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27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53):新約禱告(13)以弗所 (華)







【講道大綱】

聖經:以弗所書三:14-21

I. 引言:

本仁約翰獄中侍奉(The Prison Ministry of John Bunyan)

II.保羅與以弗所教會(Paul and Ephesian Church)
1.保羅初訪以弗所留下百基拉亞居拉(徒18:18-21)
2.亞波羅在以弗所傳施洗約翰的洗禮(徒18:24-26; 19:3-7)
3.保羅再訪以弗所在推喇奴學房傳道(徒19:9-10)
4.保羅在以弗所引起亞底米神廟騷動(徒19:24-28)
5.保羅將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牧養教會(提前1:3)
6.保羅在米利都請以弗所長老來道別(徒20:17-25)
7.保羅在羅馬監獄寫信給以弗所教會(弗6:21-22; 西4:7-9, 16)
8.使徒約翰拔摩島寫信給以弗所教會(啟1:9-11)
III.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Paul’s Prayer for Ephesian Church)

1.禱告的動機:重生與復和,一體蒙應許(弗2:1,14;3:6)(林後5:17-18;約17:23)
2.禱告的依據:神豐盛榮耀,心中大靈力(弗3:11,20) (腓4:19;徒1:8)
3.禱告的標的:基督愛內駐,神豐盛充滿(弗3:17-18,19)(約15:9,12;西2:9-10)
4.禱告的終極:超過所求想,教會榮耀神(弗3:20-21)(林前2:9;弗1:12)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內心生命蒙聖靈賜能力更新(弗3:16bc;羅7:22-23;林後4:16)
2.因信心讓基督常駐我們內心(弗3:17ab; 加2:20; 約17:26)
3.扎根在溪水旁蓋屋在磐石上(弗3:17c; 耶17:7-8; 太7:24-25)
4.在彼此相愛中體驗基督之愛(弗3:18; 約壹4:12; 約壹4:20)
5.我們永遠無法測度基督之愛(弗3:18-19a;耶31:3;約3:16; 詩103:11;伯33:30)

V. 結論:

從照明到明白(From Enlighten To Comprehend)(弗1:18; 3:18)

【默想】

1.你對於本仁約翰的獄中侍奉有何感想?
2.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的依據是什麼?
3.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有何屬靈功課?

【金句】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以弗所書三:17-19節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53):新約禱告(13)以弗所 (台)







【講道大綱】

聖經:以弗所書三:14-21

I. 引言:

本仁約翰獄中侍奉(The Prison Ministry of John Bunyan)

II.保羅與以弗所教會(Paul and Ephesian Church)
1.保羅初訪以弗所留下百基拉亞居拉(徒18:18-21)
2.亞波羅在以弗所傳施洗約翰的洗禮(徒18:24-26; 19:3-7)
3.保羅再訪以弗所在推喇奴學房傳道(徒19:9-10)
4.保羅在以弗所引起亞底米神廟騷動(徒19:24-28)
5.保羅將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牧養教會(提前1:3)
6.保羅在米利都請以弗所長老來道別(徒20:17-25)
7.保羅在羅馬監獄寫信給以弗所教會(弗6:21-22; 西4:7-9, 16)
8.使徒約翰拔摩島寫信給以弗所教會(啟1:9-11)
III.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Paul’s Prayer for Ephesian Church)

1.禱告的動機:重生與復和,一體蒙應許(弗2:1,14;3:6)(林後5:17-18;約17:23)
2.禱告的依據:神豐盛榮耀,心中大靈力(弗3:11,20) (腓4:19;徒1:8)
3.禱告的標的:基督愛內駐,神豐盛充滿(弗3:17-18,19)(約15:9,12;西2:9-10)
4.禱告的終極:超過所求想,教會榮耀神(弗3:20-21)(林前2:9;弗1:12)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內心生命蒙聖靈賜能力更新(弗3:16bc;羅7:22-23;林後4:16)
2.因信心讓基督常駐我們內心(弗3:17ab; 加2:20; 約17:26)
3.扎根在溪水旁蓋屋在磐石上(弗3:17c; 耶17:7-8; 太7:24-25)
4.在彼此相愛中體驗基督之愛(弗3:18; 約壹4:12; 約壹4:20)
5.我們永遠無法測度基督之愛(弗3:18-19a;耶31:3;約3:16; 詩103:11;伯33:30)

V. 結論:

從照明到明白(From Enlighten To Comprehend)(弗1:18; 3:18)

【默想】

1.你對於本仁約翰的獄中侍奉有何感想?
2.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的依據是什麼?
3.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有何屬靈功課?

【金句】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以弗所書三:17-19節



星期六, 11月 26

[講道集] 禱告系列(五十一):新約禱告(十一)保羅(NT Prayer.11)(Paul)


講道內容

禱告系列(五十一):新約禱告(十一)(NT Prayer.11) 保羅(Paul)
時間: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經文:哥林多後書十二章7-10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今日要學習一個不容易的禱告,就是「當上帝未應允我們的禱告」時,該怎麼辦?保羅曾替很多人禱告頗有果效,但他為自己身上的刺禱告三次卻不被上帝應允,反而被提醒「我的恩典夠你用」,這是怎麼一回事?

Ⅰ.引言: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ray)

        1981年,馬來西亞的全福音會幕教會(Full Gospel Tabernacle Church)因迅速成長而決定搬到新的地點,而原址的一些大學生因通勤問題,無法到新堂聚會,感覺像是被原有教會遺棄一般。被留下的這三十多個大學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聚在一起禱告,他們帶著報紙到其中一人家中,坐在報紙上禱告。他們當中有幾個人,後來被上帝感動成為傳道人,其中有一位叫做Voon Yuen Woh,另一位叫Ng Wah Lok,皆為當時的學生領袖,並寫了一首歌來彼此鼓勵,這首歌就是「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Pray),雖然英文版本並不流行於英文歌壇,但中文版本卻在亞洲地區大流行。他們用這首歌鼓勵人禱告,因上帝會垂聽並動工。在三十年後,這所三十幾個人的教會發展成有八十四位傳道人,並全世界有七十多間分堂的大教會,這一切的起點正是這三十幾個大學生的禱告,這是很特別的恩典。這首歌的歌詞如下:
Every Time I Pray每次我禱告
(1)I will come to You in prayer我以禱告來到你跟前
     I will seek Your face我要尋求你
     I will stand within the gap我要站在破口之中
     There will I intercede在那裡我尋求你
(2)I am weak and helpless Lord主我是軟弱及無助
     You my strength shall be你卻是我的力量
     Guide me with Your gracious hand以你親切的手引導我
     There will my victory be那就是我的得勝
    (副歌)
     For every time I pray每一次我禱告
     I move the hand of God我搖動你的手
     My prayer does the things禱告做的事
     My hands cannot do我的手不能做
     For every time I pray每一次我禱告
     The mountains are removed大山被挪移
     The paths are made straight道路被鋪平
     And nations turn to you使列國都歸向你
        這首歌一直反覆唱「每一次我禱告,我搖動你的手」( For every time I pray, I move the hand of God),問題出在我搖動( I move)。這樣的禱告究竟是誰比較有力量?是「我」比較有力量,因為只要我禱告,「我」就可以動上帝的手;也就是說,既然「我」禱告,代表「我」有一個希望,而上帝的手,照著「我的希望」被搖動,這樣的禱告可稱之為「魔法的禱告」(Magic Prayer)。我希望能夠把這歌詞改為「每一次我禱告,神搖動神的手」”( For every time I pray, God moves the hand of God),不同點在於:原本是「我」來決定上帝怎麼動他的手,只要我一開口,上帝就要照「我」的意思去動他的手;然而,若是我禱告而「上帝」動自己的手,是「上帝」決定自己的行動,所以我禱告,上帝有回應,但不一定會照我的要求,這便是「信心的禱告」(Faith Prayer)。
        所以,這兩者的差別在於「主導者」的不同。如果由「我」主導,就變成上帝被動地贊同我每一個禱告;但若是我禱告,由「上帝」主導,他不一定要說「讚」,他或說「可以」、「等等」、「不行」,這些回應皆可,只是不盡然會照我的意願來回答。因此,今天我們要學習:「我禱告,結果上帝搖手說不,該怎麼辦?」這是保羅要學的功課。保羅求上帝移除身上的刺,結果上帝不照他所求的給他,反而給他別的東西,那是什麼?
Ⅱ.保羅與哥林多教會(Paul and Corinthian Church)
        建立哥林多教會的保羅,因與教會產生一些摩擦,有人對他使徒的身分存疑,再加上教會一些狀況,所以保羅在以弗所寫了一封信(哥林多前書)派提摩太轉交給該教會,告訴他們該改進和小心的地方。地圖顯示以弗所和哥林多兩處中間隔著愛琴海,以弗所是屬於亞西亞(今土耳其),哥林多則位於希臘南端的半島上,該處名為亞該亞,其上方為馬其頓。保羅在亞西亞的以弗所寫信,請提摩太帶信到亞該亞的哥林多,提醒他們該注意的事情,結果提摩太帶回的卻是該教會拒絕改進的消息。保羅以為信件可以達到提醒的效果,沒想到情況愈下,所以他很著急。
     1. 保羅計畫從馬其頓到哥林多過冬
        原本保羅讓提摩太先去哥林多,而他計畫隨後由陸路行經克羅亞和馬其頓,最後到達哥林多去訪問教會,並在那裡過冬。「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裡去,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無論我往哪裡去,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林前16:5-6)然而,情況不同於他的期待,教會對他有所猜忌和懷疑,因此保羅心裡著急,認為拜訪之事不宜遲,所以他放棄陸路改走水路,雖然較危險但節省許多時間。
     2. 保羅緊急趕往哥林多卻遭遇憂愁
        保羅以為他的親自拜訪會得到教會的尊重,結果卻相反。這次的見面,讓彼此都很難過,教會討厭他,他也很受傷,可說是一趟「傷心之旅」,鍛羽而歸。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提到,如果再次拜訪,希望不會讓大家難過,「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裡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林後2:1,5)
     3. 保羅改變第三次訪問哥林多行程
        但保羅仍然很擔心,寫信與親自探訪都行不通,這個教會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所以,保羅決定第三次前往哥林多。這次他原本計畫搭船過去,然後北上到馬其頓募捐,因為耶路撒冷發生饑荒,最後坐船將募款交到耶路撒冷去,「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叫你們再得益處;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林後1:15-16)但這個計畫也被打亂了,所以保羅改走陸路,雖然這樣會花較多的時間,但剛好可以讓教會冷靜下來。「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19:21)
     4. 保羅寫一封嚴厲信請提多送過去
        因為這趟旅程所費時間較長,所以保羅就又寫了另一封信,內容與上次的嚴厲警告類似,「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林後2:4)這封信是由提多帶去,「我勸了提多到你們那裡去,又差那位兄弟與他同去。提多佔過你們的便宜嗎?我們行事,不同是一個心靈(或譯:聖靈)嗎?不同是一個腳蹤嗎?」(林後12:18)
     5. 保羅在特羅亞沒有遇提多很著急
        保羅請提多送信後,心急如焚地等待回音,因為不知道這次的信件是否能達到提醒的效果。因此,他計畫與提多在特羅亞見面,以詢問交信後的反應。結果,保羅到特羅亞後並沒有遇見提多,這讓保羅更加緊張,不知信差是否遭遇到什麼事情。「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主也給我開了門。那時,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我心裡不安,便辭別那裡的人往馬其頓去了。」(林後2:12-13)
     6. 提多在馬其頓見保羅帶來好消息
        保羅終於在馬其頓見到了提多,提多帶來好消息,這次的信件有了果效,哥林多教會收信後表示願意悔改,「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林後7:5-7)為教會有了正面的反應保羅深感安慰,因此,他就在馬其頓寫哥林多後書,鼓勵哥林多教會預備。
     7. 保羅寫哥林多後書鼓勵他們預備
        保羅告訴他們,他在馬其頓募款後會帶著人到他們那邊去募款,要教會好好準備,以免丟教會顏面,「萬一有馬其頓人與我同去,見你們沒有預備,就叫我們所確信的,反成了羞愧;你們羞愧,更不用說了。」(林後9:4)再者,哥林多教會雖然向保羅道歉,但對於他們是否真有改進,保羅當時並沒有把握。因此保羅在信中告訴他們,他不希望看到未改的陋習,「我怕我再來的時候,見你們不合我所想望的,你們見我也不合你們所想望的;又怕有紛爭、嫉妒、惱怒、結黨、毀謗、讒言、狂傲、混亂的事。且怕我來的時候,我的上帝叫我在你們面前慚愧,又因許多人從前犯罪,行污穢、姦淫、邪蕩的事不肯悔改,我就憂愁。」(林後12:20-21)這就是哥林多後書的內容。
        為什麼講這些事呢?因為保羅的使徒身分被懷疑,保羅不得已的情況下分享了他自身奇特的經驗,表明他作使徒乃是上帝的呼召,並且講了他的「難處」,為了這個經歷,上帝給他一根刺,好讓他不再驕傲。
III.保羅肉體一根刺(Paul’s Thorn in the Flesh)
        這根刺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保羅禱告了三次,上帝卻不聽?上帝的目的為何?
     1.刺入皮下的一根刺
        聖經僅記載這是「肉體一根刺」(thorn in the flesh),到底「肉體」代表什麼?「刺」又代表什麼?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保羅走路不小心,踩到一根刺。這是字句主義的看法,完全依照聖經的字詞解釋,「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像荊棘刺入醉漢的手。」(箴26:9)然而,這樣的荊棘刺請人拔出即可,何必禱告三次?
     2.沙眼感染視力衰弱
        也有人說,這是一種比喻,其實是因為保羅有沙眼。沙眼是一種感染病,能導致視力受損或盲眼。推測源自於保羅在信件中曾提到他的眼睛有問題,他無法寫信需人協助,看信也很不方便,成為他的軟弱之處,如加拉太書說:「你們當日所誇的福氣在哪裡呢?那時你們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來給我,也都情願。這是我可以給你們作見證的。」(加4:15)而且保羅後面提及自己親筆簽名的大小說:「請看我親手寫給你們的字是何等的大呢。」(加6:11)再再都顯示他視力不佳,所以有人推測這就是保羅的刺。這樣的解釋為多數教會所接受,認為是比喻保羅的眼疾造成他服侍上的困擾。
     3.顳葉癲癇偶而發作
        第三個解釋出自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科醫生蘭大弼的論文,研究保羅這根刺,他認為保羅患的是「顳葉癲癇病」。這篇論文曾被刊登在有名且有水準的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and Psychiatry1987;50:659-664上,可見這篇文章,是有學術根據的。蘭醫師說,顳葉癲癇病人在發作時會聽到或看到奇怪的東西,而保羅正吻合這個症狀,「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聽見隱祕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林後12:2-4)然而,這種說法相信的人比較少。
     4.相貌不揚口齒不清
        另有說法認為保羅長相難看,其文筆雖好,但相貌不揚,說話粗俗,甚至有些口吃。未見過保羅的人,在讀完他的信件後,會期待他是一位高大英俊的人,然而見到本人時,反而大失所望。因此,當他向人傳福音時,很容易吃軟釘子,所以他可能時常禱告求上帝讓他長得好看些,頭髮多一點,口才好一點,這樣就可以幫上帝做很多事情。「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林後10:10)
     5.脾氣暴躁出口傷人
        也有人認為,保羅相貌堂堂,只是脾氣不佳,不高興就罵人,這是他人格的缺點,而且他罵起人來嚴厲又不留情,「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徒13:10)身為傳教士,這樣罵人不但容易得罪他人,而且常自討苦吃,不只罵非信徒,連教會同工也波及,甚至曾不惜與巴拿巴拆夥,「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徒15:39)
     6.肉體情慾眼目情慾
        還有一種說法來自天主教神父,認為保羅單身會受肉體情慾的誘惑,所以保羅每次傳教,需要常常向上帝禱告。這些神父把自己的問題投射到保羅的身上,「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2:16)然而,我認為保羅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保羅自己說:「我對著沒有嫁娶的和寡婦說,若他們常像我就好。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與其慾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林前7:8-9)由此可知,性慾的問題對保羅而言不是問題。
     7.敵對逼迫騷擾傷害
       最後,也有人認為這刺不是指在身體裡,而是在身體以外,因為聖經舊約所提到的刺,多用於形容來自「外在的欺負」、「他人的騷擾」,例如「倘若你們不趕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們眼中的刺,肋下的荊棘,也必在你們所住的地上擾害你們。」(民33:55)
        靈恩派強調「刺皆自外而來」,因禱告能夠成就許多事情,譬如生病只要禱告,上帝就一定會醫治,所以刺意表身體疾病是不可能的,刺代表的一定是來自外在的欺負。聖經記載保羅曾被欺負的如何淒慘,「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林後11:23-25)因此,靈恩派強調上帝醫病能力,否認保羅的刺源於內在疾病,而強調其為外在因素。
        事實上,聖經只說「保羅身上一根刺」。雖有各種解釋,我的解釋是:「刺」就是讓人「痛」的東西。一根刺,不管刺在哪裡,皆會引起疼痛,而人們會希望把這樣的刺拔掉,因此,上述的解釋都有可能。對你來說,你的刺可能代表的是生理上的缺點,可能是性格上的缺失,可能是婚姻上不能解決的問題,可能是你與孩子之間的隔閡,這些都有可能是「刺」,此處沒有絕對的解釋,然而,舉凡會影響自己服侍上帝的,對自身不好的,會讓自己痛苦的,想要除之而後快的,這就是「刺」,是需要靠禱告除去的。
Ⅳ.屬靈的功課 (Spiritual Lessons)
        這個小小的禱告可以學什麼功課?
     1.特殊恩典帶來驕傲危險
        第一,聖經明說,因為上帝給保羅許多恩賜又憂其驕傲,就再加一根刺,好讓他不會驕傲,「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林後12:7a)因此,上帝給人越多的恩典,亦會給人一些缺點,以平衡這些優點,否則人就容易變得驕傲,為了不讓他驕傲,就不讓他凡事順利。所以,保羅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
     2.上帝所給與撒旦的差役
        這根刺是誰給的?是上帝給的?還是魔鬼給的?其實兩個都是。上帝跟保羅說:「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你得的啟示過高,我怕你驕傲,所以我給你一根刺」,所以這是上帝給的,但保羅又馬上寫到這是撒旦的差役,「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林後12:7cde)因此,這根刺同時是上帝的禮物,也是撒旦的攻擊。
        約伯曾碰到許多倒楣的事情,經文中提到上帝同意給約伯這樣的試煉,但也同時是撒旦的攻擊。為什麼會這樣?事實上,同一件事情,撒旦目的在於毀掉我們,然而上帝卻是要讓我們更成熟。「『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伯1:11-12)撒旦的目的是讓我們經過這樣的挫折後,變得內心苦毒(bitter);上帝的目的,是讓我經歷過後,變得更好(better)。撒旦希望保羅因此咒罵上帝,然而上帝卻要保羅因著這根刺更加親近他,唯有不驕傲,才能夠體會上帝的恩典。
     3.逼迫痛苦使我親近上主
        所以保羅為了這根刺,向上帝禱告了三次。人在困難時,更記得親近上帝,向上帝禱告。如果很順遂時,就會容易忘記禱告;或著因領有許多恩典而能在教會服侍,終日忙碌反而沒有空禱告。倘若發生問題讓人停下服侍,禱告求上帝改變,禱告生活就會越來越好。所以苦難其中一個目的是為要讓人「不得不」到上帝面前向他禱告,好使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更親近。「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這些困難不會讓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而是與基督的愛更近,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已無技可施,只能更迫切地來到上帝面前,讓基督來幫助,於是,我們便與主更加親近。
     4.刺沒有挪去賜夠用恩典
        再來,上帝說:這根刺不要挪去,這樣你才可以領受到「夠用的恩典」(sufficient grace),「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林後12:9b)「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5:10)
        這裡有兩類恩賜:一開始,保羅蒙受上帝許多恩典,擁有許多恩賜,這是第一類的恩典,這是上帝讓人有能力可以服侍。可惜的是,撒旦就是因此而墮落,他在眾天使之中領受最多恩典,上帝最喜歡他,給他最多能力,長得也最漂亮,他什麼都是第一,所以他就變得驕傲,反而妄想做上帝,不服氣只當個天使,從天使變成了撒旦。保羅也有可能變成撒旦,因為上帝給保羅很多恩賜沒人可比,所以上帝為了保護保羅,不讓他因為第一類的恩賜而成為撒旦,就給他第二類的恩賜,就是讓他「不會驕傲」的恩賜,也就是這一根刺。所以這根刺也是恩典,而這樣的恩典與第一類恩典是相反的。第一類恩典是讓他很有能力,可以服侍;第二類恩典是讓他不能那麼服侍,沒有能力,讓他軟弱;如此,他就被平衡了,讓他經歷到「這是上帝給我的恩典,而且,今天我的服侍,即使我有軟弱,我有問題,是上帝憐憫我,讓我還可以服侍」,這種狀態和「完美無缺,傲視群雄」的心態不同,所以這是上帝賜給我們很特別的一個恩典。在這種情況下,旁人看到的,不是保羅的厲害,而是上帝的能力。
        你是否看過失去手腳的Nick?他什麼話都不用講,僅「站」在講台上,學生看到他就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剩驚嘆與震撼,所以他的見證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軟弱。很多肢障的,靠著上帝的恩典活出不平凡的生命,他們帶給人們的震撼與感動,更甚於四肢健全者的見證,會讓人把這樣的榮耀歸給上帝,如同經文所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b)如果我們都沒有軟弱,所表現出的是「自鳴得意」;當我們沒那能力卻完成任務,我們才會將這榮耀歸給上帝,「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c)
     5.神能力在人軟弱顯完全
        以賽亞書提到「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29-31)請問「如鷹展翅」、「奔跑不困」和「行走不昏」這三種,哪種最有力量?而你會挑哪一個?事實上,「行走不昏」最能彰顯上帝的榮耀,而不是第一個。因為「如鷹展翅」是自己表現得很好,翱翔天際,自在優美;「奔跑不困」是即使流汗,拼命奔跑,仍展現自己的力量;「行走不昏」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有一個特點:沒有昏倒,儘管他表現並不搶眼,且有軟弱,更有困難,但如同保羅所說:「我誇我的軟弱,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上帝的能力上顯得完全。」(林後12:9b)
V.結論:主恩典夠我用(Lord’s Grace Sufficent For Me)
        哈尤.尤道(莊春風)牧師是泰雅族人,曾因生活困頓而受聖經經文感動寫下「主恩典夠我用」這首歌,教導原住民傳唱,歌詞如下:
當我受特殊試煉和痛苦時候
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
每當我灰心失望 完全無助的時候
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
信息進入我心中 聖靈在指引我
在百般試煉中當大喜樂
因為祂已告訴我:祂的恩典夠我用
只要信祂的恩典是夠我用

禱告
主耶穌,謝謝你給我們每個人有許多的恩典,但我們生命中也有許多的難處,我們常常跟保羅一樣,希望你把這些難處移走,好讓我們這些恩典盡情發揮,可是,如果這些讓我們驕傲,不禱告,把榮耀歸給自己時,主啊!我們願意接受這根刺,以幫助我能夠更多的親近你,讓我們謙卑,讓我們把榮耀歸在你的名下,並且幫助我們在困難無法挪去時,不灰心不喪膽,能夠堅持更深地依靠你,向你領取夠用的恩典,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星期二, 11月 22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52) 新約禱告(12) 分娩之痛 (台)




【講道大綱】

聖經:加拉太書四:12-20

I. 引言: Thomas Beatie的故事

II.保羅與加拉太教會(Paul and Galatian Churches)
1.蒙恩信主前往亞拉伯曠野(加1:17)
2.大馬色三年訪問耶路撒冷(加1:18-19)
3.到敘利亞基利家傳揚福音(加1:21)
4.生病中傳福音給加拉太人(加4:13-15)
5.十四年後再訪問耶路撒冷(加2:1-2)
6.耶京大會決定宣道雙路線(加2:9-10)
7.彼得與巴拿巴安提阿事件(加2:11-13)
8.律法主義影響加拉太教會(加1:6-7)
9.以弗所寫信給加拉太教會(加1:1-2)
10.加拉太教會慈善募款中止(林前16:1-2; 羅15:25-26)

III.保羅再受生產之苦(Paul’s Travailing Prayers)
1.以巴弗為歌羅西竭力禱告(西4:12)
2.摩西替以色列懇求耶和華(出32:31-32)
3.尼希米為重建耶京而哀求(尼1:3-4)
4.門徒在耶路撒冷禱告等候(徒1:14)
5.保羅為以色列人憂傷禱告(羅9:1-3; 10:1)
6.保羅請羅馬教會竭力禱告(羅15:30)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傳揚福音是生命傳承(約3:3-5; 帖前2:7)
2.生命成長是上帝恩典(林前3:6; 彼後1:4)
3.生命成熟須忍耐等候(雅5:7; 弗4:13)
4.生產經歷壓傷與痛苦(賽53:10; 林後11:28)
5.痛苦帶來新生命喜悅(約16:21-22; 詩126:5-6)

V. 結論:

再受生產之苦 直到基督成形(加4:19)

【默想】

1.你對恩典與律法的關係有何看法?
2.傳揚福音與懷孕分娩間有何關係?
3.我們要如何學習分娩之痛的禱告?

【金句】

「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
加拉太書四:19

星期一, 11月 21

[講道影片] 禱告謝列(52) 新約禱告(12) 分娩之痛 (華)






【講道大綱】

聖經:加拉太書四:12-20

I. 引言: Thomas Beatie的故事

II.保羅與加拉太教會(Paul and Galatian Churches)
1.蒙恩信主前往亞拉伯曠野(加1:17)
2.大馬色三年訪問耶路撒冷(加1:18-19)
3.到敘利亞基利家傳揚福音(加1:21)
4.生病中傳福音給加拉太人(加4:13-15)
5.十四年後再訪問耶路撒冷(加2:1-2)
6.耶京大會決定宣道雙路線(加2:9-10)
7.彼得與巴拿巴安提阿事件(加2:11-13)
8.律法主義影響加拉太教會(加1:6-7)
9.以弗所寫信給加拉太教會(加1:1-2)
10.加拉太教會慈善募款中止(林前16:1-2; 羅15:25-26)

III.保羅再受生產之苦(Paul’s Travailing Prayers)
1.以巴弗為歌羅西竭力禱告(西4:12)
2.摩西替以色列懇求耶和華(出32:31-32)
3.尼希米為重建耶京而哀求(尼1:3-4)
4.門徒在耶路撒冷禱告等候(徒1:14)
5.保羅為以色列人憂傷禱告(羅9:1-3; 10:1)
6.保羅請羅馬教會竭力禱告(羅15:30)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傳揚福音是生命傳承(約3:3-5; 帖前2:7)
2.生命成長是上帝恩典(林前3:6; 彼後1:4)
3.生命成熟須忍耐等候(雅5:7; 弗4:13)
4.生產經歷壓傷與痛苦(賽53:10; 林後11:28)
5.痛苦帶來新生命喜悅(約16:21-22; 詩126:5-6)

V. 結論:

再受生產之苦 直到基督成形(加4:19)

【默想】

1.你對恩典與律法的關係有何看法?
2.傳揚福音與懷孕分娩間有何關係?
3.我們要如何學習分娩之痛的禱告?

【金句】

「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
加拉太書四:19

星期日, 11月 20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51) 新約禱告(11) 保羅(台)





【講道大綱】

經文:哥林多後書十二:7-10

I.  引言: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Pray)

II.保羅與哥林多教會(Paul and Corinthian Church)
1.保羅計畫從馬其頓到哥林多過冬(林前16:5-6)
2.保羅緊急趕往哥林多卻遭遇憂愁(林後2:1,5)
3.保羅改變第三次訪問哥林多行程(林後1:15-16; 徒19:21)
4.保羅寫一封嚴厲信請提多送過去(林後2:4; 12:18)
5.保羅在特羅亞沒有遇提多很著急(林後2:12-13)
6.提多在馬其頓見保羅帶來好消息(林後7:5-7)
7.保羅寫哥林多後書鼓勵他們預備(林前9:4; 12:20-21)

III.保羅肉體一根刺(Paul’s Thorn in the Flesh)
1.刺入皮下的一根刺(箴26:9)
2.沙眼感染視力衰弱(加4:15; 6:11)
3.顳葉癲癇偶而發作(林後12:2-4)
4.相貌不揚口齒不清(林後10:10)
5.脾氣暴燥出口傷人(徒13:10, 15:39)
6.肉體情慾眼目情慾(約壹2:16; 林前7:8-9)
7.敵對逼迫騷擾傷害(民33:55; 林後11:23-25)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特殊恩典帶來驕傲危險(林後12:7ab; 林前4:7)
2.上帝所給與撒旦的差役(林後12:7cde; 伯1:11-12)
3.逼迫痛苦使我親近上主(林後12:8; 羅8:35)
4.刺沒有挪去賜夠用恩典(林後12:9b; 彼前5:10)
5.神能力在人軟弱顯完全(林後12:9c; 賽40:29-31)

V. 結論:

主恩典夠我用(Lord’s Grace Sufficent For Me)

【默想】

1.你對“每次我禱告”這首歌有何感想?
2.你認為保羅肉體一根刺是指什麼呢?
3.我們如何才能在軟弱中變為剛強呢?

【金句】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哥林多前書十二:9

星期六, 11月 19

[牧函] 分娩痛苦之禱告(Travailing Prayer)

        自從2005年初我們夫婦聽從上帝的呼召,回應和平教會的邀請,離開牧養七年的芝加哥台福教會,返回台灣,承擔牧養和平教會的託付。雖然在返台初期,由於我所唸的神學院,不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認可的神學院,曾經遭遇一些挫折與阻撓,但是,經由上帝的恩典與和平小會的堅持與努力,經過兩年的時間,我終於被長老教會總會接納,成為和平教會正式牧師。

        從2007年開始,我們有李晶晶牧師、曾昭瑞牧師與我三個人形成一個教牧團隊,同心牧養和平教會。這幾年以來,我們在和平教會推動了幾項教會更新的事工。其中教堂重建事工是在2008年初和會通過,於2009年底舉行建堂破土感恩禮拜。到今天,我們已經看見新建教堂聳立在青田社區。感謝主的恩典。小組事工的推動,是在2007年初差派五位同工前往新加坡三一基督中心,學習他們的小組事工,返台後,三位牧師同心努力,發展出一套適合和平教會的SELF小組事工,到現在為止,和平教會除了原來已有的松年團契、成人團契、婦女團契、夫婦團契、社青團契、青年團契、少年團契,以及許多詩班與主日學班級之外,增加成立了十四個腓立比小組、開始各長執分別牧養的比撒列小組、培訓了三梯次的安得烈小組、還有直接由牧師牧養的巴拿巴小組等。在宣道事工方面,我們從2005年的瑞穗、竹田福音隊,2006年增加青田福音營,2009年我們幫助深坑教會與竹山教會,2010年差派福音隊前往好茶,上帝感動李晶晶牧師前往肯亞難民營瞭解當地福音事工的需求,2011年我們差派福音隊到瑪家農場服侍當地教會,另外我們幫助肯亞難民營蓋了一間圖書館,李晶晶牧師前往泰國與翁瑞亨宣道師夫婦學習配搭跨文化傳福音的事工。特別是今年的宣道年會,我們看到許多兄姐起來參與宣道年會的籌備,更多的兄姐來參加宣道年會,感謝上帝的恩典,拓展我們的視野,開擴我們的胸襟,讓我們對於宣道事工越來越有負擔與投入。為了這些恩典,我要俯伏在上帝施恩的寶座前,獻上衷心的感恩。
        在這一切感恩之中,上帝最近讓我看到,和平教會還須要努力鼓勵與栽培的,就是教會禱告會的事工。從2005年開始,我們就看到參加教會禱告會的人數,一直都在個位數與十幾位之間徘徊。我的內心感到非常焦急,教牧團隊與長老們也常常討論與檢討,看要如何才能在和平教會興起禱告的靈,好讓和平教會成為一個眾民禱告的殿 (可11:17)。我們甚至邀請兄姐,一起開車前往花壇教會,參加由肢障的曹鈴姬牧師與視障的朴鍾賢師丈所帶領的教會禱告會。和平兄姐們在那邊得到激勵,回來之後參加教會禱告會的人數稍有增加到大約三十位左右。我們也邀請十二個部門的長老執事,輪流請他們每三個月一次前來禱告會,接受大家的祝福與代禱。我受到聖靈的感動,決定在講台上面,一系列教導有關禱告的講道。我從舊約中找到二十個禱告的榜樣,從主禱文整理出二十個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寶貴原則,盼望再從新約找出二十個有關禱告的榜樣或教導,目前我講到有關禱告第五十二篇講道,還有八篇就要告一個段落。但是,我觀察到的是,我們的長執們對於參加教會禱告會,似乎成為一個重擔與責任,我們的兄姐對於參加教會禱告會的熱忱與負擔,也越來越冷淡。
        在準備本週的講道時,上帝讓我看到,使徒保羅為了加拉太教會,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他們的心裡 (I am again in travail until Christ be formed in you.)。 上帝的靈提醒我,我替和平教會兄姐禱告的時間與負擔還有虧欠。我還沒有經歷Travailing Prayer的痛苦,以致於和平教會兄姐的屬靈生命,還無法孕育出渴望與神親近、常常與神交談、彼此確實相愛,互相代禱扶持的屬靈生命。我要請和平的兄姐,在主面前替我的禱告生活禱告。像使徒保羅懇求羅馬教會的兄姐一樣,「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 (羅15:30),好讓上帝先復興我的禱告生活,然後,上帝也可以復興和平教會每位兄姐的禱告生活。

星期一, 11月 14

[講道影片] 禱告系列(51) 新約禱告(11) 保羅 (華)












【講道大綱】

經文:哥林多後書十二:7-10

I.  引言:每次我禱告(Every Time I Pray)

II.保羅與哥林多教會(Paul and Corinthian Church)
1.保羅計畫從馬其頓到哥林多過冬(林前16:5-6)
2.保羅緊急趕往哥林多卻遭遇憂愁(林後2:1,5)
3.保羅改變第三次訪問哥林多行程(林後1:15-16; 徒19:21)
4.保羅寫一封嚴厲信請提多送過去(林後2:4; 12:18)
5.保羅在特羅亞沒有遇提多很著急(林後2:12-13)
6.提多在馬其頓見保羅帶來好消息(林後7:5-7)
7.保羅寫哥林多後書鼓勵他們預備(林前9:4; 12:20-21)

III.保羅肉體一根刺(Paul’s Thorn in the Flesh)
1.刺入皮下的一根刺(箴26:9)
2.沙眼感染視力衰弱(加4:15; 6:11)
3.顳葉癲癇偶而發作(林後12:2-4)
4.相貌不揚口齒不清(林後10:10)
5.脾氣暴燥出口傷人(徒13:10, 15:39)
6.肉體情慾眼目情慾(約壹2:16; 林前7:8-9)
7.敵對逼迫騷擾傷害(民33:55; 林後11:23-25)

IV.屬靈的功課(Spiritual Lessons)
1.特殊恩典帶來驕傲危險(林後12:7ab; 林前4:7)
2.上帝所給與撒旦的差役(林後12:7cde; 伯1:11-12)
3.逼迫痛苦使我親近上主(林後12:8; 羅8:35)
4.刺沒有挪去賜夠用恩典(林後12:9b; 彼前5:10)
5.神能力在人軟弱顯完全(林後12:9c; 賽40:29-31)

V. 結論:

主恩典夠我用(Lord’s Grace Sufficent For Me)

【默想】

1.你對“每次我禱告”這首歌有何感想?
2.你認為保羅肉體一根刺是指什麼呢?
3.我們如何才能在軟弱中變為剛強呢?

【金句】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哥林多前書十二:9

星期六, 11月 12

[講道集] 改變

講道內容

改變
時間:二0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經文:羅馬書十二章1-3節
主講:蔡茂堂牧師

講道影片 : 聯合禮拜--改變 蔡茂堂牧師

        本次和會選舉有一些改變,引起不少人憂心為什麼要改變。細查聖經我們會發現基督教的信仰就是要帶來生命的改變,為了要改變我們才要信基督教。所以,今天讓我們從「改變」這個主題來學習。
        開車時,當我們看到Change ahead標誌表示前方將有變化,很多時候就是要回轉(U turn),表示方向的回頭。而基督信仰的本質就是要回轉,要改變。耶穌開始傳道的時候,他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5)我們常強調「信」,可是耶穌說信以前要「悔改」,你們要悔改然後才信福音,所以「悔改」是在「信」的前面。「悔改」的英文翻譯為repent,由希臘文直翻metanoia,由兩字構成:一為meta,就是after;一為noia,代表thought。所以after thought就是後面的想法,表示已經與前面的想法不一樣,當我們發現前面有一些困難與問題時,就再想一次看有沒有辦法得到更好的結果,也就是所謂「再思」。中文「悔」和「改」二字意義不同,「悔」代表認錯,明白自己走錯方向了;認清方向錯誤後,就該轉向,也就是「改」變(change)。而今日講道就是要講述「改變」與「信仰」之間的關係。
Ⅰ.引言:
鐵軌規格來源(Track Gauge 4’8½”)
        知名兒歌「火車快飛」的歌詞這樣的:「火車快飛,火車快飛,飛過高山,越過小溪,一天要跑幾百里,快到家裡快到家裡,媽媽看了真歡喜。」你是否想過,火車一天跑幾百里,為什麼不會迷失方向或不會翻出鐵軌?事實上,火車照著鐵道跑,所以不會迷失方向,而且火車的車輪內側有突緣(rim flange)可以防止出軌翻車的發生。
        標準鐵道(standard gauge)的鐵軌頭部內緣間距是四英呎八又二分之一英吋,全世界有60%的軌道是屬於這個尺寸(蘇俄除外),為什麼是這個尺寸呢?這二分之一英吋有什麼意義嗎?
        美國開始建設鐵路運輸時,很多火車與鐵道材料都是來自英國,英國是第一個開始有火車系統的國家,因為蒸汽火車頭是英國人發明的,因此美國是向英國學習而來。而英國在有火車以前,是用「有軌馬拖車」(tram cart)為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的軌道寬度就是四英呎八又二分之一英吋,而火車又是從這種系統改良而成,所以就照同樣的尺寸來設計。
        為什麼有軌馬拖車的車輪間距是四英呎八又二分之一英吋?英國被羅馬帝國統治時,為了預防車子翻車,在道路兩旁刻溝,讓車輪在溝道裡跑以免翻車;而當英國人開始建立有軌馬拖車系統時,就順著這些地上既有的羅馬溝道而設計。因此,英國的有軌馬拖車系統是沿襲羅馬帝國統治時,所建造石頭馬路的車轍溝漕間距而發展。
        羅馬人當時設計這樣的道路和規格,是為了軍事目的。當戰爭發生時,這套道路系統可以保證其武力快速抵達戰場,因此,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地區,其車轍溝槽間距皆為四英呎八又二分之一英吋。羅馬的戰車輪子就是這個尺寸,而這樣的寬度,是因為戰車是由兩匹馬拖著跑的,兩匹馬的屁股量起來剛好四尺八又二分之一英吋,因此戰車輪子間距就依此而設計。
        這是網路找到的資料與假設,並無記錄在正史中,但這樣的說法,卻漸漸被人視為正解。兩千年前,兩匹並列站的馬屁股寬度,定下今天全球60%鐵軌的間距,這樣的規格,兩千年來並沒有改變。這種城市傳說或網路流傳,將來也可能很難改變。甚至有人說,太空梭的寬度也是被鐵路的寬度所影響,因為太空梭太寬的話,載運太空梭的火車就無法穿越山洞,所以羅馬馬匹的馬屁股居然決定了太空梭的寬度!這是很有趣的說法。
        藉此例子只是想要讓大家知道,一項傳統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包括長老會的選舉制度也是如此,要改變傳統是很困難的。當教會有一些事物要改變的時候,人們自然會擔心是否會出問題?會不會翻車?為什麼要改?因此,等一下我會說明,關於小會一直在思考「要如何讓被選出的長執可以適才適任,彼此幫補,互為團隊」的這個議題。
Ⅱ.福音與改變(Gospel and Change)
基督教傳福音,重點就是人要改變。要改變什麼?以三個聖經裡有名的故事為例說明。
1.關係復和:浪子回頭投入慈父懷抱(Relation Reconciliation)
        在「浪子回頭」的故事中,浪子在養豬的地方快要餓死時,「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裏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裏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15:17-20)這個小小的故事讓我們知道,福音到一個地方,會讓人醒悟過來而有所行動,本來關係不好的關係會改善,這就是關係復和(relation reconciliation)。所以,不論是夫妻或親子關係出問題的家庭,若信耶穌來到上帝面前向上帝禱告,這些關係的問題,是可以被改變並得以復和的,這是我們信主重要的改變,也就是人際關係的改變。
2.價值轉化:撒該賠償訛詐幫助貧窮(Value Transformation)
        第二個故事就是撒該的改變。他原本以利益為前提,不在乎別人的損失,為獲利而活,所以他利用職位賺了很多錢。現在台灣有「陽光法案」,昨天新聞報導新北市有六位校長被檢察官起訴,這些人收午餐供應商的好處而輕忽法律。人在可賺錢的時候,認為自己能賺錢就應當盡量賺,撒該也是如此;同時,撒該並無違法,他的所作所為別人也拿他無可奈何。然而,合法歸合法,但給人的觀感不好,因法律只是最低的底線,而撒該他「只」做符合最低底線的事情,所以惹人厭惡。
        耶穌卻改變了撒該,讓他知道,做人不只是賺錢,更要有原則,要存公道,好憐憫。因此,撒該改變了,他並非否認賺錢的重要性,而是發現公道與慈悲心更為重要。所以撒該對耶穌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8-10)亞伯拉罕的子孫,就是「有信心的人」,一個對上帝有信心的人,他的價值觀會改變,他會懂得憐憫,並重視公義,所以這邊所說的「失喪的人」指的是那活在價值體系出問題的人。
        當信仰進入一個人的心中時,會改變這個人的為人處世原則,「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然而上帝很早就跟我們說過:「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6:8)撒該從「貪戀錢財」變為「心存公義憐憫」,所以耶穌說「救恩到這個家」,代表救恩臨到一個人身上時,他的價值觀會被改變,也就是價值轉化(value transformation)。
3.角色逆轉:掃羅從迫害者成受害者(Role Reversal)
        第三,我們來看掃羅的改變,掃羅本是迫害人的人,後來卻變為被迫害的人。「亞拿尼亞回答說:『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並且他在這裏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徒9:13-16)從「讓人受苦」的人,變為「自己受苦」,這是一種角色逆轉(role reversal)。所以,福音讓接受者與他人的關係發生改變,隨著價值觀改變,並且他的角色也跟著轉變。
III.教會與改變(Church and Change)
1.組織更新:選舉執事解決教會困境(Organization Renewal)
        初代教會建立後有一些改變。第一個改變起因於教會內部問題,「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但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徒6:1-4)所以初代教會第一個大改變,就是選出更多人來幫助使徒,以解決教會困境。這樣的改變起因於教會內部問題而促使教會決定改變。
        我們今天要做的事情就像這樣。自我從美國回來,歷經幾次長執選舉,都發生選出而不能服侍的窘境,尤其教會並沒有選候補來遞補空缺。所以,小會思考,我們是否先詢問候選人服侍的意願和選擇,而非直接選舉後才問服侍意願。所以,我們今天要做的第一個改變,就是在選前先詢問當事人想要做什麼,而非選後才問,以避免類似的問題。第二,萬一被選出的人無法參與服侍,他是否可以不就任?以往若有此狀況,牧師就需要特別說服拜託,否則職位將空懸。今年我們若多選一些候補,萬一當選者婉拒就可由候補者遞補。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做的重大改變,針對組織選舉的方法,可謂組織更新(organization renewal)。這樣的改變可能會讓許多會友感到不安,所以今日的和會將讓大家表決,是否要做這樣的改變。若此提案被否決,我們就維持舊有制度,日後再想別的辦法。
2.逼迫四散:環境壓力帶來教會外展(Persecution Dispersal)
        有時不是教會內部出現困境而改變,有時候是因為環境改變而帶來教會革新。當環境改變,教會卻沒有改變時,環境就會蠶食或同化教會。因此,我們要知道,教會既活在社會當中,當社會改變,教會卻沒有跟上變化,就會被社會淘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青少年敬拜歌曲的曲風與教會的傳統詩歌很不一樣。這點我們教會已經有所調整,為了防止青少年流失到其他的教會,我們設有第三堂,讓青少年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敬拜上帝。這就是在社會變遷之下,教會改變以繼續成長。曾牧師認為,和平還有改變的空間,因現有的第三堂對新一代年輕人來說仍太古板。因此,當我們新堂建好後,或許會增設第四堂,以符合時下年輕人的風格,讓他們喜歡到教會敬拜上帝,而非被父母親硬壓來參加教會傳統敬拜方式的崇拜,這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
        初代教會在環境壓力下進行改變,「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有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捶胸大哭。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裏。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徒8:1-4)福音被廣傳外展,正是因為初代教會為回應社會的變遷與壓力,在被逼迫時,門徒四散,因而福音由耶路撒冷傳了開來。
3.突破傳統:彼得異象跨越傳統界限(Vision Breakthrough)
        教會要突破傳統很困難,包括彼得和使徒也有這樣的障礙,所以上帝連用同一個異象三次,才讓彼得釐清自己是否能吃不潔之物的困擾。這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彼得透過很大的異象突破跨越,而基督教才得以從猶太文化傳開。所以「當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徒10:19-20)是聖靈改變了彼得不去外邦之地的信念,因彼得原先認為福音在猶太地區尚未傳遍,何必到外國傳福音,更何況外邦人多吃不潔淨的食物,若自己去了,很容易因食物而使自己變為不潔,但當他有這樣的顧慮時,聖靈就幫助他突破。「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上帝,為猶太通國所稱讚。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叫他請你到他家裏去,聽你的話。』」(徒10:22)上帝如此工作,讓福音得以突破文化差異,突破傳統的界線而跨出猶太地區。
        突破傳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們教會也有許多傳統,而變動讓人不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最近教會也有些議題正在進行討論,等待時機成熟,我會再更詳細地跟大家分享。譬如:當新堂建立後,我們是否歡迎未信者來到我們當中?教堂蓋得那麼漂亮,我們要歡迎他們到什麼程度?讓他們聽佈道會就好?還是讓他們參加禮拜?還是參與服侍?我們的界線要劃在哪裡?這是一個神學的問題,也是我們教會最近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與未信者的文化和信仰不同,我們的態度該如何?這是和平教會要一起面對與學習的問題。
Ⅳ、世界與改變(World and Change)
個人被福音改變後,教會在上帝的帶領下改變後,教會對社會是否可以產生改變?
1.世上的鹽:保持鹹味調和以及防腐(Salty Impact)
        第一,上帝要我們成為「鹽」,鹽不能只放鹽罐中,那便只是「沒有用的鹽」。煮菜使用鹽時,鹽罐要先抖動(shake),鹽才能散開來,但鹽放在罐子裡被抖動是不舒服的,鹽變臭掉或灑不出來就沒有功能了。古時候使用石頭鹽,石頭鹽放久就不鹹了,只能被丟棄。所以鹽除了必須要抖開來之外,還要不失去自己的鹹味,若與其他調味料一樣時,它便不是鹽了,變成被環境同化了。所以,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5:13)你不但要離開鹽罐,還要保持鹽味,才能影響這個世界。
2.地上的光:照亮黑暗榮耀歸給天父(Glorious Testimony)
        第二,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光」。古時候的燈是油燈,油燈耗油,並且只在太陽下山後才點油燈;也就是說,越黑暗之處,越需要油燈,所以燈不會被置於光亮的地方,而是被使用於黑暗之中。因此,燈所面對的是黑暗的環境,當燈亮時,黑暗就變為光亮,影響了環境。「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這是第二個耶穌告訴我們對世界可以有的影響:作地上的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3.麵中的酵:潛移默化轉化周遭社會(Infiltrating Influence)
        第三,耶穌說我們是「酵」。這酵,要甘心樂意被人放入麵團當中,願意被揉,被攪和,讓麵粉與酵混為均勻,這樣才能發酵。而且酵在麵團中作用時,盡量不要去動它,等它發揮作用,麵團才會鬆軟好吃。所以,我們要願意跟世人「混」在一起,並且願意「等」他們被影響,因為發酵需要時間,這樣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不知不覺地轉化周遭社會。「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太13:33)麵中的酵就是需要融入環境中以影響環境,也就是「道成肉身」的存在,並且「耐心等候」的忍耐,有「同在」也有「時間」的因素。
V.生命與改變(Life and Change)
最後,當人願意一生與耶穌同行,結果不會只有信仰的改變,而是生命也不斷地改變,這就是「生命與改變」(life and change)。
1.脫去穿上:脫去私慾穿上仁義聖潔(Taking Off Putting On)
        聖經說,我們要漸漸地脫去私心,才能慢慢地穿起耶穌基督的仁義聖潔,這是一個「脫」與「穿」的過程,「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2-24)當一個人的私慾越來越少而仁義聖潔越來越多時,這就是新陳代謝,除舊佈新。
2.獻上活祭:更新變化察驗上帝旨意 (Renewed & Transformed)
        如此,這人便能將自己的生命獻上當做活祭,願意讓上帝使用其生命,這就是「更新變化察驗上帝旨意」。「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12:1-3)其中「獻上活祭」的意思,就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被上帝來轉化」。「祭」,就是放下自己;「活」,就是跟主腳蹤。當這兩者同時並存時,你才能是「活」也是「祭」。
3.長大成熟:成全盡職滿有基督身量 (Growing Maturation)
        當我們願意脫下私慾,願意讓上帝在生命中作主,又願意將自己獻在主的面前時,我們便能從嬰孩狀態一路成長,越來越有耶穌基督的樣式,這叫做「成全盡職,滿有基督身量」。非常特別的是,這樣的成長必須發生於團體之內,自己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成長的。「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1-13)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有使徒願意委身來建立教會;且要有人願意指責罪惡,談生活倫理之道,這是先知之職;需要領人來教會,這是傳福音的人;要有牧養進入教會的人,這是牧師與教師的職責。
        所以,教會最近在思考:是否在新堂建立後要開設「植堂部」,在無教會的地區開拓新的教會,這是以弗所書的教導。對於社會問題,過去和平並沒有參與很多,然而,長老教會有積極參與其中。在社會出問題的時候,關心發聲,即使為此下監也沒有關係,這叫做「社會良心」,這是先知的特色-他們不管對象是誰,只要做錯,便指責訓誡。和平過去並沒有扮演這樣的角色,這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部分,但是現在起碼可以從會眾本身做起,至少讓人們看見,你身為基督徒與這世界不一樣的地方。
        和平教會對內有關懷部、教育部照顧栽培會友,也有外展部傳福音,具備這些,期盼教會能平衡發展,得以成長。當人願意參與關懷事工、教育、傳福音與社會關懷的時候,我們便是彼此成全,各盡其職,一起建立教會,一起成長,而越發認識上帝,於是我們便能長大成人,滿有基督的身量。所以一間教會要成長成熟,需要不同的角色彼此合作。教會從明年開始,會依照這段經文的描述由十一部改變為五大委員會,期盼透過這樣,和平教會能夠越來越蒙上帝喜悅,越來越成長。
VI.結論:返照主的榮光 變成主的形狀(Reflecting Lord’s Glory Transformed Into Lord’s Image)
        最後以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做結論:「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這也是一種「變」。第一,要敞著臉見主榮光;第二,好像鏡子返照;第三,變成主的形狀;第四,榮上加榮,是主的靈變成的。
        因此,我們若要改變,就要一直看著主,看主是如何處世為人的;第二,就是要讓人在你身上看見主的樣子,也就是「鏡子返照」。一面鏡子越無瑕疵越能真實反射出物件,當鏡面有瑕疵時便無法完整反射;所以,最好的鏡子就是人們不知其為鏡,以鏡中物件為真。因此,我們自身沒有什麼好,但當我們定睛在主身上時,別人在你身上便可看見主的模樣。很有趣地這裡說,若你持續這樣做,就會像鏡子變成「日頭」一樣,你本身成為發光體;然而我們知道,鏡永遠是鏡,因此,這裡的意思是說明:你定睛在主身上,努力學習主的樣式,別人從你身上看見主的模樣,於是,慢慢地,你整個生命都被主所改變,被聖靈改變,榮上加榮,變成了主的形像。
        所以我有這樣的體悟:首先我們要先返照(reflect)主的榮光,跟主學習,最後,我們便得以轉化(transform),成主的形狀,也就是「從效法到轉化」(from imitation to transformation)。盼望我們從此做起:我們看主的模範,讓人看見主的形像在我們身上展現,日子久了,我們的生命就自然而然地活出主的樣式,整個生命被主完全地轉化了。

禱告
        主耶穌,我們感謝你,因為你到世上來,就是要改變我們,幫助我們每個人,幫助我們的教會,樂意接受你愛的轉變。不管我們的個性,不管我們的人際關係,我們的價值觀念。或是我們自己教會,如果發現有問題了,或是發現有困難了,或是發現社會已經改變了。求主耶穌讓弟兄姊姊,牧師、長老、執事,願意在神面前坐下來,大家來思想,一起來再思。我們會小心的看看我們現在的情況,來想想什麼是你聖靈要帶領我們改變的。主,下午我們要開和會,我們將有一些改變,大家要一起來思想,是不是時候到了,是不是這些改變對教會是好的,我們仰望神你自己來帶領,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