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月 13

[牧函] 芥菜種的信心

寫作於2008/01/1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信心是人類關係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孔子說: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七)。可見信心是人與人之間非常重要的元素。希伯來書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 (來11:6)。所以信心也是人與神之間非常重要的元素。

人類是具有位格的存在。位格 (persona) 是具有主觀的實存 (subjective being)。位格與位格間之互動關係,由於這個主觀實存 [一般稱之為 “心”,與被稱為 “物” 的客觀實存 (objective being) 乃是相對的存在] 而產生一種 “不可見性” (invisible) 與 “ 未實現性” (unrealized)。前者是指主觀實存的內在性 (internalized),後者是指主觀實存的前瞻性 (futuristic)。所以希伯來書說: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 (來11:1)。

保羅在羅馬書上說:義人因信得生。這句話是保羅引用舊約哈巴谷書上的一句話 (哈2:4)。神學家對此句經文有兩種不同的詮釋。第一種詮釋主張,被神稱義的人依靠對神的信心而得到永遠的生命。永恆生命是信靠上帝而得的賞賜。第二種詮釋認為,被神稱義的人要依靠對神的信心來過每天的生活。對上帝的信心是義人每天生活中的依靠。個人認為,或許兩種詮釋各自表達了這句經文所含豐富意旨的一部份,如果將兩者一起加起來詮釋,就是被上帝稱義的人現在每天依靠對上帝的信心而生活,將來也會因此而得到上帝所要賞賜的永恆生命。

由此看來,信心是在信仰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對上帝的信心是今生信徒日常生活中所依靠,也是來世信徒得進入上帝永恆榮耀的盼望。信心既然如此重要,怪不得有一次耶穌的使徒們請求耶穌加添他們的信心 (路17:5)。乍看之下,這些使徒們對自己信心的不足有自知之明,願意向主承認自己信心的不足並且求主加添他們的信心。這就像那一位帶自己心愛的孩子來請耶穌的門徒治病卻不得醫治的父親在面臨耶穌時的呼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可9:24) 一樣。耶穌在那裡就正面回應他的請求而立刻把他的孩子醫好了。但是,讓我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在這裡耶穌似乎沒有直接正面的回應使徒們的要求。反而是講了一句有關信心的話,再說一個與信心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故事。耶穌說:你們只要有像芥菜種一樣的信心,就可以做出移樹入海的神蹟了 (路17:6)。因此,耶穌認為,使徒們所缺乏的並不是信心的 “量” (quantity) 的問題,而是信心的 “質” (quality) 的問題。耶穌所說的故事,是一個奴僕順從主人的命令並且盡力做好主人所吩咐的事情,是份內該做的事,並沒有什麼可以引以為傲或期待主人向其感恩。如果我們觀察這段有關請求增添信心經文的前後文,我們就會發現,前文是有關主耶穌吩咐門徒,不要絆倒別人,要饒恕那些反覆得罪你又請求你原諒的人。後文是十個大痲瘋得主耶穌醫治之後,卻只有一個撒馬利亞人回來感恩並歸榮耀給神,主耶穌最後對他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路17:19)。讓我們從這位撒馬利亞人學會有關信心的 “質” 的兩個寶貴的功課。首先,當耶穌吩咐這十位大痲瘋去給祭司察看時,這十位大痲瘋病人都順服主的吩咐去給祭司察看。因此,十個大痲瘋的病人因為順服主的信心而得到醫治。這是白白的恩典,是不配得的恩典。但是,這十位大痲瘋病人當中,卻只有一位撒馬利亞人會回來感恩讚美神的救恩。因此,只有他在身體得醫治以外,又得到靈魂的救恩。

因此,當我們用信心來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贖罪恩典時,我們也是像這位撒馬利亞人一樣,是領受到一個不配得到的白白恩典。我們對於這樣的恩典也應該產生兩個信心的回應:順服與感恩。當我們的救主吩咐我們要饒恕別人,就像天父饒恕我們一樣時,我們就應該順服主的吩咐而饒恕得罪我們的人,我們也要對饒恕我們的上帝表達我們的感恩與敬拜。使徒們在聽到主耶穌有關饒恕那些反覆得罪他們的人的吩咐時,他們覺得自己做不到。他們以為這是因為自己的信心的量不夠,因此,他們求主耶穌加添他們的信心。但是主耶穌認為,他們的問題並不在於信心量的不足,而是信心質的不佳。他們的信心缺乏順服的要素,可能也缺乏感恩的要素。

親愛的兄姐,讓我們互相勉勵,對於主耶穌的救恩用順服與感恩的信心來領受。讓我們會以感恩的心來敬拜讚美上帝的救恩,讓我們也會以順服的心來遵行主的吩咐去原諒饒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