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31

[牧函] 自發性簡樸生活(Voluntary Simplicity)

寫作於2005/07/3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自發性簡樸生活 (Voluntary-Simplicity-VS)源自許多宗教傳統。例如:道教的返璞歸真、佛教的看破紅塵、儒教的簞食瓢飲、耶穌基督的無枕頭處。中古世紀時期的修道院運動更是追隨聖法蘭西斯(Saint-Francis-of-Assisi) 的榜樣而發誓一生守貧 (Poverty-Oath)。基督教當中的門諾會、貴格會與阿米士(Mennonites-Quakers,-and-Amish) 也主張過簡樸的生活。

美國的自然學與倫理學者並作家梭羅(Henry-David-Thoreau, 1817-1862)於1845年7月4日在康考特 (Concord)的華爾騰湖(Walden-Pond)畔隱居經兩年兩個月又兩天,希望能從容不迫地過活,只要處理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要素,把他的心得寫成一本書“湖濱散記”(Walden)。造成一股回歸自然過簡樸生活的風潮。1960年代的嬉皮運動的主要訴求之一就是拒絕朝九晚五的汲汲營營上班族生活,享受無慾則安之簡樸生活。1980年Duane-Elgin出版“自發性簡樸生活”(Voluntary-Simplicity)一書,又掀起另一波簡樸生活的哲學浪潮。

格拉夫 (John-de-Graff) 等人於2002年出版“奢華感冒”(Affluenza),探討西方追求消費享受文化對全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他認為這是沉浸於“美國夢”(American-Dream) (競爭、利潤、消費) 所導致的過度工作 (Workaholism)、過度消費 (Overconsumerism)、過度舉債(Overindebtedness)、過度浪費(Overwasting) 的社會性傳染疾病。

1992年11月18日超過1600位全世界科學家共同簽署發出一篇“對人類的警告函”(Warning-to-Humanity),強調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與經濟發展,若不作澈底根本的改變,會導致自然生態的完全破壞而使人類也同時被毀滅的絕境。2002年5月1日有100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在“世界觀察”(World-Watch)雜誌發表另外一篇警告文章,認為將來世界和平的威脅不是來自政治野心家或強權國家的侵略,而是第三世界貧窮國家追求生存的爭扎。

主耶穌基督教導他的門徒們不要為吃什麼、穿什麼而憂慮。上帝既然看顧空中的小鳥與野地的花朵並且供應他們的需要,上帝更會看顧並供應我們的需要。這種對上帝單純的信心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對明天基本生活需求的擔憂,也會幫助我們對今天生活基本需求有困難的鄰舍伸出友誼分享的雙手。

保羅更在他的宣教生涯中學會了如何處豐富以及如何處卑賤的秘訣。“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1-13)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