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28

創世記查經(8) 050428 罪惡



Genesis-8-5-四種知識論—5--蔡茂堂牧師主講 Genesis-8-5-四種知識論—5 0:00:11 在說故事 和 聽故事的人 / 想像之間 / 有很多空間         可以容納 許多的 創意和想像 / 好的故事 好像圖畫 0:01:00 畫圖 / 簡單幾個字 / 傳達信息 / 層次的信息        每個聽故事的人 可按照他的人生經驗 去抓到他 可以領受的那個層次        聽故事好像剝洋蔥 / 好的故事 常常有 很多的 層次的意涵 0:02:00 當我們要教一個人 他不懂的東西時 我們常常要用 說故事 或比喻的方法        象徵的方法 才能夠表達出來 / 耶穌 講天國的真理 常常 都是用故事        天國好像 / 撒種 / 富翁吃東西 / 歷史就是 他的故事 history 0:03:00 歷史 / 上帝的故事 / 很多人的 人生經驗 / 團體的人生經驗 累積下來        創世紀 / 神話故事 / 天地 宇宙 罪惡 / 緣由 / 承載 意念 0:04:00 創2:4 / 造光 / 光暗分開 / 光 / 宙 / 暗 / 夜 / 混沌        光  :神本性(約壹1:5)(約1:4-5)照亮(太5:15)暴露(約3:20)        創1:4 好的(約壹1:9-10)〔倫理性〕        光/暗分開〔秩序、審判〕Holy as Seperation    光/暗並存之緊張關係。 0:05:00 分開 / 秩序 / 審判 / 太25:31 / 太13:24 0:06:00 天國好像 / 撒種 / 稗子 / 麥子  0:10:003:15-17 / 分開的意思是 審判   0:11:00 暗 還在那裏 / 教會裡面  0:12:00 風鼓 / 篩出 / 有東西的 0:13:00 分開 / 審判 / 受洗 / 羊 / 山羊 / 綿羊 0:14:00 田地 / 好的 / 壞的 / 光暗分開 0:15:00  光/暗並存之緊張關係 / 每一個人心裡都有稗子與麥子         不要把一個人 絕對化 / 基因工程 0:16:24 詩歌 / 輕輕聽  

星期日, 4月 24

[講道集] 操練敬虔(五):禁食

寫作於2005.04.2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文: 路加福音五章3335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早,我們最近在操練敬虔,第一個操練是讀經,第二個操練是禱告,再來是什麼?默想(安靜靜默)。我們今天要講的是第四個操練─禁食。禁食的操練是個人的敬虔操練當中,比較有爭議性的操練。耶穌來了,我們還需要禁食嗎?在教會當中有的人認為不需要,認為那是約翰的時候才禁食,耶穌吃飯吃到挨罵,被法利賽人說:「這個人真是貪食好酒,學生也沒有教好,人家約翰的學生教的很好,都按照律法規定的時間禁食,你的學生都沒有操練。」耶穌回答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豈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路5:34~35)  我們今天要了解,耶穌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對我們基督徒來講,到底操練敬虔需要禁食嗎?猶太人他們有三大敬虔的操練,這是猶太人歷史中一直傳承下來的傳統,耶穌對這三個操練也都有一些教導,第一個操練就是施捨,第二個操練就是禱告,第三個操練就是禁食,所以禁食是猶太人操練敬虔三個當中的一個,禁食不只在敬虔的操練,有時候禁食也在很多場合被使用。 

禁食的種類:

1.醫療保健 

最近常常被用的是減肥,是為了健康而禁食(Fasting for Health),如果你有興趣,你去網路上查詢,會查到很多這種資料,甚至有某某醫學院的研究報告,禁食的時候身體會有什麼變化,怎樣禁食才會健康…等,他們有一個觀念就是「禁食的時候,你的胃腸才得到休息,平常亂吃的一些食物才有機會被清理乾淨。」他們稱為「去毒」「排毒」。  市面上也有人在教如何你吃「排毒餐」,什麼東西能吃,什麼東西不能吃,只喝水,有的連水也不喝,如此可以把體內的毒素解掉,你會變健康。這是與醫療保健有關的,可是到現在為止,大部分正統的醫生,或是西醫的醫生,都不是全然支持這種說法,所以這樣的作法我們一般稱為Alternative medicine「另類療法」。這個本身還有爭議,但是還是有不少的人為了健康、為了減肥禁食,這是為健康的理由禁食。 

2.政治爭權

另外有一些人是為了政治的理念禁食,這個叫作Hunger strikes。在台灣也有、香港也有、中國也有、美國也有,他們是屬於弱勢族群,他們沒有舞台,沒有聲音,他們就到一個地方坐下來,舉一個牌子說:「我現在開始不吃飯,如果總統不聽我的話……」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方式,也是蠻有效的,他們是爭取權利,要讓他們的聲音被政治高層聽見,要執政掌權者屈服在他們訴求下,最懂得運用這種方式的人是誰?是印度人甘地。他是這方面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不抵抗主義,結果大英帝國就敗在他的絕食之下,他號召整個印度人來抵制英國殖民地的政權,這是政治上的禁食。 

3.關懷體驗

另一種禁食在台灣也有,就是他們是為了社會、為了慈善而禁食。很多人沒有飯吃,若你可憐他們就把你的食物或金錢捐助給他們。有些人覺得這樣還不夠,只是單單捐獻卻沒有嚐過飢餓的滋味,仍舊以旁觀者的角度在思考,所以他們認為真的要幫助貧苦,就要自己也不吃飯,去體會沒有食物可吃的痛苦,這樣才能體會並幫助他們,真正和他們站在同一條線上,這個叫作「關懷體驗禁食」。他們不是要誰來聽他們的訴求,他們只是要表示與飢餓的人同樣去體會那樣的痛苦(人飢己飢)。最近在美國常常有這樣叫作「飢餓30」的活動,他們不敢讓小孩禁食太久,前後算起來約一天多的時間不吃飯,讓小孩子體會飢餓的感受,孩子們會拿一張紙給很多朋友簽字,「我如果一個小時不吃東西,你捐一塊錢。」30個小時就有30塊錢,他如果可以找到20個叔叔伯伯幫他簽字,那些錢就可以用來捐給非洲飢荒的人們。在教育上我很認同這樣的作法,如果學校要捐錢,小孩直接向父母拿錢去捐,但是孩子本身並沒有真正學習到功課:到底他捐款是什麼意思?被幫助人的苦楚是怎樣的苦楚?所以有一次我的小女兒就拿一張紙回家,對我說:「爸爸,現在開始我不能吃東西,因為……」,學校並附帶說明:「這是一個教導孩子去認同受苦人的苦,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的一個方式。」我想這個也是最近被使用,一種禁食的方法。

4.敬虔操練

在傳統宗教上常常被使用的是,禁食當作敬虔的操練。佛教有一位禁食菩薩Fasting Bodhisattva。回教他們有整個月的禁食Ramadam,就是在這個月裡,白天太陽一出來,就不可以吃東西喝水,太陽一下山,趕快吃趕快喝趕快做事情,白天大家就到他們的聖殿裡面敬拜神,他們真的就是照著舊約有一段時間完全禁食(不吃不喝),但是晚上可以吃喝,所以這樣可以禁食一個月,這是回教的操練。我們基督教有沒有這樣的操練呢?也有。只是較偏向個人自己去尋求。

禁食的方法:

1.部分禁食

禁吃某種食物。佛教徒稱為「吃素」,是部分的禁食Partial Fasting,是不吃某種食物,長期的可以不吃,有的是吃長齋,有的初一十五不吃葷,有的是「從現在開始一個月我不吃巧克力」,這也是禁食,他以不吃甜食來禁食。禁食是一個操練,就是「我能不能說不吃就不吃。還是我沒辦法又吃了。」所以禁食的一個重要的目的,是操練自己,能不能不被這些食物來控制你,還是你有這個能力來掌握它。聖經裡面有一個人作這樣的禁食,那個人叫作但以理。他被巴比倫王的太監長帶去皇宮訓練的時候,有皇帝用的「御食」給他們吃,但以理就請求太監長不吃「御食」,只吃素菜。所以你不要以為吃素是佛教的特權,基督教一位很有名的前輩但以理他就是這樣,他不喝酒不吃葷,只吃素菜喝白水(但1:12)。而太監長說:「不好吧,如果你們因此飢瘦難看,我的頭可能會被砍下來。」但以理回答說:「求你讓我試驗十天,如果十天以後飢瘦難看,那我就什麼都吃。如果十天後,我長的並不比其他什麼都吃的難看的話,就容許我吧。」結果上帝保護他們,十天之後他們長的白白胖胖很好看,所以太監長就放心的讓他們這樣操練,這是但以理敬虔的操練。

2.完全禁食

第二種禁食不是某種食物不吃,他是固體的食物都不吃,但是液體的還喝(果汁、水),這個叫作「完全的禁食」(Full Fasting)。這樣可以撐蠻長的時間,有的人認為耶穌基督在曠野禁食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禁食(太4:2),就是四十晝夜只有喝些水,但什麼都沒有吃,在曠野他面對撒旦的試探,在那裡有屬靈爭戰的學習,這是完全禁食。

3.絕對禁食(Absolute Fasting)

接下來的這種禁食是連液體都不喝,滴水不沾,不吃不喝,這種一般來講最好不要超過三天,不然就脫水了,是對健康有害,三天的計算也是根據聖經,聖經裡有一個人這樣做,你知道是誰嗎?那個人叫作以斯帖。當她遇到了一件重大的困難不曉得怎麼辦,她就跟以色列人說:「你們能不能三天不吃不喝,我也三天不吃不喝,我要作一個很困難的決定,我要冒險在國王沒有召見的情況下,去見國王,要解決整個以色列的危機。」三天後她就去王宮,國王看見以斯帖在院內,就伸出手中的金杖,沒有伸出來的話,她馬上就被砍頭,於是她就向前去摸金杖,之後也解決了危機。「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斯4:16),重點是:不只不吃,還不喝。這樣子是刻苦己身,希望神能夠施恩給她,她能夠解決這個危機,這是生死關頭的時候,禁食到這個程度,這個是絕對的禁食。

4.操練禁嗜

再來有一種禁食是不看電視。這個也算是一種Fasting,就是No TV。你知道電視很可怕,現在有很多孩子被電視綁住了,有一些機構(與宗教無關)為了鼓勵孩子說:「你是可以不看電視的,不是非看不可。」如果你們一個月都不打開電視,我們就給你一份獎品。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操練,我準備完講道稿的時候,請牧師娘看看,牧師娘對我說:「你這篇講道是講給會友聽,還是也講給自己聽,你能不能夠一個月不上網。」你也可以提醒自己,你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做不行,可是又不是你活著一定要的,這個我們叫作「嗜好」。有時候你要不要操練把你的嗜好放下,看你感覺怎麼樣?你就知道,是你掌管它,還是它掌管你,像是吸毒酗酒的人要把它戒掉,那個困難我們叫作「癮」,有時候要用「禁」的方法,才能夠把它除掉。所以不要以為只有毒和酒是癮,我們有時候也有工作癮、嗜好癮。禁食有時候代表是:我不被它掌管,我是可以拿回我的自由,平常我是用它,必要的時候我也可以不用它,這算是一種禁食Fasting,把它稱作「操練禁嗜」。保羅在監獄裡面寫信,曾經這樣講:「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那一件,我總不受他的轄制。」(林前6:12)你可不可以不受你的嗜好轄制,你才得到你的主權和自由,這也是一種禁食的方法。

最近有一種方法是以接力賽方式連鎖禁食。不是一個人禁食,是一群人禁食,大家在日曆上簽名,中餐你禁,晚餐我禁,明天早餐誰禁,大家有一共同的目標,要一起禁食一段時間,在神面前迫切禱告祈求,那樣是團體一起來參與這個禁食,這樣的本身我是可以接受,我覺得比個人禁食多一個層面,就是團體的層面,大家一起為某一件事情迫切向神禱告,這個是尋求神。但是有一種說法我有異議,就是要四十天。這是從靈恩派的Jack Deere牧師所提出來的,他說禁食要有效,需要四十天。他認為耶穌在曠野禁食四十天,摩西在西奈山上,在神面前領受十誡法版的時候,也是禁食四十天,以色列在曠野也是四十年,所以你看看,有三個四十,很明顯的是神特別的意思,我個人不接受這樣的解釋。我覺得聖經是有這樣的記載,但跟神要我們一定要達到四十才有效,這是有差別的,是神命令我們一定要四十天嗎?請問四十一天可以嗎?是不是四十一天就破功了?因為你不小心多禁食一天,三十九天怎麼樣?三十九天半是不是就沒有效?為什麼我反對呢?因為Jack Deere牧師他得到這個數目,是由於有一天他到洛杉磯的海邊默想時,默想關於禁食的問題,突然有一大群蒼蠅飛過來,他就覺得奇怪,為什麼這裡會有一大群的蒼蠅?神一定要向我啟示什麼。所以他就趕快跑到圖書館去查資料,查有關蒼蠅的生態,到底蒼蠅從卵孵出來到死掉共有多少天?結果發現百科全書上說是四十天,他就認為說:「對啊,蒼蠅就是撒旦,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就是代表撒旦,既然蒼蠅的生命週期是四十天,所以就要禁食四十天,讓那些蒼蠅死光光,這樣才會勝過撒但。於是他就開始出來教導,四十天的禁食,我不反對禁食四十天,但是我反對說「沒有四十天就沒有效」,那很多人沒有辦法怎麼辦?於是有些人提議「我們湊起來算吧」,你一餐、我一餐,加起來共四十天。我不反對大家一起來禁食,但是我覺得說一定要四十天這個想法,我個人是有所保留,我是覺得你可以禁食六十天、一年,如果是大家串起來那樣可以很久,可是他們認為耶穌用四十天,所以我們非得四十天不可,這個是Jack Deere牧師個人的說法。

聖經的禁食

1.悲傷哀慟

聖經裡面禁食有很多種動機,第一個動機就是因為悲傷。簡單的說來講就是難過的吃不下飯,遇到很哀傷的時候,特別我們有親人去世的時候,我們拿著東西卻吃不下去,我們在那裡就是哭,想念他,這個哀慟本身是禁食。你看舊約掃羅王被非利士人殺掉的時候,以色列人全國舉哀,然後禁食七天(撒31:13)。尼希米一聽到他們的故鄉耶路撒冷被燒毀得很悽慘時,他就坐下悲哀幾天,在神面前禁食祈禱,所以在憂傷的時候會禁食。(尼1:4)

2.謙卑悔改

第二個是發現自己做不對,神要審判的時候會禁食悔改。約拿向尼尼微人宣告神要毀滅的信息「你們若不悔改一定會死亡」,沒想到他佈道會的效果那麼好,全城從國王甚至到牛隻都悔改,因為他們連牛驢都禁食,而且不吃不喝,「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譯:披上麻布)。」(拿3:5)這是代表他們在神面前謙卑悔改。亞哈王(以色列國最壞的王)聽到先知以利亞對他說神要審判了,他馬上悔改,「亞哈聽見這話,就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臥也穿著麻布,並且緩緩而行。」(王上21:27)因他這樣行,神聽了他的禱告,神說:「在你有生之年,我把這個審判暫時延後。」可是他的孩子聽說也不是太好,所以在他兒子的時候審判就來了。所以亞哈王和尼尼微人為什麼禁食?因為他們在神面前悔改,為了悔改而禁食。

3.祈求醫治

詩篇三十五篇13節提到:「至於我,當他們有病的時候,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就是當別人有病的時候,我為了要替他們祈求神醫治他們,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來向神禱告,這是為了求醫治的禁食。大衛王他做錯事情,生了一個兒子,神說那個兒子要死,大衛王就開始禁食,他希望神醫治這個兒子,不要讓他死掉,後來神沒有聽他禱告(撒下12:16)。所以要求神醫治的時候,有些人用禁食的方法,代表其迫切性。

4.重大危機

前面有提到以斯帖記,猶太人要被滅族的事情發生時,他們就大大的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處,猶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斯4:3)以斯拉在巴比倫王准許他們可以回鄉時,由於路途上有很多危險,國王本來要派士兵護衛他們,他對國王說上帝會保護他們,結果講完後有些後悔擔心,所以他在出發以前做一件事情,就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求神保護他們的老弱婦孺不要遇到危險。「那時,我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神面前克苦己心,求他使我們和婦人孩子,並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拉8:21)所以在遇到重大危險,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禁食。從某種角度來講,前些日子反分裂法訂出的時候,我們基督徒如果覺得這是很嚴重的事,其實我們在教會也可以為此事來禁食禱告,這是重大災難要來臨時,在神面前迫切的禁食禱告。

5.屬靈爭戰

耶穌基督在曠野四十天禁食(太4:2),就是和撒旦在爭戰,在爭戰的情況下禁食。耶穌的學生開了一間診所,結果有人帶被鬼附的人尋求醫治,禱告了半天醫不好,為什麼醫不好?因為他們忘了禁食,耶穌說:「這一類的鬼比較兇,若不禁食就趕不出來。」(太17:21)所以在屬靈上面,以禁食禱告來與撒但爭戰。

6.事奉方向

尋找事奉的方向,也可以禁食。「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徒13:2)他們禁食禱告,然後就尋見他們要事奉的方向,這是全世界第一對宣教士,這是改變全世界的一次禁食禱告,由於有這次的禁食保羅分派出去宣教,設立教會,所寫給眾教會的信件約佔新約的三分之一,豐富了新約的內容。由於有這一次的禁食,我們的基督教才不是留在巴勒斯坦,我們今天才可以坐在這裡敬拜上帝,因此這次的禁食可以說是茲事體大。有一群人在神的面前禁食禱告,聖靈就對他們說「你們要派兩位出去宣教」,他們就繼續禁食,確定是神這樣帶領,就派他們出去,我覺得這是教會要學習的禁食操練,就是為了傳福音禁食,為了神的國早一點降臨禁食。保羅在他所設立教會選出長老後,結果就禁食禱告,交託給上帝(徒14:23)。也許以後十月份要選長執,我們要宣告禁食,新選出來的長執在神的面前禁食,尋求神的帶領,就是說「我現在要開始事奉神了,神啊,你要教我知道怎樣事奉你。」這也是一個禁食的操練。

禁食的危險

1.沽名釣譽

禁食有危險嗎?有的。我講的是靈性上的危險,因為禁食是一個操練,所以就會有人扭曲它。第一個危險就是禁食的時候,就在臉上顯出面色難看的樣子,讓人家知道你在禁食,這是耶穌講過第一個危險。「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6:16)所以這樣禁食的目標錯了,不是向著神,是為了讓人家知道我在禁食,這是第一個扭曲。

2.沾沾自喜

第二個扭曲是把禁食當作是自己在神面前算為很敬虔的人,覺得自己很不錯,沾沾自喜,這是法利賽人的禁食。他們禱告說:「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18:12)奉獻、禁食,其實都是很好的操練,都有可能變成自以為義,在那裡跟人家比,看誰比較好,這是一種扭曲,這是不好的。

3.苦行禁慾

把禁食當作是因所有的慾望都不好,所以要「禁」,這個叫作「禁慾」。聖經認為這樣的禁食是不正確的,這不是神要我們的禁食,「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或作:又叫人戒葷),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提前4:3)所以我們的禁食不是為了禁慾,我們的禁食是為了到神面前來,包括先前所提到的六種動機來禁食,不是為了禁慾而禁食(降低吃的慾望),那是不正確的動機。

4.忽略倫理

最後一個危險,就是用禁食取代日常生活遵行神的話來行,簡單講,就是用宗教儀式來取代生活倫理,「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賽58:6)這是神要的禁食,所以你在敬虔上有禁食的操練,就求神讓你在生活上,也有敬虔的表現,在神面前禁食,在人面前活出一個有愛心的生活,這樣的禁食神才會接納,信仰與生活分離的禁食。不是神所喜悅的禁食,你若有興趣可以去看以賽亞書五十八章,先知花了很長的篇幅在探討,為什麼以色列人禁食,神都不祝福,禱告神都不聽,就是他們的生活和信仰脫節了。

結論:

耶穌基督到世上以後,我們的禁食,除了剛才那些理由以外,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被稱為Maranatha。Maranatha的禁食就是聖經啟示錄的最後一句話,如果說:「願主耶穌的恩惠常與眾聖徒同在」(請安問候),這句不算的話,再來的最後一句話就是:「主啊,請你快來(我願你來)。」這樣的禁食,我稱作Maranatha Fasting。Maranatha就是「主啊,我要你來」。這樣的禁食,聖經第一次記載的是亞拿,亞拿是一位八十四歲的女先知,他知道彌賽亞將要來,他為了要等待彌賽亞來,她結婚七年後就守寡,在聖殿裡面做一件事情,就是禁食等待,在她未死之前,神恩待她,讓她看到耶穌的父母抱著耶穌來聖殿作潔淨禮,她很高興並稱謝神:「讓我看見我們的希望來了,我們的拯救來了。」所以期待彌賽亞來臨,最好的榜樣是亞拿,她「已經八十四歲,不離開聖殿,禁食禱告,晝夜事奉神。」(路2:37)她等的是什麼?等的就是彌賽亞。

耶穌基督降世以後,我們要問,彌賽亞來了還要禁食嗎?彌賽亞沒有來我們禁食,現在彌賽亞既來到,就不需要禁食了,所以耶穌就講這個比喻,來回答法利賽人和約翰的門徒對他的挑戰,他們說:「為什麼我們的門徒禁食,約翰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你都不叫他們禁食?」耶穌給了他們一個很奇怪的回答:「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豈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這個「新郎和陪伴的人」用語的典故是有一些背景,因為舊約聖經把耶和華或是彌賽亞比喻作新郎,以色列比喻作新娘,新郎要來迎娶新娘是快樂的事,是喜宴,是Feast(筵席),哪裡有人這個時候禁食的,有誰看過結婚典禮當晚禁食的呢?沒有。因為這是快樂的事情,可是這裡發生了一個變化,在喜宴的時候,新郎就被抓走了,這時該怎麼辦?這時候就會哀哭,有沒有遇過結婚典禮到一半,新郎突然被警察帶走,那天絕對沒有人去參加喜宴的,大家都吃不下對不對?期待新郎再回來,當婚禮進行一半,新郎不見了,其他人當然會禁食。我們可以說,耶穌基督第一次來世上,然後又被神接回天上去,為我們死而復活,可是他還要再來,他救贖我們還沒有完成,好像婚禮進行一半,我們這個時候是正活在那種「新郎來了,可是到一半又不見了,我們在期待新郎趕快回來,可以把這個婚禮完成」的光景中,這個叫作Maranatha的禁食,期待主趕快來的禁食,「……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路5:35)

耶穌講過一個比喻,說有一個寡婦被欺負,她去法院告狀,法官不理她,後來她就拼命的跟法官吵,弄到最後法官不堪其擾,就乾脆為她伸冤了,之後耶穌又說:「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我告訴你們,要快快的給他們伸冤了。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路18:7~8)耶穌來的時候,能遇到有像寡婦這種迫切希望神能夠彰顯祂作為的人嗎?居然沒有。我們並不太在意神來不來,我們並不太在意這個世界的問題,我們沒有在意到達禁食的程度,我們禁食可能會為了生病而禁食,可能會因為遇到困難不能解決而禁食,教會有問題會禁食,但是神的國卻沒有人為其禁食。啟示錄二十二章20節說「主耶穌啊,我願你來。」這是Maranatha的禁食,迫切渴望神的兒子再來的禁食,保羅說:「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這是Maranatha的禁食,渴慕耶穌基督早一點來,這樣的渴慕就會帶來宣教的行動,安提阿教會就是渴慕主的再來,一直在神面前禱告說:「神啊,我們的教會能夠做什麼?讓你的國度早一點降臨。」這樣的渴慕,希望神跟我們不再分離,永遠在一起,主再來神國顯現的禁食,就是Maranatha的禁食,希望我們每個人也能操練Maranatha的禁食。

[牧函] 禁食

寫作於2005/04/2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主耶穌對禁食的看法與作法與施洗約翰有何差異呢?馬太福音所記載當施洗約翰被希律王抓下監時,差派兩個門徒去請教耶穌他是否就是那位要來的彌賽亞。耶穌除了引用以賽亞的預言來回應他們所提的問題以外,還公開肯定施洗約翰的事奉,稱約翰為那位應當來的以利亞。但是主耶穌同時也提到他和施洗約翰之間有一些很明顯的差異。主耶穌說,“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太11:18-19)

施洗約翰奉神的差遣,住在曠野地、穿駱駝毛衣、吃蝗虫野蜜 (太3:4)、嚴責人罪孽、施悔改洗禮 (路3:3)。他也常常不吃不喝,作絕對禁食的操練,到一個程度,被當代宗教領袖批評為被鬼附著的。主耶穌出來傳道時的作風和施洗約翰完全不同,他走遍各城各鄉、宣講天國福音、醫治各樣病症 (太9:35)、甚至還接受稅吏邀宴、席中有說有笑、又吃又喝 (路5:29-30),到一個程度讓當代宗教領袖看不慣,而被批評為貪食好酒、交友不慎。

主耶穌不只是自己沒有常常作禁食的操練,也沒有教導他的門徒作這方面的敬虔操練。以致引起法利賽人與施洗約翰門徒們的質疑。“他們來問耶穌說: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什麼呢?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新郎還同在,他們不能禁食。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 (可2:18-22)

施洗約翰所傳講的是悔改的洗禮,所教導的是謙卑悔改的禁食(參閱拿3:5-9; 王上21:27-29), 預備自己迎接彌賽亞(新郎)的來臨。主耶穌基督所傳講的是天國已經來到,彌賽亞已經降臨,因此不必再悲哀痛苦的禁食。但是彌賽亞將被釘死十架,離開這世界。那個時候,主耶穌的門徒,就要禁食。這種禁食是已經嘗過天恩滋味的門徒們,切慕渴望主耶穌基督早日再臨的禁食。猶太人與施洗約翰的禁食是在期盼彌賽亞首次降臨的禁食,也是女先知亞拿的禁食 (路2:36-38)。這是舊約的禁食,是舊衣服與舊皮袋。主耶穌基督門徒們的禁食是已經享受過彌賽亞首次降臨的恩典,迫切仰望等候彌賽亞再度降臨的禁食,這是新布與新酒的禁食,也是會有公義冠冕存留的禁食 (提後4:8)。 這樣的禁食所渴慕追求的是神的名被人尊為聖,神的國早日降臨,神的旨意早日行在地上的禁食 (太6:10),也是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的禁食 (太6:33),更是安提阿教會領袖們尋求聖靈帶領差派跨文化宣教師團隊的禁食 (徒13:1-4)。這也是啟示錄最後一章末了的禁食,主耶穌啊,我要祢快再來 (maranatha) 的禁食。

但願我們都能學習這種 maranatha的禁食。

星期日, 4月 17

[講道集] 操練敬虔(四):默想

寫作於2005.04.17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詩篇一百零四篇34節】線上收聽(國語)  線上收聽(台語)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已經講過兩種〝敬虔〞的操練,第一種操練是禱告,另一種操練是讀經,我們今天要講第三個操練─默想。默想和讀經禱告都有關係,是一個很特別的操練。  我們的教會在歷史演變當中,操練默想的基督徒後來是跑到沙漠去了,叫作沙漠教父,他們到沙漠開修道院,在那裡操練默想,而這些入世的教會(進到社會成為主流的教會),有太多事情要處理、太忙了,教會的事情,社會的事情…,所以忙到最後沒有時間默想,慢慢默想的傳統在一般的教會就漸漸流失,一直到印度的Guru(師傅),從印度把這一套印度教跟佛教的默想的操練渡洋到了美國,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Dr. Benson,對Guru(師傅)的默想操練做了一些檢測,將測驗後驚人的結果發表在醫學雜誌上,因此影響到很多全球排名前500名的公司,這些公司開始對他們的CEO(總裁)發出了一個命令,要他們和Guru學習,在上班的某一段時間默想,讓血壓降低、調養身體才不會過勞死,這種靜坐方式叫作 TM (Transcendent Meditation超覺靜坐),他們以默想甚至在冰天雪地裡面,可以不需要穿衣服不會冷。但是因為在教會,這一套默想流失了,也沒有人教導,現在從印度教傳過來之後,就以為默想是印度教的東西,結果有一些基督徒覺得不錯,有一些基督徒開始反對,結果教會就為此分歧,產生了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只要是好的都是上帝的恩典,為什麼不可以用?弟兄姊妹中有很多高血壓的,其實不用吃藥,默想就可以解決其問題。」  另一種認為「默想是印度教的東西,我們是基督徒不可以接觸。」今天我們要從聖經當中來看,到底默想真的是印度教佛教的東西嗎?難道基督徒不能默想嗎?如果我們要默想的話應該怎麼做?跟敬虔有何關係?除了身體的好處之外,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思想的。 

有一句話說:「哀莫大於心死」,心死是指失戀嗎?你把「心」和「死」兩個字湊在一起是什麼字?「忙」。哀莫大於太「忙」,一「忙」心就死了,忙是我們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忙到沒有時間。我想起馬丁路德講過一句話:「今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會很忙碌,所以我一定要先禱告。」如果換成我們大概會說:「今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上帝對不起了,我今天要向你請假,今天沒有時間禱告。」有一句話說:「Life is fragile. (生命很脆弱)Handle with player. (要用禱告來經營)」我們的生命很容易被打碎,所以我們需要常常到神面前,學習怎樣處理易碎的生命,如果一直忙(busy),忙到後來就迷失了,眼睛就看不清楚,茫茫然而失去方向,生命就變成「茫(blur)」。若是眼睛看不清楚,還算勉強可以看,要是再忙下去,不久連看也看不到了,就變成最糟糕的「盲(blind)」了。我們的生命之所以會有問題,就是我們在很忙碌的當中,會慢慢的看不清楚方向,慢慢的什麼都看不到,我們就在我們很忙的黑暗中摸索著前進,好像拿著一支柺杖,試試右邊,碰碰左邊,不曉得應該往左或往右都搞不清楚,怎樣處理這樣的情形呢?當然要對付的就是這個「忙」。 

「忙」有兩種,第一種是外面的事情很多,第二種是裡面的想法很多。比較麻煩的是第二種的「忙(心很亂)」。如果你們曾經操練過安靜默想,最大的困難就是心靜不下來,可是一靜下來比平常更忙,因為心裡面奇奇怪怪的思想一直跑出來,不能控制。所以很多的文化,包括華人的道教、猶太教、基督教……,所有的宗教,所有的文化都告訴我們一個方法,要怎麼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呢?把心安靜下來的操練就叫作「靜默」。大部分的人是用坐的,所以有的就稱作「靜坐」「打坐」,所以「靜默」是所有文化、宗教要幫助對付這個容易使我們生命從「忙」到「盲」的解決方法。英文叫作Meditation,就是靜坐默想,其實默想應該是「默」而不「想」,若是「默想」還是在「想」,這就是我們中文不好翻譯的地方,「默」不只是嘴巴不說話,是連「心」都不講話,有時候我們中文叫作「定於一」,把心定下來、靜下來,才有機會發現自己內心的真相,你才有機會與神交通。操練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禪宗、超覺靜坐……,有很多的方法,研究分析的結果,不外三種把心定下來的方法:

第一種,是你最常見到的,差不多你看所有佛教的佛陀,他們的姿勢就是這個樣子(盤腿而坐),你的腳放在哪邊來決定你是蓮花座,還是半蓮座,還是什麼座,是看你的腳能盤腿到何種程度,基本上這個是坐的姿勢,重點是兩個眼睛要閉起來,因為打開眼睛就會亂飄亂看,就沒有辦法安靜,眼睛閉起來表示我現在什麼都不看不想、要安靜。一般來講也不容易,所以最後就用一個方法,就是此時你心裡只能想一個東西,那個就是你的呼吸,所以他們就說是「調息」,再沒有辦法時,師父就會給你一個東西,叫作Mantra(一種聲音),那就是問題所在,若是印度教,他會給你印度教一種你不懂的聲音,你就只能想那個聲音,這種的靜坐就叫作「專注式靜坐(Concentrative Meditation)」,專注就是把什麼都排開,讓心空掉,有的人就怕,當你把心空掉,魔鬼撒旦會跑進來攪擾,有些基督徒就不敢用這種方法去操練。

第二種,這種方法剛好跟第一種相反,他們認為眼睛打開沒有什麼不可,眼睛耳朵都打開,外面所有的聲音影像都讓它進來,但是你的心要練習超然,不被它綁住,全部開放,完全不壓抑它,因為愈壓愈跑出來,根本不去管它,但是就是不要被它抓去,你練到這樣的程度,根本也可以進到靜坐狀態,不需眼睛閉起來,這種叫作「開放式靜坐(Mindful Meditation)」。

第三種,我把它稱作是「聖經式靜坐(Biblical Meditation)」。我們基督徒也需要把心安靜下來,但不是什麼都丟掉,也不是什麼都進來,而是什麼都出去,讓聖經(神的話)進來。這樣我們還是可以靜坐,只是把心靜下來的手段不同,有的是用排除法,有的是用接納法,我們是到神面前靜坐,這個是最好的方法。

聖經中的默想:

1.以撒的榜樣

聖經裡面有提到幾個靜坐默想的案例,你們知道我們的靜坐默想大師是誰呢?聖經中靜坐默想的鼻祖是以撒,他在黃昏的時候到田野間默想,聖經裡面記載他的事蹟不多,但是他留下一件很寶貴的東西,是我們常常忽略的,在創世紀二十四章63節說:「天將晚,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聖經沒有說以撒默想什麼,但是他留下一個很好的榜樣,聖經紀錄他用的時間,天將晚他用的地方田間和他的行為默想,所以以後你願意安靜默想時,你就可以說我做的不是印度教佛教的默想,我做的是基督教正宗傳統的默想,就是「以撒的默想」。這是第一個聖經中所提到的默想。

2.以利亞的經歷

第二個在安靜的當中被神再次更新的經驗,這個人叫作以利亞。以利亞有一個很奇特的經歷,列王記上十九章11~12節:「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他先是轟轟烈烈,後是悽悽慘慘,這是以利亞的經驗。他為了耶和華大發熱心,對方有四百五十個先知,他一個人單刀赴會,然後跟他們拼,最後拼贏了,把對方的假先知都殺掉,可是國王的老婆不高興,因為那四百五十個是她養的先知,所以皇后耶洗別就派人去警告他說:「明天我要殺你」,以利亞這下子垮了,四百五十個人他不怕,一個女人…有時候一個女人比四百五十個男人還厲害。以利亞嚇到了,他就逃命,逃到後來他覺得皇后的勢力太大,自己逃不掉,心想反正一定要死,就向神求死,神說:「你太累了,忙的太累,不要這樣,給你吃些東西,睡覺休息。」然後他再跑到一個山洞裡面,神在那裡給他東西吃,給他水喝,讓他睡覺,等到他休息夠了之後,神讓他有一個很特別的經歷,就是有颱風,地震和大火,在山崩地裂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有聽到,這一切都過去了,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以利亞在很安靜的當中聽見聲音(請留意),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外面的聲音完全不見的時候,他聽到一個聲音,中文不知道如何翻譯,就把它翻譯成「微小的聲音」,其實原文翻成英文最好的意思是「沒有聲音的聲音」,我想這是描寫默想最貼切的意思―Voice of silence,什麼聲音都停止之後,你會聽見很小很小的聲音在你心裡面,那是聖靈的聲音。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查列王記上,在那個聲音裡面,神對付以利亞的驕傲,對付以利亞的絕望,神讓以利亞再次重新得力,讓他有往前服事的力量。你在生命服事當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形,好像碰到瓶頸不曉得怎麼辦的時候,你要記得以利亞是在安靜的當中,在什麼聲音都沒有的時候,再一次被神更新。

3.以賽亞呼籲

有另外一位先知,他叫作以賽亞。以賽亞教導以色列人,說:「你們不要亂跑,愈跑愈累,你們要記得一件事情,要安靜,要默想。」可是以色列人回答:「不行,敵人太多了,我們不跑不行。」以賽亞很傷心,就向以色列人說:「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三十:15)歸回安息、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這是不是目前的情況呢?我這次講道準備好了,特別請牧師娘幫我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錯誤,結果牧師娘檢查完後說:「你寫得不錯,也希望你是講給你自己聽的。」我學到一個功課,講道不能只講給會友聽,也要講給自己聽,我想這五個字也是要敲我一棒,「你竟自不肯」,怪不得我們常那麼累,常找不到方向,甚至是看不清楚,在黑暗中摸索,這是以賽亞對我們的呼籲。

4.大衛的禱告

還有一個人,這個人應該稱作默想王,他是大衛王,他在詩篇裡面提到很多次的默想,今天的經文,詩篇104篇34節「願他以我的默念為甘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他不只默想,他還知道神會喜歡他的默想,在默想的當中什麼都沒有,只有跟神親近,單獨與神親近,這是大衛一個很深處的禱告,「願祂以我的默念(Meditation)為甘甜」,喔!你能想像嗎?神視為甘甜的是―我們的默想,神喜歡,神享受的是我們每一天願意花一點時間與祂親近,什麼事都不做,就是單單親近神,多麼美好,我要因耶和華歡喜。所以我歡喜的對象,不是因耶和華的作為,不是因耶和華的恩典,而是因耶和華祂自己。若是你將這句話翻譯成夫妻的關係也是很美的,我喜歡我的妻子,不是因為她為我燒飯,我是單單喜歡和她在一起;我喜歡我丈夫,不是因為他很會賺錢,我只是喜歡有一段時間,靜靜的和他在一起,享受完全的同在。為甘甜、為歡喜,我多麼希望有這樣的默想,這是大衛王的禱告。

默想的祝福

1.與神親近

默想可以帶來什麼祝福嗎?你在默想的時候可以跟神親近,跟神親近的祝福,雅各書四章8節:「你們要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昨天我到馬偕醫院參加「醫學倫理研討會」。當中談到安寧死,談到安樂死的議題,很有意思,我學了很多,其中有一位我們台大的學妹,後來她在成功大學醫學院當護理系的教授,叫作趙可仕。我想她對台灣的醫學倫理界相當有貢獻,他講到Viktor Frank及德國哲學家Karl Jaspers,他提到人在將近死亡的時候,要怎樣照顧他最好,怎樣陪他走最後一段路最好,提到一個觀念:就是「什麼叫作人的靈性?」講到最後其實就是兩個字―關係與關連。當人要離開世界以前,能夠把他跟上帝的關係,他跟所有愛的人的關係,他跟周圍東西的關係,他跟自己的關係,能夠弄得很和平,那樣的人叫作「好死」。死得很平安,沒有遺憾。與人之間有關係,並且在衝突、懷恨的關係中,能夠做適當的處理。當人跟神之間,人跟人之間能夠建立親密的關係,我想那是最重要的恩典和祝福,那也是默想能夠帶給我們的,在默想的時候可以去體會,是「體會」,不是只有瞭解,是去「體會」什麼叫作跟神親近的恩典。英文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叫作Practice the presence of God(操練神的同在)。一個人能夠給別人最大的禮物就是自己,就是My presence(我的同在),My total presence(我完全的同在),不是人在心不在。你能夠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你下班之後有一段時間陪他玩,跟他完全在一起,頭腦不再想別的事情,就是注意力在他的身上,跟他在一起,這樣的同在,是最大的恩典,最大的懷念,這是默想第一個恩典,讓我們去操練,跟神親近所帶來的甜美。

2.傾聽神音

在什麼都安靜,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你的耳朵就開通了,當沒有聲音的聲音(Voice of silence)要跟你講話的時候,你聽的清楚,你聽的到,這個叫作「聆聽神的聲音」。這是默想的好處,聖經中主耶穌反覆講過很多次,在啟示錄對七間教會都講過這句話:「有耳朵可聽的,就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當聽」這表示有很多人應當聽,卻沒有聽,或是聽了,但馬耳東風,兩個耳朵右耳進左耳出,也就是說,在你的腦海當中留不下半絲的回憶,沒有聽「進」去,而是聽「過」去。聽要能「進」去的話,需要做一個動作,就是默想。當你聽到時,就把它放在心裡面,做一點默想,不是聽「過」去而已,是要能聽「進」去。傾聽,是禱告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各位還記得「禱告的手」嗎?有讚美、感謝、認罪、代求、祈求…,而手掌呢?手掌的部分就是傾聽,那是默想要給的操練,所以在默想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在神面前完全的安靜,什麼都不想,我們要聽神的聲音。

3.存記心裡

馬利亞給我們留下一個很寶貴的榜樣,當她遇到一些事情,她不懂時,她有一個絕招,就是把事情背起來,「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路二:19)默想的時候,我們要把我們所聽的道,我們每一天靈修得到的東西,把它放在心裡面沈澱下來,馬利亞她不懂,就把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這是Meditation,集中在那不懂的部分,花一點時間想,不去分析,就是單單反覆的思想。

4.從新得力

最後以賽亞講到:「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三十:15)在我們很累的時候,在我們已經耗盡(Burn out)的時候,只有在默想中,我們才能從新得力,「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1)安靜等候是默想,是讓我們到神的面前從新得力,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所以默想有幾個好處,跟神親近,聆聽神的聲音,把我們從神聆聽到的聲音,存到心裡,反覆思想,從中我們就能夠從新得力,再出發。有一個例子,你知道嗎?植物能長大,是因為光合作用,如果你讀過光合作用就知道,一株植物如果一直在太陽下面曬,它的光合作用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它會死掉,所以白天接受陽光以後,它必須有一段夜晚的時間,來做光合作用的另外一半,叫作「合成」(Synthesis),把從陽光得到的能源,合成它,成為它裡面的養分,這部分是在黑暗中運作的。光合作用有兩個化學反應式,一個是在光亮中的反應,是吸收光的能源,到了晚上就開始行光合作用,製造所需要的養分。牛隻白天放出去吃草,晚上回家躺下來做什麼?將白天所吃的再吐出來,在好好整理一下,咬一咬,然後才可以吸收消化,這個叫作「反芻」(Rumination)。所以神造的大自然裡面,都需要一段時間是反覆、安靜、處理(Process),你可以操練一件事,每次主日崇拜完,你聽到牧師講的道有一些感動,回去不急著做什麼,花個五到十分鐘,把它吐出來,再反芻一番,看有沒有學習到什麼,成為你的幫助,試試看這樣默想的操練,是把神的話拿來做功夫,不操練的話,你還是不懂。

等一下我會讀一段聖經,你可以選擇眼睛閉起來,或是打開,重點是使你能夠安靜下來默想,在默想之前,請你們先做三個禱告,這樣的操練叫作Lectio Divina。有一段時間聚會所很用心的推行,叫作「禱讀」。用的是神給我們的右大腦Intuitional,右大腦是直覺的學習,「禱讀」是右大腦的工作。左大腦是分析的學習,左大腦Analytical的部份,「研讀」是左大腦的工作(週四的查經就是研讀,包括聖經分析,原文探討等)。這一個讀聖經的方法不是要研讀,而是「禱讀」,是用禱告的心來讀一段經文,不讓神學博士老師告訴你,是讓聖靈自己告訴你,所以你心裡只有神的話,沒有任何學理的解釋,也不要試著去分析它,只將該經文在你心中盪漾,看你默想到什麼?神給了你什麼?之後你就向神說:「主,你今天給我這句話,是要對我講什麼?」就用你的直覺和感動,這個是「禱讀」。

在禱讀以前,我們先作三個禱告:

1.求你開我的眼睛或耳朵,能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預備心聆聽神)

2.請賜給我一句話。(覺得經文中某一句話特別突顯,就單單去默想它)

3.主!我當作什麼呢?神給我這句話是要提醒我什麼嗎?)

現在牧師讀一段聖經(詩篇23篇),請大家練習「默想」。在默想之前,請先做三個禱告,之後再開始聆聽默想。默想之後,與鄰座的兄姊有一簡短的分享。

最後我們要以約伯記42章5節做結束,約伯在這句中提到〝從前風聞有祢,如今親眼見祢〞但願我們可以從知道關於神(Know about God),到認識經驗神(Know God),藉著默想的操練,讓我們像約伯一樣,能夠〝從前風聞神,如今眼見神〞。

星期四, 4月 14

創世記查經(6) 050414 創造宇宙的過程




Genesis-6-4-四種知識論—4--蔡茂堂牧師主講 Genesis-6-4-四種知識論—4 0:00:11 空虛混沌 / 淵面黑暗 / 道德上 負面的意義 / 聖經的解釋 0:01:00 創1:2 / 上帝創造宇宙的 一個過程 / 非創造的 結果 0:02:00 1:2混沌(Formless)無秩序〔Tohu〕        無秩序 比較不好 是人將其 道德化的解釋 / 可能是中性的 0:03:00 將 無秩序 引申 變成 比較不好 / 電腦處理 無秩序狀況 0:04:00 因無秩序 可發展出 各種不同秩序的可能性 / 潛能potential 0:05:00 無秩序 變成秩序 便失去 其他的可能性 /           potential變成real便失去 其他的可能性 0:06:00 醫學院學生的回應 / 一但有了方向 也是一種限制        秩序本身 也可能成為我們 繼續成長的一個阻礙 0:07:00 我們活在傳統中 / 往前進步的一個問題 / 失序 / 一個過程 0:08:00 教會的程序 / 禮拜的秩序 / 討論 要求 改變 0:10:00 進步 / 新的秩序 / 改變的過程 0:12:00 神靈運行水面 / 尼哥底母   0:14:00 神靈運行水面;另譯「鉅風橫掃水面」〔rahap〕/ 聖靈 / 風 0:15:00 淵面 / 搧翅 (申32:11)「使成熟」 / 母鷹育小鷹 0:16:0032:11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 0:17:00 字義法 / 意譯法 / 神靈運行  0:18:00 兩翅搧展 / 母鷹育小鷹 0:19:00 神帶領 / 成熟的過程 / 搧翅 / 使成熟 0:20:00伯33:4神的靈造我、全能者的氣使我得生。 0:21:00箴8:1智慧豈不呼叫、聰明豈不發聲。 /母性 / 等待 / 照料 0:22:00釋義:創造生命之靈(伯33:4)智慧之靈(箴8:1, 22乃女性)      0:23:00 神 既非男性 亦非女性 / 比喻 / 本質 0:24:00 用女性 來表達愛   0:25:00 創造的靈 / 智慧的靈 (徒17:25,28) 0:26:00 神的內住 / 起初上帝 創造天地 / 不能跨越的鴻溝 0:27:00 創造者 / 受造物 / 不可跨越的鴻溝 / 超然的上帝  0:28:00 上帝的靈下來淵面 / 神靈運行水面 / 混沌 / 空虛        可親近性 / 以馬內利 / 神與我們同在 / 在我們當中 0:29:00 在黑暗中 / 神的靈 不是只有 活在光明中 / 孕育 / 復興 / 更新 0:30:00 神的靈 運行在 黑暗的水面上 / 0:31:00 你願接受嗎 / 例如 非洲飢民 0:32:00 人犯罪 / 以為神 沒在那裏  0:33:00神的靈 運行在淵面 / 雅各的例子 / 上帝在那裏 0:35:00 神在這裡 我竟不知 「上帝之內駐」(immanence) 0:36:00  動力過程(dynamic process)(非static & closed)         及開放系統(open system)之宇宙 0:37:00  給人 自由意志 / 神的靈 運行 0:38:00 例如 媽媽 帶小孩 /  0:39:00 忍耐 / 尊重 / 一來一去 / 動力 / 討價 還價 0:40:00動力過程(dynamic process)/ 尚未完工 0:41:00 基督徒 能不能 成聖 / 因信 稱義 0:42:00 磨 / 加爾文教派 / 到死以前 不會結束 0:43:00 我一直有一個 成長的空間 / 持續的 開放的關係 0:44:00 不知論 / 無神論 Atheism  / 有神論 Theism  0:45:00 宇宙就是神 -- 泛神論pantheism  /  0:46:00 神住在每一個東西中--多神論polytheism / 0:51:00 主神 henotheism / 陰 陽 / 二元論 0:52:00 好 / 壞 / 對抗的 兩大陣營 / 單一神論monotheism 0:53:00 三一神 / 密切的 互動關係 / 神與自然之動力、創造、互動關係。 0:54:00 反「遠神論」(Deism)/ 有問題 要想辦法 解決 0:55:00 「上帝之內駐」(immanence)/ 無所不在 0:56:00 禱告 / 神的靈 運行在 我們的生活 0:58:13 詩歌 / 阿爸的 風吹

星期日, 4月 10

[牧函] 彼此相愛

寫作於2005/04/10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  
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主耶穌基督在將要離開祂的門徒之前,在最後的晚餐時,突然站起來,拿起水盆與毛巾,就一個一個的為祂的門徒們洗起腳來。這個突兀的動作,讓祂的學生們都驚恐萬分,彼得因此還和主耶穌基督有一段發人深省的對話。

洗完腳之後,耶穌就跟門徒們說,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13:34-35) 基督徒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呢?眾人從那裡可以認出我們真的是主耶穌基督的門徒呢?那就是彼此相愛的心。

這種彼此相愛的心並不只是掛在嘴皮上的互相噓寒問暖、請安致意而已。主耶穌基督自己給我們留下一個很清楚的榜樣。主耶穌說, “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 (約13:14-15) 彼此相愛是從彼此洗腳的動作上表現出來的。

我們必須瞭解當代猶太人的習俗才能真正明白洗腳所代表的含意。當代猶太人是穿草鞋在外行走,因此在走過沒鋪柏油路面的泥土路之後,兩腳上都沾滿了泥土。因此,每家的大門口都擺有讓客人可以清洗雙腳的大水缸 (參閱約2:6)。替客人洗腳的卑微工作通常是由奴僕們負責的。在逾越節那一天當耶穌與十二位門徒們抵達最後晚餐的樓房時,不知因何並沒有奴僕們為他們洗腳。主耶穌就抓著這個機會教導門徒們一個非常寶貴的功課。

就我個人的領受來說,為人洗腳的動作至少含有下列兩個意義。第一,謙卑服事對方的須要。第二,勇敢指正對方的錯誤。前者表現出溫柔的愛 (tender love),後者傳達了堅強的愛 (tough love)。我覺得前者的建立是後者的基礎。

我們當如何在實際生活上活出第一種溫柔的愛呢?我覺得首先我們必須與對方有親密的關係才能發現對方真正的須要。其次我們要願意稍微犧牲才能夠服事對方的須要。為了達到前者的關係,我很希望鼓勵大家在教會會友中間能夠形成一些非正式的友誼小組,常常彼此見面、交通分享日常生活與個人靈修的心得以建立彼此親密的關係。為了有效服事彼此生活上的須要,我很希望能夠在教會內建立起互相守望相助的緊急聯絡網。

最近在教會推動大家填寫 “關懷義工志願表”,我非常高興已經有四十六位兄姊填寫。我想鼓勵更多的兄姊能夠填寫這份志願表。希望每位行動自由的兄姊都願意至少每週撥出一個半天來幫助那些家中遭遇突發變故或是家中有各種困難須要有人幫助的家庭。當我們教會建立起分享生活的友誼小組以及緊急救助的關懷網之後,我相信不只是我們都能夠享受到這種彼此相愛的幸福,別人也會認出我們真的是主耶穌基督的門徒。我更相信有許多人會因此羨慕也跟我們一起來做主耶穌基督的門徒。還沒有填寫的會友如果還想要填寫,請跟教會幹事拿這份表格。但願我們教會能夠成為一個彼此洗腳、彼此相愛的教會,吸引更多人進入上帝愛的大家庭,將一切榮耀歸給上帝。

星期日, 4月 3

[講道集] 操練敬虔(三):讀經

寫作於2005.04.0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約翰福音五章39~40節】線上收聽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早,我們最近幾個禮拜在學習什麼叫作敬虔,除了禱告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就是讀經。那我們如何在讀經上操練敬虔呢?耶穌基督在曠野受試探的時候,曾經對撒旦講過一句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告訴我們一個人活在世上有兩種需要,「…不是單靠食物…」表示還是要靠食物,只是不是「單單」靠食物,換句話說:「有東西吃,不是就像是人。」人要活的像人的樣子,除了需要有食物以外,還需要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神的這一切話,我們基督徒相信就是記載在聖經上,我們怎麼樣從神那裡得著供應,讓我們的生命能夠健康呢? 

聖經的比喻:

一、比蜜更甜

聖經本身有一些比喻,我們一起來看看。神希望我們與聖經的關係是怎麼樣?聖經中第一個比喻是:蜂蜜。美國小孩一聽蜂蜜Honey會說〝Yummy Yummy〞 (很好吃),我不曉得大家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每一次想到聖經或打開聖經就覺得很喜歡、很享受,有些基督徒把讀聖經當作苦差事,當作責任去做。或者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像詩篇一百一十九篇103節所說的:「你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這是指在聖經中,我們的感情可以有一種很愉悅,從神那裡得到被滋潤很甜蜜的感覺,這是第一個比喻。 

二、腳前的燈

第二個比喻是「燈」。聖經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119:105)我曾稍微想過「腳前的燈」是什麼意思?就像古代的燈籠,它所能照亮到的地方就在腳前,那前面照不到的地方怎麼辦?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我的腳要往前走,當我的腳往前走一步的時候,燈就往前照亮一點,當我的腳再往前一步時,燈就跟著我再往前照亮一點點。這句話很有意思:「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換句話說,如果你要你的燈把你的前面照亮清楚,你就是一步一腳印的跟著燈亮光的地方來走,那它就會繼續往前照亮。上帝對你有所啟示,當你去遵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上帝有更多的啟示,當你對神有所領受,你照著去做,就會發現前面又有更多的教導讓你可以學習,但如果你看到了不去做,那你就只能看到那些,因為你都不動的話,你腳前的燈只會照亮前面那一小塊,它不是手電筒,不是探照燈,它是腳前的燈。所以我們要一步一步的去走,當我們一步步往前走的時候,那樣你前面的燈就能漸漸照亮照出你前面的方向。 

三、兩刃的劍 

不只是這樣,聖經好像兩刃的劍:「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聖經要成為兩刃的劍,在每次讀聖經的時候,我們必須把聖經所教導的,跟自己的心思意念作一個對比,才有機會讓聖靈藉著聖經進到你的內心裡,將你的心思意念剖明。很多時候有些人讀聖經是為配偶讀的,我遇到這樣的基督徒,特別是在讀夫妻關係的時候,丈夫是替妻子讀聖經,妻子是替丈夫讀聖經,所以當兩個人吵架時,丈夫就會跟妻子說:「老婆,聖經說:『丈夫是妻子的頭』所以這次要做什麼事情是由我來決定的。」這個丈夫讀聖經,他沒有讀到自己需要學什麼,沒有讀到「丈夫要為妻子捨命」。我常常笑那些作先生的基督徒說:「如果你把命都捨了,你還會有意見嗎?」有沒有死人還有話說,還有意見?命都可以捨的人,當然不會把意見不捨,可是許多時候我們不想去看這一個角度,只看到對方應該看的,然後妻子就不談「丈夫是妻子的頭」的問題,跟丈夫說:「你應該要愛我,成全我…」就讀丈夫需要知道的那些經文,如果是這樣的讀聖經,當然就達不到「兩刃的劍」之功效,就沒有辦法把你自己裡面的想法意念剖明,我們要操練敬虔(成聖)的過程,其實是需要這樣的一個對聖經的態度。 

四、鏡子反照

聖經好像鏡子。「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容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8)很有趣的一點,聖經說:「『變成』主的形狀」。換句話說,讀聖經的目的是:愈來愈有主耶穌基督的樣式在我們的身上。一個人愈讀聖經,別人從你的生活愈看出主耶穌基督就是這個樣子,你就是一個小基督,我們叫作Christian(基督徒),這是讀聖經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要「…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果讀聖經是照鏡子,愈照愈難看,那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愈讀聖經,我們會愈羨慕主耶穌基督留下的榜樣,然後我們就愈來愈像基督的樣子。那麼我們要怎麼達成這樣的目的呢?好像蜜一樣甘甜,好像燈一樣指引我們行在神話語的光中,好像劍一樣可以刺進我們的內心,把我們很多想法分析開來,而且好像鏡子一般,愈來愈反照主的樣式在我們的身上表現出來。

讀經的態度:

一、虛心痛悔

以賽亞書六十六章2節:「但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原文是貧窮)痛悔因我話戰兢的人。」這個虛心痛悔的態度,讓我們到神話語面前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這個態度包括,當我們看到聖經所描述上帝尊榮(Majesty)和聖潔(Holiness)這兩方面時,我們對上帝的尊榮的反應是「敬」(Awe),我們對上帝聖潔的反應是「畏」(Fear),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很多時候我們到神的話語面前來,我們缺乏這兩種態度。對神尊榮不夠認識的人,他失掉對神的敬意;對神聖潔不夠認識的人,他失掉對神的畏懼,如果你是「敬」,你就會發現自己在神的面前比起來實在是什麼都沒有、很貧窮,你就會產生一種虛心,而不是驕傲,覺得自己什麼都有。在神的豐盛,神的偉大面前,我們實在是什麼都沒有。如果說在神聖潔的面前,我們就發現自己是一個罪人,自己是不完全的。會看到神的尊榮和聖潔的人,自然就會產生虛心痛悔和戰兢,在神話語面前有此態度的人,就比較容易從聖經裡面得到教導,得到啟示。

二、切慕喜愛

第二種態度有點像前面所說的「蜜」一樣,有時候它不是指「蜜」,它是指好像財寶,好像金子,詩篇十九篇10節說:「(神的話)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這裡用兩個比喻來形容聖經,一個是金子,一個是蜂蜜。金子代表寶貝(Precious),蜂蜜代表美味(Delicious),當你覺得聖經很寶貝的時候,你就會希望擁有它,覺得味道很棒的,我們就想要享受它,我們對聖經有這樣的一個渴慕擁有和喜愛享受的態度,我們就容易從神那裡得著供應。

三、開眼通耳

第三個態度是我們的耳朵和眼睛必須要能夠打開,否則聖經在你面前讀也讀不懂,就算牧師講道聽也聽不清楚,所以要求神開我們的眼睛,打通我們的耳朵。詩篇一百一十九篇18節:「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為什麼我們需要作這樣的禱告?為什麼需要神打開我們的眼睛呢?「他也開通他們的耳朵得受教訓,吩咐他們離開罪孽轉回。」(伯三十六:10)就是我們的接收器(Receiver)必須要正常健康,否則的話,再漂亮的圖畫,如果你是瞎子,沒有辦法欣賞;再好的聖經,如果你看不懂,讀了也沒有用,所以怎麼樣求神開我們的眼睛、通我們的耳朵呢?

第一個就是:一般的人如果不是重生得救的人,他們讀聖經常常讀不出所以然來,在哥林多後書四章4節說:「此等不信的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所以你可以說,沒有相信的人看了聖經也是白看,因為世界的神把他們的心眼弄瞎了,有人說是罪讓我們看聖經看不清楚。好像老人家得了白內障,整個水晶體都模糊掉了,所以外面的東西很美麗,眼睛也是正常,但是就是有一個東西遮在那裡,那就必須要開刀才能把白內障移除,才能使我們重新看見美麗的世界,這是不信的人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必須求神賜給我們信心,使瞎了的眼睛得以痊癒。

第二個,信了的人還有一個問題,「我已經信了,為什麼看聖經看了老半天,還是看不出什麼名堂。」哥林多後書三章14節:(他們已經信了)「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裡講的是以色列人,我想也可以適用在我們基督徒身上,我們已經受洗,也相信了,但是為什麼我們讀聖經讀不出律法中的奇妙呢?有一個可能是我們的心地剛硬。我們把我們過去曾經聽到牧師教導的答案,就覺得那就是答案了,當神的靈或是有新的解釋來的時候,我們拒絕,這是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最大的問題,他們不是不信,但他們把他們對神的話語傳統的解釋絕對化,所以當耶穌來給他們一個新的解釋,要告訴他們神的話不是如此的時候,他們沒有辦法接受,不只沒有辦法接受,他們還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在馬太福音五章耶穌講說:「你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耶穌在那裡要再一次教導以色列人說,神雖然對摩西講了十誡,但十誡的意思在當時的瞭解耶穌覺得不夠,他要再進一步的解釋,進一步告訴他們的時候,只是猶太人的心剛硬,所以「帕子」還沒有揭去。所以我覺得讀聖經讀不懂有兩個問題,第一種,他根本不信聖經是神的話,我們說是「白內障」,好像在讀紅樓夢或是古代外國的書,有看沒有懂。第二種,是基督徒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他是相信了,但他相信的是他過去對聖經有的解釋,將其絕對化了,聖經說是心地剛硬,所以再怎麼讀,也讀不出神在此時要對你啟示的話。

那麼耳朵呢?耳朵有一個問題就是:聽了不喜歡聽的,就用手把耳朵摀起來,有時候牧師講道並沒有針對特定的某位信徒來講道,牧師只是準備就講,可是剛好不巧你最近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聽起來好像都是牧師在講你的樣子,有的人就說:「真奇怪?我這個禮拜跟太太吵架,牧師怎麼知道?為什麼講道都是在罵我?」有的人下個禮拜就不願意來了,認為牧師講道都在罵我,其實神已經藉著某些管道要向你說話,但是你把耳朵摀住不聽,那當然就聽不到。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就是――只聽好聽的。「因為時候要到,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提後四:3)我們喜歡聽令我們覺得高興的解釋,就跟著好聽的信息到處跑。所以神的話不論是經由神的僕人解釋聖經,或是自己讀參考書、讀聖經從神有領受,都要「眼睛求神開,耳朵求神通」,讓我們能從神那裡得到好的教導。

四、指教引導

詩篇二十七篇11節:「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教我,因我仇敵的緣故引導我走平坦的路。」詩人在這裡向神作了兩個禱告,第一個禱告是:指教。第二個禱告是:引導。這是我們讀經時可以向神有的兩樣祈求。指教就是明白聖經所寫的內容,這是知識(Knowledge)。引導就是我們明白以後,我們可以行出來,可以將我們明白的知識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上,這是智慧(Wisdom)。我們要向神求這兩樣,很多基督徒(包括神學生或老師)他們花很多時間在研究神的話,知識很豐富,但是如果說沒有智慧把這些知識,變成生活上可以行出來的,那麼他可能成為一位神學博士,但不可能變成一位基督徒。或是有主的容光的基督徒,最大的困難就是他們徒然有知識,卻沒有智慧,聖經說:「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能夠把這樣的知識轉成生活中使人得著造就,那才是智慧。知識給我們的就是理論和資訊(Information),但是智慧使我們可以在實際的生活上,把這些知識應用出來,所以每一次我們來禮拜堂聽牧師講道,或是我們讀聖經的時候,我們要向神說:「你要指教我,同時也引導我。」走路是引導,指教是關於聖經中的真理讓我們能夠明白。現在我引用一種說法(尚有爭議),來說明為什麼需要知識也需要引導,神的話有兩種翻譯,希臘文叫作Logos,另一個是Rhema 。我們手邊的聖經所印的是神已經說過的話,即是神過去藉著不管是先知或使徒已經講過的話,這個叫作Logos(Spoken word),就是聖經上的知識。但是今天你讀到感覺神藉著聖經向你講話,那就不一樣,當你覺得神是向你講話的時候,要你去遵行的時候,這個Spoken word就變成speaking(正在講的話),是神對我講的話。這是我們說當聖靈來感動我的時候,以前讀的那一段聖經讀很多遍都沒有感動,今天讀的時候特別有感動,好像神要向我說什麼,那個時候就是你的Logos變成Rhema,指教變成引導,聖經就活了起來,並且可以應用了,因為那是神對我說話,而不單是過去向以色列說的話,或者只是在看他們的故事。神藉著創世紀、啟示錄,藉著今天讀的聖經向我說話,當Logos變成Rhema的時候,那你的讀經就活了起來。

五、存在心裡

當我們到神的面前來有敬畏的態度,有渴慕願意的心,而且也能夠從神的話語當中,得到知識和智慧以後,我們要把聖經「庫存」(存記在心),不存的話它就會跑掉,所以我一直鼓勵大家背聖經。歌羅西書三章16節:「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想盡辦法把神的道存在心裡。

我用一個故事來作比喻,有一座公園裡面有一座雕像,那個雕像叫作「畢士大的天使」。耶路撒冷不是有一座「畢士大池」嗎?上帝每一年(不一定那一天)會派天使去攪動那座池水,當水被攪動的時候,第一個下到水池的病人,不論什麼疾病都會得痊癒。故事的背景是因為有一位病了三十八年的瘸子,他很希望能夠得醫治,所以每天就請人把他抬到池邊等,方便在池水攪動時下到池子裡,可是他雖然在水池邊等,但是因為他的腳瘸掉了,用手爬不夠快,每一次總有別人比他先下到池子裡得醫治,所以三十八年了還沒有痊癒,耶穌就對他說:「你要痊癒嗎?」主耶穌就醫好了他。話說有一次「畢士大的天使」被差派到那座水池,沒有想到他到了的時候,發現裡面卻沒有水,回去向上帝報告,對上帝說:「報告上帝,今年沒有人被醫治。」上帝責備他說:「你怎麼沒有去攪動池水?」天使回答說:「因為他們沒有儲水。」

我用這個故事的衍生來勸大家,其實我們需要的時候神是要給我們恩典醫治我們,但是你要有水讓聖靈來攪動,有時候我們遇到很困難的問題,不知如何是好,我們多麼希望上帝可以立即賜給我啟示,當上帝派天使要賜下啟示時,卻發現你的頭腦裡面空空如也,他要感動你卻沒有東西可以感動,因為你的水池是乾的,所以你必須先要有水,讓聖靈才有機會攪動,那你也才會得到醫治,得到力量,如果平常都不注入水,池子都乾乾的,那聖靈要感動你的時候,當然無法感動你呀。常常在你需要神的啟示時,有時聖經不一定在手邊,有時是有聖經,但是太大本,打開來卻找不到,如果你把一些神的話(特別你覺得很好的經文)存在心裡,到了需要用的時候,聖靈就有機會把你已經庫存的水攪動起來,就產生很奇妙的醫治果效。約翰福音十四章26節:「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這裡很重要,經文說「想起」,要「想起」必須要先有「記入」,如果你從來沒有「記入」,那也就沒有機會「想起」,所以聖靈要讓一個人想起神的話之前,必須先要有神的話存記在心裡。所以我們要做一些功課,把神的話存記在心裡,當遇到困難需要神的指引時,聖靈才能夠感動我們,使我們想起神當時要對我們說的話。

六、謹守遵行

最後一種態度是:我們要像跟在父親後頭走的孩子們一樣,較小的跟著較大的,較大的跟著父親,一個跟著一個向前走,最重要的是謹守遵行,「你們要謹守遵行我的律例,我是叫你們成聖的耶和華。」(利二十:8)所以遵行神的話會使我們愈來愈聖潔,看到神的聖潔會使我們「畏」。我們怎樣讓我們自己愈來愈聖潔呢?就是謹守遵行神的律例。這裡有一張圖片,是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在照鏡子,而且他們還做一些小動作,男士是整理他的領帶,他照鏡子是希望當他走出去的時候衣冠整齊,女士則是化妝打理她的面貌,希望把她的臉裝扮的更美麗,所以照鏡子一定會有動作,這樣照鏡子才有意義。很多人不是這樣,照完鏡子就走了,因為時間很趕,忘了把領帶調整好,那就白照鏡子了,或是小姐鏡子看完就走了,臉上仍留有飯粒,那照鏡子又有什麼用處呢?很多時候我們讀神的話也是如此,「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一:23~24)換句話講,就是沒有做修整的動作,聽講道或讀到聖經經文時,把神的話用來修正自己有問題的部分,這樣才有機會改善,照鏡子才能夠幫助你,先前講到看了鏡子以後,愈來愈榮耀,變成主的形狀,這是一個過程,不是照了鏡子就自動變漂亮了,而是照了鏡子看見自己哪裡有需要修整的地方,你願意去做,願意去改善,這樣才有機會愈來愈有主的榮耀,聖經好像一面明鏡,但是我們也要有一些動作,來與鏡子反照我們所顯出的配合,這樣才有好處。

讀經的方法:

一、個人晨更

每一天自己靈修,我不厭其煩的鼓勵大家跟著教會的讀經進度,三年就可以把聖經讀完一遍,如果你真的很忙,你很快的把當天的部分唸完,差不多五分鐘到十分鐘,把你覺得聖經當中跳出來的某一金句(醒目Catch your eye),再花一點時間默想那節金句,然後我抓住那節金句,跟神作一個小小的禱告。如果你拿到教會發每日靈糧日誌,上面就是要你把該句經文抄下來,接著就把你的禱告或感受寫下來,該句經文就是知識,而你所禱告的就是智慧,也就是今天神對你講的話,你就向神禱告回應,表示我願意照著去做,求你幫助我,如果你每天有這一點點的操練,你與神的關係會愈來愈親密,而且你的生活會看見神在改變你,愈來愈有主榮耀的生命。「求你使我清晨得聽你慈愛之言,因我倚靠你。」(詩143:8)有些人是晨更,有一些人是晚更(睡前靈修),相對於晨更來說,晚更的獲利比較少,晨更獲利比較多,因為晚上已經精疲力竭,聖靈若要給你什麼感動,你也已經耳朵鈍了,眼睛也模糊了,晚更是可以的,但所得到的祝福和恩典就比晨更少。當你睡了一覺醒來頭腦最清醒,可以有一點時間在神面前安靜,同樣是花五分鐘,我想早晨的靈修效果會比較好。也因為要晨更,你的起床或上班的時間就要有一些調整,為了要有靈修,你必須要提早十分鐘起來。試試看,決心開始你的靈修生活,為了早晨可以花一點時間安靜來親近神,從神領受祝福,提早幾分鐘起來晨更,看看你的生命會不會體驗到,神要給你的恩典和祝福。

二、背誦經句

就是把神的話藏在心裡背起來,「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詩119:11)如果你沒有辦法每天背一節金句,那麼你試著一個禮拜背一節看看,教會也鼓勵大家背金句,每一次主日崇拜的週報上,就會有每週金句供大家背誦,一年就至少會背52節金句吧,幾年下來也不少,你就開始儲水了,在你需要用的時候,聖靈來有水可以攪動,你就可以在需要時,很快的從神得到啟示。

三、小組查經

每個人從神領受的不一定是本來聖經的意思,可能是當時你的需要,你感覺神這樣對你說,那是你的領受。小組查經的時候,每個人感受的意思是不同的,大家把不同的領受拿出來討論,看能不能互相有所學習,這是利用團體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從神的話有所學習,而且不是一個人一意孤行,愈讀愈鑽牛角尖,誤解了聖經的意思,所以弟兄姊妹一起來討論,可以幫助我們不會愈走愈偏差。在使徒行傳十七章11節,保羅稱讚有一個地方的人,叫作庇哩亞:「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察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這一群人考察聖經,要曉得這道是或不是,羅馬書也強調說,很多人比較聰明,他們會互相較量彼此討論「…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二:15)大家都將自己的領受說出來,彼此聽一聽其他人不一樣的領受,然後我們就可以比較,哪一種角度是自己沒有看見的,我們就從弟兄姊妹的領受有所不同的學習。當別人舉出來自己不對的地方,我們也能以謙虛的心來作修正,因為每個人的看見都有限,小組查經就有這種好處可以幫助大家。我開始在帶領長執們到家裡來作這樣的的查經小組,一起分享一起禱告,希望我們的長執們也開始能習慣,可能不久之後他們會邀請大家來小組查經,當你被邀請的時候,我鼓勵你參加,這就是小組查經。小組查經一般是用歸納法查經,不需要太深入的神學考察,大家就可以從聖經中找出一些東西,來討論與分享。

四、考察研究

最後這種方法比較是要到神學院上課,或是要拿神學院研究的成品才能夠作的,也就是深入的研究。路加福音的作者自己也做過這樣深入的研究,路加福音一章3節說:「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義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作者路加考察聖經的背景與收集的資料等等,再把它整理過濾編審,這樣的動作是較為艱辛,需要有一些參考書籍,大部分是神學院作的工作。在這裡也鼓勵大家,神學院為了讓沒有機會進神學院的基督徒也能得到造就,所以他們就開了一個「信徒神學系」。在台灣很方便隨時都可以修課,在美國不容易,一年難得從洛杉磯請一個牧師飛到芝加哥,在「信徒神學系」修課,可以讓我們比較深入的瞭解聖經的文化、文學背景,瞭解了以後,我們下一次再讀同一段聖經節的時候會不一樣,因為有那些學者他們的研究當我們的背景、當我們的參考資料,是非常的好學習管道。

結論

今天司會所讀的聖經,我把它當作結論,「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耶穌說,聖經的目的不論是舊約或新約,都是為主耶穌基督作見證,但是聖經本身沒有永生,他們(猶太人)以為聖經內中有永生,耶穌說不是,聖經是一個指標,它是為基督作見證,要得永生是透過聖經到主那裡才有永生,真正的恩典和力量是從主耶穌來的,「然而,你們不肯來我這裡得生命。」所以我們每一天讀聖經的目的,不是聖經主義(聖經是一切),聖經是神的話很重要,但是它不是我們最終信心的對象,我們是藉著聖經,能夠到聖經所見證的主耶穌基督那裡,那裡才是生命,那裡才是永生。

[牧函] 正典

寫作於2005/04/03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  
聖經是我們信仰與生活最高的權威與準繩。聖經的形成是經過一段非常漫長與複雜的過程,才慢慢的形成我們目前手中所擁有的這本聖經。我們的聖經又被稱為 “正典”。

“正典” (Canon) 的意思是 “量尺” (measuring rod) 或 “標準” (standard)。正典是我們信仰的根基。以弗所書2章20節提到教會是被建造在 “使徒” 與 “先知” 的根基之上,並且是以耶穌基督作為房角石。因此,我們可以說,新約聖經是建立在 “使徒” 的權威上,舊約聖經則是被建立在 “先知” 的權威上。舊約聖經是預言與預表將要降臨的彌賽亞,新約聖經是記載並宣揚已經降臨的彌賽亞。這位舊約聖經所預言與新約聖經所宣揚的彌賽亞正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是我們信仰的創始成終者。(來12:2)

主耶穌基督親自接納並肯定舊約正典的權威。主耶穌基督在復活以後向他的門徒顯現,並且教導他們說, “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 (路24:44) 由此可見,主耶穌基督肯定舊約正典的權威與範圍,包括:摩西五經、先知歷史、詩篇文學三大分類。猶太人拉比於AD65 在Jerusalem以及於AD90 在Jamnia兩次大會中討論並決議接納39卷經卷成為舊約正典。

主耶穌基督也預言到新約正典的權威。他對門徒們說,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約14:26) 聖靈降臨在使徒身上,不只會叫他們想起主耶穌對他們說過的話,同時也會引導他們明白一切的真理並且啟示將來必成的事。(約16:13) 因此,初代教會的代表們於AD395在 Hippo以及於AD397 在Carthage兩次大會中討論並且決議接納27卷聖經成為我們的新約正典。

有關我們信仰的古代文獻除了上述正典以外,還有其他許多著作被保存下來。其中最引起教派間爭議的是一些被稱為 “次經” (Apocrypha) 的著作,天主教在主後1546年Council of Trent 開會決議把次經中七本著作:Tobit, Judith, Wisdom, Sirach, Baruch, I , II Maccabees 包括在舊約正典之內。以斯帖與但以理書的內容也從次經加以增補。