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25

[牧函] 葉忒羅

寫作於2008/05/2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根據出埃及記第二章,摩西在埃及殺人,被通緝逃亡的途中,遇見米甸祭司流珥七個女兒在放羊。他們遇到一群小混混過來找碴,摩西剛好路見不平,拔棍相助,用他在埃及王宮所學習得來的一身工夫,把那一群小混混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出2:11-17) 流珥連忙要女兒們,將這位英雄請回家,舉行慶功宴,當他知道摩西,乃是因為路見不平,在埃及地殺人,而遭遇法老王通緝時,就把摩西收留下來。請摩西幫忙他看顧羊群。後來,流珥看這年青人忠實可靠,就把女兒西坡拉介紹給摩西,讓他們兩人成婚。流珥就這樣成為摩西的岳父。(出2:18-22)

流珥又稱為葉忒羅 (出3:1)。有學者主張,摩西的岳父本名稱為“流珥”(Reuel),意思是“上帝的朋友” (God is his friend)。葉忒羅 (Jethro) 是他的尊稱,意思是“至尊者” (Excellency)。另外一些文本假說學者 (documentary hypothesis) 則主張流珥乃J文本的名稱,而葉忒羅是E文本的名稱。後來摩西在幫他的岳父葉忒羅,牧羊約四十年之後,有一次,他在何烈山上看到荊棘焚而不燬的異象,並且聽見耶和華差遣他,返回埃及去帶領所有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為奴之地,前往上帝所應許的迦南應許美地。(出3:1-8)

摩西在前往埃及,從事這件極為艱辛又危險的任務之前,將太太西坡拉與兩個兒子革舜 (外邦寄居)以及以便以謝 (上帝幫助),安排回到米甸岳父葉忒羅的地方,讓岳父葉忒羅照顧。當摩西行了十個神蹟,最後終於帶領這一大群以色列民,浩浩蕩蕩的走過紅海,在汛的曠野,吃上帝所賜的嗎哪,在利非訂的曠野,喝摩西擊打磐石而流出的活水,並且由於摩西的舉手代禱,而戰勝了亞瑪力人,經歷了耶和華尼西的勝利。(出14-17)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聽見耶和華,如何一路帶領摩西和以色列民,脫離埃及法老王的奴役統治,渡過礦野的饑渴危機,以及亞瑪力人的攻擊之後。他認為讓這對年輕夫婦,長年分離兩地是不好的,兩個孩子也須要父親的教導。因此,他就帶領他的女兒西坡拉,以及兩個外孫革舜和以便以謝,找到了摩西所帶領以色列民的營區。摩西對這位在他亡命逃難時收容他,還給他一份工作,甚至將寶貝女兒下嫁給他為妻,如此照顧他四十年之久。當他為了異象與使命,須要遠離第二家鄉,到外地冒險犯難時,又幫助他照顧他的整個家庭,一直到情況比較穩定時,才把他的妻子與兒子帶來讓他們全家團圓的岳父,實在是感恩不盡,盛禮以待。(出18:1-7)

葉忒羅這位岳父,很高興的聆聽,被曠野烈日曬的全身烏黑的女婿摩西,用著興奮的口吻,向他的岳父述說著耶和華,如何帶領並保護他,以及全以色列民的故事。葉忒羅雖然本身是米甸的祭司,他聽到摩西的見證分享之後,也不禁向耶和華,發出由衷的讚美,並且向耶和華獻上燔祭與平安祭。根據學者考證,葉忒羅是第一位向耶和華獻上平安祭的外邦祭司。(出18:8-12)

第二天一大早,葉忒羅就參觀摩西的辦公室,看這位女婿是如何帶領,這一大群以色列民,在曠野中行進。葉忒羅在默默的觀察了一整天之後,他看到女婿,幾乎是沒時間吃飯與休息,從清晨忙到深夜,還是有處理不完的事務。很多以色列人掛了號,排隊等了一整天,結果到了晚上,還是輪不到他們的份。葉忒羅就將摩西拉到一邊,直接指出摩西的盲點。摩西不會揀選、訓練、託付合適的助手,來幫助他料理照顧以色列民的責任。摩西對這位因為愛他,而勇於向他指出錯誤的岳父的當面指正,心存感謝,也願意謙卑的受教。因此,摩西得以,不因為耗竭 (burn out) 而崩潰,以色列民也得到較好的照顧。盼望大家,能從摩西的岳父葉忒羅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人生功課。

[講道集] 小組系列(十三):葉忒羅Jethro

寫作於2008.05.2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短片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我們的講壇內容,是要來看小組事工有無聖經根據。在聖經中,第一次提到小組化的人,是摩西的岳父葉忒羅,而他的名字在聖經裡至少有兩個意思:在出埃及記第三章1節叫葉忒羅(Jethro),第二章18節則是叫作流珥(Reuel)。學者們研究出Jethro的意思是His Excellency(尊貴的),Reuel的意思則是Friend of God(上帝的朋友),所以學者們認為,流珥可能是他的本名,葉忒羅是他的尊稱。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中,是稱呼他為葉忒羅,這可能是指摩西尊稱他並聽從他的勸告,且因此將所帶領的這一兩百萬人的團體,分成最小單位為每十人一組,使大家能夠互相擔當、互相幫助。今天就讓我們從葉忒羅身上來學習一些功課。

Ⅰ、引言:史懷哲的小故事 (Dr. Albert Schweitzer) 

在非洲行醫的德國醫生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曾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每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蘭巴倫。Everyone has his Lambarene」,他是在蘭巴倫幫助蘭巴倫的人,這句話是指,每一個人都應該能找到他可以奉獻、服侍的對象;史懷哲還有另一句話,其背景是這樣的:當史懷哲醫生八十五歲時,有一位作家Andrew C. Anderson到蘭巴倫訪問他,兩人一同走在路上,看見一位非洲女性頭頂一大捆木頭,是要帶回家燒材用,史懷哲就跑過去以肩替她扛木頭,並抬到山頂上,這作家就問:「史懷哲先生,你年紀那麼大了,為何要這樣做?」他回答:「No one should have to carry a burden like that alone.(沒有人應該自己一個人扛那麼大的重擔)。」這是葉忒羅對於為何要小組化而給予摩西的理由,我想這也是小組中最大的目的──互相幫助、照顧與扶持。

今天的經文,背景是摩西被上帝呼召,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而由於此事可能會很危險,摩西就將妻小留在岳父家中,請葉忒羅照顧,後來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成功地出埃及並過了紅海,直走到何烈山,在那安營時,葉忒羅就帶著女兒西坡拉和兩個孫子(老大叫革舜,意思是寄居,老二叫以利以謝,意思是神助)去拜訪摩西,讓他們一家相聚。摩西就請岳父作客,在帳棚裡向葉忒羅講述自己經歷神的大能,包括在埃及的十個神蹟、過紅海、汛的曠野有嗎哪、利非訂的磐石出水、以及與亞瑪力人打仗時摩西舉起雙手就打贏,葉忒羅聽了,感受到「你們的上帝真的是最偉大的」,就決定獻燔祭和平安祭給上帝;第二天,葉忒羅看見摩西從一早就處理眾人之事,直到夜間都未必能處理完,於是就給予摩西建議。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經文。

Ⅱ、摩西的盲點  

摩西是神的僕人,神與他面對面說許多的話,但摩西仍有盲點。何謂盲點?若我們現今去看眼科,醫生可以讓我們看我們的眼底鏡,在眼底鏡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點,一點較亮,另一點較暗,亮的這點叫作視神經盤(Optic Disc),暗的叫作黃斑(Macula Lutea);亮點是因為該處都是視神經,我們所有看到的光線都集中在那點,使整束神經往後傳送至大腦,所以在這點是看不到的,而比較暗的點卻是看的最清楚的地方,因為該處都沒有神經。視神經盤就是我們的盲點(Blind Spot),上帝造我們時就讓我們有了盲點,但感謝主,我們有兩個眼睛,眼睛的盲點不是在眼球中間,而是在偏鼻側,因此兩個眼睛的視角盲點就互相遮蓋,使我們看東西時不覺得有盲點。屬靈上也是這樣,不論何人,都會有他的盲點。 

「第二天,摩西坐著審判百姓,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摩西的岳父看見他向百姓所作的一切事,就說:你向百姓作的是什麼事呢?你為什麼獨自坐著,眾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摩西對岳父說:這是因百姓到我這裡來求問神。他們有事的時候就到我這裡來,我便在兩造之間施行審判;我又叫他們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出18:13-16)從這當中,我們看見摩西的工作有三方面,第一是主前代禱,第二是關顧牧養,第三是教導神的律例。並且:

1. 摩西盡忠職守  

上帝說「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民12:7)摩西在侍奉上是盡忠職守的,但一個人即使忠誠,卻不代表他一定是對的:「He is sincere, but sincerely wrong.」,所以我們要釐清,即使忠心、誠懇地在服侍,仍可能會有我們的盲點。

2. 摩西三重服侍

第一個是主前代禱:摩西曾在以色列人造金牛犢犯罪時,到神面前求神原諒百姓,「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祢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祢從祢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32:31-32)。他牧養關顧,但也曾因為太繁重,就對上帝說:「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民11:14)。他也教導,「...摩西照耶和華藉著他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話都曉諭他們」(申1:3)。

3. 岳父直言相勸

當葉忒羅直接給予摩西建議時,摩西並沒有因驕傲而不受教,而是聽了進去,並且去做,這是摩西謙卑的地方。箴言說:「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箴27:5-6)好朋友就是可以當面指出對方的盲點。

4. 摩西謙卑受教

「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12:3)。

看來摩西在三重服侍中盡忠職守,面對岳父直言相勸,也能謙卑受教,那麼摩西的盲點何在呢?依我來看,摩西的盲點用英文來說就是Indispensable Syndrome,翻譯成中文叫作「非我不可症候群」,雖然認為自己重要、並且盡忠,這是無可厚非,但若認為非我不可,這可能會是一個盲點。即使摩西想著:「神只有親自對我說話,所以別人一定會判斷錯誤、會處理不好」,這樣的想法也沒有錯,但每件事真的只能一個人做嗎?

Ⅲ、葉忒羅的建議

葉忒羅給摩西的建議當中,並不是指任何事情都交代下去,而是要分辨何種事情可以交代、何種事情卻不能。「你這做的不好。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裡,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出18:17-23)

1. 代禱乃首要

葉忒羅所給的第一個建議是,摩西不可停止為他所帶領的人禱告,主前代禱的事情,不能交代給別人而自己就不做了:「至於我,斷不停止為你們禱告,以致得罪耶和華。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們。」(撒上12:23)現在我們也開始在改變我們禱告會的方式,弟兄姊妹,若你的時間允許,我鼓勵你來參加,希望我們可以一起來禱告。

2. 教導神律法

第二件事情是要教導,葉忒羅也認為這件工作不能被交代下去而自己不做,因為摩西受過神給予的裝備,「摩西將以色列眾人召了來,對他們說:以色列人哪,我今日曉諭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可以學習,謹守遵行」(申5:1)。

3. 栽培領導者

只有關顧牧養的事,葉忒羅認為摩西可以將其交代分派下去。使徒保羅就把牧養的事情交代給提多,並且對提多說,要再交代給長老,使得牧養教會的事能被慢慢地交代下去,讓大家都能參與,「我從前留你在革哩底,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多1:5)。

4. 確定神帶領

葉忒羅說完建議,最後對摩西說:「這是我的建議,但你自己要確定是神的帶領才去做」,葉忒羅沒有倚老賣老,而要摩西自己到神的面前去尋求。約翰壹書也提到:「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約壹2:27)。我希望我們有兩種態度,第一種是,對於一般人所說的話,我們願意謙卑地聽,第二種是,聽完後我們要到神面前禱告:「神啊,祢是否要透過此讓我學習什麼」,這樣就不會是只聽神的聲音而不聽進任何他人的話,這成了屬靈的驕傲,也不會別人說什麼就跟著做,自己反倒不用負責任。我們要聽了後,向神禱告,看這是不是神要教導我學習的。

所以整個來說,葉忒羅給摩西的建議是,關懷的事工要以小組的方式來關顧,並要有分層組織,有「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到最小的單位是十個。我們現在所推動的小組,也用大約十個作為最小的關懷單位。

Ⅳ、領袖的條件

葉忒羅也有對摩西說,要做這樣的帶領者,必須要有一些條件,而不是任何人都能這樣做的:「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出18:21)這是葉忒羅向摩西建議的領袖條件。

1. 有領導恩賜

首先是有才能,有領導的恩賜,這是指對事情、對關顧而言。神給教會許多不同的恩賜,「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弗4:11),我們應當照著恩賜來做帶領的工作。

2. 存心敬畏神

第二個條件是,我們若有這樣的恩賜,在神面前應當要有敬畏神的心。若是敬畏神,就不會有欺人之心,每一個帶領者,特別在關懷事工上,是要幫助別人,絕不該將小組、團契肢體當作你的資源,這樣是濫用神給你的領導權柄。尼希米的前任省長,就是利用他的職權來欺負他應當要照顧的人,「在我以前的省長加重百姓的擔子,每日索要糧食和酒,並銀子四十舍客勒,就是他們的僕人也轄制百姓;但我因敬畏神不這樣行。」(尼5:15)尼希米說,因為他敬畏神而不敢如此。身為一個帶領的人,對神應當有一顆敬畏的心。

3. 忠誠又信實

與人所建立起來的關係,應該是讓人感到誠實可靠,讓人能將他的困難對你
訴說,而不怕會被傳出去,「你們所當行的是這樣:各人與鄰舍說話誠實,在城門口按至理判斷,使人和睦」(亞8:16),說誠實的話,照真實來判斷,不偏袒某一方,這樣就可解決事情,大家彼此和睦。

4. 恨不義之財

最後一點,當人與人互相幫助時,會不會有利益就滲進來呢?這是我們必須相當小心的,彼此幫助時,不該圖謀不義的錢財。

所以要依照恩賜做事,在神面前要敬畏神,在人面前要有忠誠,遇到財利時要小心,不該拿的不要拿。如果一個人有這四個基本的條件,那他就預備好可以來做關懷的事工、可以來幫忙其他有困難的人。以賽亞書說:「行事公義、說話正直、憎惡欺壓的財利、擺手不受賄賂、塞耳不聽流血的話,閉眼不看邪惡事的」(賽33:15),不要欺壓得財利,不要受賄賂,這樣神就會喜歡你。

Ⅴ、屬靈的功課

1. 代禱教導與牧養關顧

我們在這一小段經文裡學到哪些屬靈的功課呢?第一,教會的領導者必須要持守代禱和教導,牧養關顧則應該可以放下去讓弟兄姊妹來帶,特別是採用小組的方式,使大家可以互相照顧;領導者不可停止為他所帶領的人禱告,主前代禱的事情,不能交代給別人,而自己就不做了,在教導神律例的事上也一樣。所以初代教會遇到困難時,使徒們決定不能放棄的是祈禱傳道,「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4),其它的,比如管理餐食、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應該可以再找一些人來幫忙,執事就這樣產生,初代教會就這樣開始。

2. 揀選栽培與授權交託

對於你所找的人們,你要能放手、交託(delegation)。保羅跟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栽培下一代的領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3. 謙卑受教與終生學習

摩西雖然年事已高,在神面前經歷許多,但他在神面前只要有學習的機會,就願意學。以賽亞書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50:4),,我們應該一直抱持這種願意學習的態度。一個不斷學習的人,是可以繼續教導別人的人。

4. 照顧自己與鼓勵參與

最後,一個領導者要學會照顧自己。像摩西這樣因承擔太多而累極,並沒有什麼好處,我們應當知道怎麼照顧自己,並也鼓勵大家一同來參與侍奉,而不是我們自己做而已。以弗所書說,教會的領袖最主要該做的是成全聖徒,各盡其職,才能將教會建立起來,「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

Ⅵ、結論:連於元首基督 全身聯絡合式 百節各按各職 功用彼此相助 身體漸漸增長 愛中建立自己

教會的頭,是基督而不是牧師。我們在基督的身體裡各有其角色,被擺在基督身體上不同的部位,「...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5-16),最重要的是百節各按各職,功用彼此相助。我們來到教會,是只來作主日禮拜,但我不認識人,人也不認識我嗎?這樣當遇到困難時要找誰幫助?同樣的,別人遇到困難時你也不會知道,因為你和別人沒有交集。我們是否能想想,「我能做什麼嗎?」我希望每個人在教會都有服侍,而且大家都有一個小組,在小組中互相得到幫助和關心,這樣才能百節各按各職,功用彼此相助,教會才有真實關係的增長,而不是鬆散人數的增加。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謝謝祢,今天這個小小的故事讓我們看見,摩西他那麼偉大、那麼勇敢,但他有盲點,可是他願意謙卑學習。也讓我們看見葉忒羅真的是給摩西一些好的建議,他的建議中,認為關懷照顧的事情應該是大家都要參與的。主,我們和平教會距離這個理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幫助每位弟兄姊妹,知道自己的恩賜,願意將恩賜為主所用,在教會中積極參與服侍,也能看見別人的需要,彼此相助,一起互相關懷、互相照顧。我們這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十三) —葉忒羅 (Jethro)


小組系列(十三) —葉忒羅 (Jethro) ( 國語 )



小組系列(十三) —葉忒羅 (Jethro) ( 台語 )

【講道大綱】

I. 引言:史懷哲的小故事(Dr. Albert Schweitzer)

II. 摩西的盲點
1. 摩西盡忠職守 (民12:7)
2. 摩西三重服侍 (申1:3)
3. 岳父直言相勸 (箴27:6)
4. 摩西謙卑受教 (民12:3)

III. 葉忒羅的建議
1. 代禱乃首要 (撒上12:23)
2. 教導神律法 (申5:1)
3. 栽培領導者 (多1:5)
4. 確定神帶領 (約壹2:27)

IV. 領袖的條件
1. 有領導恩賜 (弗4:11)
2. 存心敬畏神 (尼5:15)
3. 忠誠又信實 (撒8:16)
4. 恨不義之財 (賽33:15)

V. 屬靈的功課
1. 代禱教導與牧養關顧 (徒6:4)
2. 揀選栽培與授權交託 (提後2:2)
3. 謙卑受教與終生學習 (賽50:4)
4. 照顧自己與鼓勵參與 (弗4:12)

VI. 結論:連於元首基督 全身聯絡合式
百節各按各職 功用彼此相助
身體漸漸增長 愛中建立自己
(弗4:15-16)

默想

1. 你對摩西的盲點有何感想?
2. 你對葉忒羅建議有何意見?
3. 你是否學到什麼屬靈功課?

金句以弗所書第4章15-16節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星期六, 5月 24

滴水之恩(4)


滴水之恩何言報

女孩挽著朱師傅的胳膊走出咖啡館。看到女孩開車走遠,朱師傅將車停在路邊,讓眼淚流了個夠。那個跛腳女孩,那個現在他才知道叫林美霞的女孩,她和自己十年前因癌症去世的女兒,簡直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女兒生前每個週末,朱師傅都去四十中接她。女兒上車前那一句「謝謝爸爸」和下車時那一句「謝謝您,老爸」讓他感受過多少甜蜜和幸福?

那塊獎牌,是女兒在奧林匹克競賽中得到的金牌,曾是他的全部驕傲和希望。可女兒突然間就走了,幾乎讓他猝不及防。再到週末,路過四十中,他總忍不住停下車,似乎女兒還能從校門口走出來,上車,喊一聲:謝謝爸爸。就在女孩坐他車的那段時間,他覺得女兒又回到了自己身邊,他的日子還有希望,他又重新找回了幸福!只是,這情形持續的時間太短,太短……

在回家的路上,朱師傅順便買了份報紙。一展開報紙,朱師傅就看到了跛腳女孩的照片。她對著朱師傅微笑,醒目的大標題是:林美霞———最年輕的跨國公司副總裁,S市的驕傲……朱師傅吃驚地張大嘴巴,一目十行地讀下去。邊讀報紙,他邊習慣地從口袋裡掏煙。

突然,他的手觸到了一個信封。拿出來看,裡面裝著厚厚一沓美金。朱師傅愣住了,他想不出,林美霞何時把錢放進了自己外套口袋?就在她挽起自己胳膊的瞬間?美金中間,還夾著一張紙條:師傅,這是愛的利息,請您務必收下。本金無價,永遠都會存在我心裡。謝謝您,師傅!

朱師傅的眼睛再一次模糊了。

心理性視錯覺 (4) Psychological Visual Illusion (4)

德布列德 (Sandro Del-Prete) 的這張 “Belvedere II旋樓梯 (The spiral stairway to Belvedere II)” 圖畫非常有趣,他用兩隻大頭釘把一張圖畫釘在另一張圖畫上面。
上面那張圖畫將下面那張圖畫的上半部遮住了,而且下端稍微向前方捲起來。下面那張圖畫的立體方向似乎是朝向畫面的左前方向,而上面那張圖畫的立體方向則是朝向圖畫的右前方向。
如果我們再仔細一點觀察這張畫的細節,就會發現兩張畫在交接之處,似乎接得天衣無縫,左右兩根雕花廊柱看來上下接得很好。兩根雕花廊柱之間有一個由圖畫左下方朝右上方往上爬的水泥樓梯。在靠近右邊雕花廊柱的地方又立著一座木製的梯子,木梯底部靠著右邊雕花廊柱的基座,木梯的頂端則靠在兩根雕花廊柱頂端的一個圍有短柱矮欄的陽台。
讓我們感到詭異的是,地面上兩根雕花廊柱基座所在的長方形水泥平台,看來與兩根雕花廊柱頂端的矮欄陽台是互相平行的,但是,地面上的水泥平台似乎是從圖畫的左後方走向圖畫的右前方;但是矮欄陽台則是從圖畫的右後方走向圖畫的左前方。平台與陽台的走向,呈現九十度的立體交叉關係。可是從地面水泥平台一直到頂端矮欄陽台之間的兩根雕花廊柱看來並沒有在中間扭轉九十度的樣子。
讓我們再詳細研究在這兩根雕花廊柱之間,連接水泥平台與矮欄陽台,那個由左前方上升向右後方的水泥梯以及立在雕花廊柱前方的木梯。水泥梯的下半段,由階梯的陰影看來,是從左前方上升到右後方,但是其上半部,則由梯級陰影分佈的轉變,上半部的水泥梯,看來是由左後方,上升到右前方的陽台後方。因此,這個水泥梯似乎也在半途轉了九十度的彎。
我們由站在水泥梯下半部那位背著背包的男生,可以看到他是面向圖畫的右後方向往上爬。但是,那位站在水泥梯上半部,穿著群子的女生來看,她則是從圖畫的左後方朝向圖畫的右前方向上爬。我們也看到兩個小朋友在爬那座木梯。一隻腳站在地面水泥平台,一隻腳剛爬上第一階木梯、穿花色上衣的小朋友,他是面朝圖畫的右後方向往上爬。在木梯頂端,快要爬過矮欄登上陽台、穿著白色上衣的小朋友,雖然他和一隻腳還站在地面的小朋友是在爬同一座木梯,但是他的方向卻轉成朝向圖畫的左後方向往上爬。
從這張圖畫看來,我們的立體視覺影像,是由平面圖畫在視網膜上面所形成的平面投影,所產生的神經電波,傳到大腦後端、枕葉視覺區皮質之後,由我們的大腦所創造產生出來的,所以才會有這種中間轉方向的突兀現象。
我們大腦的視覺皮質,除了有三度空間的信念所產生的立體影像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相關信念。這些信念也會造成各種心理性視錯覺現象。首先,我們相信,三度空間的距離遠近,會造成我們所看到影像的大小呈反比關係。亦即,我們相信,同樣大小的東西,距離我們越近的,我們看起來會越大。反之,距離越遠,則看起來會越小。例如,下面這張相片中這三部停靠路邊的休旅車,您是否會感覺最前面第一部車看起來最小,而最後面那部休旅車,看起來快要是前面第一部車的兩倍大?如果您拿尺將三部車仔細量一下,您將會很吃驚的發現,實際上這三部車的大小是完全一樣的。

星期六, 5月 17

滴水之恩(3)


文章出處:愛學網 作者:毛漢珍

尋找十年前的好人

一晃過了十年。朱師傅還在開出租車。這天,活兒不多,他正擦著車,卻聽到交通音樂台播出一則「尋人啟事」,尋找十年前勝利出租車公司車牌照為冀Azxxxx的司機。朱師傅一聽,愣住了,有人在找他?十年前,他開的就是那輛車。

電話打到了電台,主持人驚喜地給了他一個電話號碼,朱師傅疑惑了,會是誰呢?每天忙於生計,除了老伴他幾乎都不認識別的女人了。撥通電話,朱師傅聽到一個年輕女孩的聲音。她驚喜地問:「是您嗎?師傅!」朱師傅愣了一下,這聲音,這語速,如此熟悉!他卻一下子想不起是誰。

「謝謝您了,師傅!」女孩又說。

朱師傅一拍腦門,終於記了起來,是他載過的那個跛腳女孩。是她!朱師傅的眼睛突然模糊了,十年了,那個女孩還記著他!兩人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再見到女孩時,朱師傅幾乎認不出了,眼前亭亭玉立的這個女孩,是十年前那個只有三元錢坐車的女孩?女孩站起身,朝朱師傅深深鞠了一躬,說:「我從心底感謝您,師傅。」

喝著咖啡,女孩講起了往事。十二年前,她父親也是一名出租車司機。父親很疼她,每逢週末,無論多忙他都會開車接她回家。春節到了,一家人回老家過年,為了多載些東西,父親借了朋友的麵包車。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大雪,不慎與一輛大貨車相撞。麵包車被撞得面目全非,父親當場身亡。就是那次,女孩的腳受了重傷。

安葬了父親,母親為了賠朋友的車款,為了她的手術費,沒日沒夜地工作。而她,傷癒後則拚命讀書,一心想快些長大。她很堅強,什麼都能忍受,卻惟獨不能忍受別人的憐憫。所以,她沒告訴任何人路上發生的事故。放學回家,當被同學問起現在為什麼坐公共汽車?她謊稱父親出遠門了。謊言維持了半年多,直到有一天遇到朱師傅。她見那輛出租車停在路邊,一動不動,就像父親開車過來,等在學校門口。

她只有三塊錢坐公共汽車,可她全拿出來坐出租車,只坐一站地,然後花一個半小時徒步走回家去。雖然路很遠,但她走得坦然,因為沒有人再猜測她失去了父親。

「您一定不知道,您的出租車就是我父親生前開的那輛。車牌號,一直印在我的腦海裡。」女孩說著,眼裡淌出淚花,「所以,遠遠地,只一眼,我就能認出來。」朱師傅鼻子一酸,差點兒掉下淚來。「這塊獎牌,我一直戴在身邊。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它,我會不會走到今天。還有,您退還我的車費,我一直都存著。有了這些錢,我覺得自己什麼困難都能克服。雖然失去了父親,但我依舊有一份父愛。」說著,女孩從口袋裡拿出一枚獎牌,掛到了身上。那是一塊邊緣已經發黑的金牌,獎牌的背面,有一行小字:預祝你的人生也像這塊金牌。
這塊金牌,就是十年前朱師傅送給女孩的禮物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6)


「請問您前輩,」我小心翼翼的提出我內心的狐疑,「為什麼要晚上十點鐘,那麼晚才陪讀呢?」

「那是因為我目前在士林地區開業,我晚上看病人,到九點半左右才結束當天的門診,之後我須要沖個澡,所以大約十點左右,我才能開始複習醫學教科書」。對方的聲音透露出些許的無奈感。

「嗯!前輩的工作好辛苦喔!」我趕忙給他一點同理心的回應。

「請問為何每週才陪讀兩天呢?」我繼續抽絲剝繭的探索下去…

「這有兩個考量,其一是我自己也知道,當Intern的值班是非常辛苦的,如果我要求每週超過兩天的話,我擔心根本會找不到,有台大醫科七年級的實習醫師,可以前來為我複習醫科的教科書。另外一點,我整個禮拜,每天全天看診,沒有休假日,我自己能夠拿來唸醫科教科書的時間相當有限,如果老師唸太快,恐怕我自己也吸收不了。」看來這位前輩考慮還蠻週全的。

「請問您,為何願意付出那麼高的家教費用呢?」我再探索,為何他出手這麼大方。

「因為這並不是一般的家教嘛!」對方語氣有點兒不好意思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付多少才合理,我只是嘗試先提出一個價碼,看是否有台大醫科的實習醫師,願意抽空來幫我複習,如果我提出的價碼不合理,請您提出您的意見,大家好商量……」

「喔!前輩對不起,我不是這個意思啦!」我連忙澄清我的意圖 「我只是好奇,想多瞭解這張小紅紙上面,所刊登內容的意思。因為,這張小紅紙在我們班上同學之間,成為一個還算蠻熱門的話題耶!」我向站在旁邊的老翁眨一眨眼睛。「因為您提出的待遇太高了,因此,反而引起我們班上同學許多的想像與討論。」

「喔!是這樣子嗎?你們到底想到些什麼呢?」這下子反倒是引起對方,對我們班同學討論內容的好奇心了。

「喔!沒什麼啦!我們班上同學是在猜,這是怎樣的家教,怎麼有這麼高的待遇,而且每週才上課兩天。」我實在不敢將我們班同學之間,討論與猜測的話題內容,老實告訴這位前輩呢!還好對方並沒有窮追不捨,打破沙鍋問到底……

「我再請問您,為何要用轎車接送呢?」既然已經開始詢問了,就乾脆一股腦兒把心中所有的問題都問個清楚吧!

「喔!那是因為我的住家在比較偏僻的地段,沒有很方便的公車可以到達。為了不讓老師再三轉換公車,以及晚上走太長的夜路,所以請我太太開家裡的轎車,去接老師來上課,如此老師不必發太多時間在交通上面。」我聽到他的解釋,更覺得這位前輩真是個很體貼別人,很會替別人考慮的人。

「你真是考慮的十分週到。」我誠心的發出對他的讚歎。

「這沒什麼啦!」對方有點而靦腆……「這是我們做得到的呀!」

「請問您前輩,」就剩下兩個問題了…「為何又要供應宵夜呢?」

「那是因為我們晚上十點才開始上課,上完課可能都過半夜了。老師肚子可能會餓啊!而且我晚上看病人,晚餐也常常隨便抓點東西裹腹,我也須要吃宵夜。」

「對不起,最後一個問題,為何又提到必要時可以過夜呢?」我鼓起勇氣,向他提出我最後的一個問題。

對方在電話中笑了起來! 「喔!那是考慮如果上課太晚了,老師累了,可以先在我家客房,休息睡覺。隔天清晨,我太太再開車,送老師回台大醫院上班。」

一聽到這位前輩的答案,我的臉不禁紅了起來。我覺得我們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請教各為看官,如果換作是你的話,你是會如何解讀這張小紅紙上面內容的可能意義呢?

星期一, 5月 12

[講道影片] 母親節系列(四) —利百加

母親節系列(四) —利百加 (台語)



母親節系列(四) —利百加 ( 國語 )

眼睛的故事 (7) 德布列德


上次提出奧坎波的 "將軍的家庭" (General's Family) 之後,引起一些兄姐的興趣與討論。其中卯先生的回應最有意思。

我們在心理學有一種方法,叫做 “投射測驗” (Projective Test),最主要就是使用一些圖片,來讓受測者自由聯想。受測者如果能夠毫無考慮的將自己看到這張圖畫的第一印象就表達出來,往往能夠讓自己潛意識的一些衝突與矛盾藉此浮現到意識的層面,對於自我認識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

但是我在這裡主要目的並不是分析大家的潛意識。我主要是想和大家討論有關視錯覺的現象而已,所以請大家放心分享你自己的發現。

我把我自己找到的用藍色圈起來再加上數目與大家分享。

1. 整張圖是將軍本人的側面大頭照肖像。

2. 將軍的眼睛、鼻子、面頰、與鬍鬚是一位老態龍鍾拿著拐杖的老人家,可能是將軍的老父親 。

3.& 4. 將軍的耳朵以及白衣領及肩章彩帶是一位抱著幼兒的婦女,可能是將軍夫人抱著幼兒倚閭 盼夫歸。

5.右上角的牆上柱頭與拱門邊雜草有一看似年青女性的側面,可能是將軍的女兒。

6. & 7. 左上角的牆上柱頭與上面站立的一隻小鳥,還有拱門上的雜草,似乎也勾勒出兩個孩童的側面。上面一個以那隻站在柱頭的小鳥做為其額頭與鼻子,眼睛則是另外一隻遠處的飛鳥,他的頭是呈30度向左上仰望。第二位孩童則在第一位孩童的直下方,以牆上柱頭為其側面,其眼睛則由拱門上的雜草構成,他的視角似乎是朝左下方30度凝視。這兩位可能是將軍的另兩位孩子。

8. & 9.& 10. 最後三位出現在左邊兩個牆上柱頭之間。以四隻遙遠的飛鳥作為他們的眼睛與鼻嘴,以柱頭的側邊作為其臉的輪廓。這三位孩童的臉是重疊的。你可以看到一位 (8.) 的臉是與 (7.) 的臉相對望。 (9.) 的臉則朝向左邊。 (10.) 的臉則是與 (8.) (9.) 的臉重疊,而且是正面向你凝視著,為了區別,我改用黃色圈出 (10.) 正面臉的位置。 這是將軍的另外三個子女吧!

另外將軍放在胸前的右手,再仔細一看,是一隻躺在家裡客廳等不到主人回來而睡著的小狗。

我在此再跟大家介紹第三位視錯覺的畫家,是瑞士的德布列德。

德布列德 (Sandro Del-Prete, 1937- )

瑞士的畫家德布列德善長利用兩度空間的圖畫,來畫出在我們的大腦中既有的三度空間是不可能存在的矛盾影像。他稱此為視錯覺主義 (Illusorism)。

下面這張圖稱為 “窗內凝視 (Window Gazing)”,乍看之下,這是一對姐弟靠著窗戶向外面凝視的簡單圖畫。可是如果你再詳細一看,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沒有辦法蓋成功的窗戶。因為姐姐與弟弟的凝視方向是呈九十度相對的。這扇窗的上半部是姐姐朝圖的右前方凝視,這扇窗的下半部則是弟弟朝圖的左前方眺望。你如果在這扇窗的上下之間移動你的視線,是否會有點而頭昏呢?



最下面那張圖稱為 “Belvedere II旋樓梯 (The spiral stairway to Belvedere II)”。請有興趣的讀者詳細研究一下,再回應告訴我這張圖有什麼問題。






星期日, 5月 11

[牧函] 母愛

寫作於2008/05/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我們在每年五月第二主日慶祝母親節,教會常常在這個主日傳講有關偉大母愛的信息。但是,在這個現實的世界,母愛並不是每個為人子女者都可以享受得到的兒時甜蜜回憶,母愛也不是每個結婚的婦女都能經歷的人生寶貴經驗。有的人從一出生,就因為種種主、客觀的不幸而失去慈母的懷抱;有的母親在生下懷胎十月的心肝寶貝之後,就必須與初生的嬰兒分離。

生殖醫學的發展,幫助許多不孕症的婦女,經由各種醫學科技的介入,得以突破不孕症造成的失望與遺憾,享受成為人母的喜樂與成長。但是,生殖醫學的方法以及社會結構的變化,也將原本很單純的一父一母,一起用愛心來孕育、養育、教育彼此愛情結晶的寶貴子女的旅程變得錯綜複雜。給予我們每一個人寶貴生命遺傳物質去氧核酸 (DNA) 的人是我們的基因父親與母親 (Genetic father and mother)。提供我們胎兒時期一個安全、溫暖、舒適成長環境的子宮的是我們的生育母親 (Bearing mother)。從我們出生之後,就懷抱乳養我們的是我們的養育母親 (Feeding mother)。從我們懵懂無知、牙牙學語開始,就用各種方法教導管教我們的是我們的教育父親與母親 (Discipline father and mother)。 現代的孩子,常常經歷不同的人來擔任其基因、生育、養育、與教育母親的角色。

原生家庭 (Family of Origin) 的互動,常常給每一個成長的孩子,帶來有意無意的心理創傷與人格扭曲。這些創傷與扭曲通常會埋在我們心底深處的黑暗角落,甚至連我們自己都無法察覺。但是,它們只是靜靜的潛伏在那裡,等到我們長大以後,就成為我們人格的敏感痛點 (sensitive tender point)。這些敏感痛點在我們遭遇一些對應情境時,就會引爆心理危機 (psychological crisis),造成對衍生家庭 (Family of Offsrping)中我們下一代子女的傷害。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這句以前被認為是至理名言的說法,在今天看來應該可以修改為「天下沒有沒有不是的父母」。在正常的情況之下,如果我們的人格沒有受過太大的創傷與扭曲,一般而言,沒有父親或母親是會存心傷害自己的兒女。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之下,也很少有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受到來自父親或母親的傷害。但是在慈愛天父的保守之下,大部份的人都可以從這些傷害中,經由時間的過程與人格的成長來獲得醫治。有些人可以透過深度心理分析 (Depth Psychoanalysis) 或是內在醫治禱告 (Inner Healing Prayer) 來得到人格的重整與捆綁的釋放。不論如何,上帝常常會賞賜給我們夠用的恩典。

因此,在母親節的時候,我們除了歌頌與懷念我們曾經從母親得到的生育、養育、教育之愛,並為此感謝上帝的恩典之外,我們也可以坦誠地面對我們曾經從母親得到的情感創傷與人格扭曲,我們更可以將這些痛苦與捆綁在禱告中帶到慈愛信實的上帝施恩寶座前,求上帝親自來撫平所有的傷痕,並且賜下饒恕的恩膏,讓我們與母親的關係得以復合。我們當中為人父母的,也可以在這個紀念親情的節日,反省我們與子女間的互動,如果發現曾經有意無意的給子女帶來傷害,求主幫助我們,願意向子女認錯,也同時向上帝悔改,相信上帝一定會賞賜给我們更美好的親子關係以及更光明的將來。

[講道集] 母親系列(四):利百加 Rebecca

寫作於2008.05.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創世紀二十五章2028節 、創世紀二十七章146節 

弟兄姐妹大家平安。今天是母親節,通常我們會以一位模範母親的例子來做講道內容,然而今天我要提到的這位聖經中描述到的母親,雖然也疼愛她的孩子,但她有自己的軟弱,而後來她竟能成為以色列的祖母,我想這或許能給我們一些省思或激勵。這位母親叫作利百加(Rebecca),上次我們提到她時,我們看到她有一個優點,就是她不僅身體強健,而且很有愛心,為亞伯拉罕的老僕人以利以謝打水喝,還替老僕人的十隻駱駝打水,所以這個老僕人就說:「這人就是我的主人要找的媳婦」。  但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中,發現利百加身為母親卻造成兩個兒子不合。我們能從利百加身上學到什麼功課呢? 

Ⅰ、引言:母親節的禱告 

我們先一起來讀以下的禱告詞:「親愛的天父,在這母親節的主日,我們舉禱告的手,為所有的母親祈求:為腹中懷有胎兒的母親;為嬰兒平安出生的母親;為奶瓶尿布忙昏的母親;為追趕幼兒餵飯的母親;為上班又要理家的母親;為子女青春叛逆的母親;為無法受孕分娩的母親;為嬰兒不幸夭折的母親;為子女先天殘障的母親;為無法餵飽子女的母親;為獨自扶養子女的母親;為子女離家遠去的母親。  願上帝祝福天下的母親,賞賜給她們強健的身體,堅忍的愛心,快樂的心靈,恆久的盼望,寬容的胸襟,屬天的智慧來教導子女會孝順父母、愛神與愛人,誠心禱告奉主聖名,阿們。」  我們讀了這段,就能體會母親都會有許多經歷,而其實可能有些母親,甚至遇到更多特殊且艱難的事。母親們有各種優點,但也會有軟弱,並沒有一個標準能來衡量她們是否稱得上是模範母親。 

讓我們了解一下利百加的身世,她們的家族是從他拉開始;他拉結婚後育有三個孩子:哈蘭是長子,拿鶴是次子,亞伯蘭是么子。哈蘭娶妻後生有三個孩子,分別是老大羅得,以及兩個女兒亦迦和密迦;拿鶴與哥哥哈蘭的年齡有一段差距,他和哈蘭的女兒密迦結婚,並生了八個小孩,而老么叫作彼土利。他拉又娶了一個妾,並生了一個女兒叫作撒萊,亞伯蘭就和同父異母的妹妹撒萊結婚,後來因為撒萊不能生育,撒萊就將她的埃及女僕夏甲送給亞伯蘭,希望透過藉腹生子來得到孩子,而夏甲的確生了以實瑪利,後來又過了快二十五年,撒萊(撒拉)才生了以撒。以撒的堂哥彼土利比以撒年長許多,生有兒子拉班與女兒利百加,所以利百加是以撒的姪女。以撒和利百加結婚,生了一對雙胞胎,就是以掃和雅各,這就是今天我們讀的聖經故事。後來雅各騙取哥哥以掃的名份和父親的祝福,因此以掃想要殺他,利百加就叫雅各逃去哈蘭找舅舅拉班避風頭。拉班有兩個女兒,分別是利亞和拉結,雅各看見美麗的拉結就想娶她,但拉班卻騙了雅各,將長女利亞先嫁給了他,而雅各為了要娶拉結,就又做了七年的苦工,前後總共做了十四年,最後才娶到拉結。雅各娶了這兩個妻子,而兩個妻子為了爭取雅各的寵愛,在生育上彼此較勁,甚且後來也將她們的女僕都送給雅各,所以雅各最後共有四個妻子及十二個孩子,而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就這樣誕生了。上帝應許亞伯蘭說:「你的子孫要像天上的星星那樣多」竟是透過這種奇妙的過程來實現。

從地理位置來看,亞伯蘭與他的父親他拉,從吾珥(兩河流域的下游)搬至哈蘭,而他拉就終老在哈蘭;長子哈蘭是在吾珥過世,拿鶴則住在哈蘭。神對亞伯蘭說:「你要再往南走」,所以他就往南走到迦南地、示劍、伯特利,再到艾,最後到了希伯崙,而亞伯蘭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就住在希伯崙。後來亞伯蘭的妻子撒萊死後,亞伯蘭的兒子以撒就離開希伯崙往南遷移;走到了庇耳拉海萊,亞伯蘭就派他的一個老僕人北上至故鄉哈蘭,為以撒找對象,老僕人就找到了利百加,於是從哈蘭帶著利百加南下直到庇耳拉海萊,與以撒結婚,並生了雙子。後來發生飢荒,他們打算搬遷到埃及,上帝指示他們不要下埃及去,因此以撒就從庇耳拉海萊搬到基拉耳,又因井水的問題被基拉耳人排斥,次次被排擠而遷移,最後到了別示巴,所以最終以撒和利百加是住在別示巴。到了以撒年老將死時,就發生了我們今天所讀的聖經故事,以撒叫老大以掃來,要給予他祝福,而利百加想辦法幫雅各欺騙以撒來得到父親的祝福,結果以掃發現雅各已搶走了這福分,就要殺雅各,利百加便讓雅各逃至舅舅那裡。所以雅各是從別示巴往北跑到伯特利,再跑到哈蘭,並在那裡娶了四個妻子,最後才回到別示巴。

今天的經文有兩段,一段是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20-28節,內容是敘述利百加不受孕,丈夫為她禱告,後來利百加果真懷孕,並且在胎動劇烈時,妻子自己也禱告,而上帝在她的禱告中,啟示將來關於兩個孩子變成兩個國家的事情。哥哥叫以掃,弟弟叫雅各,而哥哥好動,弟弟較安靜,雖然他們是雙胞胎,但父親偏愛哥哥,母親偏袒弟弟,造成的是孩子彼此為敵;上帝的祝福卻是透過這樣的家庭給予世上所有的人,上帝的恩典真是超越人的軟弱。後來這個家庭繼續演變,到創世紀第二十七章在別示巴的時候,利百加發現她的作法讓這兩兄弟不能彼此相容,哥哥要殺弟弟,就將這雙子分開。當初利百加懷孕時,上帝已經啟示將來小的要為大,但父親還是要將上帝的祝福給予哥哥,母親就想辦法,於背後暗中教雅各如何做,來得到她要的結果;在這當中,令我注意到的是,雅各並不擔心這樣做是否應該,反而是擔心若被發現的話該怎麼辦,也就是說,這個孩子的思想被教導成現實主義,他不分是非善惡,不想上帝是否喜悅他這麼做,只求結果是否得到他要爭取的事物,成了一個沒有道德原則、只有利害關係的孩子,而當他說出他擔心的是怕被父親發現而遭咒詛時,母親利百加回答的竟是:「我 兒,你招的咒詛歸到我身上;你只管聽我的話,去把羊羔給我拿來。」如今是否有許多父母也是這樣教導孩子的呢?當孩子在外闖禍,母親都為其承擔並將事情擺平,以為這樣孩子就不會受苦,但這其實是讓孩子不用學習負責,而成為不願負責任的人,愛之適足以害之,這是溺愛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雅各為了得到父親的祝福,甚至冒用上帝的名:因為怕哥哥先一步打獵回來,利百加就趕緊煮好野味讓雅各拿去給以撒吃,年老的以撒就疑惑道:「我兒,你如何找得這麼快呢?」,雅各是怎麼回答的?雅各竟然說:「因為耶和華─你的神使我遇見好機會得著的。」,他將信仰用來做為欺騙別人的藉口,認為上帝是可以被他拿來利用的。有時候我們是否也是如此,利用我們的信仰來欺騙人,假上帝之名行己利之實。哥哥以掃被這樣欺騙,難怪怨恨雅各,心裡說:「為我父親居喪的日子近了,到那時候,我要殺我的兄弟雅各。」,利百加就叫雅各逃命,但又怕哥哥去追趕,所以利百加藉口說:「我因這赫人的女子連性命都厭煩了;倘若雅各也娶赫人的女子為妻,像這些一樣,我活著還有甚麼益處呢?」,單純的以掃聽了,以為父母不喜歡他就是因為他娶的妻子是外族人,所以他就娶了一個以實瑪利女子為妻,希望以此來討好父母,但母親仍一直偏愛雅各,並且,不知是因為她的背景還是個性,她從未直接面對問題,而是用詭詐的方式來達到她的目的。這樣的母親與孩子,這樣的家庭,卻是上帝要給予祝福的對象。

Ⅱ、利百加生雙胞胎

1. 子女後裔上帝賞賜

一開始,利百加是無法生育的,丈夫以撒在四十歲時才結婚,直到六十歲才有孩子,他們的不孕達二十年之久。「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127:3)我們知道有子女是上帝的賞賜,並非每一對夫婦都會有孩子。哈拿為了要能生育,在聖殿中一直禱告哭求,後來才得到了撒母耳。

2. 遭遇困難求神幫助

對於以撒和利百加,其實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一點,是以撒常常禱告,並且影響了利百加也如此。他們夫妻倆遇到困難就禱告祈求,利百加不孕時,丈夫為其代禱,後來利百加因為胎動太劇烈,就自己向神禱告。這讓我想到我在美國證婚時,婚禮中常有個點同心燭的儀式,新人在點完同心燭後,兩人牽著手一起跪在上帝的面前禱告,我希望每一對新婚夫婦的婚姻,就如同這樣的一幅圖像,都是從禱告開始,向神祈求說:「教導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同心到祢面前禱告」。彼得前書說:「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彼前3:7)夫妻之間要互相體諒軟弱、互相尊重,這樣兩人的禱告才不會有阻礙。

3. 子女前途上帝啟示

利百加向神禱告祈求,上帝就啟示她這兩個孩子的未來。另外也有一對父母為孩子的將來禱告,並求神教導他們如何教育孩子,上帝回答說這孩子將來不能喝酒,並且將來要作拿細耳人。這個孩子叫作參孫,他的父親叫作瑪挪亞,「瑪挪亞說:願祢的話應驗!我們當怎樣待這孩子,他後來當怎樣呢?」(士13:12)我們是否持續不停地為孩子禱告呢?

4. 子女個性各有特質

以掃和雅各的個性不同,體格也不一樣。另有一對姐妹,就是拉班的女兒利亞和拉結,他們也長的不同,「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拉結卻生得美貌俊秀」(創29:17)子女的個性與行事各有其特質,父母就與其產生不一樣的互動,所以父母很難做到公平。我有三個孩子,他們也是三種樣子,而我們每個作父母的都應重新學習,不能依照第一個孩子的方式來教導下一個孩子,如何照孩子的特質(uniqueness)來個別愛他們、養育他們,是我們父母需要學習的。

5. 親子關係偏心袒護

再來就是偏心的問題。其實給予孩子的若完全一樣也不一定正確,但讓孩子感到父母偏心,孩子的心裡就感到受傷,這是讓所有父母都很為難的一點,如何不讓孩子感到父母偏心,是父母需要留意的。以撒偏愛老大以掃,利百加偏愛老二雅各,雅各長大以後生了十二個孩子,他也偏愛第十一個孩子約瑟,「以色列原來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因為約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給約瑟作了一件彩衣。」(創37:3)以色列(雅各)給約瑟一件彩色的外套,而這件外套引起上面十個哥哥的嫉恨,甚且差點要了他的命,這是偏心所造成嚴重的家庭問題。

Ⅲ、利百加分雙胞胎

1. 溝通斷絕竊聽隱私

再來是利百加因為兄弟彼此怨恨之故,而分開他們雙胞胎。當時的女性在客人來時,只能留在廚房裡準備飲食,不得進客廳聽人談話,但亞伯拉罕的老婆撒萊一面在廚房做事時,也一面注意偷聽著客廳裡的談話,結果讓她聽見她將懷孕生子的事,她就忍不住偷笑起來,「三人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撒拉在那人後邊的帳棚門口也聽見了這話」(創18:10),這個兒子就是以撒。利百加也學會這個方法,當以撒向以掃說話時,利百加就在近處偷聽,聽取到消息後,就用她自己的方法去處理。

2. 母子同謀欺矇老父

利百加和雅各同謀欺騙年老的以撒,這個欺騙父親的孩子在自己年老時,他的十個孩子也同謀來欺騙他。雅各騙父親以撒而取得一個祝福,雅各的十個孩子則是將他送給約瑟的彩衣,抹上動物的血來騙雅各:「他們宰了一隻公山羊,把約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打發人送到他們的父親那裡,說:我們撿了這個;請認一認是你兒子的外衣不是?」(創37:31-32)雅各真以為約瑟已死,他為此哭了許多年,到後來當他們遇到飢荒時,約瑟請雅各下到埃及,他才停止哭泣。雅各過去欺騙自己的父親,後來他也被他的孩子騙得悽慘。

3. 鬩牆相爭兄弟失睦

家庭裡若需要用到欺騙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是以保護自己為動機而欺騙對方,這樣的家庭是存在問題的。有多少家庭裡是彼此可以坦誠溝通呢?兄弟之間若不合,這是身為父母會感到最難過的事。我想利百加是自己造成這個問題,雅各也是如此,他做的彩衣使得十個哥哥嫉恨弟弟約瑟,所以偏心會造成兄弟的失和。「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創37:4)。

4. 家庭暴力暫時分離

兄弟之間若失睦,該怎麼處理呢?利百加用的方法就是暫時將他們分開,但很遺憾的是,她沒有事後繼續處理,而分開的結果,是從此聖經裡就再也沒有提及利百加,所以很可能雅各在利百加死前都沒有再見到她一面,母親以為的是暫時分開,卻哪裡知道這一去就永不見面。亞伯拉罕曾與他的姪子羅得的僕人有爭吵,亞伯拉罕也是用分開的方法:「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創13:8-9)分開是一個可行的好方法,但這只是一個權宜之計,雖能暫時不讓事情惡化,但背後的問題還是必須要去處理,不能就此擺著,然而利百加就是任憑它而未處理,造成一生的遺憾。

5. 親子散失神恩扶持

那麼,後來為何雅各還得到上帝的祝福呢?不是因為母親做的好,不是因為父親做的好,也不是雅各好,而是上帝堅持不放棄。在利百加懷孕時,上帝已經應許說「我要祝福小的」,這個祝福是要讓他成為別人的祝福。以撒給予祝福時,只說「你要為大,你的弟兄都要服侍你」,漏了神曾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的「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孩子就以為接受祝福是指能夠管轄其他人,卻不知被祝福的人其實就是要服侍別人,要成為別人的祝福。當雅各逃難時,上帝在伯特利對他說話:「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那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創28:13-15)這是上帝給亞伯拉罕的祝福,也是給以撒、雅各的祝福,但在以掃、雅各相爭的過程中,祝福卻都沒有出現,倒是當哥哥以掃要殺弟弟而造成雅各逃難時,上帝就在伯特利對雅各如此說。這是神的恩典。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

1. 家庭婚姻建立禱告的祭壇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學到一些屬靈的功課:第一個就是禱告的重要。以撒和利百加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以撒的禱告影響了他的妻子,使得他的妻子也知曉如何禱告,他們夫妻倆雖然在聖經裡沒有留下太多的榜樣,但他們的禱告生活卻是讓我們可以學習的。第一次以撒與利百加相遇時,他就是在田間默想(meditation)禱告:「天將晚,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舉目一看,見來了些駱駝。」(創24:63)當以撒的妻子不能懷孕時,以撒也是禱告,後來利百加遇到劇烈胎動時也禱告。這是一個有禱告守望的婚姻,一個有禱告在其中的家庭。

2. 神的揀選不在乎人的表現

另外一點,我們要知道的就是神有祂的揀選。神不是因為我們的好才揀選了我們,神也可以揀選壞人,然後再慢慢地塑造改變他。我們被揀選是神的恩典,並不是我們的成就。利百加的孩子還沒有生出來時,上帝就說要揀選小的,「(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羅9:11)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以掃比較忠厚老實,雖然他也不完美,但他比較沒有心機,而雅各就真的是很壞,可是神就是揀選雅各,這讓我們明白,神揀選我們絕非因為我們好。

3. 我們不可企圖作惡以成善

還有一點,利百加在懷胎時就知道上帝將來要揀選小的,所以利百加認為一定要讓以撒祝福雅各,可是她能就因為這樣而採用欺騙的方法嗎?我們可以為了達到上帝的目的而不擇手段嗎?有的人說,只要福音能夠傳開,用騙的也可以,但我認為不是這樣的,「為什麼不說,我們可以作惡以成善呢?」(羅3:8)即使目的是善的,我們也不能因此就作惡。在以撒年老時,視力已經不太清楚,雅各用欺騙的方法想要成就上帝的旨意,我想這是不應該的。

4. 弟兄和睦同居何等善與美

所有的父母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彼此相親相愛。然而,對於每一個孩子的將來,上帝給予的帶領都不一樣,這樣如何還能相親相愛呢?聖經中的詩篇就有這樣的描述,是寫到一對兄弟亞倫和摩西,上帝挑選的是讓弟弟摩西作領袖,哥哥亞倫作其助手,但亞倫並沒有抱怨,摩西也沒有驕傲,而弟弟為哥哥膏抹祝福:「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詩133:1-2),詩篇用這樣來描寫兄弟相親相愛。我以前讀這段經文時,並未從兄弟關係的角度來想過,但這次在準備講章時,神讓我看見這個美好的圖畫:為亞倫澆油祝福的是誰?是弟弟摩西。摩西是上帝挑選的領袖,亞倫是被上帝挑選來幫助摩西,就像雅各和以掃一樣,是大的要服侍小的,而亞倫並未因此計較,摩西也不以自己為大,他們同心由上帝來帶領,成為何等的善與美。

5. 神信實慈愛超越人的軟弱

上帝的信實和慈愛可以跨越我們的軟弱和失敗。在雅各犯下許多過錯而正逃難的時候,上帝竟是在這時給予雅各祝福(創28:13-15)。今天是母親節,我們要為所有的母親禱告,我們也相信,沒有一個母親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對的,在養育孩子與持家的過程當中,有時候我們也會犯錯,因為我們也只是凡人,但沒有關係,即使像利百加這樣,上帝還是接納、還是給予祝福。

Ⅴ、結論: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

以賽亞書說:「婦人焉能忘記他吃奶的嬰孩,不憐恤他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49:15)這裡的意思是指,照理而言,母親應該是極為疼愛孩子,但有時也可能會出錯、甚且傷害孩子,但就算這樣,上帝說「我卻不忘記你」,上帝的恩典跨越母親的軟弱。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母親節當中,我們感謝我們的母親。我們所有作母親的,我們在祢的面前感謝祢,讓我們可以有孩子,讓我們可以將孩子教導養育長大。可是我們看見利百加這樣活生生的一個例子,我們不得不在祢的面前說,神啊,其實我們也有我們的軟弱、失敗和缺點,可是我們看到神若要祝福,就會跨越我們的軟弱,用祢的信實和慈愛,讓我們可以到祢的面前來。主,讓我們從利百加身上來學習,不論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會用禱告來到祢的面前,謝謝主,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滴水之恩(2)


最後一次乘車


一次,兩次,三次,漸漸地,朱師傅養成了習慣。週末交車前拉的最後一個人,一定是四十中的跛腳女孩。他豎起「暫停載客」的牌子,專心等在校門口。女孩不過十四五歲吧,見到他,像只小鹿般跳過來,大聲地和同學道「再見」。不過五分鐘的路,女孩下車,最後一句總是:「謝謝您,師傅。」

似乎專為等這句話,週末無論跑出多遠,朱師傅也要開車過來。有時候哪怕誤了交車被罰錢,他也一定要拉女孩一程。時間過得很快,這情形持續了一年,轉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看著女孩拎著沉重的書包上車,朱師傅突然感到失落。他知道,女孩要初中畢業了。她會去哪兒讀高中?

「師傅,謝謝您了。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坐您的車,給您添麻煩了。我考上了辛集一中,可能半年才會回一次家。」女孩說。朱師傅從後視鏡中看了一眼女孩,心裡很不是滋味兒。女孩果然很優秀,辛集一中是省重點,考進去了就等於是半隻腳跨進了大學校門。
「那我就送你回家吧。」朱師傅說。

女孩搖搖頭,說自己只有三塊錢。

「這次不收錢。」朱師傅說著看看表,送女孩回家一定會錯過交車時間,可罰點兒錢又有什麼關係?他想多和女孩待一會兒,再多待一會兒。女孩說出了地址,很遠,還有七站地。半小時後,朱師傅停下了車。女孩拎著書包下來,朱師傅從車裡捧出一隻盒子,說:「這是送你的禮物。」

女孩詫異,接過禮物,然後朝著朱師傅鞠了一躬,說:「謝謝您,師傅。」看著女孩一瘸一拐地走進樓裡,朱師傅長長歎了口氣。女孩,從此就再也見不到了?他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

星期日, 5月 4

[牧函] 帶門徒

寫作於2008/05/0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基督在世上傳道三年半的生涯當中,除了開了好幾場大型佈道會 (太5:1; 可6:34; 路5:1),和法利賽人舉行幾次公聽會 (太9:11-13; 可7:1-16; 路6:1-5) 以外,就是周遊各城各鄉,對普羅百姓宣講天國的福音,在猶太會堂教導摩西的律法,也隨時隨地醫治各樣的病症、趕逐污鬼等等服侍 (太9:35)。 

主耶穌知道,上帝差遣祂降世為人,主要目的是要將世人從罪惡中救贖出來 (太1:21)。這個救世大工程有兩個主要的部份。第一個部份,就是主耶穌須要成為贖罪的羔羊 (約1:29),為了背負世人的罪而捨命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弗2:16),這個部份是由主耶穌親自來完成的。第二個部份,就是主耶穌必須把這個罪得救贖的大好消息傳到全世界,讓全世界的人都有機會聽到這個福音,並且自己決定是否願意悔改,來信靠主耶穌基督所已經完成的救贖恩典,帶來生命的徹底改變 (太24:14)。 

為了達到救世大工程的第二部份,主耶穌在跟從他的人群當中呼召了七十位門徒,差遣他們 前往各城各鄉當實習傳道,並且教他們一些如何學習專一仰望信靠上帝的秘訣以及傳授他們如何服侍普羅大眾所需要的特異功能與技巧。當實習結束之後,他們還開了一個心得討論會,學習服侍當中最重要的秘訣不在於服侍的果效,乃在於對主與對自己生命更深沉的認識 (路10:1-24)。

除了這七十位門徒的特別訓練班以外,主耶穌更從這七十位門徒當中精挑細選了十二位門徒,要設立他們成為使徒。要將福音傳到普天下各個角落的大使命主要就要落在這十二位使徒的肩膀上 (太28:19-20)。主耶穌為了這個茲事體大的挑選抉擇,獨自退到山上,單獨親近神,通宵禱告,尋求上帝的帶領,一直到天亮才挑選十二位使徒 (路6:12-13)。這十二位使徒從他們人生不同的處境中聽到主耶穌的呼召與邀請,有的人可能聽到不只一次的招呼。他們最後都願意放下原本的專業,全心一意的跟從主的腳步,亦步亦趨的參與主的服侍,不分晝夜的與主耶穌親密相處,移樽就教的傾聽主耶穌對比喻的詮釋。他們與主耶穌建立了很親密的個人關係,他們彼此間也形成了一個終生學習一起成長的會心小組 (encounter group)。他們對主耶穌的教導常常是一知半解,有時也會產生錯解誤會,彼此之間也會爭風吃醋、明爭暗鬥,還要耶穌親自來調解。到了主耶穌被猶大出賣最緊張的那一夜,這十二位使徒都一起崩潰。就連最勇敢的小組長彼得也為了保住老命而在雞叫兩遍之前三次發誓當眾否認耶穌。

主耶穌在這十二位使徒當中又再一次挑選其中三位,彼得、雅各、約翰,成為主耶穌使徒中的核心同工小組。主耶穌給這三人核心小組一些別的使徒沒有的宗教體驗營特訓。例如:他們得以親眼看見主耶穌如何讓睚魯的女兒從死裡復活 (路8:51);他們得以親身經歷主耶穌彰顯他的榮光並且和摩西、以利亞開三人小組會議 (太17:1-3);他們得以受邀陪伴主耶穌走過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可是4:33-37),只是很可惜的是,他們三位竟然都睡著了。這三人小組的成員,將來成為教會的柱石 (加2:9)。彼得是初代教會成立的第一次大佈道會的主要講員 (徒2:38-40),彼得也是把福音傳給外邦人的第一位使徒 (徒10:44-48);雅各是第一位為主殉道的使徒 (徒12:2);約翰則為主受苦一生,活到九十幾歲,被放逐在拔摩海島上,看見世界末日大異象並且寫完啟示錄 (啟1:9)。

求主耶穌幫助我們,讓我們學會如何效法主耶穌的榜樣,在一生當中能夠帶領一批門徒,好讓福音得以傳承下去,也可以培養一小群門徒,成為下一代的教會領袖,更能夠造就出幾位核心同工,成為教會的柱石。

[講道集] 小組系列(十二):帶門徒Discipler

寫作於2008.05.0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馬可福音三章1314節

短片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一次的證道,我們說的是「作門徒」,我造了一個字叫Disciplee,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則是帶門徒(Discipler)。這裡有一本兒童繪本,書名是Timothy Joins Paul(提摩太加入保羅),可是在封面的設計上,將保羅畫在後方,且畫的較小,提摩太則是在前方,畫的較大。帶門徒應該像這樣,是以學生為重心,而不是帶門徒的老師。現今有一種教育理論叫Learner center teaching,就是以學習者作中心的方式,來帶領學生,這樣成功的機會較大。提摩太是Disciplee,保羅是Discipler,那麼,保羅帶提摩太作誰的門徒?作保羅的門徒?還是作耶穌的門徒?其實兩者都是,因為提摩太只能從保羅的身上去學習如何作耶穌的門徒,也就是說,我們是帶人來作主的門徒,但對方是從我們身上才知道何謂作主的門徒。當我們帶門徒時,我們是要找成熟、愛主、熟悉聖經的人,還是找有需要的人呢?

Ⅰ、引言:Édouard Manet (1832-1883)

這裡有一張名畫,叫Le déjeuner sur I'herbe,英文是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草地上的午餐),是法國Édouard Manet(馬內)的作品,他是將現實派(Realism)畫風逐漸轉為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主要畫家。在他十六歲時,他的父親建議他去當水手,於是他在一艘從法國巴黎開往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經商的船上受訓;快要上岸時,船長發現乳酪都變了色,這樣賣不出去,就叫馬內拿起黃色的塗料,將乳酪畫得很新鮮的樣子,而這竟就是他第一次繪畫的工作內容。他很認真地畫,也真的畫得很好,但結果就是所有買乳酪並吃下的人,都中了鉛毒。馬內學畫的開始,竟是這樣一場災難。很多時候,我們在帶門徒時,可能會因為看到對方的情況而後悔選了對方,但其實,我們所有作耶穌門徒的人,一開始都是有許多地方尚待成長的,這沒有關係,只要我們好好地帶對方,他會學習、會成長成熟,將來也成為能夠帶別人的老師。
上次我們提到,耶穌呼召人作門徒,是祂出來傳道所做的第一件事情,而耶穌結束傳道要離開世界時所做的最後一件事,是差派這些作祂門徒的:「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也就是從Disciplee到Discipler。作門徒是來跟我(Come Follow Me),帶門徒是去教他(Go Teach Him),「…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這是上次我們所學的。今天我們要學的是如何教人作主的門徒?今天的經文是「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祂那裡。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可3:13-14),這是耶穌帶門徒的方法,可以說有三個步驟,第一是叫人來到祂那裡,第二是常和自己同在,第三則是差他們去傳道。

Ⅱ、耶穌帶領門徒三步曲

1. 呼召來他那裡  

耶穌如何呼召人來到祂那裡呢?祂整夜禱告上帝,請上帝帶領祂在一群跟隨祂的人當中挑哪些人來作使徒,「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6:12-13)所以是老師挑選門徒,這和一般猶太傳統中的學生挑選拉比不同。耶穌禱告後挑選出他們,而召他們的目的為何?是為了和祂建立親密的關係,也就是「來」這個字所含的意義。

2. 常與自己同在

建立關係以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那裡住?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祂在那裡住,這一天便與祂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約1:38-39),申正大約是下午四點。那天他們就和耶穌同住,這是一種生活中的學習,也就是入門弟子,入老師的門、學老師所有的一切。我們現今是有學校和教室,老師教導學生知識理論,在待人處事上反而就少了。我知道很多神學院為了彌補這點,於是有學生輔導小組,甚至要求老師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這就是期待著神學生不應只是學講道,還有學做人,而如何學做人?就是「同在」,在一起時,若遇到挫折,看老師如何面對,同在才可以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3. 差遣出去傳道

經過了「同在」這個過程,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要讓他離開,讓他也可以去帶別人來作主的門徒,而不是讓他一直跟在你身邊。「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太10:5-7)差這些人出去,並清楚交代他們不要去哪裡,而要去哪裡,如何做,什麼該帶、什麼不需帶,交代完後才讓他們走。讓他們走去做何事?就是隨走隨傳,開始練習(Intern實習生),一面做、一面學,而不是只一直在老師身邊。老師交託學生們,讓學生有機會參與老師要做的事情。所以「召來」建立「關係」,「同在」可以「學習」,「出去」就可以「參與」。接下來我們在這三階段中要學習耶穌基督如何帶祂的學生:

Ⅲ、邀請來建立親密關係

1. 接納與交際 (Acceptance) 

耶穌基督召人來的第一件事情,是先以他們現在的狀況接納他們。我想最有名的例子應是爬在樹上的撒該-耶穌沒有先指責撒該訛詐人,而是先接納他。我想Acceptance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同時你也要和他深交,而耶穌用的方法就是與對方一同吃喝,甚至因此被人說祂貪食好酒,「人子來,也吃也喝,你們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路7:34)大家一起吃飯喝酒聊天,這是耶穌與人建立關係的第一步,就是跟他有交際(social)。保羅用的方法也是一樣,他說:「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這樣才能夠建立關係,是以認同對方來建立關係。英國有一位聖公會的主教Rev. Charles Marnham(1979年),他將耶穌的這個方法演變成一個運動,叫作Alpha course(啟發課程),這在台灣也有推行,張典齊牧師的教會就推動這個。這是在請吃飯當中往來,而且是正式的晚餐,食材不一定高貴,但用餐氣氛很好,有餐具桌巾、花飾燭台等擺設,參與的眾人也穿著正式,並且播放優雅的音樂,在用餐當中,歡迎大家問任何問題,目的是讓人認識耶穌,以這種方式邀請朋友來,在這樣的氣氛下談我們的人生經驗、帶人來認識耶穌。

2. 親密的友誼 (Intimacy)

耶穌對祂的學生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這叫作無所不談,什麼話都告訴他們。保羅說:「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10),親熱就是指兩人之間的關係很親近,願意將內心的想法告訴對方,也就是我們說的談心。

3. 軟弱的支持 (Vulnerability)

第三步,耶穌基督不只談心,還談到祂的困難和軟弱。一般而言,老師不會在學生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但耶穌讓祂的學生知道「我也有我的軟弱」,所以在祂最困難之時,祂要求三個學生陪祂一起到客西馬尼園去禱告,「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太26:38)。我想帶門徒的一個重點就是這個,承認自己有軟弱、承認自己需要別人的支持,這對學生是一種很大的鼓勵。保羅也是一樣,保羅說「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腓1:19),所以保羅也不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強人的模樣,而是一樣也需要別人的支持。

4. 一起經磨煉 (Suffering)

再來,老師和學生一起經過苦難。耶穌傳道時,自身並沒有經濟的後盾支持,有時路途中在吃食上並無著落,耶穌或許還能忍耐,但學生則不一定,有一次,類似的情形發生,學生們經過麥田就將他人的麥子掐來吃,而被喜歡批評的人看見了:「你的學生怎能將別人的麥子掐來吃,今天是禮拜六安息日,是不可以做工的」,耶穌就為祂的學生講話(可3:23-28)。耶穌與其門徒一起經過種種困難:「我在磨煉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們」(路22:28)。保羅也說:「(我)一面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來10:33)受苦中一起同在、彼此陪伴,這也是建立關係的一個重要過程。

5. 願勸勉建立 (Accountability)

耶穌說:「…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洗腳的服侍也包含一層意思,腳是髒的,需要洗,我們是否能彼此將對方不好的地方指出來,並且幫對方清理乾淨,這叫作Accountability,是一種互相負責的態度。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11節說:「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我用「彼此勸慰,互相建立」來解釋Accountability,實際舉例來說,比如我們彼此約好每天要獨自靈修,到了小組聚會時,我們就彼此問道:「上週你讀聖經讀到了什麼」,若因為忙碌而忘了讀,就會被提醒,而再次開始讀經;又或者,我們每週相見時,可以互相關心,例如「上週你與家人的關係如何」「又更進步了,感謝主」。我們每個人不論是在家中生活,或是其他任何場所範圍,都會有很多軟弱和缺點,但若我們能靠著這樣彼此的提醒、互相的代禱,就能一同更多的成長。這叫作彼此勸勉建立。

Ⅳ、常同在一起成長學習

1. 教導不強灌 (Accommodation)

再來,「同在」是為了可以成長學習。教導學生,不能用填鴨式、強灌的方法,而是要看學生能領受多少。耶穌要離開學生時,對學生說:「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約16:12),我們說的因材施教,就是按照學生當下可以了解的程度來對他說。保羅也說:「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林前3:2)我們應根據門徒的現況來慢慢地教導。這是第一個方法。

2. 鼓勵作判斷 (Discernment)

第二,耶穌鼓勵祂的學生對祂所講過的話加以分辨。耶穌說:「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約7:17)保羅甚至鼓勵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人學習庇哩亞教會的人,「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17:11),鼓勵學生做獨立的判斷,教他如何去思想,甚至判定老師所教的內容。這點非常重要,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或是我們帶門徒時,我們應該要能容許這樣的挑戰與對話。我在網路上設了一個「鬥嘴鼓」團契,用意就是如此。我將這個判定的練習稱作「庇哩亞的精神」,這是庇哩亞教會比帖撒羅尼迦有智慧的地方。

3. 榜樣作模範 (Demonstration)

用話語來教導,也要用手腳(行為)做給他看。耶穌教導學生要彼此洗腳時,是自己先幫學生洗腳,作榜樣給他們看:「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做」(約13:15)。保羅也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所以不是效法我自身肉體的部份,而是我效法基督而活出來的生命。

4. 完全的仰望 (Dependence)

最難學習的是,耶穌基督派門徒出去時,「對他們說:行路的時候,不要帶柺杖和口袋,不要帶食物和銀子,也不要帶兩件褂子」(路9:3),這個景況等於是無依無靠,是將最基本的預備都捨去。現在的學者對此點的解讀,認為是耶穌要學生練習信靠,如果我相信是上帝派我去的,我就不需要擔心掛慮,因為我若有困難,上帝都會解決。你如此相信著嗎?你相信的是派你去的上帝,還是你自己擁有的東西?耶穌是這樣派祂七十個學生倆倆出去的,讓他們學習何謂信靠。保羅也是這樣,「自己心裡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林後1:9)。「信靠上帝」這四個字用說的很容易,但在生活上要這樣做到是很難的。我們需要不斷的操練與學習這點。

5. 孤單的勇敢 (Bravery)

最後,我們要曉得,走這條路時,常常是孤單的。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3-14),走這條路是需要有勇氣才走得下去的。保羅也是一樣,「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提後4:16),這種孤單下的勇氣是必須的,否則門徒無法走下去。

Ⅴ、差遣去傳道交託參與

1. 遵行神命令 (Submission)

最後一步就是差他們出去,交託他們來參與。耶穌基督遵行神的意思,就行經過撒馬利亞,即使那是猶太人不踏入的地方,這如同耶穌對祂學生所說的:「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約4:34);祂到了撒馬利亞,就將福音傳給那位打水的婦人,而那位婦人隨後就將福音傳給全城的人。同樣的,有一個人叫作亞拿尼亞,當掃羅(保羅)從馬上掉下、眼睛盲了以後,上帝對亞拿尼亞說:「你去找他,為他按手禱告,讓他的眼睛能看見」,亞拿尼亞說:「這人到處苦害求告祢名的人啊」,上帝說:「你只管去,因為他是我要用的僕人」「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徒9:17),這是在冒險,亞拿尼亞遵行神的命令而去了,結果保羅真成為神重要的僕人,在福音傳到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帶門徒時,需願意冒險,順服神的帶領,我將這稱作「亞拿尼亞原則」,就是神要你去的時候你就肯去。

2. 薪火的傳承 (Succession)

我們帶人時,要注意到「傳承」這一點。耶穌帶門徒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差他們出去再帶別人,「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保羅帶提摩太也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福音要能一代代傳下去,我將它稱為「提摩太原則」。

3. 失敗的容忍 (Forbearance)

門徒也會失敗,我前面所提到的馬內,他第一次做畫,是因工作,被要求將乳酪漆上顏色,卻引起人們食物中毒的慘痛經驗,但他會在失敗中學習,他也繼續成長;耶穌的門徒也曾經這樣軟弱,在耶穌最困難之時,他們都跑光了,彼得甚且當眾發誓不認祂,但耶穌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你只要回頭,將來你可以用失敗的經驗來幫助其他的人。我們帶門徒,對其失敗要能有這樣的容忍,這是很重要的。保羅與巴拿巴在這點就不同,「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徒15:38-39),後來巴拿巴就帶著這個半途離開、看起來不成器的馬可,而最後他所帶的馬可寫下了馬可福音。巴拿巴是這樣帶領著這個失敗的人,給予他第二次的機會,我稱之為「巴拿巴原則」。

4. 自我的退隱 (Renunciation)

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但當耶穌開始傳道以後,人們轉而跟隨耶穌去了,施洗約翰說:「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有人認為那句話的對象既然是指耶穌,當然祂要興旺,我必衰微,但我今天要說的是另外一個角度,我的學生也要興旺,不一定是耶穌;我們帶門徒時,是否有這樣的心態,有這種心胸來祝福他們,讓他們往前去。巴拿巴的精神就是這樣,從以下這段經文可以看出,「…士求保羅是個通達人,他請了巴拿巴和掃羅來,要聽神的道。…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徒13:7, 13),若仔細看第7節和13節,前面是寫「巴拿巴和掃羅」,因為巴拿巴是帶領的人,到了帕弗以後卻變成「保羅和他的同人」,巴拿巴連名字都沒有了,這是一個大轉折,從這之後,保羅變成領袖,但我們沒有看見巴拿巴有所不平。「他必興旺,我必衰微」,這是很偉大的精神,若能這樣來帶門徒,我們所帶的人會越來越好,這是「施洗約翰的原則」,他是這樣對待主耶穌。

5. 交託給聖靈 (Reliance)

我們要記得,帶門徒時,不是只有我們在帶,最主要是聖靈親自帶領他們。耶穌曾對學生說,祂不擔心他們忘記祂所教導的,因為在必要的時候,「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14:26)。使徒約翰也說:「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約壹2:27)所以聖靈和我們一起在帶領著門徒,我們要知道我們可以放心,這點我稱作「使徒約翰的原則」。

Ⅵ、結論:你帶門徒的動機為何?

最後我要問大家,我們為何要帶門徒?第一種動機:如果這是有利可圖的,我就去做。大家現在找工作是不是也用這個原則?我不是說不能求更多的薪水,但薪水是你唯一的、最高的考量嗎?「他們因有貪心,要用捏造的言語在你們身上取利。」(彼後2:3)帶門徒時,我們考慮的是將來教會成長會有多大、奉獻有多少嗎?這樣的動機是圖私利貪心(Profit-making)。第二種動機是為了「權」,如同在驢子的前面吊著胡蘿蔔,後面拿著棍子,驢子不管是為了要吃胡蘿蔔或是因為怕挨棍子,都會乖乖地走,而這騎在上面的人就是轄制他(Domineering),彼得說,不要這樣,「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3)。再來有些人並非因為貪錢或貪權,而是面子掛不住,輸人甭輸陣(Competition),為了「名」,這也是一種動機,「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腓1:15)。再來一種比前三種好些,他是「不做不行,免得上帝責備」,他知道在神面前有責任,這叫作盡責的態度(Duty-filing),保羅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9:16-17),甘心也好,不甘心也好,反正做就是了。最後一種是最棒的動機,就是因為基督的愛感動我(Love-driving)去愛上帝愛人,而這成為我們帶門徒的動機,「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林後5:14)若有一天你要帶門徒,你的動機是什麼?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祢要離開世界的時候,差遣祢的門徒說『你們要到普天下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今天祢一樣繼續向我們發出這樣一個挑戰,我們知道這是一件不容易學習的功課,求祢幫助我們向祢學習如何作門徒,也向祢學習如何帶門徒,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小紅紙謎底終於揭曉 (5)

小紅紙的顏色褪成淡紅色了


「鈴~~~~ ,鈴~~~~ ,鈴~~~~」 電話鈴聲在黃昏的醫學院宿舍入口門廊處迴盪…
「喂!請問你要找誰啊?」電話那頭傳來一個低沉的中年男子聲音。
「我是看到你貼在台大醫學院宿舍佈告欄上面那張徵陪讀的小紅紙才打這通電話」。
「請問你是不是台大醫科七年級的實習醫師呢?」對方的聲音帶著絲絲懷疑…
「我是,… 請問要教的學生是男生或是女生?」 我怯怯的向對方問道…
「學生就是我」對方一字一字的慢慢回答我。
我趕忙用我的手摀住話筒,輕聲的向站在我旁邊的嗡嗡嗡說,「還好,是個男生」。
「請問你為什麼不叫做家教,要稱為陪讀呢?」我小心翼翼、步步為營的一條一條向對方提出 存在我心裡,對那張小紅紙內容的許多狐疑。
「因為這不是一般的家教,請你來教我功課。我是要請你來陪我讀醫科的教科書」。
「請問你是……?」 我不知道要如何完成我這句問題…
「我是你的學長,大約十年前從台大醫科畢業。」對方彷彿在述說一個遙遠的故事。
我再度用我的手摀住話筒,伸伸舌頭,向嗡嗡嗡小聲咬耳朵說,「是我們的學長耶」。
「請問你有時間過來陪我複習醫科的教科書嗎?」對方傳來充滿期待的聲音……
我的眼前浮現那張由大紅色逐漸褪為淡紅色的小紅紙,心裡想著,這位前輩也真是很有耐心,就這樣等了一個多月的時光。
「所以這一個多月以來您都沒有接到應徵的電話嗎?」我心覺得有點不忍的問道。
「沒有。」對方輕輕的嘆口氣。
「前輩,您也知道醫科七年級要當實習醫師,晚上常常要值夜班,或是 On Call。睡覺時間都不夠了。怎麼還有時間和體力去兼家教啊!」 我嘗試向對方解釋…
「是啊!我自己也當過Intern,所以這方面我很清楚,請問你願意來陪我讀書嗎?」
「我是有這個想法,所以才撥這個電話給您。但是每週要撥出兩個晚上恐怕有困難。」
「那請問你有什麼不同的提議呢?」對方傳來一切好商量的口氣…
「我旁邊還站著我的一個同班同學,他也有興趣來陪你讀書。」我向老翁眨眨眼睛。
「嗯!」對方在等著我說下文…
「我們兩個輪流去陪你讀醫科的教科書好嗎?」我試探地提出我跟老翁商量好的彼此合作互相保護計畫,看看對方是否能夠接受。
「很好啊!這樣子你們每個人每週就過來陪我一個晚上,唸你們整理過後的醫科教科書內容給我聽。」對方傳來充滿盼望的聲音。
「我是否還可以請問您一些與那張小紅紙內容我不太瞭解的問題呢?」
「你請說,我會盡量向你說明。」他的聲音相當誠懇…

星期五, 5月 2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十二) —帶門徒 (Discipler) (




小組系列(十二) —帶門徒 (Discipler) (台語 )

 I. 引言:Édouard Manet (1832-1883)

II. 耶穌帶領門徒三步曲

1. 呼召來他那裡 (路6:12-13)
2. 常與自己同在 (約1:38-39)
3. 差遣出去傳道 (太10:5-7)

III. 邀請來建立親密關係

1. 接納與交際 (路7:34; 林前9:22)
2. 親密的友誼 (約15:15; 羅12:10)
3. 軟弱的支持 (太26:38; 來10:33)
4. 一起經磨煉 (路22:28; 林後1:7)
5. 願勸勉建立 (約13:14; 帖前5:11)

IV. 常同在一起成長學習

1. 教導不強灌 (約16:12; 林前3:2)
2. 鼓勵作判斷 (約7:17; 徒17:11)
3. 榜樣作模範 (約13:15; 林前11:1)
4. 完全的仰望 (路9:3; 林後1:9)
5. 孤單的勇敢 (太7:13-14; 提後4:16)

V. 差遣去傳道交託參與

1. 遵行神命令 (約4:34; 徒9:17)
2. 薪火的傳承 (太28:19-20; 提後2:2)
3. 失敗的容忍 (路22:32; 徒15:39)
4. 自我的退隱 (約3:30; 徒13:7)
5. 交託給聖靈 (約14:26; 約壹2:27)

VI. 結論:你帶門徒的動機為何?(林後5:14)

默想: 1. 你認為個人單獨可能成為基督門徒嗎?
2. 你認為要作耶穌門徒要學那些功課呢?
3. 要差遣門徒離你而去時要注意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