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25

[講道集]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 Support

寫作於2008.10.19
作者:蔡茂堂 牧師

 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上一次我們分享的內容是彼此「勉勵」,勉勵就是要陪在他身旁,若他是新手上路,你就高聲鼓勵他;若他是跌倒挫敗,你就低聲安慰他。今天我們證道的主題是彼此「扶助」,扶助就是在他軟弱缺欠時,你貼在他身旁力挺支撐他,這比勉勵還辛苦,因為對方已經軟弱地無法站立了。

Ⅰ、引言:人類被創造成為須要被幫助

創世紀記載,「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當時只有亞當一個人,他代表全人類,所以聖經不是說「男人獨居不好」,而是「那人獨居不好」。上帝造人,使人有兩個需要,一個是陪伴,一個是幫助,而這似乎意味著人是有限的、軟弱的,事實上,這個幫助不是將男人和女人分開,而是將人與神分開:因為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祂沒有孤單的可能,祂是全能的上帝,祂不會軟弱欠缺、需要被幫助,而人被造都需要被幫助,都有軟弱欠缺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被扶助。

Ⅱ、扶助軟弱的意義

A. 扶助 avnte,comai(antechomai)

1. avnti,(anti)against 貼近
2. e;cw(echo)hold 支撐

B. 軟弱 avsqenh,j(asthenes)

1. a(a)negative particle 反面
2. sqeno,w(sthenoo)

strengthen 使有力量

那麼扶助軟弱的意思是什麼呢?今天的經文是帖撒羅尼迦第五章14節:「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容許我稍微分析一下「扶助軟弱」的希臘原文:扶助是avnte,comai (antechomai),軟弱是avsqenh,j(asthenes),這兩個字都由兩個字根所組成,avnte,comai(antechomai)的字根是avnti,(anti)和e;cw(echo),avnti,(anti)的英文是against(貼近身邊),e;cw(echo)的英文是hold(力挺支撐),所以扶助的意思是貼近身邊力挺支撐;avsqenh,j(asthenes)的兩個字根是a(a)和sqeno,w(sthenoo),a(a)的英文是negative particle(負面字首、否定助詞),sqeno,w(sthenoo)的英文是strengthen(使有力量),所以軟弱的意思是沒有力量。當一個人軟弱無力時,你貼近他的身邊支撐他,讓他不要倒下,這就是扶助的意思。

Ⅲ、誰須要扶助

1. 孤兒寡婦:資源欠缺

那麼誰需要扶助呢?第一種是孤兒寡婦,就是欠缺資源、在經濟上有困難的人,舊約詩篇說:「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詩146:9),「但我是困苦窮乏的;神啊,求祢速速到我這裡來!祢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耶和華啊,求祢不要耽延!」(詩70:5)這些有困苦的人都會向耶和華上帝呼求,祈求神的幫助。

2. 病重在榻:身體欠安

第二種是身體上的困難,所有生病的人都承認需要別人幫他一把,「他病重在榻,耶和華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給他鋪床」(詩41:3),「…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林前11:30)。

3. 受壓跌倒:靈性不夠

第三種是環境的壓力大,或是誘惑大,自己把持不住而跌倒,這種是屬於道德性的軟弱,自己意志不堅,無法堅持做人的原則。「凡跌倒的,耶和華將他們扶持;凡被壓下的,將他們扶起」(詩145:14),新約說:「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羅8:3)。

4. 良心過敏:信心不足

最後一個比較特別,是信心的軟弱。剛信主的人或許常有這方面的問題,保羅說:「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其實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們,因為我們不吃也無損,吃也無益。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林前8:7-9),這種軟弱很特別,我稱作「良心過敏症」,保羅說:「你們這樣得罪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林前8:12),又說:「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14:1)。

Ⅳ、真正的扶助

1. 認同體恤

不論是經濟的、身體的、道德的、信心的困難,你可以如何扶助?第一,體諒他在軟弱中內心的痛苦,認同、體恤他的軟弱,保羅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11:29),耶穌基督自己降世為人,就是為了要體恤我們的軟弱,「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來4:15)。

2. 領受恩典

當你能體諒他的困難時,你要記得,你之所以沒有軟弱,並不是比較優秀,而是你從上帝領受較多的恩典,你的多餘、強壯,是讓你還有力量支撐幫助他,否則你自己還沒有幫助人就先跌倒了。保羅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15:10),神的恩與我同在,這不是徒然,而是要我們藉著祂賜的恩典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3. 父前屈膝

當你要幫助別人時,先讓對方知道,真正可以幫助他的是上帝,將他的心帶到上帝面前,這才是真正的幫助。保羅要幫助以弗所教會使其剛強,他說:「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求祂按著祂豐盛的榮耀,藉著祂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弗3:14-16),保羅在幫助他們前先為他們禱告,也為自己禱告,免得自己也掉入迷惑,「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14:38)。每一個人都會軟弱,記得要為對方禱告,也為自己禱告。

4. 靠主剛強

「你們要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6:10),幫助他、讓他可以依靠主,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詩124:8),讓他不是依賴在你身上,而是全然倚靠上帝。

5. 幫補不足

幫助他,是幫助他的不足,但不要超過,到他可以站立的程度就好,「…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林後8:14),「我們晝夜切切的祈求,要見你們的面,補滿你們信心的不足」(帖前3:10)。給他魚吃,雖是補他的不足,但結果是增強他養成依賴(Enabling Dependency)你的力量,如果你給他魚竿、教他釣魚,那就是鼓勵他自主(Empowering Independency)。我們幫助人,要讓他依賴上帝,並且幫助他到足夠就好,給他答案不如教他方法,這樣才是真正對人的扶助。

Ⅴ、扶助的榜樣

講到扶助,我所想到在舊約有個很棒的榜樣是波阿斯。士師記當中,以色列人任意而行,道德行為敗壞,但在路得記卻好似留下一點曙光。路得家中,婆婆軟弱可憐,媳婦也是一個先生過世的外國人,她們無助地回到故鄉,波阿斯是怎麼來扶助路得呢?這裡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在扶助人時,態度上要注意的事:

1. 慈悲款待異族寡婦

第一,波阿斯用慈悲來款待這個異族的寡婦。她是雙重的軟弱,是寡婦又是外國人,如同現在的外籍新娘,像波阿斯這樣的本地財主,怎麼幫助她?他讓路得拾穗,不是直接給路得,讓她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他知道這樣的人最容易被欺負,所以他又交代工人不可以欺負她,「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啊,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裡,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我的僕人在那塊田收割,你就跟著他們去。我已經吩咐僕人不可欺負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裡喝僕人打來的水」(得23:8-9)。

2. 求耶和華祝福路得

第二,波阿斯將路得帶到上帝面前:路得是外邦人,對以色列的信仰還不太清楚,所以波阿斯鼓勵路得求上帝來祝福賞賜她,「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祂的賞賜」(得2:12),波阿斯幫助她能生存之外,更建立她對神的信仰,讓對方知道真的能依靠的對象是上帝。

3. 尊重保護路得名節

路得的婆婆拿俄米知道波阿斯是近親,以為可以想法讓他娶路得,這樣拿俄米的先生就不會斷族。波阿斯卻清楚其實還有另一人在親屬關係上比他更近,就說:「你今夜在這裡住宿,明早他若肯為你盡親屬的本分,就由他吧!倘若不肯,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為你盡了本分,你只管躺到天亮。」(得3:13)但路得已經半夜跑到那裡找他,波阿斯還尊重保護她的名節,「路得便在他腳下躺到天快亮,人彼此不能辨認的時候就起來了。波阿斯說:不可使人知道有女子到場上來;又對路得說:打開妳所披的外衣。她打開了,波阿斯就撮了六簸箕大麥,幫她扛在肩上,她便進城去了」(得3:14-15)。波阿斯在幫助這個異族女性時,他考慮她受了婆婆的教導才做今晚這樣的冒險,很可能會造成身敗名裂的後果,她一心一意要為已過世的先生留後的努力就整個被抹殺了,所以他不只沒有欺負路得,還很細心地保護她,這是一個讓我覺得很棒的態度。

4. 重建以利米勒家族

最後波阿斯就到城門口處理這件事,那關係最近的親戚見到可以買下這一家的財產權,當然想要,但卻發現得要娶路得,往後若有了後代,產權又歸回那孩子,這樣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就放棄這權利,而波阿斯願意接下,「波阿斯對長老和眾民說:你們今日作見證,凡屬以利米勒和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得4:9-10)。路得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不是歸路得或波阿斯,是歸拿俄米,波阿斯助人助到底,幫她重建她的家族。波阿斯真的很有愛心,這樣重建了已經斷種的以利米勒家族,這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Ⅵ、結論:施比受更有福

最後的結論,我要提到的例子,是保羅要離開小亞細亞回到耶路撒冷時,他在米利都的海港派人去請以弗所的長老們來會面,因為他這次去可能凶多吉少,他要和以弗所的長老們作最後的告別,「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都交代完後,他說:「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徒20:34-35),後來又加上「…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在四福音書裡找不到這句話,不知保羅從哪裡得來而傳給我們這麼寶貴的話。要怎麼扶助軟弱的人?要努力工作。保羅是做粗工織帳棚的,雖然他是傳道人,但他用自己的雙手做工來供給同工的需要,也才有力量去幫助軟弱的人。保羅又說到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有福」,你要施還是受?只要施?那不讓別人更有福嗎?施比受更有福,所以受有福,施更有福,能施是因為神給你的恩典多過你需要的,受就是因為你所得到的不夠才需要受,我們都想做施的,就是請上帝給我超過我所需要的,我能夠給,我就是更有福的。我能否向神說:「神啊,讓我做受的,好讓別人是有餘的,我也學會謙卑的領受祢的恩典」?你剛強有餘又肯扶助軟弱欠缺者,你才能施,而當你軟弱欠缺需要人幫助時,你願意接受人家的扶助嗎?當你有,人家欠缺,你不給,這叫作吝嗇;當你沒有,人家要給你,你不接受,這叫作驕傲。你覺得要學習施比較難,還是受比較難?我覺得學習受比較難,要受比較難受。施的確本來就不容易,但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4:12),有餘時就施,欠缺時就受,其實兩個都有福,只是施比受更有福,有時候你更有福,有時候你讓人更有福也更好。並且,我們和神的關係也能從這顯出,你肯施,你對上帝是以感恩為祭獻給神,因為神給你的恩典超過你的需要,你這樣的感恩帶來對別人的愛心,這樣的信仰是神會悅納的;若你變成是卑賤飢餓缺乏不足,你要願受,用堅定的信心來仰望神。所以不論是有餘或缺乏,你學到秘訣了嗎?當你有餘,周圍不足時,你肯施嗎?當你不足,周圍可能有,而且願意幫助你,你願受嗎?當你有餘時,你對神會感恩嗎?當你不夠時,你會用信心來仰望神嗎?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最近全球不景氣,相信我們周圍有很多依靠股票的弟兄姊妹,他們會遇到很大的艱難,主,當我們還有恩典、還有力量時,當我們發現我們周圍的兄姐朋友有很大的困難時,主,這是對我們愛心的挑戰,如果我們是掉到艱難的那一面,快要活不下去時,這是我們信心的挑戰,當我們有,我們肯施嗎?當我們不足時,我們願受嗎?保羅說,他不管在什麼處境都學到了秘訣,主,或許我們還需要學這個功課,求祢幫助我們,不管處境如何,讓我們也學到秘訣,對祢感恩、對祢相信,對周圍的人我們肯學習施,也肯學習受的功課。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 家庭 (Family)

寫作於2008.10.26
作者:蔡茂堂 牧師

聖經非常重視家庭。根據創世記第一章27-28節的記載,上帝親自創造男女兩性,並且祝福他們的婚姻與家庭。舊約的耶和華也將以色列民視為他的家庭而加以保護 (亞9:8)。到了新約,主耶穌把所有遵行上帝旨意的人都視為他的家人(太12:50)。保羅則直截了當的說,教會就是上帝的家 (提前3:15)。

從創造的角度來說,所有的人類都來自於上帝的創造,可以說都是上帝所創造的子女。上帝是我們共同的天父,全世界的人類都是屬於一個大家庭,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在人類犯罪之前,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享受與上帝和諧的關係以及兩人間相親相愛的關係,這可以說是最理想家庭的寫照。

亞當夏娃的背逆與墮落帶來被逐出伊甸園的後果。人類不僅喪失了與上帝之間的和諧關係,家庭中的夫婦關係也從兩人成為一體的親密關係轉變為轄制與戀慕的權力鬥爭。第一對兄弟之間的關係也從互相愛護轉變為憤怒傷害。罪惡深深的侵入破壞上帝所祝福的美滿家庭關係。

上帝要恢復起初創造人類時所祝福給人類的家庭幸福關係,就從揀選亞伯拉罕一個家庭開始。亞伯拉罕對上帝的信靠順服,重新建立了人類與上帝間之親密關係。人類的家庭關係也逐漸的被重建。但是,我們從聖經中所記載的舊約家庭關係中,還很清楚的看出舊約家庭中的夫妻與親子關係,一直都被籠罩於伊甸園墮落所帶來的扭曲陰影之下。這個陰影最明顯的就是父權主義 (paternalism)。

到了新約時代,主耶穌的降生帶來家庭關係更新的盼望。主耶穌的教導直接挑戰當代的父權主義思維。主耶穌說: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 (太23:8-11)。保羅在加拉太書三章宣告了基督教大憲章: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 (加3:27-28)。在基督裡,所有因為人類墮落所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種族、社會、與性別所造成的歧視與壓制都被十字架的大愛所消滅了。所有歧視與壓制所產生傷害而造成隔斷的牆也都被拆毀了 (弗2:14)。十字架饒恕的愛成就了家庭關係中的和睦。

保羅勸告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弗6:1-4)。舊約中父親對子女的絕對權威關係轉變為在主裡的相對親愛關係。

到了啟示錄二十一章,使徒約翰看見一個新天新地,聖城新耶路撒冷從天而降,還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 (啟21:3)。上帝又恢復了起初創造人類時所祝福的美滿幸福家庭關係。

上帝的心意是要作我們的天父,和我們有親密的父子關係,也要我們彼此之間能夠建立相親相愛的手足關係。但願我們的每一個家庭都能夠讓主耶穌基督十字架的大愛來轉變我們彼此的關係,也願我們和平教會能夠成為“屬神小家庭所組成愛的大家庭” ( A big family of love formed by the families of God).

在第三世紀時的古教父特土良 (Tertullian) 所著的一本書中提到,當時的外邦人對於基督徒間的彼此相愛印象非常深刻,他們如此稱呼基督徒:看哪!他們多麼彼此相愛! (See, how they love one another.) 但願這句話也能成為別人對和平教會的稱讚。願榮耀歸給上帝。

星期日, 10月 19

[講道影片]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Support)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Support) (台語)

小組系列(二十四)—扶助(Support) (國語)

 帖撒羅尼迦前書5:14

【講道大綱】
I. 引言:人類被創造成為須要被幫助 (創2:18)

II. 扶助軟弱的意義

A. 扶助 ( avnte,comai ) [antechomai]
1. avnti, [anti] against 貼近
2. e;cw [echo] hold 支撐

B. 軟弱 ( avsqenh,j ) [asthenes]
1. a [a] negative particle 反面
2. sqeno,w [sthenoo] strengthen 使有力量

III. 誰須要扶助
1. 孤兒寡婦:資源欠缺 (詩146:9; 詩70:5)
2. 病重在榻:身體欠安 (詩41:3; 林前11:30)
3. 受壓跌倒:靈性不夠 (詩145:14; 羅8:3)
4. 良心過敏:信心不足 (林前8:12; 羅14:1)

IV. 真正的扶助
1. 認同體恤 (林後11:29; 來4:15)
2. 領受恩典 (林前4:7; 林前15:10)
3. 父前屈膝 (弗3:14; 可14:38)
4. 靠主剛強 (弗6:10; 詩124:8)
5. 幫補不足 (林後8:14; 帖前3:10)

V. 結論: 施比受更有福 (徒20:35)

【金句】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 20:35)

【默想】
1. 誰是軟弱而須要扶助的人?
2. 如何才能真正的扶助別人?
3. 為何主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星期六, 10月 18

成長的故事 (5) – 救命恩人



成長的故事 (5) – 救命恩人

救命恩人

我弟弟的哭聲引起了一位起了個大清早,抱著一大筐換洗衣物,要到這條水溝洗衣婦人的注意。她抱著那滿筐的衣物,好奇的走了過來,想問問我弟弟,為什麼不好好走路上學,為什麼要站在這排水溝旁號啕大哭呢?

等到她走到我弟弟站立的地方,往水溝中一看,不禁驚呼一聲 “有小孩子掉到排水溝裡了!” 她連忙把那筐衣物丟在地上,快步跑到水溝邊,探身去撈我。她好不容易才抓到我的書包帶子,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力量將我從水溝中拉出來。

剛好這個時候,有一位務農的老阿伯仔,騎著一部舊腳踏車,路過這裡,要去巡田水。婦人就高聲喊叫這位老阿伯仔,請他過來幫忙,把我從水裡拉出來。老阿伯仔就把他的舊腳踏車停在路邊,再跑過來幫忙這位洗衣婦女,把我從水裡拉上岸。

我被拉上來之後,吐出來好幾口黃褐色的髒水,然後就哇的一聲大哭出來。他們看我已經會大聲哭了,就各自走了。洗衣婦再度抱起那一大筐衣物,洗衣服去了。老阿伯仔也騎著他的腳踏車,去巡田水了。我弟弟擦擦眼淚,也背著書包上學去了。我呢?就這樣全身濕漉漉地一路哭著走回家裡去。

爸爸媽媽看到我這麼全身狼狽的哭著走回來,沒有對我打罵,也沒有追問我為何會掉入排水溝。媽媽忙著把我全身的濕衣服脫下來,換上一身乾淨的衣服。爸爸則牽出腳踏車,載著沒有書包可以背的我,一路騎到中山國小,好向我的級任老師報告我之所以遲到的原因。

答謝恩人

爸爸在我發生事故的當天,就到發生事故的現場附近,到處去打聽,看是誰把我從排水溝中救起來的。後來,皇天不負苦心人,爸爸終於問到了那一位把我從水溝中救出來的洗衣婦人。原來她家就在電力公司斜對面的大馬路邊開一家冰店。在出了事故的那個禮拜六下午,爸爸到市場買了一籃子水果,用腳踏車載著我,一起前往冰店去向那位把我從水溝中拉出來的救命恩人答謝。我記得那一天,是我這一生中第一次吃到那麼多種各色各樣好看又好吃的冰淇淋,我非常的高興與難忘那一天的經歷。

但是,不論我爸爸怎麼努力去打聽,就是問不出來那位騎著舊腳踏車要去巡田水的老阿伯仔到底是住在那裡。因此,我們也就沒有辦法親自登門去向他道謝救命之恩了。那一天,如果不是有這兩位好心的洗衣婦人與老阿伯仔,我想我早就被那滔滔黃水給流進電力公司前的陰溝裡了。不僅被淹死在陰溝裡,恐怕連個屍首也找不到了。

救主與主宰 (Savior and Lord)

長大之後,在我高二決定要接受耶穌基督,作我個人的救主時,我唸到這一段聖經。路加福音第二章記載著,當耶穌降生的時候,天使奉差遣到伯利恆城外,向當夜值班看守羊群的牧羊人報佳音。天使向牧羊人說 “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2:11) 這一段有關聖誕節耶穌降生故事的經文,我從小就聽了好幾遍,可以說是滾瓜爛熟了。我一直都以為救主 (Savior) 與主宰 (Lord) 是同義詞,只是用不同的字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可是當我再次想到我在國小被洗衣婦人與老阿伯仔,從水溝中救出來的經驗時,我突然發現,救主與主宰是全然不同的角色。救主是把我從死亡的邊緣,挽救回來的救命恩人。這洗衣婦人與老阿伯仔實在是我的救主,因為是他們把我從死亡邊緣的排水溝中救出來。我對於他們的救命之恩,應該終身銘記在心,有機會也應該向他們答謝並報恩。但是,我不會因此就把他們兩位視為我生命的主宰,我不會在我作有關我生命中重要抉擇的時刻,打電話去請示他們的意見。譬如說,我高中畢業,要考大專聯考時,我不會打電話去請教他們,我應該如何填寫科系志願表。我台大醫學院畢業後,在馬祖服役時,要決定退伍之後,選擇到台大醫院的那一科當住院醫師時,我也不會考慮須要寫信去請教這兩位救命恩人,我應該如何做抉擇。當我在大學時候,看到和平教會青年團契有好幾位非常好的姊妹,不知道我應該選擇那一位,來當我的女朋友時,我也不會考慮必須打電話去請教這兩位救命恩人。因為,他們只是我的救命恩人,並不是我生命的主宰。 [They are just my Savior, not the Lord of my life.]

我突然發現,許多基督徒也是這樣來對待主耶穌基督。他們只是把主耶穌當做他們的救主,把他們從罪惡中救出來,免於末日的審判與死亡。可是,在他們每天生活的重要抉擇時刻,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是否須要在禱告中尋求主耶穌的心意與帶領。大多數基督徒在他們的生活中,並沒有把主耶穌當成他們生命的主宰,還是我行我素的過著自己當家作主的生活,或許這也是許多基督徒無法活出榮耀天父上帝的生活見證的原因之一吧?!

原來在耶穌降生時,天使向牧羊人報佳音所說的 “救主,就是主基督”是有雙重的意義。這是上帝藉著主耶穌的降生所要賞賜給人類的兩大恩典。耶穌降生是為了要將我們從罪惡裡救出來。主耶穌為了我們的罪惡,頭戴荊棘冠冕,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他成為我們的救主 (Savior)。主耶穌在被埋葬三天後,從死裡復活,他願意藉著聖靈進到我們的心中,來帶領我們每天的生活,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 (Lord),也就是基督 [基督是希臘文的翻譯,其希伯來話稱作彌賽亞,就是受膏抹的君王]。 在世界末了的時候,主耶穌基督將再臨,他會坐在白色的大寶座上,頭戴黃金冠冕,審判全世界的人,並且要把我們帶到永恆的榮耀與喜樂之中。

多麼盼望每一位受洗歸入耶穌基督名下的基督徒,不要只把主耶穌基督當作救主 (Savior) 而領受贖罪的恩典而已,也要同時奉主耶穌基督視為生命的主宰,讓主耶穌基督來帶領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抉擇而活出得勝榮耀上帝的生活見證。

[牧函] 軟弱 (Weak)

寫作於2008.10.19
作者:蔡茂堂 牧師

軟弱 (Weak) 是一般人不願意承認或接受的特質。大家都喜歡扮演強壯的角色。

德國哲學家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曾經寫一篇論文“論道德譜系”(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在該篇論文中,尼采主張,人類可以分為兩種道德,主人道德 (Master Morality) 與奴隸道德 (Slave morality)。

所謂主人道德是指強者 (the strong) 的道德,主張強壯即是美德,強者根據自己的偏好(ego preference) 來決定是非,依照成果 (consequence) 的勝敗來判定英雄。強者為王、弱者為奴是讓人類可以不斷追求進步的推動力。荷馬史詩伊利亞德 (Iliad) 和奧德賽 (Odyssey) 所描述古希臘羅馬高尚的英雄 (noble hero) 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強者的主人道德。

根據尼采的說法,奴隸道德是弱者對強者主人道德的反動。弱者主張,我們不能以結果的成敗來定是非,而是須要考量行為的動機 (motivation)。得勝者對失敗者的壓迫是不道德的。強者幫助弱者使兩者之落差減少才是良善,謙虛是美德。這是由耶穌基督所倡導的強者要對弱者顯出慈悲憐憫的心來幫助弱者。民主精神所強調的平等也是奴隸道德的結果。尼采認為,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基督教宣揚奴隸道德,成功的打敗了西方傳統文化的主人道德,造成西方文明的墮落,英雄被污名化,主人被奴隸化,人類進步的動力被瓦解。

一生鼓吹主人道德強者哲學的尼采在他人生的晚年不幸感染到神經梅毒,造成精神錯亂以及劇烈的頭痛,只好從大學教授教職提早退休,晚年的尼采成為一位軟弱的弱者,完全倚賴他母親與姊妹慈悲憐憫的照顧來終其一生。

舊約聖經中的耶和華是一位憐憫幫助軟弱者的上帝。耶和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埃及王法老的奴役 (出20:2),走過看似絕望的紅海 (出14:29),渡過四十年的曠野漂流 (申2:7),進入迦南流奶與蜜之應許地 (利20:24)。耶和華也吩咐以色列人,要有憐憫的心,在收成的時候不可收割盡淨,要留下田角莊稼與樹上餘果,好讓民中無分無業的利未人、城內寄居的異鄉客以及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等貧苦軟弱者可以得著生活所欠缺的食物 (申24:19-21)。

新約聖經中的耶穌基督在出來宣揚天國福音的時候,引用以賽亞書的預言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 (路4:18-19)。耶穌自己在三年半的傳道生涯中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太9:35-36)。

主耶穌甚至採用我們是否有慈悲憐憫的心腸去幫助各種軟弱的人來作為末日審判的依據 (太25:31-46)。主耶穌自己接納那些軟弱的人作為他的弟兄,並且認同這些軟弱的人。主耶穌說,這些幫助軟弱者的事你既然做在我一個最小弟兄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

使徒保羅除了延續主耶穌的教導,鼓勵初代的教會要扶助軟弱的人 (帖前5:14),保羅自己也用雙手努力工作,除了可以支持自己與同工的生活所需之外,還有餘力可以扶助軟弱的人(徒20:34-35)。保羅對於軟弱,還有一個很寶貴的個人信仰經歷。保羅在有了三層天的奇妙經歷之後,卻發現他的身體有一根刺,這根刺成為保羅的軟弱。他三次迫切的求神醫治他,卻沒有得到上帝正面的回應。上帝給予保羅的回應卻是要給予保羅夠用的恩典。保羅從此就學會了一個寶貴的屬靈功課,就是我們的軟弱也可以成為上帝的恩典,保護我們免於驕傲,並且讓我們更專心倚靠上帝的恩典 (林前12:1-10)。這是在軟弱中因為全心依靠神而得到的剛強。

雅各在雅博渡口與神的使者摔角中受傷瘸腿,讓雅各更緊緊的用雙手抓住神而成為以色列 (創32:24-31)。大衛王在犯罪被先知拿單指責之後,在神面前認罪悔改而更謙卑的仰望神的恩典。他那憂傷痛悔的心被神悅納而成為合神心意的人 (詩51)。

星期六, 10月 11

[講道集] 關心至微小的

寫作於2008.10.05
作者:蔡茂堂 牧師

 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證道的主題是「關心至微小的」,這當中有兩個部分,一是要如何「關懷」?一是「至微小的」是誰?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今天的經文是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是耶穌講的最後一個比喻中的一句:「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個比喻的背景,是猶太牧羊人白天將綿羊和山羊放在一起牧養,到了晚上卻將這兩種羊分開,因為山羊的羊毛較短,牠們較怕冷,所以養在較溫暖的羊棚裡,綿羊的羊毛則較長,牠們比較怕熱,就養在較通風涼爽的羊欄中。耶穌的比喻是指,祂到了末世審判時,同樣要將所有的羊分開,綿羊在一邊,山羊在另一邊,那些做「這些事」的人就是綿羊,而「這些事」是服侍的事,所服侍的對象就是至微小的,是貧窮、寄居、病痛、作監的人,而耶穌也提到,這些至微小的就是「我的弟兄」。貧窮者是沒有地方住的貧苦人,你要給他吃喝穿住;寄居者是流落異鄉的出外人,你要接待他;病痛者是在患病苦痛中的人,你要看顧他;作監者是犯錯坐牢的受刑人,你要探望他。這是耶穌提到的四種人,是在社會上屬於被人輕看忽略的邊緣人,而耶穌要我們照這些人的需要去服侍他們。

Ⅰ、引言:韓國五歲盲女劉藝恩的故事

提到至微小的,就讓我想到韓國的一位五歲女盲童,叫作劉藝恩。這首歌就是她最愛彈唱的「你是為了接受愛而生」:

「你是為了接受主愛被揀選的人
在你的生命中接受那豐盛的慈愛
創世之前開始的神那豐盛的慈愛
藉著我們的相遇結出了果子
在這世界上因著你寶貴的存在
真是帶給我們極大無比的喜樂
你是為了接受主愛被揀選的人
現在仍然接受那豐盛的慈愛

我感謝你因我從來不曾知道
在你的眼裡我是何等的寶貴
從太初直到如今創造宇宙萬物的主
是何等聖潔愛我的靈魂
也感謝你你讓我感受到這偉大的愛
主已安排你在我生命裡
因主耶穌基督的愛更多來服侍你
我也願向世界傳揚神的愛

你是為了接受主愛
來到這世上傳揚這份愛
在主奇妙計畫裡把你栽種在這裡
期待你結出美麗的果子
你是為了接受主愛被揀選的人
現在仍然接受那豐盛的慈愛」

收養她的這對夫婦,先生也是殘障人士。她生下來就被父母所遺棄,只因她是瞎眼的女嬰。我想「關心至微小的」,在這韓國五歲女盲童身上就看得很清楚,這首歌最感動我的部分就是「你是為了被愛而生」,女童想必有此感受:「為何我生出來就看不見?」因為上帝要你在世上經驗到人的愛。但她如何能有機會經驗到這樣的愛?就要有人願意關心這至微小的。

Ⅱ、誰是耶穌的弟兄(Brothers of Jesus)

1. 耶穌同母異父弟弟(字句主義Literalism)

耶穌說「這些至微小的是我的弟兄」,誰是耶穌的弟兄?第一種解釋就是與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們,「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嗎?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西門、猶大嗎?」(太13:55)這叫作「字句主義」,考古學家聲稱找到了雅各的骨灰甕,確認耶穌有四個弟兄。照這個解釋,就是指要照顧這四個弟弟才是做在耶穌身上。

2. 以色列國的猶太人(錫安主義Zionism)

第二種解釋的範圍比較廣,認為耶穌的弟兄不只這四個,而是所有和耶穌同種的人,也就是以色列國的猶太人,現在有些教會仍相信是如此,這些人叫作「錫安主義」者,他們奉獻很多金錢給以色列,認為如此做才會成為綿羊,因為有遵行耶穌所說的做在祂弟兄身上。「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徒3:22)這是第二種解釋。

3. 耶穌的十一位使徒(傳統主義Traditionalism)

有人認為耶穌的弟兄就是祂的十一個學生,這叫作「傳統主義」者。耶穌在復活以後對那兩個婦女說:「不要害怕!妳們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往加利利去,在那裡必見我」(太28:10),所以耶穌的弟兄是那十一個使徒。

4. 遵行上帝旨意的人(行為主義Behaviorism)

有人說應該是所有聽從耶穌的話、遵行上帝旨意的人,都是祂的弟兄,這叫作「行為主義」者。耶穌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12:50)。

5. 信靠耶穌得以成聖(福音主義Evangelicalism)

再來是福音派的解釋,認為信耶穌得救的人就是耶穌的弟兄,這是「福音主義」者,「因那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都是出於一。所以,祂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來2:11),耶穌稱那些相信祂的人作弟兄。

6. 餓渴客寒病及坐監(人道主義Humanism)

最後一個解釋最廣,也是人們最難做到的。不僅相信耶穌,還要能幫助那些在困難中的人,因那些所有在困難中的人都是耶穌的弟兄,即飢餓缺乏、出外浪人、貧病交錯、犯罪坐牢中的人。這是「人道主義」者的解釋,因為聖經這樣說:「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所有在困苦中的人,耶穌都說他們是自己的弟兄。你有去幫助他們嗎?你有讓他們在你的關心中體驗到上帝的愛嗎?

Ⅲ、這些事是哪些事(Loving Services)(路4:18)

1. 供應生存基本需求

這些事是哪些事?就是服侍的事。第一,對於貧窮而吃穿不足的人,我們有否幫助他們?在舊約中,上帝說:「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申15:11),在新約的雅各書:「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這樣是真正敬虔的人。

2. 善待他鄉異族客旅

第二就是出外人,對我們台灣人而言也許就是外籍勞工。不知道我們當中有多少人得到外勞的服務?我們有否相對的歡迎、關照和尊重他們,或是反而欺壓、輕視、忽略他們?在舊約,上帝對以色列人說:「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利19:34),在新約:「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13:2)。

3. 照顧受傷疾病痛苦

第三就是病痛中的人,我們是否願意照顧他們?馬偕博士是最好的榜樣。在舊約的以西結書說:「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結34:16),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做了最多的工作也是醫治病人,「祂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災病的,都擠進來要摸祂」(可3:10)。德蕾莎修女也是這樣,因為有很多疾病是連醫生也束手無策的,但我們是否願意去看顧他們,嘗試去安慰以減輕他們在患病中的痛苦?

4. 接納鼓勵挽回犯錯

最後一種是犯錯被逮、應受處罰的人,你是拒絕且藐視他們,還是接納他們?舊約說:「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結33:11)上帝希望那些做錯事的人可以悔改。如何讓他們回頭?就是接納、關心、鼓勵他們。耶穌對那犯姦淫的女人所做的就是如此,祂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這些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Ⅳ、我們的屬靈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 靈魂與身體的全人關懷

在這個短短的故事裡,我們學到什麼功課?第一,這些飢餓乾渴只是身體上的需要,還是更多?耶穌有一次讓五千多人吃飽時,聖經這樣說:「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裡去,自己買什麼吃。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可6:34-37),耶穌供應了兩種需要:一種是開口教訓他們,供應他們靈魂的缺乏,一種是食物,是供應他們身體上的需要。人在靈魂與身體上都有需要,我們在關心人的時候,是否對於這兩種層面都留意到了?福音派的教會強調屬靈上的需要,自由派的教會強調身體上的需要,我認為耶穌要我們注意到這兩方面,因為這兩種都同樣重要。

2. 信心與行為的平衡發展

雅各書說:「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雅2:14-16)要是我們對上帝的救恩有信心,就會對有缺欠的人產生愛心的行為,不是只有信而已。

3. 認同與幫助的同時併行

耶穌曾說過一句話:「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8:20),祂本來是最富足的上帝,卻來世上成為最貧窮的人,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8:9)。祂認同我們的貧窮,體會我們做人的艱難,為了要讓我們脫離貧窮、變成富足,所以我們幫助那些至微小的人,應做到兩件事情,一是認同體會對方的痛苦,一是用你所體會的去幫助他脫離困難。現在有許多教會所推動的儉樸生活,就是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行為,將省下的錢拿給真正有需要的人,這樣我們可以體會缺少的不方便,同時也讓有欠缺的人得著需要,這就是認同與幫助。

4. 稅吏長撒該的生命轉變

最後我們來看撒該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末了是撒該主動對耶穌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路19:8-9)請注意最後一句,救恩臨到並非因為撒該做了好事,而是因為有亞伯拉罕那樣的信心。撒該是因為信耶穌而得到救恩,並因為得到救恩而被神改變,他將財產送給貧窮人。我們應理解清楚這個邏輯關係:我們要用信心去領受耶穌基督,像亞伯拉罕一樣,這樣我們就得到救恩,而真正得到救恩的人,就會對周遭缺乏者有愛心、並做出關懷的行為,這兩者―救恩信心、愛心行為―是相連的。所以在最後的審判時,耶穌是看我們有否因為信祂而產生愛的行為,如果有,代表我們對耶穌的信心是真的,因為真的信心一定會帶出像撒該的改變及他所做的行為:昨夜撒該對耶穌有信心,今晨他對窮人有愛心,這就是救恩帶來的生命轉變。

Ⅴ、結論: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

有一棵樹,我稱作「救恩的樹」,這棵樹的根應該是「信心的根」,因為信而得救,但這棵樹不是只有根而已,生根之後會發芽、長大、結果,所結的果子就叫作「愛心的果」,能愛鄰舍如同自己,證明這棵樹有札根在耶穌基督上,所以一棵「救恩的樹」必有兩個反應:因「信心的根」得救,且會結出「愛心的果」。信心的手會緊抓信靠施恩的神,感恩的手會打開幫助有欠缺的人;我們用一隻信心的手抓住上帝的救恩,另一隻手去幫助周圍有需要的人。我們關心至微小的人,需要這兩隻手,這就是保羅在加拉太書第五章6節說的:「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弟兄姊妹,我們可以自問有否這樣的愛心。我們對上帝的信心真切且足夠,就會對周圍的人有愛心,並產生信心的功效,就是讓那些有欠缺的人能得到你愛心的服侍。求神讓我們將來成為綿羊,可以進入神永生的國度。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感謝主耶穌,我們今天十一間教會聚集在此一起來敬拜祢,讓我們一起來思想,耶穌基督祢在離開世上前的最後一個比喻。祢對祢的學生說,在最後審判時,祢會將綿羊和山羊分開,不知道我們有哪些是綿羊、有哪些是山羊,然而上帝祢現在還不分別,祢讓我們大家在一起,盼望在最後那日以前,我們當中所有的山羊最後都能被上帝的愛感動而變成綿羊,讓我們的信心不是只放在心裡,讓我們的信心不是只有顧自己,而是信心能夠成為日常生活中愛心的果子。幫助我們深深定根在耶穌基督上,幫助我們結出愛心的果子,讓我們關心至微小的弟兄。在祢面前同心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二, 10月 7

眼睛的故事 (14) 伊甸園中的對話 (The Dialogue in Eden)

伊甸園中的對話 (The Dialogue in Eden)

聖經中第一次提到人類的眼睛是在創世記第三章。當時上帝所創造的第一對夫妻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夫唱婦隨,修理看守伊甸園中的花草樹木。到了下午,天起涼風的時候,上帝偶而會前來伊甸園與亞當夏娃喝下午茶並話家常。一切都非常和諧美好 (Shalom)。

但是,有一天,撒旦化身的一條蛇卻前來與夏娃搭訕聊天。撒旦最擅長的是挑撥離間。他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用請教的口吻挑起夏娃與他鬥嘴鼓的興趣。撒旦引用上帝講過的一句話,但是稍微加上一點兒扭曲。

撒旦說,「上帝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這句看來好像是誠心請教而無傷大雅的一句話,卻透露出撒旦工於心計的溝通技巧。讓我們翻開創世記第二章,看看當時上帝是怎麼對亞當親口交待的, 耶和華上帝吩咐亞當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我們如果細心的比較這兩句話,便不難發現撒旦扭曲上帝話語的技倆。
一、上帝當時對亞當所說的第一句話,是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這是上帝所賜與亞當極大的恩典。上帝好像開了一家讓人可以自由摘食各種水果的水果園主人,是免費招待,而且讓你自己自由的享用。All you can pick and all you can eat, all free. 撒旦巧妙的忽略了這一句充滿恩典善意的上帝話語。

二、上帝當時對亞當所說的第二句話 “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這棵分別善惡樹是跟生命樹一起被上帝放置在伊甸園的正當中 (創2:9)。因此,是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來。上帝清楚的告訴亞當,所有的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隨意吃,只有園子正當中那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而且上帝很清楚的告知吃了那棵樹果子的後果就是死路一條。所以,這是善意的警告與提醒。伊甸園的正當中並不是只有這棵分別善惡樹,還有一棵生命樹,這棵生命樹的果子是可以給人類帶來行善拒惡的生命,是可以吃的。那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只能給人類帶來分別善惡的知識,卻無法帶來行善拒惡的生命,結局就是人類會變成徒有分別善惡的知識,卻缺乏行善拒惡的生命,產生明知故犯的行為,而給自己帶來罪無可逭的結局,也就是死亡。

上帝當時只有對亞當說,不要吃園子正當中那一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撒旦卻巧妙的將上帝的話作誇大扭曲,成為 “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你被擴大成為你們,這或許是可以被接受的一般化原則 (generalization principle)。因為當上帝對亞當吩咐這一句話的時候,夏娃還沒有被創造出來。亞當就是全體人類的代表。因此,上帝對亞當說,你不可以吃的時候,這個你可以被視為不只是特別指定亞當這個人,而是指所有的人類。當夏娃被創造出來以後,亞當可能就曾經好意的將上帝給他的這個善意的提醒轉告知夏娃。這個猜測可以從夏娃對撒旦的回答來獲得支持。但是,撒旦將一棵樹誇大為所有樹的說法就太超過了。這個是以一蓋全的抹黑策略。慷慨供應各樣樹上果子給人類自由享用 (除了園子正當中那一棵要命的分別善惡樹以外的所有樹的果子都可以隨意吃) 的上帝就用這樣被撒旦的一句誇大的輕描淡寫扭曲成為只是創造出那麼多好吃果子卻不許人類拿來享用的尖酸刻薄、讓人類只能望梅止渴的乾瞪眼與吞口水的上帝了。

三、撒旦並沒有使用肯定句來表達他的看法,他很聰明的使用不肯定的 “豈是” 以及請教的問句來暗示他的見解。因此,將來如果遭遇到人類於上帝面前指控撒旦抹黑上帝時,撒旦還可以很巧妙的以四兩撥千金的方法來為自己脫罪。撒旦可以堂而皇之的告訴上帝,我並沒有說這些話啊!我只是好奇請教夏娃而已。可是撒旦並不是一位誠實的求教者而請教夏娃有關吃果子的開放性問題 (open question),撒旦所使用的是會帶來誤導作用的引導式封閉性問題 (misleading close question)。

夏娃真的就這樣被撒旦所發出的這個問題所吸引而與撒旦開始對話。夏娃對撒旦說, “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我們從夏娃的談話內容,可以看出二手資料失真的情況 (the distortion of second hand information)。當上帝向亞當提出這句善意的警告時,夏娃並不在場,因為夏娃尚未被創造出來。因此,我們可以猜測的是,當亞當看見夏娃時,就好意的將上帝對他提醒的話轉告知夏娃。夏娃得到的並不是直接來自上帝的第一手資料,而是轉自亞當的第二手資料。在這資訊傳達的過程當中,或是由於傳達者的表達不清,或是由於被傳達者的接收不明,都可能造成信息內容經過傳達過程後所造成的失真。我們如果仔細的比較夏娃對撒旦的回答內容以及上帝對亞當的交待內容,就不難發現,信息內容已經失真了。

一、撒旦故意將上帝抹黑的扭曲性問題馬上引起夏娃的注意與回應。夏娃對撒旦所說的第一句話很明顯的是要替上帝辯護。這也是許多基督徒很容易陷入的態度,就是我們以為,上帝落難了,急需我們站起來為上帝仗義直言。我們也常自以為有能力來為上帝辯護。夏娃所說的第一句話是 “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 我們如果與上帝對亞當所說的那句話比較,就會發現夏娃的話少了各樣與隨意。可見夏娃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受了撒旦的影響。各樣樹與隨意吃所表達上帝給與亞當那豐盛禮物的慷慨已經消失無影了。

二、夏娃對撒旦所說的第二句話是 “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上帝對亞當的交待是非常清楚、特定 (clear and specific) 的指名道姓, “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我們都知道,伊甸園的正當中並不是只有一棵樹,而是兩棵樹,其中一棵稱為分別善惡樹,是上帝清楚指定不能吃的。另外一棵生命樹,上帝並沒有命令亞當一定要吃,因為,上帝是賜給亞當完全自由的。這棵生命樹上的果子是被包括在所有可以隨意吃的果子樹當中的。夏娃的回答已經讓撒旦和我們看出,夏娃對於上帝話語的處理態度並沒有非常嚴謹,這也會造成讓撒旦有機可乘、得寸進尺的機會。

三、夏娃對撒旦所說的第三句話是 “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這句話讓撒旦確定他有機會進一步瓦解夏娃對上帝的態度與關係。因為在不知不覺之間,夏娃已經受到撒旦的影響,對於上帝所說過的話語,加上自己的擴大解讀。上帝是對亞當只說,你不可吃。現在傳到夏娃的口中,卻畫蛇添足的加上了 “也不可摸” 這四個字。看來似乎提出比上帝更嚴格的規定,或許也可以用 “企圖幫助別人來遵行上帝命令” 的偉大藉口來自圓其說。但是這種膽敢將上帝話語任意加添或修改的態度卻不可取。上帝話語的絕對權威被夏娃相對化了。聖經也曾經警告過這樣做的人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 (啟22:18)。夏娃不只將上帝的話語任意擴大解讀,最後甚至也將上帝斬釘截鐵的絕對性警告 “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修改為比較不確定的提醒語氣 “免得你們死。”

撒旦一看到夏娃終於上鉤了,便一不作二不休的順水推舟,變本加厲的從間接以詢問的口氣來暗示影響夏娃,改為直接明目張膽的篡改上帝的絕對性警告 “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以及夏娃修改過後的軟性提醒 “免得你們死。” ,成為與上帝唱反調的 “你們不一定死。” 的不肯定語氣。撒旦永遠為自己留下與上帝答辯的空間,撒旦並沒有說出與上帝直接反叛對抗的言詞 “你們一定不會死。” ,而是說 “你們不一定會死。”撒旦可以說,我並沒有反對上帝的說法,我也同意你們會死啊,只是因為我不是上帝,所以我無法像上帝講得那麼絕對性。

撒旦最後甚至宣稱他知道上帝禁止人類摘食分別善惡果的動機,是上帝心地狹小,擔心一旦人類摘食了分別善惡的果子之後,眼睛就會明亮了,人類便會變成如神一樣能知道善惡了。眼睛的明亮成為撒旦誘惑人類墮落犯罪的誘餌。

星期一, 10月 6

[講道影片] 受洗系列(七) 收成(Harvest)

受洗系列(七) 收成(Harvest) (台語)

星期日, 10月 5

[講道集] 受洗系列(七):收成 Harvest

寫作於2008.09.28
作者:蔡茂堂 牧師

(太 9:38)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之前的聖禮典,我都會提到撒馬利亞婦人的故事,今天的第七講則要說到收成,英文叫作Harvest,中文聖經翻譯成收割,而這樣的翻譯,「割」是有審判的意思,在啟示錄中:「…伸出祢的鐮刀來收割;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啟14:15),馬太福音則提到「祂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祂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太3:12),這是有分離的意思。今天我們歡喜地將受洗的兄姐迎進神的大家庭,收「成」是高興成功之意,所以我的題目選用收成,而非收割。

Ⅰ、引言:你看見什麼?(Stereogram vs. Spirituogram)

以前的3D立體影像必須要戴上藍紅色的眼鏡才能看見,最近因為電腦科技進步就不需如此,這叫作Auto Stereogram(立體影像),看見的方法就是將視覺焦距調成遠方鬥雞眼的位置,圖片就能產生,即可看到這圖片裡有一些落葉和兩隻螞蟻。

今天耶穌也對祂的學生這樣說:「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4:35),耶穌和學生在敘加的古井旁,看見才撒種不久、還有四個月才能長熟的綠稻田,以及當這個婦人跑去城內招呼眾人,眾人從城內跑出來,我們看見的是什麼?撒馬利亞人時常穿白衣,所以有的學者認為這是耶穌說「莊稼已經熟了(發白)」的原因,而稻子也會熟到變白,再一個意思就是青中帶白,指的便是城內那群跟隨婦人跑出來要看彌賽亞的撒馬利亞人,他們是已經預備好的,門徒是否有看見熟的莊稼?耶穌問學生的用意在此,我稱作Spirituogram(屬靈異象)。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周圍總遇見許多人,我們看見了對方是上帝疼愛的靈魂,還是他們只是一般人?若你的眼光改變了,你與對方的互動、談話也會不同。

今天的經文其實只有約翰福音,但為了要講收成,我特別增加了馬太福音的經節,兩者互相對照。馬太福音第九章中,耶穌看見許多人如同羊沒有牧人般的流離困苦,耶穌看見的是人的需要;在約翰福音中,門徒看見的是稻田中還沒有成熟的莊稼,還是看見了已經預備好、能被收割的?若看見了人的需要、看見時機已經到了,你就會為這些人祈禱,並且知道主權在上帝,主若是使用你,你願意受差遣,就成為恩典的管道,讓他們得著上帝的恩典。

Ⅱ、耶穌門徒與井旁婦女(Jewish Disciple vs. Samaritan Woman)

比較 耶穌門徒 井旁婦女
禁忌(與異族異性談話) 心照不宣 心直口快
進城
(敘加城) 購買食物 分享福音
生存(食物與飲水) 帶來食物 留下水瓶
福音(撒種與收成) 被動收成 主動撒種

接下來我要對照耶穌的學生和古井旁的無名婦人,他們在這個故事中有一些不同的反應。婦人拿水瓶來取水,學生去買食物以解決午餐,他們都面對生存需要的問題――口渴要喝水,飢餓要吃食。但是在故事中,學生將食物緊抱著請老師吃,婦人將水瓶撇下跑去城內傳報她看見彌賽亞,他們面對生存需要時有不同的反應。我們稍微比較一下:耶穌犯了一個當時的禁忌,與一個不可接觸的人、而且是女人說話,學生和婦人都知道耶穌犯了禁忌,但他們的反應並不相同,學生保持靜默、卻在心中嘀咕,婦人則是心直口快地指出耶穌與她說話有違常理習俗;他們都進入敘加城,學生進城是去買食物,因為對他們而言那是污穢不潔的城,應速去速回、吃飽就離開,趕緊前往加利利,但耶穌認為雖然只是路過撒馬利亞,只要有人能夠信福音,祂也要在那裡做工,婦人的反應也是放下賴以維生的重要水瓶,跑回城內去告訴鄰人她遇見了彌賽亞,並找眾人一起來看是真是假。婦人為了福音的緣故撇下水瓶傳報喜信、主動跑去城內撒種,學生為了生存進城買食物、被動參加收成。耶穌對學生們說:「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耶穌挑戰他們是否願意做收成的人。

Ⅲ、撒種者與收成者(Sower vs. Reaper)

比較 撒種者 收成者
工作(賽5:2; 太13:30) 去石刨土 收麥燒稗
心情(詩126:5) 流淚信靠 歡呼感恩
態度(雅5:7; 啟14:15) 忍耐等候 及時收成
恩格爾(太5:41) 第一里路 第二里路

梵谷曾畫了兩張在農場上工作者的作品,一幅是撒種,一幅是收割,是他早期臨摹米勒的作品(Van Gogh after Millet),從用色上的差異可以看出農人的心情:撒種是用灰藍(冷)色系,收成是用金黃(暖)色系,對米勒而言,金黃色是代表著快樂喜悅,因為過去的辛勞得到了回報,灰藍色則代表許多擔憂、不確定,因為今天撒種下去,並不知道老天爺是否會作美、農作成長是否會順利?撒種是將去年收成的稻穀留下一部份不吃、當成今年的種子,為了期待明年的收成,所以撒種其實是個損失,但又抱著一種期待。

我們來比較撒種與收成的不同之處。在工作上,一個撒種者的工作絕對不是只有撒種,還要準備土地、整理開墾、去石刨土,這個工作做的越好,撒種所收成的機率就越大,聖經說:「他刨挖園子,撿去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約5:2)。收成者的工作也不是只有收成而已,以前所收割下來的稻子還要用打穀機分離稻穀與稻桿,並將稻穀曬乾,用風鼓機將不要的稻殼(粗糠)和劣米雜物吹走和篩選,有用的才收入米倉內,不要的稗子則是燒掉,「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太13:30)。聖經說,撒種人的心情是流淚出去撒種,收割人是歡呼高興地收割;撒種是憑著信心去撒種,收割是憑著感恩來收割。兩者在態度上也不同,撒種完需要等待,不得急躁,因為種子要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結實,這都需要時間,但收成可不能等,因為無法確知天氣何時會變得很糟,所以一個是忍耐等候,「…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一個是及時收割,「…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啟14:15)。說到傳福音,我曾提過恩格爾量表,它分成兩階段,就是第一里路與第二里路,第一里路所做的就是撒種的工作,第二里路所做的就是收成的工作。福音要傳出去,需要有人撒種,也需要有人收成。當你所帶領的人願意接受耶穌基督作他的救主,這就是從第一里路進入第二里路,隨後你要栽培他,到了有一天他要出去撒種時,你的第二里路才完成。第一里路是對非基督徒,你如何將其從對基督信仰的誤解解釋清楚、將以前負面的印象減輕、並如何與其相處邀約,到他願意來教會參加活動或聚會,到有一天他願意來禱告,這些都是撒種的工作。

我自己也有一些辛苦撒種但歡呼收割的經歷,我很感謝神,一個人撒種,可能是在十幾年後經過另一個人才收成。撒種期間會遇到颱風等壞天氣,種子看似死了,但其實上帝有祂的恩典和帶領。人生的信仰之路常會遇見許多變數,所以耶穌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到了收成時撒種者也會歡喜,不需認為收成者竟非自己,這是上帝給我們的學習。

Ⅳ、從撒種到收成(From Sowing to Reaping)

1. 去石刨土:福音預工

撒種首先要去石刨土,這個工作我們叫作福音的預工(Pre-evangelism),這個工作最辛苦,就是對完全拒絕福音的人,你找出他拒絕的那塊石頭在哪,挪開它,然後將其硬心的地方鋤鬆,這是需要你對他有深入的了解,花心思及長時間來做這準備的工作,「他刨挖園子,撿去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賽5:2)。

2. 撒下好種:福音佈道

當這些都預備好以後,時間恰當時,你就開始撒種,也就是上帝的道,「種子就是神的道」(路8:11)。

3. 澆水栽培:真理造就

撒種之後不是只有等待就好,還要澆水,也就是用真理來栽培使其受造就。「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

4. 除荊去棘:勸戒迷惑

但是稻田裡還會長一些其它的荊棘雜草,你要清除,在教導時要留心幫忙對方釐清,「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太13:22)。

5. 忍耐等候:長大成熟

每一個基督徒從初信到成熟,需要時間來成長,「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4:19)。

6. 舉目看田:及時收成

稻子要先從已長熟的開始收割起,尚未長熟的則不要去撥動,所以你要懂得觀察,看一個人是否已經準備好。「…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原文是發白),可以收割了」(約4:35)。

Ⅴ、結論: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 屬靈的眼光(Vision)

我們可以學習一些屬靈的功課。第一個就是眼光,你可以看見周遭哪些人是困苦流離、哪些人有屬靈的需要,這當中又有哪些人是已經預備好要來信耶穌的。上帝若讓你有這樣的眼光和機會,你就把握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2:15)。

2. 迫切的祈求(Urgency)

看到別人的需要後,你有迫切感嗎?已經成熟的人,你若沒有給他機會,可能就錯過了。若上帝給你機會,你把握了且迫切祈禱,就有可能將他們帶到耶穌基督的國度裡,「…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路11:8)。

3. 堅持的盼望(Tenacity)

母親餵孩子吃飯,孩子不吃,兩人用意志在搏鬥,傳福音有時也需要這樣的耐力,上帝若讓你成為撒種的人,你就要有這樣的功夫,不放棄、能堅持等待,直到收成,總有一天上帝給你機會,「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6:9)。

4. 謙卑的感恩(Humility)

若上帝使你成為收成者,你要記得,不是你的能力或表現,而是神的恩典。收成時懂得感謝,因上帝已透過多人做工,讓你今天有這樣的恩典,不受撒種的勞苦時就享受收成的快樂。保羅說他們一傳福音,人們就信了,「為此,我們也不住的感謝神,因你們聽見我們所傳神的道就領受了…」(帖前2:13)。

5. 團隊的侍奉(Team)

有的人撒種、有的人灑水、有的人拔草,上帝給予每個人的工作都不同,大家一起參與,最終能收成就好,不需計較誰做的比較多。哥林多教會出現紛爭時,保羅說不論是誰做了什麼,其實都是上帝派的同工,「我(保羅)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林前3:6)。

Ⅵ、每一次收成 下一波撒種

耶穌基督在古井旁向撒馬利亞的婦人撒種,這個婦人就接受耶穌是彌賽亞,所以在這裡,撒種和收成是同時段發生的;婦人接受後並不是讓這恩典停在她身上,她將水瓶撇下、跑去城內,將這好消息告訴眾人,她成為了撒種者,且因為有許多人跟著出來看,耶穌就叫學生一起幫忙收成,聖經記載,他們留在城內共有兩天的時間,來幫助那群人認識並接受耶穌的救恩。這群敘加城信主的人之後也成為種子,每一次的收成就是下一波的撒種。我特別恭喜今天要受洗的弟兄姊妹,你們高興接受耶穌基督,使我們能夠得到收成的快樂,不管是誰在背後為你們禱告和帶領,你們今天受洗之後就成了一粒種子,你們的生命會改變,盼望你們開始成為一個撒種的人,雖然有時很快收成、有時卻等待很多年,但上帝若讓我們做撒種的人,我們就撒種,若讓我們做收成的人,我們就收成,上帝有祂的時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天父,我們感謝祢,雖然今天的風雨這麼大,然而上帝祢保守我們,讓我們聚集在這裡,歡迎許多即將加入的新朋友,為著今天的聖禮典感謝祢,也為著今天的信息感謝祢。知道我們當中有人做撒種的,有人做收成的,或者有人澆水,有人拔草,最重要的目的是讓這些種子能夠長大,能夠有收成的一天,歸榮耀給上帝。盼望不論我們是做撒種還是收成的,我們都能夠等候、忍耐、感謝、謙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 貧窮 (Poverty)

寫作於20081012
作者:蔡茂堂 牧師

基督教從設立開始就很關心窮人 (the poor)。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 (liberation theology) 對於如何解決貧窮的議題做了很廣泛與深入的探討。他們的結論是聖經中對於窮人有特別偏愛的重視 (preferential option for the poor)。他們主張,基督徒應該盡全力防止貧窮的產生 (prevention),但是在無法完全避免的情況之下,基督徒則應該盡力去減輕貧窮 (alleviation)。這是基督徒的社會責任。

EKD (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 Evangelical Church of Germany) 德國福音教會設立一個諮詢委員會來討論如何處理德國貧窮的議題。他們主張,貧窮必須與富裕一起討論,德國的貧窮也必須與全球的貧窮一起探討。傳統上對於貧窮之處理可以分為兩大類:分配性公義 (distributive justice) 以及增能性公義 (enabling justice)。前者是共產主義所強調的社會公義,後者是資本主義所強調的公義。前者主張社會物質資源應該按照各人的需要來分配給各人。後者主張社會應該給予每個人相同參與公平競爭的能力與機會,然後照每個人努力的結果與對社會的貢獻來分配報償。前者可能造成人人等待政府分配物質而不努力工作與付出的依賴性社會福利國家 (dependent social welfare state),後者則會造成人人惡性競爭、弱肉強食的貧富不均兩極化資本主義國家(polarized capitalism state)。德國福音教會主張,我們必須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尋找出一個適當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被稱為參與性公義(participatory justice)。

非志願性貧窮(involuntary poverty)造成貧窮者被排除而無法參與社會 (exclusion from participation) 的生產或消費。志願性貧窮 (voluntary poverty) 則是自願放棄奢華浪費的生活型態,而採取過簡樸生活型態,如此既可以親身體會非志願貧窮者之生活經驗而產生認同團結 (identification solidarity),並且還可以將所節省下來的資源拿來幫助那些非志願貧窮者使其脫離貧窮的苦難與困境。這種幫助應該在幫助貧窮者獲得基本生存所必須之物質之後,優先考慮增加貧窮者從事生產的能力與意願。一般是透過教育與訓練的過程。

舊約聖經一貫強調上帝特別照顧貧窮者。申命記很清楚的告訴以色列民,耶和華為孤兒寡婦伸冤,又憐愛寄居的,賜給他衣食。所以你們要憐愛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申10:18-19)。利未記則教導以色列民,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使他與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樣 (利25:35)。在以色列歷史中,耶和華常常差遣先知,勇敢的向以色列民提出勸告,真正的虔誠與禁食,必須配合在實際生活中,鬆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還要把餅分給飢餓的人,將漂流的窮人接到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如此,他們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他們也會得到耶和華的醫治。他們的公義必在他們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他們的後盾 (賽58:6-8)。

耶穌出來傳道時,在會堂中引用舊約以賽亞書61章1-2節來描述自己的使命,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或作: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報告耶和華的恩年。雅各書清楚的提到,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雅1:27)。

今天我們看到耶穌在世上所講的最後一個比喻,就是山羊與綿羊的比喻。耶穌很清楚的自我認同那些貧窮到饑寒交迫,流浪街頭的人。我們如何對待這些貧窮人將會決定我們在最後審判的時刻,是會被主耶穌基督歸類到享受永生的綿羊或是忍受永刑的山羊群中。但願我們對主耶穌的信心,可以在我們的心中產生對於我們周遭貧窮人的愛心,並且採取適當的實際方法來認同並幫助這些貧窮人,也就是主耶穌弟兄中至微小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