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14

[講道集] 小組系列(二十二):包容 Forbearance

寫作於2008.09.07
主講:蔡茂堂 牧師

 經文:歌羅西書3:12-13

短片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週我們提到彼此(Oneanothering)的第一個課題──「接納」,接納是當人與人之間若互相傷害時,我們選擇原諒,而後再將對方抱起,恢復原先的關係。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當關係出現裂痕時,是因為包容,才讓對方能較容易地看見自己不對而道歉,並且,今天我試著要將包容、饒恕、接納連結在一起。

Ⅰ、引言:艾比克泰杜斯名言(Epictetus, 55-135CE)“Bear and Forbear”

介紹一位哲學家Epictetus(艾比克泰杜),他的出身是個跛腳的奴隸,但他不灰心喪志,努力地讀書,後來成為一位很有名的斯多亞派(Stoic)哲學家,他精通兩國語言(希臘文及拉丁文),將亞里士多德的想法發揚光大,並影響到奧古斯汀,而他的哲學歸納起來主要只有一句話,希臘語是Anechou kai Apechou,拉丁語是Sustine et Abstine,英文則是Bear and Forbear,翻譯成中文就是忍受與包容;他所指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生觀,他認為我們在這世上所遭遇的事情有兩類,一是外在環境所發生的事,我們無法控制,就用忍受接納來處理,另一種是外面加諸給我們的傷害,我們內在所產生的反應則是我們可以處理的,我們或可以選擇報復,但這只是讓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糟,我們也可以選擇包容,是指願意將裡面的反應做妥善的處理,這是對自我掌控的一個學習。今天我想分享的就是這個包容Forbear,處理的是我們內心的負面感受。

今天的經文:「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3:12:13),包容是在饒恕的前面,而上週我們提到接納是在饒恕的後面,因此順序就是包容、饒恕、接納:包容造成一個可能被饒恕的機會,饒恕以後再營造一個接納的後續。我們之所以有能力學習這個功課,是因為經文中我標粗體字的部分:第一,因為神揀選了我們,讓我們與別人能有所分別,「聖潔」就是分別為聖;並且神讓我們先接受了耶穌基督包容、饒恕、接納的愛,我們經歷如此後,就能開始學習用耶穌這樣的愛來愛周圍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如何去做?經文提到「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這可以被分成兩部分,一是內在的心態,一是外在的行為,Epictetus說的就是處理內在的部分,因為內在態度會影響外在的行為,若內心是憐憫(Mercy),外在表現出來的就是恩慈(Kindness),以弗所書說:「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2);若內在是謙虛(Humility),外在的表現就會是溫柔(Meekness),「我保羅,就是與你們見面的時候是謙卑的,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向你們是勇敢的,如今親自藉著基督的溫柔、和平勸你們」(林後10:1);若內在是忍耐(Patience),外在所表現的就是包容(Forbearance)和饒恕(Forgiveness),「…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羅3:25)。

Ⅱ、包容的意義(The meaning of αjνεςχομαι)(anechomai)

我曾在「愛的系列」中講過「凡事包容」,那時我用希臘文去看,今天讓我們用希伯來文來了解,因為在希伯來文中,單獨一個字常有多種含意。「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西3:13),包容的希伯來文就是άνεξομαι(anechomai),它含有哪些意義呢?

1. רמם(damam)閉口不言 Keep silent

第一個叫作 רמם(damam),就是將嘴巴閉上,這個字是出現在以西結書:「只可歎息,不可出聲…」(結24:17),保持安靜,這是包容的第一個意思。

2. חרל(chadal)住手不做 Stop doing

第二個叫作 חרל(chadal),就是將手收起,這個字是出現在耶利米書,巴比倫統治以色列,立一個省長基大利,他被以實瑪利所殺,卻有一群人尚未知情而進來要見省長,八十個人被殺到只剩十個,「他們中間有十個人對以實瑪利說:不要殺我們,因為我們有許多大麥、小麥、油、蜜藏在田間。於是他住了手,沒有將他們殺在弟兄中間」(耶41:8),這個住手不做就是包容的另一個意思。

3. חשך(chasak)攔阻傷害 Refrain, Spare

第三個叫作 חשך(chasak),是攔阻不使其受傷害,出現在箴言:「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人將被殺,你須攔阻」(箴24:11),意指保護他而不讓他受到傷害,這是包容的第三個意思。

4. משך(mashak)展延期限 Postpone, Defer

第四個叫作 משך(mashak),就是讓對方可以延後再還的意思,給對方多一些時間來處理,這個字是出現在尼希米記:「但祢多年寬容他們,又用祢的靈藉眾先知勸戒他們,他們仍不聽從,所以祢將他們交在列國之民的手中」(尼9:30),這個寬容的動作,是在時間上給予對方包容,不咄咄逼人,而將要求暫時延後。

5. כול(kuwl)包納吞忍(彼後3:9)Contain, Endure

最後一個叫作כול (kuwl),就是包住、忍住的意思,同樣出現在耶利米書:「我(耶利米)若說:我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祂的名講論,我便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20:9),這個含忍就是包容的意思。

以上這五個意思都是對自我的控制,就是當受到傷害而想出口、動手、攻擊、或對方的償還已到期、或自己隱忍不住時,就將這些情緒都先包起來、先等待,給對方一些時空來好好處理彼此之間的傷害,這就是包容的意思。「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祂的義,使人知道祂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羅3:25-26),包容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方法,上帝的忍耐和包容就是為了救贖,而營造一個能將已破裂的關係來挽回的可能性。彼得後書第三章9節說:「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耶穌第二次再臨並不是因為祂忘記或者拖延,而是因為祂包容、不希望任何一人沈淪被審判,祂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悔改、都能夠得救。所以包容的意思就是暫時緩住,給對方一個機會和空間來處理彼此之間的不愉快。因此,我的了解是,包容營造了悔改的契機,之後才有接納而能恢復關係。

Ⅲ、上帝的包容(The Forbearance of God)

1. 亞當:審判後延緩執刑
在聖經中,我們或許會看見一些包容是我們不理解的。第一個包容發生在亞當的身上,上帝跟亞當說:「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7)當他聽了夏娃的話而吃了那顆禁果以後,上帝卻沒有馬上執行他的死刑,上帝展延時間,讓他有機會悔改、來恢復這個關係,上帝說:「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3:19)。

2. 該隱:執刑時給予保護

亞當的兒子也是如此,該隱殺了弟弟亞伯,上帝給他的審判是漂流,「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創4:12),該隱說:「凡遇見我的必殺我」,上帝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創4:15),上帝保護一個做錯事情的人,讓他不會馬上被殺,這看似怪異,上帝沒有欠該隱什麼,他做錯事情就受到處罰,這是上帝的公義,但祂也給該隱包容,讓該隱還有機會悔改。

3. 雅各:摔跤中轉化品格

雅各做錯事,欺騙父親和哥哥,上帝沒有馬上處罰他,而容許他逃難,讓他體驗被騙的痛苦,回鄉時,又畏懼哥哥會否報仇,這時上帝派一位天使來和雅各摔跤,「…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跤,直到黎明」(創32:24),摔到最後,讓雅各知道依靠自己是無用的,上帝才跟他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創32: 28)。上帝要改變一個人,祂寬容、延緩處罰,慢慢地磨雅各,為的是要成就一個神的王子、一個燦爛的個性,上帝和雅各耗了很久的時間,這是包容。上帝為了改變他,從他靠自己的雙手抓自己要的東西,到後來完全依靠上帝,神用頗長的時間來經營這個可能性。

4. 大衛:指責賜悔改機會

大衛王仗著自己的權位,為了要強奪別人的妻子,就用計殺了那位丈夫,上帝卻沒有馬上給予懲罰,而後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見大衛似乎仍未認為自己錯了,最後上帝就派先知拿單去對他說,「你就是那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的王,救你脫離掃羅的手。我將你主人的家業賜給你,將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懷裡,又將以色列和猶大家賜給你;你若還以為不足,我早就加倍地賜給你。你為什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他眼中看為惡的事呢?你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所以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撒下12:7-10),結果大衛悔改,上帝就包容大衛,神的目的是希望大衛有機會可以認錯悔改,這是上帝對大衛王的包容。從大衛做錯事情開始,上帝都悶不吭聲,就是希望大衛有機會自己認錯,可是大衛沒有,到最後上帝還是不死心,就派先知拿單去,而這次拿單一說完,大衛終於知道自己有錯,「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撒下12:13),大衛這才得到赦免。所以從大衛犯錯的那時,直到大衛認錯的時候,這段時間是上帝給大衛一個知錯認錯的機會,而大衛王也因此留下了一篇很寶貴的詩篇(五十一篇),是他在了解到上帝的包容後,從心裡的認錯而寫下的禱告,也就成為後來許多人在認錯時的幫助。

Ⅳ、彼此的包容(Mutual Forbearance)

1. 耶穌的教導

保羅說我們要彼此包容,並且用上帝對我們的包容來彼此包容,我們應如何做?耶穌基督對這個包容有講過一段話:「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18:15-17),當有人得罪你,先不要馬上處理,而是要找一個機會,在沒有第三人在場時,向對方說他所做的傷害了你,這是包容,不讓其曝光,讓對方有台階下,但我想這是最難的,我們常想造成輿論壓力來讓對方可以認錯,但耶穌說不要這樣的咄咄逼人,要考慮給對方一個機會,私下去說,讓對方可以選擇向你道歉,這樣事情就結束了;但對方也可以選擇不認錯,耶穌說,這時也不要馬上張揚,再給對方一個機會,你可以去找一個大家都尊敬的人,一起來溝通看看,再不行,就對教會說,還是不行,那就原諒他、看他像外邦人一樣。後來彼得問耶穌說,這樣饒恕要幾次呢?在饒恕之前,這個過程是一個很辛苦的包容,慢慢地經營那個可能性,這是耶穌的建議。

2. 保羅的勸告

保羅關在牢裡寫信時說道:「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2-3),包容的結果會帶來和平、合一。昨晚的洗禮班,我對上課的同學說,弟兄姊妹在教會裡彼此得罪傷害是免不了的,耶穌是找一些罪人來成立教會,我們承認我們不完美,我們願意接受耶穌的恩典,但我們不是受洗後就變成不會得罪別人的基督徒,那麼,若關係出現裂痕時該怎麼處理?就是包容,用包容的方法來處理自己內心負面的反應,讓對方可以有一個機會對你道歉,你就原諒他,在問題處理好之後,就是接納,而恢復原先的關係。所以從得罪、包容、饒恕、接納,經歷這樣的過程,你會成長,對方也會成長。
包容,就是浪子的父親在孩子做錯事時,聖經所說的,他每天早上都會踮著腳尖,站在那裡舉目望向遠方,看著、等待著孩子回來,這種期待孩子回來的開放態度,就是包容。這位父親先經營一個環境,讓這做錯事的孩子有勇氣認錯,父親保留也創造這悔改的契機。浪子回來後就跪下來認錯,父親放棄了報復的權利,原諒他,且馬上將整身髒兮兮的孩子抱起,這就是接納,是重建親暱的關係。在這些過程之後,這個孩子就開始改變,將髒破的舊衣脫下,換上乾淨的衣服,他的生命有了一個新的開始,這個生命被轉化了。

Ⅴ、結論:主站在門外叩門 快開門與主坐席

啟示錄有一句經文:「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祂在等,即使祂其實能夠開啟任何一間房門,但祂忍耐等候,這是包容,祂不馬上處理你的錯誤,祂等你打開門請耶穌進來,然後祂才因著你的願意,來改變你的生命。所以「站在門外叩門」,在我認為是神的包容,是展延時間,讓你可以決定邀主進來。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上帝,我們感謝祢,祢是一位包容的上帝,從亞當開始,祢讓我們看見祢對罪惡是公義的審判,但祢對這些犯罪的罪人,祢為了要挽回、為了要救贖,祢真的是一忍再忍,一直在等我們開門,等我們能夠回頭,就像浪子的父親一樣,祢給我們這樣的機會,可是我們也看見,不是每一個人都抓著這樣的機會來悔改,有一些人就讓這個機會過去了。我們看見大衛王,他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他抓住那個機會向祢悔改,祢就饒恕他。主耶穌,祢到今天還是一樣在等著我們,祢用包容的心等著我們悔改,而且祢也勸我們,當我們在與弟兄姊妹相互來往時,若有得罪的事情發生,讓我們也學會這樣一個包容的態度,讓我們不是理直氣壯,讓我們理直卻柔和,我們等待、營造一個氣氛,好讓對方比較容易來處理這樣的傷害,好讓我們有機會來學習能互相道歉、互相原諒、再互相接納、互相擁抱,好讓我們能在傷害當中,再度回到一個和平、合一的關係。求主幫助我們,更加學會彼此包容。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