機。當城牆修補完畢,只剩下城門尚待安放的最後關頭,仇敵將炮火完全集中在尼希米個人身上,展開凶猛的口水戰爭,採取笑臉攻勢,或是威脅抹黑,或是串通城內祭司,企圖誤導陷害,或是經由裙帶關係,與貴冑裡外相通。尼希米信心堅定,冷靜處理,將這些危機一一化解,城牆重建工程並沒有遭受阻檔,反而快馬加鞭,於五十二天之內完成。

尼希米並沒有因為城牆重建工程的完成而鬆懈下來。他知道城牆重建工程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他立刻安排組織守城門的團隊,並且交待管理城門開關之大原則。同時,他也沒有忽略城牆看守的重要性,將住在城牆附近的家庭組成守望相助的團隊,分班看守城牆的安全。尼希米同時還記得他對亞達薛西王的承諾,在城牆重建完工之後,便立刻安排耶路撒冷管理領袖之挑選。尼希米內舉不避親,提拔對於耶京安危常懷憂心的內弟哈拿尼,以及曾經有管理經驗,並且為人忠信可靠,對神十分敬畏的哈拿尼雅兩個人,一起負責耶路撒冷城的管理。他同時也著手人口遷入耶路撒冷的計畫,清點當年與所羅巴伯一起從巴比倫返鄉時登錄的名單家族人數。將族譜資料無法釐清的三個祭司家族暫時停職,等待有用烏陵和土明決疑的祭司興起時再決定如何處理。他除了將這些被擄歸回者的族譜名單整理清楚並加以登錄之外,還記下為了重建城牆盡力奉獻者的捐獻記錄。

尼希米知道,城牆的重建並非是最終的目的。人民見證的復興才是主要的目標。因此,尼希米在安排耶京管理者以及城門看守者之同時,也重新組織帶領會眾敬拜讚美的歌唱隊,以及教導民眾知道並遵行上帝律法的利未人。從第一章到第六章記載尼希米重建城牆的硬體建設,從第八章到第十三章則是記載尼希米如何從事人民更新的軟體建設。第七章則是從硬體建設轉到軟體建設的樞紐。
從上述的討論來看,尼希米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領袖,他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管理人才。根據貝尼斯與郭斯密(Warren Bennis and Dan Goldsmith)的研究,領袖與經理(Leader and Manager)是兩種不同的才幹。他們把領導與管理(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之間的差異列明如下:領導必須能創新發展,管理則強調效法與維持。前者必須有勇氣挑戰現況 (status quo),後者則採取保持現況以求穩定。前者是以異象吸引群眾的信靠來影響這群跟隨的人,後者則是用組織中的地位來掌控推動系統的運作的策略。

領導重視做對的事(do right thing),管理則強調採用對的方法(do thing right)。前者強調何事與何由(what and why),後者則主張何時與何法(when and how)。領導高舉理想與遠見之機會(the opportunity of ideal in the horizon),管理則強調現實與底線的危機(the crisis of real bottom line)。

我們教會正在選舉新任的長老與執事,須要上帝賞賜給我們領袖與管理的人才。我們須要有異象與理想的領袖,同時也須要能面對現實策略的管理。領袖與管理之間,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與健康的緊張關係,必須要學會互相尊重,彼此學習,歧異中尋求愛的合一(respe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reaching for unity in diversity with the spirit of love),如此,我們的教會,才能夠在質與量上,朝著更健康的方向,同步成長。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