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25

[牧函] 批判與論斷(Criticism and Judgment)

寫作於2006/06/2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在多元文化的後現代(Pluralistic-Postmodernism)人際關係中,倫理道德與是非善惡的分辨與批判(Criticism) 常常會很容易就被扣上“論斷”(Judgment) 的大帽子而被嗤之以鼻。這是絕對相對主義者(Absolute-Relativist) 的特徵。

在這樣的時代當中主耶穌基督有關論斷的教導常常會被絕對相對主義者斷章取義、引喻失義的採用來支持他們的觀點。讓我們再一次詳細來察看這段出於馬太福音第七章的經文。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1-5)

如果不看整段經文,只拿出其中的第一句話“你們不要論斷人”我們就會斷章取義的宣稱連主耶穌基督也支持絕對相對主意者的主張,那就是所有的分辨與批判都是論斷,也都是主耶穌所不喜歡的態度。但是如果我們將整段經文仔細分析便會發現,我們無法用一個簡單的等號來處理論斷與批判的關係。我們也不會輕易的將批判的嬰兒連同論斷的洗澡水一起潑到門外了。(Throwing-out-the-baby-of-criticism-with-the-bath-water-of-judgment. )

論斷與批判都是與眼睛的觀點有關,而我們的眼睛都有一個限制,就是眼睛只能看到別人的眼睛,卻無法看到自己的眼睛。當我們自己的眼睛有梁木時,當我們在觀看別人的眼睛時,這個梁木便會投影在別人的眼睛中而成為你所看到別人眼睛中的刺。因此,在我們要幫別人去掉別人眼睛中我們自以為看到的刺之前,我們應該願意請別人先幫我們察看我們的眼睛,看看是否有梁木,如果連續幾個別人都看到我們的眼睛上面有梁木時,我們應該先請一位眼科醫師很小心輕手(溫柔)的幫我們移去眼睛上的那根梁木,然後我們才能夠看得清楚,並且在拿到眼科專科醫師執照之後才能小心翼翼的幫別人移去他們眼睛中的那根刺。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建設性的批判(Constructive-Criticism) 是經由互相觀察、彼此糾正的動態互動過程(dynamic-interactive-process),以達到大家的視野會更寬廣、視力會更清晰、投射會更減少、共識會更提高的目標。自義性的論斷(Self-Righteous-Judgment) 則是拒絕接受別人的檢視,將自己的觀點絕對化、並且堅持要將自以為是別人眼睛中的刺移走的態度。

求主幫助我們,能夠除去自義性論斷的盲目,採納建設性批判的態度來彼此洗腳、互相規勸,好讓我們大家都能夠越來越有耶穌基督的形像與馨香(西3:10; 林後2:15)。

[講道集] 愛的系列(五):愛是擔當

寫作於2006.06.25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加拉太書六章1~5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目前我們所講的是愛的系列,今天我們要講是『愛是擔當』,保羅在加拉太書第六章1~5節,這短短的五節裡面講到了兩個擔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兩個擔當有一點矛盾,到底怎麼樣來了解是比較好?從今天的聖經裡我們再看一遍的話,有幾個重點是我們要一起來思想的。聖經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我們注意看這裡有兩個擔子、有兩個擔當,第一個是「偶然被過犯所勝」,這什麼意思?什麼叫作「被過犯所勝」?這裡中文翻譯的不太好,當一個人被過犯所勝的時候,一些比較成熟的人,一些屬靈的人,他要注意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溫柔;第二件事情是挽回;第三件事情是小心或是警醒,這些等一下我再詳加解釋,這樣子的話,你就是在幫他擔這個重擔,擔這個「偶然被過犯所勝」的重擔,重擔要互相擔當。可是結論又說:「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到底這個擔子是要讓別人幫忙,還是要自己擔呢?怎麼去了解它才對? 

Ⅰ、引言:飛機失壓的處置 

如果你正搭飛機的時候,突然飛機上的空服員宣佈說:「我們的飛機出了一點問題,艙壓目前正在下降…」馬上你頭頂的氧氣罩就會自動掉下來,此時你正帶著一個很小的小孩子,請問你,你是要先幫小孩子戴氧氣罩?還是自己先戴氧氣罩呢?怎樣做才是有愛心?幫小孩還是幫自己?當然要先幫自己。因為你自己沒有戴氧氣罩的話就會昏過去,那你就不能幫小孩了,這是一個大原則。或是說,如果船快要沈了,你會趕快幫你的小孩穿救生衣?還是你自己先穿?你自己要先穿。  你了解這個意思嗎,你自己要先保命啊,你自己都顧不了,你怎麼顧別人?這是一個大原則,當飛機有問題的時候(如果你曾搭過飛機),空服員就會解說:「請你自己先把氧氣罩戴好,然後再幫隔壁不會戴的人。」這個大原則很有意思,就是自己的問題自己先處理,所以這兩節裡(2、5節),其實第五節比較重要,就是「自己的擔子要自己擔當」,自己的擔子擔當以後,別人擔不了的,你才幫他擔,了解這個意思嗎?  不然如果沒有後面這一句(5節),「好吧,那我有問題你要幫我擔…」結果自己就不擔了,這樣是不對的。所以這個大前提是自己的責任、自己該負責的,自己要先負責,然後自己能負責之後,還有力量,別人沒有辦法的,你才幫他的忙。可是要記得一點,你幫他忙不能幫到他自己要負責的他不負責,這樣就不對了,這個在心理學上叫作Boundary(範圍分界線),很多家庭很多父母,或是夫妻之間出了問題,就是在愛的擔當上了解錯誤,對方有他該負責的責任,你幫他扛到底了,所以那個自己該擔當的部分沒有擔當,就用互相擔當這樣的理由,來把他該負的責任拿掉了,這是不對的,這是不合乎聖經的作法,我們等一下也會更詳細講那是什麼意思?

這禮拜三教會長執邀請畢業生們聚餐,當時候我為他們短講,現在我也來問大家,讓你們想一想,學生畢業後像什麼?耶穌的學生要畢業的時候,耶穌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看起來畢業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就像一個漂亮的小女孩跑到一群狼當中,你想她結局是什麼?一個無辜的小女孩被一群狼包圍,結果會怎麼樣?羊被狼吃掉了。這隻羊是被狼傷了,但是如果羊夠聰明如果沒有被狼吃掉的話的話,你知道嗎?他會變成狼,因為這個社會上的狼都是羊變成的,不是嗎?本來每一個人都是學生,到了社會以後,不曉得怎麼樣,就變成狼了,所以羊掉到狼群裡面有兩個可能的命運,第一個是被狼吃掉,第二個是他本身變成狼(為了不要被狼吃掉),而且是不知不覺的變成了狼。現在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看到一隻被狼傷的羊,或是一隻變成狼的羊,你比較會去幫助哪一個?是被傷的人,還是那個傷人的、那個快要變成狼的羊呢?哪一個比較重要?你們可以回去好好的想一想,一般來講通常我們的反應是去幫助那隻受傷的羊,如果你幫他的話,受傷是減少了,但是另外一隻是會傷人的,你怎麼幫助這個會傷人的狼呢?這就是保羅在這裡所講的:「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他已經快要變成狼的時候,你怎麼處理?「那是他的事啊,他自己要悔改,他不悔改我就不管他,我去幫助那個被他傷害的。」如果發現一個人快要開始變成狼的時候,你怎麼處理?這是從今天的聖經裡,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的。

Ⅱ、發現過犯的處置 (Caught Red-Handed)

1、譴責定罪 (Denouncement)

兩隻手血淋淋的,被反綁了,英文叫作Caught Red-Handed,這種景象正可以解釋這一節聖經所說:「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這個「所勝」,如果你直接看中文會說:「唉呀,就是他不小心跌倒了,是偶然被引誘犯罪,就像趙建民一樣,偶然被過犯所勝。」是這樣子嗎?其實這一句中文翻譯的不太好(這就牽涉到翻譯的問題),在英文聖經有兩種翻譯,一個翻譯為Overtaken(追上壓倒),這個Overtaken翻譯成「所勝」還可以,這是英國英王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的翻譯,可是美國的NAS版本就翻譯為Caught(被逮到),Caught這個字的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現場就逮,所以這句的翻譯就是:「如果你發現有人正在做壞事被你抓到的意思」,這樣意思就更清楚了,這就不是偶爾犯錯,而是被逮到的現行犯,這是再怎麼辯解也沒用的,他正在做壞事的時候就被你發現了,遇到這種人你要怎麼辦?你會怎麼處理?聖經中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有一個女人在做壞事的時候,現場被逮到,你知道法利賽人怎麼處理嗎?所有做媽媽的,現場逮到你的孩子正在做壞事時,你怎麼處理?罵他?修理一頓?通常是馬上罵他譴責定罪,「你怎麼這樣做,被我逮到了,你還有什麼話好講…」這是法利賽人的反應,我們其實也很像法利賽人,我們自己想一想,不管是妻子當場逮到先生做壞事,還是媽媽當場逮到小孩做壞事,不管做什麼壞事,給你逮個正著的時候,你的馬上的反應是:「哼,你還有什麼話說,這次被我逮到了。」這個叫作譴責定罪(Denounecment),「都是你不對,這件事情你沒有話好講了吧。」法利賽人直覺反應的處理是:「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約8:5)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他。」(7節)之後耶穌很奇怪的卻在地上畫字,耶穌沒有同意他們譴責定罪的做法。

2、 撇清推卸 (Disavowal)

第二種作法,一個人被逮到了,可是你發現他被逮到的事情跟你好像有一點牽連時,你的作法不是大罵,而是趕快撇清:「這事跟我沒有關係。」這是第二種反應。趕快撇清,這是彼拉多的做法。彼拉多的臉盆是世界有名的,因為他是法官,人家逼他要把耶穌定罪,他沒有辦法,就想一個奇怪的方法,就是當場洗手,叫作「金盆洗手」,「把臉盆拿來,我不判他罪,是你們判他的罪,這與我無關。」「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太27:24)。這個玩意兒也不是彼拉多發明的,發明這個玩意兒的人是我們的老祖宗亞當,當他被逮到的時候說:「是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3:12)我們也常常玩這個把戲,在所有家庭或婚姻裡面,當遇到一件壞事發生時,我們如果不是趕快譴責看誰的錯,第二個反應就是:「跟我沒有關係」,我們不願意去承擔這件事情並把它處理好,我們常選擇撇清推卸。

3、溫柔挽回 (Deliverance)

耶穌是以溫柔挽回來處理這個當場被逮到的女人,耶穌的反應很簡單,他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從這句話看來到底耶穌有沒有定她的罪?有啊。沒有定她的罪怎麼會說「不要再犯罪了」?這個「再」就是代表她犯了罪,可是耶穌第一句話對她說:「我不定你的罪…」(雖然你有罪),這點很重要。很多人以為既然嚴厲譴責不好,撇清也不好,那乾脆就不講話,很多人就採取這樣的態度:「我不講可以吧,我不批評你吧。」這樣也不對,因為他其實是有不對,他當場被你逮到,那你該怎麼處理呢?應當溫柔的把他挽回。溫柔指的是什麼?挽回,到底是要挽回什麼部分?待會我會再詳細講。這個很有意思,我們談到愛,但是遇到對方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們怎麼將愛表現出來?

Ⅲ、過犯重擔的分擔 (Sharing Burden)

1、 溫柔面對 (Gentle Confrontation)

一個人犯錯所留下來的重擔,你怎麼跟他分擔?這個擔當叫作Sharing,分擔幫他扛,你怎麼幫他扛?剛才我特別指出三個字詞,一個叫作溫柔;一個叫作挽回;一個叫作小心,我們分別來看一看這三個詞,當你要說他不對的時候,態度要溫柔,不是兇巴巴,這個叫作Gentle但是要堅定的指出錯來,這叫Confront。而不是溫柔卻不講,而是要面對,要讓那個人去面對他的不對,但是你的態度上又不會讓他覺得很受威脅,這個是要學習的。因為當一個人做了不對的事情,而又當場被逮到的時候,常常是會惱羞成怒,那個時候如果你再加以惡劣的態度指責的話,他會爆跳起來,他反而跟你辯,所以達不到目的,你要他挽回就挽不回,大家就會在那裡找理由找藉口,而聖經箴言十五章1節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如果你柔和的話,那個惱羞成怒的怒就會消退一點,讓他有可能去面對。聖經說:「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後2:25)所以要以溫柔的態度,讓他去面對問題。

2、 慈愛挽回 (Loving Restoration)

再來解釋挽回。當一個小孩子跑來跑去,不小心跌倒了造成骨折,被送到醫院,急診處的醫生想要把骨頭推移回去,應該怎麼推移?應該很用力的推擠?還是慢慢挪動,然後看小孩叫的很大聲就稍停一下?怎樣叫作溫柔的挽回?挽回就是說,已經斷掉的部分,你要把他推移回去,是很小心很小心的挪移回去,那個已經移位受傷的骨頭,移回去才會好啊。挽回的意思就是Loving Restoration,Restoration(復原)就是要把他推移回去,推移到原來的位置,可是要很輕柔。英文挽回這個字有兩個意思,一個叫作Mending broken bone,Mending就是修復,斷掉的骨頭怎麼把它弄好,這個必須要很細心,不要把他弄的痛死了,要小小心心的去做這件事情,如果可以把他推移回去就得醫治,這是關於醫治的事情。第二個挽回的意思,是Mending broken net,翻譯成台語叫作「補破網」,所以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斷掉的骨折,你怎麼把他復位,另一個是破掉的網,你怎麼把他補齊。當一個人做錯事情,他和上帝的關係,他跟人的關係,跟自己的關係都破掉了,你怎麼幫他修補起來,讓他可以重新來過。就像漁夫捕魚網,需要很有耐心,我們說打死結理不清楚,不論你有沒有學過縫衣服,衣服破了一個洞,就要補起來,我是跟我媽媽學的,她就是一針一針的慢慢縫,縫到看起來好像貼了一塊布在那上面,如果我沒有跟我媽媽學,大概我會整個把它拉起來,然後再打一個結,這樣就當作是補好了,那就會結一個疤在那邊,而縫補的過程就是要很有耐心,哪一條線是對哪一條線,從哪一條線拉到哪一條線,慢慢把它補到很好,這個是Mending broken net。所以要挽回有兩個要素,一個是細心,另一個是耐心。

聖經說:「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摩9:11)那個帳幕已經破掉了,我要把它堵住,就是要把它重新來過;一個已經犯錯的人,已經快要變成狼的人,你怎麼讓他有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怎麼幫他補起來?在這裡我想到台語有一首歌曲,這首歌其實是台灣的痛,你知道台灣的痛嗎?李臨秋先生寫的,王雲峰譜曲,1948年一寫出來就被禁唱,禁唱了三十年,1977年才解禁,也許你會唱:「見著網,目箍紅 破甲即大孔,想要補,無半項啥人知阮苦痛?今日若將這來放,是永遠無希望,為著前途鑽活縫,找傢司補破網…」不知道你知道這首歌曲的背景嗎?漁網,台語發音就是希望,在這首曲子中有好多這樣的雙關語,要用台語才會了解,歌詞的意思就是說:破掉的網,代表沒有希望,一個做錯事情的人,他跟很多人的關係都已經破掉了,他覺得絕望的時候,你怎麼幫他挽回?怎麼讓他再重新有希望?這是愛的表現。以賽亞書 6:10 『回轉過來,便得醫治。」以細心、耐心修護,使他回轉得到醫治。

3、 儆醒謙卑 (Humble Vigilance)

第三個就是要小心。當你真的是很溫柔的讓他面對,很小心的把他挽回的時候,因為你做的實在太棒了,所以你的尾巴就會翹起來,這樣了解嗎?你真的是太有愛心了,你就會覺得自己了不起,會覺得自己很棒,結果你就自己掉下去了。箴言十八章12節: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所以保羅第三個勸告是說:「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當你用愛心去幫助一個人的時候,要記得自己其實沒有比他好到哪裡去,很多人其實所犯的錯是一樣的,不同的在於一個被逮,一個沒有被逮,你是Caught或是No Caught,有很多人沒有被逮,就自以為比別人好。當我們去幫助那個被逮的人時,保羅提醒我們,要謙卑、要小心,因為你一不小心,下一次就輪到你被逮。因為所有的人都有做壞事的潛能,所以當有人做壞事被你逮到的時候,你要記得,你可能也是那個人,你要向神禱告說:「幫助我,讓我不要因為這樣就驕傲、就覺得了不得。」因為撒但最喜歡找這種人,人在驕傲的時候最容易跌倒,撒但專門尋找可吞吃的人,不小心你就被牠吃掉了。「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Ⅳ、分擔過犯的危機 (Risk of Helper)

1、 忘記自我察驗的自欺 (Vulnerability)

當你這樣幫助一個人,你注意了這些事情以後,還有問題嗎?還有。聖經這裡提到有一些危機,是剛才中間的幾節。第一個,他忘了查驗自己,他為了跟別人比較,就忘了想到自己,因為只注意別人。詩篇一百三十九篇23~24節,有人就把它寫成一首詩,等一下我們一起來唱,希望你把這首詩背起來,回去後要常常對自己唱這首詩歌,當你發現別人有不對,就馬上會想到自己,不要發現別人有不對,就一直想著別人,而是要馬上想到自己,其實我也是一樣會犯錯的:「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英文Vulnerability這個字,我一直問人家中文該如何翻?,有人告訴我叫作罩門(Vulnerability),這個字希望你會記得,就是說我們和那個被逮到的人完全一樣,也許你沒有機會犯同樣的罪,也許你有犯沒有被逮到,但是要記得我們都一樣,常常求神幫助我們。

2、 五十步笑百步的自滿 (Complacency)

有些人看到自己,也想到別人,但是想一想自己還是比別人好一點,這個叫作五十步笑百步,這個英文叫作Complacency(自滿),就是覺得我似乎是不太好,但是和別人比起來還算好啦,有那種還好的感覺,這個圖片裡有兩隻龜(其實是一隻鱉和一隻龜),這隻龜在跟另一隻鱉講話,就像法利賽人這樣講話:「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路18:11)他的好是根據別人的不好來比出自己的好,有一句話說:「兩個黑人在一起的時候,這個黑人不會因為另外一個黑人比他黑,他就變成白人。」這樣懂嗎?你是不是白人,不是因為有人比你黑你就是白人,你是黑人就是黑人,有的黑一點,有的沒有那麼黑,我們都是罪人,有時候我們會想:「跟別人比起來我還好。」這個台語叫作龜笑鱉無尾,如果龜笑鱉無尾,那鱉笑龜怎麼樣?昂棍(脖子)短。以為自己比別人好的自滿,也是個該注意的危機。

3、 過份分擔過犯的自大 (Boundary)

第三個就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就是過份的分擔。他人有困難,我因愛心幫他分擔,,但他該承擔的部分我也想幫他擔,就是分擔到超過了,這個就是界線不明。聖經提及大衛王與兒子押沙龍的故事,押沙龍自己叛逆要殺他爸爸,後來沒有成功,反而被他爸爸的將軍殺死的時候,他爸爸大衛大哭,大衛怎麼哭?「王就心裡傷慟,上城門樓去哀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撒下18:33)大衛王可能替他死嗎?不可能。大衛王顯然是過度的分擔過犯。很多時候作父母的常說:「我幫我的孩子死好了,我幫我的孩子還卡債…」,不可能,神給每一個人一項很特別的東西,就是你的自由意志,當你自己使用你的自由,你必須自己承擔那個的後果,很多父母不知道這一點,把小孩子的後果全部承擔,結果那個小孩子就長不大,道德上長不大,這是界線的問題。所以聖經特別在最後用這樣作結論,你們要互相擔當,可是不要擔到一個程度,他該擔的部分你都幫他擔了,最後的結論是說:「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

Ⅴ、過犯重擔的承擔 (Bearing Load)

1、吃酸葡萄,牙齒酸倒 ( From Cause to Effect) 因果報應

什麼東西你要自己擔?這個擔,在英文是用Bearing和剛才的Sharing不同,一個叫承擔,一個叫作分擔,我們做錯事情的時候有兩種擔子,一種是別人可以幫我的,可以幫我補起來的,可以幫我修正的。這是我們剛才所提的過犯重擔的分擔 (Sharing Burden)。可是過犯後果的部分,比如說你走路自己不小心跌倒了,那個要痛一個月的部分別人就沒有辦法擔,這個部分是什麼?這個小姐吃葡萄,她不小心吃到一顆綠色的葡萄,聖經說:「誰吃酸葡萄,誰的牙齒酸倒。」你有沒有吃過以為很甜的葡萄,咬下去才發覺很酸,聖經講的很清楚:「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耶31:30)佛教講、基督教也講,你做一件事情,結果跟著來,我們叫作Consequence(後果),也叫作因果報應,你做了一個動作,後面有一個結果會跟來,這是神的公義,在萬事萬物都有這樣的東西,這個別人不能幫你擔,也不應該幫你擔,你做那個事情就要承受你做那個事情的結果。

2、種啥收啥,輕慢不得 ( From Choice to Fate) 抉擇命運

如果你不只是做那件事情,而且是一再的做那件事情,那個結果就更可怕了,因為你這個人被改變了。所以我說,你一再一再做錯事情的結果,你把你的命運都賣進去了。當一個人決定做一件事情,後來一直做,就變成習慣;習慣一直持續不改的話,就變成個性;個性一直下去的話,就成為命運。將來是到地獄還是天堂,其實是你這一生一連串決定的結果。如果父母一直幫孩子把結果承擔掉,孩子沒有自己去承受那個結果,可能就會變成他的命運,那就更淒慘。比如說從說謊,變成一個說謊的人,變成Liar,不是只說一個謊,變成是習慣性的說謊,最後變成一個不誠實的人,這樣就糟糕了,這是第二個,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必須承擔,別人沒有辦法幫他承擔,「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6:7)我們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第二個你沒有辦法幫他分擔,是他自己必須承擔的部份。

3、在寶座前,接受審判 ( From Justice to Grace) 贖罪救恩

第三個是到最後審判台前的時候,每一個人自己要對神交代,所以有些人在現世,做了很多壞事沒有得到報應,有人覺得說這樣不公平,這點你不需要擔心,最後有審判,在神的寶座前案卷展開,每一個人自己要承擔,這時你再愛你的孩子也沒有辦法幫他承擔。「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20:12),但奇妙的是神另外為我們預備了生命冊,只要我们願意領受祂贖罪的救恩。

Ⅵ、因祂受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鞭傷,我們得醫治。

神幫我們設立一位可以幫我們承擔過犯的,人不可能但神能,這位就是耶穌基督,基督教認為在因果報應之上還有恩典。到最後耶穌基督再來審判所有人的時候,居然有兩本簿子,如果你公司帳務有兩本簿子,,一本報給政府,一本給自己看的,這就有問題了。而上帝竟然有兩本冊子,一本叫作案卷(就是記載個人的行為),另一本叫作生命冊,這是很奇怪的。基督教和佛教在這裡分出來了,佛教只有一本,就是因果冊,你做什麼事你自己承擔(這我講過),可是上帝很奇怪,讓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幫我們承擔,祂說:只要我们願意領受祂贖罪的救恩,我们的名字就會記在生命冊上,這是何等的奇妙。你是否願意接受神這奇異恩典,是你自己必須要作的決定。今天我們的啟應文這樣講:「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這是只有耶穌基督才可以幫我們做到的,祂擔當了我們的憂患,擔當了我們的罪孽,被神責罰。我们卻因祂的擔當得平安、得醫治。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耶穌,當我們學習愛的功課時,想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弱點,我們都會犯錯。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教我們學習彼此分擔,也教我們自己學習去承擔。主,在這兩樣當中,我們覺得承擔不了的時候,幫助我們知道轉向主耶穌,因為祢在十字架為我們擔當了所有的罪,讓我們願意用信心來抓住這樣的恩典,這樣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星期三, 6月 14

[講道影片] 愛的系列(四):愛是敬重



本影片是根據 2006.6.11 錄音重新製作

星期日, 6月 11

[牧函] 敬重(Respect)

寫作於2006/06/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敬重 (Respect) 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康德 (Immanuel Kant) 主張人性 (Humanity) 具有理性抉擇的道德能力,因此也具有被絕對敬重的尊嚴 (Dignity of Respect)。
芬伯 (Feinberg) 研究發現人類對別人的敬重可以再區分為下列三種:

A. 敬畏 (Respekt):因為對象具有威脅權力而產生的害怕專注。例如:一般百姓對街頭幫派或是小孩對有暴力傾向父母那種敬而遠之的態度。我們對敬畏的對象往往會採取小心翼翼、曲意承歡的反應。

B. 敬尊 (Observantia):因為對象具有正當地位而產生的尊重禮遇。例如:東方文化所強調五倫關係 (君臣、父母、兄弟、夫婦、朋友) 彼此之間所應當保持的尊重與禮遇。我們對敬尊的對象會有恭敬禮讓的反應。

C. 敬愛 (Reverentia):因為對象具有高尚人格而產生的崇敬仰慕。例如:一般人對於金恩牧師、聖雄甘地、慈濟聖嚴、德蕾莎修女等人的崇高品格都會產生發自內心深處的讚美與欽羨的反應。

在這三種敬重之間,敬畏主要是源自於自保的害怕,常常只會帶來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逃避遠離以免遭受處罰痛苦的互動反應。敬尊主要是源於遵守社會的規範常模,常常只會帶來行禮如儀、有口無心的盡到做人的本份以免遭遇社會的制裁的表面反應。只有第三種敬愛才會帶來發自內心的尊崇而帶來願意學習其榜樣並效法其腳蹤而帶來我們人格修養道德品性的更新。

在我們與子女之間的互動,希望不是依靠敬畏來規範子女的行為,也不是只依靠敬尊來求取子女的外在孝敬表現。但願我們都能夠先接受聖靈的更新 (羅12:2),在我們的為人處世上面能夠活出滿有基督馨香之氣 (林後2:15),成為基督榮耀的見證(徒23:11),如此不只我們的的子女會從心裡敬愛我們,也會效法我們的腳蹤 (林前11:1),接受聖靈的更新,讓一切榮耀歸於上帝。

[講道集] 愛的系列(四):愛是敬重

寫作於2006.06.1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羅馬書十四章1~23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關於愛的系列我們首先講到『愛是什麼』,愛自己不是愛,而是慾,因為只顧慮到自己的需要;愛東西不是愛,而是貪,愛是要愛一個有主體的對象,我們可以愛上帝,我們可以愛人,我們不可能愛東西(照定義來說是不可能的)。第二次我們講到,愛最終的目標,是要在大家都不一樣當中,求得和諧,這就是『愛的合一』,是愛最終的目的。母親節的時候,我們講到愛其實很痛,愛會有痛苦,你愛一個人,你就會因為對方而掉眼淚,受很多的苦。今天我們要講,為了要達到那樣的目的,我們愛的基礎從哪裡開始呢?愛的基礎是尊重,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Love and Respect(愛和尊重),尊重或是敬重,中文合和本聖經是用敬重,敬重是所有愛的基礎,如果這點做不到,你就不要講愛了。 

Ⅰ、引言:愛在彼此敬重並接納差異中開花 (John Gray) 

When men and women are able to respect and accept their differences then love has a chance to blossom. 

什麼叫作尊重?什麼叫作敬重呢?我這裡引用一句話,就是美國一位政治家所講的,他說:「愛在彼此敬重和接納差異中開花When men and women are able to respect and accept their differences then love has a chance to blossom.」愛要成長要開花結果,有一個很重要的開始,就是因為我們有不同,男的和女的不同,父母和孩子也有不同,有很多的不同,在不同當中,怎麼樣去尊重、去敬重、去接納不同,你怎麼處理它,這是愛的開始,這是John Gray講的話。  我們常常鼓勵弟兄姊妹要背聖經,一個禮拜至少背一節,今天我們有兩節給大家背,請弟兄們一起來背頌這節金句:「妻子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所以要敬重她。」這是彼得前書第三章7節,現在輪到姊妹來背頌另一節金句:「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這是在以弗所書第五章33節。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它記載在不同的地方,一個是彼得前書,另一個是以弗所書,相同的是都用同一個字「敬重」,以弗所書提到,丈夫當愛妻子,妻子當敬重丈夫。有很多人就在這邊大作文章,認為丈夫不必敬重妻子,愛妻子就好,妻子不必敬重丈夫,順服丈夫就好,我個人覺得不是這樣,因為彼得前書講得很清楚「丈夫要敬重妻子」,以弗所書也明白指出「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所以敬重與愛的關係,我覺得是互相的,不是單行道,不是單向的。 

Ⅱ、人性的價值 (Value of Humanity)

1、價格 Price:容許利用 (Thomas Hobbes)

我們怎麼看重一個人呢?我們所說敬重的這個「重」,你怎麼看他的價值呢?你怎麼判斷這個人有價值?我們從聖經看到有三種評估人價值的看法,這個人有什麼尊貴?有什麼價值?詩篇第八篇4~5節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或譯:神)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人有尊貴有榮耀嗎?真的嗎?聖經裡面我們看到,人被看得有價值有幾種看法:第一種是最可憐的,因為人可以賣,是可以出賣的價值。約瑟被他的哥哥們丟在坑裡面,後來有一些生意人經過那邊,他的哥哥們想一想,與其讓約瑟在坑裡餓死,沒有賺到什麼,不如把他賣了還可以賺一些錢,因為他年輕力壯,可以做奴隸,可以當作物品賣掉,當米甸的商人從那裡經過,約瑟的哥哥們就把他從坑裡拉起來,以二十舍客勒,就把約瑟賣了(創37:28),在約瑟的哥哥們當中,約瑟的價值是二十舍客勒(其實不叫價值,而是價格。)有一位英國的哲學家,他認為世界是很現實的,世界上的人都是互相利用,說你愛我,我愛你,都是騙人的,人與人之間是,我利用你,你利用我,利用什麼?利用可以利用的地方啊。你怎麼利用他?當然就是要給他代價,你給他多少錢,他就幫你做多少事。在這裡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當你的孩子決定要選讀哪一個科系,或是將來要做哪一行的時候,你是用什麼來作你的判斷?來鼓勵你的孩子說,不要挑那一科,要挑這一科,你想一想,你是不是把孩子賣了?再想一想,在你自己畢業以後,念了醫學院畢業,你決定去這間醫院或是那間醫院,要走哪一行的時候,你對你自己,是用什麼來決定你要走哪一行?請問是不是像約瑟被賣一樣,哪一行錢賺得多我就賣了,我就到哪裡去?如果是,這樣的話對你來講,人的價值其實就是可以換成金錢來計算的,這就是價格化,這個哲學家就是Thomas Hobbes他說,人的價值就在於容許利用,所以不叫作價值,叫作價格,不是Value,而是變成Price,很可憐,一個人的尊嚴是可以換成金錢來計算。王永慶先生我們很尊敬他,因為他賺很多錢,台灣人是這樣嗎?用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嗎?賺多少錢或擁有多少錢嗎?這樣的話就和約瑟的哥哥們一樣,把一個人的價值價格化了,就是把人當作一種工具,我可以用就用,不能用我就把他丟掉。這個應該不是定義一個人價值最好的看法。

2、 美德 Virtue:德高望重 (Aristotle)

有一個人認為不是這樣,他說一個人的價值和尊貴,不在於有多少可用的價值,而是在於他裡面的東西,裡面有什麼東西?就是修養。台灣話叫作「人格者」,就是他是一個很有人格的人,我們尊敬他,我們尊敬他不是因為他很會賺錢,是因為他做人做的很棒,比如說:慈濟、Mother Teresa,這些人我們看到他們,就從心裡面很佩服,因為他的道德很好。聖經裡面提到有一個人,那個人名叫迦瑪列(徒5:34),原來使徒們出來傳福音的時候,因為引起地方的騷動,所以有人把他們抓去法院要判他們的罪,那些使徒就答辯:「你們釘死的那位耶穌已經復活了。」公會的人聽了就更惱怒,好像整個要起暴動當場把他們斃了,結果有一位很有修養的人站起來講話:「且慢,大家不要衝動,因為他們講的是說耶穌已經復活,你們要小心,講這種話的人,這些人不是第一次,以前有一個叫作丟大的人起來,幾百個人跟從他,可是後來他死了,那些跟從他的人就散掉了,後來還有一個加利利的猶大也是這樣起來,也是散掉了,所以在我們還不能確定耶穌有沒有復活以前,比較好的作法是不去理他,因為如果是假的,自己會銷聲匿跡,萬一是真的,你把他們處死,恐怕你們倒是侵犯到上帝了。」這個叫作迦瑪列的建議,就是你不清楚的東西,最好就不去碰它,作父母的能不能學習到這樣的功課?小孩子有很多東西,比如說電腦網路等等,你不懂的時候不要先罵,在搞不懂那是什麼回事以前,你可以先了解,不要動不動就先禁止或責備,這是迦瑪列的一個建議。為什麼他講這句話大家就聽他的?因為他是德高望重,他得到百姓們的敬重,他的人品很好,他在耶穌被審判的時候還講話,他講的話我們叫作一言九鼎,一講出來大家就服了他,不是因為他很會賺錢,是因為他的人品被大家尊敬,這個人就是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亞里斯多德說:「一個人的尊貴,不在乎擁有多少東西,在乎他有多少品格。」所以他強調的是美德。一個人的美德,這個人的做人,是成為人家尊敬他的主要的憑據。

3、 尊嚴 Dignity:理性抉擇 (Immanuel Kant)

如果說人的價值是在美德的話,那麼壞人或是沒有美德的人,我們是不是就瞧不起他?因為他不好又說謊,或是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根本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尊敬的,是這樣子嗎?康德(Immanuel Kant)認為不是,每一個人不管他的道德多好,只要他是一個人,你就要尊敬他,這個叫作人性的尊嚴,你聽過這句話嗎?我們現在強調人權,人權不在乎他是好人壞人,包括犯罪的人被判刑的人,你還是要尊敬他是一個人。在聖經裡面,羅馬書第二章15節:「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就是人有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就是他會想說「這樣做該不該?這樣做對不對?」這個我們稱作道德心。每一個人都有,好人有壞人也有,有這種理性判定的能力。因為你有你的判定,我有我的判定,就會產生差異,有的人認為這樣好,有的人認為那樣好,康德說人有這樣的判斷之心,因為動物沒有這樣的判斷能力,沒有是非善惡的想法,但是人有這樣的觀念,有人判定的跟你判定的不一樣倒是真的,但是他有他的判定。有一句話叫作「盜亦有道」,壞人也有他的行事原則,康德說,只要他有這樣的想法,那樣就值得你尊敬他,那樣的尊敬是因為他有那樣的能力,所以康德強調是理性抉擇,它叫Dgnity(尊嚴)。人被尊重,不是因為Virtue(美德),而是因為人的尊嚴,再壞的壞人,也有他的尊嚴,你必須要尊敬他的尊嚴,正如創世紀一章27節所說『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每個人都有上帝的形像,這就是人的尊嚴。這是所有愛的基礎,我所講的敬重,指的就是最後這一項──尊嚴。

Ⅲ、人性的敬重 (Respect of Dignity)

1、 專注 Attention:全神貫注

怎麼樣敬重一個人呢?怎麼樣是Respect of Dignity?你敬重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會有什麼樣的態度呢?從一些基本的反應你就看得出來,第一點,你眼睛會看對方,你耳朵會聽對方,當你看不起一個人時,你會不管他,他講什麼你就是漠視他,或著就是有聽沒有到,眼睛好像有看沒有見,對方就很清楚知道你並不尊重我,同意嗎?當你敬重一個人時,你會注意他,會在乎他,這個叫作專注,從對方的眼神裡面看得出來。在這裡要跟大家認罪,我們會去探訪,而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對電視很有興趣,有一些家庭我去探訪時,孩子就在房間裡看電視,你知道嗎?我的眼睛會飄,雖然我是在跟弟兄姊妹講話,可是電視的聲音實在是很吸引我,所以我跟對方講話時,眼睛會偶爾看一下,可是不好意思看太久,會馬上又飄回來。探訪完回家時,師母會提醒我說:「你今天沒有尊重對方,因為你的眼睛飄來飄去。」你曉得我在講什麼嗎?你在跟一個人講話,他眼睛不看你飄來飄去,你會覺:對方沒有尊重你,把你當什麼,你知道那樣的感覺嗎?你尊重一個人,你會全神貫注 Pay attention,他講的話、他做的動作,你會在意,想要了解他在講什麼,你想多知道一點,這樣的態度就是專注,耶利米書第二十九章13節:「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所以你在意一個人,你就會多認識他。你把對方馬耳東風,根本不在乎,你就沒有辦法了解他,也沒有辦法知道他有什麼優點。很多孩子到青少年的時候,對父母最大的傷害就是不甩你,他也沒有罵你也沒有怎麼樣,他就是不甩你,不甩你就是不甩你,他把專注拿走了,你跟他講話,他的眼睛看著你,可是好像把你看穿,把你看到後面的某一個地方去了,你就知道他沒有在看你,不曉得看到哪裡去了,好像死豬仔眼,眼睛好像在看你,可是焦點不對,這就是不專注的問題。

2、 自主 Autonomy:給予時空

不只要專注,你尊敬一個人,也會給對方空間。這個空間有時候讓我很難受,為什麼呢?因為會友對牧師都很尊重,所以任何場合都跟牧師保持距離。以前傳統的東方文化,老婆要走在老公後面幾尺,學生要走在老師後面,不敢踏到老師的影子,那個就是保持一個尊敬的距離、一個空間。另外給你尊敬的人一些時間,就是不勉強他,不強迫他,給他時間去想,去做決定,這是尊敬的第二個表現,就是給對方自主性「禮讓」的時空。因為他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他要自己判定決定的時候,你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作這個決定,不是用很快的方式就把事情處理掉。你知道嗎?最近在賣東西的商人,他們就利用這一點,不給你時間判定,他講的很快,快到沒留時間給你思考就要你買、要你作決定,聰明的人就會說等一下,先回去想一想,改天我要再跟你買,你需要一點時間啊,因為你沒有辦法在他講一大堆的話裡面,或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裡面作決定,很多人就忘掉這一點,所以當別人給你這樣急促條件的時候,像是信用卡寫了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條文,重要的字印的很小,不重要的字印的很大,你沒有好好的去研究就上當了,沒有辦法作正確的判斷。所以尊重一個人,應該給對方「禮讓」,給對方適當的時間和空間,在雅歌書裡有一句話,是男女之間表示愛情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歌八章4節),我喜歡句中『等』這個字。有一句話說到:『真愛需要等待_』,你真的愛一個人,你要給他時間,讓他想一想我要不要愛你,我要不要接受你的愛,那個就是等待,英文叫作Deference,就是你願意禮讓給予對方時間和空間,尊重他的自主性。

3、 珍貴 Appreciation:珍惜寶貴

有張圖片中的小姐看起來很貴重,因為她的眼皮上鑲的都是小鑽石,看到這樣一個人會覺得她很貴重,因為她所戴的都是最貴的東西,很珍貴的,同樣的,你敬重一個人,你會把他看作寶貝一樣,英文叫作Appreciation(賞識),你不會輕看,剛才聖經有提到說不要輕看,英文叫作Disdain(輕蔑鄙視)。請問各位弟兄姊妹,我們作父母的,什麼時候我們很氣子女的時候,我們會用鄙視的口氣跟我們的子女講話:「你那個有什麼用?沒有用!」那你就是不尊重他了,基本的愛已經出了問題,你輕看他,特別是他寶貝得要死的東西。我們的小孩在國小的時候買了一大堆漫畫,我說:「你買這個作什麼?」他說:「我要投資啊,以後要賺很多錢。」到現在也沒有看到他賣掉一本,但是他把它當作寶貝,而你卻不屑一顧,認為那是小孩子的玩具,當你覺得麻煩,或是在你生氣的時候全部把它丟掉,那就是不尊重了,你說你愛他,但是基本上他沒有感覺到,因為在這裡出了問題,他的寶貝你沒有把它也當作寶貝,沒有敬重他。雅歌第二章2節就提到:「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別的女人都是荊棘,只有我的佳偶是百合花,你明白這樣的比喻嗎?一堆刺當中只有一朵花,哇,這個叫作萬綠叢中一點紅,你真的是把她看為是最棒的,那麼她會覺得你愛他,因為你敬重他,因為你把他看得很寶貝。箴言第三十一篇10節也說:「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他的價值遠勝過珍珠。」

4、 欽羡 Admire:尊崇讚美

看成寶貝若只有放在心裡面,對方是不知道的,你要唱給她聽。通常一對戀人,往往會對著愛人唱情歌。要表達出來,不表達出來對方怎麼會知道呢?所以要唱給她聽,讓對方聽的如癡如醉。你要會讚美對方,不要愛在心裡口難開,很多男人都是這樣,「我愛你啊(可是不會講,講不出來。)」所以這個愛就沒有被感受到,所以尊重有這麼一個基本的態度,就是會欣賞,會唱出這樣的歌:「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歌4:7)我們對上帝的態度也應該是如此:「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的神,我要讚美他,是我父親的神,我要尊崇他。」(出15:2)

Ⅳ、聖經的教導

1、 勿輕看論斷,要堅定接納

聖經裡面有一些教導,這些教導是今天司會幫我們讀的:「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羅14:1, 3, 5)就是因為你愛對方,但是對方跟你不同,你對這些不同要怎麼處理?很多時候夫妻這點出了大問題,我要證明我是對的,所以把關係搞砸了,就是為了要證明我是對的,其他的卻不在乎,保羅說不要這樣。保羅講得很清楚,在教會裡面有的人喜歡吃BBQ,吃得很舒服,有的人說不要不要,應該是吃蘆筍就好,教會裡面有的吃葷有的吃素,吃素的不要罵吃葷的,吃葷的不要笑吃素的,「你怎麼只有吃菜,信心太軟弱,像我什麼都吃。」「唉呀,你這個人糟糕,你應該吃素,不要殺生。」有很多我們不同的想法,有的為了健康,有的為了其他的理由,大家對飲食有不同的看法,聖經說那時候他們就出問題了,為了吃什麼東西大家吵成一團,保羅說不要這樣嘛。對於彼此間的不同,勿輕看論斷,倒要堅定接納。

2、感謝為主活,勿絆腳跌人

羅馬書 14:5-6: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有人是在禮拜六做禮拜,有人是在禮拜日做禮拜,像基督教安息日會,在我們教會附近也有一間,但他們是禮拜六作禮拜,我們教會是禮拜日作禮拜,禮拜日作禮拜的不要罵禮拜六的,說你們的日子不對,禮拜六的也不要罵禮拜日的。為了這個問題,有很多神學家引經據典要證明禮拜日才對,耶穌已經復活了,不能用禮拜六,就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現在全世界大教會之一的Willow CreekCommunity Church)在芝加哥,他們在星期幾做禮拜,你知道嗎?禮拜三。為什麼禮拜三禮拜?禮拜天留給慕道友作禮拜,教會的會友不在禮拜天來教會作禮拜,整個禮拜天都留給慕道友及新朋友,他們為了傳福音的緣故這樣做,所以保羅說不要計較哪一天。我們和平教會倒是沒有聽過為了要吃菜還是吃葷大家吵架;星期日就是做禮拜的日子。但是我們會吵架,為什麼吵架?有的彈管風琴,有的彈電子琴,彈管風琴的認為彈電子琴的不夠水準,彈電子琴的認為彈管風琴的太古板,我們不只有電子琴,我們還有貝斯吉他,還有PowerPoint投影機,而樂器在教會曾引起吵架嗎?有的。我們教會吵過嗎?吵過。後來就發展為各有各的堂會,喜歡管風琴就叫作管風堂,喜歡電子琴的就叫作電子堂,兩個都不喜歡的就叫作蔡茂堂。教會還會為了很多不同吵架,怎麼吵架呢?看你講什麼話,我講台語就講得很好,國語就講的不太好,因為我就是只會講台灣方言,有的人很厲害,他不只會講台灣方言,他還會講天使方言,嘰哩咕嚕沒有人聽得懂,會講天使方言的就說你很差勁:「你看你只會講台灣方言,我講的是天使方言。」不會講的就說:「你那個是胡說八道算什麼」,教會現在還在吵嗎?還在吵。靈恩的教會跟不是靈恩的教會,大家互相堅持我對、你不對。不會講天使方言的人引經據典的說,方言已經沒有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神學博士,他的博士論文就是要證明,現在已經沒有方言了,就算以前有,現在也沒有了,就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沒有辦法互相接納,沒有辦法說:「啊,這是大家不同,不需要也不值得傷感情。」

昨天我們的洗禮班,有一位姊妹問我說:「牧師,你對講方言的看法怎麼樣?」她就是要了解我們和平教會是怎麼看方言的,我的回答是:「我知道還有方言,但是我知道我不會講,就是這樣子。」對於會講方言的人,我們應該給他們一間教室可以在那裡用方言禱告。所以保羅建議,對於你自己的看法你要有理由,不是講方言也對,不講方言也對,通通都對,那樣叫作和稀泥,保羅沒有這樣建議,保羅說個人要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說禮拜六或者禮拜天,管風琴或是電子琴都沒有關係,你應該有背後的理由吧,你不會說莫名其妙我就是這樣,你的理由清楚,你就要抓住你的理由,可是你不要抓到一個程度到「跟我不同的都是不對」,個人的意見要堅定,但是不同的要接納,所以這兩個態度怎麼樣平衡,那是愛的起步。你有你的堅持,但是你不能把你的堅持絕對化,並且排除其他人的堅持,你同意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這個就是堅定,但是要能接納;不要輕看不要論斷,不要罵人,不一樣就不一樣嘛,沒有關係啦。還有,你為什麼堅持?你的理由應該是兩種理由,一種理由是「我是為了主來堅持」,聖經說:「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羅14:6)吃是為主吃,不吃是為主不吃,如果大家是為了主的緣故,都沒有問題了,但是大家解釋聖經不一樣,或是了解不相同,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基本上動機應該是一樣的――為了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8節)而且為了這樣感謝主,所以存著感恩的心,為主來做的,那就可以啦(第二種理由)。,當你為主做時,要小心是否有人因為你跌倒或被絆倒了,「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13節)保羅說吃不吃各有看法,認為吃比較對的人,要小心,不要在認為吃就是犯罪的人面前吃。在他面前吃,你等於是讓對方難過嘛。保羅說你是覺得可以吃,但是你也可以選擇不在他面前吃,而是在自己家裡吃,不要故意拿到人家面前說「我吃給你看」,不需要這樣刺激他嘛,你明明知道他很在意這個,你就避一避,為什麼你要這樣做?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啊,這個叫作尊重,明明知道他不喜歡這樣,就不要在他面前故意惹對方。

3、要彼此和睦,又建立德行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就為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羅14:17~19)要追求公義及和平,要追求和睦,另外要建立德行,你怎麼做,怎麼樣讓大家在愛心和睦上更進步的,那就對了,不是哪一種想法(那個不重要),而是你怎麼樣「表達」你的想法,你怎麼樣「用不同的態度」,怎麼樣彼此可以「建立德行」。保羅有一個結論,他說上帝的國很在乎的是:不要欺負軟弱的,比較有的不要欺負沒有的,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原則。就是公義平等,不同的恩賜,不同的解釋,應該平等對待,就是不要有岐視,我們今天教會還有很多岐視,有的是因為性別被岐視,有的是因為性向被岐視,有的是因為種族被岐視,有的是因為語言被岐視,有的是因為經濟能力不一樣被岐視,只要還有岐視,就沒有愛,上帝的國在乎的是沒有岐視,大家都是上帝所造的子女,是以這樣的平等來相互尊重的。

Ⅴ、結論:神的國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大家的差異不要拿來吵架,不要用你的辦法去欺負對方,應該大家合作不要有戰爭,所以這個世界、這個教會只要大家的火藥味還很重,相罵相打,那就代表還沒有進入上帝國,上帝國是要公義、平等、無歧視、和平、合作、無戰爭,「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在這種情況下,聖靈在我們當中,我們可以享受到很大的喜樂,就是大家雖然不一樣,但是可以互相接納,英文叫作Enrich,我們的信仰可以變得很豐富。我用音樂來作比喻,大家都唱一個聲調,很好聽,可是只有一個音調;大家唱不同聲調,可是很和諧,那就更棒,好像管弦樂團,好像合唱團一樣,雖然聲部不一樣,但是因為大家沒有互相排斥,不會因為我的聲音大,就把你壓下去,大家會互相調整成為和諧。愛的最高目的就是合一,而愛需要以尊重為基礎。我們一起低頭來禱告。

「主耶穌,祢教禱我們要彼此互相接納,上帝祢創造宇宙的時候,祢創造所有東西都不一樣,甚至每一片樹葉都不一樣。你也創造我們每個人都不相同,可是我們是人,常常以自己所認為的為絕對,互相排斥、互相傷害,求上帝幫助我們,當我們開始學習這個愛的功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從最基本開始學起,就是尊重,就是接納互相的不一樣,我們能夠在對方的身上看到上帝的榮美,在對方的身上看到上帝的形像,來尊重對方,求主幫助我們這樣的學習,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