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31

[講道集] 操練敬虔(十一):簡樸

寫作於2005.07.3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路加福音十二章13~3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來複習一下操練敬虔講了幾講?講了九講。從個人敬虔的操練開始,我們每一天花一點時間在上帝面前讀經、禱告、默想、禁食。團體敬虔操練的部分包括敬拜(大家一起敬拜上帝)、小組(週間有小組的生活)、門徒(在生活上能夠作門徒一直成長)、認罪(得罪人的要互相認錯)。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禮拜一到禮拜六要不要操練敬虔?難道只有主日聚會的時候嗎?我想這是最難的部分。  我們上一次講到一位神父Francis of Assisi管家的觀念,今天我們要講下一個操練,這個操練叫作「簡樸」。美國要從英國渡海過到新大陸的時候乘坐五月花號,英國政府對那些跑出去的清教徒並不太友善,後來他們被逼迫受不了的時候,就決定要脫離英國,並宣佈了一份獨立宣言,在獨立宣言裡面,你知道他們追求的是什麼嗎?他們追求的是「美國夢」Life , Liberty ,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這是他們在宣言上宣告的:我們要的是有生命可以活下來,有自由,還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樣的美國夢現在卻慢慢的被扭曲、被改變了。很多人想去美國,不是只有當代五月花號上的人,全世界有很多人想作美國夢,他們到美國去追求,但發現現在美國並不是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他們追求的是什麼呢?是消費、競爭和利潤。  這個叫作Consume , Compete , Capitalize(Three C),他們認為自由就是自由競爭,生命就是可以任意消費,什麼叫作幸福,就是賺更多的錢,所以這個生命自由幸福,漸漸轉變成如此,最主要的重點就是被物質掌控了,為什麼你要賺更多的錢呢?可以買東西,東西的掌控擁有和幸福就被畫成等號。商業上主要追逐的是最高的利潤,你怎樣贏人家呢?自由就是可以把對方打倒,在競爭上可以贏,這帶來很多問題,對整個生態環境,對那些還沒有開發的國家,甚至對這些富有的人,都會帶來問題。這些情況慢慢有人在反省,他們就提出一個想法,應該回到簡樸的生活。奢華形成The Culture of Affluence富裕文化,Affluence就是可以過得很好,可以買最好的東西,這樣的奢華文化有幾方面的問題:  

1.生態危機 (Ecological Crisis)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地球已經受不了。我最近看報紙說G8有六個已開發國家已經簽約,雖然美國拒絕簽多,協定中要控制自己製造汽車的速度,要自己立法限制,大氣層已經被我們開的汽車廢氣破壞的很嚴重,快要不能住了,也連帶引發生態上的危機,以西結書三十四章18節:「你們這些肥壯的羊,在美好的草場吃草還以為小事嗎﹖剩下的草,你們竟用蹄踐踏了。你們喝清水,剩下的水,你們竟用蹄攪渾了。」就是說,我們需要吃草喝水,上帝知道也供應,我們用完了居然還把它弄一下,沒有吃完的地方,再把它再弄一下,讓後面的羊沒得吃。  超過你所需要所用的,結果造成其他需要的,不管是人類或是動物的困難,為了你的發展,讓很多動物沒有地方住甚至絕種,把牠們生存的空間一直開發,不管牠們怎麼樣。人類則是指原住民,平地人一直往原住民的地方開發,美國台灣都是一樣,上帝對這樣的情形並不高興:「你們要發展我瞭解,你們要生存我也知道,但是你不需要用到這樣的方法,造成其他的生物沒得居住。」 

2.經濟不義(Economical Injustice)

第二個問題就不只是生態問題,而是人類之間的問題――貧富差距。最近最有錢的八個國家決定要把非洲國家的債務免除,這是很好的一個改變。過得很好的同時也造成一些人越來越窮,這當然是自由經濟造成的。你沒有錢我借你,但利息就比本金還多,有弟兄借了錢,買了車,後來繳不起貸款,怎麼辦?要賣也不能賣,要還也不能還,就被高利貸卡在那邊,結果就是有錢的越來越有錢,沒錢的越來越沒錢。有一百位諾貝爾獎得主,在2002年發表了一篇文章,警告將來世界會毀滅在這個問題上,並不是哪個國家或是哪位統治者,而是這些被逼的走投無路活不下去的人,一定會想辦法反抗,這是將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若是不處理的話,將來會成為我們大家共同要面對的困難。以賽亞書三章14節:「耶和華必審問他民中的長老和首領,說:吃盡葡萄園果子的就是你們,向貧窮人所奪的都在你們家中。」這是自由經濟帶來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3.來世報應(Servant Leader)

生態問題不管它,窮人不理他,誰叫他們是懶惰的窮人,但是有一個問題,耶穌說上帝將來會處理,這是我們所要面對的問題。耶穌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個財主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並且狗來餂他的瘡。後來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的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裡,極其痛苦。亞伯拉罕說:兒阿,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路16:19~25)這個故事對於現今過得很好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警惕,但是有一些傳道人就把這段經文解釋成拉撒路是基督徒,財主是不信耶穌,所以他才下地獄,基督徒就上天堂,這樣錯誤的解釋倒是很方便,就把下地獄解釋成不信耶穌的,把上天堂的解釋為信耶穌的,受苦的部分就被模糊掉了,你再回去看這段聖經,並沒有提到誰是基督徒,誰是不信耶穌的,聖經只有提到:「你(財主)在這世上享福,他(拉撒路)在這世上受苦,現在他享福你受苦,這不也是公平的嗎?」看起來上帝好像會處理今生今世貧富不均的問題,要怎樣面對這樣的情況呢?就是在你還有的時候,想辦法把貧富的差距縮小,這不是很好嗎?今天他沒得吃,你給他吃,沒得穿給他穿,將來到地獄裡他也會投桃報李,至少會平衡一點。這是耶穌講過的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活在恐懼裡。在今天的經文:「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我們為什麼要累積那麼多的財富呢?背後擔心的是什麼?你所累積的只能在今生使用,上帝不是對那個愚昧的財主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20)所以我們累積再多,也只有今生可以享用,那來世呢?很多人會為未來打算,可是他看的將來只是短視的今生(沒有永恆的眼光),當然就累積越多越好,這是我們今天走到物質化,變成大家拼命的累積,而不管貧窮的人。一個很重要的想法,是我們對未來的看法,可惜的是,我們的「將來觀」太短了,聖經說上帝會處理這樣的問題:「亞伯拉罕說:兒阿(財主),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路16:25)這是Reversal(翻轉),上帝會反過來,讓大家得到某種程度的公平。

自發性簡樸(Voluntary Simplicity)

先前提到的簡樸運動,我查了一下,好像也不是從教會開始的,有很多想法,教會是跟在社會後頭學習的,這個運動早期是在教會裡面,就是修道士,你知道修道院嗎?修道院他們發誓不累聚財富,它的起頭應該是從Francis of Assisi,他把全部的財富還給他爸爸,然後他就當乞丐,並且照顧那些動物,有些人就覺得說,你在社會要跟別人混,又要過那種簡單的生活是不簡單的,所以不如歸去,他們就離開這個世界(佛教也有這樣的想法),到深山裡面去,不見紅塵不被污染,然後就在那邊過很簡單的生活。我想到影響世界很大的慈濟、德蕾莎修女,他們雖然沒有躲到深山裡面去,可是他們過的生活讓我們尊敬,他們也是過很簡單的生活,就是把生活簡單化。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在1960年代越戰的時候,有一批人我們把他們稱作「嬉皮」Hippie,嬉皮他們看見當時的美國人他們把他們的命,賣在拼命的工作,拼命的消費,他們覺得不對呀,人不應當是過這樣的生活,嬉皮的動機也不是為了上天堂,他們只是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活著,人生一定要這樣嗎? 英文有一個名詞 Rat Race,像老鼠一樣沒命的跑,大家競爭,他們說:「我們要活的比較像人,活的比較輕鬆一點。」引起這樣的思潮的大概是在20年代,美國的一位自然學者名叫梭羅(Henry-David-Thoreau),他就是在很忙碌以後,決定花兩年多的時間,離開世界躲到康考特(Concord)的華爾騰湖那邊,住了兩年多,體會簡單生活,寫了一本書,中文翻作「湖濱散記」,我想很多人都讀過這本書。所以我要講的簡樸生活,一開始並不是從教會發起的,是從一些人他們發現,這樣拼命,這樣要贏過別人,要更多的消費,並不是最好的生活,因此他們發起了這樣的運動。後來有一個人在1970年代,就把這些東西,用一個名詞(應該是他第一個講出),這個人叫作Duane-Elgin,他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對今天的簡樸生活運動有很大的影響,書名叫「自發性簡樸」(Voluntary Simplicity),相對的就有一些被迫性的簡樸,就像非洲的飢民,他們也是很簡單的生活,卻是因為貧窮等問題,被迫過簡陋的生活,他們是不得已的,但你可以有選擇,可以過得很舒服,也可以過得很浪費,但是你也可以故意不要這樣過,這是選擇性、自發性的過簡單生活。這本書的副標題說,That is out wardly simple, in wardly rich(外在簡單內在豐富),也就是說,外在越簡單的人,他的內在越豐富。這有多重意思,你要過很奢華的生活,你就要拼命的賺錢,在你拼命賺錢的時候,你就失掉人活在世上很重要的東西。比如說,一個爸爸要加班,兼兩三個工作,為了賺更多的錢,他失掉的就是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他失掉的就是夫妻可以好好的聊天談心的時間,所以他失掉的是讓你的生活更豐盛的重要東西,叫作Communicate(溝通交流)的時間,因為你所有的時間都在賺錢,賺到錢又要去花錢享受,這樣的結果你失掉了生命,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6)耶穌很早就講過這句話,但真正開始考慮這個問題的卻是非基督徒Duane Elgin,他們在網路上有很多的資訊,如果你上網查Voluntary Simplicity,就會看到有好多很棒的想法。

讓我們一起來思考,為什麼我們需要過〝自發性簡樸的生活〞:

1. 被擁有擁有(Possessed by Possession)

擁有堆積成山的家當,是很富有還是很可憐的人?這個叫作「被擁有擁有」的生活。每次我搬家的時候,我們夫妻就會彼此說:「買那麼多書幹嘛?買那麼多衣服幹嘛?買那麼多家具幹嘛?」可是一面唸一面東西越來越多,所以我說要簡單也不簡單耶,你們想一想,是嗎?我們夫妻兩個回國前,所有的家具都留給曾牧師,所有中文的書我都留給芝加哥教會,這次應該給的很徹底了,只有帶一點點回來,回來才住五個月,教會說:「我們有宿舍,你們搬過來吧。」結果搬了三部車,當然搬家公司最高興,因為是一車一車的算錢。可是這邊是35坪,那邊是45坪,東西卻不曉得要擺哪裡,怎麼辦呢?就去IKEA買櫥櫃,IKEA賣你櫥櫃之後再賣你東西,那你就要買更多的東西來塞櫥櫃,英文有一個字叫作Clutter(混亂),在家裡東西多到好像沒有地方走,這個就是「被擁有擁有」。

2. 被賺取賺取 (Acquired by Acquisition)

你有這樣的問題嗎?事情好像永遠做不完,這個叫作Acquired by Acquisition,為了要賺得更多,你就被賺掉,被賺取賺去了,就是耶穌所說的:「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很多人也開始想,值得這樣子嗎?賺越多越好嗎?不一定,賺夠就好,現在開始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問題是什麼叫作足夠?

3.被消費消費(Consumed by Consumption)

一個人拼命的去購買,叫作Consumed by Consumption被消費消費掉了,這個是厲害的是電視廣告,廣告不是告訴你哪裡有東西買,是告訴你沒有買東西,你就過的不像人,你應該買這個東西。廣告不是滿足需要,廣告是創造需要,這一招用的就是「輸人不輸陣」,什麼東西都要名牌(虛榮),一樣可以穿的就要穿名牌,一樣可以開的車就要開名牌,為了要展示炫耀,為了名牌我們花了多少錢,然後為它多做了多少工作,他們覺得不值得嘛。他們還有很多的想法,今天我只提了三項,擁有、賺取、消費,都變成問題。因此,我們需要自發性簡樸生活。

今天經文中的故事,提到貧窮的富有(The Poor Rich),剛才我們講的是簡單的富有,是外面簡單裡面很豐富。另外一種,外面很豐富,可是在神的面前很貧窮,叫作「貧窮的富有」。聖經說到一個愚笨的財主,這個人是農夫也是地主,很多人幫他工作,剛好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他就好高興,說:「啊,今年收得這麼多,怎麼辦?眼看倉庫裝不下,丟掉又可惜,給人家又捨不得,那乾脆我請工人幫我的倉庫再蓋大一點,裝進所有的收成,從現在開始好幾年內,我就可以快樂安心的過日子了。」(路12:16~19)結果想不到,上帝對他說:「無知的人啊,我今天晚上就要收回你的生命,蓋那麼多要給誰呢?」。他沒有想到這一點,然後耶穌講一句話:「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12:21)

1. 成功的投資(Successful Investment)

接下來耶穌更以野地的花和天上的飛鳥作比喻,上帝都照顧牠們,難道你不相信上帝也會照顧你嗎?難道你一定要拼命的累積嗎?難道你的手伸不開嗎?當你有的時候不能給人家一點嗎?到底這個財主的問題在哪裡?有人說他不應該賺那麼多錢,蓋那麼多的倉庫,是嗎?我覺得都不是。成功的投資是不是犯罪?不是。因為聖經明明的講說,主人給僕人十錠銀子、五錠銀子、一錠銀子,要他們去作買賣,將來交帳(路19:15~26)。努力賺錢不是不對、不是犯罪,耕種的人豐收,可能他經營的很好,這是神的祝福沒有不對。

2.將來的安全 (Future Security)

財主是為將來打算,存起來不對嗎?沒有不對。因為耶穌也講過一個聰明的管家(路16:1~8),他快要被解雇時,為自己將來想了一個退路,耶穌還稱讚他很聰明。賺錢存錢沒有錯,但問題是出在他在神面前貧窮,為什麼這個財主在神面前貧窮?仔細看這段經文從頭到尾,他只想到自己,「我的收成那麼多…我的倉庫那麼小…我知道我要…我要請工人把我的倉庫蓋大一點…我要對自己說將來我可以好好生活…。」從頭到尾所有的主詞都是「我、我、我」,在他心目中沒有一個別人,問題就在此。他的貧窮在於他的心只剩一個「我」,他忘記誰?第一,忘記感謝上帝,上帝讓他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他卻忘了向神感謝,所有的成功都是我的,其實不只要感謝上帝,還要感謝父母,還要感謝很多人,我們的成功絕對不是靠自己,不會感謝的人是貧窮的。第二個,幫他收成和蓋房子的人,他都沒有想到要分一些紅利給他們,你賺了錢,那些幫你賺錢的員工,你有沒有想到他們,財主都沒有想到,這是他在神面前的貧窮。第三個,還有那些可憐的、遭遇不好的、不幸的,他也沒有想到他們,所以耶穌說:「你們不要為那些憂慮,你們要先求神的國。」神的國在這個故事來講就是,該給的你會給,人家需要的你會幫助,這叫作神的國,神要照顧那些缺乏的人,是藉著這些有的人的照顧,所以神說你們不要擔心,我會照顧你們,那就需要有的人願意給,神是這樣照顧的,可是這個財主處於有的時候,卻沒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變成貧窮。

2. 神前的貧窮(Poverty before God)

用一首歌來表達耶穌給我們的教導:「野地的花,穿著美麗的衣裳,天空的鳥兒,從來不為生活忙,慈愛的天父,天天都看顧,祂更愛世上人,為他們預備永生的路。」上帝照顧這一切,為我們還預備永生的路,什麼叫作「永生的路」,就是你不要只想到今生,你不要只為了自己著想,以為如此就可能進入永生,「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路12:33)不要憂慮,不是不要計畫,不要像無頭蒼蠅煩惱明天怎麼辦,憂慮幫不了忙,你要做什麼?你要求神的國。當神給你很多的時候,你要跟神說:「神啊,謝謝你那麼多的地方供應我,請你教導我,讓我知道該怎麼做。」我曾講過一句話:「要會賺錢,也要會花錢。」將來上帝問的是你怎麼賺錢?你又怎麼花錢?花在哪裡?當給的有沒有給?人家需要的你願意給嗎?當然你要這樣做,你就得過簡樸的生活,你過奢華的生活,賺了再多也花光了,當然就沒有辦法求「神的國和義」,操練敬虔在神面前是很重要的,你說要彼此相愛,你說要照顧別人,簡樸生活是最基本的。所以我們需要操練過〝簡樸〞的生活,耶穌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但願我們每個人透過〝簡樸〞生活的操練,成為在神面前富有的人。

[牧函] 自發性簡樸生活(Voluntary Simplicity)

寫作於2005/07/31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自發性簡樸生活 (Voluntary-Simplicity-VS)源自許多宗教傳統。例如:道教的返璞歸真、佛教的看破紅塵、儒教的簞食瓢飲、耶穌基督的無枕頭處。中古世紀時期的修道院運動更是追隨聖法蘭西斯(Saint-Francis-of-Assisi) 的榜樣而發誓一生守貧 (Poverty-Oath)。基督教當中的門諾會、貴格會與阿米士(Mennonites-Quakers,-and-Amish) 也主張過簡樸的生活。

美國的自然學與倫理學者並作家梭羅(Henry-David-Thoreau, 1817-1862)於1845年7月4日在康考特 (Concord)的華爾騰湖(Walden-Pond)畔隱居經兩年兩個月又兩天,希望能從容不迫地過活,只要處理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要素,把他的心得寫成一本書“湖濱散記”(Walden)。造成一股回歸自然過簡樸生活的風潮。1960年代的嬉皮運動的主要訴求之一就是拒絕朝九晚五的汲汲營營上班族生活,享受無慾則安之簡樸生活。1980年Duane-Elgin出版“自發性簡樸生活”(Voluntary-Simplicity)一書,又掀起另一波簡樸生活的哲學浪潮。

格拉夫 (John-de-Graff) 等人於2002年出版“奢華感冒”(Affluenza),探討西方追求消費享受文化對全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他認為這是沉浸於“美國夢”(American-Dream) (競爭、利潤、消費) 所導致的過度工作 (Workaholism)、過度消費 (Overconsumerism)、過度舉債(Overindebtedness)、過度浪費(Overwasting) 的社會性傳染疾病。

1992年11月18日超過1600位全世界科學家共同簽署發出一篇“對人類的警告函”(Warning-to-Humanity),強調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與經濟發展,若不作澈底根本的改變,會導致自然生態的完全破壞而使人類也同時被毀滅的絕境。2002年5月1日有100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在“世界觀察”(World-Watch)雜誌發表另外一篇警告文章,認為將來世界和平的威脅不是來自政治野心家或強權國家的侵略,而是第三世界貧窮國家追求生存的爭扎。

主耶穌基督教導他的門徒們不要為吃什麼、穿什麼而憂慮。上帝既然看顧空中的小鳥與野地的花朵並且供應他們的需要,上帝更會看顧並供應我們的需要。這種對上帝單純的信心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對明天基本生活需求的擔憂,也會幫助我們對今天生活基本需求有困難的鄰舍伸出友誼分享的雙手。

保羅更在他的宣教生涯中學會了如何處豐富以及如何處卑賤的秘訣。“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1-13)


 

星期日, 7月 24

[牧函] 生態神學(下)

寫作於2005/07/2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林懷特(Lynn-White)於1967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我們生態危機之歷史根源”( Science 155: 1203-1207)。該篇文章引發了許多相關學者非常熱烈的辯論。

珊米列(H.-Paul-Santmire)探討教會歷史中基督教神學對生態神學的各種不同影響。在The-Travail-of-Nature:-The-Ambiguous-Ecological-Promise-of-Christian-Theology一書中他將神學分成三個隱喻:

高昇隱喻( Metaphor-of-Ascent):人類要不斷的超越物質世界的限制而達到超然屬靈的境界。這種神學的最佳代表乃是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把屬物質的視為次等的或是低等的創造,也是靈魂的監獄。得救乃是靈魂脫離物質的羈絆達到純境的靈界。

豐饒隱喻( Metaphor-of-Fecundity):人類要不斷的超越物質世界的限制而達到超然屬靈的境界,然後再從該屬靈境界的眼光返回欣賞珍惜並看顧這個物質世界。這個神學的最佳代表乃是聖法蘭西斯(St.-Francis-of-Assisi),他珍愛上帝所創造的一切,甚至向小鳥講道,鼓勵小鳥要稱頌上帝,他也為動物祝福。

應許地隱喻(Metaphor-of-Promised-Land):人類就像以色列人一樣,被上帝拯救脫離埃及為奴之地,進入上帝所賜的迦南美地。我們在上帝所賜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中享受上帝所賜的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許多恩典。我們須要好好的珍惜並照顧這個迦南美地。土地所出產的除了供應我們生活所須,我們也要照顧孤兒寡婦以及出外客旅。我們必須讓工人與動物休息,土地也須要有休耕的時間。

從上述三個隱喻我們可以看出兩種互相對立的主題:

靈命主題(Spiritual-Motif):強調上帝的超然靈性(Transcendence-of-God),人類被上帝賦予上帝的形像(Imago-Dei),因此也具有此超然的靈性。所有不具超然靈性的物界只是提供給靈性一個暫居的所在,並無永恆的價值。

生態主題( Ecological-Motif):強調上帝的內住關係(Immanence-of-God),上帝創造萬物成為一個互相關連(Interconnectedness)的動態平衡體系(Dynamic-Homeostatic-System)。人類被賦予的乃是好好效法上帝的榜樣來供應並照顧這個生態體系,成為良善又忠心的管家。

當我們對生態的巧妙平衡關係越明白,越會讚嘆上帝創造的奇妙,也越會謙卑的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忠心、良善、見識、儆醒的好管家。在政治權利、科技發展、經濟成長、社會公義、以及生態平衡之間,尋到一條可以讓這個地球成為我們永遠安樂家園的出路。
 

星期日, 7月 17

[講道集] 操練敬虔(十):管家

寫作於2005.07.17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路加福音十二章35~48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已經把個人敬虔的操練和團體敬虔的操練講完了,現在開始講第三個操練,就是「生活的操練」。我們複習一下,操練敬虔分成個人的操練,包括讀經、禱告、默想、禁食。團體敬虔操練的部分包括敬拜(敬拜上帝)、小組(彼此相愛)、門徒(願意跟隨耶穌的腳步成長)、認罪(認錯)。我個人覺得個人的操練比較容易,自己讀經、禱告、默想、禁食,這個比較不困難,群體就比個人難一點,因為這要和大家一起互動,最難的是現在我們要講的,不是個人也不是群體,而是在你禮拜一到禮拜六之間敬虔的操練,因為群體的操練,一個禮拜才一個多小時,忍耐一下還是過去了,大家聚在一起,不管是你週間有聚會也好,總是時間不長,但其他時間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上有很多可以操練的地方,這叫作「生活的操練」。 

不曉得你們認不認識一位在天主教很有名的神父,叫作Francis of Assisi,他被人家紀念的就是他對動物很好,畫他的肖像,一定跟動物畫在一起,甚至有人說他向動物傳福音,認為牠們也應當得救,到這樣的程度,他是位對上帝所造的大自然及萬物很照顧的神父,這個觀念我們稱做管家。  因為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多,那麼愛護動物、尊重動物的基督徒不太多。一般來講,我們認為上帝把我們人類當作是最寶貴的,動物不過是讓我們利用,我們可以拿牠們的皮來做我們的大衣,我們可以拿牠的牙齒來做我們的裝飾品,我們想到的大都是如此,如果是華人的話會說:「這個冬令進補好不好吃?」對這樣的態度,特別是在工業革命以後提出來反省的是UCL(英國倫敦大學)的一位教授,那位教授叫作Lynn White,他在1967年3月10日寫的一篇文章,登在當時的科學雜誌Science,標題是「我們的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他在當中提到一個批判,那個批判就是說,今天所生活的環境愈來愈糟糕,責任應該是基督教要承擔,因為基督教的神學造成人類對其他的生物或環境一種鄙視,認為上帝交給我們管理治理,人類想要怎樣就怎樣,因為這樣的解釋造成這樣的問題。  所以最近就有一些神學家回去再反省檢討,到底聖經所說的「管理治理」是什麼意思?我們要怎樣去瞭解它呢?在伊甸園中亞當和夏娃,他們應當沒有穿衣服,可是他們穿上帝的榮耀(這是猶太人的一個說法)。當他們犯了罪,上帝的榮耀離開了以後,他們發現自己沒有穿衣服,所以他們才開始穿衣服。「治理管理」這兩個字是問題的來源,創世紀第一章28節說:「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治理和管理這兩個字英文叫作Dominion and Subdue,這兩個字就英文來講是不太好的意思,希伯來文翻譯成英文Dominion就是我比你高,我比你厲害我要管理,Subdue更糟糕,意思是你不聽話我就把你壓扁,踩在腳下的意思,中文翻譯成管理和治理還好一些,英文的意思更不好,如同是在上者可以任所欲為的感覺。這節經文說到,好像是無生物用治理的,生物用管理的,也好像有點不同,但不管怎麼樣,就是你要統治的意思。所有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你就管理牠們,不會動的土地就治理它。科學進步以後,我們的想法轉變很多,認為「人定勝天」,我們要打倒牠們,我們要掌管牠們,讓牠們不能夠對我們怎樣的感覺。當神學家們看到Lynn White這樣的批判以後,他們就開始反省,到底希伯來文本來的意思到底該怎樣解釋,怎樣了解呢? 

管理與治理的觀念

1.任意處置(Arbitrary Despot)

第一個解釋(傳統解釋)就是Arbitrary Despot(任意處置)。彼拉多叫耶穌到他面前的時候,他所表現出來很高的姿態,「彼拉多說:你不對我說話嗎﹖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嗎﹖」(約19:10)你可以瞭解他的意思嗎?我想怎樣做就怎樣做。其實彼拉多可以這樣嗎?不能。他要按照公義來審判,一個人受審,有罪就判刑,沒罪就釋放,他沒有那個權柄隨他喜好的意思作判斷,但他認為他可以,「難道你不為自己拜託我一下嗎?」這是完全不同的處置,但他認為他要怎樣就怎樣,這我把他稱作「任意處置」。很多人對大自然的環境是用這樣的態度,很多家庭的父親對待小孩也是用這樣的態度,「你不聽話,難道你不知道我可以決定你的死活嗎?」有些父親氣起來也會講這樣的話。

2.忠心管家(Loyal Steward)

第二個管理的意思比第一個好一些,就是他知道他不是老大,他最多是老二,上面還有老大,是我在管理沒有錯,但是我要負責,因為上頭有老闆,這個觀念就不叫「皇帝」,這個觀念叫作「管家」。管家是在管,但是他不是擁有者,他不是最後的負責者,上頭還有老闆在,所以你必須要對老闆盡忠。約瑟可以說是聖經中最有名的管家,他到哪裡都作老二,他被賣當奴隸,然後被波提乏將他買去,因為他的能力太好了,就把他升作管家,他一當管家,就把波提乏家裡的事管得很好,好到一個程度,波提乏的老婆都想被他管,他說:「不行,我作管家不能管到主人的老婆,這樣太過份了。」為了這樣,他的衣服被波提乏的老婆拉掉,約瑟逃跑,波提乏回家後,他的老婆惱羞成怒,就利用約瑟被扯掉的衣服控告他,結果約瑟就被關到監牢裡,但他表現出色,連管牢房的司獄也把他升作監牢的管家,然後幫助其中兩個人,這兩個人是在埃及王宮上班,其中一個被放出來以後,就跟法老王提起約瑟,法老王就把他升為全埃及的管家,就是宰相,上頭只有法老王。我覺得約瑟最好的就是,他的能力很好,但是他總是記得「我上頭還有一位老闆」,不管他是波提乏,或是監獄的司獄,還是法老王,他對他們都有一種忠心和尊重,他不會為所欲為,這個叫作忠心的管家。創世記第三十九章4節描述約瑟怎樣作忠心的管家,「約瑟就在主人眼前蒙恩,伺候他主人,並且主人派他管理家務,把一切所有的都交在他手裡。」他對主人很忠心,所以成為一位很好的管家,這是約瑟。

3.服事領袖(Servant Leader)

耶穌基督把管家的觀念更進一步的闡釋,他說你當管家,下面就有人被你所管,你對上面主人要忠心,你對下面的人要「洗腳」「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太20:27)這個觀念幾乎是跌破所有人的眼鏡,我們總認為:「我是老大,你不幫我洗腳已經不得了了,居然反過來要我幫你洗腳?」這是耶穌基督提出來一個最高管理的一個要求,英文是Servant Leadership,我把它翻譯成「服事的領袖」,他是用服務來管理被他管的人,來作他所帶領的工作,這是最難的,把這個翻譯的最好的是「民主政治」。當一個人想要出來選總統的時候,他會說我要當「公僕」,他不會說我要來當「老大」,你們來幫我做事,那他會選不上,他會說:「你們選我出來,我幫你們做事,你叫我作什麼我就作什麼。」這是公僕。其實這樣的觀念就是從耶穌基督來的,也就是說,你要當領導者,你就去服事你所領導的人,這是最好的管理。當耶穌的學生,他們知道跟著這位老師會有前途,將來一定會出頭天,一定是作王,所以現在跟他辛苦一點沒關係,等老師當了國王,我們就可以來分大餅了。所以十二個學生一天到晚勾心鬥角,彼此相爭,其中有兩個比較聰明,他們的媽媽也幫上忙,趁著另外十個還沒去找耶穌談以前,拿一點禮物去找耶穌談:「我的兩個孩子跟你也跟很久,我的要求也不多,到時候萬一你當國王的時候,就一個坐右邊、一個坐左邊就好了,一個當右宰相,一個當左宰相,其他十個坐哪裡我都沒有意見,只要我的兩個兒子坐兩邊就好。」哪裡知道有攝影機裝在耶穌的家裡,被其他十個學生看見:「糟糕,這兩個人怎麼可以這樣,要嘛就大家公開來拼看誰厲害,怎麼可以走這種暗路呢?」他們就彼此起了爭論。結果耶穌就說:「…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太20:26~27)中文翻譯得很文雅,實際上僕人就是奴才奴隸,你們作頭的就是要服事,28節說:「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這是「管理」最好的解釋,你要管理就要侍奉,如果每一個爸爸把這個觀念應用在家裡,小孩子一定管的服服貼貼的,你不是去打他罵他,你是去看他哪裡有什麼需要,去幫助他來帶來管理。這很難做,不容易做,不要說人與人之間,自己養的寵物種的花,我們所住的環境等,你是不是用這樣的態度?對主人盡忠?對你所管理的對象良善?耶穌說這是良善又忠心的管家。還有一個是要有見識,有一些人被升職到主管,但是他並不會管理,不管還好,一管把自己身體管壞了,然後把下面的事情管的亂七八糟,所以你要當主管,你要念MBA,要進修要知道怎麼管。

管家四條件:

1.儆醒(免得入迷惑)

聖經提到了三個,是忠心,良善,有見識,還有第四個,就是要儆醒。你要知道有時你會做錯事,要自己提醒自己,因為你已經當了管理者,你一旦做錯事情,下面倒楣的就一堆人,不是只有你倒楣。管家的四個條件,第一個就是儆醒。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到快要昏倒了的時候,三個最親近的學生卻在那裡睡著了,所以耶穌對他們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太26:41)你要當管理者,你要知道這一點。昨天和今天是我們醫學院畢業三十年的同學會,但是因為我們教會有追思禮拜,還有今天要講道,所以我只有去參加昨天早上,然後他們要我講幾分鐘,於是就跟他們講雅比斯的禱告,我就對他們說,雅比斯的禱告,他要上帝擴張他的境界,之後,他向上帝說:「你要保護我,不要讓我犯罪,保護我不要掉到惡裡面去。」這個就是儆醒。成功最大的可怕,就是自己把守不住自己,陷入罪惡中。所以耶穌說你要當一個管理者,你要會儆醒自己,因為「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2.忠心(照神心意行)

舊約聖經中的撒母耳,他的媽媽禱告了半天才得到了他,把他奉獻給上帝,小小的年紀就被帶到聖殿裡,可是那個時候,管理聖殿的祭司以利已經不怎麼樣了,他聖殿管的很好,但他有兩個兒子,卻沒有管好他們,上帝對以利說一句話:「你尊重你的兒子超過尊重我,所以我要另外挑一個人來取代你。」以利是整個聖殿的管理者,他是士師,但是他沒有好好做,所以上帝說我要另外挑一個忠心的人,這是上帝對以利講的話,「我要為自己立一個忠心的祭司,他必照我的心意而行。」(撒上2:35)「他必照我的心意而行」,這是忠心的定義。所以一個好的管理者,他會知道他的老闆要他怎麼做,他會想辦法去完成他老闆的心願,這個叫作忠心。所以我們做一個好的管理者,上帝交給我們很多東西,等一會我會講是什麼東西,你有沒有一直在問:「上帝啊,你要我怎麼做?你的意思是什麼?」還是你根本不管祂,作你自己高興的,我要怎樣是我的事情,這樣是任意妄為,作管家對主人要盡忠,要照上帝的心意行。

3.見識(知識與智慧)

但以理和他的四個朋友,因為他們很聰明,就被挑到巴比倫王宮裡去受訓練,要把他們訓練成管家,這四個人特別有見識,因此他們特別被神使用,這四個少年人,神在各樣文字學問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有人說知識和智慧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智慧是在生活上學到怎樣運用你所學到的知識的一種藝術,知識是需要去學去累積的,我們現在從網路、學校、書本,從很多地方來累積資訊知識,可是你累積那麼多東西,遇到事情時,你知道用哪一個嗎?你知道如何運用嗎?這是智慧。當一個管家,你必須智慧和知識都具備,我把它稱作見識,「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1:9)就是說你有聰明,知道怎樣運用知識,而且你也有東西可以用,就是你平常願意多讀一些資訊,願意了解各方面領域,了解別人現在怎麼做,這樣你才可以作好的管家。當約瑟在監牢時(人犯歸他所管),酒政和膳長得罪了他們的法老王,就被下到監獄裡,這兩個臣子剛下去的時候心情很不好,約瑟怎麼管他們呢?「護衛長把他們交給約瑟,約瑟便伺候他們」(創40:4)他是用幫他們解決問題,看他們有什麼需要,這樣來管理,所以我說約瑟是一個很好的管理者。

4.良善(彼此與眾人)

忠心是對你的老闆忠誠,良善是對交代給你管理的對象伺候他們,聖經說:「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帖5:15)

管家的託付:

1.身體:保養顧惜

作為管家,到底神給我們管什麼?不是只有大自然,上帝給我們管很多東西,第一個是你的身體。我們這個身體你有沒有好好的管理它?還是你是濫用它?聖經說:「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弗5:29)這項大部分的人都會做,很多人說要注意飲食,要休息要運動,如果你去問醫生,醫生都會這樣跟你說,然後你不要問醫生自己有沒有這樣做,因為大部分的醫生沒有,好好的管自己的身體,好好的保護它,好好的訓練它,你可以活的長,還可以活的好,身體不照顧好,會縮短它。如果這裡生病,那裡不舒服,活的日子,就很痛苦,這也是不好好管理身體的代價。

2.才幹:發展發揮

才幹如果拿到教會來服事叫作恩賜,這是我對恩賜的定義,神給我們每個人都有才幹,今天早上我們有柔安姊妹幫我們吹奏獻詩,這是神給她音樂的才幹,她今天可以幫我們吹這麼好聽的曲子,我想是事前有很多的預備,在家裡不曉得練了多久,和媽媽一起配琴。八點鐘作禮拜,一般小孩子可以十一點才來教會參加第三堂。她為了第一堂的演奏,昨天要早一點睡覺,一大早就要爬起來準備,來幫我們獻詩,這就是很棒的管理。上帝給你這個恩賜,你好好操練它,你知道哪裡可以服事,也許在教會也許在社會,你願意拿出來服事,那你的恩賜就越來越大,錢是越用越少,只有恩賜、才幹是越用越多。才幹需要的發展和發揮,還有一個是發現,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能力,當別人告訴你說你有這樣的才能和天份,這是發現。像是星探,他們在路上專門去找看有沒有會表演的人,去把他發掘出來,再把他送到明星學校去訓練,這個就是發展。然後再帶他去拍片,讓他有機會發揮。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到底神給你什麼能力,讓你有機會訓練它,把它練得越來越好,再來去找到哪裡可以擺上,這樣就是很好的才幹的管家。馬太福音二十五章29節:「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我想這可以說是才幹和忠心,你看它的背景是耶穌交給一個人五千兩,他就拼命去賺錢,賺了五千兩,另外給一個人兩千兩,他也拼命賺錢,因為他只有兩千,最後他也賺了兩千兩,還有一個給一千兩的,他心想,這市場風險很大,有時候不僅沒賺錢,連本也賠掉了,於是把錢包起來,藏在床底下,「保證不會虧本」。等到主人回來,他把藏在床底下的一千兩拿出來,對主人說:「請看,你給我的銀子在這裡。」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他有一千兩耶,不是沒有,雖然沒有五千兩千那麼多,但是至少你拿一千兩去做吧,你要去發展去發揮。我在想,那個一千兩的,如果拿去做生意,結果虧了剩下五百兩,主人會不會罵他有懶又笨,我想不會,因為做生意有賺有賠,但主人知道他有沒有盡力,所以問題不在多少,而是你有沒有去做,所以耶穌就把那個一千兩的奪過來給那一萬的,「不對啊老闆,他已經有一萬了」耶穌說:「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很特別,你有這個恩賜,你願意操練,你願意服事,你會發現你的恩賜越來越往上走,你若不管它,它就會漸漸消失,這是才幹和恩賜。

3.時間:愛惜把握

時間是不是恩賜?我們說時間就是生命,神給大家很公平,一天24小時,你怎麼用它?我用兩個詞給大家鼓勵,一個叫作「把握」,另一個叫作「珍惜」,時間有兩個,如果你參加創世記的查經班會知道,一個叫作「時機」,另一個叫作「時序」。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你要懂得珍惜,但是每個小時都不一樣,你的人生有某一個小時讓你遇到一位漂亮的小姐,那時你就要懂得把握時機說:「你好嗎?」如果錯過了,可能就沒機會了。所以每一個小時都是不同的,神在某一個小時給你特別的機會,你要懂得把握,那是對時間的態度,時間有兩個意義,當有特別意義的時候,你會不會認出來,你會不會把握那個機會,人生很多重大的改變就在一念之間的差別,把握機會,珍惜愛惜時間,以弗所書第五章16節說:「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4.家庭:敬重疼愛

為人父母的,家庭是神給我們很大的託付,你要怎樣管理呢?最基本的,大家要尊重對方,對方是神所造的,所託付給你的,不論是父母子女先生太太都一樣,要尊重,聖經說要敬重他,疼惜他。「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他的丈夫。」(弗5:33)我發現很多妻子看不起丈夫,卻看得起別人的丈夫,很奇怪,隔壁的草都比較綠,隔壁的老公都比較會賺錢,自己的丈夫怎麼看怎麼不行,這就是不懂得敬重,很多妻子沒有上班,丈夫也不懂得敬重疼愛,動不動就講:「錢是誰賺的?」其實在家庭中需要彼此敬重疼愛。

5.職位:公義公平

有一些人,神給他的不是只有家庭、時間、身體,還有給他地位,在社會上,你的地位越高,責任就越重,特別像是法官,最起碼要公平和公義,因為你下面有很多人,一旦被人發現不公,那麼你就很難管了,聖經說:「看哪,必有一王憑公義行政,必有首領藉公平掌權。」(賽32:!)神這個管理者,祂是很注意公平和公義的。這兩點很容易講,卻不容易做,當過父母的就知道,你的孩子認為你不公平,一塊餅擘一半,總有一塊比較大,你怎樣去把他切到兩塊一樣大,家裡有男孩有女孩,買衣服給兩個人一樣多,你說公平嗎?所以做起來很不容易,但這是不變的原則。

6.財富:賺取施捨

你要做一個好的管理者,錢是一個大的問題,要學會怎麼賺,要學會怎麼花,會賺錢會花錢,這是好的管理者,很多人會賺不會花,他只會存款,這不是好的管理者,因為到他死的時候,那些錢跟他都沒有關係;有很多人不會賺卻會花,那樣很糟糕,信用卡公司會很高興;有人不會賺也不會花,那最可憐。要花在哪裡?花在你自己身上,還是花在神要你花的地方?你怎麼用錢,這是上帝審判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徒20:35)這是花錢的一個方法。

7.自然:修理看守

我前面已經講過,Lynn White講到我們對這個大自然沒有好好的管理,上帝交代亞當說,「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2:15)我們要照顧愛護神給我們的大自然。

8.福音:見證分享

最後基督徒有一個東西要好好管理,就是「福音」。神讓我們得到得救的福音,不是就單單將來讓你上天堂,你有一個責任,是怎麼把這個福音分享出去,作神奧秘事的管家,見證分享福音,使徒行傳第二章8節,主耶穌交代他的門徒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這是對福音最好的管理。

耶穌說:「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當受責打的事,必少受責打;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12:48)這個叫作公平。你回去問問自己,神在哪裡託你比較多,將來神就對你要求比較多,神如果沒有託你,神對你就沒有要求,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一個好的管家。

最後我們一起來禱告:「親愛的主耶穌,你為我們創造了這個美麗的大自然和宇宙,你給我們生命和身體,賜給我們家庭,賜給我們才幹,賜給我們好多好多可以服事你、與服事這個世界的機會和能力,但是多少時候,我們不是一個善良的管理員和管家,求你原諒我們。求你幫助我們,可以學習在你所賜給我們各式各樣的禮物中,慢慢的學習做一個好的管家,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牧函] 生態神學

寫作於2005/07/17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林懷特(Lynn White) 於1967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我們生態危機之歷史根源”( Science 155: 1203-1207)。該篇文章引發了許多相關學者非常熱烈的辯論。

根據林懷特的論點,今日全球的生態危機源自於中古世紀時期西方科技的進步以及西方基督教信仰的宇宙觀。科技的進步給與西方世界足夠的能力來征服大自然,基督教信仰的宇宙觀給予西方世界哲學理念來統治大自然。

根據創世記所記載,上帝創造整個宇宙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上帝創造人類時賦予人類“上帝的形像”(Imago Dei),使人類管理(Dominion)動物並治理全地(Subdue)。中古世紀的西方神學家就將這段經文解讀為上帝將整個大自然交給人類來統治。人類可以隨意的處置大自然。

當我們看到今日科技進步對大自然所造成的汙染與破壞時,我們必須重新檢驗對 Dominion 與 Subdue 的解釋。我們必須放棄“任意統治的專制國王”(Arbitrary Despot) 解讀,而改採取“修理看守的善良管家”(Caretaking Steward)的瞭解。創世記第二章更詳細描述亞當如何的管理與治理,中文聖經翻譯為“修理看守”( serve and keep) (創2:15)。Serve是服事,Keep 是保護。上帝對祂所創造的大自然的管理方法是“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 (來1:3)。上帝供應給所有生物生存所依賴的環境與食物(詩104:10-27)。我們要學習上帝的榜樣來善待我們周遭的生態環境以及其中的各種生物。

耶穌基督問道: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在經濟掛帥的資本主義潮流之下,我們在賺與賠的評估之間,往往忽略了建設發展對周遭生態可能導致的破壞或污染。我們並不一定能夠賺到全世界,但是我們卻可以把周遭的生態環境破壞成無法讓人類繼續生存下去的情況。今年在蘇格蘭召開的世界八大工業國會議G8中,世界貧富不均以及全球氣溫上昇是兩大重要議題。G8領袖們對第一個議題作出對非洲十四個貧窮國家免除其債務,並且雙倍提高對貧窮國家經濟援助。但是在對全球氣溫上昇的議題上,G8的領袖卻無法達成共識。由此可見,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的保護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在短期內不容意獲得妥善的處理。

但願我們在使用大自然的資源時,不要任意浪費,也要尋求對大自然污染最低的發展,能夠成為大自然良善又忠心的管家。
 

星期四, 7月 14

創世記查經(16) 050714 時間中的機會-1



Genesis-16-12--時間中的機會—1--蔡茂堂牧師主講 Genesis-16-12--時間中的機會—1 0:00:11 素食 / 創1:29 / 食物 0:02:00 勞碌 / 工作 / 飢餓 0:03:00 神供應 / 神養人 / 食物鏈 0:04:00 循環 / 平衡 / 殺戮 0:05:00 動物吃植物 / 不殺生觀念 0:06:00 理想國 / 賽11:6 / 伊甸園 0:07:00 不傷人 / 不害物 0:08:00 回到樂園 / 沒有傷害 / 夢想 0:09:00 不需武器 / 耕種工具 0:10:00 和平共存 / 看一切 / 都甚好 0:11:00 欣賞 / 觀看 / 享受 0:12:00 路邊野花 / 欣賞美 / 稱讚 0:13:00 功利主義 / 認真讀書 / 失去欣賞 0:14:00  General Affirmative Positive Attitude欣賞感謝 0:15:00 基因工程 / 完美嬰兒  0:16:00 優生學 / 希特勒 / 猶太人 0:17:00 種族主義 / 殺戮 / 評估標準 0:18:00 好的一面 / 肯定 / 生命美好 0:19:00 評估 / 欣賞 / 賜福 / 供應 0:20:00 形象 / 樣式 / 尊重生命 / 創1:22 0:21:00 創2:3 / 工作取向 / 第七天 0:22:00 安息日 / 管理 / 休息 / 賜福 0:23:00 讚美 / 感謝 / 欣賞 / 尊重 0:24:00 媽媽的稱讚 / 欣賞孩子 0:25:00 兩極化 / 童稚之心 / 欣賞讚美 0:26:00 尊重 / 感恩 / 享受 / 創2:1 0:27:00 完工休息 / 告一段落 / 安息 / 聖日 0:28:00 出20:8 / 賜福 安息日 / 奴僕休息 0:29:00 動物休息 / 日落而息 / 休耕 0:30:00 有晚上 / 有白天 / 有工作 / 有休息 0:31:00 工業革命 / 資本主義 / 成本 / 機器 0:32:00 創1章 / 休息 / 人道 0:33:00 周休二日 / 安排輪休 0:34:005:12-15 / 守安息日   0:35:00 照顧 / 守為聖日 / 親近神 0:36:0014:20 / 歸  為聖 0:38:00 第七天 / 特別的一天 / 不同 0:39:00 時間的觀念 / 一段時間 Chronos 0:40:00 時間的特殊意義 / 時機、契機Chairos  0:41:00 紀念日 / 歸神 / 意義 0:42:00 時序 Time  / 時間 0:44:00 時機 Chairos  / 機會 0:45:00 時間中的機會 / 認識福音 / 日子滿足了 0:46:00 條條大路通羅馬 / 羅馬式的和平 / 耶穌降生 0:47:00 保羅傳福音 / 抓到時機 / 有時Chairos 0:49:00 把握 / 抓時間 / 意義 / 時機、契機Chairos 0:50:005:15 / 把握 / 時機 / 數目學 0:51:00 七 / 完美 / 七十個七 / 安息 / 完工 0:52:00歸為聖 / 混沌黑暗 / 次序內容 / 慶賀敬拜 0:53:00 賜福 / 愛的關係 / 生命的豐盛 / 敬拜安息 0:54:00 人 / 靈 / 神話 / 兩族通婚 / 該隱族 / 賽特族 0:55:00 創2 / 不同作者 / 不同解釋 0:56:00 性別差異 / 傳統 / 創 1  0:57:00 人的角度 / 食物鏈 / 生態變化 0:58:00 人類中心主義 / 禱告 / 休息 / 親近神  0:59:00 馬友友 / 欣賞 / 讚美 / 創1章 1:00:00 看懂 / 欣賞 / 看不懂 / 疑問 1:01:00 創世紀 / 一場音樂會 / 欣賞 1:02:00 上帝造的 / 人造的 1:03:00 欣賞 / 享受 / 創世紀 1:04:00 天文學家 / 看星星 / 哈佛望遠鏡 / 看宇宙 1:05:00 宇宙來源 / 彈簧說 / 劇暴論  1:06:00 擴張期 / 劇暴論 / 最低能量 / 最大亂數 1:07:00 創世紀 不是科學 / 真 假 1:08:00 創世紀 不是歷史文件 / 不是科學 1:08:56 詩歌 

星期四, 7月 7

創世記查經(15) 050707 生態神學—2



0:00:11 溫室效應 / G8八大工業國組織 0:01:00 英、法、德、美、日、義、加、俄 0:05:00 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 0:06:00 失衡 / 全球暖化 / 環境 / 錢 0:07:00 核電 / 水冷卻 / 溫度升高 0:08:00 廢水排放 / 錢 / 魚死 / 溫高
0:09:00 恆春 / 珊瑚熱死 / 生態改變 0:10:00 熱汙染 / 廢水 / 大氣層 / 錢 0:11:00 塑膠 / 連加恩故事 / 非洲服替代役 0:12:00 非洲 / 垃圾袋 / 羊吃死 / 窮 0:13:00 垃圾換衣服 / 環保垃圾袋 0:15:00 科技 / 環保 / 經濟 0:16:00 杜邦 / 農藥 / 廢氣廢水 0:17:00 成本 / 環保 / 公平
0:18:00 女工 / 不公平 / 利潤 0:19:00 管家 / 生態神學 / 群體社區 0:20:00 管理服務 / 僕人領袖 0:21:00 帶領 / 胡蘿蔔 / 拐杖 0:22:00 關心 / 在意 / 僕人領袖 0:23:00 服務是領導 / 洗腳 / 關心 0:24:00 按時 分糧 / 看見 需要 0:27:00 創1:26-28 / 受託 管理
0:28:00 男 女 / 受託 / 管理 0:29:00 他們 / 男 女 / 無性別差異 0:30:00 希1:3 / 託付 / 宇宙 0:32:00 供應 / 支持 / 關心 / 保護 0:33:00 生態平衡 / 生態環境 0:34:00 保護 / 保養 / 呵護
0:35:00 照顧 / 不憂愁 / 保護 0:36:00 創2:9 / 看守 / 修理 / 管理 / 治理 0:37:00 預防醫學 / 醫治 0:38:00 健康 / 智慧 / 靈性 / 財富 / 娛樂 0:40:00 何者 重要 / 何者 可放棄 0:41:00 健康 / 智慧 / 靈性 0:43:00何者 可放棄 / 如何 排列 0:44:00 扭曲 / 價值體系 / 報酬 0:45:00 待遇 / 牧師
0:46:00 管家 / 抱怨 / 矛盾 / 內容 / 秩序 / 祝福 0:47:00 保護 / 栽培 / 利用 / 厚生 / 豐盛 0:48:00 愛護環境 / 關係 / 和諧 / 美好 0:49:00 治服 / 空虛 / 混沌 / 文化 / 福音使命 0:50:00 文化使命 / 福音使命 / 互為因果 0:51:00 承認 / 重視生態 0:52:00 人類中心神學 / 基督教國家 / 反省 0:53:00 生產 / 重新反省 0:54:00 福音使命 / 道路 / 真理 / 生命
0:55:00 良醫 / 不只看病 / 關懷 / 愛 0:56:00 態度 / 關係 / 工作 / 呼召 0:57:00 作法 / 動機 / 角度 / 不同 0:58:00 禱告 / 照顧 / 關係 0:59:00 靈界有叛逆 / 為何有黑暗 1:00:00 再造 / 秩序 / 內容 / 再造的天地
1:04:00 新的開始 / 影響別人 / 地 空虛混沌 1:05:00 羅8:19-20 / 受造之物 / 伏在 虛空 1:06:00 創1:2 物界遭殃 / 不好的 效應 1:07:00 秩序 / 美好 / 賜福 / 安息 1:08:00 禱告 / 家庭 更新 1:09:00 起初 / 時間的觀念 1:09:34 詩歌 / 安靜

星期日, 7月 3

[講道集] 操練敬虔(九):認罪

寫作於2005.07.0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雅各書五章16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講到操練敬虔,包括個人敬虔的操練和團體敬虔的操練,今天我們要講就是認罪,團體敬虔操練部分的最後一個操練。耶穌基督到世上來是找尋罪人,要人悔改接受基督的救恩,成為基督徒,換句話講,我們都承認我們是罪人,可是我們信主以後我們還是罪人嗎?我們還需要認罪嗎?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到底教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是不是像一間博物館,你知道博物館是什麼地方嗎?就是收集最好的作品的地方。   很多的藝術家畫的圖、雕刻的作品不會被收藏在博物館,因為它不是最棒的,所以我們說博物館是展示最完美的地方,教會是不是博物館?不是?還是教會是急診處?是醫院?它是專門收那些受傷生病的地方。在你的觀念裡面,到底我們和平教會是屬於哪一種?是博物館還是醫院?如果你認為是博物館,在教會裡面表現出來的就是最好的一面,如果是像醫院,所表現就不是那麼的好,弟兄姊妹會吵架、會彼此傷害,都會有一些問題,這樣的圖像就是醫院的圖像。以我從小在教會看到及經歷過的情形來看,教會應該不是博物館,如果最完美的成品才擺在教會,那麼我們教會應該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因為我們都還沒有完全、尚未完工、還在進行當中,所以教會比較像醫院,如果像醫院的話,那彼此認罪就是必要的,因為有時候這個人受傷是因為被另外一個人傷害到,有時則反過來。 

我們回想一下,敬虔的操練有個人的操練,第一個是讀經(每天花一點時間讀神的話),第二個是禱告(我們與神有親密的交通),第三個默想(每天花一點時間默想神的話),第四個禁食(有時候不吃東西)來操練自己,這是四個個人敬虔的操練。團體的操練部分,禮拜天早上參加主日崇拜,在神面前大家彼此口唱心和讚美耶和華,「敬拜」是第一個操練,「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說:他本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他們讚美耶和華的時候,眾民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拉3:11)  第二個是希望大家在生活上有彼此真實的關係,我把它稱作「小組」的操練,就是彼此相愛的操練。很高興昨天有差不多五十幾位的弟兄姊妹來教會,在關懷的事工上有一些落實的訓練,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當我們教會弟兄姊妹或是我們的鄰居有緊急需要的時候,我們有人能夠去幫忙「親愛的弟兄啊,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約壹4:11)第三個操練是上個禮拜講的,就是「門徒」的操練,換句話講,就是希望我們在日常生活上面可以越來越像主耶穌基督的樣子,每天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得前書二章21節說:「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所以這個操練是學基督的榜樣。我們今天講的就是第四個操練――認罪。也就是當我們發現得罪弟兄姊妹的時候,我們願意到主的面前,願意到弟兄姊妹的面前來,向他們認罪。 

耶穌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法利賽人,他禱告主要目的是向神報告他做的行為有多好,另外一個是稅吏,他的禱告是向神說:「對不起我這個禮拜做了什麼壞事…」我相信兩個人都做了一些好的事,也有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但是法例賽人他就只講好的,而稅吏是發現自己不好的地方,在主的面前願意認罪,耶穌說:「這稅吏比法利賽人還算為義」,因為他還有成長的空間,他發現自己還有不夠,還需要繼續的成長。而向誰認罪長久以來一直是個問題,改革宗和天主教其中一個很大的爭議就是天主教教皇賣贖罪券,為什麼教皇可以賣贖罪券呢?是因為認罪的對象漸漸的集中到神父身上。你知道天主教有一個小小的悔改室嗎?有兩個房間中間隔起來,要認罪的人就進到其中一個房間,神父就坐在另一個房間,聽你認罪,認罪完了之後,就為悔改的人赦罪:「上帝赦免你的罪了」。  馬丁路德就覺得這樣不合真理,人認罪是向神認罪,怎麼能夠向人認罪,唯一的中保不是神父、不是教皇,是主耶穌基督,這是要糾正天主教,可是我覺得有一點矯枉過正,所以以後我們改革宗的弟兄姊妹認罪就是向神認罪而已,天主教徒是向神父認罪,馬丁路德認為不對,怎麼可以把這個權柄給神父,若是如此,神父要向誰認罪呢?神父是不是也需要認罪?之前看到有一張卡通圖片,一個小孩坐在神父的一旁,小孩說:「請神父先認罪,然後我再認罪。」這就講到我們彼此認罪的問題,認罪是向神認罪,往往變成一個人在家裡獨自向神認罪。德國的潘霍華牧師說:「這樣不是認罪,而是叫作自言自語。」你怎麼知道這樣不是認罪呢?因為認罪完了之後,他依然故我,這種認罪很便宜很方便,沒有付什麼代價、沒有什麼面子的問題,我不管做什麼錯事,只要私底下向上帝認罪就好,以後的生活看不出有改變的樣子,因此潘霍華牧師認為這不是向神認罪,而是向自己認罪,自言自語。 

【認罪的種類】

(1)個人向上帝認自己的罪

在聖經裡面,認罪的對象是誰?有幾種認罪呢?以賽亞在聖殿看到神高高的坐在寶座上,他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6:5)天使就飛到他面前,拿著火炭沾他的口,把他潔淨了。這是以賽亞的認罪,是自己向神認罪,這個例子,是個人向上帝承認他自己的罪。

(2)個人向神僕認自己的罪

這是天主教的聖經根據,舊約先知拿單跟大衛王說:「就是你,你就是那個壞人(殺害烏利亞為娶其妻)。」大衛王就向拿單認罪:「我得罪耶和華了!」之後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撒下12:13)拿單是神的僕人,天主教認為大衛王向拿單認罪,是個人向神僕認自己的罪的聖經根據。

(3)個人向對方認自己的罪

接下來是我們所希望的認罪,因為我們常常得罪的不只是神,還得罪了人,對於你得罪的人要不要認罪呢?耶穌講過浪子回頭的故事是最好的例子,浪子回到父親的面前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路15:21)常常很多人所犯的罪是這樣子,我們稱做雙重犯罪,我們得罪了人,也得罪了神,我們得罪了神,向神認罪,得罪人的部分,也不該向人認罪?這個浪子向神也向他的父親認罪。

(4)個人向群體認自己的罪

這是最嚴重的,這樣的罪最好少一點,因為很難堪,要站在教會弟兄姊妹面前向大家說:「對不起,我得罪了大家,我犯錯了,請你們原諒。」你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嗎?這個人記載在舊約,他向整個會眾群體認罪,這個人叫作亞干。如果對聖經有一點熟悉的人就知道,亞干是在打仗的時候,拿了不該拿的東西,耶和華神曾交代什麼都不可以拿,不然會打敗仗,結果敗的很慘,很多人死掉,約書亞就到神面前哭訴,到底我們做錯了什麼事,為什麼你叫我們去打仗,卻輸的一敗塗地,上帝說你們當中有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情,這是個大罪。亞干自己拿了一些東西,結果造成很多人死掉,後來約書亞就去問會眾誰犯了罪,大家都沒有人承認,於是就抽籤,從十二個支派一直抽到家族的個人,後來亞干就出來認罪,他回答約書亞說:「我實在得罪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約7:20)這是在群眾的面前認罪,結局很慘,以色列人就把他們整個家族用石頭打死,耶和華才赦免他們。這是大罪,是得罪整個會眾的,需要向整個會眾認罪。

(5)領袖向上帝認群體的罪

還有一個是很難得的,是領袖向上帝為群體認罪,全部的人犯罪,摩西是領袖,他到神的面前去領受十誡的兩塊石版,哪裡知道去了四十天,一下山,發現不得了,山下整個都變了,他們用金子造了一隻牛犢,就在那裡拜它,百姓犯了大罪,摩西就很生氣,把兩塊石版摔碎,然後到神面前向神說:「神,對不起,你交給我帶的這百姓,被我帶成這個樣子,請你原諒他們,如果一定要處罰,你就處罰我好了。」這是所有禱告中最不容易的,這是作屬靈的帶領者願意為你所帶領的群體所犯的罪,到神的面前來替他們悔改認罪,而且願意承擔這個責任,這是摩西讓我們最佩服的地方。出埃及記三十二章31節:「摩西回到耶和華那裡說:唉!這百姓犯了大罪,為自己作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我想這是當教會的牧師、當教會的長老執事應該有這樣的擔當,常常替弟兄姊妹禱告,萬一整個會眾都犯罪的時候,我們願意到神的面前來,替會眾向神認罪,願意承擔責任,這是不容易的認罪禱告。

(6)群體向上帝認群體的罪

最後一個是所有弟兄姊妹一起向神認罪,這個叫作公眾的認罪。群體向上帝認群體的罪,把這個認罪做好的領袖叫作尼希米,尼希米帶領一部份以色列人從被擄之地歸回後,發現他們犯了一個大錯,因為他們開始和異族通婚,然後宗教信仰混亂,所以他就很痛苦,然後就教導他們,不只是尼希米向神禱告,所有以色列會眾都向神認罪,這是一個大型的認罪大會,「以色列人(人:原文是種類)就與一切外邦人離絕,站著承認自己的罪惡和列祖的罪孽。」(尼9:2)這是尼希米所帶出來的一個公眾的認罪。

耶穌基督講過兩個有關認罪的故事,他說:如果「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3~24)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與人之間,如果你得罪別人,你如果沒有向他認罪,你就不要到上帝面前來禱告認罪。換句話講,如果說人與人之間有傷害的事情,那是你要先處理的問題,等處理完了之後,才到上帝面前來認罪,所以說認罪不是不用向上帝認罪,而是如果有得罪人的部分,你需要操練的是怎麼向這個人認罪說對不起,這是我們要練習的功課。

【認罪的過程】

(1)知罪:良心

認罪的過程,當你要向人家說對不起之前,你要知道你做錯什麼事情,你要知罪,發現你自己做錯了事情,才會考慮要不要認罪。神給每個人心裡都放了一顆良心,這良心裡面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天使,一個是魔鬼,一個會向你講話:「沒關係啦,大家都這樣做。」另一個會說:「不行啊,你這樣做有問題。」你要聽誰的話呢?我們的良心會向我們說話,所以當夜深人靜,捫心自問的時候,如果發現你有得罪人的地方,你就要作一個決定,找個機會向對方道歉。神會給你機會,會讓你發現不對,這是講到良心的問題,「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2:15)。有時候不是良心告誡你,是別人告訴你說你做錯了,這個別人可能就是你所得罪的人,馬太福音十八章15節,這是耶穌講的另外一個故事,他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所以有時候神讓對方來向你說話,你就向他道歉,有時候是他糊里糊塗沒有發現,傷了你還不曉得,但是你受到傷害,那你要不要、敢不敢跟對方說:「你這樣做不對,這樣傷害到我。」這是另外一個層面,或是第三者發現你這樣做不好,你敢去指出來,讓對方有認錯的機會嗎?還是你認為那是他家的事,「…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這是考慮到面子問題,既然他得罪你沒有得罪別人,就不需要登廣告讓大家都知道,只要他向你認罪,在你們當中處理完就好,不需要張揚。

有時候別人也不講,自己良心也不知道,然而基督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聖靈會說話,聖靈會指責你,這就是說,你在個人敬虔操練的時候,才有這個機會,你在讀聖經的時候,你在禱告的時候,你在默想的時候,你在禁食的時候,你安靜在神面前的時候,聖靈就有機會向你說話,有時你讀到一節聖經,聖靈對你說:「你是不是在多久以前做過這樣的事?」這是很重要的,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不同的是在這裡,非基督徒有良心,他也會認錯認罪,如果你交到好朋友,他會指出你的錯,這是我們說的良友諫友,他會規勸你悔改,基督徒多了一個恩典,就是聖靈。聖靈會在我們心裡面說話,耶穌說:「他(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 自己責備自己,就是會覺得不好,應該要處理。

(2)哀罪:憂傷

當你知道犯罪錯以後,內心會很難過,為什麼我做這樣的事情來傷害別人,我把它稱作「哀罪」,為了這個罪會悲哀掉眼淚,覺得很不好意思,會為罪憂傷,詩篇三十八篇18節:「我要承認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憂愁。」當你發現不對,反應應該是憂傷,今天的啟應經文說:「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51:17)做錯了心裡會難過,會自責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傷害上帝傷害別人呢?

(3)悔罪:懊悔

憂傷以後,會對自己的不該不好而懊悔,自己知道是不對的,「因此我厭惡自己(或譯: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約42:6)這叫作悔罪。

(4)改罪:結果

當你知罪,為罪哀傷,你也懊悔了,最後是要「改」。很多人是悔而不改,既然你跟對方說對不起,那下一次就不要再做了,不是說了對不起,明天還是繼續做同樣的事情,那怎麼叫作認罪呢?認罪不是嘴巴講講就算了,最重要的是改變,你認罪你改罪,那麼你做錯事情的機會就越來越少,這個就叫作「成聖」,是經過這樣的過程。聖經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8)所以如果沒有結出「改」的果子,那樣的認罪還沒有完成,所以每一次的認罪是帶來生命的轉變,帶來生命的成聖。

【認罪的果效】

(1)不再粉飾

認罪有什麼好處,認罪以後就不需要「假仙」(台語),當我們做了一件錯事我們知道,我們如果不認罪,在真實的情況下我們就會想辦法掩飾,因為不想承認,怕被人家發現或知道,這樣就很累人,這是耶穌罵那些法利賽人說:「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太23:27)我們心裡面有不對的事情,不願意公開的結果,就是要掩飾把外面弄得很好看,所以你一旦認罪,就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做這種粉飾的工作。

(2)不再綑綁

罪另外有一個問題,就是罪會把你綁起來,做什麼事情都礙手礙腳,罪會綑綁人,箴言五章22節:「惡人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惡如繩索纏繞。」你很多事情就不方便做,很多話不方便講,因為你跟他之間有過節,那你就被綁住了,你就從罪的綑綁當中得不到釋放。

(3)不再隔絕

當你得罪一個人,你不跟他認錯,你跟他之間就沒話講,因為你得罪了他,中間就築起了一道不能溝通的牆,你一旦跟對方認錯,這道牆就消除,因為已經認錯了,「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賽59:2)這是得罪上帝,不只這樣,你們的罪也使得你和被得罪的人隔絕,所以我們常常禱告神不聽,有可能是因為不認罪,你不認罪,那就與神之間也築起了一道牆,認罪,牆就拆了。

(4)不再驕傲

一個會認罪的人就不會一天到晚看別人的不對,因為自己也會犯錯,所以不會驕傲,就會謙卑,法利賽人覺得自己什麼都好,不認罪,甚至心裡還指著別人說:「我不像稅吏那樣不好」,可是認罪的稅吏是一直看自己不對的地方,謙卑不會驕傲,「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一個會認罪的人就不會掉到驕傲的陷阱裡面。

(5)赦免洗淨

認罪了以後,上帝就赦免你,把你洗乾淨,像衣服被洗淨潔白一般,不會再帶著污點,完全的洗乾淨,約翰壹書一章9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罪可以被赦免被洗淨的。

(6)擁抱和好

與你認罪的對象不只沒有了牆,還可以重新和好。聖經中的浪子做錯了很多事情,然後他想回家又不好意思,我想這也是我們認罪的一個困難——面子問題,不好意思不知道怎麼辦。所以他就在養豬的地方思索,英文稱作Rehersal(預習),我回去要怎麼向父親開口,應該講這個講那個,想好要怎樣開口就回家去,聖經的描述很美,說:「…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15:20)這個浪子還沒有開口,這位父親就把他抱起來,等到抱完哭完以後,浪子才把他先前背好的台詞說出:「對不起,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父親沒有等他認罪後才給予饒恕,你有沒注意到這個次序,父親沒有這樣說:「你回來了,你做錯什麼?」而是先把他抱起來,先接納他,這是很美的一幅圖畫,我想我們的天父也是一樣,如果你有誠意要認罪,我們的天父會非常的高興,祂會是先把我們抱起來。

(7)彼此洗腳

耶穌基督要離開他的學生的時候,他拿一臉盆的水幫他的學生一個一個的洗腳,我個人覺得洗腳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很謙卑的服務別人的需要。他們沒有皮鞋穿,他們都穿草鞋,腳很容易沾上塵土,所以在吃飯以前都要洗腳,通常這是由僕人幫客人把他們骯髒的腳洗乾淨,讓客人能夠舒服的用餐,洗腳是僕人做的工作,這是謙卑的意義。另外一個意義,耶穌也說:「你們當中不都是乾淨的」,所以洗腳除了舒服以外,還有一個是「乾淨」的問題,就是骯髒要讓它乾淨,這是比較難的部分,你怎麼溫柔的使對方可以向你認罪,然後可以把這個罪弄乾淨,這是「彼此洗腳」。如果一個人的腳有沾上塵土泥巴,已經黏住乾掉了,你要為對方洗腳的時候,你不會抬起腳來,一下子就把那泥巴拔起來,因為恐怕連腳的皮都拔起來了,你也不會馬上給它用力的搓,而是讓腳泡溫水一會兒,讓乾的泥巴變軟自己溶掉,然後慢慢的擦,把它弄乾淨才擦乾,這很重要。弟兄姊妹在教會當中或在家裡,做錯事情得罪對方,有時候我們不敢認罪不願意認罪,其中一個值得學習的是,被得罪的人是不是願意用溫柔的態度使對方比較容易認罪?比如說作父親的,如果像閻羅王一樣,做錯事時就打得很凶,那我想大部分的孩子是選擇閃躲逃避,躲到被抓了再說,沒有營造一個讓小孩能夠悔改的空間氛圍或機會,願意到父親面前來認錯。耶穌說:「我是你們的先生,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13:14)

(8)鐵磨出刃

我想認罪的操練,不只是得罪人的要操練,被得罪的人也有可以操練的地方,倘若大家營造這樣的一個氛圍,那就不會有心結在彼此之間困擾著,箴言二十七章17節:「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原文是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當認錯的人可以把面子擺下來向對方認錯,被得罪的人也願意用溫柔的心,來接納鼓勵彼此互相認錯的時候,大家在我們的人際關係和與神的關係,就能越來越進步成長。像一把刀子一樣,越來越光亮銳利,越能夠被神使用,刀子鈍了就不好使用,需要用另一把刀子或鐵器來幫他磨利,所以是經過一個磨來磨去的過程,我想認罪是在我們彼此相磨當中的一個過程。

當一個小孩學走路跌倒了,或是走錯方向的時候,大部分的父母是蹲下來稍微扶持一下,好好的鼓勵他站起來再繼續走,還是會嚴厲的對待:「誰教你這樣走路,走路不長眼睛…」不會這樣吧?他還小還在學走路,所以神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但是也要小心,因為罪是會傳染的,免得自己也掉下去了(受影響)。罪很可怕,有時候對方得罪了你,你就有一種奇怪的公義想法,認為我也可以得罪他,你有沒有這樣想過:「是他先怎麼樣的…」那你就掉到陷阱裡了。比如先生開始大聲罵你,你下一個反應是不是大聲的罵回去,「你為什麼跟著罵?有什麼事可以好好講。」「因為他先罵我!」那你是不是和他做一樣的事情?為什麼你會這樣做?因為你有一種奇怪的公義,認為對方既然可以大聲,那我也可以大聲,你認為你不對是因為對方“不對”在先,結果你的“不對”就變成“對”的,那你也就掉下去了,要小心,因為罪是很容易傳染的,我們對犯罪的人溫柔的挽回,但是自己也應當小心,因為我們也有可能和對方一樣犯同樣的罪。

最後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們感謝你,你要離開學生的時候,用洗腳來留下最寶貴的功課,是的,我們都不是已經完工的完美成品,我們每個人雖然已經認罪,已經悔改受洗歸向基督,但是我們的個性,我們的為人,還有很多需要弟兄姊妹彼此相磨來互相造就的地方,主,一旦我們不小心彼此得罪的時候,求你幫助我們,這正是讓我們有機會來學習,怎麼樣在敬虔上操練自己。得罪人的或是被得罪的,主,你都教導我們,要我們不要讓這樣的情形繼續下去,我們互相給對方一個機會可以來認錯,我們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學習,幫助我們,讓我們不是把那些罪就留在那裡,以致於我們築起隔斷的牆,我們跟神的關係也隔絕了,我們自己生活上還被這個罪綑綁、不得自由,求你釋放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在敬虔的操練上,和彼此認罪上,有所學習,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門!」

[牧函] 彼此認罪

寫作於2005/07/0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五章23節提到“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這代表與人和好是與神和好的前提與條件。但是在今天的教會生活中,我們卻較少看到這樣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我們都得到醫治的現象。

是什麼因素攔阻我們不去作這個彼此認罪的屬靈操練呢?我想我們的內心可能有不少害怕。害怕對方會瞧不起我,害怕對方會張揚出去、害怕對方會捅你一刀、害怕對方會抓你的辮子…等等。對台灣人而言,“面子”可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當我們犯了罪,卻由於上述因素而不願意向弟兄或姊妹認罪時,我們可能會開始設法去掩飾或遮蓋這些罪行以免被別人發現,這些掩飾或遮蓋的行為就會在我們和其他兄姊之間築起一道隔斷的牆。我們與弟兄姊妹的溝通也不能那麼坦誠與親密。沒有承認的罪會將我們從弟兄姊妹的關係中孤立(isolation-and-estrangement) 出來。亞當犯罪以後,天起了涼風,耶和華在伊甸園中行走,要找亞當聊天時,亞當就躲到樹叢中躲避耶和華的面。

為了要防止別人發現我們隱而未現的罪,我們可能會在外在行為上表現得更為“道貌岸然”,這個在心理自衛機轉上稱為“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耶穌對法利賽人最為嚴厲的批判可能就是這種現象。“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你這瞎眼的法利賽人,先洗淨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馬太23:25-28)

另外一個讓我們不願意向別人認罪的因素可能是我們的教會觀。我們以為教會總是比社會上還沒信主得救的人還要有愛心與聖潔。教會是 “聖徒的團契”(fellowship-of-saints)。但是耶穌基督卻說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9:13) 因此,教會是 “稱義罪人的團契” (fellowship-of-justified-sinners)。我們這些受洗信主的人是依靠耶穌基督的寶血,已經被上帝“稱義”了,但是我們的本質尚未完全“成聖”。我們大家都一起還在這間屬神的 “成聖學校” 當中接受操練。當我們願意彼此認罪時,我們可以彼此鼓勵、彼此代求,好讓我們的身、心、靈與關係都能夠得著上帝的醫治。我們不必再躲躲藏藏的將自己隔絕與孤立在隱而未現的罪惡黑暗中,我們可以坦然的行在光明中。我們也可以彼此洗腳(mutual-cleansing),互相督促 (mutual-accountability),讓我們越來越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將一切榮耀歸與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