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系列(二) -- 馬太福音
在開始看馬太福音的時候,我們會有一個問題,介紹耶穌基督為什麼要有四個版本 ?
這四個版本內容又不完全一樣,讓人覺得混淆。 在解釋這個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先知以西結的影片
我在火中看見四個活物,後來我發現他們是基路伯 ,這是他們的相貌。
每一個活物有四張臉, 他們有人的臉,在右邊的是獅子臉,在左邊是牛的臉,他們也有鷹的臉
這段影片是以西結看到一個很奇怪長相的天使,有一個頭四個臉,正面是人,右邊是獅子,右邊是牛,後面是鷹,這是記載在以西結書第一章10節。但是到了啟示錄四章7節,使徒約翰看到的是四個天使,但是 次序稍有不同,第一個是獅子臉,第二個是牛的臉,第三個是人臉,第四個是鷹的臉。 這四種動物在聖經裡面出現過兩次,一次在以西結,一次在啟示錄。 這是因為耶穌基督的角色很多,很難表達清楚,所以用四種動物代表達耶穌基督的角色。
有一個英國的神學家 Sidlow Baxter,研究發現這四種動物與四福音書中,對於耶穌基督角色的描述很接近。
第一是獅子。他認為馬太描述的耶穌就是一隻獅子,獅子就是猶大的王。馬太福音記載:耶穌站在巡撫面前;巡撫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說:「你說的是。」( 馬太福音27章11節) 。
耶穌在彼拉多面前承認他是猶太人的王,獅子是代表王 。啟示錄第五章5節也記載,長老中有一位對我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獅子是野獸之王,而猶大支派的記號就是獅子。這是因為從猶大支派產生大衛王,是以色列的王。 耶穌也是來自大衛支派,要在世界的末了成為王。馬太福音的對像是以色列人,要跟以色列人說明,耶穌基督就是他們的王。 他來要管理統治全世界。
第二是牛。牛不會管人,是被人管。牛一輩子要耕田,到了年老的時候還要被吃掉,牛的一生都是服侍人 。所以耶穌基督不是要管理統治全世界而已,他也樂於服侍人,為人犧牲自己。這是馬可福音所強調耶穌的角色。 馬可福音10章45節 :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以色列人到上帝面前要先獻祭的時候,要先為自己的罪獻燒祭。 那個要用無瑕疵的牛成為祭物 :「他的供物若以牛為燔祭,就要在會幕門口獻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牛,可以在耶和華面前蒙悅納。 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燔祭便蒙悅納,為他贖罪。」(利未記第一章3-4節)。
耶穌基督的第二個角色是牛,祂不是要來統治,是要來服侍人,甚至為人犧牲自己的生命。馬可福音的作者馬可並不是耶穌的門徒,而是保羅的學生。使徒彼得是個漁夫,不識字,但有很多耶穌的故事。 彼得是第一個到羅馬的使徒,當彼得在羅馬傳福音的時候,馬可就將彼得傳福音的內容記錄下來。 這些內容是要講給羅馬人聽的,羅馬人不喜歡長篇大論, 所以馬可福音的內容就非常的精簡。 羅馬人也是行動派,所以馬可福音就記載了很多耶穌基督所做過的事。馬可用牛來代表耶穌基督服事人的角色。
第三是人。路加福音對象不是給猶太人,是全世界的外邦人。他強調耶穌基督是人,會吃飯,會喝酒,也會喊酒拳。他也會跟我們哈拉,聊天,講笑話 。他也可以了解做人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路加福音這樣描述:人子來,也吃也喝,你們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路加福音7章34節) 。 希伯來書也有另外一種描述 :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16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5-16節) 。路加福音強調耶穌基督人的角色,祂了解我們困難,瞭解我們的軟弱,體諒我們,幫助我們。 耶穌不只是人,而是個完全的人。
第四是鷹。耶穌是從天上來的,好像老鷹一樣。 約翰強調的耶穌,不只是在地上服侍人的牛,或是體諒我們軟弱的人,他還是從天上來的鷹。這就是施洗約翰所強調的: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從地上來的是屬乎地,他所說的也是屬乎地。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 (約翰福音3章31節) 。 耶穌基督耶穌這樣說: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從下頭來的,我是從上頭來的;你們是屬這世界的,我不是屬這世界的(約翰福音8章23節)。約翰福福音強調耶穌基督的兩個身份,一個是人的兒子,一個是神的兒子。 約翰福音主要是跟希臘人討論耶穌的福音, 希臘人有很多思想家, 他們很喜歡思考。 約翰福音第一章說,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樣的邏輯思考很像中國的老莊思想,道可道,非常道。所以當你的朋友很喜歡哲學思考,你可以請他讀約翰福音。
猶太人很重視傳統很注重跟舊約的關係,所以馬太福音你用很多舊約的經文。
羅馬人不喜歡長篇大論重視耶穌做過什麼 所以馬可福音就用很精簡的方式介紹耶穌所做過的事。
對於一般的外邦人,並不是猶太人,跟舊約沒有關聯。耶穌說沒關係,他了解我們的困難,特別是弱勢的人所面臨的問題 。路加福音記載了很多當時社會的女人、生病的人,耶穌如何親近他們。路加是個醫生,他也不是耶穌的門徒,但是他聽了很多耶穌的故事,就記載下來。我們只是一般的人,住在東石的漁夫,我們讀路加福音也會有特別的感動。
約翰福音寫給那些喜歡哲學思考的人,強調耶穌是鷹,是從天上來的,是上帝的兒子。
我跟文珮傳道分別以馬太福音與出埃及記講道。 我發現耶穌與摩西在很多地方相似。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出埃及, 耶穌帶領我們脫離罪惡接受洗禮。 出埃及的目的是要進入迦南地, 洗禮的目的是要我們得永生 。在這裡我們看到對比的關係, 摩西是以色列人的救主,把他們從埃及拯救出來。耶穌是全人類的救主,把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出埃及記是應許未來會有救恩, 馬太福音是應驗了救恩。 我們要如何確認摩西是上帝派來的呢 ?是因為摩西到了西乃山,上帝給他兩塊石板,上面記載十誡。 這是上帝親自啟示他的話給摩西。 耶穌登上顯榮山 (有人說是變形山),上帝也親自把他的話啟示給耶穌基督,確認救恩,要把拯救帶給我們。摩西在西乃山領受的是上帝的規定,耶穌在顯榮山跟摩西和以利亞討論,表示我們做不到上帝要求的時候,祂要為我們死的事情。 摩西從山上下來的時候臉上發光,耶穌在顯相山的時候全身發光。
我們再來看耶穌,祂不只登上顯榮山,他有許多重要的事情的事都在山上發生。我們看一部短片 :
主耶穌在山上
第一座山是試探山,耶穌拒絕撒旦誘惑 (馬太福音4章8-10節)
第二座山是八福山,耶穌傳講天國的倫理 (馬太福音5章1-2節)
第三座山是禱告山,耶穌單獨親近上帝 ( 馬太福音14章23節)
第四座山是服侍山,耶穌醫治餵養眾人 ( 馬太福音15章29-39節 )
第五座山是顯榮山,耶穌顯現榮光,達表明祂是上帝的兒子( 馬太福音17章1-2節)
第六座山是橄欖山,耶穌禱告孤獨掙扎被賣 (馬太福音26章30-32節)
第七座山是使命山, 耶穌跟門徒說要到普天下去傳福音 (馬太福音28章16-20節)
第八座山各各他的骷顱地(台語叫頭殼山),耶穌被釘十字架
我們進一步解釋這幾座山
第一座山,試探山。 耶穌在山上接受魔鬼的試探。聖經記載: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耶穌說:「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 神,單要事奉他。」(馬太福音第四章8-10節) 。當耶穌承認他是上帝的兒子以後,撒旦就來質疑他:你真是上帝的兒子嗎 ? 如果是,你就顯出你的權能出來。撒旦最後的試探是要耶穌拜他,他就把全世界的榮華富貴賜給耶穌 。 耶穌拒絕了,跟撒旦說,你給我再多的錢,我也不能跟你妥協。 因為我只能敬拜上帝。 耶穌在第一座山拒絕撒旦的誘惑。
耶穌拒絕撒但誘惑以後,就到山上教訓人,向他們說在天國要如何生活: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馬太福音5章1-3節 )。
當耶穌服侍很成功以後, 會產生一個危險,就是驕傲。 所以當耶穌服侍很成功以後,祂就離開眾人,到了山上: 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裡。(馬太福音14章23節) 。我們要學習,當上帝給我們很成功以後,我們要記得禱告。否則我們會跌倒,被自己的成功打敗。耶穌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祂退到山上,去沒有人的地方,向上帝禱告。我從這個山叫禱告山 ,耶穌在這裡,單獨親近上帝。
這事以後,上帝告訴耶穌:你要去服事別人。所以耶穌就離開,到了加利利海邊的山上。 許多人來到耶穌跟前,請耶穌幫助他們。許多瞎眼的、啞巴的、殘廢的都來了 。因為病人很多,耶穌一直忙到晚傍晚,大家也都沒有吃飯 。耶穌問他們,你們有什麼東西吃? 他們準備了五餅二魚,耶穌就用來餵飽4000個人。不只吃飽,還剩7個籮筐。 我們可以看到耶穌關心人的需要。我們住在這個鄉下,如果生病就,要到大一點的鄉鎮去看病,有時候不方便,就在家裡受病痛。耶穌了解我們生病的難處,祂也了解人需要吃你的需要。醫治與餵養是耶穌很重要的服恃。這一段故事記載在馬太福音十五章29到37節:
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 30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巴、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他腳前;他就治好了他們。 31 甚至眾人都希奇;因為看見啞巴說話,殘疾的痊癒,瘸子行走,瞎子看見,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 神。 32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 33 門徒說:「我們在這野地,哪裡有這麼多的餅叫這許多人吃飽呢?」 34 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有七個,還有幾條小魚。」 35 他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 36 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37 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馬太福音十五章29-37節)
在耶穌要上十字架之前,為了要證明祂是無辜的,是為了人類的罪而被犧牲的,所以祂讓門徒稍微看見祂的死是上帝的計畫。 上帝特別派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這兩位也是代表整個舊約,來跟耶穌討論要如何在十字架上釘死。說這整個就是上帝要拯救世人的計畫 。耶穌在這個山上顯出祂的榮耀,上帝說這是我的愛子。
耶穌跟他的門徒吃了最後的晚餐以後,就到了橄欖山。在哪裡耶穌很掙扎,因為他知道祂的門徒要出賣他。 祂在那裡禱告,但是祂的門徒睡著了。猶大帶著士兵要來抓耶穌 (馬太福音26章30, 37-38, 46 )
耶穌出賣以後, 祂被帶到各各他,就是骷顱地(因為那個地方很像一個骷顱頭) 。在哪裡耶穌被釘十架,耶穌大聲喊叫之後,就斷氣了。
最後耶穌在加利利的山上,跟他的門徒說,你們要到普天下去傳福音,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我把這個 山叫使命山。 馬太福音的結尾就是將福音傳到普天下。 (馬太福音27章33, 35, 50節)
我再花一點時間跟大家介紹馬太的神學,馬太神學有很多的重點
第一、 耶穌如同摩西一樣,是上帝所興起的先知。
這是摩西自己說的,記在申命記: 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 申命記 18章18節 )。 摩西是將上帝的話告訴你色列人,耶穌是將上帝的話告訴全世界的人。耶穌也曾說: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約翰福音五章46節) 。以色列人是相當懷念摩西,因為舊約的前五本書是摩西寫的,叫做摩西五經 (Pentateuch) 。 摩西五經對以色列人很重要,因為上帝透過先知將要告訴以色列人的話,寫成了這五本書。馬太也很用心為了要表明耶穌也是上帝派來的先知,也想把耶穌的話寫成五本書,所以馬太福音可以分成五大段,我稱之馬太五經 (馬太福音 5-7,10,13,18,23-25) 。第一經是天國的倫理(5-7章),第-二經是天國的宣揚(10章), 第三經是天國的比喻(13章) ,第四經是天國的開始, 指的是教會(18章),雖然這個世界看起來很亂,但是在教會看起來,有一點點天國的雛形 。 最後第五經是是天國的實現(23-25章) ,當耶穌再來的時候整個世界是由耶穌作王。
第二、神曾應許大衛王的子孫。
對猶太人來說最重要的人是大衛的後裔,中文聖經在這裡翻譯的並不是很好,先描述亞伯拉罕。我們來看馬太福音第一章第一節 中文聖經這樣寫:耶穌基督的家譜,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我們華人很重視族譜,猶太人人也是這樣。所以在聖經裡面就記載耶穌有兩個很重要的祖先,一個是亞伯拉罕,一個是大衛。 大衛王當年所居住的宮殿非常堅固漂亮,但是上帝 的居所還是一個帳篷。 帳篷其實很不堅固,我們東石有很多這種用魚網帆布包圍著起來的帳篷,颱風來了就吹走了。大衛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他自己住很漂亮的宮殿,但是上帝卻住在帳篷裡。帳篷中文聖經的翻譯就是會幕。大衛就跟上帝禱告說,祢住帳篷我住宮殿,很不好。我想為你蓋一座聖殿。上的回答 你殺太多人,你的手沾滿血跡。我的宮殿不能由沾滿血跡的手來建造。但是你的心意我了解了。而且你的子孫,你的後裔將要來建造我的聖殿。而且我要祝福你的後裔,他的國直到永遠。 這個故事就記載在撒母耳記下第七章:
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 (撒母耳記下七章12-13節)
猶太人就記住上帝的這個應許:大衛子孫的國度將持續到永遠。 那個子孫,猶太人就稱他為彌賽亞。所以猶太人記住這個應許,當他們面臨很大的困難甚至亡國的時候,他們相信只要有大衛的子孫,他們就會有永遠的國家。 這個舊約的彌賽亞,到了新約,翻譯成基督。 所以耶穌基督的意思,是耶穌就是上帝應許要永遠掌權的後裔。所以馬太福音的第二個神學,就是大衛子孫的國度直到永遠 ,直到現在,猶太人還在盼望彌賽亞的出現。 馬太就跟猶太人說你們不要再等了,耶穌就是那位彌賽亞。
當耶穌與法利賽人在爭論的時候 ,法利賽人也是期待從大衛子孫來的基督 : 法利賽人聚集的時候,耶穌問他們說:「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馬太福音22章41-42節)
不只有是法利賽人這樣期待,一般的猶太人也是這樣期待彌賽亞。耶穌的門徒安德烈跟耶穌講完話之後,就跑去跟他的哥哥西門說:他遇到了彌賽亞(約翰福音一章41節)
一開始耶穌的門徒願意跟隨他,是因為看好他以後要成為王。這個就像現代的政治,如果你跟隨的人選上的總統,也許你就有機會成為行政院長。 耶穌的門徒也是這樣的心態 。
不僅法利賽人以及耶穌的門徒這樣想,連在井邊的撒馬利亞婦人也是這樣想。 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約翰福音4章25節)
由這些人的態度,我們可以知道所有跟猶太人有關的人,都在期待大衛的子孫。 馬太就跟這些人說,你們不用等了,祂已經來了。馬太還強調耶穌基督不僅是大衛的子孫而已,在舊約有很多的預言都應驗在耶穌身上。
一、先知預言預言律法成全
第一個預言就是耶穌的媽媽,在訂婚以後還未結婚就生下耶穌。 在耶穌出生以前700年先知以賽亞已經預言童貞女會生下孩子。 耶穌不僅是大衛的子孫,因為大衛的子孫不只是耶穌一個人,在大衛的子孫裡面,有一個人很不一樣,祂只有媽媽沒有爸爸。
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 23 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 神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一章22-23節)
馬太跟猶太人強調,耶穌不僅是大衛的子孫,他還是在700年前先知所預言那一位特別的子孫。 馬太要跟猶太人說耶穌就是基督,不要再想別的了。 耶穌也說明他來是要成全律法 :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馬太福音5章17節)
猶太人的宗教有兩大基礎,第一是摩西的律法,第二是先知的話。耶穌強調他來不僅要成全律法也要應驗先知的話。耶穌要怎樣成全律法呢?有人說耶穌是要幫助我們去完成我們在律法裡面做不到的事。 這樣說也沒錯,只是我更深入的讀聖經之後,認為耶穌來了,使我們比以前更了解律法,更明白上帝的旨意。因此耶穌常說我們聽過古人怎樣說,但是我這樣跟你們說。這樣的說法耶穌講過好幾次。 例如耶穌就從新解釋十誡 :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馬太福音5章27-28節)
這段話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緊張,希望姐妹們平常衣服多穿一點,否則讓弟兄動了淫念,就犯姦淫。姊妹們衣服越穿越少,怎麼可能讓弟兄不動心了? 原來古代的人對這段經文的解釋,是如果沒有去行,就不算犯了姦淫,但是耶穌要求的更嚴謹。耶穌成全了律法,是告訴我們,上帝要求我們的,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耶穌基督對於律法的要求,是由動作進到動機。只要有的動機,上帝就說我們已經犯了罪。所以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是罪人。 這就是成全,使我們對於律法的了解,是完全的了解。
二、福音從以色列傳到萬民
關於傳福音,耶穌說過幾段話 :
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馬太福音第十章5-6節)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譯: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19-20)
雖然福音要從以色列傳到萬民,但是為何一開始耶穌禁止門徒到撒瑪利亞或是到外邦人的地方傳福音?只叫他們在猶太人的地方傳福音,一直到耶穌時候才要他們到全世界去傳福音? 這為什麼呢?這是傳福音的次序。
因此我們也要問自己當我們要傳福音的時候,我們的先後次序是什麼 ? 我們要先跟誰傳福音? 真的有需要次序嗎? 有,耶穌告訴我們傳福音是有先後次序: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一章8節)
從這段經文我們看到傳福音的次序。 耶路撒冷就是我們自己的家。 如果我們的家人還未信主,那這就是我們第一個優先次序。 第二就是我們認識的人, 我們的同學、我們的同事。ˇ第三是跟我們有同樣的文字,但是講話腔調不同的人。例如我是講台灣話,講客語的人跟我有相同的文字但是講話不一樣,這是我的第三次序。 這就是次文化的不同,撒瑪利亞人跟猶太人也是次文化的不同,他們之間有關聯但又不完全一樣。 第四種是連文字都不一樣的,就是外國人,就是聖經說的地極。對我們來講我沒有傳福音的對象就有跟我們最親的最熟識的,還有一些關係但不完全熟識的 ,有一些可以溝通的,以及完全無法溝通的,共四種不同的對象。 在聖經裡面這四不同的對象就是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以及地極,這在宣道學稱為同心圓宣道。
這是一般的秩序,但是有時候沒有辦法完全依照個次序來宣道。例如若依照這個次序,那麼台灣人必須先將福音傳給所有的台灣人,才能到國外去宣道。 如果依照這個次序,那麼福音現在還停留在巴勒斯坦,因為猶太人現在信耶穌基督的人還是很少。所以這個宣道次序並不是說,耶路撒冷的人都信了耶穌基督才可以將福音傳給猶太全地。上帝的意思是說將福音傳給有關係的人是比較容易的 ,例如你如果要去蘇聯傳福音,你要學俄文,那要很長的準備時間。我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講泰國話,但是我有同學已經會講泰國話,他的名字叫做翁瑞亨。我們教會經費有限,舊的禮拜堂一開始也是有翁瑞亨先買下來,我們再慢慢從他手上買回來。後來他到泰國去學泰文,他現在可以用泰國話跟泰國人傳福音,對他來說泰國就是地極。我呢,不僅泰國話不會說,我也不會說客家話,像一直停留在耶路撒冷跟猶太全地。
我原來牧會的教會和平教會,他們現在有成立一個客語小組,客家人跟台灣人有一樣的文字 ,但是講話的腔調不太一樣,大家在小組裡面學一點客家話,未來寒暑假可以到講客家話的地方去傳福音,因為在台灣向講客家話的人傳福音是最困難的。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能夠跨越文字與語言的界線去傳福音,如果我們聽到了這個呼召,我們就去做。如果沒有聽到這個呼召我們在耶路撒冷跟猶太全地傳福音,就有很多事要做了。 例如我們東石有很多人還沒有聽到福音,還是拜拜的,我們要跟他們傳福音,就有很多事要做。
三、認信神子乃是教會磐石
這是馬太福音最重要的重點,我們常說這是鑰節,或是金句。鑰匙的意義是我們使用鑰匙就可以進到整個屋子裡面。馬太福音的鑰節在哪裡呢?在馬太福音16章16節
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
基督是希臘文,在希伯來文就是彌賽亞,是大衛的子孫,是猶太人的王。 彼得發現耶穌不僅是大衛的子孫,不僅是猶太人的王他還是全世界的王 。他不僅是大衛的子孫,他還是上帝的兒子。這是一個很大的跳躍 ,從大衛的子孫,猶太人王,跳躍成為上帝的兒子,這不得了。彼得對耶穌的認識從猶太的人的王,變成宇宙的主宰 。耶穌說這樣我可以放心了,我可以建立自己的教會。 所以他將要鑰匙給彼得:
17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18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16章17-18節)
耶穌講的這句話在教會裡面引起很大的辯論。因為彼得的意義就是大石頭,耶穌說要將教會建立在大石頭上面。天主教就認為彼得是第一代的教皇,並且強調天主教就是教會的磐石。到現在天主教對這一段聖經的解釋還是認為彼得就是教會的磐石。
基督教的解釋略有不同。因為中文跟英文一樣名詞沒有陰性陽性的分別,但是德文就有陰性跟陽性的差別。 例如陽性的石頭 (Petrus)跟陰性的石頭(Petros)在德文就是兩個不同的字。 彼得的意義雖然是石頭,但是德文的彼得是 Petrus, 是陽性的石頭。耶穌要建立教會的盤石是 Petros,是陰性的,是不一樣的。陰性的磐石指的是耶穌。這是第二種說法。
還有第三種說法,也是我比較接受的。 第三種說法認為若教會的基礎只有耶穌,是建立不起來的。 還需要有人承認耶穌替我們死,教會才可以建立的起來。 天主教認為彼得是教會的盤石,沒有完全的對,也沒有完全的錯。彼得代表的是所有相信神子的人。 我個人認為神子比基督更為偉大。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這句話是很重要的信仰宣告。 耶穌是認信的對象,彼得是認信的代表,兩個加起來就是教會的基礎。
為什麼我相信是第三種解釋呢?因為在第十八章,耶穌又講同樣的話。但是在十八章耶穌就不是指著彼得說的,而是指著門徒說的。 所以彼得是所有信耶穌的代表而已。彼得後來也是這樣說他認為所有信基督的都是教會的盤石: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 神所揀選、所寶貴的。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得前書二章4-5節)
彼得是顆石頭,我們也是顆石頭,建築師把我們堆砌起來,建造成上帝的聖殿。
結論:綑綁與釋放
這裡有兩種綑綁很重要,因為耶穌講了兩次。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6章9節)
在這裡看到彼得有很大的權力,是到了十八章耶穌又講一次 ,只是將你改成你們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8章18節)
綑綁撒但,釋放罪擔
在這裡我們看到綑綁與釋放的權力,不只彼得有而已,我們也有。 但是這兩節經文的所處的環境不一樣。16章是彼得剛剛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耶穌說,好,上帝的國透過你來到地上。原來地上都是撒旦的地盤,透過彼得建立的灘頭堡,攻入陰間的門。所以馬太十六章說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也有門的意思)。 在踢足球的時候有將球踢足球門的攻球員,以及不讓球進球門的守門員。基督徒的角色是攻球員,撒旦的角色是守門員,聖經說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 地上是撒旦的地盤,基督徒要攻破陰間的門,才可以將裡面的人救出來。所以教會是積極的、進攻的,撒旦是消極的、防守的。耶穌也說如果你要去一個壯士的家,你要將這個壯士綁起來,才可以把裡面的東西搶出來。 所以當彼得說耶穌是上帝兒子的時候,耶穌就說那你就擁有這把鑰匙,可以攻到撒旦的地盤,將裡面的人搶救出來。所以被綁的是撒旦而不是人。 人因為罪而被撒旦所綑綁,如果能依靠耶穌基督的恩典,就可以將人從撒旦的綑綁中拯救出來。
當人被釋放以後,加入教會。 常常會有爭執吵架,耶穌第二次講綑綁與釋放的環境已經不一樣,第二次是針對教會的生活來說的。 所以第二次的綑綁是捆綁自己,釋放是釋放對方。因為馬太福音第十八章一開始是提到,若有弟兄得罪你,你要顧及他的面子,在無人的時候告訴他,讓他知道你受到傷害,如果對方誠心道歉,這個傷害就停止。 如果對方不肯道歉那你才去找一位雙方都尊重的長輩來處理,如果處理不好,也不要立即告到法院去,要在教會裡面討論該怎麼辦。如果對方執意不肯悔改,你就當他是外邦人,是個罪人。 教會的解釋就是開除他的會籍,不讓他領受聖餐。
但是耶穌就是壞人的朋友 ,我們的困難是,他欺負我,我請長輩和教會來處理,也處理不來,我已經當他是個壞人。我怎麼有辦法成為他的朋友呢?耶穌說你如果做不到你就向我禱告。 所以十八章又說,你們若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集禱告,我就與你們同在。彼得了解耶穌的心意,就說我知道你要我赦免他們,那麼我赦免他們七次,夠嗎? 耶穌說,不是,要原諒請70個七次。 有個故事說,有夫妻吵架,先生就把妻子欺負他的次數記起來,一直記到489次,就跟他太太說,你剰下一次可以欺負我,因為耶穌說要原諒對方70個七次。我想這個故事是誤用耶穌的教導,其實耶穌要說的是不要去算次數。
我的詮釋是我們做錯事的時候,就被罪所綑綁。當我們相信耶穌就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我們就可以得到釋放。 當我們成了基督徒以後,我們還是會跟別人有爭執, 那時我們就會想,大家都是基督徒,我們該怎麼辦呢? 耶穌來就要處理這個問題。在教會裡面如果我們被欺負我們,如果不肯放過他,一直想報復,我們自己反而被綑綁。這樣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快樂,所以耶穌又說如果你不肯放過他,將來上帝也不會放過你。 你如果願意放過他,上帝將來也會放過你。 所以第二次的綑綁與釋放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如果綑綁對方就是捆綁自己,釋放對方就是釋放自己。
第一次的綑綁與釋放對我們是比較簡單,我們只要信基督耶穌,並接受洗禮,就會得到釋放。 我們面對第二次的綑綁與釋放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彼得才要問到底要赦免幾次?七次夠嗎? 耶穌說不是你如果不肯赦免別人,將來在天上也無法得到上帝的赦免。所以你如果只讀馬太十六章,你會很高興。但是讀到馬太十八章,你就會很煩腦。我們要跟主耶穌禱告,求主耶穌幫助我們,能夠完全的赦免。是我們能夠從自己的罪得到釋放,也可以從別人的罪得到釋放。別人的罪會時我們不甘心想去報復,耶穌要我們不要去欺負別人,也不要去報復別人。
禱告
主耶穌你為我們降生,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救我們脫離罪。 不只是我們自己的罪,也有別人的罪。 當我們得罪人得罪祢的時候,我們被罪所綑綁,被撒但綑綁。在馬太十六章你說要釋放我們 。不只在地上釋放,在天上也要釋放。 當我們領受這個恩典,大家來到教會的時候,我們又面對另外一種的綑綁。 因為弟兄姊妹都是蒙恩的罪人, 有時候會得罪彼此,互相傷害。在那個時候,我們又受到怨恨的綑綁。主耶穌祢告訴我們,祢不只把我們從自己的罪中得到釋放,也讓我們在彼此的罪中也得到釋放。我們在世上如果能夠有完全的釋放,將來在天上就會得到祢的釋放。請祢將這樣的恩典賜給我們。禱告奉基督耶穌的名求,阿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