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14

愛你的鄰舍

經文:路加福音十章29-37節
                                                                                                                                日期:二○○一年七月十四日
                                                                               
主講:蔡   茂   堂   牧師
                                                                      
    用問題來回答問題是耶穌最擅長的方法,律法師問耶穌的動機本來就有問題了,他不是要請教而是要考試,他要試探耶穌,因為在當時有很多人喜歡聽耶穌講道,這個律法師要考驗耶穌,結果反被耶穌考驗,耶穌問他,律法寫什麼?律法師很快就回答出來。耶穌說:你說的對!你去照這樣行。因為他馬上回答出來,眾人就知道他是故意這樣問的不是要請教耶穌,為了顯明他有理由問這個問題,所以他就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聖經有答案嗎?有!但耶穌並沒有再以聖經回答他。看利未記十九章十六、十七、十八節,從十八節來看鄰舍指的是本國的子民,這是舊約的了解,但是繼續看到卅四節,應該還要包括外人住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的。

其實舊約已經考慮到不同種族、文化、宗教的人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鄰居,在台北令我們最快聯想到的就是外勞。和平教會是否在問:「誰是我的鄰舍?」時會把這些外勞考慮進去呢?律法師刻意將世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的鄰舍,一種不是我的鄰舍。但是耶穌強調的是:只要他在艱難中、有需要,他就是你的鄰舍。所有的人都是鄰舍,如同中國人講的「四海之內皆兄弟」,現在的媒體已經將世界縮小成為地球村了,所以全世界的人都是村民,也都是鄰舍。用這個角度來看,這對我們是很大挑戰,台灣在世界的經濟水準算滿富裕的,雖然現在經濟不景氣,上帝仍期待我們成為好鄰舍。

    耶穌對律法師的回答,他沒有給標準答案,耶穌反問他,他和律法師用許多的對話來找出答案,這是後現代教育很受歡迎的方式叫Dialogical  Query。這次我回來發現教會也常用這樣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找出最好的答案,而不是誰有答案,每個人都站探索的態度,有問題互相請教,若我們能以這樣的態度探索答案,相信我們就能找出一個較靠近真理的答案。

第二,耶穌的回答不是告訴他命題性的真理。大部分在現在科學時代較強調「定義」,在基督教來說是把真理講清楚,何謂三一律、罪、愛,用許多話把這些事解釋清楚就是命題性的真理。到了後現代人們不強調定義,比較喜歡體驗性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耶穌的作法,耶穌是相當後現代的。第三堂禮拜中的見證,有人覺得很好,因為見證也是在講故事,我在講見證就是講我的故事、我的經歷,透過我的解釋。見證,是跟你講我的故事、我遇到的事情和我對事情的解釋,這兩種都不是真理。「我遇到的」是我的感覺,而感覺可能會有偏差,「我對自己經歷的解釋」也很主觀,但這卻是後現代在傳福音時較有效的方法。後現代的認為聽別人的經驗較真實,不是講一大堆理論而沒有經驗。耶穌對律法師講故事,講完後再問他誰是被打得半死的人的鄰舍呢?律法師當然知道答案是那個幫助他的人,耶穌沒有說:你答對了,而是告訴他:你照這樣去做。耶穌一再告訴他要去做,不是說你觀念正確你就得救,而是你觀念正確到一個地步後把它行出來你才會得救。

第三,從理論性的觀念到生活性的應用,基督徒若每個禮拜來教會聚會,回去卻無事可做,我想對我們來說不是祝福而是詛咒。因為你聽越多,將來審判時責任越大。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鄰舍』的觀點來省思,從這個故事來說有三種鄰舍,

第一種鄰舍是傷他搶他的人;
第二種是祭司和利未人,他們雖然沒有搶他傷害他,但是他們也沒有幫助他;
第三種是外邦人,這個人反倒幫了他。

這個故事對律法師而言是很反諷的,耶穌竟用雜種的撒瑪利亞人當模範!當律法師問誰是我的鄰舍時,那個教訓是「愛鄰舍」,因此只要誰是我的鄰舍我就要去愛他。耶穌在最後也不是問誰是撒瑪利亞人的鄰舍,耶穌是問:誰是那個被打得半死的人的鄰舍。所以反過來說,鄰舍不是你愛的,而是愛你的,耶穌在這裡有很多要調整律法師觀念的地方,猶太人的種族優越,在故事中耶穌將猶太人講為被打被搶的,而撒瑪利亞人他們看不起的卻成為有愛心的。第二,鄰舍是要被我幫助的嗎?有時候我們也需要鄰舍的幫助。這個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鄰舍是互相的,幫助我們的我們很容易把他當成鄰舍,而我們常去幫助的我們不一定會把他當成鄰舍,有時只是可憐他。這三,鄰舍在今日我們居住的都市裡都有,住在同一社區裡,可能有人要搶你、騙你,也有那種你被搶他連門都不敢開的鄰舍,但也有一些人不怕死的,看到你有困難就衝出來的,那就是所謂的「好鄰舍」。在準備這篇講稿時,我看到一位牧師寫一篇跟這個有關的文章,他用洛杉磯幾年前有個暴動,暴動理由是一位黑人被四位白人警察毆打,過程被人拍攝下來,最後被告,法院卻判白人無罪,黑人很生氣,有位白人司機很倒楣,不知道洛杉磯有暴動的情形,經過時被黑人拖下來打,卻沒有警察出面,因為全城都在暴動。有趣的是,天空中有個記者坐在直升機上一直拍攝,直到白人一動也不動,記者還是一直拍而且馬上撥放到電視台,所以很多人看到這個白人被打,最後是誰去救他呢?一位年輕黑人在家看到電視,覺得那位白人怎麼都沒有人去救他,就從他家跑到現場去救了那位白人,醫生說再晚一分鐘那個人就死了。牧師說這就是現代版的路加十章,他解釋說祭司是那時代的社會領袖,他在教導人什麼對、什麼不對,就是所謂「文化的守衛者」,而現代的社會,牧師已經失去了功能,因為基督徒變成少數,牧師說的話社會不聽,取代牧師的是媒體,媒體記者影響社會大眾對事情的看法,就如那位記者坐在直升機上、高高在上,沒有危險,但是他看到那人很可憐、快死了,他也沒有做任何的事情。第二是利未人,利未人在耶穌的時代有個公會,是由利未人和祭司組成的宗教法庭,耶穌就是被這個法庭定罪的。所以利未人就是在維持當時的社會公義,而警察是現在維持社會公義的人,照正常的社會來說,就是社會領導者、執政系統就是要保護社會的弱勢團體,但實際上往往是沒有,真正有事情發生時,這兩個人都會顧自己;有人在研究,所有的社會包括美國,社會會設計很多結構為了服務人民、保護弱者,但是到最後第一目標是要保存自己的系統,所以真正遇到問題時,警察本來要維持治安的,他會縮回來。而黑人就是那個好鄰舍,那個黑人冒著危險,因為暴動尚未結束,而耶穌講的好撒瑪利亞人也是如此,冒著可能會被搶奪的危險,之後,還造成他的不便、還要花錢。

昨天我們談到都市教會的宣教、要做社區的好鄰居要考慮到三件事情,第一,可能會有一些人來找教會的麻煩,如果你很開放你要冒著那危險;可能我們會考慮我們的孩子在那裡安全嗎?街友、雜七雜八的人會進來,你要開放嗎?可能教會設備會被破壞,要花錢,會有許多不方便,如果這些挑戰我們,我們要問我們自己,我們願意做好鄰舍嗎?還是顧自己就好,顧好了我們再出去傳福音?所以我們要來思考,我們教會在這片都市叢林要來宣教,耶穌講這個故事對我們是很大的挑戰,你願意當好鄰舍嗎?

這些宗教領袖有幾個問題,第一,他知道的和他行的落差太大,所以耶穌一直告訴他要去行;第二是誡命優序的混淆,這是我在猜,因為祭司和利未人不能沾到屍體,如果沾到屍體就要有一段時間不能上班,因為會被汙染,律法上也有這樣的規定,問題是:若碰到他會汙染但是不救他那個人可能會死哪一項比較重要?第三是自我保衛的作祟,這是我認為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的世界是罪惡的世界,有許多的危險,所以第一個本能就是要保護自己、保護子女、保護教會,不容別人來破壞,這沒有錯,不過這和我們要當好鄰舍有矛盾的關係,你要當好鄰舍要冒險,但是如果你不會保護自己,你可能會受到許多不必要的傷害,這是不簡單的答案。所以我們要禱告  神,求神幫助我們,因為我們軟弱,我們很容易就陷入自我防衛的想法。

    耶穌的教導,讓我們學習的第一:鄰舍是無界限,第二:鄰舍是動詞不是名詞,要把他「當作」鄰舍,所以鄰舍是動詞,強調的是,你不要問他是不是你的鄰舍,而是你要去當他的鄰舍。第三:鄰舍是我們的需要,我們需要鄰舍的幫助。我讀到有一篇文章,是關於幫助難民的,有些受到政治迫害來到美國的難民,因為他們的文化不同,所以如果有一天我們教會要行這樣的事工時,我們有許多要學習的。第一,你要對上帝有一個開放的態度,要問上帝是否要我們把外國人的需要當作教會的服事對象,我們是否願意將這樣的事情放入禱告中,讓  神來說:是!我要你開始去作。第二,願意當個學習者,因為跟我們不同文化的人,我們一定要先去了解,了解他們的想法、價值觀。第三,注意聽他們的故事,我想這些人從不同的地方冒著危險來到這裡,一定有他艱難的故事,你要願意聽他的故事,這樣才能了解他現在的需要,你要幫忙時要先問,不要先給他東西,有些人有困難不喜歡別人幫忙,所以你問他是對他基本的尊重,幫忙不能勉強。有時會有誤會,雖然你是好意但文化不同可能造成誤解,所以要有耐心突破誤解,然後找出你和他都能享受的活動,你才能當他的朋友。之後,適當的機會再跟他談耶穌的福音,所以之前要有許多的準備,後面才能跟他分享。我們要與主有深厚的關係,從耶穌基督得到能力,我們才有資格當好鄰舍。

有一位牧師說,那是個人的方式,但教會可以做什麼事情來當好鄰舍呢?他說現在教會要在都市裡當好鄰舍,可以做幾樣事情,第一就是教會可以開始和社區建立好的關係,讓社區看到教會樂意服務社區的需要,第二,尋找大安區除了教會外的其他團體,包括佛教團體,這些團體有心要幫社區做事情的,我們用什麼方法和他們一起配搭。不要只限基督徒和基督徒,別的團體就排斥,這當中要有很大的觀念突破,要想想如何跟別人合作。再來,對受幫助的人而言,要如何使他們有一天不再受幫助,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最後,當他們來問我們信仰時,我們能否用尊重的態度來跟他們分享福音。當基督徒困難的是,沒有人來問,為什麼沒有人問你,因為你活得沒問題,我們的教會在這,我們是否活到讓人對我們充滿疑問,為什麼這個人這麼有愛心?做得到平常人做不到的?讓別人來問。到時你心裡要做好準備,你不必整本聖經背得很清楚,至少你對信仰要很清楚,知道為什麼要信耶穌。最後,存溫柔敬虔的心,很溫柔敬虔的回答他。耶穌最後對律法師說:你去照這樣去行,盼望我們也能這樣去行。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